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审核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4-01-31 17:54: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审查审核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审查审核的区别

篇1

清茶和绿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清茶通常指铁观音之类的茶,是经过半发酵的,而绿茶是无发酵的茶,这是它们的第一点差别。其次,绿茶是我国产量最高的茶叶,具有香高、味醇等特点,口感与清茶大有不同。清茶除了和绿茶一样能提神醒脑之外,还具有绿茶没有的功能,那就是抗衰老和降血压。

绿茶(GreenTea),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其制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对吸烟者也可减轻其受到的尼古丁伤害。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复核与审理是这样解释的:复核,意思为审查核对。审理, 意思为审查处理;复核与审理相同之处均有审查职能,即检查核对是否正确、妥当;不同之处是复核强调审查的同时,注重核对,只需指出问题,不强调处理和解决问题。而审理更强调审查后需处理,不能只提出问题,关键是要解决问题。从传统意义上看,审理是一个法律概念,指独立的第三方根据争辩双方的陈述和相关证据核实案件情况,是判决的前置程序,多见于司法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对案件的处理程序,后来审理这一概念逐渐扩展到执法领域。

    二、审计复核与审计审理的形成

    审计署于1996年12月11日《审计机关关于审计复核工作的规定》,建立了审计复核制度。该规定运行七年后,2003年01月23日,审计署《审计机关审计复核准则》,明确审计复核概念,是指审计机关内部的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依法对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移送处理书以及所附审计报告等材料进行审核,并提出复核意见的行为。2004年05月26日,审计署制定了《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六号令),完善了审计组、审计组所在部门、法制工作机构三级复核制度。

    2008年4月9日,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法制处长培训班上的讲话中提到:“必须把严把质量关作为审计工作的核心……署法制司的‘复核’应该改为‘审理’。审计质量把关应该从实质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除了对每一份审计报告进行基本的复核外,还应该把审计实施方案与审计报告反映的审计结果作对比……”,首次提出了审计机关“审理”概念。同年9月,审计署办公厅正式印发《审计署审计项目审理工作试行办法》,明确审理是指法规司依据审计法和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对业务部门提交的反映审计项目过程和结果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查、修改,并提交审计结果类文书的行为。2010年9月1日,审计署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第8号令),审理作为审计机关审计质量监控的手段之一,被正式载入部门规章。

    三、审计复核与审计审理的内在联系

    1、目的的一致性。审计复核与审计审理都是审计机关控制和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措施,都是通过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制定严格的程序、明确具体的方法来达到控制的目的,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机关的执法水平。

    2、性质的一致性。审计审理和审计复核都是审计机关的内部管理行为,都是审计机关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措施,都是由审计机关内部专门的机构和专业人员具体独立实施,可以说是“审计”的“审计”,即是对审计项目实施部门完成的“审计产品”的再“审计”。

    3、责任的共同性。不论是审计复核还是审计审理,作为负责复核或审理工作的机构和人员都要对复核或审理的内容、结果承担质量责任,这是不容含糊的。

    四、审计复核与审计审理的区别

    1、介入时点不同。审计复核往往是在审计组完成审计报告并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形成送审稿,审计组将相关审计文书送法制机构后进行的,属典型的事后审查。审计审理是在审计组审计进点时就介入到出具最后审计报告为止,既可以在审计实施阶段直接到审计现场或被审计单位,还可直接参加审计进点会和意见交换会。审理基本上介入了审计全过程,实现了质量控制的关口前移,属于审计机关内部实施的“跟踪审计”。

    2、工作方式不同。审计复核工作中,审计机关法制机构介入审计项目开展复核的时点是在审计项目现场审计结束以后。虽然在复核过程中,复核人员能够查阅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反馈意见,并就审查材料和审计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但和被审计单位缺乏直接的交流,反馈意见由于文件篇幅、文字表述等原因,往往难以全面清晰的从被审计单位角度反映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不利于复核人员对审查材料作出全面客观的判断。复核主要停留在审计报告‘书面作业’上,审计证据也是可以不看的。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只要求审计组限期补正,复核人员充当的是“质检员”,只要指出复核发现的问题就行了。审计审理要求审理人员应该是“修理工”,不仅要指出存在的问题,而且还要直接修改审计文书。

    3、审查深度不同。审计复核主要针对结果类审计文书的主要事实描述、法律适用、定性处理进行审核,对审计程序的检查从属于审计文书复核。而审计审理要以审计实施方案为龙头,关注和检查审计项目的整体工作质量,除了上述工作内容之外,首先要做的就是牢牢把握住审计实施方案这一审计项目的实施指南和灵魂,检查审计实施方案提出的审计重点事项是否在审计报告中都进行了反映,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是否完成,审计证据是否适当充分足以支持审计结论,审理从方案执行和证据收集的角度,对审计程序的关注更深入到实质层面。特别关注审计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这是审计审理的最大进步和与审计复核的最大区别。

    4、承担责任的大小不同。审理与审计实施作为审计业务管理体系的两个组成部分,既互相独立又互相制约,审计复核机构和复核人员、审计审理机构和审理人员都应对自己作出的复核或审理意见承担质量责任。但二者承担的质量责任大小不同,审理相对于复核来说,承担的质量责任更大,但对于审计产品的质量责任,审计审理与审计实施部门应该是共同责任,审计实施部门对提交审理的结果文书负责,审理机构对审理修改内容负责,对应该发现而未发现的重大问题与审计实施部门共同承担责任。

    五、理顺审计复核与审计审理的关系,促进审计复核到审计审理的转变

    1、消除两种错误认识

    一种是认为审理和复核仅仅只是字面变化,玩玩文字游戏而已,没有实质区别,从审计机关的领导到审理机构、审计实施部门对审计审理带来的重大变化模糊不清,工作按以前那样按部就班的做就行了。

    另外一种则是认为审理是一种万能的监督和补救,可以包打天下,有了审理,质量控制的重担就落在了审理机构的身上,把“审计产品”的最终责任人全归到审理者身上,审计实施部门依赖性变强了、质量的责任心减弱了,甚至审计机关的领导也变得“无事”了。

篇3

[关键字]施工方案, 审核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befor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department of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unit, unit of the submitted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effectively audi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roject schedule, quality,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safety of good prior control.

[key] the construction plan and audit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通信工程建设要求不断提高,施工安全控制要求不断完善。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以达到对进度、质量、投资、安全的良好的事先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联系和区别

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单位指导一个拟建工程进行的准备组织实施的基本的技术经济文件,是对拟建工程的施工准备工作和整个施工过程,在人、财、物、时间、空间、技术和组织方面做出的一个全面的计划安排。

施工方案,是对单位工程或分部工程中某一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的分析,是对施工实施过程中所耗用的劳动力、材料、机械费用以及工期等在合理组织的条件下通过技术经济分析,从中选择切实可行、最优的施工工艺和方法。

1、 两者之间的联系

(1)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施工组织设计是整体,施工方案是局部;施工方案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脱离了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方案是没有任何指导意义的,是无法指导施工的。

(2)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施工方案的编制必须在施工组织设计的总体规划和全局部署下进行;施工方案始终是在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下进行编制和实施的。

2 、两者的区别

(1)编制目的不同: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中的人力、物力的选用方法,时间与空间布置等各方面进行周密安排,根据各方面的要求来明确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编制某一部分的具体施工工艺和方法,以保证质量要求和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2)编制的内容不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对象是工程整体。它涉及工程施工各个方面的内容,包括项目机构的划分、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顺序、优化配置和节约所使用的各生产要素等等;施工方案编制的对象通常是分部、分项工程。编制内容包括工程概念、施工中的难点重点、施工方法的选择和具体的施工方法等等。

(3)侧重点不同:施工组织设计侧重计划,施工方案侧重实施。

(4)出发点不同:施工组织设计是从项目决策管理层的角度出发,施工方案是从项目实施层的角度出发。

3、目前施工方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有些施工单位对施工方案并不重视,特别是中小型施工企业没有真正理解施工方案编制的重要性,所以在编制施工方案时没有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认真进行编制,以致施工方案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产生以下不足和问题。

二、监理单位如何审查审核施工组织设计

1、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工作程序

(1)承包单位完成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及自审工作,填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报送项目监理单位。

(2)总监理工程师在约定时间内,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提出审查意见后,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批。需要承包单位修改时,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发书面的意见,退回承包单位修改后再报审。

(3)已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监理单位报送建设单位。

(4)承包单位应按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组织施工。如需对其内容做较大变更,应在实施前将变更内容书面报送项目监理单位重新审定。

(5)对规模大、结构复杂的工程,项目监理单位应在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后,报送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其审查意见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发。必要时与建设单位协商,组织有关专家会审。

(6)规模大、工艺复杂的工程、群体工程或分期出图的工程,经建设单位批准可分阶段报审施工组织设计;技术复杂或采用新技术的分部、分项工程,承包单位还应编制该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报项目监理单位审查。

