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范文

时间:2024-02-01 18:09: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

篇1

Abstract: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sport cours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curriculum bears the dual mandate of heritage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physical culture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face of the strong impact and challenge of western sports cultural invasion,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cultur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analyzes the theory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the cultural core connotation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which has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 China. This discussion is in favour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and it mainly study the factors restrict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发;体育文化;文化价值

Key words: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curriculum development;sports culture;cultural values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243-02

0引言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个复杂的体系。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它不仅仅再是一门技术课程,更多负载有文化建筑的使命。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包容了各个民族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包容各个民族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不同价值取向,蕴含着丰富的养生内容,多样的武术、乐舞、气功等运动形式,我国学校体育是以奥林匹克文化为核心内容的体育课程,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与内容,占据我国学校体育的主要位置,青少年学生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较低,民族传统休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成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为西方体育文化的陪衬,如何让民族传统体育成为中国体育文化的主流,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

课程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课程的基本元素是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获得体育知识,发展起一定的体育能力、体育习惯和体育态度,从而形成体育文化认同的价值观。因此,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发必须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取向入手。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比较注重民族传统体育的表现形式,而对其文化内涵、传统理念认识不够,从而导致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脱离了民族传统文化的背景。面对这种境况,本文试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发的文化价值取向入手,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核心内涵进行分析,探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发的文化价值取向问题,对于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衔接,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式与内涵的有机融合,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文化价值内涵

体育文化是人类本身需求的特殊反映,它是人类在体育生活和体育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一切体育现象和体育生活中展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就是说,人们在体育生活和体育实践过程中,为谋求身心健康发展,通过竞技性、娱乐性、教育性等手段,以身体形态变化和动作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运动属性的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是反映本民族的、传统的体育特征,这些传统的体育文化规范着本民族的体育行为,也影响着人们不同的体育价值观念。自古以来,中国传统体育都是围绕“养生”为主开展的,人与自然的结合在与通过与自然的交换排除身体内部的浊气、吸取真气、五脏通达、六腑调和,并认为决定健康和长寿的根本在于人体的内部而不在于外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体育形态上强调整体观和意念感受、动作简单而内涵深刻,很少有强烈的肌肉运动,因此缺少激进和冒险行为。但是受这些因素的制约,传统体育自形成之初就强调动作的非自然性,基本上采用的是和人正常姿势相悖的动作,多模仿动物,动作以圆形、环形、球形、向心形为主,强调小肌肉群、小关节参与动作的完成。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这种整体修炼和内在和谐之美,正在和现代科学相结合,形成新的独特风格。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虽然受不同民族母体文化的孕育,表现着不同民族社会的思想和要求,但是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成为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蕴含了文化学所认同的各个层面的价值内涵和文化特征。因此,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内涵的形成就是各个民族不同文化思想、价值判断、民族精神经过整合后的产物,这些思想和价值内涵是传统体育文化之所以具备民族特征的根本标志。这些价值内涵之所以能够延续两千多年,在于它能够满足不同时期人们的需求,也就是说由需求而引发了不同阶层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考,进而形成了对价值内涵的某些共识。虽然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价值内涵不像西方体育文化那样具有鲜明的“体育”特质成分,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还包含在母体文化精神的孕育和更迭之中,但这种不充分的或不完全独立存在的传统体育精神文化价值体系仍然在母体文明的土壤中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具有了普遍存在的现实意义。

篇2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体育文化;教学活动

The Function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in University Sports Culture

WEI Qin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Zhengzhou 450015)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function of traditional sports in university sports culture.Through consulting related documents, we investigated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in university. It holds that the function of traditional sports is significant and irreplaceable in university sports culture. And it concludes that universities should actively develop the teaching and activities of traditional sports.

【Keywords】 Traditional sports, University sports culture, Feaching activeties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在民族文化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有过耀眼的光芒,人们不断地挖掘、整理和研究,得以使我们能更深层次地感受到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它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和高度重视,其深刻的民族性、广泛的群众性以及普遍的健身娱乐功能,逐渐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不同级别的运动会中频繁出现。

高校是民族传统体育滋长和推广的主要陈地之一,特殊的条件能将民族传统体育融于丰富多彩的高校体育文化之中,对高校体育文化必然产生一定的作用。而民族传统体育又是高校体育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如何更好地认识民族传统体育对高校体育文化所产生的作用,从而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

对“什么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回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的定义。1989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体育史》中,把民族传统体育界定为近代以前的体育竞技娱乐活动。在《体育人类学》和《民族体育》中,分别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民族在一定的范围内展开的、还没有被现代化,至今还有影响的体育竞技娱乐活动;民族体育是指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1〕。熊志冲在《传统体育与传统文化》中,将民族传统体育定义为“在中华大地上历代产生并大多流传至今和在古代历史长河中由外族传入,在我国生根发展的、并且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体育活动”,它包括汉民族传统体育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张选惠在《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中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在中华民族展开的,具有浓厚民族传统特色的各种体育活动的总称〔2〕。

2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体育文化是一种从属于社会文化和体育活动的文化,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劳动和游戏、教育以及合理的竞争方式等逐步地形成的〔3〕。根据体育文化的概念和高校体育的内容,高校体育文化则可以定义为:是指在高等学校这一特定的教学环境下,高校师生体育行为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及其过程。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高校体育文化指高等学校所有的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狭义的高校体育文化则指高校师生员工们的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4〕。高校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与高校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高校校园文化群;它又与竞技运动文化、群众体育文化一起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

3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文化的关系

高校体育文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其属性是多元化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体育文化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校园竞技体育文化、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两个部分,两种不同属性的体育文化在校园这个特定的空间里,主要受到学校主导、学生需要两个方面的推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学校主导体育是因为看到了体育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在推动学校进步、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形成了作为执政者的价值取向,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需要体育是因为认识到了体育在健身、娱乐、实现自身价值、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形成了以自己的视角来支配自身的体育行为。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并存,形成了一个多元的体育文化形态。

但是长期以来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主要是以竞技体育的运动项目为主,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其活动的开展也主要是围绕“竞争”性进行的,而参与这些运动的人员只有一些水平较高的老师和学生,这样导致参与高校体育活动的群体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然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很多是产生于生产、生活之中,又在体育活动中对下一代进行生产、生活技能的传授和教育。因此,作为传授生存和劳动技能的传统体育项目就往往成为该民族体育活动的主体,它们具有向后人进行生产、生存能力教育的作用。它们具有纯朴自然、贴近生活、简单易行等特点,传统体育项目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活动方式多样,有利于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开展学校体育活动。这恰恰可以弥补学生们在参加体育活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高校体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高校体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高校体育中竞技体育以外的必要补充,也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因素。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民族传统体协成立大会上作的《要大力发展学校民族传统体育》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使青少年一代有健强的体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发展现代体育事业,也需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事业”〔5〕。为此,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高校对挖掘整理和继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是多民族大国,民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应以此来把竞技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有机结合,突出民族传统体育,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体育事业。

