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教育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31 17:54: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的教育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生的教育方法

篇1

1.重视先进理念引进

本世纪初,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的强调了,在进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实际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新理念的引进,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促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的提升.

2.重视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

经过初中生物教育,高中学生在接受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基本上都具有着一定的生物学习基础.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进行高中的生物教学方法的研究,不再是可有可无的教学过程,而是要充分意识到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研究过程是具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意义的.要充分地尊重高中生群体的实际特点,总结出有助于高中生生物学习能力提升的方法,为高中生群体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重视知识的与时俱进

在进行对高中生的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局限于对高中生的基础性生物知识的追求,而是要充分地考虑到高中生群体的未来发展,提升高中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应用能力.与此同时,随着对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的总结研究,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势必越来越完善,高效地教学方法可以从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制定出来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不断总结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完成的,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提升,让高中生物教师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更加高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因此,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总结有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有助于高中生物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是促进生物课程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

二、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1.完善传统高中生物教学方法

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的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地尊重高中生的实际特点,并在研究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的研究工作.与此同时,为了保证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的针对性,教学方法要明确教学目标、优化设计教学内容,并选择好相应的教学切入点.除此之外,在生物教学中,始终离不开教师的生物功底,只有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保证学生真正地掌握生物知识.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教师在进行传统的生物教学方法的完善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在高中生物教学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对要进行教学部分进行教学准备工作,并为高中生群体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例如,在进行《染色体》这一课的教学之前,教师就需要对《染色体》这堂课中的基础性生物知识点进行研究,通过从网上下载PPT课件的预先练习,保证在课堂上可以顺利地完成对于该课的教学工作;第二,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物课程的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制备好相应的多媒体放映软件,让学生能够通过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加深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提升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基因组合》的教学开始之前,为了在课堂上可以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教师要制备好相应的PPT课件,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考虑到课堂上要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准备好丰富的基因遗传内容,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可以充分的集中,促进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2.优化现有的高中生物教学体制

篇2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

G635.1

一、高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对高中生的素质培养,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新时期的教学改革中,对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又有了新的要求,德育教育要求班主任不仅要督促学生的学习,也要更多的注重学生的道德和心理的发展,特别是高三学生。德育教育要求班主任以学生为主体,把发展学生素质教育作为重点,把发展班主任的德育能力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班主任以学生为主,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

二、目前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德育教育的目标不明确

国家下达的对德育教育的目标实现有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通过德育教育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德育观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随着高中学校对班主任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内容也越来越繁杂,对德育工作总是缺少必要的关注,开展也十分随意,对其所要求达到的目标也不明确。虽然我国一直倡导重视学生德育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总是达不到要求的目标。

2. 德育教育的内容、方法单一

根据国家下达的德育教育标准,针对德育观念的培养有专门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安排,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和道德观念的树立。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中院校大都学是校根据国家要求编排的教学大纲计划性的进行德育教育,内容过于单一,忽视了区域性差异。再者单一教学内容的德育工作,其工作方式也较为单一,缺乏整体规划,不能顺应时展的要求及时地改善教学方法,而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差异也使得目前的德育工作成了表面工作。仅仅依靠批评、训斥等方法进行德育教育,忽略学生的感受,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结果势必会适得其反。

三、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能力的方法

1. 明确德育教育的层次性目标

正确的目标是工作顺利实施的保证,而讲究工作的层次性,则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层次性目标主要是指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心理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道德教育的目标,比如高中的层次目标的制定是建立在小学和初中德育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它不仅强调个人品质的培养,也要注意自身道德观念的提升。高中班主任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将素质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融合,明确好二者的发展目标。

2. 不断完善德育教学内容,增强时效性

教学内容是直接反映德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要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德育发展的需要,并适时的根据时代的发展变更,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受到当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高中院校往往只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忽略学生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当今的道德教育要满足学生品德发展的要求,提高学生对自身权益的维护,编制科W的教学内容保证德育教育的全面性。

3. 不断更新高中班主任的德育观

新时期人们将面临道德伦理的挑战,德育观的倡导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学生意志力、道德观、精神力等的培养,这就要求班主任在跟随时展的步伐的同时,不断更新自身的德育观,明确道德教育在高中生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班主任德育观的转变是提高德育水平的关键一步,班主任要不断学习最新的教育观念,注重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做好学生、家长、学校这三者之间的工作,充分利用可获得资源督促学生的道德观发展。

四、结语

高中是塑造学生性格、建立良好道德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阶段,这就对高中班主任的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对班主任的德育水平也有更高的要求。高中班主任道德水平的高低对高中教育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提升高中班主任的德育能力更能有效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高水平的德育能力,再加上多方面的教学内容与全方位的教学方法,一定能促进高中生身体和素质的全面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多梅. 高中班主任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德育能力的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15.

