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项目计划书范文
时间:2024-02-01 18:09: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业项目计划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组织形式
前 言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在竞争实力上得到大幅提升,大型的建筑企业也不断增多,这就使建筑企业在承担多个项目进行管理时,出现新的问题。为了确保企业在项目管理中达到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科学合理地使用企业资源,实现项目在进行过程中的动态管理,以及达到项目高效率的优化目标,就要对多个项目进行项目优化组合。为此,本文在对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项目的优化组合做出分析,进而得出了利于企业优化管理的研究理论成果,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向新的领域不断的发展。
1 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1 工程项目的选择问题
建筑企业在实力增强之后,所获得的建筑项目也会增多。为实现项目组合的优化管理,对于项目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要保证企业收益实现最大化,首先要通过项目的评优选择。选择工程项目的标准就要从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以及长远利益两方面来考虑。第一,要削减低劣项目,对于资源损耗大、风险较高或市场前景不明朗的项目,要尽量削减,来提高项目整体优化水平。第二,选定项目要符合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
1.2 有限资源的分配问题
对于多个项目的管理,很容易出现资源调度不合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企业需要对资源的合理调配进行进一步的安排,来降低资源浪费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但是目前企业研究讨论的重点问题仍在时间管理的问题方面,对资源的合理调度的重视很少。因此,由于工作人员、设备、机器、场地、工具等各方面资源,不能很好地协作,就会使项目的工作时间拉长,进而又导致人力资源成本增加等问题。
1.3 职能经理与项目经理之间的协调问题
项目经理是企业在确定了一个新的项目之后,所任命的负责该项目实施的经理。因为项目经理和部门经理属于同一个级别,但工作目标以及领导方式会有差异,往往会因为资源配协调不恰当而产生矛盾。另外在人力资源方面,项目经理一般会尽可能合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来达到项目的顺利实施,而职能经理则更加关注对员工能力的培养。职能经理和项目经理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来加强项目之间的联系,使知识不能得到共享,增加了成本提升的风险。
2 建筑企业项目组织结构
2.1 组织形式
为了使多项目的优化管理得到更好的发挥,对组织形式进行创新,以便实践时提供参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常见的项目组织形式有职能式、事业部式、矩阵式。职能式组织形式是按照企业的职能来对部门进行分类。例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划分出了计划、营销、财务等部门。事业部式则是按照业务的不同划分资源,并配置经理一名。事业部具有方便指挥、目标明确、利于人才的培养等优点,同时也会产生资源浪费等问题。矩阵式的组织形式是把按职能划分的纵向部门与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部门结合起来,形成的管理系统。同时也将两者的优点结合在一起。
2.2 组合形式设计
在对项目组合的优化分析中,我们选取了矩阵式组织形式,并在此基础进行了一部分的创新来对办公室的组织形式进行管理。
企业在对组合形式进行设计的同时要注意:第一,将项目作为相对独立的单元,并以项目为中心来对项目组织形式进行管理优化。第二,项目组织管理的最终目标必须是站在企业的管理部门的角度,为了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的目标。
因此,项目组合管理在选择矩阵式的基础上,还需要增加项目管理机构,来对多项目组织结构来进行协调管理。
3 对工程项目的选择
中国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于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型建筑企业,要想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就需要对所承包的工程项目进行严谨的评估和选择。采用科学的项目评价体系对企业选择符合其发展战略目标,利于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项目有着关键作用。
企业构建项目评价体系时应该注意所选择的项目必须符合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使工程项目的发展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其次还要考虑资源对工程项目的约束,虽然中国的建筑行业市场广阔,但企业不得不考虑资源对项目的限制,一旦工程项目超出了企业资源承担能力就会给企业带来工程事故,产生负面影响。另外企业在选择项目时要对项目的优化组合进行研究,对不同项目之间的联系、各项目的收益、对资源的需求等因素进行考察,以达到项目整体组合利益的最大化。
企业应将项目的选择分为初选和复选两个部分,在初选时根据法律法规、财务评价、企业信誉等指标去掉经济效益低,存在风险的工程项目。复选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进行,将评价指标分为三个级别来建立起完善的指标评价体系。
在对项目进行评定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将项目进行计算、比较、分析来确定出项目各项指标的优劣。同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的决策方法,在受多重因素影响的环境下,对项目作出综合的评判。对于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的综合运用可以帮助企业解决指标较多的难题,更加科学的对项目进行选择。
4 优化组合进度管理
4.1 传统管理方式的不足
在企业对多个项目进行管理时,既需要保证各个项目的工期进度,又要使项目消耗不超过企业分配的资源。因此,企业就要对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的项目组合进度的管理进行调查研究。传统的项目管理技术,例如CPM,即关键路线法存在着许多缺点,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项目的有效管理的需求。在实际操作中,CPM对于工序工期的估计过长,对于工序工期的估计,为了提高保证率,降低风险,所拟定的单个工期的延长就导致整个项目组合工期的更大的延长。另外,过长的工期预计往往不会被提早完成,因为企业员工在得知自己有大量时间来完成项目,就会拖延工作时间,直到预计工期的最迟时间。就算有工序被提前完成了,也会因为资源的限制无法展开下一道工序的工作。
4.2 CCPM的优点及运作方式
