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通信工程的认知范文
时间:2024-02-01 18:09: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通信工程的认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Bloom目标;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群
1 引言
通信工程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本文基于Bloom目标分类法构建合理、规范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群,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等措施,提高学生通信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2 Bloom目标分类
Bloom目标分类包括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情感领域三大版块,如图1所示[1]。
认知领域: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包括6个模块,分别为识记、领悟、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情感领域:情感领域目标分类包括5个模块,分别为接受(注意)、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和价值体系的个性化。动作技能领域: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包括6个模块,分别为知觉、定向、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行为、适应和创新。
3 基于Bloom目标分类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群
根据人才培养提高学生通信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到达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目的。基于Bloom目标分类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群对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和整合,从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重点解决课程之间内容的脱节和重叠问题,统一前后课程的授课重点,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课程群。
基于认知领域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2]。基于认知领域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群服务于基于情感领域的通信专业课程群和基于动作技能领域的通信专业课程群,为学生不仅在通信领域而在其它自动控制、生物医学等工科领域的继续学习及从业能力方面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认知领域6个模块分类是对知识从辨认-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分解的各要素-理性判断客观事实的逐级认知过程。基于这6个过程,把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础课高等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大学物理、随机过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通信原理、通信网归入认知领域课程群。
基于情感领域的通信专业课程群以基于认知领域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群为基础,逐步形成了通信工程专业从事的通信系统研发、运行、维护的专业体系,根据通信技术行业和信息产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以通信设备产品和网络系统开发、生产、维护、维修、管理与营销等与通信行业相关的能力培养为核心, 基于情感领域的通信专业课程群建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学生进入职业生涯的必要条件。情感领域的5个模块分类是从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主动参与-将特殊的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相联系-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性格化“生活方式”的价值体系的逐级意识形成过程。基于这5个模块的含义,把通信工程专业中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数字电子、高频电子、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DSP技术、FPGA/CPLD,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短距离无线通信、卫星通信、NGN、电力线通信归入情感领域课程群。
基于动作技能领域的通信专业课程群建设构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给予了学生创造个性发挥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培养了学生的社会综合能力。动作技能领域的6个模块从学生通过感觉器官觉察客体或关系借此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为某种稳定的活动的准备-复杂动作技能学习-学生以某种熟练和自信水平完成动作-操作的熟练性-学生能改变动作以适应新的具体情境的需要-学生在动作技能领域中形成的理解力、能力和技能创造新的动作模式。基于这6个模块的含义,通信工程专业中电子工艺实习、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通信电子综合实训、实习实践、通信系统的DSP/FPGA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科技协会、社会实践、国家或国际通信工程师资格认证培训均归入动作技能领域课程群。
4 结束语
在分析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目标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情感领域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方法,充分展示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在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中的应用,从而实现了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2
现代通信工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点主要有:第一,人力资源构成多重性和复杂性,一般情况下,通信工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由三大类人员构成,一是专家型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二是专业知识理论层次较高,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大学应历届毕业生;三类是学历相对较低或没有什么学历,但实际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熟练技术工人。由于这三类人员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人生价值取向,各自自身价值的实现途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通信工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一定的重复性和复杂性;第二,人力资源布局的分散性和不均衡性,通信工程项目的最大特点就是流动性较大,地域分布较广,与一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表现出分散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因此,通信工程企业的项目实施者和组织机构常常随着工程项目的变动而变动,往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项目的地域环境、技术特点、规模大小等情况,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机构,并且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等,当下一个不同地域不同情况的工程项目开始实施时,则会再一次进行人员重组,这样周而复始,这就导致通信工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流动性强和分散性等特点;第三,人力资源的评价考核和信息采集存在滞后性等特点,许多通信工程企业的项目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有的通信工程企业的项目已经延伸到了国外,但是,由于通信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等原因,导致许多通讯工程场所都设置在非常偏僻和人烟稀少的地方,这种分散性就导致了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困难,不能及时的采集所有员工的评价信息,也不能保证将采集的信息及时的上传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导致通信工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呈现滞后性的特点,给人力资源的高效管理造成影响。
2合理的应用管理心理学理论可以使现代通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得更加高效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组织管理活动中人们的行为以及心理活动的科学,管理心理学综合了心理学和管理学两门科学的特点,是以人为研究对象,对组织活动中的群体以及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进行全方位研究,管理心理学理论在现代通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管理心理学理论在通信工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岗位设置和选人及人员的优化配置等方面的应用
2.1.1因人而异,设计岗位。通信工程企业的岗位分析是进行员工选拔、薪酬设计、培训、绩效考核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通过岗位分析,能够解决两方面的问题:第一,获得员工的准确信息,包括员工的个性、心理、知识结构、认知水平、行为举止、特长爱好等;第二,获得工作的准确信息,即了解工作的地理条件、社会环境、工作环境以及工作职责等。通过将管理心理学理论应用在通信工程企业的岗位设计中,能够将员工的技能、特长、经验、认知水平、成就、价值观、个性等综合素质纳入其中,根据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原则,进行综合的分析比较,尽可能的做到使岗位职责和心理特征达到最佳的吻合。2.1.2选人用人与优化配置。通信工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实现将优秀的员工配置到相应的岗位。因此,一个企业在甄选员工时,就应该应用管理心理学理论,充分的掌握员工的价值观、性格、气质、情商以及偏好等心理特征,并通过一定的测试手段准确的掌握员工的综合素养,将其配置到需要他的相应的岗位上,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管理。
2.2人尽其才,人人尽展其才是的要求,也是通信工程企业人力资源追求的目标,而应用管理心理学理论则是企业实现高目标的不二选择。
2.2.1岗位适应必须遵循管理心理学。由于通信工程企业的岗位多,差异大,变化快,因此要求企业要尽可能的根据员工的工作能力、个性特征以及综合的技术水平选择合适的人员,但更要相信人的可塑性强,学习能力快等特点进行相应的培训,能够使员工好的或更加适应工作岗位。2.2.2打通员工的上升通道必须遵循管理心理学,一方面,通信工程企业需要员工发挥个人的全部潜能和创造性,最大限度的为企业做贡献,使企业受益;另一方面,当人们在选择岗位时,通常会选择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能力的岗位。因此,两者不谋而合,企业需要建立恰当的合理的激励机制来满足员工的这种心理需求,如企业应该用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和奖金等来充分的激发员工的潜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留住员工,留住人才,为企业的组织发展奠定基础。
