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康复范文

时间:2023-03-16 09:40: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康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童康复

篇1

关键词 孤独症 早期干预 康复医疗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主要影响自闭症儿童的沟通、社会互动和游戏、兴趣与行为,也可随年龄和发育而有所变化。康复医疗将是自闭症儿童康复的主要方法。

病因及病理机制

功能结构异常:孤独症儿童的脑功能和脑结构存在多发异常,最新研究证明脑结构异常与一系列自闭症特征有关,如巨脑症、小脑蒲肯野氏神经元丢失。

神经化学异常:多神经递质功能紊乱,包括五羟色胺、谷氨酸、GABA、多巴胺、鸦片受体。全血5-羟色胺水平升高,增强自闭症儿童脑的突触优化,高水平的5-羟色胺可减少树突分支的修剪,树突减少。

诊断概念

自闭症的核心症状包括社会交流障碍、语言交流障碍以及狭隘兴趣和刻板行为,这是60年前Leo Kanner对孤独症的描述,但是60来对孤独症的描述完全摆脱了以往的狭隘认识和理解。

按时间顺序分别为婴儿孤独症(INFANTILE)、儿童孤独症、广泛性发育障碍(PDD)、孤独症谱系障碍(ASD)。

PDD包括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瓦解性精神病、RETT综合征、不能分类的广泛。

ASD的三维模式:一维观是社会交往缺陷,就是ASD的症状根据三大主症从严重(典型)到轻微(不典型)呈连续谱系分布;二维观是社会交流的缺陷,根据ASD患者的智力从严重智力低下到天才能力呈谱系分布,以此可以区分出智力正常(高功能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和智力低下的ASD(低功能孤独症)。三维观是社会想象力的缺陷。通常认为和实践经验,认为无论干预与否,孤独症儿童都存在着随着时间推移病情发生变化的情况,这些变化或预后改变其实非常复杂目前看来,智力状况是一个重要预后因素;另外一个因素可能是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

医疗康复

早期干预:自闭症儿童需要早期干预服务,因为每个自闭症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困难,他们都会从早期的积极训练中尽早克服行为问题。自闭症患儿的预后与发现的早晚、疾病严重程度、早期言语发育去、早期用药、早期训练关系非常密切。

药物治疗:孤独症无特效药物,尤其对核心的语言和交流障碍的有效药物更缺乏。要在正规医院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选择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把握好治疗的最佳时期。①对焦虑、抑郁、紧张,改善睡眠:自闭症患儿选用百忧解、舍曲林、安他乐、氯硝西泮、罗拉、佳乐定等。②利培酮、奥氮平、硫利达嗪、安律凡、氟哌啶醇等能够改善和减少兴奋、冲动、攻击、破坏、自伤、自残的行为。其中利培酮是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孤独症用药,可以显著减少自闭症儿童的多动行为。③对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的患儿选择利他林、专注达、择思达来治疗。可乐定也是用来治疗多动行为和儿童睡眠问题,不良反应有低血压和嗜睡。④刻板僵直行为的自闭症儿童应考虑使用氟西汀,它是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尤其是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患儿,选用卡马西平、丙戊酸镁、丙戊酸钠科抗癫痫和稳定情绪。

生物学类的补充和替代:医学现在已有证明自闭症存在免疫系统的异常和炎症反应。应用维生素A、C、B6和镁。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蛋氨酸和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失衡,可通过应用甜菜碱、亚叶酸、甲钴胺使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化。

高压氧对自闭症的治疗:自闭症儿童的高压氧治疗作为自闭症的一种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应用,少年儿童进行高压氧治疗,在1.5个大气压和100%的氧或1.3个大气压和24%的氧条件下,每天每次45秒40次1个疗程。

中药、针灸、按摩:随着自闭症的发展中医辨证施治和针灸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功。①针灸治疗采用靳三针疗法在感知觉、精细动作、粗动作、口语四方面功能发展中优于单纯治疗的患儿;②推拿经外奇穴可解除患儿的恐惧感,增强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③在语言训练的同时配合按摩、穴位刺激,更能提高患儿的交往能力。

经颅磁刺激(TMS)治疗:通过改变经颅磁刺激频率以达到兴奋或抑制局部大脑皮质功能。高频rTMS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加,低频rTMS则降低皮层的兴奋性。

干细胞移植:根据自闭症儿童脑低灌注和免疫功能异常的分析,采用联合干细胞移植方法即应用间充质干细胞和脐血CD34+细胞来改善自闭症儿童的低灌注问题。

系统脱敏疗法:在心理治疗中从能引用起个体较低程度的焦虑或恐怖反应的刺激开始治疗。一旦某种刺激不会再引起求治者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使他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恐怖或焦虑,以达到此效果为治疗目标。

讨 论

康复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负矫正、情绪及塑造适应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是对孤独症训练的新思考。目前,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医疗和护理已经受到了医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儿童是明天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未来。

篇2

不管是狭义上还是广义上的“听障儿童康复”,都需要遵循几个原则。

1.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随着国内医疗技术的普及与预防医学意识的提高,婴幼儿在出生的一个月内就需要进行初步的听力筛查,三个月内针对“目标婴幼儿”开展全面听力评估,六个月内对听障儿童及时进行助听器验配及初步的康复教育指导,此被称为“三早原则”。听力检测、听力评估到助听器验配或人工耳蜗植入、听辅设备的调适等,为后期的听觉言语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尽可能早的解决婴幼儿听觉康复的问题,是整个听障儿童康复教育中的基础。

