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养殖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4-01-31 17:53: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渔业养殖市场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渔业养殖市场分析

篇1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实施模式;相关性分析;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TH-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4-0124-02

机械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当今中国制造业所需的具有专业技术实施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历史使命。未来30年是我国由机械制造大国向机械制造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培养掌握先进技术知识,特别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是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市场调研方案设计

(一)市场调研的目的

本次调研的目的有3项:(1)掌握高职机械类专业毕业生工作岗位(初始岗位及1~8年后的岗位)变动情况与特点;(2)预测企业对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包括岗位、工程技术能力等);(3)毕业生质量跟踪调研。按照职业成长规律,根据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需要,探索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模式。

(二)调研对象的选取

选取的调研企业以本校毕业生就业比较集中的东三省和近3年就业比例增多的大连、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企业为主,包含大、中型国有装备制造企业,部分中、小型私营先进制造企业,以及少量机械制造行业相关外资企业(调研企业分布见图1)。

调研的人员对象选取上采取了双线并行的方式,一方面,选择长期从事相关专业教育的本科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大中型各类企业的专家及行业主管部门领导等进行专家咨询,主要调研我国机械类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对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建议;另一方面,选择本校历届毕业生、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工人、人事资源部门的管理人员,调研高职毕业生的岗位、薪酬和岗位变迁情况。调研对象基本涵盖了本行业各个领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调研方式采用现场调研、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多种方式。对调查数据运用软件和图表统计进行数据分析。

二、市场调研数据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

通过对近8年来毕业生就业岗位统计分析,发现如下规律:

1.高职学生毕业后前三年,基本从事数控机床及其他机械制造设备的操作、维护及检修工作(91.68%),经过3—5年企业综合锻炼,部分毕业生开始从事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机械产品的设计开发、技术改造及车间班组等基层部门的管理等工作(37.17%),且随毕业年限的增长从事技术岗位的人数逐年增加(见图2、3)。

2.绝大多数从事技术性岗位的毕业生在校期间都参加过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综合素质较高,普遍学习认真刻苦,善于钻研,能熟练应用UG、CAD、CAE、CAPP等软件。

3.小型企业、私企中从事技术工作毕业生明显多于大中型企业的毕业生,这与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重视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专家咨询分析

1.未来我国机械行业的大发展需要建设一支专家型技术工人队伍:工程技术能力出众,作风严谨,吃苦耐劳,善于解决问题。

2.企业招聘员工中高职毕业生已占半壁江山,未来还有继续扩大趋势。

3.高等职业教育区别本科、中职教育的显著特点就在于知识的全面性,广泛的适应性,很强的可塑性,必将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4.随着企业大量新技术、新设备投入使用,对一线员工的自主性学习,开创性思维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刻不容缓。

(三)机械类毕业生创新能力培养相关性分析

为更好地了解掌握学生适应职业的能力,我们将调研的毕业生分为接受过创新能力培训实验组和未受培训的对照组,再加上随机抽取的在校生对照组,对上面3组学生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观察高职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1.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测评结果方差分析

我们对上面3组学生进行方差分析,通过未受培训毕业生的对照组与在校生对照组的得分进行比较,由前测结果可以看到两组的方差差异不显著(Sig.=0.547),即方差为齐次,均值也不显著(Sig.=0.647),这表明未经过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情况没有显著差异。参见表1。

2.毕业生创新设计能力测评结果方差分析

由接受过创新能力培训实验组和未受培训的对照组毕业生的方差分析(后测的结果)可以看到两个组的方差差异显著(Sig.=0.01),即方差为非齐次,均值也显著(Sig.=0.041),这表明在经过创新设计培养的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情况开始出现显著差异。

该检验验证了经历了创新能力培养对学生的未来职业能力有显著的提高,平均分数比没有经过创新能力培养的学生高8.319分。

3.对照组创新能力培养测评配对检验

为了检验创新能力培养对高职学生的作用,我们还对受过创新能力培训实验组和未受培训的对照组的毕业生进行了配对检验。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从表2和表3所示的检验结果可以知道,经过创新能力培养的毕业生在工作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Sig.=0.001),而没有经过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照组变化不显著(Sig.=0.478)。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具备较全面的创新能力对毕业生未来职业发展具有显著作用,这种变化体现在这些毕业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得分高于对照组学生。

三、高职机械类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准确预测把握市场需求,培养适销对路毕业生,这是高职教育生存发展的关键,高职机械类专业应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加大力度,采取合理培养模式,在具体实施上下大力气,不急功近利,不争一时之需,放眼学生就业5—8年后的发展,要有“前瞻性”,以先走一步来主动应对未来人才需求发展趋势,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

1.建设高职数字化创新设计平台,打造创新设计体系

建设高职开放式数字化设计平台,增加三维数字化设计理论与软件使用技能的相关课程学习,对于高职层次技术教育具有显著意义,可将学生从烦琐的设计计算过程中解脱出来,集中有限时间到创新分析、调试调整等关键项目上来,为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有力武器。

2.开展项目式教学方式

应考虑在不明显削弱传统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学习的同时,在高职教育中加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知识技能的培养。以学生毕业5年后的职业发展为目标,建立创新能力培养体系,采取项目式教学方式,选择服务生产实践的科研项目,将其拆解成若干系统并与相关课程衔接融合,以课程项目的方式穿插实施,突出导师的导引与学生的实践,这种培养应贯穿于学生3年学习过程始终。努力使学生在校学习与学生未来发展、企业需求相结合,这样培养的毕业生才能真正受到企业、社会的欢迎。同时探索高职教育四年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思路。

3.以各级技能竞赛为引领,兴趣小组、学生专业协会组织等为依托,个性化发展为主线,开展个体化培养

调研结果显示,经过几年时间企业培养,约37.1%高职学生会走上技术、设计、管理等技术性岗位,因此高职教育要突出个性化发展、个体化培养的特点。充分利用专业协会、兴趣小组等学生组织,以各种技能竞赛为平台,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将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4.突出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理念

创新能力培养必须与工程实践、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其目的性和针对性才强。可以利用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参与到校企合作科研项目中来,从最基本的测绘、建模入手,逐渐深入、循序渐进,建立学生工程意识,培养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创新。

结语

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分析可知,高技能型综合人才短缺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如果高职人才的培养能抓住此契机,建立高职机械类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加大教育教学制度的灵活性,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那么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将会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 刘溪娟.上海机械数字化设计制造岗位人才社会需求调研报告和分析[J].技术教育研究,2008,(3).