2.3应用管理心理学理论可以帮助企业做到育才留才的目标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形容人才宝贵,留住人才方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育才留才一直是通信工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才能做到留才的目标呢,管理心理学理论表明,企业领导一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二要重视对员工的沟通、理解、关心和尊重;三要创造公平合理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在舒适、公平、合理的工作环境中集中精力的工作,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对企业的认可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为企业留下更多的人才,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3结束语
篇3
论文关键词: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新疆;塔里木
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本科院校共计11所,其中综合类院校3所,即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和塔里木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211工程”本科院校,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北疆。塔里木大学是排位仅次于这两所大学的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综合实力排名第三的本科院校,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塔里木大学原名塔里木农垦大学,位于塔里木河畔的阿拉尔市,创建于1958年,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塔里木大学。塔里木大学原为农业部直属院校,现为中央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03年9月,现有教职工76人,专任教师65人,副高以上职称占17%,硕士学位的教师占64%。学院包括5个教研室: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研室、计算机软件教研室、计算机硬件教研室、通信工程教研室、数学教研室以及1个计算机实验室。目前该学院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通信工程2个本科专业。其中通信工程本科专业于2009年开始招生,每届两个班,每班30余人,该专业现有专业任课教师7人。
一、专业课程设置
1.专业必修课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设置的专业必修课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现代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微波技术与天线、信息论与编码技术、单片机与外围电路、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等。
与中央民族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0年版)相比,其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有大学计算机基础(由于中央民族大学生源较好,因此没必要开设该门课程)。中央民族大学按照专业选修课开设、塔里木大学按照专业必修课开设的课程有:计算机网络、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等(由于中央民族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是按照两个主要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即无线通信和通信网络,因此这种设置是合理的)。塔里木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未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有:机械制图、数学物理方法、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网理论基础等。
2.专业选修课
塔里木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大一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通信工程专业导论。大二?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数据库原理。大二下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通信仿真技术eda。大三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matlab及仿真应用、综合布线技术。大三下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web系统与开发技术、现代传输技术、dsp原理与应用。大四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通信工程专业英语、多媒体通信技术、前沿技术专题讲座、宽带无线通信、图像处理与通信。四学年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共计13门。
中央民族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分布如下:大二下学期开设专业选修课3门,大三上学期开设专业选修课5门,大三下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8门,大四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16门(由于大部分学生专业选修课的学分在前三学年已选够,且到了大四很多学生要考研究生、找工作、忙着联系出国等,故大四上学期能够真正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寥寥无几)。四学年开设专业选修课共计32门。
通过以上数据可看出,中央民族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数量远远多于塔里木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数量。但在塔里木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中也不乏颇具特色的课程,如综合布线技术就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二、其他专业教学环节
1.实验与实践教学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实验教学楼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拥有10个多媒体教室、10个公共机房和8个专业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通信工程、数学建模、计算机创新)。通信工程专业所开设的实验课有:电路分析实验、现代电子技术实验、信号与系统实验、单片机与外围电路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matlab及应用实验、数据库原理实验、通信仿真技术实验、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光纤通信实验、移动通信系统实验、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实验等。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现代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专业认知实习、计算机网络实习等。
2.专业实习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暑假进行,时间为8周(4学分)。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专业实习,为学生联系了多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通信工程专业有关的实习单位,如新疆阿克苏移动通信公司在通信工程专业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师实践锻炼、实验通信机房建设等方面都给予了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大力支持。为了保证专业实习的效果及真实性,每个实习点都有学院专业教师带队,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并保持和学院的经常联系。这种保质保量的专业实习为学生们毕业后走向社会并尽快融入企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毕业设计
塔里木大学的毕业设计安排在第8学期进行,时间为12周(6学分)。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严把开题关,提倡毕业设计内容与实际工程相联系,避免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弄虚作假。为了鼓励教师搞好毕业设计工作,带一个本科生毕业设计给10个课时的工作量;若所带的学生毕业设计成绩优秀,则工作量加倍。为了使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公平、公正,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程序与标准。
4.学科竞赛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非常鼓励与支持学生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全国举办的各项学科竞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在2011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通信工程专业有两名同学分别获得了国家的二等奖,一名同学获得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等奖,三名同学分别获得了自治区的二等奖,还有两名同学获得了自治区的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是教育部重点支持的全国大学生四大竞赛之一,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作为创办时间很短的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本科专业,能在这样的大赛上取得如此成绩实为不易。
此外,为了使学生能够较早地对所从事职业有所认知并做好就业准备,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为学生还安排有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
篇4
【关键词】 通信工程 费用控制 管理 建设成本 通信行业
通信工程的造价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通信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工程施工建造过程中的费用支出一直保持着一个较高的程度,不仅浪费了企业大量的资金,还拖慢了通信行业发展的脚步,降低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收益的获取程度。因此,对通信工程的费用控制和管理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意义。
一、通信工程的费用控制及管理必要性分析
1.1 节约生产成本
