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占用税实施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2-01 18:09: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耕地占用税实施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耕地占用税实施管理办法

篇1

开征耕地占用税,是国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农用耕地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土地管理、银行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财政机关组织征收。

征收的耕地占用税除上交中央财政一半外,其余一半的分配:省为百分之三十,县(市、郊区)乡(镇)为百分之七十。县乡分成比例由县确定。地方各级财政分成的此项资金,专项用于耕地的垦复、改良及农田建设。耕地占用税的征收、报解、结算、使用的具体办法由省财政厅另行规定。

江苏省《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实施办法

全文第一条  为了合理利用本省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农用耕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的耕地是指现在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占用前三年内曾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以及鱼塘、菜地、园地(桑园、茶园、果园等)。

第三条  凡在本省境内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都是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耕地占用税。

第四条  耕地占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耕地面积计税,按照规定的税额一次性征收。

第五条  为了协调政策,适当平衡毗邻地区征收税额的比例,保证国家税收任务的完成,省根据各地人均耕地多少和经济发展情况,对各县(市、郊区)每平方米平均税额核定如下:

(一)各省辖市城郊蔬菜地区每平方米为九元;城郊其他地区每平方米为八元。

(二)江阴县、无锡县、宜兴县、武进县、张家港市、太仓县、常熟市、昆山县、吴县、吴江县、南通县、海门县、启东县、泰州市、邗江县、靖江县、仪征市、扬中县、丹阳县,每平方米为七元五角。

(三)江宁县、江浦县、六合县、溧水县、沛县、铜山县、金坛县、溧阳县、如皋县、海安县、如东县、赣榆县、宿迁县、泗阳县、淮安县、洪泽县、盐城市郊区、建湖县、大丰县、东台县、泰兴县、泰县、宝应县、江都县、兴化县、高邮县、丹徒县、句容县,每平方米为六元。

(四)高淳县、丰县、邳县、睢宁县、新沂县、东海县、淮阴县、灌云县、灌南县、沭阳县、涟水县、泗洪县、盱眙县、金湖县、滨海县、阜宁县、响水县、射阳县,每平方米为四元。

(五)农村居民在规定额度内占用耕地新建住宅,按上述规定税额减半征收,但农户或联户占用耕地从事其他非农业生产经营的应全额征收。

各县(市、郊区)人民政府应有差别地规定各乡(镇)的适用税额,县城所在地和一般农村要有所区别,上、下可以规定二至三个档次,但是,全县平均数不得低于上述核定的平均税额。

第六条  耕地占用税由财政机关负责征收。获准征用或者占用耕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持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发给的纳税通知书,向当地财政机关纳税;土地管理部门凭财政机关的纳税收据或者减、免税通知书核发土地使用证,划拨土地。

第七条  纳税人必须在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占用耕地之日起三十日内缴纳耕地占用税,逾期按日加收应纳税款千分之五的滞纳金。

纳税人按有关规定向土地管理部门办理退还耕地的,已纳税款不予退还。

第八条  免征耕地占用税的范围,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第七条和财政部(87)财农字第206号通知的规定执行。

(一)部队(包括武警部队)各类军事设施用地,予以免税。对部队非军事用途和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占用耕地不予免税。

(二)铁路线路(包括地方修筑的铁路)以及按规定两侧留地和沿线的车站、装卸用货场仓库用地,予以免税。铁路系统其他堆货场、仓库、招待所、职工宿舍等用地不予免税。铁道部经济承包范围以内应征税的建设用地,于“七五”期间予以免税。

民用机场和机跑道、停机坪、机场内必要的空地以及候机楼、指挥塔、雷达设施用地予以免税。

(三)国家物资部门的炸药专用库房以及为保证安全所必须的用地予以免税。

(四)全日制的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包括部门、企业办的学校、幼儿园)的教学用房、实验室、操场、图书馆、办公室及师生员工食堂宿舍用地予以免税。上述学校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占用耕地以及职工夜校、学习班、培训中心、函授学校等占用耕地不予免税。

(五)学校医院,包括部队和部门、企业职工医院、卫生院、医疗站、诊所用地予以免税。疗养院不予免税。

(六)敬老院、殡仪馆、火葬场用地予以免税。

(七)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设施用地予以免税。水利工程占用耕地以发电、旅游为主的,不予免税。

上述免税用地,凡改变用途,不属于免税范围的,从改变时起按规定交纳耕地占用税。

第九条  农村革命烈士家属、革命残废军人、鳏寡孤独以及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边远贫困山区生活困难的农户,在规定使用耕地标准以内新建住宅纳税确有困难的,由纳税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给予减税或者免税。

第十条  一九八七年四月一日起,凡经县以上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征用或者占用的耕地,免征农业税。

第十一条  对单位或者个人获准征用或者占用耕地(包括已减免耕地占用税的部分)超过两年不使用的,按规定税额加征两倍耕地占用税;对未经批准或者超过批准限额、超过农民住宅建房规定标准,以及骗取免税照顾的,均属非法行为,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第十二条  纳税人同财政机关在纳税或者违章处理问题上发生争议时,必须首先按照财政机关的决定缴纳税款和滞纳金,然后在十日内向上级财政机关申请复议。上级财政机关应当在接到申诉人的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答复。申诉人对答复不服的,可以在接到答复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三条  本办法的规定不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和本办法制定补充规定,并报省财政厅备案。

篇2

[关键词]油田;生产建设用地;地方经济;发展;矛盾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2-0138-02

在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使18亿亩基本农田的红线已成为土地分类规划的界线,有限的土地资源让油田生产建设用地与地方经济发展对土地大量需求的矛盾不断出现。油田企业必须正确认识这些矛盾,同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好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实现油地互补、和谐共赢。

1解析油田生产用地与地方经济发展矛盾的意义土地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油田企业来说,土地更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中原油田东濮区块位于“中原经济区”范围内,主要分布在河南省濮阳市、开封市、安阳市,山东省聊城市、菏泽市等地,涉及区域具有点多、线长、面广、人口稠密、占用基本农田多等特点,每年还有大量的新增建设用地。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油田作为国有大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对土地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努力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油田企业土地资产管理观念的根本转变,正确对待、认真分析油田生产建设用地与地方经济发展间的矛盾,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协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这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最终实现油田地方和谐共赢,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2油田生产建设用地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矛盾表现

21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小,侵占井场道路现象时有发生

“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原地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小的矛盾更为突出。以濮阳市范县濮城镇为例,该镇39个村,有油田油水井1266口,计量站45座,油田征地面积4308亩,管线、设备临时占地600亩,该镇人均耕地面积还不足8分地,远低于全国人均138亩水平。由于油区农户耕地面积小,为增加收入,方便生产,部分油区农户将农作物种植在油田已征井场、道路内,将麦垛、粪肥、生产材料堆放在油田已征井场、道路上,甚至有的农户将房屋、养殖场建在油田已征地、油气管线上,形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为确保安全生产,油田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对违规占压油田已征井场道路、油气管线的附着物进行清理,由此也引发了很多工农纠纷,油田从人道主义和维护油地和谐的角度出发,对部分违规占压清理进行了适当补偿。这样,一方面协调工农纠纷影响了油田生产时效;另一方面进行清理占压补偿增加了油田生产成本。

22地方招商引资,部分新建企业、开发区圈占油田已征地地方政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快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其间势必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兴建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等。中西部油田所处地区较东部沿海地区工业较落后,过去除油田企业外,其他大型工业企业少,油田进行生产建设时与地方企业发生用地矛盾较少,随着油田不断开发,井站和油、气、水管网如同蜘蛛网分布在油区范围内。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当地方政府在规划招商引资、兴建产业园、新城镇建设时发现油田管网、井站难以绕开,为确保实现招商引资的任务,促进地区工业多元化发展,增加税收,带动当地就业,出现产业园或其他企业圈占、侵占油田井场、道路现象,既损害了油田的合法权益,同时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23地方征收耕地占用税,退税程序不畅增加油田成本负担为更好地保护耕地,督促占地企业、个人及时恢复耕地原貌,我国实行征收耕地占用税。河南省《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实施办法规定:濮阳市市区耕地占用税每平方米31元;纳税人在批准临时占用耕地的期限内恢复所占耕地原状的,全额退还已缴纳的耕地占用税;因污染、取土、采矿塌陷等损毁耕地的,由造成损毁的单位或者个人缴纳耕地占用税,自损毁耕地之日起,在2年内恢复耕地原状的,全额退还已缴纳的耕地占用税。油田在新井钻井施工要占用较大面积耕地,一般每井在10亩以上,每井交耕地占用税在20万元以上。但是一方面因为油田施工井场修复标准需要进一步提高,部分施工井场未达到地方政府相关要求;另一方面油田交纳的耕地占用税是地方政府财政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尚未确定土地复垦的验收标准和方式,理顺耕地占用税退税机制。上述原因使得中原油田耕地占用税退税工作面临很大的困难,大大增加了油田生产成本。解决耕地占用税退税矛盾,急需耕地占用税退税管理走向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

3解决油田生产建设用地与地方经济发展矛盾的对策31加强沟通,合理规划,实现油田、地方发展共赢

油田是没有围墙的企业,油水井、计量站、厂矿广泛分布在油区,油田作为当地国有特大型企业,有义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当地方规划与油田用地发生冲突时,油田应积极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结合,做好涉油区域开发规划工作,在保护好油田已征井场道路前提下,尽可能的配合地方政府实施新规划,同时对油气水管线进行标识,确保其他企业在安全距离之外,杜绝安全隐患。当油田进行新区块开发或是管网改造时,也应与地方政府充分结合,合理规划油水井、管线布局,努力做到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尽量为地方留下更多的土地开发空间,从而实现巩固增强油地情感,密切油地关系,为构建和谐油区带来长远动力。