篇2

一、小湾库区生态渔业养殖项目的基本情况

小湾电站建设完毕,正常蓄水水位高程1240米,水库面积189.1平方公里,总库容149.14亿立方米,云南最大的百里长湖将呈现在世人面前,小湾库区良好的水质和生态系统,是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宝贵资源。对此,云南思广正大投资有限公司决定立足库区水资源优势,实施小湾库区生态渔业养殖项目。20__年10月至12月,由省农业厅渔业处牵头,云南思广正大投资有限公司与临沧、保山、大理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20__年1月,云南思广正大投资有限公司在__县注册了子公司——云南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小湾库区生态渔业养殖项目。云南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购买龙湖宾馆作为公司的办公场地,下设综合部、财务部、营销部、守护部和技术部, 拥有公司员工56人,制定了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20__年初公司兼并澜沧江、黑惠江的合法渔船和渔民,建立了守护中队、守护站,配置防护设施,开始对库区水域开展守护工作。受省农业厅的委托,从20__年1月31日(正月初六)开始,公司组织增殖放流工作,到目前,共向库区投放优质鱼苗800吨。

该项目以生态养殖(大面积)与网箱养殖相结合,通过不断提升水产品质量,创品牌,建网络营销市场,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带动库区周边农民脱贫致富为奋斗目标。力争年产值超亿元,使云南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发展成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增强云南水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力。根据资源状况和项目奋斗目标,项目的建设内容为:建设28万亩规模化生态养殖基地,建设200亩生态网箱养殖试验示范基地;推进大面积网箱养殖;建设鱼饲料厂、鱼粉厂和鱼片加工厂。项目概算总投资5亿元,鱼片加工厂年生产能力20__0~80000吨。

项目周期计划为10年,前期3年(20__年10月至20__年10月),中期5年(20__年10月至2016年10月),后期二年(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20__年5月至10月,做好项目的立项、报批,做好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为生态养殖和网箱养殖提供科学依据;20__年10月至12月开始试验生态网箱养殖;20__年1月至3月推广网箱养殖;20__年4月至8月,做好鱼饲料厂、鱼粉厂和鱼片加工厂的项目论证、选址、图纸设计、工程招投标;20__年9月至12月完成建设工程;20__年10月在国内市场建设小湾生态渔业专卖店,进行网络销售。

二、总体估价

(一)项目关联度大、拉动力强,社会效益好

项目涉及大理、保山、临沧3州市,南涧、巍山、__、昌宁等8县市,含盖农业(养殖)、工业(鱼产品加工、饲料加工)和商业服务三个领域,与澜沧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旅游业发展息息相关,是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关联度大、拉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项目。

实施好该项目,可提高库区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和加工可节约资源投入,有利于组织统一管理和技术提高。项目的实施能够解决大批库区失地农民和其他富余劳力就业,缓解社会矛盾,增加农民收入,扩大税源。

(二)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实行科学管理模式

该项目以云南思广正大投资有限公司为投资主体,由云南思广正大投资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云南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负责项目实施,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建立了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小湾渔业公司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设立了综合部、财务部、营销部、守护部和技术部,制定了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计划走规模化经营、科学管理、商品化生产、网络化销售的道路,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和管理方面的保障。

(三)前期工作动作迅速,工作扎实

从20__年10月至今,半年的时间,项目单位就完成了与三州市签订合作开发协议,组建了云南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购置了办公场地、兼并澜沧江、黑惠江合法渔船和

渔民、购买巡逻艇、捕鱼船建立了守护中队、守护站,向库区投放800吨优质鱼苗等前期工作,并开始建设项目的立项和报批工作。可谓动作迅速,工作扎实。三、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请县政府建立项目协调开发领导组,有效开展项目建设。

(二)请县政府进一步完善渔业行政执法机构,切实加强渔政执法管理,打击黑恶势力,确保库区安全稳定。

(三)将项目纳入临沧市的重点招商项目,享受相应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四)请支持项目立项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农业项目补助和库区周边农民的扶持资金。

(五)请县政府协调库区乡(镇)、村委会大力发动库区农民参与网箱养殖培训和生产。

四、意见、建议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小湾库区生态渔业养殖项目,是关联度大,涉及面广,带动作用强的建设项目,由于拥有28万亩库区水资源优势,引进广东等沿海地区的养殖技术,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项目市场情景良好,开发潜力巨大。实施好该项目,可以提高小湾库区水资源的利用率,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地方税源,促进企业增效。但由于项目建设内容广博,项目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在实施过程中难免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加之项目处于启动阶段,渔业养殖在小湾库区是新生事物,有一个探索、了解、接受的过程,因此,县委、政府应给予高规格的重视,库区乡(镇)党委、政府、村委会和相关部门对项目的引导、帮助、支持、宣传是整个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这一点显得十分必要。同时我县应将该项目作为继茶叶、核桃、烤烟、蚕桑以后的重要产业来培育,政策上给予着重倾斜,精力上给予重点保证,资金上给予优先保障,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小湾库区渔业养殖项目实施工作,从细节做起,高质量服务,把它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重点项目来抓,作为围绕以提升实现“三个核心”指标和推进“三化”进程的优势项目来扶持。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抓好项目实施工作,县政府成立小湾库区生态渔业养殖项目协调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工业和招商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农业局、发改局、招商局、国土局、建设局、经济局、商务局、环保局、交通局的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根据工作职能,抓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工作,农业局负责抓好宣传发动、组织网箱养殖技术培训和渔政执法工作;发改局负责项目论证、项目立项、转报审批和鲜鱼最低保护价制定;招商局负责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提供宽松的投资环境;国土局和建设局负责饲料加工厂、鱼粉厂和鱼片加工厂的选址、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的报批手续;环保局负责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和库区水环境监测、保护;交通局负责水运管理;商务局协助小湾渔业公司做好鱼产品营销和申办进出口经营许可证;经济局负责项目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三)营造宽松环境,提供优质服务

1、涉及该项目的证照办理、项目立项、报批手续,能减化的尽量减化,能变通的尽量变通,费用能减免的坚决减免,不能减免的一律按下限收取,努力打造成本凹地,服务高地。在公司驻地设立公安执勤点,同时与渔政执法队有机结合,为公司的生产生活提供有序良好的环境。

2、把小湾库区生态渔业养殖项目列入__重点招商项目,享受已有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必要时在特殊情况下给予特殊的政策。并积极帮助申报临沧市重点招商项目。

3、把云南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列为__县重点保护企业,颁发《重点保护企业》匾牌,实行重点保护,为公司负责人(法人)颁发外来投资者绿卡,提供“绿卡”服务。不得随意对公司进行除法律法规以外的检查、评比,确需进行的须经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的同意。

4、积极帮助云南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申办进出口经营许可证。

5、安排县渔政执法机构尽快进入小湾库区开展工作。积极请示汇报,争取省渔政执法总队在小湾库区设立渔政执法中队,切实加强渔政执法管理。

6、在饲料加工厂、鱼片加工厂投产运营后,积极帮助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向县公安部门协调,在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设立一个治安值勤点。

篇3

关键词:生物资产 价值 评估方法

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涉及生物资产交易、租赁、抵押、保险等业务越来越多,人们对生物资产现时价值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然而生物资产不同于一般非生物资产,生物资产是活的、具有生命力的经济资源,生物资产的价值随着生物的生命运动轨迹不断变化。因此,如何针对生物资产的特殊性对其价值进行合理评估,是当前资产评估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生物资产的特殊性

(一)生物资产具有生物转化和自然增殖功能

生物资产与非生物资产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具有生命,生物资产可以通过生物转化功能不断自然更新和人为繁殖扩大,这是一般资产不具备的。

(二)生物资产具有强周期性、季节性

不同类型生物资产的生长周期差异较大,这种强周期性特点,人类一般不能随意改变。

(三)生物资产具有高风险、未来收益不确定性

生物资产的高风险性和未来收益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自然因素;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若人为管理不善或人为故意制造灾害,同样会造成生物资产数量或质量的降低。

(四)生物资产具有附着物的不可分割性

一般来说,植物资产依附土地,渔业生物资产依附江河水系,它们具有附着物的不可分割性,即树木、农作物离开土地无法生长,鱼儿离开水无法生存,一旦它们离开其依附物,将会失去生命,亦即不再属于生物资产的范畴。部分生物资产与附着物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它们不能进行单独交易。

二、生物资产价值评估方法分析

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是资产评估的三种基本评估方法,均得到世界评估业普遍认可。与一般资产相似,生物资产价值评估方法从理论上讲同样有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种类型,但在具体运用中需结合生物资产的特殊性。

