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范文

时间:2024-01-31 17:58: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

篇1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期满;流向现状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0-0117-02

什么是大学生“村官”?目前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绝对权威的定义。通常认为,为了满足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要,改善农村人才队伍结构,为农村带去新的观念和技术,以促进农村事业的发展,国家定期从各高校选拔一批优秀毕业生深入农村,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协助当地村干部,帮助和带动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有效地灌输和传播先进科学技术,真正促进新农村建设。而这部分驻扎农村的高校毕业生,被称为大学生“村官”。

近几年来,随着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进一步发展,一些“村官”面临着现实的流向问题。为此,国家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和措施,提出了“五条出路”:一是鼓励留任村干部;二是推荐参加公务员考试;三是扶持自主创业;四是引导另行择业;五是支持继续学习深造。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这些政策和措施显得过于宏观。因此,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的流向问题,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现实难题。

一、流向现状

第一,通过假期的实地调查,我们得知: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的流向主要是考公务员,其次是政府推荐工作(主要是去企事业单位工作)或另行择业,继续留任或提拔为村主任或村支部书记等职位的人数所占比例较小,而考研和创业的比重很小。显然,这与我们国家提供的“五条出路”基本相吻合。

第二,我们小组的实地调查数据如下:

注: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我们无法找到足够的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因此,我们主要对在职的大学生“村官”的出路意向进行了实地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得知,在服务期满后,大学生“村官”主要选择考公务员,其次是自主择业。

第三,我们通过网络资源查询到的一份2009年服务期满后的大学生“村官”的去向调查表:

二、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现象严重

服务期满后,大学生“村官”存在着明显的流失。大学生“村官”在职期间的隐性流失(即:“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失职现象)较为严重,服务期后,大学生“村官”则存在很大比例的显性流失。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以河南信阳市商城县为例,该县共计88名大学生“村官”,其中隐性流失55人,流失率高达63%,他们经常待在家里或从事其他的兼职,根本没有从事大学生“村官”应该做的实际事务;显性流失为15人,占17%,在服务期满后,他们都选择“另行择业”。此外,续签、继续留在原岗位或者被提拔的比例很小,很多大学生“村官”不愿意继续留在农村。

(二)服务期满后,大学生“村官”的流向比例不协调

1.两年或三年的服务期满后,考公务员的人数比较多,这成为期满后流向的“主流”。其中,很多大学生“村官”在起初选择这项“职业”的时候,就认为这是他们以后顺利考取公务员的一个有利跳板。很显然,国家对大学生“村官”考取公务员的一些优惠政策对某些大学生“村官”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诱惑”。

2.大学生“村官”进行自主创业(包括在服务期间创业和期满后创业两种情况),以此拉动农村经济发展所占的比重很小。由于大学生“村官”自身缺乏一定的进取心和创造力,加之,相对落后的农村缺少强大的创业物资条件和良好的创业环境,这都使得大学生“村官”的创业之路举步维艰。

3.大学生“村官”期满后的自主择业和继续学习深造的占有一小部分的比例,同时,他们面临着较大的“瓶颈”——没有显著的就业竞争的优势和学习深造的优势。

三、制约因素

(一)不留任的原因

1.角色认知模糊。一是大学生“村官”的动机不纯、态度不正,一些人把大学生“村官”当成了自己将来就业的一个“跳板”,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明确,无法正确把握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进而导致我们前面所说的大学生“村官”“隐性流失”的现象比较严重,期满后则会选择不再留任。二是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大学生“村官”容易受到当地村干部的排挤和当地村民的轻视,进而导致他们的才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因此,他们会在期满后选择离开农村。三是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得知:很多大学生“村官”都得不到周围亲人和朋友的支持,常常受到其他社会成员的误解甚至是蔑视,这就使得他们缺乏足够的动力和积极的工作热情,更不会在服务期满后选择留任。

2.培训措施不完善。一是当地政府没有对大学生“村官”进行适当的岗前培训,使得大学生“村官”对本职工作认识不清,对当地农村的基本事宜了解甚少,工作的顺利展开存在一些阻力。二是大学生“村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没与农村的实际治理要求完全吻合,加之缺乏必要的培训。因此,在实际的乡村治理过程中,大学生“村官”往往无法真正发挥自身的能力,这就使得他们与国家和政府的初衷脱节,久而久之,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会被逐步消减。三是一些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政策和措施不到位,没有建立健全的帮扶机制,使一些有经验的干部积极地帮助大学生“村官”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掌握相关的乡村管理方法,进而提高他们的管理素质,更好地适应农村的生活。

3.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在职期间,缺乏明确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感,不能和当地的村民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也不能协助当地的村干部处理乡村事务,整天无所事事,无法实现自身的价值。二是,当地政府没有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缺乏有效的外在约束措施,这使很多大学生“村官”在职期间存在着严重的“隐性流失”——“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4.激励措施不到位。一是与城镇相比,农村的生活条件相对差一点,一些基础设施不完备,加之,当地政府对大学生“村官”基本生活的保障措施做得不够完备,这使得在大城市生活习惯了的他们一时难以较快地适应乡村生活,进而无法安心继续在农村工作。二是各地的工资待遇不是很完善,一些当地政府没有很好地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各项保障措施与优惠政策,这导致大学生“村官”在职期间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不高,因此也就缺乏足够的留任动力。

(二)其他出路不畅通的原因

1.考公务员。虽然担任大学生“村官”使得他们拥有了2—3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因此,任职期满后,很多大学生“村官”选择考公务员。但是,由于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任职期间经常从事一些冗杂的事务,在日常的生活中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准备考试,相比之下,他们缺乏一定的竞争力。此外,由于农村的环境相对落后,信息相对闭塞,他们缺乏一些相关的考试培训和及时的考试信息。

2.创业。尽管国家积极出台各项政策扶持具有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村官”进行在职创业,进而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当地政府的机制不健全,相关的扶持资金不到位和创业项目缺乏,信息渠道不畅通;此外,由于大学毕业生刚刚踏入社会,缺乏创业必要的启动资金,存在融资难、担保难,而通过当地农信社贷款、政府创业基金支持等方式,他们筹得的资金也大多在5万元以下,创业本金不足直接导致“村官”们不得不选择投资规模较小的基础农业项目,有时即便有很好的机会也只能选择放弃。加之,一些大学生“村官”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以及当地村民不能积极地配合他们的创业行动,因此,大学生“村官”无法真正带领当地村民致富。

3.考研。与考公务员相类似,由于大学生“村官”要再当地农村从事2—3年的基层工作,在此期间,他们缺少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积极的学习热情,并且缺乏一些相关的考试培训和指导,与其他社会成员相比,这使得他们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因此考研的比例很少,即便是选择考研,他们能成功考取的几率也比较小。

4.另行择业。国家和当地政府没有制定较为完善的流出机制,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的“再就业”问题,这就使得部分大学生“村官”在期满后的“另行择业”存在很大的阻力;此外,尽管2—3年的服务期让大学生“村官”积累了基层工作经验、锻炼了自身的能力,但是,正如我们前面所讲的那样,一些社会成员以及工作单位对大学生“村官”的角色认知不正确,在招收员工的过程中会对他们存在一定的偏见,这就不利于大学生“村官”的“另行择业”。

参考文献

[1]郭淑敏.北京大学生村官调查[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2]吕洪良,吕书良.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政策[J].中州学刊,2009,(01).