4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文化中的作用

4.1极大地丰富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校园所具有的特定的体育精神环境和体育文化气氛。通过进行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掌握其知识和技术。由此弥补目前高校中以竞技体育为主导的“竞争”性体育文化之不足,丰富和完善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作出贡献。

4.2拓展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体系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许多项目都是人们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好方法和具实效性的健身运动。把那些适合于学校体育教育的、大学生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认真筛选、科学地改造、加工,引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来,可以极大地丰富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大学生对于适合于自身的、自己感兴趣的健身方法和健身形式有多样化选择。同时,民族传统体育所提供的丰富多彩的练习形式和方法,对于促进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也具学有积极的意义。

4.3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民族传统体育以它特有的运动方式、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实着人们的生活。它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过程中,直接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便学生在耳濡目染、不断地熏陶中感受丰富而深刻的民族传统文化,从而真正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它的精深和广博。

4.4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形成终身体育理念

民族传统体育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偏重于修身养性、怡情铸志,在愉悦身心的运动中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促进体能的发展和体制增强。其健身特点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联系,活动方式简便易行,不受场地器材制约,适合不同的年龄群参与。因此,当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了一些锻炼方法,即便日后步入社会,也还是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的锻炼,容易使人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

4.5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构建和谐校园,民族的团结尤为重要。不同民族的学生在一起互相学习不同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人与人在运动中容易产生共鸣,增进彼此的信任和情感。在运动中同学之间密切配合,真诚交往,从而有利于增进不同民族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与交流,增强民族团结,使不同民族的学生在同一个校园中和睦相处。

5建议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促进高校体育文化全面发展,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广泛开展。

5.1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及活动

作为高校的管理者、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应围绕其制定、安排相关的教学及活动规程,从宏观角度为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开展奠定基础。

5.2加强校本教材的创编

各地的高校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地域特点开设适合当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项目,把当地的民族体育特色文化融入高校的体育教材,充分发挥各地高校的教育优势、地域优势和人才优势。

5.3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能力

受现代竞技体育的影响,高校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教师比较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培养,提高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5.4成立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

课外活动是学校体育课程的延续,成立专门的体育活动俱乐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参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同时俱乐部要有专门的体育老师或体育特长生负责组织和辅导。

5.5举办体育节,丰富学校体育文化生活

体育节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体育节可开展体育讲座、体育知识竞赛、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游戏等,开展专题性的体育活动或综合性的体育活动,从而促进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田祖国.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的历史反思与体系重构〔J〕.当代体育论坛:2010,10:22-24.

〔2〕李斌.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综述〔J〕.搏击:2010,7(3):75-77.

〔3〕龚德贵,毛治和,吴步阳.论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2):170-172.

篇3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发展;认识

民族传统体育是从民族共同体文化中剥离与凸显出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式,是人类社会文化的补充与完善,除了具备一般文化的特征之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民族文化特征。为此,全面、系统、科学地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是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

在人类民族文化的原始积淀期,由于生存区域与生存环境、生产劳动与生活方式、文化积累与传播的不同,民族文化共同体中许多具有教育、娱乐、健身功能的社会活动凸显出来,共同构成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和方法体系[1]。它寓竞争、娱乐、广适、地域及艺术观赏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综合运动形式,涵盖了“性命双修、心身并育”的生命整体优化理论,把人与环境视为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统一体,并把人体功能的强化和优化看作是一个精神同物质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活动[2]。它既是自贯一身、稳定的精神物质文化,又在历史环境的变迁中不断改变其具体的结构式样,呈现出多姿疯狂学习的差别。这种在相承相续中渐进发展的趋向,使得我们民族文化的形成在历史演进中开放出灿烂的花朵,孕育出丰硕的果实,突出地再现民族特色、民族心理和民族意识。

第一,劳动过程中的各种思想物化品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中最高层次的部分。生产劳动是人类区别于猿类的特征,又是文化创造的开始。当人类作为自然生态环境生命类开始文化创造活动的时候,即使是最粗糙的简单文化,也无不是从自然存在物直接加工开始的。而文化成果又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物质劳动过程中,其技术、社会和价值方式都作为相当复杂的文化体系而存在[3]。就是在这样一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民族在特定区域、特定的社会人群,伴随着一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生产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物质体育文化现象。

第二,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人类社会一项特殊的文化活动方式,孤立的个体活动是不存在的。尽管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常常通过个人的行为方式来体现和进行,但永远脱离不开社会的联系而受制于社会,永远是物质文化的产物。同时,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和影响,并为一定社会关系所包围,这种社会关系不论是以物为对象,还是以人为对象,其参与活动的行为包含着社会以人为中心所形成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所形成的血

缘、地缘、行业的组织关系;所形成的和风俗习惯,表现出规定性、固定性、制约性的链接方式。从而使社会的人按照一定社会所提供的规定条件和可能,依据一定社会所特有的体育方式进行活动。

第三,反映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当中的民族意识、文化心理、哲学思想、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规范、审美心理,是人类精神生活领域的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部分。它是围绕民族体育活动方式,通过抽象事物的艺术表现,来改造人的精神世界的物质内涵、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最终依托体育活动来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作为验证人的物化世界能力的象征,最根本的是促进了民族心理素质的升华。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认为(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同一民族的人感觉到大家是属于一个人们共同体的自己人的这种心理”,一个民族“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这个民族的标志”[3]。因此,民族心理素质是社会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条件综合作用于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面貌的表现与结果,是民族传统体育生存、发展之灵魂。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特性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呈示民族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民族和文化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民族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文化,而文化则是构成民族的要素。[4]

(一)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这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属性。任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存在于特定的地域空间和具体的历史时间之中,蕴涵这一文化的民族特性,也反映出这一文化发展的时代性质。各民族的体育文化,因其民族性而呈现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体育文化特质,又依其时代性而融汇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共性特征。

民族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身发展的特殊性,代表一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积淀与特定地域文明的特点,表现为该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类型。时代性则体现体育文化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共同特征,反映文化发展由低向高的发展方向和文化之间传播、交融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表现为体育文化发展阶段的标识和特定的文化类型所展示的时代风貌与精神。

民族性与时代性统一,民族性存在于时代性之中,时代性反映民族性的共同特征,不存在绝然独立的文化属性。正由于二者的统一,衍生出体育文化的整体性与独立性、连续性与阶段性、自主性与互赖性、兼容性与选择性等等的有机共生。这些特性又表现为民族意识与全球意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民族意识是民族体育文化的本质特征所在,全球意识则从世界和人类体育文化发展的高度拓展了各民族的文化视野。民族精神展示出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命力,时代精神则代表体育文化发展的方向和历史演进的阶段特征与风貌。

