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道德培养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31 17:53: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道德培养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高校学生素质舞蹈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属于素质教育范畴,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同属于这一个范畴。在高校,舞蹈教育不仅发挥着发展身体运动机能、完善学生自身性格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有所提高。立足于此,本文希望通过推行舞蹈教育进而初步探索舞蹈教育对高校学生素质培养的积极方面。
一、舞蹈教育能提高学生的鉴赏才能和综合素质
舞蹈蕴涵的情感将会感染高校学生,使其在欣赏舞蹈时逐步融入作品所在的情境,细细品味舞蹈所呈现的内在美与外在美,对他们,这无疑是一种享受。欣赏舞蹈时,教师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舞蹈教育者通过将舞蹈分门别类、介绍其内在价值或者独有特色等授课方式使学生对舞蹈有个初步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渐渐联系舞蹈本身的创作场景,最终使学生学会对各类舞蹈作品进行品评。学生可以通过欣赏不同题材的舞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有还原历史、评论政治的,有展示浪漫、重温经典的,也有呈现民族与地方特色的,可谓包罗万象。学生可通过欣赏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舞蹈作品来领略其文化。如“挤奶舞”的产生使人想起蒙古,而提到“摘葡萄舞”就容易令人想到新疆。这些舞蹈具有其独特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舞蹈教育可以为文化视野的开阔打开一扇窗户,通过它,地理特征、民族文化、民间习俗等“美景”尽收眼底。
鉴赏舞蹈作品是一种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心旷神怡即有益身心的心灵享受。欣赏舞蹈作品时,教师适时适当的审美引导对学生感受舞蹈魅力的存在至关重要。正确审美是一项培养出来的素质,而提高此项素质舞蹈教育功不可没。因此,对高校推行舞蹈教育势在必行。
二、舞蹈教育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净涤心灵
舞蹈和音乐是相辅相成的。舞蹈是将身体语言与音乐优雅的旋律、特殊的节拍联系起来的一门综合艺术,舞蹈可以传达出创作人的感情。如学生在编排舞蹈时多数通过教师指导,选定自己比较热爱且符合自身特点的曲子。先在老师的带领下辨别乐曲或快或慢、或强或弱的节奏,为融入舞蹈动作打下一个良好基础。当优美的舞姿随曲调的改变而从容变换,就意味着学生对音乐美的领悟能力有所提高。而这种领悟能力对培养学生联想力、提高其审美能力、培养和发展其创造力均有益处。
此外,丰富想象、荡涤心灵也是舞蹈教育的功用。如大家非常熟悉的舞蹈作品——《千手观音》,残疾舞蹈表演者们通过他们的“真善美”,将大慈大悲融入舞蹈,将“人人伸出一双手去普济众生”的唯美画面呈现给观众,将“爱,是我们共有的语言”这样无声的讯息渗入表演,从而感染众多观看者。《千手观音》之所以能够使人们的心灵为之震颤,是因为“真”是舞蹈的中心思想;“善”是舞蹈的结构支架;“美”是舞蹈的视觉感受。观看舞蹈、欣赏舞蹈、享受舞蹈,是舞蹈让我们对人类生活本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品味舞蹈,慢慢深化我们对客观世界的独特认识。正是洞悉生活本质的能力和对现实世界的特别认识,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理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洗涤人们的内心世界。
三、舞蹈教育利于营造积极心态和培养良好情操
用身体代替语言的造型艺术形式即舞蹈,是一种人体动态形式,它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情感表达赋予某一特定人群即舞蹈者。它以逼真而夸大的方式润色和体现;它是人类对美满生活的憧憬和达观人生态度的追逐;它是由翩翩的身姿和美妙的音乐组合而成的净涤心灵的艺术形式。社会主义通过音乐超厉害的凝集力谱写自己的中心曲调。因此,高校学生在学舞蹈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许多做人的道理,而且可以陶冶其高雅的道德情操。如《多彩贵州风》属于旅游性歌舞,它所展现的是贵州境内秀美的花溪河的涓涓细流养育了苗族儿女,他们勤劳勇敢,对美好生活充满无限向往。就像清澈的花溪河水,苗族少女美丽、清纯……不仅舞蹈中的音乐优雅婉转,颇具民族特色;舞蹈动作亦逼真和新奇。欣赏舞蹈时,时时处处可以体验到少女们对美满生活的万般憧憬,少女们在生活中勤勤恳恳,用自己灵活的双手描绘出故乡的多彩美景。在高校,学生通过学习这个舞蹈同舞蹈中的主角一起完成心灵的荡涤。理想是完美的,成就完美生活必须首先付出劳动。各类舞蹈使学生对美的感悟层面不断提升,对美的体会逐渐强化,进而培养和形成自身的审美观念,最后上升为对完满人生的不断追求。学习舞蹈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活波可爱、积极向上、充满斗志与活力,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人际观念:主动交流、与人协作、和谐相处,有助于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勤奋进取、刻苦努力。
四、舞蹈教育能实现个人价值和建立团队意识
对高校学生推行舞蹈教育的另一个益处,是展示个人价值。舞蹈使学生融入美的世界,继而陶醉其中,灵魂达到忘记自己的境界,最后使个人情感得到升华。如此,不仅为学生自我展示提供了舞台与机会,而且实现了其自身价值,还可以使其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得到提升,而这一切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力。
部分高校的2373名学生曾接受了教育部关于舞蹈的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总体来说,有73%的学生表示“喜欢”或“有点喜欢”校园集体舞蹈;在已经推行校园集体舞的学校中,75%的学生、教师“喜欢”或“有点喜欢”校园集体舞,“男女合跳”在此项调查中则有78%的学生乐意选择。调查结果显示,在集体舞蹈的学习过程中,高校学生期望与更多的同学合作包括异性同学。关于这点,平时的训练时应该引起教师的注重。只有有规划的表演,才能使学生一步步深入、不断感悟、沉淀人际往来的经验、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个人在性情、志向上的变化使团队能够互相交流、帮助、协作与礼让。舞蹈表演要求所有表演者动作一致,尤其是集体舞,因此学习集体舞时对团队意识的培养是必须的。
总而言之,舞蹈能够使高校学生获得情感境界的飞跃,使其情感超越思想,最终拥有自己独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仅如此,舞蹈艺术教育的开展对受教者渐渐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如真善美等)也有所帮助。进一步来说,受教者的精神风貌不断改变促使“两个文明建设”能够以矫健的步伐前进。基于以上理由,我们需要果敢地,大胆地面对各种革新与改革,更为全面地开展我们的舞蹈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戴丽娟.舞蹈教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J\].南方论刊,2008,(03).
篇2
关键词:公民道德;培养;方法