[2]孙迎春. 提升高中班主任的的与德育能力的几点建议[A]. 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3]王志东. 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分析[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05:70.

篇3

关键词: 高中英语 学生写作水平 提升方法

对于大部分高中生来说,英语在高考中是影响他们能否考上一个理想重点大学的重要因素,很多学生都因为英语拖了自己的后腿,使得自己就差那么几分而让自己悔恨终身。英语写作分数占据着英语试卷总分数的五分之一,很多学生都把英语写作的这几十分不放在心上,认为拿这几十分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自己还得记单词、学习英语语法,而且大部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并不是很感兴趣,使得他们很少在英语学习上下工夫,写作水平很差。对于这个普遍的现象,高中英语教师该采用何种教学手段,提升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呢?以下我将介绍多种有效提升高中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教学方法。

一、提升高中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多种有效方法

1.培养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为学生学习提供动力的燃料。有了学习动力,才会把一门学科学的更深入。著名学家布鲁斯曾说:学习最大的动力来源于学习材料。这说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高中生在学习中常见的现象就是缺乏对英语的兴趣,甚至会因为缺乏兴趣而产生对英语学习抵制。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首先高中英语教师应让学生从思想上重新对英语有一个认识,在讲课时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讲解学好英语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英语在日后生活工作中对他们的影响,通过帮助学生分析英语的重要性,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2.给学生多一些赞扬和鼓励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给学生一些赞扬和鼓励,在学生有一些进步和表现良好时,借机给予学生几句赞扬的话语,对于一些进步并不明显和表现稍差的同学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一味逃避,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积极的心态,积极的鼓励会让学生爱屋及乌,提高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和兴趣

水滴石穿,学习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何达到这个质变,阅读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然也需要学生平时的主动学习积累,因为老师不能时刻在一旁督促,只有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好地实现质变。所以,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高中生虽然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他们缺乏自制力,需要教师的引导。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后或课前的学习作业,用这种强制性的手段让学生在长期的过程中养成一种课前课后自主学习的习惯。这种自主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会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英语写作起到很大的作用。学习毕竟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教师只是辅助学习,所以学生要主动学习。英语的写作要通过语法的规则把一个个孤立的单词衔接起来,因此,这就需要学生平时的阅读比较多,积累的知识比较多,才会使写出的英语作文更有文学水平。

4.注重知识的总结

完整的总结可让知识的框架更清晰明了,更有利于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应时常为学生做知识梳理与总结,使得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更有层次感。在归类时,教师可把不同类型的一些琐碎知识分类总结,为学生的英语写作提供可参考的文献,使得学生在写作时可以有资料来对比,根据自己的写作和别人的写作进行对比,找出自己和别人写作上的差距,在这种逐渐的对比中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得到提升。

二、在注重学生英语写作中所应注意的问题

1.要给学生多一些耐心和理解

每一个人不可能在每一方面都做得很好,因为人毕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教师在教导学生英语写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学生在写作中犯有基础性错误。首先教师不要因此对学生而失去信心,也不要对工作失去热情,而要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看待,或许是因为教师所讲的并不是很清楚,使学生产生了误解,对于犯错的学生,教师应和他们认真探讨出错的地方,并指导学生纠正,摸清学生犯错的原因。

2.增强师生间的交流

交流沟通是解决相互之间疑惑的重要途径,通过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可有效让学生和教师探讨自己的一些疑惑,也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以对他们及时作出正确的指导和纠正。

三、结语

学生的英语水平通过英文写作水平体现,如何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呢?通过本文探讨得知采用以上教学方法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可灵活应用以上方法。

参考文献:

篇4

在最新的语文课程设计和实施中,我们普遍更加看重提升学生“多元化的语文素养”,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但是,怎样在教学中提高科学性,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结合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具体内容,着重谈谈自己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科W性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 科学性 方法解析

为了适应社会对全方面人才的需求,实现高中语文实践性、开放性和多元化的教学改革目标,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提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从最早的“突出语文知识”到后来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并重”,再到现在的“突出多维语文素养”,这一教学目标的变革,既体现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也表明了高中语文课堂不断发展的内在理念。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精确把握课改新方向,做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科学性的方法研究。