(二)涵延性与主导性的并存

文化的涵延性系指一种文化所具有的兼融涵括、多元共生与传承延续、传播吸收等特性;主导性则是指文化的多元复合结构中,必然呈现该文化的主导倾向,包含明显的价值取向和民族特性。文化的涵延性与主导性并存,反映着文化存在的结构特性。文化是一个涵延广博的概念,有其丰富的内涵,诸文化因素多元交汇,文化传统的历史延续同文化发展的时代新质共集于一定的社会空间。文化创新是以一定的优秀文化传统之弘扬为前提的,新文化不可以完全独创出来;并且,文化演进还是文化发展多元因素相互吸收、兼容并蓄的过程。正是在继往开来与传播互感的文化整合中,民族文化得以实现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发展。

从文化的涵延性来看,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非常典型地证明了文化特性的客观存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无论从悠久的历史传承还是从广博的丰富内涵以及辽阔的地域分布上都具有鲜明的典型性。从文化的主导性而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历经数千年不衰,其交融会通的强大生命力之中,展现出立于主导地位的、与时展相适应的文化特质,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反映出民族文化的主导性特性。

(三)兼容性与选择性的一致

兼容性不仅包括了涵延性所规范的文化多元复合与传承演化的因素,而且含指文化发展中精华与糟粕、进步与落后等等因素的并存。有可能区分出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又有许多无法绝然判定的交汇复合内容,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或具体的状况情形下,精华与糟粕的判定受到时代的局限,也受到评判主体的制约。

选择性指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选择、吸收所需养分以补充、壮大本体文化、排斥不适应自身需要的民族文化的内在机制。其包括民族文化自身特有的选择、排斥功能,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特点;又由于文化选择是作为文化主体的人进行的,从而也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意义。选择性同样不能独立存在,也受到兼容性的影响。文化的选择、排斥功能是在兼容性的规范下实现的,选择的结果不是使文化成为单一因素,而是丰富和发展了兼容性。兼容性一样受到选择性的制约,选择的结果是使兼容并包的各种文化因素根据民族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被排斥、淘汰的因素则失去生命力,这就是民族文化发展演进的过程,也代表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过程。

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动力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动力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即对自身文化传统的继承发展、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并进行适应本体文化需要的选择和汲取、以及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而进行的会通创新,这三者又是密不可分的同步过程。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凝聚力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体现为其民族精神。“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5]

历史证明,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强盛发达国泰民安的时期,往往就是政策开放、民族平等、文化交融、百花齐放的时期。固步自封意味着保守落后,开放创新才是民族兴盛文化繁荣的契机。中国有句名言叫“有容乃大”,民族繁荣是各民族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的结果,尊重各民族文化的独立个性和存在价值,促进各民族间体育文化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才能取长补短不断完善。

(二)交流互感是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推动力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史就是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史,也是对外开放的文化交流史。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文化,除了时代差异外,还有地域和民族特征的差异,在数千年中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各地域文化和各民族文化长期地、不断地交流、渗透、竞争和融合。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又是多地域、多民族、多层次的立体结构。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各区域、各民族体育文化的荟萃,交流互感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推动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有民族间及民族外两种类型。各民族的认同、亲和与交融,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远古时代就开始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的接触,无论表现为交易、和亲、联盟的友好方式,还是掠夺、复仇、征服的冲突形式,客观上都使民族体育文化得到相互的撞击触发与交流影响,有利于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正是在各民族生息繁衍和相互交流中,积育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养分与动力。各民族的文化聚集和交融,共同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三)兼融会通是民族体育文化绵延的内驱力

任何民族的体育文化都有其空气和土壤,有自己的载体和灵性;任何民族体育文化都有其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以及尊重和学习其他文化的义务;都有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汲取融合其他民族文化进行发展创新的责任;也有共同繁荣人类文化进步的历史使命。各民族的文化发展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既有不同的民族特色,却同处并存相互联系,都是其内在调制与外在互感功能交互作用的结果。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不可能在静止和封闭的状态中发展,都是其内在的新旧更替、进步发展的矛盾运动和外部的文化触击冲突、汲取融合之合力的作用。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兼融会通特质成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绵延的内在驱动力。

(四)整合创新是民族体育文化长存的生命力

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基本特性集中体现为文化的内在调制与外在互感功能,通过涵延传播、汲取更新来实现新文化建设。开放与交融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衰的动因,整合创新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长存的(下转第82页)

(上接第74页)生命力。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兼容并收、各民族间的交融会通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与外来文化的撞击吸收、整合创新是其强劲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五)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繁荣是民族复兴的最终表征

民族传统体育是由中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由各个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等文化创造汇集而成。历来年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规模一届比一届盛大,项目一届比一届丰富疯狂学习,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艺术融为一体,将民族体育按照固定的节奏一浪接一浪推向,展示了民族体育文化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由民族文化创造汇集而成,具有共同的基本属性,融会于民族文化的特性之中,这种基本的属性,既可以反映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又表现出兼容性和选择性的一致。从而使全民族对民族文化发展特性认识的同时,充分参与、占有和分享属于全民财富的社会主义民族体育文化。新晨

“只有民族才是世界的”。现今世界上任何一项流行的体育项目,都源自于各国的民族体育项目,它们同样是在一定的地域受一定文化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后来随着经济发展、文化渗透、使团表演、广泛普及而逐渐成为世界性的体育运动[7]。实践证明,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优点和长处。所以才能在世界上和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中占据应有的位置,每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都能够在同外来文化的交流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文化,这就是文化的创造性。同时,我们的创新还必须树立全球意识,从人类文化发展的方向上把握中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脉络,只有立足于全球性的意识,才能深入理解和吸收外来文化进步的文明,并与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有效的结合和创新。

四、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的先哲们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中创造、选择、发明和发展起来的民族传统体育,历尽沧桑,经久不衰,推动了我国数千年体育文化的发展。尽管时生了变化,但蕴藏在其深层的民族文化精神,仍然影响着人们今天的思想和观念,其体育方式仍为各民族人民采用,运用人类学来加以研究,在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下开发这个蕴藏量极大的资源,可以为中华民族体育全面走向世界,促进国际体育文化的大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白晋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丰富世界现代体育宝库[J].体育(人大复印资料),2002,(4).

