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01 18:08: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方案

篇1

最近股市动荡严重打击了市场情绪,一份可信有力的国企改革方案本可以提振投资者信心,但多数人并不买账。

负面评价主要来自于:1)方案将国企视为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关键基础,排除了进行大规模私有化的可能性;2)方案强调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鼓励国有资本入股非国企公司,这降低了市场对国企引入民营资本的预期,也增加了市场对国企会进一步挤出民营资本的担忧;3)方案要求加强国企监管和党对国企的领导,市场担心政治因素对国企运作和企业决策的影响可能会增强;4)决策层需要在众多利益群体中寻求平衡,因此国企改革步伐很可能渐进且较为缓慢。

市场预期的与政府推出的国企改革方案之间的显著偏差可能源于双方对于什么是目前国企部门面临的最大问题上存在分歧。此外,市场可能也无法完全理解决策层在当前政治和意识形态框架下面临的诸多限制因素,以及协调不同利益群体需求的压力。

尽管此次出台的国企改革总体方案并没有公布具体细节(之后会陆续出台相关配套改革方案以及地区和行业层面的改革方案)、也存在不足之处,但其中一些亮点不容忽视,主要包括:国企改革方案与被市场广泛认可的三中全会的改革蓝图基本一致,方案坚持以市场为核心导向,重申了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必要性并指明了对应的改革方向,同时强调了提高国企经营效率和国有资本回报率。

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原则上都要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通过关闭、破产、在资本市场上处置企业资产等方式使一批国企退出部分竞争性行业,加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到2020年提高至30%,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并授权其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本(如国企)履行出资人职责,国资管理实现从管企业为主转向以管资本为主(类似淡马锡模式)。

此外,国企将采用更灵活的用人制度和薪酬分配方法,这会有助于完善国企激励机制。方案还要求国企及时准确披露国有资本整体运营和监管、企业公司治理以及管理架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关联交易、企业负责人薪酬等信息,这将有助于提高透明度和治理水平。

篇2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以来,新一轮国企改革浪潮以混合所有制、分类监管、组建投资运营公司、员工持股、薪酬改革为主线,正从中央到地方,以“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模式加速推进。作为2015年A股市场最大的投资主题,国企改革相关概念股也被众多投资者一致看好。券商2015年度A股投资策略报告,几乎都将国资改革列入关注焦点,并提及国资改革是行情发展的最大动力。

而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推进,相关标的股票表现日益强势,逐步形成了板块效应。从二级市场走势看,中国铝业、中粮屯河、国投新集、交通银行、中国联通、一汽轿车等央企改革股近半年来呈现出单边上涨的中长期形态;受益于地方国企改革的实质措施,像广州友谊、赤天化、洛阳玻璃、中纺投资等连续涨停的一批黑马飙升股也显露峥嵘。此外,广电运通、桐君阁、杭钢股份等一批具有国资背景的地方上市公司相继停牌。有机构认为2015年国企改革股很可能复制2014年军工股的表现,成为最大的投资题材。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混合所有制概念,2014年7月15日中央国资委推出央企混合所有制试点,各地方国资委随后围绕混合所有制纷纷推出国企改革方案,由此拉开了从中央到地方国企国资改革的序幕。央企层面,国资委组织6家央企进行4个方面的试点,各试点央企在筹划设计自身改革方案,预计未来3-6个月内有望陆续出台;能源、电信、金融等领域的央企改革也在自下而上地推进。

地方国企方面,重庆市早在去年5月就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未来3至5年,三分之二左右的国有企业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目前重庆国有资产上市平台主要包括重庆钢铁集团旗下的重庆钢铁和重庆商社集团旗下的重庆百货,另有涪陵榨菜、重庆水务、川仪股份、建峰化工和渝三峡A等。

上海则是我国国企改革的前沿阵地,相比其他省市,上海不仅国资实力雄厚,且改革力度更大。中金公司就筛选出潜在的受益股,如新华传媒、徐家汇、上汽集团、百联股份及老凤祥等。

广东省及广州市的国资改革方案也颇为引人注目,除越秀金控借壳广州友谊上市,广州浪奇、广电运通皆已停牌外,目前潜在受益标的还包括华侨城A和格力地产等。另有券商提及,在广州市的国资背景公司中,后续集团资产注入概率较大的投资标的有广日股份和广百股份。

篇3

阳光所国企混改与员工持股研究中心明律师认为,302号文是国企改革尤其是“双百企业”的冲锋号,针对相当部分“双百企业”存在“不想改、不敢改、不会改”的情况,302号文强化问题导向,针对“双百企业”在推进综合性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通过落实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强化激励、着力激发企业微观主体活力的有关工作要求,提出抓改革落实、鼓励探索创新的具体措施。为帮助大家快速理解302号文的内容,现将302号文进行解读如下。

一、明确“双百企业”混改方案审批主体

(一)中央企业所属的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双百企业”(商业一类)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由中央企业审批;

(二)中央企业所属的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双百企业”(商业二类)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由中央企业审核报国资委批准;

(三)地方“双百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决策与批准程序按照各地国有资产监管相关政策执行。

明律师解读:与《国务院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2019年版)》的精神一样 ,除商业二类国企,商业一类“双百企业”的混改方案审批权下放到央企集团总部,不需要报国资委审批。

二、细化“双百企业”公司治理的要求

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要“一企一策”确定对“双百企业”的授权放权事项,建立差异化、科学化、精准化的管控模式和运营机制,充分落实“双百企业”董事会对企业中长期发展的决策权、经理层成员选聘权、经理层成员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权、职工工资分配权等权利,充分保障经理层经营自主权。

