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合讲话技巧范文

时间:2024-02-01 18:08: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场合讲话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共场合讲话技巧

篇1

练口才并没有专门的文章,与之有关的文章是讲方法技巧的。下面介绍一下如何练口才:

1、找演讲稿或辩论赛,学习演讲的技巧。推介找名人的著名演讲和奥巴马外交的演讲,观察语言用词,讲话技巧;

2、推介书本《演讲与口才》。懂得一些方法技巧外,还可以学会观摩别人;

3、多在公共场合讲话或主动与人交流,恰当合适地正确表达出来。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练就好口才的方法01一,是努力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仅口才论口才是远远不够的。君不见那些伶牙利齿的巧舌媳妇,尽管能说会道,但却登不了大雅之堂。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其实是由多种内在素质综合决定的,它需要冷静的头脑、敏捷的思维、超人的智慧、渊博的知识及一定的文化修养。为此,可努力学习有关理论及知识、经验。如学好演讲学、逻辑学、论辩学、哲学、社会学、心理

二,是努力学习和掌握相应的技能、技巧。如在讲课、讲演时,就要做到:(一)准备充分,写出讲稿,又不照本宣科;(二)以情感人,充满信心和激情;(三)以理服人,条理清楚,观点鲜明,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四)注意概括,力求用言简意赅的语言传达最大的信息量;(五)协调自然,恰到好处地以手势、动作,目光、表情帮助说话;(六)表达准确,吐字清楚,音量适中,声调有高有低,节奏分明,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七)幽默生动。恰当地运用设问、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及谚语、歇后语、典故等,使语言幽默、生动、有趣;(八)尊重他人,了解听者的需要,尊重听者的人格,设身处地为听者着想,以礼待人,不带教训人的口吻,注意听众反应,及时调整讲话。

三,是积极参加各种能增强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如演讲会、辩论会、班会、讨论会、文艺晚会、街头宣传、信息咨询等活动。要多讲多练。凡课堂上老师讲的或自己在书本学到的知识都尽可能地用自己的话就出来,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要有刻苦精神,要持之以恒。只要我们勤于学习,大胆实践,善于总结及时改进,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定能不断提高。 35、应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一样,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思想的工具,是学好专业、成就事业的利器。对大学生来说,如果缺乏文字表达能力,不会写或写不好读书笔记、工作总结、实验报告,特别是毕业论文等,还不能说学好了专业,甚至会影响自己的事业和今后的前途。

练就好口才的方法02一、改变自己------敢说

人出生时都不会说话,都是后天学会说话的。我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上学时老师叫起来都脸红,不敢说话,从不举手发言。被选为班长,不说话不行了。被逼没责了,我就想,都是一样的人,别人敢讲,我为什么不成?

我下决心改变自己,上课积极发言,班会认真讲评,不断锻炼自己,终于从一个在班上讲话就激动,脸红心跳快,锻炼成人越多讲话越兴奋,努力表达自己心声的演讲者了。所以只要你敢讲,就一定能锻炼出好口才!

二、充实自己-----能说

话说得好,肚里要有货。一要善于学习,博览全书,从理论、实践中学习,知识面要广。二要善于总结提炼,把别人的知识消化吸收,把实践的经验归纳提炼,变成自己的;这样才会对相关知识都有所了解,做到有话可谈。

三、锻炼自己-----会说

嘴皮子首先是靠炼出来,其次是靠事先的准备、知识的积累和大脑的反应,三是坚持换位思考,了解听众想听到什么。你若向相声演员那样勤学苦练,注意生活和知识的积累,了解听众的需求,即使不能当演员,在你公司可能会是人物了。

四、相信自己-----爱说

要锻炼出自信心。相信自己,加强锻炼,说话气足,感染听众。据史料记载,美国总统林肯,英国首相邱吉尔,自幼都是结巴,但他们坚持不懈的全方位的锻炼提高,最后都成为历史名人,演讲家,这充分说明,有自信的人,拥有世界!

五、把握自己-----该说

任何场合的讲话,都有其范围,要知道有的该说,有的不该说。在公共场合,放出大话,最后收不会来,更是难受,并会影响自己的声誉,企业的发展。一些企业及名人没有倒在商场上,却因大嘴巴倒在舆论的舞台上。

篇3

成功常常取决于你的讲话能力,正如你的工作取决于你的工作能力一样。

1.交谈时要放松情绪。因为许多人不知道如何开始一次对话,特别是同陌生人在一起时,他们常常感到障碍重重。其实他们拥有丰富而有趣的思想,这些思想随手可得,只须晓得如何把它们表达出来。

威廉·詹姆斯说,如此多的人发现自己难以成为出色的交谈者,原因在于他们担心自己所谈的事或者流于无味的肤浅,或者言不由衷,要不就害怕他所讲的东西对交谈的对方毫无价值,或者方式方法不适合于某种场合。他的纠正方法是:“无论何时,只要人们消除心理的障碍,并且让自己的舌头自如地活动,交谈就一定会顺畅而友好,并且令人振奋起来。”

约翰·莫菲指出:“我们不要硬是通过深思熟虑从头脑中挤榨出一些警句和名言。当我们放松下来,不用恐惧的时候,这些名言妙句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可以这样说,甚至在最具刺激性的谈话中,也有50%的内容不仅是陈俗的,而且毫无意义。至少在谈话的最初阶段是这样。经过一段加热过程,思想的车轮变得转动起来了,只要谈话的参与者不急切地使谈话进入正题,全部谈话就会很快言归正传。

2.使你的交谈变得丰富。每个人在谈话之初都可能只谈些既缺乏机智又毫无意义的事情,其实,这种短暂的交谈对于使“轮子转动起来”是必要的,一旦你认识到这一点,并且不再担心自己是呆板的,你将发现,你也能引发一次交谈,甚至是与一位完全陌生的人。这种情况下你便会惊奇地发觉,在许多情况下,你说的是机智而有趣的事情。

不要期望对方一开始就很热情高涨,善言者总是等到对方变得热心以后,才试图从他们那里引导出一些有趣的想法。例如,他们先问:“那么,请问您尊姓大名?您是哪里人?您的丈夫干什么?您准备在这儿呆多久?乘飞机来我市的吧?”等等,以激起对方的谈话兴趣。谁关心这些?你也许会这样问。诚然,这些问题似乎没有任何风采和智慧可言,但它们的确能使交谈启动起来。

3.让对方谈论自己。当你被引见给某人,并且“不能想出一件事来谈”时,不妨试着用下面这样的问题使对方变得热心起来,以引发出有趣的事情、聪明的观点和幽默的话题来:“琼斯先生,你从哪里来?”“你打算在我市呆多久?”“你认为这里的气候怎么样?”“你成家了吗?”“你在什么单位工作?”确实有那么一些能使别人变得热心的人,因为这些人善于使对方谈论自己。他们能打破僵局,感化别人,只因为表现出他们对别人感兴趣。你不必寻找一个对方能谈论的话题,只须马上使他谈论自己——每一个人都是关心自己的专家。

4.保持谈话顺利进行。成为一位出色的交谈家的艺术并不过多地依赖于你能想出多少聪明的事情,或者与你有关的某些传奇般的经历来说,而在于启发、诱导别人讲话。如果你能激发别人的谈话——你将获得优秀的交谈家的荣誉。更重要的是,如果你能让别人讲话,并使他坚持下来,那么当你讲话时,没有什么能比这更有效地想使他对你热心起来,对你更感兴趣和更易于接受你的观点。

值得一提的是,“你”在谈话中是一个前进的信号,而“我”则是一个停止的信号。要设法把谈话引向对方的兴趣点,如多用“为什么”“哪里”“怎么样”等等。当他说“我在河南老家有一块25亩的地时”你不要匆忙抢着说:“啊,我在陕西拥有60亩地,还有两家店铺。”而应该问“在河南的什么地方?你在那里有什么财产?”