2.医教结合、综合干预: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康复具有多领域、多学科、多人员联动的特点。听辅设备配备后在听觉言语康复训练中需要医师、听力师共同干预,使听障儿童的听辅设备达到最佳的助听补偿效果;康复教师及学前教育教师及时开展康复教育,使其能够全面发展,回归主流社会。

3.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0~6岁是孩子身体、智能等方面飞速发展的时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得兹说过:人如同陶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维形。如何抓住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期适时引导,对孩子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听障儿童首先是儿童,其次才是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因此也遵循着健听儿童生理、心理、语言等方面的发展规律。

篇3

尊敬的家长:

您好!您的孩子报名参加贫困智力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已通过审核。为了您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康复服务,保证项目顺利开展,现制定本项目知情同意书,请您务必认真阅读同意书各项条款,并签字确认。

一、项目背景

“十三五”期间,中央残联安排专项资金实施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救助有康复训练需求、身体状况稳定、家庭成员配合的0-6岁智力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服务。

二、补助标准

每年每人20000元的标准对康复训练给予补助。

三、服务内容及标准

1、项目救助时间为1年;2、功能评估(含认知、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康复训练,包括认知、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根据评估结果,每年训练时间不少于10个月,全日制康复训练每天单训不少于30分钟,小年龄及入普幼等非全日制康复训练的儿童,每周单训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

四、康复服务机构

1、定点机构确定:按照“就近安排”的原则,定点康复机构为:

2、定点机构提供的服务包括:诊断评估、制定康复计划、实施康复训练、家长培训、组织社会融入活动、出院转衔及后续家庭康复指导等服务。

五、拥有的权利

1、免费接受项目规定的康复服务内容;

2、对机构的服务提出评价或投诉。

投诉联系:**县残联

六、履行的义务

1、受助孩子若患有严重疾病要如实报告,不能隐瞒。有传染病、严重癫痫及先天性心脏病等不适合康复训练或在机构训练中发生以上疾病者必须先到医院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重新报名。

2、坚持在机构持续接受不少于10个月的康复,如因个人原因请假所缺课程,不再延期补课。连续缺课两周,且未向所在定点机构说明原因的,视为自动放弃项目。如果有特殊原因要终止康复训练,必须提前告知当地残联与定点机构,并提交书面说明。

3、在定点机构训练期间,自行解决好伙食、住宿、交通等事宜。

4、所提供的材料和信息必须真实有效。

以上内容您如果已经了解清楚,请在下面签字确认。

救助对象姓名:

残联项目负责人:

监护人签字:

(残联印章)

篇4

关键词:人工耳蜗;儿童;语言能力;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0

很大一部分重度或极重度听障儿童可以通过植入人工耳蜗重建听力,实现了通过听觉路径学习语言的愿望。大量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进入各级康复机构进行术后康复,然而,有的康复机构缺乏相应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康复效果参差不齐。特别是在语言能力康复训练上。笔者认为,在儿童语言能力康复训练上,必须在语言习得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因此,康复教师应对语言习得理论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行为主义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这种行为与人类其他行为一样,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映,是可以通过习惯的养成而学会的。儿童通过模仿和选择性强化而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由此可作出以下三方面理解。

第一,儿童学习语言就是对环境或成人的话语作出反应,如果反应是正确的,成人会给予物质或口头上的鼓励,这样儿童的语言得以强化,并进行重复,由此形成语言习惯。这表明,聋儿的语言学习过程是一个在不断受环境和成人话语影响下养成语言习惯而学会语言的过程。

第二,在认识到周围语言环境对聋儿语言学习影响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聋儿周围的行为环境(非语言环境)对聋儿语言学习的影响。由于听觉障碍,聋儿对成人的表情、眼神是特别敏感的。对于听力障碍的孩子,父母的言行、教养方式、是非观念,直接影响着孩子,这些影响直接作用于孩子的语言学习过程。在人工耳蜗术后康复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在给予孩子丰富的语言环境的同时,也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聋儿的影响,一个不恰当的举止或眼神,都会打击孩子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不利于孩子的语言能力康复。

第三,在康复实践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语言示范、语言练习、语言评价等方法,强化聋儿通过模仿而获得听觉言语行为,促进孩子的听觉言语康复。

由于语言行为的这种特点和语言习得的这种规律,针对聋儿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应当着力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一、把握语言能力康复的关键期和敏感期

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7岁以前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康复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时期。在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和敏感期中,儿童的语言习得能力最强,这时候,如果给予聋儿良好的语言环境,进行大量的语言刺激,聋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得到迅速的提高。

二、把握语言康复的阶段性和顺序性

人工耳蜗术后康复是有阶段性和顺序性的。儿童的语言发展分为理解性语言的发展和表达性语言的发展两个阶段,理解先于表达,儿童对语言理解得越多,就越能建立表达性语言,只有在积累大量理解性语言的基础上,才会产生表达性语言,从而用语言与人正常交往。实践研究证明,聋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同样经历了与健听儿童相同的过程,也要遵循阶段性和顺序性的规律,一切没有阶段性、顺序性的术后康复都是盲目的、不科学的,不利于孩子听觉言语的有效康复。

