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社协议范文
时间:2024-02-01 18:08: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合作社协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乙方: 身份证号码: 联系方式:
秀山县农丰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10月,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本社坚持入社以村民自愿为原则,社员入社后可以就本社发展的单个或多个项目选择性入股,入股方式可以为:资金、土地、劳动力、扶贫资金配股、管理等多种方式。为规范本社经营活动,保护合作社成员权利,增加社员收入,促进本社健康发展。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一、入股项目
苗龙村2019年白芨种植。
二、入股方式
财政扶贫资金配股入股。
三、双方权利
甲方:负责合作社日常运行管理、项目实施,接收社员及上级有关单位监督。每年年底定期召开社员大会,按照入社协议向社员进行分红、听取社员对专业合作社运行的建议、商议合作社下一步发展方向。
乙方:有权对合作社运行情况、项目实施进度、财务管理等进行监督,按照协议上的利益分配机制参与分红。向专业合作社发表有利于合作社健康运行的意见建议。
四、利益分配
本项目采用“村集体+专业合作社+2018年未脱贫户+低保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将财政投入的产业发展资金20万元按照1000元每股配股为200股,其中2018年未脱贫户7股、建卡低保户11股,村集体182股,收益后专业合作社提取总利润的10%作为运行管理费,甲乙双方再按照入股配股金额进行分红,建卡户只享受股金分红,对配股股金无处置权,收益后原始股金属村集体所有,纳入下一轮产业发展启动资金,若因不可抗拒因素导致项目亏损,专业合作社、社员均不享受配股分红,但18户入社建卡户可以享受财政投入资金5%的总量保底分红。
五、其他
本协议自签订之日生效,有效期至项目建设完成,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篇2
种5000多亩地只要3个人
从巴黎市中心往东北方向走大约60公里左右就是布雷日镇。这里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具备种植欧洲冬小麦的天然条件。沿途平整的大片土地上是绿油油的小麦和其他作物。两层农家小楼散落其间。这一带聚集了不少大农场。农场主雷米先生的甜菜地和小麦地一望无边。
在小麦地边,雷米先生介绍说,他今年50多岁,和弟弟共同经营农场,他们是家里第七代务农的。农场有约5250亩土地,一半是兄弟俩向母亲租的,一半是从其他土地所有者那里租的。雷米还说,他和弟弟在大学都是学习农业与农艺专业的,弟弟全日制管理和干农活。他一半时间在农场,一半时间在一个参股经营的糖加工厂和面粉加工厂。农场雇了一个全日制的工人,月薪1500欧元,并为他交纳40%的社会保障金。
在农场粮食仓库外,我看到了几辆农用机车。印象深刻的是红色的大拖拉机。这种拖拉机在中国农村很少见到,轮子直径大约1.8米。驾驶室就更是高高在上了。雷米先生笑着说,别看这拖拉机个子大,它可有最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能引导工人精确驾驶,帮助翻地与播种。
合作社提前收购
我问雷米:“今年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价格多次创下新高,您会因此增加产量吗?”雷米说:“我不会大幅增产,因为粮食价格的波动风险很大,我不会头脑发热。”
“那么,你们如何避免粮食价格波动的风险呢?”雷米先生透露说,首先,农场主与当地的农业合作社签好协议,把2/3的产量按照协议离岸价出售给农业合作社,农场主签订协议马上就可以得到一笔现金,用于经营管理的各项资金周转和补充农机等用品。如果届时农业合作社出售的价格高于协议价,那么,农场主还可以与农业合作社“分账提成”。其次,农场主通常还会把产出的1/3留下存储,既可以机动出售,也可以为自己的面粉厂提供原料。
不羡慕城市生活
参观完农场,雷米先生邀请我到他家看看。雷米的家是一座面积大约40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不豪华,但是很温馨。雷米先生的书房里放着电脑和打印机。他告诉记者,每天农场使用的农药与肥料剂量都是通过电脑记录的,每天的劳动都做技术记录,便于随时查看数据和进行分析。
雷米夫人给我冲好了咖啡,并送上饼干。我问他们:“你们喜欢在城市还是农村生活?”他们笑着说:“当然是在农村了。除了农忙季节要每天连续工作12小时外,我们平均一周工作40小时。这里环境好,安静,互联网等都非常方便。生活的成本比巴黎低,享受和巴黎城里人一样的各种社会保险,只是退休后养老金比城里人少一些而已。每年的1月初,我们都有10天假期。在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我们都到外地度假。”
小镇有医院,距离小镇27公里处,还有个规模较大的地区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巴黎差不多。一般当地人都是就近看病,除非有特别严重的疾病,他们才会去巴黎的医院。
篇3
作为一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举措,“农校对接”是指高校食堂从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直接采购农副产品,自2009年开展试点工作以来,这项举措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推进。
较之高校“米袋子”工程建设,即米、面、油等大宗商品采购平台的成功运营,国家有关部门着力推进的“农校对接”“菜篮子”工程却在高校食堂遭到冷遇,甚至出现官方高调推进,高校食堂并不买账,农业专业合作社怨声载道的现象。其中原因何在?近日,笔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洽谈会上一些农业专业合作社被临时“拉郎配”
成都市青牛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构建猕猴桃完整产业链的企业。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在第四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上,该公司客户经理王枭说:“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农校对接’,只是供销社临时通知来参加展会。”
另一家以野鸭生态养殖为主的企业也被拉到了“农校对接”会场,该公司董事长王文华表示,他们企业的产品供不应求,压根儿没有考虑与高校食堂进行对接,也没有这样的投资计划。
在洽谈会上,南方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被组织方安排与浙江一所大学签订了“农校对接”协议。但该合作社老板告诉笔者:“协议里既没有采购数量、价格,也没有供应配送条款,完全是一纸空文。”
在洽谈会现场,笔者调查发现,福建省武夷山市供销合作联社、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南溪乡东升梅花鹿专业合作社、桂阳县辉山翠竹鸡专业合作社、汝城县福寿生姜农民专业合作社、桂阳县大莲牲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永兴县惠农专业合作社等10多个展位空空如也。
“对这种有名无实的洽谈会,一些农业专业合作社是迫于某种压力来到‘农校对接’现场的,干脆演起‘空城计’。”山东省一家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透露。
天津这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直截了当地表示:“高校食堂根本不敢公布在哪个市场、摊位采购蔬菜。这种‘农校对接’一看就是假的,名存实亡,根本对接不了供需双方。”
“‘农校对接’上热下冷,高校食堂并没有怎么动。”据广西一所高校分管后勤的领导介绍,全区有近60所高校,只有六分之一高校派出分管后勤的人员来长沙参加第四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
对于高校代表出席开幕式后就纷纷离去,农业专业合作社展位前门可罗雀的现象,一所高校分管领导说:“大家没有具体的对接任务,只是来洽谈会现场逛逛。”
高校食堂利益链不破除,学生吃不到真正好的东西
据广东省肇庆学院有关负责人透露,他所在学院有两万多名在校生,既有学院自己经营的食堂,又有对外承包经营的食堂。同一个学院食堂的采购模式、渠道都不一样,因此很难统一进行“农校对接”。
成本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在推动全国层面的高校食堂‘菜篮子’工程建设,但是因时空距离与运输成本等问题,广东高校食堂不可能从山东、陕西、湖南等省农业专业社采购蔬菜,仍然在广东省内找供货商。”肇庆学院有关负责人说。
天津某农业合作社理事长透露,参加“农校对接”洽谈会的都是高校分管后勤工作的负责人。他们往往谈得很好,但实际上都不负责食堂采购,尤其是不负责对外承包经营的高校食堂。实际操作中,负责采购的往往是承包者的小姨子或表姐夫等亲戚,哪里的蔬菜便宜他们就上哪里采购。这种经营模式的食堂约占全国高校食堂的70%。
此外,为了应付国家有关部门推进的“农校对接”工作,部分高校食堂与农业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做一笔买卖敷衍了事,令农业专业合作社对“农校对接”满怀希望而来,两手空空而归。