类似的问题,将使你赢得你的伙伴曾经遇到过的人中最有趣的交谈者的荣誉。

5.谈话切忌以自我为中心。无可否认,人们总是对自己的工作、家庭、故乡、理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实,即使像“你从哪里来”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也说明你对别人感兴趣,结果会使别人也对你产生兴趣。但你千万别像一位年轻的剧作家那样,向他的女朋友谈论了自己和他的剧本两个小时后,接着说:“有关我已经谈得够多了,现在来谈谈你吧。你认为我的剧作怎么样?”

请记住,你也是一个人。对你而言,你的本能使你往往一开始谈话就马上以自己为中心。你想表现自己,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事实上,如果你把话锋转向对方,就能赢得别人的更高评价。他会认为你是一个极为聪慧的人。

有关这个问题的一个准则是,你只须在心里给自己提一个问题:“通过交谈我究竟想得到些什么?”是想表现和炫耀自己呢,还是想与别人作友好的交往?如果你需要的只是前者,那你就只谈自己好了。但是,那样你就别期望通过交谈得到任何别的东西。

6.什么时候谈论自己。公共演说家谈论他们自己,他们讲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旅行、功绩以及思想。但要记住一点:这些人是被邀请来谈他们自己的,他们被请来讲他们自己的事,听众知道自己为何而来。演讲者面对的不是强制的听众,而是自愿的听众。

谈论你自己的恰当时间是当你受到邀请和有人要求你讲自己的时候,你可以指望:如果别人感兴趣,他会问你。当他确实对你提出邀请让你谈论自己时,不要守口如瓶地拒绝他。稍微告诉他一点你的情况,他会感到十分荣幸。因为你是用非常友好的姿态与他交谈,以便让他了解一些你的情况的。但不要做得过分,回答他提出的问题以后,再把谈论的中心回到他的身上。

7.使用“我也”这个字眼。从心理学上讲,将你自己引进交谈的另一个正确的时间,是当你能告诉对方你自己的一些事,而这些事情将与他所说的某些事联系起来,或者在你们之间形成一种结合的时候。

如果他说:“我是在农村长大的。”你最好回答:“我也是。”或多少讲一点你有关农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这让他感到更重要。

如果他说:“喜欢吃冰淇淋。”并且恰好你也如此,一定要想办法告诉他。如果他说他出生在东北的一个小镇上,而碰巧你过去喜欢在那里度暑假,那你也一定要告诉他……

8.倡导“愉快交谈”。要想成为一个健谈的人,使人们愿意和你交谈的另一个秘诀是尽可能地创造一种愉快的交谈。

那些形成了习惯总是悲观失望地谈论问题的人,指出世界正在走向深渊的人,或者唠叨他个人的所有麻烦的人,在任何获得名誉的竞争中都不会取胜。

如果你有一些个人的烦恼需要与别人交谈的话,最好到你的牧师、心理学家或一些可靠的、富有同情心的朋友那里去,而不要在公共场合张扬你的难处。不要不着边际地谈论你的手术,详细地描述从进入医院直到返回工作岗位的每一次疼痛。因为告诉别人你忍受了多少痛苦,并不能使你变成英雄,而只会使你变成令人厌烦的人。

9.忌取笑、逗弄或讽刺。如果你想通过谈话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那你就得努力抵制取笑、逗弄或讽刺的诱惑。

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好取笑别人。因为我们以为别人会喜欢。丈夫会在公共场合下逗弄妻子并错误地认为这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极好方式。我们带着嘲讽的意味与对方谈话,希望对方在挖苦中认识到我们的聪慧,看到我们的幽默,而且不希望自己受到别人的伤害。

逗弄和取笑的真正目的在于触痛别人的自尊。而威胁他人自尊的任何事情都是危险的,即使是在玩笑中进行的也是如此。因此讽刺总是带着残酷的成分,总是在算计着使别人感到渺小。民意测验的研究表明,人们不喜欢被取笑,即使是他们的亲朋密友。

篇4

电话礼仪一般要求

打电话的具体方法,人们一学就会,一点都不困难。困难的是,有一些公关人员对于自己乃至本单位、本部门的电话形象却一无所知,甚至不自觉地对其有所损害,这样会影响个人或单位的电话形象。

所谓电话形象,是指人们在通电话的整个过程之中的语音、声调、内容、表情、态度、时间等的集合。它能够真实地体现出个人的素质、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通话者所在单位的整体水平。

正是因为电话形象在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而商务交往又与电话难解难分 ,因此凡是重视维护自身形象的单位,无不对电话的使用给予高度的关注。在国内外,许多单位给刚刚进入商界的人所上的第一课,通常就是教给他们如何合乎礼仪规范地打电话、接电话,以及如何得体地在公共场合使用各种各样的与电话有关的通讯工具,甚至连打电话、接电话时开口发言的第一句话,许多商业单位都有各自统一的规定。由于电话形象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商务人员有必要在使用电话时注意维护自身的电话形象,维护公司的电话形象。为了正确地使用电话,树立良好的电话形象 ,无论是发话人还是受话人,都应遵循接打电话的一般要求。

(一)态度礼貌友善

不管你的另一方是什么人,你在通电话时都要注意态度友善、语调温和、讲究礼貌。不管是在公司还是在家里,从电话里讲话的方式,就可以基本判断出其教养水准。

(二)传递信息简洁

由于现代社会中信息量大,人们的时间概念强,因此,商务活动中的电话内容要简洁而准确,忌海阔天空地闲聊和不着边际地交谈。

(三)控制语速语调

由于主叫和受话双方语言上可能存在差异,因此,要控制好自己的语速,以保证通话效果;语调应尽可能平缓,忌过于低沉或高亢。善于运用、控制语气、语调是打电话的一项基本功。要语调温和、音量适中、咬字要清楚、吐字比平时略慢一点。为让对方容易听明白,必要时可以把重要的话重复一遍。

(四)使用礼貌用语

对话双方都应该使用常规礼貌用语,忌出言粗鲁或通话过程中夹带不文明的口头禅。

拨打电话的礼仪

(一)选好通话的时间

拨打电话,首先要考虑在什么时间最合适。如果不是特别熟悉或者有特殊情况,一般不要在早7 点以前、晚10 点以后打电话,也不要在用餐时间和午休时打电话,否则,有失礼貌,也影响通话效果。

(二)礼貌的开头语

当对方拿起听筒后,应当有礼貌地称呼对方,亲切地问候您好 。只询问别人,不报出自己是不礼貌的。如果需要讲的内容较长,可问:现在与您谈话方便吗?

