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庭教育方式范文
时间:2024-01-31 17:5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家庭教育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习行为;家庭教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280-01
前言:小学生在成长教育方面,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因此人的一生与家庭教育有着直接关系。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厌学、逃学等现象,因此需要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来改善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低年级学习行为
1、小学低年级学习的重要性
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将有四分之一的时间需要在学校中度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应从孩子自身出发,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感情,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儿童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习是学习生涯中重要时间,小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学习文化课的重要时间段,同时小学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最佳时段[1]。相关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明儿童早期产生的行为问题,到青春期后产生变化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儿童早期教育影响着一生的成长。儿童在早期教育中,学校与家庭成为重要的教育群体,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家庭影响尤为重要,首先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应为儿童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儿童成长过程中严禁出现由于家庭因素产生焦虑现象,家庭的美满与儿童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在临床试验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家庭教养方式不仅与儿童心理存在高度相关,同时对儿童健康人格的养成与建立良好社会适应能力也同样重要,因此家庭教育与儿童一生的成长有着重要关系。
2、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三者关系
儿童刚入小学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比重开始发生变化,小学低年级在入学时,由于年纪的问题仍然存在对家庭的依赖,幼小的心理上不能完全适应学校生活,主要体现在生活上还不能完全脱离家长的照顾与帮助,入学时儿童往往变现出失落、无助的心理,这种现象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联合在一起。
家庭教养在入学时家长有义务为儿童讲解学校学习的重要性,并让儿童充分了解学校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并且让儿童从心理上完全接受学校的学习生活。学校教育在对小学低年级教育方面,首先应从儿童心理入手,不要盲目的进行学习教育,应建立儿童对学校教育的信任,其次应全面了解儿童的心理想法,并且与儿童家长进行及时沟通。小学低年级教育是学习生涯中的重要环节,儿童对学习产生的兴趣主要来源于低年级教育中,因此在小学低年级学习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起着重要因素。
二、小学低年级学习应为与家庭教育关联
1、家庭教育在小学低年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影响
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问题行为主要体现在学习问题,学习问题主要体现在课堂上精力不集中、学习过程中学习困难,情绪问题、品行问题、不良习惯、青春问题五个方面。学习问题主要体现在课堂是经历不集中、学习过程中学习困难,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与儿童进行沟通,及时找出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问题,学校与家庭及时解决学习困难问题。儿童在学生期间出现的情绪问题主要来源于家庭因素,家庭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应及时了解儿童的情绪变化,并及时解决儿童产生的情绪,减轻儿童心理上产生的负担,为儿童提供快乐的成长环境。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品行问题、不良习惯与青春问题应受到家长的格外注意,低年级儿童在生活中已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对身边发生的新奇事件,存在好奇心理,并将追求与模仿[3]。低年级儿童较容易出现打架斗殴、逃学。离家出走等行为,如发生其中行为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学生品行发生改变时已对教师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而家庭是儿童最为信赖的环境,因此家庭教育在品行改变过程中尤为重要。家庭教养模式不应采用家庭暴力解决方式,应采用说服教育模式。
家庭暴力只能使儿童表面表现出更改坏毛病的想法,其实在内心并没有接受家长的教育,因此家长应从根源入手。儿童在产生错误现象时应进行说服性教育,使儿童心理认识到错误,并改正错误行为。因此可见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儿童学校生活,家庭教育过程中家中每一位成员应时刻要求自己,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到良好教育作用。
2、儿童问题行为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儿童行为发展过程中由于性别因素,在形成儿童问题行为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儿童行为问题在性别分布、地区分布、年龄或年级分布上的具有一定差异[4]。相关研究人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男童产生问题行为现象将高于女童,可能与社会化过程和社会期望水平等因素对性别的广泛影响,男孩、女孩在家庭与社会待遇和要求不同有着直接关系。同时男童与女童在问题行为的表现方式方面也存在差异,因此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应根据性别因素进行儿童教育。女童低年级教育过程中,对家长与学校教育接受能力较强,并且能积极改正问题行为,而男童在家庭及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家长与学校对男童教育过程中,应按照儿童性格采取相应方式。
参考文献:
[1] 方建移.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学发展[J].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5(01):102-25.
[2] 王小宁.创造大未来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J].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9(01):211-69.
