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科学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4-02-01 18:07: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科学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科学化管理

篇1

1.创新组织机构、更新经营理念,优化创新氛

组织机构是油田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框架,对组织机构进行合理的设立,可以有效地将企业的实际同管理理论相结合,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目前我国油田企业面临着重组整改的局面,急需新鲜血液的加入,无论是组织机构的创新,还是经营理念的更新,或优化创新氛围,都需要进行科学的变革。但无论是改革还是创新,都必须根据国情,进行科学有效的管控模式。创新不只是发现,更是实践。所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单单体现在科技实力,更体现在管理水平上。因此,企业要向现代化企业管理方向发展,实现管理上的创新,让企业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提升市场竞争力。

2.实现流程与人资管理创新,科学应用信息技术

当今时代是科学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时代,油田企业若想适应这种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就必须在管理上寻求创新,从而获得更强的竞争实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人才将成为各大企业争夺的核心,人才也将成为各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所以,油田企业要改变已有的工作重心,将已有的制度化管理逐步向人性化管理偏移,让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并驾齐驱,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此外,企业还要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让流程更加顺畅,不仅提升了局部效率,更是改善了整体流程效率,从而实现管理上的创新。

3.实现人性化管理,积极开发人的潜能

对人的管理是管理工作中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力,提高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为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打下基础。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尊重每一位员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机遇,重视员工的权利;其次,关爱每一位员工,员工奋斗在企业生产的第一线,企业要做到想员工之所想、帮员工之所急、解员工之所难,尽力让员工把企业当家,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第三,积极开发员工的潜能,为员工安排合适的工作和岗位,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和潜力,做到人尽其能;最后,要塑造一只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

4.实施基础管理规范化,不断构建知识型团队

油田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是人事管理,而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更侧重对人才的管理,为此企业要做到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使用机制、激励机制和人才安全预警机制,加强对人才的管理,尤其是核心技术型人才的管理,创建知识型的团队。

二、结语

篇2

关键词 安全生产 科学化管理 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如何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呢?笔者工作在电力建设企业,立足于生产第一线,对于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安全是生产的保障,有了安全才有效益,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1着眼人的安全心理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心理是人在生产劳动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的反映,是劳动过程中伴随着生产工具、机械设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与安全意识。主要包括:劳动生产中的安全心理、职业安全心理、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群体心理、安全组织心理等。通过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心理现象的总结,可以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产生安全教育的心理效应,达到抓住人心、震撼人心、深入人心的效果。因此,安全教育应抓住以下三个重点:一是利用安全心理的优先效应,抓好对新员工进厂后的安全教育,以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给新员工打下安全生产烙印。二是利用安全心理的近因效应,以本单位的典型安全案例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用活生生的事实影响员工、激励员工。三是利用安全心理的暗示效应,运用含蓄的、间接的办法,对员工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行常规教育。不管采用哪种教育方法,只要密切联系实际,坚持从人的安全心理出发,牢牢抓住人的安全心理倾向,抓住不同时期人的安全心理状态,抓住不同类型人的安全心理活动,进行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安全教育,就会使教育和心理形成共鸣,强化人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使员工产生“我要安全”的强烈倾向。

2把握人的安全行为贯彻安全制度

安全行为是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保护自身和保护设备、机器等物质的一切动作。在我国电力建设行业逐步实现科学化管理、自动化操作、现代化生产的条件下,安全行为不仅是个体自我保护行为,而且是生产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总体行为。要建立起总体的安全防范系统,离不开个人的自我安全保护,这就需要有一套能够把个人安全与总体安全密切联系起来的制度规范人的安全行为。这套制度要站在安全行为者的角度来编制和操作,由安全行为者从内因产生“我要安全”的行为。就公司整体来说,因为企业生产性质不同,存在着多工种联合、多工序交叉、多环节衔接作业的特点,所以就应该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紧紧把握员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建立和健全个人自我安全保护制度。主要是:员工有权对违章的生产指挥不执行;有权对违章的生产工序不交接;有权对违章的生产设备不操作;有权不在违章的生产环境中作业。这就从行政法规上确立了员工劳动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自觉地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自觉地进行安全保护。员工们说得好,事故不难防,重在守规章;最大祸根是失职,最大隐患是违章。只要我们真正把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当成生命之友,安全之伞,就能够站在安全生产的主题地位上,实现安全生产。

3针对人的事项障碍展开安全活动

安全生产活动中的思想障碍是影响员工“要我安全”的重要问题,是各种不安全因素中的主要因素。在抓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发现,一般情况下,员工都会为满足自己的安全需要而采取自我保护措施,遵守安全生产规程,但有的时候,有些人则可能因为存在某些思想障碍,不仅忘记了“我要安全”,而且做不到“要我安全”。总之,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需要安全生产行为的主体――广大员工从思想认识到心理、行为都来一个大的转变,实现这两个转变,离不开大量的宣传、教育、检查、督促、奖惩等工作。依靠“要我安全”的外因动力,促进“我要安全”的内在变化,使安全生产成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这样,我们的安全生产就一定会达到一个新水平。

4安全与生产的辨证关系

安全与生产、效益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安全好了,才能保证更好的生产。生产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隐患,与自然界作斗争,随时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处处都要警惕、时时刻刻都要注意安全。安全是企业生产的前提,生产又是效益的保障。谈到效益,我们总是想到利润、成本、资金、节支等字眼,很少有人想到安全。但越来越多的现实已经向我们证明,只有安全好了,才是最大的效益,安全不好,出了事故,企业和个人都将受到损失,效益又从何谈起?