[2]曾于久,刘星亮.民族传统体育概论[J].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张文勋,施惟达,张胜冰,等.民族文化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4]赵光远主编.民族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诸形态[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5]庞朴.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载朱家桢、厉以平、叶坦主编.东亚经济社会思想与现代化[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

篇4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全民健身运动;发展;促进作用

一、前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依据自身的生存条件、地域环境以及生活与生产的方式,创造与形成了诸多独具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提高各民族健康水平、丰富其业余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少数民的传统体育运动已呈现出淡化的发展态势,或已逐步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有一些优秀的体育运动项目已经趋于失传。此现象的产生不仅对于各少数民族自身的体育健康发展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也造成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流失。因此,在全面推动与普及全民健身运动的新形势下,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与整理,使其重要的健身功能以及所蕴涵的文化理念得以有效地唤醒与重生,不仅有助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同时,更能够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助推。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价值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于各少数民族的生产实践活动,并伴随着少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逐步成为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时期的历史沉淀与发展,我国各少民族已形成了凸显本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发展体系,在提高全民族体质健康水平、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相对与当今社会而言,在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健康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整理与开发,更彰显出巨大的社会价值。首先,有助于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健身价值的唤醒与发挥。我国少数民族共有几百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数量和形式丰富多彩。因此,对这些优秀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挖掘与整理,充分发挥其重要的健身功能,将对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与普及起到积极的充实与促进作用。其次,有助于实现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与各自本民族的历史沿革、、风俗习惯以及生产与生活的方式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具有独特民族特色。因此,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发与整理,能够实现对其所蕴含的深邃文化内涵的有效传承。第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具有重要的开发与运用的价值。长期以来,由于受“金牌战略”思想的影响,我国体育领域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重竞技而轻社体”的现象,造成了我国社会体育发展明显滞后于竞技体育发展的现状,使得社会体育成为我国体育整体发展体系中的短板,致使基础设施匮乏、组织体系不健全以及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的支撑与维护。在此状况下,开发与整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具有经济实用的价值优势。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发挥天然优势,缓解资源匮乏的尴尬局面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于场地、器材以及活动组织形式的要求普遍较低,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依据参与群体的特征与要求,以及地域条件、气候条件的变化进行相适应的调整,凸显出巨大的自主性与可操纵性,因而,呈现出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所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

这种天然优势的存在与发挥,使得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具有了厚实基础。首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发,能够极大地充实全民健身运动的内容体系,使得广大民众在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过程中,具有了更为宽泛的选择范围。其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所蕴含的天然优势,简化了全民健身运动组织与开展的程序,摆脱了对于基础设施的过于依赖,为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第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于民间,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更易于为大众所接受。因此,相对于全民健身运动而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更具有适应性,因而呈现出巨大的实用价值。第四,在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引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能够有效地彰显“全民性”的发展宗旨,最大限度地实现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目标,对提升我国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促进作用。

(二)实现文化理念的融合,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蕴含着本民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实现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挖掘与整理,既是对其重要健身价值的唤醒,更是对其文化内涵的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通过多民族文化的不断碰撞、交流与融合,逐步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发挥出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借助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引领,立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理念的感召,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进行有效的挖掘与科学的整理,唤醒其重要的文化内涵,发挥体育重要的育人功能,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体系的融合,进而实现对社会环境的净化,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8).

[2]李志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与变异探析[J].体育科学,2004(1).

篇5

【关键词】普通高校 民族传统体育 资源开发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据统计,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977项。有些已经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各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多年来,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却不尽人意,这与脱离学校教育有着极大的关系。学校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场所,在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然而,由于受到阶段体育观、体质教育观、竞技体育观的长期影响,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举步维艰,其所具有的作用和价值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体现和发挥。因此,学校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重大课题。

1 普通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和作用

1.1 丰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形式多样。有很多项目是人们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最好方法和最具实效性的健身运动。把那些适合于学校体育教育的、大学生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改造、加工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中,可以极大地丰富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大学生对于适合于自身的健身方法和途径有了多种选择。同时,民族传统体育所提供的丰富多彩的练习形式和方法,对于促进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也具有积极地意义。

1.2 丰富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是大学所具有的特定的体育精神环境和体育文化气氛。通过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使学生了解不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掌握其技术和知识,透过具体的文化现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各民族文化的内涵,达到民族文化的交流。这种交流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余所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对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的体育人文素质、体育精神和民族传统文化素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大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使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得到巨大的补充、丰富和完善。

1.3 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体育的目标是以“育人”为宗旨,引导和教育学生主动、积极地锻炼身体,获得独立从事体育的基本能力,培养“终身体育”理念,为其自身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趣味性强,既是游戏又是竞技,长期参与,不仅可以强健体魄,还能够形成开朗、自信、乐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同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强调内外兼修,主张阴阳协调和统一,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在思想上有利于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想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相互游戏中不断体悟,最终晓礼仪、明道德。因此,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不仅可以强健师生的体魄,增进其身心健康,还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切身体会和感受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把握中华民族精神所在,从而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2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课程化开发与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2.1 改造创新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高校,不能不假思索地完全照搬,而应该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必要的改造与创新。使之符合在大学校园开展。同时在开展中要深化科研,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性、体育性,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从而吸引广大的学生去热爱它,选择它。

2.2 实验论证

实验研究是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的必经途径。所选择、改造的项目是否有利于在学校开展,学生是否乐于接受、喜欢,是否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等,只有通过教学实践的验证才能证实。因此,在开发学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时,应当提倡采用实验法对所选择的项目进行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论证。

2.3 相互交流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当今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亮点。近年来,一些高校在这一方面上已经取得了有益的经验:有的在项目的选择改造上,有的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教法上,有的在科研上,有的在场地设施的建设上……而好的经验是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因此,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应提倡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借鉴,不断总结,从而不断地提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的课程化开发水平。

2.4 加强校本课程教材建设

应广泛发动体育、教育界的专家学者,组织编纂适合于普通高校使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指导教程。教材的编写要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遵循教育性、健康性、趣味性、发展性原则,力求突出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内容的构建要有较大的弹性和选择性。

2.5 组织培训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课程并非一件轻而易举事,教师必须掌握教材才能够进行教学活动。因此,需要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应认真做好培训工作,以保证所选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得以良好的开展。

2.6 改善教学条件

学校应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场地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学校还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民族传统体育科研与教育实践、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竞赛与表演活动、以及器材设施配置、对外体育文化交流等方面,把学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3 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有机载体。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具有很强的教育、健身娱乐、竞技表演和经济价值,普通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对于丰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伴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已经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魅力。随着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身观念的升华与转变,越来越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会被引入高校体育课程。因此,高校体育工作者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重担在肩。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与探索,遵循科学的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筛选和改造,择优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中,使其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出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宁,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的理性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6(9):74-75.

