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识教育范文
时间:2024-02-01 18:09: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常识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
2、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应做到红灯停,绿灯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顾右盼,注意来往车辆,不准追逐、奔跑。
3、没有行人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
4、不准爬越马路边和路中的护栏、隔离栏,不准在道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5、不要在道路上玩耍、坐卧或进行其他妨碍交通的行为。
6、不要进入高速公路、高架道路或者有人行隔离设施的机动车专用道。
7、不满12周岁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骑车,不满16周岁不能在道路上骑电动车。
8、骑车时要集中精神,谨慎骑车。
9、不打伞骑车,不脱手骑车,不骑车带人,不骑“病”车,不骑快车,不与机动车抢道,不平行骑车,不在恶劣天气骑车。
10、骑车转弯要减速慢行,向后瞭望,伸手示意。
11、掌握不同天气的骑车特点,做到:“顺风不骑快车,逆风不低头猛踏,雾天控制车速,冰雪天把稳龙头,雨天防止行人乱穿。
12、不要在禁行道路、路段或机动车道内骑车。
13、骑车时不要牵引车辆或被其他车辆牵引。
14、维护乘车秩序,不争先恐后。
15、乘公共汽车要停稳后上下车,在车上要抓好扶手。
16、头、手等身体部位不能伸出窗外,管好身边物品,防止扒窃。
17、乘坐二轮摩托车必须头戴安全头盔,不准倒坐和侧坐。
18、乘高速汽车要系安全带,不乘超载车。
19、过铁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不穿越封闭的铁路道口。
20、遇到交通事故,及时报警,求助“122”。
二、游泳安全常识
1、下水前要做好准备活动。
2、远离河道,严禁去水库游泳,单身一人不外出在江河湖泊游泳。
3、身心情况欠佳时,如疲倦、饱食、饥饿、生病、情绪不好时不宜游泳。
4、身体患病不游泳,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不立即游泳。
5、水况不明的江河湖泊不游泳,恶劣天气不外出游泳。
6、设有“禁止游泳或水深危险”等警告标语的水域,严禁游泳、戏水。
7、游泳池边不要奔跑或追逐,以免滑倒受伤。
8、游泳池边不可任意推人下水,以免撞到他人或撞到池边受伤。
9、游泳戏水时,不可将他人压入水中不放,以免因呛水而窒息。
10、水中活动,感到有寒意时,或将有抽筋现象时,应登岸休息。
11、若在水中发现自己体力不支,无法游回岸边,应立即举手求救,或大声喊叫,等待救援。
12、发现有人溺水时,即刻发出“有人溺水”呼救或拨打“
110”请求支持,儿童少年不可贸然下水施救。
13、发生溺水事件时,必须镇定冷静,了解自己所处环境,并利用本身浮力或身边物来自救求生。
14、发生溺水事件时,不太熟悉水性者应采取仰卧位,头部向下,使鼻部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切忌慌张,将手臂上举乱扑动,加速身体下沉。
15、发生溺水事件时,会游泳者,如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16、溺水者救起后,要清除口鼻喉内异物,排出溺水者胃肺部水,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同时,迅速拨打急救电话“120”。
三、饮食卫生安全常识
1、不买不吃不新鲜和腐烂变质的食品。
2、不吃被卫生部门禁止上市的海产品。
3、不生吃海鲜、河鲜、肉类等。
4、不买无证摊贩处食品。
5、不买无商标或无出厂日期、无生产单位、无保质期等标签不完整的食品。
6、不吃有毒食品(如河豚鱼、野生蘑菇、生的四季豆、发芽土豆等)。
7、不食昆虫类动物污染过的食品。
8、不喝未经消毒、煮沸的水,不喝存放时间过长的、过时的纯净水。
9、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饮食前做到勤洗手。
四、传染病防治常识
1、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
5、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6、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7、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8、当发生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
9、要进行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
10、在传染病发病期间,不要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去。
五、日常活动安全常识
1.要注意选择安全的场所。要远离公路、避开变压器、高压电线;不要攀爬电杆、屋顶、高墙;这些地方非常容易发生危险,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伤亡事故。
2.要选择安全的游戏来做。不要做危险性强的游戏,不要模仿电影、电视中的危险镜头,攀爬高的建筑物、用刀棍等互相打斗、用砖石等互相投掷、点燃树枝废纸等。这样做的危险性很大,容易造成预料不到的恶果。
3.游戏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游戏的时间不能太久。这样容易过度疲劳,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最好不要在夜晚游戏,天黑视线不好,人的反应能力也降低了。
4.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私自或协同伙伴到野外不明水域游泳,游泳要在家长或大人的带领下进行如遇上意外事故,要保持镇静、沉着地加以自救,看到同伴落水要立即呼唤大人相救。
六、校园活动安全常识
1.教室空间比较狭小,又置放了许多桌椅,所以不应在教室中追逐、打闹,做剧烈的运动和游戏,防止磕碰受伤。
2.在校园里不追打嬉闹,注意防止摔倒受伤;需要登高打扫卫生、取放物品时,要请他人加以保护,注意防止摔伤。
3.不要将身体探出阳台或者窗外,谨防不慎发生坠楼的危险。
4.教室的门、窗户在开关时容易压到手,也应当处处小心,要轻轻地开关门窗,还要先留意会不会夹到他人的手。
5.不带打火机、火柴、烟花爆竹、小鞭炮等危险物品进校园,杜绝玩火、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
6.不带锥、刀、剪等锋利、尖锐的工具,图钉、大头针等文具,使用时必须有老师指导,用后应妥善存放起来,不能随意放在桌子上、椅子上,防止有人受到意外伤害。
7.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8.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能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神集中、精神饱满。
9.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
10.活动要注意安全,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七、体育课活动安全常识
1、准备:换胶底鞋,防滑并增加弹性。女生要摘掉发卡,或者把发卡换成皮筋、头绳等软的饰物。衣服兜里不要装坚硬物品,以免摔倒时被扎伤。同时要根据老师的要求做好准备活动,避免肌肉拉伤、扭伤。
2、守规则:运动时要听老师的安排,尤其是在进行器械运动时,要仔细听老师的讲解,掌握好要领再开始运动,不要自以为是地去做。投掷运动要听口令,不能乱扔乱投。
3、严肃:垫上运动要严肃一些,不能嘻嘻哈哈,动作不认真很有可能导致损伤,扭伤颈部、伤害脊柱或者大脑。
4、处理:一旦受伤,不要急着起来,也不要乱搬乱**揉,否则会加重伤势,等伤情好了以后再运动。伤势严重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处理。
八、意外安全自救
A、消防安全自救
1、首先是要关掉家中的电闸、煤气总开关,将最近的门打开,设法不让门再关闭,同时找出洗衣机上的塑料水管,开大水笼头,将尚未形成大火的火源及时扑灭。
2、如果火情来自油锅,应迅速用锅盖将油锅盖严,然后关闭煤气罐、天然气的阀门,再找出湿布一类的东西扔进油锅灭火。
3、若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火灾,并已无法控制时,则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求得救援。
4、在火势未起来时,可用水大量泼向地面,自己也应及时跑到门前或窗前,做好逃离的准备。
5、如果来得及的话,可立即用厚棉被压住火苗,再由四周至中央泼水,以缓解火势蔓延其他易燃物品上。
6、应在报警之后,派人或自己站在路口等候接应消防车辆,少走弯路避免浪费宝贵的时间。
B、交通安全自救
1、如果你受伤较重时,只要头脑还清醒,就要记住肇事者的相貌特征、车子的型号、颜色、车牌号码等,然后等待救援。如果肇事司机逃逸可将上述特征报告给交通治安管理部门,协助破案。
2、要是一般性伤害,比如擦破点皮,流点血,只需到附近药店买来“创可贴”(最好随身携带)贴上即可。至于青紫淤血处,即使不理睬它,过几日也会自行消退。对肇事者可要留下通讯方式,采取比较宽裕的态度。
3、如果是身体某处被撞、被压、切不可乱动、应求助围观者抓住肇事者并拨打122电话报警,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求助救护。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尝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105-01
