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范文

时间:2024-01-31 17:54: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

篇1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困境;现状;对策

1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入了崭新时期。截至到2013年底,全国依法注册的合作社达98.24万家,实际入社农户74.12万户,约占农户总数的28.5%。但在合作社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问题,融资难就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2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现状

2.1合作社的资本结构

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的获取主要是由其成员提供,资金的结构理论上应该是以农民的股本金为主,但事实并非如此。中国三农中心对安徽省6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发现,现金出资占实际总额的12%,农民出资只是总资本的一小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刚成立之初已经出现资金不足。具体如表1所示。根据表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注册资金规模小,使得可利用的资金不足。而且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要购买各种原材料、进行人才培训等,就需要大量的现金,进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扩大造成了阻碍。

2.2合作社资金需求状况

自2007年7月正式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身份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之而来家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将近有9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遇到了资金不足的问题,从这里也可以推断极可能正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短缺的问题造成了合作社没有多余的财力去引进技术、招聘人才以及去扩大销售渠道,资金的短缺阻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壮大。

2.3目前合作社资金主要来源

目前资金的来源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来自合作社内部,主要来自社员自己的初始投入资金;另一部分是主要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补助等外部的,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从表3中可知在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当中有80%的合作社主要是通过成员内部集资来获得合作社发展所需要资金,能通过政府以及银行得到贷款的合作社基本都是规模较大或是示范合作社,其他的合作社很难能得到补助与贷款。

3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成因

3.1内部因素

3.1.1自身制度不足

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社员进退合作社自由,当社员身份终止时,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把社员账户内所有属于该社员的资金全部退还,并且对成员资格终止前的可分配盈余,这样就使合作社的自有资本不断的变化,难以稳定发展。

3.1.2分配机制不健全

农民专业合作社利润主要是来自合作社出售农产品时获得的差价除去管理费用后的所得,因此就要求合作社对利润进行二次返利,即按照农民与合作社的交易额进行分配。因此合作社就必须面临这样的困境,即合作社的大股东希望利润按股分配;但社员农民希望按惠顾额返利的方式进行分配,限制按股分配。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合作社并没有正真意义上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机制。

3.1.3效益不甚乐观

目前我国的合作社收益率较低,一般年收益率大约为6%。而一般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在6%左右,这就意味着即使能从金融机构贷到款,那么合作社因为较低的收益率也很可能无力清偿贷款。让许多金融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还款能力不放心,从而导致合作社出现融资难的问题。

3.2外部因素

3.2.1商业贷款的风险控制严格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银行等金融机构会选择那些周期短、风险小、收益高的项目,是不愿意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的。

3.2.2相关法律制度建设滞后

我国颁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确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地位,但是并没有在贷款方面作出具体的规定,因此银行在贷款审批时金融机构支持合作社大都变相的支持其社员,这样做看起来是支持了合作社,但是合作社的社员以个人身份去贷款,那么就不能享受法人机构在贷款时应享有的在贷款规模、利率等方面的优惠待遇。

3.2.3政策性配套措施缺乏

(1)相关政策性金融服务缺乏。农民专业合作社素质不高,资金有限,从整体上看具有先天性不足和后天性脆弱的特征。造成了一些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2)没有建立健全农村信贷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在我国很少有机构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给予风险担保,农业再保险体系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农业再保险业务开展得不到有效地规范与指引,进而影响到合作社农产品的补偿,这些限制了金融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助。(3)政府的相关财政补贴以及激励方式不当。一方面国家、省、市三级财政每年都会拨付大量的财政资金用来帮助那些规模比较大、经营效益好、前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但这些资金都是直接补贴,这些合作社比较分散,监督难度大,不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容易产生寻租行为。从而不能达到政策激励的预期目标。

3.2.4农地经营权流转受阻

我国的度使农民获得了土地使用权,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济。但是,在《担保法》和《物权法》中作出了规定,禁止耕地、自留地等土地使用权进行抵押。因此农户虽然拥有农地承包经营权,但是其经营权流转受到限制,直接后果就是无法真正实现经营权的市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很难从金融机构中获得发展资金。

4改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困境的对策

4.1合作社内部的改善

4.1.1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市场经济的联系,根据公司制来逐步推行其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以及加强管理层的专业化。对于一些发展比较成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其农产品深加工、市场营销等后续工作中,可以尝试着在“一人一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拿出相应比例的投票权作为投资股来行使表决权,这样做可以鼓励更多的能人大户和龙头企业注入资金到合作社,提升了合作社的资本实力。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润制定出科学的分配制度。一方面完善分配体系,把劳动所得与资本所得的利润区分开来,坚持以生产者为主体和以股份二次返利为根本的分配方式相结合。另一方面在盈余分配时,合理提取风险基金,增强合作社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4.1.2强化自身实力

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多领域、多方式的联合与合作,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跨区域建立生产基地,支持连锁经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进行规范,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来执行,对内部监督机制进行加强与完善,积极外部监事,对合作社的财务报表等进行严格审查,使财务公开透明,获得金融机构信任,为贷款打下基础。

4.2改善外部环境

4.2.1完善相关金融立法

农村金融机构是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长久资金支持的重要主体,在保障和促进其成长与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发展农村金融机构修改并完善现行的《商业银行法》《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使这些规定更加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经济,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进而解决融资问题。

4.2.2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的扶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支撑,没有政府的介入,是解决不了资金困难问题的。首先,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政府的资金扶持一方面缓解合作社资金短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公共资产的信誉,提升合作社的融资效率。在增加投入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资金使用效率,将有限的财政资源用于所有合作社的公共平台服务。其次,转变政府财政补贴方式。要变财政直补为财政担保基金。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级财政扶持资金积累起来,设立一个担保基金,以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贷款时可以作为担保金。这样不仅实现了资金的撬动效应,而且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使用有了还款的压力,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最后,加强和完善监督机制。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对合作社的注册程序加强核准和监督,另一方面,建设一批质量过关、主体合法、运作规范的合作社,加强信息沟通,因地制宜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应指导与扶持。这样既降低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风险,又有利于实现有限的资金扶持真正的合作社,实现最大效益。

4.2.3加强信息化建设

我国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地理位置限制了其发展。一方面,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扩大农民采购生产资料的渠道,大批采购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减少产品的滞压。另一方面,互联网可以扩大合作社融资的途径,一般情况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只能通过金融机构来融资,互联网可以集中广大的其他投资者,吸引他们对合作社的关注,进而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单一的融资渠道。

5结语

融资难是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再加上我国人多地广,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融资困境又因地而异,很难找出统一的解决方案。破解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的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依靠自身就能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长是需要整个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的支持,需要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需要民间资本的流入,更需要自身资本实力的壮大。相信通过各方努力,我们农村经济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王海波,郭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国内研究综述[J].山东经济,2011(5).