(三)用声调传达感情

讲话时语言流利、吐字清晰、声调平和,能使人感到悦耳舒适。再加上语速适中、声调清朗、富于感情、热情洋溢,使对方能够感觉到你在对他微笑,这样富于感染力的电话,一定能打动对方,并使其乐于与你对话。

(四)有所准备,简明有序

如果要谈的内容较多,可在纸上列出。尤其是业务电话,内容涉及时间、数量、价格,有所记录是非常必要的。

(五)电话三分钟原则

在正常的情况下,一次打电话的全部时间,应当不超过3 分钟。除非有重要问题必须字斟句酌地反复解释、强调,一般在通话时都要有意识地简化内容,尽量简明扼要。通话不超过3 分钟的做法又称打电话的3 分钟原则 ,它是所有商务人员都要遵守的一项制度。一般来讲,在打电话时要贯彻3 分钟原则,主要的决定权在发话人手里,因为在通话时先拿起、先放下话筒的通常都是发话人。在通话时,切忌没话找话、不谈正题、东拉西扯,更不要在电话里跟别人玩捉迷藏 ,说什么你猜猜我是谁 、你知道我在哪儿 、想知道我在干什么吗 、不想问一问还有谁跟我在一起吗等。为了节省通话时间,不但通话时要长话短说,而且在拨电话时,也要少出或不出差错。需要总机接转

时,应主动告知分机号码,不要等人家询问。若不知分机号码,则应提供受话人的部门和姓名。若对此不清楚,则最好不要去麻烦话务员。

(六)礼貌的结束语

打完电话,应当有礼貌寒暄几句再见 、谢谢 、祝您成功等恰当的结束语。

接听电话的礼仪

(一)及时、礼貌地接听电话

电话铃响了,要及时去接,不要怠慢,更不可接了电话就说请稍等 ,撂下电话半天不理人家。如果确实很忙,可表示歉意,说:对不起,请过10 分钟再打过来,好吗?

在正式的商务交往中,接电话时拿起话筒所讲的第一句话,也有一定的要

求,常见的有以下三种形式:

(1)以问候语加上单位、部门的名称以及个人的姓名。这种形式最为正式,例如,您好! 大地公司销售部刘翔。请讲。

(2)以问候语加上单位、部门的名称,或是问候语加上部门名称。它适用于一般场合,例如:您好! 大地公司销售部。请讲。或者:您好! 办公室。请讲。后一种形式,主要适用于由总机接转的电话。

(3)以问候语直接加上本人姓名。它仅适用于普通的人际交往。例如:您好! 余文。请讲。需要注意的是,在商务交往中,不允许接电话时以喂,喂或者你找谁呀作为见面礼 。特别是不允许一张嘴就毫不客气地查一查对方的户口 ,一个劲儿地问人家你是谁或有什么事儿呀 。

(二)自报家门

自报家门是一个于人方便、自己方便,且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好方式。

(三)认真倾听,积极应答

接电话时应当认真听对方说话,而且不时有所表示,如是 、对 、好 、请讲 、不客气 、我听着呢 、我明白了等等,或用语气词唔 嗯 、嗨等,让对方感到你是在认真听。漫不经心、答非所问,或者一边听一边同身边的人谈话,都是对对方的不尊重。

(四)认真清楚地记录

在电话中传达有关事宜,应重复要点,对于号码、数字、日期、时间等,应再次确认,以免出错。随时牢记5W1 H 技巧,所谓5W1 H 是指: When(何时) ,Who(何人) , Where(何地) ,What(何事) ,Why(为什么) ;How(如何进行) 。在工作中这些资料都是十分重要的,对打电话、接电话具有相同的重要性。电话记录既要简洁又要完备,这有赖于5W1 H 技巧。

(五)友善对待打错的电话

如果对方打错了电话,应当及时告之,口气要和善,不要讽刺挖苦,更不要表示出恼怒之意。正确处理好打错的电话,有助于提升组织形象。

(六)正确代接电话

替他人接电话时,要询问清楚对方姓名、电话、单位名称,以便在接转电话时为受话人提供便利。在不了解对方的动机、目的是什么时,请不要随便说出指定受话人的行踪和其他个人信息,比如手机号等。

(七)巧问对方姓名

如果对方没有报上自己的姓名,而直接询问上司的去向,应礼貌、客气地询问对方:对不起,您是哪一位?

(八)礼貌地挂断电话

挂电话一般由上级、长辈先挂,双方职级相当时,一般由主叫方先挂。挂断电话前的礼貌不可忽视,要确定对方已经挂断电话,才能轻轻挂上电话。

使工作顺利的电话术

第一,迟到、请假由自己打电话;

第二,外出办事,随时与单位联系;

第三,外出办事应告知去处及电话;

第四,延误拜访时间应事先与对方联络;

第五,借用他人单位电话应注意,一般借用他人单位电话,一般不要超过10 分钟。遇特殊情况,非得长时间接打电话时,应先征求对方的同意和谅解。

篇5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职学生;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现代人才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求其具备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在综合素质中,社会交往能力是当代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高职院校要特别重视加强对高职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校期间需要与老师和同学友好相处与交往,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也需要与他人打交道。有调查表明,当下高职学生,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因过度的娇宠而形成或多或少的自私和依赖心理,他们比较喜欢自由独处的生活方式,对社会交往有着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感。曾有在校高职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自我评测显示:86%的学生社交能力较差,12%的学生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只有2%的学生具备较好的社会能力。因此高职学生在某种程度上缺的不是实践动手能力和知识,而是缺社交力。而加强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既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交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交能力有助于其顺利就业和今后的事业发展

马克思曾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事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性的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它要求人们必须掌握一定的交往和对话技巧,主动参与社会,才能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只要在社会中生存,就面临着如何与人交往,与人协作的问题。目前,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一个基本要求已不再停留在具有高技能的技术性人才,取而代之就是要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密切合作的团队精神。用人单位所招聘的人才,是既要懂技术、又要会推销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毕业生人才招聘会上,大部分用人单位特别欢迎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究其原因,这些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有着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善于与人协作。高职学生在走入社会大舞台后要参与和适应社会生活,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自觉迎接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的挑战,不仅要善于与自己有共同利益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而且也要善于与自己利益不一致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高职学生依照社会需求塑造自身形象,不断提高社交能力,最终顺利走向社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高职学生不善于交际,缺乏社交能力,则很有可能人为地在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产生摩擦,既不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又防碍了个人价值的实现。因此,高职学生不仅要掌握技术,学好专业知识、外语、计算机,考职业证书,而且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

2.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交能力有助于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

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交能力,可以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高校,德育工作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形象,为其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通过教育、舆论导向等形式把服务公众的意识、思想道德知识、道德规范传授给学生并形成个体的信念和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确立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然而,最有效的德育工作就是在社会交往实践中,让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克服个人主义观念。社会交往,既是德育的内容,也是德育的途径。德育通常要通过交往来实现双方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这才能使德育真正做到深入人心。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交能力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交能力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研究表明,社会技能与绝大部分心理健康因子相关显著,具体表现为:除睡眠之外,高职生的社会技能各因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都有相关性,其中,对方的面子、社交性、利他行为与躯体化、自尊、目标感、孤独、焦虑、强迫相关显著;对方的面子还与抑郁、疲劳相关显著;关系主义与疲劳相关显著。相对于本科生而言,高职生将更早地步入社会,他们是否能得到社会的肯定,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其自身社会交往能力。具备较好交往能力的人,往往更受欢迎,更容易获得成功;反之,社会交往能力差的人,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更容易产生焦虑、孤独、抑郁等负面情绪,长期作用下将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事实表明,近年来,有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些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很复杂,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高职学生的人际协调能力、适应能力比较差,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从而造成人际关系恐惧、焦虑和抑郁等症状。积极而又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往往与良好的人际关系相联系。培养高职学生的交往能力,能拓宽高职学生的心理空间,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使其形成健康的人格。可见,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交能力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高职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主要培养途径