笔者调查发现,农业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蔬菜一般主打“绿色、有机、无公害”,再加上人工管理成本与正式发票税率等,同样品名、重量的蔬菜比市场上的普通菜价格高出10%。而高校食堂采购往往只注重价格不关注质量,一味追求价格越低越好,令农业专业合作社与高校食堂难以对接上。
山东省聊城市孚德食品有限公司大区经理李文宏介绍,高校食堂对“菜篮子”缺乏认识,采购农副产品首先考虑的是成本,贪图便宜。
无独有偶,北方一家年销售收入1.5亿元的专业合作社总经理的分析更加证实了这种市场趋势。据他介绍,他们的定位是优质优价,重点向大机关、团体单位食堂的“菜篮子”供货。稍微有规模与实力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不屑于与高校食堂对接。
“适合高校食堂的低端米比较少。”在“农校对接”洽谈会现场,湖南省天龙米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彭湘华说,公司年产销10万吨大米,主要以每公斤5元以上的中高端大米的生产、加工与销售为主。低端大米的利润每公斤只有几分钱,还抵不上每公斤大米1毛多钱的物流成本。
“快马赶不上青菜行,蔬菜市场一天一个价格。高校食堂的传统经营模式与利益链很牢固,谁有关系就采购谁的,谁给回扣就买谁的。”农业专业合作社透露,“‘农校对接’规范化,我们就有市场化;不规范,我们正规企业不同他们玩,不趟这浑水。所以,学生在高校食堂吃不到真正好的食品与蔬菜,往往是一些施用催化剂、膨胀剂的农副产品。”
地产地销模式能否给高校广大学生带来实惠
在“农校对接”洽谈会现场,北京某机构极力打造推介类似“淘宝”的电子交易平台,以一统高校食堂“菜篮子”市场。该组织机构宣称:“通过网上实现订单,银行代学校及时付款,并为企业融资,可以降低采购成本20%以上。如果全国高校食堂实现网上采购,每年可降低采购成本200亿元以上。”
不过,参加洽谈会的农业企业及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对此不以为然。“现在市场经济时代,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分工专业化,有关机构欲借助政府‘有形之手’垄断高校食堂‘菜篮子’的模式既不可取,更不现实。”
来自广西大学的代表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高校食堂“米袋子”中的米、面、油等大宗商品通过采购平台可以实现跨区域的联合采购,但是“菜篮子”由于季节性强、品种多、批量小,在省域内开展联合采购都很困难,主要还是以属地供给为主。
据介绍,国际上学校饮食供给制度较为完善的国家当属日本。从1889年开始至今,日本在学校饮食推广中使用当地生产的农产品及加工食品,促进了地域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在推进“地产地销”振兴农业计划中,日本各地都采取行政支持措施促进学校饮食供应中使用当地农产品。
篇4
[关键词] 合作社 政府支持 组织规模 市场
[中图分类号] F3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4-0020-02
以农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重要形式。合作社在组织农民进行农业生产中有效防范市场风险、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当前,上海郊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已成为实现沪郊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
截止2011年底,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到约2950家,入社成员约10万多人,带动的农户数约20余万户,由合作社经营的土地面积超过150万亩,占全市农田面积的约60%。2012年上半年,新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974户,同比增长39.8%。沪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仅数量增长迅猛,而且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探究这些发展新特点,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农业合作社组织的发展趋向和路径,加深理解农业合作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作用,从而更好地支持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一、政府扶持力度明显加大是沪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新特点
从世界各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看,有效的政府扶持是合作社发展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近年来上海市郊各级政府的扶持是沪郊农民专业合作社得以大发展的主要推手。
政府扶持包括政策扶持、产业扶持、技术扶持和市场扶持。
1.政策扶持
2008年,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加强金融支持、给予用电用地优惠、吸引优秀人才、搭建服务平台等6个方面的扶持政策。为了贯彻落实市政府政策,市郊各区县相继推出配套方案、具体条例和实施意见。以原南汇区政府和浦东新区政府为例,先后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强加了在财政、用地、信贷、税收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在财政上,下发《南汇农民专业合作社奖励补贴方案》,重点就合作社的规范运行、市场营销、品牌人证给予资金扶持;在用地政策上,出台《关于加强南汇地区设施农田生产辅助设施用地管理意见》;在金融信贷方面,与农商行、安信保险公司联合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小额免担保信贷政策;在税收政策上,建立了由区农委出具估产证明,区税务局核定发票减免增殖税的操作流程。除了市、区两级政府的政策扶持外,在上海市郊各基层政府依据本镇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自身财力,纷纷推出镇级扶持政策。以金山区廊下镇为例,蘑菇生产是廊下镇的区域特色农产品之一,得到镇政府高度重视,制定补贴政策推动发展, 2008年至2010年,镇政府连续三年对新发展的蘑菇种植面积,实行补贴1.5元/平方尺的扶持政策,2011年全镇种植的蘑菇达到300.6万平方尺,产量4209.1吨,总产值2272.9元,极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产业扶持
科学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业支撑。各级政府在促进优势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依托各地主导产业,积极鼓励和引导有能力的组织和个人创办和壮大合作社,发展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加快以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或产业带的形成,提高农民进入时常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以金山吕巷镇为例,政府从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出发,提出了打造“十里果园、花园”,实现“生态吕巷、农业特色”的发展目标,由政府统一规划、实现区域化布局、控制总体规模,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农民自愿、合作发展”基本原则,以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蟠桃合作社为载体,以现有基地为基础,通过基地整合、沿路发展、设施建设等,不断提高蟠桃产业的发展质量,真正做强蟠桃产业,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今上海“皇母”蟠桃合作社,有果农二百五十户,种植面积五千多母,2012年蟠桃打入上海二百多家超市,“皇母”蟠桃已是上海农业知名品牌。
3.技术扶持
加强技术指导,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保障。各基层政府积极推动农业产业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安全检测体系、产品追溯体系、品牌培育体系等标准化建设,强化蔬菜、水果、食用菌等主要农产品标准、生产操作规程的标准体系的制定,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承担农业科技项目并提供项目研发所需资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以金山廊下镇为例,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认真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技入户指导工作,邀请食用菌专家开展食用菌科技培训工作,使广大菇农较为系统地掌握食用菌栽培中的关键性技术措施,为搞好生产奠定技术基础。技术人员经常性地下基地、合作社指导,手把手地指导农户搞好生产,有效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政府还通过典型引路、现场观摩、发放科技资料等,使标准菇房的搭建、新品种栽培、蘑菇培养料配方、培养料堆制和主要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促进了蘑菇生产的高产、优质和高效。
