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合作社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01 18:0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机合作社项目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农机深耕项目作业主体及质检机构
评审结果公示
根据《河北省2021年农机深耕项目实施方案》、《平泉市2021年农机深耕项目实施方案》要求,我市于2021年3月4日了《关于2021年农机深耕作业主体、第三方质检机构及智能检测终端方报名的通知》,3月22日经市农业农村局邀请相关部门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报名的农机深耕作业主体所提交的相关材料进行评审,实地走访调查作业主体机械拥有量、人员配备等情况,最终确定“平泉市田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为2021年农机深耕项目作业主体。经农机深耕领导小组对报名的第三方质检机构及智能检测终端方所提交的相关材料进行了评定。确定“河北日当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第三方质检公司,“河北信翔电子有限公司”为智能检测终端方,现予以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签订作业合同。
监督电话:0314-7570998 公示截止日期:2021年3月29日
平泉市农业农村局
篇2
一、紧抓重点工作:
1、油菜生产机械化项目示范的大田管理工作。并在、通济、辑庆、对油菜机收作业示范,完成示范作业面积1060余亩,圆满完成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任务。
2、组织、指导开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作。一是协调指导鸿发农机专业合作社在镇多宝村开展成片育插秧作业1200亩;二是指导仓山星跃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农机专业服务模式的育插秧机械化作业示范298余亩,机耕2800余亩。
二、抓牢业务工作
1、指导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化服务工作。一是组织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和农机大户到先进优质农机生产企业参观学习;二是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规范化建设。
2、指导开展农机作业服务,
3、开展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
(1)、与“泽丰”农机制造有限公司一起,开展以玉米、花生和大豆为重点的多功能播种机研制及试验示范。全县以通济、为重点区域的玉米、花生和大豆机播面积达到5000余亩。
(2)、组织、指导小春作物机收和大春农作物机播作业。
4、组织对站内示范机械支持鸿发、仓山星跃农机专业合作社及成都仁和春天在、的“三抢”作业。
三、紧围绕局中心工作
1、协助提灌股指导灾后重建电灌站建设工作。
2、参与局对农业农村工作督导。
3、编报了《县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建设项目申报书》。
4、承担了全县“三抢”工作现场会农机作业示范。
四、存在的问题
1、人手少,工作开展困难。
2、无日常工作经费,依赖专项资金开展工作,所承担的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和新技术推广及宣传、培训等技术服务职能无法正常履行。
五、下半年工作打算
以省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紧密围绕局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着力推广全县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作业服务,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点工作
1、做好以黄鹿、和仓山为重点的水稻育插秧工作。一是加强对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技术服务;二是加强对规模实施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探索总结,制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作业流程;三是跟踪成本,加大对育插秧机械化宣传,为下一步集中育秧技术推广奠定基础。
2、在完成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为2012年示范任务全面实施做好准备工作。
3、做好“省农业机械化示范县”项目实施前的准备工作,编制实施方案。
(二)、业务工作
1、做好小春机收跨区作业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工作。
2、指导农机合作社、农机户开展大春生产农机作业服务。
3、引导、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争取新发展农机专合组织2个。
4、开展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工作。
5、开展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宣传、使用培训工作。
篇3
报来《省县防灾减灾青干草生产基地科技扶贫综合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悉。根据项目评估单位中国扶贫发展中心的评估:“项目建设方案、工艺技术方案可行,项目投资估算合理”。“项目总体上符合国家宏观政策的要求,设计尚可,提出的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措施可行,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扶贫效果比较显著”的评估意见。经我局审查,项目文本按照中国扶贫发展中心的评估建议及我局的审查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原则同意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地点、规模以及项目组织管理等内容。项目批复如下:
一、项目建设地点及项目扶持对象
项目建设地点为宁秀乡秀恰村、赛日龙村和宁秀村。扶持范围、对象为项目成立的草业生产合作社及3村加入合作社的500户贫困户。
二、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人工青干草饲草基地建设,配套农机化机械设备,草业生产合作社场站建设和牧民饲草种植实用技术培训等。
1、青干草基地建设
建设人工草地10000亩,其中一年生人工草地6000亩,多年生人工草地4000亩;建立优良牧草种子田1000亩,其中一年生种子田600亩,多年生种子田400亩。共购置优良牧草籽种10.78万公斤。
2、农机化设备购置
购置拖拉机、播种机、收购机、打草机械等22台套。
3、草业生产合作社场站建设
场站建设主要修建彩钢夹心板结构的农机库5间、100平方米,彩钢夹心板结构的种子库200平方米,砖混结构的管理用房10间、200平方米,配套建设围墙、大门和水电及消防设备。修建砖混结构油库1座、60平方米;修建水泥地坪2000平方米。
4、技术培训
对项目贫困户进行饲草种植、农机具使用等实用技术培训,共培训500人(次)。
三、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
(一)项目投资
项目建设投资399.98万元,其中:人工建设种植饲草地投资151.18万元;农业机械设备购置118.35万元;草业生产合作社场站建设投资90.45万元;实用技术培训费25万元;项目其它费用15万元。建设项
目内容和投资详见附表。
2、流动资金
项目流动资金按年项目经营成本资金周转计算,估算流动资金总额为149.28万元。
(二)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总投资399.98万元,其中:科技扶贫试点资金300万元,项目建设单位自筹99.98万元。其中科技扶贫试点资金用于良种引进费37.4万元,实用技术培训25万元,配套良种推广种植人工草地建设113.78万元,农牧机械设备购置经费118.35万元,项目勘察设计及招投标费用5.47万元。
项目流动资金149.28万元,申请银行贷款解决。
