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范文
时间:2024-02-01 18:10: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学历教育;初级指挥;通信工程专业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4-0072-05 中图分类号:G642
0 引言
自20世纪末美军提出“网络中心战”概念以来,战争模式逐渐从武器平台对抗转变为以网络为中心的体系对抗,在全球范围掀起了一场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本特征的新军革浪潮。从根本上说,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是推动这一变革的原动力。鉴于网络技术对军事行动乃至整个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计算机网络课程已经成为培养通信工程专业初级指挥人才信息素养的重要环节。
计算机网络一般被视为计算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而在军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全期培养计划中长期作为拓展知识面的选修课对待,教学目标定位比较模糊,严重影响了后续军事网络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针对这一问题,根据通信工程专业初级指挥人才的职业价值取向,按照理工大学“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从通信工程专业定位出发,探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设计。
1 教学目标定位
1.1 专业定位
传统上,计算机相关课程在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学时十分有限。然而,计算机网络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并且在战场“制信息权”争夺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通信工程专业初级指挥人才必须深入了解网络原理才能胜任未来联合作战的岗位需求。2006年,美军在新版的联合出版物《联合通信系统》中提出不再使用“指挥、控制、通信和计算机(C4)系统”这一术语,改用“指挥与控制(C2)”和“通信系统”替代心,这反映出新军革背景下通信与计算机融合的发展趋势。即便是在民用领域,“三网融合”技术也使得传统通信网络“终端+传输+交换”格局向“终端+云”模式转变。因此,笔者认为军校通信工程专业必须加大计算机教育的比重,某种意义上说应该将其作为“准计算机专业”对待。
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IEEE和ACM制订的《计算课程体系2005(CC2005)》是世界范围内广泛认可的课程设置指导性文件。根据CC2005的定义,所谓计算是指“任何需要、得益于或者创造计算机的面向目标的活动”。计算学科主要被划分为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和软件工程5个专业。
2008年,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推出的最新版《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8(CFC2008)》指出: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使他们掌握应用计算机的知识,能够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用于其工作领域,成为既精通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各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对推荐的课程体系进行适当修改,进一步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
军队高等教育首先是国民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具体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上应满足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但是军队高等教育又有其独特的职业价值取向,即培养胜任部队第一任职的“基础宽厚、信息主导、技指合一、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初级指挥人才。从CC2005划分的专业来看,面向部队初级指挥岗位的通信工程专业更接近信息技术专业或信息系统专业,具体的需求可以表述为:在特定军事应用环境下,通过选择、创造、应用、集成和管理的网络通信技术来满足作战需要,或者关注战场信息资源的获取、部署、管理及使用,并能分析战场信息需求和相关的组织运用过程,详细描述、设计、组织、维护与作战目标相一致的网络通信系统。
笔者认为,使学员理解现代指挥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并在战争实践中发挥作战效能应该是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具体目标应该落实到针对网络体系中的各种部件、装备乃至系统做到“能组网、懂管理、会应用”,这应该是军事院校通信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和鲜明特色。
1.2 课程定位
计算机网络是增强学员的信息素质至关重要的一门课程,这一观念基本上已经形成普遍共识。由于计算机网络是当展最快的信息技术之一,课程内容非常庞杂。而对于军校通信工程专业来说,计算机类课程学时非常有限,远不能与地方高校同类专业相比。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定位一直比较模糊。早期计算机网络并不单独设课,而是采取在一些涉及网络的相关专业课程中泛泛介绍7层协议概念。近年单独设课后,一度出现了宽带通信网与Internet的主线之争。目前仍然存在偏重基础理论还是偏重应用能力的分歧。
CFC2008对理工类非计算机专业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的要求是“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以TCP/IP协议作为基础,以Intemet作为实例讲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使学生建立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学会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方法,了解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从中可以看出,计算机网络教学应该以Internet为主线,并且要强调基本原理。
笔者认为网络基本概念和原理作为教学重点是毋庸置疑的,因为素质教育要求必须着眼学员未来职业生涯的长期发展,必须培养学员关注表面现象背后的科学问题,锻炼对问题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网络应用能力同样需要给予高度关注,这一点对于军校学员尤其重要。如何处理学时有限的矛盾呢?关键是要摒弃用一门课解决所有问题的幻想,通过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和分层次的应用能力培养环节达到基础理论和应用能力并举的目标。
结合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笔者梳理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与网络相关的模块见图1。数字通信原理、计算机硬件基础和程序设计基础是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基本定位是使学员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协议工作原理和基本网络工具的使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后续课程理解和掌握军事网络的技术特点,比如战术环境下对网络协议、设备、组网应用的特殊要求。网络应用能力则可以通过学员自主选择开放实验,或者在本科导师的指导下申请创新课题,完成毕业设计得到必要的培养和拓展训练。
2 教材选取
目前公开出版的计算机网络教材种类繁多。笔者重点比较了几本获得大多数本科院校公认的教材:Tanenbaum教授编著的《计算机网络》、谢希仁教授编著的《计算机网络》、Peterson和Davie编著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Kurose和Ross编著的《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Tanenbaum教授与谢教授的《计算机网络》早期版本都以OSI 7层协议模型为主线,较新的版本改为以TCPhP的5层结构来组织内容,并结合了一些新出现的技术和标准。课程内容从物理层向应用层自底向上讲解网络的概念、基本原理、技术和体系结构,教学比较偏重理论,不便于开展实验。
《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同样采用自底向上逐层讲解的思路,但是作者反对严格地分层,强调计算机网络的系统观,围绕“为什么这样设计网络”阐述关键技术和协议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需要有充足的学时保证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选用了《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讲授内容以Intemet为线索,自应用层向下逐层讲解协议原理。自顶向下方法避免了传统方法讲解体系结构内容枯燥、不易理解的通病,从学员最熟悉的应用层开始层层深入。该教材的另一个特点是精心设计了大量的课后实践任务,使复杂的网络问题变得易于理解,便于学员开展自主学习。
3 教学内容安排
对于计算机网络这样飞速发展的领域来说,教学内容面面俱到是不可取的,应该着重培养学员的洞察力,能够通过自己思考辨别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哪些是本质的,哪些是表面的;因此在教学内容选取上既要兼顾知识的系统性,又要考虑学员的接受能力,同时还要强调网络基本应用能力。
