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康复范文

时间:2023-03-19 17:27: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癌症康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癌症康复

篇1

第一,工作量力而行。癌症病人经过治疗,病情稳定到一定程度后,如欲恢复工作,必须征得医生同意。一般应先行半休或轻工作,如能适应方可逐渐转入正常上班,这样有利于精神寄托和疾病康复。但需注意量力而行,防止疲劳。这一点看起来简单,其实仍有不少病人未能注意做到。如有些患者潜心拼搏于事业和工作,经常不顾疲劳,连续作战,甚至开夜车,结果导致复发转移,甚至不幸英年早逝,还有的患者自以为癌症痊愈,下班以后便热衷于搞第二职业,连星期天也不休息,也很容易造成过度疲劳,这些情况都是很危险的。

第二,避免家务劳累。有些患者虽长期病休在家或提前退休,已不上班工作,但并不很好休养生息,而是忙于家务劳动,甘为子女或孙辈长期操劳;有的恰逢住房乔迁,全靠自己动手装饰新居,造成过度劳累。这些情况都是不足取的,很容易导致癌症复发。

第三,切忌娱乐过度。有的患者不善于自我控制和自我保健,虽不工作也不操持家务,但却终日沉缅于饮酒、跳舞、打牌,搓麻将……甚至通宵达旦忘乎所以;还有的喜爱出差和长途旅行,但时间安排过紧,路途太长,往往快速赶路,强行攀高山,或因车船拥挤,购票困难,坐卧不适,缺乏宽松的旅游条件,无法很好休息。这样都易造成疲劳,故需努力避免。

第四,确保良好睡眠。患者一旦有疲劳的感觉,就必须立即休息。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方法,它能使全身放松,减少体内消耗,全面消除各种脏器、神经与肌肉的疲劳,恢复机体功能。癌症患者应长期注意睡足睡好,如有失眠症状应及时治疗。对于腰椎、四肢等局部疲劳,也可采取推拿、按摩、气功等方法治疗。

第五,节制。由于性生活时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全身肌肉都处于紧张状态,能量消耗很大,故很易产生疲劳,这对癌症病人康复是很不利的。临床上有因性生活过度而加重病情或复发转移的,因此必须注意节制,严禁。

篇2

复旦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科周振华副教授指出,传统的中医食疗理念和方法,可以逐步改善癌症患者放化疗之后体质虚弱的情况,助力癌症患者快速康复。

癌症患者不能“十全大补”

不同的肿瘤治疗手段,会造成不同的副反应。经过化学治疗的患者,一般都会出现吃东西没有味道,身体非常累甚至连走路都非常困难,或者有严重的呕吐症状。如果是放射治疗,放射部位若在头颈部,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症状;放射照在腹部、盆腔等部位,会出现大便异常的情况。对于这类患者,该怎么进补?

目前,针对中医食疗也有几个大原则。首先,大家都知道,肿瘤病人治疗时和治疗后,都需要充分的营养摄入,但也不能“十全大补”。对于肿瘤患者而言,他们经过放化疗之后,脾胃功能非常不佳,大剂量滋补品是很难补进去的。中医注重的是人本观念,“先天之本”是肾,“后天之本”是脾胃,即一定要首先保证肠胃消化功能良好,只有这个大前提下,进补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勿因盲目的食疗而破坏自身的肠胃系统。其次,从传统医学上来说,中医讲究的是食物的性味,通俗而言,就像一碟菜,是偏热、偏温,还是偏凉。只有了解食材的性质,进补才能有的放矢。比如人参、桂圆、羊肉都属于偏热性的食物;春季上市的荠菜、马兰头、鸭子都是属于偏凉的食物。还有一些蔬菜瓜果是能够开胃的,包括砂仁、佛手等,在烧肉的时候,放些这类食物,能够解除油腻,放一些砂仁可以给化疗病人开胃。

多种食疗避免“呕吐之苦”

经过化疗之后,患者最大的痛苦就是严重的呕吐症状。呕吐导致许多患者食欲严重减退,有的甚至出现厌食情况,导致原本脆弱的免疫系统再受重创。尽管各类西医的止吐药剂琳琅满目,但患者还是饱受“呕吐之苦”。

生姜是止吐效果较好的一种食材。患者可以在中医方子中开一些含有干姜的药材,也可以吃菜场里买的生姜,或者是酱菜店里的生姜。此外,用生姜片泡茶对止吐也有明显的效用。再者就是橘皮汤,拿来新鲜的橘子皮,不要去掉里面白的络,洗净后加上生姜泡茶喝。

有些病人会问:“吐倒没有吐,但是没有胃口怎么办?”没有胃口,可以吃一些大麦。炒焦的大麦也是芳香开胃的。患者还可以吃一些鸡肫,还有一些芳香的刺激味蕾的果品,对于胃口不好都有好处。还有,西红柿的番茄红素有抗癌作用,而且口味很好,酸酸甜甜,加上鸡蛋一起煮汤,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食欲和胃口。

元朝时期的《饮膳正要》中提及的补髓丹是一种可以补气和止吐的食疗方。它的原料是猪骨髓、羊骨髓、甲鱼、乌鸡。在烹制的过程中,可以放一些山药、莲子、大枣。从中医角度讲,这种食材的搭配对提高红细胞、白细胞的水平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康复期体质的提升。在进补过程中,有的人会觉得羊骨髓腥,可以用蹄筋代替。如果进补初时,胃口还没有全面打开,患者可以不吃里面的食物,只喝汤,同样能够起到补气和恢复健康的作用。

肿瘤患者进补“以软克坚”

中医界有一个比较朴素的说法,肿瘤是一个坚硬的东西,有一些食物及中药都有“软坚”的作用。最常见的食物就是芋艿、菱、荸荠,芋艿具有明显的“软坚”作用,对淋巴瘤以及其他一些甲状腺、头颈部肿瘤都有好处。还有一些菌类,如蘑菇、香菇,也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有几个食疗方,读者可以试试:

夏枯草甲鱼汤 中医用夏枯草来治疗肿块,认为其有软坚的作用;中医认为甲鱼也是进补佳品,同样具有软坚作用。具体做法:把甲鱼和夏枯草放在一起洗干净,用来煲汤,适于各期的淋巴瘤。要注意的是,甲鱼比较滋腻,胃口还没有开的人不要吃得太多,否则不容易消化。

菱角丝瓜 患者可以选择嫩的菱角,与丝瓜一起炒,菱角有软坚的作用,丝瓜也有清热的作用。

周振华副教授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三上午

篇3

1. 缩短手术恢复期

由于手术需要,癌症患者术前、术后要限制饮食,使得蛋白质摄入减少;手术本身对机体有损伤,也增加了蛋白质的消耗;术后伤口愈合、细胞修复也增加了对蛋白质的需求。若不能及时补充,很容易出现蛋白质缺乏,导致术后感染发生率大大增加,伤口不易愈合,延长住院时间。