人工耳蜗术后康复的阶段性和顺序性要求康复教师必须时刻关注每一个聋孩子的语言发展过程,对孩子语言发展所处的阶段有详细的了解,按照儿童语言习得理论、语言发展顺序,依据聋儿的语言发展情况,不断地制订或修改相应的听觉言语康复计划,促进孩子的听觉言语水平有序地提高。

三、尊重康复的认知规律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认知机制,既适用于语言活动也适用于人类其他的认知活动。儿童的语言能力只是认知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认知发展先于语言的发展,认知发展的顺序性和普遍性决定了语言发展的顺序性和普遍性。儿童的语言发展能力是儿童认知主体当前的认知技能与现实的语言环境和非语言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在人工耳蜗术后康复中要强调聋儿语言学习与其他方面经验的积累相结合,不能单独强调语言发展的重要性。儿童的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有关,而认知发展又与儿童直接的、具体的生活经验密切相连。儿童各方面直接的、具体的经验积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四、注重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植入人工耳蜗孩子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要不断强调环境因素,它包括语言环境和非语言环境,在为孩子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时,教师和家长不能自认为聋儿在听觉方面有缺陷就在与孩子交往时采取特殊的语言交往方式,这违反了儿童语言习得的基本规律,不利于聋儿的康复,更不利于聋儿与他人的正常交往。我们强调教师和家长在康复实践过程中,应当多与孩子进行自然的、正常的语言沟通,培养孩子的语言交往能力。

五、语言能力康复训练同时注意儿童情感

人工耳蜗术后康复是在发展孩子认知的同

时,对孩子进行听觉言语训练的全面康复,让孩子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学习语言。根据儿童语言习得理论,不仅要考虑语言学习目标,还应顾及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培养目标。同时力图使完整的目标在不同领域的活动中得以实现。充分意识到儿童,特别是聋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智商、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是有机整体,加强语言康复与其他方面教育之间的联系。坚持全面康复的思想,应当表现在语言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整合上,强调儿童语言发展依赖的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三者的整合。

六、注意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听觉言语康复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听说语言的能力,并引导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充分发挥语言的交往功能。因此,人工耳蜗术后康复应强调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同时,在交往中应重视成人的语言示范对提高孩子语言运用能力的作用。在康复教师和家长创设的交际环境(如角色游戏等)或公共场合中,家长和康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习基本的交往技能,如目光交流、轮换、倾听、共同关注等等。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特殊儿童;肢体康复训练;动作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05-01

"特殊儿童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身心发展有缺陷或残疾的少年儿童,即智力、听觉、视觉、肢体、语言、情绪等方面发展障碍的儿童少年的特殊教育。特殊儿童肢体康复训练是指对在肢体等方面有缺陷者通过身体练习,以增强体格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帮助缺陷康复、培养个体意志品质和生活自理能力,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1.完善康复工作流程

1.1 认真、细致地做好评估是康复训练的前提条件。评估是康复训练的前提。了解、评估患儿的功能状况、主要障碍、发展潜力,为设定动作学习目标、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康复教师必须要把评估表做细、做精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发现孩子现阶段所具有的动作能力,并找出需要特别处理的肌肉和骨骼变形情况。如果评估有误,那么描述主要问题、制定训练计划时就会出错,身体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训练。

评估还应是全面的,不仅仅是运动功能,还要注意从孩子的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及心理发展出发,考虑这些因素对孩子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1.2 依据评估的结果设计相应的动作。肢体障碍儿童综合能力较差,动作学习缓慢。动作康复教师要充分发挥专业技能素养,针对不同肢体障碍的孩子,制定出个别化的最佳疗育策略,设计适合他们的动作,改善他们的感知觉,启动他们的能力。若学生感觉学习困难,我们就要把目标定得更细,使其更容易接受。例如可以把目标拆成若干个有顺序的小计划,一个一个地追,最后大目标也就达成了。

1.3 按照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要做到抑制异常姿势,同时还要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地逐步对孩子进行正确动作的诱导、训练。依据平衡疗法的观点,我们要把患儿的肌肉张力拉到平衡状态,这样他的知觉就会跟着调整,为接下来发展其他能力打好基础。根据我们的观察,脑瘫孩子的肢体障碍以痉挛型和徐动型居多,而智力落后和自闭症孩子以松弛型居多,且同一类型的孩子现有能力和障碍部位也有区别。因此,对他们的训练方法就要因人而异,用最适合的活动刺激他们的神经反应,使他们的身心依照人体神经发展的自然顺序不断地得到修正。

2.采用恰当的康复手段,提高身体障碍儿童的训练效率

2.1 与动作需求儿童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许多肌张力高的孩子J知一般都较好,肌肉张力通常都是由紧张情绪和不安心理造成的。这样的孩子越聪明,对自己身体本体觉的认识越不清楚,紧张情绪就会反过来增加他异常的肌张力,进一步强化异常的姿势。对于这些孩子,有些康复教师利用他较好的认知来开展动作学习,反而会使他更加紧张,从而积累更多的合并症状,后续的能力就越不容易发展出来。而肌张力低的孩子,也可能会因为害怕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导致学习意愿不高。因此,他们就会消极地对抗,甚至逃避。对于他们,进行的动作训练量即使很大,效率也不会有多高。

2.2 巧妙地进行诱导,让孩子主动地完成动作。在肢体障碍儿童的运动训练中,我们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如孩子不配合,达不到训练的要求;或者孩子什么都不会,不知如何下手等。因此,在训练中,教师应经常采取一些诱导方法来帮助孩子。