1.自我意识的培养

培养高职生的社会交往能力,首先要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目前的教育模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意识,高职生刚步入大学校园,没有小学、初中和高中小班模式的体制影响,许多学生往往手足无措,一时迷茫,不知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倘若高职院校辅导员能通过每周主题班会开设相关的社交概论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各项活动,给予积极的社交指导,使其在学习和团体工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往,分析问题,想办法解决矛盾,这样他们的社交能力就在无形中大大提高。

2.语言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培养

社交能力是指对人际关系的感受、适应、协调和处理的能力,主要包括表达能力、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三个层次。表达能力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恰当地表达思想、情感,增进相互了解的能力。口语表达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如果拥有恰当的表达能力,对个体获得他人的信任、认同将有很大帮助。

高职学生对在公共场合开口讲话,要注意社交技巧,切忌以自我为中心,注意倾听他人的讲话,并给予适当的反馈,在表达自己思想的时候,讲究含蓄、幽默、简洁、生动。然而事实上,高职生普遍存在畏惧心理,他们不愿也不敢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思想。尽管部分学生干部愿意发言,却因为语言表达缺乏系统训练,导致言不成文。他们主观上想要发表对某件事物的看法,表达自己观点,但语言表达缺乏逻辑性和流畅性,使得思维混乱,话语不通,没有条理,不知所云。对此,高校可以通过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提供实践锻炼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社交礼仪的培养

社交礼仪是一个人社交形象的名片。俗话说,一个人的礼仪,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在人际交往中,礼仪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则,它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有礼仪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才会沟通相互间的感情,才会达成交际的愿望。因此,社交礼仪规范是学习社交的重要内容,它包容社交的方方面面,从社交主体的个人形象到各种场合的社交礼节,不同场合、不通交往对象都有不同的社交礼仪。通过对社交礼仪的学习,学生能够在公众交往过程中做到从容大方、彬彬有礼、不卑不亢,表现出良好的素质,给人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从而受到各方面的欢迎和欣赏,自如应对社会的各种挑战。

三、高校要重视在社会实践中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交能力

1.引导高职学生提高对社会实践的认识,落实社会实践内容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市场对人才需求为准绳,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当代高职学生更多利用网络的发展加强与家人、朋友和同学之间的联系,这样无形当中就造成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减少了,因此,高校组织高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弥补高职学生社交形式单一化现象,对扩大学生的社交面很有益处。

高职院校在落实社会实践内容时应采取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校园生活也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各种学生组织,通过各种渠道使学生有充分的成长空间,搞好专业学习的同时做好综合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在骨干学生的培养中强调责任意识,多从方法上进行指导,通过放手他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会议总结、观摩学习、专项讲座等方式加快其成长。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学生活动开展着眼于承袭优良传统,注重品牌特色,在活动选材、举办、总结上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以及勤工助学、志愿活动等个人意识。同时,要鼓励学生走向校外,接触社会。毕竟认知社会、锻炼才能、培养品格的更大舞台在校园之外。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锻炼自我发现、自我补救、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从真正意义上让高职学生确实感受到参加社会实践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自身发展和成才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之一。

2.高校教师应在社会实践中指导大学生如何提高社交能力

为使学生能通过社会实践快速深入接触和了解行业情况,增加对未来的岗位适应能力,提高社交能力,使社会实践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也为保证社会实践的实效而不走过场,在进行社会实践过程中必须要有专业教师指导。

首先,高校在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之前应为学生开设社交礼仪的相关课程或主题讲座,通过培训使大学生懂得必要的社交礼仪知识。

其次,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和督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根据安排或自行落实好专业实践项目和内容后,及时通过短信、电话、QQ或电子邮箱向指导教师汇报,如遇到问题时,专业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进行指导。以此保证学生的社会实践落到实处。同时,教师可通过这种方式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所处行业进行社交指导,提高其自身能力。通过及时指导,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看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逐步掌握社交的艺术和方法。因此,高校要为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专门指派指导教师,校、系各级领导也要经常前往社会实践场所检查指导工作,即使是学生分散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应建立与指导教师联系的相关制度,这样,既加强了对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可随时随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大学生提高社交能力。

篇6

许多家长认为过去的孩子憨头憨脑、笨嘴拙舌的,上不了台面,真是没出息,现在的孩子不简单,“成精了”,个个能说会道的。各种演讲与口才培训班招生的孩子也越来越小了,说普通话的孩子越来越多了,然而孩子真的很善于表达善于沟通了吗?通过观察分析,笔者认为当前对孩子口语表达的认同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孩子敢想敢说。孩子的表达愿望是需要尊重和保护,只是在家长的放任下,表达的多是一种索求以及满足不了后的宣泄,透露出飞扬跋扈。家长若只看重孩子表面上的嘴皮功夫,忽略其语言背后的不良心理倾向,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2)语言生动有趣。孩子通过网络电视掌握了不少流行语,表面机智幽默,实际多流于低俗。校园里谩骂成风,公共场合脏话连篇,青少年的口头禅多是不文明字眼。个别老实木讷的学生经常遭受这些孩子的言语攻击,成了他们练活的靶子。看到别人无端受辱或无语回应,就得意极了,觉得自己处于强势拥有话语霸权似的。这样的孩子不懂得自重和尊重他人,恐怕只会导致“祸从口出”。

(3)内容丰富多彩。网络游戏里的人名可以倒背如流,孩子们交谈甚欢,大人在一旁惊叹不已“现在的孩子真聪明”。社会上的一些风气也入他们法眼,什么“小三”、“上边有人”、“有好处大家都分一点”,“借我十元还你二十”说起来好像无所不知似的,于是乎,大人们又惊呼“现在的孩子怎么什么都懂?”实际上他们懂什么?盲从而已。

(4)主动善于交际。喜欢主动搭讪,喜欢交际圈,喜欢在话头上占上风,喜欢一呼百应打群架。领头者不需很有说服力,甚至说话不过脑子,只要在言语上有气势就行,响应者也源于气血旺盛罢了。

(5)不需专项练习。学校里,学生的口语交际走向了两个极端:课堂上,万马齐喑;课下,万马嘶鸣。老师认为学生只是不愿在课堂上表达罢了,没必要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于是,这块教学任务被省去了。实际上,学生不是在好好说话,是叫嚣;意见不同就打口水仗。老师找其谈话,他们往往不是一言不发就是措辞不恭。

可见,孩子口语能力的“增强”实际上是孩子成人化倾向的体现,是家长、社会催熟的结果。卢梭的《爱弥尔》有这样一段话:“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是啊,孩子就该有孩子气,童心一旦失去,就仿佛失去了真气,孩子没有了孩子样,学大人的语气说话,说大人常说的话,更可悲的是这里的大人,多是专横粗陋、势利恶俗之人,或是老气横秋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我们的孩子就这样被家长被社会甚至被同龄人给腐蚀了,失去了孩子气,说话失去了学生腔。

2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口语交际”的要求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还应该抓住“口语交际”这个教学环节,尽可能地为学生做出有效的指导,而不是也顺应潮流,传授几个技巧或不作为。《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口语交际”明确提出六项要求,具体归纳如下:

(1)语言文明得体。张扬个性不能肆无忌惮,有些学生说话不分场合、不论对象,只图自己痛快,完全不顾他人感受,对家人讲话尤其不懂礼貌,“气死你没商量”。

(2)学会倾听理解。表现欲让大家争先恐后地说,可是这么多声音“一时齐发”怎么办,那就比谁说得响、一口气说得多。纷纷放言让听众彻底隐遁了。没有谁在用心地听,也没有谁是动情地说,交谈成了泛泛而谈,成了攀比或消磨。这样的交际不是真正的交流,是扎堆闹哄而已。本来这是成年人的市井俗趣。可惜,也逐渐成了现在孩子的一种群居方式。

