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康复范文

时间:2023-03-19 19:35: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脑出血康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脑出血康复

篇1

【关键词】脑出血;并发症;护理干预

脑出血通常是由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出血等因素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临床也称脑溢血,由于其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是临床的急危重症,是我国中老年人致死或至残性疾病之一[1]。为此,笔者对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行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本院收治脑出血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行不同的方法护理,分组资料如下:①观察组:脑出血患者34例,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56±4.5)岁,病程7-18d,平均病程(10±3.2)d,其中丘脑出血6例,脑干出血7例,脑叶出血9例,基底节出血12例;②对照组:脑出血患者34例,男17例,女17例,平均年龄(58±4.6),病程在8-16d,平均病程(9.6±4.6)d,其中丘脑出血6例,脑干出血6例,脑叶出血10例,基底节出血12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治疗方法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包括: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静脉滴注甘露醇等药物进行止血、降低颅内压治疗;给予面罩供氧,通过静脉补充电解质等辅助治疗;给予适量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针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对症治疗[2]。

1.3护理方法

1.3.1临床护理观察密切检测患者体温、血压、心率等,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以及意识恢复情况。对于昏迷患者应当进行格拉斯哥评分,观察其格拉斯哥值下降和瞳孔大小是否对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主治医生处理。本组护理过程中,有1例患者入院后8小时格拉斯哥值由7分降到4分,瞳孔大小不对称,护理判断为脑疮,经脱水降颅压治疗后好转;11例出现高热,心率加快,结合药物及物理方法进行降温后,有效避免患者并发感染。因此,临床护理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生命特征,保持患者的呼吸顺畅,脑供血正常,避免不良并发症的产生。

1.3.2基础护理对脑出血患者行基础护理是包括:①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翻身护理,同时增加气垫床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长期压疮溃烂。②每日对患者进行两次口腔护理,避免患者出现口腔溃疡,引发应激性溃疡。③饮食护理包括:给予意识清醒患者易消化、低脂肪、低糖食物饮食;给予昏迷患者下胃管补充营养和水分。

1.3.3并发症预防护理①脑疝护理干预:抬高患者头部30°左右,有必要时采取吸痰器,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同时给予患者静脉滴注脱水剂,通过控制滴液速度,快速降低颅内压,控制脑疝进程。②应激性溃疡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是否频繁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溃疡先兆症状,观察患者呕吐物、大便的颜色及特点,结合胃液进行对症护理。③肺部感染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是否频繁咳嗽,有无痰液,通过X线片显示肺部出现致密影,取患者仰卧位,抬高患者头部,对患者定期拍背,同时行吸痰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此外,应当保持病房空气清新,做好患者口腔卫生护理工作。④中枢性高热护理干预: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高热现象,一旦出现高热现象,通过冰敷、酒精擦拭等物理方法进行降温,结合冰冻输液,将液体降温输入人体,直至患者体温将至37.5℃时即停止操作。⑤泌尿系感染护理干预:对于大小便失禁患者,应当使用气囊尿管给予患者留置导尿,注意每日擦洗患者会两次,保持患者会阴处清洁干爽,每周更换导尿管,预防泌尿系感染。

1.3.4康复训练护理脑出血行康复训练护理包括语言功能肢体功能的训练,护理人员应当在日常护理中使用单音节,对患者进行语言训练,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关节的伸、屈、外展等活动,加强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1.3.5出院护理指导对患者或家属进行安全护理知识教育,提高患者或家属的安全防护意识。对于出院后仍有智力及肢体功能障碍后遗症,家属积极协助患者进行语言和肢体功能的恢复锻炼,避免重体力劳动,定期门诊复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1.4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资料使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

2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67%、38.2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高发病、高致残病、高致死亡病,其并发症给患者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性。本组研究表明,观察组实行护理干预后,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对脑淤血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产生,对提高临床治愈率,极大的减少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是预防脑出血并发症产生的有效方法,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秦桂云,梅岩,李春玉,等.脑出血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8(3):243-244.

篇2

关键词:5W1H;脑出血;早期康复护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出血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脑出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虽然医疗水平提高,脑出血的病死率下降,但存活者仍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如何促进患者肌力的提高,需要护士-患者-家属的共同努力。运用5W1H对患者进行早期肢体康复护理,有助于其理解和领会要领,掌握最佳康复时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男,65岁,代主诉:突发右侧肢休无力,言语不能2 h。经头颅CT证实为左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约14 mL,首次发病。入院时呈嗜睡状态,运动性失语,无法对答。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正常。 第2 d神志转清楚,言语含糊不清,右上肢肌力1级。第3 d晨烦躁不安,欲回家,无法接受偏瘫的事实,当日上午仍稍烦躁,经心理安抚后好转,能接受发病的事实,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第6 d言语含糊,能听清。第9 d行头颅CT示出血较前吸收,周围水肿带较前明显。第14 d行头颅CT示出血明显吸收。下床活动,行走拖步。第17 d言语尚清晰,右上肢肌力2级,抬起费力,右下肢肌力4级,活动欠灵活,生活基本能自理,办理出院。

1.2方法 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结合患者的病情,将脑出血早期康复护理,分为卧床期及离床期。卧床期分为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离床期进行床下活动。护士应充分掌握脑出血的相关知识,熟悉各阶段的康复护理知识,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掌握康复护理的6个问题:①何时(when)?②何地(where)?③何人(who)?④做什么事情(what)?⑤为什么要这样做(why)?⑥该怎样做(how)?贯穿于康复护理的全过程。将以上知识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讲解。