四、项目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为2009年10月─2010年10月
五、项目综合效益
项目实施后,年生产青干草320万公斤,年实现销售收入304万元,年实现净利润121.22万元。项目实施直接带动贫困户500户2500人,人均可增收436元。周边生态移民户,通过牛羊育肥,解决后续产业发展问题,人均可增收300元以上。通过项目建设,将进一步改善项目区畜牧业生产条件,提高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饲草产量将有大幅度增加,积极促进周边地区牧户发展半舍饲和舍饲畜牧业,使天然草场得以休养生息,草地植被逐步得到恢复,草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并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为改善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起到示范作用。
六、项目建设运行及利益分配机制
县扶贫办为项目建设管理部门,项目建设单位为:宁秀乡草业生产合作社。项目实行草业生产生产合作社社长负责制,社长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经济核算,在政府宏观政策调控下,实行以市场为导向,各方的经济利益为纽带,自负盈亏。建设用地为集体土地,集体土地以入股的方式投入到草业生产合作社。依照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利返还的原则,返还总额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合作社按照章程从当年的盈余中提取10%的公积金。
七、要求
(一)州、县扶贫办认真履行项目管理职责,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实行财务报帐制。要统一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定期检查项目执行情况,及时处理解决好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监督工程顺利实施,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建设任务的如期完成。保证项目按既定的目标持续、高效发挥效益。
(二)项目建设单位要切实按项目工程建设方案、工艺技术方案的有关要求,制定好项目实施方案和细则,精心组织,严把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确保项目如期完成。严格项目资金的使用,做到专款专用。要建立健全合作社有关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项目运行和利益分配机制,按照“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的思路,逐步建立起人工青干草饲草地建设、饲草收获、加工、管理、信息、营销的运行体系,形成完整草业开发产业链,提高贫困牧民组织化程度,稳定持续增加贫困牧民收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同时为同类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
篇4
一、实施区域
根据我市农业生产实际条件,结合项目实施的技术特点,我市2011年的深松补贴项目将结合保护性耕作项目配套实施。即:选择玉米一年一作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的义安镇、宋古乡、张兰镇、绵山镇和义棠镇,在春、秋季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后进行深松作业,并进行机械整地。为了普及深松作业项目,选择在连福镇、三佳乡夏季机收小麦后进行深松。项目实施总面积为3.5万亩,涉及7个乡镇40个村,其中义安镇14500亩、宋古乡6000亩、义棠镇5000亩、张兰镇3500亩、绵山镇1700亩、连福镇2500亩、三佳1800亩(具体项目实施地点、面积见附表一)。
二、补贴原则、内容、标准和对象
补贴原则:突出补贴粮食主产区,做到补贴到户,先干后补,定额补贴,公开透明。
补贴内容和标准:对土地实施农机深松作业,并进行机械整地,达到能够实施播种的作业标准,每亩补贴不超过30元。
补贴对象:项目区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农民。
三、深松及配套作业技术规范要点
我市2011年的深松补贴项目按照山西省农机深松作业技术规范并结合保护性耕作项目配套实施。
(一)技术实施工艺流程
机械深松(4月11—15日)——机械浅旋(4月11—15日)(同时耙磨镇压)——玉米播种(4月15—25日),上述作业在水浇地进行。
小麦机收(6月5—25日)——机械深松(6月5日—8月31日),作业区域为麦收后硬茬地,秸秆直立,小麦亩产在500—800斤之间。根据小麦不同产量和秸秆保有量,采取产量在500斤以下的直接进行深松作业,500斤以上的作业前进行人工清理麦秆浮草。
玉米收获(9月下旬)——秸秆粉碎还田(玉米收获后立即进行)——机械深松(10月—11月)——机械浅旋
(二)主要技术标准:
1.秸秆粉碎还田:于10月份用50马力以上拖拉机配套1JH-150、165、180等还田机粉碎秸秆,长度在10cm以下,切碎的秸秆应均匀覆盖地表,抛撒均匀度大于90%。
2.深松:用50马力以上拖拉机配套深松机三年深松一次,深松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要求耕深一致,不翻动土壤,不破坏地表覆盖,不产生大土块和明显沟痕,深松沟深度不大于10cm;深松间距均匀,不重不漏,各行深度一致,误差不超过正负2cm;深松后地表无秸秆堆积和土壤堆积,秸秆覆盖均匀。春季深松在水浇过的地里进行作业
3.旋耕:深松后用50马力以上拖拉机配套旋耕机立即实施旋耕作业,耕深在8cm以下。
4.耙磨镇压:春天深松浅旋作业后马上耙磨镇压作业。
四、作业机具组织
(一)机具选型配置
1.机具选择。根据项目区土地、现有机具条件,我市的深松机推荐选择山西河东雄风农机有限公司生产的1SC-450、1SC-350深松机。主机选择50马力以上大马力拖拉机。
2.机具配备。实施3.5万亩深松面积,需配备深松机38台。项目区现有深松机24台。为确保任务的完成需新增,1SC-450深松机14台。在机具配备中,要以国家购机补贴为重点,对深松机具给予优先重点补贴。
(二)我市该项目的作业任务将由农机服务组织(包括市农机服务队、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户承担。
1.所有参加项目作业的农机组织和农机户必须到市农机局备案,并建立相关机具档案。作业机具必须符合作业所需的马力并技术状态良好。
2.所有参加项目作业的农机组织和农机户必须具备相关的农机驾驶操作经验,并参加相关技术培训活动,具备操作能力。
(三)作业组织:
1.市农机服务队:由农机局指定承担重点区域的作业和各类现场演示任务,起推广示范作用。
2.农机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由农户自由选择作业或由项目实施村选择农机户组织统一作业。
(四)深松实施:
由村委派专人跟车按排地块、测量作业亩数、检查作业质量,及时把关。市农机局对每作业机车派专人检查亩数和作业质量,项目实施组人员和乡村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抽查,及时与有关部门协调,保证项目正常运行。
五、补贴程序
(一)、市乡村共同落实项目实施区域;
(二)、确定作业农机户;
1.由市农机局选定作业的,由市农机局同市农机服务组织签订作业合同;
2.由项目实施村组织统一作业的,由项目实施村与农机户签订作业合同;
3.由农户自行选择农机户作业(自耕农机户比照无机户补贴程序办理)。
(三)由市农机局、各项目实施村、农机户分别组织进行农机作业;
(四)作业质量验收
1.由市农机局选定作业的,作业任务完成后,由市、乡、村三级共同组织进行验收,填写作业面积记录表由农户签字并按指印或盖章,村负责人及具体承办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2.由各项目实施村组织统一作业或由农户自行选择农机户作业的,作业任务完成后,由实施村、农户按照技术标准验收,市农机局组织抽查,作业情况由村委会统一核实造册登记,由农户签字并按指印或盖章,村负责人及具体承办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3.按标准进行验收:一是验收实际作业面积;二是验收作业质量。对达不到作业质量要求的,重新进行作业。
(五)公示、审核
1.由市农机局选定作业的,对上述经认可的作业面积,在项目实施村村务公开栏公示7天,报所在乡镇审核后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报市农机局审核后报市财政局。