2、审查和审核施工组织设计的原则

施工组织设计应符合国家的技术政策,充分考虑承包合同规定的条件、施工现场条件及法规的要求,突出"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

(1)全面性。施工组织设计应包含工程概况、施工组织系统与管理、施工方法、施工设备、施工进度计划、布置、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以及施工现场周围环境的保护措施。

(2)可行性。施工组织设计各项主要内容的措施、计划、流水段的划分,各项作业是否符合实际,合理可行。

(3)针对性。承包单位是否了解并掌握了本工程的特点及难点,施工条件是否分析充分。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健全有效,措施是否切实可行,限期工程的赶工措施是否可行。

(4)先进性。施工组织设计是否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杜绝采用落后、淘汰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5)自主性。在满足合同和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应尊重承包单位的自主技术决策和管理决策。

3、审核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1)质量方面

A、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组织结构是否健全。专职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上岗证是否齐全。

B、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同《监理规范》中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报验以及工序报验制度相结合。

C、审点应为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顺序、主要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的选择、工程施工的流水组织。

a、施工顺序是按照单位工程工期、施工工艺的要求,要与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相协调,满足质量、安全、环保的要求。

b、施工方法应着重整个单位工程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技术复杂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及对工程质量起关键作用的分部工程要详细审查。

c、施工机械的选择是施工方法选择的中心环节。根据实际条件、工程特点审查主导工程的机械,其最适宜的类型和型号,既满足施工的要求,又要经济合理充分发挥施工机械的作用,提高机械使用率。

d、流水施工审查的主要参数:施工段、工作持续时间、流水节拍的划分,计算是否合理正确,还应同施工进度计划相结合审查。

(2)进度方面

A、进度安排是否符合工程项目建设总进度计划中总目标、分目标的要求,是否符合施工合同中开、竣工日期的规定;进度计划中的项目是否有遗漏,分期施工是否满足分批动用的需要;施工顺序的安排是否符合施工工艺的要求;劳动力、材料构配件、设备及施工机具、水电等生产要素的供应计划是否能保证施工进度计划的实现,供应是否均衡,需求高峰期是否有足够能力实现计划保障;总分包单位分别编制的各项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之间是否相协调,专业分工与计划衔接是否明确合理,对业主负责提供的施工条件在施工进度计划中安排得是否明确合理。

B、进度计划应用时标网络计划,它既具有网络计划的优点,又具有横道计划直观易懂的优点,将时间参数直观表达出来,网络计划控制建设工程进度,可以弥补横道图的不足。

C、监理工程师对施工进度计划的审批,并不解除承包单位对施工进度计划的所有责任和义务,监理单位不能强制干预承包单位的进度安排。

(3)投资方面

根据工程建设任务书,建设工程费用定额及各建设单位有关工程建设相关取费标准的文件,在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A、审核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计划、工期安排,工程工期力求达到使成本最低或收益最高。

B、审核施工方案,以确保建设项目的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以保证施工方案中的劳动力消耗均衡,主要机械使用率做多方案比较,择最优方案;

C、严格审核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施工单位合理安排人、财、物,按施工计划控制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避免质量缺陷造成投资失控。

(4)安全方面

根据项目工程实际情况及时对《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部分进行认真的审核,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A、施工单位内部安全培训、安全教育是否根据项目工程性质、情况进行全体参建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

B、是否有针对本期项目工程的安全培训、教育记录及会签。

C、安全培训、教育内容是否能体现项目工程实际情况。

D、施工单位安全检查制度是否有相关的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是否能满足项目工程实际要求。

E、施工单位人员资质,项目工程人员架构是否满足要求。

F、材料、工器具仪表、车辆是否合理,工器具仪表是否进行了有效检测,是否附有相应有效检测报告;工程使用车辆证件是否齐全、是否有效;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质量是否达到要求,是否附有相应有效检测报告;设计单位明确的施工危险部位和相应技术要求,是否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北京建设监理信息》,2003年第4期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审查;方法技巧

工程预算是确定工程造价和工、料、机消耗的文件,是考核工程投资经济合理性的依据。加强工程预算的全过程动态管理,维护有关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强化工程预算的约束机制,规范价格行为。现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浅谈建筑工程预算的审查技巧。为实现工程预、决算的快速审查,就要按照从粗到细、对比分析、查找误差、简化审查的原则,对编制的预决算采用对比、逐项筛选和利用统筹法原理迅速匡算等技巧、方法,使审计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实效。

一、审前准备工作

1、收集工程相关的文件资料。施工合同、招投标文件、编制标底等工程相关文件资料是工程决算编制的指导性文件,在进行工程预、决算审计工作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详细地了解。

2、熟悉所用图纸。图纸是审计决算分项数量的重要依据,必须全面熟悉了解,核对所有图纸,清点无误后依次识读。

3、了解决算包括的范围。根据决算编制说明,了解决算包括的工程内容。例如配套设施、室外管线、道路以及会审图纸后的设计变更等。

4、弄清所采用的单位估价表。任何单位估价表或预算定额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应根据工程性质,收集熟悉相应的单价、定额资料。

二、建筑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常用方法

1、全面审计法。是指按照国家或行业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的编制顺序或施工的先后顺序,逐一的对全部项目进行审查的方法。其具体计算方法和审查过程与编制施工图预算基本相同:首先,根据竣工图全面计算工程量。然后,将本人计算的工程量与审核对象的工程量一一进行对比。同时,根据定额或单位估价表逐项核实审核对象的单价。此方法的优点是全面、细致,经审计的工程造价差错比较少、质量比较高,审核后的施工图预决算准确度较高。缺点是工作量较大。对于工程量比较小、工艺比较简单、造价编制或报价单位技术力量薄弱,甚至信誉度较低的单位须采用全面审计法。

2、分组计算审计法。把决算中的项目划分为若干组,并把相连且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项目编为一组,审查或计算同一组中某个分项工程量,利用工程量间具有相同或相似计算基础的关系,判断同组中其他几个分项工程量计算的准确程度的方法。如:

(1)地槽挖土、基础砌体、基础垫层、槽坑回填土、运土。

在该分组中,先将挖地槽土方、基础砌体体积(室外地坪以下部分)、基础垫层计算出来,而槽坑回填土、外运的体积按以下确定:回填土量=挖土量―(基础砌体+垫层体积)

余土外运量=基础砌体+垫层体积

(2)底层建筑面积、地面面层、地面垫层、楼面面层、楼面找平层、楼板体积、天棚抹灰、天棚刷浆、屋面面层。

在该分组中,先把底层建筑面积、楼(地)面面积计算出来。而楼面找平层、天棚抹灰、刷涂料的工程量与楼(地)面面积相同;垫层工程量等于地面面积乘垫层厚度,空心楼板工程量由楼面工程量乘楼板的折算厚度;底层建筑面积加挑檐面积乘坡度系数(平层面不乘)就是屋面工程量;底层建筑面积乘坡度系数(平层面不乘)再乘保温层的平均厚度为保温层工程量。

(3)内墙外抹灰、外墙内抹灰、外墙内面刷浆、外墙上的门窗和圈过梁、外墙砌体。

在该分组中,首先把各种厚度的内外墙上的门窗面积和过梁体积分别列表填写,再进行工程量计算。先求出内墙面积,再减门窗面积,再乘墙厚减圈过梁体积等于墙体积(如果室内外高差部分与墙体材料不同时,应从墙体中扣除,另行计算)。

3、重点抽查审计法:这种方法类同于全面审计法,其与全面审计法之区别仅是审计范围不同而已。该方法有侧重地,有选择地根据竣工图计算部分价值较高或占投资比例较大的分项工程量。如砖石结构(基础、墙体)、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板、柱)、木结构(门窗)、钢结构(屋架、檩条、支撑),以及高级装饰等;而对其他价值较低或占投资比例较小的分项工程,如普通装饰项目、零星项目(雨蓬、散水、坡道、明沟、水池、垃圾箱)等,可忽略不计,重点核实与上述工程量相对应的定额单价,尤其重点审核定额子目档次易混淆的单价(如构件断面、单体体积),其次是混凝土强度等级、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的强度等级换算。这种方法与全面审计法比较,工作量相对减少,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做到准确无误。

4、标准图审计法:是指对于利用标准图纸或通过图纸施工的工程项目,先集中审计力量编制标准预算或决算造价,以此为标准,进行对比审计的方法。按标准图纸设计或通用图纸施工的工程一般地面以上结构相同,可集中审计力量细审一份预决算造价,作为这种标准图纸的标准造价;或用这种标准图纸的工程量为标准,对照审计。而对局部不同的部分和设计变更部分作单独审查即可。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时间短、效果好、定案容易;缺点是只适用按标准图纸设计或施工的工程,适用范围小。