[3]林善炜.大学生“村官”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福州党校学报,2009,(01).

[4]米寸美.“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以滑县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09,(09).

[5]林善炜.大学生“村官”研究综述[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02).

[6]吉蕾蕾,吴国清.引导大学生“村官”走创业路[J].江苏高教,2010,(06).

[7]王艳艳.“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公共政策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2009,(05).

[8]刘满喜.大学生“村官”机制与新农村建设[J].首都师范大学,2008,(04).

[9]翟纯纯,庄建国.新形势下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及前景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O10(08).

[10]申建军,周永华.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退出机制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03).

篇2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机制 扎根基层

本文所讨论的“扎根基层”侧重过程角度,主要指大学生村官自愿服务基层,长期内能够全身心地在乡镇及以下基层从事相对稳定的工作,积极服务于新农村建设。针对制约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的主要因素,我们认为只有通过大学生村官主体、地方基层、国家、高校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大学生村官计划这一战略性决策才能真正地发挥效用。

一、主体能动机制

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村、扎根基层,不仅需要在客观方面提供一系列优惠条件和保障措施,更需要大学生村官本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拿出信心和决心,付出汗水和智慧。

1、知己知彼,准确定位,树立扎根意识

大学生选择担任村官时要综合考虑是否真正适合,不能一味盲目跟风或唯长辈意见是从。我国新农村建设形势复杂、困难大,对大学生村官综合素质要求高。大学生要把握大学生村官计划意义所在,在被优惠政策吸引的同时,更要树立服务农村的明确意识。对于农村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复杂的社会情况,大学生要切实做好心理准备,一旦踏上村官岗位就应踏踏实实“沉下去”,全身心地为“三农”谋实惠。

2、放低姿态,先当村民,再当村官

从校门跨进农门只有一步之遥,却需要大学生经历思想上的翻江倒海和行动上的千锤百炼。如果大学生村官始终以外人的心态对待农民,以看客的心态应付工作,那么他们就不可能得到农民的认可,也就不可能从感情上融入农村,工作中遇到难题时,农民也就不会像对待朋友那样支持他们。大学生身处农村要放下天之骄子的姿态,踏踏实实地从村民做起,努力践行“欲化农民,必先农民化”的准则。

3、练好内功,深入调查,虚心向群众学习

农村是个大课堂,大学生村官必须具备调查研究的能力,掌握自己任职乡村的经济、地理、人文等第一手资料,了解本村的基本情况。除了接受培训之外,大学生村官还要努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借助网络、图书等工具和高校智力资源等解决农村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此外,还要虚心向农民群众学习,多听、多记、多写,甘当农村干部和村民的“小学生”。

4、做好村干部的帮手,带头致富,带领致富

大学生村官的知识水平大都高于农村原先的村干部,但在实践经验和处理农村复杂事务的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大学生村官要正视自身不足,与村干部交流时既学会倾听也要学会表达自己。大学生村官要找准经济薄弱的症结和改变落后的突破口,利用好本村的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带头创业闯市场,努力成为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带双强”型村干部,让更多的村民投身到创业中,共同享受致富成果。

二、乡村吸纳机制

乡村吸纳是促使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的重要拉力之一,所以基层相关部门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留住大学生,要着眼于出台如何留住他们、并使他们在基层发挥持久作用的相关制度。

1、合理定位,搭建创业平台,事业留人

大学生村官刚刚走出校门,各方面能力还比较欠缺,其作用的发挥并不能在短时期内突显出来。所以地方上对于大学生村官的能力既不可过分高估也不可过于轻视,而应当通过任职之初的考核对他们的能力有所了解,安排合适的岗位。地方要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领办经济项目。一方面举办创业论坛、创业讲座等教育活动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另一方面聘请科技导师在兴办科技项目、推广实用技术等方面提供指导,引导他们尽快掌握创业技能。此外引导大学生村官们联合申报项目,充分发挥合力。

2、强化交流,持续关怀,感情留人

部分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三年之后就走人,干好干坏是他们自己的事,往往导致大学生村官刚开始受到热情周到的关怀,随后逐步成为市县乡“三不管”人员。这种前紧后松的做法不仅会影响政府的威信,更会导致大学生村官的流失。地方要通过工作会、座谈等形式持续性地给予大学生村官指导和关怀。针对大学生村官中存在村官与村官、村官与本地村民谈恋爱的情况,适当考虑让他们自由流动,为其亲属的安置开辟“绿色通道”,不但帮大学生村官“立业”,也助他们“成家”。

3、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先进表彰力度,待遇留人

农村地区综合条件相对较差,地方可以安排大学生村官在镇上集中住宿,完善宿舍设施等物质保障,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虽然目前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大部分由省财政拨付,不足的部分由所在县财政补贴,但选派大学生任职的县乡多为经济薄弱的地区,地方财政有限,硬性规定地方全面提高村官工资待遇不现实,所以地方可以通过提高其他“隐性待遇”来平衡村官们的心态。通过考核评优对优秀的村官给予表彰鼓励,有条件的可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以看得见的实际利益激励大学生村官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三、政策引导机制

大学生村官服务期一般为三年,任职期满后的各项保障措施还未有明确规定,使得部分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期内不能安心工作。对此,国家应给予政策支持,引导大学生村官继续服务新农村建设。

1、完善奖惩制度,加强待遇激励,提供各项支持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制度化管理,应建立一系列针对大学生村官的评奖评优机制,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有效性。当然,与此同时也应注意科学的动态管理,完善考勤制度、考评制度和民情寻访制度,使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有据可依,发挥他们最大的工作效率,增强他们对工作的认同感。对于大学生村官最关注的三年任期满后的保障问题,政策上对在任职期内成功扮演村官角色的大学生给予优厚的待遇和保障。

2、保持政策连续性,促使大学生村官自我认同

要让大学生对村官角色有清晰地认识,相应的政策必须具有规范性和连续性,尤其是各种优惠政策的可持续性。只有充分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才能让大学生对自身有正确认识,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3、完善相关政策,实现大学生村官身份合法化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应从制度层面进行协调,不仅仅是给大学生村官提供一个工作岗位。对他们在现实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与困惑,更需从法律的层面加以考虑,使这一计划更加完善,而非短期行为。随着大学生村官队伍日益成熟和壮大,应制定针对大学生村官群体的相关法规,通过立法明确大学生村官的法律权利及法律义务,明确大学生村官与基层政府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关系,使得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行政指导有法可依,从而不断地深入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

高校作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源头工程,应努力推进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不仅需将村官“扶上马”,更需为他们“送一程”,为村官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创造地方受益、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多赢局面。