4.市场扶持
通过政府引导支持产销联盟,扩大合作社销售市场。通过搭建平台,帮助合作社打开市场。各地农村出现的“菜花节”、“百花节”、“蟠桃节”、草莓节等都是政府倡导设立的旅游、销售平台,是助推农村合作社发展具体举措。“枫泾黄桃节”,本着“以桃为媒,广交朋友,宣传枫泾,发展经济,农旅结合,开创特色,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宗旨,以“黄桃节”节庆为平台,全面打造枫泾黄桃品牌,促进黄桃产销对接和农旅结合,推进黄桃产业带向更高层次发展。南汇农博会的成功举办大大扩大南汇农产品的知名度。浦东新区连续举办四届农产品博览会,展示了浦东农业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品牌,进一步提高了新区农产品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扩大市场认知,提升品牌价值。浦东新区在农委指导下,以“大合作、大产地、大市场” 为理念,以品牌整合为契机,组织合作社农产品产销联合会,产品质量与销量双管齐下,扩大了合作社的销售市场,其中南汇8424西瓜、南汇水蜜桃声名远扬。
二、组织规模日益扩大是沪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另一新特点
综观近年沪郊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规模扩大的形式,有横向联合、纵向联合与既有横向又有纵向联合多种情况。所谓横向联合发展是指经营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及服务的组织之间进行的联合,以减少成本及扩大规模;而纵向联合是在同种产品供应链上不同生产阶段的组织之间的联合,比如生产组织和营销组织的联合;横向与纵向兼而发展的是既有相同组织之间的联合又有上下供应链上的联合。
横向联合有同行业联社与不同行业联盟等形式。在瞬息万变的市场考验中,诸多合作社规模小、竞争力弱等弊端逐渐显露,由“舢板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组建“航母式”农民专业合作联社的模式成为发展的必然。沪郊各级政府积极鼓励引导农民专业社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组成联合社,实行跨区域、集团式发展,或通过品牌和营销等资源的整合,组成销售联盟,“抱团”闯市场,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如上海申联水产养殖专业合作联社,是金山区漕泾镇成立的一家水产养殖方面的合作联社。合作联社是由该镇已经注册且具有较大规模和一定知名度的“上海企平、上海逸佳、上海翔盛、上海金库和上海徐博”等五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组建的。合作联社拥有2000多亩水面积,养殖南美白对虾1800亩、罗氏沼虾100亩、四大家鱼及甲鱼混养等高档观赏鱼100亩,还有创新发展连栋钢管大棚水面积100亩。为进一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目标,上海申联水产养殖专业合作联社成立后,旨在实现“四个统一”即“苗种供应、饲料配送、养殖技术、水产品销售”。“合作可以更好地赢得市场、合作更有力量、合作更有发展空间”。
纵向联合可以填补农民合作社先天不足,上海皇母蟠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04年组建,注册“皇母”商标。“皇母”蟠桃品质优良,2006年通过了农业部安全卫生无公害产品论证,2007年5000多亩种植基地还首批入选为上海世博会优质特供果品基地。但蟠桃销售始终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瓶颈,“会种不会卖”是果农先天不足,传统销售方法根本解决不了成规模的产品销售。在当地政府的牵头下,2008年7月引入供销社成为其法人股东之一,生产和销售的上下利益链得到衔接,合作规模得到扩大。供销社的参与弥补了合作社果农社员“会种难销”的空当。
有着紧密利益关系的合作社成员,还通过分工协作,提升产业链价值,形成联合,扩大规模。上海奉城肉禽合作社的350多户社员,涉及肉禽养殖、苗禽孵化、饲料加工、屠宰加工、销售等方面,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经济组织。上海新凤蜜露果蔬合作社一家就拥有300亩国家级标准化有机水蜜桃示范基地。带动6个镇27个村,1.8万亩面积的桃业生产,辐射桃农5600户,同时建设了规模化的浦东优质农产品分栋物流和批发直销中心,综合营销浦东其他各类优质农产品,规模日益壮大。
上海彤瑶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全方位的,既有横向同行业的联合又有上下游利益链上的纵向联合。第一与村委会合作,与所在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获得850亩土地的使用权。村里的农民即可得到固定的流转费,也可以到合作社再就业,使彤瑶合作社优秀业绩与村共享。第二与种植基地、种植大户合作,通过订单和上门采购的方式,帮助其他种植基地和种植大户解决销售难的问题。第三与其它合作社的合作。“以合作社带合作社”的方式,将南汇区其它合作社的优质农产品带入超市、大卖场,现已有沪郊蜂业合作社的近30个品种和敬亭蔬菜合作社的近50个品种进入家乐福、易买得等大卖场。第四是商品采购突破地域界限,向全上海和全国各地拓展,以解决农产品季节性间隙的淡季问题。主动发起建立农产品产地大联盟,实现产品的互补和互促。
三、连接市场渠道不断拓宽是沪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又一新特点
“抱团闯市场”是近年沪郊农民合作社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主要手段。以金山枫泾为例,以黄桃种植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34家,255个成员都是本地农民,种植面积为3260亩,产量约每亩1500-1800斤。合作社实力规模普遍小,抗风险能力差,生产管理各异,不同合作社有不同品牌或没有品牌,导致合作社、农户间相互打起“内战”。枫泾镇政府积极引导34家合作社组成了产销一体化、同步化的合作联社,成立了“枫景黄桃种植合作联社”,统一营销、统一包装、统一生产资料采购、统一发展规划、统一种植技术,“抱团闯市场”,统一打“枫蜜”品牌,增强风险抵抗力,提升产销能级。2012年,枫景黄桃种植合作联社带着枫泾黄桃参加了上海盛夏农副产品大联展,以农产品试吃、广告传单派发等方式推广“枫蜜”黄桃。与长宁区北新泾街道、周家桥街道开展城乡结对,通过长宁区各街道集中下单,不到一个月销售了1488箱,约7.5吨黄桃。通过物流配送模式,枫泾黄桃走进了家乐福、世纪联华、乐购、易买等大型超市。2012年仅枫泾“黄桃节”就销售黄桃1890吨。
篇5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问题;对策;福建尤溪
中图分类号 F32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2-0282-01
1 尤溪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截至2013年9月,尤溪县工商核准登记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279家,成员总数7 908人,其中农民成员7 901人,涉及种植业91家、林业产业13家、畜牧业25家、渔业13家、农机服务业83家、其他54家;注册资金共计48 276万元,其中注册资金超百万的有47家。尤溪县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1)创办主体多样化。全县27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由村集体牵办的3家,依托龙头企业兴办的13家,农民自愿联合的263家。
(2)合作领域多样化。在产业分布上,从以往种植业为主,逐步向种养及服务加工业延伸;在产销服务上,从单一的生产中间环节,逐步拓展为技术服务型、综合服务型、流通服务型等系列化全程服务领域。
(3)营销形式多样化。有“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协会+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大户”“合作社+加工厂+农户”等形式,通过订单或协议,实现内联农户,外接市场。
(4)辐射空间多样化。各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信息灵、机制活、反应快的优势,开拓外地市场,扩大销售渠道,走向县外、省外[1-2]。
2 尤溪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尤溪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组织规模小,经营层次不高;二是机制不健全,运作不够规范;三是产权不明晰,成员的利益联系不够紧密;四是要素资源缺乏,发展能力不强;五是合作社之间缺乏必要的再联合[3-5]。
3 尤溪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措施
3.1 以法律政策为前提,加快构建合作社指导服务体系
县、乡(镇)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好指导、扶持和服务职责,着力加大法律政策和典型案迹的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群众的专业合作理念和依法办社水平[6]。