(一)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市场法

1.市场法。也称现行市价法、市场价格比较法,原称市场数据法(M.Bravi,Italy,1999),是指利用市场上同类或类似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经过对比调整,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市场因素,评估所用数据资料均来自于市场,因此运用市场法评估资产的价值首先要有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再考虑公开市场上是否具有可比的资产及其交易活动,如果没有活跃的公开市场,可比的资产及其交易活动则无从谈起,所以判断是否可以采用市场法的一个首要前提是“是否存在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

2.生物资产活跃市场分析。生物资产依据生物特征的分类,可以分为植物资产和动物资产。由于它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其交易市场的活跃程度也不同,那么生物资产“是否存在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应该对植物资产与动物资产分别进行分析。

(1)植物资产。植物资产“植根于”土地,它们的价值不能与土地的价值完全相分离,因此,植物资产交易也和土地交易相关联。我国的土地属于国家或农村集体所有,土地买卖与转让的只是土地的使用权。因此,生长期间的植物资产市场交易非常有限,不过偶尔也有交易的情形。由于植物资产按其所处的行业不同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农作物资产与林木资产,下面分别分析这两类生物资产“是否存在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

①农作物资产。未成熟的农作物资产偶尔也有交易的情形,如国家和集体在征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时,按照规定需要支付“青苗补偿费”,该费用实质上反映的是生长期间作物的交易价格,这种征用土地的情形只是偶尔发生,不具有普遍性。生长期间未成熟的农作物资产,大部分情况下没有交易市场,同时也不存在市场交易的需求。但是农作物资产中有一类特殊的作物,可以连通土壤进行市场交易,那就是园艺作物中的花卉。处于任何生长期间的花卉均可作为交易对象。目前我国花卉市场交易极为活跃,市场交易价格信息系统也比较完备,不难在市场上找到同一品种花卉的交易价格。

②林木资产。我国《森林法》把森林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其中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属于公益性生物资产,产权属于国家,基于其防护功能和公益,基本不存在市场交易行为。薪炭林主要解决山区和林区能源问题,基本上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用材林林木资产市场交易主要发生在采伐期间或成熟后,不过交易市场最活跃的还是砍伐后的木材市场。经济林的活跃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人们需要的仅仅是经济林的产品,并非经济林木本身,所以在市场上活跃交易的是经济林产出的产品。再加上经济林依附于土地,不能发生位移,更限制了其交易。所以,理论上,经济林不存在公开的交易市场。现实中,偶尔也有经济林交易的行为,但是很少,不具有普遍性。

(2)动物资产。动物资产与植物资产不同的是,动物资产能够移动,土地资源对动物资产的生长及产出没有直接的关系,类似于一般工业制品,土地仅是它们的生活场所,动物资产相比植物资产更容易进行市场交易。

①畜禽资产。我国目前活畜活禽的交易非常活跃。既存在作为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交易,如种畜、种禽市场,又存在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交易,如肉畜、肉禽市场。既有成熟生物资产的交易、育成畜禽的市场,也有未成熟生物资产的交易,如幼畜禽市场。可以说,畜禽资产是生物资产中交易最活跃的资产,不但存在活跃市场的市价,而且在公开市场上能够找到可比的资产及其交易活动。不过畜禽资产只是动物资产中的一部分,并不是所有的动物资产都具有活跃的交易市场,也有一部分动物资产类似于植物资产,虽然不是根植于土壤,却是生活在水体中,例如渔业生物资产。

②渔业生物资产。渔业生物资产属于水生生物资产,依附江河水系,具有附着物的不可分割性,且自身具有生长繁殖功能。渔业生物资产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渔业生物资产的数量或重量均难以精确或准确的计算和确定。因此,处于水体中的渔业生物资产,缺乏活跃的公开市场,并且很难找到特征类似的参照物。但捕捞后离开水体形成的“水产品”或“离开水的鱼”(短期内具有生命,实质属于农产品范畴)交易市场十分活跃,公开市场交易的对象主要是捕捞后的水产品。

(二)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收益法

1.收益法。是在估测资产未来预期收益额及收益期限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折现率将预测的未来收益额折成现值,然后再将各期收益折现值累加,求得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运用收益法评估资产价值时,是以资产投入使用后连续获利为基础的。所以判断生物资产是否可以采用收益法对其价值进行评估的首要条件是分析生物资产是否具有连续获利能力。

2.生物资产连续获利能力分析。

(1)农作物资产。我国《生物资产》会计准则把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其中公益性生物资产不以获利为目的,故本文不涉及。大部分农作物资产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通常在几个月或一年内完成整个生命和生产过程,生长周期短。且包括两种情形:产出一次完成的情形,如小麦、水稻、马铃薯等,其产品一次收获;产出多次完成的情形,如部分蔬菜。对于第一种情形,其价值只体现在成熟后收获的农产品上,且其价值仅有一次,不具备连续获利能力,不适宜采用收益法评估;对于第二种情形,即使产出多次完成,但其生长周期短,通常在几个月或一年内完成,在实践中可以不考虑折现问题,一般不适合采用收益法评估其价值。

农作物生长周期以一年生为主,也有部分多年生作物,例如苜蓿等牧草。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寿命一般为5-7年,长者可达25年以上,并且在其寿命内可多次产出。且牧草的主要用途是将其全株作为饲料,即使遭遇自然灾害以及病虫害侵袭时也会有一定的收获物,因此牧草的未来收益较稳定,具有连续获利能力。

(2)林木资产。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基于其防护功能和公益,薪炭林主要解决山区和林区能源问题,它们的产品不是用来交易,至于它们的预期收益额目前还在探讨中,其价值不适宜采用收益法评估。用材林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只有达到成熟,被砍伐作为木材出售时,才产生仅有的一次收益,不具有连续获利能力。

经济林属于生产性生物资产,按其生长发育规律及是否产生收益大致上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未结果阶段,主要指经济林的产前期,这一阶段属于经济林的幼龄阶段,林木的生长以营养生长为主,这一阶段只有成本投入即是投资投工最多的时期,一般不产出产品,没有经济收入,使用价值较低;二是结果阶段,主要指经济林的初产期、盛产期和衰产期。在林产品单位价格一定的情况下,价值的变动主要受产量的影响,只要准确预测经济林产品的产量,即可计算价值。此阶段经济林资产的价值远远大于未结果阶段,而且经济林资产在其寿命内能够多次产出林产品,具有连续获利能力。

(3)畜禽资产。畜禽资产按其持有目的也可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在畜禽资产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例如肉牛、肉猪等,它们对人类的价值只有一次,且仅有一次,不具有连续获利能力。而畜禽资产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如奶畜、种畜等,在其寿命内可以多次产出产品或繁殖新的生物资产,具有连续获利能力。

(4)渔业生物资产。一般来说,人类利用与农业活动相关的渔业生物资产的目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于直接消费;另一种是为食用鱼养殖业提供鱼苗。用于直接消费的渔业生物资产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在其成熟时只提供一次产品,此后生命终结。这类渔业生物资产的价值最终体现在产出的水产品中,它对人类贡献的价值体现在最后,而且只有一次,不具有连续获利能力;为食用鱼养殖业提供鱼苗的鱼叫做亲鱼。养殖亲鱼是为了产出鱼苗,并且在亲鱼达到性腺成熟后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分期产出鱼苗,符合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特征,因此,亲鱼属于生产性生物资产,其对人类贡献的经济价值体现在不同期间产出的鱼苗,具有连续获利能力。

