土地相关政策范文

时间:2024-02-01 18:1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地相关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地相关政策

篇1

关键词:农垦土地;小城镇建设;土地开发;政策方向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程度不断加快,城市居民的比例已经超过了农村居民,因此城市的发展特别迅速,尤其是小城镇的扩张,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不过在小城镇的扩张过程中,需要开发大量的农垦土地,从目前的农垦土地开发政策上看,仍然有不少问题存在,因此本文对未来的政策方向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快政策方向的转变,使农垦土地的开发逐步科学合理化。

1 农垦土地开发的现状和特征

1.1 农垦土地开发的形式

近年来小城镇农垦土地开发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项开发,在投资方选定目标区域后,对此进行开发,建设一个独立的大型房地产或农贸市场等。另一种是成片开发,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集合各投资方的资金,开发成一批具有旅游、商业、住宅等综合性利用价值的区域。

1.2 农垦土地开发的特征

在小城镇土地开发的过程中,总体上符合城市的规划,而且呈一种区域化特征,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融合了多方面的产业,不仅解决了农垦土地原住居民的生活和住宅问题,而且实现了区域经济的繁荣,进一步推动了小城镇的发展。

2 农垦土地开发目前政策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看,我国小城镇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改变了原先的城市面貌,增加现代化的元素,但是在农垦土地开发的政策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2.1 产权登记制度滞后导致土地产权不清

我国法律有明确规定,小城镇的建设用地属于国有,小城镇管辖的农村集体土地只有经过国家征用后才可以用于城市建设和有偿转让。但是目前小城镇大多数都是以乡村集镇的形式发展而成的,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同时,相关部门和制度建设仍然显得比较落后,其中问题最多的是产权登记制度滞后,一些区域的集体土地由于没有及时办理土地产权登记,或者集体土地证没有及时下发,使农垦土地的产权不清,在缺少了法律保护的情况下,为有关部门无偿占用集体土地提供了可能[1]。

2.2 集体土地产权主体不清晰

当前我国小城镇的农垦土地仍然是集体所有制,实际是采用社区所有制,并不能具体到农民个人,虽然在社区内每一个居民都是土地的所有者,但是只有农民在作为社区一员时,才能够体现其所有权,如果农民在离开土地后,就会失去集体,也同样失去了作为集体一员的土地所有权。当前人口流动非常大,这种集体土地产权不清晰,在农垦土地开发时,导致了许多离开集体的农民丧失获得补偿的权利。

2.3 土地监督制约机制不到位

在小城镇的农垦土地开发过程中,一些地区干部既负责土地的管理工作,又负责土地的建设和经营,因此这种在形式上兼备了管理者和经营者的角色[2],使得这些区域的监督约束工作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这在根本上是由于土地监督制约机制不到位引起的,使得一些政府部门可以为了自身利益和政绩的需要,无视长远的发展需要,采取短期的开发行为,或者一些政府部门与开发商联合,从中获取私利,这种监督制约机制的不到位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将利益的天平向少数人倾斜,损害了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

2.4 部分区域规划和管理不到位

小城镇的农垦土地开发规模逐步扩大,但是由于一些小城镇缺乏相应的规划和管理人才,而且相关部门的制度建设仍然不够完善,导致了在规划过程中,缺乏合理的科学规划方向,而且没有对农垦土地的开发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3]。这种缺乏科学的规划使得农垦土地的开发没有实现最优的效益,管理上的不到位导致相关问题频频出现,为暗箱操作提供了空间,使政府的行为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3 未来农垦土地开发的政策方向分析

通过以上对小城镇农垦土地开发的过程进行研究,发现在政策方向上的一些不足是导致问题出现的可能,因此未来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下面对政策需要完善的方向具体进行分析,以进一步促进农垦土地科学的开发。

3.1 土地产权制度上的改进

3.1.1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当前在小城镇农垦土地开发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其本质原因并不是由于土地集体所有制引起的,而是由于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方面没有分离导致的。因此,在将来的土地产权制度上,要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不动摇,重点落实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工作。

