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4-01-31 17:53: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国学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高职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涵
教师在进行高职数学相关的教学设计时,首先应当明确其大致的教学内容,并针对教学对象的知识水平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从而使高职数学的教学工作得以顺利、有效地开展。就一般要求而言,高职数学的教学设计不应仅仅体现出高职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还应当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数学教学方案。
(二)高职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高职数学教师在进行优化教学设计、展示教学成果、评价教学质量等工作时都是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基础和前提。良好的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教师教学成果的一项指标,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实际的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更加重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实际课堂教学中的操作及管理能力。
二、高职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的原则
高职数学应当将实现高职数学的教学目标当做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高职数学教学目标就是在充实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理论、技能、知识等的自学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然后培养学生向更高层次的归纳总结、综合创新能力方面不断发展。因此,在进行高职数学教学设计时,在开设并计划必要的专业理论课程之外,还应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及安排等。
(二)紧扣教学内容的原则
高职数学在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时,必须首先明确告知数学的教学内容是什么。然后教师才能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紧紧围绕所应教授的内容,找出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并根据重难点合理规划教学时间、安排教学任务、寻求适宜的教学手段等。只有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实现完美的契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以实现教学目标。
(三)结合实际的原则
现如今高职学生基础能力的水平层次高低相差较大,这就要求高职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高职数学的教学设计必须使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尽可能地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中。
三、高职数学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数学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重视
高职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是简单枯燥的教学内容的总结归纳,而应尽可能地丰富教学方式,以求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特别是现在的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知识的实践性与应用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与时代的需求脱节,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自身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但是,就大多数高职学校的数学教学现状而言,教师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方面的重视度仍不够高。这就对最终的教学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教师尚缺乏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综合能力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也对高职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高职数学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时代的新知识,并不断创新出更高层次的知识。因此,高职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就必须有效地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大多高职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都很好,但在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方面却缺乏足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之间不成比例
各个高职院校都对高职数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等都作出了一定的调整。但其所能安排的教学课时实际上仍然难以满足教学内容的需求。这就造成高职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不得不加快教学进度,很多内容都只能一语带过。这样,学生根本就难以学到更深层次的知识,也难以很好地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促进高职数学教学设计优化及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有效措施
(一)科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科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高职数学教学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在传统的口语表达及板书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高职数学教学中对定积分、曲线等教学内容的再现时。多媒体设备如黑板、电视、计算机、投影、幻灯片、视听光盘资料等的出现则有助于相关空间及动态图像的模拟,具有极强的直观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便于对空间形象进行理解和想象。
(二)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型及主动性
在高职院校中,对学生的约束力不比中学时那般严格。学生的学习一般都是靠学生的自觉性。因此,自觉性较差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甚至不再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去完成。在此情形下,教师即使在教学设计中费劲巧思,缺乏学生主动配合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就必须从学生的思想观念抓起,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结合高职数学的教学特点调整教学方式
篇2
1.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是前提。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①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②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作准备?③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④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⑤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⑥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等等。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提法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
