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4-01-31 17:58: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菲菲生气了
学习内容:绘本《菲菲生气了》
学习目标:1. 通过阅读绘本《菲菲生气了》,使学生了解故事内容,认识生气是可怕的。
2.学会控制管理好自己脾气,让学生懂得宽容和友爱。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封面,引导学生读懂封面,认识菲菲、作者,
2.读懂课题: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生气
什么叫“非常非常生气”?(特别生气,十分生气,气极了,气得火冒三丈,气得吹胡子瞪眼,气得说不出话来……)
指导读好课题,表达出菲菲异常生气。
3.引导学生质疑:菲菲为什么会这么生气呢?她生气时干什么了?结果怎样?
二、指导读绘本
1.第一幅图:菲菲在干什么?她跟大猩猩都玩些什么游戏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描述菲菲与大猩猩的假想世界,体验玩耍时的快乐。
2.姐姐来了,发生什么事情?连续出示第2、3、4幅图,师读。
3.(出示第5幅图)“哼!这下菲菲可气极了!”菲菲气成什么样了?
鼓励学生仔细看图,描述生气的菲菲。
4.我们来看看,画面上用什么颜色来表示菲菲气极了?为什么要用红色呢?
师:看来画家真了解小朋友们的心,她用颜色来表示你们的心情,知道你们生气的时候,心里是火,眼睛里是火,鼻子里是火,嘴巴里是火,整个人就是一团红红的火。
5.菲菲气极了,(看图),学生描述,动作、影子颜色
看到生气的菲菲,你想到了哪些词?
书上是怎么写的呢?我们来看看文字,谁来读一读?
引导读文,理解“咆哮”。
6.这样的菲菲真让人担心,她接下来会怎么做呢?鼓励学生猜测。
7.菲菲有没有那样做呢?
(苏菲感觉好难过,她耷拉着脑袋,瘦小的身躯走在长长的道路上,她感觉好委屈、好难受,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如果你是苏菲,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
三、交流感悟
1.最后菲菲还生气吗?是一下子不生气的吗?中间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再一起去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引导学生概括复述故事大意。
重点:第13幅图。
(1)出示图:菲菲坐在高高的树上……
指导看图,展开想象:她看到什么?还会听到什么?(海浪声、海鸥叫声、鸟叫)她甚至闻到了什么味道?
这个广大的世界安慰了她。理解“安慰”
小结:画家可真厉害,让我们不用看文字,也能从画面上感受到菲菲的愤怒、伤心与快乐!绘本阅读就是这么有趣,我们不光要读文字,更要读懂图画。
重点:第18幅图。
(1)终于到家了,菲菲推开门,高兴地大声地说:“我回来了!”啊,屋子里暖暖的,香香的,看见菲菲回来,每个人都很高兴。 这里的暖暖的,香香的,就是“温馨”的意思。(板书“温馨” )
猜猜看,哪个字表示暖暖的,哪个字表示香香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你从哪儿看出家充满温馨?(引导学生说一说爸爸、妈妈、姐姐、小猫分别会干什么。)
你们还丢了一个人,谁?是啊,少了菲菲家还会温馨吗?
(3)出示第19幅图文:
只有一家人在一起,这个家才是温馨的家,才是暖暖的,香香的家。
好温馨的画面啊!整个画面全是暖暖的黄色。
课件出示:
家是妈妈温暖的怀抱,
家是爸爸关心的微笑,
家是姐姐真诚的道歉,
家是小猫轻轻的喵喵叫……
家永远是暖暖的,香香的。
3.出示第20幅图:引读“而且,菲菲也不再生气了。”
(1)聊天讨论:菲菲终于不生气了,看来生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生气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现在我们回想一下,如果当时菲菲不跑出去,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想象说话)
小结:这样会伤害身边很多很多的人,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特别特别糟糕。所以希望小朋友们读完这本绘本之后,要尽量的少生气,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讨论:菲菲可不可以控制一下自己,不生气呢?