篇2

关键字:农民专业合作社;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9-06-04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Xu Gang et al.

(School of Business,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China)

Abstract: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of our country are the important dire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ype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but in practical a lot of problems encounter. This article embarks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farmer cooperatives,and analyses the current cooperatives' small scale,the low service level,imperfect internal operational mechanism,shortage of funds,not forming a good external environment,lacking professional talents,which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operatives. On this basis,put forward to chang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encourage to merger and joint,promote joint-stock reform,and improve the legal system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speed up the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and introduction of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and so on to deal with the troubles.

Key words: Farmers' professionalco-operatives;Troubles;Countermeasure research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是农民为了规避生产风险,维护共同利益,按照自愿、民主等原则建立起来的互经济组织。有效地解决了农业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之间不能对接的问题。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2007年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从法律上确定了合作社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之一发展尤为迅速。截至2015年2月,合作社达133.74万个,约是2007年的35倍;出资总额2.89万亿元,同比增长41.6%,发展速度之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合作社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的瓶颈。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合作社发展道路。对新常态下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尤为重要。

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1.1 基本内涵 世界上第一个合作社是1844年在欧洲成立的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自此合作社的发展已逾有170a的历史。我国合作社发展主要起源于改革开放的浪潮。1978年,我国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合作社也开始萌发,但都较为松散;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从不完全向完全市场经济的转换,合作社逐渐发展成为农业市场化经营的重要组织载体。进入21世纪,“三农”问题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合作社作为一种集约、高效的生产经营方式备受重视,发展尤为迅速,学术界对合作社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对于合作社的定义,国际主流上一般采用1995年国际合作社联盟(ICA)的解释,即合作社是由自愿联合起来的人们,通过联合所有民主控制的企业,来满足他们共同的经济、文化与社会的需求与抱负的自治联合体。国内学者们基本沿用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赋予合作社的解释,即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主要经营范围涉及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传播,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等等。

1.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合作社的出现,使农民参与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盈利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它的出现不仅符合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更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合作社现已成为现代农业组织制度创新的重点[1],应大力推动合作社的发展。为此,学者们对合作社发展做出大量的研究,普遍认为合作发展现状凸显出以下特征:

(1)数量增长较快。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地方配套法律体系也相继颁布,在有利政策和法律的支持下,合作社的数量迅速增长。吴甜甜在江西省、曲秉春在吉林省等等调研都发现,各地合作社的数量、成员总数、出资额、资产规模等等都多年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全国总量而言,截至2015年2月,合作社达133.74万个。成员总数超6 000万户。出现一大批国家级合作社、“三好”合作社等等。合作社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万人)][年份]

图1 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官方网站

(2)组建类型多样化。合作社组建类型越来越多样化,按大类可分为龙头企业带动型、政府引导型、能人带动型和自发成立型等四种形式(如下图2),且自发型和能人带动型合作社比重较大,达70%以上[2],其中村干部、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等都积极参与合作社创建,创建主体的多元化又使组建类型更加多样化。

图2 合作社组建类型

(3)合作形式多元化。我国合作社过去的合作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产品生产或销售之间的合作等。但随着市场化不断深入,合作的形式也进一步创新,出现土地流转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社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新形式。合作社的合作形式突破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逐步走向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之间的合作,多元化合作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农户增收、抵御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

(4)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更广。合作社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合作社经营范围广泛分布在种植业、养殖业、农机、林业、民间传统手工编织等各个产业[3-4],且以种养殖业为主。就全国而言,从事种植业的合作社大约占43.3%,从事畜牧业的合作社占29.7%,合计更达到73%[5]。这主要是因为,由于农业的“弱质性”,风险较高,而种养殖业产品的商品化率高,风险相对较低。

合作社服务领域不断加深。合作社的服务范围已拓展到农资供应、农技推广、农机作业、产品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但主要以产品销售和生产服务为主。部分合作社已创新性开展了信用合作、互助保险等新的服务形式,服务领域更加广阔。

(5)带动作用明显。合作社不断发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品牌化的优势,在农业中影响日益渐大。带领农户提高收入、参与市场竞争、对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合作社构建“农超对接”等经营模式,解决了农产品的销路问题,促进了农民增收,该模式现也已在全国各地推广,成效明显。

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困境

合作社目前正蓬勃发展,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合作社发展中遇到困境更不容忽视,亟待解决。总体上合作社发展困境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2.1 规模偏小 我国合作社总体上数量较多,但普遍规模偏小。规模偏小,主要表现在成员较少和资产规模较小等方面。规模方面,从微观上来看,与国外(美国)对比,美国农民较少,但合作社平均成员数、辐射农户数等指标却优胜于我国。从宏观上来看,全国各类市场主体中,合作社仅占1.89%,规模总体较小;资产方面,几种市场主体中,合作社平均注册资本金接近于个体工商户,但仅为外资企业的1/5,私营企业的1/20[6]。资产规模偏小,影响合作社健康发展。

图3 2015年2月全国各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分布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官方网站

2.2 服务层次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由于受营销管理人才缺乏等条件的制约,我国合作社,尤其农民自发组建的合作社,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于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在销售环节所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服务内容单一且多数属于低端服务,产业链得不到延伸,缺乏金融、保险、社会保障等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影响竞争力的提升。

2.3 内部运营机制不够成熟 内部运营机制不够成熟主要体现为3点:组织机构不健全、民主管理未落实、利益分配矛盾等。首先,合作社实质上是特殊的企业,但实际上很多机构形同虚设或者根本就不设立。其次,决策易掌握在极少数出资额较多的出资者(称为“大股东”)手中,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民主形式大于实质,“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损害合作社会员的利益。再者,体现在利润分配机制上。由于合作社需要按照交易额进行二次返利,这是合作社区别于一般企业的本质特征。但入股较多的大股东却想限制二次返利,而决策又容易被其控制,这就产生了利润分配机制的矛盾。利润分配不合理易影响农民对合作社活动参与不够、关心不够,从长远看必将制约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

2.4 发展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农民办合作社是“弱势群体的联合”。由于农业天然的弱质性,生产的周期性,导致资金周转相对较慢,资金短缺是各地合作社反映的最大瓶颈。为什么合作社存在资金短缺呢?从合作社角度来看:退股自由、社员收入较低且重分配轻积累、以及法定分红比例过高等因素都易导致资金积累困难。从金融机构角度看分析,市场化条件下,资金具有逐利性,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存贷比例存在严重错位,并且合作社多数存在财务不够规范、产权不明晰等问题,不满足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要条件,融资较难。从政府机构角度看:国家拨付资金大力支持合作社的发展,但受益面很窄,主要是小部分大型优质的合作社,存在支持资金分配不均,还有更多的合作社融资困境问题仍然很严峻。