在我国,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同程度存在着“主体性缺失”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包揽一切,学生很少承担自己的学习责任,学生不能充分地参与教学过程,导致学习过程主体的虚无性。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内在动机的支撑,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动机不是从学习活动本身所获得的,而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或者说他们需要以外部奖励来维持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实质上,学习过程的真正主体是学生,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再有技艺的教学活动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一、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不失时机的深入学生中间诚心与之交往,真心与之接触。而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的封建家长式的权威意识,导致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因循保守心理等。究其根源,在于我们教师没能深入生活、没有真情实感的作家风范,没能给学生以良好的熏陶。语文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给学生创设一种敢说、感想、感做的开放氛围,学生只有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也只有允许学生在说错、写错、思错的宽松的训练中,才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笔者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努力创设此种环境。例如:与学生建立坦诚,平等的姐弟姐妹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创设无话不谈,激烈争辩的课堂氛围;培养敢于说“不”,敢于提出尖锐问题的思维习惯等等。这样不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样赢得了同学的信任、尊重和亲近,发挥了学生的潜在主体意识作用。
二、注重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是存在差异的,每位同学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也存在高下,鉴于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兼顾各个学生的客观差异与不同需求进行问题的设计和作业的布置,比如,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对孩子们的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即对于语文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回答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而对于语文基础较薄弱,学习能力有待于提高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回答较为简单的问题,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表现”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即使有些学生的发言不够流利或者答案不够贴切,教师也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在给予积极引导的同时,发现和放大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正面的评价,从而使学生感到“我能行”或者“我很行”,使学生愿意享受学习过程,并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
三、解放学生,让学生勇于实践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有的教师总结出“五让教学法”:书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三点”(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这是值得可取的。
四、利用网络,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
在信息化的社会中,学习方式是以创新性的学习为主要特的,“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网络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着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神秘感的消失,我们指导学生学会上网并建立个人网页、下载文件、从网络中搜集语文材料,并加以指导,使他们学会从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搜寻、分捡、提取、加工信息,并且在学习后接写出自己的感受,再在网上直接交流,使学生能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信息技术的本领,还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如专家所说:“多媒体教学和互联网给了学生一座取之不尽的知识库,一个了解外面的世界的窗口,一片自由创新的天地,一张通向二十一世纪的通行证。”
五、课堂延伸,开展适当的课外活动
篇3
关键词: 小学英语 以学生为本 转变观念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集中授课,学生坐在下面听,一节课下来,都是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授,学生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发言和独立思考机会,忽略了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竞争意识及集体荣誉感的培养。理想中的英语课堂,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新知识,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学生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实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我从如下几方面谈谈个人见解。
一、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提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如:听力的方法(仔细审题,听关键词),阅读的方法(略读,快读,精读等),写作的方法(基本语法知识的掌握,句子的结构,提纲的列举等),掌握基本的英语发音规律(连读、爆破等),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
二、教学目标的转变
传统的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对所学的英语知识能阅读,能听懂,会抄写,会说就可以了。新课程要求学生除了听、说、读、写之外,还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创设情境、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让学生快乐自主地学习英语。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
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主体”,小学英语课堂要改变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是引领者和指导者,这一点教师要明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Drawing in the park”的时候,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写出公园里有哪些东西,课始,学生纷纷展示他们的任务,并能用英语说出事物的名称,如:树(tree),花(flower),小河(river),湖(lake),等等,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本课的生词。这一环节可以提高学生运用单词的能力,如果单单是教师领读单词,则学生很难理解意思,也不能牢固掌握单词,效果远远不如让学生自主说强。
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自然学生之间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任务及布置课外作业时,要分层布置。例如:课堂上学习完课文内容,组内练习对话时,我设计了难易程度不同的三个目标任务:(1)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分角色朗读对话。(2)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并带上动作分角色朗读对话。(3)能不看课本,并带上动作分角色表演对话。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事可做,避免课堂上学生无话可说的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样,对于课外作业的布置,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布置抄写基本词汇、句型等基础性作业,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做一些提高性练习。将作业和任务按难易程度分层布置,便于学生英语学习,可以取得更高成效。
六、精心设计每一堂英语课
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语篇相对简短,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在上课之前,我们要精心备课,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言,真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文不离景,让学生学有所用。例如:在教学问路一课的story time时,为了巩固问路句型,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通过出示家乡的街道地图,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问到医院、图书馆、公园等怎么走,学生积极性高涨,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
