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信息范文
时间:2024-02-01 18:09: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药经济信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样本及数据来源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起在上市公司施行,2008年又作了补充和解释。因此,本文选取2008-2012年沪深股市中进行了技术升级、技术引进和技术研发投入,且产出为正的医药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中剔除了2008年之后上市的企业,以避免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publicofferings,IPO)上市前后部分企业进行会计数据处理而影响数据的有效性。最后,5年共纳入466个样本,主营业务范围涵盖化学制剂、中成药、生物制品、原料药、医疗器械、医药流通等企业类型,包含国有和民营资本,企业规模不等。可见,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数据样本统计见表1。表1数据样本统计(个)Tab1Statisticsofdatasampl(enumber)项目沪市主板深市主板中小企业板合计2008年522914952009年532912942010年482914912011年512517932012年52261593
1.2指标选取
计算技术创新效率需要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的指标。投入指标一般包括人员和资金投入,产出指标一般包括知识产出和经济产出。考虑到各上市公司年报的信息披露形式与会计科目存在一定的差异,且披露程度不同,故根据统计情况进行分析。
1.2.1人员投入。近来,国内外研究一般选择科研机构活动人员、技术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等指标作为对技术创新人员投入的反映。但由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有限,为统一数据口径,本文采用年报中所公布的技术人员或研发人员数量作为技术创新人员投入的指标。
1.2.2资金投入。本文所述及的技术创新路径分为3种:技术升级、技术引进和技术研发。技术升级是指对现有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和更新换代,绝大部分公司在“在建工程”科目的附注中披露了生产线改造、设备改造和技术改造等明细,因此本文选择在“在建工程”科目附注中披露的当年技术升级投入作为投入指标。“无形资产”科目的附注明细中包含了引进或者购买新技术的情况,本文选择在“无形资产”科目附注中技术引进的当年增加值作为技术引进投入。技术研发是指通过研究开发向市场提供新产品或新服务,本文选取多数企业有科目附注的“研发支出”或“开发支出”作为技术研发的投入指标。
1.2.3创新产出。技术创新的产出包括知识产出和经济产出,知识产出一般由专利申请数来反映,而经济产出则由新产品的产值和销售收入等来表示。但从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数据来看,专利和新产品产出情况都不全面。而上市公司进行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营业收入,因此本文选取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作为产出指标,专利申请数量作为分组比较的参考指标。结合现有研究和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程度,本文选取9个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指标作为分析的依据,如表2所示。
2我国医药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分析
2.1技术创新投入产出规模
整体考察2008-2012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总体情况。我国医药上市公司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逐年上升,无论是投入规模还是投入强度(创新投入占比)整体上都呈上升趋势,并且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到2012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平均资金投入已占到主营业务的8%左右,其中研发投入约占1.4%左右。可见,虽然总体创新投入有增长趋势,但研发投入还处于较低水平,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从技术创新投入的种类来看,技术升级、技术引进和技术研发3项投入的规模均在逐年上升,其中技术升级改造的投入仍然占了绝大部分。可见,我国医药上市公司对生产设备的更新、技术改造升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厂房建设等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与此同时,技术研发费用和技术引进的费用呈逐年增长趋势,但所占比例仍然较小,可见技术研发和技术升级的能力还不足。
2.2技术创新效率
在上述投入产出水平下,本文选取投入导向的DEA模型,将2008-2012年样本企业的投入指标X1、X2、X7和产出指标Y1、Y2分别代入,利用DEAP-xp1软件计算我国医药上市公司各年的技术创新效率平均值。从时间序列观察,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总体技术效率值(crste)呈曲线上升的变化规律,在2009年有小幅度的上升,但在2010年和2011年出现了连续回落,2012又出现了大幅度的升高。这一波动现象是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变化的不同步造成的。2008-2012年,纯技术效率呈较明显的连续上升趋势,但规模效率却呈曲线下降的趋势,拐点分别出现在2010年和2012年。由于技术创新效率是一个相对值,发展水平较低,产出规模较小,但在投入规模也较小时,其规模效率就有可能较高;相反的,投入规模加大,但产出能力没有跟上,就会导致规模效率减小。可见,近年来我国医药企业盲目加大创新规模的投入,对高效合理的创新方式和模式的探索不足,导致创新产出能力不够,总体创新效率不高。进一步观察技术创新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情况。S+若为产出松弛变量,S1+则表示变量Y1的产出不足;S-若为投入松弛变量,S3-则表示变量X3的投入冗余,以此类推。由此可知,我国绝大部分有技术创新活动的医药上市公司均存在投入冗余和经济产出不足的情况。创新活动中投入的人员、资金等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并没有完全转化为产出,进一步证明了盲目扩大创新投入的规模并不能有效改善产出不足的情况。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技术创新的模式路径管理,提高投入资源转化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3基于效率的创新路径分析
不同创新路径是否会对医药上市公司的效率产生影响?以效率为导向应该采取何种创新路径?本文将有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分为四种不同的模式:模式一为只开展技术升级活动;模式二为同时开展技术升级和技术研发活动;模式三为同时开展技术升级和技术引进活动;模式四为同时开展技术引进、技术升级和技术研发3种创新活动。通过对比4种模式下医药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效率,来分析最优创新路径。
3.1不同模式下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对比
本文以X3、X4、X5为分类筛选指标,将每年的样本企业按四种模式分组后重新组合,形成四个面板数据,将投入指标X1、X2、X7和产出指标Y1、Y2分别代入,利用DEAP-xp1软件计算4种创新模式下的创新效率平均值,结果如表5所示。观察可知,四种模式下的技术效率均小于0.5,纯技术效率在0.5左右,规模效率大于0.5。可见,虽然我国医药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规模效率有了一定提高,但纯技术效率的不足使得总体创新效率低下,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盲目追求规模的扩大并不能有效地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和效率。对比来看,纯技术效率以模式四最高,模式一略高于模式二、模式三;模式三的规模效率远高于其他3种;技术效率最高的为模式三,其次为模式四。在同时开展3种创新活动的企业中,有些较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注重专利申请工作,而有些则没有开展专利申请保护活动。本文在采用模式四的企业中进一步对比了有专利申请和无专利申请两种情况,其技术创新效率如表6所示。可见,有专利申请的情况下,技术创新的效率总体要略好于没有专利申请的情况。
3.2创新路径分析
不同企业处于不同的内、外部环境之中,其开展技术创新的需求和条件也不尽相同。本文将技术创新分为起步、发展和稳定阶段,探索每一阶段最优的活动组合,从而得到医药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最优路径。
3.2.1起步阶段。医药上市公司对研发的重视程度正在逐年提高,技术升级是目前采用最多的形式。为适应《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管理的要求,跟上医药产业发展的步伐,开展技术改造和升级活动是医药上市公司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只进行技术升级是比较保守的做法,投入和产出都相对较低。从当前的企业运营情况来,只进行技术升级能达到略高的纯技术效率,是医药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起步阶段的良好选择,能为后续技术创新活动奠定良好的硬件和制度基础。
3.2.2发展阶段。只进行技术升级虽然能达到略高的纯技术效率,但是其规模效率较低,导致总体技术创新效率偏低,不利于企业进步。在技术升级的基础上,对比模式二和模式三可以发现,无论是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还是总体技术效率,技术升级加引进的模式都要高于技术升级加研发的模式。这可能是因为在技术引进的模式下,国外引进或国内购买的技术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新产品的转化率较高,投资回收周期也较短,因此可以提高创新产出,从而提高效率。而研发一般投入大、周期长,很难在短期内看到成果。因此,医药上市公司进入技术创新发展阶段时,应在开展技术升级的基础上下首先考虑技术引进,然后再开展研发活动,是提高创新效率的最优选择。
3.2.3稳定阶段。在3种创新活动同时开展的情况下,企业的纯技术效率达到最高,但规模效率有所欠缺,从而导致总技术效率偏低。在当前投入冗余较多的情况下,规模效率可以通过适当调整投入来实现,但纯技术效率仍然是制约医药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进入技术创新的稳定阶段时,要将提高纯技术效率作为最终发展目标,更好地结合技术升级、引进和研发,使其相辅相成,提高产出能力。此外,在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时,尤其要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以既有利于加快研究成果的转化,也是增加产出的有效途径。综上分析可知,技术创新是医药上市公司提高竞争力、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路径选择上,技术升级是医药上市公司开展技术创新的必经之路。在此基础上,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并且外部市场环境良好的情况下,可进一步开展技术引进活动,既是增加新产品、提高产出的良好选择,也可为提高创新能力水平奠定基础。当企业自身吸收转化了一部分外来技术以后就需要开展第二次创新,结合引进的技术开展自主研发,进一步增加创新产出。在整个创新投入过程中,要注意随时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专利申请把阶段性研究成果转化为可衡量的创新产出,从而提高创新效率。
4结语
篇2
文/官玲
仔细观察,常能发现,不少老人的呼吸会变粗,呼吸声音也会变大。这是正常衰老,还是疾病征兆?