篇6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教育 民族传统体育 教学

[作者简介]陆盛华(1979- ),男,湖南永州人,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学;卜爱华(1962- ),男,湖南慈利人,吉首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湖南 吉首 416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博弈研究”(项目批准号:11XTY001)和2009年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少数民族本科预科课程教学定位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批准号:湘教通[2009]321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187-02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民族传统文化,承载着各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体现出各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它对提高各民族人民的健康水平,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文化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一、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价值

1.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知识和综合素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可以使少数民族学生直观地了解和体会祖辈们在生产生活中所创造出来的体育娱乐技术,认识祖先们智慧结晶的诸如运动项目、体育器材等体育物质文化,并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认识或接受民族传统体育所体现的各民族自己的赛制、规则等制度文化和民族自信、民族审美等精神文化。进而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对民族历史、民族自然、社会环境、民族生活习俗、民族信仰等相关文化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实现民族归属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强责任感。此外,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轻松和愉快,在练习中感觉意犹未尽,在民族情感上觉得自豪。从而促进学生在智力与体能、个性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良好发展。因此,民族预科教育开设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对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良好的个性,提高综合素质,以便走上工作岗位更好地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

2.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情感和凝聚力。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少数敌对势力开始将触角伸向高校,其中少数民族学生是其重点渗透的对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正是通过简单易行、富有民族心理体验和情感需要的体育娱乐活动,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在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同时,使少数民族学生实现自我的民族团结心理,树立良好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具有较强的民族凝聚力意识。可见,少数民族预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是民族预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把学生培养成为政治可靠、思想坚定、体格健壮的合格人才,对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有利于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和特色的形成。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民族地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民族预科教育在培养人才上,不仅要培养和输送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能力基础良好的学生,而且要培养思想品质和身体素质过硬的个体。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不仅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等优良品质和健壮的身体素质上具有良好效果,而且其本身无论是在文化内涵还是表现形式上都具有少数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教育特色,这些特色的形成有利于各民族学生通过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学习和活动中相互沟通和交流,促进各民族学生间的友谊,这种友谊在他们走出校门服务社会时便会自觉地转化为民族团结、社会建设、经济发展的动力。

4.有利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单一的以竞技体育为教学内容的体育教学体系已不再适应当前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需要,竞技化与民族化、健身化、娱乐化的良好结合已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发展方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由于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多元的文化特征及全面的价值功能,已成为“新课改”中主要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正是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通过选择具有民族特色、健身价值高、群体基础好、娱乐性强、简单易学、人文教育功能显著的内容补充和丰富现有的民族预科体育教学,是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途径。

5.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成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人。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显示,近二十年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由于社会经济、社会环境、生活习俗的变化,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这方面显得更加明显。因此,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显得尤为重要。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让少数民族学生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活动,在掌握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这种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必将影响着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理性思考。受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熏陶和高等教育的他们也必将成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性传承人。

二、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可行性

1.符合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传承与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属于民族高校或民族地区高校的一个特殊的单位。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传承与发展,应首先从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开始。一方面,民族地区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从小就耳濡目染,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有着特殊的民族情感,他们喜爱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无论是在学校的课内外活动,还是走向社会工作,他们都是名副其实的民族传统体育传承者。另一方面,民族地区学生随着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会在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长此以往,他们便自然成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主力军。

2.有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可以开发与利用。目前,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国家及地方的挖掘整理,共收集到包括竞技竞赛项目、传统体育活动、传统体育游戏在内的900多项,其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676项,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301项。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有很多项目方法简单易学,对场地设施的要求不高,可以较大程度缓解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体育教学经费的短缺、体育场馆、器材不足的状况。此外,民族传统体育以消遣和游戏的方式存在,注重满足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愿望,突出表现人们身体活动的艺术性与技巧性,它特有的健身性、趣味性、娱乐性等特点也为少数民族预科体育课程教学及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可以改革和创新传统的少数民族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教材陈旧、教学形式单调的现状,丰富少数民族预科体育课程教学的内涵。可见,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为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开展特色体育活动提供众多可选择的素材。

3.符合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目标和特色。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是从少数民族教育的民族特色性与特殊性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传授常见易学,具有良好的健身价值和民族文化内涵的民族特色、地区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既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与锻炼,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身体素质,又能使其很好地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促进其综合能力发展,还体现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弹性和地方特色。

4.具有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教师队伍。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教师一般都接受过体育专业的高等教育,并且多数来自少数民族地区,他们熟悉本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甚至从小亲身经历过,他们对本民族传统体育有着特殊的感情,对其技术及特点有深厚的理解和体会,对其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很熟悉。在一定意义上讲,他们不是一般的体育教师,而是具有掌握民族传统体育技术,懂得民族情感,了解民族文化,知道如何整理、开发、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综合性强的教师队伍。

三、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突出民族特色的原则。民族预科教育除民族学院类学校外,都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少数民族预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在内容上应根据生源地选择,因地制宜,以主要生源地域或具有普及性特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同时,可以拓展一些简单易行的项目,使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和深入开展,进一步突出民族特色。

2.循序渐进突出本民族重点的原则。有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动作难度相对较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对人体的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等素质都具有较高要求。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选择本民族常见的项目,以便学生易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遵循循序渐进的技术教学原则。同时,注意加强安全意识教育,采取有效的安全监督和保护措施,防止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3.寓教于乐凸显娱乐健身的原则。选择娱乐性和健身性较强的项目,在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前提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尊重民族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其在活动过程中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自由与快乐。同时,适当降低某些动作技术要求,更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觉练习,从而更好地达到提高技术、发展身体素质的目的。

4.民族体育与现代体育的创新发展的原则。合理安排现代体育项目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课时比例,搭配好西方体育与东方体育项目在课堂教学与练习的时间。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鼓励学生利用现代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在技术上的异同关系,举一反三,创编简单的健身运动技术组合和花样,让学生与老师共同讨论并评判新组合的实用性、美观性。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知识和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民族情感和凝聚力,有利于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和特色的体现,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成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人。而我国对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发展的良好政策和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与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师资队伍是我国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重要保障,同时它符合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目标和特色办学要求。这一举动应在掌握、了解和尊重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前提下,遵循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寓教于乐、创新发展的原则,突出民族特色、简单易行、娱乐健身这一主线。

[参考文献]

[1]韦鹏飞.造就少数民族高级人才的金色桥梁—普通高等院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60年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民族教育,2009(10).