1、深化课程改革,开展针对性的社会服务,当好“孵化器”方面

高效应调整课程设置以适应社会发展,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涉农高校可以开设农村基层管理、农业实用技术等课程,加深学生对农村的认知。非农高校可将农村相关的教育纳入教学环节,如适当设置村官选修课、把讲述农村的经典读本纳入文化必读书系列。

2、强化宣传,严格把关,优化互动,当好“助推器”方面

在校大学生是大学生村官的直接来源,对他们的宣传既是前期的熏陶和教育,也可以激励更多优秀毕业生加入大学生村官队伍。高校可以建立与基层的联系制度,及时总结基层就业、创业的先进经验,加大表彰先进典型力度。针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报名争当村官,高校要明确选聘程序,做到层层选拔、严格把关、好中选优。

3、跟踪关怀,智力支持,当好“服务器”方面

部分大学生村官到村之初,由于缺乏农村经历和实践经验,无法适应农村生活。大学生村官的母校要重视这一问题,高校就业中心、学生工作处、团委等相关部门应该时刻关心到村任职的大学生,通过电话慰问、网上交流、实地走访等形式,及时掌握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了解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综上所述,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并非一蹴而就。我们相信,在主体能动机制、乡村吸纳机制、政策引导机制和高校对接机制四方的综合作用下,大学生村官必将成为广大农民的贴心人、主心骨和领路人,并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江玉珠,徐娜,查佐明,张明: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5.

篇3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计划 择业动机 政策建议

文章编号 1008-5807(2011)03-044-02

一、 引言

长期以来,曲于受到二元经济体制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大批农村优秀人力资源不断地流向城市,弱化了农村人力资源积累,进而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同时,由于高校规模扩张迅速、学生就业渠道不畅以及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大学生就业难”早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以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工作,支持农村建设,从而缓解就业压力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应运而生。所谓“大学生村官”是指为优化村级领导班子和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由政府选派或培养的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干部的大学生。政府对大学生村官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以及相关管理、培训考核等机制的总和,称为“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党和政府促进毕业生就业和有效进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双赢战略,对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选聘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一方面可以给农村注入优秀人才资源的“源头活水”,在一定程度上填补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人才“洼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二、 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现状及其问题

(一)择业动机

首先,大学生在去农村工作之前已经对农村工作条件和环境有了较多的了解,做好了相关的心理准备。其次,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初衷体现出多样性与集中趋势并存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公务员考试优先录取政策、到基层锻炼、增长经验和阅历、迫于就业压力等方面,展现出多样性中的集中性。再次,大学生选择村官职业的家庭支持度高。75%的大学生村官家人持支持态度,持不支持态度仅占5%。这说明大部分被访者的家人对其选择村官表示赞成。最后,针对大学生村官的未来打算,有半数以上的村官未来打算选择报考公务员,将近两成期望考研或者到公司工作,但是愿意扎根农村、继续当村官的比例则不足15%。由此可见,大学生选择村官,大部分是迫于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的激励,村官工作只是他们“曲线就业”的一个“跳板”。

(二) 工作内容

首先,大学生村官主要从事农村一般事务性工作,他们很难进入村务管理的核心层,村官作用发挥得不够均衡。大多数担任的是党支部书记助理职务;工作内容方面,近六成的大学生村官从事文书工作,四成半的涉及技术服务;三成涉及日常管理。只有三成的大学生村官参与村务的日常管理,没有任何一个大学生参与村务决策。可见,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得不够均衡,他们很难进入村务管理的核心层,其绝大部分从事着村庄的一般事务性工作。另外,大学生村官与当地村民的互动情况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农村地区特有的乡土文化与治理结构等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大学生村官短时间内适应基层工作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由于到农村工、作,以及与在城市工作的同学相比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落差,也影响着其工作的积极性和村民的沟通互动。

(三)对自身工作的评价

大学生村官对当地发展的主要作用集中体现在促进办公自动化,优化村组织、提高村干部办事效能,组织宣传、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这与大学生自身具备科学的知识与技能、富有激情活力、年轻乐于助人等优势是密切相关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为农村地区带来新视野、新思路、新方法。其作用表现为,一方面,有利于农村亟需经济、科技等信息的传播与普及,提高农村信息建设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新知识与新理念进入千家万户,丰富村民闲余生活,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农村地区是体现大学生村官所学、所用、所为的一个很好的

练兵场,能够为大学生发挥其自身优势提供广阔的天地。一方面,新农村建设需要优秀人力资源的支撑;另一方面,大学生需要良好的平台展现其知识与技能,这刚好印证了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一硕“双赢”战略的重要意义。大学生担任村官期间的最大收获主要是获得了基层工作经验、提高了社交技能和了解了农村。

(四)大学生村官计划存在的问题

首先,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的主要瓶颈为能力、经验、阅历不足。有四分之三的大学生表示能力、经验、阅历不足是主要的;至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是因为对当地实际状况了解不足、专业不对口、所用非所学是关键。其次,没有实权和缺乏培训指导成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首要的制度问题。“大学生村官”计划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村官没有村务决策和缺乏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指导,对该村官计划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学生村官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素质高的新农村建设者,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新时期发展的后备力量,也是响应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号召和借助基层平台锻炼自身能力而在农村工作的特殊群体。他们给农村带来新思想、新理论,成为农村与外界接触和互动的桥梁。同时,作为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岗位职责模糊、不是公务员的公务人员,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中也不得不面对“角色尴尬”的困境。大学生村官对自身的边缘化与模糊化的意识,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工作的积极性和才能的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 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对策建议

(一)从选聘角度而言,在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和制度的同时,还要扩大宣传力度,以吸纳足够的优秀大学生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建立高校选送与区县选聘对接机制,及时掌握基层需求,合理确定选聘计划;重视对其下乡动机的审核,减少短期行为;重视岗前培训工作,明确对“大学生村官”的期望与要求,以书面形式赋予其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及其考核标准;加强新农村思想文化建设,强化其对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归属感与荣誉感;适当拓宽其工作内容,而不仅仅是限于一般事务性工作,以平衡发挥大学生村官的才能与作用,多方位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之中。

(二)从激励角度而言,要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建立将行为。与绩效相结合的科学的考核制度;完善奖惩和补偿机制,确保满足其物质需要,为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提供必要保障,消除其后顾之忧;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鼓励其切实发挥自己的潜力;合理分权和授权,赋予事业,保证其发展需求和尊重需求。

(三)从约束角度而言,同样要重视将考核与薪酬相挂钩,对村官的行为进行限定,使其行为始终在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预定的轨道上运行。第四,从竞争淘汰角度而言,要实现其与村官岗位的有效匹配,提高适岗率;对其绩效考核结果采取差异对待,逐步完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将不适合新农村建设的村官(拿村官做“曲线就业”的跳板、不适合基层工作的村官等)及时释放于组织之外,努力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一批能吃苦、能干事、能奉献,经得起艰苦环境磨练和实践考验的优秀大学生村官。

参考文献:

[1]林洁.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思考.理论探索,2009,(2):122-124.

[2]万银峰.“大学生村官”:一种值得推广的制度安排――对河南省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调查与思考.中州学刊,2007,(4):21-24.

[3]黄露.大学生村官工作应取持久战.新农村论坛,2008,(10):10.