5、筛选审计法:建筑工程虽然有建筑面积和高度的不同,但是它们的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造价、用工量在每个单位面积上的数值变化不大,我们把过去审计积累的这些数据加以汇集、优选、归纳为工程量、造价(价值)、用工等几个单方基本值表,并注明其适用的建筑标准。这些基本值犹如“筛子孔”,用来筛选各分部分项工程,筛下去的就不予审计了;没有筛下去的就意味着此分部分项的单位建筑面积数值不在基本值范围之内,应对该分部分项工程进行详细审计。此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便于掌握,审计速度和发现问题快。适用于住宅工程或不具备全面审计审查条件的工程。

6、分析对比审计法:是指用已经审计的工程造价同拟审类似工程进行对比审计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应根据工程的不同条件和特点区别对待。一是两工程采用同一个施工图,但基础部分和现场条件及变更不尽相同。其拟审计工程基础以上部分可采用对比审计法;不同部分可分别计算或采用相应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二是两个工程设计相同,但建筑面积不同。可根据两个工程建筑面积之比与两个工程分部分项工程量之比例基本一致的特点,将两个工程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造价以及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各分部分项工程量进行对比审查。如果基本相同时,说明拟审计工程造价是正确的,或拟审计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是正确的。反之,说明拟审造价存在问题,应找出差错原因,加以更正。三是拟审工程与已审工程的面积相同,但设计图纸不完全相同时,可把相同部分,如厂房中的柱子、房架、屋面、砖墙等进行工程量的对比审计,不能对比的分部分项工程按图纸或签证计算。在总结分析工程决算资料的基础上,找出同类工程造价及工料消耗的规律性,整理出结构形式不同、地区不同的工程造价、工料消耗指标。然后,根据这些指标对审核对象进行分析对比,从中找出不符合投资规律的分部分项工程,针对这些子目再进行重点审计,分析其差异较大的原因。常用指标有以下几种类型:

(1)单方造价指标(元/m3、元/m2、元/m等);

(2)分部工程比例:基础、楼板屋面、门窗、围护结构等各占定额直接费的比例;

(3)各种结构比例:砖石、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木结构、金属结构、装饰、土石方等各占定额直接费的比例:

(4)专业投资比例:土建、给排水、采暖通风、电气照明等各专业占总造价的比例;

(5)工料消耗指标:即钢材、木材、水泥、砂、石、砖、瓦、人工等主要工料的单方消耗指标。

7、相关项目、相关数据审计法:建筑工程预决算项目数十、数百,数据成千上万,乍一看好像各项目、各数据之间毫无关系。其实不然,这些项目,这些数据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我们认真总结、仔细分析,就可以摸索出它们的规律。我们可利用这些规律来进行审核,找出不符合规律的项目及数据,如漏项、重项、工程量数据错误等,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如:与建筑面积相关的项目和工程量数据;与室外净面积相关的项目和工程量数据;与墙体面积相关的项目和工程量数据;与外墙边线相关的项目和工程量数据;其他相关项目与数据等。

篇5

【关键词】单一会计报表 合并报表

信贷业务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然而信贷风险也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在审查审批环节,目前虽然实行了专职信贷审批人制度,但审批人员只对信贷资料的完整性、合规性进行审查,缺乏对风险的深度分析。而对信贷资料的真实性负责的支行调查人员出于多拿营销奖励的考虑,有时会帮助客户美化借款资料,致使形式上合规而内容不真实的信贷得以发放,贷前调查风险控制作用弱化。

在信贷业务中,财务报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基本分析方法。通过对一段时期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等财务报表的分析,对企业的经营成果、竞争能力、现金流等财务状况作出评估,及早识别潜在的信贷风险。财务报表甄别和核实是信贷业务既是企业贷前调查的重要部分,也是信贷审核中重要的分析内容,但在实际业务操作中,会计报表真实性相对较差,对信贷人员判断和决策产生很大干扰,快速甄别会计报表真实性,判断企业经营状况,根据情况对企业采取支持或拒绝信贷业务申请,提高信贷审批效率对目前信贷业务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企业编制虚假会计报表,主要目的是为获取银行信用,除编制简单的虚假报表外,还可能利用各种造假方法编制较难辨别的会计报表,增加了信贷人员进行会计报表甄别时难度。目前常用的会计报表造假手段有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选用不当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虚拟资产挂账、虚构交易事实、利用应收款和应付款等手段。为提高效率,我们也采取核对报表数据、分析性复核、虚拟资产剔除、应收和应付款造假、审计报告分析、会计报表附注分析法,关联方交易分析等方法,各种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采取综合运用方法对企业单项业务进行专门的分析、判断。

会计报表分为合并报表、汇总报表和单一报表,在日常业务中经常遇到的是合并报表和单一报表。财务报表审核方法包括对财务报表的形式审核、报表相互之间勾稽关系审核、重要会计科目审核和异常情况审核等,对于合并报表还需对本部报表和占比重较大的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审核。下面就以单一报表为例,列示几种较为简单易行的方法。

一、单一会计报表的审核

(一)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形式审核和报表间勾稽关系审核

公司类信贷业务中需提供三年一期财务报表,年度报表一般需要提供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首先信贷人员需对审计结论进行审查,对有保留意见和拒绝出具审计意见的财务报表进行筛选,查看审计报表的会计报表附注,关注重要会计科目变化。其次需对资产负债表进行核查,利用会计报表恒等式进行核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核对,利用当年未分配利润=上一年未分配利润期末数+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在未进行股利分配情况下),验证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的勾稽关系;对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或净减少额)核对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当期变化数据(期末数-期初数)。在实际业务中,部分企业未将银行承兑汇票(含敞口和全额)、信用证、商业承兑汇票列入资产负债表核算,因票据可背书流转,由此部分企业也未将其在现金流量表中进行体现,所以在审核会计报表前需企业明确银承、信用证、商业承兑汇票是否纳入会计报表核算范围。

(二)重要会计科目审核

在审核主要会计科目时,可利用EXCEI表格对三年一期报表进行变动差异分析,从中发现企业经营特点和主要会计数据变化。发现指标的异动情况,如比率极端优秀或突然好转,在结合企业发展所处阶段前提下,判断其指标异动的合理性。在判断指标异动合理性时,设立参照值进行对比,可以借鉴上市公司公布数据或同类企业进行对比,在选择参考值时注意选择主业突出的上市公司,尽量避免混业经营或各产业占比不突出作为参考值。利用折线图对企业营业收入、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收账款进行对照,结合企业销售收款政策和主要结算方式判断其是否同向同比例变化,在实际业务中部分企业还通过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核算部分收入(如不开发票收入),在关联交易中较为常见,也可以将其列入对比对象。以此类推对营业成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付账款进行判断。

(三)现金流量表审核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利润表中营业收入进行对比,一般差异在20%以内为正常(包含银承、信用证、商业承兑汇票等结算方式),在比对中主要考虑增值税税率、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预收账款等科目影响,资产类科目为期初-期末,负债类科目为期末-期初。以此类推可对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与营业成本进行对比,在核对中注意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及相应现金流是否为同向同比例变化,关注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增长率比值变化,一般在80%-120%之间。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和固定资产原值三年一期数据变化可与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进行对比,因固定资产折旧、各项投资风险准备和跌价准备均为非现数据,同时根据新会计准则中规定长期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资产负债表与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数据对照均为原值。

二、合并报表审核

(一)合并报表与汇总报表的简单辨别方法

在实际业务中经常遇到汇总报表或近似汇总报表替代合并报表,二者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对合并子公司进行合并抵消。在合并报表中,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进行抵消,合并报表实收资本是母公司本部的,而汇总报表则是采取加总的,可以核对实收资本数据,合并报表中一般少数股东权益应有数据,如发现异常再进行进一步分析。

当合并子公司为控股非全资子公司时,合并报表中少数股东权益应当有数据,如企业提供各子公司报表可清晰计算出少数股东权益具体数据。在实际业务中企业一般仅提供母公司本部报表,不提供子公司报表或仅提供少数子公司报表,由此导致多数情况下少数股东权益数据无法准确核对,信贷人员应争取企业提供主要核心子公司同期会计报表进行主要数据核对。在少数股东权益核对时,需注意特殊情况下可能出现负值。当子公司少数股东分担的当期亏损超过了少数股东在该子公司期初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其余额仍应当冲减少数股东权益,即少数股东权益可以出现负值。

(二)合并报表的简单剔除法

在合并报表中,报表造假中较多利用关联方交易等,可采取以下简单剔除法落实企业的实际资产和销售情况。落实实际资产情况时采取不良资产剔除法,主要包括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按新会计准则需直接列入当期费用)、长期待摊费用、还包括八项计提减值和跌价损失,即虚拟资产和损失均剔除。在信贷人员现场调查时,可结合查看固定资产明细账、企业提供银行对账单、票据结算登记簿、库存明细账等。销售收入中可将关联交易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直接剔除,信贷人员可结合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中对关联公司往来金额进行判断。

在现场调查时,比较简便的方法是现场核查企业报税系统中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在对数据进行核对时,需考虑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和利润表中净利润的报税目的性,其他数据如参考价值相对较大。信贷人员需加强与企业会计人员沟通,了解会计报表处理特点,能直接了解到报表哪些数据与报税报表不符,以快速甄别信贷业务提供的会计报表与企业经营的偏差度。

总之,企业提供虚假报表的主要目的为获取银行信用,虚增资产、虚增收入非常常见,在虚增资产主要通过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等科目,对应负债类科目主要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未分配利润等科目,随着土地价值的不断上涨,部分企业也采取虚增无形资产科目在增加资产规模。收入除企业提供增值税或营业税纳税申报表、完税凭证外,其他收入可结合银行对账单、票据登记簿、贴现费用等进行核实企业收入的真实性。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可通过查看企业明细账进行简单核对。另外需关注部分企业采取虚增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来调整企业利润总额,美化企业盈利能力,可采取大额数据特殊分析方法进行特殊处理。

信贷人员结合自身行业经验、行业特点,利用以上简便会计甄别方法,了解企业真实经营情况,及时准确做出信贷结论。

参考文献

[1]吴青川,鄢志娟.论财务报表分析在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中的运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7).

