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范文
时间:2024-02-01 18:09: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护理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体系
中图分类号:G6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10-01
教学方法体系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指的是建立一个适合于现阶段学生发展的,有针对性的(针对护理专业学生)方法体系,属于已经形成固有模式并能够直接使用的体系。目前稍微有些难度,主要在于体系构建需要涉及到较多方面,例如教育目标的设定、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内容的完善等。
现阶段,职业技术教育已经实现了较大规模的优化,体系的建立也是迫在眉睫。对于护理专业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体系而言,其是有相互之间具有联系的不同教学方法以及各方面教学相关模块所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具有职业性(护理专业,职业为护士)、全面性(各项护理人员应掌握的临床操作以及护理要点等)、系统性(分阶段教授护理知识)特点的全面体系。
一、教学方法体系构建原则分析
1、有序性原则
有序性原则实际上是要保障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能长期处于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之前学到的知识点上不断叠加,既学到新知识,又不会忘记旧知识。
2、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是教学方法体系构建的重要原则,只有有了一定的系统性特征,才不会让教学方法显得凌乱,教师实施起来也更加方便、高效。系统性原则是指一个由不同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所组成的整体,研究者既要考虑到其中要素的排它性,又要掌握其独立性。系统各要素是按照一定层次组成的,一个系统可以分成若干个二级系统,二级系统下面又可以划分出若干个三级系统、四级系统。一个系统究竟划分多少级子系统,一是看系统本身的需要,二是看对系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功能上,系统作用的发挥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3、动态性原则
教学方法体系的动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系统的作用是通过系统内各要素发挥出来的,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体现一个时间过程,即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变化。二是系统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与完善的过程。组成系统的各要素是相对固定的,但是随着新的要素产生会不断补充到系统中来,推动系统不断发展、完善。同样,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方法体系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而会不断完善。
二、教学方法体系构建的实施
在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相关研究者理应掌握好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技术三者间关系,理清其中相互作用的影响,这样才能够制定出合理的教学体系。
1、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在实践教学中,教学方式直接关系到教学内容安排,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制约。因此在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处理好内容与方法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职业技术学校,在实践方面的投入应更为具体化,让理论知识更充分为贴合实际,保障学生学到的知识内容是将来走上社会、进入护理工作行业所需要用到的。一方面,相关人员应在现代化观念下筛选传统教材中的内容,同时将新知识(例如新的护理模式等)加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在教学方法的设置上,应根据新添加的教学内容适当调整,做到改革与创新共同发展。
2、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教学目标是现阶段职业教育中最应注意的一项标准,只有设定了正确的、符合护理专业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其教学方法体系才能够在正确道路上长远发展。职业教育是帮助学生发展、谋生的一项固有功能。在构建教学方法体系的时候,由于其要形成一个固有的体系,因此首先应注意目标的设定,让学生在学习初始阶段就明白作为护理专业人才,自己应该掌握哪些技能,获得哪些证书,这样才能够保证较高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也应掌握学生在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几年时间内,在专业能力上应达到一个怎样的标准,包含基本护理知识、人性化护理模式、优质护理等多方面,不仅仅停留于理论教学阶段,还应树立实践教学目标,例如让每位学生都学会静脉注射等。
3、与教学技术的关系
教学技术是教学的保障,也是教师与学生良好沟通,提升课堂有效性的必要手段。在技术方面,目前使用最为普及的应算是多媒体技术,在现阶段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下,教师也应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来优化辅助教学方法。对于课堂教学方法而言,其是教学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必要途径,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或是操作来实现目标。对于护理专业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而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能够让其掌握更多将来护理技能。例如手术护士工作中接触到的各种手术器械,单纯的图片可能无法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手术过程的视频播放给学生,则会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行业,学习也会更有积极性。
三、结束语
在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方面,相关研究者理应在准确掌握护理专业人才需要学到的知识技能前提下,准确遵循构建原则,理清不同体系构成模块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制定出有效的方法体系,提升职业教育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何文明.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 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3] 金盛.涨落中的协同: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3.
篇2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本质属性;样态;治理架构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0-0035-05
2014年,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前作出批示,要求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由此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混合所有制”作为经济学专用术语被首次引入职业教育领域,并写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由此引起了理论界和学术界的热议。“混合所有制”被引入职业教育领域的原因是在现有办学体制情况下,作为公办职业院校,其产权属性单一,属于国家所有,政府是职业教育唯一的投资方和利益相关方,学校本身没有办学自,进而导致其办学活力相对较弱。而作为民办职业院校,虽然其办学活力相对较强,但其投资主体更多地考虑经济利益,而忽视其办学质量,进而也会导致职业教育治理能力较低。由此,“混合所有制”就成为一种能够较好解决上述矛盾的体制,在公办职业院校内部引入其他形式的所有权,在民办职业院校引入国有资源等要素,实现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使不同利益相关方相互制衡,这样既能保证职业教育质量,又能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基于此,本文从现代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本质属性、形态样态及其治理架构等方面进行探索,拟为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和行动依据。
一、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瓶颈
(一)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的形成受到阻碍
现有办学体制下,政府作为唯一投资方和利益相关者,推进校企联合办学的力度不够,统筹协调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缺位,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的政策法规缺失,进而使得校企合作办学机制难以形成。行业协会作为行业企业的代表,是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以外的主体,能较为准确地了解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同时也是职业资格标准的主要制定者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参与者,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重大[1]。但在现有办学体制下,行业协会支撑校企合作办学的权威性不够,政府越俎代庖,导致行业协会形同虚设,行业标准也无法发挥作用。企业作为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主要接纳单位和人才红利受益者,最该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但现实却是其参与校企合作办学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是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主体地位和利益诉求不能体现,企业与学校追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能有机对接,企业合作意识淡薄,岗位准入标准模糊,企业价值链缺少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环节,导致其品牌观念、质量观念淡薄。作为校企合作的另一个重要主体,职业院校参与校企合作办学的自身能力欠缺,很难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抑制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