明律师解读:“双百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到底如何完善?302号文给出细化要求,包括授权放权、管控模式、运营机制、董事会权责、经理层经营自主权等。

三、推动“双百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要指导推动“双百企业”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支持鼓励“双百企业”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并采取多种方式探索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

明律师解读:属于“三项制度”改革的事项,302号文明确了“双百企业”是“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传统的国企领导干部产生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四、“双百企业”实施更加灵活的工资总额管理

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要按照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对“双百企业”及所出资企业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工资总额管理方式,“双百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定内部薪酬分配。

(一)支持鼓励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对商业一类“双百企业”实行工资总额预算备案制管理;

(二)支持鼓励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对“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三项制度改革到位、收入分配管理规范”的商业二类“双百企业”, 实行工资总额预算备案制管理;

(三)对行业周期性特征明显、经济效益年度间波动较大或者存在其他特殊情况的“双百企业”,实施工资总额预算周期制管理,周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周期内的工资总额增长应当符合工资与效益联动的要求。

明律师解读:302号文突显对“双百企业”工资总额管理上的灵活高效的导向,从工资总额预算备案制管理到工资总额预算周期制管理,总有一款适合你。

五、支持“双百企业”建立正向激励体系

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要指导推动“双百企业”综合运用好各种正向激励政策和工具,坚持短期与中长期相结合,坚持结合实际、能用尽用,建立健全多层次、系统化的正向激励体系。

“双百企业”可以综合运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等中长期激励政策,不受试点名额限制。实施各种形式股权激励的实际收益水平,不与员工个人薪酬总水平挂钩,不纳入本企业工资总额基数。实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可以结合企业改革发展情况合理设置授予业绩条件和有挑战性的行权(解锁)业绩条件。非上市“双百企业”可以结合本企业实际,借鉴国内外成熟有效的中长期激励实践经验,在本企业大胆探索创新,实施不同方式的中长期激励。

明律师解读:所谓正向激励,就是基于“增量效益”基础上的“增量激励”,让员工能分享企业新增的效益和改革红利。302号文首次明确“双百企业”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无需申报试点,全部可以为我所用。

六、突破不允许“员工持股上持下”的禁令

根据《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国资发改革〔2008〕139号)有关精神,“双百企业”及所出资企业属于科研、设计、高新技术企业的,其科技人员确因特殊情况需要持有子企业股权的,可以报经集团公司批准后实施,并报同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事后备案。其中,地方“双百企业”为一级企业,且本级企业科技人员确因特殊情况需要持有子企业股权的,须报经同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批准后实施。有关“双百企业”应当在相关持股方案中明确关于加强对实施、运营过程监督的具体措施,坚决防止利益输送和国有资产流失。

明律师解读:这是自139号文出台后,第一次突破不允许“员工持股上持下”的禁令,针对属于科研、设计、高新技术企业的“双百企业”及所出资企业,科技人员确因特殊情况需要持有子企业股权的,可以报经集团公司批准后实施,并报同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事后备案。

七、加强“双百企业”党建工作

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要指导推动“双百企业”明确党委(党组)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使“双百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制度化、规范化、具体化,确保“双百企业”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

明律师解读:302号文进一步明确加强党建的措施和目标,即通过党委发挥领导作用的制度化、规范化、具体化,确保党委实现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目标。

八、“双百企业”法无禁止即可为

支持鼓励“双百企业”按照“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改革精神,主动探索、锐意创新。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要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要求,对“双百企业”改革创新过程中的失误错误进行综合分析,对该容的大胆容错,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同时,鼓励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建立健全符合本企业、本地区特点的改革容错纠错机制。

明律师解读:法无禁止即可为,还有改革容错纠错机制为你保驾护航,“双百企业”不要在等待观望了。

篇4

前苏联解体后,给俄罗斯留下了2000多家军工企业。这些军工企业机制僵化、设备陈旧、水平落后,使其面临着极其繁重的改造任务,否则根本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独立后的俄罗斯吸取苏联时期多次进行改革均遭失败的教训,而决定采用新自由主义的改革和转轨战略。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顺应西方国家和组织的要求,接受并实行“休克疗法”,实现私有化和经济自由化,全面放开价格,把国有企业私有化,以此来达到经济自由化的目的。主要目标是尽快完成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建立完整的市场经济体系。他们怀着以短期、较少改革成本、降低摩擦成本的初衷,在外部力量的推动下展开了激进的转轨改革。采用新自由主义的改革和转轨战略,实行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在军工企业推进证券私有化,其中有些做法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二、军工企业证券私有化的推进

1.通过私有化和股票初次发行来发展股票市场。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很快开始了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其基本方向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建立多种所有制混合经济,国防科研院所和企业实行自主经营,参照西方体制实行军方主导的武器装备采购制度。于是一部分军工企业通过发行私有化证券的形式先后实行了私有化。在俄罗斯的改革中,把国有企业的股票或国有资产的产权转移给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或俄罗斯公民等,都统称为私有化。为确保证券私有化的推进,建立金融基础设施,将没有生命力的机构清理出银行系统,保证银行活动的透明度,使证券市场成为募集投资资金的真正机制,把资金投放到最有发展前途的经济部门。俄罗斯的证券市场是与俄罗斯的私有化,特别是证券私有化相伴而生的,带有浓厚的俄罗斯特色,这一点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20世纪30年代苏联便取缔了股票交易、证券投资。随着激进改革方案的推行,证券市场作为自由市场经济的重要部分,被着力培育,国家公债大量发行,股票市场也迅速膨胀。俄罗斯企业证券市场交易的主要企业证券品种是国有企业私有化过程中股份公司发行的普通股。