一、课堂教学科学性方法的内涵

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就是指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能够充分有效地将时间利用起来,在不同的时间安排不同的授课内容,并且综合利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进而取得更高的教学效果。进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科学性改革,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改变过去“传教式”“洗脑式”的教学模式,通过科学研究,建立起适应学生接受能力的课程安排表,不只合理安排每一节课的时间,还要合理安排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几年的学习计划。同时,可结合学生的课外学习,做到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有条不紊地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这一终极目标。

二、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科学性的途径

1.优化教材和教学设备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切实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首先就必须做好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随着技术的进步,幻灯、投影等现代设备,已经逐渐走进了课堂,成为了最为常见的教学辅助设备。对于学生来讲,能够通过这些先进仪器,感受到更为直观的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比简单的文字更有冲击力,更利于知识的掌握;对于语文教师们来讲,通过投影等仪器的使用,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同时,结合各种资料,能够更好地扩充课程容量,将更多的知识融入到一节课程的教学当中。

2.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

对于高中语文的学习来讲,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经不是课程的必需,最重要的授课内容已经变成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点的能力,并最终完成对整个语文课程内容全方位的理解和接收。作为知识传授人的高中语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处于关键地位,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表达能力和授课方式。综合素质高的语文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会全面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旁征博引,将知识点潜移默化、深入浅出地传递给学生;在进行课堂朗读的时候,也会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掌握阅读的感情和节奏,进而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手法,以便满足高中生以及现代社会对于语文学习的需要。

3.创设感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作为交际的重要手段,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储备和习惯养成过程。想要提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就必须塑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乐于沟通、乐于思考,提升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比如,在学习著名词作《沁园春・长沙》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通过讲述革命战争年代,青年人投入革命的热情和以身报国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斗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活跃了学习气氛。在教师向学生们提问自己的理想的时候,学生们也能积极发言,七嘴八舌地探讨自己的愿望,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课文的学习当中,提升了教学效果。

4.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在进行课堂授课的时候,高中语文老师完全可摒弃“我说你听”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和创造性,可以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前文提到的激励法就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效。另外还可以采用常见的竞赛法、分组法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也要注意在平时的课堂中观察学生们的表现,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调动学生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5.总结课文,做好课外延伸

作为一门积累性的学科,语文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这45分钟的时间,因此,教师们的教学手段也不能只停留在课堂教学这种单一的模式,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地对课本知识进行总结思考,并延伸到课外生活当中,在生活中寻找对课堂知识的感悟。另外,课外延伸工作做得好,还可以帮助高中生扩宽学习途径和眼界,让学习变得多样化和趣味性。只有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多姿多彩的课外语文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总之,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我们以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获取学生的信任,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这一过程不只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我,创新教育方法,还需要学生们大力配合,学以致用,学以活用,从而确保学生们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参考资料】

篇5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使学生“有话”可说,就应当尽量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知识量。词汇积累的主要途径有:

1.研读课本,积累语言材料。高中语文教材选材丰富,有一部分课文非常适合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必修一“向青春举杯”专题“吟诵青春”板块设计了4项“朗诵”活动;必修二“历史的回声”专题“千古江山”板块,安排了“朗诵”古诗词活动;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一花一世界”板块,安排了配乐“朗诵”散文活动;必修四“我有一个梦想”专题“英名与事业”板块,安排了“演讲”活动,“走进语言现场”专题“在演讲厅”板块,集中安排了“演讲”与倾听实践活动……教师若能利用语文教材本身的丰富材料来吸引教育学生,让学生诵读、感悟,然后走上讲台去“演讲”,以“演讲”促进语言素材积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带着朗诵的激情走上讲台,学生演讲若能进入角色,毫无疑问,此时的学生已完全感悟了课文,老师也从繁琐讲解中摆脱了出来。

2.阅读经典,积累名人名言材料。古人说得好:“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学校有图书室、阅览室,学生家中也有很多的藏书、报纸、杂志,这些有益的精神食粮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能帮助学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拓展视野。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少给学生布置机械、重复、无效的抄写作业,用心为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读物,鼓励学生多看书,多吸收有益的知识,帮助自己积累课外经典素材。如在教学《<使记>选读》时,我在课前鼓励学生查阅有关司马迁其人的资料及写作《史记》前后的有关情况,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这样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形象水到渠成。《史记》作为司马迁留下的辉煌巨著,人类的精神遗产,我们可鼓励学生阅读。大量课外知识的涉猎,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去阅读相关的名著。此外,根据不同体裁的课文向学生推荐相应的读物,学生在阅读中不仅有精神收获,获得审美体验,还能发展思维、认识世界,提高语文的素养,能收到一举几得之效。