2早期康复护理

2.1卧床期

2.1.1 When 入院当天以良肢位摆放为主[1]。只要生命体征平稳,病情48 h不再进展,格拉斯哥评分>8分,即可开始早期康复训练。

2.1.2 Where 卧床期间只能在床上进行康复护理。

2.1.3 Who 良肢位的摆放由护士执行。病情基本稳定后,一般来说,发病3 d即可进行主动及被动功能训练。此时,护士是康复训练的指导者,患者及家属要共同参与。

2.1.4 What 包括良肢位的摆放,被动运动及主动运动。

2.1.5 Why and how

2.1.5.1良肢位是高级神经中枢受损后预防异常肌紧张的最佳。良肢位对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的发展和出现,促进肌张力恢复,保持各关节功能位,预防关节畸形意义极其重要。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注意保持良好的肢置及变换,并对患者进行有效指导。

2.1.5.2被动运动 早期被动的关节活动可保持全范围的关节活动和功能自如;保持软组织的弹性韧带和降低肌肉挛缩、回缩及畸形发生的危险,有助于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循环,防止患肢水肿。意识清楚者,24 h内即可开始被动活动。白新燕[2]研究发现早期进行健侧肢体康复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自理,效果明显。包括上肢被动运动:肩,肘,腕,手指各关节功能位的活动:下肢被动运动:髋,膝,足踝。2次/d,每个关节活动5~10遍,从肢体近端关节到远湍关节,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关节肌张力高时,应先予热敷,按摩,手法揉捏,以免发生骨化性肌炎或关节肌腱损伤等。鼓励患者使用健侧肢体对患侧肢体进行自主按摩,以获得更满意的效果。

2.1.5.3主动活动 它能提高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各系统生理功能。患者肌力达到Ⅱ级后,患肢能在床面上移动,此时应指导患者健手带动患手运动。以健手带动患肢做前屈,内收,外展,不同方向反复活动。练习左右移动身躯和左右翻身。进行桥式运动:嘱患者平卧,双手平放于身体两侧,双足抵于床边,压住患者双足关节,尽量使臀部抬离床面,对腰背肌、臀肌、股四头肌有锻炼意义,有助于防止甩髋、拖足等不良步态[3]。患者肌力达到Ⅲ级时,指导患者下肢抬离床面,由开始数秒钟逐渐增加至10 min,以锻炼下肢肌力。通过以上训练,患者学会翻身,使用便器,床旁坐起等动作,达到最大限度的独立性。

2.2离床期 2 w后,随着脑水肿的下降,先在床边站立。站立最初由两人扶着站立,以后可由一人,或让患者自己扶着床或壁独立站立。肌力达Ⅳ级,能徒手站立30 min后,则指导患者步行训练:步行训练前先扶持患者在立位下患腿前后摆动、踏步、屈膝、伸髋练习,患腿负重,健腿向前后移动及进一步训练患腿的平衡[4]。再进行室外长距离步行及上下楼梯训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否则,由于疾病的损害致残,加之不正确的训练所造成的后遗症,将使患者固定在低级原始的行走水平[5]。康复过程都需要护士或家属看护,以防跌倒,特别是变换时。

3心理护理

患者因突然瘫痪,失语,难以接受瘫痪的现实,情绪抑郁。护士应用手势、表情来表达用意。之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心理疏导。介绍同种疾病治愈情况及必要的康复知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态配合康复训练。

4体会

4.1护士在对患者帮助过程中,一定要让患者参加到制定的康复护理计划中,让其由被动运动逐步过渡到主动运动。在被动运动过程中,不断予以口令,一是加强其言语功能,另外可让其掌握运动要领,达到主动运动的目的。随着患者功能的恢复,可以减少辅助量,调整相应的辅助部位,尽可能让患者早日独立,主动完成。

4.2注意不要对患者出现超保护现象,即患者可以自己做的事决不可由他人代替,能用患手时不用或尽量少用健手,不断巩固已恢复的功能,并锻炼其灵活性[6]。如此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3家属的不良情绪对患者的病情康复亦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护士首先要认识到家属对患者来说是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给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消除家属因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引起的失望、消极情绪,让家属认识到家庭的支持对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给患者营造一个关心、体贴、和睦的家庭护理氛围。

4.4通过应用5W1H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增加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患者主动配合康复护理工作,促使患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秦娟,郭秀君.良肢位的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24.

[2]白新燕,刘二梅,杨玉叶,等.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健侧肢体康复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1,7:3040.

[3]郑艳红.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2,17(10):614.

[4]钟翠莲,孙惠金,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0,19:255.

篇3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183-01

新生儿疾病筛查即是在新生儿群体中,用快速简便敏感的检测方法,对一些危及儿童生长发育,导致儿童智能障碍的一些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进行群体筛查。我院是国家“降消项目”和“三网监测”县之一。于2008年6月1日开始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工作,至2011年6月30日,共采集血片2344张送省新筛中心进行检测。在临床采血过程中,我们体会到有很多因素直接影响新筛采血和采血的成功率。一次采血不成功既增加了新生儿的痛苦,也给家属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并且还因此影响新筛工作的正常开展,增加新筛工作的难度。现将我们工作中的体会简要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6月1日-2011年6月30日在本院共出生活产新生儿2649人。接受新筛采血2344人,占活产新生儿总数的88.5%。一针采血成功1521例,占采血总数的64.9%;两针或两针以上成功者823例,占采血总数的35.1%。

1.2 采血方法 按贵州省新筛中心提供的《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技术规范》[1]。取新生儿足跟血,滴在特制的滤纸上,使其自然晾干2-4小时,收入密封的塑料袋中,置2-8℃冰箱内保存。定期(每周一次)将标本送至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筛查,由筛查中心将可疑的小儿召回复查。

1.2.1 合格血样要求 每个血斑直径>0.8cm,血滴自然渗透,滤纸正反血斑一致,无污染。

1.2.2 采血时间 根据规范要求,在新生儿出生72小时后,并且要充分哺乳至少六次。如果是早产儿、低体重儿或因疾病转院的新生儿可适当推迟,最迟不能超过20天。

1.2.3 采血针 用筛查中心提供的专用采血针,长度小于3mm。

1.2.4 采血部位 根据规范要求,取左右侧足跟内外侧缘,距足跟约0.6-0.7cm,深度约2.0mm,用一次性采血针快速穿刺使血液流出,用干棉棒拭去第一滴血,待血液流出时用专用滤纸接触血滴直至双面浸透,共取3个血斑,每面血斑直径>0.8cm。

