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学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15 13:40: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康复治疗学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康复治疗学专业中的理疗学课程
康复治疗学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具有扎实的康复治疗学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康复实践技能,掌握中、西医基本知识,具备一定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知识,具有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各级医疗机构、康复中心、疗养院、社区卫生机构开展康复评价和康复治疗工作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师。总之,康复治疗学的培养目标定为综合医院康复科或康复中心(医院)培养拥有全面技能的康复治疗师。
理疗是利用物理因子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方法。理疗是康复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疗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康复治疗专业的理疗学课程主要讲解在康复医学中较为实用的现疗方法,包括:电、光、声、磁和温热等物理因子,克服功能障碍和治疗疾病的方法。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是使学生懂得理疗学的深刻内涵和在康复医学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怎样去正确认识和应用物理因子去克服机体功能障碍,减少并发症和致残率。
二、康复治疗学专业的理疗学教学问题和改进
如上所述,理疗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但是,就理疗和其他学科的关系,理疗内部各种疗法的关系以及理疗学本身的特点来说,目前,国内康复治疗学专业的理疗学课程还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
1.从理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来看
理疗是康复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但理疗并不属于康复,理疗是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这四大类医学所共同拥有的手段,理疗既可用于康复,也可用于预防、保健,更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在医院里,理疗可以广泛用于内、外、儿、妇产、皮肤科等科室,而不仅在康复科发挥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仅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理疗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理疗学也是很有意义的。
但是,在国内目前临床工作中,康复科相比于其他科室与理疗关系更为密切,许多医院的理疗室从属于康复科。也就是说,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在将来从事临床理疗工作时将不可避免的接触到内、外、儿、妇产、皮肤科等科室需要理疗的病人。因此对于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除了熟练掌握理疗在康复中的应用之外,也应该掌握理疗在内、外、儿、妇产、皮肤科等科室的应用。为了使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在将来面对这些非康复科的病人时能更好的运用理疗进行临床治疗。一方面,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应加强内、外、儿、妇产、皮肤等基本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在理疗学学习过程中,有必要增加常见疾病物理因子治疗的相关课程介绍。而这是很多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疗学教学目前不充分的地方,也就可以成为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疗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2.从理疗学内部的结构来看
在我国实际理疗临床工作中,电疗法和光疗法占据了临床所有理疗的绝大部分,剩下的热疗、超声波疗法、生物反馈疗法、水疗法、磁疗法在目前我国康复科或理疗科比重较低,上述某些理疗方法在国内很多医院的康复科或理疗科尚未开展。而在目前康复治疗学专业的理疗学教学中,无论是教科书中各疗法所占篇幅比例,还是教学计划中各疗法所占学时比例,都与各疗法在临床实际应用时所占比例有很大出入。例如,很多高校的理疗学课程在各理疗疗法之间所分配学时基本平均。很多高校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疗课中,临床应用较多且内容丰富的光疗法章节和国内很多康复科或理疗科没有开展的水疗法,磁疗法章节课时数相同。这显然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各种理疗方法时的时间分配不合理,不利于学生更好的从事临床理疗工作。
当然,理疗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专业。各种理疗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比例是不断变化的。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在高校读书时应该掌握所有临床理疗方法的基本知识。但是,各种理疗方法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与其在临床中所占的比例基本一致显然对学生是最有利的。毕竟理疗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所涉及的临床具体内容很多,而目前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理疗学课程的学时是很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更充分的理疗学知识,以更好的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疗学教学改革的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3.从理疗学的特点来看
一方面,理疗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具有收效快、无痛苦、副作用少、疗效持久的特点。尤其是和药物、手术等临床其他基本疗法相比相对更安全,但是理疗并不是没有副作用,每种理疗也都有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而这往往被临床从事理疗工作的医务工作者所忽视。临床理疗工作者忘记询问患者有无植入心脏起搏器就进行如高频电疗等理疗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与理疗学教学与临床联系不够紧密的另一表现。因此,在理疗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学生从事理疗工作的安全意识教育。教师有必要结合临床多讲一些物理因子疗法适应证,禁忌证和副作用的问题。
另一方面,理疗学是一门发展很快的学科。各种新的理疗设备和理疗技术不断出现,因此这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医学物理学和生理学基础,并对每种理疗的作用机制理解透彻从而更够在将来工作中理疗设备和仪器不断更新的情况下能够最快适应。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够加强理疗学最新发展情况的学习。对教学工作者来说,理疗的作用机制和理疗的最新发展应该在教学中占有更大的比例。教师所教授的理疗学知识应超过书本上的内容,应该掌握更多物理学,生物学和理疗学最新进展方面的知识以使学生更好的胜任未来理疗和临床工作。
三、结语
理疗学是一门实践性和临床性很强,发展极为迅速的学科。而目前,国内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疗学教学还有很多与实际临床工作不完全相一致的情况,导致教学课时分配不合理,很多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内容在教学上体现不充分等问题。这有必要成为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疗学改革的入口。总之,康复治疗学专业的理疗学有必要进行不断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临床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黄澎,励建安,孟殿怀.康复治疗学本科教学改革方案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
篇2
关键词: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体系;四模块五方向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155-02
康复医学是一门有关促进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科,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保健医学并称为20世纪“四大医学”,其治疗对象为残疾人、慢性病人、老年人等。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体系是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1]。因此,有必要对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探索。
一、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符合康复五大核心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2]
在康复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长株潭康复市场调研,明确核心岗位能力要求,依据国际PT、OT执业标准、国内康复治疗师(士)执照考试大纲,结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康复治疗整个工作过程进行全面评估,总结出基于“四模块五方向”康复专业课程体系(图1):“四模块”即公共素质、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和专业拓展模块;“五方向”即PT、OT、ST、中医康复及康复护理方向。
二、紧贴行业岗位职业道德标准,加强职业道德培养[3]
将职业人文素质与知识、能力进行一体化设计,按照医院康复治疗师的规范要求,与医院共同研究制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将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和临床实践紧密衔接,探索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课程化,开设学生职业道德活动课程《职业指导》[3]。紧贴行业岗位职业道德标准,设立职业道德阶段性培养目标,设计课程化教育活动,服务医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有效解决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学校和医院不能紧密结合的难题。
三、参照康复治疗师(士)职业标准,开发课程标准,设计教学活动[4]
按照康复治疗师(士)职位资格标准,与康复临床专家、康复职教专家一道,制订《康复评定》、《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临床康复》、《言语治疗》5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研制课程标准和设计教学活动的方法[4]。
四、优质核心课程建设[5]
成立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小组,实行课程建设责任制,每门课程由骨干教师牵头,确立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标准,重组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开发实训项目,探索实训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活动和考核方法,分期分批进行优质核心课程开发[5]。将院级优质核心课程《康复评定》、《作业疗法》、《运动疗法》3门课程建设成为省级优质核心课程;将《人体发育学》、《临床康复学》、《中医康复学》、《言语治疗》、《理疗》5门课程建成院级优质核心课程。
五、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特色课程教材[6]
结合职业标准,分析工作任务,重构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开发体现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具有现代康复理念的特色教材《康复评定》、《运动疗法技术学》、《作业治疗学》、《康复工程学》、《中医康复学》等9本,同时配套开发校本辅导教材及多媒体教学资源,形成立体化教材。
六、构建全程性课程考核评价方式[7]
从现场认知、仿真操作、岗位协助到岗位实践,在学生学习、见习到实习阶段引入全程评价方式,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在学习中培养职业知识,在实践中培养职业素质,采用理论考试、课程考核、见习报告、实习鉴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对学生的培养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8]。
七、小结
基于四模块五方向的康复治疗学者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符合国家康复行业发展规律,课程设置科学,教学计划严谨,教学实践合理,结构合理,理论联系实际,是康复教育人才培养专业核心课程的一种重要探索途径。
参考文献:
[1]夏青,张健,阎丽娟,等.高等中医药院校康复治疗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J].中医教育,2014,33(6):14-16.