5结论

篇3

 

关健词:铁路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科学化

    一、对人力资源特性的科学分析和茸重是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前提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建立在深刻的内涵和理念的基础上的。理念是企业最基本、最集中的价值取向,有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就有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透视“人才瓶颈”的表象,不难发现,真正限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障碍在于“观念瓶颈”。即我们缺乏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全面、科学的认识,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观念而导致的在制度建设、实施与完善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非科学性。因此,为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蜕变,前提是必须对管理对象一人力资源的特性做深刻的透析,并对症施治方能达成理想的管理实效。人力资源这一概念始创于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其1954年出版的《管理实践》中,他指出人力资源“和其他所有资源相比较而言,唯一的区别就是他是人”。人作为地球上的生灵,与其他生物体相比有其特殊性。其一,人力资源的逐利性,而且利益的需求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利益。这一点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和有着高度的共识。著名的管理学家马斯洛先生的需要层次论对人的需求做过详细的研究和分析。马克思也曾告诫他的追随者“人首先得要解决衣食住行,然后才能去从事其他社会活动。”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认清并合理处置企业与职工的逐利性本质,同时妥善调和二者之间的矛盾,解决企业与员工利益的平衡点,进而将职工的逐利动机转化为驱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其二,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人力资源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并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人力资源潜在能量的发挥,取决于内在动机被激发的程度与效力的强弱。其三,人力资源的动态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素质的动态性即素质的可变性;二是人力资源行为的动态性,行为是可塑的;其三,人力资源主体的流动性,当人力资本不能获得预期回报时,逐利性会导致人力资源主体的流动。

人力资源的特性决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遵循人性的需求来开展管理行为,牢固树立并切实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倘若理念不付诸实践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正如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任何一种知识,只有当他能应用于实践,改变人们的生活,这种知识才会有价值。”通用电气公司的前CEO杰克·韦尔奇说“我始终信奉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相信人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他言此行此,成为“以人为本”知行合一的典范,他给与员工以最高的信任度,广泛征求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并将之付诸实践;他打破官僚界限,用小纸条搭建起与员工沟通的平台,激发了员工忘我的工作热情;他大手笔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躬身授课,为员工的成长铺就阶梯。

篇4

关键词:党群;科学化;管理

引言:对于科学化管理而言,用于现代企业之中,属于先进的管理文化,还属于管理手段,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不能够避免的问题。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之中,进行党群工作的管理科学化,管理的方式不仅能够加强党群工作的全局性工作,同时也可以由宏观管理至微观管理确保党群工作得到优良地建设。

因此,作为我国政党工作的必然趋势,科学化管理是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方面,能否做好企业中的党群工作,直接关系党群工作的科学化管理的好坏,不仅会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产生影响,还会对企业与企业员工的发展产生影响。

一、党群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党群工作实施科学化管理,是适应形势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企业的一项中心工作,党群组织作用无可替代,但是近年来,建设现代企业科学化管理的步伐越来越快,传统的党群工作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党群工作实施科学化管理,是提高工作效果的必然要求。由于惯性思维影响,部分基层单位党群工作仍然存在方式简单、载体陈旧等现象。缺乏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实际效果不佳。为此,有效发挥党群组织作用。要求我们必须创新思维,在工作方式、活动载体上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确保取得最佳效果。

(三)保障社会公众利益,塑造企业形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效率主义成为主流的今天,党群工作科学化在保障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方面体现出了更大的优势。企业的职工在科学化原则的指导下,职工会一直把自身工作能力的提高作为工作基础,把自我业务知识研究的提高作为提升手段,通过精细、规范化以及科学化的管理流程,切实提高相关作业的的质量和安全,尽可能地保障社会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不仅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还能够增加企业知名度。

二、当前党群工作的科学化管理的措施与途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给当今企业也带来各种机遇,同时,在这种形势下很多企业由于利益驱使,使得企业经营发展与管理建设存在不稳定、不完善因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党群工作科学化尤为重要,但是如果盲目地进行,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选择合适以及恰当的党群工作科学化途径是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全过程落实科学化管理,做到精细化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该不断细化、量化各项党群工作内容,在各个层面做到精细化管理。