现有办学体制下,政府部门不仅对职业院校的资产经营活动有严格的规定,还对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招生就业、经费划拨、学费标准等都有明确的制度加以限定,进而导致职业院校鲜有办学自,更不用谈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2]。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已经意识到此问题,也采取了相应措施或出台了相关规定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职业教育,但整体而言效果甚微,目前职业院校办学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投入,尽管出现了一些社会资本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但还是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社会力量在参与职业教育之前,会充分考虑其盈利模式及投资回报率等经济性指标是否达成。职业教育是一个长线投资的领域,短期无法彰显效益,这无疑极大阻碍了社会资本参与职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需求无法满足
现有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对职业院校的固定资产等有严格的管理规定,职业院校的固定资产无法盘活,不能参与资a经营活动,导致职业院校管理者进取精神缺失,进而使得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受到抑制。现有的办学体制虽然能保证固定资产不流失,但却无法盘活现有的固定资产,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能让国家的投资实现增值,并且还可能存在无形资产无法发挥作用的现象。长期以往,职业院校就会一方面因为有固定的政府投入而缺乏创业精神和进取精神,另一方面政府投入的资产也因职业院校的积极性低下导致自我造血功能减弱,最终导致可持续发展能力丧失。
二、现代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本质属性
所谓本质属性就是指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现代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属于一个较为新鲜的事物,具备有别于其他事物的自身属性。概括起来,现代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具有如下几方面本质属性。
(一)民办属性
现代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其最本质的属性就是“混合”,即有不同主体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使职业教育产权结构多元化。多元化产权主体使得职业院校要按照民办机制来运行,且国家引入混合所有制的最终目的就是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改革原有的运行机制。当前,社会资本参与的混合所有制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一般采用董事会或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即职业院校的重大决策权归董事会,而校长只是董事会重大决策的执行者,负责职业院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另外,根据三权分立原则,混合所有制办学过程中还会设置监事会,主要负责对董事会和校长进行监控,以此来保证混合所有制职业教育办学工作的高效运行,最终实现投资者和各利益相关方的权益[3]。为此,职业教育投资者和各利益相关方就必须首先能正视、接受改革,并能采取措施激发各利益相关方的热情,提升其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参与度,其中较好的经济利益是根本。除此以外,要想让混合所有制办学正常运行,政府要学会放权,不能事无巨细,政府部门此时的作用就是政策的引导和各利益相关方困难的排解者。只有体现民办属性,才能更好地调动混合所有制各主体的积极性,挖掘其潜力,实现多方共赢。
(二)经济属性
现代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依附于职业院校,无论是依附于公办职业院校还是民办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都是一种组织结构。从法律角度看,公办职业院校属于事业单位法人,民办职业院校属于企业法人,而根据目前相关法律的规定,介于其中的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属于民办非企业法人,同样也是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的一种组织类型,其经济属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混合所有制办学的资金来源于投资者的投资,既包括部分国有资本,也包括其他类型的资本投入,譬如民营资本、外资资本等。混合所有制办学不是民营企业或者外资企业捐资办学,所以归根到底出资者是想通过投资举办职业教育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其次,混合所有制办学主体追求的目标具有双重性,既要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希望投入的资金能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回收,即混合所有制办学主体追求的目标兼具效益和效率双重性[4]。因此,从本质上讲,混合所有制办学应当属于民办性质,其资金来源非国家财政拨款。鉴于此,国家就应当既要充分考虑出资者的投资回报,同时又不能忘却教育的公益性质。那混合所有制办学如何实现经济性呢?要求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办学面向市场需求,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需要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有效解决委托问题;政府需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明细产权结构和权益分配,引导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办学实现健康发展。
(三)公益属性
根据上述经济属性的分析,混合所有制办学既具有经济属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性,要体现出教育的公益作用[5]。与以往传统的公办、民办职业院校相比,混合所有制办学由于自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导致其具有较强的特殊性。那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公益属性如何体现呢?第一,混合所有制办学以培养教育社会需要的人才为根本任务。无论混合所有制程度如何,即使是两个极端公办职业院校和民办职业院校,都是以培养国家、企业需要的人为主要任务。第二,混合所有制办学的目标更加明确,要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使得被培训者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在具体办学实践中,需要从师资、教育内容及实训基地等方面来保证其公益属性,以上三方面如果有一方面或几方面缺失,就会导致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公益属性难以体现。
三、现代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形态和样态
以是否切实涉及产权混合为区分点,现代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形态和样态大致分为三大类形态。
(一)涉及实质性产权划分的混合所有制办学
现代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如果涉及实质性产权划分,则就会有两个以上(含两个)涉及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主体进行教育投资,他们或者以资金、实物等形式投资,或者以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投资,投资各方按照投资额度的大小进行权力分配,进而参与学校决策、管理及其他事务。由此,经过参阅文献、走访调研发现,涉及实质性产权划分的现代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形式主要有:一是个人与企事业单位共同举办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投资各方根据投资多少确定股权,进而决定享受的权利大小,这种形式产权很清晰,能够达到风险与利益均沾,进而能够充分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但也存在功利、短视等缺陷。二是公办院校与社会力量共同举办独立学院。这种形式目前较为普遍,投资主体根据投资大小约定权利分配方案,组建治理结构,并能够借鉴原有公办院校的管理经验,因此目前整体效果较好。三是政府、国企等国有资本与其他民办资本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以上涉及产权划分的三种类型混合所有制职院校整体运行效果较为理想,也体现了其较强的生命力。
(二)不涉及产权划分的混合所有制办学
现代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如果不涉及实质性产权划分,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之为混合所有制,充其量表现为各教育主体进行生产要素优化重组或者不涉及产权变更的经营管理权受让。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一是各投资方建立公私伙伴合作关系,共建图书馆、体育馆、实训室等教学场所,此时主要表现为政府积极性较高,且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不同所有制职业院校间的相互委托管理。即某些办学能力较为欠缺的职业院校为了转变现状,将自身管理实务的权力以委托的形式让具有较强经营能力的专业机构经营,从而使得双方均能获利的一种方式。以上两种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因为不涉及产权划分,投资主体之间没有严格的约束关系,也不存在经济属性,反而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公益属性,进而导致办学主体各方的积极性不高,办学效果有待提升。