[2]薛晶晶,肖灵君,燕铁斌,等.中山大学康复治疗专业本科毕业生基本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0):953-956.
[3]胡鸿雁.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与研究[J].管理科学文摘,2010,12(36).
[4]周立峰,付青兰,李海舟.构建基于就业为导向的中医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60):72-73.
[5]吴小平.对康复医学专业医师学历教育的思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Z1):98-99.
[6]尹宪明,吕俊峰,蔡小红等.中医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设置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1).
篇3
关键词:康复治疗 学生职业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161-01
康复医学引入我国二十余年来,临床康复医学及康复医学教育发展速度迅猛,全国各地康复医疗机构建设如雨后春笋,各级医院也先后开设康复治疗科室,很多医学院校也纷纷设立康复医学系、康复治疗专业。纵观我国康复医学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康复医学教育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对康复治疗的日益增长的需求;第二,康复治疗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临床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1]。由于我国康复医学教育起步较晚,相关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配套设备等相对滞后,不能适应康复治疗的临床工作需要,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临床工作的标准要求有脱节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康复专业临床工作的实际要求,对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体系安排、适应性教材的开发、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逐步形成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康复治疗专业的教育模式。
1 康复治疗专业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职业能力的意义定位不准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现在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对人际沟通能力、学习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对职业影响的认识不足,也就说明了学生对“职业能力”的意义,职业能力与选择就业的关系,职业能力与就业后个人工作潜力的发展认识不够,不明确康复治疗专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以及康复治疗技术准入标准,缺乏个人职业生涯规划[2]。
1.2 缺乏团队协作工作的意识
康复医学临床工作的内容与形式均和其他临床医学专业有所不同,在为患者治疗中、以康复治疗小组的形式开展工作。在校学生在学习阶段往往意识不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因此,导致缺乏责任心、奉献意识、宽容的态度、谦虚的胸怀等。
1.3 缺乏沟通能力
学生面对的患者年龄层次不同、文化层次各异、病情也在不断变化。学生往往不具备观察洞悉能力,不能够发现同病种、不同病人之间的差别,不能区别对待,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另外,沟通能力的缺乏使之不能及时有效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从而难以把握患者心理历程及心理状态。
1.4 实训场所建设落后
调查中,大多数人认为加强实践教学、技能训练占据首位,说明这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属于薄弱环节,究其原因,大多原因是由于本专业属于新兴学科,生源相对较少,考虑到效益问题,大部分学校对实验实训场所的经费投入受到限制,致使实验实训场所建设严重滞后,不能为学生提供很好的职前岗位实践训练。
2 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加强职业能力培养策略及方法
2.1 选择有利于职业能力形成的教学模式
我国传统教学方法是以灌输知识、培养定向型人才为目的,它严重影响了医学职业教育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行为导向教学法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行为导向教学法主要包括: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大脑风暴法等。通过实际教学的应用,导向教学法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方法是:上课前先把临床病例发给学生,在课前,让学生根据对病例分析的需要去查找有关知识,调动学生去探索知识,并能够主动学习。课堂上,模拟病房的工作流程,以临床病例引导学生逐步分析病例,解决问题,以达到预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通过课堂讨论、争辩和协作,对临床病案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沟通的勇气、勤于沟通的意识、善于沟通的能力;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3]。由此可见,行为导向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意识及能力。
2.2 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指为稳固理论教学知识、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而设置的教学环节。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康复治疗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训教学环节来培养康复技术应用能力,并通过康复治疗技术的操作训练,模拟康复临床训练程序等完成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康复治疗的实践性(实验)教学通常包括以下教学环节。
2.2.1 进行标准化实验操作演示
为保证康复治疗专业的临床教学质量,在临床实验教学中引入临床模拟病例教学的同时,使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由任课教师在现场进行组织和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按教学计划实施实验教学过程,教师在整个实验教学活动中进行指导,对患者所陈述的病史现场进行点评和补充。教师在课后应进行总结,指出不足之处,提出具体改进办法,并指导学生说出模拟诊疗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便在未来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2.2 培养学生实验报告的书写能力
在实验教学结束后,实验室教师应积极督促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书写。使学生尽快对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使之更为透彻地掌握康复治疗专业的技能操作流程和重点难点。
总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培养的是临床康复医学的专业技术治疗师,要求在校培养期间,学生能够掌握各种临床康复治疗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其教学应以临床应用的各种康复治疗技术的操作和康复训练方法为主,这就要求实践教学过程必须加强基本康复治疗技术的训练,从而,全面培养康复治疗专业学生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坚勇,樊振勇.试论康复医学教育发展滞后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1):1096-1097.