例如,有个非指令听从型的孩子,康复教师让他做"跪走"的动作,他不愿意去做,就自己干自己的事情。对此,教师采取了适当的诱导方法:在他面前横放一个滚筒,让他跪着,手扶滚筒,并利用适当的增强物(例如孩子喜欢的玩具、食品等),吸引孩子去推着滚筒完成"跪走"的这个动作。于是,训练就变成了一种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孩子便会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坚持较长的训练时间,而且不容易感到疲劳。

2.3 多与家长进行沟通,推进家校康复协作。学校的康复训练毕竟时间有限,为了强化康复训练效果,必须提升家庭康复训练水平,实现学校、家庭康复的协作。因此,学校应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学校与家长采取同步激励的措施,让家长成为教师的协助者、实践操作的监督者,帮助家长了解并掌握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以更好地应用在家庭日常康复中。康复教师要教授给家长一些易于操作的动作训练手法,设计一些适合在家庭环境开展的康复训练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支持。要让家长充分考虑到孩子现在所处的运动年龄而非生理年龄,让孩子做一些适合当下的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 徐秋鹏. 游泳有助特殊儿童康复[J]. 游泳, 2016(1):43-43.

篇6

关键词:儿童;运动功能障碍;康复评定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080-01

对运动功能障碍儿童进行康复评定不是寻找疾病原因和进行诊断,而是通过徒手或使用仪器的一系列测量评估来客观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转归等,为制定科学的康复治疗计划打下牢固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一般状况评定

对于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一般评定主要从病史、心肺腹部的检查、营养状态、身高、体重、头围等方面的测量来进行判定。一般来说,高危病史有助于对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诊断和判定。一般状况的评定可以看出患儿比同年龄小儿发育差别的程度和发育滞后的时间,是否存在挛缩以及畸形等情况[1]。通过一般状况的判定来发现儿童的运动功能障碍,对于日后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2 运动发育的评定

对于儿童运动发育的评定是最重要的一项评定内容,主要通过对上肢运动的年龄评定、躯干运动年龄的评定和下肢运动年龄的评定来完成。一般而言,正常儿童的运动和姿势的发育是遵循一定的时间顺序的,如儿童在2-3个月的时候开始卧着抬头,在4-5个月的时候开始主动伸手去触摸东西,也可以两个手分别玩玩具,在7-8个月的时候能够进行单手或者双手的支撑起坐,在9-10个月的时候开始爬走,到了1岁的时候能够独立站立,在1岁到1岁半的时候能够独立行走,2岁的时候开始跑,3岁的时候开始学骑三轮车,4岁的时候能够爬梯子等。然而患有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儿童却不能在合适的年龄段进行正常的活动。

3 肌力评定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肌力评定的要求不尽相同。发育前期,患儿主动运动较少,对其进行肌力评定,其治疗意义不大。但当患儿会坐、爬,甚至会站、走路后对其进行肌力评定则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由于小孩较难取得合作,姿势、肢位较难保持固定,特别是肌张力较高患者,MMT(徒手肌力检查)难以准确判定肌力,故肌张力异常时肌力评定意义不大。对于年龄相对较大能取得合作者可采用Lovett 分级进行肌力评估。

4 肌张力的评定

所谓肌张力的评定主要是对肌肉和肌群能够一直进行持续的肌张力活动的一种评定。正常情况下,肌张力的变化是有限度的,否则人体就丧失了运动的可能性。患儿由于反应过激或过迟而表现出肌张力过高或过低的状态。这便决定了对患儿肌张力评估的重要性。肌张力的异常又对关节活动度发生影响,肌张力增高时,对关节活动产生较大的抵抗感,肢体摆动幅度小,关节伸屈受限;反之,肌张力降低时,活动关节无抵抗等,肢体摆动幅度大,关节屈伸过度。此外,可通过检测关节活动度,间接了解肌张力的情况。

5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关节活动度(范围)是指关节向各个方向所能活动的幅度。如果是患儿自己活动所达到的范围称为主动关节活动范围;如果是由检查者活动患儿的关节所达到的范围则称为被动关节活动范围。关节活动度的测量用量角器进行。运动功能障碍患儿肌肉易发生挛缩,出现关节变形,变形后造成肢体的形态变化,因此要注意测量肢体的长度及肢体的周径。

6 原始反射的评定

这一评定非常重要,通过检查可判断神经发育与动作发育水平,是指导训练的依据。常用的有紧张性迷路反射、紧张性颈反射、握持反射、交叉伸展反射、翻正反应、平衡反应等。

7 协调功能的评定

协调功能的评定主要是对患儿的协调能力和精细功能动作所做的评定,以了解他们的四肢协调活动能力和手指的基本功能情况。较常用有指鼻试验、对指试验、轮替动作等。通过步态分析显示异常的性质和程度,为进行行走功能评估和矫正提供必要的依据。

8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是指人为了独立生活而必须掌握的、共同的、每日反复进行的一系列身体动作。目前常用的量表包括9个部分:个人卫生动作、进食动作、更衣动作、排便动作、电器使用、认识交流动作、床上动作、移动动作、步行动作,共50项。根据患儿障碍和困难程度,在各项中确定相应训练项目,对其进行初、中、末期评估记分。训练效果=(末期估分-初期估分)×100%,显效:训练效果大于15%,有效:训练效果大于1%~14%,无效:训练效果无提高。此表较全面地反映脑瘫患儿治疗前后粗大动作、精细动作、手眼协调动作、肌力及肌张力的情况。