乳清蛋白是存在于乳汁中的一种品质非常优秀的蛋白质,富含人体需要的所有必需氨基酸,且氨基酸配比与人体蛋白质模式相接近,极易被消化吸收。与大部分蛋白质相比,乳清蛋白是一种富含支链氨基酸的优质蛋白质。支链氨基酸可以作为合成肌肉蛋白的原料,刺激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是手术前后补充蛋白质的理想选择。比如,腹部肿瘤手术后,饮食要分几步进行,开始先进食米汤、藕粉、淡果汁、蔬菜汤等清淡流食,然后吃一些容易消化的大米粥、面片汤、白面包等。这样的饮食蛋白质相对不足,此时可以在这些流食和半流食中加入乳清蛋白质粉,以弥补饮食缺陷。

2. 有助于放疗、化疗的顺利完成

头、颈、胸部放疗容易出现口腔、咽喉、食道的放射性损伤,造成咀嚼、吞咽、进食困难。患者常常只能进食流质,严重者需要通过胃管将食物输注到胃中,以保证营养物质的供给。由于输注食物所用的管腔较细,肉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难以捣碎,容易阻塞管腔,故一般采用牛奶、鸡蛋或乳清蛋白质粉等作为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癌症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往往会因恶心、呕吐和食欲不佳等因素,不能正常进食,造成膳食营养摄入不足,使体重下降、肌肉组织丢失,易发生蛋白质营养不良。此阶段,化疗患者可以选择乳清蛋白质粉,以补充蛋白质的不足。

3. 增强抵抗力

免疫功能低下是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被确诊为癌症后,因各种治疗和心理上的压力,常常促使患者的免疫功能进一步降低。在癌症死亡病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是死于肿瘤本身,而是免疫功能低下并发感染。可见,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是预防和治疗癌症的关键所在。

乳清蛋白中含有的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等多种活性蛋白成分,这些成分被证实在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是人体抗氧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它在维护免疫系统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谷胱甘肽由半胱氨酸、谷氨酸及甘氨酸三种氨基酸构成,其中半胱氨酸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形成过程中一个关键性的氨基酸,乳清中的半胱氨酸浓度高于大部分优质蛋白质,在抗氧化调节免疫功能方面有一定优势。如果检测发现癌症患者存在免疫力低下,可适当补充乳清蛋白质粉,以增强免疫力。

特别提醒

篇4

问:我患高血压已经有二十余年了,最近又查出了肾病,医生说这是由高血压引起的。请问高血压是怎么造成肾病的呢?

答:肾脏是由许多微小血管组成的一个脏器,用于过滤体内毒素,同时防止蛋白、血细胞等漏出血管。高血压若长期得不到较好的控制,会导致肾里面的细小动脉硬化。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的原因。这种损害若不及时得到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进一步加剧,发展到最后就会引起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

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定期检查肾脏功能,同时仔细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虽说高血压肾病一般在早中期都无明显症状,但有些患者也可能出现夜尿增多、尿液较清的现象,这说明肾小管的浓缩功能已经下降;另外,早上起床若出现眼睑、下肢水肿的症状,可能提示肾脏已有损害。而一般发展到胃口差、恶心呕吐、贫血、易疲劳甚至腰酸背痛、精神萎靡时,基本已到了中晚期。

如何挑选柠檬?

问:现在市场上的柠檬有进口也有国产的,价格相差很多,它们的营养成分有区别吗?应该如何挑选柠檬呢?

答:一般来说,食品的产地不同,营养成分肯定会有所区别。进口柠檬因为运输费用等原因,价钱会贵一些,但并不能因此就断定其营养价值肯定高于国产柠檬。相对来说,进口柠檬的香气更浓郁一些,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

优质柠檬一般有以下的特点,个头中等,果形椭圆,两端均突起而稍尖似橄榄球状;成熟者皮色鲜黄,颜色均匀;表面光滑,纹理细致,没有疤痕并富有光泽;有弹性,掂着较重,且具有浓郁的香气。需要注意的是,市场上还有一种青柠,其酸味尖锐浓烈,香味却较清淡,常用于烹调东南亚特有的菜肴。

白癜风会遗传吗?

问:白癜风会遗传吗?

答:在我国,白癜风遗传几率为3%~4%。

从遗传学的角度看,遗传只是白癜风发病的一个因素,此外,环境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工作、学习环境、饮食习惯精神状态及空气、水源等)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白癜风一般需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具备的条件下才发病。

白癜风病人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问:白癜风病人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首先,不可偏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科学的饮食调理,注重各种食物的搭配,以保证人体足够的营养,偏食则会造成食品搭配失调,营养偏差,有可能导致合成黑素的必需物质相对缺乏。

第二,多吃一些含铜食物。有实验资料证明,白癜风患者血中和白斑组织中的铜和铜蓝蛋白含量常明显低于正常人。日常生活中不妨摄食一些含铜食物,如松蘑、章鱼、牡蛎、鹅肝、杏干、玉米粥、口蘑、豆奶、梨、羊肝、黑胡椒等。

第三,多吃一些富含酪氨酸的食物。如瘦猪肉、禽蛋,动物内脏如肝、肾等,牛奶,新鲜蔬菜,豆类,包括黄豆、扁豆、青豆、豆制品等。花生、黑芝麻、葡萄干、硬果类如核桃等,矿物质食物如贝壳类食物,如田螺、蛏、蛤、牡蛎等。

第四,注意一些需要忌口的食物。忌食葱、蒜、鱼、虾、羊肉、辣椒、酒类。不宜吃菠菜,因菠菜含有大量的草酸,易使患部发痒及影响铜的吸收。少吃含维生素C多的食物,如樱桃、番茄、鲜枣、山楂、猕猴桃、柚子等,因维生素C能使血清铜与血清铜氧化酶水平降低,影响酪氨酸酶的活性,干扰皮肤黑色素的合成。

吃“发物”对肝炎康复有影响吗?

问:民间都说患了肝炎就不能吃鱼虾等“发物”了。什么是“发物”呢,这些食物真的对肝炎康复有影响吗?

