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传统教育范文
时间:2024-01-31 17:5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传统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他们有的过多的依赖家长,缺乏自理能力,劳动习惯欠缺;有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任性蛮横;还有的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劳动成果,成了新一代的啃老族;还有的是非观念淡薄,民族意识、集体意识、国家意识淡漠。这样的结果必将削弱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最终会导致中国几千前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流失。所以传播中华文化,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
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知道中华传统文化是什么?我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来祖先传承下来的极具价值的精神遗产。青铜鼎上的铭文,龟壳上的甲骨文,凝聚着几千年前祖先的智慧,散发着远古原野间的迷人的气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子百家,纵横捭阖,恣肆,更是中华文明之轴心时代;《诗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引领着后世人风雅之传统;及至屈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离骚,更是穿越古今,为后世人所想见。而后,文明的长河一路蜿蜒向前,有汉赋的厚重典雅,奇文丽采,有曹操的古直苍劲,沧海横流,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有将进酒,杯莫停的李太白,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杜工部。有宋一代,苏辛豪雄,秦观婉约。中国的文化一脉相承,薪火相传。
众所周知,小学是塑造人格的重要阶段,对其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重大。我认为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
首先要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三千多年前,《诗经·小雅》里就有描述父母生育和抚养孩子艰苦辛劳情景的动人诗句,认为这种恩情,是像高远深邃的苍天那样无穷无尽的。
关于孝敬父母,《论语》记载了一个著名故事。孔子学生宰予曾经抱怨说:“守丧三年,时间未免太长。”宰予退出后,孔子叹息说:“宰予不仁啊!孩子出生后三年,才能离开父母怀抱。三年守丧,是天下通行的丧期。宰予对于他的父母,难道连三年的爱心也没有吗?”这个反问,其实也是对天下所有人的告诫。儒家就是这样通过自然性血缘关系原初情感,赋予了“孝文化”丰富而具体的内涵。
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又费尽心血哺育我们,并没有想着孩子如何去报答他们,这是人类最朴素、最无私、最自然的感情。孝敬的根源是爱,是子女回报于父母的爱,同样也是人类最朴素、最自然的感情。我们必须感恩父母,铭记父母的养育、支持、鼓励,感恩父母无私的爱。感恩父母是做人之本。一个人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有可能去爱他人,才会去爱自己的祖国。
其次要感恩师长。师长传授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给予我们孜孜不倦的教诲,这里饱含着深忱无私的爱。我国具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在古代,老师是“天地君亲师”五伦中的重要一伦。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论语·学而》),这就是说: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在社会上要尊敬师长。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是说,尊重自己的长辈,进而尊重别人的长辈。这种感恩师长的情感,根源仍然是爱。
还要感恩社会。北宋范仲淹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也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岳飞精忠报国,古往今来忠心报国的故事不胜枚举。社会和祖国给予了我们和谐安定的生活环境,我们应该回报于社会,感恩于祖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学生的感恩教育,应当从学生本体出发,从小处着眼。培养爱国主义的精神,应从一点一滴的身边小事做起,比如: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关心国家时事,争当“环保小卫士”。关爱同伴,牵手同学,共同进步,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向灾区捐款献爱心,清除公路边的垃圾,清扫街道,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国学传统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国人在国学的滋养下茁壮成长,这对学生的身心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国学经典学习作为小学生的启蒙教育,已经越来越普及被社会大众所接受,被大多数的专家学者所认同。它是培养小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树立远大人生理想的一个十分必要的方法。
一、国学的概念
关于国学的概念,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先生有较全面的论述,他认为,国学可以理解为是参照西方学术对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学,即所说的,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文学、艺术、数术方技均包括其中;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是指关于传统思想文化的教育,其目的就是让小学生通过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逐步提高自身的国学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继承并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1]。
二、问题的提出
很多年前人们一直围绕着语文学科的工具论和传道论展开辩论。我们不能否认语文的工具性,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又不能陷入工具论的狭隘境地里,如果从工具的角度去进行教学,显然成了买椟还珠,丢掉了语文更为宝贵的东西。语文是载道的,这也是谁都无可否认的事实,但我们也不能抱着腐朽的传统思想,把语文当作禁锢思想、传授大道的载体,陷入工具论的另一端。我们主张语文就是语文,教师应尽其所能地发掘其美好,展示给学生看。教师虽然不能保证每一点都得到学生的喜欢,但应该确保其中的每一处美好和营养都能展现出来。语文培养学生各种美丽的思想和品德,靠得是其自身的魅力和营养,而不是灌输和讲解。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是存在问题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要么是过于高大上,俨然成了思想道德的直接灌输,并不能触动学生的情怀;要么仅仅把语文当作工具,使语文教学停留在语言教学的层面。近年来,传统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呼吁传统道德观念的回归。但是,传统的道德以何种形式和载体回归,在回归过程中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哪些需要继承,哪些需要发扬,哪些需要创新,以及哪些需要摒弃都是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的问题。从操作层面上来讲,我们需要做的事有很多。这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虽然提出来的略晚一些,但正是时候[2]。
三、国学传统在小学教育中的困境
在传统教育中,小学生的启蒙教育是枯燥的,然而却是最有效的。他们在未理解文章之前就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背诵,积累了许多篇章。枯燥的机械的记忆和背诵曾经被我们嗤之以鼻并抛弃不用,然而,客观的讲,它也有它积极的意义。许多文学大家,甚至是科学家都回忆小时候的背诵,说尽管那个时候并不理解,可是随着时间积累和阅历的丰富,会对那些诗词文章的理解越来越深。再见到那个情景的时候,记忆里的诗句就涌出来,对它的理解就进一步加深了。其好处不仅仅是精神境界的享用,还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了学习者的血液里,成为了一生的滋养。然而,目前,我们小学教育阶段的国学教育还远远不够,究其原因:
首先是教师思想的局限。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仅仅把语文教学停留在工具启蒙的阶段,认为能教学生认识几个字、写几个句子,达到读书认字的水平就可以了。更多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都专注于学校的各种考试和考核中,在思想上难以把语文学科提升到另一个更加高大上的水平和档次,也难以认识到自己的重要地位,更想不到如何去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其次是教材和人才的缺失。就现有的教材来看,虽然对国学有所涉及,但内容还不够丰富,不足以满足人们对于传统国学的渴求。许多学校都尝试补充《三字经》《弟子规》等古代的启蒙读物,我们应该选择哪些书目作为传统国学的入门科目,仍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商榷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而简单地把旧时私塾中的启蒙读物拿来的做法也未免显得简单化。此外,这些入门国学的教学也仅仅限于读一读,讲解也毕竟粗浅,毕竟还没有优秀教师能够讲出其中的精髓。
最后是操作规范的缺失。这样的文章背诵哪里,哪里需要深入理解,又有哪些需要加以强调,怎样去粗取精,保留其精华部分,是国学教育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尽管国学进校园已经实施了相当长的时间,但大家基本上都是在摸索着做,并没有一套经过了验证可被推崇和推广的操作规范。从学校的角度讲,这部分内容是否应纳入考核、怎样考核、考核标准是什么都有待进一步的探索。这部分教材没有固定的课时,很难保证教学的质量[3]。
四、国学传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发展前景
让国学进入小学语文教育,让国学传统渗透到小学语文教育中,是当下我们每个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考虑的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个任务的紧迫性和严峻性,从思想上做好迎接的准备。这就需要我们在教材上做出甄选,选出不仅要在内容上符合,还要在形式上优美的内容来。
国学是我们难以割舍的传统,传承的不仅是文化,还有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以及与之相关的价值观念。其教育的形式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并不需要教师人为地过渡挖掘。国学热的兴起不会是流行风,而是一种新常态的回归。在这一点上,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是大有作为的。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国学是中华民族国人艺术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瑰宝,闪烁着古人智慧的光芒,发扬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从新一代抓起。让他们传承中华文化,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热爱语文、热爱文化,愿意学习,通过用国学经典教育的熏陶,帮助他们清楚做人的道理和准则,从中体会到做人的乐趣,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用经典传承文明,用经典浸润人生!
参考文献:
[1]徐燕.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教育[J].学周刊,2014.
篇3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沉淀下的结晶,是老祖宗留给我们每一个人的文化财富。孔子说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人生信条,范仲淹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陆游说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报国情怀,孟子说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诸葛亮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I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教给孩子并让孩子继承和发扬。
语文,作为炎黄子孙的母语,承担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成果的重任,语文教学,更应该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把我们国家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下去,别让历史在我们手中夭折,更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面对传统文化,我们小学教师怎样能更好的传承下去呢?
一、要做到润物无声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仅要限于课本上知识的传授,老师要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在传授课本知识中,教师的一句引用可能会让学生茅塞顿开,能够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提高学生对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的积极性。在引导学生思想教育中,教师讲的一个故事就会有好的思想在学生心理扎了根,让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高尚的品格与道德情操。在课间休息中,传统读物更能引起同学阅读的兴趣,在阅读中吸取中华几千年文化的结晶。一次高山流水的回放,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美好的乐曲中向往美好的明天。传统文化能够改变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赏和欣赏能力。润物无声的教育,能更好地把传统教育传承下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与道德素质。
二、要做到大张旗鼓
首先在课本中大张旗鼓地传承传统文化教育。如小学课本中的寓言故事,不仅要学生明白故事,还要明白其中告诉我们的道理,并且要把这一课的教学引申出去,让学生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明白更多的道理。小学课本中的古诗不仅要学生会背会写,还要明白诗中的意思,明白作者的意图,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画诗境的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并要求背会其作者别的一首或两首诗,还可以要求背诵和这首诗相关联的诗。在经典名作教学之中,教师除了教好课本知识外,还要举行一些知识竞赛,故事品读,故事积累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掌握传统文化。
其次在课外活动中大张旗鼓地传承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在课外活动中多举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比赛,如古诗词背诵比赛,讲寓言故事、成语故事比赛,在读书汇报会中让学生演课本剧、历史剧、神话等,在表演中学生会对中华历史感到无比骄傲,从而更加深入的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大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在课外活动小组中,我们语文小组可以创立作文班,古诗写作班,故事创作班等,让学生不仅更好地传承,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够让学生的传统文化情怀更加浓厚。
大张旗鼓地传承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学校已经做到了率先垂范。学校组织印刷了《经典诗词诵读》本土教材,学生每天都要进行晨诵,学校还不定期地进行抽测比赛,学生大量积累古诗词,在背诵中感受古诗词的音律美,意境美,文字美。在背诵中学习古人留下的精髓,感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朗朗上口,感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赤子情怀,感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美丽景色,感受“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而《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朱子家训》等更好地诠释了古代教育的方法,让孩子在诵读中学习古代家庭道德教育和私塾道德教育,学会怎样遵守道德,做一个知书明理的人。
三、要做到持之以恒
教育不是三分钟热血,传承传统文化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我们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作为传承传统文化最重要的领军人物――小学语文老师,更应该持之以恒地传承好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不是盲目跟风,不是形势需要。现在的教学很多都为了适应考试的需要,而丢弃了我们最原始的本真教育,一味地追求高分数,高质量的教学。请问,连自己祖国五千年的智慧和文明都丢弃的人,还能会有什么好的教学质量?