公民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既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反过来又是人们分析善恶的尺度、评价是非的标准。公民道德培养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是道德培养的最佳期。要培养小学生的公民道德习惯,也要使他们能区分善与恶、光荣与耻辱、诚实与虚伪等。如果错过教育培养的重要阶段,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甚至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去培养小学生的公民道德?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最有效、最迅速地进行公民道德培养?笔者于2004年4月和7月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13所小学的600余名学生进行了问卷测验和访谈测验。
一、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公民道德培养方法的探索
(一)自然环境
环境潜移默化法。小学生的生态和环保意识很强,教师和家长要抓住小学生本身具有的这一优点,对他们进行深化教育。问卷结果显示,39.6%的小学生认识到环境和生态问题应该引起人类的注意。43.8%的小学生表示要从自身做起。针对学生已达到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上的认识程度,应采取:
(1)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育。例如,表演短剧《请关注大自然》。让小学生扮演森林中遭受伤害的动植物,并自编台词。让他们知道大自然的痛苦心声。(2)随时进行口头教育。(3)在学校或社区的宣传橱窗内设置环保专栏。(4)维护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5)开展“绿色环保周”活动。(6)带领小学生走出大门,用城市已遭破坏的环境和美好的环境教育他们。(7)买一棵小树苗,和孩子一起种上,定期带孩子去照顾它,让孩子和小树苗一起长大。(8)经常带孩子到动物园,看到可爱的小动物,孩子会萌发怜爱之心。(9)多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曝光破坏环境的人与事。(10)每一个人都要保护环境,加大管理力度,尽量不要让小学生看到破坏环境的丑恶现象。(11)组织环保和拯救大自然的志愿活动,吸引小学生参加。
(二)社会环境
1.树立权利意识法。长期以来,社会各方面对孩子的责任与义务的教育太过成功,大大忽视了对权利意识的培养。访谈结果显示,29.1%的小学生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不会要求退换。问卷结果显示,平均有78.6%的小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选择牺牲自己,取悦他人。为了弥补对权利教育的缺陷,追求权利和义务协调发展,应采取:(1)老师和家长利用媒体和周围发生的事情教育小学生。(2)生活中,大人以身作则,积极维护自我权利。(3)社会上的各因素各尽其职,激起小学生的权利意识。
2.重点时机培养法。各种重要的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例如“五一”、“十二”;民间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纪念日。问卷结果显示,在节日或自己的生日时,只有少数小学生愿意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大部分小学生只是在家里和父母过。建议老师和家长要带领小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社会的相关部门也要多为小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以增加他们对国家、对家乡、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
3.爱国主义教育法。小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问卷结果显示,80.1%的小学生对2002年中国足球出线怀有积极的态度,无论怎样,他们都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以此良好状态为基础,应采取:(1)老师和家长要经常带小学生参观历史革命纪念馆等有教育意义的场所。(2)利用“七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开展活动。(3)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教育。例如,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小学生说说祖国好在哪里。(4)学校宣传橱窗内设置“祖国好”专栏,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向小学生展示祖国的壮丽与秀美。(5)进行国旗、国徽、国歌的教育。(6)利用新近发生的国际大事教育小学生。
篇3
关键词:公民道德;培养;方法
公民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既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反过来又是人们分析善恶的尺度、评价是非的标准。公民道德培养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是道德培养的最佳期。要培养小学生的公民道德习惯,也要使他们能区分善与恶、光荣与耻辱、诚实与虚伪等。如果错过教育培养的重要阶段,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甚至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去培养小学生的公民道德?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最有效、最迅速地进行公民道德培养?笔者于2004年4月和7月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13所小学的600余名学生进行了问卷测验和访谈测验。
一、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公民道德培养方法的探索
(一)自然环境
环境潜移默化法。小学生的生态和环保意识很强,教师和家长要抓住小学生本身具有的这一优点,对他们进行深化教育。问卷结果显示,39.6%的小学生认识到环境和生态问题应该引起人类的注意。43.8%的小学生表示要从自身做起。针对学生已达到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上的认识程度,应采取:
(1)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育。例如,表演短剧《请关注大自然》。让小学生扮演森林中遭受伤害的动植物,并自编台词。让他们知道大自然的痛苦心声。(2)随时进行口头教育。(3)在学校或社区的宣传橱窗内设置环保专栏。(4)维护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5)开展“绿色环保周”活动。(6)带领小学生走出大门,用城市已遭破坏的环境和美好的环境教育他们。(7)买一棵小树苗,和孩子一起种上,定期带孩子去照顾它,让孩子和小树苗一起长大。(8)经常带孩子到动物园,看到可爱的小动物,孩子会萌发怜爱之心。(9)多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曝光破坏环境的人与事。(10)每一个人都要保护环境,加大管理力度,尽量不要让小学生看到破坏环境的丑恶现象。(11)组织环保和拯救大自然的志愿活动,吸引小学生参加。
(二)社会环境
1.树立权利意识法。长期以来,社会各方面对孩子的责任与义务的教育太过成功,大大忽视了对权利意识的培养。访谈结果显示,29.1%的小学生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不会要求退换。问卷结果显示,平均有78.6%的小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选择牺牲自己,取悦他人。为了弥补对权利教育的缺陷,追求权利和义务协调发展,应采取:(1)老师和家长利用媒体和周围发生的事情教育小学生。(2)生活中,大人以身作则,积极维护自我权利。(3)社会上的各因素各尽其职,激起小学生的权利意识。