(3)说话要负责任。校园里学生之间跨班级跨年级间的矛盾升级,最初多是一些孩子传递只言片语产生的小摩擦,多是无聊生事。他们没有是非观,缺乏判断力,对别人妄加评论,喜欢一哄而上。不懂得有心攻击别人是恶,随意给别人带来伤害也是恶。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善待别人,懂得让流言止于自己就是善。

(4)做到言之有序。“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5)做到言之有物。说话要有自己理解到的东西,不做社会上消极论调的传声筒。学生缺少阅读,导致真正的词汇量无从积累,观点、思想、情感缺失,所以语言空洞、乏味。其实,无话可说不如不说,安静地读读书,达到“使其言如出己口,使其意如出我心”,以此来变化气质、澡雪精神。真正看懂了一本书,会觉得自己精神上长高了,说话也会更有水平更有品位。大家在一起讨论交流彼此才会真正集思广益,互相促进。

(6)做到情理结合。人际交往,在纯粹的视角下,只是一个生命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就这么简单。生活中,许多误解伤害尤其是亲友间的,多是沟通不畅造成的,所以交流时要做到真诚用心,注重情理。

3 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

(1)明确口语交际的意义,不本末倒置讲求技巧。许多学生一开始在语言表达上就缺乏指导,没有“话是说给别人听的”这种意识,口无忌惮多是出于无知无畏。教师应该给补上这一堂课,让学生明白事理,懂得自制。

(2)进行情景设计,迁移训练。在同一种情况下,一句话可以几样说,比较一下,哪种表达更得体。

(3)展开辩论,初三的学生可以组织辩论会了。

(4)拓宽学生视野,让话题更有意义。可从以下切入:专项知识系统学习交流;关注社会新闻,评论焦点问题;培养多方面兴趣,内容知识性、趣味性强;阅读文学经典积累,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吸收百姓语言,品味俗语中的蕴含;亲近大自然,感受生命和谐之美。

篇7

关键词:高职生 人际关系 素质教育

众所周知,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能够立足生存,就必须学会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打交道。尤其在当今这个注重合作和强调团队精神的社会,非专业技能(情商),尤其是非专业技能中的人际交往能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阿拉伯哲人曾这样说,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人生大海中去的。因此重视学生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代学校面向未来社会所做出的必然选择。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更应该重视高职生的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因为对高职生来说,虽然专业技能是他们的强项,但是强大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强大的非专业技能作“双翼”,没有“双翼”,“大鸟”想飞也飞不起来。为了更好地了解在校高职生人际关系的状况,从而为学校能有效地加强对学生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的指导,提高学生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增强学生角色转换意识等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因此特意对我校及我省其他一些高职学校的高职生人际关系状况进行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调查了解的情况表明:

一、学生人际交往范围、对象逐渐扩大。调查显示有近六成的高职生在进入学校后能很快调整好心态,重新适应新的校园生活和环境,他们对搞好与老师、同学关系相对比较重视,人际交往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班级和寝室,而是扩展到了不同系部、不同年级甚至整个校园及校园外其他学校等等。经调查有41.7%的学生在平日生活中有一些很谈得来,关系不错的同性、同龄及同辈的同学、老乡和朋友,有23.4%的学生还有一些关系较为密切、比较投缘的异性朋友以及社会上的网友等等。

二、学生人际交往的手段也呈多元化趋势,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除了用最原始最普通的面对面聊天及书信来进行沟通交流外,还延伸为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使用现代化通讯联络工具如电话、手机及电子邮件、BBS论坛以及聚会、结伴出游、参加社团、体育、文艺等集体活动来进行沟通交流。

三、学生人际交往的频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调查发现有41.3%的学生每星期都会和除班级、寝室同学之外的其他同学、老乡或网友等进行交流沟通,有52.7%的学生更是表示每天都要和一些有共同语言的其他同学及朋友沟通交流好多次。

四、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动机相对比较单纯,功利色彩不太浓厚。有近八成的学生认为进行人际交往主要出于情感满足的需要,他们表示通过人际交往能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从别人身上学到自己所不会的一些东西,由此开拓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让自己身心变得更轻松愉快,而认为进行人际交往只不过彼此互相利用,纯粹利益关系的学生只占15.6%。

在调查中能够发现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人际关系明显要好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比例分别为61.8%和22.3%;同样城镇来的、家庭经济状况基本良好的学生人际关系也明显好于家在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困难的学生,比例分别为73.5%和19.4%;还有不是独生子女的学生人际关系要好于是独生子女的学生,比例分别为67.1%和45.6%;父母健全、家庭和睦的学生人际关系要好于单亲、父母离异、家庭关系紧张的学生,比例分别为75.2%和38.6%,另外调查发现男生的人际关系也普遍要好于女生,比例分别为82.5%和46.7%。

虽然高职学生人际交往的整体情况比较良好,但不容忽视的是从调查中也发现一些高职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和缺陷。首先表现为一些学生和同学相处较差,没有多少朋友。在受访的高职生中有35.8%的学生表示和寝室、班上同学关系比较紧张,更有24.1%的学生不和寝室同学说话。调查中还发现有48.3%的学生在和同学相处时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时从不考虑其他同学的感受,我行我素。有4.25%的学生对班上来自不同地区同学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不能做到相互忍让,相互适应,有23.4%的学生在无意做错了事或损害了别人时不愿主动承认错误或进行道歉。一些学生还缺乏集体归属感,集体意识比较薄弱。调查数据显示有32.1%学生对寝室、班级如打扫卫生诸如此类的集体事物漠不关心,不愿参加寝室、班级或学校任何形式的集体活动。另外有一部分学生在校感到寂寞孤独,缺乏知心朋友。调查数据显示有8﹒6%的学生在校出行常常独自一人,形单影只,没有同学玩伴,,知心朋友几乎没有,感到在学校比较孤单寂寞,平时很难找到能促膝谈心的老师、同学的学生比例也占到了将近四成。还有25.6%的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表现为抑郁、焦虑、敏感、冲动及猜疑、妒嫉等,尤其一些学生对家庭条件好以及学习优异,受到老师较多关注的同学有比较强的敌意和嫉妒心理。

其次一些高职生在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上缺乏最基本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如有9.2%的学生表示在公共场合不敢说话,每与陌生的人讲话就会感到不自在,紧张和不安,有12.1%的学生从不主动和老师、同学进行交往和沟通,还有25.5%的学生为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和别人进行交往而经常感到困惑和苦恼。

再次在人际交往上相当多学生缺乏自信。调查发现有58.4%的学生在与人进行交往时比较在意自己的长相、家庭条件和学习成绩、能力等情况,有63.7%的学生因为自己没有考到理想的学校而感到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不愿敞开心扉与他人多沟通深交流。

在当今这个开放的社会里,良好的的人际关系,对成就事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凸现和迫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戴尔.卡耐基也曾这样说:“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一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百分之八十要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所以作为当代的高职生不仅要努力掌握专业技能,更要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社会互动,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健全的合格人才。

篇8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演讲课;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4-0094-03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主要开设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课来帮助学生获得语言技能。这种技能课的教学理念在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方面却存在诸多弊病 [1 ]。高校英语专业口语课的问题尤为突出,口语课普遍缺乏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培养,基本停留在语言层面的机械操练上,也就是说,只是重视了语言表达的流畅性,而没有重视所表达内容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大多数学生在陈述观点或说服他人时缺乏有效推理、合理运用论据、组织论据、分析和支撑论点的能力。这既是课程内容定位上的偏差,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口语教学理念上的守旧。要实现口语表达的速度、准度、深度、力度,开设英语演讲课程已成为一种必然。这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口语课的补充和延伸,而是以实战为目标的专业技能课。它强调语言思维训练、语言运用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自信心培养等。

