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个性化教育范文

时间:2024-02-01 18:09: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个性化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个性化教育

篇1

关键词:小学体育;个性化教育;个体差异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出,小学体育要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的小学体育课堂应是个性化与人性化交织,乐趣与训练结合的民主和谐的课堂。

一、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提出:“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因此,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在满足大多数学生需求外更应关注个体发展,突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内在潜能才是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点。以上都是新课改对小学体育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根据现实情况可知我们目前并没有达标。过于游戏化、放羊式的课程让学生觉得体育课就是玩乐与放松,重视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感受不到体育带来的乐趣,体能不好的学生更不爱运动而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则轻视体育课。下面笔者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来谈谈如何以“新”治心,体现体育教学特色。

二、小学体育教学特色之途径解析

1.以“新”促学

传统教育理念中并没有把体育作为重点培养科目,“副科”“休息课”等思想深入人心。不仅学生轻视体育训练,学校也任意侵占体育课时,形成了重文化课轻体育课的传统思想。新课程标准突出的重点并不是教学内容的更新而是思想意识的转变,新课程标准将课程性质、课程价值及课程理念摆在了优先位置,可见思想意识对课程内容起统领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体育对青少年未来发展的长远作用,摒弃“成绩第一,体育无用”的错误思想才是体育教学改革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2.以“趣”促学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无论是课程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式的革新都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和天生好玩的个性使其无法接受枯燥乏味的体育教学内容,枯燥的理论课程及重复性的规范姿势纠正往往扼杀了学生好动的天性,无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笔者认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训练的途径有三:首先,教师主动亲近。其次,内容多样。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最后,训练手法不僵化。教师应根据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找出适合该同学的训练手法,统一呆板的规范性动作不利于小学生对体育技巧的理解与掌握。通过以上三点我们不难发现,发挥学生主动性需要将小学体育课变成一个民主、自由、生动活泼的互动交流平台。

3.以“特”促学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集体主义的固有思想使我们的教育偏重整齐划一而忽略对个性的培养。一味跟随他人脚步成长起来的孩子终将被社会淘汰,体育活动中注重对学生个性化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中水平二规定:体育课程应根据科学锻炼原理制定并实施个人锻炼计划。因此,建立自由分组、自定内容及自我评价的整套学习模式更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比如耐力训练上,大部分教师让学生重复地围绕操场跑步,其枯燥乏味极易引发学生反感情绪。对此可让学生自由分组,耐力训练内容可包含跳绳、定点跑、投篮等,之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合作监督机制,课程结尾时向教师报告对方训练情况。这种以学生个体需求为制订基础的小学体育课堂更具适应性与创造力。

4.以“乐”促学

笔者认为,阻碍学生在小学体育课堂中释放个性的重要因素在于环境。首先,体育教师通常比较严肃,高大威猛的形象让学生有所畏惧;其次,体育教师一般不注重烘托课堂气氛,交代完规范动作就让学生自由练习的方式达不到任何课堂效果。因此,构建一个宽严相济的和谐体育课堂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愿意听且乐于学。

这是一个提倡个性张扬,发挥创造力的时代,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新时展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个体需求为教学根本的时代已经来临。建立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并增加对个体的帮助与辅导才能营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小学体育教学环境。视野变得开阔,个性得到张扬,这样的体育教育才显得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卢健勇.以过程为中心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篇2

1.教师的主导因素

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主要是指学生“学”和教师“教”之间的个性化。那么作为个性化教学的参与者之一,教师应如何做呢?教师要在观念上端正态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身心的个性化发展为宗旨,做好个性化教学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在具体实践中紧扣个性化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善教”、“有创造性地教”,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体现出语文特有的个性化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才智来实现语文教学的个性化,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2.学生的主体因素

学生是个性化教学的主体,必须要学会个性化学习。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塑造品格的关键时期,也是采用语文个性化教学创新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学生思维敏捷,学习知识的能力非常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天性活泼好动,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对一些不懂的知识,会充分发挥其主体意识,独立思考,不断创新,直至充分了解事物的本质。

3.环境因素

家庭、学校和社会氛围对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产生很大的影响。人与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家庭和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地方,是他们快乐成长,遮风避雨的倚靠;社会是孩子们汲取知识的实践场所,“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都是环境因素对个性化教学的最好诠释。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是语文素养提升的良好时机,对语文个性化教学,有赖于良好的环境气氛和课堂氛围。学校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媒体、教学方式、学校领导的态度等各方面都对学生个性化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提升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路径