引导学生学会宽容、友爱。
四、讨论思考,升华主题
1.在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令人生气的事情,我们有什么办法让自己不再生气呢?学生交流。
2.出示:
当你生气的时候,你可以试试下面的办法:
* 跟好朋友聊聊天; * 到大自然中散散步;
* 听听音乐; * 做做运动,画一幅画,或者看看书……
五、作业
篇2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用
面对信息社会,面对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当前学校中、社会上出现的种种教育问题或与教育有关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途径、一种教育技术,同时也作为促进教育改革的有生力量之一,正在走入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人从小就逐渐形成并影响其终生的素质一般有两个:一个是心理素质,另一个是科学文化素质。尤其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应激事件层出不穷的当今,社会对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品质、心理潜能被学校和家长所忽略,他们或因考试成绩的不理想,或因同学之间的小纠葛,或因老师和父母的一句重话,便离家出走,恶意报复、甚至轻生等极端行为。有媒体曾报道了某省一学生因与同学之间的小纠葛而投毒报复,造成全班数十人食物中毒的恶性事件。该事件在令教育界震惊的同时,也提醒着教育界人士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已刻不容缓。
据国内一项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很乐观。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一般都在10%~30%之间。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对全国16472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小学生中度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是16.4%,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数占4.2%;初中生中度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是14.2%,严重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是2.9%;高中生中度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是14.8%,严重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是2.5%。
学生中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需要及时矫治;心理品质不高、心理潜能挖掘不够的问题,也需要进行引导和矫正。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应肩负起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具体包括:对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进行矫正、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等。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中的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的意义有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心理健康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以讲授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学习。以小学为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加之社会经验很少,因此这种口耳相传加文字讲授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心理教育的预期目标。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心理健康教学活动,更加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因为现代教学媒体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师正确使用它,可以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分清是非、辨别美丑,培养道德情感和意志。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知能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知能发展过程,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质量,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心理教育,使教学活动更生动、形象,更富感染力,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而且对学生知能发展的每个环节,诸如感知、理解、应用等,都能起到有益的作用。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还能更好的适应学生的个别心理差异实现因材施教的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另外,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视听结合,形式多样,这样学生就能在比较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增进其心理健康。
2、增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率。
人们的学习是通过多种感官(眼、耳、鼻、舌、身)把外界信息传递给大脑中枢而形成的。在学习中眼、耳、脑的功能发挥得越好,学习效率就越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心理教育,可以让学生综合利用视觉、听觉等多种分析器进行学习,因此,这样能使学生得到较佳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3、扩大教学规模。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扩大教学信息的传递范围和增值率。由于现阶段我国学校心理教师尚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弥补这一空缺。
过去以个别教学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只能一比一的增值,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方式,信息的增率增加到几十倍、上百倍,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信息的增值率可扩大几万倍甚至几十万倍。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突破在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课本为主要信息载体,以言语为主要传播媒体的这样一种授课方式,突破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讲解代替学生的实际经验或模拟情景体验的授课方式。在突破的基础上,研究要达到以下目标(以小学为例):
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⑴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具备一定水平的认知能力,矫正其与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不符的认知。
⑵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具备正确的自我观念,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能愉快地接受自己,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⑶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具备情绪自我调控能力,使其情绪稳定,心情愉快,经常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情绪反应适度。
⑷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具有健全的意志,使其能自觉地确定行为目标,并根据目标去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注重提高其行为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
⑸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适应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⑹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适应性,使其乐于与人交往,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形成积极的交往态度。
2、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包括心理辅导活动方案,心理辅导个案,心理咨询手记,心理辅导教学设计。它既是学校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媒介,又是在心理教育活动中形成、发展的。
怎样让学校心理教育资源得到优化,让它的辐射范围更广、使用效率更高呢?网络在传输、管理、共享心理教育资源的优势明显,能够达到使资源优化的两个标准:一是资源配置的优化,将相同主题类的活动方案、辅导个案、咨询手记、教学设计放置为一类;二是资源共享的优化,教师能通过网络这个平台互相交流在心理教育中积累的经验和面对的难题,能将自己所需的活动方案通过查找关键词快速调出来并根据本班学生心理特点,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这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由于缺少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压力,有利于全校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减少她们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畏难情绪,对整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及推进工作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3、积极开拓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包括在班级内开心理辅导活动课。在心理咨询中心开展的咨询活动。采取这类途径来展开心理教育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局限性也不要避免地暴露出来,它的受益对象有限,这与我们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根本目标存在差距。为了弥补这种差异,可以利用网络这种现代化的信息工具,更大范围的传播信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