篇2
关键词:家庭;教育;引导;策略
对小学生来说,家庭教育是他们成长的最重要的教育之一。“小学生的培养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儿童的家庭环境。按分量说,家庭是邻居和学校两者影响之和的二倍。”①但是,在现实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育效果也因为家长的文化程度、重视程度而有很大的不同,极大的影响了学生成长。因此,对家庭教育进行引导显得非常必要。
一、当前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健全的人才,但家庭教育却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家长懂得教育规律,能给孩子较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而大多数孩子的家庭教育并不理想。这里不仅有巨大的差距,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不重视或不了解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观念已经逐渐引起了众多家庭的重视。但部分家长却并不了解家庭教育,认为只要管好孩子的生活所需,不让孩子调皮捣蛋就是家庭教育了,甚至还有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也有部分家长因为外出务工,或工作繁忙而无暇顾及孩子的家庭教育。而小学生因为年龄小、自觉性差、缺乏自我引导的意识和能力,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由于这些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得不到较好的教育,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健康的成长。
(二)不具备基础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往往从经验出发选择教育方法。他们大部分都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也很少有人主动去学习和了解的。因此就往往出现生搬硬套、削足适履的现象,无法根据学生的年龄段、个性特征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比如按照家长个人的意愿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对小学生过早的提出不适当的要求等。这些都影响了家庭教育效果,甚至出现了事与愿违的结果。
(三)家庭教育方法简单落后
正是由于家长不清楚教育规律和理论,对教育方法也不了解,在家庭教育中采用传统的,简单的方法。有的家长只关注学生的成绩以及在家和学校的表现,一旦出现问题,采用的不是引导而是打压的方式进行教育。还有的家长直接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犯错的孩子进行打骂,相信“不打不成才”的传统思想,结果反而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四)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
现在的家庭教育中,还存在两种相对极端的方式。一种是溺爱娇宠型,这种方式较为普遍,对孩子的影响也较大。虽然父母爱孩子是天经地义,但过分的溺爱就弊大于利了。这样的家长不但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还不让孩子接受适当的教育,比如不让干家务,不敢批评,不让受一点委屈。结果给孩子营造了一个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也让孩子失去了应受家庭教育的机会。另一种就是不管不顾放任自流型,这主要体现在许多外出务工的留守家庭,还有因为工作忙于工作、生意无暇顾及孩子教育的家庭。家长们认为只要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要就行,认为孩子的教育在于学校,自己不用管或没时间管。结果导致对孩子的情况不了解,无法进行合理的家庭教育。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很容易导致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出现问题儿童或少年,尤其是小学生这个最需要良好家庭教育的群体。
二、影响孩子成长的家庭因素
(一)家庭教育的环境
小学生对家的依赖是非常重的,一个家长重视,努力营造的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孩子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育任务,达到教育效果。反之就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课后作业的完成,有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和放任自流型的家庭,效果是明显不一样的。这种良好的环境是需要家长有意识地创造的。
(二)父母的文化修养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都相对改善,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样一来,家长的文化修养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就非常明显了。文化修养高的家长占有明显的优势,在教育中往往能采取合理恰当的方式方法,通过自我表率、合理引导等方法达到教育目的。相反,在采用简单粗暴方式的家庭中,父母文化修养不高的占了绝大的比例。
(三)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小学阶段的孩子处于性格、观念形成时期,往往不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会受到父母各方面的影响。这个时候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帮助他们以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反之,不当的方法给他们带来诸多的消极影响,不利于他们成长。比如在经常出现打骂教育的家庭,孩子往往会出现要么胆小怕事,要么就因为逆反而离经叛道的情况。
三、引导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策略
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不仅是家长的事,同样也应该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千差万别的家庭教育,作为专门的教育单位,学校可以进行多方面的引导,让众多的家庭都能有一个较好的教育环境,这也是促进孩子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家庭教育的宣传
引起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只是宣传的第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让家长在重视的基础上积极的行动起来,主动了解家庭教育的观念、内容,为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打下基础。学校与家庭互动的方式有多种,可以充分利用家长会、班主任见面会、年级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宣传,让家长了解更多,还可以通过学校网站专题栏目的建设来进行宣传。让家庭教育的理念深入到每位家长的心里。
(二)对家长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
由于很多家长对家庭教育并不了解,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方面的学习,这就需要学校积极开办家长学校或家长培训班。对家长进行适当的培训,让他们在家庭教育中起到更好的作用。
1.教育学知识的培训
学生家长的文化修养差别较大,且多数没有学过教育理论相关知识,对他们进行教育学理论知识的培训十分必要,帮助他们认识教育规律,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了解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对于家长来说,是打下教育的理论基础,可以让他们在教育中按规律办事,不再只从经验出发。
2.教育方法的培训
很多家长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但苦于不了解教育方法,往往仅凭经验和见闻。在方法上难免失于偏颇或单一。对他们进行教育方法的培训可以让家长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能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收到有针对性的效果。
3.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培训
很多家长苦于孩子不愿意和他们沟通,他们不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这是由于家长没掌握与孩子正确沟通的方式,沟通时往往采用训问、询问的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孩子被动而且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让家长们了解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交流的方法是家庭教育正常进行的必要前提。
(三)采用多种方式与家庭沟通交流
学校在教育中应该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从而构建一个合理的大教育环境。因此,除了对家长进行培训之外,与家庭保持密切多向的联系,互相沟通交流,了解教育情况,掌握学生动态是非常必要的。而现代信息技术为这种沟通提供了多种方式,如电话、QQ、微信、电子邮件、网络教学平台等,都可以很好的保持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互相配合。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家庭反馈教育效果。这样的沟通对小学生的成长是有利无害的。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鲁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李晓敏.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因素[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4]常丽艳、张静.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08(11)
篇3
在我国,家庭教育早已登上历史的舞台,主要体现在“育德”方面。战国时期(孟母:公元前392-公元前317) “孟母教子”的典故就是最好的证实。由于学生家长素质层次不齐,造成孩子们家庭教育千差万别,家庭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因而家庭教育经常被人们所忽视!唐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韩愈,于贞元十八年,著《师说》广为流传,其中的 名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阐明了教师的职责是教书和育人。因而,从古至今 “育人”的职责 主要由学校教师来承担,人们普遍认为学校才是教育的主阵地。
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背景下,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社会上普遍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校及教育部门的工作业绩,这种错误的认识影响着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制度无法脱离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师考核方面仍偏重于智育。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迅速推进,基层小学班级人数在70以上的大班教学越来越普遍,可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却越来越不尽人意。于是在教学任务的驱使下,平时工作繁杂的教师更是整天忙于学生的学业辅导,无暇顾及德育方式研究。在“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一系列教育法律的出台、实施,使得有些家长总是以教师体罚教育学生为理由来找教师的麻烦,因而多数教师面对“问题学生”似乎显得束手无策。
以上这些综合因素,加速了当地小学教育“重智轻德”现象的形成。学校教师在工作上片面追求小学生学科成绩的提高,并形成了激烈的“成绩角逐”,似乎从小学一年级就已提前开始“高考倒计时”。因而,除了学校课堂教育教学之外,教师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学科,甚至连品德课也成了主课老师的辅导课,“育德”工作在校内已名存实亡!