2.重点时机培养法。各种重要的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例如“五一”、“十二”;民间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纪念日。问卷结果显示,在节日或自己的生日时,只有少数小学生愿意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大部分小学生只是在家里和父母过。建议老师和家长要带领小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社会的相关部门也要多为小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以增加他们对国家、对家乡、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
3.爱国主义教育法。小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问卷结果显示,80.1%的小学生对2002年中国足球出线怀有积极的态度,无论怎样,他们都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以此良好状态为基础,应采取:
(1)老师和家长要经常带小学生参观历史革命纪念馆等有教育意义的场所。(2)利用“七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开展活动。(3)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教育。例如,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小学生说说祖国好在哪里。(4)学校宣传橱窗内设置“祖国好”专栏,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向小学生展示祖国的壮丽与秀美。(5)进行国旗、国徽、国歌的教育。(6)利用新近发生的国际大事教育小学生。
4.网络教育法。小学生很愿意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问卷结果显示,77.7%的小学生会进入网上道德论坛,也有12.4%的小学生只会关注,不会参与。仅有4.9%的小学生完全不感兴趣。
在网络上,小学生完全可以敞开心扉。这样,他们的有关公民道德的问题就便于解决。学校要有自己的电脑室、要定期让小学生上网、要有专门的老师经营论坛,并清理非法网站。老师和家长要鼓励小学生参与进去。
5.人际关系法。帮助、教育小学生处理好同学、师生、亲子、邻里关系。问卷结果显示,晾在外面的衣服被邻居弄脏,只有24.3%的小学生会去与邻居说理,化解此事。其他的选项,或争吵,或自己洗干净,或报复,都会对小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具体培养方法如下:
(1)同学关系。1)在同学问出现矛盾时,老师正确对待,及时协调。2)平日里,大人讲述团结友爱的道理。3)老师之间、家长之间和睦相处。4)从小培养活泼、友善、合作等性格。5)家长注意孩子的细节问题。(2)师生关系、亲子关系。1)对小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向。2)不责骂,不让孩子望而生畏。3)亲近小学生,与他们沟通。4)露出点本领,让他们因为佩服而喜欢你。(3)邻里关系。在生活中邻里之间要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帮助。这样,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下成长,在人与人的友好交往中,他们会悟出许多道理,自己也会变得体贴、亲切、文明。
2.小学生对于健康与保健、法律知识的了解以及坚持性品质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和提高得十分缓慢。
这说明在相应的方法上施加的力度相当不够。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要仔细琢磨培养的方法,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实施力度,弥补小学生这些方面的不足。
3.随着年级的升高,愿意利用节日和生日去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的小学生有大幅度增长,由16.2%上升到44.3%。虽然数字仍然没有过半,但是只要加强教育,我们要在活动中培养公民道德水平的目的不难达到。
4.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的自强品质有所下降,虽然只降了2.5个百分点,但是这确实是广大教育者们的失败。
篇4
一、小学德育情感教育引入的意义
小学德育教学是帮助学生构建道德思想的基础,其重要性作用不言而喻。由于小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没有形成,心智不够成熟,十分容易受到自身情感或者外来情感因素的影响。教师要借助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情感体验引入到小学的德育课堂之中,为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思想打下基础。
现阶段我国的小学德育教学依旧是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讲课方式比较枯燥,难以起到好的德育效果。教师应当将已有的情感经验作为教学的课题,让小学生将自己变成情感课题中的主体,再通过情感体验的方式,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还应当让小学生在体验中懂得道德的现实意义,以期实现德育的最终目的。
二、小学德育情感教育引入的策略
情感体验教学在德育教学中应用的难点在于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适合的情感实例,安排合适的策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从而提升情感体验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引导学生学会尊重
现阶段小学教学中尊重的范围大部分是强调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但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却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在小学德育的情感体验教学之中,要让小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教师也可以发现小学生内在的潜力,并且正确引导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这对于小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提升自己的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引导学生学会同情
小学生内心世界的情感较为丰富,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的同情心更是容易被外界激发。同情心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饱含小学生纯真的品质,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这种同情心可以帮助学生在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所以教师应当在小学的德育课堂之上开展类似的情感体验教学,将与同情相关的情感实例安排在教学课堂之中,让学生体验其中所蕴含的感情。这是情感体验在小学德育之中最为简单的应用,也是情感体验教学在小学德育中最为有效的利用方式之一。