要做到持之以恒,教师要爱上传统文化,只有教师发自内心的喜欢,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孩子们,才能更好地指引孩子们学习掌握。要做到持之以恒,不仅要爱好,还要不断学习,学习《红楼梦》中人物经典描写,学习《西游记》中精彩故事叙述,学习《唐诗宋词》中的精髓词句。在学习中只有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才能不愧于一个教育者的称呼!
篇4
【关键词】小学英语;传统;现代;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5-0041-03
【作者简介】杜廷云,江苏省连云港市苍梧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06),中小学英语高级教师,连云港市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
当下的小学英语课堂存在着两种现象,一种是偏向传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但是由于学生直接面对教师,双方能够进行各种层面的交流,一名优秀的教师对学生能够起到直接的影响,对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起着一定作用。另一种是偏向现代,现代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教授学习方法,不单是“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现代教学方式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把英语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但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居于次要地位,与学生交流时间减少,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引导,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多通过机器间接进行,这对于学生情感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不利的。这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以概括为:教师认识不足,残留“应试”病根;学生思维固守,习惯“喂食”模式;家长不明就里,过分“依赖”牵引;学校条件限制,硬件设施不足。两种现象的并存不禁让人感到纠结:如何才能让“传统”与“现代”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和谐共生、相辅相成呢?
一、和谐共生――英语课堂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一)从“望而却步”到“云中漫步”
十年课改,给我们带来了丰硕的成果。随着新课标的颁发及新教材的修订,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1.新知学习中的悄然转变。
译林新版小学英语教材主课文部分以对话、短文、短剧为主,高年级课文内容很长,学生在学习对话时,往往会望“文”兴叹,产生畏难情绪。
特级教师沈峰在教学译林新版《英语(六下)》Unit 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一文时,是这样来导入新课的:她打开网络邮箱,在收件箱里打开一封英文信件,然后引出课文的教学。T:This is a letter from my penfriend.学生们觉得真实有趣。最后她又让学生写一封电子邮件给她。教师在网上修改信件内容,同时为第二节课储备语言资料。
沈老师评课时说:“时代不同了,不要机械操练,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模拟真实语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句型巩固时的应然而变。
作为一门语言,英语教学离不开字、词、句。巩固字、词、句应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如果在教学中只是简单枯燥的记忆,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9 The English Club中的重点句型是“Where are you from?I’m from ...”其中涉及China、UK、USA、Japan等多个国家。因为这是中国英语课堂,学生来自中国,所以练习其他国家时就有点牵强。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会做一些国旗等教具来帮助练习。而现在,教师则可以利用网络小游戏来练习,当点击正确的泡泡时,小鱼就会飞过去。这种让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能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
■
(二)从“封闭学习”到“开放学习”
1.网络时代“一起作业”。
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是教师上课,学生听讲,然后回家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作业内容一般包括朗读课文、抄写句子、背诵课文等。而“一起作业网”的出现让全国的小学生拥有了共同的作业平台,弥补了课堂上的不足,实现了作业分层,英语作业变得趣味盎然。
译林新版《英语(六下)》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后,作业里的词汇复习部分,一般是学生回家跟读、抄写、朗读等。而在一起作业网中可供选择的形式与内容就非常多,且每一项又有很多小项可供选择,如在“单词辨识”中就包括:小魔女与淘气猫、杰克船长、正义法官、打地鼠、拳击擂台等,非常有趣。
更大的优势是教师还能进行个性化批改、写评语,汇总班级整体完成情况等。这就打开了英语学习新的一扇大门。
2.“翻转课堂”玩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从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也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简称翻转课堂或反转课堂。最早起源于美国的一所山区学校,后经萨尔曼・可汗和他创立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发展为全世界所熟知。翻转课堂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讲授―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完成作业)。在翻转课堂中师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主要是倾听学生的提问,从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互联网去使用优质资源。
在教学一般过去时时,教师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展开课堂教学,这时重复讲解显得枯燥单调,一节课下来教师往往筋疲力尽,学生掌握得也不够理想。因此,笔者试着录制一个关于一般过去时变化规则的视频,学生在观看后展开讨论。视频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暂停在任意位置,复习课上可以多次拿出来使用,减了负,效果好,真是一举多得!