2.由各项目实施村组织统一作业或由农户自行选择农机户作业的,对上述经认可的作业面积,在村务公开栏公示7天,报所在乡镇审核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报市农机局审核后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报市财政局。
(六)兑付补贴资金
1.由市农机局选定作业的,财政局根据农机局提供的名单,将资金兑现给农机服务组织;
2.由各项目实施村组织统一作业或由农户自行选择农机户作业的,市财政局根据农机局提供的享受补贴农户的名单、面积及金额,将资金通过“一卡通”兑现给农户。
(七)检查
补贴结束后,市政府将组织监察、财政、农机等部门对补贴资金兑现情况进行检查。
六、进度安排
(一)2011年4-5月,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将项目任务落实到乡村。并对个别村进行作业试点。
(二)2011年5-8月,制定相关技术标准,组织农机户开展技术培训,农机户购置作业机具,开展深松作业试点。
(三)2011年9月,召开现场演示会,组织农机户开展技术培训;召开项目实施区域有关人员会议,对作业任务进行详细分解,对各级项目参加人员进行培训。
(四)2011年10-11月,开始组织机具作业,验收后按照程序办理补贴手续并落实资金。
(五)2011年12月,总结评比。
七、项目实施效益:
(一)经济效益:深松可以有效打破犁底层,增加耕作层厚度,农田深松后,土壤抗旱保墒、输送养分能力提高,可以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生长条件,亩可增产10%,同时,农田土壤深松一般三年左右进行一次,与传统种植年年翻耕作业相比,大大降低了农机作业成本。
(二)社会效益:经过多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土壤犁底层坚硬,“上边的水下不去,下边的气上不来”,造成了粮食减产。通过深松技术的推广,使得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能够极大地发挥土壤潜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得农机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进一步发挥,从而促进农机地位与作用的提升。
八、组织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项目实施任务,市政府将成立由政府副市长侯文亮为组长、农机、财政、农业及各项目实施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介休市2011年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项目”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机局。领导组职责是负责项目区的整体规划,协调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解决配套资金、农机具及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问题,为项目实施提供组织保障、政策支持;成立由介休市农业局科技人员参加的项目技术指导组。职责是编制技术操作规范,负责项目实施中各种农艺技术指导、培训及咨询服务,解决各类农艺技术问题;成立由介休市农机局有关技术人员参加的项目实施组。实施组职责是主要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抓面积核实、抓作业质量、抓管理、抓宣传、抓技术培训,按要求进行配套机具的选型、安装、调试等多项综合服务。(项目组基本情况及任务分工见附表2)
(二)要把此项目作为全市科技兴农战略的龙头工程,大造声势,大力宣传,引起各级领导特别是乡村两级干部对项目的高度重视,并因势利导,依靠行政推动的作用促进项目的顺利开展,把部门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充分发挥乡村两级的主力作用,协调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宣传群众,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同时严格明确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的组织领导、资金使用、职责任务、奖惩等办法,规范操作行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要设立农机深松作业补贴专户,实行专帐核算,严格管理。市农机局要建立“农机作业补贴台账”,记录作业机械,保存“作业面积记录表”、“作业补贴资金表”副本。市财政局要建立“补助资金使用台账”,并严格项目资金管理,杜绝挪用、挤占等现象发生。
(四)严格按照标准落实作业机具
要在充分利用现有机具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实施任务,在国家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按照项目实施配套机具“申请优先、审核优先、资金优先”的原则,鼓励农机户购置配套作业机具,保证项目作业所需机具。
(五)技术培训
1.培训对象:项目实施人员、乡村科技干部、参加项目实施的农机户、项目区农民。
2.培训内容:项目管理知识、技术要领、项目操作知识。具体内容有:秸秆粉碎还田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深松技术,机具使用维护、调整、使用知识。
3.培训手段:集中授课、编写、发放教材及培训资料、召开现场会等。共印发技术培训资料2000份,召开技术培训班3次,召开现场会1次,培训农机操作能手30人,农民1000人,技术示范户100户。
(六)宣传指导
重点运用现场会、标语等形式辅助运用电视、报纸等宣传此项技术的增产原理及项目实施所产生的效益,为项目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共召开专门会议5次,电视、报纸报道5次,各项目实施村要每村设立一块宣传板报和宣传标语。
7.严格补贴程序。要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突出抓好作业面积的落实与核实、作业质量验收、补贴资金的到位等重点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程序,做到严组织、严质量、严验收、严公示、严面积、严审核,并做好相关资料(表格、文件、照片等)的收集整理工作,建立项目实施档案。
九、资金筹措
(一)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总投入147万元,资金来源为省级项目资金105万元,地方配套按省补贴资金3-5%万元配套,介休市财政等配套资金37.1万元,农民自筹4.9.万元。
(二)使用方向
1.省级资金105万元;
深松实施面积为3.5万亩,每亩补贴作业费30元,合计105万元。
2.购机补贴2.1万元
主要用于购买深松机具,计划购置1SC-450深松机14台,国家每台补贴1500元,共计2.1万元。
3.配套资金35万;
篇5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粮食主产县和非主产县的主产乡为重点,强化行政推动,依靠科技进步,集成推广成熟技术,促进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建立不同生态区高产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全面提升全省粮油综合生产能力。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规模
全省建设625个万亩高产示范片,其中水稻255个、玉米325个、大豆30个、马铃薯6个、杂粮4个、花生5个。在四平市开展整市整建制推进试点,在农安县等4个县(市)开展整县(市)整建制推进试点,在榆树市大坡镇等20个乡(镇)开展整乡(镇)整建制推进试点,在农安县和榆树市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整乡(镇)推进,每个乡(镇)建设4个万亩示范片(试点乡镇原则上与上年一致);整县(市)推进,每个县(市)建设25个万亩示范片,其中: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的再增加5个万亩示范片;整市推进,所在市的每个产粮县(市)的产粮乡(镇)原则上各建设1个万亩示范片。从2013年起,有条件的地方可对连续3年以上承担高产创建任务的万亩示范片进行轮换,并提早做好下一轮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的选址和储备工作。