2.5 良好外部环境仍未形成 目前我国合作社发展良好的外部环境仍未形成,主要表现为:第一,健全的法律体系仍未形成。目前合作社发展主要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仅是一个宏观层面,缺乏一系列具体细则法律的支持。第二,现行土地政策的约束。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但在现实中存在一些农户不愿流转也不愿加入合作社的情形,成为合作社发展的制约,而现在国家政策没有说明怎么予以解决。第三,税收管理体系上缺乏可操作性。针对合作社专门的税收制度还没有形成[7]。第四,政府支持不均衡。政策的主要优惠都给予大型合作社,中小型合作社很难分得一杯羹,一方面易导致大型合作社对政府形成强烈依赖,另一方面中小型合作社难以享受政策优惠,发展困难。

2.6 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合作社对农村能人和村干部形成严重的依赖,他们虽经验丰富、能力突出,但在知识和专业背景上存在局限,合作社发展普遍存在缺乏专业人才的问题。缺具有合作理念的带头人、缺具有经营管理经验的社员,缺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是当前合作社人才队伍发展重大困境。

3 解决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困境的对策建议

3.1 转变发展思路,积极应对当前困境 随着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深入,市场上各类主体之间竞争不断加剧,我国农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将更大。农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需要冲破固有小农经济思想禁锢,不断创新活力,增强自身竞争力。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转变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合作社经济,学习借鉴美国“新一代合作社”(NGC)的经营模式,企业化运行合作社。循序渐进的推进合作社分类经营:一部分对成员提供非盈利;另一部分对非成员提供盈利,追求利润最大化[8]。

3.2 鼓励联合和兼并,促进由量到质的提升 要努力实现合作社的发展由量的增加到质的突破。按部就班地推进一批产品和服务同质化合作社联合,加快有实力的合作社对经营不佳或规模较小的合作社兼并。对业务上趋同的产业链向一体化方向发展,业务范围纵向延伸至农产品深加工领域。形成一批更为优质的合作社作为领头军,进一步发挥优质合作社的示范效应。

3.3 推进公司化、股份化发展模式,破除运行管理和融资困境弊端 借鉴国外合作社发展的先进经验,引进推广公司化、股份化发展模式,切实健全和完善公司的管理机构设置。实行不完全 “一人一票制”参与决策。调动社员入股的积极性,强调发展和承认有差别的利润分配原则。促进财产明晰化,允许一批经营较好的合作社发行股票上市融资,破除融资困境。

3.4 健全法律体系,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政府应设立专门的合作社管理机构,对合作社的扶持要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思路。减少直接补贴,大力开展与农业相关的培训和技术服务与指导。转变合作社发展的模式,鼓励自力更生,发展特色产业。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相关法律的配套和完善,加快完善对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可操作方案的制定,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政策,切实保障农民的权益,为合作社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3.5 鼓励引进职业管理人才,加强农业高层次人才培养 政府应加强对现有合作社经营者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各类讲座和举办座谈会,促进经营者管理能力的提升;引入职业管理团队对合作社进行专业化管理;要重视强化合作社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培养规模化农业经营最紧缺的人才,解决我国目前合作社高(下转12页)(上接8页)层次人才缺乏的困境。

参考文献

[1]胡冉迪.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题,2012(11):44-48.

[2]张克非,李加福,张葛仡男.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J].科学经济社会,2012(03):5-10.

[3]黄祖辉,徐旭初,冯冠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的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02(03):13-21.

[4]吴甜甜,余得生.江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13(10):91-94.

[5]刘涛.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与建议[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32-36.

[6]郑丹,王伟.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11(02):138-142.

[7]曲秉春,金喜在.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税务与经济,2012(03):108-112.

篇3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农民为主体,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形成的经济实体;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一、寻甸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现状

(一)总体情况

寻甸县于2002年成立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截止2012年11月,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72个。其中河口镇44个,七星镇15个,仁德街道办事处108个,羊街镇32个,先锋镇10个,六哨乡7个,柯渡镇9个,鸡街镇26个,甸沙乡5个,功山镇1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数达到5321个,带动非组织农户14505户,占总农户数93341户的15.54%。按从事行业划分:种植业168个,林业2个,畜牧业94个,渔业5个,服务业2个,其他类1个。

(二)运作模式

寻甸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按其运作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类型:一是专业大户带动型:“专业大户+合作社+农户”为主要运作形式,以专业种植、养殖大户的经营模式为依托样板,由专业大户牵头成立合作社,为农户成员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形成合作规模优势。如寻甸马铃薯合作社,向社员提供“统一引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的“三统一”服务,为合作社成员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为主要运作形式,在稳定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产销关系、协调龙头企业与农户直线间的分配关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新田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产业为支柱,种植户(成员)的经济收入增长为目标,土地可持续发展、产品质量提升为根本,坚持走“公司+合作社+种植户”、“合作社+基地+成员”两种模式,促进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三是科技带动型:“科技+合作社+农户”为主要运作形式,通过提供科学技术和优良品种,与合作社结合,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如寻甸道院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技术培训,促进了当地蚕桑种植业的发展,合作社通过以技术培训为核心,实现了统一供苗、统一防疫、统一生产加工、统一销售、形成了规模化种植,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管理情况

寻甸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由县农业局农经站主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由5个以上成员发起,其中农民至少应占成员总数的80%,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后成立。成立后即成为公司、非公司的国有和集体企业法人之外的新型企业法人,也有学者称其为继我国公司法人、社会团体法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后的“第五类”法人。因此,工商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参照法人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出资额目前没有最低限额要求,成员出资情况也不需中介机构出具验资报告,也不要求参加工商年检。据调查,寻甸县27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仅有六哨乡依托马铃薯合作社,成立了1家六哨乡农民扶贫互助社,向8个自然村的社员发放贷款,共支持了254户农户的农业生产。该资金互助社2012年向当地农户发放贷款114万元,其中100万元为省扶贫办全额支持,14万元为历年利息收入。向社员发放的贷款均为一年期,年利率均为4%,还款方式为利随本清,社员凭户口册、身份证、村委会出具的证明和5户农户联保,向扶贫互助社申请贷款,每户可获得5000元贷款,贷款资金都用于种植马铃薯、养牛。贷款农户需缴纳200元股金,农户归还贷款不需再贷时,股金退还,此股金不参与分红。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带动效应不明显