视频的使用是翻转课堂的重要特征,视频虽然短小但信息清晰明确,能让学生重构学习流程,同时也便于复习巩固。这样课堂上就可以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学会思考。这是“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迈进的一大步。
(三)从“定量供给”到“超量供给”
1.拓展延伸无定量。
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中,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情况,在拓展延伸环节,往往是教师设置3-5个情境,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编对话。更开放一点的课堂可让学生当堂Do a survey(做个调查),这都属于“定量供给”阶段。
一位教师教学译林新版《英语(三下)》Unit 6 Colours一课时在拓展环节运用了“Let’s show”活动,让学生根据提示编对话(如图1)。此环节中,看似对答如流的师生或是生生对话,其实意义不大。如能这样:播放一段雨后彩虹的视频。当美丽的rainbow形成的时候,学生不禁欢呼:How nice!/Great!观看完后,教师根据动画内容,做一个“好记忆力!”(good memory)的游戏。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有的回忆彩虹颜色,有的回忆花草颜色,有的回忆小鸟颜色,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对话热情。
以上案例中,前者属于定量供给,后者属于超量供给。
2.发散思维无极限。
新课标要求:“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现代教学手段与互联网紧密相连,内容更加丰富。因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刺激学生的大脑。只要你能想到了,几乎都能在网络上搜索到,发散学生的思维真是无极限。
二、深度融合――英语课堂中“传统”与“现代”的追求
(一)深度融合:体现在英语教学手段上
教学手段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阶段。
1.继承传统英语教具学具的妙用。
自制教学用具。如学习新教材What time is it?(四年级)时的自制钟表;学习Colours(三年级)一课时,准备各种色彩的卡纸;学习The English Club(五年级)一课时,师生共同制作国旗;学习robot一词时,教师带领学生用纸箱自制机器人等。这些传统的做法,虽然耗时多,但是学生参与其中,乐此不疲。
板书简笔画。现代教学手段应该和传统的板书简笔画完美融合在一起。粉笔的妙用不能遗失。板书简笔画不仅可以总结整节课知识点,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2.发挥现代英语网络学习的长处。
现代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把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变抽象空洞为具体生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学习英语视野,培养学生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运用现代教学方式学习时,教师要关注班级的弱势群体,即学习能力不强、家里没有网络平台、自控能力差的学生。还要多跟学生交流,避免让学生直接面对冷冰冰的机器。
(二)深度融合:实现在英语环境创设上
英语环境主要包括英语学习的软件环境和英语学习的硬件环境。
1.软件环境,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课内软环境。英语课内环境主要是指英语课堂中的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课堂上既需要教师利用传统朴素的教学手段,也需要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手段。
课外软环境。英语课外环境主要是指小学生把英语学习延伸至课外。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学习渠道,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达到学习目的。学生课外的学习离不开传统的听说读写,也需要接触更多的学习资源,提高英语素养。
2.硬件环境,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座位设置。无论是传统的秧田式座位,还是现在流行的圆形小组合作式座位,只要是适合本班学情,便可以实现传统秧田式和现代圆桌式的完美融合。
文化氛围。教室中英语环境的布置,如:英语角、英语长廊、英语书法作品展览等这些传统的项目,还包括为学生播放英文歌曲、英语电影的文化氛围等现代项目。两者结合,形成英语学习的浸润文化。
(三)深度融合:关键在英语教师理念上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1.未必是“革传统教师的命”。
《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一书的作者涂子沛说:“这场教育革命,谁将受到最大的冲击?不难发现,就是革教育工作者的命,革传统教师的命,这场革命首先是扑向我们的老师。”作为一线英语教师,首先要认清目前的教育改革形势,固守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显然是不行的,但是中国小学生学习英语有着特殊的情况,一些传统的好的教学方式我们要继承。
2.英语教师转型势在必行。
随着国际化浪潮的到来,英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便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教育发展。华中师范大学数字教育资源中心主任王继新说:“教师需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去设计教学,去使用技术,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
篇5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师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具体安排诵读的内容。对所安排的内容,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牢记在心。学生诵读的过程是进行语言材料积累的过程,也是接受民族文化熏陶的过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了每个人的社会责任;“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诠释了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是诚信做人的原则;“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民族骨气和浩然正义的典型写照。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们先人智慧的结晶,是值得我们自豪的精神资源。我们应该把它输入到我们的血液中,融入到我们的生命中。
二、让学生感受戏曲艺术丰富的内涵和悠长的韵味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形式。但是当前大多数学生普遍都喜欢流行的影视文化,很少接触戏曲。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亲口尝一尝。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程的优势,精心组织活动。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戏曲的发展演变、经典的角色、戏曲的种类及特点等相关知识;也可以有选择地让学生观摩一些著名戏曲艺术家的表演,从唱腔、念白中体味戏曲特有的韵味。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有选择地收看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以丰富学生的戏曲知识。
三、让学生领悟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书法是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提高其文化修养的一种手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个人写的字上通常可以考察出一个人在文化方面的悟性和修养。语文教师应把书法教学纳入整个小学教学计划中。教学中,教师除了进行读帖辅导、教师范写、个别指导之外,还可介绍一些书法家的生平简历、趣事轶闻,相关碑帖的创作背景、经历过程和风格特色及其在传统艺术中的地位等。这一方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唤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另一方面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领悟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和丰富的内涵。
四、开展家校合作