面对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和日趋激烈竞争的社会就业,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教师只是某一领域里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只是普通人,而不是万能的“神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家长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其中,并积极主动配合学校教师抓好学生的家庭教育。家长、学校共同关注孩子成长的过程,家、校共抓孩子教育。这,是一个全新的教育格局;是新时期全社会高度重视教育的真实反映。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以及国民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家庭教育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家庭教育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亦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
自古以来,家长被认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综合素养及教育方式,是直接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因素。家庭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成长、未来发展的命运!那么在我国基层教育中,特别是我们武都城区,这个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小学生家庭教育又如何呢?下面是武都城区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据调查显示,家长和孩子的交流方面,有57%的家长只是偶尔和孩子交流;34%的家长能做到经常交流;还有9%的家长不与孩子交流。在家长教育方式上,仍然有64%的家长用打、骂来教育孩子,而36%的家长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 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认识方面, 43%的家长认为自己没多文化不会教育,35%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22%的家长认为工作忙顾不上教育孩子。
从图1数据显示可知,多数家长对孩子教育关注不多。关注孩子教育的家长,多数又对教育理解有误区: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有57%的教师认为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与烦恼来源于家长不配合;26%的教师认为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与烦恼来源于繁杂琐事多。
从图2数据显示可知,多数教师认为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与烦恼是家长不配合。
由此可见,多数家长对教育认识不全面,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因而造成家、校教育思想不统一,出现家长不配合教师工作的情况。武都城区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它是当地城市和农村“家庭教育’的一个缩影!
如下图3所示:武都城区有65%的教师在培养学生好习惯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但收效不理想。
据我走访、调查的几个学校,从校内观察,学校德育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校外观察所见:学生的行为习惯与校内恰恰相反!校内行为表现很好的学生,在校外的行为表现却很差。具体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在校内的环境卫生很整洁,学生言行举止很文明;而在校门外附近的地面上到处是垃圾成堆,时常听到有学生说出粗话、脏话;在公交车上抢座位、乱丢垃圾等现象很频繁。小学生校内外的言行举止不统一。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为何在学校外作用不大?
有人说在校内有老师监管,校外没人监管;也有人说,在校外反正大家都乱扔垃圾;在公交车上也没有学生主动让座;在校外打骂、说脏话不但没事,而且玩得开心!难道我们的言行需要时刻有人监管吗?当然不是。养成教育需要时间和空间来慢慢内化,只靠学校教育远远不够!小学生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它们的模仿能力很强,武都城区人文环境很复杂,不良恶习的负面影响直接冲击着小学生所受有限的正面教育。如何保护小学生减少或免受不良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呢?我认为,应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小学生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作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错,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学校教育,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孩子,只能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共性教育,也就是群体教育,因时间及精力所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家庭教育是小学生重要的德育途径,它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家庭教育是学校德育不可替代的。如今,有些家长认为自己有条件,总想把孩子送到昂贵的私立学校,希望通过择校让孩子能够受到最好的教育。其实,他们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片面地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问题”,这是错误的观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系统而庞杂的工程,其中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等。私立小学教育也属于学校教育,它不能等同于教育这个系统而庞杂的工程,更不能替代家长对孩子无私的关爱与耐心的教导。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才是孩子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
新时期,当地小学教师在重视校内德育的同时,做好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的衔接工作。
不要因为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不高,而影响孩子的成长输在家庭教育的起跑线上,进而影响孩子未来发展。为了给当地小学生尽力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为使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能够在基层这片贫瘠的教育土壤里茁壮成长,作为当地教师在重视学校德育工作的同时,更要重视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的德育途径。我们应有直面教育现状的勇气,勇于承担并做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衔接工作。
首先,校领导要重视小学校内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引导教育工作者深刻认识学校育德工作的重要性,并以身作则改变“重智轻德”教育不良现状。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学校德育工作具有全面性。既要考虑培养高智商的人才;又要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更应考虑大多数提早步入社会的学生,应先教他们学会做人。随着基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盲工作的迅速推进,小学生德育意义尤为突出。
小学生德育具有“及时性、时效性”,应从小抓起。当地小学德育意义远大于智育,学校应高度重视小学生德育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应以“德育为先、智育并重”的思路来抓小学生教育。从小学习良好的仁义道德,从小掌握基本的道德认知技能,从小学会辨别和认知善、恶、美、丑等言行举止,如果学生出现问题要及时加以引导、教育其改邪归正。在“重智轻德”的教育环境中,假如等到学生不能考入高校再回头给他们育德,就好比让一棵已经长歪了的大树再重新让它长直是不可能的一样!
综观我国小学教育,但凡知名度很高的名校都既重视学生校内德育工作,在育德方面都做的很出色而全面。比如“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 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西安大雁塔小学、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小学、甘肃省兰州实验小学”等等,这些名校无不都在倡议和实施育德育人的教育思想。
然后,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如今,家庭教育的好坏不但影响孩子的成长,而且直接影响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的综合质量。现在有些知名度很高的学校,很重视学生家庭教育,在学生入学时不是考查学生而是考查家长的综合素质。这,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很大!
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武都城区小学的教育现状就是很好的例子。比如江南小学、东江小学、钟楼小学等学校,这些学校的学生大约有65%以上是从农村转入的,这些小学生家长,多数一边陪读,一边打工。对于孩子的教育虽然很重视,但自己在家不懂得很好的监管和教育,或没时间监管,以致孩子在校内外的行为表现,学习习惯等都不是很好。有的家长甚至不主动配合学校教师的工作,这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很多的麻烦!而众所周知,莲湖小学,特别是实验小学,先不说这些学校的学生生员来自哪里,但是学生家长中大约有65%以上的是工薪阶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但很重视而且在家很会监管和教育。所以,这两所小学在教育教学等各方面遥遥领先于当地其他小学!