对于不同专业来说,普遍认可的方法是对教学层次和内容进行分类,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笔者认为即便对同一专业的学员也应该提供分层次的自主学习和实验环节,鼓励学员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深入钻研网络中的科学和技术问题,达到个性化教学的目的。
笔者按照通信工程专业初级指挥人才的培养目标,突出“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设计,以解决学时不够这一突出矛盾。理论教学内容仅选取了教材《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的前5章,具体内容和知识点见表1,强调重要概念的对比理解。实践环节区分了协议分析实验、编程实验、虚拟实验、开放实验和创新课题5个层次,见表2。其中,协议分析实验、编程实验和虚拟实验要求课内完成,开放实验和创新课题则由学员自主选择。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规定在毕业设计开题之前每名本科生至少要完成一个开放实验或创新课题。
4 教学方法设计
鉴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一直在探索和推广以小班化教学模式进行本课程的教学。近几年,笔者多次承担了计算机网络课程重点教学改革试点,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综合运用的基础上,总结了两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法: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和课题研讨教学法。
4.1 问题驱动式教学法
问题驱动式教学法采取“提出问题一解决问题一归纳分析”的模式,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课程教学中,困扰学员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网络协议为什么要分层?教材第1章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并不能完全打消他们的疑虑,实际上这个问题必须等到对整个网络的发展史、广域网、局域网等基本概念以及网络程序设计有一定认识之后才能真正理解。因此,笔者并不急于解释这个问题,而是让学员带着这个问题从应用层逐层向下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直到最后安排一次课堂讨论,得出大家都能够接受的答案。再比如,讲解HTTP协议时,笔者首先从早期互联网上多媒体信息共享不便的问题,讲到Berners-Lee在一个“灵感”启发下用3个创新发明了万维网,然后通过军训网上的具体实例分析,发现非持久连接HTTP协议传输效率低下的问题,引导学员提出并发连接、持久连接、流水线式持久连接等改进方案。最后,结合当前万维网信息检索不便的问题,展望未来语义网的发展。实践证明,这种问题驱动的方法符合计算机应用教育的特点和学员的认知规律,让学员从关注知识点转向关注思维过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2 课题研讨式教学法
笔者根据班级人数制定了十几个课题,不仅侧重原理应用同时也兼顾理论。课题主要是用Wireshark分析协议的工作原理和交互过程,另外还有Diikstra算法和Socket网络编程,以及ALOHA和CSMA协议性能分析等。教员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示例程序和课外阅读材料,要求每个学员完成所有课题,课堂上指定一名学员上讲台简短报告完成情况,就其中的重要原理和问题展开集体讨论。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情况说明,这是在课内学时有限的情况下,督促和引导学员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网络技术,锻炼网络应用能力的好方法,受到学员的普遍欢迎。
通过上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效果良好,激发了学员学习、应用、开发网络的浓厚兴趣。2012年度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立项的本科生创新课题项目中,有40%与网络应用有关,特别是在软件制作类项目中比例高达70%。2011年本科毕业设计选题中,30.1%的学员选择网络方面的研发课题,2012年这一比例上升到33.4%。
篇2
【关键词】通信工程;信息管理;面向服务架构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开放化的、标准化的网络协议被普遍支持,出现了面向服务架构的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许多通讯工程企业为了在市场迅速多得一席之地,大量高精尖的通信技术不断的被开发,这也使得通信工程更加深入化、复杂化。在这种剧烈的竞争背景下,信息系统即无法满足消费者的综合需求也无法达到企业间的商务协同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需求。而新兴的面向服务的架构理论则可以面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1面向服务架构的概述
在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中,如何让其面向服务构架是现阶段主要研究的内容,而对面向服务构架而言,多数人不清楚其实际的含义,为此下文对其节本概念进行分析。
1.1面向服务架构的基本概念
面向服务架构英文简称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的重点在于“服务”的概念,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功能单元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1.2面向服务架构的基本特征
第一,从技术层面而言,SOA具有业务驱动的特点,业务需求和提供服务是双向互动关系。第二,服务请求者到服务提供者的绑定与服务之间是松合的。这就表明,服务请求者不会了解提供者实现的技术细节,即可以在不影响服务使用者的情况下调整修改服务。第三,具有可重用的服务特点。这样的设计特点很大程度上价低了成本。由于可重用服务是采用通用的格式提供重要的业务功能,这也为相关工作人员节约了时间。第四,具有明确定义的接口,SOA中的服务的交互接口必须是被明确定义和描述的。服务提供者应该使用标准的服务描述语言来定义接口,用于描述服务请求者要求绑定到服务所需要的细节。第五,SOA具有数据量低频率访问的特点。对于传统的分布式计算模型而言,他们的服务提供都是通过函数调用的方式进行的,而SOA系统则是采用自身拥有的大数据量方式一次性进行信息交换。
2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功能设计
通信工程在实际的应用中比较广泛,其信息系统能够为企业、建筑施工方等提供较多的便利,下面我们对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将其功能在实际的应用加以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2.1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清楚地了解SOA这一项具体技术的应用,通过与SOA这项技术的结合,我们详细地阐述系统的各主要功能的设计与实现方法。首先,的搭建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将SOA做为统一的信息基础架构。其次从最初规划设计、建造实施到竣工验收,对于整个项目的不同阶段共设计了企业信息门户、协同办公管理、工程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手机智能终端六大子系统。最后各个子系统之间进行紧密无缝的连接,各系统协同工作并分工明细、权责明确。这样不仅有效简化工作流程,使得系统内部信息间的可以进行自动推送,跨部门多岗位合作,还提高通讯工程的整体工作效率,很大程度上降低信息运营成本,实现企业办公自动化,管理秩序化,决策信息化的目的。
2.2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
在现代的通信工程中,最为显著的特点为具备先进的企业信息化平台设计理念。主要是通过采用SOA架构体系,搭建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主要任务,并且借助每一业务与模块间的无缝连接,进而使管理工作更加的科学合理,并且对以往的管理流程进行优化。
2.3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设计分析
第一,企业信息门户应用到企业内部。在企业内部能够主要实现信息管理工作,将公告通知、待办日程以及日程安排等信息资源加以整合,不同的用户可以在不同时段、不同点都能够浏览到其所需要的内容,为大家节省了许多的时间。第二,对于建设单位而言,应用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借助施工任务书的形式下达施工任务,同时项目经理在接收任务之后,需要以工程的实际进度要求为依据,安排相应的工程计划实行具体内容。借助信息门户,相关的建设单位便能够及时、有效的掌握工程的实际施工进度,工程决算以及质量工艺等内容,大大的提高了建设单位的监管力度,实现了工程项目的可控性。
3结语
综上所述,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先进性,综合性以及灵活可扩展性这系列优点,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相关企业的实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其在国内的工程管理软件中的地位比较领先。为了更好的发展通信工程,需要我们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并且通过引入高端人才以及先进的技术来不断创新此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推动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栾咏红,吴俊.面向服务架构的设计信息管理平台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2(12):157~160.
[2]陈鑫,沈锡城.基于SOA的协同政务信息管理系统架构分析[J].中国水运月刊,2012,12(3):70~71.
[3]张铁峰,吕越颖,吕欣,等.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线损管理系统设计[J].电测与仪表,2014(22):1~6.
[4]李璟璐.面向服务网络架构的通信网络设计方式分析与研究[J].移动信息,2016(11):9~10.