为了有效避免CPM的种种缺陷,企业在项目管理中越来越多地选择了CCPM的管理方式,即关键链项目管理。相比传统项目管理,CCPM在考虑各项目之间占用资源的冲突的同时,兼顾了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具有实用性。并且通过在非关键链与关键链之间以及结尾部分设置的缓冲区使项目的工期得到了大幅度缩减,也为项目工作人员的工作进度提供了保证。
我们将影响工程进度的资源称为关键资源。CCPM理论认为要想提高项目的进度,就必须提高关键资源的利用率。因此CCPM对项目工序的时长的预计用50%的完工保证率,把风险因素转移到关键链的结尾缓冲区,以此来缩短工期,过滤掉以往工期预计中的水分。CCPM对项目的约束条件进行识别,找到满足资源可行性的关键线路,然后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资源的使用与工序的逻辑关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达到了满足各种约束条件的目的。
5 结束语
项目组合管理在中国的应用过程还属于初级阶段。但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企业在从单项目管理向多项目管理的过渡中,势必要借助项目优化组合来进行管理,才能使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立军,苏萍.组合管理思想在项目管理中的运用[J].建筑经济,2004(9):54~57.
[2]郭庆军,赛云秀.关键链多项目进度管理分析[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7,(6).
[3]蔡晨,万伟.基于PERT/CPM的关键链管理[J].中国管理科学,2003,(6):35~39.
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 质量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6-018-02
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楼拔地而起为城市增添了无限魅力,故建筑工程是展现城市人文、风景的美丽面孔,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因此施工项目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1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特点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建筑工程承担着与时俱进的艰巨任务,从而促使技术水平在提高,管理要求更新颖,也使得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更为重要。广义上讲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如下:
(1)集中管理性。施工项目管理的重点,集中在质量管理、合同管理、信息和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和现场管理上:质量管理应建立在企业质量体系的基础上,针对施工项目的特点建立安全的施工项目质量体系,并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应在合同法的约束下,降低签约的风险性,掌握和运用索赔技术,充分发挥合同在市场经济经营中的作用;信息和进度管理应科学的编制施工项目计划表,合理利用网络管理信息以方便执行、检查和调整;成本管理上应强化成本的预测、核算、控制和分析等各个环节,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为目的;现场管理应贯穿于整个质量管理体系中,与质量、安全、劳力、制度相辅相成。
(2)工程安全性。安全性是指建筑建成后在使用过程中要保证足够的安全同时有不对环境和人身造成伤害。在建造建筑结构前要计算好工程的安全度、抗震防火以及防腐能力能否达到要求,这些都是安全性的重要标志。此外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也是重中之中,要勤于宣传安全思想,建立健全安全保障系统、控制不安全行为,加强教育,同时可与时俱进引进风险管理技术。
(3)经济使用性。顾名思义经济使用性,就是指建筑工程在建造过程中要经济合理,在满足设计、规划、质量的前提下开发商得到合理的利润但同时不影响建筑的使用性(美观、保温、隔音、隔热、耐腐蚀、足够的强度、抗震能力等)。
(4)环境适应性。所谓适应性是指建筑施工不但要立足于眼前,还要着眼于未来,从长远看去,建筑工程应该与城市周围的人文、地理、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环境相协调以及与周围屹立的工程相协调,以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样不但能够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寿命,还能够博得良好的经济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建筑工程的经济、美观、使用等作用。
(5)工程可靠性。主要是说建筑工程不但要求在完工验收时要达到规定的性能和指标而且从长远的使用性来看,要在规定的使用期内保证其使用功能同时有不失自身所具备的价值功能。
2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市场上出现了豆腐扎工程、建筑建造到一半出现楼歪歪、楼脆脆等现象,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面临着严重的考验,我们需要扬长避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借鉴现有的成功经验,大胆革新,发挥极致。
2.1 项目质量问题存在的不利特性
(1)影响质量的因素多。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不仅受机械设备、施工工艺、项目决策、建筑材料、操作方法、施工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人文地理、已有建筑、区域资源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2)工程项目质量隐蔽性。如遇协调不合理,工程项目生产的协调性会造成生产过程中上一道工序的生产结果被下一道工序掩盖,出现质量隐蔽,对工程项目竣工后的终检验收带来诸多不便。
(3)施工项目质量波动性大。对于制定好的决策计划书,因为现场施工一般是在露天的环境下没有稳定的环境,项目无法依据决策计划书上的施工工艺进行生产,致使施工项目质量波动性大。
(4)工程项目质量变异大。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中看,项目的生产强调连续性、协调性,不管哪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会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进展,从而造成工程质量的变异,严重的还会发生质量事故。
2.2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分建筑施工准备阶段和现场施工阶段,对建筑施工准备阶段而言,在人员和材料因素上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在人员素质上,公司指派与业主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不了解其管理经验是否能够胜任此位;或项目人学历不高,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培训,边学习边管理边该进,比较被动,容易造成分工不明确,找不到责任人,管理一团麻。