第一,组织建设一体化。着力构建大政工格局,改变了过去政工人员“单打一”的工作模式,健全和完善了“大政工”机制。全公司党建、宣传教育、工会、共青团等各项工作加强交流配合,各项工作职能进行科学安排、优化整合,做到统一部署、联合实施、信息共享,做到了党群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推动、同考核。形成了一种齐抓共管的“大党群” 工作模式;

第二,管理基础规范化。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实现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企业的科学化管理工作需要精细化管理做支撑。精细化管理应该按照“精细、规范、持续、长效”的原则,建立并完善了一整套规范党群工作的制度体系,制定出台了《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标准》、《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实施办法》和《党群系统工作评价考核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企业准确按照企业文化工作要求,规范了企业文化形象标识,实现了基层管理工作规

范化。

(二)强化对员工的正确指导宣传力度

每个企业都能够灵活地将工作中不同方面与党群工作的宣传管理相结合。传统党政工作的宣传中,企业多是以口头教育或者制度上墙为主,并未将党群工作应用于实践,这种不对员工提出具体工作内容的条件下,员工也不会清晰明了地知道自己该干

什么。

因此,企业应该按照“精细、规范、持续、科学”的原则对员工党政思想进行引导,务必落实,用行为提升党群工作的精细化。同时企业可以将传统宣传改为典型培养、样板建设的方式,让每位员工让先进思想指导行为。

(三)建立符合企业特色的党群企业科学化文化

为了实现党群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油田企业就要紧密联系企业与党群,做到彼此融入,这样不仅促进企业与党群组织的共同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建立兼具企业党群特色的企业科学化文化。所谓对科学化管理进行完善,企业要通过科学文化这条途径对其员工及党群工作人员在思想上进行统一。

作为党群工作科学化管理的核心点,竞赛活动的载体设计将以组织竞赛活动作为载体来进行科学化,除了能够在有效完成党群各种急、难、险等工作上起到促进作用,还可以解决存在于党群工作中很多难题。

(四)把握群众路线,深入基层党员开展科学化管理

在企业的基层党群工作精细化管理工作中,我们必须充分关注基层党员和职工的需求和需要,以更好地保障油田企业的科学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具体说来,党务小组的工作人员要密切关注职工的基本需求和需要,通过了解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和情况、当前的思想状态,因时制宜地开展适当的引导工作。与此同时,党务小组工作人员要深入群众、展开调研,秉承“科学、严谨”原则,从企业基层职工的自我价值实现和自我提升的角度出发,建议和指导有关部门加大生产环境投入,提高职工体面劳动程度。

在企业之中,党群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活力的活力的水平。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了一定的提升党群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水平提升的途径,这些途径需要综合利用,从而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的效益。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企业化管理

学生干部是高校中的学生工作的关键群体,他们活跃在党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以及各个班级中,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和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是高校教育管理中最基层组织的具体实施者。

一、岗位构建与自主创新导向

以学院为例,首先应确定学院学生干部岗位层级与数量,定岗定编,明确学生干部具体岗位的岗位职责,编写岗位说明书;其次,增强学生干部岗位设计的自主创新性,如拓展工作业务范围,学生干部与学生工作的进一步对接,学院学生干部与班级干部的对接;第三,在明确学生干部岗位职责的基础上,提升岗位的实践性要求,鼓励学生干部勇于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创业技能与思路。

二、能力构建与学生干部培训

以学生干部岗位评价为基础,建立学院主要学生干部岗位的胜任特征模型。通过访谈各个岗位上的优秀学生干部与表现一般的学生干部,提取学生干部的胜任特征,以胜任特征模型为基础开展高校学生干部的能力建设。

基于学生干部相应的胜任特征模型,确定学生干部的培养培训模式,将管理培训生培养模式引入到融入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如首先开展岗位训练:根据胜任特征模型中的能力要求和岗位要求,为学生干部设计一系列的岗位培训;其次,开展一系列的辅导与交流,为学生干部同时安排不同类型的指导者,从不同角度对其提供辅导。1、辅导员:对实际工作提供指导。2、学院领导:提升其观察、思考问题的高度。3、职业规划咨询老师:提供成长方面专业的咨询。4、师兄师姐:具有针对性的指导。5、同学:交流学习经验;

三、制度构建与自律监督

对学生干部的监督考察是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科学的监督考察机制就是要确保学生干部在职责范围内按照正常程序正确履行职责、正常开展工作。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如学生干部监察责任制、干部工作流程、定期的民主生活会制、定期工作汇报制度、定期的民意调查制度等来规范学生干部的具体工作行为。

1、学生干部监察责任制主要是“确定监察责任的主体、监察对象、监察内容并对监察结果负责、对监察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它保证每一个学生干部在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能受到监督。