3.2 以创建示范社为抓手,逐步规范合作社运行机制
关注合作社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等微观层面存在的问题,以实现管理民主、利益共享为重点,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增强合作社的凝聚力和驱动力。
3.3 以现代管理为理念,着力提升合作社的经营管理
提倡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合作社,引导合作社对内开展各项服务、对外拓宽营销渠道,努力实现增收节支[7]。开展农机服务和植保统防统治专业合作社的组建与推广,引导扶持合作社之间的联合或重组,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道路,提高合作社市场竞争力,努力形成一批经营规模上千万元的合作社或联合社。
3.4 以现代农业为重点,进一步拓展合作社发展空间
鼓励合作社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允许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参股的方式组建土地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公司)农户”等方式,推进生产基地建设,发挥合作社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城市区位优势,吸引城市各类人才、技术和资本等参与合作社事业[8]。
3.5 以政策资金为支撑,努力营造合作社发展的良好环境
按照“服务便民、管理有效、有利发展”的原则,更好地提供合作社发票领取、程收单报等服务,切实落实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对于高效设施农业等建设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各级评定的示范社实施;农商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向有还款能力的合作社授予一定的信用额度,以解决生产性的资金需求;对土地流转期限较长、集中连片的合作社,安排专项资金予以补助;每年安排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扶持合作社开展规范化建设、品牌创建和人才培训等[9-10]。
4 参考文献
[1] 林子聪.三明市郊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福建农业科技,2012(7):77-80.
[2] 石玉梅,张敏.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2):18562-18565.
[3] 余艳锋,邓仁根,罗青平,等.江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11):21-23.
[4] 王蒲华.福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农村经营管理,2008(12):34-35.
[5] 申燕飞.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3(23):78-79,82.
[6] 韩众鑫,张庆海.丹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2013(8):80,105.
[7] 杨志文,雷有林,安文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建议——对灵寿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专题调查[J].河北金融,2013(6):59-61.
[8] 陈红,李青云,代朝录.大通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4):289.
篇6
关键词 新型农产品营销体系;问题;对策;中国
中图分类号 F3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8-0301-02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china tradition agriculture marketing organization,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ence on typical marketing mode of foreign developed countries were analyzed,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using the foreign advanced experi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new agriculture marketing system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new 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ing system;problem;countermeasures;China
1 国内传统农产品营销组织体系
我国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农产品流通体系已基本建立,但在微观层面上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不完善,农产品营销交易效率较低。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在我国不同地方不时均出现了农产品销售难、农民增收迟缓等现象,这表明我国农业发展障碍已经从生产领域转向了营销流通领域。
1.1 农产品营销定义和营销主体
农产品市场营销是指为满足大众生活需求的农产品生产交换活动。农产品营销主体是指在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开展经营活动的组织和个体。我国农产品营销主体包括农产品生产销售个体户、专门从事农产品经营的个体户及经济合作组织2类。兼顾农产品生产及销售的个体户在我国存在较广泛,专门从事农产品经营活动的个体户及经济合作组织主要为中介组织、批发零售商以及专卖企业等。
1.2 传统农产品营销组织及作用
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其保证人们的日常生活能够正常进行,农产品营销流通在此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1]。
1.2.1 专业市场销售。目前该营销模式在我国覆盖面较广,在全国各地都广泛存在,例如各地的菜篮子集团就是典型。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数量多、规模大、销量高,同时专业市场销售主要以批量销售为主。该销售模式的优势是能够对市场反馈信息及时作出响应,同时根据当前的市场情况迅速采取响应措施,从而有效解决市场信息不畅、农产品储存运输障碍等问题[1-3]。
1.2.2 销售公司销售。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农产品销售公司也逐步进入农产品销售环节当中,主要从事农产品从原产地的收购,以及后续的农产品加工、处理、包装、销售等。农产品销售公司大多采用收购合同协议的方式与农户进行交易,也有即时买卖交易。
1.2.3 合作组织销售。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及广泛应用,我国农业生产已经过渡到部分农产品过剩阶段,经济合作组织由此应运而生,主要解决农产品销售与价格收益等方面的问题。经济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属于风险共担和利益均沾的合作关系。农产品通过合作组织集中在一起,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便于在同买家谈判时赢取最大利益。
2 国内传统农产品营销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市场指导信息流通不畅
市场供需信息在引导农户的生产行为、调整生产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缺乏市场指导信息指引时,农户在进行生产品种选择时不具备针对性和计划性,而是依据以往的生产经验、生产习惯等方式来选择生产,或者是在市场波动较大时,根据市场上部分产品价格、畅销程度来进行盲目跟风生产,直接导致部分类型产品生产过剩、产品滞销乃至完全不能销售,例海南香蕉、山东白菜等,这给广大农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4-6]。
2.2 欠缺风险分担机制
农产品生产具有生长周期长、生产惯性大的特点,在农产品生产、储存、销售等过程中都会遇到不确定风险。例如市场消费需求变更会导致农产品市场波动,给农产品经营带来风险。同时,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会对农产品种植或养殖带来致命打击。
2.3 交易手段落后
我国农产品传统的交易方式是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实物交易方式,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先进的网络技术;交易范围受限,仅在附近区域进行而不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进行产品推广;工作效率不高,只能采取人员谈判等方式进行。与此同时,市场上大宗交易、订单式生产以及期货交易等交易方式较少,影响了交易效率。