专家表示,大多情况下,呼吸系统因衰老产生的变化,并不会导致呼吸声音变粗、变大,这些特征更多的是出现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身上。事实上,老人的呼吸比年轻人还要弱一些,只是有时会在睡觉时出现呼吸不规律的情况。因此,一旦发现老人呼吸短促,呼吸声变粗、变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到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如心功能、肺功能以及心脑血管等,再确定病情。
相比较呼吸变粗,其实更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呼吸急促、困难现象。它通常是因为心肺功能衰弱造成的,在活动之后出现最多,睡觉时容易发生呼吸暂停。
因年龄增长引起的生理变化,都可以延缓,心肺功能自然也不例外。在空气新鲜的环境里锻炼,特别是多做些深呼吸运动。也可以选择做些腹式呼吸锻炼,配合太极拳、气功等,不仅可以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还能调整和提高全身的功能水平。
眼睛异常知疾病
文/陈景胜
眼球变黄 肝炎和肝硬化等肝功能异常都会引起胆红素积聚,导致巩膜变黄。
眼睛凸出 甲亢时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会让眼部周围组织肿胀,眼睛像凸出来一样。
眼睑下垂 随着年龄增长,很多人会眼睑下垂。这也可能是脑部肿瘤或者重症肌无力的表现。
视神经异常 正常视神经应该呈粉红色,如果颜色变为浅白色,则可能是脑肿瘤、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的征兆。
眼部血管斑 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一旦在视网膜毛细血管里发现细小的黄色斑块,则说明动脉粥样硬化已经很严重。
视网膜病变 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在内的很多疾病都会损伤视网膜上的血管和神经。因此,视网膜渗血、分泌黄色液体、出现白斑等,都应该做全身检查。
角膜环 这可能是威尔逊氏病的表现。患者铜代谢存在障碍,导致铜沉积于角膜上,在瞳孔周围形成一个“角膜环”。
眼睑增厚 眼睑增厚可能是神经纤维瘤的表现。
眼睑充血 眼结膜上布满了毛细血管,一旦血管破裂,就会有充血现象。通常结膜出血没有明显原因,但如果患有严重高血压或血小板缺乏等疾病时,结膜也会充血。
瞳孔异常 正常情况下,左右瞳孔应该是对称的,不仅大小一样,受到光线刺激时,其收缩反应也应该相同。如果瞳孔一大一小,或一侧收缩的速度较慢或幅度较小,就可能是中风、脑肿瘤、视神经肿瘤等疾病的征兆。
打嗝也是疾病信号
文/江大红
一个人一辈子都不打嗝是不可能的,但对某些人却可能是疾病的信号。“打嗝主要是由于膈肌或肋间肌痉挛引起的。”北京东直门医院消化科主任刘敏说,打嗝可分为嗳气和呃逆两种。嗳气的嗝声尾音较长,一般一次就打一个,而呃逆的嗝声短而促,往往是连着打好几个。不管嗳气还是呃逆都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需要警惕的是病理性的。如果嗳气伴有烧心、反酸、胀痛、黑色的大便等,就可能是病理性的,需尽早去消化科就诊。呃逆常常突然发作,多因内脏平滑肌痉挛引起,多为功能性异常。
篇3
百年矿城阜新是我国第一个被确立为经济转型试点的资源型城市,十多年里,阜新——一个矿竭城衰、濒临绝境的城市,浴火重生,实现了由试点市向示范市的历史跨越,走出了一条具有阜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前,氟化工、煤制天然气化工产品已成为阜新化工产业转型的主打品牌,煤炭精深加工、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当前阜新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化工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成为阜新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一、化工产业自身的发展是区域经济转型的重要源动力
化工产业在阜新的资源禀赋条件十分优越,正逐步形成以化工基础原料、精细化学品及“三药”中间体、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等为重点的产品产业链。
通过多年努力,阜新化工产业规模逐渐扩大,涌现了一批产业有特色、国内有地位、发展有后劲的企业集群,并逐步向园区集聚。我市共有4个化工集中区,化工产业特色更加鲜明。
(1)氟化工引领区域经济大动脉。阜新氟化工产业基地总面积20平方公里,主要建设基础氟化工、氟烷烃、含氟聚合物、氟材料加工、高性能氟化盐盐含氟精细化学品六大类产品聚集区。特别是氟碳醇和高品级氢氟酸项目为阜新氟化工产业基地实现深加工提供了产品保障,更标志着阜新氟化工产业发展已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成为阜新经济转型的坚实动力。
(2)煤化工带动新型化工。阜新煤制天然气项目是我国第三个经国家发改委核准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是全国煤化工示范项目,是我省近年来单项投资额最大的项目,同时也是阜新经济转型的标志工程。基地规划总面积29.9平方公里,其中产业基地24.7平方公里,配套区5.2平方公里。基地以大唐煤制天然气项目为龙头,以发展天然气主副产品精细加工为主线,规划建设两大系列项目,形成四大产品结构,构筑八条产业链。目前,阜新市煤化工产业基地已包装了部分工业地块作为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建设用地,以吸引全国各精细化工企业来此投资发展。
(3)新型合成材料稳步发展化工产业蓬勃兴起。我市医药产业主要品种多达200多个,拳头产品有季德胜蛇药片、王氏保赤丸、金荞麦片、正柴胡饮颗粒、槐耳胶产品、盖天力钙片、白加黑、小白糖浆和第六要素生物医药保健品等,基本形成了门类较齐全、产业有特色、国内有地位、发展有后劲的产业群体。
二、化工产业与政府产业政策融合,推进阜新经济转型
化工产业是区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化工基地建设与发展与阜新市政府的产业政策的扶持密不可分,化工产业推动区域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改善本地经济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业对接方面。化工产业基地分别多个城市签订经济协议,政府围绕产业配套、劳动力市场建设等开展了有效的合作,引导基地相关配套产业向周边区域有序转移,延伸产业链,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如辽宁大唐国际阜新煤制天然气及输气管线工程项目总投资245.7亿元,设计能力为日产1200万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通过长输管线供应给沈阳及周边城市,同时,还副产石脑油、焦油、硫磺、粗酚、硫铵等产品。通过此项目的建设,把政府的宏观支持与地域内的经济优势结合,争创建设全国重要的煤化工、新型能源、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三大基地”,与原有的液压、现代皮革、板材家具研发制造、铸造、氟化工“五大产业集群”,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三、新型化工产业的培育发挥其在区域经济中的辐射作用
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升化学工业产业能级和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
目前阜新的新材料行业的企业绝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缺乏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引进高新无污染企业,成为化工基地建设的发展目标,让其成为龙头,使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承担起产业布局、政策引领等多种功能,同时兼具强大的吸引能力、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并且能够渗透和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而要想发挥出“龙头作用”,既需要自身具备一定“量”上的累积与扩张,还需要最终实现质的飞跃与提升。“产业联动”是三个层面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联动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产业的“溢出效应”,产业左右发展形成产业集群,产业上下延伸扩大产业链条;另一方面,化工产业在壮大自身后,具备了和中心城区、区县开展合作的条件,新区主动对接,与中心城区和各区县明确定位,密切联系。
阜新在以后的化工产业发展中要通过不断地积聚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资源,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推进产业转型步伐,并乘着国家实施老工业区崛起和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的有利时机之际,把阜新建设为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构建成一个充满活力"富裕文明的新城市。
篇4
省委书记彭清华来宜调研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为宜宾建立全省经济副中心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全体宜宾人应该牢牢把握三江新区建设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要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全面压实决战责任。
作为乡镇一级,要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 屏障壁垒,更需要全力做好村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优化便民服务阵地,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农村等各项工作,扎根基层,打好基础。
作为基层工作者的一份子,更应该了解这次清华书记来宜调研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其中含义,找准自己为宜宾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贡献力量的着力点和发力点。