1.2.5 血标本处理 采集后的血样标本分别以水平位置悬挂,不能堆叠和触及到其它物体表面。放置室温下自然干燥,时间以3-6小时为佳。

2 分析

2.1 操作技术原因 采血技术不熟练在血片采集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多数由于针刺部位选择偏差,进针速度慢或过深、过浅、挤血技巧不当等导致采血失败。另外新生儿由于血液分布不均匀,四肢血液分布相对躯干为少,造成手脚发凉,末梢循环欠佳,也导致采血量不足。因血量不足致多次反复采血,出现重复滴血和血片污染的情况相当普遍,直接影响了血片质量。

2.2 采血环境 新生儿所处环境温度也是影响采血成功的关键。新生儿对周围环境温度很敏感。过低,新生儿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过高,新生儿易哭闹、烦躁,致体液丢失、血容量降低。若周围环境温湿度适宜,新生儿全身毛细血管扩张,血运好也就易于采集。因此温暖季节及保暖较好的婴儿采血成功率也相对要高些。

2.3 喂养不足 因母乳喂养不足至循环血量减少,也是采血成功率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产后母亲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至下奶延迟,或拒绝喂奶,或因原因致婴儿吮奶困难等因素,导致婴儿喂养不足;或因婴儿处于饥饿状态等,都导致采血困难。因足跟采集的是末梢血,看不到明显的血管。成败的关键主要取决于末梢血液循环情况。新生儿在自然状态下末梢血液循环受血容量的影响较大。而血容量的多少又取决于哺乳,哺乳后乳汁中的水分经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形成一个相对的容量高峰。把握好在这个高峰期采血就会很大程度上提高采血成功率和血斑质量。时机把握不好就会导致采血失败[2]。

2.4 个别因素 如个别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因全身循环不良,也会导致采血困难。这种情况可适当延长采血时间,以便于采血成功。

2.5 采血与部位 采血部位高于心脏水平,也是导致采血困难的一个原因。平卧位或斜坡位采血时,由于将婴儿足部抬高超过心脏水平,静脉回流加速,采血量也往往不足。

2.6 血标本的处理 由于多人操作及每天采血时间没有作具体规定。通常是自然产婴儿出生后72小时,家属就要求采血出院。导致护士一天会在很多时段采出很多份血样,稍不注意血片放置就超出了规定放置干燥的时限,或未完全干燥就收集装袋,也影响血片质量。

2.7 家属理解 家属对新筛的认识、理解、支持也直接影响新筛工作的开展。部分家长由于对新筛认识不足,误认为是医院为了抓经济收入或进行一些科研活动,所以不愿意配合。

3 讨论 新筛血片采集看似一项简单的护理操作,但要做好也要看每个操作人员的采血技术,即是对此项操作掌握的程度。每个人都可以操作,但操作的结果却不一定相同。因此,为了保正血片质量及减少对新生儿的损伤,科室可根据情况、筛选出2-3个采血技术较好的护士,由他们协同负责采血工作。同时加大新筛宣传力度,认真做好一些相关的协调和准备工作,以取得家属的理解、支持和信任。为预防和治疗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真正达到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而做出一份努力。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脑出血 偏瘫 康复 心理护理

脑出血是造成患者死亡和致残的常见病,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对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及心理护理对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同常生活运动能力改善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患者脑出血后造成的偏瘫轻与重,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好与坏。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积极的态度,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和心理护理起着重大的意义。2002年我科收治入院脑出血思者296例。通过评估,有7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的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入院后经常规用药和护理,对照组5~7天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训练,而康复组接受早期康复训练48~72小时病情无进展即可进行。

讨 论

脑出血患者常因性别、年龄、职业、修养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在心理活动方面表现不同,常存在自卑、孤独、抑郁、急躁、固执、悲观失望、甚至绝望等心理病态。护士在康复训练中要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及时采取心理疏导,分析、矫正患者的心理障碍,使其克服负性情绪,摆脱烦脑,保持积极的心态,进而产生培养自身劳动能力恢复的愿望。护士应对病人热情关心,多与他们交谈,面色和蔼,热情、耐心地向患者说明要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不能以情乱气,只有心平气和才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对言语有困难的患者,护士可以用肢体语言或者文字与其交流,充分了解其内心想法,使其尽快恢复健康。

脑出血的康复训练在健康恢复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可以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病人早期康复的内容主要有:保持良好的肢置、变换;关节的被动活动,床上移动训练;床上动作训练;起坐训练;坐位平衡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移动训练等。同时对患者的瘫痪肢体肌肉进行按摩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并可预防褥疮的发生。逐步帮助患者下床行走,扶物站立,特别是对瘫痪的肢体应给一定的力度。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护士应保护患者的安全,适时鼓励患者完成自己可以完成的动作,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持之以恒。鼓励病人参与学习力所能及的社会家庭活动,对病人在康复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教育病人重新建立病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内容,根据自己的文化素质、体力培养自己的爱好,展开新的生活,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鼓励他们参加娱乐活动,增加其对生活的乐趣,分散他们对疾病的不良情绪和注意力。指导患者按时服药,遵医嘱定时测血压,并把血压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家属也应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给患者一个舒适、清洁的环境。家属应多陪伴患者,理解体贴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在饮食上应调整为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限制每天盐的摄入量;忌浓茶、咖啡、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保证适量的蛋白质,多食蔬菜和水果,及时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家属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掌握病人的心理反应,及时开导、交流、谈心,尽量地要求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患者的早同康复。