2.4 交易中间环节多
传统农产品销售大多采用“农户―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交易流通模式,一般情况下批发商还会呈现“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乃至于更多环节,这直接导致了产品交易中间环节过多、交易成品过大、交易资源浪费等方面的问题,也导致了产品流通效率不高、市场指导信息反馈迟缓等方面的问题。
3 国外新型农产品营销组织体系的特点
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营销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与教训,主要有3种模式,即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模式和以法国为代表的欧盟模式。通过对这3种模式的分析总结可以发现,发达国家农产品销售共同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相对发达的农业合作组织
国外发达国家在农业营销体系中均有相对比较发达的农业合作组织,并农业营销中发挥重要作用。
日本农协是日本农民合作组织,主要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向农民反馈市场指引信息,提供金融、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农协在调整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农产品信息收集和信息反馈,较好地服务了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
美国农业合作社在农产品营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资料表明早在1997年美国各类合作社组织就数量已达到3 800个。美国农场的规模相比较于其他国家更大,但由于大型销售公司规模更大、实力更强,因而仍感到势单力薄,从而农场主联合组成农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主要服务于农场主,构建起农场主与销售中间商、大型连锁超市之间的销售签约活动。
3.2 健全的基础配套设施
国外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流通、冷库等与农产品销售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农产品的完好率,降低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中造成的农产品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日本为优化农产品销售过程、提高农产品营销率,建立了农产品加工厂、冷冻冷藏库、运输批发中心、专卖店市场等基础配套设施,严密的生产关系组织、完善的制度管理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存储、运输、销售等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
欧盟对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十分重视,对改善农产品生产、储存和加工等项目给予财政补贴与政策支持,积极进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了便利[4]。
3.3 信息化的农业销售方式
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产品销售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平台,积极采用现代营销手段开展农产品促销活动。
日本采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进行农产品结算交易,能够迅速、准确地完成货款结算。而且日本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完善,能够快速地将市场供求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给生产单位,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闭环,有效避免生产的盲目跟风。韩国农产品批发采用电子竞拍方式进行,在信息化网络平台上能够快速直接显示交易结果,在确保市场交易公平性的前提下提高交易效率。
美国采用工业营销策略进行农产品营销,在销售模式中,农产品与汽车、电脑、操作系统、手机等工业品一样,都能够采用现代销售理念进行促销,为开拓市场,美国采用灵活多样的包括广告、推广、公共关系及人员推销等多种方式在内的多种促销方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产品促销体系[5]。
4 加强新型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的对策
我国农业生产实行,在耕地面积、生产规模上与上述发达国家情况差异较大,不能够直接按照国外现有的生产销售模式。但对先进经验充分分析将为我国建设新型农产品营销体系提供较好的启示和借鉴。
4.1 充分发挥合作组织的主体作用是促进农产品营销的基本前提
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直接造成我国农业生产在规模上成为“世界上最小的农户”[6],其农产品销售方式也与之相应的是分散经营的模式,交易成本居高,农民增收困难。解决该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建立起农业合作组织,集合分散农户到合作组织,形成有机销售整体。在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组织形式多样,我国可参照国外经验,建立起形式多样、适应国情的农业合作组织,团结分散生产单元力量,构建起农民与销售市场之间联系的桥梁,服务农产品生产销售,从而使之成为新型农产品营销体系中的一个环节。
4.2 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营销是加强农产品营销的有效方法
我国当前农产品销售主要还是采用传统营销一对一的营销模式,销售效率不高。在构建新型农产品营销体系过程中,可以充分参考美国采用工业品营销理念来开展农产品营销的经验,充分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策略。同时发达国家农产品营销充分利用了先进互联网技术优势,提高农产品销售信息化,实现市场信息及时、准确、高效反馈,我国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灵活的特点,加强产品推广、信息、信息指导、商品促销等方面的建设。
4.3 提高基础设施和物流系统建设是加强农产品营销的基础保障
高水平的物流系统和基础设施对提高农产品交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降低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率,进而降低农产品的生产交易成本,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为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供条件。在当前,我国的农产品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够完善,信息和物流体系也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设施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在新的农产品营销体系中,应充分发挥好已有资源的效能,使之得到充分利用。
5 结语
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农产品营销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研究总结其经验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营销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然而,受农业生产条件、社会形态、基础建设等方面的限制,国外成功经验不能够直接照搬,必须要结合我国国情,创新性地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进而构建适合我国实际的营销体系。
6 参考文献
[1] 李季圣,李志荣.农产品营销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4-10.
[2] 李伟伟,任晓娜.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分析及建议[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3):39-40.
[3] 穆月英,等原浩三.日本的蔬菜水果流通及其赢利率的调查研究[J].世界农业,2012(2):31-34.
[4] 袁以星.上海“三农”决策咨询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52-265.