当然,并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包括上述的各个方面,但必须有所依据,例如《卤族元素》这节教材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①在学习氯的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氟、溴、碘的主要性质以及它们一些重要化合物的用途;②使学生初步掌握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关系,并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初步形成元素自然族的概念,为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作准备;③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依据现象作出结论的能力;④对学生进行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坚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根本。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达到这一点,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搞好以下四个设计。
2.1 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一般认为,按时间序列把化学课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这样固定的三个部分较为合适,这种划分适合于任何一种课型。课的开始,重要的是应该向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这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尾部分,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
2.2 问题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叠起。如在《盐类的水解》这节课中,首先设疑:“盐溶液是显中性还是显碱性或显酸性?为什么?”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说明现象,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再如学习《氮气》一节,讲氮气的化学性质时,首先分析分子的键能,提出: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如何?当在高温等条件下,氮气分子获得足够能量后,从氮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来看,氮气可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兴趣,效果不言而喻。
2.3 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数量的考查学生最基本、最主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各种类型的习题,以便打好基础,还要注意布置综合性和有一定灵活性的习题,并加强解题指导,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要布置学习解答过深、过难和过量的习题,以减轻学生负担。”认真实施这一要求,加强化学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设计是极为必要的。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主要是着重考察学生刚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所以要紧密配合上课内容,适时地穿插安排,多选用难度不大,全班学生绝大多数都可以答对的习题;对于课外作业的设计,要配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达到加深理解,综合运用,并逐步形成化学知识结构的作用。
因此,课外作业题的综合性、题型的多样性、例题的灵活性及答案的隐蔽性等都要比课堂练习高一些。这样经过相当时间的培养、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会伴随教学进程的发展得到提高。
2.4 板书设计。课堂教学的板书,是教师教学思维的文字表达形式,它既可以弥补语言难以表达的不足,如化学用语,又可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一份好的化学教学板书,应有科学性、直观性和艺术性。板书设计要体现以下原则:①体现教学目标性,能揭示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一堂课的精髓;②体现教授的系统性,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③体现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上课的注意中心。
篇3
一直以来,我国教育就存在重视理论教育,轻视实践应用的问题。在室内设计这一专业的教学上也不例外。很多学校只注重美术课等基础课程的灌输,不注意将学生带到企业去考察、实践。教学中过分偏重于理论教育,忽视实践的重要性,至少会产生两个严重的后果:一是这种教学方式太过枯燥,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理论知识也学不好。二是学习与应用脱节,没有紧密联系企业实际,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当今社会瞬息万变,消费者的喜好在变,市场环境在变,而学生没有深入到企业、深入到现场,接触不到最新的市场需求,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书本知识,而这些理论知识很可能很多已经过时了,不符合当前社会的需求了。可想而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设计出来的产品自然很难符合当前消费者的需求。
二、教学中深入现场的好处
(一)很多东西在现场教学中提出来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
室内设计精髓在于空间总体艺术氛围的塑造,而这一过程不论从概念到方案,从方案到施工,从平面到空间,从装饰到陈设,每一个环节都要接触不同专业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在现场实践教学中提出来是最实际、最具体、最生动的,也是在现场提出才最容易让学生接受和掌握的。就学习的积极性来说,学生在现场实践的时候比在教室要积极得多,从这个方面来说,现场教学也比在教室里要强得多。
(二)身临其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人的作品
室内设计具有科学、艺术、功能、审美等多元化要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室内设计也是一种创作过程,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学生要想深入理解他人设计的作品、感受他人作品的魅力所在,光靠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亲临现场,身临其境,才能充分感受到作品的美妙之处。
(三)深入现场才能让学生在平时练习中更贴近实际
学生在课堂上做设计时,一般限制条件很少,学生发挥的空间比较大。而现实中,室内设计还要考虑到建筑的结构、空间大小、外部环境甚至是消防安全系统等等,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并利用建筑本身的特点。要在满足各种限制的条件下去寻求创新。如果平时只注重在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限制条件下练习设计,结果到了企业以后,需要真正面对复杂的现实情况时就难以适应了。
三、深入现场教学的具体做法———校企合作办学
所谓校企结合办学,就是指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经常与企业合作,经常将学生送到企业中去学习,或者是从企业请一些专业设计师来给学生上课。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密切关注企业的实际情况,紧跟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具体来讲,校企合作办学可以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把课堂搬进工地
就是把有些知识点直接拿到工地上来讲解,有计划地安排同学到工地实地参观学习,实地测量房屋的各项尺寸,绘图,让学生一边动手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举一个例子,比如讲解室内吊顶的安装这部分知识,如果在课堂上讲,即使有多媒体投影辅助来讲,也比较抽象,太过理论化,学生学习起来也很乏味枯燥。相反,现在采用现场教学,老师一遍讲解一遍演示,根据现场的实物展示就讲清楚了什么是灯槽,什么是轻钢龙骨等概念。学生则可以一边听讲,一边动手自己操作,自己安装,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增强了动手能力。需要注意的事,一些高职高专院校,让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几种在学校上理论课,不去企业实践,到三年级的时候,也就是最后一学年,集中到企业进行实习。这种办法对于有些专业可能比较好,但是对于室内设计专业而言,则不是特别好。因为这样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光学理论不实践,不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一种比较好的做法是在一二年级的时候以理论课为主,以实践课为辅,把一部分适合在现场讲解的知识拿到现场去讲解。
(二)让学生到商场或专卖店去学习
把学生带到商场或专卖店,就是让学生到卖家具或材料等的商场或专卖店去,一方面可以学习家具的陈设、家具的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跟客户接触,了解客户的需求,从而使自己今后的设计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比如,在学生学习了室内家具与陈设部分的理论知识以后,就可以让学生去一些家具市场或者橱柜专卖店等短期实地学习一番,向那里的营销人员或者专业设计师进一步学习先关知识,还可以让学生针对一些实际案例参与初测、方案设计以及最后产品安装。
(三)让学生“参与”到企业正在开展的项目中