(一)提高教师“教”的策略

首先,教师在小学语文个性化的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观念。传统教学观念围绕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在课堂中一直处于中心地位,没有学生敢在课堂上反驳教师,教师就是绝对的权威。这种观念在师生脑海中根深蒂固,普遍存在。教师把自己当作知识的“源泉”机械地往学生知识的“水桶”里填灌。观念是人们行动的指导,因此观念上的问题不容小觑。教师在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中应转变观念,允许学生表达自身观点。语文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个性化教学观念的重要性,敢于质疑,勇于面对传统以及教育权威,坚持自身看法,从源头上彻底更新陈旧教学观念。其次,应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在苏联教育学凯洛夫的影响下语文教师采用的都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教师面对学生时缺乏特有个性的展示与发挥,难以展现自身独一无二的教学魅力,尤其是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时,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依赖教参,答案整齐划一,过于标准化、绝对化。“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因此教师应发挥其独特个性,灵活应对,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恰当的评价,而不是依照教参上的参考答案,整齐划一的进行评价。

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课文《猫》中有此问题“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小生灵,他们的到来是我们的世界更加魅力可爱,就像猫。请你写一句跟猫有关的句子。”“蜷缩在椅子下的它,浑身雪白,葡萄般大的眼睛溢出了一股灵气。”“懒懒的样子实在可爱至极如端庄的绅士步出了门外,只见皮毛微微一颤,这灵巧的小家伙已经飞身上了屋顶,再抬起眼来却已寻不到了。”都是很有灵性的句子,教师不能根据标准答案来判分,应灵活应对。教师要注重生活化教学。大语文教学观认为,生活即教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小学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狭义的课堂、指定的教材,现实生活的各方各面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资源。大语文教学观不仅要使学生学到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走向生活,参与实践,提高能力。因此,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中,教师要贴近生活,融入生活。最后是教师的语文个性化教学能力。分为两个方面: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教师的语文个性化专业素养。语文个性化教学对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应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记》中提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就是对启发式教学的最好诠释。

(二)提升学生“学”的策略

学生作为语文个性化教学的主体因素,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是个性化教学的基础。如乌申斯基所说:“在教学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与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培养性格”。首先,学生应改变学习观念。传统教学中学生怕老师,特别是小学生,对老师更为敬畏,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见解也不敢表达,师生之间是一种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不平等关系。在语文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应彻底转变以往教师高高在上,学生被动接受的师生关系,教师由绝对的权威走向学生中间,建立平等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由不平等关系,转向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建立新型师生合作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畅所欲言,积极表达自身观点,与同伴之间进行切磋。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积极的表达自身,促进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发展。其次,学生应改进自身学习方法和手段,促进自主学习、情境学习。应从“机械学习”向“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过渡。最了解学生的莫过于学生自己,针对自身个性,实施个性化学习。“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生正处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期,要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自主选择,自主学习。

(三)环境因素的改进

语文个性化教学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学校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媒体、教学方式、学校领导的态度等各方面都对学生个性化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一系列软硬件设施的改进有赖于家庭、社区、学校、地方政府、国家的大力支持。在这个“教学”大环境中,各部分都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形成作用力。发挥各部分的优势,对个性化教学作用甚大。环境因素的改善对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个性化;教育模式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

学生从进入小学开始就要开始长达多年的语文教育,在小学阶段学生情感不断丰富,意志不断坚强,每个人的个性也越加彰显。在这个阶段语文教育应当突出个性化发展,强调语文教育个性化。这是针对每个学生个人禀赋不同给予不同教育的客观需求,由于统一标准的教学理念,必然要求学生给予同样的教育而忽略每个学生的禀赋。在语文教学中,一部分学生擅长阅读、一部分学生擅长写作、一部分学生擅长朗读等,若统一要求可能只有具备全部上述优点的学生才是一个好学生,但社会上所需要的并不一定是全才,而可能更需要的是专才。用统一标准磨灭学生禀赋,一味强调全面发展是不可取的。现阶段我们应试教育虽然得到一部分缓解,但这种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难以避免,标准化的教育必然导致学生往标准答案方向去努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就表现为死记硬背,缺乏对素材的分析等。而创新性人才就要求学生具有个性化思想,去质疑一些标准,去证明标准的错误。每个人的思想不同,正是不同的思想创造了我们现在美好的社会。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应当强调个性化教育,给予禀赋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教育,发挥学生的语文天赋。

二、非个性化教学背景下语文教育的困境

小学语文教育是开启一个学生人生大门的钥匙之一,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们国家已经看到了划一教育的弊端,开始强调个性化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在非个性化教育背景下,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多年采用统一标准来教学,对于不个性不用背景不同知识储量的学生采取统一标准进行考核,完全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个性化教育所需要的条件并非每个学校、每个教师能够完成的,这也是多年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呼吁多年而未能取得良好成效的原因之一。当前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存在以下几点困境:1、师资力量不足。个性化教学需要一个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强大的综合知识。但在现实教学中,小学语文老师仅仅具备本专业的一些基础理论,缺乏对综合实力的了解,未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2、教育设施落后。个性化教学必然需要个性化教育设施,就当前一般学校,教育设施主要是为了满足基本教育需求,未能够有专门的个性化教育所需要的教育设施,在小学语文教育之中,特别是缺少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教辅材料,如形象生动的小学阅读多媒体室等。3、考核标准难。统一考核标准已经得到了批判,但统一考核标准在教育之中却起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育中考核标准主要以期末考形式来进行,但如果采用个性化教学,就需要个性化语文考核标准,每个学生的考核标准必然不一致,标准的制定必然影响个性化教学。