全县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只在本村或相邻村范围内发展,每个专业合作社的理事成员只有5至7人,入社会员少,带动农户少,有的还存在农户的自产自销,未能在全镇或全县范围内辐射。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经济实力较弱,竞争力不强。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再生产资金和流动资金不足。未形成规模化经营的实力。

(二)成员文化程度低,创新能力不强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以及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大多数只具有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他们大多数只是农村中种养殖积极性较高的农民,对市场经济知识缺乏了解,还有极强的小农意识,存在一家一户独打单干的现象,创新和发展的能力较弱。

(三)经营制度不规范、不完善

一是《合作社章程》的建立和执行不规范。多数依照农业部示范章程建立,流于形式,合作社成员对章程内容不理解,有的合作社写一套做一套。二是组织机构不健全,即便有也流于形式,没有切实履行章程规定的职责,没有按章程规定正常开展活动,合作社成立之后基本处于松散状态。有的合作社在决策权上有家长式作风,没有体现决策民主,农户利益得不到有效地保障。三是财务制度不健全。多数专业合作社未建立财务管理制度,甚至有的连基本账目都没有。

(四)缺乏管理和技术型人才

目前合作社的牵头人,大多数使一些农村致富能手和专业户,多属于传统农民,学历不高,缺乏专业知识。而且,由于农业是若是产业,许多专业和技术人才并不愿意投身合作社,因此缺乏专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技术上也存在着不少制约,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指导,大部分合作社没有能力实施标准化生产,直接影响到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

(五)流于形式,盲目注册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后,国家有关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陆续出台,对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受此影响,有些合作组织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借农户之名,申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待核准后,热衷于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项目补助和奖励,而把合作社真正的经营流于形式,造成各地合作社一哄而起,争相成立。

(六)政策扶持力度小,积极性不高

政府相关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小,或者扶持资金迟迟未能落实到位,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很多专业合作社因此也形同虚设,在实际运作中,也只是少数几个人在组织经营,或者根本没有运行,专业合作社政策、市场、农民三方纽带的作用得不到发挥。

三、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各部门工作合力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力度。中央、省、市、县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资金扶持力度,扩大扶持数量,增加扶持金额;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涉及农业、财政、工商、税务、国土、劳动等多个部门,要根据各部门管理职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加强沟通联系,形成政府主管、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从政策上加以扶持,从业务上加以指导,齐心协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二)加强培训,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

要进一步加强对指导、负责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技术指导能力,协调管理能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向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发展;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拓展合作社发展思路,规范运作,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增产增效,引领农村产业化、产品规模化、销售一体化、经济快速化发展。并可通过与大专院校搭桥、与龙头企业合作、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创办合作社等形式多渠道培养、吸纳合作社管理、销售、技术人才,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

(三)健全运行机制,做到规范发展

一是要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要求,引导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内部组织机构和章程,依法办理登记注册。二是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在产、购、运、销和加工经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储备基金,用来弥补经营上的亏损,以保护农民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三是要按照专业合作组织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收益分配和积累等制度,保护社员的利益,保证专业合作组织的快速、健康发展。四是要督促其建立契约约束机制,确定农民专业合作和和农户各方的责任和权利,既保护农户的利益,又能促进合作社稳定、健康发展。五是要以资金扶持为导向,促进合作社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对规范财务制度、规范建账的合作社给予资金补助。

(四)拓展筹资渠道,实现资金互助

资金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键,也是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普遍问题。要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现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使用权、林木使用权进行确认、登记、发证,并在金融机构中探索开展各项农业产权抵押贷款。要引导和支持农户以土地、房屋、厂房等实物进行入股,壮大专业合作社实力。探索建立专业合作社担保贷款、政府贴息制度,推进“政府+银行+担保公司+农户”的融资模式,进一步畅通合作社筹资渠道。同时,要以资金作为联系和发展合作社的纽带,积极鼓励多种形式的农户资金互助合作,允许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使用权、农业生产性设施使用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技术等入股,实现互助合作,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正真实现合作社“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理念。

(五)突出地方特色,积极稳妥发展

要以致富典型为带动,大力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以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帮助合作社制定生产发展规划,把特色农业和名优产品做大做强,发挥专业合作社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组织载体作用。要积极稳妥的做好特色农产品培育,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强化合作社之间的合作,形成合力,以“市场+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参与市场竞争,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篇4

关键词:龙岩市;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龙岩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龙岩市位于福建省的西部,通称闽西,东与福建省泉州、漳州两市接壤,西与江西省赣州市交界,南与广东省梅州市毗邻,北与福建省三明市相接,地处南亚热带北缘,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面积1.91k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5.7%。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72.3%,是福建省三大林区之一。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烟叶、茶叶、油菜等。畜禽饲养量等十一项畜牧业生产指标均居全省第一,特别是生猪产业,产业链长、优势突出,为全省之最。龙岩市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开展了试点示范,通过强化各项政策、项目开展、安排专项资金、人才培养、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走出了一条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新路子。截至2010年6月底,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42个,其中新罗区66个,长汀县89个,永定县90个,上杭县87个,武平县114个,漳平市96个,连城县100个,比2008年的193个增加了449个。2010年1-5月新增119个,入社农户1.83万户,带动农户10.78万户,出资额6.84亿,帮助农民增加收入5.12亿。注册商标66个,无公害认证22个,绿色食品认证5个,QS认证2个。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形式多样化

办社主体呈现多元化,主要由涉农部门如供销社、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等单位和农村种养大户、营销大户、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村两委等牵头引办,充分发挥各种投资和合作主体积极性。漳平永福以台湾农民为主体成立的“闽台缘分高山茶产销专业合作社”属全省首例。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实行劳动技术、产品的联合以及资本的联合的合作机制;服务内容向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基地认证、品牌包装等方面拓展;合作内容扩大到种植、养殖、加工、销售、资源开发、农机服务、信息中介等多方面,涉及了龙岩市主要的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如新罗区花生、漳平水仙、武平绿茶、连城地瓜干等。

(二)政府支持多样化

近年来各部门对合作组织积极做好拓展服务工作和人才、技术、资金等多方面支持。供销社系统,利用自身条件与优势,指导创办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协会。如龙岩市的新罗区、上杭县、武平县针对新办农民合作组织均给予0.5万元-1万元不等的补助。培斜天然竹业专业合作社、中都诚福果品专业合作社、中山鲤龙渔业专业合作社、南洋北寮水仙茶专业合作社等获中央财政配套项目资金229.5万元。合作组织向农户供应优良的种子、种畜和种禽,按优惠价格供应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农户营销农产品。