(三)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成本法

1.成本法。是指在现时条件下重新购置或建造与被评估资产相同或类似的资产所花费的各种成本费用之和,再扣除资产所发生的各种损耗,所得到的差额即为被评估资产的价值。采用成本法评估资产应该具备4个前提条件:被评估资产的实体特征、内部结构及其功能必须与假设的重置全新资产具有可比性;应当具备可利用的历史资料;形成资产价值的各种耗费是必须的;被评估资产必须是可以再生的或者说是可以复制的。总体来说,只要是符合成本法的前提条件并可以估算其成本的生物资产,都可以采用成本法估价。

在生物资产中,农作物资产、渔业生物资产的经营期一般较短,畜禽资产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经营期相对较短,在利用成本法时,可以不考虑复利问题,利用公式(3);而林木资产的生长期长,以及畜禽资产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经营期相对也较长,因此,对于该类生物资产运用成本法时需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对分年度投入的成本要用复利计算,可以利用公式(4)。

三、生物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

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从不同途径评估生物资产的价值,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应用前提、特点及特定的操作步骤,因此比较分析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于正确选择评估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见上表)。

四、结语

总之,通过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的比较,可见它们的评估原理不同、资产计价尺度不同、前提条件不同、适用范围不同。而各种评估方法的特点能起到相互验证或分析、修正某些误差因素的作用,若恰当地将不同评估方法配合使用,不但可以拓展评估的可行性,还可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注:本文系内蒙古自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MS1010;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生物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休闲农业;市场开发;DSIL模式;广西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2-0079-0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广西城镇居民外出旅游人数逐年增长,休闲农业消费市场日渐成型。如何在丰富的资源基础上,充分开发广西休闲农业市场、探寻一种休闲农业市场开发模式是本文探析的重点。

1广西休闲农业市场开发潜力分析

首先,参与休闲农业的游客大都为城市居民。据悉,2011年广西市镇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41.8%,达到1942万人。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活跃的贸易氛围必会进一步带动区内城市人口的剧增。城市人口多具备休闲农业出游能力,这就形成了巨大的现实和潜在的客源市场。其次,广西外来游客较多,是休闲农业市场开发的重点。据统计,2011年广西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75602万人次。庞大的群体及其可观的消费能力是广西休闲农业市场开发的要点,要重视且须做好。最后,旅游动机是推动人们旅游出行的动力。广西经济腾飞,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压力增大,随着人口的聚集,城市问题日渐突出。这加深着城市居民对生态田园生活的向往,经济实力提高与国家假日制度的完善,使这种向往具备实现的可能性。另外,以广西丰富的休闲农业资源为载体开发出的产品吸引力十足,可开发的有农事度假类、渔业畜牧业休闲类、林业休闲类和历史文化民俗类等多种产品,种类较多样,满足了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

广西休闲农业虽初具规模,但多为是初级观光采摘园和农家乐,经营规模小、品牌单一,市场开发不充分,挖掘深度不够。这与广西丰富的休闲农业资源禀赋名不相符。随着市场的科学开发和产品的完善创新,休闲农业将会加速发展成为广西旅游业的一支劲旅。

2目前广西休闲农业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产品单一,针对性不强

目前,广西休闲农业产品主要为两类:以“看”为主的现代农业园区和以“吃”为主的农家乐。用单一雷同的产品面向不同的消费群体,是难以持续的。

以“看”为主的现代农业园区。如令广西 “引以为豪”的现代农业园区招牌——八桂田园,园区农业科技建设较成功,也取得一定经济社会效益,但经营状况仍然不理想,产品开发深度不够、淡旺季分明、游客参与度不高、园区接待设施匮乏等问题依然存在,难让游客“乐在园中、寓情于园”。以“吃”为主的农家乐。如桂林和巴马地区的农家乐游客较多,但多为外来游客,很难吸引周边城市居民。这些农家乐无非是吃农家饭、睡农家屋,经营特色单一,卫生状况较差,很难让游客在农家“乐”起来。农家乐注重“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产品”,但目前似乎只做到了“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购农家产品”,离“享”农家乐还有一定距离。

广西休闲农业产品形式的单一,源于市场分析的不足。拿着单一雷同的产品面向不同的消费群体,是注定难以持续的。没有详尽的市场分析与细分,就没法针对不同的市场群体和需求来深度开发挖掘不同的休闲产品。

2.2营销匮乏,覆盖面较小

广西多数休闲农业产品推广主要运用传统的营销手段,如通过旅行社线路推荐、印发传单、海报或在平面媒体刊登广告等。休闲农业客源市场主要是周边城镇,游客对当地的情况了解,更倾向于自驾游、群体游等形式,所以传统的营销手段很难奏效。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上网搜集相关信息,通过网络不需要花多少时间就可以了解同类产品的特点价格,对传统的营销手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冲击[1]。通过网络平台,不仅可以丰富营销手段,还能提高营销覆盖率。

2.3缺乏人才,体验质量低

休闲农业消费者有其特殊性,要真正吸引并服务他们,关键在于有一支熟知其心理特点和掌握相关服务技能的从业人员队伍。纵观目前广西休闲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多数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的人员,非专业人才,对旅游业缺乏管理经验,从整体上来看素质偏低[2]。广西旅游业发展早,模式较成熟,服务质量较高,处于产业发展稳步提升阶段。但要认识到,旅游业服务质量高不能代表休闲农业服务质量同样高。因为广西旅游业的载体资源开发管理较休闲农业成熟,市场分析较休闲农业科学。服务水平问题会让游客产生低质量体验,所以,服务水平问题是广西休闲农业发展的一个“大坎儿”。

2.4忽视售后,重游率不高

良好的售后服务不仅能使旅游者消除不好的感知,而且还可使旅游经营部门及时处理管理中的漏洞,为其赢得良好的口碑和忠诚顾客[1]。很多旅游经营者以为,旅游产品作为无形产品没有售后,这种观点为经营失败埋下了伏笔。广西休闲农业经营企业没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很难借此完善自身,更难以培养真正的忠实顾客。许多经营者凭借着资源优势和游客选择面窄的因素来维持经营,这很难让休闲农业健康发展,最终结局无非资源用尽、游客流失、行业烂尾。

3广西休闲农业市场开发策略

3.1细分市场,产品多样化

依据目标市场的游客需求来确定产品开发的内容和方向,是旅游企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娱乐旅游产品得以永葆生机活力的保证[3]。如可根据年龄差异开发适合不同年龄的休闲农业产品和线路设计,也可根据游客出游形式开发对路的产品等。据调查,青年人群(7~30岁)倾向于新奇、激情与浪漫的旅游产品;中年人(31~50岁)更倾向于具有建设性、温馨性的旅游项目;而老年人(51~70岁)则倾向于修身养性、传统圆满型的旅游产品[4]。根据青年特点,设计一些特色技能型的竞技科普、激情四射的山林体验和浪漫温馨的花海日落等产品。根据中年特点,开发一些成就型农事体验、家庭农园承包和水上娱乐养殖等产品。老年人则追求怀旧与安稳,回到农村遥想当初,在产品设计上要体现出健康养生特色,如农家度假、“上山下乡”时光、康复疗养等产品。

3.2政府公关,营销体系化

市场经济环境下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竞争不仅发生在企业之间,也发生在区域之间,政府公关和企业营销的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区域和企业的竞争力[5]。推进休闲农业发展,政府责无旁贷。基于休闲农业市场特殊性,在政府公关基础上,相关主体构建体系化的营销策略是休闲农业市场营销的必需模式。