其次,材料因素上:有关人员没有按照计划书及监理的要求进货,采购便宜的或不合规定的材料替代规定的材料施工,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下降,严重的就会出现豆腐扎工程。另外一方面,保管员经验不足或怠慢工作致使材料保管不当,发生损失或变质,使其性能不符合要求。
2.3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现场阶段存在的问题
个人从多年的经验来看,现场施工阶段不仅存在工人素质因素还存在选用得械设备是否合理及处理问题的方法等因素。
人员素质上,工人队伍素质不高,年龄老化、技术素质低,与理应承担的技术任务不匹配,造成一些质量问题,而且有的文化程度偏低接受宣传的能力差,容易出现安全意识薄弱,不便管理。
在机械设备的选用上,由于组织和人员技术的局限性,对选用的机械研究不足或性能不好,容易造成选用的施工机械机群配置不强,合作使用生产效率低等,从而造成整个质量管理过程滞后。
此外就是项目管理人员在处理问题的方法上容易犯老毛病,缺乏创新能力,而流失了诸多利益。
3 加强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措施
鉴于以上分析的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个人认为需要综合分析内、外条件,全方位管理,形成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以下列出加强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措施:
(1)施工管理应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放在第一位,管理人员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工人安全意识,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同时监督管理人员应严格检查和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定期给员工培训,把那些不安全因素扼杀在摇篮里。
(2)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教育和操作者的质量控制技能,加强岗位的培训,开展多方位的岗前培训,而且对重要岗位进行资格认证是十分必要的。
(3)创建高素质的管理项目队伍。俗话说有竞争才有提高,建议项目负责人改变原有的用人体制大胆革新,进行优胜劣汰,竞聘上岗;同时经理要发挥领导作用,建立合理的选拔流程,综合考虑被选拔人的全面素质,创建一个高素质、高效率、意气风发的队伍。
(4)施工单位要改变其管理模式,建立全套质量保证体系。首先,企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构建组织结构,只有在组织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前提下,才可能形成与时俱进的特色企业,领先于诸多建筑行业中。其次,要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政府职能和重视企业内部秩序的重组。
(5)控制好工序质量和施工材料的质量。质量控制的员工要经过系统的培训,考核通过后才可上岗。施工材料的质量也要按规定实施控制,并做好记录。
(6)提供设备保障,建立完善的施工机械系统,设备操作员要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定期保养设备并适时维修,确保施工机械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性能。
(7)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形成规范的施工控制方法,可有效克服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并对质量管理提供可靠性的指导。
此外工程完工后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也很重要。首先由专业人员对工程进行现场评定,并将最终评定结果送交质量监督部门核定,若发现质量缺陷应及时纠正,随后再次送交验证。其次项目部专业人员要按照合同要求,编制工程竣工文件,并随时做好工程移交准备。最后工程交工后,应对工程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确保企业的长远利益和社会效益。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总上可知: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关乎企业发展的方向;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可以带来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够使企业在变化万千的纷扰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地产工程管理;可持续发展理念
Abstract: the article based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ticulous for project management of the use of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as analyzed, meanwhile, describes the project in the uni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be the responsibility of, and based on various aspects of the management and personnel management in all the angles and different levels, works out the opinion an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Keywords: real estate project management;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F2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了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认真实行十七大提出的号召“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精神”的同时,建筑行业的工程管理还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不断满足自身的发展与社会、民众持久需要的基础的前提下,努力加强对建筑业的管理。
1.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建筑业工程管理的内涵与基本做法