(三)产权划分处于半产权状态的混合所有制办学
除了以上涉及产权划分和不涉及产权划分的办学模式,还存在另外一种处于半产权状态的混合所有制办学形态。这种半产权形态虽然不涉及产权交割,但存在着利益的分配。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一是公办职业院校引入企业资本共建二级学院。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引入华飞航空集团1000万元资本,双方共建二级学院华飞航空学院。这种合作模式不涉及产权的变更,但同时也会带来其他矛盾,不符合企业经济性特征,除非企业向社会做公益活动;二是中方办学机构与境外机构进行合作办学。这种办学形态下有两种模式,一般情况下中方投资者以资金入股,外方投资者以技术、管理、品牌等参股,双方组建联合管委会对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进行管理,这种合作模式虽然表面上有法律规定,不能以经济利益为追求目标,但实际上,双方还是以利益关系为纽带,存在一定程度的利益输送问题,一旦其中一方,尤其是外方,没有经济利益或者其他利益可图时,这种合作模式维持的时间就会较短。
四、现代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治理架构搭建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职业院校要制定章程和制度,完善治理Y构,不断提升治理水平。在对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治理过程中,涉及面很广,除了管理主体、客体、目标等,还包括要有一个完善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这样才能确保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高效运行。具体而言就是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在办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治理结构的构建和治理机制的制定,作用于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治理客体,进而产生相应的治理效果,实现混合所有制办学的目标。
(一)现代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治理的整体框架
根据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对治理这一名词的界定,现代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治理主要涵盖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两个方面,外部治理主要是指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等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则或者机理机制,内部治理主要是指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运行过程中不同主体在产权分割和利益分配上的相关规则和机制,无论是外部治理还是内部治理,都是以办学质量的提升为目标,主要针对治理结构、管理机制等进行运作,进而产生效益的治理过程[6]。据此,本文构建了适合现代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办学治理的整体框架,见图1。
图1 现代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治理整体框架
(二)现代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治理结构
1.现代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股权分配
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办学若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要有合理的权益分配机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如何调动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和办学热情,就需要对办学收益进行股权分配,形成合理的股权分配机制。根据上文分析发现,目前我国混合所有制办学过程中股权的分配主要包括三种形态,一是国有资本在股权分配中占主体地位,二是非国有资本在股权分配中占主体地位,三是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在股权分配中处于均衡状态[7]。根据上述三种形态,也决定了相应的控股比例,进而导致不同的决策权、管理权等的划分,因此,现代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的股权分配是其治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2.现代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治理结构
根据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经济属性,现代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依附于职业院校,无论是依附于公办职业院校还是民办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都是一种组织结构。从法律角度看,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属于民办非企业法人,同样也是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的一种组织类型。既然是一种组织结构,就可以参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构建出能够体现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实现现代企业经济效益的治理结构。鉴于此,本文借鉴企业管理的知识,构建了涵盖股东大会、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总经理(校长)及中层机构在内的现代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治理结构[8],见图2。其中,股东大会由全体股东组成,主要负责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重大决策的制定;监事会受聘于股东大会,负责对董事会(理事会)进行监督,行使监管、督促等权力;董事会(理事会)与股东大会间属于委托关系,主要负责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办学目标、战略方针、总经理(校长)选聘等,需要向股东大会负责;总经理(校长)受聘于董事会(理事会),双方以契约的形式确定权责关系,总经理(校长)需对董事会(理事会)负责,并根据董事会(理事会)决议行使相关权力,可列席董事会(理事会),总经理(校长)有权选聘中层职能部门负责人;中层机构是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执行机构,需对总经理(校长)负责,具体执行总经理(校长)的决议,确保职业院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基层执行机构是在总经理(校长)层构建的整体组织结构指导下,由中层职能机构提出基层组织设置方案,报总经理(校长)层批准后所形成的基层组织,负责具体执行总经理(校长)层的相关决策,基层组织机构的执行效果直接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
(三)现代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治理机制构建
现代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若想有效实现法人治理结构,就必须要有完善的配套治理机制。所谓配套治理机制就是指能够保证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各主客体间有效作用的制度和规则。具体而言,配套治理机制包括绩效评价机制、人员选聘与激励机制、质量监控机制等。
一是绩效评价机制。混合所有制治理结构的优劣主要以绩效评价为准,因此就需要建立董事会(理事会)对总经理(校长)的绩效评价机制,绩效评价机制的构建既要兼顾经济效益,同时又要兼顾社会效益,这样才能切实体现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属性特征[9]。
二是人员选聘与激励机制。这里的人员选聘和激励主要针对总经理(校长)和中层职能部门。在人员选聘时,要能够体现任职标准和动态调整理念,就是说在选聘时要以标准为依据,制定具体目标任务,如果在规定期限内无法完成,则就可以实行淘汰制;除此以外,不能光要求完成任务、达到目标,还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切实调动总经理(校长)和中层职能部门的积极性,挖掘其潜能,从而帮助组织实现预定目标。
三是质量监控与信息披露机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办学主体本身是多元的,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质量监控机制,办学质量就无法保证。因此,需要构建一个多元多维的监督机制,邀第三方监督机构协助进行监控,进而确保办学质量的螺旋式上升。另外,要构建能够展现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运行、收入、支出等信息公开机制,从而有助于各办学主体间相互监督,最终有助于学校创造良好的绩效。
四是自主运行机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形成就是基于公办职业院校办学活力不足、民办职业院校办学质量不高等原因而产生的,因此对于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办学自要予以确保,这样才能切实激发各个办学主体的办学热情,要在教学管理、教师选聘、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自。
总之,职业教育实行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在体制上属于重大创新举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从顶层设计、细节实施、制度制定等方面进行不断完善。
参 考 文 献
[1][2]劳赐铭. 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利益、冲突和问题[J]. 中国高教研究,2016(8):101-105.
[3]雷世平. 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本质属性及其衍生特征[J]. 职教论坛,2016(22):21-25.
[4][6]徐桂庭. 关于职业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66-171.