答:“发物”通常是指能激发已经静止的疾病成为活动性疾病的一类食物。肝炎病人在肝功能恢复正常、肝炎症状消失后,如常食“发物”,往往导致肝功能又出现异常,临床出现消化道或过敏反应症状。因此,我们理解的“发物”概念,主要是指一些有伤肝作用的食物,如酒类;或因个体素质关系,吃某些食物如鱼、虾、蟹等,出现过敏反应。

因此,肝炎病人在饮食中除忌酒外,还应尽量不吃会引起腹胀、腹泻、荨麻疹、水肿等过敏现象的食物,以免影响肝炎康复。至于一般民间流传的“发物”对肝炎的康复有影响的说法并无确切的证据。然而“发物”中腥味者居多,在服用中药汤剂过程中,最好加以避免。

体检可以检出哪些癌症?

问:哪些癌症可以通过体检早期发现?

答:目前,只有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几种癌症,可能在无症状的情况下,通过常规健康体检及普查早期发现。

乳腺癌: 20~40岁妇女应每1~3年接受触诊检查,40岁以上妇女还应每年接受钼靶拍片检查。钼靶拍片可能检出触诊体检摸不到的早期乳腺癌,准确度达90%。有乳腺癌家族史、胸部曾接受过放射治疗史、曾患乳腺癌、病变曾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小叶原位癌或乳腺不典型增生等高危因素的妇女上述检查的间隔时间及方法选择,应更趋于积极。若存在可疑病灶,需要在X线钼靶或超声波检查引导下刺活检。

结直肠癌: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进行1次大便隐血试验检查,每5~10年进行1次纤维结直肠内镜检查或钡剂灌肠造影检查。有结直肠癌家族史、家族性多发性结肠腺瘤、多发性结直肠息肉等病史的高危人群,纤维结直肠镜等检查间隔时间需要缩短。

宫颈癌:有性生活的妇女,应定期接受宫颈癌普查。宫颈癌普查首选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如果宫颈刮片发现异形细胞或可疑癌细胞,则应进行阴道镜检查,并在阴道镜的直视下,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活检及病理学诊断。

篇5

[关键词] 整体护理干预;胃癌根治术;心理状态;康复效果;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7(a)-0168-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overal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radical gastrectomy for cancer. Methods 90 cases underwent radical gastrectomy for cancer in Xianyang 215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time sequence, 45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care and guidanc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overal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clud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pain nursing, complic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diet guidance and discharged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perioperative situation, complication,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peration time, incision length,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SAS and SDS scores, meal time,exhaust time, postoperative bed time needed for activities, drainage tube and urine tube indwelling time were shorter or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mplications incidence was lower and living quality scores were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Conclusion The overal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patients with radical gastrectomy for cancer, shorten the healing time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Overall nursing intervention; Gastric cancer radical; State of mind; Rehabilitation effect; Quality of life

胃癌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肿瘤性疾病,居我国各类恶性肿瘤疾病首位,死亡率较高,且逐渐趋于低龄化。目前对胃癌展开的治疗仍以胃癌根治术为主,但大量临床研究资料发现该手术创伤较大,并发症发生率高且恢复时间长,可能对预后造成不利影响[1-2]。为此,对于胃癌根治术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至关重要。现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改变,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已基本形成,要求护理人员应加强基础护理上的各个环节,提高术后治疗效果[3-4]。本研究针对收治的90例胃癌患者进行研究,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整理护理干预,发现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更加突出,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陕西省咸阳市二一五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胃癌根治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为50~72岁,平均(65.4±3.2)岁;病灶部位:胃窦癌17例,胃体癌13例,贲门癌10例,胃底癌5例;TNM分期:Ⅱ期28例,Ⅲa期10例,Ⅲb期7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为52~70岁,平均(66.9±3.9)岁;病灶部位:胃窦癌18例,胃体癌14例,贲门癌9例,胃底癌4例;TNM分期:Ⅱ期26例,Ⅲa期11例,Ⅲb期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均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权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与指导,包括术前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及术前准备,术中积极配合术者的各项操作,严格遵循无菌规则,术后做好交接工作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2.1 心理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针对患者术前出现的紧张、焦虑、烦躁、不安及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和表达,帮助其排解不良心理因素带来的压力,对于出现极端情绪或过度不良心理因素表现的患者,应注意加强巡回护理监控,并通过音乐、影音、报刊杂志等有益身心健康的外界事物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以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焦躁和不安心理。同时注意积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通过介绍康复较好的病例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并配合治疗[5]。

1.2.2.2 健康宣教护理 护理人员应在术前主动对患者进行适度的健康宣教,注意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胃癌的发生、手术治疗以及预后方面的知识,面对患者提问给予耐心解答,同时注意向患者讲解术前必要的准备事项、术前准备的必要性以及术前注意事项,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此外,还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发生原因、预防方法以及解决措施,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及对治疗的依从性,同时最大程度减小并发症同期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6-7]。

1.2.2.3 疼痛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为患者营造安静、温馨的病房环境,控制人员流动,避免对患者造成外界刺激。指导患者均匀吸气与呼气,闭目呈放松状态,可采用适当的局部热敷以及在疼痛部位涂抹止痛药物等方式,以发挥止痛的功效[8]。根据患者喜好为其播放舒缓温馨的音乐或为其阅读一些幽默的文章、故事等,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疼痛[9]。

1.2.2.4 并发症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术后应及时帮助患者去枕平卧,4~6 h按摩一次,按摩力度适当,待病情稳定后取半卧位,以减轻伤口带来的疼痛。对于术后短期内出现明显腹痛、腹胀以及发热甚至引流管渗液的患者,应警惕吻合口瘘的出现,注意负压吸引的使用和维持,同时应对引流管附近皮肤进行有效且轻柔的清理,保证引流管附近皮肤的干燥和清洁。加强对患者所需使用导管的定期清洗工作,对于伴随发热体征或引流管附近出现明显红肿的患者应给予局部抗生素软膏涂抹,及时避免发生感染[10]。指导患者戒烟以避免对呼吸道产生刺激。术前训练患者在床上完成大小便等动作,避免发生肠梗阻及尿潴留等[11-12]。

1.2.2.5 饮食指导 术后应给予患者全静脉营养,待排气后方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行管饲营养供给,注意控制营养液的供给速度和温度,同期做好必要的胃肠减压工作,避免管饲营养液后出现食物反流。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逐渐过渡到普通进食,进食原则以低渣、温和、易消化为主,如果汁、蛋白粉、营养米粉、牛奶、鱼、米汤等,以少量多餐为主,对于营养补充明显不足者应注意同期加用静脉营养补充[13-14]。

1.2.2.6 出院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注意指导患者出院后多休息,对饮食进行控制,少吃多餐,不可暴饮暴食,不可进食刺激性食物,注意保持健康且规律的作息;向患者介绍术后康复的相关知识,包括如何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合理睡眠、适量运动等。出院早期应尽量避免大幅度活动或运动,3个月后可进行适度活动,应从轻微活动入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和运动,帮助提高机体免疫力和精神状态,量力而行,并逐步恢复正常活动量。注意按时复查,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不要过度自我焦虑或担心病情进展、恶化,避免过度的精神刺激,鼓励患者康复后多参与社会活动,积极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1.3 观察指标