三、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困境的突破

1、培育新型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个性化教育的主体是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个性化教育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在语文个性化教学之中,需要敏锐的洞察能力,及时发现所带的班级之中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差异以及个性,是一个仅仅只有文学背景的师范类毕业生难以达到的。个性化更加偏向于心理学用于,但在师范类学生中,对心理学的教学课程量普遍偏少。对于小学阶段学生个性化心理的研究教学在师范类学生之中更加少,这必然要求加大小学语文教师对这个阶段心理学的学习。同时必须增强个性化教育之中所需要的各个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的学习,如可能涉及达到的美学、哲学、社会学等的学习。

2、加大学校资金投入

个性化教学所需要的教育设施是不同的,每一个年级、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所需要的学习用具也必然不同。以目前学校经费来源来看,主要来源教育局拨款,部分学校可能会有一些校友捐助、社会支持等。但这些经费只能够满足正常情况下非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所需要配置各种不同教育设施。不同学科的个性化教育所应用的教育设备也不相一致,体育教师可能需要多种体育器械、自然科学教师可能需要建立实验室,而语文教师可能需要特殊的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各种丰富的阅读材料等。加大资金投入是重点之一,学校应当进一步拓展资金来源,教育部门应当按照个性化教育的需要加大拨款力度,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学校教改之中。

3、为个性化教学提供参考意见

任何一种教育都需要评定教育的成果,这样才能反思过去,发现过去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教育提供方向。个性化教育强调给予学生以个性化关怀,个性化教学,但这个个性化的度如何确定,如何拿捏,如何评价还没有个标准。如果仅仅依靠教师自我的标准评价,每个学校、每个年级、每个班级也必然不同。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制定一个指导性文件,但此文件应为原则性文件,让每个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实践,给及教师最大的主动性,突出个性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之中,个性化教学必然打破先前的死记硬背模式,但语文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教学方案,对阅读、写作、朗诵等各个环节设置专题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篇4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 意义 策略

前言

个性化教学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进行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满足不同特性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学生需要什么,教师便授予什么,学生完全是处于一种自主性的学习的状态。个性化教育,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需求,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及接受方式进行充分了解。然后,才能从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个体发展的素质能力,更多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开放、自由、和谐的受教育的平台,发挥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捕捉成功的机遇。

1小学体育个性化教学的现实意义

1.1小学体育个性化教学能加快教师团队整体素质提高

“个性化”创新教育理念,推出一个学生一个教学团队、一个学生定制一套教学计划的因材施教模式,最大程度地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小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独立思考、独立实践的学习机会,提升素质并发挥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运动的项目众多,开展个性化教育,需要体育教师掌握多种专业技能和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较前沿的教学理念,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各类培训,体育教师应自觉主动参加,借此机会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更要主动参与观摩课、汇报课、研讨课、展示课的教研活动,从而加快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以适应个性化教育的需要。

1.2小学体育个性化教学便于学校及早发现和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

新课程要求:教育者要尊重个体意识品质和独立自由精神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的作用。个性化教学能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在实行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内部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人格得尊重,兴趣和爱好得到关注。能帮助学生最大限度的去追求并实现个人的梦想。学校是学生第一个步入的人生舞台,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发现学生的特长及时进行培养,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小学体育教师及早发现体育特长的学生,又会为国家输送合格的体育人才提供方便。

1.3小学体育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信人格的培养

个性化教育非常注重“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和谐发展,在进行全方位的知识、能力和潜能发展的同时,还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协调等身体素质训练;以及智商(IQ)、情商(EQ)、逆商(AQ)等心理素质训练,使教育对象的身体和心理更健康和更强壮。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每个人自身的潜能是巨大的,每个人只有相信自己的潜能,才能不断开发自己独创精神。个性化学习的内容、学习时间,甚至是辅导教师都是学生自主选择的,他们自然能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习内容符合自己的实际和终身发展,自然能真实地展示个性的魅力。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那些接受动作慢,身体素质差的学困生倍加呵护,使每个学生感觉到“我能行”,让他们在同伴的羡慕和赞扬中充分体会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形成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2小学体育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2.1 开展自主性学习