9 功能独立性评定

功能独立检查(functional independent measure,FIM)儿童用量表(Wee FIM)包括18个项目并组成6个维度:自理、括约肌控制、移动、行走、交流和社会认知。其中自理、括约肌控制、移动和行走组成运动分组;交流和社会认知组成认知分组。功能独立检查量表着重残疾儿童在基本生活时所要求支持的量,并以此反映个体功能独立水平。研究表明功能独立检查能反映障碍儿童的残疾水平,同时,对日常生活活动受影响的方面和需要照顾的量作出分析。该量表不仅针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而且作为医疗康复残疾状况评估的基本测量工具,对今后医疗康复过程中的功能测量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儿童运动功能障碍,如果能够在其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的时候进行及早干预,使大脑中受损的部位功能通过其他途径来进行代替,这样就会使患儿在很大程度上获得治疗和康复。通过对儿童运动功能障碍评定的了解,能为运动功能障碍儿童的康复治疗提供相关依据,具有临床指导作用。

篇7

(一)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1.对构音障碍的儿童,家长和老师需要配合,让儿童经常练习韵母构音的训练、声母构音的训练,经常练习听自己和别人的言语,练习发音,练习在社会性言语交往中学习语言。开始时,先让儿童模仿发音,当模仿正确时,训练其自发地发出正确的音,可从单音词到词组到句子;当儿童能够很容易发出正确音时,可通过朗读和对话形式进行,如与他人交谈等。训练应循序渐进,以调动儿童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2.对发声障碍的儿童,首先要让儿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嗓音需要加以改变。可利用录音磁带帮助儿童发现自己的问题,使他们明白自己应该克服的是什么;然后教给儿童正确发音、学会控制声音,对于经常大声叫喊、说话的儿童要帮助他们减少大声叫喊、说话的次数,降低声音的响度,并让他们认清滥用声带这种不良习惯的后果。可以运用行为矫治法改正这一习惯,如有的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喜欢大喊大叫,教师可让他暂时停止游戏活动,告诉他按平常的声音说话,矫正后再去玩。

3.对口吃儿童,首先应消除引起口吃的心理和社会因素。父母、教师及其他人不要过分注意或议论儿童的语言缺陷,不要模仿、嘲笑或谴责他们甚至严厉地强迫他们矫正。这样既可消除儿童口吃产生的焦虑、恐惧的紧张情绪,避免口吃加重,也可以减少环境的强化作用,让口吃自行消退。如果此法仍不能制止口吃,则应有目的地进行言语矫正训练,要求儿童放慢语速,有节奏地说话,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口吃的毛病。可给儿童一定的任务,如要他们打电话,到商店买东西,向陌生人请教等。当口吃儿童对自己的行为变得轻松自如并能流利地说话时,要及时奖励,加以强化。

4.对语言发展迟缓儿童,应先弄清病因,如果是医学方面的原因必须先进行医学治疗,倘若存在心理方面的不良因素,应先让他们接受心理治疗与咨询,然后再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语言训练,包括认知训练、词语训练、语法训练、会话训练及礼貌用语训练。要尽量消除妨碍儿童语言发展的因素,创造轻松、愉快的训练气氛,以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要为儿童建立良好的交往沟通氛围,鼓励儿童大胆表达。

5.对于语言能力丧失的儿童,可通过适当的语言治疗,使他们的语言机能得到改善;可进行实用交流能力的训练,来提高其在实际交流中的信息表达能力;也可通过家长指导和环境调整,要让儿童的家长及其他家庭成员了解语言交流的特征,以促进个体间良好的交流;还可通过心理咨询,消除由于语言问题造成的心理方面的问题。

(二)创设优良的语言环境

语言环境对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创设优良的语言环境,可以加强对儿童的语言刺激,起到调节、矫治言语和语言障碍的作用。如:教师创设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室气氛,教育其他同学不要模仿和嘲笑他们,减少他们在班集体中的压力;根据儿童的兴趣和爱好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比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儿童学习说话;父母、教师和同伴要尽可能多地和儿童交流和沟通;多组织儿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参观、访问、游戏、郊游等,扩大儿童的生活范围,让儿童在活动中了解社会,在与人的交往中丰富语言内容,扩大词汇量,并教给儿童更多的具体适应社会场所的活动方式、技能,以培养其自信心和成功感。

(三)抓住关键期进行训练

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的康复和训练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应在儿童言语发展的早期抓起。人类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关键期是2-6岁,在这一时期儿童学习语言最快、最多,效果最好。为此,我们应及时早发现有言语和语言障碍的儿童,充分利用关键期这一有利因素,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语言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口腔训练、发音练习、拼读练习、看图学词学句、看动作学句、拟声练习;练说日常生活用语、礼貌用语;口算练习,数数等。要给儿童丰富的语言刺激,让其模仿各种语音,接触更多的实物,使儿童理解并认识这些声音的意义,并与各种物体,身体各部位,各种人物关系对应起来,为语言表达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合课堂教学矫正言语缺陷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语言的艺术表现,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这一点,对发展和提高儿童的言语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针对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的特点拟订教学计划,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言语缺陷的矫正。首先,应上好说话课,有步骤地组织安排说话训练。对个别有严重障碍的儿童,还要进行必要的课下单独训练。其次,应重视课堂提问,让儿童理解问题,并作出正确的反应,要多鼓励儿童回答问题,以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再次教师要为儿童提供语言典范,努力提高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五)借助现代教学设备进行言语训练