篇4
1 对象
抽取我院2009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二年级高职学生110名,均为通过高考录取进入我院就读的。年龄18~21岁,男性6人,其余均为女性。按照自然班级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8人,对照组52人。两组的授课课程均选取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运动治疗技术》和《疾病康复技术》两门课程,其中《运动治疗技术》教学时间每门课程均为4学时/周,18周。
2 方法
2.1对照组教学方法。按照传统的授课方法进行授课。即提前安排学生预习,随后根据临床的工作过程导入新课,导入后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操作,学生分组练习,最后教师总结。课后要求复习,留置作业。
2.2实验组教学方法。按照行动导向教学的思想安排教学。
2.2.1分组:在《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抽签随机分组的方式进行;在《疾病康复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固定分组的方式进行,分组时充分注意到小组成员之间的个体差异。分组后各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并明确其组长的职责:负责领取实训时的相关资料、负责和教师之间的联系、负责小组内的计划和决策、负责小组内成员的任务安排、负责小组内的效果评价、负责协调小组成员的关系等。
2.2.2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实施计划单、资讯单、多媒体教学课件、实训设备的准备、实训器具的放置、实训设备的调试等。
2.2.3布置任务:教师在上课前根据本次上课的情景布置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重点说明任务完成的关键和标准。各组组长根据工作任务安排护士、医师、治疗师、患者、家属、记录员等角色,全体成员利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网络资源、专业书籍等资料,查询本次课程所需的相关知识,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进行临床治疗的情景设置,提出治疗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并填写资讯单。
2.2.4授课方法的选取:根据每个授课情景的不同,可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①案例教学法:选取临床康复治疗过程中的典型病例,教师结合案例,巧妙地设置悬念性的问题,促使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②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别扮演案例中的护士、治疗师、医师、患者、家属等角色,模拟临床康复治疗过程,在治疗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能力;③模拟教学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定不同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模拟患者的摆放和治疗师的手法治疗,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其操作规范。④项目教学法:教师组织学生讲一个完整的治疗过程划分成几个小的子项目,组织小组成员共同制定计划、分工完成整个项目。
2.2.5效果的评价:根据每次课程授课结束的学生评价结合教师评价形成本次课程的日常评价;课程结束时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本门课程的终期评价。最终的评价结果按照日常评价占30%,终期评价占70%的比例形成学生的最终评价。每次评价时评价人员均不得少于3人,取其平均值作为评价的分值。评价结束后将评价分值划分为三个等级:优秀100~80分、合格60~80分、不合格
2.2.6统计学方法:运用SPS19.0对测试结果进行秩和检验。
3 结果(见表1)
表1: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技能测试分值比较(110人)
4 结论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明显得出,按照行动导向教学的思想安排教学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明显的提升,同时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5 讨论
行动导向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它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其基本特征体现在“完整的行动模式”和“手脑并用”两方面[2]。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的脑、手共同参与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团结协作能力。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主持人与协调者。教师通过设计开发合适的学习情境,用“完整的行动模式”替代了按照外部规定完成给定任务的“部分行动”模式,通过多种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独立获得必需的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从多种可能的行动方式中选择自己的方式,而且在行动前能对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做出预测,通过有计划的行动,有意识、有目标地去影响行动的结果。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解决了目前困扰职业教育的难题:其一是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和难度,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3];解决了由单纯的教室授课与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工作过程的转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解决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单纯的由教师单一的灌输为学生全程参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目前,行动导向教学研究在工学类、财经类等专业的职业教学中开展较多,但是在医学技术类各个专业中研究很少,特别是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核心教学中还处于初步的研究。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能否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缩短在校学生与临床工作者之间的要求差距,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基于这种思想,笔者将行动导向教学大胆的应用于康复治疗技术的专业核心课程《运动治疗技术》和《疾病康复技术》中,以期能探索行动导向教学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其教学效果。
康复医学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以来,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康复医学教育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康复医学中最主要的核心内容是康复治疗,其相对应的康复治疗技术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到2011年末全国已经有100余家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了此专业。经过调研,发现绝大多数院校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均叫欠缺,其职业能力和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均较差,为此急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改变目前的这种教学现状。《运动治疗技术》和《疾病康复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中的两门核心主干课程。这两门课程的共同特点均是专业实践性强,专业表现性好,能代表康复治疗技术的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因此,笔者选择这两门课程作为行动导向教学的研究对象,并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尝试。
在实验组的授课中,我们坚持以行动导向教学为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路,运用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小组评价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在对照组的授课中,采用传统的授课方法,也就是采取提前安排学生预习,随后根据临床的工作过程导入新课,导入后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操作,学生分组练习,最后教师总结。课后要求复习,留置作业。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和思路进行教学中明显会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的兴趣不浓,实践动手能力没有得到明显的发挥。但是在实验组的授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综合训练中均能积极参与,使其学习成绩得到了明天的提高,充分说明这种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值得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中使用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建尔等.我国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年 第11期
[2]赵志群.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职教论坛,2008年第10期.
篇5