[2]石汉祥.论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3]张淼.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篇6

关键词:国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内容 意义

中图分类号: E2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定义

国家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颁发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技术经济标准,运用审计方法对国家建设项目建设实施的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以便参建各方及时改进。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审计方法的一种创新,应是贯穿国家建设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到竣工决算的整个过程.

二、与传统审计的区别

传统的审计重点放在对工程竣工验收后的结算审计,是一种事后的静态审计监督,事前和事中基本没有审计部门介入。不难看到,传统审计模式存在着不少缺陷:一是介入时段滞后。当事后审计开始时工程已竣工验收,许多施工过程已无法看到隐蔽工程更难再现,如钢筋绑扎、结构焊接、暗埋预留、垫层浇捣和基层装修等。当后期结算中遇到争议时,很难在现场观察取证。二是介入形式被动。审计前,审计人员基本上是局外人,对施工、验收和结算等过程基本不闻不问,不能主动深入到现场,仅仅是在接受建设方委托后,才应合同或协议要求,被动地开始审计工作。三是分歧争议频繁。当一些签证或变更内容表述含糊或理解角度不同时,正是由于上述两点原因,审计人员手里没有详实确凿的记载和证据,而无法说服对方。因此,争议时常发生,甚至分歧越来越大,其结果是审核久拖不决,延长了审计周期。四是静态操作存在局限。建设工程全寿命过程包含了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工程竣工结(决)算及后评估这些阶段。显然,传统审计范围只涵盖了施工和竣工结(决)算两个阶段,若着眼于工程的整个周期,这种审计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不能全面反映出对其它阶段经济活动的审核监督。即使是在施工、竣工结算这两阶段内,也只是在事后环节介入,事前事中工作量为零。因此,这种只注意到单一环节和单一阶段,不考虑相关相邻影响因素的传统审计就只是静态的工作方法而不是动态的,这就使整个工程实施过程出现了监督视野的“盲区”。

全过程跟踪审计从可行性研究一直到竣工结算,贯穿整个周期,它是一种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审计方法,体现出现代审计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三、跟踪审计的内容和重点

㈠建设管理程序和内控制度情况。

⒈审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概算批复等文件是否齐全、有效;是否对项目选址、建设规模等进行充分论证,有无因论证不充分造成项目无法正常运转的问题;有无违反程序、越权审批、先建后批的问题;对概算内容进行审查分析,是否存在多列、少列、漏列问题。

⒉审查建设规划、施工许可证、环保、消防批准等文件是否齐全、有效;建设用地是否按规定合法取得并严格按照规划要求使用,有无改变土地用途,征迁工作中有无违法拆迁、截留拆迁安置补偿费用、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⒊审查建设单位是否按规定执行招投标程序;有无规避招标、违规直接发包、招投标舞弊、无资质承包、违法转分包等问题。

⒋审查勘察设计、监理、施工以及重要设备材料采购等招标文件和招标程序的合规、合法。在招标文件发售前对招标文件及标底进行审查,重点审查⑴招标文件实质性条款即合同价格、投标价格的计算调整依据、质量标准和奖惩约定、招标工期和奖惩约定、招标范围、投标保证金与履约担保事项、有关材料采购事项等是否合理、合规、合法。⑵标底的编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造价部门的相关规定,设备材料价格的确定是否符合市场实际,暂定价测算是否严重偏离实际,标底价是否控制在相应的概算内。⑶审查评标原则、评标办法和评分标准是否合理。

⒌审查与项目相关的合同草案。审查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材料供应等重要合同草案是否合理、合规、合法。

⒍审查工程变更联系单是否按规定履行报批程序,涉及费用是否合理、合规、合法。

7.其他相关审计事项。

㈡项目投资控制及管理情况。

⒈审查审计组进点前已开工或完工的单项工程造价预结算是否真实、合理。针对场地平整、临时道路填筑等已完工或已开工的工程,审计组将抓紧收集项目前一阶段施工情况资料。重点审计隐蔽工程记录、各类工程变更联系单、工程签证单。

⒉审查实际施工方案及施工措施是否与经批准的施工方案及施工措施一致。

⒊审查所有隐蔽工程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做好隐蔽工程审查记录,以减少工程价款结算时的扯皮现象;审查隐蔽工程的质量是否通过相关质量验收。

⒋对设计变更、现场签证进行适时监督,审查其是否真实,签证手续是否到位,分析引起工程变更的原因,测算由此可能产生的损失浪费,分清责任。

⒌要求被审计单位将项目投资控制在批准概算范围内,要求施工单位诚信施工,履行合同义务和投标承诺,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要求,无挂靠、转包、擅自分包等行为。

⒍比较项目施工进度是否按计划完成,对造成工期延误的原因进行记录,并作好相应签证工作。对每月实际完成工程量进行记录,审查工程进度款支付单审批手续是否到位,工程进度款是否按合同付款约定支付。

7.与项目有关的资料收集工作,并建立档案,为竣工决算审计提供完整可靠的依据。对工程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归纳,以促进项目管理。

8.其他相关审计。

㈢建设资金收支情况、财务管理情况

1、资金收支情况审查:

(1)审查项目资金筹集、到位情况。项目资金来源是否合法,有无资金不落实、到位不及时、非法筹资等问题以及由此造成工期拖延、影响项目正常使用等问题。

(2)审查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项目资金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有无出借、转移、侵占、挪用建设资金问题;审查工程预付款支付是否符合相关约定等。

(3)审查项目财务核算情况。项目财务收支是否单独核算,有无资金混用、账外运行、挤占成本等问题。

2、对建设资金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审查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结算手续的合规性、经济活动的合理性、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和会计处理的恰当性。

(四)竣工决算审计及绩效评价,主要包括:

⒈工程价款结算审计。对竣工后送审的工程结算进行审计,并做好相应的签证工作。审查竣工图纸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竣工资料与实际是否一致。

⒉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对竣工后报送的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进行审查核实;审查被审单位上报的工程财务决算报表及相应账册,结合工程结算审计情况,核实工程建设配套设施费支出、贷款利息和资金占用费支出是否真实,其分摊是否合理;审查建设单位管理费的计取范围和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无超出概算控制金额。

⒊审定工程竣工决算总投资,将实际总投资与概算进行比较、分析,撰写概算分析报告,注重超概算原因的分析。

⒋开展绩效审计评价。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所列的有关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等指标,对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评价,重点把握投资决策、投资管理、资金使用、投资效果四个环节。

四、实施跟踪审计的意义

(1)是工程项目管理客观上内在需要。由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基建投资大幅增加,造成建设单位基建管理部门不相适应,造价管理人员数量与项目管理需要不相适应,造价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与项目管理需要不相适应。工程项目管理客观上需要更多知识、更全更新的造价专业人员已是不争的事实。

(2)是阳光工程的需要。过去有一种说法是,“房子一栋栋地建,干部一片片地倒”。应大力提倡实施“阳光工程”,要做到工程优良、干部优秀,自身要求对工程实施过程监督和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为跟踪审计实施提供了可能。

(3)是审计更好发挥作用的需要。可以改变过去单纯只是就帐论帐,时间滞后的静态审计模式。将审计关口前移,提前介入,将事前、事中、事后审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事先评估风险,更好地为工程造价控制服务。建设方的基建、财务与审计相关管理部门发挥各自作用,相互支持配合形成合力,共同防范、化解各种经济风险是现代审计的重要内容。

篇7

【关键词】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决算;审计;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文章对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决算审计的原则进行了介绍,对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决算审计的内容和常用方法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加强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决算审计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二、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决算审计的原则