[5]董圣足. 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治理模式新探――以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江苏教育,2015(48):26-30.
[7]吻. 高职院校的治理:股东会、董事会与校长[J]. 高校教育管理,2012(4):31-37.
[8]王义宁.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比较[J]. 高校探索,2014(1):53-57.
[9]孙卫平,董仁忠. 构建现代高职院校制度的理论基础探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12(4):15-19.
The Essential Attributes, Pattern and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the Mixed Ownership in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Yu Lin, Cui Jinggui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exist some serious bottlenecks and fetters in the school running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uch as in the aspects of school & enterprise cooperation, social forces participating in school running or schoo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wing to the private, economic or public attribute, etc., the mixed ownership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promote the reasonable match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organizers, the sufficient competition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resources alloca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roperty conditions of the mixed ownership,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running-mod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The first category includes the mixed ownership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institutions or enterprises, between public colleges and social forces, between state-owned enterprises(state-owned capital)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private capital). The second category includes th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established by investors, and the mutual trust management between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of different ownerships. The third category includes the subordinated college cooperated by public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and the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of education between Chines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foreign institutions or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enhance the vitality of school running, the article reconstructs a new governance structure suitable for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mixed ownership, covering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 management structure or mechanism adapted to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At last, a complete school running mode of mixed ownership will exhibit a mature formation of management mechanism, such a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personnel selection and incentives, quality monitoring an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independent operation etc.
篇3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
在国家大力推行教育改革的今天,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上都做出了积极大胆的尝试和探索,进行了深层次的变革,实现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初步转变。然而,由于硬件条件不足,教学体系不完善,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发展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壮大师资力量,建构合理完整的职业院校素质教育体系,为国家输送大量优质的全面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教育技术推动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发展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职业学校素质教育发展的成果,从而促进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和素质教育之间有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现代教育技术为职业素质教育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改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为主。”而现代教育技术学就是本着这一目的和要求应运而生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职业素质教育的理论支撑来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二是现代教育技术促成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根据传统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论,职业教育不是通才教育,也不是大众教育,而是以中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职业发展方向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某些方面的特殊技能和认知能力,使他们成为社会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然而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复合人才。职业院校的教学往往是以就业为导向,因而人才培养观念的变化必然引起教学理念的转变。传统教育的重点就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把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指标,而忽视了学生应用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现代教育已经不应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这一单一的职能,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而正是在我国教育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现代教育手段,促成了现代教学观念的转变。
二、现代教育技术为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以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信息革命,不仅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带来变化,也给教育界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变革。信息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一种基本生存能力,是否能够迅速地获取、检索、分析、处理相关的有效信息已成为衡量人才的一个基本标准,因此信息能力也应成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现代教育技术在改变受教育者认知方式的同时,也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
在现代的职业教育课堂中,教师不再只是以黑板和讲台为媒介,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的接触到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扩大学生的直接经验范围。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非止于课堂,课后的探究与摸索也非常重要。有了计算机平台的辅助,学生们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信息交流,教师也可以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机制。现如今凡事都讲究合作,学习也是如此,个体与个体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知识与知识之间也不是。通过开展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可以形成和谐平等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而合作学习还依赖于现代教育技术构造的各种教学环境,如多媒体综合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等。
三、素质教育成果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真实显现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包括影视技术、多媒体技术在内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广泛的表现能力,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形象具体地表达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由于这些优势,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职业院校进行课堂教育、专业教育的辅助手段,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广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是学生在现阶段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现代教育技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学生对书本上的刻板理论和教师的枯燥讲解往往难以接受,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播放的视频图像中的故事,却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2)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职业学校学生大多行为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急于改变,却又力不从心。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手段,播放一些影音片段,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明辨是非善恶,模仿视频中或生活中一些好的行为,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3)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有利于学生道德情感和意志的培养。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是难以割舍的,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他们的共同本质,也是他们的最终目标。要使素质教育得以稳步地发展,就要与时俱进,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由于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对教师的培训也刻不容缓,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使之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朝明.素质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 J ].甘肃高师学报,2002(7).
[2]陈建华.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J ].科技广场,2004(10).
[3]狄传年.现代教育技术与实施素质教育[ J ].管理之窗, 2003(3).
篇4
教育技术 职业教育 应用策略 技术实施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已经成为学校建设工程中的关键因素。在教育部启动的职业教育质量建设工程中,示范性学校建设、教改试点专业建设、重点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教材建设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问题。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成为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工程的核心技术。因此,加紧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中应用问题的研究,是时代的要求,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呼唤,更是现代教育理念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要面对职业教育的特点、教学特色,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对教学的技术过程和资源进行创建、使用和管理,并且是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把促进学习、提高绩效作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中应用的原则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呈现教学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特征,改善着教学环境、教学手段,促进着教学理念与方式的变革,并为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融入教学搭建平台。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育教学实效最优化,必须明确三条应用原则。
1.坚持促进学习、提高绩效的目标原则
明确技术过程利于“主导――主体”的教学设计。通过现代教育的技术过程创建、管理和使用,实施“主导――主体”教学设计。“主导――主体”的教学设计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教学设计相结合的产物,它兼取两种教学设计的优点,又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使学生成为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教学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岗位能力形成过程和技术条件,通过情景设计、资源设计和认知工具设计创设自主学习、训练和研究的环境,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很好地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实际。
2.坚持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的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级各类院校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支持。社会性、职业性和实践性是职业教育三大特点。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是教学手段,而且是教学内容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受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影响,职业教育中实训受限,实践环境薄弱,教学知识和技术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现象较为突出,职业技能训练与当前职业岗位需求脱节,实验实训学时与技术能力培养需求脱节。这些矛盾在政府和校企合作不能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学校要依靠教育技术先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模拟”、“虚拟”实验实训,了解最新职业岗位需求和前沿技术,缓解职业院校教学中实训不足和技术滞后的突出矛盾,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为职业教育创造先进、经济、便捷的教育环境,体现职业教育的社会性、职业性和实践性。
3.坚持服务性原则
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虚拟仿真和人工智能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技术过程及资源的创建、使用和管理都应本着服务教学内容和服务学生的个体发展的原则。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中应用的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中应用策略问题,主要解决在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的技术性过程的创建、使用和管理,它隶属于一个较大的“教学开发”过程,关注的中心是追求用于教学开发的“系统方法”,即教学系统设计,也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各类教学设计策略都包含学习者、目标、策略和评价四个基本因素。按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进行分类,教学设计分为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策略、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策略,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策略,简称“主导――主体”教学设计。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中实施的步骤
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中实施过程,要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遵照教育教学的规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对策。
1.职业岗位人才需求分析
职业教育以服务社会经济需要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以及岗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是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专业培养方案确立的依据,也是制订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以及进行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依据。通过深入企业进行社会调研和通过网络进行网络调查掌握各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
2.课程体系的确定与教学计划的制定
(1)确定专业课程体系
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入手,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上述来自于企业的人才岗位能力调查结果就是职业能力的具体体现,归纳起来,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不可能离开现代教育教育技术的运用。
(2)制订教学计划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制订教学计划时,要确定学科在专业课程体系的位置和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所起的作用,以突出实践教学为主线,结合院校现有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状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虚拟仿真实验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把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学生技能培养综合考虑,达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以提高理论教学的效率,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全面完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计划。
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资源准备
职业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教育技术应用的资源准备包括人力资源的准备、环境资源的准备和信息资源的准备工作。
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设计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中应用的对策,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能力为本位,突出实践教学的教学系统设计。
5.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
按照教学设计要求,逐步落实教学任务。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以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技能考核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冯文成.甘肃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技术应用现状调查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2004.