政府公关下的休闲农业体系化营销策略为:①城乡之间互动营销,如休闲农业进社区、城乡和谐对对帮、星级饭店与“农家乐”接对等。②目的地主题的品牌营销,如打造一村(屯)一品、一镇(乡)一特色、地区休闲农业业态创新等,可推出“广西最美农场(村)”等评选活动。③网络虚拟平台的沟通性营销,所谓沟通性营销即买卖双方之间的回合式营销,可以充分了解市场最新需求,如台湾各农场均开通精美制作的官方网站,清境农场还借助 “清境农场Facebook粉丝团”来了解顾客的最新需求。④舞台社区的节庆营销,如宾阳炮龙节、十万大山旅游节等。⑤横向联合营销,与广西成熟的旅游营销主体横向合作,借助区内特色山水民俗资源和古镇村落资源壮大休闲农业营销载体,如与广西西部旅游联盟和美在广西旅游联盟等合作,共用资源,共享品牌,壮大休闲农业营销力量。

3.3招贤纳士,服务个性化

旅游服务水平是通过从业人员实现,他们的素质决定着休闲农业的服务质量。区内各高校要积极培养休闲农业人才,根据地区特色培养本土人才。对经营企业而言,要致力招贤纳士、不拘一格招人才,还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定技能的培训,结合游客心理特征与群体特征,让其重新整理审视改正旧的接待服务思想,将游客的需求摆在第一位,善于应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政府而言,要积极出台休闲农业人才吸引政策,确保企业经营有广阔的人才选择面,这也是发展地区农业和旅游业的动力所在。

3.4售后追踪,顾客忠实化

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想赚钱必须彻底改变旧观念,接纳游客售后服务新观念,树立良好口碑,为进一步开拓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网站、电话、现场等各种渠道,搜集游客意见及建议;并设立专门的售后追踪服务机构来执行监督,将意见投诉整理之后分别交至总经理、市场部门及产品开发设计部门。高效处理售后意见投诉是休闲农业大产业不断科学发展的保证,科学采纳游客的建议是休闲农业产品体系进一步丰富、管理方式进一步科学的推动力。

4休闲农业市场开发模式

基于对广西休闲农业市场开发策略的总结分析,可得出休闲农业市场开发的DSIL模式,如下图:

DSIL休闲农业市场开发模式图

由上图和对广西休闲农业市场开发策略的分析可得,产品多样化是基于市场细分,营销体系化是基于政府公关,服务个性化是基于人才积聚,而顾客忠实化是基于售后追踪服务。这种休闲农业市场开发模式可应用于宏微观层面的休闲农业市场开发,有关理论方法及实践论证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刘蕊,等基于旅游心理的乌鲁木齐夏令营旅游市场开发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3).

[2]冯健冰广西休闲农业发展成效及对策探讨[J].吉林农业,2011(8).

[3]张淑萍郑州娱乐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J].经济师,2009(10).

[4]常洪霞,等黑龙江不同年龄群体体育旅游需求及资源开发匹配状况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报,2009(2).

篇5

关键词:农民收入;区域差异;财政性收入

作者简介:余剑梅,江苏苏州人,宁波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理论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实验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和东方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3.4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97-03

农业、农村、农民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点和难点,而农民收入问题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宁波市农民收入的绝对值与增幅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十一五”期间,相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8.3%的增长率,宁波年均增长率达12%以上,总体呈现良好稳定上升态势。

作为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宁波农民收入明显与宁波宏观经济发展是同步的。五年间农民收入保持高位增长,宁波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从2005年的9531元增加到2010年的17160元,增长7629元,名义增幅达80%,不考虑价格因素的影响,这5年的年均增长率在12%以上,尤其是2008年,更高达16.8%,为历年之最。然而,在这些良好势头下,也出现了一些逆势,由于受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的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增长速度明显较2008年增长速度下降了54%,跌至7.7%,创近几年来新低。令人欣慰的是,我国经济率先复苏,2010年农村居民总收入增速回升到13.8%,重拾上扬态势。但是,在这些利好数据的背后,我们深入分析和解读宁波农民收入,会清醒地发现:宁波市不同区域的农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农民收入持续保持高位增长的难度逐渐加大。

一、宁波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现状

从表1可以看出,2006―2010这5年间,宁波不同区域间农民的收入差距仍然存在并呈逐年扩大趋势。收入最高的是市区农民,最低的是奉化农民,两地区间的差异率也呈逐年增长趋势,由11.93%上升到2009年的15.61%,在2010年虽有所下降,但是该年差异率仍属过高,与奉化同属南片的象山、宁海两县与市区农民收入的差异率也呈现不同程度的提高,象山的差异率从2006至 2007年上升幅度最大,从11.30%提高至15.2%,2008年有所下降,但是在2010年,从2009的7.6%跃至12.68%,宁海与市区收入的差异率上升趋势明显,从2008年提升至13.38%,差异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而北片的慈溪、余姚两地的农民收入与市区差异率在2007年大幅度下降,2008年又大幅度上升,在2009年与2010年,余姚的收入差异保持在6.5%左右,慈溪保持在3.85%左右,因此,北片与市区的收入差距较南片略逊。

二、原因分析

从各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入手,我们发现,各地区农民收入悬殊的原因在于:

1、工资性收入比重逐渐增大,区域差异明显

从表2可以看出: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最主要构成因素,且其占比基本逐年提高。虽然起点本身就较高的慈溪市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但它对收入增加的贡献率从2007年的19.7%增加到2010年的42.5%。与此同时,北片区域的占比平均高于南片6-8个百分点,以2010年为例,工资性收入最高的9246元(余姚)比最低的6393元(象山)高出2853元,是当年两地总收入差额的2.5倍。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是造成区域农民收入差距的第一因素。

2、家庭经营性收入差异亦不容小觑

相比工资性收入的差异,家庭经营性收入差异是造成区域农民收入差距的第二因素。从表3可以看出,南片区域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占比平均高于北片。同样以2010年余姚和象山两地农民收入为例,工资性收入差距是当年两地总收入差额的2.5倍,而家庭经营性收入差距只是当年两地总收入差额的1.6倍,又如,慈溪和象山工资性收入差距是当年两地总收入差额的1.6倍,而家庭经营性收入差距也只是当年两地总收入差额的1.4倍。象山的家庭经营性收入是全市最高的,其他两个地区与之相比差距更大。

3、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的影响不断增强

从表4可以看出,市区、慈溪、奉化三地的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要明显高于其他三区,最大差距为2453元。2006―2010间,慈溪市的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所占总收入比重总体呈逐年增长的变化趋势,由7.6%提高到13.7%,奉化市总体变化情况及水平与之相似,同时宁波市区的该比重一直不低于15%,到2010年达到的20.1%的水平。而余姚、象山、宁海三地区的该比例一直低于10%,年增长速度较缓。虽然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在农民收入构成中份额较少,但是该影响正在不断增强。

三、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区域差异的对策

1、大力发展非农产业

尤其是南片地区,要从单一的以农业为主逐步向以工业为主、服务业为辅的经济结构发展。引进和发展各类企业,创造了条件尽力解决剩余农业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让更多的靠天吃饭、收入不定的“泥腿子”转变成收入稳定、按时上班的工薪一族。当地政府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传统农民变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现代农业工人或者其他产业工人。