2.国家支持军工企业的私有化。1992年,俄罗斯政府成立了联邦国有资产委员会,负责研究军工企业的私有化问题。同年俄罗斯时任总统叶利钦签署了《关于国有企业及国有企业的自愿联合组织改变为股份公司的组织措施》、《关于国有企业商业化并决定同时改变为开放型股份公司的条例》两项总统令,要求自总统令之日起,除不准实行私有化的企业外,俄罗斯的其余大中型企业一律私有化,限期改变为开放型股份公司;俄政府颁布的《实行俄联邦私有化证券制度》的第490号决议中,要求全面推动军工企业所有制改革。1994年,政府确定了军工企业私有化计划方案,在2 000多家军工企业中,约800多家实行完全私有化,近600家实行部分私有化(友谊主编:《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军事卷),人民出版社,2001:343)。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俄罗斯政府规定的军工企业私有化办法有两种:一是25%的股份无偿分给劳动集体,10%以三折优惠和分期付款的方式出售给个人,5%由企业行政机关购买,其余的拍卖;二是进行投标,中标者即承包者个人或小组按合同负责企业的管理,期限为一年,承包者可购买20%的股份,另有20%的股份提供给企业职工,其余的60%拍卖(刘晓飞:《俄罗斯国防工业能否重铸辉煌》,《东欧中亚研究》,1998年第5期,第74-78页)。还有一部分被政府认为不再适合承担军品生产的企业,则采取彻底断绝其军品订货、在一至一年半内只发给工人基本工资等措施迫使其转产民品或完全私有化。俄罗斯发行股票对实体部门投资的贡献率极低,这主要源于俄建立股票市场的最初的主要意愿。一般国家股票市场主要任务首先是最大限度地使国内外投资流向企业,但俄罗斯新股票的发行主要不是为企业的发展筹集资金,而是为了重新确定股权结构和股东持有股票的价值。股票市场主要服务于私有化后的财产重新分配,也成为获取投机性利润的重要场所。因此,俄罗斯通过发行股票吸引投资微乎其微,在企业固定资本投资中,通过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不到0.6%(徐向梅:《俄罗斯银行制度转轨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79)。这场快速私有化的结果是导致私有化秩序混乱,一些企业处境更加艰难,军工生产迅速萎缩。

1997年末,俄罗斯经济部草拟了一份引人注目的国防工业改革方案,即《1998—2000年重组国防工业法》。1998年3月20日杜马通过,4月13日俄罗斯联邦总统签署。这一文件成为俄罗斯国防工业新一轮改革的标志,同年2月为实施该方案,俄政府还成立了国防工业组织金融改革委员会。该法案规定,到2000年以前,将1 700家国防企业减至670家,以形成国防工业潜力的“核心”——有效益、有意志力与有稳固财力的核心。实施该方案所需经费大约255亿卢币(按1998年价格计算),其中半数由联邦预算拨款(王新俊、彭国清:《俄罗斯国防工业十年改革回顾与展望》,《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第6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为了稳定国防工业和保证国防订货的完成,俄罗斯政府把军工企业的所有制改革目标确定为混合所有制,即根据企业的重要性分为国家所有制、国有制与股份制相结合(部分私有化)、股份制(完全私有化)三种形式。完全或部分私有化的企业可以向俄罗斯或外国企业及公民全部出售或部分出售股份,允许俄罗斯和外国公民或企业进行投资。不能私有化的企业则由国家拨款和定货,不允许直接吸收外资。至于哪些军工企业应该是国家所有制,哪些军工企业应该是部分私有化,哪些军工企业应该是完全私有化,要根据军工企业原有的生产科研实力和国家军队建设规划而定。政府还明确规定:由国家有关部门拟定出不能实行私有化的军工企业名单;实行私有化的企业必须与政府签订合同,保证国防定货的完成;在实行股份制的企业中,国家控股应保持在3年以上,所得红利作为民费用。

2000年普京执政后,对国防工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多次视察国防工业的改革发展情况,多次发表讲话,使俄罗斯国防工业在经历了10年混乱后第一次真正出现了一些积极的迹象。俄政府宣布2001年是俄国防工业真正实现改革的第一年,把国防工业的发展纳入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和军事改革的总体战略目标;重新确定了国防工业结构改革方案。在俄罗斯政府2001年底批准的《2002—2006年俄罗斯国防工业改革与发展规划》中提出,将军工企业合并为36家超大型国防科研生产综合体,组建后的综合体企业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革,但国家股份必须不少于51%,其他股份可以卖给私人投资者。2006年3月底,俄罗斯经济部长戈曼?格里夫表示,支持俄国家国防企业在海外市场上市,为其未来发展获得资金(《简氏防务周刊》,2006年3月29日)。2006年10月2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正式签发“航空工业发展政府控制法案”修正案。其中规定,只要在俄罗斯总统许可的前提下,外国投资者才可以拥有俄罗斯航空工业超过25%的股份(以前的规定是不能超过25%)(《2006年俄罗斯国防工业重大事件总结》,俄罗斯国防部网站2007年5月14日)。

三、经验借鉴

证券私有化使俄军工企业走上了股份制的规范轨道。证券市场吸纳的资金成为俄罗斯许多企业重要的长期投资资金来源。经过多年的努力,俄罗斯已彻底地改变了军工企业的单一国家所有制形式,转变为国有和股份制并存。在2001年,俄罗斯国防科技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占43%,股份制企业占57%(其中国家控股的股份制为28.8%,没有国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占28.2%)。到2003年,国有企业的比例下降到38.9%,股份制企业的比例则上升到62.1%([俄]B.A.巴扎诺夫、A.B撒哈罗夫:《西伯利亚国防工业改革:何去何从?》,《工业生产的经济与组织》,(《ЗKO》),2004年第9期)。近年来,俄罗斯军工企业中国有与股份制企业的比例在发生着进一步的变化,即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俄罗斯国防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比重继续下降,而股份制企业的比重在不断增加。这正是俄罗斯军工企业证券私有化给中国的经验借鉴。