3.1.2 土地股份制模式

当前集体土地的产权不清,农民的合法利益无法受到保障,因此要建立小城镇土地股份制模式,在保持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动摇的基础上,将土地的收益能力以股权的形式具体分配到个人。在股份制模式开始实行后,成立相应的土地股份公司,对农垦土地进行统一的开发,获得的收益以股息和红利的方式分配到个人,在农民离开土地后仍然有这项收益的权利。实行土地股份制模式,可以进一步明确个人对集体土地的产权意识,保证个人的合法收益,使农垦土地的开发过程更加透明、合理。

3.2 农垦土地整体规划

政府部门要加强人才的吸引,对农垦土地的科学规划予以重视,将农垦土地的规划工作划入城市的整体规划中,进一步做到整体上的科学规划,减少不合理规划的可能性。

另外,政府部门要成立相应的农垦土地规划部门,专业对农垦土地的规划工作负责,使农垦土地的所有权进一步明晰,实现科学合理的规划。

3.3 加强土地监督制约机制建设

在小城镇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要尽快落实土地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加强部门的人才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督制度,对农垦土地的开发全过程进行监督,使一些违法行为得到遏制,尽可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不被侵害。

3.4 加强农垦土地的管理机制建设

一些小城镇的农垦土地的管理机制目前仍然比较混乱,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农垦土地的管理机制建设,进一步落实土地公开拍卖的交易制度,而且要建立科学的农垦土地评价系统,使农垦土地的价格确定更加科学,从管理上加强农垦土地的控制。

3.5 保证农垦土地的合理利用

政府部门要进一步限制农垦土地的用途,对农垦土地的投资单位要进行整体上的评价,对其投资项目的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研究,尽可能地符合长远的规划需要,减少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投资,使农垦土地实现最优的利用,进一步使城市向现代化的需要发展[4]。

4 总结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垦土地的开发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本文对当前的农垦土地开发的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的政策仍然不尽完善,为此本文提出了未来政策需要完善的方向,希望能够促进农垦土地开发向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智波.小城镇土地开发和利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所有权制度分析[J].广西城镇建设,2008(6):90-91.

[2] 赵燕菁.宏观调控与制度创新[J].城市规划,2004(09):47.

[3] 张时玲.关于城市规划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2006(6):84.

篇2

关键词:金融政策;促进;土地管理;健康发展

推进城镇化的重要突破口是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突破口是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深化改革既要做好顶层设计,又要允许地方摸着石头过河,进行探索试点,成熟后再制定成法律。

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存在四方面问题:

1.耕地不能得到保护,同时城市的存量土地也不能集约利用。因为集约用地成本高,旧城改造、拆迁安置不如征农民的地来得快。

2.农民利益受到损害。不仅被征地农民受损害,低价补偿、高价出让,农民不能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未被征地农民也受损害,因为现行制度限制农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

3.土地财政、土地金融孕育政府信用风险和社会金融风险。土地财政的风险,主要由社会分散承担,而土地金融的风险则集中在政府身上。现在土地金融的负债规模太大,陷入了“借新还旧”的恶性循环。万一兜不住,就可能诱发金融危机。

4.政府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造成市场不规范,正常市场经济秩序难以建立。

尽管有关方面的改革一直在推进,但是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院长郑凌志看来,改革进行到这个阶段,已经触及一些地方政府的既得利益。自下而上的在现行法律框架内的制度变迁已经陷入改不动的艰难困境,根本无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层次矛盾。因此,针对改革面临的瓶颈,急需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加速推进,超越既得利益。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是突破口,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是征地制度改革题中应有之义。征地制度改革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缩小征地范围,二是提高补偿标准,三是拓宽安置途径,四是完善征地程序。其中,缩小征地范围的含义就是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他认为,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农民就可以凭借土地财产自主参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增加财产性收入。而且只要符合规划,允许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商品房,可以增加土地供应,可以打破开发商的自然垄断,对解决城市老百姓住房问题,也有好处。