由于通信工程是由大大小小的项目工程组成,每一部分的工程建设都需要资金的投入,这样一来总体的成本将会是一个较高的数字,而这些成本最终能够收回,就要落实在相关的销售服务中,此种情况导致了用户在使用相关的服务时就会付出较多的经济支出,不利于通信行业的大面积使用和广泛普及。生产成本的高昂成为了通信行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因此开展有效的费用控制及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为通信企业降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生产成本,也能够使消费者享受到较高程度的通信服务,提升我国通信行业的整体形象和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向前稳步发展[1]。
1.2 优化社会资源的要求
通信工程在建设中需要投入较多的建筑、电信、科技等领域的资源,这些资源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实施通信工程费用控制,可以从管理层面上优化社会资源的分配,提升资金的使用率以及杜绝浪费等现象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是以资源的合理分配为主要形式以推动整体向前有序发展,对通信工程进行费用控制,帮助通信企业节约生产成本同时也是优化社会资源的具体体现形式。
1.3 建立良好管控机制的客观要求
管控机制不仅仅对实际的工程制定、项目实施、资金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严格地要求,也为人员行为规范树立了标准和尺度,从根本上保障了通信行业的行为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自身竞争能力和现代化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客观实际要求。
二、通行工程的费用控制以及管理现状
2.1 成本控制没有明确的目标
由于我国的成本控制工作还没有走出计划经济时代的局限,导致了成本控制以及管理还在延续着过时的思想,成本控制目标没有形成明确的共识,成本概算工作的制定人员没有结合实际的工程量和工程进度、内容等造成了其制定的数据明显不完善,实际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支出超出了预算的现象比比皆是。目前通信企业普遍存在的成本控制及管理没有明确的目标,在各个生产建设阶段的控制没有形成统一整体,人为地割裂了整体的控制及管理工作[2]。
2.2 管控体制建设还没有落到工作实处
管控体制的建设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构建,这对于正在实施项目工程建设的通信企业来说无异于加重了企业自身的负担,工作量的增大导致了相关工作不是停留在计划层面上就是已经展开的工作无限期的拖延,相关的落实工作还没有实地展开,通信企业还在一边生产建设一边进行研究,提出了成本控制及管理的口号,最终却没有将工作落到实处。
三、 提升通信工程的成本控制及管理的措施建议
3.1 加强企业成本控制及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教育和宣传
通信行业作为现代化的服务企业,自身的认知程度应该领先于其他行业,对成本的控制以及管理工作更应该积极的展开和落实,以促进自身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竞争能力的全面提升。
3.2 运用高科技技术手段来构建完整的管控体系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相关的设备和技术不断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通信行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较高,建立管控体系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运用高科技技术和手段将通信工程的成本控制及管理纳入企业发展的日程上来,构建现代化的管控体系就成为了目前的工作重心,通信企业的体系构建工作也要尽快开展以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冲击,更好的提升企业竞争能力[3]。
总结:综上所述,通信工程的成本控制及管理是通信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通过体系的构建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改进自身的工作,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相关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参考文献
[1]杨相征.通信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07
篇5
关键词:通信工程 物联网 特色专业 创新型人才培养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对通信需求已由传统单一的人与人、人与网,逐步扩展至人与物、物与物、物与网等。传统通信专业面向公共通信以及专用通信的培养目标已无法适应和满足国家对社会生产生活和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急需提出跨行业、面向不同应用与需求的统一解决方案[1]。面向物联网的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提出,正是把握时展脉搏,积极应对面向物联广义通信应用的挑战和发展契机,旨在培养系统掌握专业知识的跨学科交叉领域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1 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和实施步骤
通过不同层面多维多尺度的技术融合,以垂直的专业体系知识结构为基础,以面向物联的综合工程应用为特色,充分发挥集成测控技术研究所的资源优势,实现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2,3]。
物联网应用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通信网、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在物联网技术中,无线传感部分,主要负责信息采集和短距离传输,并通过通信网实现信息传输;而与通信网连接的数据处理中心进行信息的处理。物联网实质是对通信网、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因此,通过深化通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现对专业内涵以及应用进行充分的丰富和拓展,从而使该专业向上可以支撑2G(第二代移动通信),3G,4G及三网融合等传统行业应用,向下能够延伸至物联网应用。
1.1 面向物联网的通信工程特色专业课程体系
面向物联网的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紧密联系社会需求、人才培养、专业发展等因素,统筹兼顾其对应产业链长、相关技术门类差异大等特点,根据通信工程专业对课程体系总体要求和物联网应用目标定位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将相关主干学科的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通盘考虑,使课程体系更具连贯性、相关性。在保留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高频电子线路等核心经典课程的同时,新增无线认知感知与RFID,自组织网络,面向物联的通信网组织与信令协议等主干课及空间信息系统与多尺度定位技术等选修课,突出面向物联网的培养特色[4]。课程体系架构见表1:
1.2 研究性教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与专业建设密切相关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基于研究性教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实现上述特色专业建设的实现提供可靠保障。面向物联网的通信专业建设确立的人才培养过程主要包含3个基本方面: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外研究性教学。三者既彼此独立,又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5]。其中,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学科理论体系结构的认识和建立;实验教学实现专业知识的系统化、生活化;课外研究组织成立学生小组,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创新能力及自由学风的养成,进而达到专业的交叉与融合[6]。
充分发挥集成测控技术研究所的资源优势,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实践及研究的兴趣,让兴趣浓厚的学生深入研究室学习及研究,参与从课题的发现、系统框架搭建、应用基础理论研究、虚拟仿真试验、技术实装,以及最先进的产品开发等过程,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使学生成长为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物联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系统地掌握通信网、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能从事各类通信、物联设备和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应用和开发,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7-9]。
面向物联网的通信工程科研实践,包括感知、传输、应用各个环节的测试、开发和应用。涉及不同尺度的无线接入、异构网络间的融合、软交换技术与统一通信技术。随着专业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成果将不断地转化为学生实验项目[10-12]。本专业的集成测控技术实验室科学技术体系机构分4个层次,如图1所示:
核心实验室的建设已经完成,以核心实验室与核心团队为基础,创建了“集成测控技术研究所”;为适应国际化趋势,创建了由大连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日本国立东北大学联合组建的“国际联合实验室”;为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发起了由大连工业大学—广域集团—大连华信计算机有限公司组成的“电信增值业务开发联盟”,创建了“大连工业大学—广域集团产学研联盟”等。
2 结束语
面向物联网的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在调整专业课程体系的同时,开展研究性创新型人才培养,以通信为核心,带动相关专业及整个学院的更新和发展,强化学校办学特色,为学生提供通信工程应用的实践和创新环境,促进教学、科研和学科体系结构、人才培养的全面升级,为组织与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际前沿课题的竞争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智森.信息社会与广义信息[C].第四届国家信息化发展论坛论文集,2007(9):88-93.
[2]赵昕,刘剑,兰振平,,邹念育,王智森.现代教育技术在通信工程专业实习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0(29):28.
[3]潘登,刘剑,樊磊,袁爱霞,赵炳智,王智森.信息类专业集成实验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4):338-341.
[4]兰振平,赵昕,樊磊,刘剑,邹念育,王智森.移动通信课程建设与学生培养的改革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3):115-117.
[5]兰振平,金凤莲,牛悦苓.模拟电路课程及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7):70-71.
[6]李萍,邹念育,杨轶.光纤通信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0(6):35-36.
[7]陶学恒,崔远慧,姚春龙,王智森.构建以素质教育为主导的计算机专业实践与创新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1(1):7-8.
[8]董立人.培养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的有效途径[J].人才资源开发,2011(5):17-18.
[9]张光会.试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素质和培养目标[J].科技信息,2011(11):216-217.
[10]谢秋丽.基于物联网人才培养与教学实践的研究[J]. 软件导刊,2011(3):44-45.
[11]王红旭.论物联网在高校的发展前景[J].现代计算机,2011(1):29-30.