[2]杨靖.中等职业教育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2004.
篇5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在现代科技极速发展的今天,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加速了现代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大大推动和改变着现代教育课程的改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运用电子化教学媒体,灵活多样地再现了教学全过程,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它已成为决定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元素。中职汽车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强调实践性的热门技术专业,教学过程必须成为教、学、做、练一体化模式。在目前中职生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下,只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才能在汽车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积极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做一些浅显的探讨。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中职汽车专业教学的优势
1.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汽车专业教学的手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工具只是黑板和粉笔,教学方式是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聆听,汽车专业课教学虽然增加了汽车总成的拆装练习,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对于目前中职生而言,枯燥的理论学习只会加大他们的厌学情绪,陌生的汽车实践拆装只是对汽车零部件破坏性的大解体。现代教育技术的适时引入极大地缓解了这一难题,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视觉、听觉效果,一个个知识点通过动画和影像资料灵活地跳动到学生眼前,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学生的脑海中,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个个教学模块的学习。
2.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很好地弥补了现有教学资源的不足,降低了教学难度,强化了教学效果
由于目前中职汽车专业教学设备远远不能满足小班教改实践要求,教学设备的先进性、实用性无法与时俱进,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也举步维艰,这一切使中职汽车专业教学效果十分有限。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正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手段。教师通过汽车教学拆装、检修等模拟软件能向学生提供无损耗、无限次、科学、完整、清晰的虚拟教学实践环境,使学生充分感知教学实践环境,体会学习乐趣,提升学习信心,从而很好地提高真实的实践教学效果。教师也可通过下载最新影像资料让学生感受汽车尖端科技动态,大大提升了专业课教学的时代感。
3.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创造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更好地促进新型汽车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运行
现代新型教学模式强调师生的互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和主导性。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的自主学拓宽视野,网络信息的极度扩展又会涌现出许多新的知识点,人机的多种感官交互过程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师生交流,使新型教学模式的转变水到渠成,真正实现出积极的教学效果。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中职汽车专业教学的基本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课程教学中,一方面很好地解决了教学资源匮乏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多的素质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的教学技巧,更要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技术,要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信息交流软件的技术知识和协调运用的能力。我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目前应用于中职汽车专业教学的基本模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1.多样化的教学演示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班级授课制基础上,以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学为主,并配以适当的问答和练习。现代中职汽车专业教学是一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传统教学模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演示模式既使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得以保持,又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情景化的实践演练模式
这是一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而专门开发的汽车实践教学软件应用于教学的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汽车教师在机房使学生人手一机,引导学生打开汽车拆装软件或驾驶模拟软件,使学生在一种模拟环境下进行学习、实践、演练。现代汽车实践教学软件最大的优势是让学生如临其境,充分地融入其中去慢慢感受、体验汽车实践的各个详细环节。仿真实践汽车教学软件对学生迅速掌握实践操作,可以起到强大的辅助作用,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使学生直接感受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学习魅力,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颠覆性变革,极大地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独特的优越性。
3.自主性的学习考核模式
这是指一方面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利用专用开发的汽车考试、汽车故障诊断等教学软件,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进行自主性、反复性、系统性的学习和考核;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兴趣激发、问题引导,鼓励学生利用网络百度自主搜索相关知识,师生也可通过网络交流学习,从而达到学习效果的现代化新型学习考核模式。
这是一种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精神的真正体现。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控制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为学生提供学习软件,或者通过教学软件的设计来间接引导教学过程。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更是直接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学习者完全可以按照个人的需要、兴趣进行选择,包括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这样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学习者自由实现符合自身知识基础深度、广度的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以下是其常用的两种应用方式:
(1)学生个人适时地随机考核
这是目前广泛采用的多媒体教学考核模式。这种考试模式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会职称考试和人事考试。学生或考生通过个人不同的编号进入相应技术软件,由计算机教学软件随机显示训练科目或考核问题,学生或考生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计算机答题并最终提交试卷,软件可以同步给出考试成绩和出错题号,督促学生进一步学习,从而达到积极的学习效果。
(2)不限时空的师生交流教学
在网络软硬件共同满足的情况下,师生可通过电子邮件和同步的QQ软件、微信软件等交流方式,以一种最迅捷、最广泛、最自由的形式完成师生互动交流学习,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极大的提升。新型网络对话教学的模式大大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与生活已融为一体。这种远程教育是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化时代教育形式的完美体现,它圆满地实现了现代学习型社会的梦想。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汽车专业教学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改革中职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及教学组织等方面,也越来越显示了强大而独到的作用。职业教育是我国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发达程度直接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发展水平,而中职教育又是职业教育的基础,我深信,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专业课上的灵活创新应用必将把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推向一个更高、更深、更远的层次,职业教育必将迎来更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王太成.浅谈基于虚拟机技术的网络应用课程群共用教学平台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3).