篇3
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电力通信的主要作用,由于在通信保护控制、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快速性等方面电力行业的要求非常苛刻,再加上电力部门在发展通信技术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为此,很多国家都在电力部门中将专用的电力系统通信网建立了起来。电力通信除了是电网调度自动化以及控制自动化得以实现的基础之外,同时也是确保电网实现生产运行以及商业化运行的基础。总之,在保障电网的经济、安全和稳定运行方面电力通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电力系统中电力通信的意义重大。
二、电力通信工程设计质量的有效控制措施
2.1制定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
必须要将编制审核和批准设计文件的制度制定出来,将各级设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明确下来,从而确定好审核人员的质量责任,从而层层的分解质量管理的各项指标和任务。各个系负责人必须要将签字关认真的把握住,要避免出现流于形式的情况,真正的做到严格把关,控制质量。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做到奖惩有据、标准从严,最终能够将结合约束和激励的管理机制形成。
2.2严格的进行项目质量控制
要对电力通信工程的设计文件和原始勘察资料进行认真的检查,要确保设计文件符合国家相关的规章制度、行业的有关规范,从而能够将提升整体质量的途径找到。要想做好电力通信工程设计质量的控制工作,首先就要将产生质量问题的因素找出来,在具体的设计项目质量控制中可以选择排列图分析的方式将会使质量受到影响的各种因素找出来,选择因果分析图的方式将导致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严格的控制这些因素,最终使电力通信工程设计质量得到保障。
2.3对设计阶段质量控制进行强化
对电力通信工程质量合理化的追求就是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在对投资限额进行严格控制的前提下,能够实现电力通信工程的最佳质量水平和功能,这就是所谓的合理化质量。所以在设计阶段除了要避免出现对过高的质量标准、过全的功能进行追求而将投资的控制工作忽视的情况之外,同时还要防止将必要的功能牺牲掉,对工程投资的控制工作进行过分的强调。在具体的电力工程设计与控制工作中必须要将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点设置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电力通信工程设计的薄弱环节、关键部位和重要控制对象等确定下来,因此确定质量控制点是保证是实现设计质量目标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在对电力通信工程设计的质量控制点进行设置的时候,需要严格的以项目设计的特点为根据将其中会使质量受到影响的主要原因抓住,主要是在设计准备阶段、设计全过程以及设计的后期服务阶段对质量控制点进行设置,最终使电力通信系统的设计质量得到保证。
2.4对设计质量标准化进行积极的推行
对电力通信工程设计文件质量优劣进行衡量的非常重要的一个依据就是设计技术标准,产品质量在技术标准中具有十分明确的界定和文字表述。如果电力通信工程的设计质量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那么其就属于合格的设计;如果其不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那么就属于不合格设计,因此在审查的时候就不能够通过。而要想顺利地实施技术标准,就必须要具备较高的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所以,对提高电力工程设计的产品质量而言将标准化工作做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尽管从事电力通信工程设计工作的人员具有不同的经验和水平,然而通过标准化设计可以使设计文件的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证,并且可以确保通信工程设计具有较高的重量水平。与此同时,还要严格的以工程设计的特点为根据将相关的作业指导书制定好,主要内容包括设计作业流程、现场勘查细则以及关于设计内容的深度、格式要求等,最终能够使设计质量管理具备好的基础。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通信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1-0046-02
“通信工程导论”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同时也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肩负着把学生引入通信工程行业的大门、使其了解并热爱这个专业,引导学生及早确立学习路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的重要使命。
根据《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地方高校要将培养人才的重点放在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上。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通过对“通信工程导论”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旨在摸索出一套适合现阶段通信行业发展要求的实用可行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以适应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
一、适应发展要求,改革课程教学目标
“通信工程导论”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体系结构。但是目前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学生的学习流于表面,无法深入。鉴于此,笔者根据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目标改革如下。
1.科学基础
首先,应加强科学基础的学习。目前缺乏针对通信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而在学习“数学”、“物理”、“计算机”、“通信专业”四门基础课程时学生学习通常缺乏针对性。因此在“通信工程导论”这门课程中增加“科学基础”的教学目标对日后专业课的学习尤为重要。通过将四门基础课程的重点内容纳入“通信工程导论”的教学目标,以期达到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时能够对具体的内容做重点学习的目的,为以后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践能力
传统的“通信工程导论”的教学目标并未包含实践能力的培养,《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课程的教学改革要增加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容,这对导论这类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教学目标中增加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具体的引发思考的习题,激发学生深入讨论专业技术从产生、发展到运用的一系列过程,逐渐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在学习之后依然可以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同时增加校外实习的实践环节,进一步明确国家教育改革对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的要求。
3.新兴科技
传统的“通信工程导论”的教学目标并不包括现代通信发展的前沿科技内容,内容陈旧,无法适应现代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在新的教学目标中增加国家大力倡导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技术等相关技术学习目标,了解其技术的概念、实现手段和其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状态,让学生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4.人文素质
传统的导论教学目标并未涉及人文素质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专业精神和人文素养的结合。
在课程中增加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目标,使学生在学习初期就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良好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对专业学习有正确的认识,有利于积极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进程。
二、依据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本质上应该遵循教学目标的设定,以期通过内容的教学改革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目标要求,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是一个删除、四个增加。
1.删除陈旧内容
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不断涌现。适时地剔除陈旧内容给新技术以学习空间势在必行。比如传统的“通信原理”教学应该更新成“现代通信原理”内容的教学,以适应发展需求。
2.增加科学基础重点学习内容
通信工程专业的学习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及计算机方面的基础,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微积分、概率论等相关内容解决通信原理的数学分析问题,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电磁场电磁波的相关理论解决微波、光纤甚至是移动通信等专业的理论分析问题;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的编程知识解决单片机和一些通信模型仿真的软件开发问题。而传统的理论教学环节在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等知识的教学是针对学校各个专业进行的普遍教学,缺乏针对通信工程专业需求的强化认识,这导致学生在学习科学基础的时候无法做到有的放矢,大一学过数学知识,等到大三时才开始运用,学生对知识已经渐渐淡忘,学习专业课时有些乏力。针对这种状况,对“通信工程导论”的教学内容做相应的调整,增加数学、物理以及计算机等相关基础课程的重点需求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伊始就明确学习的重点和学习方向。
3.增加实践环节内容
“通信工程导论”课程内容应增加如下实践环节。讲述通信历史发展沿革时,增加对相关技术产生的分析环节,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讲述新技术环节,通过参观现代通信公司了解目前新技术的市场发展动态,切身体验新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同时增加校外公司实习环节,安排一周的教学时间使学生进入公司从事基础工作,多听,多看,多帮忙,从中学习相关技术的应用,加强学生对实践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地学习。
4.增加新兴科技内容
通信产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新技术不断涌现,陈旧的课本内容更新较慢,陈旧滞后,存在着学完就过时的现象。针对此种状况有必要增加目前国家大力倡导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等相关内容。通过对教材和教案的改革以期达到与时俱进的要求,使学生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避免毕业即失业的窘境。
5.增加人文素质培养内容
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教育,人文教育同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样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前途发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科学精神和道德精神有利于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理解通信产业中所应该有的科学精神和奉献精神。增加教材和教案中此方面的内容,有利于达到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人本认识,达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正确结合。
三、根据教学内容,改革教育方法和手段
“通信工程导论”课程内容的改革必然要求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1]。