①围术期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所需时间、引流置管时间、尿管留置时间。②心理状态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均包括20个项目,采取4级评分制。SAS累计分数在50分以上为焦虑,SDS累计分数在54分以上为抑郁,得分越高,说明焦虑及抑郁情绪越严重[15]。③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恶心呕吐、粘连性肠梗阻、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等。④生活质量评价: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量表),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5个方面,共30个项目,得分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好[16]。所有量表由患者均在护理人员的帮助指导下完成,并指派专人统一收集处理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缩短,手术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SAS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护理后较护理前相比SAS及SDS评分均降低(P <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SAS及SDS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所需时间、引流置管时间及尿管留置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5。

3 讨论

胃癌的发病率较高,属于最为常见的一类消化道恶性肿瘤,外科根治术多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以将肿瘤尽可能的切除,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需注意的一点是,胃癌患者一旦确诊即可产生一系列不良情绪,较为常见的包括焦虑、抑郁、紧张等,对手术治疗效果及康复效果造成不良影响[17]。护理干预又称行为矫正,主要是指将护理干预的重点放在调整患者整体行为上,通过改善患者异常心理及躯体状态,以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从而达到辅助治疗疾病,改善预后的目的[18]。

结合以往的临床经验,本研究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当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针对每例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评估,有效的心理调节和情绪疏导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并避免消极心理对患者自身健康以及依从性带来的影响,帮助调整最好的治疗状态。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可有效帮助患者重新建立面对疾病的信心,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19]。此外,有效的心理干预护理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恢复社会支持,协同家庭支持对于促进患者病情的良好转归及回归社会具有积极意义。由于胃癌患者多因肿瘤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疼痛,护理人员不仅应给予有效的缓解疼痛措施,还可为其阅读书籍、播放音乐等,转移注意力从而缓解疼痛,并可有效减少因疼痛对胃肠蠕动造成的影响[20]。另外,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通过提高副交感神经的张力,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改善恢复机体的良性循环状态,有效促进胃肠道功能及肢体功能的恢复,配合合理的饮食指导,有利于加强患者切除术后胃肠道的吸收功能,对于保障患者正常的营养供给以及缩短预后康复时间具有重要意义[21]。在出院前可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参与院内的健康教育讲座或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指导患者在家期间所需注意事项,提高对胃癌治疗及预后护理等相关知识的认知度,改善不良生活习惯,避免加重病情[22-28]。

本次研究将常规护理与整体护理干预分别应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缩短,手术切口长度减小,术中出血量减少,观察组SAS及SDS评分降低更加显著,提示整体护理干预可通过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及指导,改善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以及对治疗的依从性,护患配合好,患者术后自理意识强,这与周丽芳等[28]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另外,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可见,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所需时间、引流置管时间及尿管留置时间均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提示整体护理干预可通过早期向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的相关知识宣教,及早预防及发现不良反应,使患者在面对不良反应时能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机体损伤,有效促进机体功能康复,大幅度减少并发症发生,从而有效提高生活质量,与方雪红等[29]的研究结论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整体护理期间需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适当调整,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而更好促进术后康复。

综上所述,将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胃癌根治术中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但由于本次试验的样本量有限,可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并延长随访时间以获得精确结论。

[参考文献]

[1] Hwang SI,Kim HO,Yoo CH,et al. Laparoscopic-assisted distal gastrectomy versus open distal gastrectomy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J].Surgical Endoscopy,2012,23(6):1252-1253.

[2] 唐波,余佩武.腹腔镜胃癌D2手术淋巴结清扫原则与技巧[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2):114-115.

[3] Kunisaki C,Takahashi M,Makino H,et al. Phase Ⅱ study of biweekly docetaxel and S-1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J]. 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2011,67(6):1363-1368.

[4] 周云,刘静,谢健,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人格特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1,32(10):1363-1364.

[5] 侯蓉.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胃癌不良反应的护理[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4):783-783.

[6] 张家凤,吴修凤,刘亮宝.综合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后心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4):234-235.

[7] 黄春明.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生存质量影响[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7):78-79.

[8] 候鹏高,周影.胃癌患者术后化疗综合护理干预的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3):567-568.

[9] 孙少川,周鑫,郑春宁,等.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探讨[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5):342-344.

[10] 黄建辉.胃癌术后复发再手术治疗15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26):345-346.

[11] 禹远芳.咀嚼运动在胃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78-79.

[12] 余佩武,钱锋,郝迎学,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726例的疗效分析[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1,10(1):44-47.

[13] Leung WK,Wu MS,Kakugawa Y,et al. Screening for gastric cancer in Asia:current ebidence and practice [J]. Lancet Oncol,2012,12(9):279-280.

[14] 顾小燕.护理干预非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143-144.

[15] 赵精洁,蒙美好,曾凯瑾.心理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人格特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1):90-91.

[16] 刘艳丽.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护理干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291-292.

[17] 陈宵,王歌.胃癌术后患者的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J].中国健康月刊,2010,5(5):99-100.

[18] 陶海娃,陈松芳,林小容,等.心理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44(8):610-611.

[19] 黄春明.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生存质量影响[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7):78-79.

[20] 揣淑杰,孙兴华,周东光,等.乳腺癌紫杉醇耐药患者应用卡培他滨与多西他赛联合中医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J].河北中医,2014,36(12):456-457.

[21] 赵丽波,张颖,李莉,等.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2,12(5):488-489.

[22] 李永香.护理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1,12(2):73-74.

[23] 朱小鹏,唐昃,杨利华,等.多西紫杉醇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老年胃癌并恶性腹水的临床效果[J].疑难病杂志,2015,14(5):487-490.

[24] 曾国卫,郭静娜.手术室护理责任小组对手术患者施行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5,5(8):91-93.

[25] 李康,旦增.细胞因子参与胃癌发生和发展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21(20):3697-3700.

[26] 谢张黄,谢小冬,蔡一波,等.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室整体护理及配合[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4):148-151.

[27] 朱春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围术期整体护理的实践与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5,5(3):129-131.

[28] 周丽芳,李莉.全程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3(6):234-235.