体育课上的动作要领、操作原则等需要学生在交流切磋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现。如自主选项教学是典型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第一,结合学生所选项的教学内容来配备教师和教具。第二,结合天气情况机动安排室内外课时;结合季节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第三,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实行男女分班教学,同课异上,异班同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授课教师及授课内容

2.2 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满足学习主体的各种要求

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形成生动活泼、热烈、宽松的教学氛围,如根据小学生好表现的心理,在上健美操课时,为提高学生的韵律感、节奏感及身体的协调性,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表现力和美感。我鼓励学生自编一套韵律操,展示过程中发现学生们自编自创的作品动作舒展、富有节奏,具有一定的健身效果。

2.3 设计系统而全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

在帮助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更注重改善心智模式和系统化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训练,最终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独立思考和自我创造,从而真正达到“学习和思维的自由与超越”。

结束语

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取“多途径反馈,及时补救”的教学策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加强个别辅导,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大幅度的发展。相信:只要我们的体育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充满自信,那么,他们的个性一定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策略

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尊重这些差异,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老师可以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比如开展多元开放式教学活动。当小学生处在一个开放、活泼的课堂环境之中时,更有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热情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去。

1关于个性化

1.1对个性化教学的理解

简单来讲,个性化教学就是从小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出发,科学合理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不可否认,小学生的成长具有相同之处,也就是普遍性,同时,学生的发展还存在着差异性,也就是人的个性。小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思维方式等方面,针对这些差异老师应该进行一些课堂方式的改变。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的一般能力,还要知道学生之间对语文知识掌握的差异性。因此,个性化教学就是教师充分关注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自己个性化教学风格。比如开展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设计等。

1.2个性化差异表现方面

小学语文课堂的听课对象是小学生,而我们知道小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是非常大的。小学生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上的差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还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而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也一直处于发展的状态。小学生最早接受的是家庭教育,每个人都生长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因而接受的家庭思想教育也大不相同。因而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都是有差异的。二是思维上的差异。经过调查发现,男生和女生的思维方式是有差异的。一般情况下,女孩子的语文阅读能力比男孩子强。因而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关注男女生学习语文时思考问题方式的差异性。三是行为上的差异。有的小学生课堂上就比较好动,影响上课质量,而有的学生耐性很好,能够坚持上完一节语文课。行为差异对学生的上课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对学生语文成绩也有直接影响。

2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意义

2.1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语文是一门关注个人发展的学科,进行个性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更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比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理解能力等。因此,充分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2.2彰显教师的个性

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并且能够据此设计出极具特色的教学方式,这能够充分彰显教师的教学个性。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潮流了,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课,学生埋头听的课堂模式也没有任何的个性可言。语文老师应合理使用多媒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出具有特色的PPT。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就很容易主动地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3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策略

3.1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

学习语文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时应该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比如老师可以设立一个阅读交流课。学生先自由阅读书籍,然后圈画出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懂的地方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小学生自己找出不懂的地方,有助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阅读帮助。学生之间共同分享书本内容,这可以丰富孩子们的语文知识库。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差异性也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老师可以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3.2开展多元开放式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比较开放、无拘无束的,教学方式也应该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当教师了解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之后,可以设计出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学习《春天》这篇课文时,语文老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离开教室,到户外慢慢寻找春天的足迹。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并且鼓励他们用文字记下自己对春天的了解和感受。同时,学生还可以搜集一些关于春天的图片,制作关于春天的标本。另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走上讲台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而言之,在户外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春天有一个更为真实的感受,更深刻地体会课本中关于春天的描述。

4结束语

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更体现了一名语文老师特别的教学风格。在关注学生差异的基础上,老师设计一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更紧跟时代的潮流开创了极具创意的课堂。

参考文献:

篇6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通过写作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锻炼自己的思维,所以个性化作文教学就成了作文教学的主流。文章通过分析教师在实施个性化作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7-0024-01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写作要有个性和创新性,写作时应该由作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等,自己安排写作的内容,这种个性化的写作最重要的就是素材的积累,特别是生活素材的积累,以便能在写作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个性化作文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

1.作文在命题上缺少个性化。写作最基础的环节就是作文的命题,只有确定了作文的题目,才能围绕题目展开写作内容,因此,个性化的命题对个性化作文非常重要。但当前,教师在作文的命题上并没有太多的个性化可言,教师在拟定作文题目时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不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他们的年龄特点,很多都是凭借着自己的所感、所想来拟定题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方式的发挥。

2.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训练缺乏个性化引导。在小学阶段,都会配有专门的作文训练课程,目的就是为了给教师充分的时间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但调查发现,多数教师都不会有效利用。现阶段,教师在学生的作文写作训练上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忽视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点。写作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一点一滴锻炼出来的,而小学又是接触写作最早的阶段,对学生以后写作能力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在小学阶段得不到有效训练,就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写作水平。而大多数教师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写作技巧的讲解上,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使多数学生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在写作中不能体现自己的个性。也因为这种模式化的写作方式,导致大部分学生都丧失了写作的兴趣,给个性化作文教学带来了困难。