由于通信原理的抽象性,探究式教学法特别适用于该课程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讲解。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通信原理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通信对象的基本属性,发现其内部的基本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实现过程有四个阶段:首先是课堂提问环节,需要教师根据通信相关内容精心设计情景,提出难度适中、逻辑合理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发自主思考;其次是开放课堂,激发团队讨论,学生组成讨论小组,引导设计实验方法,根据不同理解促使小组之间讨论方案的优劣;然后适时点拨、诱导探究方向,以期达到正确的理解;最后要布置课后创新思考问题,引导自主学习。
2.项目教学法
在“通信工程导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基础现象的实验原理的讲解,要求学生能够自主搜集资料,自主学习实验仪器的使用,自主设计实验项目的完整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此种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建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当然对于“通信教学导论”这门专业基础入门课程来讲,要求学生处理复杂的项目有点过早,所以将通信早期验证现象型实验项目引入其中,在学生了解相关概念之后,就开始独立探索组织实验项目,激发了学生学习通信专业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制定有效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运用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提供信息以改进教学和对被评价对象做出某种资格证明的行为。评价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然而, 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生评价体系中, 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是: 过分关注对学习结果的评价, 而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评价的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 而忽视了对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评价; 评价方法单一, 过于注重量化和传统的纸笔测验法, 缺少体现新评价思想的新方法; 等等。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 使评价这一与教学进程并行的重要辅助教育过程不仅没能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相反有时还阻碍或限制了学生的发展。鉴于此,我们此次教学改革对教学评价也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主要通过以下三点来改革和设计学生评价体系。一是评价方法多元化。特别设计出自学和创新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规划出评价方案, 明确在哪些环节里有目的地采用指标体系中的哪些评价项目。二是评价过程动态化。转变教师的观念, 有机地将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 自觉将评价融入教学过程, 鼓励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鼓励他们独立查阅资料、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信息,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和见解。三是评价内容多样化。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改变目前将笔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过分注重量化等级的传统教学评价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空间, 提供实际参与、讨论、动手实践的机会, 同时也可以增加口试环节,通过精心设计口试问题,了解学生临场回答环节的熟练程度、理解深度来判定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在实践环节增加成果展示,要求学生展示成果的时候能够讲述成果设计思想,面对提问能够有条不紊地解答。总之,通过多样化的评价能够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篇5
关键词:认知策略;实践应用;通信工程制图与概预算;高职专业课程
一、问题的提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一看就知道正确答案,有的学生要思考一段时间才能找到正确答案,还有一些学生百思而不得其解。这种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认知策略方面的差异性。认知策略是个人对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学习等认识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以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一类内部认知技能。有效的认知策略不只是少数智商水平较高的学生的专利,它是可以教授的。
有效的认知策略必须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才能实现。通信工程制图与概预算专业课程学习中涉及的主要认知策略有哪些,又该如何培养呢?
二、通信工程制图与概预算课程中的主要认知策略
1.观察策略
观察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对社会生活中人们行为的各种资料的搜集过程。观察有以下作用: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启发人们的思维,导致新的发现。在通信工程制图与概预算课程中的识图过程中,需要学生仔细地观察,区别不同的通信项目工程,选取不同的费率。
2.记忆策略
记忆是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即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在通信工程制图与概预算课程中一些基本概念需要记忆。例如,在人工定额、机械台班量在不同地区是否调整系数等。
3.理解策略
理解是因人的大脑对事物分析决定,是一种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般也称为了解或领会。对提出的问题所给予的答案,可以表现出理解的不同程度或不同水平。例如,工程项目定额、费用定额、工程量等核心概念需要理解。
4.解决问题策略
当我们遇到问题要解答的时候,通常情况下是表现为紧张的思考: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哪些知识,解决的方法与步骤是什么。学生在个体内部心智的控制和调节下,定向地紧张思考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当学生在通信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时需要遇到解决问题。
三、通信工程制图与概预算专业课程中认知策略的培养
为使学生形成有效的认知策略,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实现从教师讲授为主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为主的转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观察、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有效认知策略。
1.观察策略的培养(学会观察的方法)
在通信工程制图与概预算课程中,自主学习让学生先要观察读图,回答图纸有哪些工程项目时,常常落下几项,导致读图错误、工程项目错误。老师对易出现的问题做整体的提示,让学生思考哪些没有观察到,反思怎样避免问题出现。学生总结出读图规律:本专业类别的工程图例,采用先全貌后局部的读图顺序(图例与路由图,标注,文字说明,主要工程量结合),以施工起点为读图方向,采用按路径穿越分类读图法保持读图的完整性,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反复观察、练习、总结、提高。
2.记忆策略的培养(学会记忆的方法)
在通信工程制图与概预算课程中,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工程量统计。例如,通信线路工程的工程量统计步骤:(1)单张图纸主要工程量的统计。(2)合并同类项目,数量相加。(3)列预算项目工程量明细表。(4)填写预算项目工程量明细表数量。(5)检查、核对。在单张图纸主要工程量的统计时需要回忆以前图纸工程量预算项目,找出此图与头脑记忆图的区别与联系、回忆。然后再按步骤,向下进行。教师需要引导的地方:帮助学生回忆起原图中的工程项目,补充此工程项目与头脑记忆图工程项目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反思,新项目怎样在原有旧项目中解决。
3.理解策略的培养
设计用自己语言表达、举例、归纳、总结等活动促进学生的理解。例如对工程项目定额、费用定额、工程量等核心概念,要求学生把理解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如果对概念理解不确切,就难以用自己的话表述,这说明对概念并不是真正的理解。此时要求学生自己举例说明,以帮助其理解。如果还有困难,则提供事例,要求学生归纳总结,之后重新从不同的角度说明此概念,以帮助学生理解。
此外,设计工作环境,要求学生根据对某一事物的理解,独立完成所需要的动作。如对工程项目定额的选取,由于工程项目的条件不同,选取的定额编号也不同。根据他人的提示或指导来完成,并不能认为是真正的理解。要求学生对工程项目定额的选取(客体)进行实际操作――如夹板法装7/2.6单股拉线(坚石)是在木电杆的条件下还是水泥杆的条件下是完全不同的,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
4.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的思考都是在一定的知识背景下进行的,当学生遇到在通信工程概预算的编制的具体问题时,首先应该观察看是哪种通信工程项目,再进行回忆自己所学的与此有关的知识。如果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某一项知识的迁移运用,则可以直接尝试应用;如果牵涉到多项知识,就必须将这些知识有序组合,而后尝试应用,试用不成,再作调整,直至问题解决。
(1)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具体从事解题活动前,组织全班性的讨论,以促使学生“弄清问题”。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工作有:请一位学生朗读工程说明,清楚概预算的工程项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以弄清概预算的工程项目。这主要是什么是已知的,什么是所要求的。应当注意的是这时不要提出太多的问题,以免使学生感到不再有必要自己去对问题进行理解。组织学生讨论可能的解题方法时注意不要对学生的建议做出评价。
(2)在学生具体地从事概预算工程项目工程量统计时,教师在教室中巡回,并采取以下行动:观察学生的解题行为,并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说明。如果学生陷入困境,则在如何选择和实施解题策略方面给以一定的启发,必要时应适当重复先前阶段中相关内容,以弄清题意。如果学生获得了某种解答,则要求学生对此进行检验。对问题做出推广,以使较早完成者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进行新的探索。
(3)在学生的概预算计算结束,获得了解答,并对此进行了检验之后,再次组织全班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讨论。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涉及的核心概念、关键步骤,找到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
在通信工程制图与概预算课程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不同认知策略的特点,根据不同的任务、不同的时间和环境,结合学习者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有目的地进行训练,最终就能帮助学习者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认知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通信工程制图与概预算课程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彼得.F.德鲁克.知识管理[M].杨开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11.