(三)培养典型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强

目前,武平中山绿露仙草、连城曲溪笋竹等13个专业合作社被列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千社千品”富民工程项目,4家专业合作社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中山绿露仙草专业合作社推广“五新技术”,扎实推进仙草种植、加工、营销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提高产品质量。2010年,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东坑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引导专业合作社规范建设,壮大示范专业合作社队伍。龙岩市重视典型合作社的引路作用,通过逐级抓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宣传推广,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四)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战略,增强竞争力

有关部门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申报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等服务,帮助创建品牌,提升农产品商品档次。新罗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商标注册,打造名优品牌,注册了“龙锦”生猪、“闽西好”食品、“月桂”农家鸡等15个商标,打造“一村一品”黄坂月桂鸡、培斜茶叶、洋柑桔、梅花山蔬菜4个项目,龙岩咸酥花生被评为“福建省名牌农产品”。2009年恒发脐橙专业合作社“才溪”牌纽荷尔脐橙荣获“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称号。连城兰花、漳平水仙茶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连城地瓜干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漳平木村公司被授予省品牌农业企业金奖。永福高山茶在2009年上海国际茶叶博览会和中国山东国际茶文化博览会获得“一金二银”奖项,漳平软枝乌龙茶获得一项“金奖”。武平绿茶在2010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获奖。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不仅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知名度,同时扩大市场营销,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龙岩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龙岩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组织机构不健全

有些专业合作社和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虽然制定了合作章程以及理、监事会等组织机构,但形同虚设实际运作起来没有起到作用。一些专业合作社民主管理制度没有很好落实,有些财务人员文化素质低,没有专业知识,对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学习不够。成员与合作社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财务管理不够规范透明,盈余分配落实不健全不到位,对成员未进行利润二次分配,大多收益对龙头企业、运销大户手中,农民得到的实惠较少,造成农民的利益得不到合理保证。

(二)专业合作社贷款、融资困难

由于合作社内部现金入股较少,专业合作社运作资金缺乏。扶贫项目、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认证、无公害基地建设、“一村一品”建设等项目资金,难以与专业合作社实现有效对接。在政府的扶持政策和资金不到位,商业银行在农村领域的贷款份额大大降低,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合作社能获得外界资金支持的机会很少。

(三)政府优惠政策尚需妥善落实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政府对合作社高度重视,各种扶持优惠政策相继出台,实际上许多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在有些基层没有很好地落实到位,税收优惠政策各地执行不统一,造成许多合作社不敢建账,担心健全的财务制度会被作为征缴更多税的依据;用电优惠政策得不到落实,使合作社运作成本提高;支农项目资金难以与专业合作社实现有效对接。

(四)专业合作社的科技、管理人才短缺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者主要是由合作社内部人员担任,其文化知识、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相对较低,造成对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新品种的种、养、加模式技术缺乏,对政府及政府部门的依赖性增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合作社的创新和发展。而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也使得合作社更加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经营人员和管理者加入进来,但合作社的自身条件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三、龙岩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的对策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了农村经济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方向,对提高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健全制度,建立科学完善的运行机制

加强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服务,促进其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规范运作,规范发展。在利益分配上,强调对社员实行二次返利,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与农民社员的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按照“自愿互利”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强化规范登记的基础上,引导合作社根据有关规定设立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大会等法人治理机构,形成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

(二)科技兴社,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

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社开展一体化经营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技术含量,提升产品质量。紧紧围绕“一乡一产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积极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对接科研院所,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拓展新市场,鼓励农产品争创名牌产品和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推进合作社的品牌建设,鼓励有能力的合作社注册商标,申报国家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农产品认证。

(三)解决担保难题,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合作社的资金短缺一直困扰着合作社的发展,仅靠合作社自有资金自然发展是很困难的,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政府应指导和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健全,提供良好的信贷环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得到有效的资金保障。不断优化投融资环境,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额度,解决好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农村信用社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给予优先支持,在各种贴息贷款项目和小额贷款上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政策扶持是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动力。切实落实税务、工商、信贷等优惠政策引导,税务部门要落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国家规定的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相应的税收优惠;金融部门要积极为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服务,切实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季节性、临时性所需资金;工商部门要依法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的管理,依法免收登记费用,指导品牌建设等。

(五)培养各类合作社人才,提高合作社社员的素质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升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有效载体。通过开展专家授课、示范指导、技术交流,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鼓励农技人员到合作社任职,加强农民合作社建设带头人、发起人的教育与培养。加强舆论宣传,积极开展专题研讨,提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由政府组织,建立合作社人才培养基地,对合作社社员进行技术、管理等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李玉秀.关于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

2、宋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9(6).

3、高凤桐.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9).

4、赵福玲.关于丹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几点建议[J].农业经济,2010(5).

5、王玉妍.规范管理依托科技打造品牌――兴城市三道沟果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实践[J].农业经济,2009(2).

6、王礼辉,杨小琴.农村专业合作社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J].农技服务,2008(10).

7、黄志峰.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J].理论导报,2009(1).

8、杨绍勤.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J].云南农业,2009(8).

篇5

关键词:合作社 财务管理 问题 建议

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农民的收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的经营方式实现了从传统小规模分散经营向合作化、产业化的重大转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已成为了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不可缺少的新鲜力量,是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组织形式。但是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制约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一、合作社财务管理现状

(一)不适应合作社发展的需要

自2007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仅在成都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从2008年842个迅速增长到2011年2608个。产业覆盖了种养业和农机、植保、劳务、运销等农业服务业。而在合作社中设有财务机构、配有专兼职财务人员进行了会计核算的仅有800多家,仅占注册登记合作社的30%。过量过快的增长使大部分合作社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是普遍现象,其严重的制约了合作社应对风险的能力,不能满足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的需要。

(二)不适应国家扶持合作社政策环境的要求

为了做大做强一批经营规模大、运行机制新、产业基础牢、带动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其为农服务、带农入市、助农增收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科技等方式来支持合作社的发展。近年来,仅四川省财政每年用于扶持合作社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已达1亿元以上,成都市也设置了市级财政专款,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的发展。这些国家财政资金扶持合作社政策总体要求:一是坚持“扶优扶强,示范带动”;二是坚持突出“农民主体,运作规范”;三是坚持“主导产业、助农增收”,迫使合作社必须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实现规范化运作,以适应国家扶持合作社政策环境的要求

(三)不利于维护合作社成员合法利益

据调查,成都市绝大多数的合作社没有按合作社会计制度规定设置账目,其中有73%的合作社不设置成员账户、有67.5%的合作社不编制会计报表;多数合作社盈余分配制度不规范、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致使合作社成员合法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严重影响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二、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合作社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合作社成员整体素质偏低,政府相关部门对合作社的监管相比其他经济主体简单了许多,导致合作社在财务管理与运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机构不健全或形同虚设

