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小组调整合并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31 17:54: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民小组调整合并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村民小组调整合并方案

篇1

[关键词] 村庄合并 社区发展 原则 程序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010-0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村庄规模偏小,数量过多,发展空间受限,产生了有效的资源得不到高效利用,区域的优势得不到相互融合,经济的集聚得不到共同发展等现象,同时,平房家院落式的民居占用了大量优质土地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为解决上述问题,只有对村庄进行适当合并,发展新型农村社区,才能进一步整合资源,促进农民增收和城镇化建设。

一、村庄合并的主要模式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村庄合并工作中,按照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优势互补的基本思路,不断探索新的模式,不仅节约了土地、减少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而且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为新农村规划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笔者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一是组建社区型。对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行政村,打破村庄界限,引入社区理念,将行政村划分社区进行管理,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二是村企合一型。以企业集团为依托,实施“强弱联带”战略,对周围的村庄进行兼并,安排本村劳动力进入企业工作,增加农民的收入。如胶东的南山村,依托大型村办企业在本村改造的基础上,又兼并改造周围村庄。三是强村兼并弱村型,小村并入大村。通过对被兼并村实行统一开发资源、统一安排劳力、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社会福利,带动了弱村快速走上富裕道路。四是相邻村庄合并型。对规模小、人口少的两个或多个相邻自然村进行合并,减少了村组干部职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从目前实践模式来看,发展社区型是一种主流模式,各地结合土地增减挂钩和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基本都选择了发展社区这一模式。

二、发展社区要坚持的几个原则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合理用地的原则。在规划设计中坚持分类指导、群众自愿、协调发展,综合考虑周边路网、外部环境与内部各项功能的衔接,高标准建设,真正把新型农村社区打造成功能合理、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社区。坚持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强化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是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在政府主导、村为主体、群众自愿的前提下,广泛宣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目的、意义和相关优惠政策,提高广大群众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认识水平,引导群众自觉地投入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去。

三是坚持典型带动、深入推进的原则。重点培育几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通过示范带动,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

四是坚持量力而行、经济实用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立足本地实际,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不能搞一刀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时要注重实用性,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幼儿园、学校、卫生室、生活超市、供暖等实际问题搞好配套设施建设。

五是坚持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原则。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坚持土地增减挂钩和走市场化运作程序,确保公平、公正、公开。采取优惠政策,积极吸引有实力的企业等参与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社区建设新格局。

三、主要程序和步骤

一是制定整体方案。以县级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出村庄合并的工作方案。包括并村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调整的人口、面积的一般标准,并召开会议宣传发动,统一思想。

二是组建工作班子。层层成立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单位,每个乡镇派驻一个工作队,建立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工作队员包乡镇、乡镇班子成员包村的责任体系。三是民主确定预案。由乡镇政府在调查论证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并村对象、数量、方式,以及依据和理由,组织召开调整村的超过半数18周岁以上村民或者三分之二以上的户代表参加的村民会议讨论通过。

四是及时上报审批。并村预案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乡镇政府要立即上报县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及时予以批准。

五是搞好工作交接。在县级政府批准调整方案后,各乡镇党委要立即指定组建新的村临时党支部及其负责人。新的领导班子迅速到位,具体组织建制村合并工作。同时,各乡镇派驻村里的工作组要立即对涉及调整的村进行清产核资;然后在乡镇工作组的主持下,由临时党支部负责领导和组织有关各村搞好工作交接。

六是选举产生新的党支部和村委会。在合并村的交接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地按照党内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规定,重新选举产生新的党支部和村委会。

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严格资产管理。撤并的建制村要认真做好财务移交和审计工作,明确要求撤并的建制村,人、财、物一律冻结;对撤并建制村的财产逐项登记造册;对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列出清单,核实清楚;对撤销建制村的闲置资产,安排专人看管,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新建制村的办公场所,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不再另行新建。

篇2

进一步推进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稳步有序推进行政村融合,是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准备。刚才,吴国平同志对前期准备工作作了详细的介绍,从去年底安排市政协牵头对这项工作进行调研,今年2月底安排吴国平、李雄伟、韦国潭三位同志牵头在南马镇开展试点,到今天全市面上工作的部署推进,前前后后做了半年多的准备;期间书记办公会、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多次对这项工作进行专题讨论研究,明确了推进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的原则性意见、总体方向。这一系列的举措,充分说明了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吴国平同志对全市面上的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张雪芳同志介绍了南马镇试点工作经验,都讲得很好,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并贯彻到下步工作中去。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关于统一思想

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是前几年遗留下来的一个难题。为此我们首先要统一思想。

1、对东阳市行政村撤并工作如何评价。我们认为,行政村撤并工作大方向、大趋势是对的,是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对于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集约利用土地、减轻农民负担、村级班子建设等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许多先进发达地区已经证明这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因此,对于行政村区域调整的大方向要肯定,这是进行完善后续工作的基本调子。当然,我市行政村区域调整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调整过程中步子太快、贪大,没有很好地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没有很好地尊重群众意愿;二是区域调整后,村庄规划、资产整合、村级组织运行等后续工作没有很好跟进,配套制度没有形成,行政村与自然村关系没有理顺,并村没有并心。这些问题我们也无需回避,应该认真面对,并尽力妥善处理。