篇7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河南农业 应用模式 风险
农业供应链金融是将农业产业链条上的企业或个人与上下游的企业、农户利益捆绑,由第三方物流监督,通过供应链的信用转移作用满足供应链上各成员的资金需求,提升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基础是农业产业化,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已初具规模,很多大型企业可在供应链中担任核心企业的角色,通过核心企业的信用转移,有效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签订的生产订单,有效降低了农户的市场风险。
一、农业供应链金融的理论分析及应用模式
该业务的运行机理主要为:首先,构建农产品供应链。将分散生产的农民与大市场联系起来,使公司和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的共同体,以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扩大销售,增加农民收入;以订单农业形式帮助专业合作社与相邻城市批发市场、果蔬等农产品交易市场及本地大型企业建立供销合作关系,扩大本地农产品供应量,进一步推进“农超对接”,扩大本地农产品基地直接采购量,减少中间环节,并降低超市销售农产品的毛利率,以稳定价格。其次,形成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鉴于农产品供销公司在整个供应链中所处的核心地位,再加上其智慧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以及信息平台作为供应链支持系统,能上与各农户及时交流信息、下与分销商和卖场及消费者交换信息和有效沟通,进而能快速反映上下游企业的需求。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供销公司可向商业银行提供担保或由商业银行统一授信于供销公司为农户提供融资服务,并有选择地采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应收账款保理融资、保兑仓融资、存货质押融资以及预付账款融资等模式,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融资难问题,并通过对物资流、融资流以及信息流的“三流”控制,确保农产品产销平衡、渠道畅通。
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主要有三种:(1)农户联保贷款模式。农户联保贷款指社区居民组成联保小组,贷款人对联保小组成员发放,并由联保小组成员相互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的基本原则为“多户联保、总额控制、按期还款”。这一模式在我国已使用多年,主要由农信社提供为主,其他金融机构也有所涉及。(2)农业合作组织主导模式。该模式以当地的特色农业产业建立农业合作组织,通常借助合作社的形式。由商业银行向合作社提供贷款,合作社的成员根据信用等级和偿还能力分级联保贷款。这一模式在我国有较多的成功尝试。例如黑龙江省肇东市海城乡“收储公司及农户”模式;五里明镇“公司、合作社及农户”模式;肇源县“公司及农户养殖”模式;肇州县“协会及农户肉牛养殖”模式等。(3)核心企业供应链模式。在农业供应链上选择信用较好且处于核心环节的企业,以取得的销售合同向金融机构取得短期贷款,并在供应链上进行信用扩展。
2010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和企业商业信用风险的加大以及政策调控的作用,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度受到较大的影响。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供应链金融产品,具体如表1所示。
二、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河南是农业大省,近年来着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中、龙头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强化产业集聚,初步形成了以豫北、豫中南为主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豫东平原奶业养殖基地、中原肉牛肉羊、京广铁路沿线瘦肉型猪、豫北肉鸡、豫南水禽等一批优势农业产业带。目前全省符合农业部统计标准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9 102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 8 473家,初步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覆盖全省的龙头企业群体。
在全省11 674个农业产业化组织中,属于龙头企业带动型的共计 5 724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共计421家,国家龙头企业23家,省重点龙头企业343家,市重点龙头企业1 200余家,2009年底全省粮食加工能力达到3 450万吨,居全国第1位,肉类、奶制品加工能力分别达到578万吨和255万吨。河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和速冻食品生产基地,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和60%;食用菌、味精、方便面和调味品产量均居全国首位。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为7%,占中部的33%。建立了一批在国内外均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例如华英集团、双汇集团、白象集团、金星集团、思念集团、大用集团等十几家特色企业。
三、河南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模式
参照黑龙江的“五明里模式”,结合河南农业特点,建立适合河南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即“核心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银行、保险、政府及科技”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政府是该模式的规划者,政府出面牵头大型企业,建立专业合作社,核心企业向银行提供信贷抵押,为合作社发放贷款,农户与合作社签订订单进行生产,由合作社依托当地科技部门对生产实行全过程指导。其运行机制为在原料供应和生产环节,由政府提供支农资金,专业合作社提供农资保障、签订订单,农户进行农产品专业化生产,银行向农户提供贷款,核心企业与合作社签订协议,向银行提供抵押信贷扩展;在存贮环节,利用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产品的储存设备及仓库;在销售环节充分利用核心企业的销售渠道。
该模式的特点包括:(1)这一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供应链加强了核心企业和农户的业务关系,农村金融机构可借助这种关系向农户授信,将资金注入供应链中,这样既增加了对农户和农业的支持,又扩大了自身的盈利。(2)降低了银行的风险。核心企业提供的信用抵押使其在供应链上承担了连带责任,促使核心企业与供应链上的合作社与农户形成了战略协同关系,核心企业若要降低经营风险就必须监督和改善供应链上企业和组织的经营。银行作为供应链条中资金的提供者,就需要对整个供应链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从而降低风险。(3)将原来对大量分散农户的小额贷款进行集中,降低放贷成本,打破了微型金融的局限。
四、农业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
由于农业供应链金融参与的主体较多,契约复杂,在推行这一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管理。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构成主要包括:(1)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在整个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在经营规模和融资成本上都占有较大的优势,是决定整个供应链金融资金流量的主导因素。如果核心企业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对上下游的组织和农户进行利润及资金流量的挤压,必然使得整个供应链产生“震动”。另外,核心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起到了担保作用,如果其负债水平过高则将使整个供应链的合作伙伴之间出现整体危机。(2)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风险。供应链金融是对整个供应链整体的物流、资金流、控制技术的结构化运用,对授信主体的中小企业资质要求较低,对授信主体的预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等动产担保较为重视,而这些资产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3)农户信息不对称的信用风险。农户对贷款的用途不明确,并且小规模的农业生产产品科技附加值低、利润率低,受市场影响较大。(4)操作风险。金融机构在制定供应链金融产品时,应根据供应链的具体信息设计产品的管理及风险控制,要求金融工作人员要对供应链的结构、规模和信息传递充分了解。
在对农业供应链金融进行风险管理时,需要风险识别、度量、评估及控制四个环节。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在识别过程中要找到影响供应链节点企业或农户不能按时还款的影响因素,并将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和分类,区分哪些是可以避免的,而哪些是不能避免的。风险的度量即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与描述,建立风险度量的数学模型对风险的发生概率进行预测。风险的评估是在对风险进行度量之后,将预计可能发生的风险的概率、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与贷款的收益进行配比,分析其是否在银行的承受范围内,从而采用相应的控制手段和政策将损失降到最低。在整个控制模型中,对风险的评估占重要地位,可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供应链金融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定性分析。
在这一指标体系中,行业风险、专业合作社及农户风险、核心企业风险和供应链整体状况组成一级指标体系。行业风险体现为行业地位和技术水平,影响整体供应链的发展前景和农户的还款意愿;专业合作社及农户风险体现为与核心企业的合作频率及年限、农户的管理水平和信用状况,影响供应链的稳定及农户的还款能力;核心企业风险是整个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关键,核心企业的信用记录、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质量及行业地位是整个供应链金融运行的基础,其在整个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中占据重要地位;最后,供应链的整体状况体现为产品竞争力、总体盈利能力和信息传递,是金融机构最终收益的保障。
结合上述对风险指标体系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农业供应链金融管理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管理。第一,严格控制供应链节点主体的准入机制。认真收集、整理和分析节点主体即农户、专业合作社及核心企业的交易情况和风险情况,对其信用水平进行客观的评价,同时应提高其信用水平。第二,提高对核心企业的风险评估标准。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起到信用担保的作用,应对其信用状况、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偿债能力继续进行充分的分析与评价。对其所提供质押物价值,应根据以往的资料和市场信息准确判断其价值,保障金融机构能够收回贷款。第三,控制供应链整体的信用额度。结合供应链的运行状况,针对不同节点主体的特点建立不同的授信额度。对信用额度的控制还应包括对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额度的控制,供应链的物流企业单一将导致仓储成本的提高和产品流通速度的减缓,这样会降低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影响贷款的收回。第四,建立畅通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可将借款人的信用信息与银行进行有效对接,帮助银行了解借款人的资金流向和还款情况,减少银行和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降低信用风险。
(注:本文系南阳市社科规划项目《在我市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解决农业筹资问题研究》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毕家新.“供应链金融”出现动因、运作模式及风险方范[J].华北金融,2010,(3).