篇6
论文摘要:在教育技术硬件环境支持下,教学工作应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中,按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探索新的教学理论体系,设计教学过程,建设教材体系与课件,革新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案,才能全方位的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与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类型的高职教育在获得前所未有发展的同时,也正在被赋予新的时代要求,这就是如何培养适应当前经济社会重大变革的既具专业知识、职业能力、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又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要求加快推进各项建设和改革,努力提高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同时,应当加紧探索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教育教学改革途径,实施高职创新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诚然,高职教育从传统教育转变到现代创新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诸多方面的不断创新方可完成,而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对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不仅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在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高职院校,教育信息技术在高职学校中的应用显得益发重要,因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是高职教学环境的最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所以对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开发依赖性更为突出。
1、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手段的特点
1.1促进教学内容快速更新,紧跟科技发展步伐。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掌握最新知识,紧跟前沿的科技,已成为现代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没有现代知识的学生将得不到社会的欢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有信息量大,特别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融合,实现知识共享,最新知识的快速传播,有利于教知识视野的拓宽,给学生传播知识具前沿性和全面性。
1.2教学方式形象生动,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
一些晦涩难懂、抽象枯燥的内容,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手段教学,集声象字画动态显示,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达到了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宏观化的良好效果,理解接受,让学生亲临其境,亲历其中,得到体验,单纯的死记硬背上升为理解应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1.3现代教育技术信息量大,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师要给学生传授丰富而又广阔的知识,靠传统的教学方法,速度慢、范围窄,限制了信息量的扩充。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限内最大限度的传授知识培养出基础厚,知识面宽的全方位人才,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于教学就能解决的必然途径,它具有速度快,知识信息量多而不乱、广而不泛的特点。给学生最丰富的新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1.4对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数字化教学材料,具有可以长久保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或其它通讯手段广泛传播的特点,便于学生自学和教师交流。信息知识的传递手段方式对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的智慧和经验都将在制作的课件以电子技术的方式记录,这些课件的保存应用将成为其教学生命的延续。后继的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发展和授课对象的要求,吸收经验,更新完善的应用。
1.5能使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交流增强。
现代媒体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从一定程度上讲,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将单纯的知识熟记,知识再现的教学方式转换为理解型的思维教学。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配合多媒体教学,实现学生网上学习,教师网上指导答疑,相互交流,作到教学相长。
2、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但是,在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实践中还存在认识上和应用中的一些偏差,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2.1多媒体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现代教学的重要原则。然而在多媒体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开始变相地重蹈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方面,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以全盘代替教学的方式取代了多媒体的辅助角色。教师将一堂课中所要讲述的内容全部地制成课件,在课堂上剩下的任务就是播放课件和简单的介绍,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与教学主体—学生的相互交流。而课件的播放也同样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一节课下来,最为吸引学生的不是课堂内容,而是大屏幕中连续滚动的文字、图片。教师的原意在于给学生提供完整的信息,可到了课堂,学生应接不暇,一节课下来,觉得教学内容丰富,笔记也填满了文章的行列间距,但问一问学生,却发现学生说不出所以然。他们在如此“充实”的一节课中,完全没有时间思考,只忙于记笔记,这样的结果彻底违背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初衷。
另一方面,教师课件中的信息量过大也导致了教师快速的教学进度。一些教师对自身的多媒体课件熟悉,讲起内容来语速很快,而对于学生则常常是走马观花,对教师谈及的知识还未理解,对屏幕上的内容还未读完,页面早已过去,甚至连做笔记的时间都没有,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产生对多媒体教学的倦怠情绪。
2.2总体质量不高的教学课件影响教学效果。
一份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并非一两天便可轻易完成的。教师如果真正想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就必须花费近乎两倍的备课时间:备课及制作课件(其中包括相关图片,视频等的搜索)。再者,就算是自己完成的课件,可能也会因教师自身制作水平的局限性而影响课件的质量。这样的课件,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不高。而更多的情况是,教师利用网上资源,或是教材中免费赠送的课件,这些课件暂且不说它的质量如何,不说它的教学内容是否完整,单从教学的方式看,就有可能与教师本身的教学方法与进度有很大差异。因为课件是已经制作好的,并非适应于每一个使用它的教师,也并非适应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而有些教师是以课件为主,舍弃自己原先设置的教学方式与进度,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这样,教学的效果便显而易见。
2.3多媒体教学导致了教学手段单一性。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通过课件提供图片,提供视频,提供录音。学生往往认为一节课中的精彩内容都来自于大屏幕上的图像,音箱里发出的各种声音。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使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开始弱化,原来由教师进行讲授等都由计算机完成,这并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其实在教学中,教师个人参与的实践,反而能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更能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此外,若加上板书的作用,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则更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3、克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误区的对策
3.1把握应用多媒体的有效时机,效果的运用要适度。
多媒体一方面能够因其自身的鲜明特点—形象生动的情景、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生动的交互方式等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另一方面又常常因过量的多彩效果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脱离教材,进而关注在媒体上。所以适度使用多媒体,课堂上对多媒体的使用应把握好有效的时机,达到既丰富课堂,又给学生留下足够的阅读与思考的时间的良好的效果。
任何教学工具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多媒体仍然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也仅能起到辅助作用。各种效果的应用可以给课件增加感染力,但运用要适度,以不分散学生注意力为原则,如色彩搭配要合理、画面颜色不宜过多、渐变效果不宜太复杂等。
3.2因课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不能成为计算机的操作者,不能让课件操纵了教师,反客为主;更不能为追求电教效果,生搬硬套,不断演示,看似非常热闹,其实不懂环节,不讲时机,这样的演示严重脱离了教学实际。
在教学中要注意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最终使学生乐意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去,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3努力提高教学课件的质里。
课件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地提高教学课件的质量。这就对课件的制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既要了解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班级学生的特点,并据此设计出个人的教学方案,又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能,将教学内容中学生较难理解的部分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另外,教学课件制作之后并不是一劳永逸,它需要根据课程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更新相应地作出变化,以保证其良好的持续应用性。当然,要完成如此高质量的课件,单靠教师完成,将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于是许多教师往往只在公开课中才会真正地使用到课件,这又导致了多媒体课程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有效的资源价值。因此,广大教师和社会要能够形成相应的资源共享,这样,既可节约时间与精力,又可有效地提高课件的质量,从而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3.4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技能。
教师要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不可缺少相应的计算机技能。目前,教师们因自身的计算机技能的限制,完成的课件多数形式简单,这样的课件形式不够新颖,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效果有限。所以,为了提高课件的质量,提高教师的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技能,学校要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在这方面的技能水平
3.5多种现代化教育技术综合应用,提高课堂信息容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是运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作为知识呈现的一种方式,运用音频、视频、图象和动画课件辅助教学,使课堂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化,以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篇7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素质教育 对策
在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育时应注重素质教育培养,为国家的持续发展储备综合型人才。
一、对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不够重视