大部分合作社没有设立财务机构,没有配备专兼职的会计和出纳。有的合作社出纳甚至由理事长或其家属担当,财务人员既管钱物又管经营,严重违反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二)财务制度不完善或较混乱

大部分合作社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并且没有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规章制度比较混乱。这导致经常出现产权不清楚、成员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等问题,从而引发内部经济矛盾。财务部门在工作中没有设立相对合理科学的依据,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合作社规范化运作,使得合作社资金链条不能正常运作。

(三)缺乏全面的会计核算体系

大部分合作社中的管理层不重视财务管理, 不实行会计核算制度,或者会计核算体系不规范,个别甚至只是记个“流水账”。管理者对于具体的资金使用情况了解不透彻,缺乏科学准确的数据来表现合作社内部经济发展情况。

(四)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

合作社财务管理中经常出现管理层随意使用资金,财务部门听命于管理者,致使账目出现亏空或者漏洞。合作社内部没有建立专门的财务监督机构或者合作社执行监事或监事会流于形式,缺乏强有力的财务监督。

(五)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由于合作社中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如成都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人员84.7%都是高中或者中专以下学历,财务人员对现代信息技术不能快速掌握与应用,造成了财务管理比较滞后。其次管理者只是重视经济效益,忽略对于财务人员的培训以及考核,没有建立较为完整的财务考核制度,使财务人员工作缺乏压力,思想懈怠,不利于内部管理。

三、促进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强化理事长财务管理意识

合作社理事长是本社的法定代表人,也是单位财务负责人。合作社带头人和关键成员的素质高低决定了合作社能走多远。各级政府应每年划出足够的资金用于合作社的教育培训,强化合作社理事长在组织、业务、经营、财务等方面的管理意识 ,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特别是对市级以上的示范性合作社,必须要求设置会计机构,合理配备素质较高且能够胜任财务工作的专业人员担任财务人员,将是否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是否规范会计核算等作为申请财政扶持资金的必要条件之一。

(二)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

合作社首先应建立资金安全、资产安全、内部控制和财产清查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工作有制度可依。同时,要建立成员账户登记管理制度、合理的盈余分配制度以及完善的会计报表编制与使用制度,并明确制定财政扶持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规范财务审批流程,特别是要针对财务收支审批、重大项目建设、大额举债和投融资等活动,建立详细的财务工作流程,使合作社财务管理 趋于规范化,更好的促进合作社发展。

(三)实行信息化财务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对于一批先发展壮大的合作社,应积极尝试引入信息化建设,实行信息化财务管理。最近,由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监制的“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系统”软件,可提供农民专业合作社免费使用,广大的合作社应积极响应尝试。同时,加快推进合作社会计电算化工作,将现代化的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运用到合作社财务管理中,满足管理者对财务运作的高效率、准确性要求, 减少人为操纵控制,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合理避免合作社内部财务损失。

(四)强化财务监督

一是完善合作社内部财务监督。建立健全合作社执行监事或监事会监督机构,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或者人员,定期对财务工作进行检查核实,对于账目进行备份,保留原始的财务数据,降低财务人员擅自更换的可能性,监督部门必须进行定期检查,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

二是加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各级财政部门和农业部门应加强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对合作社的股份设置、收益分配、民主理财、财务公开、会计核算等进行重点监管;对国家财政补助资金应指派专人或委托社会组织进行专项检查或审计,对大额的财政补助支出,除检查发票外,对形成实物资产的要盘点并要求量化到合作社成员账户上。

(五)树立全面预算管理意识

合作社财务部门应树立全面预算管理意识,编制预算计划,在预算执行中,定期地进行检查和汇报,强化财务预决算控制。理事会应根据偏差及时调整经营决策,确保合作社目标的实现。同时,财务部门要采用公开化的方法,公开预算执行 、国家财政扶持资金使用以及成员账户等情况,接受广大社员的监督。

(六)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及考核

首先各级财政、农业部门要重视合作社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经常性组织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其次合作社要重视财务人员的德能勤绩的考核,财务人员的工作绩效与奖金挂钩,积极引进高学历、高技术的人才,并且委以重任,使内部人员年轻化、技术化。

四、结束语

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进入依法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财务管理是推动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农民物质利益的有效途径 。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的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更好的促进其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沙县 农民专业合作社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010-01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分散经营的农民与市场相连的桥梁和纽带, 是进一步激活农村生产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并在基层的实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然而,在看到合作社发展成就和趋势时,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合作社依旧处于发展中的初期阶段,在其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就沙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更好的发展的对策作如下阐释。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近年来,沙县将合作社工作做为实现农村经营体制创新,以优势产业为依托,以“稳发展、抓规范、促提升”为指导思想,不断推进合作社发展和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县已有22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理了工商登记,其中:从事种植业的有141家;从事林业生产的有22家;从事养殖业的有41家;从事加工业的有4家;从事服务业的有19家。注册资金5.89亿元,合作社成员数5387人,带动农户数15728户,为农民社员销售农产品产值3.7亿元。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势和经验

1.典型代动

为了让合作社做强做大,成为产业龙头,沙县实施品牌战略等一系列措施,例如以打造农产品的品牌效果。在打造品牌策略的计划中首先要树立品牌。为此沙县县政府对在实践中获得牌品产品企业(合作社)的合作社给予不同等级的奖金以示奖励,奖励金额少至一千多至五千,奖励金奖励的多少是根据合作社的品牌效应的规模给予的不同而不等的。据统计,目前全县拥有农产品商标品牌46个,其中每个合作社的商标品牌数也不尽相同。其次是培育产业。根据当地的特色商定出在不同的乡镇培育的特色产业,其数量在1-2个。进而发展为合作社典型,这种通过重点扶持,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能够使得农民们见到实实在在的效益。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类型也逐渐的多样化,其中尤其是以沙县马岩农牧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休闲农业产业悄然兴起,这个合作社通过开发撂荒山垅田其面积大致为285亩,投资金额为2000万元,通过实施综合开发建设,逐渐形成了养殖区、种植区、休闲娱乐三大类型不同的区域,现如今已发展成为集生产、休闲、观光、培训、商务接待等为一体的农业旅游胜地。

2.科技带动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途径的是农业机械化服务,在重视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同时要重视农机合作社的良好发展,在实现好国家制定的农机补贴政策和合作社购机叠加补贴政策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地履行好合作社购买已被列入省农业机械购置产品条目的农机产品,要再给予累加15%的补贴。随着政策的贯彻的不断深入,到现在,从事农机服务的合作社的数量得到了空前的扩大甚至出现了农机大户,除此之外农机类型也在多样化,在购置的机器中的有植保机械,小型农用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灌溉抽水机等不同类型,这些从事农机服务的合作社积极的承担了全县50%的耕地面积的机耕、机插、机割和“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