3.教师评价标准过于形式化。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评语就是对他们写作成果的最好肯定,但很多教师都不重视对作文的评价,在评价上过于形式化,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化创作特点的评价,因而扼杀了他们写作的兴趣。调查发现,教师对小学生作文的评语主要是优良中差或者是甲乙丙丁这几个内容,没有具体的评价语言,不能针对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详细评价,时间一长,学生在写作中积累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阻碍了其写作水平的提高和个性化写作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有的教师虽然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给出了评价,但并没有涉及个性化写作的相关内容,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化写作的发挥。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1.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观念。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树立自己的教育观念,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上,更应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应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写作。同时,作为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领导者,教师还应该树立个性化作文教学理念,帮助小学生正确地认识作文、了解作文。因此,语文教师只有真正认识到个性化作文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才能在实际教学中以个性化作文为教学基础,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作文水平。

2.教师的作文命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作文就是所有学生都根据教师拟定的题目来写作,这是最传统的作文写作训练方法,但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进行个性化的作文教学。因此,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作文命题,将作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以学生生活中的素材为写作对象,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回忆和想象,从而写出能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文章。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小学生的个性思维特点,进行多种写作题材的训练,可以通过提供话题,让学生围绕这个话题进行写作,体裁不限,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写作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以“学校”为话题,让学生们自拟题目,由于不限体裁,可以是记叙文、说明文,也可以是诗歌和散文,通过这种不限体裁的写作方式,学生可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促进个性化写作能力的提升。

3.对学生的写作内容进行个性化指导。学生写作训练、教师指导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因为学生的写作能力基本上都是在后天的学习、锻炼中慢慢磨练而成的,因此,教师的个性化作文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环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选用的题材才是学生所熟悉的内容,才能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写作氛围。教师也可以选用情境教学,以小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为教学内容,可利用童话故事,让小学生在充满童趣的环境中完成个性化的写作。例如,在小学作文练习课中有这样一个题目:从下面几组事物中任选一组,以他们为主人公,想象一下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编成一则小故事。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如果不想写提供的事物,可另选题材。①铅笔、橡皮、转笔刀;②小溪、河流、大海;③眼睛、耳朵、鼻子、嘴。在开始练习之前,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个童话情境,通过这一童话情境引入这节课需要练习的内容,如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喜不喜欢读童话故事,喜欢的童话故事有哪些,然后再为学生讲解自己创作的童话故事,让他们为这篇童话故事续写一个结局,最后再引入该堂课需要练习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来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写作。

4.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个性化评价。所谓个性化评价,即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尊重学生作文上的差异,鼓励他们进行写作理念的创新,并根据其作文的类型进行不同风格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利用一个字对整篇文章进行评价,应该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例如,如果写的是看图作文,只要学生把图片中所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并且语句通顺,教师就应该对其进行表扬;而对没有表达清楚的学生,则要针对他们的不足进行特殊指导,帮助他们改正不足。通过这种灵活的评价方式,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资,有利于其实现个性化发展。

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坚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方法,才能与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相适应。而我国素质教育的实行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保障,只要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地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号召,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一定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创造轻松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切实抒发自己的情感,充分展示他们独特的个性与魅力。

参考文献:

[1]吕艳辉.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1.

[2]殷涛.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王爱梅.“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举隅[J].小学语文教学,2012,12(6):12-13.

篇7

一、个性化教学的实质

个性化教学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教师、学生、作者、编者)的思想、情感、体验和感悟。所谓的个性化教学是指以“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为中介,师生双方具有的个性化的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具体的说,就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现念,遵从学生个性发展的宗旨,选择个性化的教学中介,通过教师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组织和引导,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与教师个性化的教融为一体。在此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与思考、情感与体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换而言之,语文的个性化教学就是在语文的实际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努力,在师生对话、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生生对话等系列过程中,为学生搭建一个平等的对话平台,让他们的个性有一个自主、健康的发展空间,从而就避免了以往的“考试得高分的乖学生、乖孩子缺少主见、缺少创新、缺少能力,结果社会不认可”的怪现象。

二、个性化教学的渊源

“个性化教学”虽是顺应当前时代的需要、课改的精神提出,是个新出现的词,其实是有很深的历史渊源的。换句话说,倡导“小学语文的个性化教学”既是顺应当前社会改革的实际需要,也是继承优良传统的正确选择。中国的教育史至今已有二千多年,从教育实质上讲,这二千多年的教育史可说是一部语文教育史。在这二千多年的历史中,“尊重个性、张扬个性、发展个性”一直是其中的重要旋律,使得我国二千多年的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生机蓬勃。