[12]蒋占军,郑玉甫,伍忠东.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市场,2010(14):135-136.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对通信需求已由传统单一的人与人、人与网,逐步扩展至人与物、物与物、物与网等。传统通信专业面向公共通信以及专用通信的培养目标已无法适应和满足国家对社会生产生活和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急需提出跨行业、面向不同应用与需求的统一解决方案[1]。面向物联网的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提出,正是把握时展脉搏,积极应对面向物联广义通信应用的挑战和发展契机,旨在培养系统掌握专业知识的跨学科交叉领域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1 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和实施步骤
通过不同层面多维多尺度的技术融合,以垂直的专业体系知识结构为基础,以面向物联的综合工程应用为特色,充分发挥集成测控技术研究所的资源优势,实现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2,3]。
物联网应用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通信网、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在物联网技术中,无线传感部分,主要负责信息采集和短距离传输,并通过通信网实现信息传输;而与通信网连接的数据处理中心进行信息的处理。物联网实质是对通信网、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因此,通过深化通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现对专业内涵以及应用进行充分的丰富和拓展,从而使该专业向上可以支撑2G(第二代移动通信),3G,4G及三网融合等传统行业应用,向下能够延伸至物联网应用。
1.1 面向物联网的通信工程特色专业课程体系
面向物联网的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紧密联系社会需求、人才培养、专业发展等因素,统筹兼顾其对应产业链长、相关技术门类差异大等特点,根据通信工程专业对课程体系总体要求和物联网应用目标定位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将相关主干学科的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通盘考虑,使课程体系更具连贯性、相关性。在保留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高频电子线路等核心经典课程的同时,新增无线认知感知与RFID,自组织网络,面向物联的通信网组织与信令协议等主干课及空间信息系统与多尺度定位技术等选修课,突出面向物联网的培养特色[4]。课程体系架构见表1:
1.2 研究性教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与专业建设密切相关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基于研究性教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实现上述特色专业建设的实现提供可靠保障。面向物联网的通信专业建设确立的人才培养过程主要包含3个基本方面: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外研究性教学。三者既彼此独立,又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5]。其中,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学科理论体系结构的认识和建立;实验教学实现专业知识的系统化、生活化;课外研究组织成立学生小组,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创新能力及自由学风的养成,进而达到专业的交叉与融合[6]。
充分发挥集成测控技术研究所的资源优势,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实践及研究的兴趣,让兴趣浓厚的学生深入研究室学习及研究,参与从课题的发现、系统框架搭建、应用基础理论研究、虚拟仿真试验、技术实装,以及最先进的产品开发等过程,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使学生成长为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物联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系统地掌握通信网、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能从事各类通信、物联设备和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应用和开发,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7-9]。
面向物联网的通信工程科研实践,包括感知、传输、应用各个环节的测试、开发和应用。涉及不同尺度的无线接入、异构网络间的融合、软交换技术与统一通信技术。随着专业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成果将不断地转化为学生实验项目[10-12]。本专业的集成测控技术实验室科学技术体系机构分4个层次,如图1所示:
核心实验室的建设已经完成,以核心实验室与核心团队为基础,创建了“集成测控技术研究所”;为适应国际化趋势,创建了由大连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日本国立东北大学联合组建的“国际联合实验室”;为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发起了由大连工业大学—广域集团—大连华信计算机有限公司组成的“电信增值业务开发联盟”,创建了“大连工业大
学—广域集团产学研联盟”等。
2 结束语
面向物联网的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在调整专业课程体系的同时,开展研究性创新型人才培养,以通信为核心,带动相关专业及整个学院的更新和发展,强化学校办学特色,为学生提供通信工程应用的实践和创新环境,促进教学、科研和学科体系结构、人才培养的全面升级,为组织与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际前沿课题的竞争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智森.信息社会与广义信息[C].第四届国家信息化发展论坛论文集,2007(9):88-93.
[2]赵昕,刘剑,兰振平,,邹念育,王智森.现代教育技术在通信工程专业实习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0(29):28.
[3]潘登,刘剑,樊磊,袁爱霞,赵炳智,王智森.信息类专业集成实验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4):338-341.
[4]兰振平,赵昕,樊磊,刘剑,邹念育,王智森.移动通信课程建设与学生培养的改革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3):115-117.
[5]兰振平,金凤莲,牛悦苓.模拟电路课程及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7):70-71.
[6]李萍,邹念育,杨轶.光纤通信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0(6):35-36.
[7]陶学恒,崔远慧,姚春龙,王智森.构建以素质教育为主导的计算机专业实践与创新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1(1):7-8.
[8]董立人.培养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的有效途径[J].人才资源开发,2011(5):17-18.
[9]张光会.试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素质和培养目标[J].科技信息,2011(11):216-217.
[10]谢秋丽.基于物联网人才培养与教学实践的研究[J]. 软件导刊,2011(3):44-45.