篇4
关键词:设计 俄语 翻译 效果 优化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教育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其中,外国语教学成为国家各行各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的重要环节之一。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不断加强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学习,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与需求,确定教学目标,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俄语翻译人才。在新的发展时期,俄语专业翻译方向教学经验,应该进行全面的总结和研究,使翻译教学为国家发展服务。本文侧重研究俄语专业翻译方向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对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
一、重视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中,俄语专业翻译方向将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和目标,与学生的程度和能力有机结合,在教材选择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调查研究,采用最佳方案,促使教学效果优化。
1.基于“教”的教学过程设计
俄语专业翻译方向教学十分注重在课堂教学环境下进行的教学设计。因此,俄语专业翻译方向教学在传统的“以教为主”及“教师主宰课堂”的基础上,探索出多种多样的基于“教”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一是传递教授的教学模式,例如:俄语语法的教学,教师把俄语语法的规则,由浅入深、条理明确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将所学语法知识,准确、清晰地应用在翻译实践中;二是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例如,学期论文的写作、学年论文的写作、教学实习论文写作等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根据学习和研究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三是书面翻译实践的教学模式,例如:开展俄罗斯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翻译,提高学生书面翻译的综合能力;四是听与说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幻灯、投影等各种现代的教学资源,着重解决学生听与说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听译和语言的掌握能力等。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增加了俄语翻译教学方法的多样样,促进教学内容的完善,使教学效果得到优化。
2.基于“学”的教学过程设计
俄语专业翻译方向教学强调开展有益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各种活动。俄语专业翻译方向教学在必要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之外,教师还尽量为学生创造必要的学习情境、提供学习资源、设计学习活动,提出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积极探索俄语知识、锻炼翻译实践能力、提高翻译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水平。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还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检测和评价,使学生“学”的教学过程设计更加科学和完善。俄语翻译教学中“学”的教学过程设计强调三个经常,即:经常开展简便易行的情景对话练习,提高学生说的能力;经常带领学生观看俄语电影电视,提高学生听的能力;经常举办俄罗斯历史、文化、风俗、艺术和经济方面的讲座,要求学生写出观感,提高学生写的能力。俄语翻译教学活动中不断拓展的基于“学”的教学过程设计,能够锻炼学生的听、说、写能力,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充分实现了教学效果的优化。
二、重视教学课程设计
俄语专业翻译方向教学课程设计,在分析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教学资源,考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制定具体、规范的教学目标,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基础。
1.对于学生的分析
俄语专业翻译方向教学注重分析学生的综合特征,从而有的放矢地设计适合学生的课程。对于学生的分析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考虑,首先,俄语专业翻译方向学生基本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年轻人的最大特点就是接受快、反应快、思维敏捷,因此,根据年龄特点制定课程内容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其次,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学习效果不同的原因,对俄罗斯政治、经济和文化是否有浓厚兴趣,对俄罗斯语言是否有学习热情,尤其是对翻译专业是否肯于钻研,都是教学课程设计的参考之一。再次,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也要在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方面有所不同,目前,对于刚刚入学的学生而言,教学起点是俄罗斯语言文学入门的初级程度,随着年级的增长才能够逐步增加俄语翻译的教学内容。还有,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也是俄语专业翻译方向教学设计的重点之一,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掌握俄语翻译技巧的一个方面,具备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以及具有使用信息设备的能力,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言文化的表达、交流、合作,从而促进翻译水平的提高。
2.教学内容的分析
俄语专业翻译方向教学注重分析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的分析结果结合在俄语教学的全过程中,从而科学、全面地安排俄语语言文学的知识点与俄罗斯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知识面的有机结合,以重点教学内容与辅助教学内容相结合,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教学内容的分析把俄罗斯语言的字、词、句、俄语语法、俄语听力训练、俄语口语训练、俄罗斯文学阅读、俄罗斯文学史、俄罗斯历史、俄罗斯地理、俄罗斯社会经济概况以及更广泛的综合知识,科学地融入教学内容之中。教学内容的分析还按学生的接受能力,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计划,使学生在短短四年的大学学习过程中,基本掌握俄罗斯语言、俄罗斯文学的历史脉络,基本了解俄罗斯文化,并能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上,应用所学的俄罗斯语言文化知识,开展相应的翻译工作,使学生成长为有国际交流能力的知识青年。
3.教学目标的分析
俄语专业翻译方向教学注重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强调教学目标在俄语专业翻译方向教学中的重要性,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从教学目标出发,按照教学活动应该达到的最终结果,进行不同阶段、不同内容、不同效果的细分,确保实现教学目标的最终结果,这对“教”与“学”都有直接的指向作用,能使“教”和“学”的目标达到一致。教学目标分析的结果,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将“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统一起来。如在俄语专业翻译方向教学中,从句子的读写,到语意的掌握,又到语法现象的分析应用,再到准确的翻译解读,学生能够实现这样一个从低起点到高水平的大跨度飞跃,是在分析教学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实现不同目标,最终实现全部教学目标的结果。
三、课堂教学设计
在课堂教学环境下进行俄语专业翻译方向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因素,来策划和设计不同模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俄语专业翻译方向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将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
1.教学策略的选择