篇6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以《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及《电路分析》等课程为基础,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课程内容繁多,理论概念抽象,为了让学生尽快地理解与掌握课程学习中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分析方法,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渗透一些工程思想和工程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一些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加强工程实践含义的理解与体会,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发现规律的科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掌握信号、系统等重要概念和分析方法,也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 改革教学内容,注重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教学内容中的基本要求和核心要求。在此基础上,适当拓宽、拓展教学内容,同时密切关注、跟踪本专业不断涌现的新的发展方向,不断将与课程相关的新问题、新现象和新理论补充进来,通过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专业基础课教学课堂,注重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于理论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本专业课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专业素养,更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将来从事行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使教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专业基础课的现实意义。
1.1 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多次讲到用基本信号及其移位信号表示任意信号的方法。如对于连续时间信号f(t),在时域中可以用冲激信号δ(t)的移位加权和表示。如果已知基本信号对某一系统的响应,则任意信号通过该系统所产生的响应都可以求解得到。如某线性时不变系统对于单位冲激信号δ(t)的响应( 即单位冲激响应)为h(t),则根据系统的线性和时不变性,对于任意输入f(t),利用h(t)的线性组合求得该系统对任意输入的响应y(t)。即复杂信号作用的输出可用简单信号作用输出的线性和求,使问题解决变简单。
上述问题提示我们,针对某一复杂问题可以采用分解的方法,把复杂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简单问题。而简单问题一般容易解决,如果所有的简单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则复杂问题也就解决了。由此为例改革处理课程中复杂问题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1.2 培养解决理想与现实差距的能力
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拉普拉斯变换的引入是用于解决不满足傅立叶变换条件的信号变换引入的。对于单边指数信号由于t∞时,f(t)∞,其傅立叶变换不存在,只有设法变换为衰减信号,才存在拉普拉斯变换。
这就是目标与现实条件不匹配问题。目标是求信号f(t)的傅立叶变换,要实现此目标则要求f(t)为衰减信号。而现有条件f(t)是指数增长信号,采用的方法是乘以一个衰减速率比原信号增长速率更快的信号,使得到的信号变为衰减信号,可实现傅立叶变换。通过上述讲解过程,学生既可以很容易地从傅立叶变换变换过渡到拉普拉斯变换变换,又能从整个过程中体会到解决目标与现实条件不匹配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即如现实条件不满足目标要求,则应增加中间过程,设法使现实条件转换为满足要求的条件,从而培养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这种方法,同样也可以用于指导学生解决其他的条件与目标不匹配的问题。
1.3 培养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能力
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贯穿了整个信号与系统的课程,如何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下面举两例:
(1)从矩形脉冲信号总结出周期信号频谱,对于的周期矩形信号,利用傅立叶变换级数可以求出其频谱。通过对周期矩形脉冲信号的频谱分析,可以归纳出有关周期信号频谱的一般特点,如周期信号的频谱都是离散谱(谱线间隔),总的趋势是递减的,总结出信号时间特性与频率特性为相反关系的一般规律。
(2)从频域到复频域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实例,在现有理论基础上,改变问题的某一个前提条件,将问题的讨论推广到另一领域,进而得到更一般条件下的解决方法。从频域到复频域,是将一个实数域中的问题推广到复数域,从而得到更一般问题的处理方法。
1.4 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信号与系统》课程内容中,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连续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变换域,存在着共同的相似之处,但也有各自的特点。这三部分的分析步骤是一样的,均按照正变换、变换的性质与应用、逆变换和系统分析的顺序进行。每一部分又有各自特有的性质和作用,如拉普拉斯变换(复频域分析)求解二阶电路时,比频域分析求解要更方便。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将相关课程的有关问题行比较分析,如微分方程的求解,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按照数学方法求齐次解和特殊解;②求解零输入响应及利用卷积求解零状态响应;③求解零输入响应,利用频域响应求解零状态响应;④利用复频域求解带有初始条件的系统响应。培养学生在分析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充分体验《信号与系统》介绍的分析方法的高效性,培养自己综合分析能力。
2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实验是配合课程教学同期进行的,主要针对一些基础理论知识所展开的一些基本实验,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所学者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于专业基础课重点在于理论教育,与课程配套的实践环节容易被大家所忽视,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因此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也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和开发学生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1 将认识实践环节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在开始讲授基本定律或基本概念之前,通过实物模型或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与知识点相关的工程应用。这些实验设备或展示材料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多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完成整个探索过程的同时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合理安排实验教学
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教学计划之外的开放性实验、自主设计实验等,其成绩作为学生综合成绩的一部分,培养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
目前实验项目分为指导性与自主性两种,前者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思路,并对实(下转第162页)(上接第105页)验平台予以了解与掌握;后者为学生完全自主地项目设计并建立实验体系与构架,从而锻炼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工程设计能力。
通过这一实践项目可使学生以系统的角度了解信号分析与处理中的基本概念,以趣味应用提升实践教学体验,以自主的实验设计培养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3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近些年,各高校逐渐加大公共基础课环节,而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时进行了压缩。所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基本是“满堂灌”才能完成教学计划,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这种单一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单一板书或者简单的幻灯片播放的教学手段,以及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于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多为经典的理论内容或方程推导,并由此展开实际应用的讨论,目前这类课程多采用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方法。授课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基本处于被动位置,学生在课堂上很少主动提问或敢于就不同见解与教师商榷。实践表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其逐步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从而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兴趣转化为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观点,逐步达到学以致用、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的目的。并通过实验教学来加深对分析工具的理解,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提高分析能力与科学思维能力。
目前,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将部分教学内容或拓展内容放在网上,并开通网上答疑,供学生自主学习。建立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开发和完善网络教学系统,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拘泥于课堂之内、书本之内,从而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7