篇6
传输系统作为一种承载通信网络的一个重要媒介,可见它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我们面对市场,只有做到不断的提升传输技术的研发水平和能力,才能为通信网络提供更加安全、更加广阔,同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形成良好的传输体系。基于这样的认知,我们不难看出对于通信工程,传输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我们在进行软件研发的时候一定要先对对象进行一定的了解,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有效应用以及未来发展前景。与此同时,我们只有不断提高传输技术的水平才能最大化的为通信工程提供助推力。下面,我们先就传输技术在信息通信工程中的应用特点进行说明。
首先传输技术的产品不断呈现轻薄化的发展特点。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对传输技术产品使用性能的高要求,越来越多的产品呈现了轻小、便捷和性能高的特点,甚至有些特定的传输技术被应用到产品的开发中,例如,光纤信号发射器等,都呈现了越来越小的趋势,而且在外形的设计上,也越来越多的呈现多样化和轻薄化。首先降低了生产成本,其次也节约了能源消耗。这些都是传输技术产品所带来的技术“革命”,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其次,传输技术的产品呈现多功能服务性特点。针对现在客户对产品功能的多种需求,即是要产品实现多种功能和多种数据的传输。随着传输技术的不断研发和改进,已经逐渐解决了这些问题,甚至研发出了更加高端的产品,解决了现代传输技术在社会中对应用要求很高的难题。现代新的传输技术产品,可以集多种功能为一体,一个终端可以完成多个数据信息的传输。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将多种功能集为一身,更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传输线路的有效利用率。同时,我们将多中散落的传输线路进行整合,降低传输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最后,传输设备具有一体机的显著特点。一体机的传输设备对于传输技术来说是一个最为显著、功能较为强大的一个特点。所谓一体机,顾名思义就是将具备同等速率的多种多样的单板机进行资源的整合,将多功能集为一体,在同一个系统中进行多个设备的同时监测和管理,并通过集中与分散两种供电形式进行正常的运转与使用。一体机作为传输设备的一个显著特点,它的形成不是对各种单板机的简单综合而是利用一套完整的系统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从而提高使用效率,完成设备的最优化处理。不仅如此,一体机还具备另外一个优势,那就是在一体机的传输设备中具有一套备用系统,能够通过识别数据传输的变化,从而进行程序的有效控制。在传输过程中,一体机的使用会越来越广泛。将一体机的使用融入到我们的通信工程中会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时效,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使用效率。依据一体机在通信工程中的利用情况,我们可以看出,一体机传输设备主要应用的范围为局域网等领域,随着人们对传输一体机要求的不断提高,它的性能也随之进行有力的研发,能够通过传输对多种有效资源进行合理的分析,通过有效分析最终达到效率的最大化。
2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①长途传输网络中的应用。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四个分类分别具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有的虽然性能很高但是缺乏某方面的功能,不能同时满足各种情况的需要。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多种类型的传输技术进行功能的融合,通过各自不同的优点互相弥补缺点,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性能的最优性。我们可以把WDM和SDH相融合,借助发射机来扩大波的长度和范围,从而实现远距离的无障碍传输。长途传输网络对传输技术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要达到的覆盖面积也是越来越广。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将传输技术与无线传输通信技术进行最优结合,最终达到加强运输通信的工作效率,有效解决了长途传输所面临的各种困难,这样保证长途传输的可行性及有效性。②在短传输网络中的应用。在我们日常的光纤传输过程中,对于传输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则是需要进行传输大量数据,基于这个原因,WDM则是一个最佳选择,能够使得这个需要得到很好的满足。目前在我们的短途传输网络中,数据的传输和保护主要是通过这种模式完成。保证网络的有效性真正能够实现。短途传输主要的范围主要比较集中,局域网则数据容量比较小,在维护等程序中很难得到实现,存在不足。所以通过这种传输模式完全可以打破这个弊端,完善短途传输。
3结语
篇7
(1)实验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年不变,教学模式实行的是规定实验的具体内容和步骤、规定使用仪器仪表以及规定的实验时间,以教师讲解为主,一系列的规定造成学生陷入被动、甚至是盲目的学习状态,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有些学生做实验无准备无预习,验证什么都不知道,实验是为了完成任务.很多模块化的实验,为了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电路系统已连接好,学生动手机会少,只需测量数据,学生依赖性强.
(2)通信实验设备及管理落后.有些学校实验设备简单、陈旧,通信实验设备仪器昂贵导致仪器仪表的更新不能适应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同时,实验室缺少长远规划,实验室的建设目的是应付各种检查、增加学校的资产以及完成各项考核与评比.
(3)实验人员的地位和作用被忽视.有的学校有意识无政策,教师不愿从事实验工作,没有一个好的实验室教师业务培训计划,特别是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师疲于完成所开设实验的教学任务,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实验教学改革.学校缺乏激励机制,教师没有积极性从事实验教学改革,也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
2实验教学体系改革设计
现行的通信工程专业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把实验视为理论教学的附属物,没有独立的体系,普遍是随课实验,内容一般为简单的理论验证和演示,实验课时少,内容缺乏综合设计型、创新研究型实验,动手能力训练强度不足,严重影响了实验的效果.通过对现有实验教学模式的反思,把实验教学的主导思想定位在注重基础、加强应用、追踪前沿、加强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培养上,这样才能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因此,有必要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构建“模块化”、“层次化”、“分阶段”的实验教学体系.
(1)“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体系,是指将实验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从内容上将通信工程分成公共课基础实验、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三大模块,使学生从基础理论的感性认识和基本实践技能到创新过程、分析测试过程,系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组织上分为课内和课外实验.课内按照每学年设置1~2门独立实验课,其内容与主干课程相对应,做到淡化课程,突出知识点,强调能力培养.课外实验主要包括科技创新活动、技能培训、各类竞赛和社团活动等.课内课外模块相结合可有效解决实践环节偏少、课时不够、训练不足的问题.
(2)“分层次”的教学内容体系,将通信工程分为4个层次,如表1所示,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分阶段”的教学内容体系,是指按照学生掌握知识的先后顺序,按“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创新实践”三个阶段组织教学.在每门课程开设过程中开设课程实验,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实验方法;课程结束后利用1~2周的时间让学生查阅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课程的课程设计,强化学生的综合应用和设计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大赛”等校内外与专业相关的科技竞赛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设通信工程专业平台
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应是构建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软件与硬件并行,基础性与前瞻性互补,资源共享,开放高效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很多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现有的实验室是以相应课程进行设置的,其特点是每个实验室自成体系,都有完整的实验设备,存在的通病是设备重复率高,实验开出率低,实验场地利用率不高.而通信工程专业大部分属于电子信息类,所用设备具有较大的通用性.因此,有必要将原来依附于各门课程的实验室加以重新整合,建设通信工程综合实验室,构建通信工程实践教学大平台,实现科学管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实验教学新体系.总体设想是:在一个平台下建立一个可以实现通信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综合组网(程控交换、移动通信、传输)等课程的综合实验平台.平台既可满足实验教学要求,同时又能满足毕业设计和教师科研工作的需要.学生可以学习一个通信系统局部原理和搭建、全局的设计、调试、系统间组网等,充分了解解决实际工种问题的过程,一个平台具备“认知、验证、设计”三个不同类型的实验,顺从“原理-技术-系统-组网”知识链的顺序.