2、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目前,宁波的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总体上尚未脱离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的传统模式,农民在各方面投入不足,信息不灵,抗风险能力差,对市场分析预测能力弱,难以抗衡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市场。因此,要改变农业弱质产业、农民弱势地位的现状,必须克服家庭式经营的缺陷,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一是要推进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形成一批特色基地农业村。象山的竹产业、渔业,奉化的草莓、水蜜桃、芋艿、花卉,余姚的茭白、榨菜、杨梅、红枫,宁海的海水养殖业、“宁海白”枇杷、东魁杨梅,慈溪的大棚葡萄、无公害蔬菜,都可以做大、做精、做强为规模化的特色产业基地。二是要积极组建专业合作社,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以克服农民信息不灵,抗风险能力差,对市场分析预测能力弱的缺点。三是要带动农民走科技致富的路子。要发挥市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作用,对农户进行科技支持,努力培养造就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四是要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欠发达地区要念好“山海经”、打好“生态牌”,顺应居民休闲消费新趋势,培育农家乐、渔家乐、生态种养业和来料加工等特色产业,提高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联动促进山区、海岛农民增收。

3、政府政策和公共财政应向收入偏低地区倾斜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影响正不断加强。地理位置、城乡一体化程度、非农产业发展、农民投资理念等都影响着农民是否能从包括股息、租金、红利等为主的财产增益中得到收入。当地公共财政的倾斜、政府对农民的重视程度、惠农政策的落实等都影响着农民是否能从农业补贴、养老金、社会福利保险等为主的转移性收入中增益。

此外,政府应开展不同区域对口帮扶工作,重点扶持欠发达乡镇。让慈溪、余姚、市区的北仑、鄞州、江东、海曙、镇海、江北等收入水平较高的发达乡镇与余姚、奉化、宁海、象山的一些欠发达乡镇结对,开展帮扶工作。因为只有这些欠发达地区农民实现小康,“十二五”期末宁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是圆满的。

参考文献:

[1]周生利.宁波市居民收入差距状况分析[J].经济丛刊,2008.

篇6

关键词:生态旅游农业 ;开发模式;实证分析

Abstracts: Ecology tour of agriculture emerged in the 60’s of 20 century, which has the character of vacation, entertainment, demonstration, knowledge and education function. Formulate an ecology, culture and tour industry, Under certain social economics condition, it will be the new model of agricultural exploration, which exploit agricultural landscape, ecological landscape and farmland landscape deeply and overlapping with tour industry. In this paper, the connotation of ecology tour of agriculture is advanced,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Zhuhai eco-agriculture S&T zone is conducted. After summary of its success experience and operation model, we believe it is the development model that China will be adopted recently and future, and its effective realization way is. to set up Ecology Tour of Agriculture.

Key words: ecology tour of agriculture, exploration model, empirical analysis

一、引言

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具有旅游、休闲、示范、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加上政府积极宏观引导,及时推出了“黄金周”节假日,为城乡居民休闲消费提供时间保障,许多工商企业纷纷响应,加大投资力度,抓紧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增加城乡居民选择的旅游天地。据统计,我国东部沿海省份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已见成效。如浙江金华石门农场的花木公园,富阳县的农业公园,福建漳州的花卉、水果大观园,厦门华夏神农大观园,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化开发区等。广东省已发展80多个观光果园,每年接待游客400多万,收入达10多亿,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

二、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

1、生态旅游农业的概念

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生态旅游涵盖较为广泛,主要包括“观光农业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农村生态旅游”等不同概念,具体讲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业产品加工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是旅游者充分体验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产业。

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第一,要有具备开发农业生态旅游的资源基础。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观光农业,必须建立在具有可供旅游观光开发的农业资源基础上,从而把农业资源转化成旅游观光资源,扩大农业资源的功能。第二,要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对传统农业进行加工和包装,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旅客参与农事活动融为一体,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第三,要以生态旅游为导向。农业生态旅游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拓广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巧妙利用城乡各种差异来规划、设计、组合而引起旅游者消费欲望。使旅游者亲身感受和参与现代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等大自然情趣,把现代农业及自然资源景观与旅游资源融为一体,最终达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既发展了农业,又保护了环境。第四,观光农业旅游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伴随着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新兴课题,而旅游业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此种情况下,经营者迎合当今社会人们追求“个性化”、“生态化”,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需求心理,把两个领域有机结合起来而成为一个新的项目,是农业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2、生态旅游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和旅游业相比较而言,生态旅游农业具有如下特征:

(1)功能齐全、双重效益。生态旅游农业为旅游者提供了一定的乡村空间,旅游者在景区内观光、休闲、参与娱乐、品尝美食。甚至亲自劳作,既增长知识,亲近自然,又陶冶情操。园区内还可举办节日庆典活动,加强游客之间感情交流,传播信息,增进友谊,缩小差距。企业和农民则通过销售产品,提供食宿服务和劳务以增加收入。

(2)保护环境、持续发展。观光农业的建设严格按照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生产,只允许在残留有害物质规定标准范围内适量的使用化肥、农药,其产品为无公害的、安全、营养的绿色保健食品,大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植被覆盖率也大大高于一般农区。这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相结合,适当注重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做法,遵循了农业发展的规律,符合农民的利益,使农业走向一条健康的持续发展道路。

(3)回归自然、身心享受。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导致城市污染的加剧,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的精神日趋紧张,人们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使自己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和享受。生态旅游农业满足了城乡居民的这一要求,它用生态学、美学和经济学理论来指导农业生产,通过合理规划布局,自然调节和人工调节相协调,使农业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具有生产、加工、销售、疗养、旅游娱乐等综合功能。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不是简单的转换,而是把农业中(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具有旅游资源部分的功能进行整合发掘和利用,使它充分满足人们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个性化需求。

(4)科技特色、高效农业。生态旅游农业具有高科技特色,它是“三高”农业的具体体现,尤其在一些大型观光农业科技园区,大片土地通过平整与规划,用先进农业技术进行开发,由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来管理,造成具有相当规模、各具特色的农业整体,成为具有较高的先进农业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手段的新型农业。这种农业不论在优质品种、栽培管理技术还是在农业生产工艺、景观外形外貌等方面都是棋高一筹,是一般大田农业区无法比拟的,游客在这样的环境中游览,不仅赏心悦目,还能学到科技知识,产生深刻印象。

3、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布局原则

(1)因地制宜。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合季节性,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必须根据各地区的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合季节特点,充分考虑其区位条件合交通条件,因地、因时制宜,突出区域特色。

(2)尽可能与旅游业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的旅游景区和景点,扩大和增加观光农业项目,通过相互带动作用,发展农业与旅游业合一的新型产业。

(3)充分考虑客源市场。发展生态旅游农业首先安排在大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对观光农业的要求强烈,经济条件可能,交通比较便利,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条件比较优越。

(4)必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搞好交通、水电、饮食、住宿等基础设施,设计专门的旅店、餐厅、农宿以及娱乐场所和度假村,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

(5)与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要搞好农村居民点和道路规划,合理开发和整治土地,改善农村环境,在保留历史民俗农舍的同时,兴建体现观光特色的农村新民舍,以供游客观光旅游。

三、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开发实证分析

珠海市生态农业科技园是一个集农业高新技术引进、开发与生产、加工、出口以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外向型农业科技园。该中心是在原珠海农科所基础上仅凭5000元流动资金起家,园区现已发展集科研、生产、商贸、旅游、教育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集团化科研经济实体,2001年该中心的科技创收就达5000多万元,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出口创汇达860多万美元,成为目前我国最具实力的外向型农业科技园区之一。