⑴利用电视、广播等视听工具及时反馈学生或家长咨询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办专栏的形式定期定时与学生见面,集中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人际交往的辅导。
⑵利用渗透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各科教学中,形成要操作的渗透模式。
⑶建设专业性的心理辅导中心,开设心理辅导热线,接听师生、家长的问题,在学校网页上建立心理咨询平台,以适应家中有电脑的学生寻求心理辅导的要求。
⑷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在心理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各班每月开展一次班级心理辅导。
4、利用渗透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各科教学中,形成渗透序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知认的同时心理也在发生着变化。这是被教育心理学业已证明的客观事实。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懂得心理发展对知识发展的影响,那么,教学目标就难以全部实现。
小学各科教学作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既有共同的特点,也有不同的特点。任何一门学科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都包括了兴趣需要,动机、态度、意志等,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是它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所起的独特作用和所承担的独特任务。
⑴语文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与任务
全面发展人的思维品质是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任务。语文教学既要发展抽象思维品质,也要发展形象思维品质,既要发展逻辑思维品质,也要发展非逻辑思维的品质。
⑵数学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与任务
数学学习是学习抽象的概念,法则和定理,并运用这些概念按照一定的法则,定理进行逻辑转换的复杂的思维过程。它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任务是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品质。
⑶自然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与任务
自然学科有助于促进小学生观察与归纳能力的发展,同时它也有助于促进逻辑的与非逻辑的思维品质的结合,形成科学创造思维的品质。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独特任务是培养小学生创造思维的品质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⑷艺术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与任务
艺术学科包括音乐、美术等。它的内容是艺术形象和关于艺术形象的知识。它涉及的心理品质是对于艺术美的感受力创造力。艺术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品质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美感与道德感的发展。艺术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形象思维品质发展与美感道德感的发展。
⑸体育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与任务
体育能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生理素质的基础。它能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良好的动作思维品质。
篇3
以身作则
古人云:“传道之人,必先闻道在先”。小学体育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让自己拥有健康的心理。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都还处在发展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强大的心理暗示,他们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模仿老师。因此,教师榜样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小学生喜欢与心理阳光、性格爽朗、智慧幽默、和蔼可亲、兴趣广泛的老师亲近,因为这样的老师具有亲和力,小学生和他们在一起会感到快乐、自信。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要深入解读新课改理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综合能力,特别是加强对“教育心理学”“小学生健康心理培养”等相关主题的专业书籍的学习,提升自身教育心理学的水平,努力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影响和引导作用,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乐学乐练的状态下,锻炼出健康的身体,培养出健康的心理。
树立正确“三观”
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预防心理异常的根本所在,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基础。在正确的“三观”指导下,学生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外界与自身的关系。以健康的心态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确保心理反应适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体育展览等方式,让小学生多去观看我国的优秀运动员勇于拼搏、刻苦训练、为国夺冠的事迹的图像。引导小学生观看一些体育方面的比赛,了解各类重大赛事知识等。同时,可以结合小学生喜欢体育明星、崇拜偶像的心理,引导小学生了解这些人耀眼的光环背后所付出的辛劳与汗水。激励小学生为祖国的体育运动所取得的成绩而自豪的情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表扬那些刻苦训练、敢于拼搏、富有创造力的同学,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范围,从而造就处事谨慎,明辨是非,见义勇为,向往美好未来的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团体。
丰富教学方法
新课改理念下,体育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认真解读分析教材的同时,注重研究和运用丰富、高效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例如,让学生轮流做热身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同学们面前表现自我,帮助学生克服了紧张、胆怯的心理,使学生变得更加乐观、自信。
再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情,开展一些适当的教学比赛,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如在短跑练习时,笔者把学生划分成了几个小组,以接力的形式练习,在练习的全过程中,学生的激情高涨,欢呼雀跃,他们为了别的的同学呐喊、加油,为了胜利者鼓掌喝彩。学生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增强了情感的交流,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克服了自私、脆弱、拖沓等阴暗的心理。作为小学体育教师,我们要做好教学的有心人,善于利用学校的已有条件,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以丰富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
实现以境怡情
小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教学场地学习,可以有效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要对教学场地进行巧妙的设计,在认真学习《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并合理地整合到教学设计中。我们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让学生拥有一个整洁、宽敞、平坦的学习场地,当学生置身在这样舒适的环境中,看着码放整齐的皮球,端端正正的拦网,摆放整齐的各类器械时,愉快的感受就会油然而生!而面对同一种教学内容,在使用相同的教学器械时,我们还可以别出心裁,让学生采取多样化的练习形式,使他们对每堂课都感到新鲜,有趣,乐于参与。比如,笔者在教学全滚翻的内容时,经过一番思考,设计了将垫子摆成荷花形的练习方式,每两个学生就可以分到一个莲花的“花瓣”,当学生走进场地时,就被这种艺术性的,富有美感的场地所吸引了,顿感心情愉快,我们的设计因此实现了以境怡情的目的,学生的心理在环境的影响下,变得阳光、欢畅起来。
结束语
篇4
关键词:语文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需要。语文课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应该说,无论是语文学科课程本身还是语文学科教学过程,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学科,在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自身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下面谈谈工作中的一些方法和思考。
一、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过程的主渠道,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实施等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创设“尊重、信任、理解、关爱、激励、愉快”的课堂气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潜能发掘和展示的好场所。
1、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的智力价值和精神价值,使教学内容既有意义又有兴趣,利用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如人物、事物等来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完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自我发展能力。将心理教育与语文学科紧密地结合起来,就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心理教育。