因此,土地制度改革一定要与城镇化进程相适应,征地过程中要维护农民权益。城镇化过程中要解决转移人口变市民的问题,就要允许宅基地和房产流转,提高他们在城市中购买和租赁房屋的能力。他认为,土地管理新机制应该包括增量土地的征地制度改革、宅基地的流转、城乡建设用地的增减挂钩、城市存量土地的盘活等,这些是跟城镇化中的建设有关的。

对于宅基地制度改革,他建议,宅基地买卖不要限制买卖者的身份,合法宅基地应先办理登记,发生交易要办变更登记,同时对购买人开征财产税。农民自用部分可以免征,超出规定面积的则不能免。合规登记和纳税的,受法律保护,将来即使拆迁也可以得到补偿。“这样对存量土地征税,不仅对宅基地,包括经营性用地也要交财产税,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同时,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对政府经营土地制度构成冲击,依靠增量土地的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没有了,城市建设怎么发展?建设资金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接踵而至。其实,一些地方的改革探索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广东的“三旧”改造,事实上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调动了农民和其他投资主体的积极性,人和地的问题解决了,钱的问题也解决了。政府职能也根本转变,主要是规划、协调、监管、服务。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以后,在土地增值收益的诱惑下,一部分农民会有冲动把农地变为非农地,给耕地保护带来新情况。“但现在政府抓住不放,耕地保护住了吗?外延扩张,是政府经营土地制度的必然逻辑。政府退出经营,专心做裁判员,农民的违规行为还愁管不住?”

业内专家认为,征地制度改革、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单靠地方政府推动是不能完成的,需要中央进行顶层的系统设计。缩小征地范围、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让农民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等,涉及土地收益分配格局的调整。因此,未来的土地政策应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同时,应从基层吸取好的成功做法上升为政策法律。

篇3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国家、省、市、区有关法规政策为依据,以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为基本点,依法、合理、有序开展土地征用工作,科学确保区梅花鹿产业经济开发区及回族乡建设项目顺利进行,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组团建设北部新城区,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依法办事,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征地的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原则。

(二)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征用,合理补偿,依法征用的原则。

(三)坚持尊重实际,客观反映实际,根据实际状况,依法办事的原则。

(四)坚持统筹兼顾,群众认可,科学规划,节约土地的原则。

(五)坚持项目到位,资金先对下、后对上,先个人、后集体的原则。

(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七)坚持“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原则。

三、征地费用核定依据及兑付办法

梅花鹿产业经济开发区(含)建设项目的土地征用工作从即日起按本方案的规定执行。

(一)土地征用。

1土地征用范围的确定。

根据梅花鹿产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总体规划的要求,建设项目的选址设置在回族乡区域建设用地范围内。

2安置补助费、土地补偿费核定依据。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8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38号)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省土地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并参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铁路项目建设用地征收土地补偿的通知》长府办发[]16号)精神,按征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5倍计算安置补助费(标准1元/平方米×15=15元)

(二)兑付方式。

1安置补助费由梅花鹿产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在对农户拨付安置补助费之前,要认真履行相关手续,安置补助费一次性补偿到农户。

2土地补偿费由梅花鹿产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按照实际征地面积一次性拨到回族乡会计核算中心帐户,由会计核算中心设立专户,进行发放检查、监督、审计。

四、相关政策

(一)对征地范围内的坟墓,要参照相关规定执行。限期内仍无人动迁的坟墓,施工时按无主坟墓处理。

(二)征地上的机井按照当年打井投资给予补偿。

(三)耕地被征用并得到安置补助费的农户,今后国家统一调整土地时,按调整时的政策规定执行。

(四)对失地农户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优先办理农转非户口,符合条件的失地户可享受有关待遇。

(五)对失地农户,有壮年劳动力的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并优先推荐劳动力就业。

五、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一)梅花鹿产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规划环保土地建设局根据项目需要,负责确定土地征用范围、地类、核定补偿标准,并负责向上级土地主管部门办理土地征用审批手续;负责安置补助费和土地补偿费的发放;负责土地征用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解释。

(二)其它未尽事宜根据实际情况按有关政策随时处理解决。

篇4

关键词:农村 土地流转 问题 对策

一、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策体系不够完善,土地流转行为不够规范。虽然国家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等有关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法律法规,但是配套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不够具体,影响了规范性操作。