(三)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准,所以在小学的德育教学中,对于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因此需要教师通过一些模拟社会场景的教学情境设计,更好地让小学生接触社会,让小学生对于社会责任感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且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小学生扶盲人过马路、拾金不昧等生活情境,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培养打下基础。
(四)在德育教学中加入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是小学德育的良好载体。国防教育的核心是提升小学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其目的是建立学生的爱国国防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并可以增进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的理解,帮助其树立爱国主义理念。同样,德育中的爱国教育,也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对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国防教育和小学德育是有着一定的相同之处的,都是对于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爱国热情进行培养,在这一方面,国防教育因为涉及到较多的历史知识、社会知识以及军事知识,必单纯的爱国教育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注意力,增强教学结果,提升教学效率。
德育的目的是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品质,国防教育则是保证小学生优良品质的重要手段。国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小学生的国防意识,而良好的国防意识,需要良好的品质作为基石。小学国防教育需要借助大量的解放军事例来为学生讲解其国防知识,在这一过程之中,将解放军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等优秀精神对小学学生进行传达教育,提高其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小学国防教育不仅仅是理论教育,还有一定的实践教育,实践教育的过程,是让小学生践行所学习到的解放军精神,自我纠正,培养良好品质的最为有效的手段。在国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教学中,小学在校学生的品质得到了提升和锻炼,使得小学的德育目的得以实现。
最后,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小学的国防教育,其科学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不但包含了一部分的德育内容,还包含着大量的学术知识。小学国防教育所展现出来的交叉性和较强的综合性,不但满足了国家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要,更能够通过国防教育,提升小学在校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小学国防教育之中,除常见的历史知识之外,还包含着大量的哲学、科学、工学知识以及专业的军事技能,丰富小学生的学习视野。
篇5
关键词:小学 班主任 德育工作
所谓德育,是指教师引导小学生逐步理解和领悟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和道德行为规范,并且初步了解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小学生的优良品德。古语有云:“成才先立德”,在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中,“德”占据着重要地位,德育工作是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和目标
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和目标是根据我国的小学教育目标来制定的,小学德育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健康的心里和高尚的情操为目标,从小学生的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和政治品质、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等方面进行道德教育。帮助小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传统精神;帮助其理解理想的意义并逐步锻炼分辨是非的能力;使其学会将个人理想与社会和国家的利益结合,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学会关心爱护集体,树立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其热爱劳动的精神;促使小学生形成文明行为习惯和美好品质。
二、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意义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开展德育工作对于小学教育和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顺应了时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基础保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其次,小学德育是对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以及心理品质各方面的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如坚强韧性的意志,积极乐观的情感、自信开朗的品质等,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再者,教书与育人是分不开的,小学德育不仅可以教育学生的思想道德,还能启思益智,提高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其对学习的兴趣和喜爱,增强教学效果。同时德育也为其他智、体、美、劳教育打下了基础,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学生是民族思想的弘扬者和传承人,有效开展德育工作,可以培养小学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从而得以发扬光大。
三、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方法与途径
小学生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还处于未成熟的阶段,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首先要注重环境的创造,其次要注重学生心灵的感化。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的重点在于学校和课堂的教育。班级是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基础平台,班主任应该建立起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首先班主任本身要具有高水平的道德素质,才能做到以德育人,用自己积极向上的言行和心态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其次班主任要充分让小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形成民主管理的氛围,培养小学生的民主意识,共同制定班集体成员的行为准则,最终使整个班集体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作风。同时,班主任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注意道德教育,将课本知识与情感教育融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美好的品质。此外,在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现代,很多小学生都已经接触网络,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接受积极的网络信息,摒除消极的不健康的信息。还可以定期开展德育主题班会,搜集相关的影片、图片,举行德育内容相关的学生绘画、作文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德育工作的效果。