32摸清家底,抓好基础,维护油田已征土地合法权益

中原油田成立三十多年来,每年都要征用大量的建设用地,这些土地资产是油田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土地基础管理,维护油田已征地合法权益需要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意识到位。油田企业应增强土地资产管理意识,避免因土地界限不清、资料不全引起土地争议和纠纷问题,给油田带来无可挽回的经济损失。2012年中原油田土地管理办公室组织开展了油田土地资产清查工作,全面统计油田所属单位用地基本情况、征地成本、税费缴纳情况、相应地面资产情况、用地手续情况,摸清油田土地具体权属,明确土地资产状况,杜绝油田土地丈量不准、界限不清、资料不全、归档不及时、内容不规范等现象。

二是组织到位。建立健全土地管理机构,注重把业务能力和责任心较强的人员充实到土地管理岗位上来并保持相对稳定。加强对土地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深刻理解和领会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促进土地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三是制度到位。应按照有关土地管理法的要求,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制定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土地管理制度,使土地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对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能够有章可循,得以圆满解决。中原油田土地管理办公室制定了《中原油田土地管理办法》、《中原油田新增建设用地管理实施细则》、《中原油田土地处置管理实施细则》和《中原油田土地管理责任目标考核细则》(一法三则),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土地管理制度体系。

33严格标准,规范管理,确保“集约节约”生产用地油田企业占用土地数量巨大,而且每年用量不断增加,抓好节约用地工作尤其重要。油田生产建设用地应在确保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废旧井场占地、劣质地、荒地,少占用耕地和农田,要严格执行施工占地标准,不允许超标占地。为规范各项施工占地,中原油田印发了《中原油田临时用地管理细则》,其中对钻井、管线电缆施工、各类作业施工占地面积做出明确要求,日常通过开展“三不”检查(不通知、不定时、不定点),督察各单位施工占地情况,2011年,中原油田通过严格执行临时用地范围和标准,充分利用周边已征土地、废弃老井场、老水淹地,控制用地规模,钻井、压裂等施工利用老井场、老水淹地162井次,减少临时占用耕地196亩,减少青苗赔偿264万元、减少耕地占用税430万元。

34明确流程,严格落实,提高耕地占用税退税率

解决好耕地占用税退税问题,一是要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理顺耕地占用税退税机制,促成耕地占用税退税程序以红头文的下发,确定土地复垦的验收标准和方式,使缴退耕地占用税工作走向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努力实现耕地占用税退税目标。二是要严格督导和考核临时用地管理各项办法的执行情况,特别是加大对临时用地标准、耕作层土壤剥离并集中堆放、回填土的覆土深度的检查力度。三是加大临时用地复垦退耕力度,油田各基层生产单位在施工前要要制订土地复垦方案,临时用地使用后及时组织队伍进行复垦,特别是加强对复垦施工队伍的监控,形成油田土地部门、被占地村民、农业技术部门从事前到事后的全方位监督,复垦施工单位取得地方有关部门出具的土地复垦验收合格证明后,油田再对施工费予以结算。

篇3

 自2008年1月1日起,原享受企业所得税低税率优惠政策的企业,将在新税法施行5年内逐步过渡到法定税率。

享受企业所得税15%税率的企业,2008年按18%税率执行,2009年按20%税率执行,2010年按22%税率执行,2011年按24%税率执行,2012年按25%税率执行;原执行24%税率的企业,2008年起按25%税率执行。

原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五免五减半”等定期减免税优惠的企业,新税法施行后继续按原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文件规定的优惠办法及年限享受至期满为止,但因未获利而尚未享受税收优惠的,其优惠期限从2008年度起计算。

 通知界定了享受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企业的范围

享受上述过渡优惠政策的企业,是指2007年3月16日以前经工商等登记管理机关登记设立的企业。

 通知明确规定企业实施过渡优惠政策的项目和范围

实施过渡优惠政策的项目和范围按《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表》(见下表)执行。

通知明确将继续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

根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文件精神,财政部、税务总局和海关总署联合下发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202号)中规定的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继续执行。

[相关链接]:财税(2001)202号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摘要

1、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民族自治地方的内资企业可以定期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

3、在西部地区新办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企业,上述项目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70%以上的,还可以继续享受企业所得税如下优惠政策:内资企业自开始生产经营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按新税法规定计算

享受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企业,应按照新税法和实施条例中有关收入和扣除的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并按通知规定的税率、项目、范围计算享受税收优惠。

 享有交叉优惠政策的企业,可选择最惠政策执行

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与新税法及实施条例规定的优惠政策存在交叉的,由企业选择最优惠的政策执行,不得叠加享受,且一经选择,不得改变。

(国发[2007]39号,2007年12月26日)

国务院关于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过渡性税收优惠的通知

 通知阐明了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过渡性税收优惠的特定地区的范围

法律设置的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特定地区,是指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经济特区;国务院已规定执行上述地区特殊政策的地区,是指上海浦东新区。

 优惠政策:“两免三减半”

对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内在2008年1月1日(含)之后完成登记注册的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内取得的所得,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 提高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门槛: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指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同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三条规定的条件,并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科技、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目前两个文件尚未。

 应纳税所得额应单独计算企业在特区内所得

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内新设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在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以外的地区从事生产经营的,应当单独计算其在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内取得的所得,并合理分摊企业的期间费用;没有单独计算的,不得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 享受过渡性税收优惠期间,将进行复审或抽查企业资格。

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内新设高新技术企业在按照本通知的规定享受过渡性税收优惠期间,由于复审或抽查不合格而不再具有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从其不再具有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年度起,停止享受过渡性税收优惠;以后再次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不得继续享受或者重新享受过渡性税收优惠。

(国发[2007]40号,2007年12月26日)

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

 办法界定了收取国有资本收益的央企试行范围

办法试行范围包括国资委所监管企业和中国烟草总公司。

 收取国有资本收益具体内容包括五大类

国有资本收益,是指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的国有资本投资收益,具体包括:

(一)应交利润,即国有独资企业按规定应当上交国家的利润;

(二)国有股股利、股息,即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国有股权(股份)获得的股利、股息收入;

(三)国有产权转让收入,即转让国有产权、股权(股份)获得的收入;

(四)企业清算收入,即国有独资企业清算收入(扣除清算费用),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国有股权(股份)分享的公司清算收入(扣除清算费用);

(五)其他国有资本收益。

 国有独资企业上交税后利润比例:区别不同行业适用不同比例

应交利润的比例,区别不同行业,分三类执行:第一类为烟草、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煤炭等企业,上交比例为10%;第二类为钢铁、运输、电子、贸易、施工等企业,上交比例为5%;第三类为军工企业、转制科研院所企业,由于企业总体利润水平不高,暂缓3年上交。

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应付国有投资者的股利、股息,按照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通过的利润分配方案执行。

 央企上交国有资本收益区别五种情况核定

(一)应交利润,根据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企业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规定的上交比例计算核定;

(二)国有股股利、股息,根据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关于利润分配的决议核定;

(三)国有产权转让收入,根据企业产权转让协议和资产评估报告等资料核定;

(四)企业清算收入,根据清算组或者管理人提交的企业清算报告核定;

(五)其他国有资本收益,根据有关经济行为的财务会计资料核定。

 办法规定了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方式

国资委监管企业向国资委、财政部同时申报上交;国资委提出审核意见后报送财政部复核;财政部按照复核结果向财政部驻申报企业所在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下发收益收取通知,国资委按照财政部复核结果向申报企业下达收益上交通知;企业依据财政专员办开具的“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和国资委下达的收益上交通知办理交库手续。中国烟草总公司上交国有资本收益,由财政部审核,按财政部审核结果直接办理交库。

(财企[2007]309号,2007年12月11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之间相互提供贷款担保发生担保损失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

《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3号)第四十七条规定:“企业对外提供与本身应纳税收入有关的担保,因被担保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而承担连带还款责任,经清查和追索,被担保人无偿还能力,对无法追回的,比照本办法坏账损失进行管理。企业为其他独立纳税人提供的与本身应纳税收入无关的贷款担保等,因被担保方还不清贷款而由该担保人承担的本息等,不得申报扣除。”其中,“与本身应纳税收入有关的担保”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与本企业投资、融资、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担保。

根据合同双方权利与义务对等和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企业之间签订贷款互保合同,相互提供的贷款担保,与企业的融资活动密切相关,因此,签订贷款互保合同的一方(担保企业)为另一方(被担保企业)提供的贷款担保,在被担保企业为担保企业所提供的贷款担保总额之内(含)的部分,应认为与其本身应纳税收入有关。

上述担保企业为被担保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因承担担保连带责任所发生的损失,在被担保企业为担保企业所提供的贷款担保总额之内(含)的部分,可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3号第四十七条的相关规定进行税前扣除,超过被担保企业为担保企业所提供的贷款担保总额的部分,不得扣除。

(国税函[2007]1272号;2007年12月18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民族贸易企业增值税管理的通知

为加强民族贸易企业(含供销社企业,下同)的增值税管理,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继续对民族贸易企业销售的货物及国家定点企业生产和经销单位销售的边销茶实行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3号)和《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民委关于民族贸易企业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133号)的规定,现将有关问题明确如下:

一、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的民族贸易企业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能够分别核算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用品和其他商品的销售额;

(二)备案前三个月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用品累计销售额占企业全部销售额比例(以下简称“累计销售比例”)达到规定标准;

(三)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二、新办企业预计其自经营之日起连续三个月的累计销售比例达到规定标准,同时能够满足上述第一条第(一)、(三)款规定条件的,可备案享受民族贸易企业优惠政策。

三、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的民族贸易企业,应在每月1-7日内提请备案,并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以下资料:

(一)《民族贸易企业备案登记表》或《新办民族贸易企业备案登记表》;

(二)备案前三个月的月销售明细表(新办企业除外);

(三)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主管税务机关受理备案后,民族贸易企业即可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并停止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