其次,努力做好校内与校外德育的衔接工作。
(1)学校创建有效家校交流的体制、机制,实现家校交流的有效性;(2)学校要创设有效家校交流的平台,为家校交流提供便利;(3)教师要改革、创新与家长交流的态度和方法,构建和谐家、校联系氛围;(4)开好家长会,实现家、校交流的全面性和普遍性;(5)学校应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创设校外良好的德育大环境;
篇4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农村家庭教育,是指在农村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首先,家庭教育要重视让子女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其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家长要不断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势与弱项,发展孩子的优势,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第三,教给孩子行之有效的做事方法。引导孩子养成独立生活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学会制定计划。
(二)小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特征及意义
价值观是人们判断事物是与非、值与不值基本观点的总和。它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1.小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特征一是价值观逐渐趋向多元化。在当今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网络时代风起云涌的背景下,当代小学生价值观呈现出复杂性、多元化的特点。二是鲜明的个性色彩。当代小学生成长于信息网络时代,信息搜索能力更强,视野更加开阔,意识更加独立,他们以一个独特的社会个体的身份来审视评价和参与社会。三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盛行。由于小学生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成熟,造成了他们过分强调自己,自我意识太强的现象。2.小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一是对价值观出现明显偏差的小学生,通过对其家庭影响因素的剖析,找出影响农村小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原因,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引起学校和家长对小学生价值观问题的重视。二是只有重视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才能通过家庭日常的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一点一滴地传递给孩子。
二、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一)暴力专制型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心理造成很大伤害,容易形成有缺陷的个性。首先,在这种家庭成长的孩子,常常会感到家庭冷酷无情,造成性格很懦弱,对家长的话言听计从。这些学生大多自信心不足,遇事缺乏主见且优柔寡断,害怕犯错或者承担责任。这样的学生很容易养成自卑的心理,并且会养成说谎的习惯。其次是性格叛逆,脾气暴躁,特别讨厌父母的管教,在学校里往往不太遵守纪律,容易和其他同学起冲突。(二)溺爱型家庭教育方式。这种家庭的家长总以“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为借口,对子女娇生惯养、百依百顺,即使是错的也一味地纵容,千方百计地包庇袒护。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或者性格脆弱,无法接受任何的挫折;或者任性、自私、叛逆,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无法形成社会所希望的性格取向,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所思所想行事,长此以往终究会给父母和他人带来伤害。(三)放任型(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式。这种家庭的家长不关心子女的需要,不理解子女的心理,放任自流。这种类型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在两类,一类是农村留守儿童,父母都外出打工,子女由上一辈人看管。因为上一辈人精力有限加之对隔代人的疼爱,常对孩子放任自流。另一类是无意识教育子女,撒手不管。这些父母认为给孩子好的物质生活就是对他们负责,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义务。这类家长一切顺其自然。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子女和父母缺少情感沟通,心灵和情感上得不到父母的慰藉,容易形成抑郁、易怒、缺乏责任感等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这些因素都对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四)矛盾型家庭教育方式。这是指父母之间,或者是父辈与祖辈之间,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产生分歧,有的纵容,有的批评,对其行为有的肯定,有的否定,自身相互矛盾。家长在教育子女时说一套,做一套,不能以身作则,容易造成孩子认识模糊,对父母的教育产生不服心理。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在各方面一致协调的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只有家庭成员的教育要求一致,才能产生巨大的教育效果。矛盾的教育,会使子女无所适从,导致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判断是非的能力下降。(五)包办型家庭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是指不顾子女的要求、意志和情绪,不管子女是否有能力或有兴趣做某事,家长都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对子女提出过高的要求,把孩子捆在自己的身边,对他们过度地保护和过多地干涉,采用的教育方法也多是禁止、限制和替代包办。其结果是使子女独立能力较差、自卑、人际交往能力弱、依赖,产生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障碍、叛逆行为等一些不良现象。
三、积极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农村家庭关于家庭教育的认知。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其通过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生活的技巧,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农村家庭父母应与时俱进,放远目光,通过各种媒体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大方向,让孩子在一个温馨的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中快乐成长。家长要培养孩子自主自立、公平竞争与合作的现代意识。(二)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能力。政府相关部门要将提高农村家长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等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积极走访了解农村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家长需求等制定出系统的培训计划。培训切忌流于形式,要确保实效。利用村委会定期组织家长进行培训,提高其教育能力。同时,也需要学校的积极配合,成立家长学校或家长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向广大农村家长普及教育知识,通过网络、多媒体等方式来向家长们传达先进的教育理念,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三)改善农村家庭教育的方法。父母要以身作则,对孩子的教育也要讲究方法,不要辜负孩子的信任。在教育技巧上,父母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尊重孩子的想法,给孩子创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要以身作则,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去潜在地影响孩子。另外,家长应学会与孩子沟通,要尊重理解子女,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帮助其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给予积极的指导,坚决摒弃非打即骂的教育方式,与孩子民主和谐相处。家长一定不要一味地溺爱孩子,否则会使孩子养成任性、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的性格。(四)强化农村家庭教育中的亲情观念。要充分认识到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位对农村小学生的成长危害,要加大力度关爱关心留守儿童,扩大全社会力量,增加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位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就农村家长而言,要更加注重在精神层面的引导,多跟孩子交流和沟通,在思想上为孩子答疑解惑,帮助孩子树立起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在外务工的父母,不要只顾拼命赚钱,随时都要与子女联系,要从心灵上陪伴孩子,不仅仅谈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