除此之外,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多进行交流沟通,让学生家长了解德育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教育对德育的作用,除了定期的班主任家访外,还可以开展教师家长共评制,或者召开家长代表座谈会,建立家校联系卡等,既可以提高家长的德育素质,也可以促进学生家庭德育工作的开展。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二)理解与关爱学生
小学生的思维认识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逐渐变得复杂,光靠说教是无法完成德育工作的,作为教师,首先要爱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才知道怎样进行道德教育,所以班主任要以关心、爱护以及宽容的心态来进行教学活动。小学生对教师总是保持着敬畏的心理,教师的批评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因此班主任要善用表扬,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对不小心犯错的学生给予宽容和鼓励,进行启发诱导,比如说可以在课堂上口头表扬遵守纪律、举止文明的学生,在主题班会上表扬大胆表演、积极参与的学生,无形中带动其他学生仿效这些榜样;对犯错的学生予以耐心劝导,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教师的教育,自觉改正错误。
此外,班主任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德育工作,并多倾听学生的心声,从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去关爱学生,教导学生学会处理学习、生活以及人际关系的问题,使学生能健康成长。
三、结束语
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要以良好的自身道德修养和行为方式来引导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尊重和关爱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商文敏.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8)
篇6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1―0034―01
小学思想品德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也是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思想、树立正确品德的关键课程,从整体角度分析,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转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义务教育中,只有不断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小学生所存在的思想现状进行分析与探究,并针对性地结合思想品德教育所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才能进一步推动低年级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低年级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低年级小学生对社会认识不足,缺乏对社会的理解,往往不具备相应的思想道德品质。笔者认为,对低年级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进行加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社会环境与学校性质决定了加强低年级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现如今的社会过于复杂,并且存在着诸多消极因素与不良因素,对低年级小学生的成长造成了阻碍。虽然我国政府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但是却无法真正还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此外,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对教育学生,抵制不良社会因素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低年级小学生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发展不成熟,其可塑性比较大,模仿性同样比较大,往往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加强低年级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则是培养小学生树立良好品德的关键所在。
二、加强低年级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1. 加强对实际生活的利用,创造真实的教学环境。根据相关调查分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而言,在相应的情景中,小学生所产生的感悟比较深刻。针对于此,教师需加强对实际生活的利用,并为学生积极创设真实的学习环境。教师在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的时候要尽可能地从学生所熟悉的社会生活以及文化习惯中进行选择,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所选择的题材要符合学生的年龄以及低年级小学生的成长特点,要具有趣味性与教育意义。教师所创设的生活情境可以采用故事再现的方式进行展现。此外,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指导学生生活与实践的课程,不能脱离实际,否则会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因此,在低年级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需要从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指导教育。
2. 加强角色转化,促进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在研究中发现,低年级小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课堂教学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能够促进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为了让低年级小学生掌握正确的坐姿,教师可以采用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观看,让学生自己模仿,并且在模仿过程中可以设置不同的情景,比如像礼仪队员站在学校门口欢迎老师与同学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等,在这种情景教学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场景下的精神风貌,并且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起学生的道德需要。