篇6

【摘要】 目的 观察拉米呋啶对携带乙肝病毒(HBV)癌症患者化疗导致病毒重激活的预防以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本院进行化疗的携带HBV癌症患者89例,随机分为化疗组(n=45)和拉米呋啶组(n=44),检测两组化疗前后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白蛋白(ALB)、血清淀粉酶、HBV标记物和HBV DNA水平,同时进行肿瘤化疗及疗效的常规指标检测。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AST、ALT、总胆红素、ALB和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拉米呋啶组4.5%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而化疗组为86.7%,同时化疗组的AST、ALT和HBV DNA水平明显增高,而总胆红素和ALB无明显变化;毒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拉米呋啶可预防HBV感染的癌症患者化疗后病毒的重新激活,且毒副作用较小。

【关键词】 HBV;癌症;化疗;拉米呋啶

Abstract:Objective HBV reactivation is common in hepatitis patients who receive tumor chemotherapy. The objective is to evaluate the use of lamivudine as the primary prophylaxis for HBV reactiv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umor chemotherapy.Methods Eighty nine HBV type hepatitis patients with cancer in Zhuhai City Hospital received tumor chemotherapy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rom January, 2003 to January, 2008. Of 89 cases, 44 patients received chemotherapy plus lamivudine (groupⅠ), the left 45 patients received chemotherapy alone (group Ⅱ). The liver function indexes including AST, ALT, total bilirubin, ALB, HBV DNA were check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s. The short term curative effect for chemotherapy was evaluated. Results Before the treatmen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the liver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treatment, 4.5% group I patients and 86.7% group II patients had abnormal liver function indexes (4.5% vs 86.7%, P=0.002); group I had lower level of AST, ALT and HBV DNA than that of group II (P

Key words: HBV; cancer; Lamivudine; chemotherapy

全世界近20亿的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WHO估计约有350~400百万人为慢性HBV表面抗原携带者。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逐年上升,携带HBV的肿瘤患者数量也呈上升趋势。对于慢性HBV感染者,一旦使用细胞毒性药物进行抗肿瘤治疗[1],约20%~50%的个体会出现体内HBV的重新激活[2],导致肝功能异常,严重者甚至出现肝功能衰竭而引起死亡。在临床肿瘤治疗过程中,为预防严重肝功能损害,均会提前中止当前的抗肿瘤治疗或推迟下一阶段的抗肿瘤治疗[3],以致化疗时机延误,出现肿瘤进展,严重影响治疗的效果,影响患者的预后。有研究发现拉米呋啶(Lamivudine)可有效抑制HBV的激活,降低肝炎的发生率[4]。本文旨在观察拉米呋啶对HBV感染的癌症患者化疗后病毒重激活的预防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取珠海市人民医院肿瘤科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进行化疗的HBV携带者89例(入选标准:①年龄≥16岁,无HCV感染、酒精性、血吸虫性肝病;②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为癌症;③进行化疗周期大于2周期;④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肝癌的患者;②慢性肝 功能衰竭的患者;③曾患急性重型肝炎的患者;④前6月内曾使用干扰素、泛昔洛韦、更昔洛韦或阿达福韦等已知的抗HBV药物;⑤妊娠、哺乳期及曾患胰腺炎的患者)。89例随机分为2组:化疗组[n=45,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53.0±15.1)岁,肺癌24例、消化道癌5例、乳腺癌4例、头颈癌6例、其他癌症6例]和拉米呋啶组[n=44,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50.1±15.9)岁,肺癌26例、消化道癌5例、乳腺癌3例、头颈癌7例、其他癌症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化疗组进行单独化疗;拉米呋啶组除化疗外(方法与化疗组相同)还于化疗开始前1周使用拉米呋啶(100 mg/d)进行治疗,直至整个化疗结束后6周。所有患者均进行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白蛋白(ALB)、血清淀粉酶、HBV标记物和HBV DNA水平检测。同时进行肿瘤化疗及疗效的常规指标检测,如血常规、CT等。

1.3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精确概率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SSPS Inc)。

2 结果

2.1 拉米呋啶对HBV癌症患者的影响

治疗前两组的AST、ALT、总胆红素、ALB和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拉米呋啶组4.5%(2/44)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而化疗组为86.7%(39/45),同时化疗组的AST、ALT和HBV DNA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总胆红素和ALB无明显变化(P>0.05),详见表1。

表1 拉米呋啶对HBV癌症患者的影响(略)

治疗前两组比较均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P>0.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

2.2 化疗联合拉米呋啶治疗毒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化疗组和拉米呋啶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呋啶常见的血清淀粉酶上升仅发生1例,而且为轻度升高,无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停药1个月后恢复正常,详见表2。

表2 化疗联合拉米呋啶毒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略)

两组比较均P>0.05。

3 讨论

在接受化疗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肿瘤患者中,14%~50%的患者体内HBV被重新激活[5],从而引起患者肝功能异常或死亡。此现象最早出现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但近来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实体瘤患者也可发生,但发生率相对较低。研究发现拉米呋啶(100 mg/d)对HBV肿瘤患者的安全性较高,同时可有效抑制HBV的激活,明显降低肝炎的发生率,且对化疗药物无明显干扰,因此被作为抗HBV重激活的首选[4]。

本研究发现,对携带HBV的肿瘤患者进行化疗,高达86.7%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而在化疗中同时使用拉米呋啶则明显降低了HBV的复发率(4.5%)。治疗后化疗组与拉米呋啶组比较总胆红素和ALB的变化不大,提示可能因化疗导致的肝损害不是很严重,也可能是因为监测时间较短,变化未充分表现出来。在拉米呋啶组患者中,使用拉米呋啶可以明显抑制HBV DNA的重新激活(HBV重新激活的标准:血清HBV DNA水平增加至基线值的10倍以上或其绝对值大于1000×106 gel/mL)[6]。本实验于化疗开始前1周进行拉米呋啶治疗,化疗结束后再服药6周,但是否继续用药尚无明确结论。有研究认为至少应该治疗1年,同时应对HBV DNA水平进行非常严密的监测,但这样将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在我国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对于生存时间有限的晚期癌症患者来说,长期服用拉米呋啶既无临床意义,又会降低其生活质量。同时拉米呋啶治疗后HBV聚合酶YMDD的变异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7]。对于出现HBV DNA持续上升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其他抗病毒药物[8],如adefovir或entecavir等,以克服拉米呋啶的耐药,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Jemal A, Siegel R, Ward E,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2007[J]. CA Cancer J Clin, 2007,57(1):4366.

[2] Lau G K, Yiu H H, Fong D Y, et al. Early is superior to deferred preemptive lamivudine therapy for hepatitis B patients undergoing chemotherapy[J]. Gastroenterology, 2003,125(6):17421749.

[3] Zhong S, Yeo W, Schroder C,et al. High hepatitis B virus (HBV) DNA viral load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HBV reactivation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cytotoxic chemotherapy[J]. J Viral Hepat, 2004,11(1):5559.