篇5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科技创新,当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领经济新常态的“第一动力”。
在深圳举行的第十八届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期间,高校的创新科研展,成为本届高交会展出的重点和亮点之一。
据《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本届高交会共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25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参展。展出内容包括各自优势和特色、与企业研发中心合作、实现产学研有积极和的技术创新成果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研究、产业融合等相关的研究成果。
成果转移反补创新科研
产学研的结合是本届高交会高校展团提到最多的话题之一。
大学一直都是创新科研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而言,国内包括科研院所、高校在内的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率一直处于低水平徘徊。据《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产学研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动。
对于高校这类以科研为主的机构来说,科技成果的转化,也是一个大问题。但是在本届高交会上,《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发现,产学研结合、科研成果转化,成为许多高校不谋而合的话题。
以本届参展的深圳大学为例,深圳大学作为深圳重要的科研院校,本届高交会共有84个高科技含量的参展项目,数量为历年最多。84个参展项目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领域32项,生物医药与医学工程领域21项,新能源新材料环保领域15项,光机电一体化、先进装备领域16项。涉及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生物医药与医学工程、新能源与新材料环保、光机电一体化与先进装备等多个领域。
深圳大学科学技术部主任文振j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深圳大学近年来在创新科研领域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就是不断推进产学研结合,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实现了产业化。”据了解,深圳大学在深圳很多区建立了创新科研基地,同时与企业合作成立研究中心,企业遇到的技术上的困难会很快转化为深圳大学的科研项目,通过校内诸院系的合作,迅速攻克技术难题,学校和企业之间,形成了良好的联动。
文振j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科研成果的转化反过来也在不断推进创新科研的进步。”据他介绍,近年来深圳大学80%成果转移的收益都归属科研团队,学校收取的20%费用,也主要用于服务科研团队开支,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校内科研团队的积极性,深圳大学的专利数目也在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
作为本届高交会参展的香港高校,香港理工大学也在着力推进产学研结合。
据《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香港理工大学本届高交会展品大部分是曾经在近年的大型国际发明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得奖科技,包括九项先后在韩国首尔国际发明展2015、第四十四届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展(2016年)和加拿大国际发明创新比赛 2016中脱颖而出的科技,它们涵盖了多个范畴,包括储能、功能织物和服装、地形测绘、工业3D测量、汽车机械及智能栽种植等。
香港理工大学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每一项展品都是理大学者和科研专才日以继夜埋首苦干的心血结晶,能在蜚声国际的发明展中大放异彩,正好证明了理大的科研成就不单在香港本地备受各界推崇,亦赢得全球的认同和嘉许,这无疑是鞭策理大继续努力进行科研的巨大动力。”
高交会作为一个平台,为高校科研成果的转会,搭建了桥梁。香港理工大学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香港理工大学一方面希望借助高交会的平台展示领先的科研实力与优势,进一步提高理大在内地的认知,把曾在大型国际发明展中获奖的应用科技优先推介给与会人士,借此加强与内地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联系,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开拓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同时培育强大的知识转移文化,务求把饶富应用价值的优秀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通过知识转移把卓越的科研成果推展至工商界。”
合作科研
本届高交会高校展团,还引入了大陆以外的高校参展,比如首次参展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比如香港理工大学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高校近年来都把与中国大陆的科研机构或者企业的合作,作为创新科研的重点之一。
近年来由于国家队创新科研的重视,“创新驱动”成为一个人们词汇,对于高校来说,很多高校也把创新科研至于更加突出的地位。
内地的创新科研氛围,也吸引了诸多中国大陆以外的高校。香港理工大学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理大于2004年6月,成为首间正式入驻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香港高等院校,并获深圳市政府拨地兴建产学研综合大楼,2010年7月,理大产学研基地投入使用后,以科研为核心,以知识转移及科研成果产业化为方向的一站式服务体系。入驻理大产学研基地的机构包括理大深圳研究院、理大产学研基地(深圳)有限公司及十余个研发中心。”
据香港理工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6年9月30日,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已申请各级各类政府资助项目累计约740项,获得资助项目累计249项,项目资助金额共计14773余万元,其中承担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8项,项目经费8800余万元。与此同时技术转移中心也不断发展壮大,凭借理大的专业技术优势,以及研究院日益成熟的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研究院在横向技术咨询服务,技术推广应用领域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截至2016年9月30日,开展商业项目合作约109项,金额累计达2365余万元。申请专利77项,获得授权20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
新加坡国立大学作为首次参加高交会的国外高校,也在致力于推动两国间的科研合作。据《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2010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州研究院成立,该机构以产学研为主导,是一所多学科、综合型的国际研究机构。研究院依托母校新国大的科研优势,结合国内高新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工作,旨在推动中新两国在科技、文化领域进一步合作。
篇6
高交会的老朋友
聊起1999年参加首届高交会的情形,纽伦堡工商会国际部部长史雅明先生记忆犹新。他十分兴奋地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那时他以嘉宾身份受邀,参加首届高交会,对深圳这个城市以及高交会这一平台留下了良好印象,他便决定以后每年都要以展商的身份来参展。十六年后的今天,在本届高交会外国展区一带一路展馆,史雅明先生再次如期而至。
“深圳是一个极具活力的城市,也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城市。它外来人口很多,城市集聚能力很强,只要来到深圳,就能接触到中国其他不同省份的人群。在高交会这个平台上,人们可以找到很多技术、投资、产品等方面的合作机会。”史雅明说。
“德国制造”现风采
德国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以其严谨的态度和恪守规则征服了全世界的消费者,而中国人一直对“德国制造”持有很高的信任度。今年的高交会,纽伦堡工商会组织了多家德国企业前来参展,观众有机会一睹“德国制造”的风采。
FICHT(菲希特汽车与海事工程两合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精密机械与高科技开发的创新工程公司。CEO菲希特先生纵然已有86岁高龄,还是坚持亲到现场,西装革履坐在轮椅上,与专业玩家和展商进行交流。这次,FICHT公司带来了一款刚刚研发出来的发动机,适用机和航天设计。这款发动机的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易清洁,并且在运行过程中十分平稳,完全不震动。目前这款专利产品尚未量产,希望有企业能够投资生产。菲希特先生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说,“这是个非常好的平台,以后每一年我们都要带产品来这里展示”。
如今,德国巴伐利亚团与高交会一同走到17岁,参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巴伐利亚展团的参展企业已覆盖了IT、精密机械制造、环保技术、光盘数据、生物医药、科研等诸多领域。
史雅明先生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表示,巴伐利亚展团的参展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这些企业的规模虽然不大,却极具创新力。中小企业是德国经济的支柱,但缺乏开拓中国市场的途径,需要政府的支持,这也是为什么纽伦堡工商会每年都组织这些企业来深圳参加高交会的原因。
合作前景可喜