1 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概念
工程建设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它既不是工程承包活动,也不是工程发包活动。监理单位只是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为客户提供高智能监督管理服务,以满足项目业主对项目管理的需要。由此可见,对于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来说,监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能够起到非常重大的积极影响。鉴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应用一定的监理工作,值得注意的是,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域情况,以及不同的工程质量情况,进行不同的监理工作,这样才能达到一个较好的效果。
2 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的发展趋势
2.1 引入工程监理缓解建设单位管理人员不足
解决施工现场管理和检查不到位的问题,加强对隐蔽工程和关键环节的监控。建设单位通过与监理单位的合理分工,点面结合地做好各个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的协调管理工作,达到量质并重完成工程任务的目的。对于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来说,在将来的发展趋势中,需要引入一定量的工程监理,从而缓解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的不足。从现有的一些情况来看,很多的建设单位,虽然能够较好的应对工作,但由于管理人员不足,就没有办法更好的进行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因此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力,长此以往,会在将来的发展中埋下一定的隐患。为了尽早的解决这种问题,需要在现阶段的发展中,逐渐的引入工程监理,对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在长期的坚持以后,就会慢慢地形成一定的良性循环。逐渐的,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就会变得充足。
2.2 引入工程监理弥补管理人员在某些专业管理上的知识不足
通信企业的管理人员一般都是技术人员出身,虽然精通相关通信专业技术,但对整体项目建设缺乏系统的管理经验,特别是移动通信的配套工程,如机房土建、地网建设、电力引人等接近土木工程类的分项,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企业只能实施粗放式的管理,弱化了对整体项目的管理效果。在现阶段的发展中,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虽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也为居民和社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同时也显现出了一定的问题。在工程监理方面,很多的管理人员在专业管理知识上,有很大的不足,这就使得在工作当中,会对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同时在日后的工作中,做出更好的成绩,我们需要引入工程监理弥补管理人员在某些专业管理上的知识不足,从而避免在工作中埋下隐患。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居民对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的必然需求。
2.3 引入工程监理促进移动通信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建设
在多年的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企业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程管理措施和方法,包括工程规章制度、工程操作细则、工程报表系统等,并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对于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来说,引入工程监理,能够良好的促进移动通信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的建设,在将来的发展中,相信还会有一个较大的突破。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的地区在引入工程监理的过程中,过于看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忽略了本地的实际情况,完全的照搬照抄其他地区的管理体系,导致对本地的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这样的案例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并不少见。为了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本文建议应该从实际的情况出发,这样才能得到一个较好的结果。另一方面,在建设移动通信工程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良好的引入工程监理,不能盲目,要将多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有时候某一个细小的因素对整个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会起到较大的影响。要在实际的操作中,要良好的把握住尺度。
3 现阶段实施移动通信工程监理的建议
3.1 如何选择监理单位
选择监理单位对于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是一个信誉较差的监理单位,将会对整个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本文认为,参与项目建设的监理人员,特别是总监理工程师要具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在监理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身项目管理的优势,与业主共同制定详细的工程实施方案和监理措施,帮助通信企业建立标准化的建设管理模式,带动建设单位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在实际的工作中,所有的监理工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的,要想良好的进行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就必须在人员的配备上达到一定的标准,否则就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
3.2 现阶段移动通信工程监理的范围和内容
对于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来说,范围和内容是两个核心的要求。在范围方面,需要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规定,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工作。有些工作人员对范围非常的模糊,导致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差错。这就对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明确移动通信工程监理的范围能够在将来的发展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在监理的内容中,需要做到涵盖量较广。很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认为工作内容较少,虽然减轻了工作压力,同时也导致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没有对移动通信工程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不仅引起了社会的不满,还在很多的人群引起了不良的影响。从客观的方面来说,完全违背了工作的规则。因此,需要按照固定的工作内容进行工作。
3.3 怎样合理授权
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之间是不同法人的平等关系,是一种委托与被委托、授权与被授权的关系。监理单位接受业主的委托和授权,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监督与管理,应当是施工现场的唯一管理者。合理授权对于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来说,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工作人员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方面,虽然只是获得了一小部分成果,但是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相信在将
来的发展中,合理授权会发展的更加完善。
篇8
关键词 信息时代;3G技术;通信工程;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0-0093-01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通信产业在我国的高速发展,又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新技术的不断加入应用,我国的通信工程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3G技术的兴起,人们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3G技术在通信业中来提高通信的市场竞争力。比较明显的是,3G技术应用到通信工程中后大大增加了我国移动增值业务的办理业绩。虽然3G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已经有点成效,但是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全面建设3G业务平台让3G技术在通信工程中应用发展得更好还是有一定难度。
1 3G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
3G技术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它把无线通信和国际互联网等其他多媒体通信技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发挥了更大的功能。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目前3G标准有CDMA2000、WCDMA、TD-SCDMA、WiMAXS四种。