(二)创建目标
整建制推进创建目标。以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为基本单元,选择主要粮食作物开展整乡(镇)、整县(市)、整市高产创建试点。通过项目实施,力争所在乡(镇)、县(市)、市粮食平均亩产比上年提高5公斤以上,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万亩示范片创建目标。以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为基本单元,玉米亩产800公斤以上、水稻亩产700公斤以上、大豆亩产200公斤以上、花生亩产300公斤以上、马铃薯亩产3000公斤(鲜重)以上、杂粮亩产比上年提高2%以上。新建示范片单产水平力争比上年提高2%以上,续建示范片在保持上年高水平上力争再提高,辐射带动所在县(市、区)均衡增产。
三、实施内容
(一)科学选择示范片
主产区示范片集中连片要在1万亩以上(非主产区也要尽可能相对集中)。要求农田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工作基础扎实,农技推广网络健全、技术力量较强,粮食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程度高;交通相对便捷,辐射带动能力强。
(二)示范推广优良品种
结合各示范片的生产、生态特点与优势,示范推广一批高产、优质、多抗的主导品种。水稻重点示范推广高产优质多抗品种,玉米重点示范推广耐密品种,大豆重点示范推广高油、高蛋白品种,马铃薯重点示范推广脱毒种薯。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在示范片集中展示示范一批优良品种,为下一年度筛选与推介主导品种提供依据。
(三)集成推广高产高效技术
按照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的要求,加强技术组装配套,集成推广一批适应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抗灾增产关键技术模式。要突出核心技术、创新技术和主推技术,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区统一灭鼠、生物防治玉米螟、玉米和水稻高光效新型栽培等技术。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常发区生物防螟全覆盖。
(四)推进标准化生产
田间设施标准化。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完善项目区田网、路网、水网,实现成方连片、土地平整、道路联网、渠系配套。
管理服务专业化。大力推行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育苗栽插、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 “五统一 ”技术服务,促进技术全面入户到田。
生产过程机械化。充分发挥农机作用,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力争玉米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提高水稻机插秧、机收获水平。
(五)强化机制创新
依托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优先考虑农业部等12部委联合认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开展高产创建,探索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整建制推进的每个乡(镇)至少有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县至少有1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高产创建。积极推进高产创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格局。
(六)广泛开展高产竞赛
继续组织广大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开展玉米、水稻、大豆高产竞赛。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农民和农技推广人员参与高产创建的积极性。
四、资金使用与管理
中央财政原则上对每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安排补助资金16万元,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主要用于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大面积推广区域化、标准化成熟技术所需的物化投入和推广服务补助。
高产创建中技术人员培训所需资金,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经费中支出。高产创建项目实施区域内的骨干农民培训所需资金,从阳光工程项目经费中支出,每个万亩示范片培训农民100人左右。
按照本方案确定的计划任务,省财政厅将补助资金逐级下拨到各项目县(市、区)。各地要加强资金监管,规范管理办法,严格使用范围,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和超范围支出,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安全。项目县(市)要建立资金使用台账制度,由农业部门制定资金使用方案,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农委、省财政厅备案。省农委、省财政厅有权纠正不合规定的资金使用计划,并定期组织专项检查,对截留、挪用、超范围支出等问题,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粮油高产创建实行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创,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各市(州)、县(市、区)政府要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负责本地高产创建实施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行政部门,负责各项工作的落实和日常管理。整建制推进的市、县(市)、乡(镇),都要成立由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市(州)政府分管领导、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至少要亲自抓1个万亩示范片,项目县(市、区)每个示范片的责任人由县级领导担任。
(二)加大扶持力度
各地要积极支持高产创建活动,按照资金渠道不变、性质不变、用途不变的原则,积极整合现代农业发展、土壤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施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新一轮种子工程和植保工程等项目,重点向高产创建示范片倾斜。
(三)强化指导与服务
省政府有关部门将组织成立由栽培、育种、土肥、植保、农机等方面专家组成的省级专家组,负责全省粮油高产创建活动的技术指导和测产验收。市、县(市、区)及整建制推进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专家指导组,明确一名专家任组长,每个示范片要有一名技术负责人。落实专家包片、技术人员包点责任制度。量化任务指标,开展全程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确保关键技术落实到位。农业部将组织对整建制推进试点市、县(市)技术负责人进行培训,省对整建制推进试点县(市)、乡(镇)技术骨干进行培训,县(市、区)对万亩示范片的技术人员和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进行培训。
(四)加强宣传与示范引导
充分发挥电视、报纸、广播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高产创建活动中涌现的好做法、好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关键农时季节,要组织农业行政、技术推广人员和示范农户、种植大户等进行现场观摩,开展技术交流,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五)规范内业管理