3.关注生活,积累鲜活材料。我们每天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参加活动、与人交谈……都在不断地接触新的语言材料,一切言语交际的场合都可以成为学习语言的环境。逛马路,马路边有广告牌;买东西,有附带的说明书……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积累鲜活的生活素材,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好方法,如组织学生作一些专项调查等。陶行知先生说:“社会即学校。”社会中有着许多丰富的题材等着我们去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为的就是将来能在生活、工作中运用,所以,教师要在课堂外的广阔空间中给学生提供语文实践能力的机会。繁华的大街上,商店的玻璃橱窗上,形形的广告、标语琳琅满目。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当一名“语言医生”。这些精心设计的广告、标语,却不乏错字、别字、语病。我们可鼓励学生,走在大街上的时候看看广告、标语中哪些字写得不规范,哪些句子不合语法,然后以各种形式向所在商店、单位提出建议,帮助他们改正,这同时也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创造了实践检验的机会。

二、创设氛围,让学生“敢说”

我校高中生普遍不太敢说话,有的班级连教师提问也不敢响亮回答。原因很多,或者普通话说得不好,怕别人笑话;或者缺少说话技巧,词不达意。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的说话氛围,让学生有说话的冲动,使他们敢说。

1.降低要求和难度,使学生有信心说。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对于张不开口的学生,老师要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心理障碍,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对一些性格内向、羞于启齿、言语木讷、词不达意的学生,要降低说话难度,可少作内容方面的要求,但姿态要大方,声音要响亮。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就牢牢抓住给予肯定,使他们消除紧张畏惧和自卑心理,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树立自信意识。训练时可先降低要求、难度,先是能够开口说话、大声说话,让全班同学听得到,其次才是表达的通顺。只要能够做到这些,我们就应大力表扬。在话题的选择上,尽量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甚至可以不规定话题,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长期下来,学生便敢于说话,增强了说话的信心。

2.尊重学生的话语权,使学生“童言无忌”。过去的课堂多是教师唱主角,教师“一言堂”,学生很少有发言的机会。新课标把阅读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捌币在教学中要注重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怕与教师的意见相左,不怕说得不好。例如在教学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对老渔夫是不是失败了、是不是英雄的问题,教师可鼓励学生从个人感受和体验的角度大胆地说,甚至可与教师争论。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要对学生的合理认识予以肯定,对学生理解偏颇的地方加以引导,并坦诚陈述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不仅信服和尊敬老师、他人,也形成了敢于“对话”的习惯。

3.让每课必说成为惯例。我规定每节语文课前段的三分钟是学生说话的时间,可以说课文,可以说时事,也可以说自己读的新书。每次一个八说,全班按学号轮序,让学生形成说、听的习惯。我们知道,学生对世界都有一种天生的关注,对周围发生的事都有一定的敏锐感受,他们渴望对世界了解得更多,特别是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大事,如“奥运会”“世博会”“次贷危机”“”,周边的事,如教育方面的“减负增效”“自主招生”“追星”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他们谈论的中心。

三、诱发参与意识,让学生“想说”

“想说”就是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不得不说”到“我要说”,激发说话的欲望。要真正解放学生的嘴巴,就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淡化语文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人手,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1.表扬优秀,感受成功。教师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应以肯定和表扬为主,以自己宽大的胸怀去呵护学生在交际中的细微进步。“你观察得真仔细!”“你一下子说了这么多,真了不起!”“你听得非常认真啊!”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被赏识,看到自身在交际中的价值,产生强烈的幸福体验,增强了交际的信心。同时要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特长,以自身的亮点照亮别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爱好,有的口齿特别清晰,有的记忆力特别强,有的特别擅长描述,有的表隋丰富、擅长表演。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可让他们朗读、复述、描述、表演等,让他们在同学面前亮出自己的长处,教师适时予以表扬和鼓励,他们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其他同学也会由羡慕到努力学习。如此训练,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对说话产生浓厚的兴趣。

2.激励后进,树立信心。在交际中常有些同学沉

默不语。有些同学性格内向,羞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词不达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常常鼓励学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说自己十全十美。教育学生对自己可先作一番认真的研究,帮助他们了解各自的原因及症结所在,然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消除学生口语表达中的具体障碍。不要患得患失,要忘掉自己,放松自己,如果考虑“自我”过多,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怕丢人、怕出丑、怕下不了台,那就必然产生紧张、害羞、胆怯的心理障碍。“练说先练胆”,语文教师要给予学生说的环境,引导学生敢争取一切机会说。如果没有胆量怕这怕那不敢说,―切都没有意义,都是空谈。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有信心,有了自信心就会有豁达的胸襟、稳定的情绪、强烈的成功欲、不怕失败的个性和坚强的自控力,就会自觉地进行心理调控,建立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和自我心理激励。