2、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新课开始时精心设计导语,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别具艺术魅力的导语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显示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乃至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教《沁园春・雪》一词,我先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想,使他们驰骋想象,联想诗中壮丽的图景、豪迈的情怀,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就在这个时候得到挑动、感染和熏陶。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主性
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小学生的个性逐步形成,很多同学的自觉程度、兴趣程度、毅力强度等方面有待教师引导和培养。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在思想内容上的渗透,还应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上下功夫。通过教育,使学生在情感、意志、性格和品德以及审美情趣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完美的发展。
1、营造平等、民主、合作氛围,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语文教师在运用心理学知识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学科教育进行良好的渗透的同时,还必须运用心理学知识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并鼓励他们。这样,才能创造更加和谐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心理教育。
2、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坚持愉悦性、激励性、差异性、支援性等课堂教学的心理卫生原则的前提下,着力于通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置问题情境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鼓励成功,通过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来带动课堂的良好氛围。
三、结合自身学科特点,灵活采取一定的方法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说没有固定方法。单从教学设计取向看,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可以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也可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1、阅读渗透。这种方法主要是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一定的调控,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有意识的向学生推荐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阅读刊物,达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2、背景渗透。学习某些课文,需要了解时代背景,包括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在介绍背景时,可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3、主题渗透。主题是文章或作品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只要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来探讨主题,就能对学生产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如:讲《晏子使楚》一课时,在完成人物和结构的分析后,学生归纳的主题为“赞扬了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可顺势发问:“为什么说‘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同学们的讨论转入到晏子的智慧和善辩上,并认为是晏子的‘智慧和善辩’ 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接着提问:“怎样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于是展开了一次有关人际交往的小讨论。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环境;主动性;生活体验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学生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利用数学学科和自身的优势,采用灵活多样的策略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一、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一个教师只有将自己的良好教学风格、做人精神、人格魅力、知识能力和最佳生命状态传递给学生,才能产生生生不息的教化功能。我们只有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例如,教学“表内乘法解决问题”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我创设了一个带学生秋游的情景,接着遇到了问题:全班30名学生和2名教师,要租一辆大巴车是否坐得下?并出示大巴车的座位示意图。为了便于学生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我给每个学生下发了一张座位图纸,让学生把自己的不同思路圈出来,并要求学生在圈完之后把自己计算座位的不同方法说出来。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各种解决方法也随之展示出来。我一直在静静地倾听,对于计算繁琐甚至是一个一个地数出座位的学生,我并没有直接给予评判,而是提示他们认真倾听其他学生的解答方法,自己领悟选择最佳方案。整节课学生都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收获自然远远超过掌握这道题的解决方法。
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体现教育的主体性,而主体的心理健康主要依靠自主训练。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我们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由学生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使学生真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例如,教学“小数大小的比较”一课,多数教师认为这部分知识没什么好讲的,学生接受起来应该不成问题。然而我用常规的思路完成教学之后,第一感觉是没有力度,学生不是很兴奋,第二是课后作业问题很多。后来我调整了教学思路,把练习当中的一道题作为课始的一道题目。情境是这样的:出示一张跳远成绩记录单,很遗憾,有些残缺。三名选手的成绩分别是:小明是2.26米,小丽是2.3米,小雷是3.02米,之后便引出小雷是第几名的讨论。学生兴趣很浓,在热烈的讨论中,不知不觉地把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清楚地梳理出来了,课后学生的练习正确率也很高。整节课学生主动性很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也很透彻,如此这般,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另外,教学中,教师及时、精彩的评价和点拨,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学生以更多数学思想和方法上的引领。如在课堂上我经常会说“:你刚才用了一个小小的举例,这个思考的方法不错。“”自己迅速纠正过来,一时的口误不要紧。”“打点磕绊没关系,别着急,我听清你的意思了。”这些话提高了学生课堂表现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体验着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增加学生活动体验,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特别重视情景体验和活动参与,特别是数学学科的学习,教师要努力创设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抽象的概念、公式原理等。在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数感,提高分析、综合、推理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去建构学生自觉认知数学的规律和体系,最终形成学生的数学头脑和数学世界。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体验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之不断进步。另外,活动的设计应兼顾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学设计应该是弹性的、可选择性的和活泼的,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开展活动、尝试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整个学习过程完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提出自己喜欢的方案,解决自己设计的问题,他们始终能够感到学习就是做自己的事情,是在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我让学生大胆猜想如何计算圆锥的面积?学生有的说:底面积×高;有的说:可能是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还有的说: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我适时追问“:到底有没有像这位学生说的他们之间存在着三分之一的关系呢?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请同学们小组商量商量。”学生讨论后反馈。我继续说:“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种或两种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验证。”这样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去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从而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健康成长。总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行动,需要教师通过经常的教育行为去实施,并不断总结提高,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持续向上。
参考文献:
[1]俞国良,王永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02(7).