篇5

【关键词】脑出血; 康复期; 护理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其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有些患者经抢救虽幸免于死,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失语、偏瘫、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等。这些后遗症在短时间内不易恢复,待病情稳定后,多数患者转入家庭调养。恰当的调养方法对于患者身心健康,功能改善,疾病恢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三年我院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6年5月至2009年4月我院内科收治脑出血患者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47~75岁,均为突然起病并有头痛、呕吐伴(或不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既往均有高血压史,发生脑出血后均经CT检查确诊,其中CT示:内囊(基底节)出血33例,脑桥出血6例,小脑出血3例,出血量在30~60 ml之间;住院天数最短2 d,最长34 d,其中死亡7例,好转出院31例,家属要求自动离院4例。

2 典型病例

患者,夏永,男,63岁,因突发性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活动障碍2 h于2008年8月5日16:00入院,查体温36.7℃,脉搏7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24/14 kPa,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肌力Ⅰ级,口角左斜,CT检查示:右侧基底部出血(约 30 ml),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入院后给予降血压、止血、预防脑水肿、营养脑细胞等处理。主要护理诊断为:生活自理缺陷、焦虑、抑郁、语言沟通障碍等。通过加强心理护理、观测生命体征、预防褥疮、协助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患者住院两周后生命体征平稳,能说简单的日常用语,左下肢肌力Ⅳ级,左上肢肌力Ⅰ级。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患者往往有沮丧心理,甚至有放弃治疗的念头,此时护理人员应理解并同情他们,仔细的为其讲解脑出血的基本病因及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等,给予关心、体贴,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疾病的早日恢复是极为重要的。护士应尽量体贴、关心患者,多给予安慰、开导和鼓励,并介绍一些功能恢复较好的病例,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饮食护理 昏迷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4~5次/d、200~300 ml/次,体质肥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减少热量摄人,忌食甜食及高脂饮食。恢复期的饮食应予以清淡、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食物,少食多餐,不可食用动物内脏,动物油类,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 g,多吃蔬菜、水果。

3.3功能锻炼

3.3.1 面瘫的功能锻 用拇指自两眉之间经眉弓,经太阳穴到目内眦,再下经鼻翼旁、鼻唇沟、嘴角至下颌角,缓缓按揉,直到发热发酸为止。

3.3.2 语言功能训练 要耐心细致地一字一句进行练习,练习时,注意力要集中,情绪要稳定,说话节奏宜慢,先从简单的单字、单词练习。利用图片、字卡、实物等强化患者记忆,早期还可利用抄写、自发书写、墨写等方法加强患者的语言记忆功能,要求患者多读,大声地读,以刺激记忆。

3.3.3 半身不遂功能锻炼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大多数意识障碍瘫痪卧床,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应重视肢体功能康复。为了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关节痉挛、肌肉萎缩等神经功能障碍,早期应指导患者与家属作好以下工作:

3.3.3.1 起床 由健侧起,嘱患者以将上身尽量移近床边,带动患肢移出靠近床边放下,以健手肘关节撑住床面,扶住患肩以帮助患者起床。由患侧起,准备情况同健侧,起床时以手掌撑起以助起床。这两种起床方法省力、安全,患者习惯后,能自行起床。

3.3.3.2 患肢平衡训练 帮助患者患侧肩关节取外展45°位:肘关节伸直、外旋:腕关节被动背曲90°:五指分开支撑在床面。如患者伸展不充分,可将臂部压住患手,用靠近患者的肘关节,两肩相抵,助患者伸直肘关节,患者双下肢并拢,足底着地躯干尽量向患侧倾斜,停留一段时间后坐直,反复练习。

3.3.3.3 行走训练指导 行走前,下肢肌力先达到Ⅳ级,最好在康复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免产生误用综合征,遗留一些难以纠正步态。步幅均匀,频率适中。伸髋屈膝,先抬一足跟部,重心转移,另一脚足跟亦先着地,重心又转移至后足,开始下一个周期。

3.3.3.4 日常生活动作训练 击球:可教患者双手交替排球,以训练患者的协同运动,促进患者无意识的自行活动。编织毛线:这属于精细动作训练,既有利于患者手眼配合,又有利于感觉、感官等知觉培养,有柱于大脑神经功能恢复。

3.4 控制血压,预防再次出血 脑出血患者恢复期要定期测血压,测血压时最好保持四定(即定时间定部位定定血压计),使血压保持在18/11.5 kPa左右,坚持正确服用降压药,不可骤停和擅自换药,避免血压骤降或过低致脑供血不足。

3.5 针灸 可用维生素B1注射液100 mg和维生素B12注射液0.5 mg行穴位封闭[2],1次/d,14 d为一疗程,一般需要二个疗程,第一疗程结束后间隔一周再行第二疗程,常用穴位为:合谷、曲池、足三里等。

4 护理心得

4.1 护士通过科普宣教及心理护理使患者以平静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疾病,密切配合康复训练。真诚、耐心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是脑出血患者获得良好康复的关键。

4.2脑出血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达到最好效果时间是发病后11周内[3]。加强这一时期患者的康复训练十分重要。把握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训练最佳时机,是提高康复效果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徐瑞琴.浅谈康复护理与伦理道德.护理学杂志,1997,12(12):110.