在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采用家校合作的模式,不仅可以促进教育成效的迅速实现,而且还拉近了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距离,便于今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教师应当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的意义、方法以及目的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家长转变观念,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并且以身作则影响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要定期举办家长学习班或者家园联系会等,以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以及家长对教师教育工作的意见,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提供活力。其次,为了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学校可以尝试跟家长一起,开展学术沙龙或以某方面文化礼仪为主题的专题活动等,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再者,教师要结合学校的日常教学安排以及家长的时间安排,和家长一起,带领学生参观古典建筑、拜访老革命家、欣赏有意义的影片等,以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使得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五、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作用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中融入多媒体,无疑为教育手段的创新提供了新鲜的活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之余,应加强自身的学习,以掌握更多的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并且尽可能多的搜集学生所感兴趣的图片、音乐、视频等,为信息化课堂的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比如,教师可以就不同民族的不同特色为出发点,利用视频不同民族的舞蹈、服饰、语言等,与此同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观看之后,模仿其中的相关舞蹈片段,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在兴致盎然的观赏中了解到更多关于传统民俗的知识,也可以在热情的表演中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
篇6
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李寿科 禹见达
【摘 要】与传统教学相比,案例教学具有直观具体性、综合性、理论联系实际等优点,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教学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案例教学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动手能力均优于传统教学,但案例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将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功能。
关键词 案例教学;传统教学;实验比较;土木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0-0008-01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往往忽视了课堂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的现象,导致了课堂上学到的很多理论知识,在离开学校后,由于不会利用而显得毫无用处。作为工科专业的土木工程专业,社会需要的更多的是应用型人才,在传统教学中, 单纯的理论教学不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要将学生从传统教学中解放出来,要使理论知识回归工程, 只有将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变成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案例教学概述
传统教学依托教材,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听取的方式教学,由于授课内容均取自书本,就知识言知识,理论占了很大比重,因而内容较为抽象、枯燥,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课堂往往缺乏生气,较传统教学相比,案例教学具有较强的优势。如诺要把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必须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有机紧密的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尝试案例教学。
与传统教学相比,案例教学具有:①直观、具体,学生容易理解接受。与传统教学相比,案例教学一般选用具体、典型现实对象进行教学,由于来自于现实世界,故较书本理论知识更直观、更具体,因而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②具有综合性。案例教学通过设计一个典型案例把本学科知识系统的组织联系起来,使知识形成体系。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与学习,不仅能掌握新的知识,通过联系以前学习的知识,还能取得温故而知新的效果。③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功能,能有效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案例教学把理论知识与现实案例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能迅速的掌握理论知识,并能进行具体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和动手能力。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较强的优越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案例教学的案例是具体的、孤立的、表面的经验与情景,属于现象,要抓住事物的本事还必须加强理论的学习,因此案例教学不能代替系统的理论学习与讲授。②案例教学对学生知识的综合掌握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案例教学将变得孤立而失去其现实意义。③案例教学对教师的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要充分发案例教学的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案例设计与选取要求很高,一个好的案例需要耗费相当多的时间与精力,且要求授课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及课堂引导能力。
三、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效果实验对比
为了对比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根据作者从事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工作,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基于《混泥土结构设计》这门课程,及学校的教学条件,选取了土木工程方向的6个授课小班,每班30人,在同一个教师教学的情况下将6个小班级分成A、B两个大班进行教学,每个班级90人。实验分两个阶段进行,分阶段对教学效果进行考核,实验安排如表1所示。
为了减少该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增加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便于结果的对比,作者将该试验在3年内在3个年级中重复进行了3次。实验的考核方式为阶段考试,考试采用百分制,考试内容由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部分构成,分值各占50%,3个年级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考核内容均相同。三次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经过对表2数据进行横向对比与纵向分析,可以发现,这三个年级的考核结果存在一致性:
(1)第一阶段在班级A采用传统教学,班级B采用案例教学,考核结果显示,除了年级3,在第一阶段A班的理论知识稍强于B班,其他两个年级B班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优于A班,B班的实际操作能力远优于A班;第二阶段在班级A采用案例教学,班级B采用传统教学,考核结果显示,A班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均高于B班,实际操作能力大大优于B班。由此可知,无论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采用案例教学,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能有效地巩固理论知识。
(2)在第一阶段对班级A进行传统教学,第二阶段对班级A进行案例教学,根据考核数据显示,较第一阶段相比,班级A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提高,而操作动手能力却大幅度提升;在第一阶段对班级B进行案例教学,第二阶段对班级B进行传统教学,根据考核数据显示,较第一阶段相比,班级B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下降,操作动手能力也大幅度下滑。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采用案例教学的班级和案例教学阶段,学生的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均优于传统教学,可以认为案例教学具有提高学生实际操作与动手能力的作用,同时还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对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巩固作用。因此,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对于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土木工程类工科专业而言,案例教学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案例教学固然存在明显的优点,但传统教学中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也不容忽视,要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还需要结合传统教学,加强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各取所长,最终才能丰富案例教学,使其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而更具发展生机。