因合作社成立时间较晚,成立时间段,属于新生事物,现在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产业化经营中的起到的作用还不大,合作社的龙头、桥梁和纽带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再者部分群众对合作社的认识不清晰,不能正确认识合作社,造成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从而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会员偏少的局面。

2.管理不足

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了《章程》和相关的管理制度,其可操作性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合作社自身的发展壮大,这是今后的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另一个制约因素是缺少具有知识的专业的企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会成员受到其知识文化素养及其年龄的的限制,造成了对使用农技水平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等问题。

3.资金不足

因合作社成立时间较短,又是新生事物,目前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政府部门对合作社的认识不到位,扶持的力度不够。另外,合作社贷款融资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建议及对策

1.政策扶持

2012年,县政府出台《关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的意见》,通过县财政每年拔出100万元资金,培育10家县级示范社建设,这些费用主要用在了对合作社有关人员的培训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商标注册、农产品质量标准、品牌建设等。同时,制定了《沙县首批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选办法》,已评出2012年县级示范社10家,每个示范社给予扶持5万元。同时,结合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培训等平台,把合作社发展知识列为培训内容之一,对合作社理事长、社员、财务人员等进行培训。

2.资金扶持

在不断地改善合作社发展环境下,沙县有展开改善金融环境的探索,沙县相继颁布了一系列信贷支持政策。首先是贷款方面贴息。推出了《沙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业项目贷款贴息暂行规定》,规定由县财政先拨出专项资金支持流转耕地面积50亩以上的企业(合作社)或个人给予贷款贴息,其次是信贷方面的支持。沙县作为全国6个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之一,出台了《沙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信用等级评定及贷款管理办法(试行)》,为沙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最后是担保方面的支持。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融资扶持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沙政〔2010〕220 号),积极与银行、银监部门配合,开展信用评级和授信贷款,扩大合作社担保财产的范围,扶持农业担保。

3.规划发展

篇7

>> 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影响农民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因素探究 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化进程问题研究 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研究 农民参与专业合作社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思考与分析 内生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互助社运行机制分析 首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考察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探析 河北省农民合作社对涉农资源的优化整合 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因素 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分析 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对策思考 浅析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资金风险及防范 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模式探析 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农民专业合作社收益分配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 农民专业合作社契约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海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赵慧峰.国外农业产业化经验及发展模式比较——兼论对河北省农业发展的借鉴[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124.

[3] 张德元,张亚军.关于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思考与分析[J].经济学家,2008(1):13-17.

[4] 夏英,宋彦峰,濮梦琪.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资金互助制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4):29-33.

[5] 林珑,李天祥,马磊,等.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资金互助社模式浅析[J].温州农业科技,2011(2):1-4.

[6] 潘春霖,王晓蓉,李凤菊,等.天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现状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8):51-53.

[7] 王甲午,王景文.试论农民资金互助社的建立与发展[J].农业经济,2010(12):84-85.

[8]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EB/OL].(2007-01-22)..

[9] 董景奎.新农村建设中提高政策支持效应、优化企业与农户合作行为分析——以贵州省W村为例[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1):77-80.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EB/OL].(2006-10-31)..

篇8

刘书琪,东北农业大学,教授。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农民在农业市场主体竞争中的地位严重削弱,农民利益得不到最大程度上的满足。然而为化解农民小规模生产和强大的农业市场之间的矛盾,减少农民在市场中的竞争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降低农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于是农村同类农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以多种方式自愿组织起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且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财政金融支持方面面临许多问题,因此,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财政金融方面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政;金融;黑龙江省

1.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与财政金融支持的发展现状

1.1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资料来源:黑龙江省统计年鉴

由上表可知:黑龙江省对“三农”的发展越来越重视,财政扶持2010年比2009年增长54.45亿元,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也有所增加,但从惠农财政补贴方面来看, 2010年投入资金有所下降,造成财政扶持力度跟不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的局面,农民专业合作社得不到有效的财政扶持,即使新农村建设扶持力度增加,也严重影响了新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

1.3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现状

目前,黑龙江省政策性金融机构尚未发挥应有作用,只有极少数的金融机构开展专门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支持,商业性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网点布局有限,支持能力和意愿都不足;农村合作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需求上难以发挥主体作用。

据调查,黑龙江省农委为了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于2009年10月和省农村信用联社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并出台了《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小有成就。

2.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财政金融支持中的问题分析研究

2.1政府财政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政府财政扶持监管力度不够。有些投机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只经过法律程序挂个合作社的名,合作社内部从不涉及农业生产销售业务,只是为了钻政府扶持政策的空子,获得政府的各种财政补贴和扶持,这在某种程度上就造成了资金严重浪费现象,政府应该鼓励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加强监管力度,消除这种“皮包公司。

2)政府扶持缺乏针对性。从政府对这些资金的使用细则和覆盖面来看,其针对性明显得不足。例如:评定农业示范区可获得奖励 X 万元,而这些钱对刚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说很重要,需要大量资金来建设完善合作社;而对于那些发展比较成熟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说,各方面机制都比较健全,具备获得此类扶持金的资质,但是相对于他们可能出现的资金缺口而言意义不是很大,在一定程度上还造成资金浪费,希望政府能够针对发展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出更有力的财政扶持政策,“因地制宜”,根据合作社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政策。

3)惠农补贴力度不够。黑龙江省2010年政府财政支持“三农”发展共投入249亿元,比2009年增加了54.4亿元,其中围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投入资金93.8亿元,支持组建农机合作社325个,支持17个现在农业示范区建设,但是在惠农财政补贴上比2009年低了0.61亿元,为102.2亿元,致使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范围和力度有所减小。

2.2金融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供给数量不足

目前黑龙江省农业依靠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联合社,其中农村信用联合社为主体。虽然农村信用联合社信贷支农资金逐年增加,但是其还是本着“抓小额、控大额”的原则,这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发展阶段急需资金建设存在着很大矛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远远达不到实际需求。

2)农村金融机构风险分散与转移机制缺乏

我省农业保险的经营现状为“三低三高”,即低保额、低收费、低保障和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致使许多商业保险公司均不敢轻易进入农业保险领域。由于农业产业的特殊性,涉农贷款风险相对较大、成本较高,而其风险补偿机制又十分匮乏,贷款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称,严重影响涉农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3.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财政金融支持的相关政策建议