4结束语
篇8
关键词:通信工程;CDIO教育理念;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韦江华(1982-),男,广西柳州人,广西工学院计算机学院,助理实验师;周坚和(1975-),男,广东潮阳人,广西工学院计算机学院,讲师。(广西?柳州?545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地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中的应用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JGB182)、2010年广西工学院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J10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104-02
随着3G、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发展,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发展迅速,通信行业是目前最具有活力的产业之一。通信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通信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通信技术应用的日趋广泛和信息化社会的逐渐发展势必会给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工信部日前的2011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全年行业增速为10%,超过同期GDP 9.2%的增幅,实现了4年来的首次赶超。[1]企业发展拉动人才需求,2012年通信行业的人才争夺战也将随之而来。通信工程作为理工院校的热门专业之一,目前社会对通信类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各大中专院校新增通信类专业或对已有通信类专业进行扩招,通信工程专业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目前高校面临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和社会又迫切需要通信类专业优秀人才的新局面。当前社会对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增加,而相当一部分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困难或是从事了非通信行业的工作,原因有:本科生在专业能力上很难做到一毕业就能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与企业技术需求有一些差距。对于这一问题,下面引入CDIO理念对通信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进行探讨。
一、CDIO教育理念介绍[2]
CDIO工程教育模式已为教育界、产业界所瞩目,自2000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以及其他世界著名工科大学发起研究和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来,成果非常显著。CDIO是英文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操作)的缩写,代表了工程系统的全生命周期。
CDIO工程教育模式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达到预定目标。采取模块化的课程设置、集成化的大纲设计和一体化的教学实施将相关课程有机联系起来,做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将学生的工程教育置于现代工程背景下,从构想开始,到设计,到实现和最后的操作运行,完整的过程使学生充分得到体验,并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培养学生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
二、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依据学生思路与兴趣构建学习目标与方向
1.依据学生兴趣对学习方向的选择[3]
实现通信的设计即可成为学生研究与学习的方向。通信工程结合了电子、计算机专业两门学科兼有的特点,以现代的声、光、电技术为硬件基础,辅以相应软件和网络达到信息交流目的。以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现代通信原理等理论为基础,学习和掌握各种数据、文字、语音、图像等处理、传输和交换技术,电子信息产品的开发、生产、检测技术、通信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护技术。通信系统作为一个实际系统,是为了满足社会与个人的需求而产生的,目的就是传送消息(数据、语音和图像等)。在多种通信技术方向的选择下,依据学生的思路与兴趣选择实践学习方向,兴趣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由老师提出实践方向让学生选择,到学生自身想法与老师提出实践方向相结合,再到学生自主寻找实践方向。在实践教学指导过程中,针对学生一直以来的经验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这种学习经验完成学习,通过认知获取知识,建立自身的学习模式,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主动、积极、富有个性和创造力的。
2.学生大胆的创新精神
先掌握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想法与兴趣,结合当前通信技术大胆创新设计,不局限于课本教材内容,将当前的教学实验或课外实践的通信技术应用于现代社会,通过老师的指引将学生所产生的一些可行性通信设计与创意进行合理的时间规划,或可组建团队和兴趣小组,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更深层次的师生交流。研究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在当代研究的教育理论和质量管理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入创新的改革探索思路,寻求创新实验教学改革的途径。
三、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设计思考
1.实践方式影响学生的设计理念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发现过于侧重理论教学会带来一些无法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问题,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达到一定要求后而实践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意识欠缺,存在处理实践能力不强、自主创新意识薄弱和实践动手能力不够,缺乏这些能力的毕业生给社会带来就业压力,毕业生的能力不足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科技人才的实力和水平。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目前解决的问题。各高校已通过加大对实践教学方面的投资,使得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有很大的改善空间。首先学生知道学了通信工程专业知识以后了解自己能做什么,缺乏对通信专业实践的接触也会缺少设计想法,会产生对加强实践学习错误的理解。应该通过实践去实现自己的创新设计而不是等待老师安排整个实践教学。学生需要一种思想上的解放,让学生知道创新设计不是困难的事情。每个人都能够创新设计。
2.重视学生的创新思路
学生创新设计思路的过程优于学生实现预期设计结果的过程。[4]根据规划好的目标任务,提出新的构想、新颖的思路和设计、开发意识,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解决在设计中突遇的新问题意识、设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何处理;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勇于开拓的精神,对新事物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勇于进取的品质。在开展活动时所需要的实践设计技能有助于学生实践设计能力的提高。有针对性地举办通信电子设计大赛之类的活动对学生的设计能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并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创新培训和科技创新比赛。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教学,对知识内容机械记忆,对概念浅层的理解以及对简单实验应用,这类方式不利于学生思路的创新,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当面对就业等这类真实生活情境时,所学书本知识不能直接帮助学生有效地应对这类真实生活情境,因此新的学习方式必须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等特点。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进行探索,将学生的工程教育置于现代工程背景下,由兴趣和创意产生想法以后,按照规划完成自己的设计,这样不是特定的知识内容,学习方式由被动化为主动,学习过程不局限在某个课堂、某个教室,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实践,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由机械记忆的学习到自己动脑思考和实践,让学生在自己动脑思考与实践中学会学习,从而获得当前信息时代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路。在研究如何让学生更主动、效率更高的学习中,通过某个自己选定设计的实验,让学生直接感受、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渐渐培养成一种主动学习和获得知识的良好习惯,思路得到创新,实践能力实实在在地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CDIO工程教育模式实验室建设[5]
1.规划实验室布局
通信工程专业的实验设备有着它的特殊性,实验的设备即软件与硬件结合,通过更新软件即可完成软件部分的升级。但电子通信硬件发展比较快,实验设备不仅昂贵而且容易损坏,要满足学生对通信实践教学的要求,得选择好目前满足市场需要和具有代表性发展方向的实验器材,还需足够大的实验场地,合理的规划实验室的布局。学生实践的培养需要有专业基础的实验、专业特色的实验和专业综合实验,相当于循序渐进的各环节实验,能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2.开放性实验室
为了可以将课内实验教学与课外创新实践更好地结合,学生如果有足够的能力,将学生研究方向做成一个项目,最好是组成一个团队去做项目,增设开放性实验室,给这类拔尖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平台。实验室时间上的开放可以使学生自主安排实验,调动积极性。实验仪器上的合理开放可以使学生利用实验仪器开展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创造条件,养成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比如在实验中碰到问题,团队中解决问题或是独立思考,学会团队分析或自住分析、排除。
五、结语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高校实践教学是一种先进的理念,是对高校实践教学的一种可持续研究,对于高校实践队伍的建设、实践教学改革以及实验设施建设都具有非常好的参考价值,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着巨大的帮助,通过此类模式能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三大业务促电信业增速超GDP行业两大隐忧[EB/OL]..
[2]王亚良,张烨,陈勇,等.基于CDIO的实验项目开发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2):119-121.
[3]张凤娥,薛建飞,李定龙,等.CDIO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2):8-10.