2.崔满红.金融资源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高煦照.论农业产业化的理论渊源及特征[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2).
4.马九杰,周向阳等.土地流转、财产权信托与农业供应链金融创新――龙江银行“五明里模式”剖析[J].农村金融,2009,(4).
篇8
实践证明,这种规模经营模式下,农民既能参与管理又能分享土地红利;但是股田公司的股权以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为主,贷款时需要用作抵押,公司一旦运作出了问题,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便有偿债风险。鉴于此,基层干部认为,试点需要进一步突破的是,如何避免农民的失地风险。
农地折资做“股本”股田公司破壳而出
江津区是重庆柑橘的主产地之一,也是全球第三大果商澳门恒河果业公司的重要果源基地。20*年*月,该区李市镇牌坊村农民“以地入股”成立重庆市仁伟果业有限公司种植柑橘,77名农户以309亩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折资141万元入股,包括土地附作物折资、现金出资,公司注册资本为150万元。仁伟公司成立后与澳门恒河果业公司签订了“生产收购合作协议”,由恒河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和柑橘收购。
长寿区麒麟村508户农户于2006年3月成立宗胜果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62.03万元,其中土地折资入股253.4万元,农户出资股金15万元。宗胜公司成立以后与澳门恒河果业公司签订了30年的包销合同。恒河公司还以现金*万元入股宗胜公司,与村民共担风险。
农民为何要成立“股田公司”?“这都是被逼出来的!”牌楼村主任、重庆市仁伟果品公司监事会主任李贵才告诉记者,早在“股田公司”成立之前,牌楼村就成立了由343户农户组成的柑橘专业合作社,但合作社运行了一年多就濒临解散。李贵才说:“合作社对大家的约束不强,社员家里的壮劳力大量外出打工后果园无人管理。有的柑橘苗栽下一年多不仅没长大,反倒比下苗时还矮小。合作社只能对社员指导不能强制,果园施肥、除病没有保障,恒河公司不满意,大家的心也散了。这时江津区农业局建议我们以地入股办公司。”
长寿麒麟村的宗胜公司成立之前也面临着相似的难题。20*年*月,麒麟村村委会主任余安全集合村里508户村民、514亩土地组成了优质杂桔种植“联合体”。但杂桔从育苗到挂果需要5年时间,这期间仅每年管理养护费就需要50万元。“联合体”根本拿不出这样一大笔钱。村民们找到长寿柑橘办联系银行贷款,但“联合体”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银行拒绝贷款。村民们商量要把“联合体”变成正式的公司,拿出村民的土地经营承包权入股。村民们又选出26个股东代表,将每户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交由评估机构评估作价入股。
重庆市农业局干部易南平说,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农户自愿联合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合作生产”做出了允许性规定,重庆市工商局也出台了允许农民土地入股的专门条款,为探索农民“以地入股”扫清了障碍。
农地经营公司化农民分享土地红利
仁伟果品公司总经理周太仁说:“以前柑橘合作社里,社员各忙各。现在土地集中到公司统一种植,公司再聘请部分股东作管理员,分片包干、绩效管理,再没人不听指挥了。”周太仁详细介绍了公司的生产管理规程:首先,309亩地被划分成三大片,由三个大片管理员层层分解给小片管理员,最后保证每一块地、每一株果苗都有专人管理。然后实行土地投资目标和生产目标挂钩管理,每亩地每年投入400元,要求果苗一年至少长高50厘米、树干增粗一厘米,管理员包干的果苗每少长一厘米扣五毛钱,果苗生长超过一米的给予奖励。技术指导由恒河公司统一提供,何时该施肥、何时该打药、何时该浇水,技术手册上写得明明白白。一年后,公司的果苗生长达到了恒河公司标准化的要求,单株规模要比普通种植户大三倍。
入股仁伟公司的77户农民中有24户参与公司的生产管理,其中30人拿到了年均3000元的绩效工资。股东沈正祥以四亩山地入股公司,又被公司聘请为管理员负责管理近20亩果园,“家里的儿女都打工去了,以前老两口在家喂猪、种田,手里基本没有余钱。土地入股后已经当了两年的管理员,一年能挣3000块钱的工资,让儿女们也能安心在外打工了。”
农地使用权性质特殊“股田公司”股权有风险
江津区的首个“股田公司”牌坊村仁伟果业公司成立后,区农业局曾想把“以地入股”的模式推行到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但经慎重考虑后,决定暂不推广,继续在牌坊村试点。“问题就卡在‘股田公司’的股权风险上。”江津区农业局下属的绿丰农业信用担保公司副总经理汤说,“股田公司的股权以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为主,贷款时需要用作抵押,公司一旦运作出了问题,需要清偿债务时怎么办?难道能把农民的土地权证收走?”