俄语专业翻译方向教学策略的选择,注重在课堂上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各种不同的教学媒体资源,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完成翻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俄语专业翻译方向教学初级水平的教学策略选择,会采用教师领读解释教学内容,学生跟读组织恰当汉语标注语意,教师再纠正的教学形式;水平有所提高之后,会采用多人进行俄语交谈,师生互动的情景对话,同时要求部分学生对交谈或对话内容进行翻译;具有一定阅读和理解能力后,可在多媒体教室观看俄罗斯语的电影或电视剧,之后翻译其中的经典对话;与来华的俄罗斯人直接进行语言对话,并做他们的简单日常翻译;在俄语语法教学时采用举例、分析、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使语法理论与翻译实践有机联系;俄罗斯文学史内容则采用汉语翻译对照原文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使俄语专业翻译方向教学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学效果达到优化。
2.教学资源的选择
俄语专业翻译方向教学注重在传播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和工具的选择使用。俄语专业翻译方向教学资源的选择是以提高教学效率为主要目的,并由教学环境和教师、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基础俄语课、俄语视听说课等都可以选择多媒体语音教室,每位学生都能通过有线传输的声音信号清晰地听到准确的发音,而不会像在普通教室里一样受到各种杂音的干扰;关于俄罗斯文学史、口语听译、俄罗斯电影欣赏等课,都可以选择使用投影、幻灯片、DVD等教学工具,通过这些能够提供情景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更能唤起学生对其中人物、情景的想象,使之加深理解和体会;现今的俄语翻译课,更可以选择网络媒体,通过教师介绍和讲解,使学生在多样内容中选择切合实际的进行学习。俄语专业翻译方向教学充分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能够更有力地推动学习,达到翻译教学效果的优化。
俄语专业翻译方向教学注重课堂教学效果优化的多种可能性,从而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师在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资源的选择等进行统筹考虑。俄语专业翻译方向课堂教学的设计,不仅形式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而且过程也安排得十分恰当、合理,确保了学生学习效果。
篇5
关键词 导入方法
提到数学课,很多人就会和一些简单的数学符号或数字联系在一起,认为数学学习枯燥乏味而缺少活力。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中我不断探索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充分认识到精心设计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效果。
所谓导入,就是教师在讲课之前,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一种教学语言方法,短则一两分钟,长也不过五六分钟,导入要导入本课体现的重点、难点的宗旨,具有的概括力要求具有趣味性,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鼓动性,能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使之跃跃欲试;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引起思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一定的情感性,起到缩小师生之间心理距离的作用。精彩的导入,会使下面的教学活动更加流畅,因此,初中教学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以下本人就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抛砖引玉”导入法
两个人走在马路上擦肩而过,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怎样的联系,直到有一天,你们俩成了同学,而我们俩成了师生。数学上也有类似的现象。例如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事先谁也不知道二者有什么联系。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揭开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关系的神秘面纱吧!把一些事物联系在一起看似牵强附会,其实也许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所以知识本身不一定难,难就难在你对知识的认知上。
二、逆向思维导入法
大家是否有过这种感受?当你观察景物沿着小径千回百转,走到尽头时,却找不到来时的路。究其原因还是对路径不熟。当你真正熟悉了这条线,回来时你就会胸有成竹。那么就让我们来沿着“整式乘法”这条路去旅游,再沿“因式分解”这条路返回吧!这样,学生会认为这是一堂新颖别致的数学课,会带着迫切而陶醉的心情进入数学角色,轻轻松松学好这堂课的内容。
三、温固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
四“形散而神不散”导入法
这种方法看似离题太远,其实就是围绕主题而设,绕来绕去,让学生不知不觉已经学到了新知识,例如:学习“概率”时,我告诉大家:“我家的公鸡明天将下个蛋,届时请同学们参观;新闻媒体报道:后天太阳将从西方升起,从东方降落,这一事件将成为世界奇观;另外有消息传来:地球将会围绕月亮而奔跑;千年不遇的陨石将在下周一落到我校,请学校室生做好防护措施;明天下午有大雨,请同学们带好雨具;下午你上学的路上自行车要爆胎,请自备修理工具;大年初一过后,要过初二;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等等。学生在哈哈大笑中说,公鸡下蛋绝对不可能;太阳也绝不会从西方升起;当然地球永会绕月亮奔跑;陨石降落,大雨要下,自行车爆胎,这都有可;初一过后是初二,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这都是必然。其实正回答了“概率”中的“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和“必然事件”。在很长一段时间后,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事情将成为学生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会作为笑料而津津乐道,从而在玩笑中又加深了对“概率”的理解。
五、类比导入法
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六、亲手实践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七、反馈导入法
根据信息论的反馈原理,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的反馈效果给予肯定或纠正后导入新课。如在上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课前可以先拟一个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讨论。
八、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九、演示教具导入法
篇6
关键词:实验教学 优化设计 习惯 操作 开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实现途径,化学实验中蕴含着化学原理、化学反应现象和化学探索思考基本点。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优化实验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主动完成化学知识体系建构。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化学教学多注重教师讲授,实验仅作为教师讲授的辅助活动,而非学生化学学习的主要途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要进行不断的优化设计,努力打造高效率、高收获的化学课堂。本文将针对高中化学学习的初步、中级、高等及提升整合阶段的不同特征,探索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设计方案。
一、培养良好习惯,巩固实验基础
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具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作用。在高中化学学习的初步阶段,学生刚进入高中化学的情境,对于高中化学深奥知识感觉陌生,高中化学实验更是云里雾里。而高中化学实验只有在严密的实验过程和明确的实验目标指导下才能发挥出其对于化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在初步阶段,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实验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促使学生养成爱护实验器材、整洁有序的实验美德,为实验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化学必修一第一章“从实验中学化学”就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对实验流程有清晰明确的理解。教师在此章的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使学生认知试管、烧杯、烧瓶、各种试剂瓶、量筒、酒精灯等基本常用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制取蒸馏水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实验的先后顺序要清晰、步骤不能缺失,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和实验平台。只有实验的步骤正确、条理清晰,才能为更深入的观察实验、探究实验准备条件。
二、注重动手操作,提升实验能力