2、学生干部工作流程制是确定学生干部在工作中所应当遵循的流程程序以及违反程序的处理规定,它保证干部队伍的公开、透明、可查。

3、定期的民主生活会制就是通过组织定期的学生干部民主生活会,开展同志式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发现并改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会议周期一般为每月一次。

4、定期的工作汇报制度要求每一个学生干部都要定期向自己的直接上级汇报工作,总结成绩、检讨不足,并请上级给予工作上的指导和支持。

5、定期的民意调查制度主要是通过广大同学的渠道对学生干部的工作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进行监督,以保证学生干部真正为同学服务、保证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四、考核构建与激励措施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往往忽视学生干部工作、学习、发展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而评价与激励对学生干部的成长与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干部考核制度与激励措施。

1、建立学生干部考核制度。考核制度是学生干部考核激励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正确评价学生干部的根据,是学生干部工作能力、工作绩效的客观尺度,也是奖惩的依据。运用平衡计分卡建立学生干部的考核评估制度,制定出明确的考核条例,在每学期末开展学生干部工作考核,并确定每位学生干部下学期的平衡计分卡。在考核中,从客户层面、财务层面、内部业务流程层面、学习与成长层面对学生干部进行评价,注意保持其工作业绩与自身学习与成长的平衡,并及时向其本人反馈意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学生干部的评级结果作为学生干部晋升的依据,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学生干部进行适当的激励。

2、建立学生干部的激励措施。对学生干部的激励包括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两种形式,而其主要依据是学生干部的考核结果和监察情况。结合考核、监察情况评选出优秀学生干部并予以正向激励,对工作不负责或没有工作实绩或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要予以负向激励。正向激励的具体形式主要有经常鼓励和肯定、通报表扬、授予荣誉称号、一定条件下的物质奖励、职务晋升以及与入党等;负向激励的具体形式包括谈话、小范围批评、降职以及责令辞职等。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干部队伍的正向激励要公平、及时、守诺,应当着眼于学生干部的成长,以精神鼓励为主。

可以深信,随着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企业化管理模式在学生干部管理中运用将会不断深入与发展,学生干部将会更具吸引力,并将有更加高效的工作效率与模式,同时使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输入、培养与输出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张靖.高校学生会制度的改革[J].平原大学学报.2006.

[2] 王健.高校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2006.

[3] 唐永泽.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

篇6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对策探讨

21世纪管理日趋现代化、国际化。企业为了适应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的要求,不仅需要合理规划和运用自身的各项资源,还必将与自身经营活动相关的如客户、供应商、分销商等经营资源结合起来,以此来监控经营成本和资金流向,准确反馈信息,提高企业对市场反映的灵活性,全方位掌握市场。为此,企业必须开始重新组织管理机构,改进管理模式。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进行是与企业特征、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密切联系的。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对于企业资本最大化、利润最优化以及企业能否成功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是顺理成章的事。

一、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必要性分析

1.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涉及面广。首先,就企业内部而言,财务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生产、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与资金不发生联系的现象是不存在的。同时,财务管理部门本身为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人力物资管理等活动提供及时、准确、完整、连续的基础资料。其次,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涉及到企业外部的各种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市场上进行融资、投资以及收益分配的过程中与各种利益主体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财务管理环境多变性。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理财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及经济环境都在不断地发生最大变化。

3.财务管理内容广泛性与目标多样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收入及分配管理,还包括企业设立、合并、分立、改组、解散、破产的财务处理。随着企业经营和市场竞争主体的逐步确定,企业的筹资渠道更加广泛,筹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而企业投资面临复杂多变的投资环境和多种多样的风险,收益分配方式变得灵活,使企业财务管理内容更加广泛。

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的总体目标必须科学合理地组织财务活动,达到各种财务关系协调发展,保证偿债能力,提高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维护各方利益。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导目标,其他财务管理目标是辅助目标。

4.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企业要发展,必须扩大收入。收入增加意味着人、财、物相应增加,都将以资金流动的形式在企业财务上得到全面的反映,并对财务指标的完成发生重大影响。因此,财务管理是一切管理的基础、管理的中心。抓好财务管理就是抓住了企业管理的牛鼻子,管理也就落到了实处。

5.财务管理工作的综合性。企业管理在实行分工、分权的过程中形成一系列专门管理,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综合性的管理工作。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大都在资金营运活动中综合反映出来。因此,企业通过合理的组织资金活动可以实现企业经营活动财务管理的各项价值指标。

二、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抓财务自身建设

1.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实现财会电算化。财会人员要在精通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展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基本知识。实施“算盘”换“键盘”工程,实现财会电算化,把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释放财务管理的潜能。

2.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财务部门要扩大财务信息采集面,建立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利用程序,形成以财务信息为主,与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信息为辅的财务信息系统,最终形成企业财务综合分析数据库,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作用。