篇6

脑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脑出血急性期过后或多或少都会留下“后遗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创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持之以恒的康复锻炼是恢复健康的唯一途径,要取得最大的康复效果,患者积极的心态、主动的配合与坚韧不拔的毅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护士针对脑出血患者康复期的心理特点,制定护理对策,加强心理疏导,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就目前脑出血患者在康复期所出现的常见心理问题,如何开展心理护理谈谈体会,与同行商榷。

1 常见的心理问题与护理

1.1烦躁不安由于患者起病突然,从有生活自理能力、照顾家庭能力甚至退休返聘仍然发挥余热一下子变成一个瘫痪者,心理上不容易接受,易产生烦躁不安心理。护士应鼓励其表达内心感受,宣泄一些不良情绪,工作中要耐心引导、尊重患者,并鼓励患者利用健侧完成部分日常生活自理,如吃饭、洗脸、刷牙、排便等,让患者肯定自我价值,同时可以请康复成功的病友现身说法,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焦虑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在接受现状后。担忧久病床前无孝子,时间长了会受到子女的歧视或抱怨、怕增加子女的负担。护士在了解患者此心理后,除了在工作中更加关心患者外还需要得到患者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体现家庭温暖,在精神上做患者的强大后盾。帮助患者克服困难,战胜疾病。

1.3悲观失望康复锻炼是长期、枯燥、艰苦的过程,短期内并不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往往患者在接受一段时间的康复锻炼后,并未达到理想中的预期效果,而对治疗产生怀疑、否定、悲观失望。护士可通过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疾病的健康教育,使其正确认识疾病的特点,包括康复训练的目的、评估情况、训练计划、时间、患者需配合的知识以及预后,让患者对整个康复锻炼有充分地了解,以便主动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地配合各种治疗。同时,还可以与病人及家属一起制订切实可行的近期康复目标,并加以督促、指导,使患者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师的康复训练。

1.4固执己见患者运动障碍常产生行为变异,急于求成,希望肢体功能尽快恢复正常,不听医务人员及家属劝说,过量长时间训练,导致劳累过度。护士应与患者分析不科学锻炼的严重后果,注意不要用过于强硬的说教语气,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患者接受、配合并参与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

1.5急躁易怒患者由于语言障碍无法同家属沟通,有时用手势表示时,无法理解其意向,因而心理焦急,产生自卑心理。护士应建议家属照顾患者的日常生活,因为家属对患者的日常所需及生活习性更了解,容易与患者形成默契。同时亲情的支持可以安抚患者急躁的心情,稳定患者的情绪,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1.6依赖心理患者从急性期转到恢复期,随着病情的迁延,有些病人会安于偏瘫这个角色,依赖性强,乐于接受别人照顾,不愿意加强功能锻炼。一旦有这种心理,护士应让患者最亲近的亲属参与制订康复计划,共同回忆以前度过的美好时光,让患者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积极参加肢体功能锻炼,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2 营造良好的支持系统

2.1医护人员医护人员是治疗的主体,护士要赢得良好的心理护理效果,构成和谐的护患关系。就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2.1.1要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保持得体的仪表、举止、表情;选择恰当的称呼等,护士表现出来的尊重、体贴、真诚态度是赢得患者好感、获取信任的重要因素。

2.1.2要掌握沟通技巧与患者的沟通包括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言语沟通时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讲话,让患者占“主导”地位,不可打断患者的讲话。护理人员要训练自己共情的能力,对患者的讲话内容和当时的情感给予及时准确的反馈。护士工作中还可以运用非语言沟通方式,如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身体的姿势触摸等,体现出对患者的关怀,融洽护患关系,营造安全、信赖的医疗环境。

2.1.3护士丰富的医学知识、过硬的护理技术是赢得患者信任的重要因素

2.2家庭成员家庭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基础,患者患病后亲属应一如既往的尊重、关心、爱护、照顾患者。亲属在照顾患者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影响和带动患者,有助于消除患者不良情绪,而增加其生活热情及自信心。

3 创造舒适的环境

舒适的环境有助于患者心情舒畅。在条件许可时,可带患者去室外欣赏优美的自然环境,呼吸清新的空气,消除不良心境。

4 讨论

人的心理因素与躯体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心理活动影响和改变着生理活动,当患者突然面对因病致残所造成的生活、运动能力障碍或丧失时,往往会产生悲观失望、性情急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特别是意志、情绪、态度等方面直接影响着患者康复活动的进行,当患者情绪处于积极状态时,能较好地完成治疗任务,意志坚定、有坚强毅力的人能更积极的生活。

篇7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四肢;康复训练

资料与方法

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得以确诊,并且肢体功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其中男38例,女32例,高血压病史3~37年,平均年龄(64.5±3.6)岁。将其按照四肢肌力的分级方法,分为0级(6例)、Ⅰ级(17例)、Ⅱ级(21例)、III级(20例)、Ⅳ级(6例)。

方法:①肢置:首先要让患者保持良好的肢置,为了避免在进行下一步的肢体功能锻炼中出现肢体痉挛的现象,患者必须将四肢摆放、保持在良好的位置。四肢正确摆放的位置有仰卧位、健侧卧位以及患侧卧位。其中仰卧位需要患者双肩稍微外展,保持肘关节和腕关节的伸直,手指要多伸展,以防屈曲后的痉挛。下肢保持自然屈曲,而踝关节要背屈。健侧卧位需要患者将肩部前屈约90°,手平放置枕头上,同时伸展肘部。患侧下肢自然屈曲,置于枕上。患侧卧位是指向前伸展患肩,使前臂后旋,并伸直腕部,患侧下肢稍微往后伸展,并屈膝,健侧下肢保持在患肢的前方,放在垫枕上。②肌力训练:肌力训练主要对健侧肢体进行练习,通过它的抗阻力锻炼带来联合性的反射,使患侧肌群得到收缩。此外,四肢的肌力训练以多关节、多轴位进行综合练习,对不同个体有针对性。轻微瘫痪的患者要多做主动运动,而严重瘫痪的患者则使用被动训练的方式,需要护理人员的有效协助。被动训练的上肢训练顺序为手、手腕、肘至肩部各关节,下肢顺序为足趾、脚踝、膝关节以及髋,训练过程中应该注意运动的力度,并控制范围,肩部关节最容易产生损伤和脱位。做屈膝和屈髋的练习时,患者应该防止关节倒向外侧,避免髋关节的损伤。康复期间,患者要在医护人员的正确指导下,进行四肢训练,动作稍微缓慢,把握力度和节奏,根据自身的生理范围,进行活动范围的控制,不宜过大。③变换:对四肢功能有障碍的患者来说,桥式是自行训练的基础,可以有效地抗痉挛,也为之后的四肢活动做好基础。具体步骤:首先由仰卧位转为侧卧位,屈髋、屈膝,上肢伸展肘部并握手,肩部上举约90。,同时将头部向侧面转动,在带动患肢向前送的同时,健侧上肢向患肢方向翻身,用力转动身体,然后进行摆膝运动。④站立平衡训练:首先训练静态平衡能力,让患者坐在镜子前,慢慢矫正自己的坐姿,完成效果较好后,进行动态的平衡训练。可以让患者去拿不同地方的物品,随着练习效果的改善,渐渐加长距离。接着,对处于静态站立的患者施加不同方向的压力,打破其静态平衡,使其主动调整到平衡状态。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注意防止患者摔倒。步行平衡训练需要患者在站立平衡训练中达到较好效果时,才开始实行,一开始可以借助平衡木进行走动练习:向前、向后、转弯等。训练时注意速度要缓慢,不要急于走太多路程。针对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恢复进度,可以使用稍有差异的训练步骤。⑤生活能力的训练:四肢康复训练除了纯粹的肢体运动之外,还包括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和早期练习的区别在于锻炼了患者的脑力和生活处理能力。通过加强上下楼梯的训练,以及完成洗漱、穿衣、洗澡、简单打扫等日常活动,改善患者的肢体灵活性。这需要患者家属的密切配合,医护人员对家属进行护理常规教育,规范其护理意识和心态。⑥心理护理:高血压患者往往足突发性地出现脑出血,肢体失去肌力没有预兆,因此面对这种突况很难有较乐观的心态,很多患者因此产生失落感和无用感等消极心理。医护人员在对其进行康复训练时,需要耐心教育和指导,以内心深度交流改善医患关系,此外,还要多倾听患者的心声,给予理解和鼓励,使之在心理上找回原来的自己。