3.创设语场,调动积极性。日常教学中,尽量为学生创造各种说话的情境,例如“自我特长介绍”“课前三分钟演讲”“演讲赛”“辩论会”“剧情表演”“小问题大讨论”等,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得到锻炼,激起学生想说的欲望。还可以打破常规教学,变“点名发言”“举手发言”为“自由发言”,无论是提问,还是解疑,或是探究,都让学生自由说话,凡是主动发言表现突出者,在期末总评中加分体现。定期评出“口语表达进步奖”“表达能手”,并记入他们的“学期综合评价表”中“突出表现”一栏,为他们多提供说话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并在交际中注意观察,多加鼓励,树立交际的信心。另外教师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他们大胆、积极地投入到交际活动当中。

四、训练技巧,让学生“会说”

“会说”比“敢说”“想说”难得多,不会“说”或词汇贫乏,或语无伦次,或不得要领,或拾人牙慧,其重要原因是学生未能掌握基本的说话技能,教学时必须把训练学生的说话技能放在重要的位置,强化逻辑,注意技巧,使学生“会说”。

1.教师示范。教师的话说得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说话质量。为了让学生把话说好,首先教师的语言交际应成为学生模仿的标准。在课前准备时,教师可把课堂上要说的话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来备。哪些话应加重语气,哪些话应放缓语速,备到心中有数,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都要严格把握。上课时做到口齿清楚、用词准确、条理清晰、语句精炼,同时恰当运用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用语,做到自然和谐、不生硬,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说话技巧。

2.实践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但这还很不够,语言的实践,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即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因此,我们除了重视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外,还需要引导、组织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实践,开展各种社会交往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是一个重要过渡阶段,关乎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对学生的性格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高中生刚刚完成初中学业,课业负担逐渐加重,很多学生独立性差,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周围事物变化敏感,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授课方法是学生能否吸收理解新知识、建立独立的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当前应试教学的影响下,教师一般将提高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学目的,在阅读教学中,往往讲解得较为简单,只要学生得出的答案与参考书中的一致就行了,很少进行深层次的讲解。实际上,阅读教学的任务不仅是帮助学生发现作者的原意,还要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来理解文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平等、民主的阅读教学环境,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是学生接受知识最适宜的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感受和见解才能够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创造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摒弃“填鸭式教育”的传统模式,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转变为新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立足于学生的基础,贴近学生的思维,避免知识过于抽象,让学生能够与教师站在一个平台上面对话;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开放话语权,鼓励学生多开口,多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耐心倾听学生内心的想法,在学习和生活两方面都要站在平等的角度上多与学生沟通;走到学生中间去,用真诚、平易近人的态度与学生做朋友;建立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特别偏爱优等生,对后进的学生更要倍加关心,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对表现好、进步快的学生及时赞美、鼓励,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营造阅读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阅读活动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和探索性的主动学习过程,是学生与文本思想观念融合的过程,也是学生对作者人生历程的理解。在阅读中教师要创造一定的意境帮助学生接收文本中所传达的信息,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利用起来,在多媒体中播放相关的音乐或者作者介绍,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以及文本中蕴含的深刻含义,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感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精心设计提问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是搭建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只要教师设计的问题合理,学生就可以完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目标。在相关问题的设计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分析和设计问题,努力促进学生对阅读文本深层含义的领悟和思考。同时,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针对阅读文本中蕴含的含义开展小组之间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倾听学生的观点,对于学生理解偏差的地方及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修正,在适当的时候以平等的身份加入到与学生的交流中,激发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热情。

四、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完成经验的积累

阅读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平时阅读量的积累,厚积薄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阅读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只有打好阅读基础,多积累相关的阅读经验,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阅读文本中蕴含的信息,才能实现阅读和写作等相关能力的本质提高。因此,除了课堂上的阅读教育以外,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后阅读,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完成生活经验的积累。文学作品源自生活,高于生活,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得多,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阅读水平。除此之外,教师要读鼓励学生阅读国内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相应的建议,例如:建议学生将所读文学作品中的词汇或者优美的文本抄录下来,不断翻阅;建议学生对所读文学作品进行有感情的阅读,训练自己的语感。除此之外,为了增强学生的涉猎范围,教师可以成立小型的“班级书友会”,即动员每一个学生捐出一到两本书籍供大家阅读,这种“班级书友会”不仅可以让学生阅读到更多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五、以人为本

高中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应该完全为考试服务。教师一定要树立以人文本的意识,万事都以尊重学生为出发点,考虑到学生的难处和实际需要,减小学生的精神压力,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校应该协调好学生知识的培养、能力的提升以及情感的需求三方面,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各个方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车静.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种方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5(07).