四、反思与展望
由于农村家庭教育任务和内容的多面性,决定了家庭教育方法的多样灵活性,在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家庭教育的原则、结合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使各种教育方法相互配合、补充和协调,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方法,家庭教育的策略和艺术,需要大家共同探讨。农村家庭教育怎样走向科学化,我们其实还在路上。
作者:陈永福 张建青 单位:滨州市沾化区下洼学区第二小学
参考文献:
[1]缪建东.家庭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余林.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篇5
关键词:韩国;中小学生;思想行为;案例研究
H195.3
行为方式是思想观念的外化表现,思想观念的形成受各方面教育影响。中小学生处于成长期,心理上具有变化快、可塑性强、接受教育最佳等特点,所以中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反映了他所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本文旨在通过案例分析韩国中小学生的行为表现,来了解其思想观念,从而研究出韩国面向中小学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案例分析中,以中国教师的视角结合国内中小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对两国情况进行对比,以期探究韩国中小学生的教育方式对我国中小学生思想行为教育的有益启示。
中小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社会教化、学校教育、家庭教养三方面展开。下面我们通过案例来分析各要素对韩国中小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注:本文案例来自韩国全罗北道某郡汉语冬令营生活实录,共有中小学生62名。)
一、社会教化方面
案例1. 汉语冬令营的课程中安排了安全教育讲座,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小学3到6年级,初中生不到10名。令中国教师惊讶和佩服的是,消防队老师提问的很多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出来,包括救援措施和自救措施。通过了解得知学生主要是通过电视公益广告、网络以及公共场所的宣传海报获得这些知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宣传媒体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媒体对中小学生实施有益教化,则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案例中大多数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反映出韩国充分利用社会宣传实现了对中小学生的有益教化。韩国公益广告的趣味性、文化场所宣传的普及性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小学生的思想行为。笔者也曾在国内某县级市的小学担任过辅导教师,在与学生谈论安全知识时,大多学生表现不了解、不关心、觉得安全问题离自己很遥远的态度。由此可见,国内在利用社会宣传影响中小学生思想行为方面有待加强。
二、学校教育方面
案例2.冬令营5个汉语班举行‘中国风教室’评比活动,中国教师考虑评比性,便按自己想法一一装饰,在遇到脸谱个数分配的小问题时,问韩国教师的意见,没想到韩国教师认真地召集所有学生过来,向他们介绍情况,问他们的意见,还给他们商议时间。经过小学生们的“发言、讨论、商议”,最后派出一个学生代表说出了“决策”结果。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主要是通过教师实现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不同,学生所呈现的特点不同。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等人研究表明:民主型管理风格的教师教育出的学生具有完成目标一致性,行动积极性、主动性,很少表现出不满情绪等特点。案例中,韩国教师在面对有关班级决策的小问题时都会征求并尊重学生们的意见,而学生们也有行使权利的意识,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民主性教育渗透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公民意识,便于今后行使民主政治权利。笔者发现,国内的中小学教育大多重视应试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公民性教育,未能充分将公民性教育内容的普及和实践贯穿到教育内容中去,如民利的行使、公民义务的履行等。
三、家庭教养方面
案例3.汉语冬令营入营第1天,一楼大厅入住登记处。妈妈走在前面,男孩提着皮箱跟上,办理完登记,妈妈说:“能找到217房间吧?你自己看着办吧?妈妈走了。”他说:“恩。”妈妈转身走了,男孩干脆地提着皮箱小跑着上了楼梯。
陈永胜在《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影响》一文中,运用了大量的调查数据得出结论:家庭所处的社会环境、独生与非独生家庭结构、家长的文化素质与教养方式对中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直接或潜在的影响。而且根据鲍姆宁的研究,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学生具有容易消极、被动、依赖、做事缺乏主动性等特点,放纵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多表现为任性、自私、无礼、独立性差等,而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多活泼、自立、善于交往、富于合作精神等。案例中的韩国妈妈对男孩的“放手”教育可见韩国家庭教育的民主性,注重培养孩子生活的独立性。而笔者在国内开学第一天看到的景象却是:爸爸妈妈拎着大包小包在前喊,爷爷奶奶在后提着水杯和零食催,而中间的“小皇帝”、“小公主”学生吃着零食慢腾腾。中韩送孩子上学景象的巨大反差,反映了中韩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导致孩子的思想行为表现不同。国内在进行家庭教育时需要适时大胆地给予孩子自,放手让其实践,培养其独立自主的意识。
四、结语
中小学生作为受教育阶段的社会个体,其思想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教化、学校教育、家庭教养的影响。本文通过案例分析韩国中小学生的思想行为,得出韩国面向中小学生进行教育的有益启示。社会教化上,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宣传媒体进行知识普及,拓展中小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提高中小学生各方面的意识,培养其应对事件的能力。学校教育上,教师将公民性知识内容的普及和实践贯穿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给予中小学生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机会,培养学生具有公平民主的权利意识。家庭教养上,父母采用适时“放手”的民主型教养方式,在生活上给予孩子更多锻炼的机会,更容易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永胜.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影响[J].山东青少年研究,1995,02.
[2]赵丽霞.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基本道德品质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2,07
[3]靳义亭.论中韩两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
[4]冉乃彦.小学生道德学习中教师的作用[J].中国德育,2007,02.