3.强化企业财务机构的理财职能。企业理财的具体业务工作应坚持由专职财会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以维护企业的正常理财秩序。加大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财务决策、监督作用,才能使企业的理财活动合法、合规、合理,确保各类财会核算资料真实、完整,杜绝企业财务行为失控和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4.提高企业理财水平。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的主要管理者和财务人员都面临着理财知识更新问题。企业的管理者应具备全面的理财知识,对企业财务活动中经常遇到的投资报酬、资本结构、财务风险、利润分配等理财问题应有全面的了解,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出现的财务问题应有清醒的认识和较强的处理能力,确保企业在激烈的高层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财会人员要加强政治和专业素质及技能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水平。

(二)加强制度建设

1.完善财务管理基本业务程序制度。它包括明确资本金管理办法,负债的审批、登记、归还、计息的处理办法,应收账款的登记、核对、清理、保管制度,投资方案、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程序、立项审批、管理考核制度以及成本费用计算与分摊办法,费用开支审批程序等。还应明确货款结算办法,产品退回、折扣、折让的管理的权限,目标利润的制定与管理办法,营业外收支的管理制度和利润分配办法等。许多企业也建立了一些制度,但不够健全或不能切实执行下去,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并始终如一地贯彻执行。

2.明确企业内部岗位责任制。依照公司章程和内部岗位责任制,明确划分公司中股东大会、董事会、厂长、财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的财务管理职权范围,实现财务管理的高效、有序运行。

3.健全财产物资、货币资金收支的管理及清查盘点制度。它包括制定各项财产物资的购入、收发、销售、盘盈、盘亏、毁损、报废的有关手续与管理制度;制定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的使用、维护、修理制度;制定货币资金的收付手续和牵制制度;制定定期和不定期的财产盘存制度。

三、财务管理人员应具备应有的素质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资金和盈利管理日显重要。为保障现金流动的活力,企业需要尽量缩短资金回收期限,同时保持最低的存货资金,降低成本费用就是赢利,因此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所认同,企业相信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必会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扩大企业盈利。同时,由于各项新的财务制度不断出台和电子结算、电子商务的发展,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水涨船高,财务管理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为企业效益最大化有帮助。

一定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一个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是做好任何一项工作的前提条件。企业选择财务主管人员,必须注重考察个人的工作责任感,一个有志于企业财务主管工作的人,必须注重加强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的自身培养。

要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则。财务主管的工作是财务管理。首先必须明确管理的内容、范围,其次是管理的原则和方法。财务主管人员必须根据企业的规模,生产经营特点,将管理的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并实行必要的分级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科学管理,做到抓住重点提高效率,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

总之,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应不断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水平,保证企业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篇7

关键词:计划管理 管理流程 计划管理存在问题 科学管理

计划管理是企业管理职能中的一项基本管理职能,也是管理职能中极为重要的职能,它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目标。随着现代企业的高速发展,管理水平、技术、手段不断的更新发展,科学的管理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制度的应运而生,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层次。企业管理的高效性与科学性要求企业在万千多变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加强企业管理的预测性、决策性和计划性,打造科学、高效的计划管理体系是现今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是快速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

1.企业计划管理的含义及涉及的重要因素

计划工作是企业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制定出企业在未来的一定时间要达到的奋斗目标,通过计划的制定、执行、协调、合理安排企业中各方面管理活动,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计划管理要对市场信息充分掌握了解的基础上做好市场预测,好的预测为企业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向前看,面向未来,做好准备,发现问题集中力量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成败,决定决策的可行性、正确性、科学性。科学合理的决策关乎企业生存与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企业发展到要做到各个方面实施系统协调的统筹规划。在企业计划管理中要考虑到诸多因素:比如,要考虑到成本费用因素,包含机械设备,大型工具、职工工资、劳务费用、福利费、办公费、差旅费、招待费、培训费、投资项目、投资额度等。其次、要考虑到利润因素,销售收入、税前税后利润、以及利润分配、投资收益、资金利润率等。最后、要考虑到能源消耗,包括煤气、水、电、暖、燃料、油、消耗指标的耗用。综上所述的各种指标应纳入计划管理的明细当中,要求进入严格的管理并加以控制。

2.计划管理的流程

企业制定计划需要考虑的前提是,一是要收集信息,收集相关的数据资料,保证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依据一定的方法与规律对未来的事情进行测算,精密分析后做出却实可行,科学合理的预测。二是确定目标,在认识机会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目标、方向以及实现目标的总体行动计划,要确认选择现金投入大资金回收慢,还是选择可能获利较少,但风险较少或是选择眼前看没有多大的利益,但可能更适合企业长远目标的方案。三是要分解、平衡目标。分解目标就是将现有目标分成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各部门目标等,全面考虑各种可变因素和限制条件,做到各种计划之间有效衔接。四是要确定计划并下达计划。确定一个科学系统的计划管理流程,首先,根据确定的总体计划分解成各个部门的部门计划之后部门之间权衡协商计划的实施,最后再确认总体计划。其次,在确定了总体计划以及部门计划后就要签订计划实施的任务书以及责任书,将计划实施落实到位责权分明,以便计划的尽早完成。最后,计划实施及检查,企业依据月度、季度、年度计划完成情况,评价计划完成的进度、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年度末将计划做出适当的修改调整,以便尽早的实现目标管理,必要时可以建立奖惩制度,对计划完成好的部门给予适当的奖励,鼓励部门再接再厉。对计划进度完成慢或是计划完成偏离目标方向的部门要进行处罚。