篇7

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当学生初学体育时,兴趣都很浓厚,但随着学习难度、身体负荷的增大,逐渐遇到一些困难,如跑步不能坚持、上课不认真、请假学生增加等,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体育成绩也随之降低。在这个关键时刻,一方面,我帮助学生在认知领域学会动脑,传授可自觉的锻炼方法,避免学生过渡疲劳而产生体育恐惧心理。同时,采用新奇而“刺激”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维持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在情意领域里,我帮助学生了解体育,学会欣赏体育魅力,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理性认识。鼓励他们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克服困难,磨练意志。

一、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可以促进有机体新陈代谢的加强,使体温升高,使血液中的氧气向组织细胞释放保证氧气的供应,使各组织器官较快地发挥较高的工作效率,适应运动的需要。准备活动是体育课、训练课、以及比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必须从思想上加以重视。人在相对安静状态,如果没有通过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运动时,往往会感到不适应:如动作不协调、力量和速度等素质无法充分发挥,运动成绩不能达到正常水平等等。这种现象在延续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步消除,这种延续现象叫惰性作用。?做准备活动不但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而且也带动植物性神经系统大大提高兴奋性和灵活性。如心脏中血液输出、输入量的增强,肺对气体交换量的提高,这些都促使新陈代谢的加强,保证了肌肉的营养供应和废物的排除,从而提高整个机体的运动能力,并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

二、加强教育,培养兴趣

学生的成就感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是一剂良药。如同在文化课教学中的“解答了一个富有挑战性难题”一样,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实实在在的成就感是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练习运动技能得到提高,其中也包括运动知识和健身知识的获得等。相反如果在教学中忽视运动技能的提高,总是在简单重复低水平的运动技术动作,就会使学生丧失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上有成就感,就会树立体育学习的信心,同时也能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有自己赶超的目标和继续学习的动力。如果能帮助所有学生获得这种成就感,树立这样的学习信心,他们便有动力克服体育学习中的困难,获得克服生理、心理惰性后的成功感,自然而然会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

教师和同学对一个学生进步的认同是对其后继学习的莫大鼓励。课堂上一次良好的运动表现,一次出色的示范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在运动竞赛中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同学们的羡慕的目光,这些都会给学生很大的精神鼓舞,也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别是中小学生思维十分单纯,他们往往认为:我体育好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以及同学的肯定,我还得保持下去,要好好学习。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创新教育的渗透,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创设一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宽松环境,以及能否提供给学生的创新机会,为此,教师必须具备有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并有意识地设计好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过程要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动脑筋,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的准备部分结束后,我用“大森林”这个游戏勾起了同学们浓厚的运动兴趣,这个游戏主要是在森林中猎人追赶野兽的游戏,在猎人追赶野兽的同时森林里的大树也充满了灵气处处帮助猎人追赶野兽,同学们互相追赶的同时也增加了团队的精神,更加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应变能力和协调配合的能力。

篇8

关键词:引导;创新;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5-072-01

我们要提升生物教学效率要抓住课堂这一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进行。高中生物教师要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设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转变生物教学理念

生物教师要首先转变教学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似乎一提到“教学”,往往就被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教师“授课”,出现重教轻学的思想,这是对教学的误解。应该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把学法指导提到应有的高度。“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那么怎样才能使主导与主体统一于教与学的活动中呢?这就需要通过学法指导去完成。教师的主导作用最成功的体现就是学法指导,而学法指导的结果,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是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他们自觉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去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去研究教法,使教师的教学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强调教法服务于学法,并非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相反,它要求教师用教的艺术去促进学生学的艺术,这是教师主导作用最有力的体现。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科学探究,我们首先应进入“探究”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备课的过程应成为我们探究的过程。教学实践中我摸索了这样的备课探究思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为使探究教学在课堂中切实可行,我们的备课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由于探究性教学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较高,它应该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二是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实验性

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三是从探究方式的角度,可采取“问题”驱动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实验探究等。

三、进行有效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教师面临着很大的教学责任,教师一直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的今天,探讨如何提