另外,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便是让学生产生荣誉感,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由于低年级小学生对事物认识不全面,在参加活动的时候会冲撞其他的同学,从而会引发各种矛盾。针对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之间的转化让学生处理生活与学习中所遇到的矛盾,从而帮助低年级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篇7
【关键词】德育教学 小学班主任 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72-02
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步入成熟之前的启蒙阶段,也是学生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要对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规范以及思想道德等。所以,小学班主任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应该掌握德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加强德育教育。由此可见,小学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小学班主任加强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是开展所有教学活动的基础,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首先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小学阶段作为对学生开展德育教学的第一个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德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在小学生的心目中,班主任的有着特别崇高的地位,他们在学生的灵魂塑造方面具有无法取代的作用,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可能会极大的影响到学生。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其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普遍提倡,在班主任长期、系统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将德育教育放到首要位置。只有小学班主任认识到了德育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才可能很好的贯彻和实施德育教学,从而推动德育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也逐渐显现出了各种矛盾和问题。在新的发展形式下,为了能够与小学生心理的发展情况相契合,小学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而且还应该在实践中逐渐创新德育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才。
2.加强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2.1营造良好和谐的教育环境
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就是班级,班级对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首先应该营造良好和谐的班级环境。班主任可以通过制定班级规定、要求学生进行集体讨论等方式树立学生主人翁的意识,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觉的参与班级活动、遵守班级规定,这样无形之中实现对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了使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班主任还应该认真挑选班干部,让班干部协助其开展工作,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此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举办诸如演讲、小品、观看多媒体短片等主题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情操也得到了培养。
2.2班主任自身的素质应该提高
小学生可能会质疑家长的意见,但是却会完全信任班主任的意见。很多的小学生都觉得班主任所讲的道理是真理,所以,班主任在教学活动中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对学生造成深远的影响。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小学班主任必须提高其自身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自身的行为。小学班主任必须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的兴趣爱好、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心态、言行和修养来影响学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
2.3将德育教学融入实践活动中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将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应用于实践中,去帮助或者影响更多的人,使他们也能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应该通过“日行一善”、“献爱心”、“互帮互助”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来教育学生,将德育教学融入到这样的实践活动中,这样学生通过参与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
2.4班主任应该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
小学生因为处于启蒙阶段所以其心理的承受能力相对比较差,如果教师对其采取了不恰当的批评或者其他行为,不仅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且还可能会对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造成伤害。因此,班主任必须与小学生保持良好有效的沟通,不仅要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和关爱,这样他们才可能会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并进行及时改正。班主任与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就是进行个别谈话,但是在谈话之前,班主任应该对学生的家庭背景、在学校的表现等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然后再选择合适的场所和时机对其进行个别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班主任还应该以朋友或同学的角度进行,对学生表现出关怀,尽量保持真诚和蔼的态度。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重要阶段,班主任不仅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而且还应该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学生德育教学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班主任应该和家长保持有效良好的沟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与家长探讨有效的教育方式,使家庭和学校在学生教学中的能效得以充分的发挥。总而言之,小学班主任应该运用合适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弟子规》;德育;小学;中国文化