[5]李军兰、施文海.中韩两国小学道德教育比较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篇6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状;对策
教学管理分为两个部分,主要包括教学的日常管理和学生日常学习的交流管理,这两个部分是学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对于整个学校教学活动顺利的运行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现阶段的小学教学管理不随人意,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需要小学教学管理者充分的认识到当前学校在教学管理当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加以解决,促进小学教学管理的科学合理化,进而让小学的整个教学质量得到提高。让学校有一个更加长远的发展。
1.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状
1.1教学方法有待更新
小学生教育时期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关键时期,小学生教学过程不同于其他教学阶段,受小学生自身年龄阶段的限制,在基础知识方面较为薄弱,理解能力还存在一定不足,这也就给小学生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者,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的教学,缺乏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掘与培养,因此,小学生在学习时期难以对学习内容产生深厚兴趣,进而造成小学生学习成果不明显。
1.2素质教育教学理念未充分落实
就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来看,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并未得到充分落实。目前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依旧受到分数与成绩的支配,学习分数还是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与老师教学水平的关键。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在小学教学过程中不仅缺乏重视,而且很多任课老师并非相关专业的老师,由语文、数学等老师兼职教学的素质课程,不但缺乏专业的教学知识,也很难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教学也就无从谈起。
1.3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差异
小学生阶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处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小学生教育教学阶段普遍存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的现象。家长受教育层次的不同,对小学生心理特征与学习状态难以全面的掌握,不能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家长工作的繁忙,对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缺乏深入了解,家庭教育很难跟学校教育同步开展。
1.4课外实践活动缺乏
我国小学生教育活动对课堂教学比较重视,不重视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这一点跟西方国家的教学理念有一定的差异。课外实践活动的缺乏导致小学生学习到的知识难以和实践相结合,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刻,也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建议
2.1更新小学教育教学理念
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更新理念是关键,传统的教学理念要跟现代社会的发展相结合,针对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激发是关键环境,在这方面要更新教学理念,引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重视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加强小学素质教育建设
素质教育是新课改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理念,素质教育的开展要落到实处,在小学时期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小学生全面了解自身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也有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学校要重视素质教学建设,加强对素质教育在小学生教育教育过程中重要性的认识,多开展一些素质教育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2.3推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是推动小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手段,两者的结合既有助于家庭教育的开展,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学校教育的效果,家长和学校实现了良性互动,能够及时掌握小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状态。学校也能了解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计划,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环境的建设。
2.4重视小学课外实践教学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对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在小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帮助小学生建立学习兴趣,进而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结语
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重视小学生教育教育理念的更新,深入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充分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再辅以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的推动小学生教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城市;母亲教育;现状;思考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随着青年学者王东华《发现母亲》一书的问世和首届中华母亲节的成功举办。“母亲教育”作为一个热门的社会话题日益引起世人的关注。母亲教育包括母亲对于女的教育和母亲所接受的教育两方面含义。中国自古就重视母亲的教育作用,孟母断织、欧母画荻、岳母刺字、陶母退鱼……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深明“妇道”、教子有方的贤母名母,培养出众多的杰出人才。在现代家庭中,母亲扮演着什么角色,她们对子女的教育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在广泛查阅同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编制了“母亲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包括家长问卷和学生问卷)。先后选取了济宁市区的两所小学和两所中学,分别从小学1至5年级和初中1至3年级各随机抽取一个班,对16个班的850名学生及其母亲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还对部分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访谈。通过对1547份有效问卷和多方面调研结果的统计与分析,揭示出当前我国城市母亲教育的状况。
一、母亲的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面临家庭和工作双重压力
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城市母亲的文化素质有较大程度提高,中小学生的母亲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者占40.27%。现代社会提倡男女平等,女性有了与男性同等的受教育机会,文化素质的提高为母亲科学教子提供了知识和智力保证,使她们能在教养子女方面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文化素质的提高也使女性有了更多的从业机会,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母亲占51.55%,从事个体经营者占17.45%。女性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一些母亲为了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或迫于生计,把较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影响了对孩子的照顾和教育,调查中有10.72%的小学生母亲和7,80%的中学生母亲在评价自己的家庭教育时选择了“事务繁忙。无暇教育孩子”。现代社会的母亲既要在事业上谋发展,又要兼顾家务和教育孩子,如何做到工作孩子两不误,是摆在众多母亲面前的一大难题。如何体现母亲的社会价值,为母亲提供安全的社会保障,则是当前社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母亲是家庭教育的主角,承担着教养子女重任
当前城市家庭中,由父母与子女两代人组成的核心家庭占据主导地位,这就意味孩子的教养重任主要落在了父母肩上。从表3和表4中可以看出,83.06%的中学生母亲和80.16%的小学生母亲、85.13%的中学生和75.58%的小学生选择“母亲是家庭中孩子的主要照顾者”,68.55%的中学生母亲和71.31%的小学生母亲、56.35%的中学生和59.74%的小学生选择“母亲是家庭中孩子的主要教育者”。比例的悬殊、认识的一致,充分说明了母亲在家庭中既是孩子的照顾者,又是教育者,承担着教养子女的重任。母亲与孩子关系融洽,对孩子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53.57%的中小学生选择“在家里最听妈妈的话”,60.97%的中小学生选择“在家里与妈妈交流最多”。可见,在家庭中,母亲“垄断”着对子女的教育,父亲教育严重缺失。