主管税务机关应停止向备案企业发售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时按规定缴销其结存未用的专用发票。民族贸易企业备案当月的销售额,可全部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

四、对民族贸易企业(不包括本季度内备案的新办企业)实行季度审查制度。主管税务机关应在每季度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对民族贸易企业进行审查。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其免税资格,并对当季销售额(本季度内备案的企业自享受优惠政策之月起到季度末的销售额)全额补征税款,同时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一)未分别核算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用品和其他商品的销售额;

(二)企业备案前三个月至本季度末,累计销售比例未达到规定标准。

五、新办民族贸易企业自经营之日起满三个月后的次月前15个工作日内,主管税务机关应对其进行首次审查。发现有第四条第(一)款情况,或自开业起累计销售比例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取消其免税资格,并对销售额全额补征税款,同时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新办企业首次审查通过之后,即为民族贸易企业,应按照第四条规定实行季度审查制度,其中,第四条第(二)款中累计销售比例自开办之日起计算。

六、被取消免税资格的企业,自取消之日起一年内,不得重新备案享受民族贸易企业增值税优惠政策。

对停止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的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应允许其重新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

七、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的民族贸易企业,要求放弃免税权的,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纳税人放弃免税权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127号)规定执行。

本通知自2007年10月1日起执行。

(国税函[2007]1289号;2007年12月24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耕地占用税平均税额和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问题的通知

为做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11号)的贯彻落实工作,现就耕地占用税平均税额和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平方米平均税额为:上海市45元;北京市40元;天津市35元;江苏、浙江、福建、广东4省各30元;辽宁、湖北、湖南3省各25元;河北、安徽、江西、山东、河南、四川、重庆7省市各22.5元;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陕西5省区各20元;山西、吉林、黑龙江3省各17.5元;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新疆6省区各12.5元。

各地依据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和上款的规定,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确定县级行政区占用耕地的适用税额,占用林地、牧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以及渔业水域滩涂等其他农用地的适用税额可适当低于占用耕地的适用税额。

各地确定的县级行政区适用税额须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二、经批准占用耕地的,耕地占用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收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占用农用地手续通知的当天。

未经批准占用耕地的,耕地占用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实际占用耕地的当天。

(财税[2007]176号;2007年12月28日)

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专家工作组意见(第三期)

近期正值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编制和审计2007年年报,针对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在此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专家工作组进行了讨论,达成一致意见,现予。

一、问:企业持有上市公司限售股权(不包括股权分置改革持有的限售股权,下同)且对上市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企业持有上市公司限售股权且对上市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 将该限售股权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除非满足该准则规定条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对于首次执行日之前持有的上市公司限售股权且对上市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企业应当在首次执行日进行追溯调整。

企业在确定上市公司限售股权公允价值时,应当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相关规定,对于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根据活跃市场的报价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估值技术应当是市场参与者普遍认同且被以往市场实际交易价格验证具有可靠性的估值技术,采用估值技术时应当尽可能使用市场参与者在金融工具定价时所使用的所有市场参数。上市公司限售股权的公允价值通常应当以其公开交易的流通股股票的公开报价为基础确定,除非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该公开报价不是公允价值的,应当对该公开报价作适当调整,以确定其公允价值。

二、问:企业发行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其认股权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企业发行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简称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所发行的认股权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及《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有关权益工具定义及其确认与计量规定的,应当确认为一项权益工具(资本公积),并以发行价格减去不附认股权且其他条件相同的公司债券公允价值后的净额进行计量。对于首次执行日之前已经发行的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进行追溯调整。

三、问:企业在首次执行日之前持有的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如何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进行追溯调整?

答:企业在首次执行日之前已经持有的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财会[2007]14号)的规定进行追溯调整,视同该子公司自取得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其原账面核算的成本、原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按照权益法确认的损益调整及股权投资准备等均进行追溯调整;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其账面价值在公司设立时已折合为股本或实收资本等资本性项目的,有关追溯调整应以公司设立时为限,即对于公司设立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已折成股份或折成资本的不再追溯调整。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也应采用上述同一原则处理。

首次执行日之前持有的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追溯调整不切实可行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在首次执行日对其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按照2007年2月1日的专家工作组意见执行。

首次执行日按照上述原则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调整后,相关调整情况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四、问: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建的,有关资产、负债的价值如何确定?

答:国有企业经批准进行公司制改建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财会[2007]14号)的规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负债。国有企业经批准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比照上述原则处理。

篇4

一、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涉及的税种

房地产开发经营因项目庞大,涉及产业多,因此相关税种也较多,据统计,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共涉及11项税费(10个税种、1项涉税费用),分别为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教育费附加(外资企业不征)、房产税、契税、耕地占用税以及城镇土地使用税。

二、房地产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销售方面的问题

房地产开发行业大致分为建设、使用及交易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涉及到不同的税种,分别如下:第一,房地产开发建设环节涉及税种为耕地占用税、营业税和城市建设维护费。如在开发过程中占用了耕地面积则需要交纳耕地占用税,营业税是针对建设单位根据经营情况按照3%征收,城市建设维护费则作为营业附加义务产生。第二,房地产使用环节涉及税种为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第三,房地产交易环节涉及税种主要为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契税和企业所得税。

2、开发成本方面的问题

(1)伪造或高估开发成本。一是由于建筑安装业等发票的监管不严密,造成建筑安装成本虚假。二是进行成本核算时,成本明细不区分项目,导致隐瞒巨额利润或账面亏损。三是打白条等不符合规定的收据列入了收支成本。

(2)将与生产无关的费用计入成本。有些企业将与生产无关的汽车费用、旅游考察费用列入公司支出。税务人员很难区分这类支出是否与生产经营有关,使得纳税人有机可乘。

(3)未按规定取得发票。有些企业违反营业税相关政策,将取得的外地建筑业发票入账,导致当地的建筑业营业税流失。有些企业自行采购建筑材料、绿化树苗等,未将这部分支出计入工程造价,损害了建筑业的营业税。

3、纳税申报方面的问题

(1)所纳税款申报不实或延迟。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申报未按税务规定进行纳税申报。延迟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不实计算计税依据等。另外,企业在建造自用商品房时,在交付使用后未将其转至“固定资产”,不申报房产税,减少了房产税的缴纳。

(2)所纳税款未及时清算。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应清算未及时清算,造成了潜在的税务风险。

三、房地产涉及的主要税种稽查要点

1、企业所得税稽查要点

(1)检查房地产开发楼盘的销售收入、预售收入及其他收入确认以及成本和费用的扣除,是否符合国家税法规定,同时各项应税收入是否真实完整。

(2)在经营过程中是否按规定入账,有无已实现收入不确认、长期挂账或存在账外收入的情况。有无故意压低售价转移收入的行为。

(3)税前扣除的项目是否真实合法。因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税务部门在稽查过程中将重点检查各项准备金、风险金、业务招待费、广告费、租赁费、工资及相关费用、财产损失、捐赠支出、改扩建及装修工程支出、管理费等项目,以及支付的土地出让金是否按规定合理分摊成本。

(4)构成成本的各类凭证及发票是否真实有效合法,是否存在虚开、代开以及伪造假发票进行不合理入账的现象。

2、土地增值税的税收稽查要点

(1)是否按照国家相关税法规定申报土地增值税,增值额计算是否准确。

(2)对普通标准住宅的界定是否符合要求。

3、营业税的稽查要点

(1)企业对应缴纳税收的营业额确认是否正确,是否包括各种价外费用。按合同规定时间应收入而未收到的销售款是否申报纳税。关联企业之间的销售价格是否合理。

(2)销售房产预收款是否及时申报纳税。

(3)是否存在以房抵债行为,合作建房过程中是否按规定申报缴纳营业税。

(4)企业是否存在将商品房用于分配或赠予行为。如存在此类行为,税务机关应重新核定其营业收入额。

(5)是否存在低价销售行为,即房地产企业在销售商品房的过程中,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进行销售而无正当理由,如存在此种情况,税务机关应重新核定其营业收入额。

(6)如将房产出租,是否按出租收入金额申报纳税。

(7)动迁、拆迁类补偿款是否按规定申报纳税。

四、房地产业涉及的税务风险

1、补交税款

根据税法规定:当企业或个人少缴纳税款时,被税务机关查出时,就必须及时补交税款。针对上文所述房地产在各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如营业税申报不及时等,如果被税务机关所查出,就必须及时进行补交。

2、交滞纳金

根据税法规定:税收滞纳金是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不及时履行纳税义务而产生的连带义务。国家对滞纳税款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征收滞纳金,目的是为了保证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时履行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的义务。如房地产各项税种申报不及时被税务机关查出,不仅要补交应缴税费,还需要依法缴纳一定金额的滞纳金。

3、罚款

税务罚款,是指纳税人偷税、骗税、未按时纳税等行为被国家征税机关发现,对纳税人处以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金。如房地产企业存在如上现象,一方面要对应缴税费进行补交,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情况缴纳罚款。

4、刑事处罚

篇5

一、工作目标

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按照依法治税、源泉控管的原则,坚持税务机关执法主体地位,以信息共享、协税把关、先税后证、先税后批、委托代征、联合征收等为主要方式,建立和健全“政府引导、税务主管、部门协税、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财税收入社会综合治税体系,增强依法治税合力。依托征管方式、征管手段的创新,着力扭转财税部门单一治税、社会涉税信息不畅的局面。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优势,举全社会之力,强化控管力度,堵塞税收漏洞,巩固财政税基,全面推进税源管理精细化和科学化,努力提高税收征管质效。

二、组织领导

成立财税收入社会综合治税工作领导小组

财税收入社会综合治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我县财税收入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实施方案、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出台社会综合治税业务经费管理办法,研究和解决社会综合治税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和问题,负责组织社会综合治税督促检查和考评工作。