一、《弟子规》在小学德育当中的作用
(一)塑造学生重视亲情的价值观念
《弟子规》中的重点在于“孝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由此可以看出,孝悌为其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孝就是孝敬父母,悌指的是关爱兄弟姐妹。《弟子规》对于亲情是尤为重视的。亲情维系的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家庭结构是影响德育的根本原因,也是首要因素,目前我国出现的很多问题都和家庭息息相关,如子女不孝顺,离婚率上升,单亲家庭增多,家庭意识淡薄等,针对这一问题,《弟子规》给人们敲响警钟,让人们意识到亲情的重要性,也能够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起亲情重要的价值观念。
(二)重视对人格的完善和培养
《弟子规》要求人们要“谨而信”“亲仁”,将德育工作和人格塑造紧密结合,我国向来重视对人格的追求,《大学》里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目的,即为完善自身的心灵修养。
(三)重视德育
《弟子规》讲“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在达到了孝悌、谨慎言行、亲仁爱众的境界后,方能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现如今我国小学生教学工作理念也是德智体美,德育优先发展。否则发展的学生无才无德,不仅不利于社会,甚至还会成为社会的危害。因此,校园建设中必须要加强对德育建设的重视。《弟子规》讲:“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都是人,却有着极大不同,有的道德品行高尚,有的却是乌合之众。其实人们之间智力差距有限,而正是因为道德品行之间的差距,才能够拉开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最终影响人的一生发展。
二、《弟子规》在小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健康的审美意识、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帮助小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帮助小学生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和精深,吸取民族文化智慧,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三)从小树立起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四)在培养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三、落实《弟子规》道德教育的具体实施办法
(一)创设出适合学习《弟子规》的校园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氛围建设,需要全体师生的参与,因此需要营造适合学习《弟子规》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环境应当干净清新,环境优美,亲近自然,以《弟子规》为核心,加强学生的学习和教育,同时校园内可以适当开辟菜地,给学生创造田间劳动的机会,同时能够引导学生勤俭节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搞好校园和周边社区的关系,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的品质。教师教育学生应当不计个人得失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群体,这种风气能够将学生带到正确的道理当中,帮助学生端正自身人格。
(二)加强教师学习《弟子规》的培训力度
在《弟子规》的学习当中,教师需要以身作则,给学生形成良好的示范,引导学生按照《弟子规》严格要求自己。因此教师必须要真正地学懂、做到《弟子规》的要求,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在自身的言行和举止方面应当谦虚谨慎,同时坚持不间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修养。
(三)加强在家庭教育当中落实《弟子规》
家长需要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能够影响孩子们的成长,因此学校应当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认清自己的重要地位,提高对《弟子规》的认识,进而加强学习,学校和家庭双管齐下,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道德行为的养成是长时间作用的结果,父母应当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重视对孩子的德育,学校应当对家长进行引导,让其认识到《弟子规》的重要性,按照内部的行为准则对孩子们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
(四)德育效果进行评价和激励
由于对小学生的教育评价标准一直模糊不清,《弟子规》可以作为小学生行为评价标准施行,比如说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学习《弟子规》中的“孝”部分,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省,同时教导学生力所能及地帮助父母,体谅父母,激励他们的学习进步,正确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
《弟子规》作为小学教育的评价标准,能够作为小学生在校期间表现测量的依据,《弟子规》教导人们要孝顺父母、关爱兄弟姐妹,进而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践行《弟子规》能够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9
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每天接触学生最多的也是教师,因此,教师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能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如果没有为学生们做好行为示范,可能无形中也会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基于此,身为一名小学教师,首先要率先垂范、言传身教、还要以身作则,要时刻注重自己平常的言行,做到以德治教、以德育人,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塑造出一颗美好且纯真的心灵来。比如,教师要求小学生要尊老爱幼,首先自己也要做到尊重比一些年长的教学长辈,也要时刻爱护一些教学的晚辈。教师在教育学生平等待人的时候,教师也首先要做到对班级里的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偏袒班里的一些“优秀生”,漠不关心班里的一些“学困生”。教师在要求学生说话文明、待人有礼的时候,首先自己也要做到不用脏话、刻薄的话训斥学生们。教师在按时要求学生上学、不迟到早退的时候,自己也要做到上课及时到达教室,不要提前或者私自离开教室等等。教师要用自己良好的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孩子们,让他们都能够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