2、政策宣传不到位,群众思想认识有误区。一些地方没有把土地流转放在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大局中来认识,宣传不够深入,群众对土地流转规模合作经营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其表现为:

(1)基层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基层干部对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方式方法、矛盾问题等研究不深、宣传不够、引导不力,认为土地流转与乡镇村关系不大,造成土地流转无人监管。

(2)小农经济思想严重。部分农民恋土观念强,认为务工经商虽然收入高但有风险,宁可粗放经营,即使外出务工也不愿转出土地,担心失业没地而生活养老没保障;农业税全面取消,优惠政策不断出台,土地收益逐年上升,按承包面积给予的粮补促使部分农民不愿转出土地。

(3)对流转政策心存误解。部分农民担心政策不稳,政府收回土地承包权,没有安全感,没有了生活的最低“保障线”。

(4)经营收益难保证。部分经营主体怕市场前景不佳、自然条件不利,承包收益低,甚至无效益,不敢大规模经营。

3、农村社会保障能力还比较弱,长期就业空间还不够稳定。农民的基本生活、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保障水平不高,土地依然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同时,绝大部分农民缺少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进城务工就业的空间还比较小,长期离开土地后的去向和收入难以保障,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方面也难以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致使农民对土地仍有很强的依赖性。

4、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大,抗御风险能力还比较低。土地规模经营主体面临着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缺乏有力的财政扶持和信贷、保险等支持措施。

5、土地细碎化的现实,制约规模经营。农民耕种多年的耕地在村组内呈多片块插花种植,并没有形成真正的规模,带来土地种植的诸多不便;对承租人而言,为了取得相对集中的土地,需要与不同的农户进行协商,甚至绝大多数农户同意租出,但个别农户无论条件如何优惠就是不愿意转出,结果造成成片土地得不到有效流转,这种广泛存在的情况,增加了土地流转的难度和成本。

二、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成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各级政府和部门多数把经营权流转当成流转主体个人的经济行为,而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致使基层干部表现为只重视引进企业、业主而不重视培养农民的合作精神;一些干部群众认识模糊,把农村土地流转看做“归大堆”、“吃大锅饭”。

2、政策法规错位、缺位。

(1)对农民土地生产股份合作缺少相应规定和政策支持。

(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受到限制。《农村土地承包法》、《担保法》、《物权法》均规定不能抵押,虽然《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经营权可以入股,但相关政策却明确规定不能折资作为资本金。

(3)后续政策不配套。中央提出土地承包关系可以长久保持不变后,却没有作出土地流转期限的相关规定,在实践中就很可能会出现土地承包者长时期或无限期流转,这样势必影响今后国家政策的调整和执行。

(4)土地流转受相关政策制约。由于相关政策的制约,已具规模的流转者大多数发展效益比较高的林果业甚至非农产业。

3、管理服务不到位。有些地方还没有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已经建立的,受人员不足、缺少经费等因素影响,造成宣传、监证、信息服务、纠纷调处、档案管理等一些工作跟不上、不到位,制约了农村土地的流转。

4、后续保障不到位。农民流转土地后的基本生活、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保障水平不高。

三、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

1、加强宣传积极引导,解决农民的思想顾虑。一是宣传广泛深入。正确把握流转的主体,流转的前,流转的形式,流转的底线,夯实农村土地流转思想和工作基础。二是重点突出针对性。要针对不同区域群众的不同思想加以宣传引导。不断提高农民保障水平的政策,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2、从健全机制入手,提高土地流转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制度,规范土地流转秩序。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合同、行为。

3、完善政策,建立土地流转的激励机制。

(1)实行土地转出奖励政策,鼓励土地流转。对将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达到一定期限的农户给予相应额度的补助。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门路,就地转化农村劳动力。

(2)政府对“三农”的政策支持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县乡政府对土地规模经营大户、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的支农资金、扶贫资金等要优先支付。

(3)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加强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子女教育、农民工保护等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篇5