康复在我国大陆地区译为康复,香港地区则译为复康,台湾地区译为复健。内容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康复不但针对疾病本身,更重视疾病所导致的功能障碍,着重于提高生活质量,恢复患者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1]。目前我国康复医学发展迅速,与海外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王清华等[2]研究了反思教学法在康复医学科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练艺影等[3]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运动康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总体来讲康复医学在大陆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台湾地区的康复专业位于世界前列,经历了启蒙期、奠基期、发展期和稳固期4个阶段[1]。综观台湾地区复健治疗的发展,从启蒙期的小儿麻痹后遗症为主的复健医疗,到奠基期的骨科、神经、呼吸循环、小儿等4大专科的复健治疗,再到发展期机构式、小区式、居家式3种不同服务形态的复健治疗,复健治疗的服务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笔者通过对台湾大学医学院、中山医学大学、高雄医学院等高校的复健医学系为期2个月的交流及对台大医院、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台中和高雄的荣民总医院的复健医学科的参访,我校教师在康复教学临床康复医疗方面收获颇丰,对国际化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有了一定的收获和思考,归纳总结出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方式
1.1学历学制
入学方式主要分为考试入学、个人申请和学校推荐甄选入学。在台湾地区,高等教育主要分为两大路线,一类是学术型教育体系,一类是技职教育体系,分别需参加不同类型高考入学。学术体系分为3个阶段,大学本科4年,硕士研究生3年,博士研究生3年及以上。技职教育体系包括科技大学和科技学院,其中科技大学为本科教育,学制4年,科技学院包括五专和二专,五专招收国中毕业生,即内地所指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取得专科毕业证;二专是指职业中学学生考入科技学院后再学习2年获得专科毕业证。
1.2课程设置
台湾地区的复健医学专业分科比大陆要细,通常主要分为物理治疗、职能治疗,有些高校还设置言语治疗和呼吸治疗。物理治疗专业的课程设置为:大学一年级,物理治疗导论、物理治疗理论基础;大学二年级,公共卫生、肌动学、发展学、物理治疗伦理与规范;大学三年级,骨科物理治疗、心肺物理治疗、儿童物理治疗、神经物理治疗;大学四年级,临床实习。职能治疗专业的课程设置为:大学一年级,职能治疗导论、职能治疗理论基础;大学二年级,职能治疗活动学、肌动学、发展学、职能治疗伦理与规范;大学三年级,职能治疗评估学、职能治疗技术学、生理障碍职能治疗、心理障碍职能治疗、小儿职能治疗、感觉统合、日常生活机能再教育、职业复健、社区职能治疗等;大学四年级即进行临床实习。
1.3教学实践
①完善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讲授、教师演示和学生实训练习统一在实训室进行。尽管大陆很多院校康复专业目前也是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但与其相比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完善,台湾地区在教授复健专业时,实训室屋顶上装有摄像监控传输设备,可将记录教师示范动作并转发到大屏幕上,以使学生在不同位置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室前方装有两个屏幕,一个转录老师现场操作,另一个播放同步PPT课件,这样可将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更好地结合,值得借鉴。②学生课后练习的管理制度。晚间及课余时间实训室开放,供学生自行练习操作。实训课程全程无授课教师参加,全部聘请临床康复工作者利用业余时间在自学室值班,这样既可以管理自学室,又可以指导学生操作。自主练习室旁设置一间小教室,学生可以在练习前,通过观看教室电脑里老师的规范操作教学视频,以纠正自己的不足。③人性化的操作考试制度。操作考试形式和大陆院校基本相同,均为自主抽题、角色模拟等。角色模拟为一位同学扮演康复治疗师,另一位模拟患者,老师在监考的同时提出若干与本操作相关的问题,以考察学生对操作的理解情况。这种考试更加人性化的地方体现在,学生需将自己拍摄的操作视频以光盘形式交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操作情况评定分数。④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教学实训设备。学校实训教学设备较为完善,由学生制作的简单的自助具陈列在柜橱里,其中包括康复专业中帮助残疾人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自助器具,如加长、加粗手柄的勺子,挎在手腕上的梳子等,制作这些自助具既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节约了实训设备资金的开支。⑤合理安排学生见习时间。学生大三之后,基本上全部为专业课程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将书本上的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每周五下午安排学生去附属医院见习,由临床老师带教讲解,见习内容基本与本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同步。⑥复健专业学生临床实习物理治疗和职能治疗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时间均为一年,实习单位主要为在台湾地区具有带教资质的各大医院。临床实习目标分为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基础目标包括专业技巧、专业特质、行政管理等。专业目标包括能熟悉复健治疗相关的基本临床医学知识;能对相关的临床检查结果所代表的意义有基本的认识与了解;能独立执行并完成常见复健治疗病患之治疗评估;能整合评估结果,列出病患的问题;过程中应具备与相关专业人员、病患及病患家属有效沟通的能力;制定长、短程治疗目标与计划;并能评估疗效;能执行各项治疗技术,操作基本仪器与设备;依据病情及病患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协助拟定有关的后续照护计划。
1.4师资力量
①本专业教师讲授全部课程。台湾地区复健专业所开设的每一门课程均是由康复专业老师讲授,这样可以避免基础课与专业课衔接障碍。在欧美等康复起步较早的国家,也是按照这种方式进行。②情景教学模拟———实训室打造模拟医院。实训室设计成医院病区的格局,从而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医院的工作环境、工作模式,为以后的临床实习做好铺垫和衔接。
1.5就业形势
①台湾地区复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台湾地区复健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不是很高,全台湾地区复健治疗师执业人数占取得治疗师证书总人数的69%,治疗生的执业人数占取得治疗生证书总人数的41%,有些学生即使取得证书,也不一定会从事本专业,有些则是主动选择转行,还有部分则是因为工作不理想而选择转行,所以台湾地区复健专业学生的目前就业情况也并不是特别乐观。②台湾地区复健治疗师证照考试情况。考试中心将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呼吸治疗等各专业设置各自考试,证书亦不相同,通过率约40%。参考教材均为英文原版教材,无专门的统一考试用书。总共考6门科目,考试如有一门不及格,次年成绩不能累计。每6年取得特定继续教育学分(30h/年),才得换照[4]。物理治疗师考试科目包括解剖学与生理学、物理治疗学概论、骨科康复治疗学、神经康复治疗学、儿童康复治疗学、心肺康复治疗学。职能治疗师考试科目包括解剖学与生理学、职能治疗学概论、生理障碍职能治疗学、心理障碍职能治疗学、小儿职能治疗学、职能治疗技术学。
2启示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课堂走向病房,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院校应创造条件,参照这种模式安排学生同步见习,早期紧密联系临床。我国目前的康复发展现状为学校合格的师资投入不够,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由各自教师分别教授,造成课程衔接困难,为此,学校应加大合格师资投入力度,建立合格的实训室,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参照台湾地区的教学模式,发展由同一位教师讲授本专业课程。通过开放实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动手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训练,重新整合了知识体系。同时,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也值得借鉴。多元化人性化的考核制度值得推崇,为避免部分学生因临场紧张而影响操作考试中的发挥,学生可将自己拍摄的操作视频以光盘形式交给老师,考核制度充分体现人性化特点,大陆院校在考核制度中也可考虑融入人性化、多元化特色。大陆目前的康复教育多是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康复治疗人才为主,而台湾地区的康复医学教育因其起步较早已发展成为分科较细的专业教学,随着大陆康复医学的逐步发展,临床康复医学科对于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专科康复治疗师的需求增高,大陆院校培养的治疗师也会向台湾地区一样,逐步向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未来将出现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专业,而不是现在笼统的康复治疗专业。
3小结
海峡两岸,一脉相承,在医学教育国际化、全球化的理念倡导下,让医学教师走向海外、走向港澳台是开展学术交流,提升视野的有利方式。通过分析台湾地区康复专业教育,让我们找到了提升的空间,我们坚信在新医改对康复医学工作的重视下、在卫生部对康复教育发展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全体一线康复教师不懈的努力下,我们也会将中国大陆的康复医学教育打造成一朵绽放的奇葩!
【参考文献】
[1]吴英黛,廖华芳,徐阿田,等.二十一世纪物理治疗教育之期许[J].医学教育,2000,4(4):443-453.
[2]王清华,倪朝民,许业松,等.“反思教学法”在康复医学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2014,29(4):362-363.
[3]练艺影,于涛,赵立平,等.案例教学法在运动康复核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化[J].中国康复,29(4):366-367.