2、如何展开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对于这个问题,大致上有三种观点思路:一种观点思路是认为并得太大的村要重新分开。这个观点在某种程度上符合实事求是原则,但是结合当前东阳农村实际来看,这个度如何把握很难,哪些村可以分开,哪些村应该继续合并,如何划分是个现实难题,乡镇很难操作,这个"缺口"一旦打开,对东阳稳定发展大局可能会带来很大冲击,也许会成为一个大的"折腾"。第二种观点思路是集中时间、精力加快融合,一步到位。认为3-5年时间太长,最好1年内完成。但从我们试点情况和大量走访调查的情况来看,由于村与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性、利益牵涉、风俗习惯、群众意愿等一系列问题,实现村与村之间的完全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一点在我市20*年开展的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工作中也已经反映出来了。并且,如果因为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而过多牵扯工作精力从而影响我们抓经济工作的话,是得不偿失的。第三种观点思路就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力争通过3-5年时间来完成这项工作。这也是我们选择的方案。大致分两个阶段,60%的行政村在2011年前基本融合,剩余40%由镇乡街道在2015年完成融合。这套方案是我们反复比较、多次论证,广泛听取大家意见,充分考虑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大局的背景下研究决定的,是现阶段比较可行的方案,对此市委、市政府态度是非常坚定的。这也是我们推进后续完善工作的思想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希望大家以对东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对东阳发展稳定大局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上来,认真、细致、扎实地做好这项工作。

二、关于工作重点

刚才,吴国平同志已经对具体工作进行了部署,我认为当前首先要抓好以下四个工作重点。

1、加强引导,形成共识。推进后续完善工作,首先要统一思想。前阶段,我们统一了市级领导的思想,今天我们召开动员会,对在座的领导干部进行统一思想,会后,各镇乡街道要更加深入、在更大层面上统一思想,在统一镇乡街道干部、部门干部思想的基础上,引导广大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普通村民共同坚定不移地推进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刚才南马镇向大家作了试点工作的介绍,我看南马镇层层统一思想的做法很值得大家学习借鉴,镇乡街道班子首先统一思想,其次,全体机关干部统一思想,接着层层统一村主要干部、村两委班子、全体党员、全体村民代表的思想,这样一个个层级统一下来,工作就不容易乱。

2、调查分析,制订方案。为扎实做好这项工作,市委、市政府制定了《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的若干政策意见》,但这是一个总纲,是一个操作的原则框架和指导意见,具体操作的问题,还需要各镇乡街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各村的班子战斗力情况、工作基础、工作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在准确把握内在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市里下达的目标任务,采取一村一策的方式,来统筹安排,认真制订工作方案。决策前要慎重,决策后坚决执行。所以,制订方案前要认真调查,针对每个村需重点解决的突出矛盾问题和焦点问题,充分分析,慎之又慎、细之又细、实之又实,一切从实际运行需要出发,不搞"一刀切"。

3、分门别类,落实举措。我市的行政村区域调整工作,每个镇乡街道的工作力度不同,地理区位不同,历史沿革不同,村与村之间千差万别,因此,推进后续完善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没有固定的方式可以套用,必须因村制宜,分类指导。要按照"已经融合、推进融合、创造条件融合"三种类型对各行政村进行归类,分别落实举措。对已经融合村,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决策、执行、监督、考评"四位一体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对推进融合村,要在实现规划融合的基础上,稳步有序推进资产、资源的融合,财务一个帐目,资源统一管理;对创造条件融合村,要完善村级组织设置,原则上在行政村设立党总支,下设党支部,要建立自然村村务协理组。

4、配套建设,及时跟进。为推进后续完善工作,市里专门出台了4个配套政策性文件。各镇乡街道在推进行政村融合的同时,要根据配套政策文件的要求,加快建设和完善村经济合作社组织,加强农村文书和报账员队伍建设,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加强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建设,确保我市的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取得实效。

三、关于责任落实

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必须调动一切有利的因素,广泛调动各方工作积极性,努力形成推动后续完善工作的强大合力。

1、明确责任主体。镇乡街道党委、政府是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的责任主体,行政村两委是具体实施的工作主体,镇乡街道党(工)委书记是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村主要领导是具体责任人。市级层面的职责主要是工作方向的把握、政策制度的制定、具体业务的指导、经验做法的总结和工作的督查。

2、要强化工作指导。市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市级联系领导要帮助镇乡街道把握全局、研究政策、制定方案、统一思想。市里也专门向各镇乡街道派出了指导组和巡回督查组,各指导组和巡回督查组要加强巡视督查,切实推动各镇乡街道开展好后续完善工作。各职能部门要履行职能,把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的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篇3

建设用地置换

一、实施建设用地置换的重大意义

国家为了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2007年**省下达给我县的用地指标仅有亩,这远远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用地量的需求。如何破解用地瓶颈制约成了国土部门的工作重点。去年8月30日《**省建设用地置换暂行办法》(省政府第193号令)出台后,局领导立即组织申报了15个建设用地置换项目,项目区总面积公顷,预计新增耕地公顷,新增其他农用地公顷,均属于建设用地与农用地之间的置换。通过将全县依法取得的零星分散不宜利用的建设用地,合并为适宜利用的建设用地,既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提高了节约用低水平,又破解了建设用地瓶颈制约问题。仅此置换项目,就可为县工业园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多亩,使得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可以落户园区建设。

二、申报建设用地置换项目需要注意的几点要求

(一)建设用地置换项目的类型(4种)

1、国有建设用地之间、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之间的置换;

2、建设用地与农用地之间的置换;

3、国有土地与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之间的置换;

4、农用地转用批准后,因城市规划调整等原因未实施供地,现状仍为农用地的土地,与其他农用地置换。

(二)置换项目的基本原则

1、建设用地置换必须符合有权一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就是说置换涉及到的所有土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其中包括建设用地与农用地置换,拟置换建设用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要为农用地。

2、置换后的建设用地用途要与原用途相同,确需改变用途的,要随建设用地置换一同批准。

3、建设用地置换不得涉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

4、建设用地置换必须各方自愿,不得强迫。涉及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应当经过集体经济组织2/3以上成员或村民代表同意,同时土地使用权人全部同意。