为了进一步规范开发区机关公务活动,明确职责,提高效率,促进金西开发,现将开发区公务运作有关程序通知如下:

一、项目工作(包括工业、商住、公建等):由经发局全程牵头协调落实。项目入园,由项目考察组对拟入园项目的产品市场发展前景、产业关联度、企业现状和实力、经营者的综合素质和诚信度等方面进行考察,形成书面考察报告,并按照省、市、区有关政策提出初步意见,提交项目咨询委员会论证,论证通过后,提交主任会议研究确定。与投资方签订投资协议后,协助做好项目选址、项目审批、工商登记、环保审批、安全评估、消防审批、企业相关政策兑现等。

二、土地征收、出让与管理:由国土分局全程牵头协调落实。做好土地征收政策处理、土地报批、土地招拍挂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征地及政策处理款支付方案、土地使用权证的办理及相关政策的处理等工作。在办理土地使用权证之前,规划建设局、国土分局负责审核项目用地四至及项目用地面积情况,经济发展局负责审核合同履行情况,财政局负责审核土地出让金及各种规费的收缴情况,经管委会分管领导审核,送主任审批后发放土地使用权证。同时负责牵头协调土地征用协议委托镇政府签订。按征地协议,规划建设局核实土地四至,国土分局核实地类、面积,并计算征地补偿款项后,由财政局对征地面积、四至(红线图)及征地补偿费进行审查,经管委会分管领导审核后,送主任审批。财政局按照主任批示,编制征地补偿款清单,将征地款拨付给镇政府财政专户,镇政府出具收款凭证。并由镇政府负责支付给有关村经济合作社。

三、工程规划与建设(包括工业、商住、公建等):由规划建设局全程牵头协调落实。包括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及审批、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及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土地政策处理和无障碍施工、工程管理、工程款支付方案等。

建设工程按有关程序,通过招投标以后,由法人代表签订发包合同。

建设工程进度款支付,由现场管理人员、监理人员、规划建设局领导审查后,财政局审核,并提出具体意见,经管委会分管领导审核后,送法人代表审批。

建设工程进度款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完工并验收后,在由财政局负责内部决算审计的基础上,委托专业部门审计,并按程序送法人代表审批。

四、动迁工作:由动迁办负责全程牵头协调落实。根据规划要求,制订房屋拆迁、线路搬迁及相关附着物处理实施方案及动迁款支付方案等。同时负责拆迁赔偿协议签订。拆迁物委托有资质单位评估,评估结果予以公示。在评估公开、公正、公平程序运作的基础上,经双方达成的拆迁协议,拆迁物赔偿额10万元以下的,由管委会分管领导审批;赔偿额10万元以上的,分管领导审核后,送法人代表审批。

五、资金运作:由财政局全程牵头协调落实。包括土地出让金的收缴、征地款的审核与支付、政策处理款的审核与支付、各项优惠政策的审核与兑现、工程款的审核稽查与支付等。

财政局综合科负责稽核职能,对资金的拨付审批如土地款、青苗赔偿款、拆迁赔偿款、线路搬迁费用、工程款、企业有关政策的兑现、土地回收时企业损失的补偿等,由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相关有效凭证并提出具体意见后,由财政局进行稽核,提出明确的稽核意见,分管领导审核后,送法人代表审批。

六、政府采购。一般性的日常办公用品由机关后勤服务中心采购;固定资产采购,由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编制计划,经分管领导审核,报主任审批或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后实施。属政府采购项目,统一按政府采购程序进行,由机关后勤服务中心负责实施;其他固定资产采购实行“三·三制”原则,即三人以上货比三家,由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牵头,纪工委、财政局共同参与提出初步意见报领导审批。

七、农村劳动力培训。由组织人事劳动局牵头协调,要创新培训模式,开展订单式培训,由企业自主培训,并取得有效上岗资格的,资金补贴给企业。要做好培训信息档案,对重复接受培训人员不予报销。