篇4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新农村;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一批素质高、懂技术的干部队伍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如何引导大学生村官发挥其主导作用,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

一、高校在教育中要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树立长期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意识

近些年来,许多大学生因高校的扩招而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就业难度越来越大。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序推进,中西部地区和边远农村存在人才匮乏、经济落后的状况,需要有大批人才特别是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到边远山区发展锻炼,建功立业。这就要求高校要注重引导大学生在转变就业观念,服务农村基层方面的教育。

(一)突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大学毕业生服务农村的氛围

各高校要注重对大学生服务农村基层的宣传教育,首先要注重对农学专业、农村经济管理、动植物学、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旅游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森林资源与保护、农林经济管理等与农业相关的专业进行重点宣传,鼓励这些专业的毕业生首选到农村就业,一方面激发他们的潜能,在广泛又缺乏人才的农村天地创业,带动一方老百姓发展致富。另一方面发挥他们的才能,以弥补现代农村建设专门人才的不足。其次要注重宣传国家在这方面的政策,特别是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国家的惠农政策。再次,在大学生中间要宣传国家对大学生村官流动的政策。包括在机关、事业单位招考方面的优惠,创业扶持,可以参加选拔村主要领导,考研究生加分等。

(二)要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回报祖国、服务人民的远大志向,必须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融入社会发展的激流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和增强创业意识,切实转变择业观念,既要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变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立志到农村基层建功立业、带动广大人民群众齐奔小康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同时,大学生应当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服务基层的号召,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在实践中不断努力提高自身能力。

二、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还要有实际行动付出

(一)高校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学生在农村的实践机会

高等院校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调整人才培养的模式,要有针对性,要突出重点,着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社会实践课程,把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达到既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又能熟练参加实践活动的目的。同时、应该鼓励在校大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到农村基层调研,全面深层地接触农村、农业、农民,对农村各种环境进行全面了解。

(二)政府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扶持力度,努力提高、并落实好大学生村官的各项待遇

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与其他不同行业的人相比,还比较低,并且有很大的差距。甚至难以满足自身的基本生活需要,更不用说养家。这很大程度影响了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和稳定性,基本的生活难以保障,怎么能够安心踏实的工作。为使大学生村官能够长期安心地扎根农村基层服务,地方财政应该尽最大努力为他们增加补贴。达到同本地区乡镇新招聘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同时,应该享有同公务员一样的包含住房公积金、意外伤害和生育保险在内的各项福利政策,从而增强大学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稳定性。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退出机制

“一村一大”岗位是国家针对新农村建设需要、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等问题而建立的特设岗位,是通过合同方式短期招聘工作人员的。这种方式就决定了大学生村官有很强流动性的特点。怎样有序合理流动直接关系到每个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良性运转。因此,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退出机制非常重要。当地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建立机制,合理处理好服务期满大学生村官的在就业问题,拓宽退出渠道。研究制定出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的总体计划和具体措施,逐步落实到位,确保大学生“村官”工作健康稳步推进。

三、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大学生村官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在工作中接受新事物能力也比较强,大学生村官年轻有朝气,富有创业干事的热情和干劲,具有创新创造的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强烈愿望和潜力。这些优势和以往的村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大学生村官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就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和特长。

(一)大学生村官的优势

大学生村官有很多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学生村官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具有理论知识比较扎实的优势。相比较一些农村基层党员文化程度偏低、理论接受程度偏弱的实际,把党的政策文件、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用通俗易懂的方法传授给农村党员干部,让他们能听懂、搞清楚,能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其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见识广博,信息灵通的优势。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互联网等都为学生在校期间搭建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大学生走上农村基层岗位,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和这些学习平台,为今后在农村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第三,大学生相对具有较新的视野和一定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的优势。大学生进入农村基层岗位,可以快速准确梳理群众所反映的比较突出的问题,能够帮助村两委查找、分析制约本村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制定全面系统的整改措施,能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制定辖区科学发展的总体规划。

(二)大学生村官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适应新环境,尽快实现角色的转变

大学时代,人人都是朝气蓬勃的青年、意气奋发的学生,每个人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进入农村基层工作岗位,这期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学校到社会,从学生到社会工作人员,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首先,完成自身角色转变是关键。不管以前学的是什么,在学校是学生干部还是普通学生,到了农村面对农村、农民、农业的工作岗位就必须要放下架子,尽快融入新环境开展工作。其次,到了工作岗位的主要任务不在是完成什么样的学习任务,而是接受新的工作,新的任务。要尽职尽责,高标准要求自己,做好各项工作。

2、深入基层搞好调研,做好发展规划

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到村任职,首要任务是搞好调研,了解村情民情。首先要学会学习,一是向农民学习,向农村实际学习。把书本上所学的知识与农村生产实践相结合。二是向前辈学习,向同行学习。学习他们在农村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成功经验。农村工作情况杂乱,人际关系复杂,涉及面广泛。所以应该多跟有经验的老同志学习处理事情的方法。其次,利用所学知识和农村的实际,制定出农村长远的发展规划,为下一步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篇5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及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加之复杂的全球经济格局和区域经济走势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在高校扩招以及就业形势严峻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已成为近年来高校及社会普遍关注和探讨的热点。

一、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近年的一个热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自身的问题。部分学生存在价值观和就业观偏差,存在较为严重的拜金主义和功利心理;在校期间,学习不认真,专业基础不扎实,动手能力欠缺,综合素质有限;积极主动性不高,过于依赖家长、老师、学校,缺乏足够的社会竞争力,抗挫及抗压能力有限,心理调节能力差,不能适应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第二,高校教育的问题。由于高校连年扩招,使得毕业生供给与社会需求比例失调;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造成学生毕业即失业状态。

第三,社会经济的压力。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阴影,经济复苏的疲软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导致社会对于毕业生需求的变化[2];大批农民工涌入劳动力市场也必然会影响企业对于劳动力结构的需求改变;这些都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困难程度。

第四,用人单位的影响。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推动劳动力结构的不断升级,用人单位也将用工门槛一提再提,标准也越来越苛刻,不仅对毕业生的成绩、学历有要求,甚至对相貌、身高、性别等也有诸多限制;不少用人单位甚至拒收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这也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拦路虎。

第五,职业指导师严重缺乏。由于职业指导师的配比不足,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造成指导工作流于形式;或者缺乏足够的职业指导经验,不能对毕业生就业产生积极影响。

二、现有就业渠道的局限性

根据国家政策指导,各高校普遍采取的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主要做法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以及鼓励应届大学毕业生入伍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等。这些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各高校在工作的具体落实中不难发现[3],仅靠国家出台政策刺激高校毕业生就业对高校推进毕业生整体就业工作的帮助力度是非常有限的,具体表现在:集中于高年级学生的指导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毕业生的分流,但力度有限;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入伍等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过程,如资历、政审、体检等,能够入选学生的比例十分有限,即使出色的毕业生也可能因为部分指标不达标而不能入选;缺乏对西部计划、三扶一支、村官等实际工作的认知和了解。上岗一段时间后,很多大学生表现出严重的心理和环境不适应,既影响了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又不利于长期工作的稳定性;自主创业困难重重,大学生自主创业虽然得到学生、高校和社会的普遍认可,但在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仍在起步阶段,没有成熟可行的理论研究作为支持,缺少可操作性强的实例作为引导,能够成功的大学生创业较为少见。