由于教学软件建设不足、技术培训进度缓慢等原因,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存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足的问题。多数中等职业学校重视硬件建设,在购买计算机、配置机房和建立校园网方面投入资金较大,而对软件方面的投资却明显不足。现行多媒体教学软件基本上只针对教师的教学而设计,学校未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师业绩考核内容,不利于教师主动学习新的教学技术。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在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需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其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多媒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方面,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应利用好这种技术以适应未来知识经济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
第二,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优化教学模式,通过人机互动创建良好的学习情景,培训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自主与合作式的学习,能较大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技术应用创新力。
第三,学生的各专项技能均能通过现代教学技术软件的设计、控制以及展示来实现,而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平台又能为学生真实模拟各种学习情景,生动融合现实情境、调动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尽快掌握专业技能和熟悉岗位环境。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对策
针对上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足的问题,实现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整体水平提高的具体对策有:
1.加紧转变教育理念
为较快应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校方应在加紧转变中等职业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做到:加强宣传现代教育技术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师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并做好教学模式的转变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应用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发挥教学资源的最大效能,为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服务;鼓励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理论研究,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实践教学。
2.加大教学软件的建设力度
中等职业学校首先应树立逐步强化现代教学软件建设的工作理念,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所申请的教学资金更多地投入到教学软件的建设中去,可在原投入比例上逐步过渡,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其次,校方应积极构建校园网信息化平台,保证信息的速率、全面性和影响意义;鼓励教师设计多媒体课件、研发具有普及性的教学软件,并鼓励师生共同开展课件设计大赛,促进教学相长,确保设计教学课件的适用性;校方应定期鼓励师生开展教学成果展示及论坛探究;教师还应设计出能够匹配实际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材,形成音像、电子教材等教学软件,通过这些方式完善教学资源。
3.把握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引导者,所以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时也应把握这一主次关系。因此,在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教学的课堂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接受和理解能力来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现代教学技术的灵活运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增强学生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进度
为使教师尽快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校应加强教师在现代教学设备使用上的培训,让教师能够实地考察网络信息化教学环境,体验现代教学设备的实际使用。此外,还应加强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培训,促使教师熟悉掌握多媒体教学,学会通过制作电子教案和网络平台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于静.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12(2).
[2]马志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1(8).
[3]于丽颖.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对策与方法[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2).
篇8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高职教育 应用
伴随我国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进入信息时代的同时,“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概念也应运而生。这几年由于我国应用型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被广泛的应用于高职教学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其良好的交互性、直观性和趣味性在高职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体现了它的应用优势。
一、对教育技术的诠释
1994年,美国AECT协会发表教学技术定义――“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数字音像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卫星广播技术、远程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它包括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两个方面。所谓有形的物化技术,是指以一定物质的外形为基础的工具、设备、方法。比如在教育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媒体技术――幻灯、投影、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讯技术等等都属于有形的物化技术。而无形的智能技术则是人类根据科学原理和实践经验而开发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优化高职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是指在以班级授课形式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按教学设计理论,整合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种教学媒体,各展其长,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构成教学信息传输和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系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在高等学校的教学进程中,教育者通过对教育技术的合理应用,包括媒体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应用,改变传统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就可以有效地促进和改善学习者的学习,实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优化。因此,在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在理论领域内还是在实践领域中,现代教育技术都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既能迎合其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又能适应当前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高等职业院校是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培养出直接适应于社会所需要的直接人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将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数字音像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卫星广播技术、远程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广泛推行现代教育技术,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在教学进程中给学生增加反映当代世界最新发展现状的教学内容。
首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大容量,丰富教学手段,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是培养具备优秀动手能力、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但是高职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很大一部分很单调、很枯燥,与此同时高职学生的基础又普遍较差,上课时候精神不太集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已经不能满足要求。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能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把微观概念宏观化,有助于将授课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其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虚拟现实技术等节约了教学成本和教学经费。
高职院校很多专业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日益更新,购买这些设备需要大量的教学经费,而高职教育又要求以就业为导向,要求教师必须把最新的技术方法教给学生,教育经费的投人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起来的虚拟实验室,其“设备”与“部件”都是虚拟的,可以根据随时生成新的设备。教学内容可以不断更新,使实践训练及时跟上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的沉浸性和交互性,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的学习环境中扮演一个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环境中去,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包括体育技能、汽车驾驶技能、果树栽培技能、电器维修、煤矿开采技能等各种职业技能的训练。从而大大节约了教学成本和教学经费。
再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篇9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1]。以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为研究对象,以系统方法为核心,以教育的最优化为目的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内容。
二、高职园林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
高职园林类专业主要指园林工程技术、环境艺术设计、园林技术等专业。园林类专业面向园林植物生产、园林植物施工养护、园林规划设计等岗位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园林行业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园林类专业实践教学具有岗位技能要求高、实践操作性强、季节与区域性明显等特点。
1.岗位技能要求高
高职园林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园林植物的种植技术、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管理规范和实践经验等,岗位针对性强,技能要求高,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园林类人才需求的变化,因此要不断更新和补充新技术来适应社会园林类岗位能力的需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展示园林技术操作的全过程。
2.实践操作性强
高职园林类专业实践教学,既为学生认识本专业、了解本专业与掌握本专业知识奠定基础,也为具体实践操作进行服务与指导,所以园林类专业课程强调动手能力,注重理论课与实践课综合化,相互渗透,紧密结合,体现出较强的职业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学时,要将理论穿插在实践中讲授,理论讲授要体现实际、实用、实效,并及时进行实习操作,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及时巩固和深化。
3.季节与区域性明显