篇5

国有经济的背后涉及到国家所有权,国家所有权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不仅对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改革,而且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长远和现实意义。

国有经济改革应分类进行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于国企改革的部分,最重要明确了两点:对国企进行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和对国企进行分类改革。两方面改革互相联系,这里仅就分类改革讲些看法。

之所以要分类推进国有经济或国企的改革,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国有经济盘子庞大,包括了多种不同功能的企业,国家对不同功能的企业发展有不同的责任。公益功能的企业,政府必须投资支持,以便向国民提供公益服务。对一般企业,除非国家战略需要,国家不能用特别的投资支持国企,应与非国企平等竞争。因此必须分类改革,实行分类管理。

根据企业基本功能分类推进企业改革,包括相应的资本或股权也要改革,这意味着不同的国企的改革空间和机制设计将有所不同。如对自然垄断行业,在多数情况下“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对其他企业就不一定要控股或绝对控股。

与此同时,还要分类确定企业的法律形式及基本规范。国内一直存在国企是普通公司法企业还是特殊公共法人之争。不同的企业法人法律形式,意味企业的法律规范、治理结构及与政府关系都可能不同。我认为,多数国企应是公司法企业,少数特殊企业可以按公司法与国家决定的章程规范,不必搞特殊公共法人,因为中国缺乏立法资源。

对企业的机制和行为规范设计也要分类,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关系。企业功能作用、经营条件和法律规范不同,其机制和行为规范设计必然有所不同。另外,包括会计制度在内的报告和监管体系也要分类设计,企业如果承担很多政策性业务,或从事自然垄断业务,企业对不同的业务必须分别核算公开报告,接受监督。

国企改革可分三步走

对国企分类,从基本面看可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根据市场经济体制下国企的基本功能和产业经济性质进行分类。《决定》明确了按功能分类的原则,实际上也认可按产业经济性质分类的原则。按功能分类的原因,前面已经讨论。为什么还要按经济性质分类?这是因为经济性质不同,引进竞争机制的前景不同,相应的改革条件及监管模式也会不同。自然垄断行业,就很难引入竞争,因此要采取控股加规制的方式进行管理。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国企可以分为两大类:特殊产业领域和一般产业领域。特殊产业领域存在市场失效并且与国民经济命脉和广大公众利益有关。该领域还可以再分为安全、自然垄断、重要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几大类。这类产业或事业有三个突出特征,一是由于技术进步、环节可分性、“替代业务”出现,整体或在部分环节会有竞争性,但总体上由于费用劣加性和规模经济等原因,业务往往是自然垄断或准自然垄断或是寡占竞争型;二是服务于广大国民的公益性显著;三是产业事业发展相对较易受非经济的政治因素或社会政治及经济的历史传统影响。

一般行业领域都是竞争性产业,包括战略性产业和非战略性产业两大类。战略性产业主要指该产业领域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用重大,例如技术含量高、经济前景大的“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和支撑或拉动作用大的支柱产业,包括能源、基本原材料、重要装备、IT电子产业中的某些领域及重要的贸易流通产业。这些产业往往都有生产和经营的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的特性,但主要靠以技术和资本实力为基础的竞争力决定产业的水平能力,不存在自然垄断问题,不使用自然形成的稀缺的公共资源(如频率、航线、码头机场等特殊地理位置),主要企业竞争力决定着国家的产业竞争力。

将一般产业领域分为战略和非战略两类,不仅是因为战略产业领域重要,还因为这些产业可能需要国家给予特殊支持。

特殊领域的主要国企,未来较长时间内国家可以继续控股,而一般产业领域的国企,国家未必一定要控股。

第二步,根据产业内现有国企的作用、地位及其发展战略,制定股权调整政策。对于一般产业领域的非战略性产业的国企,国家股可以减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企,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增资。在战略性产业领域,如果已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就没有必要人为扶持国企。要确定这些领域企业减持的国家股下限,但这不是说要立即大幅减持,而是要明确股权调整政策,这样可以方便企业据情机动调整股权结构。

篇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在资本、资产、产业及产品层面的融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资本层面,推进国有资本证券化。我国建立资本市场的初衷就是为国企改革服务的。1984年我国第一支比较规范的股票上海飞乐,就是由国企上海飞乐电声总厂发起设立的。1990年上交所和深交所成立,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正式形成。国企上市,一是为企业治理机制改革创造条件,引入了市场机制;二是为国企脱困提供资金,增强造血功能。当然,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上有力地促进了国企改革发展。

从上市公司来看,截至2013年底,沪深两市共有A股上市公司2515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977家,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38.84%,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61.16%,已经超过前者。从股本总量看,非公有企业总股本也占到了A股市场总股本的31.65%,并处于持续增长的态势。表明资本市场虽然当初是为国企改革而设立的,但已经为全民所用,促进了国有企业和非公有企业共同发展。

从公司产权属性来看,截至2013年底,全国90%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中央企业净资产的70%、资产总额的58%、营业收入的62%在上市公司;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公司制企业户数的比例接近60%,占中央企业登记企业总户数的一半以上。