[4] Kohrt H E, Ouyang D L, Keeffe E B. Systematic review: lamivudine prophylaxis for chemotherapyinduced reactivation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6,24(7):10031016.

[5] Cil T, Altintas A, Pasa S, et al. Lamivudi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reactivation in hepatitisB surface antigen (HBSAG) seropositive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cytotoxic chemotherapy[J]. Leuk Lymphoma, 2008, 49(5): 939947.

[6] Cheng J C, Liu M C, Tsai S Y, et al. Unexpectedly frequent hepatitis B reactivation by chemoradiation in post gastrectomy patients[J]. Cancer, 2004,101(9):21262133.

篇7

【关键词】妇科;化疗;症状体验;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37-02

近年来,由于环境变化及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及生命[1]。随着现代医疗技术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化学疗法(化疗)逐渐得到广泛使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而长时间、多周期、反复住院接受化疗在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应激因素,使患者经历多种与疾病本身及化疗相关痛苦的症状体验[2,3]。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会影响患者对疾病及治疗副作用的认知,健康教育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影响癌症幸存者的生存质量[4]。国内有关妇科化疗患者健康需求报道较少,若仅凭临床护理人员的经验及直觉来护理患者,无法很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为了解妇科化疗患者症状体验与健康教育需求的状况及关系,本研究对200例妇科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调查对象及方法

1.1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某市妇科病房住院化疗的患者。纳入标准:(1)病理报告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且正在接受化疗者;(2)年龄≥18岁;③愿意配合完成调查问卷者。排除标准:(1)不知晓自己病情者;(2)存在沟通障碍,经解释后对量表填写方法及内容仍无法理解者。

1.2调查问卷

1.2.1一般资料调查表

自行设计。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病程、疾病类型、BMI值、是否从医务人员那里得到过有关疾病化疗的健康宣教、是否需要健康宣教等。

1.2.2中文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Memorial Symptom Assessment Scale,MSAS)[5]

由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研制,为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评估患者症状体验的量表,从症状的发生率、症状出现的频繁程度、严重程度多方面评估患者的症状体验。包括心理症状、生理症状、总困扰指数(GDI)、MSAS总分4个维度共32个条目,其中24个条目的得分为该症状频繁程度、困扰程度、严重程度的平均值,8个条目的得分为该症状困扰程度、严重程度的平均值。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症状体验越严重。

1.2.3健康教育需求量表

由研究者查阅相关文献后自行设计,经咨询相关专家并预调查后形成最终问卷。包括对化疗方案及效果、化疗不良反应及预防方法、希望获取健康教育知识方式等。本研究测得该问卷Cronbach’α系数为0.825。

1.3资料收集

经医院科室同意后,遵循患者自愿原则,采用统一指导语指导患者填写问卷。所有问卷经调查者检查、纠正后当场收回,保证所收集资料的客观、真实性。本研究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有效198份,有效率99.00%。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选取P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年龄(39.78±14.28)岁,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以上居多(56.68%);肿瘤分期Ⅰ期占46例(23.23%),Ⅱ期52例(26.26%),Ⅲ期100例(50.51%);1~3化疗疗程40例(20.20%),4~6疗程65例(32.83%),7~10疗程48例(24.24%),>10疗程45例(22.73%);BMI

2.2患者症状体验得分状况

本次调查中,患者症状体验各维度得分均处于较高水平,MSAS总分为(1.96±0.74)分。见表1。

3 讨论

篇8

【关键词】感觉统合训练;孤独症儿童;感知觉障碍;康复

儿童孤独症是严重的精神发育障碍疾病,其核心问题是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以及行为刻板古怪【1】。近些年来儿童孤独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预后情况很差,一直备受社会的关注。孤独症患儿常常伴有感觉统合失调,出现感知觉障碍,平衡感觉统合失调、本体感觉统合失调、触觉统合失调、听觉统合失调以及空间知觉统合失调。常常动作不协调、触摸感觉灵敏或是迟钝、充耳不闻或听觉过敏等,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差等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生长发育,还给家庭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在国外有较多针对儿童孤独症的研究,感觉统合训练虽然存在争议,但是也已经被使用于改善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觉障碍,本组研究采用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觉障碍进行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孤独症儿童36例,其中男患儿22例,女患儿14例,年龄3-8岁,其中3岁8例,4-5岁18例,6-8岁1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美国精神病协会颁布的《精神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的诊断标准,并排除Rett综合征、Asperger综合征、Heller综合征、儿童精神分裂症以及精神发育迟滞等。

1.2方法:根据患儿情况制定训练计划,主要包括前庭功能训练、触觉训练、本体感觉训练。触觉训练,采用按摩球和平衡触觉板进行训练,能够强化皮肤,对大小肌肉关节进行感觉的识别,有助于调节大脑感觉神经的灵敏度。前庭平衡训练,采用按摩球、滑梯、平衡台等进行训练,调节前庭的信息以及平衡神经的反应机能,有效的促进神经组织的健全。弹跳训练,采用羊角球和跳床进行训练,能够调整固有平衡、前庭平衡感觉神经等,有效的强化触觉神经,关节等,并且使左右脑能够健全发展。固有平衡训练,采用独脚椅、大陀螺进行训练,能够调节脊髓中枢神经对抗地心引力的协调,耳中平衡得到强化,健全身体机能。本体感训练,采用滑板、平衡台、跳床等进行训练,强化固有平衡、前庭平衡、触觉以及大小肌肉的协调,使身体能够灵活运动。每周训练6天,每次训练一个小时,所有患儿均进行6个月的训练,可以根据患儿的情况对训练进行调整。

1.3评估方法【2】:评分标准少于40分为轻度失调,低于30分为中度失调,低于20分为重度失调,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包括感觉、交往、躯体运动、语言和生活自理五个因子,各项评分相加,分数越高表示孤独症越严重。训练前后均进行测评,进行比较。

1.4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感觉统合评定表中的一项评分达到了正常值或是提高程度超过10分;有效:感觉统合评定量表评分提高了5-10分;无效:感觉统合评定量表评分低于5分。

1.5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两组之间差异比较使用方差分析χ2检验, P

2结果:

2.1训练后结果:前庭失调显效15例,有效8例,无变化1例.总有效率为95.8%;触觉过分防御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0例,总有效100%,本体感觉不佳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9.2%;学习能力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0.8%,详见表1