参考文献:
[1]余群舟,陈海滨,江义声.土木工程施工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5):128.
[2]宁宝宽,白泉,黄志强.基于生产实习的土木工程施工理论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2,(3):118.
[3]吴云鹏.案例教学:教师教育的新境界[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5):153.
篇7
在教师进行体育践课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求让学生们在穿着方面注意礼仪,在体育课堂,穿着礼仪就是要求穿着运动装。在体育课,穿着合适的运动装,不仅仅能够更加舒适地开展体育运动,也是对其他学生和教师的充分尊重,是学生们积极健康向上成长以及遵守服饰礼仪的展现。教师可以在一些体育课堂训练中,例如:队列、基本动作、艺术体操、武术等其他体育活动教学中渗透体态礼仪的教育。通过针对性的礼仪学习以及相关训练,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学生们形成科学有效的良好体态,培养学生们用正确的姿势站立,用优雅的姿态行走,养成得体的体态,掌握基本的规范体态礼仪。在体育课程中,能够充分展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礼仪的就是实践课,教师们必须要科学合理地利用、组织相关的教学措施和运用有效的手段,帮助学生们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学会相互之间帮助、团结协作,体现出彼此之间的关注和友爱,在有需要团队协作的时候,积极参与,参加合作项目,在学习过程中其他同学遇到了困难,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出现了口误,也及时纠正辅助教师们开展有效教学。另外,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在游戏中尊重游戏规则,耐心细致地教导学生合理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为学生们的表现进行公平的“裁决”,让学生们在一个充满礼仪的体育实践课中学习礼仪教育。
二、在体育课余活动中开展礼仪教育
礼仪能够维持整个社会处于一种人们共同认可并且执行的行为规范体系中,在这个体系中,不容忍任意而为,体育竞技项目中这一点的体现也尤为深刻。在每一个竞技项目中,都必须要以严格遵守比赛规则为前提,在一些大型的体育娱乐活动中,参赛者也往往要遵守比赛制度或是长期积累下的不成文规定,这些规定也会逐渐上升成为公众认可的制度,教师可以用语言全面见解地概括规章制度,培养学生们了解规则、遵守知识的良好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遵守规章制度、自觉自主遵守规则和行为习惯的高品质公民。在教师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将身体锻炼和礼仪教育放在同一位置,强调集体游戏、提高身体机能、确保安全、遵守严格的规章制度等多个目的,让学生们养成自觉遵守规则、遵守公共道德的良好公民。例如,在进行球类课余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体育技能水平之上和天气、场地等外界因素良好的状况下,制定合理的比赛规则,让学生们在能够确保遵守相关规则的情况下进行比赛,并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除此之外,在开展一些人数较少的小组、小队体育活动时,教师可以普及一些比赛开始和结束时两队之间的礼貌礼节,以及比赛过程中同队成员之间的礼貌礼仪等,为学生们普及一些体育礼仪教育。
三、在体育多媒体课程中开展礼仪教育
篇8
关键词:翻转课堂 小学传统教学 启示
什么是翻转课堂呢?即颠倒课堂,就是颠倒了传授知识和内化知识的顺序,学生先在课堂外自学(在线学习教师事先做好的视频),初步理解后将“作业”和疑难点带进课堂,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沟通,解决问题。这跟传统的“老师白天上课,学生晚上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所以被称为“颠倒的课堂”。翻转课堂的学习理论是掌握学习法和建构主义理论。掌握学习,就是学生按自己的步调观看教学课件,并通过在线方式与同伴及教师进行交流,然后带着问题在课堂上参与讨论,这时教师起引导辅助的作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生建构的过程,翻转课堂通过联系已有的经验去建构理解新的知识。
2006年11月,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制作教学视频为其亲戚的孩子辅导功课。初试成功后,他便开始制作各种教学视频并传到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上,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国内称其为“可汗学院”。2007年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是践行翻转课堂的第一人。
相比之下,当翻转课堂在美国广泛应用时,我国大部分小学仍然践行着传统的班级面授制,这种教学方式有其固有的顽疾:
1.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的“学”居于其次
在小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所谓教学就是“教”和“学”,教师将他们知道的、提前准备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
2.教学过程条理性很强,但缺乏灵活性
在小学教学实际中,教师惯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①导入―新授―练习或复习―总结―布置作业;②导入―讨论―总结―布置作业;③自学―练习―新授―布置作业等。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等一系列问题。
3.注重应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但整体效果有待加强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大量应用在小学教学中,缺陷明显:教师向学生提供的预习材料的形式单一(仅仅包括文档、视频、PPT以及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课上主要是教师借助PPT进行讲解;课后难题学生一般是向家长请教,很少利用网络资源去解决。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俨然是一副教书匠的形象,而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它的很多方面可以借鉴过来应用到我国小学的教学中。
(一)翻转课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简单地说是一种“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的教学模式,它以探究性的学习和基于任务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在课前,学生可以控制学习的进度。课堂上,可以通过与同学、教师的交流、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预习时反馈出的问题,有重点地去进行讲解。而且,这些教学视频都是永久性的,随时可以在网上或电脑里找到。
(二)翻转课堂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翻转课堂上,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组织者。教师有时间去观察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角色变成了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课前看视频,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与其他同学讨论的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
(三)翻转课堂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教学组织形式
翻转课堂弥补了我国小学班级授课制的缺陷。首先,学生自己在家学习,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其次,学生看视频的过程中,遇见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去尝试解决;最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定学习步调。
篇9
1 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
现阶段,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于中考或高考失利的青年群体,在生理或心理年龄上他们大多还是还未成年人。这种生源特点和年龄特点决定了技工学校的学生在思想文化上存在缺陷,但是同时他们又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教育体制和教学理念的影响,社会、家庭对青少年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的培养是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标准的,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技工学校的学生同样是在这样教育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是一群认知能力较差,学习成绩较差的特殊群体,有些学生甚至还未完成义务教育。这种生源特点决定了技工学校的学生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表现较差,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对于传统文化缺乏兴趣。在思想行为方面他们没有较强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有时甚至会产生消极思想和暴力行为。另一方面,由于技工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思想文化教育上往往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他们大多是还未成年或刚刚成年,对于个人和社会还未形成成熟的认识,在人生价值观方面也未形成定型观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乐于实践的精神。因此虽然技工学校的学生容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沾染上吸烟喝酒、打击斗殴、赶时髦图享受的坏习惯,但是他们也易受良好社会风气的影响,易于接受正面积极的思想教育。因此如何在保持技工学校学生思想多元化,性格多重性的基础上,整体提升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将他们培养为有理想、有道德的新型技工人才,是技工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