从效益效率上看,2010~2012年三年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利润率分别为4.9%、5.4%、4.6%,股份制企业分别为6.6%、8.4%、7.6%,总体而言,后者比前者的效益更好,高出了2~3个百分点,说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条道路是有效益、有成果的,是一条可行的路径。2014年,国务院国资委选取中国建材等央企试点混合所有制,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在资产层面,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从社会投资状况看,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的投资比重在不断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在社会总投资中的比重持续快速提升。数据显示,2001~2013年,我国民间投资占社会总投资比重从44.6%上升到62%,表明我国民间资本近十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非公有企业还通过发行、投资股票等方式参与混合所有制,获得了实际收益,促进了企业发展。在对外投资方面,公有与非公有经济也协同共进,截至2013年底,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434亿美元存量中,国有企业占55.2%,非国有企业占比44.8%。

从市场投资主体看,各类所有制经济呈现出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据统计,截至2014年7月底,全国共有企业1677.8万户,其中内资企业有1632.6万户(含私营企业1406.5万户,占了绝大部分)、外商投资企业45.2万户。国有企业及其下属公司中单一国有投资主体的已经极少,即使在军工行业中,尽管军工集团公司层面仍然是国有独资的,但是其子公司、孙公司等绝大部分是混合的。在对外合资中,国有企业的合资约占四成,非公经济在这方面占有一定数量优势。

在产业层面,多领域全面向社会开放。目前除众所周知的重要领域仍以公有经济为主体外,半数以上产业均以民为主,特别是一般机械制造、电子电器、商品零售、餐饮服务业、房地产等诸多领域,非公有经济已成为产业主体。在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及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也在积极向非公有资本开放。国家先后颁布两个“非公36条”后,出台了42个实施细则,在一些行业领域提出了路径图和时间表,落实到国务院各部委和国民经济相关行业。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地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加速。目前多个地方政府首选优势产业破冰,圈定了试点国企并限时上报改革方案,先行先试内容为设立国资投资运营公司等,其中混合所有制是推进较快的举措之一。譬如,珠海市拟试水新加坡采取的“淡马锡”模式,支持大型企业改组为经营平台、中小型企业整合为经营平台,打造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金融业务、旅游业、港口、商贸会展等平台。

在产品层面,积极推进项目与产品合作。目前,很多产业链和重要项目也都向非公有企业放开了。近期多个省份陆续对外向非公有资本开放的国有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上万亿元,包括煤炭、钢铁、机械制造、银行、铁路等各个行业。如连接内蒙古与江西的蒙西华中铁路就是国内第一条尝试股权多元化的铁路建设项目,由中国铁投、伊泰煤炭、广汇能源等16家公司共同出资建设。

近年来,就连传统的保密性要求较高的军工业务也在产品研制、生产配套等方面逐步向社会开放。军工集团下属公司已率先实行体制内混合股权多元化,既扩大了资本实力,又借助外力完善治理结构,实现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双赢。我国目前正在发展的一些最为先进的军工项目,也在积极吸纳优秀非公有企业作为供应商,对产品研制进度和成本控制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尽管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要求相比,在融合的深度、广度、水平、效果等方面都还有较大差距,在融合的方向、路径、方式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顶层设计;同时在理论和政策上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强化指导,为繁荣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关系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复兴。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核心目标在于加快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因此,如何把握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篇7

关键词: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产权结构

中图分类号:F4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7-0031-03

国有企业经过37年的渐进式改革,已取得显著成就,基本建立起较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治理结构也能与市场经济接轨,国有资本的利用率也显著提高。从近10年来看,2005―2014年,国有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82万亿元增长到4.96万亿元,年均增长5.8%;实现营业利润从1 622.18亿元增长到2 557.92亿元,年均增长4.66%。

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的背景下,国有企业也面临诸多挑战。加入WTO后,中国经济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实力相对较强的国有企业身负“走出去”的战略使命,直面国际市场竞争压力的冲击。从国内经济环境看,我们已经步入工业化后期,原有的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丰富资源的经济发展方式亟须转型,产业结构需要同步升级,国有企业同样面临转型的阵痛。

改革的实践证明,原有的一元产权结构已经不能支撑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取得发展。国有产权中产权归全民所有造成的结果就是产权界定的模糊性,没有一个具体的法人能对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直接负责。在多数国有企业中,产权主体单一化导致企业治理结构混乱、效率低下,“内部人控制”严重。产权国有的另一大弊病是多层次委托关系。国有产权使得企业具体法人缺位,政府只得作为委托人将经营权委托给人(企业经理)行使,这种带有行政色彩的委托关系的直接后果就是责任与收益不对称,造成企业利益的损失。因此,国有产权企业比其他所有制企业有更高的成本,常常陷入行政干预和“内部人控制”的困境。但是,我们国家国有企业数量众多,涉及到各行各业,众多的国有企业有各自不同的属性,因此改革不能一概而论。

(一)公共服务性国有企业

公共服务性国有企业是指国家出于保障公民利益、国家安全的目的而设立的企业。这类企业的评判标准是国家政策目标的完成程度,作为普通企业首要目标的盈利必须要放在承担政府公益性、政策性特殊职能之后。公共服务性国有企业涉及公共交通、公共卫生、义务教育、国防建设等领域。

身负特殊职责的公共服务性企业的数量有限,仅占全部国有企业的10%,但社会作用无可替代。对于这类企业,为保持其公益性,政府应当担任其直接控制人,保持其国有独资的产权结构,阻止其他资本的进入。同时,这类企业的改革目的是建立有效监管体系,使得国有资本可以更有效率地创造社会福利。应通过单独立法的手段,基本实现“一企一法”、“一行业一法规”,以法律和行政政策手段来治理和调节企业经营活动的具体细节。从本质上看,这类企业是国家机器的一种零件,其存在的意义是帮助国家实现某一特定公共目标。