篇8

【关键词】 康复新液 口炎 临床疗效

口炎是口腔黏膜,由于各种感染引起的炎症、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引起。真菌感染以鹅口疮为主,不在本组病例中。目前细菌感染性口炎已经很少见。因故不在本组病例。本组病讨论的以单纯疱疹病毒I型感染所致的疱疹性口炎为主。本院采用康复新液治疗儿童口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口炎患儿124例。男 72例;女 52例。年龄8个月——4岁【(2.3±0.4)岁】。根据《儿科学》【1】.口炎的诊断标准选区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62例,男40例,女22例,年龄(2.2±0.5)岁。对照:62例,男36例,女26例,年龄(2.3±0.5)岁。患儿均有发热、流涎、拒食、哭闹、口周口腔内黏膜、齿龈有数个疱疹。有的融合破溃形成溃疡。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日3次,抗炎、抗病毒、静点水溶性维生素。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康复新液(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Z 51021834 规格 每瓶装;100毫升)10毫升。用灭菌棉签涂于患处,咽喉处可口含后咽下。用后不要饮水,日3次,于进食后半小时。每天观察并记录患儿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3天内发热哭闹流涎消失,可以进食。口腔内疱疹及溃疡消失。有效治疗3天内,哭闹流涎明显减轻,可进少量流质食物,口腔内疱疹减少,溃疡缩小。5-7天哭闹、流涎消失,进食好,口腔内疱疹及溃疡消失。

无效:用药5-7天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以显效加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查,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疗效比较

2组主要症状、体征持续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见表一。2组疗效见表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0.33,P

表一 对照组和治疗组疱疹性口炎患儿症状体征维持时间比较

(±s.d)

组别 哭闹可进食缓解时间 流涎消失时间 疱疹及溃疡消失时间 平均住院时间 对照组 2.36±0.62 4.03±1.24 6.10±2.01 7.32±1.87

治疗组 1.14±0.31 2.85±0.96 4.03±1.02 5.24±2.13

t 2.16 3.21 3.38 2.97

P

2.2 不良反应: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表二 口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儿疗效比较

【(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62 38(61.29) 10(16.13) 14(22.58) 77.42

治疗组 62 51(82.26) 10(16.13) 1(1.61) 98.38

3 讨论

口炎是指口腔黏膜由于各种感染引起的炎症,可单独发生,亦可继发于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久病体弱和维生素B,C缺乏等。感染常由病毒、真菌、细菌引起。目前细菌感染性口炎已经很少见,真菌感染以鹅口疮为主。病毒性口炎以单纯疱疹病毒I型感染所致的疱疹性口腔炎居多。多见于1-3岁婴幼儿,无明显季节性。主要表现为发热、哭闹、流涎、拒食、口唇黏膜齿龈出现疱疹,有的融合为溃疡为主。病程1-2周,治疗上主要是清洁口腔,多饮水,局部外喷利巴韦林颗粒,发热时用退热剂,可行全身抗病毒治疗,及给予水溶性维生素补充。现治疗有效但症状缓解慢,疗效较长。

康复新液是美国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物。主要功能是通利血脉、养阴生肌。既可外用,又能内服。本组病例就是用于外用,尤其是对溃疡面积较大者作用更优。本结果表明:康复新液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缓解疼痛愈合溃疡方面效果更佳。更快地缓解患儿痛苦、消除患儿家属的紧张情绪,且在住院时间上明显有所短。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且使用康复新液后未出现不良反应,说明该药是安全的。综上所述康复新液治疗口炎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篇9

在儿童康复病房中的病人都是小孩,故应该根据小孩的心理特点。护士着装应该以患儿喜爱的色彩,病区病房走廊墙壁挂上精美的卡通图片、色彩鲜艳的气球、彩带,使病区气氛活泼、充满童趣。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和谐、轻松的护患交流氛围。同时为他们设置较为宽广的活动区域,并在其中设置一些简单的娱乐设施。在病房走廊醒目的区域放置小朋友生活照、手工制作、绘画等专栏,在称呼上也改变以往用床号代替的生硬做法,用温馨、亲切的称呼取代,对患儿则用充满爱心的“宝宝、乖乖、宝贝”等称呼,使患儿就像在家或幼儿同一样。为了适应病房中的患儿的个体需求,建立相关的护理管理制度。例如,病房的物品放置要以患儿需求为原则,可摆放患儿喜爱的图书、玩具等,但室内物品放置要整洁。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为患儿提供自己所喜欢的饮食,满足不同患儿的口味,在病区配备了微波炉,方便家长使用。顺应患儿的睡眠习惯,有习惯晚睡晚起或开灯睡觉者,可以住单人病房,与他人共住同一病房时,要互相照顾,以不影响患儿休息为原则。总之一切以方便患儿为主。在儿童康复病房中的患儿,都带有一定的生理缺陷。这些患儿都会有较强的自尊心,在护理时护理人员一定要尽量不要提及患儿的病症,以免引起患儿的反感。同时还要对患儿的心理进行疏导,帮他们建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根据患儿的性格和需求,强化“体贴”服务采取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患儿及家长选时间,患儿及家长选护士,特护选护士。在进行各项操作前要先接近患儿,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减轻他们的陌生感,操作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减轻患儿的恐惧感,操作后鼓励患儿。突出人性化服务需求,满足患儿及家长安排护士或家长每日下午有计划地组织活动,如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在节日或患儿生日时,送上小礼物、贺卡、生日蛋糕等,这样就活跃了患儿的病房生活。住院期间的饮食是个最难解决的问题,为住院病人提供自助式厨房,自己加工改善伙食,即能解决患儿的营养问题又能杜绝在病房用电器加工带来的安全隐患。