5、建设用地与农用地置换的,建设用地面积可以大于等于农用地面积,原建设用地要进行复垦,复垦后的农用地面积不得低于被置换的农用地面积,涉及耕地的,复垦的耕地面积不得少于被置换的耕地面积,其质量相当。(新增耕地质量等别的评定现在省厅正在我市试点,没有正式启动。耕地质量最高等别为28等,我县耕地质量等为9-21等。)

6、建设用地置换涉及征收农民集体土地的,必须依法进行补偿,妥善安置被征地单位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7、农村村民宅基地与农用地置换,置换后的新宅基地不得超过法定宅基地面积。

8、涉及征收土地的,被置换建设用地面积,不得超过省人民政府批准征收的权限。

(三)项目选址基本原则

1、复垦区土地利用方向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途规定;

2、项目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并经土地使用权人同意;

3、项目区不得跨乡镇行政区,项目区组片不得超过十片,每片复垦土地应为一个完整的区域,主要工程布局自成一体;

4、项目区复垦后的耕地生产能力(质量),能够达到置换被占用耕地的生产能力(质量)。

5、项目工程投资有保障;

6、复垦区农业生产水源有保障;

7、复垦区地形坡度在25度以下;

8、违法占用的建设用地不得列入建设用地置换项目复垦;

9、城镇规划区内的村庄,不能列入建设用地置换项目复垦;

10、墓葬地不能列入建设用地置换农用地复垦项目。

三、下一步我县建设用地置换项目实施初步设想

(一)领导要高度重视,成立了强有力的领导小组

建设用地置换工作,是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新任务,必然会遇到很多棘手问题和复杂矛盾,要做好这项工作,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统筹协调,强力推进,确保建设用地置换工作有序开展。

来安县作为置换工作的先行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几大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置换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各镇作为项目实施主体,也相应成立了由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工作班子,负责所辖项目的实施工作。县直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形成政府组织牵头、部门各尽其职、群众支持参与的工作局面,为顺利推动置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多渠道宣传发动,深入人心

置换的前提是各方自愿,要达到自愿,各镇必须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各项目所在乡镇要采取召开会议、印发宣传资料、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宣传新的土地法规政策,宣传建设用地置换工作的重大意义,给群众带来的具体实惠。并实行乡镇干部联系拆迁户制度,深入到拆迁户中去,让群众认识到拆旧房、建新房是难得的机遇,是惠及群众的好事实事,从而调动他们的自觉主动投入项目实施工作的积极性。

(三)合理选择项目,现易后难

各镇申报项目之前,要深入下去做好细致的调查摸底工作,科学的选择项目,不可盲目申报,更不能重申报轻实施。置换工作的难点就是拆迁,我们可以先选择一些人均占地面积大、砖瓦平房比例大、群众生产生活不便和废弃的工矿用地现行试点,从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总结经验,以点推面,避免大拆大建。

(四)切实做好安置点的落实

各镇要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前提下,统筹新农村建设的布点,充分考虑到群众的习俗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问题,让群众充分参与到新宅基地选址的讨论中来,引导群众个人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和大多数人的利益,使新宅基地切实获得大多数群众的赞同。群众满意了,工作才得以推动。

(五)实行项目公告制度,“阳光”操作

项目实施方案省厅批准后,各镇应及时在相应的媒体、复垦区设立公告牌,告示复垦区建设内容、工期、规划平面图、项目法人、投资计划、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施工现场管理机构人员等内容。

各项目所在镇要成立由国土所、城建办和纪检部门参加的拆迁丈量和复核小组,及时将每家每户的房屋丈量面积、复核面积和补偿金额在村务公开栏上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真正感到心服口服,这样才能减少矛盾,顺利推进。我们可以吸取来安县的先进经验,给每户拆迁户办理银行卡,拆迁户一经签字确认直接把拆迁费打入卡中,避免资金截流等问题,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也可以杜绝群众上访的问题。

(六)妥善安置好拆迁农户

置换工作的难点就是拆迁安置,做好此项工作也就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完工。拆迁补偿协议一经签订,可以先从补偿款中支付部分资金作为安置户自建房屋的启动资金,余款待拆迁结束一次性拨付。同时也要考虑到拆迁户过渡房的问题,各镇可以在拆迁的同时,让农户先在规划的安置点范围内把厨房搭起来,即解决了农户的吃饭问题,又可加快拆迁进度。项目区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特困户和五保户这些弱势群体,各镇可以帮助其先建新房,在拆老房,房屋的所有权可以归乡镇所有。

(七)项目工程施工单位的确定

项目实施中,可以将农田防护林的植树、田坎修筑、房屋拆迁以及部分地块较平坦、土方量不大、土源较近的土地平整项目交由当地承包,组织项目区农民按规划设计的标准实施,让项目区群众在实施中就得到实惠。单体设计预算超过20万元的必须组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

(八)作好权属调整工作

各镇要制定好科学可行的权属调整方案,权属调整要本着公开、公平、合理及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权属调整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式处理:

1、整体发包:复垦的新增耕地可以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发包给种粮大户,实行规模经营;也可以招标承包,原集体经济组织内的个人可以拥有优先承包权。

2、按比例分配:按村庄原有的土地比例、被拆迁房屋面积或以标准田块为基本单位,对复垦后新增耕地进行分配。

(九)加强项目施工进度、质量的监督检查

各镇所要明确专人负责各个项目的实施管理,监督项目各阶段的工程进度和质量,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定期将施工情况上报县局。各镇可以在项目所在村成立村民理事会,对项目施工进行监督解决农民的实际矛盾,协助乡镇置换领导小组工作。