县财税收入社会综合治税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措施,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的职责和义务,协税把关,先税后证,先税后批,努力支持财税部门依法征管,定期将涉税信息传递财税部门;各代征单位应认真履行《省零散税收委托代征管理办法》以及《代征代缴税款协议》规定的职责,依法依率代征代缴税款。具体职责如下:

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乡镇财政管理局按照各自的职能范围,负责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政策宣传、政策咨询解答和业务支持,各部门提供的有关涉税信息资料的应用、处理、管理和反馈,受理、查实、处理税收违法举报案件,与受托代征单位签订《代征代缴税款协议》等相关事宜,与协税单位规范好协税把关、先税后证、操作流程等事宜,协助代征单位、协税单位处理好纳税争议和纠纷,督促了解综合治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

县发改局定期向税务部门提供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及进度、续建项目、新开工项目、重大产业储备项目等信息。

县财政局:乡镇财政管理局负责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的征管和国土出让收入的征收;非税收入管理局负责行政事业单位服务性收费、门面租金等应税收入税费的代扣代缴工作,协助财税部门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发票管理,定期向地税部门传递行政事业单位涉税信息;县工资发放中心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工薪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工作,定期向地税部门反馈涉税信息;县国有资产交易中心负责国有企业改制、兼并、转让、改组过程中税收的代扣代缴工作,定期向财税部门提供国有企业改制、兼并、改组、转让等涉税信息;县会计核算中心、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严把报帐审核关,坚决杜绝非法票据或无效票据报帐现象的发生,支持财税部门搞好以票控税工作,及时向财税部门提供发票违章违法信息。

县公安局负责对税收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和惩治,对依法征税过程中发生的威胁、殴打、围攻税务人员、妨碍执行公务等暴力抗税事件,应及时出警,依法从速、从严查处,严厉打击各种偷、逃、抗税违法犯罪行为,为依法治税保驾护航;及时受理和严厉查处税务机关移送案件,反馈案件情况;协助清缴欠税,凭税收完税证明办理出境手续。

县审计局依法审计时,发现被审计单位有税收违法行为的,对被审计单位应当缴纳的税款、滞纳金,由税务机关按照国家规定的征收管理范围和税款入库预算级次缴入国库;及时将审计中发现的涉税线索及建议、建设工程项目审计结论及时提供或反馈给财税部门。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国有土地转让税收和国土出让金把关工作,凭耕地占用税票、契税票、销售不动产发票(办证联)、国土出让收入缴款书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权属过户手续,并将税费资料归档保存,定期向财税部门提供国有土地转让、交易、国有土地储备等信息。

县建设局负责建设工程项目税收的协税把关工作,凭已缴纳的税费凭证办理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和备案,定期向地税部门提供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和备案等信息。

县林业局负责木材税收的代征代缴工作,定期向国地税务部门提供木材采伐计划、审批情况、木材外销情况等涉税信息。

县民政局负责福利彩票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工作,定期向地税部门提供福利企业的认定情况,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注销等信息。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定期向税务部门提供《再就业优惠证》发放、企业工效挂钩清算结果、企业工资总额核定等信息。

县卫生局按政策规定联合税务部门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资格的认定,定期提供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认定和年审、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发放、卫生许可证发放等信息。

县交通局、公路局负责公路建设(改造)工程项目税收的协税把关工作,凭税务发票拨付工程款项,定期向税务部门提供公路建设计划、项目立项、工程进度、竣工验收和结算、资金拨付等信息。

县法院、县检察院为依法治税提供坚强的司法保障,对财税机关依法提请的强制执行申请,县法院应及时受理和认真组织实施;对涉税犯罪行为依法予以刑事责任追究;严格把关,协助财税部门对破产企业欠税的追缴。

县国税局负责国税窗口开票各种税费的代征代缴工作,定期向地税部门提供增值税、消费税征收情况及增值税发票开具等信息。

县工商局定期向税务部门提供开业、变更、注销、吊销登记及年检等信息。

县电力局负责小水电行业税收的代扣代缴工作,定期向国地税务部门提供小水电发电等涉税信息。

县规划局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审批环节严格把关,协助税务部门依法征管建设工程项目税费,定期向地税部门提供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等信息。

县房产局负责房地产开发交易、二手房转让、私人建房、企事业单位房屋建筑、个人(合伙)办厂、办医院、办学校等经营性房产建筑税收的协税把关工作,凭已税凭证或“征免税”认定表办理房屋产权登记、变更登记和过户手续,定期向财政、地税部门提供商品房预售许可发放情况、房产交易、产权登记或变更情况、房地产开发项目资质审批项目审批情况等信息。

人民银行支行依法协助财税机关查询相关纳税人的开户情况;各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依法配合财税机关实施账户查询、存款余额查询、存款冻结和税款划缴工作。

县交警队负责摩托车车船税的代征代缴工作,负责机动车辆车辆购置税、营运税收的协税把关工作,凭已税凭证办理车辆年审,定期向国地税务部门提供车辆增减情况等信息。

县民用爆破器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石灰石资源税代征代缴工作,定期向税务部门提供民用爆破器材销售情况等信息。

运管所负责车辆营运税收的协税把关工作,凭已税凭证办理道路运输证年检和换证,定期向税务部门提供车辆增减情况等信息。

各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负责车船税代收代缴工作,定期向地税部门提供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销售等信息。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财税收入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财税领导小组,落实工作措施,增强征管合力,依法协税护税,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其他单位和个人应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代征代缴、代收代缴、代扣代缴各项税收,认真履行协税把关职责,提供相关涉税信息;所有建设单位都必须依法遵规,严格遵守凭税务发票拨付工程款项的规定,推进依法治税。

四、工作措施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工作机制。

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综合治税的实施情况,研究解决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重大问题,探索和创新综合治税的举措、办法和对策,提高综合治税工作质效。通过发文、责任书、会议纪要等形式,清楚明确各成员单位综合治税的具体职责、内容、要求和责任,确保协税职责清楚,把关责任明确。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工作氛围。

财税收入社会综合治税领导小组要落实工作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借助新闻媒体等载体,将社会综合治税的有关精神、要求和重大现实意义,向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各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社会综合治税具体的宣传方案,从宣传载体、宣传内容、职责分工等方面认真筹划,不拘形式,广泛发动,突出宣传力度和广度,力求宣传实效,扩大财税收入社会综合治税的影响力,提高财税收入社会综合治税的认同度,努力营造财税收入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联合执法,突出工作质效。

县财税收入社会综合治税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组织各成员单位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偷、逃、骗、抗税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追缴欠税,着力解决社会综合治税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认真清扫和整治社会综合治税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优化综合治税工作环境。

篇6

一、基本情况

浙江、湖南、广西三省区,分别是我国东、中、西部具有代表性的缺地地区,2005年经济总量在全国分别排在第4、13、17位,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速度基本处在由高到低的三个梯度上。

(一)土地资源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2004年统计数据,全国人均拥有土地11.08亩,拥有耕地1.41亩。三省区人均土地拥有量都低于全国水平,其中浙江省尤为紧张,人均拥有土地3.34亩,只有全国水平的30%,人均拥有耕地0.65亩,不到全国水平的一半;湖南省人均拥有土地、耕地面积为4.72亩和0.85亩,也只有全国水平的40%和60%;广西区情况比浙江和湖南略好,人均土地和耕地拥有量分别占全国水平的65%和94%。

(二)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强烈

从城市化率、工业化率提高来看,2001年至2004年期间,全国城市化率由37.7%提高到41.7%,浙江由48.7%提高到54%,湖南由30.8%提高到35.5%,广西由26.8%提高到31.7%;全国工业化率由43.5%提高到45.9%,浙江由48.7%提高到54%,湖南由30.8%提高到32.3%,广西由29.1%提高到31.5%。

从建设用地的增长来看,2001年~2004年,全国建设用地量年均达4.86亿亩,年均用地增速为-4.32%。浙江建设用地量年均达到1613亩,年均用地增长速度达到21.07%。湖南建设用地量年均达到2042亩,年均用地增长速度达到32.3%。广西建设用地量年均达到1616亩,年均用地增长速度达到13.5%。

(三)建设用地占有耕地数量不断提高

2001年~2004年,全国耕地减少1.09亿亩,年均减少18.6%。而浙江、湖南、广西耕地年均减幅分别为36.7%、44.3%和21.5%,远远高于全国的减少速度。从耕地减少的构成分析,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是耕地减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四年,全国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量占耕地减少总量的比重为12.1%,而浙江这一比例高达45.1%,大大高于全国水平,建设占用耕地问题尤为突出;广西、湖南这一比例也分别达到了12.4%和11.2%,与全国比重相当。

(四)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有所提高

浙江省建立了政府主导型的收购储备创新制度,推行建设项目用地量化定额和定性控制双重指标管理办法,建立了区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考核办法,加大了工业用地招牌挂出让力度。从2001年至2004年期间,浙江省每亩建设用地GDP从4.6万元提高到8.3万元,每亩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入从1.7万元提高到4.4万元,每亩工业用地工业产值从11.8万元提高到56.4万元,平均土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为564万元/平方公里。

湖南省出台了国有土地使用权相关办法,狠抓国土资源市场秩序建设;严格按规划实施和执行项目用地预审制度,在推进土地资源市场化、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强建设用地使用监管等方面狠下功夫。从2001年至2004年期间,湖南每亩建设用地GDP从1.6万元提高到3.3万元,每亩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入从0.3万元提高到0.9万元,每亩工业用地工业产值从3.7万元提高到6.7万元,平均土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为164万元/平方公里。

二、突出问题与矛盾

(一)城镇空间平面扩张与现行规划用地的矛盾

首先,城镇扩容外延化倾向非常明显。目前,全国各地在新城建设热潮中,出现了以政府搬迁为中心,追求大规模、高标准以及严重浪费土地的城镇化“冒进”现象。从三省调查来看,城镇建成区扩展规模过大情况也普遍存在。比如浙江省,截至2002年底,县(市)级以上城镇建成区面积共1695平方公里,比2001年的1499平方公里扩大了196平方公里,年增长率为13%;与1998年的978平方公里相比,扩大了717平方公里,4年增加了73%,远远大于同期全省城镇居民人口增长率。而湖南、广西则是大规模建设新城,使得新城建设对土地的吞吐量明显超过了老城。