经过初步阶段的培养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实验素质和基础实验知识,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都有一定的发展。在随后的中级阶段,教师首先要清楚认识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状态后进行实验教学优化设计。从以前的演示实验为主,转变为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为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实验的引导者和指点者,将化学实验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实验能力。
例如在“铁离子、亚铁离子氢氧化物的制取”实验中,教师将Fe(OH)2的制备实验设计为小组实验,合理安排实验小组成员和分工,每组配备好实验用品。实验中,学生清楚地观察到最初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但白色絮状物氧化太快,没有观察到其变为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的过程。于是学生们动手进行实验改进,经过大量的实验后,将实验过程改进如下:首先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溶液进行加热煮沸后分别装在两只试管中进行保存,用一较长的胶头滴管吸满一滴管的煮沸过的NaOH溶液;完成后把还原铁粉加入到另一只试管之中,再迅速加入稀H2SO4,同时在溶液中滴入部分植物油将其封存好,然后把准备好的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底部,再挤出氢氧化钠溶液。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油封能使反应在相对密闭的体系中进行,白色沉淀现象比较难以消失。学生在实际动手实验中不仅彰显了细微的现象使得学生印象深刻,而且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验技能,真正实现了实验能力的提升。
三、增加设计实验,实现能力飞跃
教师在优化设计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经过初步和中级阶段的严格训练,实验能力得到了切实提升。基于学生的能力发展阶段,进入高等阶段后教师要不断改善化学实验,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并且通过实验教学,巩固深化基础理论知识。高中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素养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创新能力,通过高中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说是一种捷径。例如“铜与浓稀硝酸”的实验,铜与浓硝酸的反应产物NO2可直接被NaOH溶液吸收,即2NO2+2NaOHNaNO2+NaNO3+H2O,从而避免了室内空气的污染,而铜与稀硝酸反应所产生的NO,不是成盐氧化物,是不可以直接被NaOH溶液吸收,必将逸出造成室内环境污染,且无法避免装置中的残留空气对反应生成NO的干扰,于是教师要求学生自主设计改进实验。学生们通过激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设计方案,大部分学生从生成物的性质入手:既然NO为非成盐氧化物,NaOH溶液不能直接吸收,不过可以按照NO+NO2+2NaOH2NaNO2+H2O和2NO2+2NaOHNaNO2+NaNO3+H2O实现绿色化设计。学生通过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设的过程真正实现了知识的活学活用,实现了能力的飞跃式发展。
四、全开放实验室,助力主动学习
经过初步、中等、高级三个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优化后,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已经进入质的飞跃阶段。但在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只能在课堂上进行实验,课下实验室的封闭性使得学生无法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为了贯彻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教师可以全面开放学生实验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余实验条件,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开放实验室,让实验室成为一个学生验证问题的场所,学生对于课堂上的困惑,可以在实验室里得到验证,并且学生自己去探寻答案要比在教师的引导下亦步亦趋的学习效果还要好。
例如在学习盐类水解时,很多学生误以为像Na2CO3溶液中的CO2-3都发生水解。部分学生在课下进入实验室进行自主实验学习时,自主探究增加了以下实验:用试管盛取2到3毫升的 Na2CO3溶液,滴入1、2滴酚酞试液,观察记录现象并进行解释;然后再往试管中滴入1、2滴BaCl2溶液,观察记录现象并进行解释。学生在随后的课堂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Na2CO3溶于水只有少量的CO2-3发生水解,大多数CO2-3仍存在于溶液中,该想法获得了其他学生的高度认同。
参考文献:
[1]刘成坤.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的变革[J].化学教育,2005.1
[2]王延芳、石辉.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第20卷第二期,2006.4
[3]施广琰.合作学习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尝试[J].新课程(教师版),2007. 5
[4]贺瑛.合作学习策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尝试 [J].化学教学,2006. 7
篇7
【论文摘要】 实验室检查是健康评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存在教学内容多、知识面广且抽象枯燥、学生不易接受等问题。笔者通过对护理专业的分析,结合实验室检查教学的特点,制定了实验室检查教学的整体教学设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精心的、合理的、有效的教学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成败。作为教师不仅要去研究教材,还要思考如何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教材的重点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能自主学习、融会贯通的目的,由此可见教学设计的重要性。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文化底子薄、学习自控力差等),笔者对健康评估课程中的实验室检查部分内容进行了以下方面教学设计,学生反映良好。
1 确定课程性质,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该部分的教学内容感兴趣,他们就会想尽各种方法进行学习,如查找书籍、期刊文献等,来补充教材的局限性。对不清楚的内容,他们会带着问题在课堂上集中精力边听讲边思考,这样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该部分教学内容之前,邀请医院检验科主任,给学生做了一场关于实验室检查的发生发展讲座,及其对临床医生协助疾病诊断、推测疾病预后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对临床护士制定治疗护理措施、观察病情与疗效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1]。让学生知道学习该部分教学内容的重要性,首先在思想上提高认识,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第一步。
2 开展见习教学,了解学科发展
见习教学对于医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和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在让学生了解了实验室检查对自己将来工作有重要作用之后,在理论课开课之前,安排了1次去临床检验科见习课。由专业老师进行现场教学,重点介绍当前临床实验检查新进展、开设的项目及其临床指导意义和检验标本的采集、处理与影响因素等。通过见习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同时也让学生对检验科的工作任务、实验室检查的项目及其临床意义和该部分教学内容对自己以后进入临床实习、参加临床工作的重要作用有了一个感性认识,为下一步学好该部分理论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 根据专业特点,突出教学重点
相对于临床医生,利用化验单进行疾病诊断对于临床护士来说不是最重要的,而采集临床各类标本是其一项重要工作,且正确的检验结果与正确地采集标本关系密切,标本采集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据文献[3]报道,国内外临床检验中误差分析显示,检验分析前误差占实验室总误差的50%~80%(分析前误差是指标本采集、保存及运输过程中导致的分析误差)。为强调标本的采集、储存和运送不规范是导致标本检验结果失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必须让护生了解各种检验的临床意义,掌握采集标本的正确方法,在教学中强调需要提高护生思想素质、技术素质、涵养素质、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心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将该部分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相联系,以血液标本的采集为例,与病理学联系(采血部位的选择,成人首选上肢而避免下肢,尤其是在下肢深静脉不要反复多次的进行穿刺,防止破坏血管而造成血栓形成带来的后果,如血管阻塞、梗死、甚至肺动脉栓塞造成患者猝死等);与基础护理学联系(标本采集的时间选择及其采集后的处理注意事项),即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促进新旧知识的交互,加强学生所学知识的关联性和整体性。