(十)规划设计与预算变更程序

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变更情况,必须履行先报批、后实施的工作程序。

①不涉及项目建设位置、规模、新增耕地面积和项目单体工程结构调整、支出预算调整的,由项目法人提出方案,报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②涉及项目建设位置、规模、新增耕地面积和项目支出预算调整超过预算总额15%,由项目法人提出方案,经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③因规划设计变更,造成土地权属重新调整,应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并经土地使用权人同意,对原权属调整方案进行补充说明,报项目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确定。

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

近年来,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取得重大进展,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广大农民的欢迎。每年市委市政府下达的耕地占补平衡计划均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不过在我从事此项工作一年的多时间里,发现项目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如有不妥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一、存在的问题

1、后备资源的紧缺

我县从1996年开展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位置好、面积大、实施难度小的资源基本上开发殆尽,剩下的资源实施地点越来越偏,施工条件越来越差,难度越来越大。

2、镇、村积极性不高

开发复垦整理项目新增耕地只能作为耕地占补平衡,不能给乡镇带来即得的利益。开发复垦整理的项目资金必须80%用于工程施工,对一些经济条件好、资源多的行政村看到没有太多的利润可图,导致积极性不高。

3、重申报轻实施

一些村里盲目申报项目,根本没有考虑到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导致不能竣工或不能施工。

4、随意变更规划设计

项目实施必须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要求施工,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施工单位并非如此,为了方便施工随意的修改设计。原因有两个:在编制规划设计没有切合实际;基层所和储备中心对项目施工进度监督不力。

5、前期工作不到位

项目区内涉及坑塘、未利用、林地等资源的,必须经县政府、水务、林业部门批准方可实施。去年的几个外河滩开发项目,因为我们前期工作的不到位,导致施工进度迟缓。

6、项目所在村矛盾协调力度不大,工作作风粗暴

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矛盾,有些村领导敷衍了事,协调不成干脆不管,更有甚者对群众粗言粗语,大打出手,造成群众上访。

7、后期管护的不力

一些项目,施工完毕后没有及时的发包,时间长了变得杂草丛生。有的栽种树苗,有的又挖田养鱼。

8、没有真正履行项目招投标制度

2006年7月,芜湖县政府办下发的《芜湖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意见》第五章第二十二条中明确规定了项目实施必须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度,各镇都没有真正履行。

9、资金使用不规范

个别村没有设立资金专户,没有和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没有按规定将专项资金真正用于项目实施中去,且档案整理不完整。

二、解决的办法

1、最近省厅下发了《关于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指标确认有关问题的通知》(皖国土资【2008】13号),通知中指出省投项目新增耕地指标的60%归项目所在县,用于建设项目的耕地占补平衡。各镇可以组织申报,将面积小、分布散的后备资源通过重新整合,既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又为县里争取了指标。

2、县政府将把开发复垦整理工作纳入乡镇考核,下达硬性指标,实行奖惩办法。对于置换项目,可以拿出部分指标给完成任务的乡镇用于镇工业园区建设。

县政府考虑到物价不断上涨,施工成本逐年增加,将补助标准提高:开发1300元/亩、复垦1600元/亩、整理3000元/亩。从而调动村里的申报积极性。

3、对于那些重申报轻实施的行政村,三年内县国土局不予再次立项。

4、项目一经立项,县局将组织有资质的测绘机构组织实测,各镇所拿到成果图要深入现场,广泛征求项目区农户的意见建议,充分考虑当地的生产生活和耕作习惯,编制出既符合实际又便于操作的规划设计,编制后的图纸要行政村签字盖章确认。镇所还要指定专人对接项目,指导施工单位按规划设计要求施工。

5、项目立项前,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的专家一起现场踏勘,共同论证项目的可行性,科学的选择实施项目。

6、各所在项目实施前要做好权属调查工作,必须征得群众同意,不得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只有群众满意了才能促使项目顺利实施。对于工作能力差、班子不团结的行政村,县局将不予立项。

7、项目实施前,各所要将施工进度表上报中心,并要确定专人对接项目,做好项目质量、进度和投资三控制工作,定期向中心汇报项目进展情况,中心也将不定期对项目进行抽查。

8、新增的耕地必须用于农业生产,3年内不得改变用途(栽树、养鱼),各所要加强后期监管力度,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9、项目施工中,可以将农田防护林的植树、田埂(田坎)修筑、房屋拆迁以及部分地块较平坦、土方量不大、土源较近的土地平整工程交由当地承包,组织项目区农民按规划设计的标准实施,让项目区老百姓在项目实施中得到实惠,从而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配合、支持此项工作。除去这些,其他单体设计超过20万元的必须由镇政府组织招投标。

篇4

首先,我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向不辞辛劳前来我镇检查指导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镇地处罗田北部山区,辖35个行政村,304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2843人,版土面积285.11平方公里,其中计税面积24778亩,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青苔关、拥门关、吊桥河、黄柏山四个国营林场村的税收工作由我镇负责指导,全镇税改户数达9019户。2005年是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规范年,为了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规范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工作,严防农民负担反弹,镇党委、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农民负担工作。现将我镇2005年度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严格执行三项政策

1、严格执行取消征收农业税政策。按照上级统一部署,从2005年度起,我镇全部免征农业税,共计农业税56.3万元,农业税附加9.3万元,农民负担得到进一步减轻。

2、严格执行粮食“两补”和退耕还林政策。2005年全镇发放粮食直接补贴资金12.3万元,亩平补助4.97元。发放退耕还林补助94.1万元,亩平补助230.6元。

3、严格执行中小学生“两免一补”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两免一补资金9.32万元,其中中学生440人,人平补助110元,小学生640人,人平70元。计生扶助65人,每人每年600元,共发放扶助资金3.9万元。

二、建立健全三个体系

1、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资金和两费附加管理使用体系。我们坚持两税附加按时足额拨付到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的专门帐户上,不抵税,不代扣,按村设帐,镇管村用,专款专用。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对农村优抚对象、五保户的优抚补助款按时按标准登记造册,发放到户。