[4]王玉忠.面向全面工程教育的CDIO教育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篇9
【关键词】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目标;管理
1.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目标
1)准确识别通信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可能的风险,取科学方法蹄选出一系列对通信建设工程项目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 并由此构建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因素表;
2)系统分析通信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风险因素表,并深入探讨各种风险对通信建设工程项目可能造成的危害;
3)针对通信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风险因素表) 给出防范方法和措施,从而尽量避免或减少损失。
2.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
1)系统性
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一般包括项目风险识别、项目风险分析、项目风险评价和项目风险控制等要素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因而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来实现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目标。
2)多样性与复杂性
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种类繁多,诸如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环境风险、经营风险、合作者风险等,这些风险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内在联系,由此导致了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复杂性。
3)阶段性与全程性
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具有阶段性及全程性,随着通信工程项目建设运营进程的发展,各类风险相继出现,从而使得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同时,由于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的各类风险存在于项目建设及经营的全过程,因而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也将存在于从项目建设始到项目竣工并交付运营的全过程。
4)成本效益性
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需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选择最低成本、最大效益的方法来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即在选择制定最佳的风险管理方法时,要权衡成本与效益的相互关系, 从最经济合理的角度来防范控制风险。
3.通信建设工程项目主要风险因素
3.1项目组织风险
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中十分强调项目团队的组织与建设和按照团队作业的方式去开展工作,这使得项目团队及其建设,成为项目组织管理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但是,在项目团队组建过程中也有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
3.2质量风险
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即项目建成后是否满足客户的满意度,以及质量管理工作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同样存在着一定的甚至是严重的不确定性,所以必须开展相应的风险管理。在进行风险管理工作之前必须先确定存在哪些质量风险因素。
3.3进度风险
由于完成任何一个项目活动或任务都可能遇到不确定性事件, 所以任何项目活动都存在有不确定性和风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是进度控制标准制定方面出错的凤险,其二是进度实施绩效度量方面出现信度和效度问题的风险,其三是进度实施条件发生意外变化的风险,其四是项目纠偏措施或控制方法或手段出现问题的风险,它们同样会威胁项目的实施。
3.4成本风险
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的成本风险最主要的是项目成本超支和浪费的风险以及项目价值低下的风险,根据项目的实施过程可以将成本风险划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项目资源计划编制中的风险、项目成本估算中的风险、项目成本预算中的风险和项目成本控制和预测中的风险。
4.通信项目风险评价
4.1通信项目风险评价的作用
通过项目风险评价工作,可以确定风险的先后次序和各风险事件见的内在联系, 更清楚的认知工程项目中的风险, 在此基础上, 把握风险事件间的相互关系,将风险转化为机会,并进一步认识已估计的风险概率和引起的损失降低风险估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4.2通信项目风险评价的步骤
1)确定项目风险评价标准。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标准就是工程项目主体对不同的项目风险, 确定可以接受的风险率。
2)评价工程项目风险水平。其包括单个风险水平和整体风险水平。比较。即将工程项目单个风险水平和单个评价标准、整体风险水平和整体评价标准进行比较, 进而确定它们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或者考虑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4.3风险评价的方法
对通信工程项目风险进行评价, 基本方法有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模糊分析法、风险图法等。综合评价法,又称主观评分法,是一种最常用、最简单,又易于应用的风险评价方法。首先,识别和评价对象相关的风险因素、风险事件或发生风险的环节,列出风险检查表然后,请有经验的专家对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或风险事件的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实施方案研究重要性进行评价最后, 综合整体风险水平,得出评价结果。综合评价法的可靠性主要决定于专家赋分的客观性和评价标准的合理性,若专家赋分和评价标准比较客观,则其结果基本可信若专家赋分不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实际,或者评价标准不合理, 则评价结果的可信度是比较低的。
5.项目风险处理及监控
任何项目都会有风险。我们应该承认风险的存在,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当风险真正发生时,需要有项目组织中相应级别的人员对其进行处理,并定期进行监控。
5.1风险处理
在项目前期就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做出风险计划后,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对策, 在项目实施中对风险进行处理, 以减少损失,增加收益。风险的处理是指跟踪可能引起风险的因素,采取安全有效的措施来对付各种风险, 尽可能改变或清除风险因素, 降低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风险管理技术分为两大类控制性技术和财务性技术。
5.2控制性技术
控制性技术主要作用是避免、消除和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 限制已发生的损失继续扩大,包括风险回避和损失控制。在工程项目中, 风险和收益总是并存的,它们是矛盾和对立的统一体,没有脱离风险的纯利润,也不可能存在无利润的纯风险, 因此风险回避是一种消极的办法,在实践中应尽量少用,只有当风险发生机会的概率很高,并且造成的损失很大时,可以考虑采用风险回避。损失控制包括预防措施与减少风险的方法,损失控制是一种积极的做法, 其局限性是要么在技术上难以达到,要么技术上可行但不经济。
5.3风险监控
风险的监控是指执行完风险处理的对策后应及时对执行效果进行检查评价,并不断修正和调整对策以适应新的变化。通信项目的风险监控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建设管理过程实施监控。
风险监控包括两个层面的工作其一是跟踪己识别风险的发展变化情况, 包括在整个项目周期内,风险产生的条件和导致的后果变化, 衡量风险减缓计划需求。其二是根据风险的变化情况及时调险应对计划, 并对已发生的风险及其产生的遗留风险和新增风险及时识别、分析,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对于己发生过和已解决的风险也应及时从风险监控列表调整出去。
6.结语
通信建设工程项目具有项目周期长、投资大、影响因素多、决策复杂、难度大等特点。在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中,通信企业往往会面临由外部或内部因素产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发生的损失,由此决定了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的高风险性。因此,加强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陆璐,通信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管理,北京邮电大学 2007
篇10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特色专业;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192-03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通信事业得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并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截至2016年6月30日,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规模达到13亿,人口普及率达94.6%;移动宽带用户(3G和4G用户)总数达到8.38亿,占比达64.4%;4G用户总数达到6.13亿。另外,光纤接入用户占比超过68%,IPTV用户净增1991.7万户,总数达到6581.2万户。电话用户总抵多,位居全球第一。另外,在通信科研和生产方面,也取得长足的进步。通信产业的高速发展,促进了高等教育通信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在我国各层次大学中,开办通信工程专业的学校有近500所。在众多的通信工程专业中,制订一个适用于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能与新技术接轨、与社会需求接轨、与学科发展接轨并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制订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应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应生产过程;创新培养人才模式,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训实践途径,提高学生学习、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按照学以致用、全面发展的要求,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全面提高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
根据特色专业建设要求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具有特色的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其基本原则如下。
1.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原则。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遵循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原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岗位实习,探索“3+1”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办冠名班及订单式培养模式,“校企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专业方向模块”的特色培养模式,引入职业资格与工程认证教育培养模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和改造国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开展中外联合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2.贯彻通识教育理念的原则。按照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遵循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始终贯彻通识教育理念,开设系列通识教育课程。为了有利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需要,适度压缩通识教育类课程的学时学分,增设专业导论课程,形成专业自身通识教育课程模块。通识课程教育为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思想政治素质与文化技能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全面发展和形成,提供必备的课程支撑。