2.2训练后ABC值变化:患儿训练后在语言、交往、感觉、运动能力方面与训练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孤独症儿童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发病率较高,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交往、语言发展、认知等,对事物的反应会过度敏感或迟钝。感觉统合是人体器官将部分感觉信息组合起来,通过大脑的统合来对身体内外的知觉做出反应,若这项功能障碍,则会对外界刺激产生迟钝或过度敏感,发生非正常的感知觉。感觉统合训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yres创立【4】.根据儿童在发育过程中,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提供一种感觉输入的控制【5】,让其能够将感觉统合起来,促使大脑发生生理的反应。尤其是对内耳前庭系统、肌肉关节和皮肤的处理,让患儿的手、眼、脑达到协调,做出正确的感知觉反应。孤独症患儿感觉统合失调,会出现动作不协调、口吃,触觉统合失调会对外界的触碰十分敏感或是迟钝,容易受到惊吓,喜欢挑食偏食,听觉统合失调的患儿听觉会过度敏感或是充耳不闻,视觉统合失调的患儿看书阅读会跳字,串行,甚至会出现视而不见。平衡觉统合失调患儿会判断不出距离和方向,不能够配合做事等临床表现。而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改善患儿的感觉统合失调的情况,根据患儿不同的临床表现症状进行指定训练内容,主要是对前庭失调、触觉过分防御、本体感觉不佳、学习能力进行训练和纠正。本组研究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有效率分为95.8%、100%、79.2%、70.8%。在改善患儿的语言、社交、感知觉、运动等方面也有明显的作用,均与治疗前有明显的差异,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统合训练虽然仍旧存在不完善之处,但是对孤独症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均具有明显的改善和帮助,对于前庭失调、触觉过分防御、本体感觉不佳、学习能力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在经过训练后患儿能够增多语言交流,提高了交往、运动能力,并且对外界刺激做出正常的反应,运动协调功能更好,所有临床症状具有好转,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荣源,龚惠兰.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疗效影响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02):190-192

[2] 张俊蕾,张会敏,李荣.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孤独症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08):641

[3] 邓红珠,邹小兵,唐春等.感觉统合训练治疗低功能孤独症儿童的多因素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4):1920-1922.

篇9

关键词 扶正补血颗粒 再生障得性贫血 CD34+>/sup>Fas抗原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5年5月~2009年5月收治AA患者36例,均为金川集团公司职工医院血液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8~64岁,病程3个月~3年。诊断标准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的诊断标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采用扶正补血颗粒加环孢素治疗,对照组18例单用环孢素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可比性。10名健康体检骨髓设为阴性对照组。

治疗方法:两组均口服环孢素A,方案为环孢素A 3~5mg/(kg・日),分2次口服,连续服用3个月,用药期间每2周测定环孢素A血药浓度,将其血药浓度维持在200~400μg/L;治疗组同时服用扶正补血颗粒分3次服用,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根据病情可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实验方法: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分别取对照组、治疗组、阴性对照组外周血3ml,肝素抗凝、稀释后的血液缓慢加入等体积的淋巴细胞分离液中,2500r/分离心,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加入5倍体积PBS,1000r/分,10分钟,洗涤3次备用。按常规方法测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②CD34+>/sup>和Fas的检测:从两组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髂后上棘处穿刺,无菌抽取患者骨髓10ml及健康体检者骨髓5ml,肝素抗凝,患者用药3个月后再次抽取患者骨髓10ml。制备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后,细胞浓度为1×1010/L,依次加入10μl的抗人CD34+>/sup>和Fas单克隆抗体,4℃孵育30分钟,用2ml的磷酸盐缓冲液洗2次后加1ml的磷酸盐缓冲液,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sup>抗原和Fas抗原的表达。

结 果

AA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象变化:患者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后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明显高于治疗前组(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各项指标(P<0.01)。见表1。

各组骨髓中单核细胞、CD34+>/sup>抗原和Fas抗原的表达:对照组和治疗组中单核细胞、CD34+>/sup>抗原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而Fas抗原的表达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后单核细胞、CD34+>/sup>抗原明显高于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中Fas抗原的表达在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见表2。

讨 论

扶正补血颗粒具有补益肾精、扶正补气、补血温阳等功效,充分体现了扶正补血颗粒临床应用的药理基础。扶正补血颗粒可能通过提高造血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的数量,改善其质量,减少核膜损伤,促进DNA的正常代谢来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造血细胞增生,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2]。扶正补血颗粒还可能通过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并降低CD34+>/sup>细胞的Fas抗原表达,从而减少细胞凋亡,提高CD34+>/sup>细胞的数量,促进造血细胞的增殖。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9-42.

2 石清照,徐之良,罗劲松.当归注射液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细胞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1):20-21.

表1 各组在治疗前后外周血象的变化(X±S)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给治疗后比较,P<0.01

篇10

出院后,我该做点什么?

【主持人】 何教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例子,很多癌症病人经过手术、放化疗后,切除了肿瘤或杀死了体内的癌细胞,可是出院后不久就发生了肿瘤的转移和复发。这是为什么呢?

【何教授】 一是由肿瘤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肿瘤的恶性程度大,只要病人免疫失调和内皮损伤或内环境紊乱等持续存在,那么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危险性就存在;二是跟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关。单纯西医治疗往往给病人身体造成损伤,为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埋下了隐患;三是肿瘤患者没有进行巩固性治疗。医院常规治疗后,许多患者认为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不然,即使在康复期,复发和转移率仍然很高。

【主持人】那怎么避免出院后的转移和复发呢?

【何教授】 我们搞过一次调查问卷,许多癌症病人在被问及治疗出院后想干些什么时,都很茫然地填上“无”字,事实上他们确实没有想到要在康复阶段进行特殊治疗。而预防癌症的转移和复发其实和刚刚确诊时的治疗同样重要。

我国目前临床专业分科过细,涉及肿瘤的各科,医生多是在各自的分科专业领域中越钻越深,却很少顾及整体,也常不能做到全面统筹制订合理的治疗计划;而一些专业化的治疗方法所需的阶段治疗时间又很短暂,如手术及介入治疗只需住院十几天,放、化疗多在1~2个月内完成,剩下的时间则缺乏再次治疗的指导。患者在迷茫中常会因病乱投医,每每上当受骗,造成生存质量更加下降,生命更加缩短。因此,对癌症患者而言,康复需要长期与第二治疗相伴。

事实表明,如果通过整体康复的第二治疗,调整恢复受创伤的生理机能,特别是免疫机能,改变机体内利于癌瘤生长的内环境,就可以有效地防范癌症的复发、转移及再生。

以上海为例,第二治疗受惠的1000多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期达到了70%,比全市统计的平均值28.5%高出了一大截。