三、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是一项浩大而复杂的工程。在此,笔者想根据教学的实际工作中的教与学两个方面作些思考:

1.教师“个性化的教”

语文的个性化教学,最终落实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虽然我们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但也要防止由“教师中心”的极端滑向“学生中心”的极端。所以,在实际的“个性化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仍起着科学的联结活动双方的关键的引导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在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做好个性化的“四读”。

第一、个性化的“读学生”。教师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确定学生的主体观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个性自由、健康、快乐的发展为宗旨,这一点已为绝大多数的教师认识,故不赘述。同时,教师要努力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做好教学的先期准备: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习惯以及家庭生活背景,尤其是学生的语文学习方面的差异。正所谓:“知其心”才能“救其失”。

第二、个性化的“读教材”。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缺少读教材的主动性,更谈不上“个性”,因为“教参”包办了一切,“教参”对教材的解读先入为主的占据了教师的阅读空间。但是新课程的实践中,在个性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先对教材有自己的个性化的阅读、理解,结合自己生活阅历来理解、阐释教材及课文。通过教师的有个性、有创意、有发展的阅读理解,读出作品的精神与魅力,读出有自己个性色彩的感悟和收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我们教师自己对教材都缺少个性化的解读,找不出“自己的哈姆雷特”,又如何引导学生去“寻找自己的哈姆雷特”。换句话说:没有个性化的学习习惯的教师是培养不出有个性化的学习习惯的学生的。

第三、个性化的“读自己”。在以往“应试教育”的桎梏下,我们教师其实有过“个性化的读教材、读学生”,但担心与“教参”、与考试的标准答案不符,所以只能将教参的答案照搬了事,埋没了自己的思想。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便是解放了教师,倡导教师的素质发展带动学生的素质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敢于破除陈规陋习,敢于张扬个性,敢于用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来诠释知识,敢于把自己对语文、对生活的真实想法、真实理解“读”出来,用教师的个性色彩来铺就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应灵活处理教材、教参和自己的思想认识,不必向以往一样看权威的眼色、看考试的风向教学,要实事求是地表达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否则,语文教学将失去底气,甚至于装腔作势,让学生从心底就瞧不起语文课。

2.学生“个性化的学”

篇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提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个性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语文“个性化阅读”正在逐步得到落实,传统的“教师以自己的心得强加于学生”或是“用教参的答案固定教学方向,限制学生的自由”或是“强调阅读技法,而忽略个体情感体验”等现象得到改变。

一、整体通读,个性化感知文本

在阅读课上,学生的第一要务是与文本对话,即通过自主的读书实践,与课文的作者交流,“通过阅读来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这一环节,一是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发动起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课文、提问题;二是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不仅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还要求结合课后问题默读思考,在文本旁边写批注,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方式,既培养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又体现了整体通读的个性化。

二、抓点品读,个性化理解文本

“点”一是指课文主题,即中心点;二是指体现课文主题的关键词语、句子或段落。抓点品读就是围绕主题结合具体语言精读、细读,理解文本内容。在抓点品读中如何落实个性化?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

1.设计主线问题

为避免“灌输式”教学,又克服“满堂问”的琐碎,在教学设计中,提出能牵动全文阅读的主线问题,用问题组织教学,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设计主线问题途径很多。按照课文体裁不同,方法也不同:写景状物篇——作者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具体描写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写人篇——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请抓住人物的具体描写来体会;写事寓理篇——从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结合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具体谈谈。另外,还可以围绕中心词(句)设计主线问题。比如:《学棋》一文围绕“学”字提出:谁学?怎么学?学的结果怎样?对你有什么启发?学生带着主线问题研读文本,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感受。

2.创设品读情境

为避免“单向分析”式教学,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

(1)音乐渲染法。对于情感丰富的文本,在品读中以音乐渲染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很快进入文本意境中加深体会。

(2)多媒体演示法。对于品读中的难点词句,则需要通过多媒体演示法引导学生品读。

(3)教师“独白语”法。记得区教研员越淑丽老师经常对教师说:“语文教师要带着丰富的情感走进课堂,以富有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因此,教师课堂中的“独自语”也是一种最直接的创设品读情境方法。

三、入情朗读。个性化感悟文本

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语言文字表达的理解和感悟,都是通过读来完成的。既然我们承认学生的理解能力、朗读水平、感悟能力等各不相同,作为教师就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朗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有很多,如,范读、引读、自由读、评价读。我认为“评价读”更利于体现个性化朗读。教师首先要耐心地听取他们各不相同的朗读,而不是马上纠正;耐心地听取他们这样朗读的原因,让大家评议,而不是教师直接做评断。

四、拓展阅读,个性化升华文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阅读量有明确规定,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拓展阅读是指以语文教材为核心,辐射到阅读相关作品的一种阅读。它要解决的是语文学习中的“多读”问题,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小学阶段常见的阅读内容拓展方式有三种:

一是从节选的课文扩展到整篇文章或局部著作。一般应用于名篇名著的阅读教学上。

二是从课文拓展到同内容的作品。

三是从课文拓展到同主题的作品。

以上三种拓展阅读方法都是从教学内容方面不断输送新鲜“血液”,以此来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使学生个性化感悟得到升华。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94-02

一、实施个性化阅读教育的必要性

1.有利于展现学生个性。在我国有关语文教育的相关规定中已经明确提出学生的阅读教育比较特殊,它具备个性化特征,学生的阅读教育一定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单纯依靠老师的课堂讲授并不能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学。老师要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在阅读中展现学生的个性魅力。

2.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在语文阅读个性化教育中,学生是其中的主体,他们在理解能力、兴趣爱好、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学生是根本不存在的,正因为如此,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必须要实施个性化阅读教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他们的个性在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得非常明显,为了使学生的个性能够充分展现出来,老师就要善于利用语文的个性化教学手段,根据每个学生个性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3.个性化阅读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动脑能力。在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育中,学生主要是用心来感受文章内容,只有经过反复阅读文章,他们才能够把文章理解透彻,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从实际上来说,个性化教学是对以往阅读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传统的阅读教育并没有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而个性化阅读教育做到了这一点。它能够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化为主动,学生开始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其动能能力能够得到极大提升。

二、实现有效语文个性化阅读教育的策略

实现有效的语文个性化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对传统的阅读教育作出多方面的改进,具体策略如下。

1.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意识进行指导。阅读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据着重要阅读地位,学生能够通过个性化的语文教育来提高其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老师要在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意识,加强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同时,还要开展各种个性化阅读教育活动,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并且将其运用语言表达出来,加深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小学生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在情感体验上并不深刻,他们对文字的欣赏能力也不强,在阅读过程中,他们并不理解什么叫做个性化阅读,不具备很强的个性化阅读意识。因此,老师要对他们进行仔细辅导。

2.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个性化阅读教育质量的提升必须依靠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这样才能够增强他们对个性化阅读的认识。如果学生对阅读完全不感兴趣,即使学校强制性安排他们进行阅读,也无法使他们的阅读成绩取得进步。在个性化阅读教育过程中,要想使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提高,老师一定要采取特别的教育方法。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模式,或者是由学生领读课文,以此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老师还可以将文章中的情景再现,使学生被文章内容所感染,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鼎湖山听泉》一课中,老师可以通过示范阅读给同学们做榜样,通过老师富有感情的阅读,把学生带入课本中的情景当中,使他们能够细心体会那种安静的感觉,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3.改变学生传统的阅读方式。在个性化阅读教育过程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因此,老师要更加重视教学方式的改变,教会学生如何去阅读文章。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老师的引导。在教育过程中,老师要对阅读知识进行仔细讲解,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特征的阅读教育内容,这样才能够实现其教育的有效性。

4.通过示范阅读对学生进行指导。老师在进行个性化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处理,采用优美的语调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完全阐述出来,把文章中具有故事情节的内容着重朗读。例如在《月光曲》一课中,老师要把盲姑娘听到贝多芬演奏时的那种激动的心情读出来,首先让学生去体会与领悟人物的内心活动,把学生带入情景当中,然后引发同学的思考。在这篇文章中,最突出的部分就是盲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老师在读的过程中要把两个人对话的那种氛围读出来,最后安排学生来朗读,观察他们是否已经领悟到文章中所体现的情感。

5.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进行指导。由于小学生在心智上尚未成熟,他们的思维比较简单,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比较单一,枯燥的书本知识可能无法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他们往往更倾向于阅读一些具有故事性的东西。因此,老师要在个性化阅读体验上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中丰富的情感内容。由于学生在知识理解上存在差异,对文章的解读自然存在区别,老师要善于让学生表达他们通过阅读文章之后的感受。例如在《要下雨了》这篇文章中,首先老师要对文章的语言与阅读节奏进行揣摩,然后通过阅读文章,感受下雨之前大自然发生的变化,使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而更好地了解大自然。

6.给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阅读环境。阅读教学是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的最有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与学生进行对话,以此来调动和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阅读环境。在这样是学习环境中,学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熏陶,在这种不受约束的空间里,他们才能够完全展示出特有的个性,主动去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并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从中获取更多知识。

三、结束语

个性化的阅读教育绝对不能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一定要改变以往单调的教学方法,开创具备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为了实现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育,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及兴趣爱好来设计教学内容。同时,老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并且对其阅读方法进行正确指导,加强学生的阅读活动和训练。本文主要研究了实施个性化阅读教育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加强学生个性化阅读教育的具体策略,给以后小学生的阅读教育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孙芳英.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展示个性――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J].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1).