[2]林丰勋,孟庆茂.培养人事智能,增强心理免疫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根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3).
篇6
武义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育目标及教学组织
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学生自由发展创造了空间李娅莉
福建省台江第六中心小学是怎样开展科技活动的
研究性学习的五种模式初探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王少华
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7个基本规律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浅析李克源
让小学生习作心有所感、情有所动王静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模式张武升
作文教学三步曲曹留仙
立体教学法王增昌,孙春成
一年级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彭文冲
小学开设英语课问答李建平
心理辅导的常用技巧
一节英语研究课的分析和体会孙隽蕾
多媒体在小学英语目标教学中的运用杨琼英
创新的概念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直接动因王建萍
浅析小学古诗教学过程中的道德教育石忠萍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小学开设英语课的构想董祯祥
"夸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桃联梅
由『作文太难改引发的思考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刘琳
自然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袁萍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计算概念郑琼会
体现素质教育落实教学目标邵莉莉
为边疆民族教育作出贡献的勐腊县勐仑镇中心小学勐腊县勐仑镇中心小学
新世纪课程改革的目标
为边疆民族教育做出贡献的勐腊县勐仑镇中心小学
云南省研究性学习培训班在昆举行文萍
梯读法刘美春
新编小学自然教材简介陈玉翠
用新《大纲》指导课堂教学陶德明
赢得创新机会获取实践能力--学习小语修订版《大纲》随笔李岚
来到农家当会计李艳芳
应为考试正名
收集塑料包装袋黄永兴
跆拳道朱明,谷晓华
外星人朱永江,谷晓华
数学乐园何奕锦
简面图形剪拼戚焕英
公开课应重实效
火柴游戏活动戚雁芬
尝试教学的基本程序邱学华
一笔画陶伟彬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李凤华
北京市朝阳区推出小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王钰德,庞孝瑾HtTp://
彩球问题周根莲
春天的畅想李鹃
相遇问题刘梅,王琨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李惠萍
论绘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段勇
引导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磁铁的性质》一课教法的启示朱加富
体育课中的审美教育曹丽芳
课堂教学中的『四个解放罗新琳
走向新世纪的关上第一小学陈晓红
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李燕
如何让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涂顺琴
浅谈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化教学尹娟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指导方法李颖玲
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朱秀琼
如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何加荣
语文教学不一样的看点杨耀兰
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范读质量张照萍,何友华
语文教学中板书的设计和运用苏佳琴
《不轻言放弃》教学设计刘波
"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设计施利红
"统计"教学设计杨斯美
黑龙江省中小学2010年普及毛笔字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戈淑云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陆章甫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几个误区杨凤仙
浅谈小学教师『情商的重要性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邓石莲
以"情"朗读创造"情感课堂"陈早
如何开展"参与式"教学普保翠,赖凤全
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四个立足"付春芬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五个环节"鲍秀红
如何抓好数学课堂中的『问题三部曲李梅
数学教学中如何激趣提效何丽翚
不应放任网络语言出现在孩子的作业中
科学课教学生活化的思考张继平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艺术冯树云
篇7
关键词教学实践小学教育现状建议
百年大计,教学为本。我们都明白,小学是一个学生性格个性形成和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小学教育阶段也是咱们九年基础教育中的首要阶段,所以,这一阶段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能够发现,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国家、学校及师生家长共同去解决。这对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以及促进学生发展都有一个很长远的影响。
1小学教育专业现状分析
1.1缺乏合理的课程教学设计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有:对待学生培养目标方面的统一要求多,反映学生自己的个性差异少;教学中存在的被动方式、接受方式等学习方式过多,而许多学生应对问题时运用独创性思维的模式比较少;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上,主要是以“命令—服从”型的师生关系多,而“平等—尊重”型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少。这多少有些不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宗旨,不利于学生的好奇心、想象能力和探寻精神上的持续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大幅度加快,作为基础教育授课的主阵地之一的课堂教学活动也需要进行变革,课堂基础教学活动的革新是整个教育教学的支点。我们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课堂中所设置的教育实践方式能快速的让学生接受,但实际情况往往不如人意,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所使用的教学设计还不够完善,学生只是静坐在椅子上的听众,因此,我们一线教师必须要主动地改革课堂教学,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主动的思考,使学生学到知识技能。
1.2太过偏重应试教育,欠缺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中小学普遍重视“应试教育”,过分强调传授给学生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特别强调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大部分实行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策略,把求学深造仅限于教科书的区域内,最终导致很多的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学校教学之外的、各种有益于智力发展的社交娱乐活动,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多,并且知识面不够广,高分低能的局面。但是以成绩论高低,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生的个性特长,对很多多才多艺的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相当大的抑制作用。
而素质教育则是一种以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各个方面的素质为目标,重视每个人在思想道德素质、个性、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方面的发展。是很有必要在国家、学校和社会共同去倡导下去实施执行。
1.3学生课业和课外的压力过大
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太过繁重,已然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促使教育生态的恶性发展。在我国,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我们说,适度的压力是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关键因素,但是过度的压力常常更容易让人踏上歪路。更何况是小学生,小学生处于人生的的一个转折点,是正在发展的人,太过繁重的课业压力和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态度,会使他们产生厌学、反感等抵触心理,不仅危害他们的身心成长,更是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