另外,要求护生掌握对于出现异常结果会做出分析的方法,能找出除了采集技术之外的其他影响结果的诸类因素。
4 组织教学材料,适合专业发展
笔者所在学校四年制护理本科选用的教材是吕探云主编的第二版《健康评估》,为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学生基础和专业特点,对该教材进行了重新设计。进行了以下改动:(1)取舍内容,该教材是2006年出版,至今已有6年有余,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在这6年里,临床医学技术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很多的实验检查项目都已过时。在有限的学时里,紧跟现代临床医学发展,结合当前临床检验技术的进展,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介绍突出临床各科通用的检查项目。(2)整合章节,学生对实验室检查不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是些数字,难记而枯燥,且相互之间没有提太多的规律可循。因此,笔者按系统进行讲解,如将血液一般检查、溶血检查等归属到血液系统,将尿液检查与肾功能检查归属到泌尿系统,将粪便检查与肝脏功能检查归属到消化系统等等,并将各系统内的这些内容再进行重新安排、穿插讲解,这样的设计学生反映良好。(3)博采众长,教材应该是为教学服务的,但教师不是教材的奴隶。《健康评估》中实验室检查部分的教材内容主要是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所学的实验诊断教材缩减而成,系统性不强,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多参照几本教材,取其优点,并多结合近期的期刊、文献,给学生补充学科的前沿发展。针对教材上有的说法或数字与其他文献报道的不尽相同,教师要解释为什么会有差异、应该以哪一个为标准等;而有些甚至是错误的,如该教材《健康评估》在223页上有一处“pH>7.35为失代偿性碱中毒,pH
5 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发展
5.1 多媒体教学
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动态性、模拟性、高效性等诸多优势。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如网络、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获取典型图片,展示正异常细胞、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各种蛋白管型的大小、形态等;在自制三维动画中,化静为动,形象地演示红、白细胞系统的整个发育过程。运用摄像机、录像机去临床对一些操作过程进行录制,如实验检查标本地采集与处理,上课时可以给学生播放,教师边播放边讲解,学生也可以反复观看,方便、有效。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教学方式使原本枯燥、难于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很好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节约课时,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比以往更多的专业知识[4-5],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2 PBL教学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 )是基于问题为基础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6]。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知识,精心设计PBL病例。根据PBL病例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并在诊断、鉴别诊断、疾病进展及预后以及给予的护理措施及预防等各个方面进行讨论,将各种相关的检验项目进行联系、整合,让学生的知识更有系统性。经过教学实践证明,采用PBL教学,模拟实际病例进行讨论,让师生之间有了很好的交流,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提高了学生在具体病例中合理选择实验项目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3 其他教学方法
以提问的方式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开动脑筋想问题;选择贴近生活生动、形象的比喻,往往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采用归纳法,如在讲红细胞沉降率(即血沉)时,归纳为女性比男性高,成人比儿童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沉降系数在增加,采用这种归纳方法让学生避免记那些难记而易忘的数字,反而掌握了红细胞沉降率发生发展规律。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做到灵活、应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吕探云.健康评估[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4-36.
[2]吴健民.关于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的建议[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6,5(5):463-464
[3] 郑海英.正确采集血液标本,减少检验分析前误差[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7(5):102-103.
[4] 唐定伦.浅谈教育技术装备的革新与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4,9(8):324.
篇8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的意义
若是想要活跃教学气氛,使数学课堂教学不再单调乏味,不仅需要教师保持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同时也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来使得教学氛围更加活跃,更加具有感染力,使学生能够愉快的融入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初中数学教师也需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缺点,适当鼓励学生,激发学生潜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更好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通过创设情境,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效穿插,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拓宽数学学习内容和范围,结合生活实际,加强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形成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二、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策略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根据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从而创建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在猜测、观察、验证、交流以及反思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而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处处都体现着数学知识的有关应用,蕴含了丰富的数学信息。因此,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贴近现实生活创设情境是较为常用的手法,在课程中导入知识内容时可以优先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情境。
例如在上《过三点的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为教学道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讲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课程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动手实践,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三根塑料吸管,启发学生动手做成三角形,若是剪短一根塑料吸管又会发生情况等。
2.设置问题悬念创设情境