三、广东药学院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本文结合近年来就业工作方面的主要做法[4]和本校实际工作经验,主要从校企和学生两个层面进行改善,加强两个层面的建设水平,并积极促进两个层面的有效沟通,从而使得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够真正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德才兼备的毕业生。

(一)校企层面

1.突出辅导员就业指导的全程性,建设连贯就业指导体系,为拓宽就业渠道做好前期准备。就业指导是一个体系,它包含了从入学教育到生涯规划再到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的入学到成长再到毕业阶段,一脉相承,不可或缺。归根到底,就业指导的目的是服务于毕业生将来的职业生涯。所以,充分发挥辅导员就业指导的全程性,重视学生入学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设连贯就业指导体系,是打好就业指导基础的保障。

2.建设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平台,为辅导员掌握及时就业信息、密切联系企业、筛选匹配毕业生提供技术支持。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平台是一个多元化的操作平台,不仅用于相关就业信息,更为重要的,它同时也是面向企业和高校的一个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校企之间对于毕业生资源的充分互动,及时输送合适人才;并且数据库的建立有利于对校友资源的开发维护,为拓宽就业市场打好基础。

3.强化实习基地的建设,辅导员通过具体实习提高职业指导针对性。实习基地是高校提供给毕业生接触社会,丰富毕业生社会工作经验,进一步了解企业需求的实践场所。实习基地是企业了解毕业生能力的最好平台,同时也是毕业生了解企业的最直接方式。在就业压力日趋严峻的形势下,高校必须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枢纽作用,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同时根据实习基地的要求,向实习基地保质保量地输送合格毕业生;实习基地也需按照学校的实习要求合理安排毕业生的实习进程,锻炼毕业生的基本能力。在企事业单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积极拓展实习基地范围,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实现校企合作。

4.挑选辅导员进行职业指导师培训,增加辅导员外出学习机会,提高高校整体职业指导水平。鼓励辅导员参加职业指导师培训是提升辅导员工作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辅导员须明确企业的需求,加强与企业的互动了解。鼓励辅导员定期走访实习基地,深入单位与企业工作人员交流,通过交流走访,辅导员能够掌握毕业生在实习基地的工作情况,了解企业对他们的评价,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调整就业心态,找准就业目标。

(二)学生层面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辅导员[5]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明确职业目标,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帮助他们理性对待就业。这就要求辅导员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通过采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CETTIC、MBTI、GATB等测评工具,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并且意识到自我认识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需要不断修正。

2.引导学生关注了解就业政策法规。国家颁布实施的各项促进就业的政策法规及各项相关条款是职业指导的重要内容,辅导员可通过微博、博客、QQ空间、公邮、宣传彩页、专题说明会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就业政策法规。

3.引导学生加强自主能动性的培养。毕业生的自主能动性是推动就业工作的根本,不论国家政策的导向还是高校企业的协调合作,都是为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提供更广泛的就业机会。辅导员应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包括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分析、筛选与利用,对自我的认知、否定、再认识,对就业技巧的渴求、学习、探索等。

4.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辅导员帮助学生做好迈向社会的充分准备,包括专业知识性技能和非知识性技能。专业知识技能应瞄准职业发展需求,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好专业基本功,掌握企业所要求具备的基本技能;非知识性技能则包括学生的就业心理调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多变等能力。

四、总结与启示

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不仅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引导,同时更需要学生、高校、企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第一,国家通过政府各工作部门的广泛调研,出台操作性更强的相关政策。相关政府部门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经济增长的动态规律,从宏观的角度做出科学调控,在政策上做出指示,引导大学生向祖国需要靠拢,向市场需求靠拢,实现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制定相关政策的过程中,广泛征求基层意见,确保政策的顺利传达与有效开展,从而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

篇6

随着高校近多年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就业不再按照国家政策分配,而是全部走向了市场化,大学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化的教育,使每年成百上千万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愈来愈突出,毕业即失业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每年总有几十万大学生就不了业,这种趋势有增无减。大学生的就业影响着千家万户的利益,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大学生的就业难越来越成为各高校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二、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

(1)一些用人单位就业要求存在一定的偏颇性,有失公允。本来单纯的大专生或本科生就能解决的问题,他们要求招聘的必须是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在这种供大与求的市场条件下,表面上是尊重了知识、尊重了人才,其实质是对招聘单位做了一定的市场宣传。一些用人单位要求必须是985或211院校毕业的学生才有资格来应聘,这就把一些省市级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人为的拒之门外。还有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身高、长相、性别、祖籍、户口等提出了这样那样的要求,这种种不合理的要求,人为的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2)扩招给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带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任何事情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方面,不可否认,扩招满足了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对于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正是由于高等教育的发展给广大的家庭增加了教育成本,抬高了广大家长与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扩招使高校有限的师资力量更加紧张,高等教育的质量有了一定的下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现在的大专生是过去的高中生,本科生是过去的大专生,研究生是过去的本科生,博士生是过去的研究生。俗话说的萝卜多了不洗泥,不能说大学生就业难是高校扩招的结果,但是不可否认大学生的就业难与高校扩张脱不了干系。(3)一些传统的观念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传统观念“学而优则仕”,一些家长和一些大学生本人认为大学生应该从事的工作就是有地位的、待遇高的、比较体面的、别人羡慕的工作。那些社会地位低、待遇差的服务工作应该是一些农民工做的工作,自己一个大学生怎么能干那样的工作。一些观念认为,职业技术教育是劳动、是伺候人的工作,传统上重视当官,轻视技术与服务。这种观念深深地影响了一些大学生的就业观,造成了相当一部人高不成低不就的择业观。

2、个人原因

(1)一些大学生与家长认为就业一定要到大城市去,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去,不愿到偏远、贫穷、落后的农村去。一些人不肯放下大学生的架子、面子、宁愿“蜗居”在城市,终日无所事事也要呆在大城市,岂不知人才稀少的广大农村是他们开发、创业大显身手的希望之地。对就业形势、个人的实际就业状况缺乏正确的认识。(2)一些大学生在校学习不够努力,所学专业不精,终日上网、逃课、大手大脚、谈情说爱,找工作时也不努力。看到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就怨天怨地,埋怨自己的出身不好、社会多么的不公与黑暗、更有甚者埋怨父母没有本事,给自己不能解决工作。一些人从不反思自己的专业知识到底学的怎么样?是否具备从事某项工作的能力、贪图享受、贪图安逸,缺乏奋斗精神。(3)一些学生家长与大学生本人认为,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上不上大学、大学读的好不好对就业作用不大,上大学就是混张文凭。因此,家长和大学生本人就不珍惜上大学的机会,个别人甚至让孩子放弃上大学的机会,中途辍学,去打工赚钱。

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1、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认真了解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