篇7
(一)受行政处罚企业中存在的会计核算基础性缺陷
可靠性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所在。财务报告是会计核算的最终成果体现,故以财务报告是否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的质量要求为起点,逆向考察某会计主体是否存在会计核算基础性缺陷,是较便利的切入点。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委员会在2007年、2008年各查处20起违法案件,其中有10起直接显示会计主体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原则,具体表现为不按规定进行票据结算、往来款项科目混乱、随意进行账务调整等。
(二)限期整改案例中存在的会计核算基础性缺陷
上述受行政处罚的案件,需要会计基础性缺陷和当事人不良动机两大因素并存才会发生。如果会计基础性缺陷客因已经存在,但不同时存在不良动机的当事人,或存在不良动机的当事人,但因尚未被随意滥用,此时中国证监会只需发出“限期整改通知”。如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于2008年10月8日至10月30日对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现场检查,并于2009年1月5日下发了《关于要求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限期整改的通知》。该上市公司会计核算基础性缺陷表现如表所示。
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会计核算基础性缺陷
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业务处理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会计核算基础性缺陷在其他企业也普遍存在。这说明我国会计核算基础的现实状况并不乐观。
二、会计核算基础性缺陷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会计制度重大交替背景下的会计年度,往往也是某些会计人员容易背离诚信、违法乱纪的会计年度。传统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为“舞弊性信息失真”(做假账)或“操作性会计信息失真”(因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或工作责任心不强而发生)。从目前来看,“舞弊性信息失真”更多以“选择性会计信息失真”的变形方式呈现。“操作性会计信息失真”也附加了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士在业务素质低、工作责任心不强的会计人员背后的操纵,使主观不良意图蒙上保护层,变形为“复合性会计信息失真”。从会计基础性缺陷的潜在危害看,变形后的两种会计信息失真更值得警惕。
“操作性会计信息失真”和“复合性会计信息失真”的共同点,是在会计制度、准则提供多种会计政策选择空间时,任意地选择了不恰当的会计政策,选择后并不遵守该会计政策的规定,反而与其他政策同时使用,更有甚者,不用规定的选择而“自造规则”。变形后的会计舞弊行为,由于“以明隐暗”贯穿于会计核算,从财务报告当期和近期表象观察,不易被发现。它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表现为“慢性杀伤力”。
三、完善会计核算基础性缺陷的对策
(一)确立财务会计的基础地位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会计人才需求结构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但是,将会计同现代管理技术结合,通过经济信息与会计信息相联系的加工、改制,延伸为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是需要建立在以定期提供财务报表为主要手段、以为企业外部与企业有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社会集团服务为目的,按照会计核算原则准确地记账、算账、报账为职责的财务会计基础之上的。
当前,我国正在建立健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目标定位于会计标准国际趋同,它对会计核算实务提出的要求更高、难度也更大。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仍然应把会计队伍建设的基点放在财务会计方面,以纠正会计核算基础性缺陷为切入口,提升财会队伍素质和会计核算质量,为未来工作重点转向管理会计创造条件。
(二)设置和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架构
会计核算基础地位不被削弱的根本,是会计人员结构优化和合理配置。为此,笔者建议: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已经将总会计师一职改为财务总监、不便做变动的情况下,可以试点对超大规模上市公司增派总会计师,即实行“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双岗委派制”,总会计师隶属于经营班子序列、财务总监隶属于监事会序列(也可设监事会副主席兼任财务总监一职)。与此同时,对一般规模上市公司实行“财务总监、财务经理(有的称为计财部长)双岗委派制”,财务总监目前地位、职责均不变,但随同下派的财务经理,应将部门日常工作重心放在会计核算方面。
鉴于会计核算基础性缺陷既与完成外部财务报告压力增大,也与内部实施管理会计职能相关,为此,笔者建议:在一些迅速扩张或已经扩张成超大规模的公司,可参照某些发达国家现代大型企业以财务副总经理为最高层管理人员,之下设会计部长、财务部长各一名,分管会计记录和财务管理工作的财务管理模式,试点建立类似“财务副总经理领导下的会计部长、财务部长负责制”的组织架构。财务副总经理对公司获取和有效使用资金的活动负总责。会计部长管理会计部,承担财务和经济信息的记录和报告,根据经济事项发生原因记录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的增减,对登记过的数值进行必要的计算和加工,并将其结果传达给会计信息使用者;财务部长负责发行公司证券和筹措银行贷款、管理现金和流动资金、制定信用和收款政策、从事证券投资以及安排股利发放等工作。
无需或不能做上述制度性改进时,则可在集团或控股公司总部财务部(或计财部)名下设立“会计辅导员”岗位,选用专业技术能力较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担任该职,巡视下属子公司,帮助子公司提高会计核算技能。
篇8
2006年的产业特点是,工业生产和商业销售增幅下滑,企业效益下降;进出口仍高速增长;亏损面稳定但亏损额加大;医院终端增幅创近10年新低,零售稳定增长。林建宁在报告中透露,今年1~9月份,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现价)完成3861.83亿元,同比增长15.90%,累计实现利润272.21亿元,同比增长8.14%,比上年同期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其中化学药品制剂工业实现利润76.66亿元,同比下降4.08%,中成药实现利润65.95亿元,同比增长2.00%。
作为产业的晴雨表,上市公司的风吹草动无不反映出整个行业的形势。“2006年上半年医药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4%,这个数字看起来似乎让人稍稍松口气,但是净利润下降23%的现实却让我们感到沉重。”林建宁分析说。
2006年上半年全国百强企业前10名、前20名、前50名和前100名销售收入所占比例分别为23.04%、29.07%、38.54%和46.86%,增长速度同比分别为4.03%、2.87%、2.38%、2.26%,呈现出排名越靠前增速越快的规律,林建宁分析认为,这种现象说明在目前产业处于低潮期的状况下,大企业的效益要好于小企业,产业集中度可能进一步提高。
出口和零售的增长是06年医药行业的主要亮点。来自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顺差额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而对于业界最为关注的终端表现,林建宁用数据告诉与会者,“第一终端增速明显放缓,第二、第三终端增长强劲。”根据南方所数据,2006年上半年医院销售799.8亿元,比2005年同期的752.4亿元只增长6.30%,而2006年上半年零售市场销售规模达420亿元左右,增幅达到16.67%。
2006年,医药经济增长放缓
2006年工业生产和商业销售增幅下滑,企业效益下降;进出口仍高速增长;亏损面稳定但亏损额加大;医院终端增幅创近10年新低,零售稳定增长。
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统计,今年1-9月份,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现价)完成3861.83亿元,同比增长15.90%,累计实现利润272.21亿元,同比增长8.14%,比上年同期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其中化学药品制剂工业实现利润76.66亿元,同比下降4.08%,中成药实现利润65.95亿元,同比增长2.00%。
林建宁指出,2006年国家实行专项整治医药购销贿赂,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实施新一轮的药品降价潮,再加上挂网招标改革等一系列动作,从长远看会对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短期来讲,难免会给医药企业带来阵痛。受政策影响,上市新药数量会大幅减少;已经上市的仿制药会部分退市;产品宣传,尤其是新处方药的营销难度加大;小企业生存空间被挤压。
2007年,“微利时代”来临?
据预计,2007年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现价)将达到6000亿元,同比增长15%-16%;药品销售收入达27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8%-9%。明年的医药市场将呈现出以下特点:外资企业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医药商业重新洗牌,出现新的业态;第一终端增长放慢,而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带动下,第二第三终端增长活跃;药价水平下降;口服中成药市场成为竞争热点。
“总的来说,我国医药经济面临的大环境对增长不利,形势更加严峻,2007年医药经济的增长幅度仍会减小。”林建宁指出,预计明年国家药价改革力度仍会加大,新药审批将更加严格,企业通过改剂型改规格等方式来规避降价的可能性将越来越低,加上国家加大力度实施GMP认证,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等因素,整个医药工业利润被挤压,真正的微利时代来临。