结果

接受3个月四肢康复训练的70例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正确指导和家属的帮助下,加上临床的治疗,四肢功能都有较大提高。不同肌力级别的患者例数:Ⅰ级3例、Ⅱ级11例、Ⅲ级26例、Ⅳ级30例。见表1。

讨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其中最关键的部分是帮助患者进行四肢康复训练。根据不同患者的症状,采用灵活的康复训练方式,并配合临床治疗,对患者的肢体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有效降低致残率。医护人员的正确指导有助于患者养成良好训练习惯,在出院之后,坚持练习会有更显著的效果。

篇8

【关键词】脑出血;早期康复治疗;运动功能;生活能力

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一种急危重症,虽然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其死亡率逐渐下降,但大多数存活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也给社会及家属带来沉重负担。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早期、科学、合理地康复训练和护理的介入能提高中枢神经的可塑性,较好地挖掘损伤的修复潜力,促使末梢突触再生[1]。选择在我科于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接受治疗的146例出血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脑出血患者146例,发病即有肢体功能障碍,随机分成两组。146例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76例,其中男46例,女30例,平均年龄(55.6±10.3)岁,出血量为(17.5±13.2)ml,出血部位基底节区58例,丘脑10例,脑叶8例左侧偏瘫20例,右侧偏瘫30例;上肢肌力≤II级51例,≥III级25例;下肢肌力≤II级52例,≥III级24例;对照组76例,其中男43例,女33例,平均年龄(54.1±10.1)岁,出血量为(17.4±12.9)ml,出血部位基底节区61例,丘脑8例,脑叶9例,上肢肌力≤II级49例,≥III级28例;下肢肌力≤II级50例,≥III级26例。两组统计学分析,年龄、性别、出血量及部位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除外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及糖尿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按神经内科常规,采用降压、脱水防治颅高压、利尿、止血、营养脑细胞等治疗,2周病情稳定、脑水肿消失后开始作肢体功能锻炼。康复组患者在生命体征相对平稳、未合并感染、压疮、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且病情不再进展24~48 h,开始康复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2.1 心理康复 因患者突然瘫痪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悲观、恐惧、急躁、焦虑、角色行为强化等状况,给患者提供疾病治疗及预防知识,指导患者克服焦躁、悲观情绪,适应角色转变,树立患者战胜疾病、战胜自我的信心。

1.2.2 被动运动 发病后2~7 d只做被动运动。卧气垫床,2~3 h翻身一次,平卧时头部抬高15°~30°,翻身时保持头部平稳。宜侧卧或半侧卧,变换十分重要,不仅对保持关节活动度、保持良好肢位、防止关节挛缩有利,且对防止压疮、改善循环、预防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等不可缺少[2]。按摩及被动运动,按摩2次/d,20 min/次,促进肌力的恢复,由大到小、由近及远被动活动各关节、肌肉,4~5次/d,每次15 min,活动幅度由小渐大,以患者不感到疼痛为宜,肢体训练时间以外使瘫痪肢体良好肢位摆放,为防止肢体痉挛模式的出现,卧床期患肢应取拮抗位放置,即上肢诸关节全位伸展,下肢诸关节全位屈曲[2]。

1.2.3 主动训练 第二周开始床上适当主动运动,包括翻身、肢体平移、抬高及患肢抓握运动。第三周可床上坐起,进行肢体运动。有利于减轻肩、髋、躯干及肢体的肌肉痉挛,为进入恢复期的功能康复训练做准备。第四周予站立训练及站位平衡训练、室内行走,以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运动,包括起坐训练、站立训练,每天练习多次,病情稳定后用自制外用药酒按摩患肢各关节、肌肉3~4次,20~30 min/次,肌力较差者予使用减重步态仪。并进行砂板磨运动、滚筒运动、木钉盘摆放练习及套环、拼图、摆积木等文体娱乐方面的训练。

1.2.4 行走训练 包括上下楼梯、户外活动,2次/d,30~60 min/次。进行以上训练时,适时给予诱导和鼓励,提高患者和家属的主动性,同时教会家属。

1.2.5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根据ADL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自我护理,一般采用“替代护理”的方法来照料患者,即患者在被动状态下,接受护理人员的喂饭,冲洗,更衣,移动等生活护理,而自我护理是通过耐心引导,鼓励,帮助和训练患者,使患者主动参与ADL的训练,达到部分或全部的自理。