2、建立村级财务管理体系。我们在村帐站管的基础上,成立了村级财务服务中心,在全镇范围内积极开展村级帐务、资金双代管工作,把全镇35个村的资金和帐务统一归并入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资金和财务统一由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代管,各村均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从根本上杜绝了村级财务混乱和管理松懈的难题。

3、建立“一事一议”审批管理体系。全镇39个单位有有7个村进行筹资筹劳。筹资标准都控制在人平15元之内,做到专款、专用、专项结算。并且各村将筹资筹劳提取、使用、结算情况采取召开会议、办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积极做好三项工作

1、稳步推进乡镇配套改革。一是加大了政府机关改革力度。撤销了四个总支和办事处,设立了五大办,清退了编外人员15人,乡镇行政人员由改革前68人减到40人,镇领导干部职数由原来的19人减为9人,实行“一人一编一卡”。每年在职及退休干部工资、分流人员基本生活费、加上年费用支出需要131.65万元。通过财政包干、转移支付、政策性增资、上级扶持资金及发展企业,我们取得收入131.65万元,基本持平,保证了镇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二是推行了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由15个精减合并为8个,财政所与经管站实行了合并,农技、农机、水电、畜牧、广播、文化、计生服务七个事业单位全部转为公益单位,实行合同化管理。在职人员全部买断工龄,实现全员养老保险,并择优竞争上岗,达到“减人减事增效”和“以钱养事”的目地。三是整合了教育资源。撤销了镇教育组,调整了全镇中小学布局,合并了3所完全小学,7所初级小学,辞退了代课教师和临时工勤人员67名,并全面实施了教育“一费制”。四是加大了村组改革力度。对村干部职数从严控制,严格执行1000人以下的村村干部编制3人,1000至2000人的村村干部编制4人的规定,撤销村民小组长,全部由村干部兼任。全镇共精减村组干部350人,每年节约开支100万元。目前全镇共有村干部125人,工资总额50.8万元,费用及支出17.3万元,五保及优抚支出33.2万元,合计支出101.3万元。村级收入108.18万元,转移支付50.4161万元,两税附加32.77万元,村办企业纯收入25万元,保证了村级正常运转需要。

2、开展化解村级债务工作。为化解旧债,遏制新债,我们一方面出台系列相关文件,成立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对全镇各村债务进行清查、核定、冻结,实行村级帐务、资金“双代管”,从源头上控制了增加新的债务;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多种方法,采取划转债权、盘活资产、清理挤水、发展增收等化债办法。全镇共化债394万元,占债务总额的53%。

3、坚决杜绝涉农乱收费。一是公开涉农收费行为。通过公示牌、公示栏和电视公告等多种形式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让农民交得明白,接受群众监督。在各乡镇主要收费场所、各行政村醒目地点悬挂了涉农收费公示牌,接受广大群众监督。二是加大了涉农部门收费监管力度。镇政府专门成立了规范部门收费领导小组,设立举报电话。用铁的手腕、铁的纪律来规范教育、土地、城建、计生、畜牧、外贸等部门收费行为。三是进行农民负担专项检查。去年,镇政府先后组织三次农民负担专项检查,主要检查是否存在搭车收费和加码收费行为。通过检查,有力的确保了全镇农民负担政策落实到位。全镇涉农收费部门在农民建房、学生入学、计划生育、农电改造、身份证办理、外出务工等方面,严格执行收费标准,没有出现越权设立涉农收费项目以及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以罚代收的行为。各村在农民建房、计划生育等事项上,没有向农民乱收费,较好地执行了农村税费改革政策。

总结我镇2005年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经验,可以概括为三个“三”。

1、坚持三个到位,强领导,促合力。一是领导重视到位。近几年,虽然我们在农村税费改革和税费配套改革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成绩面前我们不骄不躁,始终把此项放在重要位置上,做到“思想不放松,力度不削弱”,有力地保证了税改工作稳妥推进。二是组织协调到位。为确保农村税费配套改革顺利推进,我们实行部门牵头负责制,充分发挥和调动部门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全镇先后召开3次有关农村税费改革的党政联席会,5次各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解决改革重点、难点问题,做到工作有计划、有安排。三是督办工作到位。为加强对乡镇农村税费改革的指导和督促,从各部门抽调了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组成督查指导组,进行了督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2、严把三个关口,攻重点,破难题。一是把好干部分流安置关。人员分流工作是重点中的重点,也是推进配套改革的难点。为此,我们对人员分流通过“四包”来落实责任,确保分流工作到位。即要求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成员与分流对象结对实行“四包”。即包解释政策,包稳定分流对象情绪,包督促分流对象办理移交,包掌握分流对象离岗后动态去向。二是把好财务清理关。财务清理和债权债务的分割是配套改革的又一个难点,也是群众关注的焦点。为使这项工作有序进行,我们出台了相关文件,采取封账冻产的办法,由资产清查组清查后全部封存,由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管理。对因公益事业建设发生的个人担保信用资金,经乡镇认定盖章后,将债权债务关系进行转移,让干部走得放心。三是把好执行纪律关。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等工作公开、公平、透明,防止隐私舞弊和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3、做好三项工作,优氛围,强基础。一是做好宣传工作。一方面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和掌握政策,另一方面让他们有一种压力,感觉到改革势在必行。二是做好调查摸底工作。通过“查、访、听”调查农村税费改革相关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由于了解问题及时、全面,掌握情况客观、准确,为改革科学决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做好政策制定工作。科学制订了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工作原则、目标和任务。使整个改革有计划、有目标。考虑到改革前乡镇大部分站所人事权在部门,我们采取人员分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即按改革前人事权的归属,人事权在部门的由部门负责分流,在乡镇的由乡镇负责分流,切实保障分流工作顺利开展。在整个改革过程中,我们坚持无情改革,有情操作。广开门路,为分流人员再就业提供保障,通过“五个一批”的措施,帮助分流人员实现再就业,即政策帮扶,鼓励自主创业一批;强化培训,往沿海输送一批;招商引资,向外资企业转移一批;企业改制,动员入股消化一批;制订政策,村委会担任实职转移一批,真正做到“分流无情、操作有情”,让乡镇干部留的安心,走的放心。到目前,全镇80%以上分流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篇5