[2]王炜.个性让阅读更加精彩――关于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2,(28).

篇10

【关键词】小语;个性化;阅读;探微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行为,是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构建对新内容的理解,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可以各不相同,同一个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在不同的时期也可以有所不同。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一种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个性化平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在自主的情绪化氛围中,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味盎然地去读。在自主中学会阅读,积累知识,熏陶情感,发展思维,享受审美乐趣。学生在受到激励和鼓舞后,其心态才能保持开放,课堂才能充满活力,充满创造,个性化阅读才能闪耀出个性的光芒,学生才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读这个美妙的世界。其操作的方法是:

一、诱导学生想读,相机“牵引”入门

古人云:“道(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礼记――学记》)要改变当前阅读教学“引得不够,牵得太多”的倾向,教师首先要明确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启发点拨,因势利导。启发式教学,古已有之。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宋代著名学者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课堂上当学生想知而不知,想说而说不出时,心理上就产生了“愤”、“悱”,教师相机诱导,点拨指引,学生方能“开其意,达其词”(朱熹《论语集注》),恍然大悟,收到最佳效果。叶老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明确地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决不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主观愿望设计阅读教学过程,而是要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以及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并在教学中察颜观色、循循善诱,不断地营造“愤悱”状态,又不断地启发引导,“点”在关键处,“拨”在疑难处,相机“牵引”学生跨进阅读大门。

二、引导学生“悟读”,培养“悟性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悟性”能力的培养,强调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使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悟读”应从“悦读”开始。教学中,学生如果对文本有了兴趣,有了期待,那么就会产生阅读的冲动,从而给“悟”带来动力。因此我们要个性化地处理教材,“掏”出文本中最宝贵的可感因素。如教学《荷花》时,可引导学生品味“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a.“冒”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冲、露、伸、探、钻、长……)b.读读这段文字,体会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叫“冒”出来(用力、使劲、一个劲儿、生机勃勃……)c.课件变化、播放荷花录象,引导学生想象冒出来的荷花想干什么?说什么?(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仿佛要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向小朋友展示自己的努力……)通过引导比较品评文字,感悟到了作者用词的分寸感;描写的形象感。

三、指导学生“研读”,培养自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在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这将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我们在教学中只有根据课文内容,提炼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索,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自主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如在学习《军神》一课时,我摒弃了以往逐段讲读,层层设问的教学方式,着力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为什么沃克说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沃克说堪称军神?”这两个问题,让学生通揽全文,自主读书,探究阅读,看看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表现的精神。这种自主性的阅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潜心读书,边读边标出有关语句,积极讨论,大胆交流着自己的见解,体现着发现者的愉悦。

四、鼓励学生“演读”,发挥表现能力

语文教材编者挑选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其深透的意蕴,常使文章言已尽而意无穷。鼓励学生以自己新的创意去表演读,学生就有可能超越文本,生成新的感悟,获得新的启示。如我在教学《猴子种果树》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后,能初步形成对故事的整体感知,但对文中精当的词、句和富有个性的语言还不可能有所领悟;能模糊地感知小猴子在种果树中表现出的急噪,但容易把其原因归咎于小猴子偷懒或三只鸟儿多嘴,还不能感悟到故事中角色的鲜明个性。这样,就要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在种树过程中的“等不及”心理,体会小猴子和三只鸟儿的特点。让学生扮演课文中角色,为角色设计台词,在实践中积累语言,在应用中提高语言能力。表演中,孩子们特别活跃,努力地表现这只小猴子没有耐心,听了乌鸦、喜鹊、杜鹃的话,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是可以主动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在最后的课堂延伸中,让孩子们讨论:你想对小猴子说什么?讨论后交流。此举主要是让学生在说话训练中积累语言。

五、重视学生“创读”,尊重独特体验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视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阅读的过程是学生求知的过程,学生个体千差万别,决定了在求知的过程中,他们所选用的阅读方法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语文材料来自生活,我们应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差别地解读文本,注重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阅读的再创造。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在创作时,不管选取什么题材,也不管运用什么表现形式,他们都着力抒发着内心的情感,表达着内心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经验等,通过想象去感受作者这种对社会对人生的“心理体验”,与课文的情感相碰产生火花,从而感悟文章语言中的内涵。在教学《美丽的小路》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美丽的小路找回来了,但怎样才能让它永远美丽呢?”在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后,我让学生以《美丽的小河》为题,自编一个童话故事(可以是课文中那几个角色,也可以另找角色。)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编出与众不同的故事。有个学生编了美丽的小河里,有一种仙鹤博士发明的“净化鱼”,把河里的垃圾都吃掉了,河水清清的。各种动物在河边、河里又唱又跳的――多丰富的想象呀!让孩子们进入美丽的童话世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活思维,想象丰富,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