(二)垄断性国有企业

垄断性国有企业是指兼有公共服务性和一般竞争性混合特征的国有企业,处于这两者之间。这类企业往往因为担负一定国家使命而形成垄断地位,既要为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维护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也保持了一般企业的本质,努力实现自负盈亏。垄断性国有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资源垄断型企业,如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这类企业掌握稀缺性资源而形成垄断;一类是提供特殊产品的国有企业,包括邮政、电信、城市基础设施等,这类企业因其自身特殊性质形成垄断。

垄断性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应当由市场来指引,发挥市场的导向性作用,通过改革使企业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系。从产权角度来看,这类企业应当在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的前提下,在竞争性环节引入其他资本参与改革进程,形成相对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实现在政府监管下的有序竞争,企业自负盈亏。这样就能既保持国家的控制地位,又能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同时也降低国有完全控股所带来的高昂的监管成本,实现国有资本的有效利用。

分开来看,对于资源垄断型国企,当由市场决定商品价格,以此来限制企业凭借垄断地位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另一方面,应积极制定与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规范,保持资源的可持续性开采,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企业经营获得的利润,扣除企业发展所需后应当先按国家所占股份上缴中央财政,再通过合理的财政支出惠及全民,使得人民能够真正享受到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应有的福利。

对于涉及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因为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以社会公共性作用为主,经济性作用次之,力求以最大限度保证公共福利最大化,经营成本具有递减性,所提品的价格一般在平均成本水平上,保持盈亏平衡、不赔不赚。

(三)一般竞争性国有企业

一般竞争性国有企业是指不承担任何特定“国家职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标。这类企业实际就是国家利用国有资本投资设立的在市场竞争中谋求利润的企业,涉及食品、机械、建筑、汽车等领域。

这类性质的国有企业约占全部国有企业的60%―70%,所占比重最大,数量多、覆盖范围广的国有中小企业和产业竞争度高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都属于这类企业。国家应不再为维护这类企业的行政性垄断地位而制定特殊的法律或政策,减少行政保护,让其在市场中与其他性质的企业公平竞争,严格按照《公司法》的统一要求规范企业行为。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在同一经济组织中,由不同所有制的产权主体(包括国有、集体、非公有和外资)多元投资,通过资本联合或经营联合,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新的产权配置结构和企业财产组织形式。①对于一般竞争性国有企业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目的就是要使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增加自身内在驱动力。

首先,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由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聚集大量资本和资源,突破单一投资者资金不足的限制,就可以扩大企业经营规模,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其次,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使企业获得独立法人地位,以市场竞争主体的身份参与市场经济,企业脱离国家行政隶属,国家也从企业控制者的身份转变为股东一员,不能再使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企业经营管理,将所有权与企业控制权分离,有效实现不同性质产权的顺利融合,使企业本身的自主竞争力充分发挥。再次,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各种产权主体为维护自身利益会相互制约,可以避免单一产权企业中“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等弊病,从而建立起科学的决策机制、监督机制,企业决策对股东和产权所有者直接负责。最后,混合所有制实现的组织形式是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自主决策参与竞争,最终建立市场化的企业经营机制。

一般竞争性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从不同方面同时进行。第一,继续深化股份制改造,通过相互参股、兼并收购、拍卖、转让、中外合资、规范上市等多种途径调整和优化产权结构。②第二,通过健全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废除、修改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规范,为其他资本进入国有企业开辟通道,其他资本的引入可以优化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以获得更多资本回报为目的的投资,会激励企业提高效率,做出科学决策。第三,我国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取得发展,国有企业是进入国际市场的先锋,但由于我们发展市场经济时间尚短,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引入实力强大的境外战略投资者成为一般竞争性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的参与者,在为企业带来丰厚资本的同时可以学习外资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帮助我国企业迅速成长,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第四,产权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要保证相对稳定性,因此要严格审核投资者的资质,避免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道德风险的投资隐患。经审查资质优越且能带来长期投资的机构投资者也可以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参与者。第五,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不能是一沉不变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中产权是可以流动、可以交易的,各方投资者可根据市场实际情况交易和置换产权,建立一个可以实现公平、公开、公正的产权交易的全国性的产权交易市场,是保证多元化产权改革发展的基础,国有产权得以自由流动、重组。第六,推进员工持股计划。对于国企来说,实行员工持股既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一种模式,同时也是重要的激励措施,这也是改变国企的痼疾之一――陶然教授所提的“工作激励低效率”的很好的方式。③可以实现两方面目标:一是可以减少高层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保证企业行为是长期性的、可持续经营的;二是员工作为企业股东能够从自身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多努力,为企业带来活力的同时增加职工个人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社会问题,实现社会公平。

将以上三种类型的国有企业改革途径总结如表1。

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系中占主体地位,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能够使企业以高效率、高竞争力完成企业使命,使国有企业既能支撑起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又能带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总结三种类型的国有企业改革前景来看,公共服务性企业应坚持国有独资的单一产权,政府以严格的预算管理和单独立法监督企业;垄断性国有企业应根据其获得垄断利润的方式和企业自身性质出发将垄断利润惠及全民;一般竞争性国有企业应通过产权多元化改革借助各方力量更好融入市场经济,提高国有资产的盈利能力跟竞争力。

由此路线进行改革会使国有经济内部的结构趋于优化,公共服务性国有企业的比重会逐步提高,垄断性和一般竞争性国有企业的比重会有所下降;国有经济更多地通过质量和可持续性来保持控制力和影响力。要达成这一目标,公共服务性国有企业可能要用15―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构建适合它们的从上至下的管理体制;垄断性国有企业由于针对不同企业需要不同的改革方案,所以改革所需要的时间是不统一、不确定的;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初具规模,为一般竞争性国有企业的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它们大概需要10―15年的时间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产权多元化的市场经济的竞争主体。

参考文献:

[1] 黄群慧,余菁.新时期的新思路: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与治理[J].中国工业经济,2013,(11).