1.质量第一。建筑工程质量和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是建筑工程的重点所在。在建筑工程造价审计中,应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才不至于本末倒置,分不清成本控制和工程质量的关系。考虑到后续的使用环节,这也是节约成本的一种体现。只有如此,才能为建筑工程造价审计单位奠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2.预防为主。设定科学的质量标准,按规定对工序质量展开监督和抽查,从源头上对造价进行预控,这是提高建筑工程造价审计工作效果的有效措施。

3.以人为本。在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中,人的因素影响非常大,因此,建筑工程造价审计单位应该培养或挑选一批业务素质过硬且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才,组建一支专业的审计队伍,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

三、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决算审计的内容

1.对套用单价的审计

对换算定额单价进行审计时,最关键之处就是弄明白审计的内容,是审计定额中机械费用、材料费用、人工费用中的一部分,还是审计全部内容。另外,还应该审计换算单位及换算方法是否有误,因为,这些都将对最终核算单价的准确性造成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对补充定额进行审计时,最关键之处就是确认编制的补充定额单是否有误,采用的方法与依据是否正确,尤其是人工工时计算方法是否正确等。这些方面都会对最终的审计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

2.对工程量的审计

工程量的误差有两种,一是正误差,二是负误差。所谓正误差,是实际施工环节中,管子、线缆铺设走向比设计图纸上要多,图纸设计上都是横平竖直,但往往施工中因现场原因改变设计走向,但我们仍然按照图纸上的数据完成审计计算工作;所谓负误差,是施工环节中,类似于电缆桥架的支架,设计图上有时候会涉及除锈、刷漆等工序,但实际施工中,支架已是桥架厂家考虑到附带配件,直接安装,不需要除锈、刷漆等工序。该种情况下,应该以实际去计算工程项目的遗漏,还有工程量。不管是正误差,又或者是负误差,开展建筑工程造价审计工作最关键之处在于透彻掌握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和现场实际情况。

费用的审核工作

取费的参考,取费必须按照工程所在地的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文件,并且结合工程合同和招投标文件,最终来确定工程的取费。执业人员要考虑到取费的时效性。如:材差的调整、工程的性质与取费是否相符,费率的计算等等。对于费率下浮或总价下浮的工程,在结算审核时特别要注意变更或新增项目是否同比下浮等。

四、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决算审计的常用方法

1.对比审计法

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对比审计法指的是通过已经审计计算的建筑工程造价来进行类似工程造价的同拟并进行对比审计。对比审计法应该按照工程的不同特点和条件区别对待。一方面,如果两个建筑安装工程使用的施工图相同,但是现场条件、基础部分和变更等不同,那么可以通过对比审计法来拟审工程基础和以上部分,对于不同的部分,应该通过相对应的工程审计方法来审计或者分开计算。另一方面如果两个建筑安装工程的在设计方面相同,但是具有不同的安装筑面积,那么可以按照两个建筑安装工程分项分部工程量之比和它们的建筑安装面积之比基本相同的特性,对两个建筑工程每平方米面积的各个分项分部工程量和每平方米的工程造价进行对比审计。

2.筛选审计法

建筑安装工程的安装面积和内容虽然不同,但是如果他们的分项分部工程量、用工量和造价等在每平方米面积上的变化差别不大,造价管理部门和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可以将以前工程审计积累的相关数据归纳、汇集并优选成用工、工程量和造价等若干个基本值表,并将其相关的适用建筑标准注明。这些优选的基本值好像筛子孔,可以对各个分项分部工程进行筛选,没有选中的就不用进行审计了,选中的表明基本范围内不包含其分项分部工程的建筑面积。那么应该详细严格审计其分项分部工程。

3.标准图审计法

工程造价审计中的标准图审计法指的是对于通过图纸施工或者是利用标准图的建筑工程项目,应该首先将审计力量集中来进行标准决算或预算造价的编制,然后以它为标准来进行建筑工程的对比审计。根据通用图纸或者标准图纸设计来施工的建筑工程,一般来说在地面之上的结构大多数一致,应该将审计力量集中来仔细审计一份预算和决算造价,为标准图纸设计的标准造价提供依据。或者可以将标准图纸设计的工程量作为标准,从而进行建筑工程的对照审计。对于建筑工程中设计变更的部分或者局部不相同的部分,一般可以实施单独的审查。标准图审计法的优点是效果好、时间短并且容易定案。但是此种方法只能用于根据标准图纸施工或设计的建筑工程,所适用的范围比较狭窄。

五、加强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决算审计的方法

1.前期深入项目

工程造价在现阶段的审计过程中,有关的审计工作人员必须要在工程招投标的过程中就介入,根据一定标准与流程对招标内容进行审查,从而避免可能在造价过程里出现的招标内容与招标范围不符合的情况,从而实现招标的文件自身严密性和完备性。因此,在对工程的造价进行审查核对过程中,一定要对相应的招标文件进行有效合理的审查是特别有必要的。同时,我们也要完成好对标底的审理检查工作,以便可以有效的保证这段时期标底价自身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管理施工合同的工作要做好

可以说,施工合同就是承建双方的有效协议,它是在施工作业中对各方自身权利及义务的具体约定。因此双方在签订合同时,有关审计人员也要尽早介入。相关的操作人员在签订合同中一定要去审查核实合同本身的严谨性,同时要对合同中对工程造价有影响的所有条款和条例仔细审理查对。特别要对施工作业中所要用的有些施工材料的详细价格及计价方式还有取费依据等都进一步的确定,以便打好以后的造价基础审计工作。

3.保证送审资料的真实性及完整性

在审计项目工程作业过程之中,对每一个所要求送审的对象,其所需要的结算资料都必须依据正确的流程和标准来分类并装订成册。还要交给相关的部门检查审核合格之后,报审工作才能进行。通过此种方法能相关的审计人员监督工程作业的整个过程,让整个工程更加标准以及更加规范,还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造价审计的管理体系,完成对应工程造价的审计工作。

4.保证造价审计结论的准确性

在工程造价目前在审计中,其相对应审计结果的精确性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受到当时参加审计作业的工作人员其本身的职业道德及业务技术能力的影响。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这段时期的造价审计工作中,要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淘汰机制,还要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争取打造出高素质以及高水平的技术人才队伍。审计造价人员不仅要在审查过程中熟练掌握相对应的审计法规以及审计常识,同时也要深一步的加强了解建筑工程类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工作。要学习及掌握需要的索赔知识。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审计工程成本过程中,要努力的掌握工程作业量的计算关,更要对各个施工项目的收取费用进行严格认真的审计,相关的审计人员要根据目前的施工技术及施工进度等来做好施工材料价格差的审计关。

六、结束语

加强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决算审计质量对于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其质量的好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甚至还有一些不可控因素的介入,因此,需要对细节问题也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韩俊霞.浅谈如何通过专业化建设实现内部审计的转型[J].金融研究.2012(11).

篇8

关键词 微课设计;信息资源;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3-0022-04

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提出了“微课程”的理念,首创了声名远播的“一分钟的微视频”的“微课程”。由于所讲授的内容和形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广泛适应不同的学习要求,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微课程”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2012年,我国教育部启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微课迅速在全国各高校中兴起,并成为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的新动力。笔者于2014年参加了“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并获得广东赛区一等奖。本文将基于获奖课程《如何有效控制景深》(以下简称《景深》)进行分析。

一、微课的特点分析

微课全称“微视频课程”,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用较短的时间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主要包括资源包、支持资源、课程信息资源等部分。资源包是微课的中心内容,表现形式为微视频,主要包含“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等相关内容;支持资源主要包括对微视频中所讲知识的各类支撑,如课程的知识结构图、案例文本、文献、网络链接、测验等;课程信息资源主要对课程资源建设的目标、重难点、注意事项等情况进行描述,对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外部“链接”。其短小精悍、主题鲜明、形象生动、时代感强的特点,受到众多使用者认可。

短小精悍。相对于传统45分钟的课堂而言,微课可谓是“浓缩”版课堂,甚至时间最短至1分钟,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学设计的重点、疑点、难点等。教师可以利用微课集中重点攻克教学难点或者教学疑点,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水平。相对于一节传统课堂解决的问题来说,微课解决的问题单一,内容精简。

主题鲜明。微课的一节课就是一个主题,或者就是一个环节、一种方法,甚至一种启示等,因此微课主题具有唯一性、单一性和特定性。这些主题可以是生活思考、教学反思、难题突破、重点强调,也可以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等,还可以是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以及教学者、学习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和亟需解决的问题。例如,《景深》一课解决了“什么是景深及影响景深的要素”这一鲜明主题。