七、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中,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性别等各方面因素,对本班学生进行适当分组,分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确保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英语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学生在合作的时候,教师不能撒手不管,而要巡视指导,维持课堂秩序,注意观察,对于表现好的小组及时表扬。合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达到了英语课堂以学生为本。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在中国得到更广普及,重要性也得以体现,小学英语是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我们要更加重视小学英语的教学。小学英语教学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合理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高效的小学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篇4
1、指导学生开展专业认知
通过专业介绍会、参观专业实训室、企业专家和校友报告会介绍、高速铁路运输现场参观等活动,使学生认识行业,了解了专业概况,形成专业概念,为后续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使学生对本行业的工作性质有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强化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巩固专业思想。
2、指导学生开展学业规划
通过学业规划讲座、指导学生设计学业规划等活动,让学生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思考如何达到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业规划,提高大学期间的学习效率。
二、实施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工程
1、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企业劳模报告会、铁路员工职业道德素质调查、铁路安全警示教育讲座等活动,使大学生自觉认识到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使其深刻感受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培养敬业和奉献精神。
2、开展法制教育
通过举办系列法制教育讲座,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如组织学生观看、收听法律专题的电视片或录像带等,让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列席旁听审判过程,增加其对法律学习的感性认识;请法律专家、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来校开设大学生法制讲座,营造浓厚的校园法律文化氛围,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施社会适应教育工程
1、开展社会适应性教育
通过社区服务、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宣传等社会性实践活动,教育大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发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行为方式,提高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力。
2、开展岗位适应性教育
通过组织专业学生参加铁路局机关段和各火车站的春运、暑运等社会实践,使学生在专业实践的同时,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中体验工作,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学会与同事相处,与客户打交道,提前适应岗位。
3、开展素质拓展训练
通过举办素质拓展训练基地专项活动、演讲大赛、辩论会等活动,激发专业学生个人潜能,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提高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技巧性,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极大增强合作意识。
4、开展挫折教育
通过举办挫折教育辅导报告等活动,促进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引发的原因和表现,引导其解决的思想问题,把一切不利的消极因素降至最低点,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其在克服挫折中奋起。
四、实施实践与创造能力培养工程
通过接发列车技能竞赛、客运服务技能竞赛、列车调度指挥技能竞赛等技能大赛,以及科普知识讲座、客货运营销策划成果展示等科技文化周活动,启发学生在材料的选择、工具的运用、外观的设计、加工的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创新,激发学生的求新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实施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工程
篇5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尝试
Students attempt to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Gan Ying
【Abstract】Ministry of Education, "Several Opin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at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o promptly and effectively to a variety of ways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actively create a harmonious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educating people, equal treatment of students, shortening and students "pitch". Sincer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students. Pour really love to promote students' feelings of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ry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教育部1999年13号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当今的形势,我们的教育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还要承担起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下面谈谈自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
1.创设和谐育人的外部环境
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唤起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学生的情操,充实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校园的户外场地要富有变化,激发小学生的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在和谐校园环境,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快乐成长。
2.平等对待学生,缩短与学生的“心距”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要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和蔼的面孔、用亲切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教师要特别善于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缩短了师生间的“心距离”。
3.真诚相待,理解学生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是难以顺利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而应该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4.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篇6
关键词:市场营销教学;现代教学手段;学生参与
只有对课程特点有准确的把握,才会相机确定恰当的教法与教学设计。为此,就要首先对课程特点进行精心研究。
一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特点
1)基础性与应用性并存
市场营销学应用性比较强,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市场营销学的内容组织与安排必须要突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要注重讲授理论知识,又要注意将传授的基本理论与企业实际状况相结合。