传统意义中的工程项目管理的管理对象是工程项目本身,是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计划书、设计图纸、设计规范、实物模型等定义和说明的。而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的对象不但包括项目本身,还包括项目所处的微观环境和中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实际上是将工程项目放在一个微观或中观的区域内,应用现代的生产技术,实现项目的成本、质量、进度和社会、经济的系统目标,从而解决项目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实现项目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建筑业工程管理的基本做法应是对传统的工程管理的基本做法的扬弃,即保持其合理性,摒弃其不合理性,充实以着眼于实现持久性、连续性发展与利益的考虑。以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工程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这里的以人为本强调三种层次人的因素,这三种层次是:决策层、管理层、具体实施层。这三个层面也即体现了全员参与、全员管理的意义。以人为本就是要提高建筑业领导到员工整体的思想认识,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植根于头脑,坚持用这种理念对待所承担的建设业工程项目管理的领导、设计、施工等诸方面的具体责任。尤其是决策层面的思想认识至关重要,决不能在生态能源日见紧缺的今天仍然麻木不仁,继续按传统的做法谋划和组织建筑业的生产与管理,因自己的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认识导致建筑业资源的浪费,我国生态资源的破坏。
2.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各参与者的责任和义务
与其他任何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相同,项目的参与者主要包括有:政府、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商、项目的使用者等。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说,任何一个参与的行为都有可能对整个的工程项目产生重大的影响。
政府部门。
作为项目的审批者和监督者,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如果政府部门在项目的立项审批、规划审批、设计审批等方面提高对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积极开展“社会评价”,使得项目的发展有利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节约有限资源,保护自然与生态环境,造福人类,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可以对采用了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的业主给予税收或融资方面的优惠措施,鼓励业主采用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方式。
业主。
业主是项目的投资人,一般情况下在保证质量和功能的前提下,自然会考虑项目的经济可行性,但是如果采用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方式,则意味着业主要将该项目放置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即社会和自然的角度来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的设计、筛选项目的承包商、采用新的环保材料、建造技术和环保技术,因此也需要业主预支费用,加大了成本,但是由于采用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方式使得整个社会的收益提高,因此,业主完全有可能从政府获得相关的优惠政策,从而补偿自己的损失。
设计单位。
设计单位虽然在作为业主的被委托方,必须考虑委托方的经济利益,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勘察与设计单位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向委托方提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方式的设计方案、新的环保材料、建造技术和环保技术。
监理单位。
监理单位的主要作用在于协调业主和各个项目参与者的关系,保证项目的质量、进度等公共利益。监理的成功与否,对项目的成功与否有很大的影响。监理单位在保证业主利益的同时,如果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开展工作,实际是在行使其社会职责,因此政府应该从开发企业上缴的税收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对监理单位的报酬。
施工单位。
作为整个项目核心的施工单位,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扮演着最为关键的角色,由于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将不可避免产生大量的废弃物以及污染现象,对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项目中标的施工单位,必须在遵循业主、监理以及国家相关法规约束下,尽量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运用先进的环保施工建设技术,不断改善现有的施工方法,努力提高施工单位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材料供应方。
工程项目的施工建造需要大量的材料,而这些材料的使用者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不对称的信息,难以对材料做出非常准确的评价,而材料的供应方却相反,他们拥有专业的技术设备、强大的信息库,可以为业主、设计方、施工方提供绿色环保、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材料。作为整个可持续发展项目管理链上的一个组成,材料供应方应该从法律上保证所提供材料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政府需在税收上给予优惠。
项目的使用者。
工程竣工以后,某种程度上说,项目的使用者才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最好体现。毋庸置疑,项目的使用者,也就是用户,在实用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可再生或不可再生。相应的也会造成一系列的污染或浪费。那么如何在减少用户在实用的过程中造成的浪费与污染,加强废弃物品的二次利用率,将会成为评估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总之,可持续发展战略最核心的理念就是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在满足当代人物质需要前提下,保证让人类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虽然说,建筑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管理,只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一个细小的分支,但依然不可忽视,我们要抱着“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态度去看待去贯彻建筑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高英华.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建筑业工程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28) .