一、演讲课历史的沉淀与启发

公共演讲是指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以听众为对象,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针对某一主题或某一事件发表讲话,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感,进行宣传鼓动的语言交际沟通行为。演讲有赖于一定的天分,更有赖于后天的习得。历史上的雄辩之才,无不经历严格的语言课堂训练。早在古希腊时,苏格拉底等人的弟子就以“雄辩术”作为其必修内容。英国剑桥和牛津大学从15世纪起便开设了相关课程。美国大学的言语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哈佛大学创立之时。但在20世纪前,美国只有极少数大学成立了独立的言语系,言语教学主要由英语语言和文学系承担。直到20世纪初,人们才越来越意识到言语教学的重要性,主张成立独立的言语系的呼声越来越高。1914年,演讲教师协会成立。独立出来的言语系大多命名为“公共演讲系”,1920年以后统一更名为“言语系”,60年代更名为“言语传播系”。如今公共演讲已成为美国大学里最普遍的交际基础课,是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将此课设为必修课。

英语演讲课在我国还是一门刚刚兴起的课程,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也没有达到英语语言学和文学课等课程的程度,开设此课程的高校也不是太多。其实,在国外这门课程的功能和价值问题早在几百年前甚至一千多年前就已经解决了。我们现在要讨论的不是课程的必要性,而是课程的发展性,如:教材建设、教学手段、教学视野等,要让课程显示出对于演讲能力提升的作用力。

二、演讲课教材的审视与建设――基于《英语口语教程》

目前,我国市场上有关演讲与口才的图书比较多,但真正意义上的教材少,即便是用做教材的,也都重墨于演讲的艺术表达形式(包括语音、语调、肢体形态等),或者如何塑造一个演说家。这样的定位偏高偏窄,造成教材太专业化、太格式化,内容陈旧,辐射角度小,且缺少灵活性。于是,很多高校采用了Stephen E. Lucas编写的《演讲的艺术》 [2 ]。这本教材编排虽然很好,但它主要针对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语言难度和选材内容都不太适合中国学生。那么,推出一套适合于中国学生的教材就显得特别关键。

《英语口语教程》(上、下册)是笔者主持编写的教材。基于对主流口语教材的对比研究以及我们的认识和理解,教材明确地把口语课分成两大块:“基本技能训练(上)”和“演讲与辩论(下)”。“基本技能训练”侧重交际功能训练,从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激情和习惯,逐步过渡到英语思维、英语连贯表达。 “演讲与辩论”就是英语演讲、英语辩论的专门化训练,比如主题演讲、即兴演讲、专题辩论、法庭模拟等,让学生熟悉一般英语辩论的规则和技巧,增强批判性倾听能力、快速反应能力以及辨析能力 [3 ]。在编写过程中吸纳与采用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和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强调输入与输出相结合。Krashen在其“输入假设”中指出,语言学习者要习得第二语言首先要克服心理障碍,借助语言环境,大量输入略高于自身现有水平的可理解的语言。最佳的语言输入有以下4个特征,即可理解性、趣味性/相关性、非语法程序安排以及足够的输入量 [4 ]。输入方式包括阅读材料输入、视听材料输入、篇章背诵输入、教师课堂知识输入等。Swain对于“输入假设”理论进行了补充,认为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性输入,还必须有可理解性的输出,只有创造机会充分使用所学的语言,才有可能锻炼学习者的流利度和语法的准确度 [5 ]。课堂输出活动包括模仿表演、看图说话、故事复述、故事创作、角色演绎、主题演讲、专题辩论等。把整个教学过程视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进行立体的综合化建构,实现英语说、读、写、视、听、辩能力培养的空间一体化,是教材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三、演讲课的教学原则与手段

英语演讲课有2个要素:一个是教师的“教”,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演讲的相关知识,诸如演讲技巧、演讲稿写作、演讲审美及演讲心理等;另一个是学生的“练”,演讲课需要学生在现实生活场景中,利用现实的生活元素,自主地、系统地、探究地进行演讲演练,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协调发展。课上应“精讲多练”,教师要运用激励机制和各种教学手段,营造宽松型、学生友好型的课堂氛围,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交互式立体化教学模式。因此教师一定要合理分配“教”与“练”的比例,精心设计和组织演讲场景,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模仿、操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1. 观摩成功演讲范例

英语演讲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是一个充满困难和挑战的领域,而进入这个领域的最快捷的途径是观摩。通过观摩,学生对英语演讲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和体验。可以让学生观看英美国家名人演讲的精彩片段,让他们很直观地感受大师们的语言魅力和人格魅力。观摩之初,要求学生认真聆听,关注演讲者的语音语调;用心观察,注意演讲者的一举一动,如姿态、肢体语言、服饰等。随着观察的深入,教师可要求学生注意演讲者的演讲技巧,并适当对演讲个案进行简单的点评,讲解其中相关的演讲技巧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成功演讲的关键因素。也可以选择CCTV杯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的录像给学生们观摩。实践证明,演讲课程之初多观看英语演讲成功的范例、演讲比赛的录像可以帮助学习者克服羞涩、树立信心,是演讲学习初期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 模仿成功演讲

观摩一定量的成功演讲范例后便可引导学生开始有意识地模仿。首先是形态模仿。鼓励学生模仿演讲者的“形态”,但并不是要求学生与演讲者有一模一样的身势语,因为文化差异,有些身势语在中国不一定能得到认同,如过多的耸肩和扬眉等。要根据演讲内容配以适当的肢体语言,其可以与原演讲者的动作有差异,但基调和情绪必须是一致的,不能把演讲做成盛气凌人的训诫或哗众取宠的煽情。其次是声音模仿。要求学生模仿演讲者的用声技巧,如气息强弱的处理、换气、断句、停顿等。语音的模仿是关键,元音要尽量发得饱满,结尾的辅音要轻发,还有注意吞音和连读现象等。语调也不可忽视,要求学生在演讲节奏、句子升降调、轻重音等方面尽量靠近演讲者。最后是文本模仿。演讲文本模仿亦如书法临帖,很讲究“循规蹈矩”,一般而言,尊承古人的法帖是最优的选择,可以少走弯路。因此,教师可从经典范本中挑选出精华部分,如精彩的开头、有力的说理、美妙的修辞等供学生模仿写作自己的演讲稿。

3. 演讲技巧训练

观摩和模仿是演讲的初始阶段,之后就进入阶段性和针对性的技巧训练阶段,如怎样审题、怎样谋篇布局、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组织材料进行主体内容的逻辑说理、怎样做到演讲文字的准确与生动等。讲授完相关技巧后要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体会、掌握和运用这些技巧。教师可以给出题目,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收集相关材料、拟出提纲、整理材料、写出讲稿。老师进一步指导学生修改演讲文本,要求学生把观摩到的演讲技巧和课堂学到的演讲知识充分运用其中。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挑选学生进行演讲实战,演讲完毕后,先由同学点评,然后老师做出整体评价,提出改进意见。经过这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大多能在众人面前开口演讲,而且是言之有物的、逻辑性较强的演讲。