3.1明确财政扶持细则,加强财政资金扶持的有效性

政府应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类型的合作社制定相应的政策。对于建设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政府应适当放宽申请扶持金的条件,但是可以明确资金的使用范围,对于稳定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把资金集中起来进行扶持,或者从这些资金中提取部分建立贷款风险补偿金,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向银行的贷款提供一定的担保,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有效的需求和帮助。

3.2加强政府财政扶持的监管力度

对于各种财政扶持政府都应该明确其使用情况,对优惠的财政补贴加以使用限定,例如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费用的补贴,农资补贴等。同时政府还要加强财政扶持的审核监管力度,彻底消除钻财政政策空子的“皮包公司”,并对这类合作社做出相应的惩罚,以儆效尤,净化农民换页合作社发展呃社会环境。

3.3加大税收优惠方式,制定多种惠农优惠政策

对于农业补贴我省还应该扩大科教服务补贴,以支持农业科技的发展,加强农村基础网络设施补贴和作物保险补贴,以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减税我省应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降低营业税,减少银行贷款的压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健康的发展。

3.4完善金融服务创新制度,加强风险管理

优化金融机构信贷结构,按照监管要求,积极投放涉农贷款,不断创新支农服务方式,加快产品创新步伐,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将信贷政策产品化,建立监督机制,督促、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出台相关规定,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实现由单一存贷服务向信贷、咨询、保险、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转变,以业务组合的形式来分散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信贷风险,同时也满足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实际信贷的需求,有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卫东,政府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以郑州市为例[硕士论文],2009.

[2]李雯,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发展政策研究[硕士论文],2009.

[3]韩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篇9

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科专项(201102070061)

>>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盈利困境与突破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思考 如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思考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 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思考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 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 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思考 对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 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思考 汇川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思考 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 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建议与思考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分析与思考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与突破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刘勇.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属性的经济学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5-35.

[4]任大鹏.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主要制度解读[J].农村经营管理,2006(12):12-15.

[5]曹苏.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法律思考[J].商业研究,2011(1):164-168.

[6]吴声怡,罗萍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15-18.

[7]张颖,任大鹏.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J].农业经济问题,2010(4):41-45.

篇10

关键词:农业; 合作社; 治理; 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综合国力得到稳步提升。与此同时各方面的问题也不断的凸显出来。城乡差距不断拉大,乡村也来越凋敝,就是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为了缩小不断拉大的城乡差距,激发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活力,国家对农村的投入和扶持近年来不断加大,把农业的发展摆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促进农业发展的一项举措,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

与此同时,学界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博弈论、交易成本理论、理论、产权理论等均被运用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分析中。可以说农业专业合作社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湖南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当前湖南省的合作社主要停留在粮食、蔬菜等初级农产品上。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深加工明显不够。从总体上看,模式比较单一,农产品深加工基本没有涉及,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规模也不大。参加农户本身也不是特别积极,害怕风险。很多农业合作社只是空架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运转。

虽然湖南省的合作社的发展还不充分,但是地方政府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却很大。无论是政府投入的资金,还是给予的政策优惠都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可以说只要能有效的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湖南省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就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二)湖南省农业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1、治理结构有待完善

从治理结构上来看,湖南省农业专业合作社总体上问题比较突出。很多农业专业合作社都没有明确进行产权划分。产权的不明晰,导致了责任主体的不明晰。这样很多合作社的参与者由于没有认识到自己明晰的责任与义务,就使的再合作社的运转中往往表现的十分消极。合作社社员往往是遇见有利益就蜂拥而上,都想多捞点好处,当需要进行投入或是面临风险时,社员们又畏首不前都不愿意付出与投入,这就使得合作社很难得到长远利益和长足发展。

内部剥夺现象,在湖南省农业专业合作社中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目前湖南省多数的合作社是“农户+合作社+公司”和“农户+协会+公司”的模式,两种模式都是各有长处,但是由于农民和公司在投入上不同,导致某些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经常有可能出现公司剥夺农民利益的倾向。从我们调查中,我们发现公司往往处于强势的地位,而农户由于自身的组织性差,单个力量有十分薄弱,往往处于被剥削状态。农民获利较少,严重影响这他们参加合作社的积极性,从长远来看,十分不利于合作社的发展,这也与我国大力扶持三农的政策意愿相违背。

一些合作社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很多合作社就算有完整的规章制度也大都流于形式,没有得到有力的施行。规章制度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个组织的运作机制,是组织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强有力保证。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就容易混乱,组织的运行过程就会十分紊乱,这样组织目标就很难达成。合作社作为一种组织形式需要一整天完善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合作社总体目标的实现,从而为合作社各个利益主体谋求更大的福利。

合作社信息透明度不够,财务制度审计缺乏严肃性也是湖南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我们的调查中,虽然很多合作社都设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等监督和管理机构,但是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很难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往往一般社员对社务都是知之不多,财务审计也不是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进行的。很多参加合作社的农户怀疑合作社中存在着多拿多占得现象,对本社的财务支出基本不了解。

2、社员自身素质存在问题

随经济发展今人口不集中,农村交通、信息沟通等都较之前有所改善,但还是不免存在合作社社员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摆脱不了小农意识,不习惯长远打算仅着眼于眼前利益。并且农户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概念不够了解,这种低认知程度也使得成为制约农户合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经调研,合作组织中目前成员现状可以概括为几点:成员年龄偏大,成员文化水平偏低,成员科学技术知识少,高质素带头人少,成员合作意识差。合作社成员的素质水平对于一个合作社的现今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向是很大程度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所以这样的合作社成员素质水平是阻碍合作社平稳快速发展的,需要尽快解决,不能使之成为一块诟病。

三、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机制建议

(一)注重内在,规范章程,调动农民积极性

经调查,有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注重形式,有些章程甚至形同虚设,并没有把农民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对此,我们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制度的建设,完善管理制度,明晰具体职责,合理分配权、责、利,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不再流于形式,真正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二)创新产权制度,确保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产权制度是经济制度的核心,只有建立明晰且富有效率的产权制度,才能确保经济组织健康持续地发展。

(三)建立利益目标整合机制,实现利益最大化

传统合作组织具有双重利益目标:既要对外追求组织盈利又要对内开展服务。这一目标限制了合作组织的盈利水平,资金缺乏成为合作组织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

(四)公平合理设立内部职位,保证明主,提高效率

就目前情况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个别出现合作社的大权被垄断导致决策和制度一边倒或高层职位形同虚设导致决策效率低下等问题,对此,我们应将社内结构改革,剔除不必要的组织和机构,将权利分散,保证内部管理秩序和社员权利。并设立监督机制,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不会出现败坏现象。

参考文献

1、黄胜忠《转型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行为分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