1、区位与市场分析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珠海地处富饶美丽的珠江三角洲,陆地与澳门相连,有二个口岸可直接与澳门通关。水路与香港相通,行船只需1小时。离广州、深圳不到2小时的车程。京珠高速、珠海机场、珠海港、九洲港构成了陆、海、空的立体交通。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地处珠海的城乡结合部,环境优美,面积广阔、交通便利,基础条件十分好,从交通上来说,从园区到市区只有10分钟车程,并且已开通了公共汽车和观光巴士,市政府于2002年底修通4车道的旅游景观路直达园区的门口,交通非常便捷。从地域上来说,园区的核心区2000亩,已成为永久性的农业科研用地并办妥了征地手续,领取了土地证。市政府还给园区预留了1500亩的土地,可以作为第二期的开发用地。

2、设计景观的理念分析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在策划理念上注入了旅游、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即达到“一区多园、一园多用”的目的。园区策划者认为,旅游的概念很广泛,只有差异才是最好的旅游资源。人们出国考察或旅游就是看他们从未看过的东西,正如外国人看长城,我们去埃及看金字塔,都常有一种非常想看的冲动。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旅游业,就在于它可以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不同来显示出差异,加之把其艺术化处理,就成为非常好的旅游产品。所以,制造差异就可能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市场,并且这种旅游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正是源于这种理念,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在建设初始阶段。就把旅游的理念融了进去,每建设一个温室或安排一个项目,他们都考虑到了生态、环保、休闲观光、教育培训、商贸销售等因素。并且做到了园区一边建设、景点一边可以开放,2002年该园区就接待了来自我国外的宾客30多万人,旅游创收超过了1000万元,占园区总收入的1/4。入园的游客多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市场,人流带动了物流。园区内生产出来的花卉、种子、种苗、果蔬,就地成了商品。并且这些商品的销售价格都高于外边的市场。比如,该园区在温室里栽培的小番茄,一般来说,农贸市场销价为5元/斤,而在园区内则可销售到15元/斤,客人不嫌其贵,就在于它是一个特殊的旅游产品。游客一般都有花钱的心理准备,但一定要花得开心,所以只要产品的质量好,加上销售的方式奇特,他们是可以接受的。因此,该园区栽培的番茄不是摘下来卖,而是长在温室内,挂在藤上卖。如果一家三口来旅游,小孩子都乐意到大棚去摘番茄了,一边摘一边吃,一直到摘了满满的一袋才罢手。而父母看到小孩如此投入,心里也乐开了花,再高的价格也会买,这正是体验经济的所在。可见旅游开发,必然会带动商贸的发展,真是一举三得。

3、开发生态旅游农业资源的策略和措施

(1)更新策划理念,走企业化、市场化发展之路。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及园区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主导产业上选择了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设施生产,在策划的理念上注入了旅游、休闲、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把差异作为最好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的不同显示出其差异,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

(2)产学研紧密结合,多层次、多元化发展。一方面,园区自身就是一个农业科技研发、产业化拓展的孵化器,通过其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了产业圈。另一方面,园区也积极的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开发高新技术。

(3)以科技为本,优化资源配置。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经过多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优势,确定了独具特色的科研发展方向、主导产品和技术定位。在技术定位上实施自有技术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战略,注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主导产品上发展本土品种与引进西洋品种相结合,既不断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品种,也不断从国外引进新品种,为园区设计独特的生态旅游景观提供了技术支撑。

(4)建立配套完善的旅游设施。利用设施农业和先进的生产模式,种植瓜果、蔬菜、花卉等近1000个品种,创造出新、奇、特的观光效果,并配套建立了相应的旅游设施“农科之窗”、“荷塘观赏”、“八卦田园”、“野菜园”、“水车阵”、“垂钓走廊”、“珍禽园”、“沙漠植物园”、“心灵茶庄”等一大批集科研、环保、生产、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园林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境内外游客。

四、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开发的经验与启示

1、理念创新。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从筹建就树立了“差距产生效益”的新理念,并认真思考如何寻找和利用差异来改造传统农业。他们通过寻找自然资源、农业产业、区位优势等方面差异点来营造新的生态旅游景观,打造园区独特的品牌。例如园区于2000年元旦至春节在园区成功举办珠海首届南瓜文化艺术节,展示了全世界数百个珍、奇、特、新的南瓜品种,大的如大鼓,重达100多公斤,小的如鸡蛋,轻才20克,黄、白、红、绿、青、蓝、紫七彩缤纷。进入南瓜园仿佛进入了南瓜大千世界、南瓜的艺术殿堂。南瓜节开幕一个月,创下门票收入130万的记录,由此也带出了一个新的产业——观赏玩具南瓜规模化生产。这样通过理念创新,运用农业高新技术开发新品种,利用生态学和景观学原理精心设计各种差异化的景观和景点,打造出一个融“自然美景、现代科技、人文情怀”的生态旅游区,丰富和发展了农业和旅游的内容和新领域,找出一条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道路。

2、制度创新。一是科研管理体制创新。首先,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打破传统立项方式:不搞纯理论的基础研究。其次,科研立项与市场供求密切结合,由市场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完善对科技人员和项目承担单位的激励制度,对于课题成果的产业化效益,实行“技术折股,按比例提成”的激励机制。第四,建立起课题组成员课题研发的风险金制度,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率。二是用工、分配体制创新。该科技园区作为事业单位,存在多种形式的用工制度(如编内人员由财政负担工资,编外人员由企业自收自支)。通过大力提倡绩效工资,形成报酬级差,混淆用工身份,建立岗位津贴和奖励制度,对承包部门实行“定职能、定岗位、定编制、定工资总额”的“四定”改革,将津贴和奖励与个人的工作岗位和业绩挂钩,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拉开档次,园区内岗位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使该园区逐步向现代企业用工制度方向迈进。

3、组织创新。珠海农业科技园内实施的是一种将科研、生产、示范推广、科普教育、观光旅游及贸易紧密结合的战略。因此在园区的组织结构上也具有其特殊性。具体组织架构如下:

一是园区运作的管理机构。珠海农业科技园建立了园区办公室,负责统一协调园区的各项工作,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对外联络、招商引资、项目监督、后勤服务等管理工作。

二是科学决策的专家机构。农业园区的运作还必须建立各类专家决策机构,以对园区的重大项目进行咨询、决策。珠海农业园区采取紧密型的专家依托机构与松散型的专家群体相结合的方式。如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建立了较为紧密的业务关系,把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珠海大学园区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在重大项目的申报、规划、实施之前,均要征求这些院校专家的意见。而对于一些阶段性或临时发生的问题、项目,则采取专家会议或专项邀请专家具体解决实际问题的做法。

三是项目创新的研发机构。珠海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名优花卉、特色蔬菜、南亚热带水果及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因此设立了与项目相关的研发机构,如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组织培养研究室、育种中心、蔬菜研究室、观赏植物研究室等,负责园区内各种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并完成国家、省、市各种科技攻关项目。

四是项目实施的企业管理机构。珠海农业科技园区设立了生产部、设计部、绿化工程部、餐饮部、旅游部销售部等机构,专门负责产品的开发、项目的承接、实施和运作,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部门。主导产品的技术支撑来源于研发机构,实施部门视为生产性机构。

五是成果推广的网格系统。园区设立了技术推广部,主要任务是推广、普及农业高新技术,配合当地农业部门抓好各项农业技术服务工作,同时组织科技人员深入项目区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还在当地的农业产业区建立示范基地,从产前提供种苗、产中指导、产后回收产品,实行一条龙服务,解决了农民的技术、资金和市场问题。