日前,省人大常委会举行全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执法检查电视电话会议,就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今年4月至7月,省人大常委会将采取统一部署、上下配合的方式,在全省范围对《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和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中关于饮用水水源保护的相关规定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据介绍,此次执法检查的重点为饮用水水源地规划、建设及运行情况,包括水源地尤其是备用水源地的规划与建设、水源保护区划分与规范、水源地隔离防护设施建设情况;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及综合整治和政府责任考核情况,包括水源地安全隐患排查、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以及跨界水源地保护和生态补偿情况;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情况,包括农村供水体系尤其是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农村自备水源地监测与保护以及农村水源地基层管理情况;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能力建设和运转情况,包括水源地监控系统、预警体系、应急体系建设和运转情况。 贺永华

宁波:三种方式跟踪监督食品安全

日前,宁波市人大常委会研究确定2013年跟踪监督食品安全工作方案,决定将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执法检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和作出重大事项决定等三种方式开展跟踪监督。

根据计划,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跟踪检查食品安全“一法两规”执法检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于6月下旬的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并组织召开专题询问会。然后,市人大常委会将结合执法检查情况和专题询问结果,专门拟订《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草案)》提交常委会审议,由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后向社会公告。 王井才 杨忠剑

绍兴:专题询问大气污染防治

日前,绍兴市人大常委会首次举行专题询问会,矛头直指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情况。

会上,绍兴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市民代表等12人直言问题,绍兴市副市长钟洪江及市环保局、市经信委等20余个相关部门负责人到会认真听取、记录意见,回答询问。

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是一桩民心所向的实事,也是一件事关长远的难事,所以绍兴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次组织专题询问便将其确定为主题。今后,市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完善专题询问会的方法和程序,使其成为人大监督工作中一种长期、有效的重要监督方式。赵溢峰

舟山:为代表提供“菜单式”服务

日前,舟山市人大常委会向全体市人大代表下发了《市人大代表拟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意向表》、《市人大代表拟参加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和执法检查等活动意向表》,由代表结合各自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参与内容。

这是舟山市人大常委会为使代表有序参与常委会工作推出的“菜单式”服务,增强了市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及参加有关活动的计划性和针对性。

据介绍,常委会汇总代表意向表后,在进一步征求代表意见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综合平衡后,再将具体安排印发给每位代表。

徐曙光

桐乡:向选民公开建议办理结果

近日,桐乡市人大常委会下发文件,就进一步深化代表联系选民工作提出要求,其中包括向选民公开建议办理结果。

文件要求代表通过接待、走访、向选民述职等活动,经常性地听取选民意见,为提出议案建议打下基础;要加强与建议承办单位的沟通、联系,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问题的解决率。此外,还要求有条件的选区,在公共场所的醒目位置公开代表所提建议及承办单位的答复件,使广大选民清楚掌握代表所提建议的质量、承办单位的办理答复和办理结果。 严克明

西湖区:定期听取部门工作汇报

近日,杭州市西湖区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该区审计局的工作情况汇报。会上,应邀参加的各镇(街)人大负责人和人大常委会各工委主任分别就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提出意见建议,为新形势下推进审计工作转型升级群策群力。

这是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刚出台的一项新举措:定期听取部门工作汇报。该区人大常委会将每月听取一个政府部门或单位的工作情况汇报,全面了解政府职能部门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人大决议决定和依法履行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等情况,并对部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建议意见。

孙炼栋

安吉:预算审查实现“全口径”

在实现部门预算“全覆盖”的基础上,安吉县人大常委会今年要求将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等非税收入统一纳入部门收入预算编制,逐步实现对部门预算的“全口径”管理。

在实施预算监督时,常委会还将整合和规范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对性质相同、使用方向相近的项目进行合并,尽可能减少项目个数。同时,督促政府建立健全厉行节约的长效机制,从严控制并压缩公务接待、公务考察、公务用车等一般性支出,实现一般性支出零增长。 韩雪峰

衢江区:让人大监督与村民监督良性互动

最近,衢州市衢江区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了人大监督与村民民主监督的良性互动机制,全面推进该区村级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健康开展。

首先把村级民主制度建设纳入人大监督议题,每年组织区乡两级人大代表联动开展相关视察活动;其次是区乡两级人大积极支持村务监督委员会依法开展监督活动,建立工作制度,使村务监督实现规范化、常态化。总之,尽可能地将人大监督与村民监督、审计监督、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不断强化监督力度。 柯 兰

青田:监督催生税务协作机制

日前,青田县政府积极落实县人大常委会意见,建立税务部门与工商、国土、房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避免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税收流失。

去年,青田县人大常委会在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调研时,发现税务部门与有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不完整不及时,极易造成税收流失,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加强联系沟通,及时做好税收信息传递工作,确保财政收入应收尽收”的建议。

为落实人大意见,青田县政府建立了税务协调工作小组,分别由县地税、国税、工商、经信、国土和房管等部门各指定1名负责人担任联络员,及时交换非居民税收、对外投资、技术引进、外商投资企业变更、股权登记变更、土地和房产登记变更等信息,避免因信息孤立造成税收流失。 王 感

奉化:“绩效评估”建议办理

日前,在奉化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的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交办会上,常委会决定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进行“绩效评估”。