形象生动。微课采用大量的图片、音乐、故事等生动化素材,有效刺激学生右脑,让学生在享受中不断获得知识,受到启示,促进反思,在无形之中不断成长。微课可以借鉴电影中的悬疑、意外、问题等刺激元素,让课程趣味十足,富有视觉黏性,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知识的欲望。微课播放后,教学者能及时得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或者留言,获得反馈,课堂变成了人人参与、互相学习帮助、共同提高的课堂,使教与学变得形象生动。例如,《景深》一课属于摄影与摄像课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在课程中导入了很多设问,引入很多色彩丰富的图片进行案例分析,同时将操作过程拍摄成照片作为课程素材,令人信服。

时代感强。微课是建立在网络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在线教学视频形式开展的教学形式。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媒介进行教与学,这就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学生不局限于教室等传统的学习空间,随时随地的享受“微课”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外学习的自主性。同时,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都比较小,能保持师生顺畅地进行在线看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下载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非常适合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二、微课的设计制作

(一)挑选与设计阶段

本阶段是微课的准备阶段,主要包括挑选主讲教师、教学设计、内容设计等内容。第一,主讲教师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良好的教学风貌;同时,教师声音洪亮,富有节奏感,课堂感染力强,能很好地调节秩序。第二,教学设计由选题、时间、教学过程结构、资源、教学语言等设计环节构成,其中,选题设计、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最为重要。选题设计常以典型、重点、难点和疑点等内容为主要选择对象,是“小而精”的具体点而不是“广而宽”的知识面,并且知识点具有“独立性”、“完整性”,能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热点问题。教学过程结构设计常以简洁完整为标准,包含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环节,在一条线索上突显重点内容。如《景深》以“景深要素”为微课切入点,通过问题驱动、集中讲解、案例分析、实操演示、课堂小结、课后练习等方式方法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听与练的过程中快速准确地掌握景深控制技术,具体见表1。第三、内容设计可以采用“111模式”,即“用1个案例引入教学情景,带出1个原理/概念;通过1个原理/概念分析案例,同时也强化概念/原理的理解;利用1个总结、测试或操作实现知识的迁移”[1]。例如,《景深》就是以景深、光圈、摄距、背景间距、前后景深、光圈优先这6个要素为基点,用一个教学情景,引出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与演示,通过一次操作实现知识的领悟和技能的掌握。

(二)制作阶段

本阶段是微课的关键阶段,直接决定微课的水平高低。根据授课内容不同,摄像方法、制作场地选择应该有所区别,其设备也需要有所改变。制作阶段主要处理好摄像、编制等工作。摄像方法常用的有:智能手机拍摄法、录屏软件录制法、手写板或交互白板和专业录屏软件制作法、数码摄像机拍摄法。编制方面,根据不同类型的授课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编制软件进行后期的编制处理。依据摄像类别,编制处理方式有:一是将录制的微课视频,导入到Camtasia Studio软件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二是直接用视频剪辑软件Premiere Pro、vegas等进行制作,注意管控好片头时间、字体,确保视频画面质量。同时,图片一般采用Photoshop、光影魔术手、美图淘淘等软件进行处理;声音通常采用Audition、Samplitude、FLstudio、Cakewalk、Gold wave等软件进行处理。根据《景深》教学需要,主讲教师准备数码摄像机、教具等设备配置,对授课过程、实操演示、现场指导、答疑解惑等环节进行拍摄;教师讲解部分的拍摄,根据教学设计在后期制作时加入每个部分的素材,包括图片、案例素材、PPT、字幕等;演示部分,教师要针对每个影响景深的因素进行实操演示及效果分析比对,这需要在后期制作时将这部分嵌入到讲解部分的视频中进行剪切和编辑。

(三)审核与阶段

该阶段的审核环节主要是检查录制作品后各要素是否符合规定需要,如教师的语音语调及操作过程是否需要调整,录制过程是否有杂音、喷麦等,是否有知识、文字、语言、图片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描述。审查环节还需检查审核唱词,对唱词的基本要求是,每屏只有一行唱词;每行不超过一定的字数及其匹配的比例,注意特定名称、名字的读法,长句根据语气语意断开,语言要通俗易懂,口语讲解要尽量少用古板、枯燥的书面语,同时利用PPT现有功能带来的视觉效果,如自定义动作、PPT切换、颜色搭配等。经过审查后,通过全能型视频格式转换器、万能视频格式转换器等编辑软件直接转换成视频生成FLV、MP4等网络主流的高清视频格式,进入环节。

三、微课的实践运用分析

(一)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微课在教学方面运用的主导者是教师,通过对微课的设计、制作、等,教师可以优化课程设置,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有效利用教学方法与手段。第一,课程设置的优化。紧紧围绕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通过视频授课的优势,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同时课程的设置要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景深》是摄影摄像课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设计为微课针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与学生的接受特点。第二,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授课内容是“以点带面”的方式,即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性的知识点带动学生探索、学习其他知识。《景深》设计时候也围绕这些培养目标进行组织。为了突出重点,将问题凝练为简,为了突出掌握程度,在有限时间内着重加强案例与演示环节。第三,教学技能的更新和提升。教师通过微课方式实现“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中完成,知识内化也在课堂中经教师的帮助与学生的协助而完成”策略。作品《景深》步步分析,层层演练,精致的画面,生动的案例,有效的操作将影响景深的6个因素丰富呈现,让学生在欣赏享受中达到了本节微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师自身能力方面,微课制作本身就是一个专业知识研究的过程,是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增加专业教师的知识积淀,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教师在制作微课时,需要探索学生接受知识的新形式、新特点,寻找到激发学生变化特点和形成一种喜闻乐见的教学风格。

(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一,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这种转变是教育权利的转变,即“教育权利由教师(教育提供)端转移到学生(教育消费)端”[2],学习的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积淀和学习需要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使自己由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一个自由、自主的学习者。第二,改变学习模式,增强学习动力。相对于传统的“长而全”学习模式,“短而精”学习模式采用的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可视化、情景化、趣味性数字化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让学生可以有选择性的集中学习所需的知识点,“既可以提升新的知识技能,也可以陶冶性情自我完善”[3],将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第三,发挥网络优势,改善远程学习。微课短小精悍、简单实用、视频反复播放、随意调节进度等众多优势,为学生远程学习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学生享受更多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而信息化的课堂及动态画面呈现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短视频更是使得学生学习起来不易疲累,能集中短时间注意力而达到学习效果。据统计,通过微课的接触和学习,学生上课出勤率、课堂参与率明显提升,一学期课堂出勤率从92.5%提升到97.6%,参与率由40.8%提升为75%。作业完成率由89%提升为92.5%。学生评教分数由88.25分提升为90.04分,综合评分从90.05分提升为91.82分,普遍反映课堂活跃内容丰富易于理解和掌握。

(三)改善师生交流效果

微课不仅在教学、学习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且在帮助教师与学生、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一,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心发生改变,微课通过网络平台教学与交流可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形式,“学生可以掌控自己看教学视频的进度,可以提出自已的问题、想法,与教师或同伴交流,从而获得学习上的主动权”[4]。第二,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理解和体会微课内容的重要途径,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留言等方式进行沟通和探讨,从不同角度促进双方对知识产生新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第三,微课教学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进步,通过观摩别人的“微课”教学案例以便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更新,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第四,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形成对知识点的集体认同,对知识点产生共鸣,带动整体的学习。正如作品《景深》的效果,引起了学生兴趣,较高的收藏次数和分享次数、良好的用户评价,表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有效促进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同时,加深校外微课学习的交流,学生能开拓视野,了解前沿知识,提高知识探索的能力。

(四)优化课程教学效果

职业院校生源基础不一,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不尽相同。短短几分钟的微课,可以突破现代教育教学的瓶颈,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掌握学习重点。因此,在《摄影与摄像》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一个课题划分成若干个要完成的子任务做成微课拷贝给学生或者放在网络共享资源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学习需要在终端观看学习,达到提前预习新知识、实时掌握知识重点、及时消化知识难点的作用。例如,在进行“景深”教学中,教师可将任务分解成三个部分:景深的概念、影响景深的要素、如何控制景深。学生哪一个环节没有弄清楚,都可以通过微课反复学习掌握,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掌握效果差异的问题。一学期结束后,学生的总评成绩由83分提升为89分。且80~90分占据多数。

四、微课的应用局限及应对

虽然微课具有主题鲜明、适应性强等众多优点,但是在设计、制作、审核等阶段需要较为精良的制作水平,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外,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微课进行教学,同时微课对教学内容造成碎片化、非系统等问题不可忽视,对教学过程整体设计的冲击力亟待解决。针对以上问题,课程类型的不同,微课的设计应该有所区别;根据教育层次的不同,微课制作、审核等环节参与人也需有所差异。在微课的选题和设计上,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与学生普遍反映的疑点、难点结合起来,解决使学生困惑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收集学生反馈的问题,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视角去反思微课的教学设计、制作,从而不断优化微课的教学效果。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尝试由学生参与、组织甚至主导微课的制作环节,学生负责收集素材、摄像、编制等任务,教师负责指导。通过教师设计与学生制作的结合,不仅增进了师生感情,而且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教师强化自我反思的意识,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参 考 文 献

[1]单从凯,王丽. 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74-77.