外资企业,市场份额提升
《2007年我国医药经济预测》还预计,随着跨国企业加快实施全球化战略,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其争夺的热点,而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正持续上升。这将成为即将来临的2007年医药市场的一大特点。
林建宁指出,上海强生、北京费森尤斯卡比、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赛诺菲制药等企业纷纷由中外合资转变为外商独资,拜耳以10.72亿元人民币收购东盛止咳及抗感冒类西药非处方药业务及相关资产,跨国药企相继在华建立研发中心等事件都表明了,跨国药企正不断加大在华的投资力度,外资独资企业将成为主导,并将加快跨国药企的专利药生产和科研本土化进程。这将促进国内医药产业的结构调整,也将促进我国医药经济进一步发展。
2007年,行业前景
2007年医药市场将呈现以下特点:外资企业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医药商业重新洗牌,出现新的业态;第一终端增长放慢,第二、第三终端增长活跃;药价水平下降;口服中成药市场成为竞争热点。
“2007年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现价)突破6000亿元,同比增长15%~16%;药品销售收入达2700元左右,同比增长8%~9%。”11月7日,在第18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会上,对即将到来的2007年中国医药经济发展态势做了如此描述。
谨慎期待2007
在谈到影响2007年医药经济运行的相关因素时,林建宁着重分析了世界市场环境、国内国际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环境和对外贸易等。
从世界医药经济的运行情况看,林建宁援引的分析数据认为,这两年全球医药市场尤其是北美市场发展速度放慢,预计2006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金额为6400亿美元,增长速度为6%~7%,2007年为6650亿美元,增速为5%~6%。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跨国企业加快实施全球化战略,其中的一个竞争热点就是具有强大发展后劲的中国市场。林建宁认为,这对中国医药市场产生的影响是,在跨国公司加大对中国投资的同时,外资独资企业将成为主导,外资企业市场份额上升,同时跨国企业将研发中心也搬到中国,使得专利药生产和科研本土化的进程加快,这些将促进国内医药产业的结构调整。
同时,我国宏观经济进入第二轮调整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前三季度为141477亿元,同比增长10.7%,比上半年回落了0.2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0.8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偏快增长的势头有所缓解,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呈现“三落一稳”的新态势。宏观经济的相对稳定,为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专项整治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以及药品降价政策等因素是影响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林建宁强调,这是中国医药产业健康发展道路上所必须经历的阵痛,因此这种制约只是暂时的。
篇9
2003年中国经济在总量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而又紧迫的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将因此而明显加快。
1.产业结构将向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产业倾斜。面对加入WTO后国际竞争更趋激烈、劳动力相对过剩的新形势,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重要性。在这种形势下,2003年及今后传统产业中的纺织、服装、食品、皮革、塑料、电气机械及建筑、建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面临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应该看到,即使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有一个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过程。因此,提高这些产业的规模效益和技术含量,是2003年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内容。为配合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构升级,国家将在国债的使用上加强对重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在银行贷款、税收政策上支持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并利用外资并购、风险投资、投资基金等手段,改造、重组国有企业,进而促进传统产业的结构升级。
2.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双峰逼近”的背景下,我国既不能以弱化传统产业来实现信息化,也不能待工业化完成之后再过度到信息化。有鉴于此,十六大报告在强调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也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2003年,我国将按照应用主导、面向市场、技术创新、竞争开放的总体思路,加快生物工程、新材料、通讯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的发展,并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跨越式发展为重点,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2003年,信息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先导产业,以新材料、新能源、自动化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将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3.第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趋于协调。与2002年农业的平稳增长特别是工业的快速增长相比,服务业的发展明显滞后,2002年前三个季度服务业增加值仅比上年同期增长6.6%,慢于GDP的增长速度1.3个百分点,慢于第二产业增长速度3.4个百分点,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2002年经济强劲增长背景下不断增加的就业压力。为改变目前失调的三次产业结构和有效缓解就业方面的压力,国家已安排了一定规模的引导资金,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了金融保险、邮电通信、航空旅游的对外开放力度,预计2003年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将达到7.4%,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将逐渐趋于协调,物流、社区服务、商贸旅游等传统服务业将因此而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加入世贸效应逐显制造业大有可为
总体上看,加入世贸组织给制造业带来的机遇明显大于挑战,其中机电、轻工、纺织行业的受益程度更加明显。2002年1~9月份,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超过1100亿美元,同比增长30%,占全国外贸出口比重达到48%,9月份达到创纪录的154亿美元,其中,计算机及其零部件出口227亿美元,同比增长57%,是拉动机电产品出口的主力。从纺织业看,2002年前三季度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582.5亿美元,同比增长10.1%,其中出口增长12.3%,进口增长3.1%,出口增幅高于进口增幅9.2个百分点,累计实现的贸易顺差,是全国贸易总顺差额的1.64倍。从轻工行业看,2002年1~9月,轻工行业出货值同比增长17.5%,增幅同比提高7.2个百分点,出口占行业产值的比重为23.6%,对行业贡献率为28%。此外,钢铁、有色金属、金属制品、摩托车、食品、造纸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行业因加入世贸组织后出口环境好转,产销量均有较为明显的增长。
2003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我国制造业在扩大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方面仍将大有作为。首先,由于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制造业发展前景看好,再加上加入世贸组织第一年产生的实际效应,2002年以来制造业投资增长明显,其中纺织、机械电子、冶金行业1~9月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3.2%、41%、53.4%。这些投资将有一部分在2003年形成生产能力,而形成的生产能力中又有很大部分是面对国际市场的。其次,制造业的全球化或国际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外资企业是拉动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2003年在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进一步接轨的情况下,很多跨国公司已计划在2003年将中国作为其全球的生产基地,从而带动中国制成品的出口。再次,经过加入世贸组织后一年左右的磨合期,我国已初步积累了应对挑战的经验,2003年一方面我国将进一步完善14个行业的应对措施;另一方面将逐步建立超前反应、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进出口调控体系,启动71大类重点敏感商品的进口预警系统和汽车、化肥、钢铁行业预警机制。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实和完善,我国进出口的环境将进一步好转,企业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挑战的水平和能力将大大增强。