2)先进性和创新性并存
营销领域的前沿理论和最新理念层出不穷,如营销发展的新趋势,绿色营销,网络营销等,作为教师要将一些前沿的理论适当引入课堂,这就需要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创新。创新不仅仅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改革还体现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不断提高市场营销的教学效果。
二现代教学手段应用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学生是我们的服务对象,研究学生,遵循规律是恰到好处的运用灵活的教法,并进而让市场营销课程焕发迷人的魅力的关键。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设计上要适实的考虑到大多数学生能够适应和接受的教学内容和程度。要通过对教材的精心分析,让学生了解所学教材的特点、目的以及如何结合教材特点更好的使用教材。同时,还应让学生知道,市场变幻莫测,除了每门专业课都有不同版本、风格、内容、时间、系统性、质量的教材之外,相关参考资料也很多,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给学生指出主要参考资料可帮助、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率的课外学习。
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引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主要学习内容,交给学生一个以围绕核心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大框架,让学生明确各章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整体把握,使学生能把握住课程中的本源性的东西。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在课外大量的课外阅读和讨论,扩展知识面,加深理解。预习、复习,案例的研究。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坚持“以激发学生的个体内在潜能”为教育目标。
三现代教学手段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必要性
为了培养面向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必须采用现代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室的时空限制,由原来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发展到多媒体教学、实验室教学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主要体现在,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以学生掌握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在教学中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加强案例教学、引入模拟教学、小组学习等方法,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的组织形式。重视规范的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对营销专业的学生,特别注重对他们的市场营销管理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了感性认识和学习的主动性,锻炼了收集和组织材料、与人沟通和合作以及策划和商业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协作、探究的创新素质,锻炼了一定的营销技能。
四现代教学手段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表现形式
(一)多媒体教学
这是一种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和解说理论知识的实践性教学形式。这种方式一般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或即将学)的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这种方式可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前、之中或之后。它有利于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广告策略”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适当地通过教学软件向学生播放几则广告,通过教师的评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广告设计的原则”。
(二)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教学适应社会化要求的先导,它强调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例如,在学习“顾客接近”时,可在教学中由学生自愿组成3—5人的模拟小组,在设定的情景下,模拟买卖双方完成交易过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加深学生对“如何确定和分析准顾客”的理解。教师也逐步由知识传授者和教学监督者变为学习指导者和执调者,同时对于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活跃学习气氛大有裨益。
(三)案例教学
这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设计,要求案例来自实践,同时又要经过加工提炼。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确定和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的。案例教学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市场定位”的知识时,先提出背景材料,由学生作为营销主管针对背景材料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后由主讲教师进行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从例到理”,即引导学生运用案例,经过自主合作,群体思维撞击,寻找知识形成规律,发现基本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从理到例”,即给出基本概念,启发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发散思维,以例释理,以例证理,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实训教学
这是一种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调查报告一般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独立完成,教师主要做好组织、动员和事后的交流、检查,评价工作。如在讲授“市场营销调研”的知识时,可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5—8人的小组,按照设定的专题展开调查活动,并写成调查报告上交。这种实训课程的开设,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平台,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挖掘自己的潜能。
五市场营销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应注意的问题
(一)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时内容华而不实
以多媒体教学为例,许多老师在制作课件时,会使用许多动画及声音效果还会截取一些影片设置彩色文字等等。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只顾觉得好奇了,而忘记了上课的内容,结果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印象,教学效果无从谈起。
(二)不注重专业教师的培训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现代教学手段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在现实教学中,常常是多媒体教学的老师不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相关软件,实训教学的老师根本不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案例教学时老师选择案例时缺乏针对性和理论联系不紧密,模拟教学的模拟场景完全脱离实际情况,专业教师素质较低就无法保证现代教学手段按计划、按步骤开展各项教学活动。
(三)只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注重内容的创新
篇7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发散性思维
思维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由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相互结合而成,其中发散性思维起主导作用。发散性思维,亦称求异思维等,它要求学生开拓思路,从不同途径和角度对已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突破教材的限定范围,尝试多途径多方法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阐述如下。