3.企业计划管理存在问题

计划管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主要管理职能,为计划经济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在计划经济体制运行时,计划管理的职能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被牵制,大多数人认为企业计划管理仅仅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不能够为市场经济服务。首先,市场经济体制下受到旧的管理意识的影响,摒弃一切计划的衍生物,刻板放弃或是借鉴,企业的决策者及经营管理人员管理意识、理念有些落伍,需要做好自身建设与发展,提高管理水平。计划管理是管理职能中贯穿始终的一项职能,如果计划职能的弱化,必然会导致整个管理职能的削弱,难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其次,制定计划时战略计划与作业计划在时间框架上、在范围上和在是否包含已知的一套组织目标方面模糊、混乱;在时间跨度上没有将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明确,模棱两可或是有些国有企业根本就没有指定长期计划,没有企业发展蓝图,抱着作一天和尚撞钟一天钟的想法,使得企业无法处于不败之地。第三、缺乏计划管理指标的量化,没有将计划转变为预算转化为数字,没有明确的指标体系,不易于企业队计划执行进行控制。最后,缺乏定期的总结,没有总结不了解计划是否可控,并且进行奖惩方面比较困难。

4.建立高效科学的计划管理系统

计划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管理职能,然而事实上计划管理本身又需要加强管理。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证明,有管理的计划和有计划的管理会使企业高效地发展,没有管理的计划与没有计划的管理,是欠科学,企业难以走到更远。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全体员工的计划管理理念,建立有管理的计划系统,实现计划管理的组织化。

4.1计划管理体系需要建立完善的体系加以支持

企业要建立健全与计划管理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各种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管理流程,使得各个管理部门、职能部门、和每一名员工的计划任务都与企业总体计划目标相一致,这样才能够保证计划工作顺利、有序的得以实施,并全面的加以落实。因此,企业应建立专门的计划管理职能部门,根据企业发展的方向及侧重点建立:生产计划管理、销售计划管理、投资计划管理、资金计划管理及综合统计管理等部门或是相应的岗位,明确部门职能或岗位责任制从不同层面,不同类别归口企业计划管理业务。建立长期发展计划、中期发展计划并配套制订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制定企业年度投资计划,建立项目后期评价等管理实施办法。要想建立实现科学计划管理目标应发挥最大能效的组织制度基础才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保证。

4.2建立科学完善的计划管理体系健全的规章、规则、制度作保障

有管理的计划需要在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遵循相应的议事规则、管理原则、会议制度,以及调整纠偏等工作制度,有效避免计划的主观性与随意性。当然,计划制定中规则和原则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要适度的从高原则和适当的从严的原则。目标如果定的太高或过于严格会使得执行起来困难,从而打消管理者的积极性,但如果目标制定的太低没有严格的细节把握又无法将职工的内在潜能发挥出来,无法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二要周密、要完备的原则。短期计划、中期计划、部门以及个人计划是从长期计 划中分解出来的,计划之间要注意时间上和内容上的衔接与平衡。

4.3要充分体现民主与集中制原则

计划的制定中无论是长期计划、中期计划还是短期计划或是部门以及个人计划的实施都应吸收职工参与讨论、接受职工所提议建,尤其是专家们的意见,做到上下的充分交流与有效的沟通。

在选择计划方案是应做到谨慎,应考虑到以下几点:第一认真考察每一个之间计划的制约因素与存在的隐患;第二要考虑到总体的经济效益的因素来衡量计划;第三要考虑到计划的有形的因素即可以用数量数字表示出来的指标,并且要考虑到无形的因素即不能量化的元素;第四要动态的考量计划的实施效果,这里所指的是不仅要考量计划实施后所带来的利益,而且要考虑到计划执行后所带来的损失,包括潜在的和间接地损失。

计划管理作为一种具体的管理手段,它具有指导、监督、协调、修正的管理功能,它能够通过自身的管理功能使得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要素有机地凝集在一起,为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高效地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易斯,何宝玉译.发展计划[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篇8

[关键词]人性化 管理 新思想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越来越代替传统管理方式,要求实现人性化管理的呼声日益高涨。但受生产方式、市场需求、企业组织、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历史局限,人性化管理还难以完全实现。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知识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加入WTO以后,实现了与西方企业管理经验的直接交流,大众所接受的先进理念也日趋广泛,使人性化管理成为我国当前企业管理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人性化管理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