篇6
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于1987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设立 ,是中国第一所也是亚洲第一所专门招收视障、听障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学院,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
2002年,全国政协副主席、时任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先生参加特教学院十五周年院庆时指出:“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办学最早、规模、学科、层次,是特殊高等教育领域的龙头。”
学院设有6个高等特殊教育本科专业——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音乐表演、绘画、视觉传达设计、动画,1个师资培养本科专业——特殊教育,3个全纳教育辅修专业——特殊教育、英语、汉语言文学,1个听障辅修专业——工商管理。针灸推拿学专业被教育部评为特色专业;绘画、视觉传达设计、动画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特殊教育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培计划”专业。音乐表演专业又为完全融合教育专业。学院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荣获“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称号,被中国残联确定为“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占教师总数的75%。在校生1096人,其中视障学生322人,听障学生492人,健全学生282人,在校视障听障学生总数800多人,占全国特殊教育学院在校残疾学生的五分之一,是全国的残疾人集中群体。
二、专业简介
我校听障美术类专业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艺术学门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招听障考生)。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造型艺术的基本规律、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进行独立艺术创作、艺术实践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艺术学。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构成艺术、室内外设计、招贴设计、饰品设计、展示设计、民间艺术、包装设计、电脑平面设计软件、电脑三维设计软件等。
就业方向:面向残疾人的各级组织、机构,各类特殊学校,视觉传达设计、广告宣传、服装设计等单位。
(二)绘画专业
艺术学门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招听障考生)。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绘画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绘画的各种技法,能够从事绘画艺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艺术学。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油画肖像、油画人体、油画创作、解剖、透视、中国画(工笔、意笔)临摹、中国画(山水、花鸟、人物)写生等。
就业方向:面向残疾人的各级组织、机构,各类特殊学校和社会各界需要绘画、广告宣传等部门和单位。
(三)动画专业
艺术学门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招听障考生)。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影视动画专业知识及技能,熟练掌握卡通漫画创作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艺术学。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速写、动画基础、动画背景制作、漫画创作、电脑动画、影片分析、卡通形象设计、动作设计原画创作、短片创作等。
就业方向:面向影视动画创作、漫画设计、广告传媒、数字影像设计、游戏制作、动漫衍生产品公司等部门。
我校针灸推拿学专业为特色专业
(四)针灸推拿学专业
医学门类,本科,学制五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招视障考生)。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中医推拿医学理论、实践及其他相关知识和能力,有良好医德医风,能够从事针灸推拿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中医学、针灸推拿学。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经络学、腧穴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学、推拿学基础、推拿学手法、推拿治疗学、小儿推拿学、保健推拿学等。
就业方向:面向残疾人的各级组织机构、特殊教育学校、各类医疗康复机构与按摩院等工作。
(五)康复治疗学专业
医学门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招低视力考生)。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扎实的康复治疗学基础理论、医学基本知识及其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分析问题、科学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掌握较扎实的康复治疗学技术,融康复、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康复治疗师。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中医学、康复医学。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中医传统哲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推拿手法学、经络腧穴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康复医学基础、中医针灸康复学、中医推拿康复学、临床康复学、中医养生康复、中医导引康复学、言语治疗学、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康复心理学、康复评定学、中医全息康复学、医用物理、生物力学、物理治疗技术、中医食疗学、实用论文写作等课程。
就业方向:能够在医疗、预防、卫生及其它相关机构从事康复治疗、保健与评价等工作。
我校音乐表演专业为完全融合教育专业
(六)音乐表演专业
艺术学门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招视障考生)。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演奏、演唱艺术技能,能在学校、艺术团体、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从事音乐表演及教学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艺术学。
主要课程:表演、基本乐理、和声学、视唱练耳、中外音乐史、曲式与作品分析、钢琴即兴伴奏、民族民间音乐等。
就业方向:能在专业文艺团体从事音乐表演工作,能在学校、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从事教育教学等工作。
三、招生计划及考试科目
2015年计划招生206人,我校实行单独考试,各专业招生计划与考试科目见下表:
专 业
学制
层次
计划
招生对象
考试科目
学费(元/年)
备注
视觉传达设计
四年
本科
60人
听力障碍
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
专业课:素描(人物头像写生)、色彩(水粉、静物默写)。
5400
专业可兼报
绘 画( 国画方向 )
四年
本科
15人
听力障碍
绘 画( 油画方向 )
四年
本科
15人
听力障碍
动 画
四年
本科
30人
听力障碍
针灸推拿学
五年
本科
60人
视力障碍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解剖学 ( 生物 )。
4600
低视力考生可兼报
康复治疗学
四年
本科
20人
低视力
只招低视力考生
音乐表演
四年
本科
6人
视力障碍
语文、数学、英语、基本乐理、听音、演唱或演奏。
6200
不可兼报其他专业
注:音乐表演专业器乐方向只招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萨克斯、小号、圆号、长号、大号、唢呐、二胡、钢琴、手风琴和钢琴调律考生;声乐方向只招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考生。
四、报考条件、时间及办法
1.报考条件:具有高级中等教育毕业或同等学历,年龄17周岁(1998年9月1日前出生)以上,生活能够自理的残疾青年。
2.高考报名:考生必须在各省(区、市)规定时间内,到户口所在地招生办办理2015年高考报名手续,并索取14位高考考生号,否则我校无法办理录取手续。
3.报名时间及办法:报名时间为2014年12月1日—10日。考生可来我校招生办现场报名,或通过邮局将报名材料邮寄到我校招生办(不收报名费)。
4.报名要求的材料:
(1)考生在长春大学招生信息网上右侧“相关文件下载”里下载并打印“2015年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招生考试报名表”(表一、表二、表三、表四),并准确填写。报考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音乐表演专业的考生,我校采用盲文(老盲文)或汉文两种方式答卷,请视障考生务必在报名表中注明采用何种方式答卷。