1、通过鼓励求异培养发散性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启发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笔者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突破常规,多种角度多种方法探讨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笔者利用“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这一句话,鼓励学生多角度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这是志愿军战士知道老妈妈腿疼,所以心疼她不让她远送了;有的说这句话充分反映了老妈妈对志愿军战士的亲密感情,所以分别时依依不舍;还有的说,这句话如果改成“大娘,请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不是更显得尊重老妈妈吗?这样通过鼓励求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素质。
2、通过因势利导培养发散性思维
学生对事物的差异往往产生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和见解,保护和发展这种直觉性思维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重要前提。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一位同学就向笔者提出:威尼斯既然是水上城市,那些建筑是怎样在水里建成的呢?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大纲所规定的要求,但笔者抓住这个机会,给学生布置了课外作业,让他们自己查找相关的资料。后来很多同学通过查找资料并进行讨论,很容易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加深了对威尼斯这个水上城市的认识。
笔者通过对这名同学的问题进行因势利导,大家通过积极动脑解决问题,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培养了同学们的发散性思维。
3、通过激发想象培养发散性思维
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特点就是敢于大胆想象。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路。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笔者问同学们:“大家说,小羊就心甘情愿让狼吃掉吗?”结果同学们的思维非常活跃,都发挥出了浓厚的想象力,有的说,狼扑过来,小羊一闪,狼就掉进河里去淹死了;有的说小羊退到悬崖边,小羊一躲,恶狼掉进了万丈深渊。通过激发同学们大胆想象,各抒己见,一只聪明而勇敢的小羊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也会得到积极发展。
4、通过联系实际培养发散性思维
语文教学中,结合课文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小站》一课时,笔者根据课文上描述的设备简陋的小站,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五年后的小站可能是什么样子?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有的对车站的设备大胆幻想,包括修假山、造喷泉,有的则根据自己曾见过的火车站来进行加工,比如添加了电视机、饮水机等,有的同学还特别提出在加强车站设备建设的同时,提高车站的服务质量才是关键。这样通过笔者的启发,同学们各抒己见,既拓宽了视野,也使自己受到了教育。通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让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加深印象和了解,并产生深切独特的体验。
5、通过重组语言培养发散性思维
让学生重新组织课文语言,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可加强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变通性,使学生领悟到好文章的创作方法。例如在教学《草原》一文时,笔者在第一段设计重组语言的练习:“谁见过大草原?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草原是什么样的?”,结果同学们就争相述说着草原在他们眼中的形象,有的说草原一望无际看不到边,有的说草原上的草像一床绿色的盖被等等。在同学们说完后,笔者又继续引导:“让我们一起阅读课文的第一段,同学们说,你们刚才描述的和书上描述的草原,哪一个感觉更好?为什么?书上是抓住草原的哪些特点来写的?”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课文用短小精炼、形象生动的语句,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草原形象。通过重组语言的练习,既让学生体会到这篇课文写作上的精妙之处,又提高了学生写作时遣词造句的能力。
6、通过课外拓展培养发散性思维
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仅仅局限于以书本为中心,如果结合语文教学定期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意义重大。如在教学《皮球浮上来了》一课时,有学生不明白皮球浮上来的原理,笔者有意识引导学生做各种水的浮力实验,如向水里放纸船、石子、乒乓球等,让学生通过动手动眼动脑观察与思考,学生们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思维活跃,教学效果很好。课外拓展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在大量查找资料及做试验的过程中培养了发散性思维。
总之,发散性思维不受课本知识的束缚和局限,允许学生思考问题时标新立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授课时要结合语文的学科特点,通过多途径多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开拓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美)RobertJ.Sternberg.赵海燕译.《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
篇8
深刻理解专业建设的内涵是专业建设的前提和起点,对于做好专业建设工作具有决定作用。专业内涵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专业设置、课程开发、课程体系构建、实训基地建设等各方面要素。[1]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适应性、开放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决定了专业建设必须做到跟踪行业企业发展,只有跟踪行业、深入企业,才能明确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定位及不同时期的专业调整方向。
首先,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要遵循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性原则。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多方面进行创新发展。根据地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设置多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在培养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的基础上,加强培养生产维护和售后技术服务人才,重点培养辅助研发人才的多层次培养目标。
其次,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要突出特色。遵循集群化原则,既要与其他学校“错位”发展,避免专业雷同,更要重视弘扬学校优良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加强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同时,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应根据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对新兴产业人才的需求,围绕品牌专业、特色专业设置新专业或方向,构建结构合理的专业群。从2009年开始,以三年为一周期,无锡市持续实施了职业教育“三项建设”、“四项提升”及“提升质量”工程,引导职业院校根据本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向,加快专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了一批与无锡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匹配的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如物联网、服务外包、新能源汽车专业(群)等。
二、创新专业设置与行业需要动态匹配的机制
目前,我国的专业设置管理机制正从一元结构向多元结构转变。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管理应遵循市场导向的原则,人才培养的数量及规格由市场需求决定。职业学校应主动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制订本校的专业建设规划,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等专业管理的基本制度,确定本校重点建设的品牌和特色专业。但是,在我国仍未形成人才需求的预警机制,缺少畅通的人才供求信息渠道,职业院校主要根据市场调研的结论确定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规模的状况下,由于市场调研、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及职业教育的区域性特点,造成一些职业院校专业重复设置、部分热门专业招生人数过多等现象,专业建设容易形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因此,需要建立政府、企业、学校同步的专业建设协调机制,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如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校企合作、建立人才供求信息平台等实现对专业的管理,形成一种多极“市场受益者推动式”机制[2],呈现多元结构的态势(见图2)。