篇4
关键词 工程项目 成本管理 策略
一、引言
目前,社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建筑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越来越复杂,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难度不断加大,使建筑企业在完成施工任务,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利润空间扩大的难度逐渐提升,建筑企业要实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整体竞争力,除结合建筑市场的实际需求加大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外,需要对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予以高度关注。
二、工程项目成本的简单介绍
(一)项目启动成本
该项成本主要指的是施工单位组织投标、编制进度计划及施工组织结构时所耗费的人员费用、管理费用等,同时,还结合具体的工程项目情况,进行成本估算,编制合理的预算。
(二)项目实施成本
一个工程项目中标之后需要组织成立项目管理部来全面管理整个项目的实施。项目实施成本主要是项目正是落实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员、机械设备、材料等资源消耗,例如采购费、管理费、劳务费等。该项费用是整个工程项目的主体部分。
(三)项目交付及收尾成本
该项成本主要是针对工程项目竣工后的结算以及后期的维修与保养等,工程竣工后需要采用专业的设备对其质量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会进行成本结算。在结算过程中,应该严格执行合同中双方约定的结算方式、计价定额、取费标准、主材价格、额外优惠标准等。同时,切实强化合同管理,严格控制工程索赔,降低施工项目的成本。另外,就是工程项目交付使用后还会产生一定的维护费用,对各种设备进行调试等消耗的费用。
三、强化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项目启动成本之施工前期成本控制
第一,工程投标阶段主要控制的任务就是要找寻适合本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施工能力的报价,当中标之后,根据项目的建设计划规模,找寻合适的项目管理经理,同时根据投标书中报价具体确定各个阶段的成本目标,并且将其作为任务指标下达给项目经理部门;第二,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根据项目设计的图纸、技术资料,对整个施工次序、方式、作业组织结构、机械设备的选择、技术保护措施等内容进行较为仔细的研究,同时以控制成本、保证质量的目的拟定合适的施工方法;施工企业根据投标计划书给各个施工部门下达成本目标,根据各个施工部门的实物工程量为基础,确定具体的劳动数额、材料效率数量、技术组织等相关节约计划,在细化施工方案的过程中,编制更加具体的成本计划,根据不同的部门进行落实,为将来项目控制做好准备;以具体施工项目建设进度安排和施工人员数量,编制相关间接费用的计划,同时将预算计划进行明确的责任形式拆分,为以后项目经理进行成本控制绩效考评做好一定的比较依据;第三,项目预算成本的控制,这里预算考虑因素主要包括了不同地区建筑业的平均造价,这也成为了工程造价的基础内容,要进行有效的施工项目成本控制首先就需要根据地方的定额和取费标准进行预算编制,这需要保证数额准确,施工细节项目完整;第四,项目计划成本的控制。主要根据计划期间收集的相关资料,同时考虑到降低成本措施实施之后的成本降低数额,根据计划的成本数额评估企业计划期内成本控制工作的具体效果。这里主要通过施工项目计划成本的管理来比较中标价格,根据成本管理的各个阶段,将具体的预算计划进行拆分,制定各个级别的成本控制方案。
(二)项目实施成本之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
第一,做好限额领料单、任务单的控制,要仔细的弄好每个分项工程中的项目验收,其主要包括了工作内容、质量、文明施工,通过及时的核对耗费的实际人工成本、材料成本而保证核算的准备性,数据真实可靠;第二,将结算的项目资料与施工预算进行仔细的对照,计算差异的同时算出偏差值,分析差异出现的主要因素,进行问题分析并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纠正;第三,按照每月进度对成本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按照月度计算预算成本,比较预期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的差异。在按照时间成本核算的基础上,结合责任成本核算制度,根据本来搜集的资料按照部门和责任人员进行费用归结,按照月度进行计算,然后与计算的责任成本进行比较。明确各个部分责任范围内的责任承担,这里主要是通过责任管理人员进行的自我评估调整成本差异;第四,每个施工合同中都包括了不同的对外经济合同,对外经济合同的履约情况对施工合同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遇到拖延的情况或是质量不符合合同要求,这里就要根据合同规定进行必要追偿,这里对于缺乏相应工程实施能力的分包商,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中断合同的同时,找寻履约能力更强的合作商,避免对施工产生影响,造成不必要的成本负担;此外,材料成本在全部项目施行成本之中占到了70%的比例,所以我们可从这方面入手来控制成本。材料费用降低成本主要从价格和用量两个方面开始,针对控制材料费的价格,严格把关进货商,对于施工工程用量较大的材料应该通过招标的方式进行,通过多向选择降低成本的同时又保证了材料的质量,也可以直接从厂家进行拿货,减少中介相关环节而带来差价成本;针对那些用量不多材料,应该充分发挥材料供应商竞争的作用,减少库存积压实行代储代销,避免材料浪费,在具体材料的分配中要进行限额领料、配比发料,对于各个班组的材料进行具体的划分。为了降低施工器械的折旧成本,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对设备进行保养、维护,这不仅能够提高设备的施工效率,还能够降低因为设备老旧、损坏带来的成本负担。在施工过程中租用的外部设备,根据具体的工作量进行费用计算时要进行准确的记录。
(三)项目交付及收尾成本之竣工验收阶段成本控制