篇7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专业建设 专业技术

民族传统体育学于1997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委批准,被设为体育学下的4个二级学科之一;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新修订的高校学科专业目录,将武术专业拓宽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自1999年开始招收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生。其业务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具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能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1]近年来,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教学内容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内容体系框架,并进行了适度的拓展与延伸;在教学目标上,注重武术文化的传承、突出学生武术能力的培养和发挥武术的育人功能;在课程学习的评价方面,强调对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因此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1.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毕业生与就业现实脱节。北京体育大学武冬的调查表明,北京体育大学武术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一是我们培养的人才很难进入各级运动队从事教训研等工作;二是社会上还没有针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设定的固定岗位,我们培养的人也不可能进入这样的岗位工作;三是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流向大中小校,主要从事公共体育课的工作,以武术套路专项学生为例。[2]北京体育大学的张明廷等人的调查数据表明:近三年的就业形势表明,毕业后从事专业运动训练的学生人数占毕业总人数不足2%;毕业后从事教学的学生人数占毕业总人数不足20%;从事公安的学生占到15%以上,有不少学生选择了自谋职业。而且,通过在校学生及其家长的调查显示,有45%左右的学生和38%的家长希望毕业后从事公安工作;有30%的学生和35%的家长希望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只有8%的学生希望从事教练员工作。[3]

1.2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不严密。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何建东的研究认为:首先,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不够深刻,对其内涵与外延仍需进一步界定;其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存在不科学的现象,“重技术轻理论”是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基础理论和民族传统文化课程严重欠缺;再次,课程结构的设置未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必须优化。[4]

2.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主干学科含义的分析

近年来有关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研究表明,一方面疾呼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并采取了暂停招生的方法应对。另一方面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尝试以新的途径应对已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对本专业主干学科理解不透彻。

2.1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主干学科能指。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明确指出,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为:体育学、历史学、中医学。它暗示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发展方向分别为:体育学――以身体方向发展为主;历史学――在延续具有民族内涵内容的基础上,发展社会需求的以身体为主的体育活动内容;中医学――首先考虑培养对象取得中医行医资格,其次研究开发以中医理论为主的面向社会所需的健身理论和身体活动方式。这三个学科给本专业带来了三个方向的生源和多方面的毕业生就业渠道,也是目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忽视的关键之处。

资料表明,武术专业拓宽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事实。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建设一直以来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用原来建设体育教育专业的方式进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建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从上述三个方面考虑,其专业建设需要历史、中医等方面的学者。实际情况是用民族传统体育概论或者武术史代替历史学,导致真正的民族体育历史知识的欠缺,达不到民族体育锻炼、娱乐内容的推陈出新。

第二种方式是用发展竞技体育的方式建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从招生伊始,其招生目标集中在武术专项优异的生源上,目的是在以后的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客观讲,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生源包含三个方面,分别是武术专项、历史、中医。武术专项优异的生源只占本专业的1/3,这种放弃2/3生源的选择导致专业建设只能向一个方向发展。

2.2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主干学科意指。有的研究者认为应重视武德思想教育,理由是武德是习武者必备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实质上,武德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儒家思想的研究史上,把身体作为精神修养的呈现。孟子主张生命与道德合一,人身乃精神化的身体,用以彰显“上下与天地同流”之境界。将仁、义、礼、智收缩到内心里,以证明实践德行,达到境界时,道德都可以化为内心之德流行。仁德被体现,即有仁德之心流行;义德被体现,即有义德之心流行;礼德被体现,即有礼德之心流行;智德被体现,即有智德之心流行。四德体现,说明儒家所理解的身体是形、气、心贯通的结构,其形气面涵摄内外身体的生理功能,心气面涵摄意识与形上的功能,气化面则同时涵摄个体与万物同体的物质基础与形而上的基础。通过儒家以“修身”为其要义,实现儒学传统中所谓“天人合一”、“身心一如”。

2.3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主干学科所指。在观赏武术类的表演时,观众会被表演者所展现的身体能力征服,他的身体有着可以与动物媲美的轻快和柔软,以及比动物更优雅的特点并为此感到骄傲,会发自内心欢呼。细察其原因,表演者的身体活动,使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语言。此时表演者的思维通过身体这个工具得到表现,同时身体本身也在进行思考活动。或者说借由身体的观点和样态来思想,用身体的方式思想。一是隐喻每个人在肉体上高于动物一筹;二是隐喻现实社会里的强壮体魄。

3.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基本问题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主干学科能指,是把人的身体看作从“历史性”延展到“社会性”的场所。从这一角度思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发展,需要把每一个培养对象的身体作为展现场所的身体,有别于西方认可的身体长期受灵魂的奴役,受心的驱使,彰显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特性。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主干学科意指,是把人的身体作为精神化的身体,用以达成“天人合一”、“身心一如”。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主干学科所指,是以人的自然身体为主体,通过持续的锻炼,得以寿养天年。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基本问题在于在这三个维度上思考其发展方向,这三个维度可以互相辅助,最后达成学科的持续发展,也是目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突破僵局的解决线索。

4.结论与建议

4.1制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建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出发点不符合社会需求。

4.2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需要重新认识本专业的主干学科,并衍生以身体方向发展为主体育学;在延续具有民族内涵内容的基础上,发展社会需求的以身体为主的体育活动内容的历史学;在中医学的基础上,研究开发面向社会所需的健身理论和身体活动方式。

4.3重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立足理论基础研究,为促进本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厚实的根基。

4.4建议采用联合办学的方式,从体育学、历史学、中医学方面,完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师资力量。

4.5建议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从身体角度的三个维度上思考今后的发展。一是培养对象的身体作为展现“历史性”延展到“社会性”的场所;二是把身体作为表达“天人合一”、“身心一如”的主体;三是体现通过持续的锻炼,得以寿养天年的身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2]武冬.对北京体育大学武术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9).

篇8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健身、艺术价值和教育功能。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化把这些体育项目,经过筛选、改造、整合与提炼,使一些具有较高的教育、健身、娱乐价值,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项目变成教材,进入课堂,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具有重要性的积极意义[2]。

一、定义

学校体育中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教学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3]。

二、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价值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于民间,历经历史长河的洗礼不断发展完善它可以通过锻炼师生的身体,增强体质,另外从教育学角度来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4]。综合当前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特点笔者主要从文化价值、课程资源、思想道德价值、伦理教育价值、体育竞技价值以及审美价值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2.1 丰富学校体育的文化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传承民族信仰、展现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交流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中国传统体育历史悠久、自成体系,有着自身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文化内涵 [5]。民族传统体育可以通过有形的身体形态、动作技能、运动器材、物质以及无形的与社会属性相关的意志、观念、时代精神在学校体育的文化价值中反映出来,进一步丰富学校体育的文化价值体系。

2.2丰富中学体育课程资源

长期以来,体育课程教学从动作的学习到场地器材的配置规格,都相对趋于竞技化,很少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可接受性。反观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既有很高的健身娱乐与教育价值,对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课程开发,进一步扩充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经验、活动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是对中学体育课程资源的补充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还能够极大地丰富中学体育课程资源,对培养中学生民族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6]。