其次,现有规划用地已经接近枯竭。三省的城市建设用地的快速增长,导致国家规划用地有被提前耗尽的威胁。 以湖南岳阳市为例,城市建成区已经开发19平方公里土地,到2010年将达到30平方公里,国家规定的岳阳2010年城市土地利用规划限额为32平方公里,用岳阳土地部门的话来说,“五年目标三年实现”。其他地区也大同小异。按照上述用地法,假如国家不再批准新的用地规划,意味着上述地区将成为建设用地资源枯竭型地区。

其三,新城的迅猛扩张与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的矛盾尖锐化。 三省特别是湖南、广西各级政府城镇化、工业化用地的蓝图都很宏大,均强烈要求进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国家土地规划成为这些地区城市化发展中必须要突破的瓶颈。我们认为,在城市扩容过程中,需要进行城市土地规划的必要修编。问题在于,如果城市建设规划修编的土地利用胃口过大,如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组成员、中科院院士陆大道所指出的,一些地区按照现有人口和产业规模的两倍、三倍、四倍进行城市规划的修编,导致城市发展空间严重失控,就值得国家规划部门关注了。尽管三省目前还没有发展到上述地步,但城市过度外延化的发展倾向已经非常明显。

(二)建设项目粗放用地与土地指标紧缺的矛盾

首先,土地年度指标严重不够用。从三省调查来看,课题组听到最多的反映就是建设项目用地供求缺口极大。 三省区大批项目卡在土地上难以上马,土地年度指标严重不够,土地指标成为最稀缺的资源,三地由跑项目审批转为跑土地指标。

其次,各类建设用地仍然“广种薄收”。尽管三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的投资强度与集约力度,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建设项目大手大脚、用地标准过高的状况未见根本性好转。一是“大型公共建筑”耗地居高不下。所谓大型公共设施一般指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用房。从我们在湖南、广西实地考察的情况来看,前几年盛行的“宽马路”、“大广场”、“花园式工厂”已经受到了一定遏制,但是在新城建设中,力求大手笔、高标准的建设大办公、大商贸、大会展、大学城(或教育城)、大交通等“大型公共建筑”的势头正猛,并且被地方政府誉为新城带动老城的发展模式大肆宣传。二是工业园区投入产出效率偏低。湖南、广西等中西部地区既担心土地不够用,但更多的担心找不到商人,强调中西部地区没有土地甜头投资商不会来;因此,现有工程建设用地标准普遍偏高,土地利用效率较发达省、市偏低。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这些地区各行业用地自定标准,土地部门不参与,在缺乏合理的用地标准与土地综合调控手段的情况下,助长了各行业多要多占土地、留有余地的风气。

其三,面临着用地与供地的总量巨大缺口,三省不约而同提到了国家宏观调控与土地闸门不要一刀切,要求国家实行灵活性的土地供给政策。广西强调, 沿海地区开发区过多,土地资源存在较大浪费,但是中部地区总体是工业化的起步阶段,对土地等要素的需求是扩张时期,应当区别于东部,实行宽松的供地政策,不要“发达地区生病,全国陪着吃药”。湖南提出,目前,丘陵山地、荒地山地都作为农用地,是否可以作为非农用地,增加这方面用地指标。

(三)分散布局、恶性竞争与规模效益的矛盾

工业园区布局分散,产业定位不明确。2003年湖南省有开发区228个,最后核定为省市级开发区76个,但实际上许多县也拥有开发区,形成所谓三类区域工业布局。由于省里对各类开发区用地缺乏统一规划,园区产业定位不明确,工业项目产业集聚度低,重复建设多。 广西许多市同时上甘蔗糖厂,需求资源相同,产业结构趋同。上述情况使得大家都做不大,影响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从浙江来看,大量的“农村工业园区”特点是多而散,占地多,但集聚效益低。

恶性竞争导致土地严重贬值。长期以来,为了吸引投资商竞相杀价,大打土地价格战,形成了恶性竞争的局面,导致土地贬值与收益流失,企业丧失提高土地效率的动力与压力。湖南省里对各类主要开发区统一定地价,严格禁止违规廉价出让国土资源,但是,各个开发区为了留住商家,竞相杀价,一些开发区超低地价或零地价争抢开发商的现象时有发生。低价出让土地背离了市场价格机制,助长了企业圈地、囤地等寻租和投机行为,导致土地投资强度的降低和项目质量的降低。

(四)存量土地难以盘活与增量土地供求紧张的矛盾

存量土地闲置数量巨大。湖南省有关部门粗略统计,建成区的土地大约有500万公顷土地闲置,在各类开发区中,比较普遍的存在政府大量征地,企业大量圈地,多圈少用、圈而不用的情况。广西、浙江的存量土地闲置也有较高比例。

盘活存量土地难度大,进展慢。从总的方面来看,盘活存量土地是政府头痛的问题。湖南反映,土地闲置率高的有几种情况:一是关系硬、影响大的大企业,如几个知名的大企业控制了几千亩土地,但使用率却不高。要盘活,涉及到企业与政府的债权债务纠葛,难度较大。二是破产或濒临破产企业。湖南株洲的破产企业或濒临破产企业由于债权债务大、职工难以安置等历史原因,无法及时转让土地。加上破产企业土地分散,开发成本大,盘活难度大。三是招不来商的土地。广西一些开发区先期征用土地的价格已经确定,但招商引资不成功,后期再招商其他企业时难度大,土地转用其他用途的成本又很高。

更为严峻的是,在湖南、广西,政府部门反映,由于存量土地不能调整,投资厂商闲置土地无法收回,使得存量土地的真正控制权掌握在开发商手里,而不是政府手里,政府要获得用于发展的土地,充实土地储备库,只有向上争取征用农地指标,从而加剧了增量土地的供求失衡。

三、未来对策性思考

(一)建立权威、协调与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规划既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蓝图,也是有效调控土地资源配置的源头。尽管我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复杂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但由于存在根本性的制度性缺陷,使得土地粗放配置无法从源头上得以根除。未来必须彻底改革规划体制,把好规划关。

多年来,土地利用规划在一些地方形同虚设,企业家可以凭借投资提出改变规划的要求,政府部门为企业跑规划修改,使“规划跟着项目走”;市长可以无视既定的规划提出城市发展的新构想,使“规划跟着市长走”。这样,国家通过规划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功能就大打折扣。同时,发展改革、土地、建设等部门制定规划时缺乏统一协调和沟通,规划思路和目标往往存在差异,导致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之间不统一甚至相互矛盾。

未来应当构建具有权威性、协调性与科学性的新型规划体系。一是集中规划职能,树立土地规划的中央权威。土地利用规划是中央政府对战略性资源控制力的集中表现,规划职能必须高度集中于中央与省级政府,防止分散,否则城市建设中的重复建设、土地浪费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二是强调规划的执行力。城市建设规划具有强制约束力,一经批准,绝不允许随意突破,擅自、越权修改。国家有关部门如国土资源部应当从繁琐的建设项目土地审批中解脱出来,把好土地利用规划制定与执行的大门。三是大大强化规划制定与执行的社会监督。规划是外部性极强的公共服务,不能局限在行政体系内部封闭运行。要加强各级人大与全社会对各级政府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制定与执行的监督,使行政系统在规划制定与执行中不违背保护土地资源原则,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化配置的公众利益。四是各种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性。要破除部门利益,加大对产业规划、土地规划和建设规划的协调力度,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切实做到 “三规合一”,三个规划同时报审、报批。五是加强土地资源的普查,统一统计口径与标准,真正做到摸清家底。建立“规划决定供给、供给引导需求”的土地供应新机制。

(二)建立两级政府分工负责的土地调控制度

土地作为战略性资源,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尽管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最严厉的管理办法,但是并没有彻底把住土地使用的闸门。未来需要在土地调控方面进行制度创新,把土地资源的集约化配置纳入宏观调控的有效范围。

目前土地调控制度应克服两大制度性缺陷。一是中央政府“抓小放大”的管理错位。我国建设用地实施年度审批制度。每年由国务院分批次审批的城市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和项目用地,使得中央部门陷于时间长、程序繁、耽误事的微观审批事务之中,削弱了宏观监管职能,导致先用后征、边用边征、零批整用等违法违规用地现象屡禁不绝。二是省政府无责少权的管理缺位。在现行制度下,最接近基层的省级政府,在土地调控方面却既没有责任压力,也没有权限和手段,反而成为基层上报用地材料的“二传手”,帮助市县政府与中央政府讨价还价。如此调控,岂有不失控之理?