上述状况不仅会增加母亲的过重负担,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为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各有优势。一般说来,日常生活小事上孩子往往依赖于母亲,但是在成长的关键时期、重大问题上则依赖于父亲。母亲教育孩子重感情,细致周到,父亲教育孩子重理智,宽松豁达,二者缺一不可。正像傅雷先生所说:“孩子是站在父母的双肩上成长起来的,失去一方就没有了平衡。”所以,母亲在发挥自身优势关心教育孩子时,不应忽视甚至排斥父亲的教育,父亲也不能只顾“养家糊口”,在家庭教育方面做“甩手掌柜”。
三、母亲的教育方式较为合理,最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
“母以子贵”的思想使古代母亲从小就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希望他们将来能成为“贵人”以光宗耀祖。当代社会的母亲依旧把孩子看作自己和家庭的希望,对他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从表5可以看出,52.15%的中学生母亲和45.84%的小学生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研究生乃至出国深造。关于子女的发展问题,虽然多数母亲选择了平时较为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学习成绩”和“品德修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母亲仍然持有“学习第一”的思想,最关注的还是孩子的学习,53.49%的中学生母亲和41.67%的小学生母亲选择了“在家与孩子交流最多的话题是孩子的学习”,59.95%的中学生母亲主要通过作业和考试成绩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关于怎样对待孩子的学习问题,58.87%的中学生母亲和71.70%的小学生母亲选择了“让孩子自主学习,有要求时再给予指导”;当发现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时,31.72%的中学生母亲和50.68%的小学生母亲“对孩子宽容鼓励,树立其信心”,48.56%的中学生母亲和44.99%的小学生母亲“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到改进方法”,关于母亲的教育方式,从表6可以看出,位居前两名的是“以身作则的民主型”和“说教为主的严厉型”,在被调查的中小学生母亲中分别占45.16%和43.55%、71.58%和20.64%。以上数据说明,多数母亲的教育方式还是比较合理的,她们多采用说理、垂范、鼓励等正面温和的形式,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四、母亲明确家庭教育的作用,对母亲职责认识不到位
调查中,在回答“教育孩子的任务应该由谁来承担”时,98.12%的中学生母亲和95.98%的小学生母亲选择“家校合作,共同教育”,说明绝大多数母亲已明确家长应承担的教育任务。她们同时也认识到了母亲教育在子女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有61.48%的中小学生母亲认为母亲的教育对子女的成长作用非常大,还有36.92%的中小学生母亲认为母亲的教育对子女的成长作用比较大,只有2%的母亲认为作用不大,
母亲肩负着多种职责,但首要的职责是养育子女,本次调查中,只有33.69%的母亲同意“养育子女是母亲最重要的工作”,56.38%的母亲不完全同意,其他人则选择了不同意或不清楚。可见,许多母亲对养育子女的职责认识还不到位,没有把“教养子女”看做是自己的首要职责,没有认识到母亲不仅要创造生命,更重要的是去培育这些生命。一些母亲照顾教育孩子是不得已而为之,带有一定程度的本能性和被动性。要提高母亲教育的质量,首先要强化母亲意识,让母亲认识到教育孩子是自己的天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无论您在工作岗位的责任多么重大,无论您的工作多么复杂,多么富于创造性,您都要记住:在您家里,还有更重要、更复杂、更细致的工作在等着您,这就是教育孩子。”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会乐于做母亲,才能用心去做母亲。
五、母亲教育的自我评价偏低,教育需求表现强烈
篇8
【关键词】小学教育 家校沟通 家访
一、农村小学生家访的现状
从近十年的农村小学教育中发现,目前的农村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状况实在是令人堪忧:
一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大一部分农村家们在多数时间里将大部分的心思放在了农作以及创收上面,大多家庭家长们经常要起早贪黑的工作,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照顾孩子,更不用说是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家庭思想教育。另外一部分农村家长由于常年在外务工,孩子从小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看护下长大,这些老人本身年龄较大,没有太高的文化素养,既没精力也没能力来对孩子进行相关的家庭教育。在这类家庭中生活的孩子要么是没有受到过家庭教育,要么就是在犯过错以后受到家长粗暴式的教育。
二是一些农村家长由于本身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期望过于简单,孩子在整个家庭教育所接收到的内容就是好好读书,然后考一所好的大学,再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这些家长们明显地轻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是与上一种情况恰恰相反,另一些农村家长们以自我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他们觉得现在的好多大学生都很难以找到好工作,农村人可以没什么很高的文化水平,今后孩子的日子也还过得去。在他们的衡量打算中,孩子读完高中和大学每年都要支出一大笔开支,这就忽视了对孩子的培养,孩子的升学他们也抱有无所谓的态度。
四是由于一些农村的家长们在少年时吃了不少的苦,所以他们在补偿心理的作用下,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吃的好穿的好,对孩子非常的溺爱。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里,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更是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口中怕化了。非但没有进行任何的心理素质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而且明知道孩子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和不健全的人格,他们依然随孩子的意愿,一昧的认为认为孩子成长到一定年纪后会变懂事,忽略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外部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五是一些农村家长自身素质不高,自身并有酗酒、赌博、蛮横等恶习,他们非但没有在日常生活中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做人,并且对孩子学到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性还认为是在社会中生存必备的技巧,他们觉得在农村中,人就是要横、耍蛮,才能不被欺负,才能高高在上。
二、农村小学生家访的重要性
正确的认识是正确行动的开端,也只有将思想认识与生活实践达到高度协调,在实际行动中才会步调一致。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多数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对家校沟通的认识比较浅显,尤其是部分家长对自身在孩子家庭教育中的责任认识不清,也不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沟通活动;同时,认识上存在严重的误区,他们认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仅仅是由学校和老师来负责,将学校作为孩子的托管所,这必然将对家校之间沟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实,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教师有联系家长并为家长提供子女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和对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的义务,而家长也有对其子女记性家庭教育的义务。
对于以上农村家庭教育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当地政府机关亦或者是孩子所在学校的介入,对于这些问题本身的解决所能提供的帮助是有限的,而且经常会由于社会中的一些客观因素导致落实不到位。那么要怎样才能使得我们在农村的小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教育,身心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呢?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靠教师的工作。教师作为接触学生和学生家庭的最直接的角色,要以高度的责任心走进学生的家庭,去寻找,去影响,去改变农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甚至纠正家长们的一些不良习惯,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
三、家访――让家校沟通变得更加紧密
(一)、广大的农村教师必须对每一次的家访重视起来
关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留守儿童和“孤堡儿童”而言更是如此,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应当给予这些孩子们足够的关爱和照顾,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心理上多要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给予指导;在交往中要促进他们积极地参与班级集体活动当中去,以此来缓解他们在心灵上的孤独,促使他们能够保持开朗向上的学习和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最后, 教育工作者们要有在日常中对学生进行早抓、早管、早引导的预防心态,使得德育工作真正的落实到学校一切教育教学的活动当中,并且承担起搭建学校、家庭、社会这座沟通桥梁的纽带责任,将德育工作真正的社会化。