1.2.6 语言功能的训练 患者清醒后的早期应以口腔训练为主,练习发声和咽腭闭合训练。待患者适应后,以咽部训练为主,进行咽部冷剌激,吸吮与喉上抬训练,闭锁声门练习和声门上吞咽[2]。对失语或语言不利的患者,每天上、下午要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语言训练,逐步恢复语言功能。运动性失语:字-词-短句;感觉性失语:用手势、表情来表达用意;命名性失语:用物品反复教患者说出其名称。另外可让患者跟着预先录制好的标准语进行逐字逐句的语言再训练,但要注意防止患者过度疲劳。

1.3 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由同一医师在入院时及一月后进行评定及功能评定。神经功能评定量表采用:①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199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提出的标准[2] ;②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③日常生活能力ADL 采用Bathel 指数评定(Barthelindex,BI)评定[3] 。

2 结果

2.1 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治疗前康复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及神经功能缺损,FMA和ADL评分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

2.2 治疗后两组各评分指标比较:治疗后1 月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FMA及BI 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的改变(P

3 讨论

资料表明早期正确的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再发或进行性加重的比例并未增加,且可促进侧支循环式神经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促进对侧大脑半球的功能代偿及功能重组,同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为以后肢体功能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4,5]。本组早期康复训练患者无一例病情加重也印证这一说法。且脑血管病急性期的康复治疗措施简便、有效,在康复技师指导下即可进行,为早期康复提供了可行性。同时早期康复可以预防和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防止长期卧床造成的生理机能减退,促进患者争取康复的欲望。

系统康复治疗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过程,是促进脑可塑性的极重要的因素[6],患者通过早期康复治疗可以充分实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建,极大地发挥脑的可塑性。功能训练是指通过各种外周感觉,刺激受损机体重新获得丧失的功能,或学习新的生存、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功能的训练方法。功能训练可以:①利用重复感觉外周刺激,诱发适当的运动应答;②突触联结的暴露与脑地形图的快速改变有关,突触联结的重塑是非常迅速的;③大脑皮层局部受损后,其功能可重组;④运动再学习的机制,重复康复训练产生的有节奏的本体感觉及皮肤感觉冲动,可诱导感觉运动皮层的长时程电位,这可能是运动再学习的机制[7]。脑卒中的功能恢复机制是区域重组,这是建立在脑的高度可塑性的理论基础之上的,脑的可塑性能通过不断学习与训练得到强化和巩固。脑损伤后数分钟至数月发生一系列神经化学变化,包括早期即刻基因的激活、中枢抑制作用的解除、神经细胞膜兴奋性的改变、活动依赖突触的改变,以及突触新的联系形成等,其中潜在突触的启用和侧支芽生形成突触的利用在功能恢复过程中非常重要。自然发生的大脑皮质功能重组是有限的,要提高功能恢复程度并使患者能够适应环境与独立生活,功能训练极为重要。除此之外,通过两侧大脑半球间的联系,可使功能支配区转移,即由受损区向未受损侧大脑转移,进而实现脑功能重组。康复治疗加速了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了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重组或代偿,极大地发挥了脑的可塑性[8]。国外有学者提出,康复治疗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整体效果越好[9] 。因此,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的24~48 h,即可开始康复治疗。

综上所述,早期正确的康复训练可以尽最大可能减少脑出患者的功能障碍,可以预防和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独立生活能力。

参 考 文 献

[1] 刘忠良.偏瘫的康复护理.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8):670.

[2] 朱镛连.神经康复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329.

[3] 刘圣凤,陈克军,黄源彬.综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6,1:57.

[4] 张景莉,朱秀英,常永霞,等.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和心理护理.中国康复,2004,19(6):377-378.

[5] 杨增勤.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护理.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4):151-152.

[6] 周俊山,姜建东.卒中的早期康复.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5:358.

[7] 方定华.脑血管病急性期康复与流程.新医学,1997,28(1):11.

篇9

关键词:中医针灸;康复理疗;脑出血

脑出血主要是指脑实质非外伤性脑动脉破裂所致的出血,该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且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老龄化人口的加剧,致使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及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1]。脑出血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因此,选择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已成为临床医学界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观察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并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从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中抽取62例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为33~71岁,平均年龄为(51±2.76)岁;给予对照组中医针灸治疗。研究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为32~73岁,平均年龄为(52±2.93)岁;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康复理疗。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排除标准

本次所选患者均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会拟定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且均经颅脑CT进行证实;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和批准,并经患者和家属的签字同意;所选患者中均排除合并严重心、肺等功能异常者,排除有意识障碍及语言理解障碍者。

1.3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对症处理,如营养剂、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等;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对照组患者中医针灸治疗,以患侧的阳明经穴、华佗夹脊穴为主穴位,取上肢后溪、髑、曲池、肩髂、合谷、外关等穴,取下肢环跳、阳陵泉、风市、解溪、绝骨、太冲、足三里等穴,常规消毒后直刺进针,反复提捻,患侧采用补法,健侧采用泻法;一日一次,连续治疗6日后休整一日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12个疗程。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康复理疗,具体措施如下:

(1)成立康复理疗小组,评估患者病情拟定科学、合理的理疗方案:选取经验丰富的针灸科主治医师以及护理人员组成康复理疗小组,并对其进行培训,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拟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康复理疗。

(2)推拿理疗方法:采用抹、滚、摇、按、拿及点等手法,取患者头颈部脑户、百惠及哑门等穴位;取腰背部脾俞、大椎、肾俞等穴位;取上下肢曲池、血海、手三里、合谷、环跳、昆仑及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推拿理疗。

(3)中药热敷:推拿结束以后,采用中药热奄包热敷患肢,热敷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询问患者温度是否适宜。