2对护士的人性化管理

护士是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主体,直接决定着人性化护理成效。在对患儿实行人性化护理的同时,对护士也应该实行人性化管理。首先护士长关心和体贴护士,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对护士以公正、公平、待人宽、管理严为原则;生活上多一份关心和理解,如为护士申请住房、操办婚事、给老护士协调工作、合理分岗;对家庭贫困护士组织援助等。因此多元化关怀缓解了护士的心理压力,使护士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更加激发了她们的工作热情,增强他们的爱岗敬业情感。其次为护士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儿童恢复病房的护士每天面对的是哭闹的患儿、苦恼的家长,患儿如果治疗效果不理想,护士都有可能成为家属发泄怨气的对象。为了减轻护士的压力,我们应坚持每月召开民主生活会,护士把在工作中的压力释放出来或者平时护士间存在误会或矛盾,也借助民主生活会,使矛盾通过良好的沟通化解。当工作出现差错时,执行惩罚要注意以事论事,对事不对人,惩罚是手段不是目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当事人分析原因,把差错作为宝贵的经历让全体护士分享,举一反三,降低同类事件的发生机会,让消极事件发挥积极作用。明确护理职责及理念,护士是患者的管理者、指导者,护理工作的实施者,护理管理者只有在保证其身心健康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护士长应确立明确的护理职责和护理理念,能够深入到每个护理人员的心中,使他们有明确的工作方向,用精神力量鼓励护士。工作制度规范化合理规范的工作制度是实行人性化管理的最基本、最先决的条件。规范的工作制度又是建立在公平、科学、高效、全面的基础之上。作为管理者要有光明磊落、公正决断的作风;在制订制度上,要体现群策群力;在执行制度时,要公平、公正;这样才能树立人性化管理制度的权威。树立自觉性、正义感。人际关系和谐化护士每天要面对的是患者的病痛,甚至是死亡,因而,没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是难以支撑的。护士管理者要经常教导,以便护士能够有好的心态去面对医护、护患、护护关系。护理管理者可为他们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解决冲突和缓解压力,引导其进行换位思考,确保人际关系的和谐。

3结果

通过实行以上的举措,护士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人性化高质量的服务,提高了患儿及家长治疗的信心,减少了患儿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约了治疗费用,受到了患儿及家长的好评。同时,患儿与其家长对医院的满意度有了显著的提升。护士的工作质量提高,赢得了患儿与其家长的赞扬。

篇10

关键词:用户体验;产品设计流程;人物角色;儿童康复

引言

在体验经济时代,人们注重的是产品带来的情感体验,用户体验设计正是关注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建立的感受,关注用户需求,从用户需求出发进行研究与设计。在产品设计研究过程中,对用户需求的采集往往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得出的是用户主观上的意见建议,而设计团队不应该被动地从用户那里获取建议,而是应该主动分析用户行为,用户的行为数据是未经分析的新鲜数据,经过仔细地分析,必然可以发现产品隐藏的潜在用户需求。

儿童康复是在儿童时期运用医学、社会、心理等措施减轻特殊儿童生理与心理的障碍程度。儿童康复产品的设计应深入到儿童康复病患中去,通过实地观察调研、访谈等方式了解病患的真实需求,将儿童的行为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得出产品设计需求。

1用户体验

产品设计市场中,同质化现象严重,如何体现产品差异性,用户体验成为了企业区别于其他对手的竞争利器。很多产品设计受到错误方法影响,前期市场调研所发现的设计需求有时并不能代表真实的用户需求,这直接导致了新产品功能与消费者需求相去甚远。因此,我们要避免设的弊端,只有从调研分析用户的行为入手,将用户体验的数据作为产品设计的前端数据,指导后期的产品设计方案的产出。

James Garrett提出,用户体验不是指产品如何工作,而是指“产品如何与外界发生联系并发挥作用”。他将用户体验分为了五个层面: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本文将立足用户体验五个层面,对产品设计流程进行梳理,整理构建新型以用户研究为重心的产品设计流程,进行儿童康复熏蒸床的设计研究。

2 基于用户体验的产品设计流程

本文在UCD法基础上构建了产品设计流程(如图1),结合Garrett的用户体验五个层面,将研究方法融入模型。在产品设计的用户研究进程中, Garrett的用户体验五个层面分别对应了产品策略、用户调研、数据分析、需求界定、产品表达。在不同的层面对应的研究进程中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分别采用了实地访谈法、观察法、人物角色法、头脑风暴法、模糊评价算法等,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方法融合。此外,设计流程中运用了学科交叉,将管理学大数据分析的交叉分析概念引入,对不同用户行为进行交叉分析,构建虚拟用户场景,实现用户信息的整合与多样化管理。

3 儿童康复熏蒸床设计研究

本文以某品牌康复医疗产品为项目背景,对其中一系列产品――儿童康复熏蒸床进行研究,验证产品设计流程的可行性。

3.1产品背景

儿童康复熏蒸床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由加热装置、温度传感器、水位检测器、雾化器、风扇等结构组成。采用通电加热,将中药液加热产生蒸汽,通过雾化器增大气体输出,由风扇带入至舱体作用在患儿治疗部位。