第二治疗应运而生

【主持人】那您先讲讲什么是癌症的第二治疗吧。

【何教授】 好,我就先从第一治疗说起吧。

从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来看,癌症是一类综合性的疾病。既有躯体上的严重病变,又有心理上的沉重阴影及包袱,并在社会适应上也存在着众多障碍。因此,癌症治疗康复目标也应该是多元的,至少应涉及躯体、精神和社会生活三大方面的恢复正常。癌症治疗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同的阶段性,每个阶段的治疗侧重及所采取的手段、方法并不一致。对此,可以做出第一治疗与第二治疗的区分。

对于第一治疗及两者的区分,可作出多种理解:①从寻求确诊到临床基本痊愈,主要治疗方法均已使用,且达到理想目的的过程;②西医学手术、化疗、放疗等常规治疗均已结束,进入了追踪观察阶段的过程;③正规的住院治疗或医院治疗已经结束,可以家庭追踪治疗的过程。其实,这三者是基本一致的。故第一治疗可理解为运用西医学三大手段为主,以住院为主要形式的过程。

什么是癌症的第二治疗?提出第二治疗本意,在于提醒人们:癌症的治疗与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完成了围绕医院进行的手术、放化疗以后,只是走向进一步治疗,走近康复的一大步,后面还有许多相关的治疗措施或康复手段须采取。

【主持人】与第一治疗相比,第二治疗有哪些特色呢?

【何教授】首先是医院和医生的角色发生变化。一般而言,进入第二治疗阶段后,医院充其量只是提供医师意见,包括处方和作定期检查、追踪。此时,医院治疗已不是主要形式,形式已转向以社会和家庭为主。

其次是治疗的手段发生了变化。此时的治疗手段主要是中医药学措施为主,有时可适当配合些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或支持疗法。而调节免疫、调整内环境、消解痰、瘀、毒等中医药手段成了绝对主角。

第三,病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性增强。病人回归社会生活等有益实践活动,也应相应而适当地、有步骤地展开。

【主持人】刚才您提及第一治疗一般时间很短,第二治疗大概要持续多长时间呢?

【何教授】对癌症患者来说,第二治疗可以说是终生性的,或者说至少必须经历多年以上,达到理想康复的目标后,方可暂时画上一个句号。因为,在我们的临床经历中,20~30年后又见癌症者并非罕见。确立终生的第二治疗思想,对有效降低肿瘤的复发率与转移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异常重要的意义。

康复的五大黄金组合

【主持人】时间有限,请您讲一些短平快的,呵呵,第二治疗的精华包括哪些内容?

【何教授】 不同癌症康复期的病人,其康复内容不尽相同。目前最有希望的康复方法,被称之为“生命五大组合”,具体包括中医疗法、心理疗法、食物疗法、运动疗法和社会集体疗法。它是所有癌症康复第二治疗综合措施中最重要和最精华的内容,它将给癌症病人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良好的功能状态。

中医中药无可替代

【何教授】中医中药在癌症患者的康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治疗作用,癌症患者通过中医中药治疗,可以减轻精神上、肉体上的痛苦和生活上的不便,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生活自理、劳动及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中医药在肿瘤治疗康复过程中可以贯穿始终,且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以扶正之剂为主,佐以辨证治疗,是中医药调节免疫的最佳途径。许多扶正之药,如黄芪、人参、灵芝、虫草、石斛等均有免疫调节之效。然而,一般的汤剂水煮提取物,有效成份含量常偏低,借助现代高科技,从中提取有效成份,以针对性地调节免疫,这也许是更经济、更有效的措施。

乐观心态排第一

【何教授】癌症患者最首要的任务是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新的医学模式尤其强调病人的主动参与。在癌症患者康复治疗中,乐观的心态、科学的治疗、合理的膳食、适当的锻炼都很重要,而乐观的心态应排在第一位。

那么,如何指导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和良好情绪呢?应叮嘱其注意如下事项。首先,要积极接受必要的心理治疗,尽早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其次,要学会积极面对疾病,面对现实,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做好自我心理调节。有意识地调整自己个性中的一些不良偏向,如性格过于内向等。经常进行自我心理减压与合理宣泄,包括向朋友和家人倾诉不快,还可做一些放松训练(如深呼吸)。第三,多参加以科学抗癌为宗旨的康复乐园之类康复组织的集体活动,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集体心理康复治疗模式。第四,患病后,尽快转移大脑的兴奋点,切忌封闭自己,比如培养某种新的兴趣爱好等。

让食物成为你的药

【何教授】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让食物成为你的药物,而不要让药物成为你的食物”。饮食不当在癌症发生中所起的作用大概占到35%~45%左右。

在我们看来,人与自然界的矛盾(疾病也可看作是种“矛盾”),主要不应靠对抗来解决,更多情况下应主张调整与协调。即便是某些药物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毒副反应也大大限制了它的应用。早在两千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强调:“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至少,我们近二十年的肿瘤治疗经验表明,从菌类等食物中提取有效成分,配合中药辨证论治,可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

适度运动乃抗癌良方

【何教授】 许多癌症患者认为,反正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参加锻炼还有什么用呢?这时就要告诉患者,不仅应当参加体能锻炼,而且有些锻炼项目对癌症病人是比较适合的,很有意义的。

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进行两小时有氧运动,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可由32%上升到88%。此外,运动还能促进食欲,改善睡眠,增强体质,改善人的情绪,又是最好的镇静剂和安慰剂。因此,适度运动确是防病、抗癌的良方。

在参加体能锻炼之前,应请医生较全面地检查一次身体,做到充分了解自己,然后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喜欢且适合自己状况的运动项目。在参加体能锻炼的过程中,要善于自我观察,防止出现不良反应,并定期复查身体,以便调整锻炼方法。

社会是康复的更大场所

【何教授】医院只是癌症治疗的场所之一,医院以外的社会才是癌症治疗康复的更大场所。我们发现,积极参加诸如肿瘤俱乐部、癌症康复营、健康讲座之类非正规团体活动的癌症患者,其总体的治疗效果、康复情况和转移复发率均较未参加这类非正规团体的患者好得多。人都是有归属感的,这种归属感带来的不只有自我“身份”的认定,更重要的是与之相伴随的安全感,和随时可以获得的一种无形的、来自团队的相互精神支持。尤其是在这类非正规团体中,大家能相对比较容易地获得“情感渲泄”与“情感支持”。因此,非正规团体内成员尽管矛盾也不少,但他们获得的正面性支持更多。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所在。

家庭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早就注意到这么一个事实,家属倾注了全部爱心的癌症患者,其治疗效果比初次有家属陪同以后就自行求诊的患者好得多。我们追踪了40多位生存期超过3年的胰腺癌患者,90%以上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家庭关爱在癌症病人的治疗、康复,特别在初期癌症患者度过手术、化放疗等难关中起着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超链接>>

第二治疗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