2 技工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
从目前情况来看,虽然各技工学校已开始认识到社会对技工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也逐渐加大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德育教育仍是其教育工作的难点。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不仅在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相脱离、与时代需求相脱轨,而且在形式上也未能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方法。德育教育过程只注重外表,尤其是在应试教育情况下,学生虽然能记住德育教育的内容却不能将其内化为思想认知、外化为实际行动。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当今学校教育的开放性让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变得急功近利,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另一方面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让技工学校的教育重心发生偏移,其往往注重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培训和考核,但是德育教育工作无论是在教育力度还是在教育形式上都比较滞后。具体来讲,技工学校在德育教育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有三:首先,学校领导对德育教育工作不够重视。近年来随着技工学校数量的不断增加,技工教育行业内的竞争在不断加剧。为了不断地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规模,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学习,学校领导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和办学资源用到了改善教育基础设施上,因此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投入,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思想重视程度上都明显不足。其次,学校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难度估计过高。由于德育教育工作中师资力量的局限,技工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数量很少,但是要负责对较多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巨大的工作量与有限的工作精力相差悬殊。另外由于技工学校的生源特点,学生在思想认知上往往存在缺陷。德育工作者面对学生往往会将其定性为很难教育的人群,因此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再次,德育教育的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目前技工学校在德育教育的灌输式方法过于死板,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下显得不够灵活,不但不能引起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兴趣,甚至会让他们一提到思想教育就嗤之以鼻,感到厌烦。
3 用传统经典读物创新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
根据以上分析,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其课程内容和教育形式不仅未能反映出学生在道德修养上存在的问题而且也很难解决这些问题。在实际的德育过程中,技工学校的学生在思想修养上的表现令人担忧,他们虽然在生理和年龄上日渐成熟,但是在心理上,尤其是在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认知上还很幼稚。很多技工学校的学生虽然掌握了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但是他们也习得了一些不良的习惯,例如斗殴、赌博、早恋、沉迷于网络生活等等。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急需对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进行改革,探索出一条全新教育途径。笔者认为,将传统经典读物纳入技工学校的德育课程之中,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来熏陶和培养当今的技工人才,将会大大提升德育成果。2008年来我校把《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经典读物融入到德育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行为习惯也得到很大改善。《三字经》、《弟子规》等蕴含着深厚的道德观点,将其融入到德育教育中,不但能对学生的德行起到先导作用,而且也有利于弘扬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
3.1 在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中,要将经典读物蕴含的思想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知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道德教育始终是作为教育的重点而存在的。例如在《三字经》中就有“首孝悌,次见闻”的说法,其强调的是一个人首先要培养起高尚的道德,然后再去接受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中国现代教育虽然沿承了传统教育这一做法,但是现行德育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未能在学生心中真正架构起思想道德体系。一个人在小学阶段可能讲文明有礼貌、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但是进入初中、高中阶段后便会很容易失去社会公德心。出现这种情况正是由于其未有把所接受的思想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品质。中国传统经典读物以中华传统美德为立足点,将社会公德、家庭道德和个人美德浓缩其中,形成了一整套待人接物的体系,将其纳入到技工学校的德育范畴,将会大大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要采取具体的方式才能将传统经典蕴含的思想为学生所认同。首先要进行环境建设。可以根据技工院校的建设特点,把传统经典中学生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设计在建筑物上,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感受德育教育的氛围。其次要进行指导教育,即在传统经典读物中选出合适的教育内容,并由老师进行讲解。另外还可以利用现代传媒播放一些名家对传统经典著作的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第三,要让学生通过背诵牢记经典读物的内容。让学生记忆德育的内容,并不是让他们单纯地凭记忆力来学习德育课程,而是让学生在背诵过程中,体验德育内容的意境,从而从内心衍生出更多的内容和信息,这种衍生出的信息才是学生对经典读物的真正理解。
3.2 在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中,要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经典读物所阐发的精髓思想
技工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正面积极的道德教育培养出高尚的思想道德水平,因此牢记经典读物的内容并不是德育教育的终点,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践行这些内容才是学习经典读物的意义所在。作为技工学习的德育工作者,要正确面对他们在思想行为中表现出的一些缺点,要通过仔细的观察和耐心的分析来引导帮助他们戒掉恶习,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实践中进行重新定位,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积极接受经典读物所阐发的思想,对自我人生价值观进行重塑。首先,学校应多多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可以利用重大事件变故帮助学生树立起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利用集体活动帮助他们树立起集体主义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守信和负责。其次,要多多树立先进的学习典型,让学生在德育学习中找到榜样,通过有利的宣传让学生感受到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所带来的无上荣誉,进而在整个校园中营造出一种讲文明,讲素质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篇10