第一,对竣工后的验收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以顺利完成交付。在验收工作进行之前,对于验收需要的所有材料准备妥当,送给甲方留待后续的查验;第二,对于在验收过程中甲方出具的意见,必须依照设计要求以及合同的具体规定仔细处理,假如有费用的问题出现,必须让甲方给予签字证明,纳入工程结算之列。第三,尽快进行工程的结算工作。在进行施工时,那些依照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结算的业务,是经财务部门给予非间接性支付的,大多数的项目预测工作人员对于很多资料不太知晓,经常在进行结算时发生遗漏。所以,在进行工程结算任务之前,必须让项目预算员以及成本员给予仔细全面的核实。第四,在工程还处于保修期时,需要有负责该项目的经理指派专门责任人员,让他们对按照实际发生的情形指出进行保修的任务,将这个计划作为保修费用数额的参照。
四、结语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性的工作,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现状,从理念、制度、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水平,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为自身可持续性与科学性发展夯实基础。
(作者单位为北京海航基础投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工程项目管理
引言
从20世纪80年代的“鲁布格经验”到今天,项目管理对建筑业的发展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建筑业一方面为人类建筑美好的居住空间,同时又对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例如:由于建筑工业大量使用合成的化工材料,使得一些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卤化物的材料暴露在大气中或与在自然的氧化作用下,释放出相应的气态化合物;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污染;由于机械化施工而产生的机械废气;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固态建筑垃圾等。
因此,在人们日益重视环境问题的今天,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然而可持续发展关注的热点主要集中于土地、自然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上,集中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研究上,忽视了对人们行为的主要对象—项目进行可持续性研究,造成了许多项目仅仅是某些领导政绩的标志,由此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如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推广和发展项目管理的组织方法和实施方法,是当今项目管理领域的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
1、可持续发展的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及含义
1.1、管理对象的泛化传统意义中的工程项目管理的管理对象是工程项目本身,是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计划书、设计图纸、设计规范、实物模型等定义和说明的。而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的对象不但包括项目本身,还包括项目所处的微观环境和中观环境,就是说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者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要将与工程项目所有的外部关联元素全部纳入考虑和管理范围。
1.2、管理目标的泛化作为一般意义上的项目管理目标,是要实现项目的质量目标、经济目标、进度目标。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的目标则远远超出了这三个目标,它还要实现整个微观区域和中观区域的环境质量目标、经济效益的长期最大化,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1.3、管理组织的泛化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需要参与方的全体紧密合作,任意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造成整个管理的失败。
1.4、管理方法的多样性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Internet的使用,现代的管理更加倾向于开放性、及时性、准确性,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作为一种工程管理方式同样如此,尤其是ERP、CRM等系统的应用。因此,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实际上是将工程项目放在一个微观或中观的区域内,应用现代的生产技术,实现项目的成本、质量、进度和社会、经济的系统目标,从而解决项目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实现项目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的因素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犹如串联起来的一组电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破坏项目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影响可持续发展项目管理的关键因素有许多,涉及项目的各个方面。对项目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包括:项目的经济效益、项目的资源利用情况、项目的可改造性、项目的环境状况、项目的科技进步情况、项目的可维护性等几方面。当然,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还要受到管理、组织的影响,另外项目所在国的政策、政治状况等都会对项目的可持续性产生影响,其影响不仅涉及项目的可持续性甚至关系到项目的生死存亡。