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工作的重点。教师在遵循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应注意转变教学观念,使用情景教学并注意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生物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注重教学的实际性。生物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自然科学和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贴近生活,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教学中难免存在制约教学的现象,如教师在授课时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的标准进行授课,导致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实践内容较少。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较为广泛和全面的知识点,但是教学的生动性欠缺,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优化,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积极利用各种渠道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进行融会贯通,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

篇9

【关键词】语文 语文教学 口语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74-01

中国改革开放36年,市场经济深入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过硬的口才,很难在人际交往中赢得优势,特别是没有一技在身的,如果讷讷不能言,自然的结果就是被社会淘汰。大学扩招已有16年,高校毕业生占据就业大军极大比例,没有过硬的口语能力,谈何就业。因此,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已成为现今高校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尤其是为社会培养适用型技术人才的高教教育,更应该迫切的主抓学生口语训练。

1.朗读法

是口语训练的基础阶段,也是初级阶段。刚从高中学校步入专科学校,彼此都很陌生,胆子又小,在众人面前说的训练又很少,心理障碍较大,说话脸红、气短、非常紧张,这样很容易出现语无伦次的现象。基于此种情况,必学采取较为初级的训练。

1.1朗读能力训练:在训练方式上,可以采取学生自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揣摩感受,领会其意。然后老师做范读或放名人朗读的磁带,以纠正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出现的不足。

1.2齐读能力训练:课堂时间终归有限,每次训练只是给少数人创造了机会,齐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

1.3朗读比赛:经过一段时间的朗读训练,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了一些基础,可以参与比赛。学生可以选自己喜欢、最能表达出水平的作品。事先要做好准备,由老师和班级学委、语文课代表担当评委,做好录音,评上几个档次,鼓励学生们。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基本上达到了吐字清楚、语调柔和、音量适中,抑扬顿挫分明。这样不仅提高了其朗读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复述法

学生将书本读到的语言材料通过自己的理解的通俗易懂的复述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最后用日常口语表述出来。其中就是有对内容的筛选、概括和归纳,可以加深对材料的理解,熟悉教材的词汇、句子和章法。既能培养学生系统而连贯的说话能力,又能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1指导学生阅读:例如:《华佗传》,虽是文言文,但故事性较强,易于把握。让他们口头详述其中的一两个小故事。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锻炼了其口头表达能力,也使其树立了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2培养口语表达能力:为了增强学生口语表达兴趣,加深理解课文,还可以根据作品的主要思想和情节,对人物、景象或情境加以想象和创造,予以合理的补充发挥,即运用生发性口头复述法。例如《项链》授课中,让学生续写结尾。激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发言,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讨论法

3.1 学生讨论:创设情境讲读教学,让学生根据一定的作品分组讨论。例如《项链》授课时,教师针对课文提出“丢项链是否可能?”这样的问题。问题提出后,便激起学生发表见解的愿望,他们纷纷谈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这是情节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写才能为后文假项链做铺垫。有的说不可能丢,路瓦栽夫人把项链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她会时时看,时时摸,根本不可能丢,这应是作者的败笔。

3.2 老师引导:总结后,谈自己的看法,丢项链完全可能。路瓦栽夫人下台阶时便赶快逃走,仅是为了避免丈夫给她加穿的家常衣服被那些穿珍贵皮衣的女人看见,。此时爱慕虚荣心已使她忘记了对项链的珍爱,在这慌乱之中完全可能丢项链,这正是作者的成功之处。这样课堂讨论代替了满堂灌,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不光训练了口语表达,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4.口头作文法

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统一命题或自由命题,口述作文可先单项,后综合的方法。口头作文前先拟提纲或写成文,然后小组人人开口,“我口说我写”。经小组评议,选出一定数量的较好作品,在全班集体讲,再由全班同学评议,最后教师总结。分组口头作文,人人都有说话的机会,小组人少,又能克服怯场心理。先写后说,先单项后综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增强了口语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又使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同步提高。

5.演讲法

是借助语言和动作相互配合,向听众阐述道理,讲述某些见闻或针对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意见的一种口语训练方式。它的最大特点是讲与演的综合运用。通过演讲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逻辑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5.1:写好讲稿:讲稿要有针对性、鲜明性、论证性、鼓动性和通俗性。演讲内容不限,可以讲自己耳闻目睹之事,可以描述生活中的某个场面,也可以就人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等等。学生在准备讲稿过程中,广泛阅读、留心生活、收集材料、整顿成文,既扩大了知识面,又提高了思想认识水平。