二、加强学生道德行为培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发展的希望,要想立足,首先就要学会做人。在小学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小学生们都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优良的道德行为,这也是小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职责所在。未来最终还是这些孩子们的,他们一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了优良的道德行为,才能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更好地拥有这个世界。德育教育在对社会和个人方面具有不可或缺性,为了强化小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培养,学校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开展一些诸如“节约粮食,从我做起”,节约水资源,从点滴做起的活动,也可以“浸润经典、立德树人——践行《弟子规》”的活动等,为加强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培养提供一些保障依据。通过开展的这些活动,让广大的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真正地体会到古人的《弟子规》中蕴藏着的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再如,孩子们在完成“家庭生活作业”的过程中,通过给父母、给爷爷奶奶端饭、倒水等一些日常行为中也能够学会感恩。这些活动的开展都能够为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要想开展德育教育,首先要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爱,要能够真正地做到思想上不歧视他们,感情上不厌倦这些后进生,态度上也不要粗暴地对待他们。要用自己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关心他们,叩响这些孩子的心灵之门。教师也要及时地发现这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比如说,在课堂上教师不要总是把眼光放在那些优等生的身上,要多给后进生创造一些好的条件,多鼓励孩子们举手积极发言,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奖励,让这些后进生也都能自信地面对学习。课外教师也要积极给予辅导,多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校联合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四、让德育回归生活实践
篇10
一、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性
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其一,它是弘扬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我国新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24字指导方针构成的。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皆为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因此,从这一角度上来看,实施小学生德育是弘扬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其二,有利于规范小学生的道德品行。例如,德育内容中的诚信,即指教导小学生了解诚实守信的做人基本准则。在网络诈骗时有发生的今天,向小学生灌输这一德育思想尤为重要。因此,开展德育有利于约束小学生的行为。其三,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的德育思想,发扬我国传统美德,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促进其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奉献于社会。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当对此引起高度重视。
二、如何有效渗透德育内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
(一)在Excel表格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Office办公软件的教学课程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点。在进行Excel表格的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责任意识,往往在表格数据的录入和计算时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数据录入错误后,将直接导致后期的一切数据计算出现错误,如果这一问题出现在学生将来的工作中,那么其对用人单位造成的损失将不可估计。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教给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同时,还应当重点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和工作态度,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深造,也为了将来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展现自我的价值。
(二)利用信息技术本身培养学生低碳环保意识
利用信息技术课,还可以向学生很好地灌输低碳环保意识。低碳环保意识在当今污染严重的大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培养意义。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课将低碳环保意识传递给小学生,小学生再将其传递给学生家长,如此,有效地传递下去。如果人人都能做到低碳环保,那么对于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将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低碳环保意识,教师可以从计算机本身入手,向学生介绍要制造出一台计算机需要用的各种化学材料,当然其中就包涵着一些重金属如计算机的主板就含有铅,在计算机的显示屏幕中也具有铅元素,当一台电脑宣布报废后,需要花费很多的人力和物力来消解这些电子元件,如果随意丢弃将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向学生灌输良好的低碳环保理念,比如,对电脑进行定期维护,防止过早老化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且将其在宣布报废后及时做出妥善的处理,千万不能随意丢弃,污染环境。
(三)开放互联网络培养学生文明、绿色上网观念
- 上一篇: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
- 下一篇:小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