据调查了解,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毕业后的档案转递放存、派遣证的作用等就业的相关知识不甚了解,这种现象尤其在大专生中、在省市级大学中表现突出。大学生要扎实认真的学习自己的专业,对个人以及本专业的就业前沿要有充分的了解和就业的心理准备,要转变就业观念,从低处做起,从实际出发,不要犯眼高手低的毛病。

2、调整或放弃高校与就业市场相脱节的专业,增强专业的针对性

一些高校与就业市场相脱节的专业就要毫不吝惜的砍掉,一些大学为了维护本校与某些个人的利益,尽管一些专业已过时,但总是想法设法的调剂招学生,学生花了几年的时间所学的专业,到了就业市场却找不到工作,这对家长期望和相关大学生身心是极大的伤害。在每年的高校就业统计中,所有高校的大学生就业居高不下,不同程度上存在欺上瞒下的现象,据我们调查走访了解到,每年大学生的就业存在着很大的水分。一些高校把学生想法设法招进来,只要安全就行,真正替学生学了多少考虑的却很少,毕业时,只要把学生糊弄出学校就行,这在一些地方院校中比较常见。所以,一些大学要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要积极为大学生的顺利毕业、就业创造条件,真正把大学生就业工作做实做真。

3、完善国家的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

国家要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不要使一些就业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打了折扣流于形式。比如,大学生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需要本地有正式工作人的工资卡做担保,刚刚毕业的穷大学生就很难找到有工资卡的人担保,没有人敢给一穷二白的大学生轻易做担保,除非是家里人或者是知根知底的亲戚朋友。而这样的政策实际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4、认真落实现有的大学生就业制度与就业政策,做到可行有效,符合实际

篇7

老板村官魏:村务外人难插手人才农村留不住

1997年,魏从年收入20余万元的生意场“转业”到江西省高安市蓝坊镇魏家村,当上了年收入仅有2000元的村官。

由于不是党员,他先挂了村委副主任的职,3个月后,因工作出色当上了村委主任,主持魏家村的工作。没出一年,魏家村的各项工作就在蓝坊镇排到了第一位。声名远扬的魏,也因此成了“救火队员”。毗邻魏家村的兴仁村是个远近闻名的“麻烦村”。蓝坊镇决定把兴仁村一个连续3年抗粮抗税的村小组划归魏家村委会。谁知宣布决定的当天,镇领导和魏家村的干部从晚上7点等到11点,不见一个兴仁村的干部来开会。“当地宗族色彩浓厚,外人很难插手。这也是为什么农村工作最好是要本地人来做的原因。”

当前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新农村建设和日常工作都面临着较大的困难。魏认为,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难点,在于如何带动村民致富,兴办好各种公益事业。魏觉得,选拔村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有必要考虑其经济基础。“这样的人一般在农村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群众才信服你”。

虽然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鼓励人才到农村干事创业,但人才缺乏依然是制约农村工作开展的一个瓶颈。魏曾希望本村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委主任,但却因为待遇等问题未能如愿。“做好农村基层工作,需要一批有水平、有能力的人,其实农村不是没有这样的人才,问题在于留不住人才。”

从当上村官开始,魏的生活便发生了大逆转。2001年,正当魏为解决兴仁村积弊而焦头烂额的时候,他的养猪场里30头怀孕母猪全部流产,直接经济损失3万多元。2004年,魏和朋友在上海创办嘉翔门窗有限公司,并成为通用汽车的门窗供应商。但由于没时间到上海进行管理,企业逐渐走下坡路……“当这个村党支部书记,没有奉献精神真干不来。”在魏看来,“当了村干部,精力和时间就要保证,自己的得失要看淡一点。”

女村官党金菊:权小事多待遇低传统观念挑战多

陕西省合阳县百良镇李家庄村地处黄河沿岸,三面环沟。5年前还是全县有名的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村两委班子瘫痪、进京群体上访不断的“烂村子”。2006年,党金菊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逐渐改变了这种状况。

“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岗位,权力比芝麻小,事情比沙子多。”党金菊说,“上级的各项政策、工作任务最终都要落到村里。可村民的文化素质比较低,想办任何一件事情,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回想这几年走过的路,确实很难。”

2008年,党金菊通过外出考察,决心号召村民开发黄河滩地种植莲菜,一亩需要投资2000多元。群众议论纷纷,说她“简直胡闹”。她就带领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去参观学习,谁知回来后还是没人愿意干。党金菊决定自己先种植100亩,让大家看到效益后跟着干。当时,距离下种只剩下90多天,一次性投资需要20多万元,从哪里凑到这么多钱呢?有人劝她:你一个女人,怎么这样不安心,胡折腾啥哩?可这是全村人都盯着的事,她瞒着家人凑了13万元。

“那段时间,我整宿整宿合不了眼,怕万一失败,那么多钱怎么办,还会被耻笑,压力特别大。”党金菊说。在她和丈夫的精心管理下,100亩莲菜当年纯收入12万元,“群众因此认为我是个能人,也就跟着干了。”

一个难题解决了,新的难题又接踵而至。党金菊说:“有的事情,上面任务压得重,可是老百姓积极性不高。办不好,领导要怪;强行办,群众不答应。你说这村干部该咋整?”党金菊坦言,当村干部操心很大,整天为村里事跑来跑去,没有节假日,但是待遇非常低,“每个月300元,还不够城里人吃顿饭。”

作为一名女村党支部书记,党金菊付出的很多。“项目都是靠‘跑’的。上级领导多数是男性,如果领导白天没时间,还可以约到晚上谈。女村官就不行,要注意场合,不然会引起非议。”另外,“男人做‘甩手掌柜’没问题,女人就不行,工作一样做,家里还要料理好。更重要的是传统观念的压力,村子大,男能人也不少,肯定有不服气的,凭什么让你一个女人管啊?等看笑话的人也有。”

大学生村官李江冲:既缺经验又缺钱职业前途不明朗

26岁的彝族小伙子李江冲2009年7月从云南民族大学毕业,当年底来到云南省晋宁县科地村任村党总支副书记。“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当时国家又出台了相关鼓励政策,我就来了。班里还有五六个同学也当了村官。”李江冲说,“不过,大学生村官想要干出点名堂来很不容易。”

“我们是理论太多,实践经验太少,缺乏基层工作经验。”李江冲说。科地村重修乡村公路期间,由于公路拓宽占了部分村民的树,群众对补偿问题有疑问。李江冲登门入户做解释也没啥效果。“原以为凭着学历和知识,工作起来应该得心应手,没想到事实并非如此。”

刚到科地村不久,李江冲发现村里对于政策宣传工作不很重视,有的村民小组没有宣传栏,广播喇叭也是坏的。李江冲提出,为每个村民小组建一块宣传栏。但是,钱由谁来出?村民小组没有钱,村委会同样资金紧张。

“村集体没有什么收入,很多想法无法落实。”李江冲举例说,目前村里正在为村民建盖红砖砌成的卫生厕所,政府按每个坑位1000元进行补助,剩余部分由村委会补助20%,不足的就由村民小组自筹。按标准的8个坑位算,建设资金也要2万元,但上级的补助总共才1万元左右,村民小组和村委会都喊“头疼”。