在大多数学校,有些科目上课时数过多,通常一天要七节课以上,再有就是作业量过大等等,这些过重的学习负担不仅严重会影响小学生的视力,使他们长时间近距离写作业,得不到放松和正常调节。而且过重的学习负担还会影响学生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可见,繁重的学习负担在无形中危害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小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素质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1.4过分看重学生成绩,忽略学生个性的培养
现如今,在学校里最常听到的一个词就是“成绩”,其次才是个性、性格等词。但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学形式下,必须把培养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创造性思维作为首要任务。可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普遍是注重学生的成绩如何,学生成绩有没有提高,有没有退步,很少关注学生的性格、个性等方面的培养。但我们知道学习成绩并不是唯一衡量一个学生高低好坏的标准。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东西需要体现人性化的设计,这就意味着学校要培养的是有鲜明个性,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创新人才。有一位教育专家说:“只有当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尊重来发展时,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这就是说要培养个性,就首先要尊重个性。所以我们说,要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素质教育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不应只重视成绩的高低,更要更新教育思想,诱发创造兴趣,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不断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2教学活动中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2.1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善于做教学设计、善于研究教材、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我们都知道,教学设计是一节课的灵魂部分,做好教学设计也成为如今教师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那么作为老师,首先就是要梳理出来各个系统的逻辑顺序。抓住课程方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的参加到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中。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眼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上。这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因此,小学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以及教学相关要求,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引导小学生去主动的认识教育教学知识进而更加深刻的认识客观世界,帮助学生不断的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技能、潜能和意志等。
2.2重视道德教育
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年龄群体,若没有感性的引导,只是片面的说教,他们接受起来会很困难,所以,就需要家校合力引导学生,使思想品德教育生动形象,使学生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并且德育的成功,不单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更有赖于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因此,要遵循小学儿童身心發展规律,根据儿童身心成长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作为教师,要引导好、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该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和谐的语言、规范的行为和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启迪、塑造每一位学生,那我们的学生将沐浴在师德无限魅力的阳光雨露中健康地、快乐地成长。
2.3减轻学生的作业量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基础教育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问题,因此,要切实实施减轻课业负担的举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那么,首先就是在国家层面,要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的宣传举措,塑造出良好的素质教育的文化氛围,要出台详细的规则,并制定无法实施减轻负担的惩罚措施。其次在学校层面,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应该深刻领会国家的减负精神和政策,并且要因地制宜的制定符合当地学校的减负政策,最后在家长层面,家长需要摒弃对学生过度的干涉。做到减负不减量。总之我们应该还给学生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进行成长。
篇8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育课堂;交流;沟通
研究表明:学生有32%心理健康较差,其中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中度心理问题的占3.9%,重度的占0.1%。从材料显示,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造成学生心理素质较差,调整心态能力弱,遇到困难容易造成心理障碍的现象,并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锻炼。体育锻炼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同时还愉悦了学生的身心,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把心理健康的理论贯彻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从而灌输、培养、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行为,使之最终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维护、促进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说各种心理过程、心理效能和心理特征表现良好。具体来说,心理健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1)能够正视现实,心理和行为符合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充当的社会角色,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2)智力正常,意识清晰,能有效地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富有自尊心和进取心;(3)与人为善,乐于交往,人际关系融洽;(4)愉快乐观,情绪稳定,能够自制自控,保持情绪平衡;(5)人格完整,自我意识明确,具有和谐统一的个性。
二、体育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用我们的爱心唤起学生在我们课堂上的优良表现
每个班级总会存在着一些经常违反纪律,成绩不好的学生,这些学生经常被大家看成是坏孩子,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要做到对他们也有爱心,对学生一视同仁。这些学生文化成绩虽然差点,但是很热爱体育,这对于我们体育教师来说是一件好事,就是一个可以培养的人才,我们就可以在体育方面好好的引导,这样的一些学生恰恰是最需要关心的,看上去他们似乎是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管,不安分,其实他们是一种不自信,怕做错事情的表现。还有一些单亲家庭,残疾的学生,他们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心伤,这些学生通常不善于与同伴交流,也不想及时和教师交流,这样的学生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地鼓励和表扬他们,增进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得到同伴们的认可和信任。
2.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交往的环境,预防心理障碍的产生