投资力度不减相关产业适度发展
从影响投资的因素看,2003年国债投资力度将可能逐渐减弱,但外商投资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同时经济景气回升相应地提高投资回报的预期,民间投资也将逐渐启动,预计全年全社会投资将达到50900亿元,增长1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将扩大对钢铁、建材、电力、石油等产品的需求,并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石油、电力作为重要的能源类行业,在国内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的带动下,将保持适度增长规模。从石油行业看,2003年,我国石油产量将继续稳步增长,石油产量增长率可望继续稳定在2%左右,并突破年产1.7亿吨大关的可能。但由于供需仍存在巨大缺口,需要大量进口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成品油配额总量预计将达到2530万吨。从电力行业看,2003年全国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外商投资和贸易出口的加快,以及钢铁、有色金属、煤炭行业、化工等高耗电行业的持续发展,将有力地推动电力需求的稳定增长,预计2003年我国全社会用电增速为8%,用电量将达到17300亿千瓦时左右;发电量增速为8.5%,全年发电量为17600亿千瓦时。
钢铁、水泥、玻璃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产品,其所在行业的总体发展态势主要受投资增长的快慢影响。2003年,国内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将继续支持钢材需求的上升,而南水北调、西气东送、西电东输、青藏铁路等一系列“钢铁+水泥”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推进,更是为钢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预计2003年钢产量将达到20700万吨,比2002年增长15%,钢材产量将达到22500万吨,增长17.2%。在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增长的基础上,2003年水泥和玻璃行业生产也将有明显的增长,预计2003年水泥产量将达到76000万吨,比2002年增长7.4%左右;平板玻璃产量将达到24600万重量箱,比2002年增长8%左右。
现代物流 带旺交通运输业
2002年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大约在1900亿元左右,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即第三方物流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规模不足500亿元,市场潜力很大。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预测,2003年,我国国民经济将有望进入新一轮景气上升期,国内生产总值可望达到8%的较高增幅。预计2003年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将达到2400亿元,比2002年增长26%左右,现代物流业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受国内外需求扩大和物流产业高速增长的影响,2003年运输需求将进一步趋旺,客货运输生产有可能创出历史新高。预计2003年主要运输方式全年货运量将接近150亿吨,达到149.12亿吨,比2002年预计增长4.6%左右。其中:国家铁路货运量可达19.35亿吨,比2002年增长4%;全社会公路货运量可达115亿吨,增长4.5%;全社会水运货运量可达14.8亿吨,增长5.7%;民航货邮运量可完成220万吨,增长15.8%。由于国际市场多元化和大宗物资增多,再加上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将进一步促进东西部的物资交流,因此2003年铁路、公路等主要运输方式客货运输平均运距将有所延长。预计2003年铁路货运平均运距将达到806公里,公路货运平均运距将达到61公里。与此同时,各主要运输方式周转量增幅将高于运输量增幅,运输业务收入将明显增加。
汽车产业进一步确立支柱地位
2002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与汽车市场运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企业大规模重组、跨国公司争相进入、新车型层出不穷、私人购车掀起,这些变化之快、之大出乎人们的意料。新的特征预示着我国汽车工业正在逐步确立其支柱产业地位。
2002年在产销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汽车行业整合力度加大,外资进入和内资并购共同推动了汽车业重组的步伐。从年初以来,宝马与华晨、日产与东风、福特与长安、现代与东风、菲亚特与南汽、丰田与天汽、现代与北汽等合作已全面展开或进一步深化,至此,世界汽车巨头已全部进入中国;国内大型汽车集团兼并重组也在加紧进行,一汽集团受让天汽夏利60%的股份和华利公司所拥有的75%的全部中方股权,通过控股天汽集团的优良资产;上汽集团兼并了安徽奇瑞,受让柳州五菱75.9%的股份,将势力范围扩展到中部地区和西南内陆;东风集团与PSA集团签订提升合作层次的框架协议,又与雷诺―日产达成了三方合作意向。至此,我国三大汽车集团的骨干框架已基本形成。
2003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将面临更加宽松的环境,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促进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汽车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将促进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发育。我们有理由相信2003年我国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将延续2002年的快速发展势头,汽车工业将进一步确立支柱产业地位。
初步预计2003年我国汽车需求总量将在2002年285万辆的基础上增长23%左右,达到350万辆左右。家用轿车将继续带动轿车需求的快速增长,但由于基数原因,增长速度可能比2002年有所回落,需求增长增速度将大致保持在30%左右,总需求量将达到120万辆以上,家用轿车将成为主要需求对象,需求量将达到75万辆左右;旅游业持续升温和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将使客车需求增长速度回升,增速有望超过载货汽车,预期2003年客车需求增长速度达到25%左右,总需求量有望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10万辆左右;国债建设规模缩小和使用方向调整将导致载货车需求增长速度将有所回落,预计2003年我国载货车市场需求增速大致将保持在20%左右,比2002年会有所回落,总需求量也将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15万辆左右。
房地产业在不断规范中发展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一直保持了快速的发展势头,2002年这种势头得到延续,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市场需求呈上升趋势;二是个人消费成为市场需求的主体,与个人消费增长相适应,居民住宅在房地产市场需求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住宅销售额已占房地产业销售额的83%以上;三是住房消费信贷进一步发展,截至2001年底,全国商业性和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合计已达6398亿元,首次超过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占消费贷款余额的86%,基本实现了房地产信贷结构的调整。
我国房地产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一是房地产价格仍然偏高,广大住房消费者,特别是中低收入者买房还相当困难,住房市场后继乏力;二是房地产市场空置率居高不下,我国当前的商品房空置率高达26%左右,远远高于10%的国际空置率红线标准;三是局部地区已出现房地产开发的“过热”苗头,2002年1~9月份,在天津、浙江、海南、江苏等地都出现了房地产投资增幅高于销售增幅超过了20%的情况,这种势头一旦持续下去,有造成房地产泡沫的危险;四是住房市场体系尚不完整,一、二级市场发展极不均衡,二级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制约了一级市场的发展。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规范房地产市场是十分重要的,应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进一步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促进住宅市场发展,降低商品住宅空置率。第二,清理房地产税费,理顺商品住宅价格,降低商品住宅售价。第三,建立房地产市场预警系统,规避投资者过多隐藏的风险,防止房地产投资泡沫的产生。第四,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市场行为,从土地供给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管理,杜绝房地产开发规程中的黑箱操作和幕后交易。第五,完善住宅金融体系,扩大对个人购房的支持。第六,加快开放住房二级市场,建立一、二级市场良性互动的完善市场体系。