据介绍,此次“绩效评估”将首先由评估小组通过召开代表座谈会的形式,就建议办理面商是否到位、建议是否按期办理、建议办理成效如何等内容,听取代表对建议办理工作的意见,由代表填写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满意度综合测评表。然后,再由评估小组根据代表意见、建议和综合测评表测评情况,与有关单位进行对接、评估,其测评情况将与机关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挂钩,对办理不满意的,要求相关承办单位负责人当面向代表进行解释和说明。 原 杰

永康:力促金融惠农升级

永康市人大常委会监督金融支农工作取得新成效,力促农村合作银行为支农服务推出了“春天行动”,为当地农户解决了“春耕”资金短缺问题。

篇6

公交司机吴刚(化名)是来自江西的新莞人,他在东莞市石排镇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工作近4年了,因为不是石排镇的户籍居民,身为公交司机的他并不能享受免费乘坐镇内公交的政策。但他还是找到了留在东莞的理由,“新莞人积分入户细则已经公布了,满60分即可申请入户,在莞购房可加30分,大专学历可获60分,本科及以上学历可获80分……”

今年6月,广东省政府出台新规,规定农民工可以通过积分制的方式拥有城市户籍。短短5个月内,广州、中山、东莞、佛山、深圳、肇庆等市制定了农民工积分制入户政策,8月30日,来自广西的36岁的谢红芬成为全国积分入户第一人。目前,广东省已有超过6万农民工成功入户城镇。

按照广东省的意见,农民工积分入户,落户指标重点向中小城市和县城、中心镇倾斜。但大部分的申请者还是希望落户城区,地方冷热不均的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矛盾是: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

公共财政下的全民福祉

两个地处黄土高原的小县,和一个在东莞32个镇中经济实力排名靠后的小镇,用制度化的社会福祉改革,在公共服务发展模式上进行了新的尝试。

神木并不是中国最有钱的县,却从2008年开始接连烹制“民生盛宴”,时任县委书记郭宝成说,这是结合神木县情,弥补过去在民生方面欠下的账,“我们必须用公共财政这个平衡器来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把钱首先花在民生上,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2008年,神木推行12年免费教育,近9万名学子不用掏一分钱,还给他们每天补助3.5元的午餐费,为此,县财政每年支出1.6亿。2009年3月,神木县开始推行全民免费医疗,“看病不要钱”极大地刺激了劳苦大众的神经,县内定点医院人满为患。因政策推出之时,正逢新医改出台,许多人评价说:“全民免费医疗开国内之先河,其政策远远高于新医改方案的设计标准。”质疑者则认为,这是“乌托邦”,不现实。两个多月后,郭宝成亲自主持神木县委常委扩大会议,30余名县级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被召集在一起,议题只有一个:免费医疗坚持还是不坚持。结果,大家几乎一致同意坚持下去。在2009第四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谈到全民免费医疗实施之初,病人数量猛增,个别医院床位紧张的问题,郭宝成坦言,这恰恰是百姓长期看不起病的结果。

神木之外,陕西另一个让全国人民感喟不已的“标杆”是实行15年免费教育的吴起县。从2007年起,吴起开始推行免费教育,在全县范围内对小学至高中的所有学生实行五免一补,即免除杂费、课本费、住宿费、取暖费、信息费,并补贴寄宿学生生活费,一学期以125天计,小学与学前班每人每日2元,初中生每人每日3元,高中生每人每日1.5元。从今年春天起,吴起5300多名儿童也享受到了学前免费教育,全县28所幼儿园,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对所有孩子一律免书本费。

享受到公共服务“免费大餐”的还有东莞市石排镇,今年9月,石排镇迈出了走向免费教育时代的最后一步,该镇4.2万户籍人口实现了从幼儿园到大学博士阶段的25年全部免费教育。现就读于中山大学的廖思政是来自石排镇的学生,也是第一批享受到大学免费教育的学生之一,他告诉记者,每年开学之后,只需要把学费单和自己的银行账号交到村委员,村里就会统一把材料上交到镇政府,“补助一般要到年末才能拿到,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作假。村镇两级都要审查,根本不可能拿到钱后就放弃读书。”

实行高中免费教育的第一年,在东莞中学读书的廖思政就获得了石排镇的第一笔高中教育补助3000元,与他同时获得补助的还有4位来自石排的同班同学。后来,因他高考时理科综合科得到满分,还获得了镇政府奖励的4万元人民币。

今年7月1日,石排镇在公共服务方面再出新招,户籍居民乘坐镇内公交正式告别收费时代。据石排镇公共汽车有限公司经理陈俊明介绍,石排镇公汽公司现有103台公交车辆,12条公交线路,全部车辆采用“无人售票”方式,所有线路票价均为2元。户籍人口免费乘坐镇内公汽政策推行之后,居民可以通过当地政府免费提供的“易通卡”刷卡乘坐镇内公交,政府则可以通过统计本地户籍人口乘公交刷卡的总次数,再根据这些数据及其他规定补贴项目,清晰地算出每年财政该补贴给公交公司的金额。

“免费大餐”在神木、吴起、石排等地开启后,公共服务无疑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除吴起外,神木和石排的“免费大餐”均是只有户籍人口才能分享。“外来务工人员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样功不可没,如何让他们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是值得当地政府思考的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说。

不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石排镇在对户籍人口推行免费教育的同时,已经注意到了为当地发展倾注心血的新莞人。

24年前,廖海(化名)因家庭变故从茂名市高州来到石排镇水贝村,并通过考试成为了石排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当时老师的工资还不及打工者,相差近一半。”廖海说,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镇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加上本镇的各种补贴,他的月收入达到了一万以上。