“我现在每个月的收入在1100元左右,只要进一趟县城,那这个月就存不下钱了。”李江冲说,在他之前,科地村还有过两个大学生村官,都没呆满一个星期。

“生活艰苦可以克服,但是对未来前途感觉很迷茫,这是影响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的重要原因。”

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大学生村官最多只能当6年,如果没有考上公务员、研究生、老师等岗位,到时就得另谋出路。所以,许多大学生村官从进村那天起就在准备“离开”。“有的省市已经出台了政策,当满3年村官,经考核合格就可以转为公务员。”李江冲说,“但是云南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规定。”

包村干部张延学:集体事务推进难个人提升空间小

见到山东省青州市黄楼镇北霍村党支部书记张延学时,他正在村民吕学军家的蔬菜大棚里忙活。“今年茄子长势不错。过两天,村里再办一个培训班,请技术员讲一下后期管理。”张延学说。

“村两委想帮村民引进好品种,提高蔬菜品质,卖出高价钱,可办起来并不容易。没有成功的例子,村民谁也不愿意先试。最后,我们党员先行先试,大家看到收益提高了,这才跟着学。”

“在农村,很多事都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村民接受新鲜事物比较慢,村干部要推进工作,需要反复解释、示范。”张延学说。

他第一次到北霍村时,村容村貌非常差,“从南面进村,穿过一个很狭窄的铁路涵洞,通往村子的道路坑坑洼洼,两旁堆满柴草、大粪、垃圾;进村里再看,电线横七竖八,在空中织了数张‘蜘蛛网’;茅草房东一处西一间,把不宽敞的街道堵成一截一截的‘灌肠’。党员、群众都希望改变现状,可对村里的事漠不关心。第一次开会,全村32名党员,稀稀拉拉只来了几个,有的愁眉苦脸,有的毫不在乎。”张延学说,“修村路需要钱,可翻翻村集体的口袋,积蓄不过几万元。最现实的办法是发动群众自愿捐款。通知贴出去了,喇叭广播了一遍又一遍,还是没人捐。”他托关系、找朋友,好不容易联系到一家企业,同意捐助10万元。

“企业捐助提振了士气,大伙儿觉得村干部真心在办事,开始你三千,我两千地捐钱。”张延学说,“现在路好走了,不少人新添了汽车。办了几件事后,村干部的威信提高了。”

篇8

关键词:金融危机;政府;大学生就业

当前,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不仅面临着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而且经历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考验。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出现了缓慢好转的迹象,尤其是我国经济复苏明显。种种迹象表明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以下简称“后危机时代”)。在“后危机时代”,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经济发展任务很重,就业压力也很大。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了社会容纳大学毕业生数量少。长期以来,我国过分依靠投资和外贸拉动经济,比较重视发展第二产业,虽然促进了一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但也对经济和产业结构产生了负面影响,加上分配不合理,使得我国消费规模偏小、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不足。尤其是遇到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容纳大学毕业生较多的外贸出口企业发展困难重重,使大学生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最能增加就业岗位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只占GDP的40.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也制约了大学毕业生的有效就业。

(二)高等教育改革滞后导致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差。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走过了一段大规模扩招的道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时代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这无疑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一阶段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一些高校忙于扩招和建新校区,忽视了教学方法、教育模式的改革,导致了大学生培养质量的下降。更为严重的是,长期以来,政府尤其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习惯于对高校进行微观管理,致使高校缺乏办学自,不能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进而造成教育质量不高。

(三)体制和政策缺失导致了社会人才不能高效合理配置。创建统一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是实现资源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的前提。在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人的身份色彩依然很浓,甚至某些大中城市为缓解城市压力,设置障碍阻止人才的合理流动。此外,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政府部门和高校“多头管理”,缺乏统一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资源的有效配置。为推进大学生就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意义,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许多政策具有柔性色彩,这就容易导致地方政府在执行时会大打折扣。另外,这些法规过于宏观,还缺乏一些配套措施,从而制约了法规作用的发挥。

(四)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导致了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产生排斥。市场经济体制下,用人单位追求经济效益本无可厚非,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和社会责任。遗憾的是,很多用人单位不能担当社会责任,具体表现为:一是较强的成本意识,不愿支付新进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成本,无视大学生的发展潜力,往往以没有工作经验为由拒绝接收应届毕业生;二是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不愿在危机背景下储备人才、培养人才,反而乘机压缩人员、降低待遇、排斥人才;三是高学历情结,人为抬高学历门槛,以硕士、博士为招聘对象,拒本专科毕业生于门外。

(五)舆论导向偏差导致了社会和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就业问题。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是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媒体关注的重点问题。媒体报道大学生就业现状是必要的,但是部分媒体偏离舆论引导的方向,过分渲染大学生就业难,有意无意地误导社会舆论,增加了大学生及其家人的心理压力,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无所适从。此外,媒体对中央及各级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宣传解读不够,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效率不高,没有充分利用媒体优势统筹大学生就业信息,政策宣传和媒体服务相对缺失。

二、发挥政府职能推进大学生就业的建议

(一)进一步健全就业工作领导体制,把握促进就业工作大局。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树立促进就业工作的责任意识,把促进大学生就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工作,作为“解民忧、促和谐”的“民心工程”来抓。要进一步健全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劳动人事部门负总责、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同时建立大学生就业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研和决策咨询。要科学评估过去几年大学生就业状况,正确评价各项政策的执行效果,始终把握大学生就业工作大局,及时调整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大学生就业。

(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各级政府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建设,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发展为生产生活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的第三产业,扩大大学生就业岗位的有效供给。要着力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给予第三产业和中小城镇发展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小城镇和中小城市,增强第三产业、中小城镇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要加快建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完善大学生就业配套措施。要进一步健全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中西部就业的政策体系,努力做好“大学生村官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

(三)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政府要进一步强化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的意识,合理分流大学毕业生在中小城市就业。要促进高等教育合理分工,稳定研究生、本科生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确保各类人才培养数量与经济社会需求相适应。要进一步改进高校评价和拨款机制,建立就业状况与办学评估、经费拨付、领导班子考核等适度挂钩的制度。要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使高校能真正立足于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推进教学改革,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社会适应能力强、素质全面的大学生。要进一步健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强大学生全过程、全方位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技巧与能力。要进一步实施专业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强毕业生职业发展能力。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的开展,开辟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新途径。

(四)完善相关的就业政策和法规,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政府要立足于社会大局和本地实际,逐步放开、取消落户限制,确保毕业生“进得来、出得去”。要构建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整合人事、劳动、公安、教育等政府和社会资源,建立专门管理机构,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人才招聘协作、管理服务一体化。要进一步健全从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往届大学毕业生中选拔公务员制度,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干事创业,也进一步改进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才结构和工作作风。要完善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档案转移制度。要明确落实就业政策与法规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设立专门机构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察,及时公布大学生就业状况和政策法规落实情况,对相关就业政策法规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必要的行政处理和经济处罚。