建立城市建设用地新的分级管理制度。 未来需要解决两级政府在土地调控方面的错位与缺位问题,建立分工合理的土地管理制度。由国务院分批次审批的城市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将从2007年起调整为每年由省级政府汇总后一次申报,待国务院批准后由省级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城市政府具体实施。新的土地审批制度实施后,中央部门大大淡化审批权力,强化对省政府的宏观监管职能,熟悉基层情况的省政府则要担起土地审批重任,从而形成中央政府总监管、省政府负总责、地方政府实施的连环制约的用地制度。虽然新制度实施之后的效果如何尚待观察,但中国的土地管理制度需要创新,才能推动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土地集约目标的实现。

建立省级政府的土地储备库。从省政府角度来看,要有效调控各市县的土地资源配置,需要掌握强有力的调控手段。目前,各地区的土地交易流转基本上以市县区域为市场辐射和调节范围,各市县各自为政,分散运用土地使用权,大打招商引资的土地价格战,造成土地贬值与使用浪费。为此,海南提出建立省土地储备库,强化省政府土地调控职能的新思路。通过省级土地储备库替代各市县分散的储备库,从而在省域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土地价格体系、统一的市场供需关系、统一的投融资平台,提高全省的土地集中交易能力、土地收益能力、非经营项目(基础、公共设施用地)的用地能力,避免出现土地分散占有与分散配置带来土地浪费。

实行新的土地控制指标管理制度。一是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用地特征,建立以用地类型或行业必要用地量、土地利用强度、投资强度等为核心的控制指标体系。二是以控制指标为基础制定供地环节及后续管理的各项制度,规范供地程序及行为,引导和促进非经营性用地集约高效利用。三是要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禁异地“占补平衡”。四是强化对地方政府供地行为的跟踪考核,制定集约用地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约束地方政府供地行为,提高地方政府集约用地管理的自觉性。五是建立对用地者集约用地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实现新增建设用地前置控制与事后监督的有效联动,引导和促进用地者集约用地。

(三)完善以市场化为核心的土地配置机制

从城市建设用地实行有偿使用以来,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市场机制还很不完善,使得土地利用还没有实现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化。因此,未来应当完善市场机制,推动土地集约与节约水平的提高。

完善市场配置机制必须克服两大制度缺陷:一是缺乏土地合理使用的约束机制。来之不易,用之珍惜。由于建设用地的成本在整个项目投资中所占比重非常低(2003年~2005年,在地方财政收入中,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和耕地占用税四项税收仅占当年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的5.5%~5.7%) ,因此,用地单位(企业与非企业)难免多圈多占土地。二是缺乏土地合理使用的激励机制。由于集约用地与粗放用地的政策无差别,使得用地单位没有集约用地的积极性。

建立集约利用土地的约束机制。一是提高建设用地的税收标准。逐步提高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项税收,推动建设单位提高土地节约集约水平。二是稳步推进工业用地的招标、拍卖、挂牌供应,要积极探索和推行工业用地租赁制度。三是坚持定期更新城市基准地价。四是对长期闲置不用的存量土地实施高额城镇土地使用税,或开征土地占用税,迫使存量土地占有者提高使用效率。五是提高土地出让金的上缴数量。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缴纳主体是市、县人民政府,而不是用地单位。六是提高耕地占用税与耕地征收补偿标准,提高地方政府的征地成本,遏制地方政府多征多卖土地的冲动。

篇7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明确任务

由于今年人员调整,为确保税收法规备查备案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局对税收法规备查备案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领导小组负责督促、检查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执行情况;其次制定了税收法规备查备案工作报告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监督检查,经常性地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税收法制宣传工作,使各项税收政策能够及时、准确执行到位,并对各科室所的执法情况进行日常性的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通过以上措施使我局税务干部在执行税收法律法规、政策上能准确依照法定程序操作,做到主体合法,程序合法。

二、增强责任意识认真落实督促检查

(一)在执行《税收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办法》过程中,依照法定程序和法定权限制作和税收规范性文件。我局采取的做法是先由责任处室将拟好的规范性文件报政策法规处初审,提出修改意见讨论后,由局务会议或者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统一由政策法规处向上级局或州政府报备,并经公示后执行。

(二)我局按照新地税办发〔20__〕3号文件要求,从3月10日起开始,各相关处室以局收发文登记簿为主要依据,结合区局的已失效或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按-的顺序逐件清理,各处室互相配合,保证了清理工作的质量。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州级税收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期间,共查阅清理对征纳双方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税收规范性文件348件,发现有问题的文件3件,建议2件废止,1件部分废止。截止底全文废止或失效的文件共228件。部分废止的8件,建议修改的4件,管理对象灭失的8件,清理后继续执行的文件为120件。

同时对清理出的各类问题,进行了集体分析研究,在达成一致意见后以公文形式抄报区局,下发各基层局执行,并在州地税局网站上公布了失效或废止的文件及条款。

(三)积极创新执法监督手段,细化了税收《兼职法制员制度》,明确审查要求和范围,加大事前、事中监督,实施一事一审、交叉互审。经统计今年兼职法制员执法审查税务文书487户次,有36次执法过错在执法审查中得以纠正,有效地降低了执法过错的发生,规避了执法风险。

篇8

(一)按税种划分收入范围

将乡镇征收的各种收入具体划分为乡(镇)级地方收入、上划中央和省收入。

乡(镇)级地方收入:增值税25%部分、企业所得税25%部分、个人所得税25%部分、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契税、耕地占用税、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其他收入及教育附加。

上划中央收入:消费税100%、增值税75%部分、所得税60%部分为中央收入;

上划省收入:所得税15%部分为省收入。按省财政收入统一口径规定不列入考核范围。

(二)按事权划分支出范围

本着保工资、保运转、保改革、促发展的原则,首先保证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供给人员的工资发放、民政优抚定补、民生工程等社会保障支出。在保证以上必保支出的前提下,有财力节余的,可按照必要支出、一般支出、专项支出的支出顺序,安排保运转、保改革、促发展的支出内容,量入为出,统筹安排。

(三)收支预算的安排

1、收入预算安排

县政府年初根据上级核定并经县人代会审议通过的财政收入计划,向乡镇下达年度财政收入目标考核任务,乡镇以考核任务数作为收入预算进行安排。

2、支出预算安排

人员经费支出预算依照核实后乡镇支出供给范围内的在册人数,按照年底国家规定和省出台的工资、津贴标准安排(公务员增资暂按行政人员月285元、事业人员月265元、离休人员月440元、退休人员月235元编入预算,然后根据人事编制部门批准的标准兑现执行),统一标准,并足额安排民政优抚定补等社保及民生工程经费。公用经费支出预算本着量财办事、量入为出原则,按照保运转、保改革、促发展的顺序安排。

3、定额上交和补助安排

定额上交和补助为体制上解和补助数,以年度测算数核定。

二、收支基数的核定

(一)收入基数

乡镇财政收入,以年县下达的目标任务数作为收入基数。

(二)补助基数

县对乡镇按农村税费改革规定给予的体制固定补助、村级资金补助、五保户补助等,以年结算数核定,以及年政策性增加给乡镇的补助,纳入补助基数(初步确定对乡镇补助基数为6956万元,增加887万元,增长14.6%,主要是工资正常增资和兑现公务员工资、五保、民政优抚和公用经费提标)。

(三)支出基数

1、人员工资支出。根据乡镇机构改革分流人员安置后,年底实际供给范围内的在册人员,依照国家规定和省出台工资、津贴标准,测算工资总额进入基数;

2、公用经费分别按照规定的定员定额比例测算总额进入支出基数,总计乡镇全年公用经费1642.5万元,比上年净增加672.5万元(计生公用经费、平安建设经费、收支挂钩经费及基期税收增量返还等)。包括:(1)车辆燃修、保险费4万元/辆.年(鹿城镇定额供给2辆车,其他乡镇供给1辆车),计124万元;(2)按在职人员每人每年1200元统一安排基本运转经费,计197万元,按每乡镇定额安排公用经费5万元,计145万元;主要用于乡镇会议经费、招待费、水电费、印刷费、差旅费等;平安建设经费每乡镇1.5万元,计43.5万元。(3)按每乡镇定额安排计生公用经费20万元,计580万元。以上三项作为基本运转经费是一个均量,占公用经费总额的66%;每个乡镇年均在35万元左右,悬差不足1万元。鹿城略高。(4)为调动乡镇增收积极性,把乡镇分为三类按收入总量安排公用经费;一类乡镇(超千万元乡镇鹿城镇)按收入总量的5%安排;二类乡镇(超百万元乡镇11个)按收入总量的7%安排;三类乡镇(17个)按收入总量的9%安排,总计466万元,占公用经费总额的28%。(5)建立基期税收增量(减量)激励(约束)返还机制。即以上年工商税收收入为基数,当年增量部分,在下年区别三类乡镇,分别按5%、10%、15%的比例返还乡镇,作为补助基数。

3、村级经费支出。总计村级经费支出1414万元。通过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方式,严格执行每村5-7人村干补助发放标准和范围,乡镇政府考核村干业绩后由财政部门(财政所)按月发放。

4、五保户补助。按年底财政、民政部门会同乡镇实际统计户数和应补标准(分散供养人均按1200元/年,集中供养人均1500万元/年,并剔除土地收益后)核定,测算总额纳入基数。

5、民政优抚定补,按县民政局、财政局核定的年应享受人员和标准,测算总额进入基数(总计民政优抚支出1090万元,比上年净增加146万元)。

6、调整设立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300万元(比上年增加100万元,调整由县本级统筹整合使用),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根据乡镇实际需要,由县政府统筹安排、整合使用,按总额列入支出基数,不确定到具体乡镇。

7、按支出规模的2.6%提取300万元预备费。

8、按规定人均支出要求安排700万元计生专项投入,列入乡镇支出基数。乡镇计生抚养费征收和计划生育投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乡镇计生抚养费收入不列入财政收入考核任务,按收入总量的60%调度给乡镇使用。

9、工业园区管委会的车辆(1辆)、收支挂钩综合支出、村级支出、民政优待支出纳入体制支出基数。人员工资及定额公用经费待园区财政供给人员集中划转后统一结算。

10、土地出让金全额上缴县金库,按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转发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收入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综[]666号)规定,78%返还乡镇使用,20%根据乡镇申报的土地整理项目拨给乡镇使用;耕地占用税、契税据实征收,全额解缴县金库,按超收比例返还乡镇使用;水利基金等政府性基金以及其他收入按有关政策执行。

(四)定额上交(补助)基数

根据乡镇划分的收支范围,收入基数与补助基数之和,扣除支出基数后,正数为上交乡镇,负数为补助乡镇。

三、预算收入上解

国税收入由国税部门单独上解县财政(金库),按政策分享比例留解;地税收入由地税部门单独上解县财政(金库),所得税按政策分享比例留解;契税、耕地占用税、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其他收入就地缴入乡镇财政“基本结算专户”、并全额上解县财政(金库)。