[2] 戚聿东,刘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路径[J].中国工业经济,2013,(12).

[3] 温源.十年改革路,国企步铿锵[N].光明日报,2013-05-14.

[4] 胡颖,刘少波.混合所有制与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J].科学经济社会,2005,(2).

[5] 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 黄群慧.关于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具体使命与定位的建议[J].中国经贸导论,2007,(18).

[7] 周放生.国有经济的定位与进退[J].企业观察家,2011,(2).

篇8

一、委托单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

二、申请单位

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行业协会、国际组织,以及其他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机构或组织。

三、研究课题

1.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研究。

2.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研究。

3.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研究。

4.在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研究。

5.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6.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研究。

7.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和制度机制研究。

8.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新机制问题研究。

四、具体要求

1.课题申请单位要根据自身研究优势,精心筹建课题组,并对课题组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负责。鼓励组成跨领域、跨学科的专家团队联合申请。

2.课题组负责人须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高级(或相当于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具备此条件的,须有两名同领域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书面推荐。

3.课题组负责人必须是该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真正组织者和指导者,并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挂名或不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不得作为课题组负责人。

五、申请、评审事宜

1. 申请单位可登录网站:http://,下载《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改革研究课题申请书》。

2.申请单位根据自身研究优势选择课题,如实填写《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改革研究课题申请书》,并于2014年6月30日前通过邮寄或快递方式送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以邮戳时间或快递交寄时间为准)。

3.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课题评审小组,从研究的创新性、深入性、可操作性等方面,对申请单位的申请书进行评估,重点评估课题研究方向是否可以为改革方案研究制定工作提供参考,择优遴选课题承担单位,并于2014年7月15日前通知承担单位联系人。

六、课题进度要求

1.承担单位接到遴选结果通知后,于2014年7月25日前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签订项目协议书。

2. 承担单位应于2014年8月10日前完成课题研究大纲,提交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审查。

3. 承担单位根据审查结果,对研究大纲进行修改完善,于2014年9月底前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提交中期研究报告,并根据要求做好中期成果汇报的准备。

4.承担单位根据中期评审反馈意见深化研究成果,于2014年11月底前提交最终研究报告。

5.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重大课题验收相关管理办法,对最终研究报告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正式向承担单位印发结题报告书。

七、课题研究经费

根据课题研究具体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一般在10万元左右)。

八、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38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邮编:100824)

联系人:马楠、赵少钦

联系电话:(010) 68505838

篇9

2014年全国“两会”将于3月第一周召开,投资者的关注点将再次聚焦“改革”与行业层面的具体政策的出台、落实等。而且在会议召开之前、召开期间,代表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议题,不管最终落实与否,都将激发市场的想象力。从市场反馈来看,养老产业、新能源汽车、环保、信息消费、军工、互联网金融与改革等主题受到高度关注。

2014年有什么正面的预期?一是中央财政,特别是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是政府的亲民措施,也是稳定经济的最重要手段。中央财政刺激的基建领域应是少数能够在3月份仍然活跃的主题投资,电网、环保、农业、保障房可能是主要的投资领域。二是从行业自下而上的反馈来看,油气、环保、医疗、新能源、消费等领域在“两会”前后出台政策的预期较强。

近期中石化开启国企改革窗口。预计可能会有更多的政策在“两会”期间释放,起码被“两会”代表谈论,这意味着国企改革新一轮热潮或将再次推进。其实,相比中央企业改革,地方国有企业改革更有吸引力。因为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对改革的需求更为迫切,同时,在各地政府纷纷划定了未来的重点支持产业之后,对于非重点领域,也可能意味着地方政府更加愿意放弃控股权,未来股权转让比例可能更大、难度更小。已披露国企改革方案的地区国企改革进程或将更快。建议重点关注已经披露了国企改革方案,并且准备退出某些领域的地区,例如上海、广东、天津等,这些地区未来改革的动力以及速度可能将快于其他省市。也可以关注政府可能退出的领域。中石化的改革意味着混合所有制经营方式改革或将成为下一步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投资者可关注在上海、广东、天津等地区的非重点领域的竞争性行业,其中可能存在国资退出的投资机会。

相应地,2014年有什么负面的预期?一是在国务院107号文指引下,金融监管当局正式出台针对“影子银行”的政策,尤其是大力整顿表外融资方式;二是二季度是地产、矿产、政信合作信托到期的高峰,关于治理地方债务风险的政策出台;三是利率市场化进程在二季度推进,出台针对企业与居民的大额定期存单等等。只要上述三个政策任何之一出现,都将对股市造成相当大的估值压力,尤其是中小股票。

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流动性的变化,特别是短期资金利率的指引作用。

首先,1月份新增信贷与社会融资总量较大,但并不意味着流动性宽松局面将延续。如果将1-2月份的数据合并观察和分析,其实社会融资总量余额增速已降至17.3%,非信贷类融资余额增速降至24.5%,较上年同期分别低了3.6个和7.6个百分点。

其次,央行果断重启正回购,坚持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预计利率低于4%,央行就会主动实施资金的净回笼。