建立完善高产创建工作档案,及时将有关的文件、方案、农户信息(包括姓名、地址、身份证号、电话等)、测产结果和工作总结等归档立案,促进高产创建有序开展。每个项目县(市、区)要设计一张标示图,注明万亩示范片的位置,涉及的乡镇村组。每个示范片要有1张方位图,标明地理坐标和面积;设计1张技术模式图,明确从种到收的全程标准化技术;建立1张农事日历,跟踪记录作物生育进展和重要农事活动。所有万亩示范片都要设立田间标牌(标牌样式和编号另行下发)。
(六)严格考核验收
篇6
一、指导思想
2020年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以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满足农民理念知识技能需求为核心,以提升培育质量效能为关键,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全市培育一批覆盖所有乡村、扎根农业、服务农民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我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学员遴选
按照市农业农村局《市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学员遴选标准》,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致力于农业生产经营的18-55岁青壮年农民。具备种养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现代农业生产理念,实际技术操作能力,经营、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和管理能力,善于应用现代农机装备和科学技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是农业生产、服务、管理过程中的骨干人才。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家庭农场主、种植大户;其中生产经营大户的生产经营规模标准是玉米、水稻、大豆种植面积6公顷以上。
三、计划安排
2020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任务为248人。
(一)培训专业及规模
结合我市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对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需求开设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班。培训学员248人、计划设立市级培训班2个、天岗镇培训班1个,学员在13个乡镇街中遴选;
(二)培训内容
公共基础课: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市场营销与电子商务、智能手机应用、农民素质提升与文明礼仪等;专业课:水田综合利用种养配套技术、玉米秸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等。
(三)师资配备
按照《2020年市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计划》,扎实开展好2020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计划聘请省“12316”服务热线专家王丽文、梨树县农民科技教育中心正高级农艺师苗畅茹、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市分校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高级农艺师于德富、市广播电视大学教授等。
(四)教材
为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按照中央农广校的《农业部高素质农民培育规划教材目录》推荐,统一购置高素质农民培育教材《高素质农民手册》、《现代农业创业》、《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
(五)时间安排
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按照累计培训不低于15天(120学时)的要求。采取分段式培训,第一阶段举办集中理论培训6天,培训时间计划为2021年3月初,分别集中在市和天岗镇培训;第二阶段安排参观实训7天,培训时间计划为2021年3月中旬至4月初,到省认定的农安县众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意和田家庭生态农场、中国农大梨树县保护性耕作试验站、梨树县全国百万亩保护性耕玉米原料基地、卢伟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机械及经营、梨树市高家村保护性耕作试验田、四平市顺邦农机制造有限公司等基地参观。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块要求》中线上学于总学时1/10的要求,安排2天的线上学习。总体培训安排根据疫情情况进行调整。
(六)班级管理
为强化培训管理,保证培训质量,将建立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一是选好配强班主任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二是成立班委会,选配好班委会成员;三是以乡镇街为单位成立学习小组,指定农业站专人任组长,负责整个培训期间的学员管理。
(七)资金及使用
2020年我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任务248人,国补资金86.8万元。其中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和青年农场主进行累计15天的集中培训,按人均3500元标准进行补助。按照“钱随事走”的原则,高素质农民培训资金主要用于农业农村部门及培训机构、田间学苑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全过程的支出。主要包括招生、培训、跟踪服务、职业技能鉴定、宣传以及管理人员、教师等参加业务培训的支出。教材购置费用原则上不超过补助资金的3%,纳入中高职学历教育的可适当提高,但不超过10%。跟踪服务留存费用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5%。
差旅费、会议费和培训费有关问题可参照吉财党群文件执行。
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理论培训预算293960万元,参观实训预算507580万元,线上学习及防护费用56224元,后期跟踪指导资金为10236元和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理论培训与参观实训的剩余资金。
严格执行《省2020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实施方案》规定使用培训补助资金。按理论培训、参观实训,分专业单独预算、单独使用培训资金。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开展好年度培训工作。
篇7
为进一步聚焦提质增效,科学组装配套集成技术,打造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绿色发展,按照“××市小杂粮节本增效生产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要求,我中心认真组织实施了2019年省级农业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创新驱动(荞麦)项目,现就项目实施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生产小杂粮新型经营主体(××荞麦花儿香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在××中心××村建设节本增效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基地,强化绿色高质高效技术研究,探索优质小杂粮良种良法良田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创新技术集成新模式,开展生产技术指导,促进小杂粮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二、目标任务