园林类专业的生产、施工、养护、管理等教学内容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很大,因此园林类专业课应以生产季节为主线来安排教学内容,特别是实践教学,要走出教室、进入田间。不同的教学内容需在特定的时期内依据实际生产情况来完成,若错过季节,教学内容中的一些关键技术环节就无法保证实地操作。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如南方的热带植物,不能在北方露地越冬,所以在北方就看不到其生长发育的过程;而北方耐寒性植物在南方会有高温越夏难等问题,这就使园林类专业课程的内容也受地域性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来克服教学内容与生产季节、地域限制的矛盾。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园林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园林类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多教、多学、多得、多用,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从抽象到具体。如讲解《花卉生产技术》时,由于季节及植物生产周期影响,不能把花卉生长的各个时期都展示出来,但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图片、录像、动画、仿真、虚拟等技术则可以实现,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便于理解。现代教育技术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方法,形象生动地展示实践教学的内容,而且不会受学校的教学场所缺乏和设备落后等因素的限制,能够创造空间,虚拟真实环境,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实践教学变难为易,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传统的实践教学往往内容很枯燥,展示不出实践教学的实质内容。学生会觉得实践课堂单调,学习兴趣就会降低,学习被动,教学质量也随之降低。如《植物组织培养》课中,通过采用图片、短片等现代教育技术,导入课程,会使实践教学的元素多元化,同时师生互动方式、探索方式也多样化,能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环节。这样就既丰富了实践教学方式,也使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会提高,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3.有利于巩固实践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过程直观易懂,学生感知深刻,有利于回忆、巩固。例如在《插花技术》实践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使形象、声音和色彩有机结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大脑中产生深刻印象,回忆时场景会自然再现,因此,能帮助学生对知识信息的再认和回忆,增强记忆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技能训练的示范,有利于培养实践技能。例如,教师在培养学生技能时,不但要通过语言详细讲解和描述,还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有关的视觉材料的示范,给学生树立模仿的样板,以进行练习和训练。课后可以反复复习和揣摩练习。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技能训练的示范,不但能解决植物生长季节性和区域性问题,使教学直观容易掌握,又可以节省训练时间。
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内容整合不完备
现代教育技术只有与高职园林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密切配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反之过于形式化,只追求教学课件的生动、形象和课堂气氛的活跃,忽视实践教学内容、忽视学生,违背了教学的宗旨和原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要依据学科实践内容与教学特征,将实践学习内容加工处理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并根据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便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问题探索、信息交流、自主学习,从而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2-4]。
2.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时,一些教师只是把要讲授的内容罗列在多媒体课件中,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只是按照课件的内容来进行讲授和演示,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程序播放的过程,因此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情感上的沟通,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忽视了学生的反馈与课堂效果的优化。还有,由于多媒体课件呈现的信息量大,教师会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的速度,不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及创造性的发展。
3.实践教学重点不够突出
现代教育技术在优化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确实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课堂教学的灵魂。现代教育技术只有与实践教学实际情况结合,才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目前,在实际的实践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做到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也没有根据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教学整体规划相结合,全面设计教学环节,更没有发挥出多媒体课件能够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感知材料,在短时间内有效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语
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职园林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有效地接受观察、思考、操作、分析能力和技能的训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1,(8).
[2] 汪炳仁.浅谈《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验教学改革[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6).
篇10
关键词:职业院校 职业技术教育 改革 可持续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这就要求各大职业院校必须积极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职业技术教育质量,从而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
一、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一)是推动职业院校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这些人力资源不仅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使得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此形势下,职业院校随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所以,职业院校必须从办学思路、办学体制、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积极组织教研教改活动,推动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向深层次开展,从而不断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二)是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
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是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也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为此,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劳动力市场变化以及教育体系完善相适应,结合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规律,遵循国家总的教育方针政策,宣传推广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从而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对技能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是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必要手段
职业技术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基本理论、专业理论的学习,更要重视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术、职业素质的培养,使职业技术教育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然而,当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守旧、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合理分配文化课与实验、实训课的比例,也没有落实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得学生的职业岗位胜任能力不足。所以,必须加快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结合职业院校办学特点,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新教学模式。
二、面向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策略
(一)强调特色课程建设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要以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育教学体系。在建设职业技术教学课程时,要坚持以“应用”为主旨,增强专业课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强调特色课程的发展。在开发课程时,要认真分析职业岗位需求与特点,结合职业资格标准,突出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在确定课程结构时,要着重于建设以专业精品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选用与课程要求一致的校本教材;在构建课程模式时,要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特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实施课程;在进行课程管理时,要确保课程建设的持续性、稳定性和有序性。
(二)重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要重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培养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技术能力强的人才。在以往的职业院校课程体系中,以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文化课为主,将实践课穿插在理论课中进行,缺少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也没有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从而导致实践教学难以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大纲,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落实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此外,增加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使其不少于50%,重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可持续发展,应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教育过程中落实职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建设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转变职业院校办学指导思想,根据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制定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培养满足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实用性人才。同时,职业技术教育还可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强化用人单位与学校的合作,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高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职业技术教育质量和成效的必备条件。职业院校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新技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实践的兴趣。职业院校还应当组织师资力量加快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课程系统、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使学生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满足自身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此外,职业技术教育应当改革学生考核评价方法,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采用笔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考核形式,突出对学生技能水平的考核。
参考文献:
[1]杨秀凌.探索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2]陈静捷.加快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培养高技能人才[J].职业.2010(24)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现代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