3.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原则。以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对学生专业知识、能力、技术技能结构的要求为导向,按照课程对应职业标准,照顾大多数学生学习基础和教育需求,重新审定、合理调整专业课程体系,避免专业培养同质化,突出体现高层次、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和专业课程体系。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本着够用、会用和终身学习发展必需的要求设置,压缩理论性强、应用程度不高的课程学时数,适度降低课程难度系数。
按照专业集群对应产业链的要求,引入行业企业课程,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开设职(执)业资格和工程认证课程。按照行业企业和职业岗位要求调整专业方向课程,适当开设与行业企业和职业岗位对应的微课程。根据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在专业主干(核心)课程中,设置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连通的课程,为学生发展打通上升通道。
4.实践教学体系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原则。人才培养目标应与学校学科专业发展定位相匹配,坚持“应用性、差异化、集群化、有特色、高质量”的专业建设理念,根据学生能力形成规律和教学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专业特点,在结构上注重层次性,知识与能力上注重系统性和完备性。为了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专业技能的应用、技术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形成,把课程实验、认知实习、实训、课程设计与岗位见习、学科综合实习、企业岗位操作和技术开发、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第二课堂活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形成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5.创新性原则。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在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等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改革与创新,探索由相关专业组成的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链的紧密对接,面向新(兴)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形成应用技术型交叉专业群,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注重培养学生“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生产力和产品”的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
三、培养方案的基本结构
培养方案的结构主要包括:(1)专业代码;(2)培养目标;(3)专业优势与特色;(4)培养要求;(5)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能力实现方式;(6)指导性专业方向;(7)主干学科;(8)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或核心知识领域;(9)学制与学位;(10)最低毕业学分;(11)专业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12)毕业条件及其他必要说明。
培养方案所涉及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类、专业教育类、职业技能培训类、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类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课外学分五个部分构成。
通识课程由通识教育必修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组成,强调在不同学科之间构建共同的知识结构基础平台,使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
专业教育类课程由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构成。该类课程设置应本着学科专业自身的发展需要,结合行业企业要求,更新课程和教学内容。
职业技能培训类课程是培训学生从事本专业领域工作应当具备的职业技能。根据行业职业岗位和各专业实务中所需具备的职业技能,专业性职业技能培训类课程应开设职业技能证书培训课程2―3门,积极引进工程认证课程。同时,兼顾行业的发展和细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更新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开设3―5个学分和职业岗位对接的微课群,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主要由独立于理论课程开设的实验实训课程、课程设计、实习实训、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等组成。
设置10个课外学分,学生可利用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时间参加教科研活动、文化活动、技能训练、科技发明创造和社会实践等,获得相应的课外学分。
四、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
(一)审视人才培养目标,适应信息通信企业的人才需求及趋势
根据“以人为本,求实创新,强化特色,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原则,以未来10年社会产业发展需要、科技文化发展需要和个体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学分制改革要求,深入研究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趋势,把握专业发展内涵,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审视定位,制订特色鲜明、适应性强、创新性强的培养方案。
(二)专业课程前置,技术培养提前,改革培养过程
长期以来,许多高校的通信工程专业基本上遵循这样一个课程教学习惯顺序:从高等数学开始,接着是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样的顺序,虽然看起来符合一定的教学规律,但会带来一个问题。即:一些应用技术类课程,如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等课程的开课时间,会因基础课程的习惯性排序而被推后,甚至在大学三年级时才开课。显然,这样的培养方案很难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而将专业课程适当前置,就可解决这个问题。即:在大学第一学期开始上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直流电路部分,这部分内容不需要高等数学的支持,只要具备高中基础知识即可进行教学。在大学第二学期讲述交流电路时,所需的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已经具备。同时,由于有了电路分析基础,这一学期可以同时开设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这样技术培养的过程就得以提前了。
(三)创新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以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着眼点,从学分制管理出发,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善创新、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对本专业现有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梳理,选择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组合成具有培养特色的课程体系。
从课程相关性和衔接性出发,将专业教学内容体系归纳为以下四个课群。
1.学科基础课群。主要组成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通信接口、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
2.信息处理课群。主要组成课程:数字信号处理、信息理论与编码、图像处理与通信、信息安全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与信息系统、高级程序设计、数值计算方法。
3.通信系统课群。主要组成课程:交换技术、移动通信、光纤通信、通信网原理与技术、微波技术与天线、宽带无线通信、多媒体通信技术、数字电视技术。
4.应用技术课群。主要组成课程: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DSP原理与应用、EDA原理与应用、FPGA原理与应用。
针对上述课群组成教学组,对与课群相关的教材选用、教学内容选择、课时安排、教学环节衔接等问题进行研讨,使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得到充分论证。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统筹规划,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自主性实验项目
运用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装置,采用先进的现代设计工具和设计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加强基础的同时,与新技术接轨,与社会需求接轨,与学科发展接轨。在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推动下,利用通信系统综合平台、单片机应用实践平台、嵌入式系统实践平台和FPGA应用实践平台,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将理论体系的学习与综合实验技能相结合,针对上述四个课群,强化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学科基础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以系统仿真为主,信息处理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以编程实现为主,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以通信系统综合平台训练为主,应用技术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以系统设计与实现为主。
五、结语
研究并制订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培养方案的过程,是推进特色专业建设的过程,是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我们将认真落实培养方案中的各个教学环节,在方案实施阶段扎实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的各项工作,努力形成高质量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信息通信领域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为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建设和改革,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杜玉波.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N],中国教育报,2014-01-13(1).
[2]曾章.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N],湖北日报,2014-06-24(4).
[3]吴仁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需要解决六个问题[N],中国教育报,2014-05-01(10).
[4]U硕来,诸园.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美国社区学院转型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15,(6).
[5]王冰,陈兆金.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基本问题探讨[J].天中学刊,2014,(12).
Applied Science Universities' Talent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LIU Lan,YU Hua
- 上一篇:初中副校长竞聘演讲稿
- 下一篇:社会经济对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