集团化办学是专业设置与行业需要动态匹配的有效运行形式之一。它按照产业规律,将企业集团化经营模式引入职业教育,依托行业密切企业与学校、学校与学校之间联系,集团内部实现资源共享。近年来,无锡市教育局在职教集团的建设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目前全市已经建立物联网、服务外包、数控、旅游、商贸物流等10个市级职业教育集团,并由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教育局关于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加以规范。一是以专业为纽带,把无锡市开设相关专业的中、高等职业院校都纳入集团,通过集团进行中高职专业建设的统筹、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接、教学实训资源的共享、对口升学的组织等教育教学工作;二是强调行业企业的广泛参与,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组织动员尽可能多的骨干企业加入职教集团,由牵头学校负责人和企业(或行业组织)负责人担任集团双理事长,企业行业负责人担任集团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占到半数以上)。集团的有效运作使学校与行业企业在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制订、学生实习、实训与就业、教师进企业实践、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企业员工培训和能工巧匠进学校兼职等多方面的合作集约化、常态化、制度化,为集团办学长效机制构建和法制化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三、探索市场驱动的校企合作双赢机制
校企合作,作为区别于学校本位模式、企业本位模式和社会本位模式的第四种职教发展模式,强调学校与企业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有效进行校企合作,既是世界难题也是各国的共同追求。国外校企合作的典型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办学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教育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教学模式、日本的“企业教育”办学模式等都是较成功的探索。职业院校与企业在合作教育过程中,既可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作出贡献,又可在“双师”培养、技术研发、课程开发等许多方面实现“双赢”。
校企合作系统的核心要素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它的外部环境包括市场、政府、中介机构乃至社会大环境。[3]因此,校企合作系统主要包括四个要素,是一个市场、政府、企业、职业院校相辅相成的“四位一体”的复杂系统。职业院校与企业是校企合作的主体部分,促使校企双方双赢是目前校企合作打开新局面的关键。无锡市从2009年开始,出台了《关于建立无锡市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定点企业制度的意见》,正式建立了无锡市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定点企业制度。通过选择技术力量强,能够提供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企业实践活动必需的设施设备的企业作为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定点企业,对于促进企业与院校之间建立稳定的长效合作机制,增强企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感,更好地参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每年开展校企合作示范项目及典型案例的评审与遴选,入围的项目将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进一步调动了学校与企业、行业合作的积极性。
四、建立师资队伍多途径培养机制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教学目标完成的促进者,是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对于提升教育质量至关重要。近5年来,无锡市启动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和加强了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完善了国家、省、市、学校四级职教师资培训网络。积极 落实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省级培训计划,把参加全国、省级培训作为教师申报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必备条件。国外研训、专题培训、课例研究、大范围的“推门式”听课评课等培训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制定了《无锡市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手册》,把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作为职业学校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形式,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2年必须有2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各地各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考核和登记制度,并将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情况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晋级的重要指标。
职业院校主要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核心,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内涵建设,突出技能培训和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密切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联系,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张彬.专业内涵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
篇9
一、 培养探究的习惯
探究习惯的养成,一般要经历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被动阶段,学生不了解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更不知道怎样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时,老师就必须向学生介绍探究性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并结合具体事例给学生做示范,或者由教师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解决。要使学生明白这种方法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能力层级比较高,但是掌握了这种方法,养成了这个习惯,语文学习会有很大受益。教师在对学生提出探究学习的要求时要循序渐进,如由要求学生每个月必须提出并解决一个探究性问题,逐渐过渡到每周甚至每篇课文必须提出并解决一个探究性问题。
探究的习惯养成之后,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如学习《鸿门宴》(苏教版必修三),学生提出的探究问题是:项羽由盛而衰、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学习《雷雨》(苏教版必修四),学生提出的探究问题是: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还是假?如果四凤爱的不是周萍而是周冲,她一定会重蹈母亲的覆辙吗?学习《纪念刘和珍君》(苏教版必修五)一文,学生提出的探究问题是:鲁迅明明在文中说了那么多的话,可他为什么还说“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说不出话”?学习《报任安书(节选)》(苏教版必修五)一文,学生提出的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有:①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情?又是如何表现的?②屈原与司马迁一个选择了死,一个选择了生,他们为什么有这样不同的选择?如果不养成探究的习惯和能力,这些问题学生是提不出来的。
二、 寻找探究的契机
所谓“寻找探究的契机”就是教师要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这些机会包括课文的导入、文本的解析、问题的探讨、课外的拓展等。
1.课文的导入
导语设计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让他们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将鼓舞着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是学习过程的催化剂。教师要努力寻找学生求知的兴奋点,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连接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探究文本对话的矛盾处、疑惑处。例如,在教学《六国论》(苏教版必修二)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历史上有许多史实让人扼腕叹惜,成为经久不衰的谈论话题。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就是其中的一个。六国为什么会灭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如苏辙认为天下所重在于韩、魏,齐、楚、燕、赵四国不助韩、魏而招致灭亡;李桢认为称霸天下之心六国都有,秦国能够称霸是因为“得天助”,六国失败是因为“失天助”等等。我们今天学习《六国论》,作者持什么观点呢?在探讨六国灭亡原因的各种观点中,哪种观点更中肯呢?相信大家学了课文,一定会找到问题的答案。