四、财政支出下拨

乡镇财政支出,除收支挂钩的公用运转经费外,按月足额下拨。收支挂钩的公用运转经费,由县财政根据乡镇预算收入完成进度考核情况拨付。

五、体制责任

体制实施期间,除国家政策因素影响、财政收支重大变化(包括核定的收入基数因重点工程税收确因客观原因未能实现因素)或单位隶属关系变化外,基数一般不作调整。增人增资除县委、县政府研究确定由县财政安排外,其他由乡镇自行解决。乡镇人员调入、调出或减员等增人增资、减人减资由县财政按程序调整;凡涉及到全县供给人员全面调资的,由县财政根据财力状况,适当给予乡镇转移支付补助。因截留、坐支、浪费财政资金、擅自举债偿债等行为造成收支不平衡的,责任由乡镇自行承担。

六、建立乡镇财政激励约束机制。

加强对乡镇财政收支的考核,鼓励增收节支,实行激励约束机制。一是实行分月通报、分季评比、半年兑现奖励机制。一、二类乡镇每季收入完成序时进度的第一名予以奖励10000元,三类乡镇每季收入完成序时进度的前四名予以奖励5000元;对未按序时进度完成任务的乡镇,按收入缺口比例相应扣减公用运转经费拨付额,对完成任务的乡镇足额拨付。二是继续实行完成目标任务奖励机制。对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的一类乡镇、二类乡镇、三类乡镇,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2万元、1万元;三是调整超收奖励机制。对超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的一类、二类、三类乡镇,分别按地方财政收入超收部分的40%、50%、60%返还给乡镇。四是对发展自身经济比较好的乡镇,将动用设立的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给予以奖代补支持(考核评比时,乡镇招商引资入工业园区企业缴纳的税收,作为该乡镇财政收入)。

各乡镇应切实做到依法组织财政收入,特别是要在提升收入总量和优化收入结构上狠下功夫,并确保财政收入真实可靠;对弄虚作假的,国、地税部门跨区域调库或混库的,一经核实,将扣回全部补助或补贴资金。

七、相关政策和要求

(一)乡镇要强化财税征管力度,改进和健全税费征管体制,积极摸排财源,注重质量,调整优化收入结构,提高税收所占比重。并严禁截留、坐支情况发生。

篇9

根据《xxx关于xxxx年深化农村税费xx工作的通知》(x发[xxxx]xx号文件)、《xxx办公x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x办发[xxxx]xx号文件)、xx省农村税费改革办《关于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开展“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试点的意见》和省财政厅乡镇财政管理局《关于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和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和国务院、省、市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议要求,在全省“对经济欠发达、自身财力无法满足需要的乡镇,可以实施县管乡用的统收统支体制,采取‘乡财县管乡用’的方式”。现全省已有xx个县市实行了“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省财政厅在xx市xx县试点很成功,并要求2006年经济不发达的县市全面推行。我县属于推行“乡财县管乡用”之列,现将我县实施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重大意义。

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是解决乡镇“人员太多、收入太少、债务太重(目前乡镇债务xxxx多万元,乡镇负债面达xxx%)、支出太乱”等问题的较好方式,对规范乡镇收支行为,促进乡镇依法组织收入,确保乡镇基本需要,缓解乡镇财政困难,保障乡镇重点支出,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政治的稳定,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主要内容。

“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主要内容是实行“五统、一管、一审”。即“核算统一、账户统设、工资统发、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网络管理、乡镇举债县级审批”。

(一)核算统一。乡镇财政全面实行“两无一统、综合预算”,即由乡镇人民政府机关统一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乡镇人民政府所属机构(七所八站)一律无会计和出纳岗位,以乡镇人民政府机关为会计核算主体实行统一核算,乡镇财政所有收入均在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中综合反映。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统一由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

(二)账户统设。取消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在各金融机构的所有账户,由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在县城金融机构开设总预算会计的县级“结算专户”,在各乡镇金融机构统一开设乡级“结算专户”,将乡镇原来的“基本经费户”作为各乡镇人民政府单位会计“支出户”。乡镇所有预算内外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全部缴入“结算专户”。“支出专户”只能接受来自“结算专户”的拨款。

(三)工资统发。继续实行乡镇干部工资县级统发制度,对乡镇机关全额编制人员工资、社保缴费等由县国库每月拨入财政工资统发户和机关社保局直接计入个人账户。

(四)采购统办。乡镇各项大额采购支出,按照x财采购[xxxx]xx号文件规定,参照县直单位执行。由乡镇提出申请和计划,经乡镇财政管理股按照预算计划审核后,交县采购办集中统一办理,采购资金由乡镇财政管理股直接拨付给供应商或服务商。

(五)票据统管。

1、乡镇所使用的票据在非税收入管理局统一领取,各乡镇必须确定专人负责票据的领取、发放、保管及核销工作。

2、乡镇领用的票据只限于乡镇财政供给单位和乡镇范围内的农村中小学校、卫生院使用,其他“三权”在上的单位不得在乡镇领取票据。

3、对票据实行“缴旧领新、限量领用、专人管理、当年结清”制度,并做到票单同行,即非税收入管理局凭银行缴款单核销收费票据。

(六)实行乡镇举债县级审批制度。乡镇原有的债权债务要按债权债务的发生时间、形成原因、资金来源、约定利率、还本付息等情况,逐一清理核实,建立台帐,制定消赤减债计划报县财政局备案。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原则上乡镇不得再有新增债务,如因特殊情况需要举债的,要实行县级审批制度,呈报分管财贸的县领导审批。

(七)信息化网络管理。全面建立乡镇财税管理信息化网络,县乡镇财政管理局设立网络服务器,乡镇财政所设立网络工作站。县乡财政依托公网,以固定ip方式组网连接,乡镇财政会计业务全部在县局服务器上保存,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化网络,实现财政资金网上远程申报、审批,数据网络汇总,资金运行网上监管,会计核算电算化。

三、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的基本原则。

坚持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资金审批权、乡镇债权债务关系”等五权不变和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由县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的收支。

(一)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实行新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后,对乡镇政府仍实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统收统支财政管理体制。

(二)预算管理权不变原则。按照《预算法》规定,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县级财政部门按有关政策,明确乡镇财政预算安排顺序和重点,提出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乡镇政府根据县级财政部门提出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报县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按《预算法》规定的程序报批。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的预算调整方案,经乡镇人大审查和批准后报县级财政部门备案;调整数额较大的,必须向县级人民政府报告,待批准后方可执行。

(三)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的原则。实行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与管理权、监督权相分离,县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资金,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归乡镇,资金结余归乡镇所有,县财政不集中、不平调。属于乡镇财权和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乡镇按规定的程序审批。

(四)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原则。乡镇的债权、债务仍由各乡镇享有和承担。

四、“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机构和岗位设置。

(一)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对乡镇财政所“乡财县管乡用”全面工作实施管理监督。乡镇财政预算会计业务统一由乡镇财政管理股核算。乡镇财政管理股全面乡镇财政预算会计业务,负责乡镇财务报帐审核事宜。主要职责:参与和指导乡镇财政综合预算的编制,监督预算的执行,及时拨付预算内、外及其他各项财政资金,准确记录各项财政业务,按时与有关部门和乡镇进行对帐,按月编制会计报表,按时审核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办理乡镇财政收支结算,审核和监督乡镇政府单位会计的支出核算,及时指出乡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给乡镇,并按月向县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二)乡镇财政所负责乡镇预决算的编制,办理各项收支结算和对帐、报帐工作。各乡镇财政所设财政所长、财政结算会计(预算会计)、政府单位会计、出纳、财税信息网络管理员、票证管理员岗位。各岗位可以按照规定交叉任职,但必须健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财政所长不得兼职政府单位会计、出纳岗位;财政结算会计不得兼任政府单位会计;财政结算会计、政府单位会计不得兼职出纳员;政府单位会计不能兼管票证。

财政所长负责财政所日常工作的管理,财政预算编制、执行,按县财政局授权审核、监督乡镇财政收支;财政结算会计负责乡镇财政预决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办理与乡镇人民政府各部门及县财政局的结算和对账,负责非税收入执收管理系统收入数据的录入,打印总预算会计拨款凭证,登记会计账薄,编制会计报表,按月编制乡镇财政用款计划,办理乡镇人民政府经费支出的请拨,负责向乡镇有关领导提供乡镇总预算会计报表,负责乡镇财政票据的领取和缴销,监督乡镇财政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办理乡镇财政年终决算;政府单位会计负责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支出专户的会计核算,按规定用途支付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日常经费,按月提出乡镇日常经费支出计划报财政结算会计;出纳负责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的现金收付、缴存及日常报帐工作,按规定保管备用金,及时登记乡镇现金日记帐;财税信息网络管理员负责微机网络系统的维护、管理与使用,涉农补贴资金基础资料的录入;票证专管员负责乡镇所有收费票据的领取、发放和缴销。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政府办、纪检监察、财政、人事、审计、人民银行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xx县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由县财政局长任主任,相关副局长任副主任,各业务股室负责人为成员。

(二)制订切实可行的县对乡镇的统收统支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乡镇人民政府当家理财和财源建设的积极性。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对原来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进行相应调整,从确保乡镇基本运转、有利化解乡镇财政债务,调动乡镇理财积极性等方面制定新的统收统支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三)规范乡镇财政收支管理。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规范乡镇收支行为。根据乡镇财政收支规模和实际情况,明确乡镇支出范围,统一和规划各项开支标准,完善财务审批程序。