篇10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营方式;分析

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营方式分析

1.1承包制经营。这种经营方式签订承包合同时,是国家直接的同主承包商签订,合同的完成是由主承包商完成的,国家只需监督、检测主承包商的合同履行情况。政府不管合同中的任务及经营项目是否发生转包。这种经营方式中,政府在企业经营业务中不插手。政府只作为招标人,对国有混合公司通过择优原则选定一个承包商,来承担企业的经营项目及一定比例的订货任务,余下的转包其他的厂商,主承包商作为管理者角色存在于这一系统中。

1.2股份制,这种经营方式在西方国家在较多使用。国家在国有企业中作为股东持有股份,成为主体股东从而掌握控股权。国家通过委派董事、董事长或与企业签订计划合同等措施对企业的发展方向、经营方针进行调控。对于日常经营、管理等不加干预,由董事会自主经营。股份制经营的国有企业在法国最为普遍,政府对国有企业经营给予较大的自。

1.3租凭制经营,在西方国家这种经营方式是指在不改变国有资产所有权的条件下,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出租方既是国家的授权机构,将国有企业有限期地交给承租方经营,承租方向国家交付租金,在符合合同范围内承租方可以自主经营。具体操作方式就为:租凭双方通过签订合同,承租方根据合同条款向国家交租,一般租凭期限在4至5年,资产折旧费与利润共同构成租金。通常国家只收取利润,折旧费作为国有固定资产损耗的补偿,返还给企业。如承租人在承租期限中,用国有资产为己生产产品,政府不对其干预。也有一些国家租赁经营制企业所生产的主要产品要交给国家,国家向承租人支付生产费用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报酬。

1.4计划合同制经营,在法国一些企业中运用较广。国家与企业签订项目或计划合同,将双方的权力义务通过法律形式做出明确规定。通过四条原则来解决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一、保证国有企业财务收支平衡;二、贯彻执行政府的经济政策;三、国有企业以经济实体的身份开展自己的业务;四、企业承担社会义务付出的代价,国家要给予补偿。这一方式还存在着国家单方违约,企业无法进行制裁、法律效力欠缺、实施的行业单一等缺陷。但是计划合同制在国有企业中确是可以将企业发展和目标同国家的计划和目标相协调的一种经营方式。

二、我国国有企业经营方式分析

2.1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经营,这一方式中的厂长在任职前,要同政府签订责任状,把任职期内的目标明确在责任状里。经营者就担负起了企业经营的责任,也是责任同权力相结合的初步表现,通过强化刺激促进经济效益。这一方式对国有企业的作用是局限的,存在着不利于政企分离的消极作用,企业不能根本摆脱对政府的依附关系。在我国采用这种方式的经营的企业非常少,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中,这种方式经营成为了历史形式。

2.2承包经营责任制经营,基于利改税,将所有权同经营权适当分开的原则下产生的。从本质来看,并没有改变传统的依附关系,不同点为这一经营方式通过合同形式,固定了一定时期内,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在承包时政府的干预既定,企业可以有所作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一方式限制了政府干预,搞活了企业。例如,我们鞍山铁塔制造总厂,由中能建下达具体指标,企业负责实施,只要完成上级的承包目标,企业员工的收入才能增加,企业资产才能增值,企业才能解决技术改造和新项目投资,企业才得以存活。这一经营方式的优点为简单易行,而且既可以保证稳定的国家财政增长、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推动企业自我发展;与此同时,还对企业经营者积极性的调动有利,便于自主经营权的扩大。这一方式对企业和各方面都较容易接纳。由于这些优点这一方式得到了全面的推广。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方式中的问题也较为突出,第一、承包的多为盈利和市场好的企业,那些微利与亏损的企业不愿承包。第二、承包基数的确定较难,通常政府同企业一对一讨价还价的谈判。在谈判中得利多的通常是“会叫”的,竞争条件的平等受到影响,第三、承包期限通常为2到8年,比较短,难以根除企业经营的短期行为。

2.3租凭责任制经营,这一方式运用较多的为国有小型与亏损的企业中。出租方为政府,经过招标投标来确定承租方,确定承租方后缴纳风险抵押金,按时在承租期内交租凭金,双方根据合同,明确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权力、责任、义务。结合实际经营情况,这一方式使企业同国家、主管部门的关系明确,调动了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有效改善了那些经营不善企业的状况。但是也不乏有一些企业实行租凭责任制经营失败。

2.4资产责任制经营,这种经营方式核心是资产增值、分享收益及责任经营。在责任期内,经营者在确保国有资产增值、上缴利税的情况下,有较大自主经营权。通过对企业资产账面价值对比、上缴税的数额及合同条款的履行情况对经营者进行业绩考核。这一方式约束机制上更加硬化,若经营者没有完成国家规定的资产收益指标,就要进行抵赔。这使得它在企业自选改革方案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部分企业对资产经营责任制表现的冷漠和观望的态度。而且这一方式实施中对干部素质的要求相对高,许多部门和企业的同志反映难度大,推广有阻力,有时使这种经营方式只流于形式,无法实施。

2.5股份制经营,是一种比较规范化的企业经营模式,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方向之一,呼声较高。同时选取了试点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转换机制,建立法人治理机构,进行清产核资及资产评估,促使企业实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实践中的功效不单是开辟新的资金筹措和融资渠道,还从产权关系、制度创新入手,通过硬化约束来改变企业行为,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障出资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从股份制经营实际效果看,它最有利于两权分离。对国有企业形成一种新的经营机制、克服企业短期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和国家对企业资产管理由直接向间接控制转变都十分有益。但我国资产交易市场和政策配套等方面的不完善,个别企业搞股份制经营流于形式。

三、结束语

国有企业在各国中的企业类型、条件、和经济环境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在实际的实施中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最有利于发展经营方式,各国企业在股份制经营方式上也是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推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