六是科普教育的培训机构。园区建立了培训机构,一方面采取各种形式对农民和农业技术干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确保各项高新技术措施在生产中得到落实,也负责对来园区学习、参观学生的农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同时还与珠海市电视大学、珠海市职业中学联合开办了园艺花卉大、中专班,为当地城市美化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园区现在不仅是科研、示范的基地,同时也是“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广东省德育教育基地”、“珠海市农业科技干部再培训基地”、“珠海市中小学生的农科教实践基地”等。

七是市场接轨的营销网络。园区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成立了永源公司、金波公司、生力公司及销售中心,专门负责国外市场的开拓,各个产品均形成了销售的网络,为中心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002年园区的出口创汇达860万美元,年旅游收入达1200万元,生产性收入达4000万元。

4、科技创新。科技是园区发展和壮大的动力源泉,园区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工作。

一是确立主导产业,发展与之相关的技术和产品。通过对珠海区位优势、气候优势、资源优势及市场需求的认真分析,珠海农业科技园区确立了以名优花卉、特色蔬菜、优质种苗和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并以此为目标建立相关的农业技术体系。由于主导产业和相关技术体系的建立,促使珠海农业园区的发展目标明确,各个主导产品均按既定目标实施。如:名贵蝴蝶兰在园区的年生产量已达120万盆,组培苗达300万株,成为国内最大的蝴蝶兰生产基地之一,成为园区强大的经济支柱。

二是实施自有技术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战略。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认识到国际市场竞争的严峻性,不仅注重开发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如甘茶蔓高产种植技术、保健植物加工技术、名优花卉的优质高产技术等,同时还不断引进和发展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如无土栽培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形成了在国内外均具有竞争力的技术资源体系,为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三是发展本土品种与引进西洋品种相结合。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近几年一方面不断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品种,如本地南瓜、猪笼草、树仔菜、荔枝、龙眼等,也不断从国外引进新品种,并进行试验、筛选、鉴定,确定了一系列蔬菜、花卉、水果名优品种,为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实现产业化提供了丰富的品种资源,也为园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广泛的资源。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珠海高科技农业园区送展的产品一举夺得广东省瓜果类金、银、铜三个大奖,在第四届中国(广州)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上,珠海园区设计建设的“奇异瓜果园”获得“室内艺术园景设计大奖”,种植数个特优品种获得园林精品的单项金奖、银奖和铜奖等殊荣,说明园区在品种的研究上处在国内同行的先进水平。

四是短期性项目与长远性项目相结合。如近两年珠海农业高科技园区根据市场的需求,在春节、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时,引进种植了郁金香、百合等花卉产品,获得了时效性的经济效益。同时,园区也十分注重与园区科技的长远发展规划和目标紧密相关的项目,它们或许短期内见不到效益,如:组织培养、育种、基因工程等是一些投入大、收效慢的项目,但它却是园区发展最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部分,因此,珠海高科技农业园区每年投入近百万元用于该类应用基础项目的研发,现在各类名贵花卉的无性繁殖系统和各种样品的分析测试手段已经建立,为园区科技发展储备了充足的项目。

五是完善科研设施,努力创造项目实施的设施条件。要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就必须拥有与人才、项目相适应的先进仪器设备,以确保项目的高质量、高水平和高效益。近年来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投入了300多万元,购置了国际一流的仪器设备,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组织培养室、分析测试室,形成了在珠三角乃至全国农业园区具有竞争优势的实验设施,为吸引人才、实施项目、创立品牌奠定了设施基础。

六是建立科研+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科技推广体系。为了实现园区这一目标,珠海农业科技园经过几年实践,摸索了一条科研+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模式,即将基地建立在珠海斗门农民的土地上,实施产前提供种苗、肥料、农药,产中指导农民技术,产后回收产品的一条龙服务,将科研成果、技术、种苗与农业生产和市场紧密结合,形成规模化的农业产业链,用科技和市场带动农民致富。目前该基地已经将绿色蔬菜出口到澳门及珠海市的各大机关、超级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七是重视信息系统的建立,随时掌握科技的发展趋势。珠海农业科技园在信息系统的建立上,不仅注重国内科技期刊和资料的收集,建立了园内图书资料室、科技档案室,还为各个职能部门、主要科技人员均配备了计算机,充份利用国际互联网系统搜集国内外科技信息,同时还建立了园区自己的农业科技网站,这些均为科技资源的搜索、电子商务的运作、项目的国际化奠定了信息资源的基础。

5、模式创新。通过几年的实践,珠海农业高科技园区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摸索出了一套混合型的管理模式,即在园区的管理上,有民营企业的做法;有外资企业的管理;还有领导的个人魅力和格化的管理。为此,称之为“混合型”的管理模式。

一是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珠海农业高科技园区在宏观管理上,注重分析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在重大科研项目上对人财物进行宏观调控,集中有限的资金,进行投入、集中的打歼灭战。在微观上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运转,采取目标管理,放权让利,各自经营实体实施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政策,充分调动了园区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

二是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园区借鉴民营经济机动灵活,果断决策,管理到位的管理优势,为我所用,提高效率。这一管理模式对领导层、决策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园区领导们敢于负责,善于拍板,不错过任何机会,给投资者十足的信心和优质服务,有利地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如该园区领导们在与台湾商人谈判合作规模化开发蝴蝶兰花项目的过程中,无论对方提出什么问题,马上作答。虽然投资额在1000多万以上,但只用了2小时便签订投资协议,一个星期后开始兴建,三个月开始产出,速度之快,连台商都感意外。

三是注重吸收国有企业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优势。在吸取民营企业管理先进经验的同时,同时注重吸收国有企业好的管理模式。国有企业组织健全,规范经营,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党团、工青、妇卫等组织的作用,强化各部门的功能,特别是把人的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这些都是农业科技园在管理上要借鉴和吸收的。

四是注意是借鉴台资企业的管理模式。台资企业具有很强的管理优势,他们在管理理念上比较先进,完全是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制订出既先进、又科学的管理制度。台资企业注重市场调查预测、控制成本核算、保证产品质量、做好售后服务、重视人的作用。这种经营策划的理念值得学习。如园区在与台湾商人合作生产兰花的项目运作过程中,确实学习到了台商的精明能干,信息灵通,善于控制成本,精于开拓市场、敢于大胆投入,市场占有率高等先进的管理方法。

五是充分发挥领导集体或个人的人格魅力。要管理好一个园区,还应强调领导或领导集体的个人魅力和人格化的管理,树立领导威信很重要,企业员工对他的主管有点崇拜也并没有害处,但不应搞个人崇拜。当然,领导的威信或他人对你的崇拜都应建立在领导的个人魅力、人格化的基础上,即领导政治上的成熟、业务上的精通、懂得领导艺术、率先垂范、关心同事、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整体,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克服。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出了品牌,创出了效益,走出了一条特色的路子,这无疑与领导层的威信有着很大的关系。

五、结论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科技优势以及园区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策划理念上注入了旅游、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把差异作为最好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的不同显示出其差异,选择了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设施生产作为主导产业,走出一条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并通过其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户的农民致富。这一案例的实证分析表明:一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可以产生独有的农业要素差异,可以发展为新型的特色主导产业;二适应消费层次的深化和生态保护的需要,农业的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它已经成为具有多功能性的产业,农业将成为体验经济的主导产业;三有效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现代农业和旅游业交叉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创新,它将成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主流。四是人力资本由于其在思想理念、信息资源、现代管理、风险投资等方面的优势,将在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郭焕成等:观光农业发展研究,经济地理,2000(2)。

2.卢云亭等:观光农业,北京出版社,1995年10月。

3.蒋和平: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论,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