八、公文运作。由办公室牵头协调,各办局需呈管委会领导审定、审批的文稿,统一交办公室,由办公室负责送签。管委会领导批示有关办局办理的文件,要及时办理,同时办理结果和意见要明确具体,要规范,要有依据。涉及多个部门办理的事项由主办单位牵头承办。原则上越级呈报的公文不予受理。

篇6

1.1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可以有效恢复地表植被,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优化土地结构,促进林地和耕地的合理配置。务川县1999~2014年实施退耕还林28833.33hm2,累计减少土壤侵蚀量0.67亿t,年均减少0.045亿t,占全省森林年滞留泥沙总量近1/4。

1.2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务川县共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8833.33hm2,主要采取林茶结合、林竹结合、林药结合、林果结合等方式,大力发展茶、果、竹、药、草等特色农林产业,帮助广大退耕农户逐步走上了绿色致富路,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增强了地方经济发展后劲。

1.3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转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多种经营转移,减轻了农民对坡耕地和沙化耕地的依赖,使得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解放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而被解放的劳动力可以从事第三产业及其它相关的产业,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务川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退耕还林的目的认识不足少数林业部门干部职工对退耕还林的目的认识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导致不能够科学合理地制定退耕还林计划,盲目扩大试点范围,从而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浪费,增加了财政压力和实施的难度。

2.2政策执行不到位据不完全调查数据显示,务川县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还在林区间进行了耕作,这种耕作措施不利于树苗生长,也是违反退耕还林政策规定的。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对退耕还林政策的执行不到位,甚至可以说个别林农的政策执行力非常低。

2.3缺乏科学的管理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过程中,人们容易忽视造林后的管理工作。个别乡镇对退耕还林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群众没有清楚地认识退耕还林的重要性,不能切实看到退耕还林工程给本地区带来的长远利益,因此,对退耕还林后的管护工作不够上心。

2.4缺少先进的技术指导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离不开先进的专业技术作为指导,如果忽略了技术性的指导,势必不能使相关政策落到实处。

3改善务川县退耕还林工程的策略

3.1提高对退耕还林工程的认识首先林业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做好宣传工作,在林区内向种植户宣传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性和相关政策,让群众对退耕还林工程所带来的长远利益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群众会更加深刻地了解退耕还林政策的相关规定,有利于退耕还林工程的深入开展。

3.2完善相关制度退耕还林政策的制定应当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耕地质量进行调查,并出台有差异化的补偿标准。此外还应当建立信息公开系统,对补助资金的发放情况进行适时公开,确保公平公正。一旦发现有退耕还林补偿资金冒领和代扣的情况,坚决予以批评教育并给予相应的处罚,从而有效制止退耕还林过程中的不合法行为,使得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

3.3加强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对务川县林区的林农进行退耕还林相关政策和制度学习,使他们对退耕还林的相关规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有效制止一些违反退耕还林政策的行为,提高退耕还林政策的执行力。

3.4强化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管理针对务川县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地发展的森林抚育管护措施,并在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此外,相关监管部门还要加强对补偿资金的监管工作,确保退耕还林工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安全与稳定性。

3.5采用先进的技术作指导政府部门应当加大扶持力度,创造出更好的林业发展条件。同时,林业部门也应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有效调整,对种户进行技术性培训和指导,帮助种户提高技术水平,从而促进林业的发展。

4结语

篇7

一、××ד城中村”现状

×××城关镇辖区内共有18个“城中村”,这些“城中村”违章建筑普遍存在,土地资产流失严重,居住环境极差、公用基础设施薄弱、人口构成多元化、治安状况堪忧、计划生育难、火灾隐患大、村民综合素质、转变生活习惯跟不上等等。以上这些都是城市管理和新×××建设必须根治的问题,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从源头上治理脏、乱、差,是×××建设和长远发展的一个根本性措施。

二、“城中村”改造面临的问题

(一)拆迁补偿问题

1、违章建筑的认定问题。“城中村”违章建筑具有普遍性,若承认其合法,给予相应补偿,必然引发新的违章建筑浪潮,加大城市管理难度和增加拆迁成本;若认定其违法,则强制拆迁难度大,必然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2、拆迁补偿模式问题。根据调查,大部分村民乐意接受异地安置或回迁安置,不愿接受货币补偿,这给开发“城中村”带来巨大的改造成本和风险,令开发商望而却步,对参与“城中村”改造失去积极性。