2.3健全学校体育的思想道德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倡导“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提倡身体力行的为人处世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有研究发现武德教育课的开设可以使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大的变化,逐渐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改变外在的运动行为[7],从而达到进一步健全学校体育的思想教育功能。

2.4增强学校体育的伦理教育价值

在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对传承民族信仰、传授生存技能、展现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交流、抒发生活激情和培养审美情趣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教化和熏陶的作用[4]。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适时的进行一定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可作为学校体育教育重伦理教育的重要补充手段,从而进一步丰富学校教育中伦理教育内涵,提高学生伦理教育层次。

2.5提高学校体育竞技价值

竞技性是体育运动项目的共性,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突出了这一特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运动形式的特征和体能素质的要求上表现出与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极大的相似性和迁移性。不少国际流行的现代体育项目最初就是由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演变和发展而成的,如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都先后成为了亚运会、奥运会比赛项目。同理,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能不断完善比赛规则,在更大更广范围内普及推广,成为比赛项目也完全是有可能的[6]。同时通过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可以培养具有一定天赋或运动能力的学生,打好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基础储备。

2.6提升学校体育的审美价值

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是民族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满足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等审美感官的审美需要,又能起到增加知识、传播文化、锻炼意志、陶冶性情等方面的作用。各民族的传统体育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可以从各方面体现了其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特质,有很高的欣赏、参与价值[8],因此说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校体育的审美价值。

三、对策探析

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仍处于起始阶段。目前,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培养途径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有待继续完善的地方。

3.1发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整合民族传统体育资源

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开发应体现人性的回归和社会化进程的统一[5]。进一步通过多渠道系统地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发掘、整理和研究,提炼出实用性,简练,易掌握的项目进行整合,丰富体育教学资源。

3.2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提高中学教师专业素质

现实生活中要进一步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力度,如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科讨会等,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认识,直至喜爱民族传统体育。另外狠抓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如针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建立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制,每周一次的集体演练制,并开展了听课、集体观摩教学、教案评比、教学、教法与学术研讨会和外出培训学习等活动。

3.3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体系

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各界的扶植与各大专院校的努力和探索下取得长足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这一形势下,合理设置课程结构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中学生具有较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则成为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9]。通过对中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研究、总结和分析,使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从而进一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发展。

四、小结

目前对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价值的发掘工作还处于初始阶段,只有不断的对其进行挖掘整理,才能更好的展现民族传体育的价值,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祖国. 人文精神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伦理教育价值[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22(5):66-69

[2] 黄善球. 试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6):92-94

[3] 刘山宏. 谈如何更好地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现代体育教学中[J]. 中国校外教育,2008,08:999

[4] 曹丹. 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中学体育教学可行性研究[J]. 辽宁体育科技,2008,30(4):82-83

[5] 马山坡. 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J].教育广角,2008(9):

[6] 秦华,王军.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中学体育课程资源[J]. 搏击・武术科学,2008,5(6):81-83

[7] 谭炳春. 构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5):127-129

篇9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一、民族传统体育对素质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1.思想道德方面。

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民族传统体育,传统体育文化中包含着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审美观念。例如中国武术,是有着重要道德和审美内涵的民族传统体育,它的整个文化背景体系中体现了惩恶扬善和锄强扶弱等的道德标尺,称之为武德。习武者的重要准则便是见义勇为、仁义正直的武林正气,表明了传统武术对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现实社会中,武术所具备的武德规范及其他各类传统体育活动所倡导的团结合作和公平竞争等原则有着一定的导向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正确建立。

2.身体及心理素质方面。

人体的体力、精力、耐力等生命指标构成了人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被认为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为了人自身的健康必须要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民族体育运动正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直接参与活动,从而提高学生体能的健康发展。心理素质则是指人的自我意识与社会的价值观所相统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总和。现如今学生心理有可能因家庭的宠爱等原因导致一般存在着怕累怕苦,意志薄弱等意识。

二、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

1.符合现代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要求。

全国教学改革所实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推行的主要内容是统一的课程要求,结合本校特点和学生自身的特征制定相应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校的体育教学事业改革的发展。选择不同教学模式,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打造符合现代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要求的民族体育教学与素质教学。

2.利用民族传统体育实施素质教育更具有普适性。

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现代体育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结合地方和学生自身的条件与特点,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不断的提升,成为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的全方位人才,成为所需要的人才。

3.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功能性。

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都为青少年的体育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有利条件,有的活动热闹有趣,愉悦身心和大众,比如荡秋千、丢花包等;有的锻炼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比如踢毽、跳绳等;有的培养竞争能力,比如斗鸡、掰手腕等;有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比如踩高跷、扭扁担等;有的培养团体合作的集体主义,比如舞狮、拔河等。参与众多民族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身体素质。

三、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

首先,教师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已经习惯于竞技体育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在有些老师的眼中,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是存在于民间的娱乐游戏,不是一种规定的教学内容,虽有着一定的群众基础,娱乐性较强,但引进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是否能有效地实施和对学生产生益处仍存在一种疑虑。其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资质的建设。通过完善现代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的有效结合来开展我国学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计划。相关部门应重视民族体育教学,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好教师资格的培训工作。另外,目前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正式出版书籍很少,教师只能凭借自己掌握的教学内容,或是请教民间师傅,无法进行系统性的教学,因此导致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下降,影响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效果。最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有些运动项目缺少运动器械,有些运动所用的器具笨重庞大,不是十分的规范且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也没有专门的厂家进行系统性的生产,如果需要定做就会花费很多的费用,这让民族体育教学遇到了一大难题。

四、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

1.身心及个性素质。

民族传统体育是以强身健体为宗旨的,所有项目都是以如何提高人的身心健康为主的,在塑造人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大的价值,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统一。通过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和心智,进行身心的修养,达到一种理想状态。也能够使学生深刻理解和体会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自身素质,掌握丰富的精神。个性素质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个性的形成与培养有很大的好处,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在复杂的生活中有着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2.探究及合作素质。

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值得当代学生学习和探究,其中许多集体项目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意识和精神,比如舞龙、舞狮、拔河等项目。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应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人才,运用灵活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传授传统体育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学习和运动,增强自身素质,从而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系统。

3.加强教学化管理。

体育老师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整理资料,传授后同其他学校进行交流,使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从而加强教学化的管理。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引进是现代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项具有开创性的手段之一,更好地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流传下去,更好地让民族传统体育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可持续发展,真正将我国的优秀传统体育活动传承下去,同时培养身心健康、道德品德高尚的年轻人。

作者:王理丞 单位: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少英,徐建波,陆晨,田祖国.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04):45-52.