[2]江波,王奕俊.应对“慕课”的挑战――“慕课”透视及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2014(7):18-22.

篇9

关键词:农信社总部;授信管理;问题分析;改进建议

农信社由原有两级法人改革为一级法人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授信业务也得到了快速增长,资产规模、质量不断扩大和提高,不良率持续下降,这与法人总部加强授信管理工作是分不开的。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向深层次推进,原先在经济景气时期开展的与农信社传统“小额、流动、分散”经营原则相背的大额授信业务的风险已不断显露,潮退石出,新发生大额不良授信业务大幅上升,已严重威胁农信社的健康发展。由于总部相关部门、岗位、领导均直接参与大额授信业务调查、审查、决策等工作,这也暴露出了农信社总部授信管理工作仍存在较多突出问题亟待改进。

一、存在问题分析

(一)法人治理在授信管理中作用落实不到位。近年来,在银监会的大力推动下,农信社“三会一层”组织架构基本完善,但是“三会一层”在授信管理中如何发挥作用、承担什么责任还不是很明确。理事会给经营层授信审批管理中的授权并不充分,更多是理事长个人对经营层高管的授权,授权很大程度由理事长个人决定。显然,理事会的授权已流于形式,而监事会在法人治理中的职能已弱化为了承担内部稽审工作,在授信管理中的作用十分有限。理事长具有所有者代表和经营者双重角色,在法人治理不完善的情况下无法得到监督和约束,这为内部人控制道德风险产生提供了可能,使得垒大户、傍大款,发放大额授信业务冲动不减,也造成农信社总部授信管理规范难问题一直难以解决。

(二)组织、流程不完善,部门及岗位职责不清。一是农信社在较长一段时期,由于总部审贷不分,授信业务拓展与管理职责均归口业务部门负责;即使在银监会要求农信社成立风险管理部门之后至今仍有农信社继续延续归口业务部门管理的做法。二是一些农信社“重授信拓展,而轻授信管理”现象,为缩短授信业务审批链,在流程设置上随意性大,不再设置独立风险审查岗,造成流程严重不合理。三是由于风险管理部门介入授信政策的制定、风险审查等职责还不明确;部分农信社以业务拓展为由,不断弱化风险审查职能,造成风险审查流于形式,专业性不够。四是一些农信社总部业务部门不开展对大额授信的现场复查或复查流于形式不提供书面报告,而即使有风险审查,但仍以业务部门意见作为审查意见,不提供独立的风险审查报告;其他岗位也多是提风险、提建议以规避责任。

(三)总部授信审查委员会运作很不规范。一是授信审查委员会定位不准确,不能很好落实授信业务决策的议事机构职能,以及发挥对有权审批人进行制约以及提供智力支持的作用;而成为为有权审批人决策提供免责借口的“集体研究机构”。二是审查委员会成员组成结构复杂,出现了选自己人、以职务代替资格、风险审查岗重复参与审查等凑人数现象,部分审议人员专业水平低、责任心也不强。三是在审查委员会运作方面,时常出现审议提出突然、时间急,无法确保审议人员深入了解审议的授信业务情况;审议时存在“一言堂”审议、授意审议、以投票代替专业审议等具有道德风险、非科学化的审议操作;存在审议记录不详,签字不全,责任无法落实,审议流于形式现象较为普遍。

(四)总部授信相关岗位责任人的责任落实不到位。一是现有农信社总部由原来为乡镇法人信用社提供授信管理咨询服务的县(市、区)级法人转变而来,大多数管理人员一直以来带有授信业务产生风险与本级无关的思想,造成部门、岗位、高管责任意识不强。二是农信社总部授信相关部门在授信管理中的责任与基层分支机构的责任划分不科学,出现不论总部是否有直接介入授信业务操作流程中,绝大部分或全部责任仍是由基层分支机构承担的现象,造成总部有权力决策但不需承担过多责任,权利与义务不相匹配。而在现实中,基层分支机构对大额授信业务的影响力是十分有限的,很多大额不良授信业务风险产生原因,与总部相关部门、高管履职不到位是分不开的。目前,农信社在授信业务追究责任方面,有权审批人多是只追责到基层分支机构负责人,而“责不上高管”现象十分普遍,除非案发。

二、改进建议

(一)落实法人治理要求,防止内部人控制问题产生。一是理事不得以任何形式获得农信社授信,包括为其他客户担保(防止变相获得授信),防止利益被绑定,确保履职超然。二是要进一步明确农信社理事在授信管理中的责任,加强对授信有权审批人履职的监督;要以各理事所拥有同等量股权若干倍数金额为限,为理事会给经营层的授信授权提供担保,倒逼理事会发挥作用,解决农信社长期以来内部人控制问题。二是要实现所有者代表与经营者两种角色相分离,实现理事会对经营层在授信管理方面的充分授权,对于超授权权限的,要召开临时理事会进行决策,理事长要代表所有者把好方向、做好监督。三是除理事会、监事会加强对经营层各级有权审批人的审批权的监督外,还要明确经营层授权人对受权人的监督责任,形成对授信审批权矩阵式监督,确保有权审批人正确履职。

(二)落实审贷分离制度,提高总部授信管理专业化水平。农信社授信业务经过多年发展,已成规模,原有统一由业务部门承担授信业务拓展与管理的粗放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要求。在当前经济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如何做好授信行业、客户的科学化选择,以及授信业务涉及宏观、微观风险的专业化管理,已是农信社总部迫在眉睫要做的工作。落实审贷分离制度,重新梳理总部授信流程和部门、岗位职责,形成既兼顾流程效率又发挥部门职能的矩阵式精细化管理模式是目前农信社授信管理变革的一种现实选择。总部业务部门应专职地承担起授信业务工作执行职能,并向专业化的营销拓展方向转型;有条件的农信社可将职能制业务部门改制成准事业部制,承担起面向客户、富有竞争力的营销体系建设的责任。风险管理部门应专业化地承担起授信管理工作职能,进一步完善授信风险垂直管理体制,对授信实行统一管理。两个部门在授信管理中应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不得相互替代。

(三)强化风险管理部门在授信管理中的事前、事中的作用。一是风险管理部门要设立风险经理岗位,专职开展风险审查工作;也可派驻其他部门(含业务部门、基层分支机构等)开展风险审查工作;对不同等级的风险经理只能开展审查能力范围内相对应风险程度的客户及授信业务,低等级的风险经理不得审查高风险的客户及授信业务。二是风险管理部门要承担起分支机构授信审查、放贷审核岗位的培训指导与条线管理工作,要定期收集各级风险经理在审查中发现的风险、问题等,及时做好通报提示与培训工作。三是对于有条件农信社,风险管理部门可下设授信审查审批中心,建立不同等级的独立审批官专家库,通过单人、双人、会审、会议等形式,履行专业(专家)审查、审议、审批职责。四是风险管理部门要与业务部门一起做好授信调研工作、具体牵头拟定授信政策,按区域、行业、贷款品种等维度建立风险限额管理,并落实执行、开展检查。

(四)规范授信审查委员会工作,切实发挥审议职能。一是委员会成员必须明确准入条件,实行资格管理,不能以行政职务代替资格;要建立审查委员会专家库,确保委员会审议的专业化。二是要明确委员会成员的审议职责以及主任委员的会议召集职责,主任委员不得由审议涉及授信业务权限内的有权审批人担任,防止有权审批人操控审议会议。三是审议前,委员会秘书要提早将关键材料及总部相关部门的报告等材料发给各参会审议人员,确保审议人员有足够时间进行独立审查。四是对于上会审议的授信业务必须由调查评估岗、授信审查岗相关人员到席参会并回答有关质询,确保审议不变成对资料的审议。五是有权审批人必须列席本人审批权限内的授信业务的审议会议,确保有权审批人能倾听多方意见、客观决策。六是审查委员会还应加强对业务拓展、授信管理、风险评估、制度建设以及授信的其他重大事项进行审议,切实发挥自身作用;此时参会人员可扩大至委员会专业成员(专家)库全体人员。

(五)要建立阳光高效、风险可控的总部授信管理操作流程。一是农信社总部要建立起“阳光透明”的授信审批流程,各岗位要将授信业务的受理时间、顺序、办结时限等进行内部公开,确保“机关为基层服务”理念得到落实。二是要建立“风险到我为止”的风险控制办法,审批流程中的前一手岗位要尽责履职,有责任加强对授信业务进行分析评判,对于已发现的风险要进行排除或要求前一手采取弥补措施化解,不得因未尽职而将风险传给后一手,相反,对于前一手授信工作岗人员未尽职的以及已揭示的风险未排除或未采取措施化解的,后一手要拒绝并退回,对于未拒绝并退回的,并继续让审批流转下去的,要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三是稽审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总部授信管理运行机制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对于基层反映的问题,要加大查处力度。