2.文本的解析
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是在课堂上解析文本的教学过程中得到解决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解析文本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特别是在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时候更应该这样做。因为教学过程是动态的,不可能都像教师预设的那样,学生在课堂上有时可能会提出教师没有预料到的问题,而且这样的问题可能就是学生迸发出的智慧的火花,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把握,就会使火花熄灭。在教学《项脊轩志》(苏教版必修五)这篇课文时,有学生对第二小节课文注解“东犬西吠――东家的狗跑到西家叫”主动提出疑问,我发现这是进行探究的好机会,充分肯定了这个同学善于思考,然后请他说说理由。这个同学从词类活用的角度说了理由:“西”是名词作状语,“向西”或“对着西家”的意思。我表扬了该生善于思考。有同学从生活常识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狗忠诚于自己的主人,在西家有什么动静时,会原地叫唤,不会跑到西家去叫。还有同学说这是互文手法,并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和“主人下马客在船”等例子作为印证,说明“东犬西吠”也含有“西犬东吠”的意思。由于把握了探究的机会,同学们思维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远远胜过教师灌输式的讲解。
3.问题的探讨
在问题的探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应该说是最直接的。例如,老舍先生的《想北平》(苏教版必修一)一文开头3个小节中有这样几句话:“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反复地说他对北平的爱说不出来?这个问题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于是我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联系自身体验体会身在异乡的老舍对故乡的感情;二是回忆所学作品中类似的表达方法。有的同学联系自己跨入高一参加军训而寄宿学校,自己以前没有离开过父母和家在外住宿两周时间,因此对家格外思念;有同学联系自己跟父母负气而离家出走,一个人在外孤苦伶仃,更体验到家庭的温暖;有的同学引用柳永《雨霖铃》词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的句子来说明一个人在感情激动时有许多话要说却难以表达的情形。学生运用对家或者故乡的亲身体验和感情以及从其他文学作品中学到的与老舍类似的表达方法,经过讨论明白了这样的道理:老舍生在北平,长在北平,对北京有深厚的感情,此时身处他乡,而北平此时并不太平,笼罩着战争的阴云,看到自己的故乡、文化的古都被侵略者践踏,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因此,想要表达对北平的感情却难以言传了。
4.课外的拓展
课外是课内的延伸,探究能力的培养不应只局限于课堂,学生在课内习得的知识、方法、能力要能够在课外的拓展中自觉运用。语文的课外拓展主要是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也可以是具有专题性质的选修教材,老师要布置探究性题目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完成。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短篇小说选读》时,我就布置了这样两道探究题:①例谈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②谈谈中国小说与外国小说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差异。通过课外阅读训练,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三、 授予探究的方法
方法恰当,会有事半功倍之效。探究学习也要讲究方法,而这方法主要靠教师授给,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同学一开始就会进行探究,也不是所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能够探究得很好。我向学生传授的探究方法主要有:(1)比较。运用比较,可以确定不同事物的高下优劣,找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材中可以用比较法进行探究的作品可谓多矣。如,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结合选修教材《唐宋诗词选读》中的二人作品,可以以“同为豪放派的苏辛词有何差异”为题进行探究。(2)综合。将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或中学阶段所学内容综合起来进行探究。如苏教版必修五中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等几篇课文都表达了作者的生死观,再联系臧克家《有的人》,可以以“谈生死观”为题写成探究性文章。(3)归纳。归纳指的是由一系列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普遍结论的方法,它能帮助同学们把个别的经验上升为普遍的规律,这种方法对学生总结语文学习经验很有好处。如中学阶段学生学习了许多散文、诗歌作品,就可以以《谈散文的鉴赏》《诗歌鉴赏方法举隅》为题进行探究。(4)借鉴。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有时问题可能难以得到圆满解决,有时解决问题可能缺乏深度,这时可以充分利用有关资源(如教材的,教参的,网络的等等),扩大视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还有演绎、例证等方法,在此不一一赘述。
四、激发探究的兴趣
篇10
本研究的方法1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长沙市不同层次的八所高校(一本,二本,三本,专科各两所)的不同年级和专业的1600名学生,通过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学生对性传播疾病和避孕节育的认识、观点、及需求。
研究结果1.在回收的1538份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464份(95.2%)。问卷体现出总体高校学生对于避孕节育和性传播疾病的认识率较低。但相对而言,一本院校比二本、三本、专科院校要认知要好,高年级的要比低年级的同学了解更为深入,医学专业明显高于非医学专业,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
【关键词】性保护教育;健康成长;避孕节育;性传播疾病
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了解所选的长沙市八所高校的学生第一次的年龄,以及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对避孕节育和性传播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通过收回的有效问卷统计出的数据来为高校性教育和学生了解性知识提供指导,尽快在高校普及避孕节育和性疾病教育,并提免费提供避孕节育服务。另一方面,整合优化避孕节育教学内容,强调性节制与避孕节育方法并重,并正确的引导早期意外妊娠和性传播疾病的治疗。此次研究的意义在于完善高校学生性教育的内容,性教育包括避孕节育和性传播疾病。能够让学生和高校学到更加全面的知识,从而达到降低不健康的发生率。此次研究的要求是客观实在的了解到高校学生的真实情况,发放1600份问卷收回的有效问卷有1438份,采用了半结构式访谈、对比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科学的研究方法,初步解决了论文研究的方向关于高校学生对性保护教育的内容了解程度、学生初次的年龄以及避孕节育和性传播疾病方面的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调查了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本次写作的范围主要围绕高校开展性教育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予的意见。
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方面都还处于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当中,难免会有不和谐的现象。身处转型期的大学生更是容易受到这些不和谐因素的影响,使其思想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偏差,影响其健康成长。特别是在性健康和性教育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对性持开放性的态度。但是由于性知识和性教育的缺乏,导致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比如未婚少女意外妊娠、性传播疾病及艾滋病蔓等,严重威胁着大学生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同时对高校教书育人的声誉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在社会转型期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学生性教育的重要性与急迫性
(一)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在总体上对性知识的了解比较缺乏,高校急需开展性保护教育课程,解决学生的心里负担。