为了减少风险,各地政府所属的担保公司都为本地的“股田公司”提供了资金担保,但由于“股田公司”的其他资本有限,反担保仍要涉及“农地股本”。汤说:“以仁伟公司为例,绿丰担保公司先后为其提供三次贷款担保,先后向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分行贷款60万元。作为反担保,仁伟公司先后拿出了公司五个负责人的房屋、公司的果树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作为抵押。如果股田公司经营不顺,还不上贷款,就要清算股权,但由于农地承包经营权的特殊性,按照现行的法律不能用于抵债,最后只能由担保公司、政府和银行为公司的损失兜底。”
篇9
一、金融服务主体增加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飞跃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主要来自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巨大推动,镇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迅速发展。
农村资金互助社在在合作社的基础上建立,成为新型的资金来源渠道。与资金互助社相比,村镇银行有其自身优势。截至2013年3月,全省村镇银行68家,其中批准筹建6家,已建村镇银行资产总额约200亿元,主要面向小微企业和农业贷款。村镇银行能提供存、贷款业务和票据结算以及银行卡和业务等,金融服务范围更广,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更大。
截至到2010年3月河北省批准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达到151家,注册资金90亿左右。小额贷款公司抵押、担保方式灵活,相较于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流程更加简便灵活高效。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主要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手续简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规金融机构的不足,成为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资金支持的有效载体。
二、信贷规模扩大
2013年农业银行河北分行三农贷款余额达到1029.99亿元,增速12.29%;涉农贷款867亿元,增速13.98%;邮政储蓄河北分行在河北推出的小额贷款、家庭农场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等已累计投放848.34亿元。2014年12月,河北省委农工部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河北省分行签署服务三农战略合作协议,未来3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河北省分行将向河北省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200亿元以上的意向性融资。截至2014年底,河北省农信社涉农贷款余额4422.6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84.2%,特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539.5亿元。各地市银行也纷纷加入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行列。截至2014年底,衡水市银行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贷款余额达17.7亿元,龙头企业贷款余额37.3亿元,5亿元贷款支持355个农业合作组织。邯郸银行2014年累计发放“致富流转贷”贷款1550万元;以林权为抵押物发放的贷款4300万元。
三、金融服务创新有所发展
河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创新方式也得到了发展。主要体现在金融服务产品创新、担保方式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创新三个方面。
(一)专门的金融服务创新有新探索
新的农贷产品不断涌现,如农村信用社推出的“农贷宝”、“商贷宝”等系列信贷特色产品,全力打造河北农信的贷款品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独有的贷款方式出现,如邯郸银行推出的“家庭农场贷”, 针对专业大户的“农户创业贷”;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为特点创新的规模化产权抵押产品的创新,如邯郸银行的“致富流转贷”“林果贷”。
(二)担保方式创新呈现多元化趋势
农业产权抵押、农业保险单抵押、政府担保公司、订单抵押、龙头企业担保形式得到发展。邯郸银行、邢台银行等盘活了农村产权,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得到发展;农村信用社积极开展大型农机具抵押、动产质押、仓单和应收账款等新型信贷业务;中国农业银行唐山分行与政府担保公司合作方式,推出农村生产经营贷款,还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采取“公司+农户”保证担保方式,为肉鸡饲养订单农户发放贷款1600余万元,以满足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
(三)金融服务模式不断创新
产业链融资模式有了成功的探索。河北省农村信用社结合农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之间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新需求,健全“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企业+专业大户”、“企业+家庭农场”等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政府增信行为增加。唐山市政府成立农业担保公司,并与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其他机构合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
(四)农村金融市场机制日趋完善
产权交易市场得到发展。邯郸银行建立全省首家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张北地区的农业物权公司也具有产权交易市场的性质;信用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农业贷款风险部分源于信用状况难以评估,然而农行唐山分行搜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建立了信息档案,这一举措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立迈出的第一步。
(五)金融服务合作机制也在不断创新
多元信用主体参与金融服务机制创新成为趋势。政府风险基金的引导作用、政府担保公司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取得金融服务提供担保是政府参与机制创新的表现;农村金融体系的创新离不开新型合作金融的发展,相互制农业保险、资金互助合作社等都是合作金融形式;农业产业链为金融服务创新提供了多个环节,农业保险、农业产权信托、政府风险基金、担保公司等主体广泛可以参与其中。中国农业银行唐山分行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采取“公司+农户”保证担保方式,为肉鸡饲养订单农户发放贷款1600余万元。
四、管理办法相继出台
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管理办法、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和细化,从中央到地方,然后再到金融机构,都体现出了针对性、渐进性和系统性的趋势,围绕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问题,从土地流转、土地经营权抵押,由中央到地方,然后细化到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其针对性加强。
篇10
一、涉农贷款的主要投向
(一)支持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为提高科技对农业产业贡献度,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拟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信贷投入:一是对良种培育、先进种养技术推广和资源消耗少的节约型农业项目给予优先支持,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二是增加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的信贷投入,给予农业科研领域必要的信贷支持,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三是积极支持农村信息化建设,重点支持千村百镇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和涉农信息产品的研发生产。
(二)支持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根据我市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部署,积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一是支持农村有还贷能力、贷款担保落实的基础设施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支持农网改造、农田水利、植树造林、节水灌溉、水利开发、水源涵养和保护等项目建设;二是支持农村新社区建设。随着“大环境、大建设、大发展”不断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要以农村公寓化建设工程、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大对农村新社区建设的信贷投入;三是支持特色村镇的创建。要在支持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农村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特点,充分利用和挖掘各村镇的资源优势和资源特色,大力推动我市生态特色村、镇的创建。
(三)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按照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加大对六大产业体系的信贷投入力度,发挥金融在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1.优先支持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加对养殖业、粮油业、蔬菜园艺业、农业新兴产业的信贷资金投入。围绕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积极支持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业的发展,支持以蔬菜设施栽培以及苗木花卉为重点的特色林业和“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农业的发展;支持粮油基地、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的发展;以信贷支持各类农业产业园以及农产品产业带与专业市场的规模优势和经济优势,着力发展现代农业。
2.重点扶持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把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行动的重点,做好信贷规模配置和系统内资金调度,满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更新改造、生产环节、季节性收购等资金需求,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支持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商品流通,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以工促农长效机制的建立。
3.积极支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支持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业公园、农家乐、垂钓园、观光园、森林公园,支持举办各种农业观光节、采摘节、品尝节等活动,积极构筑点、线、面结合的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新格局。
4、支持农业合作组织建设,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农业专业合作社能够组织分散的农户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引导和改变农户的经营模式,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直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方一业”的专业化生产格局。因此,应采取贷款支持、提供多种服务方式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形成银企政社互助发展的新局面。
二、具体措施
(一)建立市农委与银行的项目联系制度。
1、推荐项目。市农委积极向科技农村商业银行推荐好的企业及优质项目,努力争取扩大贷款额度。
2、跟踪调度。抓好重点企业融资对接合作协议的落实。
3、银企对接。每年举行1-2次银企对接活动,通过银企对接,相互沟通,争取银行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重点企业所需资金给予大力支持。
4、金融产品培训。科技农村商业银行每年向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进行一次培训,重点对新推出的金融服务进行培训。
(二)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加大支持力度。
1、积极开展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在政策允许和控制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制度和产品创新,认真研究农村信贷细分市场,以客户为导向,推出有特色的农村金融创新服务和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
积极开展适合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特点的产品,在稳步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基础上,逐步将目前在城市地区开发、开办的新金融产品尽快推广到广大农村地区。大力发展结算、信用卡以及理财服务等以手续费为重点的中间业务,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一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建设方面设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配套贷款、农田水利改造专项贷款、旧村改造专项贷款、大型农业新型机械设备按揭贷款及租赁业务品种;二是在农业产业化方面设置农产品套期保值贷款、农业订单贷款、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贷款、农业生产资料购买贷款、科技农业生产推广贷款;三是推出农家乐旅游农业贷款,对农村生态旅游有品味、有效益、能控制现金流的,可用其收费权作质押,解决贷款问题。
2、创新业务流程,提高贷款发放效率
为保证涉农贷款的及时、有效的发放,完善风险评价体系,简化审批环节,强化约束激励机制,科技农村商业银行建立涉农贷款绿色通道,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优先给予审批,对于已通过贷款尽快发放。
3、设立涉农贷款特色支行,专门致力于支持新农村建设
- 上一篇:大学竞选班干部的演讲稿
- 下一篇:市场工作汇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