3.2用户调研

儿童康复熏蒸床的终端用户主要针对脑瘫儿童。脑瘫治疗重点在于提高患儿的肌张力、增强肌力,一般采用中医熏蒸辅助运动疗法。而0-6岁是残疾儿童的最佳康复期,能够从生理上补偿儿童先天缺陷,从心理上减轻残疾带来的伤害。

由于康复儿童年龄较小,自主意识薄弱,家人与医生成为了康复进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所调研的用户以康复患儿为主、患儿家长与主治医师为辅,进行了全方面的调研。根据前期搜集的资料,制定了调研日志以便记录整理用户行为数据。笔者走访了郑州市以康复为主打的多家医院:河南省中医院第一、第二、第三附属医院、郑州市康复医院、郑州市人民医院、郑州市儿童医院、河南省老干部医院等,对中医康复科、康复中心、儿童康复科等多个科室进行了重点走访调研,记录不同医院的特点。本次调研共抽取患儿样本70名,分布于7家医院,以脑瘫患儿为主,年龄3个月至7岁不等。

3.3用户特征分析

0-3岁,儿童的成长环境以家庭为中心,养育占有较大比重,在此阶段需要更加关注儿童的需要和要求,从儿童的情感入手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3-6岁是个体神经系统结构发展的重要时期,对残疾儿童予以康复治疗,有利于生理机能的重塑,有利于潜力的发挥和身心的发展。所以0-6岁儿童处于生理和心理的高速发展阶段,我们需要充分关注他们的多方面诉求,将他们的诉求体现在产品设计中。在康复环境的设计上要符合儿童的性格特点,对康复环境的儿童风格设计能够从心理上减少患儿的紧张感,促进治疗的顺利展开。韩国儿童牙医诊所利用鲜艳的色彩和柔软的海绵打造儿童的治疗空间,飞利浦儿童CT机设置模拟玩具型CT机使儿童缓解紧张感。我们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也要综合考虑康复环境的设计。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我国0-17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与服务需求为49.64%,但接受过康复训练与服务的残疾儿童仅10.46%。可见对康复的认识上,很多家庭都重视程度不足。残疾儿童的康复效果也受到了家庭因素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家庭所持有的残疾观、接受医生建议与主动探索程度、家长的积极乐观心理。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关注患儿与家属的关系,建立和谐有效的共存治疗产品体系。

主治医师在儿童康复进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的医疗康复行业发展还相对滞后,康复环境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康复人员配备的良莠不齐,专业性较低。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操作人员对产品使用的反馈。操作上的繁琐、过于专业可能都会造成产品使用上的不便,从而影响康复过程及效率。在操作面板的布控上,要避免操作误区,注意操作过程中的优先顺序,使操作按键的布控符合操作流程,设置合理的流程性引导,以使得整个操作过程顺畅,避免失误。

康复患儿、患儿家属、主治医师三个用户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患儿从家属获得心理的安慰,从医师获得生理的治疗,三者之间建立充分的信任感,通过治疗过程而形成一个纽带关系。基于用户体验的儿童康复熏蒸床设计研究正是要重视三者的关联,从三方用户入手,分别分析三方用户的行为以获得更加全面的设计需求。

3.4用户角色模型

1999年, Alan Cooper正式提出了 “人物角色” 这一方法。人物角色法从真实的用户调研开始,搜集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将数据塑造成为模拟人物,将人物丰富化成为代表性人群,进而通过分析用户模型得出用户的产品设计需求。

本次调研的数据经过用户分类与相似性整合后,分别构建出了患儿、家属和医生的用户角色模型。(如图3)运用管理学的交叉分析法对角色模型进行交叉分析,得出27种匹配结果,分别予以用户场景模拟还原,分析用户的显性需求与隐性需求,用产品设计的角度予以表_,得出设计需求:加入音乐或动画等方式舒缓患儿治疗压力、温度监控增强产品安全、医生远程监控设施、一键化操作、云端医疗数据以方便患儿异地治疗、康复环境的改善、对不同年龄患儿的区别性设计以使得治疗过程更舒适等。

3.5设计方案评估

根据用户研究过程中所得出的设计需求,进行小组头脑风暴,得出设计方案,对所得出的设计方案运用模糊评价算法进行方案评估,得出最佳设计方案以供企业参考。

4结语

儿童康复熏蒸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研究才刚刚开始,对用户的调研、分类以及模拟模型的建立有助于深入探求在治疗过程中对产品的多方位需求,完善产品的设计研发过程,让用户需求真正指导设计实践。由于医疗康复工作的复杂性,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问题的多样性,用户模型的多样化会不断增加,从中探求的设计需求也会不断增多,相信坚持这样的用户需求探寻会呈现出更丰富、更深入、更全面、更精彩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樽本匾仓,陈啸译.用户体验与可用性测试[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2]郝晓川.儿童康复政策的现状发展与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15.

[3]秦银,李彬彬,李世国.产品体验中的用户期望研究[J].包装工程,2010.

[4]陈鳎殷亮,徐军辉.产品创新设计的方式验证剖析[J].包装工程,2012.

[5]Jesse James Garrett著,范晓燕译.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6]赵志勇,王卓然.基于设计管理方法应用的产品开发实证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

[7]马希贵,孙兴红.综合方法治疗肌张力低下型脑瘫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