(二)、家访使得德育工作从点滴做起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有鉴于目前农村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特点,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将提供专门的德育教育管理措施,抓好德育教育工作列入学校的日常管理指标当中来,并对应的提出管理策略与方案等。对于一些学生表现出的不良行为倾向以及生活和学习当中凸显出的一些问题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沟通、及时处理,而且能够对其进行耐心的说教;同时,在家访教育过程中进行相关的引导和帮助,例如在节假日期间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组织一次为孤寡老人做好事等等。
四、结语
篇9
据介绍,本市将在系统调研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梳理分析各年龄段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研究把握家庭教育发展趋势后,编写《上海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为各区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提供实践经验和有效方法。
在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方面,本市将面向家长、师生开展家庭教育网上大讨论,传播家庭教育的科学理念,明确学校、家庭各自职责和任务,营造合力育人的良好氛围。
今年,本市将全面实施“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国家教改项目,完善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编制中小学生课外活动指南,建设德育资源库,以使得大中小学德育得到有机衔接,分层递进。市教委表示,本市德育课程将结合中小学课程改革要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学科德育研究,形成一批典型课例,“在促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同时,还能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融合”。(天天新报)
河南开通“手机家长学校”信息平台
王秋欣
东方今报郑州讯:2011年8月11日,省教育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河南移动联合推出“手机家长学校”信息平台。即日起,家长可免费收到来自教育部门专家的家教指导服务。
据了解,依据国家的相关要求,教育系统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幼儿园均应“一门两校”,使每所学校既是学生就读的国民教育系列学校,又是本校学生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成人培训机构,即家长学校。但是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很多人没有时间到学校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这就导致很多家长有了家庭教育上的困惑,却得不到及时的指导。
由教育厅关工委和河南移动联合打造的“手机家长学校”信息平台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每位家长可以通过手机随时掌握家教知识。
“手机家长学校”以手机为终端,借助手机信息,由教育系统专业的家教指导机构(省教育厅关工委家教中心、各级各类学校)向家长免费传授家教知识、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新型家长学校。
其主要功能包括:手机家教课堂和手机家访。“手机家教课堂”是组织家教专家通过短信向家长分类、系统地家庭教育知识,家长用短信发送家教问题,专家短信回复,提供家教指导;“手机家访”是通过短信问卷的方式,通过短信互动实现老师对学生家庭的家访工作。
家长通过“手机家长学校”可以方便、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当家长在教育孩子中有困惑时,可以发送短信直接咨询,省家教中心家教专家们都认真仔细地回答这些问题,及时帮助家长解决问题。
在采访中,记者接触到郑州金水区一名张姓小学生的家长,她通过“手机家长学校”发送了一条“我的女儿现在很叛逆,爱顶嘴怎么办”的短信,很快就收到省家教中心家教专家的回复短信:“家长您好,这很正常,孩子大了就会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被别人指挥着做事情。如果出现孩子顶嘴的情况,就反思一下自己说的是不是太多了,有点唠叨?试着改变自己说话的语气,控制自己说话的次数;还有就是,想一想自己说的是不是完全都对,孩子的意见是不是都无道理?孩子大了,就要学会适时放手,让孩子学习一些生活的本领,这样对家长和孩子都有好处。”?看到短信,张姓家长显得非常高兴,她说就像请了一位教育专家在身旁。
篇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家庭结构也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同时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小学生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除了教师的讲解,家长的观察外,更需要家校之间进行紧密的联系。
一、深化心理健康意识,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意识
小学生的年纪较小,生理、心理等方面发展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家庭与学校的影响,养成不健康的心理习惯,作为教师与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与教育中深化心理健康意识,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意识,共同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在目前的家校教育中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教师认为学校是小学生正式接受教育的地方,因而将所有的教育任务统一交给教师,自己不闻不问。很明显这种教育方式是非常错误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场所,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家长,应该承担起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重任,加强与学校的联系。
例如:学校应该建立家长学习日,家长学习日建立的重要目的是为了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针对学生,也是家长应该学习的,除了课堂上的教?W任务之外,还有定期对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德育教育等等,这些都是家长与教师应该统一思想的内容。在家长学习日中,家长应该积极向教师学习最新的教育思想,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家长学习日的最终目的是让家长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并且在家庭教育中给与支持。例如学生回家应该定时完成作业,家长应该认真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且给教师反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合起来,更有高效。
二、加强沟通,让家长与教师相互了解学生心理动向
心理教育在目前的教育中,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是比较忽视的。然而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学生可以接受的内容众多,有许多是不健康,不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的,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心理健康方面,教师应该积极与家长够,让家长与教师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表现,从而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这在小学教育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家长与教师沟通的方向非常多,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召开家长会,家访等,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就能了解学生情况。家长不是专业的教育者,应该积极与教师联系,吸收先进的教育经验,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育重要的一个环节。
例如:教师应该多注意观察学生,并且家访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一个人的心理不健康可以表现在多个方面,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来观察,例如学生上课精神不集中,出现精神萎靡,上课睡觉的现象,教师就应该多加观察,并且做出询问,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一般会拒绝回答,并且遮掩事实。此时教师应该积极与家长沟通,询问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如果发现学生心理可能存在问题,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找出问题原因,积极帮助学生克服。
三、强调心理健康重要性,为小学学生塑造良好榜样
家庭与学校是小学生生活与学习最主要活动场所,作为教师与家长,应该为学生做好良好的榜样,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与心理状况。小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大多数时候会习惯模仿与学习,教师与家长就是最主要的模仿对象。教师与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向学生灌输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解答学生的困惑。
- 上一篇:小学体育学期教学计划
- 下一篇:高校数字化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