(2)一寸近期免冠彩色照片二张,照片背面必须签名。
(3)毕业证书复印件(或应届毕业生证明),残疾证复印件,体检表(由县级及以上医院体检,其中肝功和胸透为必须检查的项目)各一份。
以上材料通过邮局寄至我校招生办;报名表(表四)在面试时统一交给面试教师。
5.报考美术类专业的考生自备画具、画板、颜料等考试用具,考试用纸由我校提供。
6.新生入学后将按规定统一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届时考生必须提供身份证原件、高中(或中专、职高)毕业证书原件、残疾证原件,一经发现报名弄虚作假,即取消其入学资格。
五、录取原则
1.根据考生所报专业志愿顺序,按综合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总成绩相同时,依次按单科成绩及顺序录取。单科顺序为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解剖学(生物)。
2. 计分办法:
(1)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专业综合分为六门文化课成绩总和。
(2)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绘画(国画、油画)专业、动画专业综合分=文化课总分/4.5+专业课总分/2。
(3)音乐表演专业综合分=文化课总分/4.5+专业课总分/1.2。
3.对报考艺术类各专业专业课成绩第一名的考生,文化课加20分。少数民族考生文化课加5分。
录取成绩公布后,请拟录取考生下载报到确认单,并务必在7日内传真至我办。
六、考试时间及地点
面试及考试时间待定,考试地点为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具体考试时间安排详见准考证。
七、报名表下载
网 址:zsb.ccu.edu.cn
八、长春大学招生办联系方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卫星路6543号长春大学招生办(只接收中国邮政EMS快递)。
收件人:曹殿辉
邮 编:130022
电 话:0431-85250087
篇7
部分大学的中医学院可以。
各个院校有自己的招生政策。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医科大学等只招收理科学生,不招收文科生,文科生不可以报考这些大学的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的护理学、中医学、康复治疗学、针灸推拿学等专业,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体育教育(保健体育方向)、针灸推拿学、中医学、藏医学、康复治疗学、护理学等专业,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等招收文科生。文科生可以报考这些学院的中医学院。大学的招生政策每年都可能发生变化,想要知道自己能不能报考相应专业,需要去各自大学的官网了解最新的招生政策。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关键词:辅助器具;实验教学;研究
1研究背景
1.1康复辅助器具对残疾人的重要性 残疾人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力的人。此类功能障碍者虽然有身体机能和/或身体结构的损伤,但也有潜能。为了充分发挥其潜能来克服障碍,即在潜能和障碍之间构筑一个"通道",这就是辅助器具的作用,即充分发挥残疾人的潜能来补偿或代偿其功能障碍,使残疾人和健全人平等参与和共享社会文明[1]。WHO的社区康复指南(健康部分)中指出:"对许多残疾人来说,获得辅助器具是必要的,而且是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没有辅助器具,残疾人决不可能受到教育或能工作,以致贫困将继续循环下去"[2]。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手册显示,残疾人口达到近8300万,曾接受过康复训练与服务的占8.45%,曾接受辅助器具配备和服务的占7.31%,辅助器具需求的残疾人有38.56%[3]。2011年,中国残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收集到2138.0 万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数据, 其中包括1360.2 万持证残疾人和777.7 万非持证残疾人。31.9% 的残疾人有康复医疗方面的需求,30.9% 有功能训练方面的需求,91.9% 的残疾人有辅助器具需求[4]。这一系列数据提示我国康复辅具事业的发展现状与助残事业对康复辅具服务的客观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其原因很多,而辅助器具专业人才和队伍的建设明显滞后则是重要因素之一。
1.2康复辅助器具从业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缺乏辅助器具适配领域人才。参考卫生部标准,每2000名残疾人需要一套康复评估小组,包括1名康复治疗师、1 名康复工程师、1名辅助技术从业者和1名辅助技术供应商,2011年,调查显示我国需要41480名康复治疗师,124440名辅助技术工程师等具有康复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因此,中国康复技术人才的缺口非常大,各类康复技术人员不到2 万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康复技术人员与人口的比例非常低[5]。而专业的人才队伍是残疾人获得辅助器具服务的关键,是辅助器具事业发展的源泉。世界发达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医学院校已经将辅助器具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构建了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且设置了专门的机构进行从业资格的培训、考核、评审和认证。但是,大陆地区辅助器具从业人员的中坚力量大部分都是跟师学徒,未进行规范的高等教育,专业基础薄弱,缺乏创新意识,很难满足社会进步与发展对较高层次人才的需求[6]。近几年才开始在医学院校开设辅助技术服务专业课程[7],导致了人才培养断层,严重影响残疾事业发展和残疾者的生活质量。
1.3康复实验教学方式不合理 虽然,医学院校已经开设辅助器具专业,但是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足,学生临床技能操作薄弱,有待完善。针对这一现状,杨慎峭[8]、李志华[9]、黄毅[10]等提出了培养技能型康复人才方案,将目标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并有一定发展潜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康复治疗师(PT师、OT师)[11]。建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但查阅国内相关文献,于康复辅助器具自主创新设计的实验教学研究鲜见,为此提出这一构想,进行探索。
2研究流程
2.1研究对象 康复治疗学2010级全体学生,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2.2研究课程 《康复疗法学》实验教学
2.3研究时间 2013年9月~2014年6月
2.4研究方式 采用"塔式"教学模式,即"老师-研究生-本科学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平均分成多个小组,每组由一位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在读硕士研究生担任组长,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带动在校本科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动手操作。
2.5研究项目 使用扣钳、弹性钢丝、低温热塑板、热风枪、魔术贴钩面、魔术贴毛面等对脑卒中患者、脊髓损伤患者和脑瘫患儿常用辅助器具进行制作、开发。如:加粗的勺子、带弹簧的筷子、万能袖套、穿衣器、穿袜器、长柄梳、环扣毛巾、穿针器、翻书器、魔术贴等。
2.6评价方法 对学生制作的辅助器具给予点评,调查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满意度与建议。
2.7研究结果 学生基本掌握辅助器具的制作工艺,对实验教学方案改革普遍满意,希望增加实验教学课时,丰富实验教学内容,理论联系临床。
3讨论
该研究基于我国目前康复辅助器具事业发展缺乏自主创新型人才这一矛盾而设计的。在既往的教学实验中,学生只是通过书籍、视频、图片了解到相关知识信息,而没有实际接触辅助器具,从而导致知识的盲区或掌握不全面。因此,该研究第一次提出在《康复疗法学》的教学中探索康复辅助器具自主设计创新型实验教学,并创新性引入"塔式"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老师-学生"的一对多模式变成"老师-研究生-学生"为基本结构的"塔式"模式,可以充分发挥研究生作为高校自主钻研、独立研究能力最强的学生群体的优势,调动研究生和本科生双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研究生带动在校本科生的理论、实际操作能力的进步,建立康复学习团队,培养具有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康复专业人才。通过实验教学、师生互动,用低成本改进、开发简单、实用、有创新性的康复辅助器具,更好的服务于残疾群体。
4结论
康复辅助器具自主创新型实验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加强学生对康复辅助器具的认识、理解和创新思维,一定程度促进康复辅助器具的研发探索。
参考文献:
[1]朱图陵.残疾人辅助器具基础与应用[M].北京:求真出版社,2010:4-5.