5.2指导演讲:要抓住听众心理,以情感人,造成一种热烈的气氛,使大家产生共鸣。还要注意运用语言、音量、语调、表情、手势、姿态等传情达意。从演讲形式到容充满了艺术魅力。演讲可以通过班级组织、第二课堂、全校性演讲比赛等方式进行。除此之外.利用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演讲训练。全班学生轮流进行,成为一种课内日常训练,每次演讲后要进行评议.评价所讲的内容与演讲者的表现形式,这不仅培养了演讲者的口语表达力,也锻炼了参评者的评议能力。

6.辩论法

辩论法是口语表达能力的较高层次训练,但有了前5个阶段的训练,搞起来也就不算太难了。在辩论前,教师一定要注意辩题的选择,要选择那些既有时代特色,又符合青年学。生心理的辩题。辩题选好后,教师就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组织正反辩方、主持人、评委、自己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在辩论时充分发挥。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也使他们具备了坚持真理的信念、服从真理的风度、博士多闻的知识、能言善辩的口才、随机应变的机智等多方面的因素。

总之,通过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高职学生口语训练的积极性,适当满足学生的表现心理,为学生毕业以后适应充分竞争的就业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奉献社会。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高校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师生 高校教师

在高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课堂教学优先的意识,千方百计的把提升课堂教学实际效果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这样说,课堂教学是整个高校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地位显著而重要。在新时期,面对高校教学任务的转变,切实维护课堂教学的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是广大高校教师需要思考的课题。

一、调节和活跃课堂气氛,凝造务实开放的新型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不仅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而且需要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其中,如何凝造和谐、开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课堂成为学生们乐于学习的“乐园”和“宝地”,这是广大教师应该着重加强的内容。适度的调节课堂气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而且可以极大地解放教师,形成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建设,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良好氛围。试想,课堂气氛如果是和谐、开放、活泼的,那么学生就不会有任何的不适和心理负担,就会把课堂学习当做乐趣,丝毫不会感觉反感和疲倦。所以,教师要注意对课堂氛围的把控,要想方设法让学生都可以进入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中。

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设情境,将原本枯燥无味的课本理论知识在具体的情境模式中进行展示和解读,让学生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消化。类似的,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言、多讨论,使课堂变成学生们的“欢乐之地”,这样的课堂气氛很快就可以活跃和火热起来,教学内容也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授。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思维导向的把握,要把学生的思考方向和课堂气氛有机地统一起来,既要保证课堂氛围的祥和、热烈,也要保证教学服务学生的终极目标的实现。在凝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过程中,教师既是引导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其目的是改善课堂教学的环境,让学生可以更专注的参与课堂学习中。同时,调节和塑造课堂气氛,要把握好“务实”和“开放”的原则,既要保证气氛的适度、适当,也要保证开放的课堂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二、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加强师生的沟通、交流和互动

高校的教育应该特别注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把握,要始终牢记学生至上的教育观念,让学生成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同样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认识到,课堂教学的所有努力和付出,倘若不能换来学生的成长和进步,那么这样的教学是毫无价值的。因此,广大高校教师必须切实维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要想方设法的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中去,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加自觉的学习课堂知识,提高应用技能。另外,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和互动,争取和学生打成一片,变成朋友,在亦师亦友的状态中实现课堂教学的效果最优化。

相关教育研究表明,当学生对某位教师认同或有好感时,那么此学生就会爱屋及乌的喜欢上教师教授的科目。其实,这一理论着重说明了教师和学生关系处理的重要性。教师和学生如果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升,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他们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具体到日常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主动与对方进行沟通、交流,这样不但可以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凝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进而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总之,师生间保持适度的沟通、互动,最终可以实现课堂教学和谐、有序的开展,不仅师生双方都倍感轻松,而且教学效果也能迅速得以提升。

三、教师要革新教学观念和方法,采用更加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高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这一点也应该成为教师更新和改变教学观念、方法的动力。面对日益发展的科技和迅速成长的学生,教师不应固守过往刻板、陈旧的教学思路,而是应该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把握教学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不断采用更加人性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具体来说,课堂教学的方法不一而足,千变万化,所以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根据学生的喜欢来适度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

其实,包括多媒体、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手段,都是可以为高校教师所用的现代化教学媒介,也是可以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适当使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适度改进教学的思路和模式,不但是对教师的“解脱”,也是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方法。反过来说,高校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媒介充满兴趣,这也正是教师采用新型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的理由。总之,教师教学思维、方法和策略的不断更新、改进,既是对课堂教学的负责,也是提升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适应新形势,应对新变化,采取新方法,提升新能力。高校教师既要千方百计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还要保证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这才是高校课堂教学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1]李浪. 高校课堂教学现状与教学效果提高研究[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