3、可持续发展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各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在任何一个项目中,项目的参加者包括:政府部门、业主、勘察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商、材料供应商、用户等。因此每一个参与者的行为都将对整个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3.1、政府部门作为项目的审批者和监督者,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如果政府部门在项目的立项审批、规划审批、设计审批等方面提高对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积极开展“社会评价”,使得项目的发展有利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节约有限资源,保护自然与生态环境,造福人类,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可以对采用了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的业主给予税收或融资方面的优惠措施,鼓励业主采用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方式。2004年4月中央查处了“江苏铁本钢铁公司违规建设钢铁项目”事件。虽然有部分人认为“铁本项目”的下马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但是如果把这个事件放在我们整个国家的大的经济环境下考虑,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铁本项目”的死亡正是政府在考虑了整个社会成本的前提下采取的最优的管理方式,可以说更大程度上是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同年4月29日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梁保华在向全省领导干部通报查处铁本项目违规建设情况时指出,铁本集团违规建设一案性质严重,教训深刻。江苏省委、省政府从铁本事件中总结的三条经验教训的第一条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3.2、业主业主是项目的投资人,一般情况下在保证质量和功能的前提下,自然会考虑项目的经济可行性,但是如果采用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方式,则意味着业主要将该项目放置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即社会和自然的角度来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的设计、筛选项目的承包商、采用新的环保材料、建造技术和环保技术,因此也需要业主预支费用,加大了成本,但是由于采用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方式使得整个社会的收益提高,因此,业主完全有可能从政府获得相关的优惠政策,从而补偿自己的损失。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建设中,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在项目的招标书中明确规定了投标者的环境保护责任。在项目的标书中,把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防治污染的工程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建成投入使用的制度,和投标者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写入了标书,要求投标人认真贯彻执行。同时制定了《奥运工程绿色施工指南》,对工程施工提出了环境要求。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环境管理措施,防止扬尘、废水、施工垃圾、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
3.3、勘察与设计单位勘察与设计单位虽然在作为业主的被委托方,必须考虑委托方的经济利益,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勘察与设计单位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向委托方提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方式的设计方案、新的环保材料、建造技术和环保技术。
3.4、监理单位监理单位的主要作用在于协调业主和各个项目参与者的关系,保证项目的质量、进度等公共利益。监理的成功与否,对项目的成功与否有很大的影响。监理单位在保证业主利益的同时,如果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开展工作,实际是在行使其社会职责,因此政府应该从开发企业上缴的税收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对监理单位的报酬。
3.5、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是完成项目的核心,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使用的机械设备,会产生大量的废气、粉尘、振动、噪音,对环境产生极大的破坏,影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如果项目中标的施工单位在业主、监理单位和政府法规的约束下,采用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方式,采用绿色环保施工建造技术,将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施工方法,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以建筑为主、多元化经营的综合性上市公司,具有工程总承包的一级资质,是全球最大的国际承包商之一。该公司之所以能够在如林的强手中中得奥运会的主场馆项目,应该说同该公司在施工中坚持采用绿色环保施工建造技术有极大关系。
3.6、材料供应方工程项目的施工建造需要大量的材料,而这些材料的使用者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不对称的信息,难以对材料做出非常准确的评价,而材料的供应方却相反,他们拥有专业的技术设备、强大的信息库,可以为业主、设计方、施工方提供绿色环保、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材料。作为整个可持续发展项目管理链上的一个组成,材料供应方应该从法律上保证所提供材料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政府需在税收上给予优惠。