[2]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康复指南[M].武汉:WHO康复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2011:93.
[3]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18-19.
[4]张均.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数据分析[J].残疾人研究.2013,3:76-79.
[5]窦玉沛.加快建立健全全国康复辅具服务体系[Z].全国康复辅具工作会议,北京:2012,9.
[6]郑俭.中美残疾人辅助技术高等教育比较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0):989-991.
[7]肖源.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原因的剖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28:246.
[8]杨慎峭,金荣疆,罗荣,等.优化临床创新型康复人才培养体制的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2(18):188-189.
[9]李志华,刘华,等.浅谈康复医学的教学[J].科技信息,2010,7:230.
篇9
关键词:岗位;儿童;康复治疗;高校;实践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158-02
近年,国内儿童康复研究呈现出新的特点:研究机构相对增多,但又显得单一,研究队伍相对壮大,但教育者和康复治疗师缺乏合作,研究对象年龄偏低,主要集中于学前特殊儿童,医教多脱节,康复疗效评估方法众多,但没有统一模式等。这些特点集中反映出儿童康复研究中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所以就社会需求而言,医教结合模式的儿童康复人才稀缺,而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种与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能力,师范类学生比较欠缺的恰恰是其他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及其与教育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也就意味着职业能力在进入岗位后不能较好满足岗位要求。就儿童康复而言,通过教育康复与医学康复结合,可以制订甚至创新儿童康复的方案,提高疗效,达到我们实践与理论的高度结合;对特殊儿童家庭而言,可减轻儿童家长的生活、精神压力,使家庭更和谐幸福;就社会而言,儿童康复行业具有市场前景,而医教结合模式的人才培养恰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本项目可以更好地培养医教结合的儿童康复专业特色人才,同时通过本项目可以拓展康复技能,能为肌筋膜疼痛患者进行治疗,就业的选择范围因此增大。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第七条指出“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此背景下我们成立团队,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带动学生启动校内实践平台新模式,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使校内岗位与社会岗位相衔接,开拓实践创新的新形势。
一、准备与条件
1.软件方面。(1)学生专业知识基础。参与本项目的团队成员都是康复科学学院儿童康复专业和社区康复专业的学生,在过去的课程学习中,已学习了多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且参与过校内外康复实践,初步具备了实施该项目所需的医教结合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功能解剖学》、《生理学》、《人体运动学》《发展心理学》、《人体发育学》等课程为康复治疗实践提供了必需的专业基本知识,了解人的结构、功能及身心发展规律;《康复评定》、《作业治疗》、《物理治疗》、《言语治疗》等课程使学生初步掌握康复评定方法和作业治疗、物理治疗、言语治疗三大方面的康复技能;《基础教育学》、《特殊教育概论》、《特殊学校课程与教学》、《行为改变技术》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教育学相关知识。(2)学生的实操技能。团队成员大都学习认真、组织活动能力强、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都接受过医教结合专业技能训练,经常去相关康复机构进行志愿活动,如江苏省民政康复医院、南京脑科医院、南京儿童医院等,有一定的实操经验,但操作机会还是比较少。(3)指导教师。团队有专业方面的指导教师,有丰富的团队管理经验和精湛的业务能力,从事教科研工作和康复工作十余年,擅长儿童运动障碍的康复和肌筋膜疼痛康复。为动作障碍儿童(主要是脑瘫儿童、发展迟缓儿童及自闭症儿童等)开展康复服务及指导学生实践操作。
2.硬件方面。学院有充足的实验实训室,如动作教室、运动治疗室、手法治疗室、作业治疗室、感觉统合训练室、语言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多功能观摩室等,配有丰富的康复器材,为进行儿童康复实践和肌筋膜疼痛康复服务工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地和条件;学院有充裕的图书馆资源,可提供相关的图书资料。
3.其他方面。实验实训中心有配套经费用于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学院领导和专业教师、辅导员教师均大力支持此模式的探索,为顺利进行提供各种必要的支持。
二、建立与运行
为了突出能力培养,采用按能力层次划分的“分层一体化”构建岗位教学与实践模式,具体说,就是通过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合理配置,构建成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1]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示范教学、针对患者的操作等教学方法,注重联系实际,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使课程更加直观明了,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真实情景教学、顶岗实习。学生通过该实训,对儿童康复有初步了解,而且基本树立了康复理念,初步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术,并能将理论联系实际运用临床,为患者提供康复服务,基本达到此次实训目标。
具体的模式运行情况如下:
1.招募学生,组建团队,团队成员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乃至不同院系,高年级学生可起到带领作用给低年级学生提供经验技巧,交流专业方面的知识,形成专业知识的流动与互换。
2.对本团队成员进行康复训练培训,了解康复职业的现状、未来发展,强化康复的技巧。形成严格有序的排班制度,设置校内岗位,提高实训效率。
3.进行成员间相互的模拟与操作,互相监督指导,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如传统康复中拔罐及推拿等操作性强,技能水平的提高是需要不断反复训练的。实训是学生之间相互推拿按摩、拔罐,这种感性认识来自于自己的亲身体验,让他们体会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正,真正使他们了解到实践技能的重要,知道手法不熟练、拔罐手法不当不但没有疗效,反而会给患者带来直接的伤害与痛苦,这也有利于形成为良好的职业道德。
4.针对特定的项目,比如特殊儿童感觉动作、语言言语、认知、社交等方面的康复实践以及肌筋膜疼痛等的康复还要进行专项的培训,并邀请专业方面的老师进行专门个别指导。
5.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考核评价必须紧紧扣住培养目标,重点放在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和岗位职业技能考核评价。[2]建立岗位实践项目的考核标准,并加强对考核方法、考核形式和考核手段的研究。[3]
6.对于特殊儿童的评估与训练方面,一开始选择症状较轻的特殊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康复训练,增强学生的实战经验,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满足特殊儿童的需要。
三、反思与发展
该模式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将所需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康复临床相结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反复强化,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实现教学与岗位零距离的目标,达到突出教学目标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教学环境的真实性、教学对象的主体性等特点。在探索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多地利用现有资源,采用多种方式方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参与程度,在校园中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主动实践的氛围,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通过严谨有序的排班制度帮助学生养成较为良好的职业素质,也对将来的就业方向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该模式正式运行两个月获得了师生的诸多好评。
但同时我们发现了一些该模式的不足,包括学校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服务对象范围狭窄,社会知晓度和宣传力度欠缺等。针对这些状况做出以下的未来发展计划:
1.增强学校资源的开放性程度,让学生有地点实践,有条件实践,有机会实践,充分利用起课后、周末的时间,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实训操作。安排专门的人员对校内各种资源设施进行维护检查,让旧的设施发挥新的作用。康复治疗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重视实验室建设、加强先进设备购置、完善实验条件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基础。要充分利用功能教室和训练室的条件,确保全部对学生开放,满足学生进行实验训练的要求。同时,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仪器和设备,尤其是先进的康复治疗实验设备和器材。[4]
2.扩大服务对象人群,不仅仅是学生相互之间的操作,可以邀请老师或者有需要的服务对象来体验按摩、拔罐等传统康复手法,给个别儿童进行评估训练,还可以与志愿活动相互合作,形成一种岗位形式的服务机制。
3.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该模式的品牌效应,加强校外合作,校外实践岗位的多元化,也是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的需要,教师在此时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根据不同职业能力的需要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有侧重的培养康复、医疗、保健等不同能力,使之更好地与社会岗位接轨。[5-7]
4.提升管理与评价的效度,建立与之配套的、更为完善的管理与评价机制,使实践教学活动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周立峰,傅青兰,李海舟.构建基于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
[2]周利玲,舒向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中国医疗前沿,2008,3(2):61-62.