人际交往环境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与父母的关系。兄弟姐妹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把自己当成和他们是一伙的,设计一些课堂,让学生进行很好的交流,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融洽和谐的交往环境,这是在所不辞的。如,通过课堂教学设计一些游戏和比赛,让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团结友爱、互相尊重、协助合作的思想品质,帮助学生学会处理个人与团体、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3.因材施教,精选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新课标的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内容能激发起学生的体育兴趣,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克服各种困难,有的放矢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学生的思想、智力等得到锻炼提高,每个班级都有一两个自卑、孤僻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应该多让他们参与集体比赛或游戏中来,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游戏中学生之间互相接触和融合,有利于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促使学生间进行感情交流,克服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使情感得到升华,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发展。如,在接力赛的教学中,引导和培养学生敢向困难挑战的信心和勇气;在跳高教学中,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在体育比赛中,教会学生遵守规则,公平竞争,顽强拼搏的精神。
体育教学就是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在动起来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灵进行了互相碰撞,具有积极的教育功能,把心理教育融于体育教学中,更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从而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在体育教学中怎样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出更好的途径和方法,与学生心与灵的交流会让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会让我们的学生更健康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绪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篇9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自觉运用心理学基本原理、方法及心理辅导技术,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有效地发挥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学生智力和非智力水平,根据学生实际接受程度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等心理素质。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与课堂管理,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其社会角色,变成与学生完全平等的朋友和知己,尊重、关心和接纳学生的表现和行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互动过程。教师应该营造民主平等、积极合作的课堂心理氛围。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良好教态,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都给予同样的关怀、爱护,这有助于形成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态势以及师生情感的互动。
二、科学地处理教材,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教材的处理与挖掘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灵活妥善的处理,善于把握教材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点,教学方法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点,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接触点。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
三、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学设计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体心理需求,教学要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形成学生主动学习、好奇探究的意识和坚持不懈、精确细致等品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这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氛围,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给学生充分的操作自,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进而促使学生好学、乐学。例如,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需要创设情境,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重视探究性学习报告的撰写和交流。
四、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动机,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兴趣,进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根据本学科内容特点,改进教学的策略方法,使学生愉快地、兴趣盎然地学习。成功和失败不仅是反映学习成果的信息,而且还可能对后续学习的动机产生正性或负性影响。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提问、演板练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因人而异地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提出不同要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失败,进而不断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五、化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困扰,适时对学习困难生给予个别帮助
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情绪、情感。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疲劳、紧张、懒散、分心、烦躁、厌倦等情绪,要善于因势利导地进行调适、疏导,并随机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使学生较长时间地保持平静、愉悦的心态,从事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对学习困难生进行个别教育,帮助其改进作业方法,提高学习技能与自信心,以及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中学生物有关青春期教育的知识点,但教学中一闪而过甚至忽略不教或让学生自己阅读的现象却不少,学生不能从正规的途径获取性知识和正确健康的性心理,不能正确抑制性冲动,就容易发生问题,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发育特点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战胜性冲动。破除学生在性问题上的神秘感,改变了对性的无知与困惑,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的性心理。
六、重视教师人格的作用
篇10
关键词:儿童心理健康 教育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1-059-01
一棵小树的成长,离不开阳光和雨露,离不开土壤和养料,离不开精心呵护与无限关怀。教育学者叶一舵曾说过:“随着我国社会文化要求的不断进步,家长和人们更多得会密切关注着孩子身心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教育引导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一件事。”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知教师作为爱的传播者,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人格,不仅仅是某一学科、某一位教师的任务,它需要每一位教师、每科教育将它容纳进去,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
“在信息时代迅疾变幻的灿烂图景中,当代艺术教育要坚持在科技与人文这两道思想护堤的引导下发展。一方面积极利用当代科技给艺术带来的观念与创作材料上的多种可能性,在视觉文化的创造上体现时代的新质;另一方面要强调艺术教育的人文价值和内涵,突破传统艺术教育过分注重技艺化的不足,使培养的人才具有全面素质,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更好更有利的发展。”(许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贵在潜移默化,贵在“润物细无声”,它更多的时候是内隐的、濡染的,而不是外显的、刻意的。因此,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应更多地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应注意心理健康教育与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步性,应注重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的营造。即目标设定不宜过于呆板。
那么,怎样在学校教学中体现健康的心理教育机制,并让学生感受爱的艺术殿堂呢?