(4)加强对患者的康复训练:在患者患侧颈肩部加垫软枕,抬高患肢过肩,避免肩关节脱位;同时,做好患者上、下肢被动训练以及膝关节屈伸转换运动。

1.4评定标准

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自理程度;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根据其改善程度评定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语言表达清晰,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为临床治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瘫痪肌体肌力提升两级及以上为显著进步;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瘫痪肌力提升一级以上为进步;未达上述标准,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为临床治愈+显著进步+进步。

1.5统计学方法

SPSS 19.0软件对研究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X±s),计数资料检验用χ2,P<0.05时,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33.65±5.29)分,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34.67±5.12)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80.23±5.07)分,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64.39±5.83)分;两组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例数/百分比,(n/%)]

3.讨论

脑出血在祖国医学中属于“中风”的范畴,多因气血亏虚、肝肾阴虚所致,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是以滋补肝肾、益气活血为主[2]。中医针灸治疗的原则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针刺穴位能够有效改善脑部氧代谢以及脑血流量,进而预防或改善动脉粥样的硬化;除此之外,针灸治疗还能够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提升大脑皮质神经条件反射强度,促进其功能的康复。中药针灸治疗脑出血的同时配以康复理疗,能够进一步提升神经功能康复的速度,预防肌肉萎缩、压疮及关节挛缩等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及生存的质量。本次研究中针灸配以康复理疗的研究组,其治疗后的研究组Barthel指数改善程度、总有效率等,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林兴东[3]等临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表明,应用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提升其生活的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雷丽.23例原发脑出血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3):408.

篇10

[关键词] 脑出血;偏瘫;早期康复训练;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c)-129-02

脑出血是中老年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虽然约有5%的患者经手术及药物治疗后能生存下来,但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增加负担。目前,多数学者主张脑出血术后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为此,通过对30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于术后2周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0年7月~2002年5月在我科治疗经颅脑CT确诊为脑出血的初发患者60例,均行手术治疗。男40例,女20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8岁,平均62.40岁。左侧偏瘫37例,右侧偏瘫23例。按脑出血部位分:额叶7例,顶叶5例,颞叶13例,基底节35例。按GCS评分3~5分5例,6~8分21例,9~12分34例,术后2周生命体征平稳,所有病例未伴有其他严重合并症。

1.2护理要点

1.2.1分组将60例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即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昏迷程度、偏瘫侧别、病变性质及入院时严重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方案基本相同。

1.2.2对照组的护理对照组30例按常规治疗护理进行康复。

1.2.3康复组的护理30例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 h开始[1],康复组在发病后平均8.7 d开始按预先设计的康复护理程序[2]进行训练,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采用相应的运动疗法。定时变换,凡不能翻身者,每2小时翻身1次,是健侧在下,患侧在上的侧卧位或半卧位或半侧卧位;良姿位摆放,健侧卧位时在胸前放一枕头,使患肩前伸,患侧肘关节伸展,腕指关节放在枕头上,患腿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另一腿支撑在枕上,髋、膝关节自然屈曲,患侧卧位时需拉肩胛骨至前伸,必须采取仰卧位时,患侧肩部、臀部垫高并置于抗痉挛模式或下,足底不放支撑物,按摩和关节运动,可以做大小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活动。按摩是指用手掌侧对偏瘫肢体以一定的压力从远端向近端对其皮肤、皮下组织、肌腱进行抚按,改善淤血,减轻水肿,防治肌肉痉挛及发生废用性萎缩,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随着患侧肢体负重能力的提高,即可开始迈步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脱衣服、进餐、入厕、沐浴、刷牙等,必要时家属协助其训练。软瘫期以诱发自主运动为主,痉挛期以抑制肌肉之间相互协调性为主,每天1次,每次40 min,并教会家属正确的训练方法。

1.2.4评定方法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3],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化FMA运动功能积分法[4],首次评定在入选后,再次评定于出院前由同一医生进行。康复组平均经过46 d的治疗,对照组经过平均45.7 d的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和FMA积分在康复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康复组和对照组后上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但康复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

表1 脑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两次上肢FMA运动功能评分情况(分)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出血的发病率和偏瘫率也越来越高,而偏瘫发生率又直接影响患者日常

表3 两组患者两次下肢FMA运动功能评分情况

生活。按常规治疗和护理,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偏瘫侧肢体的功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大部分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肌肉萎缩及异常行走姿势等后遗症。而在早期根据不同时期给予相应的康复训练,将可使患者不留或少留这样的后遗症。

脑出血患者的恢复,应以能否建立随意和协调的正常的运动模式为标准。康复理论认为:脑出血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或功能上具有重组能力和(或)可塑性,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因此,康复训练正是通过输入正常的运动功能模式来影响输出,从而促进正常功能模式的形成,达到运动功能的最大限度的恢复。本组康复结果表明:早期主动的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本组试验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对照组恢复的幅度小,时间长,甚至不能恢复其功能。而康复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

康复介入应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症状不再发展48 h后开始,过早活动可能引起血压的波动,也有可能使病情加重。因此,在康复训练中应注意根据个人情况制订相应的康复计划,严密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若有明显的出汗、胸闷、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等应立即停止训练,对症处理并及时调整计划。

通过临床试验我们也发现少数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逐渐丧失信心,主动参与下降,使康复的速度减慢,两项指标的评分也不高,而能坚持较规则训练的患者各种功能都有明显的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也较高。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患者不够自信,不能坚持到底;护士的工作做得不够,应该强调早期坚持康复训练。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向家属说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医护人员共同提高对早期康复训练重要性的认识,且护士应熟练掌握康复训练的相关知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邱纪方.中风偏瘫的全过程运动治疗及其安全性初探[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5,10(3):116.

[2]李红玲,郭力,宋兰欣,等.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14(5):202-205.

[3]燕铁斌,窦祖林.实用康复[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