人性化管理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它通过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达到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市场是永远变化的,永远不变的是企业的主体――职工,企业职工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不仅有物质生活的需求而且有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需求。要做好这些工作,首先,要求企业家从观念上实现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从发展是为了积累物质财富转向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即全面满足人的需求、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全面发挥人的潜能、全面实现人的价值;其次,为使职工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求企业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强调企以人立、业以人兴,变人员大包袱为人才大储备,各部门分工协作,促使职工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全面发展,求得企业主体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实现人与经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因此,从人性化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

二、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企业双赢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强调拥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制度规范。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大规模生产被日益灵活的生产者网络所代替,大规模无差异市场营销正让位于个性化的市场营销,使经营管理者把对人的关注、人的个性释放以及人的个性需要推到了空前的中心地位。这种以知识为核心、以信息化为结构体系的生产经营管理更加强调企业团队文化和文化人的参与,强调企业精神和社会责任促使许多企业走向成功,从而使人性化管理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新宠。有人说:人性化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双刃剑,一方面是理性的管理,一方面是感性的服务,二者相得益彰,促进企业双赢发展。

在探讨人性化管理问题的时候应该看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因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由一个团队塑造出来的企业精神,它是蕴藏在职工当中的无形的巨大力量,职工的思维模式深受企业文化的影响。那么,企业文化与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关系是什么呢?作者认为,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基础必须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做保障。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形成落地生根的企业文化,是很难实现人性化管理的目标的,甚至连最简单、直接的效果也很难实现。因此,经营企业要高度重视人的精神。

三、实施人性化管理要注意把握的三个问题

实施人性化管理要党政工密切配合,共同引导主流观念。国有企业的党委、行政、工会组织都从不同角度具有管理人的职能。党委开展切题到位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一贯的优良传统,行政加强职工业务技能培训、促进职工岗位成才是企业发展培养人才的目标,工会组织关心职工生活嘘寒问暖等是发挥党联系群众桥梁纽带作用的具体体现。可以说,把这三个方面做到位都能体现人性化管理的成效。具体地说,可以采取如下方法:一是温暖型方法,其出发点是关心人,主要适合家庭遇到困难而产生思想问题的职工。这种方法必须给予适当的物质帮助和经济援助。二是照顾型方法,主要以身体有病、技术能手、年大体弱者为主。三是户访型方法,其出发点是工作的延伸,把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职工家庭,通过与职工家属沟通,促使职工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四是谈心型方法,其出发点是理解人,主要适合职工工作中遇到矛盾激化等突出问题。

篇9

随着我国企事业单位快速发展,档案管理工作在其各项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普通档案不同,档案能够更利于企业对人事部门与企业案例进行形象化的储存。档案保存包括很多方法,目前最常见的方法为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进行电子化综合管理,其能更好地规范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与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本研究着重探讨了新时期下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具体对策,从而为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具体途径;新时期

科学化的档案管理能够十分有效地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记录了企业的各种信息,所谓的档案管理也就是对这些记录于档案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一定的管理。积极地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对推动企业全局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企业各项工作中不可或缺,同时它也完全符合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形势与我国的国情,而且它还符合了当今信息化发展水平及其内在需要。那么,究竟该如何提高新时期下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是各个企业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本研究着重探讨了新时期下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具体对策,从而为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1 新时期下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具体对策分析

基于上述阐述可知,新时期下企业应加强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升,这对于企业的长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下面就如何提高新时期下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进行着重阐述与讨论:

1.1 树立档案管理新理念、新意识

当前时期下,若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那么务必需要树立档案管理的创新理念。档案管理工作者应该将传统的、过时的以及陈旧的思想观念加以摒弃,基于科学发展观对当前时期档案管理工作所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有效、及时地总结与概括,同时在此基础上应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与办法,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此外,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升还应该将服务性工作意识作为重要的保证,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实现超前性以及主动性等方面的目标。因此,应该要求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充分地把握与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环节与阶段,及时、有效地对当前社会经济信息的实际需求加以全面地掌握与了解,从而大大地提升了档案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在此,特别说明一点的就是: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升,还应该树立起良好的档案管理安全意识,以实现档案信息的公开化与透明化等。

1.2 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交接

人事档案的移交工作属于一项严谨、责任重大的作业,应该按照实际的交接流程进行。档案移交的具体程序为:首先,应该对其所管理的档案开展一次完整的清点,应该保持账实的一致性;其次,对于所借出去的档案应该及时催促借方归还,并将对方的借条保存好,同时还应在借条上标注借出的具体原因及催还状况等;再次,对未进行归档收拾的零散材料应该根据类别进行放置,收拾结束之后应该及时地将这些材料置于相应的档案之中。最后。应该按照档案交接需求开展转交工作,与此同时,应该在转交手续上清楚地标注转交时间、转交位置、转交双方、证明人以及转交数量等等,还应该在转交档案资料上面签署相关负责人的姓名,从而对转交作业全权负责。