(二)村民社会保障体系问题。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是广大农民最大的后顾之忧,如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给失地农民一颗“定心丸”,是能否完成好“城中村”改造的关键。

(三)“城中村”改造操作模式需进一步探讨。“城中村”改造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谁主导改造,如何操作还需进一步探讨。

(四)相关政策措施不完善。“城中村”改造后的供地模式、规划设计要求等相关政策不完善,使得“城中村”改造没有明确的目标,不能很好地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三、“城中村”改造的几点建议

(一)政府主导,做好拆迁补偿 。

1、对违章建筑只给予补助,体现违章无利可图。由于“城中村”违章建筑具有普遍性,可兼顾拆迁成本和维护社会稳定,体现有法必依的原则,对违章建筑只给予补助,补助额不大于建筑物成本。

2、加强异地安置与货币补偿相结合的拆迁补偿模式的研究。把外地“城中村”改造的先进经验和实际做法揉和到具体操作过程当中去,积极加强对各种补偿模式的研究,对“城中村”的改造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建立健全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

1、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费用支配机制。征地补偿费应作为农民养老的主要保障,可将此部分资金实行多元化投资,用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其他合理的投资,确保资产增值。

2、建立医疗、养老社会保障机制。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尚未立法,各项制度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建立失地农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其资金筹措可以按国家、集体、个人都出一点的思路进行解决,初步建立起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3、就业是失地农民最好的保障。联合有关部门,有针对性的建立教育培训保障机制,重视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加大以职业技术、岗位技能为重点的就业培训,提高失地青壮年农民转岗就业能力,建立多层面的县、乡(镇)、村三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网络体系,使失地农民充分就业。这既提高了村民综合素质,又保证了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

(三)积极探索“城中村”改造操作的新模式。

“城中村”改造应以政府主导,统一规划设计,以市场运作为主要模式,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不断探索“城中村”改造的新模式、新办法。

篇8

做勘界图的步骤如下:

1、组织协调工作:具有资质的土地勘测定界单位在接受用地单位的委托书后,要安排了解土地管理知识、熟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人员进行工作的前期协调。协调工作包括与用地单位及相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协商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具体时间、了解用地范围内的权属状况、收集相关资料等。此外,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工作的管理,密切配合、协调有关部门的关系组织工作队伍,根据土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勘测定界分为外业调查、外业测量、内业整理汇总三个主要阶段,成立外业调查组。

2、成立外业测量组:收集资料土地勘测定界前期收集资料是很关键的工作,资料的完整与否,直接关系到后续工作的进度。资料准备包括收集相关政策性文件、用地批准文件、相关图件资料、相关权属证明文件及控制点成果等,并整理、分析收集的资料,即可做完成做勘界图。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十一五”期间,国家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拉动内需,众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纷纷开建,征收农民土地已成为建设过程中必要且重要的环节,征地环节中涉及的人数广泛,引起的社会问题众多,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能否做好是影响社会是否和谐的关键因素。庞大的土地收储面积造成了大量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资料,保障被征地拆迁农民的生活和就业关系到能否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二、国外征地相关政策

农村集体土地上的征地补偿是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上独特的风景。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征地补偿都是建立在土地私有的基础上的。在征地中,对被征地人的权益保障往往是征地的核心。国外在土地征收大都规定了严格的程序和条件,对“公共利益”的认定也与我国有所差别。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均是站在被征地者的角度进行土地征用补偿,对由于征地造成的当前和未来的以及相关的利益损失进行相当于被征用土地的市场价格的赔偿,还有的国家对于原业主不做迁移的地上物,以及对相关和相邻业主造成的经济上、使用上、就业上的损害的,也都在补偿范围之列;如果业主希望自己迁移地上物,则迁移费也属于补偿之列。