3.7、项目的使用者工程项目建成以后,作为项目的使用者则更大程度体现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性。因为项目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水、光等),同时会产生一系列的废弃物。因此如何在使用的过程中,少消耗资源,少产生废弃物或废弃物再次利用程度,则是该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4、可持续发展的工程项目的实施管理
4.1、资源管理项目资源管理主要指项目运营所需原材料和项目废弃物的处理和再利用的管理,以及项目报废后资源的再利用情况。原材料的可再生性和对环境的影响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可持续性。由于项目的废弃物处理和利用关系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关系到项目的存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项目的可持续必须考虑项目的废弃物利用和处理状况,并对其作出评价,通过它进一步评价项目是否具有持续发展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4.2、环境管理对环境的管理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等几方面管理。
4.2.1对自然环境的管理对自然环境管理是指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要能够防止或减少项目造成的环境污染,如光污染、噪声污染、废气、污水污染等,达到项目与周围自然环境具有相容性、协调性。管理的措施包括: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就要确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在项目的设计、施工阶段,要采用绿色环保的施工技术和材料;在项目的使用阶段,要对产生的废弃物采用分类、无害处理。只有当项目达到污染治理的标准,并且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项目才具有持续发展的可能。
4.2.2对社会环境影响的管理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管理包括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管理、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管理、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管理等。管理的措施包括:保证项目与社会文化相容;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相协调;与经济发展相吻合,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一个项目只有符合社会文化要求,不影响居民生活,与经济发展协调,才有存在的可能和继续发展的必要。以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为例。有材料表明,该工程建成后,将保护长江中下游广大平原湖区,使国土开发长治久安;能够充分利用原有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大提高长江流域粮棉生产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可利用水库1084km2水域面积和上百条大小支流库汊,发展渔业、养殖业、林业及畜牧业等,为食品加工和轻工业提供原料基地;万吨级船队可大半年直通重庆,宜昌以上航道将大大改善,促进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的开发和对外交流,使长江成为名符其实的“黄金水道”。
4.2.3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管理项目处在一定的环境中,都或多或少地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管理需要各个参与方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政府部门应该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对破坏者给予严厉的处罚,对于主动进行保护的给予奖励。同时要培养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使环保的观念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风气。
4.3、技术管理技术管理主要考虑两个方面:项目设计的先进性和技术本身的先进性。项目的设计要具有科学性、超前性,并有发展余地。设计时除了要考虑人们现在生活需要,还要考虑未来需要,使项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与以后的经济、技术、文化发展相衔接。设计的先进性还表现在尽可能利用已有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为以后发展留出接口。技术本身的先进性主要指项目实施技术和运营技术的先进性。项目的技术先进性表现在已09资源环境与工程有先进技术成果的应用上,表现在为以后技术发展留出的接口上,项目的技术先进性使项目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同时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
4.4、项目参与人员的管理作为整个项目建设的核心主体,项目参与人员在实施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对项目本身产生直接的作用,直接对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管理、环境管理和技术管理都直接依赖于项目参与人员的实施。因此,行业主管部门很有必要在项目参与人员上岗之前对其进行相关的政策法规培训,对其进行技术指导,提高素质,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定期的进行检查,使可持续发展观深深植根于项目参与人员的头脑中。
5、结束语
- 上一篇:镇普法工作总结
- 下一篇:农业合作社的规章制度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