3G技术是一种主要针对手机应用开发的一项开发技术,它所涉及的技术高度不是很大,但是它开发出的手机软件却是非常强大的。近几年来3G技术在中国愈演愈烈,其原因是因为:1)3G技术在我国刚刚起步,因此我国的3G技术现在还不够成熟,但是国外的相对成熟的3G技术在我国的引进对我国的3G技术行业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2)3G热潮导致中国出现大批通信行业的技术人才,对我国3G行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是3G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
3G移动通信技术是在第一代、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做出的改革。对于3G无线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环境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它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一般的,在室内与在室外或者地下通道、旷野上传输速率是有区别的,通常无线网络传输速率最高可达到2MBPS。
从目前的3G技术来看,3G技术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无线技术方面,3G技术对于2G技术来说并不是一种革命,而是一种传承与发展,3G技术在技术方面兼顾了2G技术的成熟型技术,并且根据IMT-2000确立的目标,3G通信系统的无线技术将具有高频谱利用率,高业务质量,高适应性,高网络灵活性和高覆盖性等特点。在无线通信领域中,3G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1)采用高频段频谱资源;2)采用宽带射频信道,支持高速率业务;3)实现多业务、多速率传送;4)快速功率控制;5)采用自适应天线及软件无线电技术。
2 3G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3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有如下优势:传输数据的速率高,语音通话及网络视频传输性能表现良好,但是我国目前的3G移动通信技术覆盖率并不高,并且由于3G信号基站处在城市地段,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来讲,3G移动通信技术仍属于奢侈品。下面主要讲3G移动通信技术在手机电子商务平台、手机宽带上网、移动办公与视频对话上的应用。
2.1 3G移动通信技术在手机电子商务平台上的研究应用
同样的,手机电子商务平台在我国的起步也比较晚,但是许多的运营商发现了其中潜在的价值。尤其在这个3G技术盛行的时代,电子商务提供商想把3G技术运用到手机电子商务平台上去,并着力发展下去。随着3G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3G网络登陆手机商城,也就是手机购物。另外,基于流媒体技术的发展进步和3G网络带宽的进步,手机终端消费者——使用手机购物者,可以与商家进行视频沟通,进一步了解商品的价格、质量等信息,进而获得不一样的购物经验。通过这种方式购物已经成为学生和大多数白领工作者购物的主流方式,即方便又快捷,利人利己。
2.2 3G移动通信技术在手机宽带上网方面的研究应用
以往人们只有通过电子产品与有线的数据连接才能体验到高速的互联网络,实现上网等功能,但是随着3G技术使用在通信工程中后和WiFi技术的发展,人们只需要搜索到3G信号基站终端与之信号连接上即可享受到高速网络,通过使用无线网络可以实现邮件收发、网页浏览、微博等等功能,比有线数据连接更方便。非常明显地,3G移动通信技术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就拿我们每个人都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来说,3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手机软件一次次根新就是为了跟上3G技术的步伐。手机终端客户只需要通过3G无线宽带网络就可实现各种上网功能。
2.3 3G移动通信技术在移动办公与视频对话的研究应用
视频通话是3G技术运用到通信技术后最显著的改变。随着流媒体技术的进步及3G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直播技术和3G手机视频播放技术必将得到改善和提高。视频通话除了可以通过常规的宽带连接实现,还可以通过3G网络宽带和高效的数据传输实现,最终实现“面对面”般的对话感觉。目前多款手机已经实现了手机视频连接,随着3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视频会议、远程移动监督终将实现并普及。
3 结束语
3G时代的来临预示着2G时代即将落下帷幕,3G移动通信技术带动了无线宽带的发展,使手机能够使用更多的软件应用,比如无线音乐下载、在线视频观看等等,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信息时代日新月异,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把握每一个加强自己技术的时机,才能使中国在这个科技时代站稳阵脚!3G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是顺应了社会的发展要求,它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要,在未来信息发展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辉.浅谈3G通信技术及其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3).
[2]熊挺.3G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4).
篇9
【关键词】信号与系统;MATLAB;改革
0 引言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基础课,同时也是电信类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熟悉并掌握信号和线性系统的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分析方法,为后续学习研究通信原理、控制理论、信号处理与信号检测、图像处理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学好这门课程对整个专业素质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那么,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大部分内容都以数学推导为基础,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又是以板书和电子课件为主,这就造成了课堂内容的枯燥、抽象,学生学习的认知性和积极性都普遍较低。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效率并很好的理解信号系统课程里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析方法,同时也考虑到电信类学生学习过MATLAB软件,具备一定的初级编程能力,所以将MATLAB软件引入到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中。利用该软件强大的数值计算功能,可以简化书本上繁琐的数学推导过程,让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对概念的理解、分析和应用上,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1 MATLAB软件的特点在信号系统中的应用
MATLAB是由美国mathworks公司的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高科技计算环境。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如C、Fortran)的编辑模式,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而信号与系统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到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连续(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连续(离散)系统的频域分析、系统的Z域分析、系统函数、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等。针对以上内容特点,利用MATLAB软件的信号处理工具箱和图形处理数据化等功能,教师可以将复杂的数学推算过程用软件演示计算,并实现可视化的图形,让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学生也可以自己进行课题平台设计,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利用软件解决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信号与系统仿真实验设计
2.1 针对课程重点、难点的仿真实验设计
“傅里叶变换”是信号与系统课程中的是重点,同时也是学生普遍觉得难以理解的部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傅里叶变换的概念,以及利用傅里叶变换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以利用Heaviside函数构成矩形脉冲为例,求Fourier变换。本范例主要利用了MATLAB软件的函数调用、simple指令的适当运用、绘图指令的配用等,分为两个步骤进行求解。
1)求Fourier变换
2)通过可视化操作得到傅里叶变换频谱
2.2 交互式仿真设计
在信号与系统的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综合设计实例,这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数学功底和全局观的理解能力,往往有的学生碰到类似问题就望而却步。而通过Simulink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环境,这样就跳过了繁琐的数学公式运算,而只需选取适当的库及模块,就可以构造出复杂的仿真模型。
比如传递函数作为《信号与系统》里最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往往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用传统的数学方法计算往往比较复杂,而通过Simulink可以达到简化晕死的效果。
图1 多环控制系统
如图1所示的多换控制系统,试求系统传递函数。本例的系统数学模型是通过形象直观的框图和各环节传递函数给出的,因此我们采用Simulink的传递函数模块建模。构造模型的主要步骤有:
1)引出空白模型窗
2)复制典型模块并进行翻转操作
3)整理模块并连接
4)模块参数设置及名称改写
接着进行系统模型的获取
[A,B,C,D]=linmod2(‘exm070102’);
STF=tf(mineral(ss(A,B,C,D)))
[Num,Den]=tfdata(STF);
Num{:},Den{:}
显然,利用Simulink模型,系统函数就很容易求出。
3 结束语
传统的信号与系统教学方法抽象复杂,很难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然而将MATLAB软件应用于信号与系统教学过程中后,通过实验的方法使得原本繁琐的数学计算过程变得形象化,简洁化,同时利用MATLAB软件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图像处理能力,高效的解决了信号系统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实践表明,学生对此方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利红,陈伯俊.高校信号与系统教学改革探讨[M].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2,下(33).