国外土地征用范围包括:第一是土地征用费,相当于征用土地的价值,是土地所有权的经济实现;第二是土地补偿额,是对因征地而造成的经济及其他损失的补偿。此外,补偿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财产及其经济损失可以用金钱的尺度评价,但考虑到目前现金补偿在土地评估技术不足和低价上涨的情况下,若被征地者所得到的补偿费无法维持原来的生活水平,各国也制定了一些补偿方式以弥补资金补偿的不足。

三、我国相关征地法律政策分析

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是以《宪法》为基础,以《土地法》及有关条例为中心的法律体系。国家具有征收权,自然人和法人必须服从,带有强制性。由于我国长期实行“重城轻农”的政策导致我国农村社会政策体系不仅在实践中表现出碎片化和边缘化的特征,并在学理研究中游离于主流研究之外。而2007年颁布的《物权法》中,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受到了重视,农村集体土地仍然出处相对忽视的位置。

在我国,农村的社会政策一直是一种特惠制而非普惠制的政策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中国社会的“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农民)已发展演变为“新三农问题”(农民工、失地农民、农业村落终结)。将“老三农问题”和“新三农问题”结合起来解决,为农村人口提供户籍、住房、教育、就业、劳保、医疗等诸多方面政策,打破和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已日趋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

“新三农问题”中的失地农民、农业村落终结均是由征收土地造成的。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具有保障功能、发展功能、增值功能,是人类赖以生存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资源,土地更是农民生活、就业、养老的保障。农民失去土地时,同时失去也是关系生存的一系列基本权益。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重点项目”、“重点工程”,而发展的条件就是征收农民的土地,造成大量农民失去了生活的保障―土地。失地农民的生活、就业问题一直是很严重,急需解决。失地农民随着“身份”的改变也丧失了部分民主权利。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不解决社会就难以稳定、和谐的发展,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认识深化,我国社会的政策理念已经从改革开放以前的平均主义,经过差别主义回归到社会政策的本义,即非单向度地追求公平,而是追求发展与公平的一致性和有助于实现公平的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却始终是城乡二元格局中的弱势者。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将提高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进一步加强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管理,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实现被征地人员“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

其中,再就业培训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1)职业指导培训:被征地农民所属区、县劳动部门应为其提供为期两天,不少于16课时的免费职业指导培训,帮助他们认清就业形势,更新就业观念,为他们提供职业需求信息和求职方法,积极指导他们实现再就业。

(2)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被征地农民的特点,确定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开展适应性较强的职业技能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使被征地农民尽快掌握技能,尽早实现再就业。

(3)创业能力培训: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开展创业能力培训,使他们熟悉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了解创业必备的知识和程序,指导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创业方案,帮助他们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开业后对他们继续进行必要的咨询服务和业务制定。

新的补偿政策比以往有3个方面的提高:一是补偿标准:安置农民的进保费标准提高到50%到100%。青苗和附着物补偿实行综合补偿标准,由集体经济组织所在辖区内统筹调剂平衡,由市物价部门会同国土部门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制定青苗和附着物补偿价标准及具体补偿指导价,报请市政府批准公布实施。二是保障待遇提高,失业保险比原来生活困难补助提高近300元钱,在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标准上,每人每月比原来的养老保险提高70至205元钱。三是在资金补助来源和渠道上比以前有所增加,政府和部门筹集了两部分资金,一个是用于解决被征地农民个人社保账户不足的问题,同时从土地出让中按每亩2万元保障筹资社会统筹资金,主要解决社会统筹账户资金不足的问题。

篇10

1、土地确权证是可以用来贷款的。农村土地确权后,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土地使用证可以作为一种资产来进行抵押贷款,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生产资金紧张的问题。

2、如果想用土地确权证申请抵押贷款,可以携带土地确权证、个人身份证以及其他的银行需要的资料去银行办理贷款。申请后银行会根据该土地的价值来决定贷款金额,具体的额度以抵押贷款合同上标明的金额为准。

3、不过,虽然土地确权证可以用来贷款,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功申请的,因为银行贷款还需要看个人的征信情况,如果之前在银行申请过贷款,并且有逾期,那么也是可能会被拒的。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