一、通过课堂和课外艺术活动,净化学生心灵,塑造完善人格
小学生处于未成熟的生长发育阶段,这个阶段具有发展、扩充和成熟等特点。它需要外界教育以及自身教育不断地完善,达到心灵的净化,从而塑造完善的人格。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可以通过心理教育、心理咨询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通过自我的体验―领悟―实践,去不断地开发潜能,达到自我的完善与发展。考虑到同学间有共同的爱好、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彼此之间容易理解、沟通。我在课堂教学中就时常注重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通常让他们在课前找好小伙伴,有时也会帮他们搭配组员,课后让他们写心得体会,从他们的只字片语中去了解他们的感受与真实想法,创设良好的集体舆论、和谐的人际关系、民主自由的气氛,来充分开发集体的教育资源,再加上课后及时反馈,可以更快、更好得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
二、了解艺术和优秀作品,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在小学中、高段的教学中有很多课程的学习让孩子觉得有些枯燥乏味,学生也不乐意一味听教师讲解,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就不是很理想,于是我就思考是否可以换一种教学方法,简单地配上诗或者讲故事、音乐、舞蹈等手段让原本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我就上过这样一堂课,内容是《白毛女》中的《北风吹》选段,一开始,学生只是边听边兴致不高,不是很能理解我讲解之意,为了让班级的课堂气氛好点,我只能以试探的口吻说:你们想不想听听这个故事有一首歌曲?没想到,话一出口,学生马上有了热烈地响应,一个个马上坐直了腰板,张着大眼睛听我讲《白毛女》的故事配合着这段音乐。整堂课下来,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学生对此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让他们自己收集戏曲资料,小组讨论。看到他们这么热情地学习,我感到很高兴。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和优秀的艺术作品,通过欣赏、感受和表演优秀的艺术作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有效途径。
三、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使学生有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人的心理健康发展,主要决定于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只有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才能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
相信我们的教师都有同感,学生对教科书中的歌曲跑调离奇,却对流行音乐情有独钟,而且还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我在这里并不是评论流行乐曲的褒贬,但是我们的孩子们如此疯狂地迷恋,我深感不妥。前段时间,校内外特别流行街舞,我就琢磨,与其让学生一味模仿,不如就大胆地让他们在课堂上正视它,了解它。于是,我设计了《感受HIP―HOP音乐》这节综合课在五年级进行试上。目的是通过让学生感受,体验街舞音乐、舞蹈特点及其相关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街舞的内涵,以及对世界音乐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本堂课受到良好的效果,使我受益非浅。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没有固定方法。从教学设计取向看,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可以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也可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从渗透形式上看,有分散式与集中式,集体式与个别式,讨论式与写作式等。从具体渗透方法来看,有移情体验法、角色扮演法、认知矫正法、游戏法等。在不同取向指导下,各种不同渗透形式和渗透方法的灵活运用便构成了不同的渗透策略。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普遍存在“渗透死板”的问题。如我们在各种“公开课”中最常见到的一幕,往往是教师在该节课结束前集中渗透几分钟,或者让学生在稿纸上写心得给听课者看。显然,这样的渗透方式“痕迹”太重,过于呆板,也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作为引导人必须把握好其中的分寸,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使学生有一个更好的艺术成长环境。
四、发展学生潜能,展示个性,培养创造能力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中,强调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意识,是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高尚的艺术趣味,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智力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