庭)活动,努力培养遵纪守法的一代新人。我校行政领导高度重视增强教职工及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经过我校领导与ⅹⅹ市城中交警大队领导协商,决定共同创建交通安全学校。我校与ⅹⅹ市城中交警大队签订了《共同创建交通安全学校工作协议书》,制定了《ⅹⅹ市ⅹⅹ小学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制》。全体师生参加了“ⅹⅹ小学交通安全学校授牌仪式”大会。会上,我校聘请了城中交警大队的ⅹⅹ官担任我校的交通安全校外辅导员,我校德育副校长ⅹⅹ及交警大队的副大队长ⅹⅹ为授牌仪式讲话。成立了创建交通安全学校领导机构,并根据学校及城中交警大队的成员工作变动,每年及时调整增补创建交通安全学校领导机构的成员:
组长:ⅹⅹ(校长)、ⅹⅹ(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成员:ⅹⅹ(德育副校长)、ⅹⅹ(政教处主任)、ⅹⅹ(大队辅导员)
ⅹⅹ(交通安全校外辅导员)、ⅹⅹ(交警大队交通安全宣传员)
交通安全学校成立以后,我校切实抓好交通安全教育,努力构建欢乐和谐校园,保持高度的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常抓不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大力营造宣传氛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素质,引导小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使学校周边交通秩序和交
通安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为构建和谐稳定社会,创建“平安ⅹⅹ、平安校园”做出新的贡献。现将创建交通安全学校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组织机构健全,建章立制,制定计划及活动方案。
成立了以校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为组长,学校德育工作小组、交通安全校外辅导员、城中交警大队交通安全宣传员、学校大队辅导员、政教干事为组员的交通安全学校领导机构。制定《ⅹⅹ市ⅹⅹ小学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制》,根据学年实际情况修改《ⅹⅹ小学交通安全学校基本情况一览表》。正副班主任签订《ⅹⅹ市ⅹⅹ小学班级交通安全教育责任书》。根据学校教职工变动情况,重新统计《ⅹⅹ小学驾驶员名单》,并对其进行驾驶员道路交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交通文明和社会公德意识、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继续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避免交通事故伤害,配合城市道路交通综合整治活动,全面提高学校的交通安全工作水平,结合我校实际,每学期认真做好《创建交通安全学校活动方案》,制定学期《交通安全学校工作计划》。为确保师生集队集会上、下楼道的交通安全,在学校各教学楼楼道安排教师责任岗,制定《ⅹⅹ小学安全通道教师责任岗安排表》,使安全通道教师明确自身的职责,认真疏导所负责楼道交通安全。此外,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放学时因家长在校门外等候学生,造成校门通堵塞、拥挤,学生出校门时 出现较大安全隐患。为做好学校科学管理,保障学生安全,防止事故发生,按照上级部门精神,经学校行政领导实地考察并结合学校放学实际情况,研究讨论制定《ⅹⅹ小学街队实施方案》,方案实施后消除了放学时段校门内外的安全隐患,受到了学生家长们的一致好评。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我校每学期开展的春游、秋游活动,每一次的出行活动,校领导都提前到实地考察,消除事故隐患,提前制定好《出游活动安全预案》、《出游教师工作安排》,外出使用的交通工具租用ⅹⅹ市公共汽车公司车辆并签订租用合同,明确双方各自的安全管理责任。由学校与交警部门联系,做好学校大门外的交通秩序管理,确保师生的上下车及道路交通安全。
二、丰富多彩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师生的交通安全
防患能力。
1、学校交通安全领导小组针对学校实际情况认真召开交通安
全相关会议,确保交通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有计划、有效的开展、进行。会议记录学年共计5份。
2、完善校园交通安全设施。设立楼道教师责任岗位,在教学
活动区楼道悬挂上下楼梯、楼道转角慢行等提示标牌;校园各种车辆停放有序,画好汽车车位,建立单车及摩托车车棚,校园内无违章占道,乱停乱放现象。在校门口放置车辆隔离墩确保学生进出校园的安全。
3、每学期在开学、放假、春秋游、黄金周、家长会及升旗仪
式上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有关的交通安全教育。通过安排“交通安全”国旗下的讲话活动,不断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不横穿公路,在公路上靠右边行走等规定;教育学生不在公路上追逐、疯跑以及爬车、追车、吊车等;教育学生不在高速路、隧道内玩耍等。特别是对学生骑自行车进行了严格规定:严禁十二周岁以下学生骑自行车或其他机动车辆,自行车严禁搭人。一学年国旗下的讲话次数共计4次。
4、警民共建交通安全文明校。充分发挥交警校外辅导员、法
制副校长的作用,以基础品德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为重点,每学期均有针对性的邀请交通安全校外辅导员、城中交警大队警员及城中派出所、柳东派出所民警到校进行安全知识讲座及开展多种形式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如道路标识牌知识抢答活动。对师生进行交通知识法规、道路交通安全常识,校园楼道安全,出行安全,交通安全遇到突发事件中如何自救自护常识,交通安全标识牌及交通道路指令手势等多方面知识进行讲解及宣传教育。学年交通安全“五进”活动登记表共计8份,交通安全活动记录表5份。
5、利用少先队队日活动学习强化交通安全意识。分年级开展
有针对性地交通安全主题教育活动。一年级开展“校园中的交通安全”主题活动,二年级开展“我来记,我宣传,交通安全拍手歌,”主题活动,三年级开展“珍爱生命,平安出行”主题教育活动,四至六年级开展“学习交通道路法律法规”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教师撰写活动案例共计:47份。
6、多种渠道进行交通安全宣传。利用校园宣传媒体宣传交通
安全知识。建立校级交通安全宣传橱窗,创建交通安全学校展板,利用班级宣传栏出交通安全宣传版报。在校园内张贴交通安全知识宣传画、挂图。利用校园闭路电视、学校多媒体报告厅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知识讲座,组织全校学生观看“关爱生命,安全出行”、“珍爱生命,安全第一”vcd。学校还专门购买了《学生教育片》光碟并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专题光碟。利用市教育局都乐网、城中区教育网、校园网对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宣传活动进行报道:报纸报道资料1份,网站报道资料学年共计12份。
7、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周”教育活动。举办生动活泼、富有
校园特色的“五个一”活动:举办一次全校开展“交通安全活动”的倡议、出一期交通安全教育专题黑板报、全校师生观看一次交通安全教育片、进行一次安全知识问答比赛、开展一次以“保护生命、安全出行”为主题的主题队会。活动结束后撰写活动总结。其中043、033中队进行了《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常识测试题》学习并进行了测试、教师还对测试题进行了批改、登分、测试质量分析。
8、为了全面提高学生遵守交通安全的法制意识和养成自觉维
护交通安全秩序的文明素质,预防、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进一步推动创建“交通安全学校”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校积极开展了“保护生命、平安出行”的征文比赛活动和安全知识黑板报比赛活动。学校高度重视这两个活动的开展,将其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学生平安出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好落实。此次活动共收到征文、小报百余份,主要围绕道路交通安全主题,以安全、平安、人文关怀、警示作用、道德观察、生活随笔、个人故事、未来畅想等为主线书写文章,叙述自己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全出行、道路交通管理和教育等的认识、经历、感受。题材广泛、形式不拘、内容丰富、感情真挚。全校共出黑板报84板。除此之外,学校连续几周在周一的校会上特地讨论有关“交通安全”的主题,让交通安全意识更深入人心。评选出优秀的征文、小报、板报学校颁发奖证,并制作成宣传展板在学校展出。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交通安全活动的热情,增强了其安全法律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意义深远,效果显著。
9、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活动,以创建交通安全学
校为载体,着力提高青少年儿童交通安全自我防护能力和遵纪守法意识。教育好每一名学生,通过向家长发放《ⅹⅹ小学假期致家长的一封信》,《校园安全宣传手册》、《交通知识学习》宣传单,通过学生将交通法制教育辐射到每一个家庭和全社会,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
10、组织正副班主任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的培训,学习《中小学
文明交通须知》、交通安全道路标识牌及交通道路指令手势、校园集会安全等相关内容的学习,增强班主任 老师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教师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能力。
11、加强学校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对学校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培训活动,组织学习国家有关的交通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学校驾驶员文明驾驶守则》,校内车辆进出及停放规章制度相关要求等。
三、渗透教学,积极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