在我县北部荞麦主产区市建立1个10亩的试验、50亩的示范和500亩的小杂粮辐射带动区。项目区较普通大田小杂粮增产20%以上,减药节肥和节约人工成本20%以上,生产效益比原来平均提高20%以上,农民户均增收10%以上。
三、实施内容
1.试验示范区建设。为进一步提升小杂粮生产科技水平,切实挖掘其节本增效潜力。今年我们以生产小杂粮新型经营主体(××荞麦花儿香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在××村责××任田设置了10亩的试验田,在××等责任田设置了50亩的小×杂粮示范田,依托小杂粮生产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安排以小杂粮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小杂粮新品种展示、优质小杂粮高产栽培、不同播期播量播种方式等试验示范。在各项试验示范中主推控水、减肥、减药的绿色生产模式,努力把试验示范区地打造成为技术干部展示工作水平的舞台和农民群众学用科学技术的课堂。
2.辐射带动区建设。在项目实施中我们注重抓我县小杂粮辐射带动区建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和“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在××中心两个镇(中心)建立了一个500亩的小杂粮(荞麦)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我县小杂粮生产。
四、荞麦生产关键技术
(1)轮作倒茬。荞麦对前作要求不严,但不宜连作。我县是夏播荞麦的适宜产区,一般是冬小麦收获后复种。
(2)精细整地。荞麦幼苗顶土能力差,根系发育弱,对整地的要求较高,抓好耕作整地这一环节是保证荞麦全苗的主要措施。
(3)科学施肥。合理施入基肥、种肥。基肥以人畜粪肥和土杂肥等腐熟较好的有机肥为主,腐肥不好的秸秆肥不宜在荞麦地施用。可用碳铵、尿素等氮肥或磷酸二铵、硝酸磷肥等氮磷复合肥料作基肥。过磷酸钙等磷肥应与有机肥混合堆制后一起施入。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品种及预计产量水平等决定。一般每亩施有机肥500~1000公斤,或碳铵20~25公斤,过磷酸钙15~20公斤。
(4)科学播种。精选种子,荞麦种子不耐贮藏,陈旧的种子生活力明显降低。荞麦高产不仅要选用良种,而且要选用高质量的种子。精选种子的目的是除空粒,秕粒,破粒,草粒和杂质,选用饱满整齐的种子。播前要进行种子处理并做到适期播种。在我县荞麦作为回茬种植,播种期一般为7月上旬,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条播分为耧播和犁播,一般行距为20~30厘米。犁播的方法是用犁开沟,把种子和有机肥一起溜入沟内,然后耙耱覆土。条播的优点是覆土深度基本一致,出苗率较高,幼苗整齐,有利于通风透风,便于田间管理。播种深度一般以3~4厘米为宜,墒情差易深些,墒情好易浅些;沙性土宜深些,粘质土易浅些。
(5)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荞麦高产的重要措施。荞麦的实际种植密度主要是由播种量和出苗率决定的。出苗率受整地质量,播种方法,种子质量,土质,墒情诸因素的影响,变化很大。因此,确定播种量前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适当加大播种量。如果在一般条件下条播时,每亩播种2.5~3公斤即可。
(6)田间管理。荞麦除要做好播前精细整地选用饱满的新种子,防治地下害虫等工作外,在荞麦出苗时如遇雨地表板结,造成严重缺苗,应在地面白背时及时耙耱,破除土壤板结层。同时,还要做好中耕除草、追肥和浇水、辅助授粉等工作。一般辅助授粉在盛花期选择晴天上午10时到下午5时进行,此时无露水,花开放时花药裂开,便于授粉。防治病虫鼠害。
(7)适时收获。荞麦落粒性强,一般在下部有7成以上成熟,上部仍有少量花朵开放时收获为宜。
五、资金使用
1.关键技术补贴。项目实施中在×××几户群众责任田建立50亩新品种荞麦示范田,每亩项目补贴300元,项目补贴资金主要用于项目区荞麦良种、有机菌肥、机械化作业等关键技术的物化补贴。
2.试验示范。按照项目建设内容,我们在村×××责任田建立10亩荞麦新品种试验田,每亩项目补贴400元,开展不同播期、不同密度试验,重点探索适合我县的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攻关。
3.技术服务。主要用于技术培训、指导、印发技术资料、开展田间观摩、测产验收以及制作规范标牌等费用,共计1000元。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小杂粮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下达计划、资金协调等工作。同时成立项目技术指导专家组,负责编写技术方案,开展技术指导,进行技术宣传和技术培训等工作。
2.狠抓宣传培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印发资料等宣传形式,广泛宣传项目的带动作用。采用多种形式送技术、良种下乡,进村入户,服务群众。同时,建立固定、醒目的标志牌,规范标牌形式,明确内容,注明有关内容,接受社会监管,扩大宣传影响。
3.搞好技物服务。积极整合项目,强化物资供应。对试验示范区的良种、配方肥、病虫草害防治等进行适度补贴,确保项目的引领效果及顺利实施。
4.培育新型主体。重点扶持1个小杂粮生产专业合作社(××荞麦花儿香专业合作社),促进小杂粮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通过合作社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发展订单农业,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
篇8
一、充分认识做好玉米机收秸秆综合利用及免耕播种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各级加大了对玉米机收秸秆综合利用及免耕播种工作的宣传推广力度,组织召开了玉米机收暨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现场会和小麦免耕施肥播种现场演示会,通过现场演示会的宣传、引导,使农民群众对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免耕播种的好处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调动了农民购买和使用玉米秸秆还田机具的积极性。我市充分抓住机遇,以落实农机购置政策为契机,将争取到的500余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全部用于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和秸秆还田机等重点机械的推广,带动农民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使全市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到994台,秸秆还田机保有量达到近600台,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保有量达到近1000台。去年,全市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率达到75%。但是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整体工作发展还不够平衡。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明确任务目标,加强宣传引导,全面提升玉米机收秸秆综合利用和小麦免耕播种工作水平,确保三秋生产顺利推进。
二、目标任务
今年,力争全市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0%,在小麦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率超过80%,力争达到85%;小麦免耕播种覆盖率达到30%;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55个。列入市年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作业示范的柴胡店、官桥、羊庄、南沙河等镇,要严格按照《市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财政奖(补)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做好项目实施和验收等方面工作,确保示范镇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率达到80%以上,且不发生焚烧秸秆现象。