1.3 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并对档案工作进行规范化操作

主动热情地改好每一份档案收集工作,机制张贴于墙上,操纵作业科有规则可依。建设职员借读档案记录,职员档案转入及转出、进行交换的记录表格等。针对由于历史方面的原因,确实无法收集到的档案材料,应该清楚地注明具体的原因,为今后的档案资料收集提供一定的便利。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勤劳,立即追踪以及添加新的档案材料,以实现其原始根据用途等。

1.4 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保障体系

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是对档案管理工作全面加强及改进,此工作需要在领导上加大力度以及措施强化,将提高科学化水平置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及突出位置,而且又应该在制度建设、思想观念以及能力培养等方面均要有所提高,从而形成与当前形势发展相匹配的档案管理科学化保障体系。

2 新时期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意义分析

加强新时期下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具体而言,体现在如下两点:

2.1 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体现了档案管理的时代要求

当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均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水平,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站重要地位,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是当前时展的基本要求。有效、科学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使得档案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随着当前经济档案管理工作任务难度不断增大,信息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增高,因此提高档案科学化水平已经是当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

2.2 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顺应了信息化发展的根本需求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并服务于各行各业,档案管理也不例外。电子信息技术为档案管理中的管理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档案的收集以及馆藏等均随之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统化和数字化模式已经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是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的需要。

3 结论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工作在很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档案管理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是档案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档案管理电子化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所以有效的提高档案管理效率是提高企业整体的核心,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一言以蔽之,新时期下加强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对企业的长足、高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现实价值,各个企业应该对档案管理工作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冯久龙.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有效措施分析.科技创新导报,2012,(4).

[2]李国兰.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山东社会科学,2011,(1).

[3]刘艳秋.浅谈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有效路径.经济视角,2011,(29).

[4]周秀贤.科技档案专题讲座(3)科技档案工作是科技管理的组成部分[J].中国档案,1981年03期.

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一、引言

如今,我国市场经济在逐步完善,事业单位面临的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变化。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事业单位逐渐分化为公共性和盈利性两种形式,这造成原有的财务管理体制不能很好地带动事业单位的发展。为了加快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出台了事业单位相应的财务实施准则,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朝着科学化和精细化发展的要求。

二、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事业单位财务的科学化管理主要是具有科学的财务管理方式和管理体系,在不改变事业单位的特点的前提下实行改革,使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得到有机结合。事业单位财务的精细化管理是要在管理过程中树立精细的理念,使用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完善各种财制度考评机制,实现精细化管理。从两者的关系来看。事业单位财务的科学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最终实现目标,而财务的精细化管理时科学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事业单位财务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主要有以下特点:(1)专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要由专业的财务人员负责,实行职责分工的管理方式,这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2)系统化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涉及的面很广,具体工作内容也很复杂,因此必须要建立科学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实现精细化管理。(3)数据化管理。数据是财务管理的对象,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要实行数据化管理,各项工作都要有一个合理的量化标准,通过数据得出结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管理。(4)信息化管理。当前我国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因此对财务实现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了一个必然的趋势,这对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十分重要。

三、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途径

1.树立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

企业的管理理念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模式,要想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首先要树立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所以,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必须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了解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要求,发挥好监督作用。其次还要把事业单位的管理理念与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深刻把握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和内涵,在此基础上对财务管理工作实行改革。管理者具有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对企业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进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时,要加强培养管理者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意识,只有这样,事业单位财务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才能开展的更顺利。

2.完善预算定额,对预算编制实行精细化管理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预算编制也是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工作的系统性较强,所以实现起来有些复杂。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涉及到单位的各个方面,因此对财务管理的要求较高。事业单位在进行和预算编制往往会出现公费和项目经费被占用的现象,这是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存在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经费的核定标准不够具体或核定标准太低。因此,为了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要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定额,对各项经费支出都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同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还要根据财政部的要求制定预算定额。

3.预算批复工作要尽量精细化

在制定出预算定额标准之后,还要严格按照预算标准来执行。因为不管预算做的再科学和精确,如果不按照规定来执行的话依然没有任何意义。政府财政部门在进行预算批复时,要对事业单位员工的工资薪酬严格进行合适,避免出现员工工资占用经费的情况,还要对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进行明确的区分。

4.对收入管理和成本核算进行细化

为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事业单位还要对各项经费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精确的核算,分析成本费用存在的问题,然后及时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整治。此外,事业单位还要把成本核算和业务工作经费融合在一起,实现成本和预算的有机结合,实现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改革,一些公共性的事业单位逐渐演变成盈利性的单位了。对于这些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更需要对财务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

四、结束语

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改革,这些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要通过对财务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来解决,及时采取有效地措施应对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陈金海.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金融经济(理论版),2008(10):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