篇10

[关键词]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文化 体育旅游 发展

一、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旅游业开始与19世纪40年代,20世纪60年代,世界旅游业加快了发展速度,一跃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从旅游的方式来讲,人们将更加重视精神疲劳的消除和放松,要求更多地发展着眼于调节精神的积极性的旅游,过去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游览,将逐渐为多元化的旅游项目所代替。日益增多的旅游者要求旅行生活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运动的内容乃至冒险的刺激,要求参与其中,而不是从旁观赏。所以,那些单调、机械、使人置身起外的旅游方式已经使游客失去了兴趣,代之而起的是那些富有活力、兴趣、参与性强、特色鲜明的活动类型。在旅游的过程中,旅游者渴望能亲身体验到当地人民的生活,直接感受异域的风土人情。希望通过参与和交流得到感情的交流和心灵的碰撞。旅游者喜欢那些轻松活泼、丰富多彩、娱游于乐、游乐结合的旅游方式。云南的西双版纳、楚雄等地州每逢傣族的“泼水节”、黎族的“火把节”游客数量大增,就是这种情况的良好反映。

二、民族体育旅游业现状

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以参与或体育活动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是体育与旅游的结合。民族体育集音乐、舞蹈、娱乐于一体,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参与性,能使旅游者娱乐休息、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因此,民族体育旅游的价值受到有关国家旅游部门的重视,民族体育旅游以其独特的风采进入旅游市场。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我国的边陲地区,良好的旅游环境和引人入胜的体育文化极大地顺应了目前旅游业的发展方向,这也为民族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在体育旅游迅猛发展的同时,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成为人们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关部门为了满足和吸引旅游者,纷纷推出一些特色鲜明的民俗风情专项旅游产品。例如东北地区的一些旅行社把鄂温克族的滑雪、狩猎等体育活动纳入自己的旅游项目中。或是让游客参加蒙古族的赛马、摔跤、射箭等。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体育活动项目繁多的优势,开展民族体育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旅游方式。

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级政府和旅游部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一方面,注意保护、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另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广泛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旅游活动,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例如,在云南的迪庆、怒江、西双版纳和楚雄等地,各族人民经常利用节庆活动来开展民族体育旅游并以此来吸引旅客,从而使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成为无数游客感受浓郁民族风情、体验新异神奇,健身娱乐的一些旅游活动。同时,也为当地政府和企业创造了巨大的成效,体育旅游资源得到了开发和利用,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引起了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重视。但 我国民族体育旅游的总体规模仍然偏小,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在开发民族体育旅游时,只把它作为民族风情旅游的补充或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没有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旅游项目或旅游产业来抓,以至使民族体育旅游业的规模仍然较小,在整个旅游业中还处于从属地位。

三、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

我国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突出地表现在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等三个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景观也具有这三个方面的优势,与汉族相比,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就更为绚丽多彩。少数民族风情是反映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55个少数民族的风情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服饰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民族建筑五花八门,令人咋舌称奇;数以千计的民族节日,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宝藏;民族饮食千姿百态,反映出悠久的农业特色;民族艺术百花齐放,呈现出乐观向上的民族性格;民族宗教历史悠久,许多民族文化中都反映出宗教文化的深刻印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各种民族风情相融,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展现民族风情的重要方式。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源远流长,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是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重要资源。它们内容繁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这些体育项目,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出了各民族的生活环境、民族特征、审美 、生产劳动、生活习惯、宗教祭祀、节庆娱乐、婚葬习俗等一系列民族文化特征,使其具有浓郁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节庆性的民族体育竞赛活动是我国各民族节日活动的重要内容,每逢节庆日,各族群众都要进行物质交易,开展民族特色浓郁的传统文体活动。民族的情感、民族的性格、民族的文化特征都会在节庆期间最为真实、强烈、鲜明地表现出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个民族的节庆活动都是了解这个民族的最好时机。每逢过节,各地区、各民族都要举行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纵观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它们具有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健身价值;愉悦身心的娱乐价值;惊心动魄、耳目一新的观赏价值;融入其中的参与价值;体现民族风情的文化价值;体现社会、经济、文化的科考价值;民族品质的教育价值;反映历史的史学价值;赏心悦目的审美价值等。这些都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四、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必要性

少数民族旅游包含着浓郁的民风民俗,有着很强的观赏性,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通过民族体育文化的欣赏和参与,增强了旅游项目,丰富了旅游的内容,吸引了游客延滞了游客的逗留时间,促进了游客的消费,满足了游客,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民族体育旅游消费市场。

体育旅游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健身性。通过体育旅游,能更好地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缓解和消除疲劳、增强体质、防范“文明病”。同时,通过观摩和参与,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通过大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可以极大地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促进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旅游产业体系的完善;可以带动少数民族群众的广泛参与,增进文化信息的交流,提高他们的收入,振奋民族精神,增进民族自豪感;可以进一步落实旅游开发与民族地区的扶贫相结合的方针,促进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可以促进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使民族体育研究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模化,有利于民族体育的继承和发扬。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体现民族风情的重要方式,只有将风光旅游和风情旅游结合起来,才能使人们沉醉于山光水色的同时,领略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以及丰富的特色文化,少数民族旅游产业化的发展,可以使用赚取的资金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掘、整理、研究等工作提供资金及支持。

2.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可行性

我国得天独厚的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为其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民族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心理等,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种独特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无疑会对现有的民族旅游资源、内容、形式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更新、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喜爱寻奇猎胜,。地区、民族间强烈差异是激发旅游者动机的重要因子,差异性越大,其吸引力越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集竞技、健身、艺术、科考、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广泛的民俗性、良好的健身性、强烈的娱乐性和观赏性等。可通过让旅游者参与其中,达到健身、享受、了解民族风情风俗的目的。同时,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游客的各种心理和生理需要,起到增长知识、延年益寿 的功效。良好的旅游环境和客源是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的根本保障。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民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民族众多,风情各异,到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进行风光旅游,贪图那里的湖光山色,民俗风情,极富诗情画意,令人流连忘返。而作为人文旅游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体育,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让游客亲身体验民族体育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激情。

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一个产业部门要得到生存和发展,它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必须有市场,必须能够销售出去。对旅游业来说,其市场就是客源,游客是旅游业的生命线,没有游客就没有旅游业。现在“求新”、“求变”、“求乐”是人们外出旅游的重要动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则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这种获取新感受、新体验、愉悦身心的需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既具有浓郁 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同时又多与娱乐相结合,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的喜爱。广阔的客源市场,旺盛的需求,将会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的不断扩大、产业化进程日益加快。

参考文献:

[1]云南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编: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论[M].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

[2]韦晓康等:民族传统体育教材[M].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3]徐玉良方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通论[M].远方出版社,2002年版

[4]饶远:云南体育产业发展研究[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