三、工作措施
(一)提升东部,巩固西部,确保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平衡发展。今年,全市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要力争实现新突破。西部镇要在去年好的基础上,巩固提高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的标准和水平。姜屯、大坞、滨湖及东部京沪高铁、京福高速、枣木高速沿线镇街要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全部实现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今年,柴胡店、官桥、羊庄、南沙河四个镇确定为市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作业示范镇。在市级奖(补)资金的基础上,我市对完成年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作业项目建设任务的示范镇给予3—5元/亩补贴;第二批中央农机补贴资金重点向示范镇倾斜,对申请购置玉米联合收获机的给予优先补贴。东部镇要以此为契机,在和我市两级财政奖(补)资金的基础上,加大配套资金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实施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的积极性,全面提升玉米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年底,此项工作完成情况将作为镇(街)年终目标考评的主要依据。
(二)以点带面,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每个镇街都要积极推广使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建立技术推广示范基地,每个镇都要建设3—5个整建制保护性耕作推广示范村。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基础较好的镇、村要在去年示范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面积,使每个示范方连片面积都在500亩以上。
(三)加强宣传引导,加快推进马铃薯收获机械化。在马铃薯主产镇,通过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大力推广适应性好的马铃薯收获机械。鼓励主产区有条件、有基础、积极性高的镇(街)、村、农机协会、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购置马铃薯收获机,中央补贴资金将重点予以倾斜。
(四)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按照“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企业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的要求,每个镇(街)都要扶持发展1至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对符合“五化”标准要求的,择优给予表彰奖励。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或召开现场会、演示会、观摩会等方式,广泛宣传开展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小麦免耕播种和马铃薯机收作业的重要性,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为大力推进农村各业机械化营造浓厚氛围。要严格按照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播种和马铃薯机收作业技术规范进行操作,保障作业质量。
篇9
一、主要成效
(一)发挥了财政补贴资金的拉动效应,调动了农民购买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累计带动农民农机化投资7200多万元,年农机作业收入达到2亿元,农机收入占农机户全年总收入的80%以上,农机作业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
(二)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得到进一步推广。特别是玉米联合收获机械、保护性耕作机械作为补贴的重点,大大推动了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全市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2008年,全市玉米机收率达到81.6%,保护性耕作覆盖率达到13.3%,居全省第一位。我市率先在全省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农机化水平逐步跨入高级阶段。
(三)农机装备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自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我市坚持把发展大型拖拉机、玉米联合收获机、免耕播种机作为补贴重点,进一步加快淘汰小型、服役时间长、生产能耗大的机械,加快推广我市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农业机械及配套机具,农机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农机利用率大大提高,我市农机化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
(四)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机服务组织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市坚持将农机补贴政策向农机合作社等大型农机服务组织倾斜,一批新型农机具被农机服务组织快速推广,同时也加快了农机服务组织规模扩张和快速发展。农机服务组织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土地资源的整合利用,有利于形成规模生产,农场式的经营,节约和转移了农村劳动力,有效地促进了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民增收农民致富创造了条件。目前,我市村级农机服务组织105家,农机作业公司达到365家,农机专业户达到5371户,农机中介服务组织达到68个,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2家,其中小孟腾飞农机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为我省首家保护性耕作农机专业合作社,为我市加快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五)加快了我市农机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市拥有五征集团山拖农机装备有限公司、大丰机械有限公司、国丰、玉丰、大华、凯兴工矿等农机企业近30家,政府补贴政策的实施,激发了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投资农机化的积极性,拉动了农业机械的持续旺销,也为我市农机工业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遇。2008年,我市生产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产销两旺,山拖生产的80马力以上的大马力拖拉机逐步占领市场,大华生产的免耕播种机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全市8大类近百个品种的农机产品入选国家和山东省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已形成科研、开发、生产、推广、销售、售后服务为一体的农机化工业体系。
二、具体做法