婚前、未婚少女意外妊娠、性传播疾病及艾滋病蔓延是WHO关注性健康教育的三大严肃问题。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计划,最新统计是2960万人。并以每年1.3%-1.6%速度扩招,2020年入学率能达到40%,高等教育在校学生能达到5000万。如此庞大的数量由此出现的避孕节育不当和性传播疾病问题日益突出,威胁着大学生的健康。性知识的缺乏可能导致未婚意外妊娠的机会大大增加,由此带来的性传播疾病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在回收的1538份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464份(95.2%)。有问卷体现出总体高校学生对于避孕节育和性传播疾病的认识率较低。但相对而言,一本院校(62.5%)比二本(49.6%)、三本(53.4%)、专科(45.8%)院校要认知要好,高年级的要比低年级的同学了解更为深入,医学专业明显高于非医学专业,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
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和网络科技发展,以及西方“性解放、性自由”文化观念的影响,高校学生对性教育的需求逐渐增加,性成熟的年龄也有所提前。根据本次调查,78%的同学希望能在大学中与异往,其中各层次学生差异较小。没有全面了解性传播疾病和避孕节育的知识,高校学生在以后的交往中存在巨大的隐患。面对严峻的健康问题,学者郑延芳[2]等在关于避孕节育专题讲座干预效果调查中显示干预组的学生得分为(63.1±15.56)分,高于同期对照组学生的(59.20±14.83)分,可见适当的教育宣传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避孕节育知识的了解,降低意外妊娠的发生率。“他们尚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完整的社会经验和稳定理性的道德评价和选择能力[3]”,所以需要高校开展性教育的课程,指导他们正确对待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免费完善的知识。从而达到减少意外妊娠和性相关性疾病的传播的目的,最终解决学生性知识缺乏带来的困惑。
(二)不同层次的高校开展的性教育课程参差不齐,比较单一。没有将避孕节育和性传播疾病联系在一起。
本次调查研究显示,86%学生不知道其所在的高校是否有性教育课程,76%的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在性教育课程上不够重视,课程比较单调,往往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学生期盼获得的性知识于课程提供的不相符。改革开放以来,性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4]。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大家对性教育的不重视,导致高校开展的性教育参差不齐,内容单一,没有将避孕节育和性传播疾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固高校的性教育的方式需要改变。高校性教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二、实施“合作型”教学方式,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国从古到今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教,学生听”,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这一接受教育活动的主体则居于次要地位,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完全依赖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学生自身则完全处于接受知识的被动地位。尽管在近几年,我国不断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教学方式上已经有所变革,学生慢慢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从“要我学”渐渐演变成“我要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比例有所提升,但是还是不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都是一种束缚,也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其中也包括性教育方面。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接收知识的效果,高校也应该顺应这一时展趋势,适时在教学方式上面做出相应的改革,即变被动合作为主动合作,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做出努力。在教学方式上欧美、日韩等国在此方面的有益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上述这些国家中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在性知识学习方面完全是课堂上的主人,教师只是配角,并在一些困难的有争议的问题上给予指导,教师在性教育课堂上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每堂课上的性教育课题探讨。这种不同小组学生间的讨论和学生与教师的直接对话,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求学和好知思维,在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课题讨论的过程中还是对其团队合作意识的强化。因此,国外学生在性知识方面明显要高于国内大学生,所以说,性教育的方式是否正确直接决定了大学生性知识的正确与否。
三、开展“辅导型”性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除了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手段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性健康教育外,还应该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健康成长。在性教育实践方面。1988年8月,由国家教委和计生委联合发出《关于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提出青春期教育应该包括性生理、性心里、性道德教育等三方面,各地要开展试点,总结经验逐渐推广。鼓励学生参加与避孕节育和性传播疾病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锻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对性知识的认知程度,还可以培养和塑造大学生良好的性态度和性观念,促进大学生的成长。
因此,高校应该尽可能多的站在大多数学生利益的角度上开展丰富多样的性教育知识实践活动,例如,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特有的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避孕节育和性传播疾病研究,举办性教育科普展览等活动。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性知识竞赛活动,通过比赛促进高校与学生的互动,检验高校的教育。其健康成长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营造“健康型”校园性文化,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校园性文化是一个大学内在精神的具体体现,对大学生具有极强的价值引导作用,它可以陶冶大学生同辈群体的思想精神境界,激发大学生群体的上进心,在健康积极、锐意进取的校园性文化的浸润下,有利于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校园性文化这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为大学生群体健康成长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目前,高校性文化比较混乱,受西方“性自由、性解放”的影响,健康的性道德和性价值观受到严峻的挑战。高校应该健全和完善校园性文化,引导学生及时正确的接受全面的性教育。现在的性教育应该是将避孕节育和性传播疾病紧密联系,不能单独分开。因此,高校应该加大对从事校园性文化研究相关组织的管理和扶持力度,利用这种校园性文化,作为我们开展性教育的基础。在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保证学生既能够做性文化活动的“主角”,也能在性文化过程中做“配角”,
总之,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让大学生可持续的成长俨然已成为校园内不可抵挡的潮流趋势。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加速发展的转型时期,方方面面都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因此更需要大学生团结合作、齐心协力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努力。大学生群体身处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之中,而学生健康成长涉及内容多,也反映了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动态,为有效把握大学生思想变化规律,深层次挖掘大学生思想变化的社会原因,探寻高度适应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提供了机遇和平台。
指导老师:王 艳
参考文献:
[1]胡珍.中国当代大学生性现状及性教育研究[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3,47.
[2]郑延芳、冯聪、陈远方、宋婷婷、王敏、魏晟、熊承良、尹平。高校大学生避孕节育知信行专题讲座干预效果:中国公共卫生,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