篇10
摘要:《线路工程》是通信专业最重要的职业能力课程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该课程改革的原因,提出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措施并阐述了改革成效,同时对课程改革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高职;线路工程课程;综合改革;能力
《线路工程》课程是通信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对通信专业的学生有着重大影响。笔者对该课程提出的改革措施,旨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课程改革的原因
初次感知知识和技能困难目前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场地局限在教室里,教学手段主要使用板书或者采用图片、器材展示等形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经常似懂非懂,对抽象的专业知识只能死记硬背,难以深入理解,也就没有举一反三的灵活应用了。因此,学生往往感觉《线路工程》课程“抽象、枯燥、乏味”,甚至会产生厌学心理。
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单一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在教授这门课程时教师往往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讲授中又侧重于单方面的灌输,授课往往过分讲究完整,重结果轻过程。教师习惯于把知识和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直接讲授过程代替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致使学生单方面地被动听讲,难以发挥主观能动则直接参与其中,课程结束时则采用以笔试为主、课程进行过程中的小实训项目报告为辅的传统考核模式,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很难全面地衡量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办学成本高,实践环境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线路工程》课程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其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方式。通信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奠定理论基础,在实践中得以强化,即通过大量的操作、训练来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院内实训环境几乎无法满足实践教学需要,而且,《线路工程》课程在操作、训练上一般都使用熔接机和OTDR等比较昂贵、精密的器材,办学成本高,而学院投入较低,设备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改革措施与手段
(一)实践环境改善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联合江苏省通信管理局、江苏通信服务有限公司和南京吉隆有限公司等工程单位参与课程的实践环境建设。采取购买、捐赠和技术支持(合作)的方式,解决课程办学成本高、系统性强和专业性强的特点。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邮电建设工程公司等企业合作,以线路工程为主体,开发了一套以通信行业真实岗位为建设“节点”、模块化、工学结合的高职通信类专业“F-Block”模式综合实训系统,并积极完成课程项目式和工学结合的教材。
随着我国由学历型社会向资格型社会逐渐转型,通信企业岗位准入制度逐步推行,以及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的要求,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共同投资成立线务工程实训基地。将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纳入《线路工程》教学大纲中,使其涵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要求。根据通信专业对应的工种,学生考取电信线务员和机务员等职业技能证书。
(二)教学手段更新
提高认知效率,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对“F-Block”模式综合实训系统的参观,了解ODF、DDF、MDF设备、桥架、进出局管道、架空和墙壁线缆等,学生很容易建立起通信线路全程全网的整体概念,学生对以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也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这样也便于有针对性地参加社会实践,提早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学习也就有了目标和动力。如通过现场观摩学习人孔,带上皮尺,打开一个人孔铁盖,参照施工图,从人孔各方面的尺寸、管道的尺寸和位置,甚至电缆的固定、绑扎、标志等各方面的规范一一分析透彻,学生在熟悉人孔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读图,现场教学完成了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实训基地”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板书”向“实物”转变,以其直观性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效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
从基本概念出发,提高学生技能“以学生为本”的高职教学观,要求学生在学习上以理解为主,记忆为辅,应用才是关键。如我们在介绍ODF章节的时候,首先在教室简明扼要地介绍ODF的概念、组成,然后将学生带到机房,将理论和实物ODF“对号入座”,进一步让学生观察成端光纤光缆、编号、接续以及走线,思考各个部分的作用。这种直观现场教学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对ODF也就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此外,通过参观现场线缆的敷设规范,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设备及理论的理解,而学生的现场操作,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有效地利用贴近实际应用的实训系统,将抽象的记忆转化成直观的理解,对准确、透彻地理解基本概念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也能加深记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增强职业素质,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大部分通信企业既要求学生掌握通信工程岗位共同的专业理论,又要求学生能在这些专业理论基础上把已形成的能力在相应职业岗位范围内进行转移(第二岗位),达到上岗无须过渡、转岗不必培训的目的。《线路工程》课程的职业定向性十分明确,将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相对应,与工作岗位相吻合,与职业技能证书要求相统一。在职业证书的推动下,通过教师对职业道德(5S)和职业态度的引导,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探索学习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方法引入
“F-Block”模式综合实训和线路工程实训由专、兼职教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过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工作情境法等教学法。
“教、学、做”一体化在每个任务模块中,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方法作为教学的具体形式,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教授,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学习、边实践,使学生在“教、学、做”一体的环境下,迅速理解通信线路的整体概念及具体的标准、规范,掌握光缆、电缆及相关设备、仪器仪表的相关操作技能,熟悉光电缆工程的敷设、设备安装、测试等线路工程知识,并通过综合性任务将各项工作连接起来,进一步提升综合能力。
案例分析法OTDR测试中,根据中美海底光缆的抢修案例,总结如何快速而准确地进行故障定位及参数测试,在此基础上,利用实训系统,人为地在实训系统的光缆线路上制造故障,让学生利用OTDR查寻并排除故障。通过案例分析并在“F-Block”模式综合实训系统中求证,可以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同时,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它们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楚、深刻地把握、理解这些概念,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此外,通过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交流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克服从众心理,有利于学生独立思维习惯的养成。
工作情境法通过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体验真实工作过程,激发学习热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按照学校与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授课流程,进行主体式学习。而教师就完成了从主体到客体的转变,从演员转变为导演,从事必躬亲的执行者转变为运筹帷幄的指挥者。学生在不断的操作情境再现中可以强化知识点的记忆,培养学生关键核心能力,与企业单位的工作场景无缝对接。
考核方案优化
转贴于
整个考评体系改革将过程考核与评价纳入课程总成绩,改变用试卷考核为主的成绩评价,成绩将主要体现在平时考勤、职业素质和态度、职业能力、项目报告、理论和实践知识等方面,如表1所示。
在新的考核方式中,考核内容面向职业岗位,依据工作样本,制定考核内容;促使学生注重学习工程,将小组成绩与个人成绩挂钩,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强调对学生进行个体评价和过程评价,激发学生上进心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无论基础好坏,都有机会获得成就感,增加智慧开启的经历。
改革成效
课程改革增进了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友谊,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培养了学生之间协作互助、团结友爱的团队精神,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还学会了如何做人,提高了个人素养。
教学质量比较课题组成员开拓面向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建立了一套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方法。课题组成员紧跟当前通信工程技术的发展水平,将先进的工程技术理论贯穿课堂之中,开拓了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多种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资源,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良好。教师课程评价由同行评教、督导评教、学生评教三部分组成,学生成绩优秀率和教师评教分数逐年上升。
家长与学生满意度对几届学生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对于课改的满意度由80%升到90%。教师的授课方式能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气氛活跃,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讲授内容以实际工作岗位为主线,结合教材和专业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家长认为课程改革后的教学条件很好,创造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进一步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同时学生还拥有更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等。
企业满意度通信企业和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对通信专业毕业生评价很高,认为课程改革很成功,课程改革将职业能力培养贯穿教学过程始终,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教学内容涉及通信线路施工中的各环节,毕业生获得电信线务员资格证书,理论基础扎实,学生动手能力强,仪器操作熟练。
问题与建议
本课程改革有待进一步完善。本课程是职业能力课程,在不同的专业开设,对于如何形成相应的特色以满足不同的专业的需求,课题组成员将深入企业调研岗位的差别,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形成各专业的特色。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教师对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教师教学方法与实际操作能力有所欠缺,同时教师获取通信职业技能证书的种类不全、层次不高。课题组将深入企业实习,与工程师讨论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提高自身的工程能力,考取相应的高级职业技能证书;同时教师将进行课程改革方面的教育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实践证明,《线路工程》课程改革落实了以“胜任通信工程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以实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给学生提供终身发展的牢固基础为宗旨的原则,满足了企业要求从业人员快速顶岗的愿望,满足了学生和家长要求继续发展的愿望,也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性。
参考文献
[1]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上一篇:文明镇创建工作总结
- 下一篇:浅谈农村小学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