提问教学法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悬念、创设问题情境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是在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情况后进行。需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来设置,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比如说在《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采用设置问题悬念创设情境的方法。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了解到光的速度是3103km/s,而太阳光照射到地球大约需要5102s。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能否计算出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再比如说,在讲解“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写出两个式子:542-462以及842-832,让学生在10s之内进行解答,学生暂时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智力抢答录像,在抢答中,很快便有学生计算出是800与167。解答的快速让学生感觉匪夷所思,从而给学生带来悬念。具体可以利用板书的形式来引发学生思考:
54+46= 54-46= 542-462=(54+46)(54-46)=800
84+83= 84-83= 842-832=(84+83)(84-83)=167
学生通过板书可以观察式子,从而知道两个数的平方差,是这两个数的和乘以两个数的差所得。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3.激发学生热情创建情境
篇9
一、当前“机械设计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动机不强
据伯洛菲等人的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大小由三因素决定:(1)期望。指学生对自己成功的希望。(2)价值。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用性和有效性的认识。(3)气氛。指学生所感受的教学气氛。而在“机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中,一部分学生由于教材上的内容多,教师讲的又深,因此对学好该课程信心不足;一部分学生因为不能正确认识该课程的价值而盲目地认为该课程缺乏实用性;一部分学生的不良学习状态影响了整个班级的气氛。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该课程时缺乏热情。
2.课程教学内容零散
高职学生在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缺乏课程设计的经验和知识应用能力。而《机械设计基础》教材从内容上看,分散、孤立地介绍平面四杆机构、凸轮、带传动、齿轮传动、轴等设计方法和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各种机械零件。缺乏从设计的角度来讲授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不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并且,教材中很多知识点与先修课程机械基础重复,例如四杆机构的分类,齿轮传动的类型、应用特点、基本参数,轮系的分类和传动比计算等。而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恰恰没有认真地对待这些问题。
3.教学重讲轻练
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过分强调知识的全面性,没有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与学生的互动较少甚至没有。例如,在讲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时,一节课详细地讲解有关V带设计知识点,大半节课再讲例题,练习要拖到课后完成。事实上,带传动设计的步骤和细节较多,而学生的理解能力又有限,因此不能很好地掌握。最后导致了课后小部分学生做练习,大部分学生抄练习,多数学生不能掌握知识点。
4.记忆多理解少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上,众多的机构名称、繁杂的零件类型,不同的设计步骤等记忆性知识一大堆,并且不能承前启后,不能有效地运用其他学科知识或者具体的实践运用来帮助学生学习,而是一味地说灌输知识。至于为什么,有什么用,讲得少,即使讲也常常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践的支撑。学生很多的课堂时间花在知识的记忆上,不能联系实际,不能具体应用,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5.多媒体教学忽视学生学习进度
由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图表较多,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开展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还克服了在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中难以展示各种机构运动规律、零件装配关系的弊端,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更直观性的了解。然而,多媒体的使用在提高讲授效率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接收速度。教师在制作和播放ppt等课件时,将本来板书的内容放入了课件,缩短了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和消化的时间,欲速则不达,反而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机械设计基础”课教学效果的策略
1.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在传统灌输式课堂模式下,其内容的广泛性与学时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分析设计能力的培养,远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该课程有些内容是对现实的抽象概括,有些则是现实相关内容的直接描述。在教学中,教师对直接描述实践的内容可采取现场教学、模型演示、光盘观摩、动画模拟、课后作业、操作性实验等多种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解决。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予以启发和引导,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师生间的互动。在活动中,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并进行小组团体考核,从而加强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相互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2.激发动机,提高兴趣
一方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课程的价值,就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学生学习“机械设计基础”的短期目标是为了课程设计,例如:减速器的设计。长期目标是为能在工作中胜任该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工作,特别是能够参与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用性和就业压力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学生对先进的事物都比较感兴趣。可以介绍一些相关的先进制造方法、新的传动和零件,例如引入齿轮的先进制造方法(精密铸造、高压水切割等),新型减速器,新型轴承结构等。通过扩展教学内容,可以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烦躁情绪,调动其学习兴趣。
3.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气氛既热烈紧张、又轻松团结,师生之间关系融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畅所欲言,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基本状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用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对学生的关爱去感染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始终以一种良好的状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把学生当合作者,而不是接收者,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也是学习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种双向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充分交流、互动,教师应该多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问和评价,多鼓励、激励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让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情感中学习,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4.优化提炼教学内容,增加学习过程的兴趣和引导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概念抽象、内容广泛、理论知识较多,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讲完授课大纲中规定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做到少而精。