篇9

入村工作一年来,在组织的重视关怀、领导的言传身教和两委干部的支持帮助下,我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传输信息、服务群众的作用,以“听从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为准则,牢记组织和领导的重托,立足基层、磨炼意志,勤奋敬业、锐意进取,自身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等都有了较大提高,树立了大学生村官的良好形象,较好地完成了村内的各项工作,得到了领导、同志和党员群众的肯定。现述职如下:

长将此心寻一问,誓以理想铸人生——着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

长将此心寻一问,何以慰我平生忧?猛然看见“平凡孕育伟大、奉献谱写人生、汗水铸就辉煌”这句话,我就被深深触动了。到工作一年来,我始终在思想上鞭策自己,在实践中锤炼自己,坚持多看、多学、多听、多行,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加强自我修养。这段繁忙与愉悦,压力与动力并存的日子里,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名大学生村官的责任心,更多的是感激、感动与感恩。同时我也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虚心求教的态度,对照自己实际工作查找不足,主动向领导、同事请教,不断提高自己,尽快完成心理和角色上的转变。同时以崇高的事业心、火热的责任心和执着的进取心要求自己,达到了不断提高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目标。

天生我材必有用——踏踏实实干好各项工作

新东方校长俞敏洪曾经说过“一个伟大的人,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用一些平凡的琐事积累成不平凡的生命。”尽管农村工作琐碎繁杂,但我相信只有做好这些最平凡琐碎的工作才能真正成就不平凡的生命。因此我一直在工作中忠实地践行着俞敏洪校长的这句话。

协助村里顺利完成了村两委换届工作。上任之初,我就恰好赶上乐第八届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农村两委顺利换届可以说是农村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为了能够精彩完成这项任务,我认真翻阅了有关农村换届选举工作的相关政策,针对不懂、不清晰的问题,多次找到镇组织室人员进行咨询。在选举过程中,做选票箱、进行选民登记各个步骤一丝不苟,丝毫不敢马虎大意。在我的充分预备下,最终保证了换届工作顺利完成。通过选举这项工作不仅使我深入了解了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还给了我一个向父老乡亲推荐自己的机会,为我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协助两委干部顺利完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缴工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项惠农的好政策,也是在我培训期间组织上交给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保证广大村民都能够享受养老保险带来的好处,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解读,多次利用休息时间深入群众家中进行宣传,给他们宣传讲解参加养老保险所带来好处和实惠,使参保人数逐渐增加。到最后我村的参保率达到了120,超额完成了镇党委政府下达的任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征收进度位居全镇首位。

配合村两委与卫生治理部门开展了防备手足口病工作。今年4—7月份是手足口病的多发时期,尽管我们一直十分注意卫生防疫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6月份手足口病在我村爆发。为了遏制疫情的不断扩散,在我的建议下,村两委坚决采取了应急措施。迅速成立了相应的分包组织,责任落实到每名村干部。我牺牲掉自己的休假时间,积极联系市医院、卫生所,开车在医院和村里之间来回,转移隔离并治疗发病儿童,所有开支没在村里报销过一分钱。危急之时,我主动请缨负责村内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天天坚持用喷雾器在小学、村部以及各主要街道进行消毒。与此同时,在村里向群众讲解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并和镇卫生院大夫一起到有小孩的群众家逐户排查并进行消毒。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患病儿童得到了及时有效治疗并快速康复痊愈。我的做法受到了市卫生局的充分肯定,受到上级党委的表彰。

积极协助村两委完成了通村公路改建修缮工作,真正改善民生。为了方便老百姓出行,我们对入村公路进行了取直改造。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我与村两委一同深入村民家中做迁坟工作。尽管当时有很多老党员、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当时对我冷眼相看,但我并没有因此而灰心退缩。家访工作时我对每户所提要求和意见都一一做了具体记录,回到村宿舍查找翻阅历史资料,给每家每户计算应赔补的损失直至深夜。在两委干部的指导下,经过我的耐心讲解,周密的利弊分析、以及父老乡亲的大力支持,最终顺利施工完成了此项工程,为我村老百姓的出行带来了方便,更大大推进了我们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指导村两委建立完善了村档案室。档案室建设是村务活动规范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今年8月份,参观学习完石梯子沟村档案管理工作后,我暗下决心,一定也要把我村的档案管理水平提高起来。进入9月份,我拿出了半个月的时间进行系统梳理,在两委干部的支持下,成立了由我任组长,郭书兰任副组长的档案整理小组,对全村档案进行彻底清整。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整理成橱档案25节,其中会计档案225盒560册,计生档案185盒250册,党建档案260盒336册。起始档案时间延伸到1946年,为我村保留并提供了大量贵重的档案资料。

协助村两委班子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新农村任务。截止到9月底,我们成功建设吊炕130铺,累计建设吊炕600铺,完成全年目标总数的90,建设沼气池46个,建水冲厕所80个,完善公路600米。新建占地20亩大型野猪繁殖基地一个,现已拥有一、二代野猪130头,这些数字都在我们全镇名列前茅,有效地促进了我村经济的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后工作中的一些打算

篇10

时光飞逝,转瞬间一年多时光悄然离去,站在人生旅途的节点,回首往昔,过去已成为历史。仰看苍穹,眺望着下一年即将到来的新景象,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和憧憬。想想刚到这里时的我同现在的我比起来判若两人。一样的是满怀激情,不一样的是多了几分成熟。一年多前的“新环境、新工作”,渐渐变成了我最熟悉的地方。这一年中,在区党委、镇党委与村支两委关心、培养下,认真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工作水平。遵纪守法,努力开展工作,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同志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思想、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

现将这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请组织和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1、先作农民,再当村官。要让村民从心里认同自己。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当成一名普普通通的村民,多与村民接触并融入到其中,了解他们的种种想法与心态。积极为村民服务,例如在今年的十月份,配合区农业局对村里的土样进行测土配方,方便农民科学合理施肥、科学管理农田。

2、积极利用自身对计算机知识比较熟悉的优势,帮助党员干部和村民学习使用电脑,利用远程教育网播放国家的时事、政策、法律法规等,播放群众喜爱的节目,帮助群众搜索最需要的知识,做好远程教育记录,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远程教育的学习中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生活,开阔了村民的视野,更重要的是让党员们养成了及时、按时学习和掌握党的方针政策的习惯。同时积极投入到农家书屋的建设中来,努力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3、协助村干部统计、登记村里的五保、低保对象,并向镇里汇总,确保及时准确地对五保、低保对象发放补助。协助进行油菜、棉花种植补贴以及农业保险的统计和登记,并仔细对各组上报的数据进行仔细地核对,确保登记无误。另外,还有高速公路拆迁补偿的相关表格和数据的统计和输入,并认真仔细地核对,确保高速公路拆迁工作顺利的进行。

4、协助村支两委完成其他的工作任务,如起草一些文件、申请、规划,方案,完善各种资料、档案以及相关政策的宣传,例如家电下乡和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

5、由于我是住在镇里,因此在空闲的时间也积极地在镇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协助镇政府办公室进行机关的卫生清扫,以及一些政府公文的输录整理和文档整理之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