在不断规范之中,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的前景是十分光明的,2003年,我国房地产投资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房地产竣工面积有望突破13500万平方米,房地产投资仍将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家用电器行业有望走出低谷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家用电器行业带来了有利的机遇,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向纵深发展,国内国外市场进一步实现了无障碍衔接,给企业同一规划产品的市场销售开拓了空间,出口市场的迅速增长,给低谷中的家用电器行业形成了有力的拉动。家用电器产品出口呈现良好增长势头,初步显现了加入世贸组织对家用电器行业的积极效应。另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开放了外国投资的政策环境,外商投资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在并购国内家电企业和扩大独立投资规模等层面进一步展开,成为全球制造业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趋势中重要的投资力量。跨国家电集团对中国家电行业的进入,从整体上促进了家电行业的结构调整和管理效率的提高,提升了家电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为产品的技术升级和营销渠道建设注入了新的理念和活力。同时,由于扩大在中国的投资是跨国家电集团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战略安排,在产品的国际市场推广方面形成和生产的有效衔接,提升了中国家电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出口市场成为中国家用电器行业的重要需求市场。
从未来发展看,随着加入世贸组织进程的进一步深化及其效应的进一步显现,中国家用电器企业的出口规模会进一步扩大,成为行业增长新的机遇。另外,国外家电企业向中国投资也将不断向全方位拓展,从生产环节到研发环节及销售环节等多方面的增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同时外商对国内家电企业的并购重组也将会进一步发展,这对国内家电行业的结构重组、运作方式改造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力度不断增大,小城镇改造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趋势将为家用电器行业提供新的增长契机。
电子政务促进信息产业发展
目前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在政府的电子政务领域取得的进展较为显著。以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先行层面,增强了信息化建设的政府主导力量,以各级政府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带动整个企业、行业的信息化具有积极的意义。从实践发展来看,金卡、金税、金关、金桥等系列信息化建设工程在2002年进一步向前推进,利用公用网组建全国性计算机信息系统取得明显进展,形成了大量对电子信息产品的政府采购,直接拉动了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产品的增长。自1998年以来,利用公用网组建的全国计算机信息系统达到187个,电子信息系统的应用在银行卡、社保卡等及相关设备产品领域取得飞跃进展,这些都直接形成了对信息产业大量的产品需求和服务需求,是信息产业保持较高发展速度的有力支撑。
同时,政府管理体系的信息化程度加深,也带动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电子政务的推行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形成有力的推进。电子报关、电子报税等电子管理系统的逐渐普及应用,直接带动企业加强报税、报关等电子申报系统的建设,加快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流程再造,进而对企业的整个管理体系、物流资金流的电子控制体系建设都具有较强的促进意义。目前企业自身管理流程和信息控制的自动化系统建设已经开始在大企业中逐步展开,对提高企业的管理绩效和反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电子政务带动企业信息化又进一步扩大了对信息技术产品及服务的市场需求,为信息产业发展开拓了更为广泛的空间。因此,以政府信息化带动企业信息化进而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提高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应用水平,加速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对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未来发展上看,国民经济的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空间正在日益拓展,这一进程的不断深入,对电子信息产业会形成平稳持续的产品、技术及服务等方面的市场需求,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将是重要的有利条件。
金融、保险、证券业对外开放进入快车道
2002年以来,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我国相继颁布了一批开放服务贸易领域的法规和条例,加入世贸组织协议中的承诺正在逐步变成现实,经济运行中服务业全面开放的格局开始初步形成,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呈现强劲增长。银行、保险、证券以及商贸等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对外资敞开大门。
1.银行业。2002年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和《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并取消了外汇业务的地域、服务对象限制,把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范围由上年加入世贸组织时的上海、深圳、天津、大连扩大到广州、珠海、青岛、南京、武汉等城市,从而激发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投资热情。随着中国银行业的进一步开放和外资银行业务的拓展,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中的地位将明显提升。据初步估计,加入世贸组织5年后,外资银行外币存款份额将占15%,人民币存款占10%;外币贷款份额将占20%~30%,人民币贷款占15%;中间业务可达50%;加入世贸组织10年后,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可接近1/3左右。
2.保险业。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随着5家外资保险公司的设立,目前获准在中国营业的外资保险机构达34家,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112家外资保险公司在14个城市设立了199个代表处。根据国内专家的分析,2003年随着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保险公司的数量将达到45家左右,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占我国总保费收入的比重将达到5%,比2002年上升约2个百分点。在业务扩张方面,外资保险公司一方面将在寿险市场上与国内保险公司展开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将向责任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农业保险、工程保险、再保险等空白点或者不发达的领域扩充,从而在某些保险业务上形成竞争优势。
3.证券业。2002年以来,中国证监会等部门连续出台了《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法规。随着这些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DFII、QDII、CDR的即将出台,2003年我国证券市场的开放领域将形成从加入世贸组织协议框架下的证券业和基金业的开放,到外资直接参与国有产权和非流通股权的并购转让市场,再到允许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直接投资A股市场等渐次展开的全方位开放局面,中国证券市场的每一个环节和组成部分基本上都将为外资的进入建立相应的政策通道。
中成药业将成投资热点 制药业增速居各业前列
近年来,我国中成药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成为我国医药工业中仅次于化学药品工业的第二支生力军。2002年前三季度我国医药经济保持比以往更高的增长幅度,1-9月完成工业产值2310.3亿元,同比增长19.7%;工业增加值增长15.07%,其中化学制药增长9.77%,中成药增长15.37%,中药工业在整个制药业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篇10
留学美国的李屹博士带着自己的激光梦想回到中国,在深圳南山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李屹对记者回忆起在这片热土上走过的八年,心绪激动。当年让他名噪一时的是南山区的“创业之星”大赛。李屹的团队摘取了冠军头衔。尔后,经南山区科技局推荐参加深圳市举办的全国性的创新创业大赛,又获大奖。荣耀不仅仅是对其创业成果的肯定,更为公司带来了诸多的实际帮助,风险投资随之而来。经历多年的卧薪尝胆,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今年实现了4000万元的销售额。
与李屹一样选择深圳创业的高科技人才不在少数。第四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同时又是首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深圳赛区决赛)在中国高交会期间完美收官,大赛报名的企业与团队超过5000余家,进入复赛的企业1400多家。最终60个项目分获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前12名将进军北京,角逐全国总决赛的最后大奖。据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统计,在大赛划定的11个行业中,信息技术类企业报名最为集中,占总报名数的25.3%,其它行业企业报名数量依次为节能环保、先进设备制造、光机电一体化、高技术服务、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几乎都集中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与深圳市经济发展方向一致。
2012年的创新创业大赛与往届有何不同?为何在高交会期间举行决赛?与高交会有着怎样的互动关系?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副主任朱建平就此接受本刊记者专访。
晋升国家级
中国经济信息:今年大赛与以往有何不同?