4. 课堂英语演讲比赛

当演讲的基本技巧都进行了介绍和训练之后,学生对演讲技巧运用得比较娴熟,信心也逐步树立起来。接下来要锻炼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的心理素质和思维表达能力。可将命题演讲和即席演讲结合起来训练。教师可提供一些演讲题目让学生抽签(题目应该随着课时的推进由易到难),抽到签后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准备,然后做出一个3分钟左右的演讲。先在小组内进行比赛,由组员打分,评出最佳演讲。然后各组的优胜者再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角逐。分组比赛的好处在于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让学生进行打分的好处在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评判演讲的标准,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

5. 课堂英语辩论赛

英语辩论赛更能锻炼学生在高度紧张的氛围里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快速反应的能力,更具挑战性。在大量命题演讲、即席演讲训练之后,可组织一些班级辩论赛。教师拟定一个贴近生活、有时代色彩又富有争议的题目,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学生课前收集材料,做好充分准备。课上进行辩论,按照正规辩论赛的赛制和程序,正反、反方分别设一、二、三辩及自由发言人,由教师充当主席。辩论演讲更具对抗性,是即席演讲的更高层次,是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知识储备、语言表达等方面的有效手段,一般可一个月举行一次。

6. 演讲拍摄及分析

每次上课先让两名学生在全班面前做有准备的主题演讲,各3分钟,教师用摄像机拍摄下来。下次课上播放上次拍摄下的学生演讲录像,教师带领全班同学进行分析讨论,利用相关的反馈表向演讲人提出具体的反馈意见。运用和分析学生自己的演讲视频资料可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有效。演讲学生看到自己的形象和表现,可以更清楚、更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不足,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水平,从而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通过观看演讲视频的其他同学就可以比较、分析出他人演讲的优劣,以扬长避短。

通过以上这些教学环节和手段,学生的心理素质、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快速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必定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和运用水平、文化修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都将得到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文玉.“读议写”课程改革―――以美国历史与文化教学实践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2):118-120.

[2]Lucas,Stephen E.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M].New York:Random House,1986.

[3]陈 惠.英语口语教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篇9

关键词:人像;心理;摄影师;修养

一个成功的形象是外表与内在相结合的,形象设计的目的不是纯粹是为了追求外在美,而是为了更好获得被摄者的信任,便于更好的沟通,辅助拍摄的顺利进行,人像摄影沟通是关键,而沟通的智慧在于从别人那里去发现,而不是自己竭力表现。另外,为了成功的建立一个优秀摄影师的形象,你可以先办成那个样子,直到你成为那个样子,你要相信不可能是可能的,你认为你能还是不能,你都是正确的。

一、摄影师的着装

作为一名优秀摄影师,你的着装在无声地帮助你交流、沟通和传递你的信息,影响着被摄者对待你的态度与信任感。一个人的外表有无魅力, 不但决定了别人对你的态度,也影响这个人他对自己的态度。

作为摄影师,你可以不修边幅,但不修边幅要记得让你的胡子有型,而不是一味的就像是从来不作任何修剪的感觉,包括发型也如此,那些看似蓬乱的发型,并不是真的乱,而是通过了造型师注入了时尚美感让其视觉上有种凌乱美。但普遍来讲,摄影师还是尽量修边幅,毕竟作为社会大流来讲,接受修边幅的人更多,纵然你是知名摄影师,修边幅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会使你的精神面貌也会更好。

商业和时尚两种着装是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着装为一名成功的优秀摄影师,着装可以按照时尚类进行搭配,这个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总而言之,时尚元素更为强烈的选择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一般而言,着休闲装更为普遍。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个摄影师,他着装奇装异服,似乎在摄影界没有什么问题,或许很时尚,但面对被摄者的时候,可能难以给人亲和力与亲切感,对于沟通而言,奇装异服可能会给摄影师减分。那么,一个真正优秀的摄影师,其着装一般还是以休闲装为主,并且是给人容易接受同时又不失时尚的服饰。虽然个性化的打扮并没有错,但会给你的沟通带来不同程度的麻烦。

因此,成功的着装,能让你在拍摄各种场景时都能得到尊重和信任,穿着成功不一定保证你成功,但不成功的穿着可能会帮助你失败。优质的服装有强烈的暗示作用, 在心理上提示自己表现得要如同自己的服装一样出色,给自己自信。

二、摄影师的讲话

(一)语音、语速、语调,相当于一个优秀摄影师的第二着装

语音:深厚和宽音域能够强化你的稳重形象。语音不要太硬也不要过于软绵绵给人有气无力的感觉。语音太硬,有点像部队里的演习,像在军训,这无疑给被摄者极不亲切的感受,而有气无力的说话,也会让被摄者有一种淡心无常的感受。平和、自然的语音是一名优秀摄影师必须要注意的前提之一。

语速:速度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有的摄影师语速快,像一个小学生在背诵课文时炫耀自己的熟练程度,这是不可取的,而这样的摄影师却比比皆是,他们的语速快得来让被摄者听上去非常累,每次都要高度集中精力去听摄影师讲的是什么,这样的摄影师肯定不是一个优秀的摄影师。而有的摄影师语速过于慢,慢条斯理的半天说几个字,让被摄者的情绪和热情很难达到好的状态。保持不快不慢的正常语速是一名优秀摄影师必须要注意的前提之二。

语调: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过高和过低的语调都会让被摄者难以进入放松的拍摄状态,有的摄影师为了表现一种激情,时常把嗓门拉得很高,而这样对于被摄者而言是不舒适的。我们要知道,如何调节好被摄者的情绪,才是一个优秀摄影师的能力表现。但是过于平淡也不是可取的,摄影师在拍摄时,其激情是肯定要饱满的。太过于平淡的语调可能会催眠被摄者。因此在保持正常的语调中又不失激情是一名优秀摄影师必须要注意的前提之三。

(二)注意讲话的基本技巧是摄影师要普遍引起的重视

优秀摄影师与被摄者沟通过程中,讲话要有停顿,重要的内容讲完后,要留给被摄者的反应时间,同时要观察被摄者是否予以理解。如果被摄者只是没有听清,你可以再减慢语速讲一遍,如果是被摄者没有理解你的讲话,则需换一种方式进行。因此摄影师在讲话中的停顿很重要,一个是给与被摄者的思考和理解,第二是观察被摄者是否理解,第三多几次停顿后的观察,你就会发现采用什么样的说话方式,让被摄者最容易理解,这样能够让摄影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作出判断,采用什么样的语言与被摄者沟通最快、最易、最高效。

尽可能的避免那些让人反感的口头禅,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千万不要说脏话,这个在不少工作室甚至是大影楼的摄影师,总会犯这些问题,这些都会在被摄者的心目中对你减分。

(三)摄影师讲话的内容

鼓励被摄者,是摄影师引导被摄者拍摄中讲话的主题,而每一次鼓励的背后,别忘了进行适当的纠正,否则你的一味鼓励反而会让你拍摄事倍功半,这就不好,该指出的问题就在鼓励中一并完成。

摄影师对被摄者讲笑话,调节较闷的气氛,烘托轻松的氛围。在中途休息时间可以通过闲谈找到双方更多的相似处,从而拉近与被摄者的距离感,以获得更好的信任和沟通,闲谈时,多谈一些被摄者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文艺、体育、时尚等。

假如你获得了被摄者极大的信任感,而被摄者在拍摄中,要不停的给你倾诉他曾经的不满、不快与不安时,请你一定要打断,即便你们马上就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也不要以为可以敞开胸怀,无所不谈,这样的谈话最终是影响拍摄的,同时也一种不够尊重摄影师的表现,这时候摄影师需要自重,要果断、认真的终止话题。