(六)提高总部授信工作人员素质与岗位要求的匹配度。一是农信社总部要根据授信管理组织体系建设要求,对授信工作相关部门内设岗位进行定岗定编,明确授信工作岗位的准入资格以及退出条件,对授信工作相关岗位全部实行持证上岗。二是要建立起客户经理、风险经理、审批官等职务的等级制度,根据授信业务的风险程度,由不同等级职务员工来履行相对应风险程度的授信业务审批流程岗位职责,确保员工的素质能与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标准要求相匹配。三是要建立起分类别、分层次的授信管理培训机制,总部高级别职务的员工在聘任期内必须开展对基层低级别职务员工的培训授课、交流等工作,并将其作为建议聘任、续聘、岗位调整的基本条件之一,带动全辖授信队伍员工素质的提升。

篇10

一、工商管理基本概述

改革开放是我国重大的基本国策,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这说明市场经济符合我国国情,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效已经凸显工商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显著作用,若想真正掌握工商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具体作用,就要对工商管理进行深入探究,具体来说,工商管理的基本职能有三个方面:

1.工商管理最大的职能是参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也就是严格市场主体准入制度,执行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如果工商管理部门执法力度不严、执行职能力度不深,对规范社会发展秩序会产生阻碍作用,而且会影响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整体效果,从而对全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2.对市场经济的监督是工商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国务院和国家编委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定位为市场的主管,足以说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地位之高、作用之大。这就要求工商管理部门必须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强化对市场的监督职能,在维护市场经济稳定发展中切实发挥自身作用。

3.工商管理部门还兼具优化市场主体行为的职能,通过对市场主体的监督优化管理,提高各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促进社会市场发展体系的完善。这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能够正常有效执法的保障,也是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工商管理的职能也就决定了工商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合理有效的发挥工商管理的职能才能够促进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完善,才能够真正提高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工商管理的基本特征

1.工商管理区别于其他政府部门工商管理主要面向市场,它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主要是通过行政管理来创建和谐有序的市场环境,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其次,工商管理并没有专项资金、项目,它主要以市场为核心,为市场经济有序发展提供公平的软环境,所以它不同于政府的其他部门。其三,它与政府其他部门的区别还表现在它更多的属于经济体的良性发展表现。只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不断优化,才能不断增加投资主体,从而积累更多财富。

2.工商管理监管手段多样

监督手段多样是工商管理特点的集中体现,工商监管主要是将行政处罚和行政管理两方面结合并用,通过市场和媒体的舆论监督进行辅助,然后运用法律手段,严格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充分发挥工商管理的监督管理职能,以更好的促进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

3.工商管理监督范围广

我国的市场经济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工商管理也紧随时代变化不断发展成熟,对市场的监督范围越来越广。一方面时有形监督,运用政府的各种规定对市场中的各种条件进行审核监管;另一方面出现了无形的监管方式,主要是通过研究市场的淘汰规律进行监督,增加了监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工商管理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工商管理有效的维护了社会次序,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有积极作用。总的来看,工商管理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市场主体的维护,其与消费者的关系越来越近,对于消费者的各项权益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工商管理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具体作用

1.市场主体的准入得到有效规范

我国的市场经济准入制度必须以严格审查为基础,工商管理部门必须发挥自身管理职能,切实加强对市场经济主体的规范,严格市场经济主体经营行为,为创建合理有序的市场经营环境奠定基础。随着市场经济主体准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当前越来越多的个体、团体经营者到工商管理部门申请注册,所以工商部门应当提高自身管理要求,对待每个申请企业要严格审查,规范审批程序,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强化企业登记注册的质量,以保证市场经济主体的优良特性。

2.工商管理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工商管理部门的职能不断转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其相应国家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提高自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局发展、持续发展。具体表现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工商管理能够有效促进多个部门相互协作,转变了执法部门与企业之间的管理监督的关系,由管理监督转变成为互相合作的关系,加强了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2)工商管理促进了行政管理机制不断趋于完善,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突出表现就是更加彰显自由与竞争原则,特别在服务监管方面,为市场解决了诸多矛盾,从而使服务方式有静态的市场内入伍转变为动态服务。

(3)工商管理在管理形式上不断丰富,汲取了更为优秀的现代管理模式,并在更多的方面对管理内涵进行探索,大大提高了管理水平。比如,近几年工商管理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对国有企业特别是一些个体工商户的发展提供的监督与服务,特别彰显了工商管理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做出的贡献。

(4)工商管理保证了在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中解决问题时,能够做到执行有力,有法可依。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国家相关部门依据实际情况不断加强法律的完善,形成了合理的铭文规范,严格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进行依法处理,确保了工商管理在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时的合规、合法性。在制定规范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律条文方面,更多的是注重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但同时对企业的发展没有造成严重的损失,工商管理已经可以很好的运用法律武器规范市场行为,以合理的方式维护了市场秩序,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比如,21 世纪初期市场上出现的人造鸡蛋和三鹿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我国相关工商部门及时出台相关政策,严格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监管监督,对流通市场的各种食品进行调查审核,把生产不合格、存在质量问题的食品全部回收,将出现问题的食品生产企业严格依法惩处,这些行为极大的保障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安全有序,为稳定市场秩序提高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3.工商管理促进了我国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要求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要顺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改革完善,逐步趋向科学合理。经济改革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前提,就必须利用工商管理的各种职能作为改革经济体制的依据。工商管理部门是属于政府的一个部门,它是在保证社会经济体制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对社会经济进行的改革和管理。因为工商管理属于政府部门,它有效的丰富了社会经济的内涵,并且保障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科学性、合理性,为进一步完善社会经济体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4.工商管理有利于强化市场监督

工商管理监督部门的工作在对市场的管理监督方面和市场主体行为规范方面都有着显著作用。强化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能,可以有效规范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提高市场主体交易行为的合法性。工商管理部门对市场经济的监督主要有一下几个表现:

(1)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督体现在对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范,对于市场中恶劣的竞争关系,工商部门要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干预,严格把控市场投资环境,确保市场竞争行为的合法性,为企业和消费者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只有这样,市场的经营主体才能够保持经营活力,为经济发展创造动力。

(2)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能还应当体现在对企业商标权的保护上,商标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的标志,加大对企业商标权的保护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有着积极作用。

(3)要努力完善行业分类的监管体系,细化工商管理的分工,全面实行对各个行业的有效监管,在整体上强化工商管理的监督职能,从而促进监管体系更加细致、健全、有效。

(4)要加大在企业市场宣传方面的监管打击力度,对虚假广告进行严厉打击,严格控制违法违规广告的宣传,努力净化市场宣传环境。

5.工商管理有效促进经济流通体制改革

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在形式上逐步形成了政企分离的常态现象。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政策,它使得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加国际化,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经济都有往来,从而形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同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国内不断滋生新的经济血液,更多的经济实体不断出现,大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加之实诚经济的发展更加自由、公平,工商管理的力度更加合理,不仅加快了企业发展速度,而且逐步完善社会市场竞争机制。我国取得的这些经济发展成效都要归功于工商管理这个无形的手发挥的作用,所以说实施工商管理有效的促进了社会经济流通体制的改革,激活了经济发展动力,让经济发展形成了更好、更快发展的局面。具体来说,工商管理有三大优势:一是使企业利益得到了独立化发展;二是增强结合、合并、合作等共同发展方向;三是冲破了传统经营方式,增加了多样性、灵活性。总的来看,这一趋势还在日益增强,而且在未来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将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6.工商管理能够促进企业有机协作

随着我国法律不断健全完善,工商管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工商管理依托法律,强化了对各行各业的管理约束,它不仅规范各企业、个工商户的经营行为,同时也对企业的登记注册、商标注册等内容进行了规范说明。固然,工商管理在职能上的完善大大促进了企业经济的发展, 并且对经济体的改革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城镇化发展方面,政府积极引导建筑企业和文化部门以及农业、电信等行业的共同协作,在共同树立城镇化目标的同时,加强各方的协作互助,共同促进城镇化建设。

7.促进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其一,国家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出台了相关法律,为工商管理作出合理有效的监管监督提供了强大的依据;其二,工商管理部门自身职能的转变或者明确化,大大加强了社会经济发展中消费者的重视;其三,工商管理的有效实施,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工商管理通过依法办事,严格履行管理职能,通过强化管理维护社会秩序,在行驶职权过程中,严格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对于在消费产生的各种纠纷或者违法商业活动,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处理。

工商管理部门通过普及法律知识, 加强消费者对自身合法权益的认识,从而提高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在维权时依靠法律武器提高自身权益的保护。工商管理部门更要强化自身的监督职能,严格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并依法严惩,从而有效控制各种违法行为的滋生,正规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