(四)清理乡镇财政供给人员。严格乡镇编制管理,严禁超编进人,严禁在编制外使用人员,属于清理清退范围的各类超编人员、不在编人员和自聘人员财政不供给经费。

(五)加强债权债务的管理。乡镇的债权债务要根据本乡镇的实际作出消赤减债计划,安排资金用于偿还债务。坚决制止乡镇村发生新的债务,乡镇人民政府和各部门一律不准为经济活动提供贷款担保。乡镇人民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一律不得举债搞建设、上项目或发放各种津补贴。凡违反规定以政府名义提供贷款担保形成新的债务的,严格实行“谁签字,谁负责”,由签字人和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偿还。建立化解乡镇人民政府、村债务目标管理和考核机制,把制止新债、化解旧债作为考核乡镇、村干部任期目标和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债务化解之前,乡镇党政府主要负责人不得提拨重用,不准异地任职。乡镇的债权要及时清收,制订切实可行的回收计划,加大回收力度,回收的资金原则上要用于偿还债务。

六、工作步骤

(一)制订“统收统支乡财县管乡用”暂行管理办法。依据我县今年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在学习和考察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我县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及具体管理办法。

(二)清理乡镇资产工作

1、清理乡镇资产、账户、票据。清理乡镇银行账户、票据和现有资产,取消乡镇银行账户,缴销乡镇收入票据;账户的设立和票据的领用按有关规定重新办理。

2、清理乡镇债权债务,对现有债务进行逐一登记造册报县财政备案。

(三)完善网络建设,进入实施阶段。确定乡镇财政所人员岗位和职责,开设新的乡镇账户,完善县乡计算机网络,组织人员培训,按有关规定和业务操作规程的要求实施对乡镇财政收支的核算管理。

七、实施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是我县国库集中支付向乡镇的延伸,是我县实行新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确保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各乡镇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积极主动配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严明改革纪律。各乡镇必须规范操作程序,自觉接受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检查监督。不准私分集体财产、滥发钱物,不准擅自开设银行账户(含存折户)、私设小金库,不准使用非正规票据、坐支收入,否则一经发现,将严格追究乡镇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将在体制结算中划扣违纪金额。

(三)调整乡镇财政所职能。农业税免征以后,乡镇财政所的主要工作应从组织农税收入转变到资金管理和非税收入管理上来。要集中精力做好“乡财县管乡用”的收支结算和对账、报账及机关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直接补给农民的各项资金和补贴的发放工作,加大服务“三农”的工作力度。同时要大力推进“村账乡管”工作,强化村级财务管理。

(四)加强部门协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1、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机构,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合理分配人员,理顺业务关系,强化服务意识,以适应改革的需要。

2、人事、编制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财政供给人员的编制管理,督促乡镇清理,清退超编人员。

3、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财务审计监督,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

4、县人民银行要加强对乡镇银行账户的管理,并监督其他金融机构及时划转各项资金,确保各项财政收入及时入库、财政资金及时到位。同时,完善金融机构开户许可证制度,对各金融机构违规开设银行账户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5、纪检、监察部门要监督乡镇严格执行“乡财县管乡用”有关制度,对违反财经纪律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八、建议与要求

(一)为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农税机构转变的需要,随着乡镇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省财政厅农税局经省编委批准已更名为“xx省财政厅乡镇财政管理处(加挂xx省契税、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局的牌子)。”并要求各市(州)、县(市、区)农税局统一更名为“××市(州)、县(市、区)乡镇财政管理局,加挂××市(州)、县(市、区)契税、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局的牌子”。为了工作需要,恳请县人民政府、县编委迅速批复县农税局更名请示。

篇10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实施国家财政法律、法规,促进依法理财,规范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保证财政行政监督管理工作有效运行,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分局全体行政执法人员。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三条分局成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行政执法责任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分局长为领导小组长。

第四条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成员由财政分局各股室人员组成,负责统筹安排、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日常工作。

第三章行政执法职责、分工

第五条财政分局是镇政府主管财政收支、政府采购、财税政策、财务会计、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财政、税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组织拟订镇财政、集体资产、财务会计方面的地方性管理规章、办法和制度,并监督实施。

2、拟订财政发展战略、中长期财政规划,执行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的分配政策,制定镇级对村级的财政分配体制,提出运用财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和综合平衡社会财力的建议。

3、编制年度镇级财政预决算(草案),向镇人代会汇报执行情况,并组织执行。

4、制定财政预算收入计划,监督各项财政收入,监缴集体资产收益、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和其它各项预算外收入,负责农业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的征收和管理。

5、管理和监督各项财政支出,管理镇级预算外财政专户及各项政府性基金,管理镇政府贷款业务,管理财政预算内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非贸易外汇。

6、拟订、执行全镇规定的财政开支标准,《企业财务通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管理镇级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组织实施对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的财政监督,执行社会保障资金财务、基本建设财务和涉外企业财务制度,审核和监督管理财政性投资,管理镇政府采购工作。

7、贯彻、执行会计、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对镇属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负责管理对镇属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投资项目、各村(居民)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委派,制定集体资产管理办法。

8、指导管理会计工作,审批、颁发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管理财会人员,指导管理社会审计工作。

9、负责镇属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统计工作,做好清产核资工作。

10、制定财政教育规划,组织财政人员业务培训,负责财政宣传和信息工作。

第六条分局的主要执法范围:

1、单独执法范围:《预算法》、《会计法》、《农业税条例》、《预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国库券条例》、《总会计师条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契税暂行条例》、《耕地占用税条例》、《国家金库条例》,省《罚没财务管理条例》、《预算审批监督条例》、《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票据管理规定》、《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若干规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财政法律、法规、规章。

2、共同执法范围:《税收征收管理法》、《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立法法》等法律、法规、规章。

3、配合其它部门执法范围:国家《保密法》、《档案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省《规范性文件备案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

第七条财政分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分工:

1、分局长对分局行政执法工作承担领导责任,各股(室)负责人对本股(室)行政执法工作承担主管责任,行政执法人员是行政执法直接责任人,对其行政执法行为承担直接责任。

2、按规定,分局党支部统一领导、指导、协调全面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

3、各股(室)根据职能划分,规范职、权、责的范围、内容,建立起工作岗位责任制,进一步明确执法依据、内容、范围、程序和主要职责。

4、分局确定一名工作人员行政执法责任制联络员,全面负责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贯彻、执行工作,定期向市财政局、镇政府反馈情况。

第四章行政执法工作规则

第八条分局行政执法工作基本原则:

1、依法行政原则,所有行政行为必须以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做到主体、内容、形式合法,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执法人员不得怠于履行职责、。

2、合理行政原则,对法律、法规规定行政行为人可自由裁量事项,必须在法定界限内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作出合理决定。

3、执法资格原则,执法人员必须是正式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并经过岗位培训,取得省《行政执法证》。

4、行政执法案件登记原则,对行政执法案件的立案、调查、处理情况必须进行登记和存档。

5、重大执法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原则,对重大执法事项必须由主管领导召集各股(室)有关人员集体讨论。

第九条分局具体行政行为的工作制度:

1、分局作出审批、登记、许可具体行政行为要做到事实清楚,有明确法律、法规依据,符合法定权限,处罚适当。

2、各股(室)对职责范围内的审批、登记、许可各类具体行政行为要依据法定程序进行。法定程序规定不具体的,可结合实际工作依法制定相应办事程序。

3、有关执法人员要以分局名义,不得单独以执法股(室)、个人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4、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具体行政行为要具备一定形式的,应当采取法定形式;有期限规定的,要在法定期限内作出。

5、行政执法人员作出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前,要把调查结果提交主管领导同意后才可实行。

6、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中,要出示表明执法人员身份或者执行公务的专用证件。

第五章对执法行为的监督

第十条为保障财政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执法人员依法行政,分局定期对贯彻、落实执法责任制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检查结果送镇政府。

第十一条执法人员要把执法依据、范围、程序予以公开,其中,涉及行政审批、登记、许可事项的,要公开办理条件、程序、期限;符合法定条例的,必须及时办理;不予以办理的,一定说明理由。涉及收费的,公布收费标准和依据。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当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申辩、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二条执法人员在执法中有怠于职责、、吃请索贿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行政处分。由于违法行政侵犯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导致分局作为国家赔偿义务机关的,分局作出赔偿后,依据国家《赔偿法》有关规定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行政执法人员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第十三条财政分局自觉接受镇政府、上级主管行政部门、人民群众的监督,对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就侵害其合法权益的行政执法行为提出检举和控告事项的,要认真受理、秉公办事,不得对举报、控告人进行打击报复。

第十四条财政分局年底对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情况进行考核,把其作为公务员考核、晋升、评比的重要标准。依法行政,成绩突出的,予以表扬和奖励。越权、失职、失察、、行政不当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六章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

第十五条过错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第十六条构成行政过错的行政行为包括以下三类:

1、经人民法院终审审理,裁定撤销或者变更的。

2、经上级行政机关或者复议机关撤销、纠正的。

3、经分局查实确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过错:

⑴滥用、超越职权,认定事实不清,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⑵不符合法定程序,不履行法定职责,处罚显失公正的。

⑶其它给行政管理相对人造成重大损害,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

第十七条分局发生应追究责任的行政执法过错,先由分局对上级部门承担行政责任,对受损害的相对人承担国家赔偿责任。后对构成过错的行政行为决定者、执行法人员追究过错责任。确因客观原因造成违法行政的,不承担责任。

第十八条过错责任划分如下:

1、因执法人员主观原因(汇报事实有误、隐瞒实情),导致决定者决定失误,造成过错的,由其承担责任。其中,能够而疏于分辨实情的,承担部分责任。

2、因行政行为决定者主观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过错的,由其承担责任。下级决定者、执法人员明知决定违法盲目执行的,承担次要责任。

3、应当经审批未审批的,由决定者、执法人员分担责任;经审批程序的,由审批决定者承担责任。

第十九条过错责任追究种类:A.内部批评教育。B.书面检查,通报批评。C.调离工作岗位。D.取消执法资格。E.党纪、政纪处分。F.辞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