三、摄影师的身体语言

(一)去掉哪些不必要的恶习

很多摄影师总是不注意自身在被摄者面前的细节。他们在拍摄过程中有这样的行为:抓耳、挠腮、摸眼、捂嘴等从心理学角度讲是具有说谎嫌疑的动作;或者双臂交叉在胸前,这让人难以有亲近感;有的摄影师连站立时都腿抖动不停,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还有的摄影师从拍摄开始就一直抽烟,在交流、谈话、构图、按动快门时,烟一直抽个不停;更有甚者在拍摄的时候不停的打电话和发短信。这些都在告诉被摄者你是个不优秀的摄影师,甚至是一个不合格的摄影师。作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就不要做那些不必要的身体动作。

(二)对被摄者要有微笑的认可

微笑能够让被摄者更快的处于轻松的状态,这是个不错的开始,但一定要笑得真诚,不真诚、不自然、伪装和心怀叵测的笑容会破坏原来坦诚地形象。同时在与被摄者交谈时不要忘了点头的动作,以表示你在认真的听。

(三)给与被摄者眼神的交流

聚精会神的眼睛让被摄者感到格外的亲切,同时也能感受到你对拍摄的专注、认真、敬业。与被摄者交流的时候,眼神不要游移不定,这会让被摄者对你失去信任感。一名优秀摄影师的眼神,会让被摄者认真的配合你完成拍摄。

(四)不要与被摄者有肢体接触

我们见过拍摄婚纱照和艺术照的场景,总能够看到有的摄影师或者摄影助理上前去纠正被摄者的动作,而在纠正过程中,采取直接肢体接触的方式,这种方式非常不妥。尤其作为一名优秀摄影师而言,是不该与被摄者发生肢体接触的,首先可以定义你不是一名合格的摄影师,这也是很不尊重被摄者的表现。如果要求被摄者作出什么动作的时候,可由摄影口述完成,或者摄影师在口述的过程中加以动作的示范,边示范边用语言对被摄者作出细微的调整。

四、赢得被摄者的尊重

(一)遵守最基本的社会公得

遵守社会秩序,不要在公共场合哗众取宠,大声说话。虽然这看似很平常的要求,但依然有摄影师在外出拍摄中,乱扔垃圾、乱吐口痰等,这些小的细节,同样的会给被摄者带来极不好的印象。

(二)尊重被摄者

一定要礼貌对待被摄者,多体谅被摄者,注意和被摄者沟通的细节。不要用尖刻的语言,这会让被摄者比较难堪,最终影响整个拍摄。除了自己保持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要把这样积极的态度传递给被摄者,这对于双方而言无疑是个最完美的拍摄旅程。

五、成功摄影师的品质

优秀摄影师体现在专业过硬、有亲和力、成功沟通、有自信心、自身素养、平易待人、言行得体、真诚坦率等。其中专业过硬是你立足摄影的一个基本条件,否则,你做得再好,最后专业上不过硬一样的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有亲和力、善于沟通、平易待人能够让你更好更快的获得被摄者的信任感,从而共同配合或者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过目不忘的经典人像作品。

自信心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坚定信念之一。优秀摄影师的风格反映在外表,而优雅则来自内在,自信是一种认识和态度,没有被摄者会让不自信的摄影师来拍摄,不自信也难以与被摄者达到默契和极佳的配合。如果摄影师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别人又怎么能相信自己呢。相反的,不成功者的摄影师其自我认识低,因而易受外界影响,经常被被摄者牵着鼻子走,这样你的拍摄几乎是失败的。尤其是在被摄者的消极影响之下,失败的摄影师可能会产生高度的焦虑感,从而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表现不佳,这就是自我激励不足所导致。优秀摄影师能够积极的自我认识与修正,排除不利因素,让自己的信心像接力棒式的同时也传递给每一位被摄者。

参考文献:

[1]施D.人像摄影中摄影师主体性与创作风格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

篇10

【关键词】职业学校;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6.20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93-01

语文教学是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是提高职业学校学生步入社会后求生存、谋发展的必备能力。那么,如何加强职业学校语文的教育呢?

一、加强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大部分中职学校为了追求更高的就业率,往往会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安全等方面的培养与训练,而忽视了语文素养对学生的重要性。目前的社会环境是需要中职学校培养符合企业的技能型人才,学校在技能方面下重注也是应该的。但是,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还是个人的发展,关键是看文化底蕴。特别是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中职学生的发展更不能忽视,一名学生没有具备语文素养,即使拥有熟练的专业技能,以后在企业发展中没有文化底蕴,最终也会失去发展的动力。

学生从事一项职业或者进入某个行业,都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沟通能力、接受能力、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实现的基础则是语文教学。目前,很多中职学校为了提升就业率会在两年或者两年半的时间内实现学生定岗实现的目标,必然会增加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时间,减少文化基础课时的数量,而语文学科通常都会作为被消减对象。这类现象必然会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字基础、写作水平以及表达能力。因此,中职学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语文实用性教学的改革,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语文素养也有较好的培养。

二、加强职业学校语文的教学策略

1、重视口语技能的训练。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口语训练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学内容要精心选择,让口语训练可以为学生在将来踏入社会而服务。那么,如何加强口语技能的训练呢?

1)普通话训练。以《汉语拼音方案》《普通话口语教程》为依据,为学生设计训练作业,让学生逐字逐词标声调,个别字还要加拼音,此后重点放在读上,或默读,或自由读,或齐读,或分角色读,或教师范读;然后,让2~3名学生面向全班同学逐个读自己的作业,要求声音洪亮,音准、调准、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不倒字。读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评议,肯定优点,纠正错误,从而使全班学生共同提高。同时还要求学生在一切公共场合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表达,以提高普通话表达能力,锻炼自己的胆量。

2)倾听训练。倾听也是口语交际中的一项必要活动, 因为在人际交往中不可能总是你说给别人听,也需要你听取别人的话语,这就有必要学会倾听。学会倾听,首先要解决态度问题。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省、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只有学会倾听,才能打开一扇一扇心灵的窗户,走进一座座知识的殿堂。倾听要注意掌握以下方法: (1)精神专注。一要听,即从说话人话语中掌握关键信息;:二要看,察言观色,捕捉有用的非语言信息。(2)勤于思:考。不断分析说话人的观点和意图,调整自己的预测,善于听出说话人通过话语、表情等暗示的隐性信息。(3)积极反馈。对说话人的讲话做出适当的反应,要和说话人交流目光,恰当地调动相关的背景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判断、认识与评价。

3)辩论训练。辩论是集道德涵养、文化积累、知识结构、逻辑思辨、心理素质、语言艺术、整体协作、仪表仪态为一体,是高水平、综合性的口语交际活动,极富魅力和欣赏价值。辩论是检验人的口才,也是检验人的思维能力的一项实践活动,它是站在对立立场就同一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批驳对方观点的一种论争。它既要有立论,又要有驳论,比一般的演讲要求更高。教师在指导辩论训练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结合课文对学生讲深讲透辩论的有关知识。(2)让学生分别扮演正反两方,对课文内容进行论辩演示,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印象,使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师在辩论后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3)以课后思考练习的形式布置学生准备辩词。通过辩论练习,可达到促使学生自觉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4)对话训练。对话是直接进行说话练习的方法之一,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才,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它要求快速分析理解问题,快速提取和组织材料,准确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可通过教材进行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多种对话技巧,同时要求学生在选择语气时必须顾及语境和谈话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