[3]胡洪雁.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与研究[J].管理观察,2010,(12):170-171.
[4]周钰,潘翠环.基于就业为导向的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医疗与保健,2014,22(10).
[5]周立峰,傅青兰,李海舟.构建基于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
篇10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教学改革
中国传统康复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指导下,具有独特的康复理论、技术和方法的一门应用型学科。目前,我国的传统康复医学及其康复技术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在临床、教育、学术研究等领域都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我院于2007年开始招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即开设传统康复课程,笔者一直从事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大胆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近几年的教学改革总结如下。
1教材选择
2007年至2009年由于我国高职高专层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时间太短,没有相应的配套教材,我院使用了一些本科针灸推拿或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1]教材,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对于高职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从2010年开始我们选择使用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第1版《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现在统一使用第2版《中国传统康复技术》[2],教材编写符合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强调内容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教学内容安排
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在第一学期开设中医学基础课程,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中医知识,再开设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课程时,中医基础理论的部分简单介绍,重点放在经络与腧穴、推拿技术、针刺技术、灸法技术、拔罐技术、刮痧技术等传统康复技能的部分及常见疾病的传统康复治疗。临床对针刺治疗的要求较高,要求具备中医类医师资格证方可进行针刺治疗,而学生考取中级按摩师证就可进行推拿操作,所以在内容安排上重推拿轻针刺。常见疾病的传统康复治疗部分选择脑血管病、脊髓损伤、脑性瘫痪、颈椎病等康复科常见病重点介绍,其他疾病的传统康复则简单介绍或学生自学。
3教学方法改革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是一门强调技能的课程,传统的课堂讲授及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所以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大胆改革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3.1多媒体教学[3]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课程我们采用全程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可以将教学内容中抽象和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转变为图片、图形、动画、视频,真实而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课程内容多,特别是经络与腧穴部分,经络的循行与腧穴的定位较难掌握,应用多媒体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将十二经脉的学习通过动画展示,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比如常用腧穴取穴的学习,我们采用观看视频的方法,学生就有了直观的认识,更容易掌握知识。
3.2理实一体化教学[4]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课程中的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技术重视技能性,要求动手操作能力强,我们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技能采用边讲解、边示范操作的教学方法,学生普遍反映比较容易接受。比如在讲授抖法时,教师边讲解边在学生身上操作,让学生体会用力的大小、关节活动幅度、频率等,然后让学生在教师身上操作,教师指出操作中的不足和改进之处,然后再次让学生操作,最后全班学生分组相互练习手法;再比如讲授拔罐法时,教师在实训室边操作边讲解,然后学生分组操作练习,教师直接指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3情境教学法[5]
针对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的临床常见病症传统康复治疗部分,采取情境教学法结合病案讨论组织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选取古今医案,设立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质疑。最后由教师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这种将情境教学与病案讨论穿插于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4加强网络教学[6]
随着现在网络的普及,学生更乐于通过网络途径获得知识,我们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建立微信群,每次课后将课堂重点内容上传到群里,方便学生复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定时在群里回答,或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并不时发个小红包给予奖励;建设学校精品课程网站,上传教学资料、电子版参考书、视频、复习题等,让学生在课后使用智能手机也能自学。
4加强实训教学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训教学。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安排教师指导,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反复强化训练,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利用周末分批次安排学生到附近医院、门诊见习,积极开展病案讨论,亲自为患者辨证施治,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典型病例采取“走出去(利用假期到医院门诊见习)、请进来(把患者请进实训课堂)”的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7]。另外,将实习安排在综合医院的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让学生学习常见病的针灸诊疗技术、推拿治疗手法及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8]。
5教学评价改革[9]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最初选择普遍的结果性评价,一张期末考试试卷决定学生的成绩。很多学生考试能得高分,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却不能正确取穴,不会手法操作,或手法操作不正确,所以我们现在更重视过程性评价,如考勤、学生学习态度、课堂提问情况等,而且增加技能考核,在每学习一项内容之后进行考核,比如腧穴定位考核、推拿手法考核、艾灸法考核、拔罐法考核、模拟疾病康复等。腧穴定位考核[10]的具体方法是精选临床常用腧穴约100个作为考核范围,在真人身上事先在规定的穴位上用无色荧光笔标出,学生随机抽取20个穴位,用圆形贴纸贴在穴位上,最后教师用防伪紫外光笔照出学生贴纸与正确定位的差距并进行打分。加强传统康复技能的考核,使学生在以后实习和工作中能准确选穴,正确操作。
6结语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是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课程,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材、确定重点教学内容、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训教学、改革教学评价,从而加强学生对传统康复技术的技能掌握,使学生在实习和以后的临床工作中能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许健鹏,高文柱.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陈健尔,甄德江.中国传统康复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范秀英.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教学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1):74-75.
[4]程先宽,孙迎春.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教学体会与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4(27):134-137.
[5]范秀英.高等职业教育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与设计[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9):892-893.
[6]赵彩娇.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针灸临床能力培养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2):126-127.
[7]陈英.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实训教学与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5):79-80.
[8]吴云霞,许金德.以就业为导向,加强针灸推拿学操作技能实训教学[J].新疆中医药,2013(3):70-72.
[9]曹艳杰.高等职业学校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课程改革[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9):88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