廖海所在的是一所公立学校,他告诉记者,民办学校的教师待遇和公办学校的一样,“镇里还出台了《石排镇新莞人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暂行办法》,每年将全镇30%的公办学位提供给在石排工作的优秀新莞人子女,以奖励和反馈他们为石排作出的贡献。”

由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朱小丹任组长的一个工作领导小组近日成立,旨在保证珠三角地区能够在2012年初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出台尚不到一年,又马不停蹄地出台《珠江三角洲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

“广东省委省政府今年做了许多努力,就是期望能够在公共服务方面再上一个台阶!”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竞争力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说。目前,珠三角各市在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仍存在“重经济轻社会”现象,相对偏重于经济合作、产业错位发展等,而在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面涉及较少,因此,从官方发出的信号是:在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开局之时,就要彻底转变“重物轻人”的观念,坚持推动经济、社会一体化“两条腿走路”,建立公共事务协作管理的新机制。

丁力认为,现阶段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有很大难度。广东现在各个县市贫富差距很大,在现有的财政机制下,富县市公共服务虽然做得不尽如人意,但问题却并不显得尖锐,而一些穷县市,财政基本上就是“吃饭财政”,根本谈不上解决当地老百姓的公共服务,只能算基本服务,“这个问题全国都一样,但是广东比较突出”。

在广州,同一片蓝天下,也存在着“一边是欧洲,一边是非洲”的状况。为了带动广州东部农村经济的发展,2005年,广州市把围绕广州开发区附近的三个镇合并成立萝岗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室(法制办)主任沈奎说:“广州市做了一个很英明的决策,以经济开发区带动农村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

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一体化,是广州市需要破解的难题。

2005年之前,萝岗镇辖区内的萝峰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村小学设在一个池塘里面,基本的教学设备都没有,这种状况持续了几十年,“开发区领导决定为学校买几台电脑。买电脑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找不到会使用电脑的老师却成了难题。”沈奎说。在调研时,沈奎还发现,镇里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村级卫生站是村民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而镇里居然没有一个卫生站是符合标准的,有一半以上的所谓卫生站是设在家里面的,老百姓把自己的生命就交给了“赤脚医生”。

在从一片农地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园区,广州开发区的公共服务必须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地方执政者希望以公共服务均等化来推动城市化。“在城市化进程中,将农民转化成了市民,村改成了居委会,农村的社会结构改变了,开发区附近的许多农村,农民的土地都已经被征用。”沈奎说。农民未来的医疗等生活保障如何解决呢?从2006年开始,开发区大力推广新型农业合作医疗,以各个区作为单位,村民个人交40元,政府补贴40块,重大疾病可以报销7000元。“现在,个人交60元,政府财政补贴210元,村民可以享受10万元的最高报销额度,位居广州各区之首。”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表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大家更重视公平和共同富裕的问题,“没有这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怎么谈和谐社会呢?城乡统筹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确实应该成为十二五期间重点解决的问题,而政府更应该主持正义、倡导公平。”

“对于广东来说,以前也许还是‘没有鸡,哪来蛋’的问题,而现在,是既有鸡,又有蛋,‘鸡蛋该如何分配’的问题。”丁力认为,政府职能应该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渐转变到以民生、公共服务这样一些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工作上去,而不是围绕着GDP转。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要做到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要经过政府统筹之后,“不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这是广东的一个大手笔!把城乡统筹和结构调整相结合,不是就公共服务均等化谈均等化,在这个大目标下,广东大幅调整支出结构,原来财政部门说只有8000亿的投资,为了促进结构调整和城乡统筹,省委省政府提高到2.48万亿,把2000万有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对于广东省站在很高的角度上,以发展方式转变改善民生大局,在公平基础上大幅度调整支出结构的做法,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广东不是钱多了,而是把原有大盘子里的钱的结构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广东的经验就是财政均等化,没有财政的均等化很难做到公共服务均等化。”

政府转型要以公共服务为中心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新时期政府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十二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迟福林有个观点:政府转型要以公共服务为中心。

在这方面,杭州进行的是“政府买服务”的探索,在公共服务的某些领域,尝试“政府出钱、社会出力”的模式,只要立起的是公共服务的“大树”,不管谁出资谁出力,都能方便百姓乘凉。

在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方面,呼和浩特市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杭州模式”不同,“呼和浩特模式”是政府既出大钱,又下大力气。过去,在呼和浩特办一件事情需要进百家门,有审批权限的一些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低下,对投资者“吃、拿、卡、要”,百般刁难,长此以往,呼市成了“留不住人,更留不住财的地方”。这无疑成为了卡在呼和浩特发展之路上的最大难题。

“一场全方位的革新在所难免。”呼和浩特市副市长包钢对《小康》记者说,“从2008年初开始,我们酝酿、筹备重建呼市政府服务大厅,确保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直到2009年2月才正式启动运行,我们准备得非常细致,就是为了避免反弹。”

到目前为止,呼和浩特已形成上下联动、层级清晰、覆盖城乡的三级公共服务体系。2009年,市区两级政府共投入资金2.1亿元建设了总面积达51000平米的四个市民服务中心。在城市基层,则按照“政府推动、逐步自治”和“功能整合、职能下沉”的理念建设了社区公共服务站,老百姓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信息咨询、计划生育、居家养老、图书阅览、健身娱乐等公共服务。现在,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已经成为了最受老百姓欢迎的公共服务项目之一。

呼市的变革,与其他地方的变革互相呼应。来自不同地方的试验,对公共服务政策在制度上的设计、修改及完善做了不同的探索,其所要破解的真正难题是,政府应如何有效地承担起公共责任。“中国经济有了前30年的基础后,完全可以放手让市场去做,政府应该腾出精力和资源在社会公平上发挥主导作用,政府不能在经济发展中做主导者,而应该在社会公平上发挥主导作用。”丁力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