朱建平:自2009年起,深圳在科技部指导下已连续举办三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独创了“政府奖金+基本资助+创投引导基金+匹配投资+地方孵化基地支持”的扶持模式,有效激活创新创业链条最为核心的融资一环,实现了资本与“知本”的真正对接,放大了政府扶持资金的效用。这得到了科技部、火炬中心、市政府、创投机构、合作机构、参赛团队的高度认同,今年科技部在借鉴深圳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牵头在全国推出了首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为使深圳继续探索赛事的有效机制和经验,在科技部的关心和支持下,深圳成为首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五大赛区之一,首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深圳赛区赛事也与第四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赛事融合,深圳这个赛事晋升为国家级赛事。
作为大赛承办单位,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对赛事的投入不断升级,进一步扩大了支持范围,提高了资助力度,获奖项目覆盖面由原来的前50名扩充到前100名,最高奖金达到30万元;获奖项目在深圳创业,市政府的基本资助额度从最高50万元增加到100万元,同时还将纳入我市科技计划项目库,有机会孵化场地政策优惠、金融机构融资担保、授信等叠加支持。
另外,广东省科技厅也加入赛区主办单位行列,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比赛,同时对获奖项目在广东创业给予支持。此外,作为国家级赛区,获得赛区决赛权的企业项目,将纳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库,优先得到国家创新基金等一系列国家科技政策支持。
中国经济信息:您如何看待创新创业大赛的成果?
朱建平:深圳创新创业大赛一经推出便获得创业者的认可和热捧,区域覆盖全国,甚至吸引海外项目来到鹏城,参赛项目质量逐年提高,拔出了一大批颇具潜力的创新企业。
企业参与热情不减,赛事规模越来越大的重要原因是,政府发现,通过搭建这个资源汇集的平台,可以引导科技成果与社会资本有效对接,激活创业融资瓶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创新创业步伐;企业也实实在在看到,通过参与这个多元化平台,可以开拓行业视野,检阅创新水平,取得社会资本关注,赢得政府资源支持,获得商机。
事实上,通过这个大赛,企业切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事实上,这是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更需要的。社会的认可是一种标志,将给企业一种自信,并在发展中形成良性的互动和循环。
大赛本身有一个良性循环,大赛中的企业和社会形成良性的互动,此外,与它想获得的要素也有良性传动,这就形成良性反应。这种反应也许是物理的,也许是化学反应。这种反应也许是相加的,也许是几何的。
呼应高交会
中国经济信息:同样作为首届中国高交会的参与者和筹办者之一,您能否谈谈中国高交会的初衷?
朱建平:最早大家都以为科技创新没法落地是因为产业链条上缺少资金。于是,1998年成立了深圳海外基金,国内成立了深圳创新投。事实上,当我们按资本市场的规律,或者说按照创业投资规律来审视的时候,发现真正缺少的是高质量的创新企业、高质量的科技成果储备和具有创业企业家精神的科技人才。因此,在这个基础之上深圳就有了中国高交会。
中国高交会的全称是“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从名称来看,中国高交会就是要使成果在深圳乃至全国落地。中国高交会是想利用这个成果转化、交易,使得深圳具有更多的技术储备、更多的高科技人才、科技企业家以及科技企业,为新兴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
中国经济信息: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中国高交会期间举办的考虑是什么?这两者有着怎样的关系?
朱建平:中国高交会作为国家级交易会,政府的引导力强。随着中国高交会的市场化进程,一些成果积聚的功能,或者说通过创业获得机会的功能也在不断加强。从这个角度来说,创新创业大赛是对于中国高交会的有效补充,相辅相成。
并且,随着中国高交会的级别和影响力都在提升,门槛也在提高。深圳市举办这个创新创业大赛,意在给予那些想参加高交会却没机会的企业一个平台。
在中国高交会举办之前,由大赛组委会进行筛选,为企业与创投机构之间搭建桥梁。通过政府相关政策的号召,可以让好的企业得到创投机构的投资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这也是中国高交会举办的出发点。
2012年我们大赛与中国高交会的呼应与合作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是中国高交会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大赛展区,展示创新创业大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企业,让获奖的项目参加到中国高交会的舞台中去。第二是协同办赛。中国高交会的承办单位——深圳会展中心,同时也是我们大赛赛区的支持单位之一,在赛事推介、赛务和信息共享等方面相互支持,赛区的启动新闻会就是在高交会馆内举行。
转型要创新
中国经济信息:如何看待深圳的创新?
朱建平:深圳的科技创新为什么成效显著?首要的原因就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府的作用是搭台,所谓搭台就是要营造环境,得到市场主体的认可。其次,深圳市政府对于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发展,提供的是真诚细致的定制式服务,契合市场主体的需求,做到随叫随到。
另外,深圳本身就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受益者。政府扶持了创新,它给政府更好的税收回报。因此,两者间就形成良性循环。
深圳的创新靠“三来一补”起家,凭高新技术腾飞。深圳市的创新发展跟产业发展同步。真正的创新,从客观实践来看,分三步走。
第一步,“三来一补”阶段,企业的利润很薄,需要一些新的生产线,但直接更换的成本过高,只能通过升级换代来降低成本。这样,企业会找一些科技人员做维护和升级,随之诞生了企业的工程中心。
第二步是模仿。这个时候就不单只靠技术的积累,还有研发管理能力的积累。
第三步,随着时代进步和市场信息不断渗透,企业逐渐发现在整个的产业链条和创新链条里,外商的东西还可以进一步完善,通过研究和设计一些新的元素来填补提高,演变出自主创新。
- 上一篇: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
- 下一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