(一)加强宣传,层层动员,确保农民对购机补贴政策家喻户晓。一是充分发挥宣传的主渠道作用。我们充分利用一报两台,农机化网站、开通咨询电话、政务公开栏、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大力宣传补贴政策内容,包括补贴对象、重点补贴机具、补贴比例、报名方法、法律责任等,让农民全面的了解补贴政策信息,以提高补贴工作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二是充分利用下派年轻干部的作用。自2006年起,我局连续三年实施青年干部下派基层服务活动,选派了一批知识性强、业务素质高的骨干常年驻镇,通过走村入户面对面地向农民群众宣传国家政策,解答农民群众在补贴政策方面的疑难问题,真正让农机补贴这项强农惠农政策深入人心。三是充分发挥农机技术培训班、现场会的作用。我们充分利用举办农机技术培训班、现场会的有利时机,把宣传农机补贴政策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让广大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带头人充分了解农机补贴政策,发挥他们在生产过程中的辐射传播作用,尽可能的让农民了解补贴政策信息。四是层层召开动员大会。市镇两级层层召开动员会,就项目实施时间、补贴对象、补贴标准及程序作详细部署,进一步让广大群众了解补贴信息。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由于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事关农民切身利益,操作过程复杂,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进一步明确政策要求,研究工作程序,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并责任到人,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确保把政策原原本本地实施,把实惠完完全全地送给农民。
(三)严肃纪律,严格程序,阳光操作,抓好服务。我市购机补贴工作严格按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施方案来管理和运作,在落实中保证了“公开、公正、公平”。
1、严格了报名程序。为严格核实申请人的申请条件,对申请报名实行“双把关”“双承诺”。一是采取申请报名“双把关”制度。对申请报名的个人,由镇农机站确定报名对象,市农机局主管科室审核,采取农机站长、主管科室审核人签字,进一步明确责任,严格把关。二是采取“双承诺”制度。今年,列入补贴目录的农机都没有正式定价,而是由生产企业承诺最高限价,申请人在填写《山东省农机购置补贴机具价格承诺书》后,为进一步明确享受农机补贴对象的责任,每一名确定的补贴对象都要填写《2009年度农机购置补贴申请承诺书》,补贴对象作出承诺,农机站长作为监督人,加强对补贴机具的跟踪管理,确保补贴政策真正落实到农民手中。
2、严格执行二次公示制。即各镇公示补贴的政策、条件和相关要求以及初步确定的补贴对象。确定补贴对象后,分别在乡镇政府公示补贴对象名单及所购机型、补贴金额等。我局在公示期间,安排专人值班,负责接待处理电话咨询、、举报等事项,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了工作的透明度。
3、严把机具购置关。在组织购机前,我局及时召开销售商座谈会,要求他们认真组织货源,落实供货时间,按时保证供货。供货时间确定后,购机户携带协议和购机款(补贴差额部分),到销售点选购机具。购机过程中,我局安排工作人员全程参与,为购机户当好参谋,做好产品质量监督,并按规定喷涂购机补贴标志,确保一台不漏。
4、严格管理补贴机具,建立补贴机具档案。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使用管理方法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市认真做好农民的购机申请、报名、公开、公示、购机合同申请签订等工作,建立了完备的购机档案,并按要求对农业机械编号,喷涂“国家补贴机具”字样,在机具的显著位置打上补贴机具标号,同时对享受购置补贴的车辆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在机具到位后,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和农机质量监督站上门服务,办理牌证和职业资格鉴定证书,做到了补贴机具统一管理。
三、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
一是对于重点推广机械要加大补贴力度。近年来,国家农机补贴的标准一直掌握在30%左右,对于推广较为成熟的机型这个补贴比例对农民有着较大的吸引力。如目前大型拖拉机、背负式玉米收获机等受农民欢迎的农业机械。但是在机械化较为薄弱的经济作物、农产品加工领域,要加大补贴力度,以便于更好地加快推广。建议在今后的补贴资金中安排一定补贴资金提高补贴标准,该补贴标准由国家规定最高上限,这样可以刺激农民购买新型机械,加快农业生产各领域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二是对于大型运转良好的农机合作组织要安排一定的补贴资金。近年来,国家在农机补贴实施方案中只是提出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优先,没有明确享受补贴支持的金额。大型运转良好的农机服务组织有助于探索符合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和农业机械化道路。建议对管理规范、证照齐全、规模突出,运转良好的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纳入统一管理,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安排专项资金加大补贴力度,对其进行扶持。
三是开辟资金筹集绿色通道。政府实行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一定情况上缓解了农民购机的资金压力,但是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只占到农民购机资金的30%,绝大多数的资金须由农民自己筹集,再加之农机购置补贴报名时间短,农民筹集资金的时间也相对较短。农民大多数只能靠自有资金积累和民间借贷筹集资金,未能享受到现代金融业务提供的方便和好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农民购机资金筹措难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政府部门出台相应政策,在金融部门开辟农民筹集资金绿色通道,以解决农民购机的燃眉之急。
篇10
一、进一步加强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工作
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灵活采取明白纸、墙报、标语、宣传车等宣传形式,结合农技人员结对帮扶、农民培训和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深入乡村农户,积极开展“阳光工程”、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宣讲活动,大力引导返乡农民工参加就业培训和发展规模特色种养业。
二、提前启动实施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
各“阳光工程”项目县(市、区)要超前谋划,精心组织部署,参照上年的实施方案和补贴标准,提前启动,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各县阳光办和培训基地要深入乡村,积极开展引导性培训,广泛细致地宣传阳光工程政策,动员组织广大农民特别是返乡农民工踊跃参加“阳光工程”培训。要深入开展调研,着眼于农民进城务工、经商能力的提高,立足本地工业园用工需要,大力开展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协议培训、校企联合培训,积极组织沼气工、农机手等技能培训,实现招生和招工相结合、培训和就业相统一,促进农民有序转移和就业。要加强项目监管,严格执行公开招标、“第一节课”、检查验收等有关制度,确保项目实施质量,确保农民受益。
三、扎实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对有意转行从事农业生产的返乡农民工,市县农业部门要从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要在农机购置补贴、选择科技示范户等工作上予以倾斜,主动送政策、送科技、送信息上门;对具备一定资金和生产规模的返乡农民工,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积极支持引导其扩大生产规模,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帮助他们改善生产装备,提高种养和经营水平,稳定发展生产。
四、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