少而精并非简单地减少教学内容,而是要在明确教学要求的条件下恰当地精选内容,科学地组织并讲授。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才能主次分明的,使教材由“厚”变“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对课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课程的整体和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准备好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确保教学质量。至于机械设计课程素来都是学生认为不好学,老师认为不好教的科目,可从整体上分析,我们也可以发现教材中知识连贯的规律性。针对难以理解复杂的章节知识点如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轴的设计、滚动轴承的选择及组合设计、螺纹连接的强度计算及螺栓组连接的受力分析等内容,教师可以着重讲解,并在实验中演示达到深化学生的理解的目的。相对浅显好理解的知识点,如机械零件常用材料和选择原则、过盈连接、摩擦轮传动等,可以安排学生自学,并提出思考问题及时检查。这样既可以提炼教学内容,增加学生课堂上消化吸收课程知识点的时间,又可以调动学生课后自学的积极性,还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机会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板书、教具等传统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丰富生动的课堂教学形式,可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和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水平。机械设计课程内容复杂又深奥,但它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不能忽略实际活动锻炼的必要性。因此,需要学校提供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让学生可以接触到实际简单的机械,并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拆装分析的能力。
多媒体的使用有利有弊,教师应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内容,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如讲轴的结构设计,通过计算机动画演示的设计过程十分逼真、一目了然,可以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但是,有些内容如讲什么是蜗杆传动的主平面及蜗杆传动的自锁现象时,用实物模型演示则比动画演示会更直观和容易理解。因此,在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选择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出合适的教学方式。再者,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外自学。
6.巧妙设计课后思考题
篇10
马婷 林娟 彭吕琛娜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
护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技能是护理
专业职业能力的重要内容。注射法是每一位护理专业学生必须学
习和掌握的一项重要基本技能,而真人注射是掌握注射技能的重
要途径之一,旨在提高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
更好地掌握注射方法避免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出现胆怯心理。在
真人注射过程中,每个学生不仅要扮演“护士”,而且要扮演“患
者”角色,使得学生能在实验过程中体验病人的感受,以便培养
学生的爱伤观念,,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在日后的护理生涯中能
够换位思考,能够理解、同情病人,避免护患矛盾促进护患沟通。
但是真人注射教学方法必须要保证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否则就
会出现欲速而不达的后果。对于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要加以控制
并要采取相关对策。
1.常见的影响因素
1.1 仪容仪表不整 我校第一堂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就是
《护士行为规范》, 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仪表仪容做出了相关要求,
然而学生在前阶段实验课中表现较好,但到了学期后阶段,学生
对自己的要求有所放松,出现了仪容仪表不整的现象。如:头发
散乱、刘海过长已遮眉,未用发网而是扎个马尾,未用发卡固定
燕帽;穿长袖上衣配短袖工作服;指甲过长甚至涂指甲油等,在
注射过程中,出现由于指甲过长、刘海过长影响视线、燕帽随意
晃动甚至掉下来影响注射操作的现象。
1.2 心理素质较差 学生在真人注射操作过程中,多数学
生害怕操作失败给同学带来痛苦或伤害,担心老师批评、同学埋
怨,从而产生紧张和畏惧感,出现了不敢进针,手发抖、大声喊
叫、操作不熟练等现象。有些学生在操作时不希望老师在旁边指
导,害怕因操作不正确而受到批评。而学生在扮演“病人”角色
时表现出紧张、害怕,要抱住同学、一再要求带教老师在场,并
出现尖叫、流泪甚至拒绝别人为自己注射的现象,致使“护士”
操作时不知所措、慌乱和紧张。这种情况往往会对其他同学造成
很大程度的心理影响,以至于后面操作的学生更加不敢动手操
作,更加胆怯等。有些学生没有操作成功,其中少部分学生则会
表现出郁闷、沮丧、自责的情绪,感觉自己没用,对未来的工作
没有信心。
1.3 无菌观念不足 无菌操作技能是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的
一项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是教学的重要目标,然
而在学习无菌操作技能时由于条件有限,只能把一些非无菌物品
当作无菌物品反复练习,学生没有真正意识到无菌技术的重要
性,而到了真人实验时学生就不能很好地运用无菌操作技能。学
生在真人注射实验操作中无菌观念差主要表现为操作时忘记戴
口罩或者是口罩佩戴不合格,消毒皮肤范围不够、消毒方法不正
确、用口吹干注射部位的消毒液,污染针头不主动更换、反复跨
越无菌区等。
1.4 注射基本功不扎实 没掌握好分离针头与针帽的方
法,锯安瓿时方法不对,折安瓿时未用纱布包裹,有出现安瓿刮
伤、针刺伤的现象。没掌握好持注射器的要领、固定方法及进针
点、角度、深度等。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注射时动
作笨拙、手忙脚乱,如针头进入皮肤后不知所措,皮内注射进针
力度过大,未固定针栓,肌肉注射绷紧皮肤方法不对等。
2.对策
2.1 严格要求仪表仪容 在《护士行为规范》实验中强调
护士仪表仪容的重要性,为踏入临床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奠定基
础。教师应在每次实验课前进行检查,特别是头发:长发学生需
盘发,头发需戴发套,长、短发均应前不得过眉,侧不掩耳,后
不过领。燕帽要戴正戴稳,距发际 4-5cm,发卡固定于帽后,发
卡应与燕帽颜色相似。对于着装不合格的学生要求其当即整理甚
至回宿舍更换掉不合格的衣服或鞋子,否则不能进入实验室进行
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重视护士着装,养成良好的习惯,
也能有效地避免因着装不当而导致注射操作的失败,并且学生走
入临床,那就代表着学校的形象,所以,严格要求必须从学校做
起。
2.2 关注心理教育 针对学生真人注射前的种种不良心理
因素,对“护士”来讲,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暗示技巧,可以让
师生之间产生默契,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营
造一个轻松、 活泼的课堂气氛, 微笑着应给予正确的鼓励, 如 “老
师相信你一定行”,“不要紧张,放松点”等,帮助学生建立自
信心,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经验和感受,以减轻心理压力,保证
注射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如果操作失败,教师包容学生,鼓励
学生,使其树立信心。对心理紧张、畏惧的“患者”同样要用关
心、体贴、赞美、肯定,以操作成功的同学为榜样,与其他同学
交流一些轻松的话题和用手遮挡住“患者”的视线,从而有效转
移其的注意力,可减少学生因疼痛导致的叫喊、流泪,从而避免
给“护士”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2.3 规范操作要领 在真人注射前要求学生在模型上反复
练习各种注射操作方法,教师对学生的不规范动作应及时纠正并
反复强调操作要领:消毒注射部位范围要在5cm以上采用螺旋
式方法并不能留有空隙,待消毒溶液自然干后才能进针;锯安瓿
一定锯蓝色点面并锯凹陷处,折安瓿时要用纱布包裹,手着力点
应在安瓿锯点上;分离针帽时用力不要过猛,避免惯性使两手回
缩碰撞而刺伤;绷紧注射部位皮肤时,手不能触及消毒范围;注
射完毕严禁回套针帽以免出现针刺伤;掌握各种注射法的注射部
位、进针角度、是否需要回抽血液等。
2.4 增强无菌观念 教师在讲授无菌技术时应把操作步骤
应逐个分析讲解,动作要规范大方,在课外时间要开放实验室,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无菌操作技术考试要求人人过关,
未合格者将再练习并补考。在模拟注射时也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
操作原则,在抽吸药液时,必须在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完成,以免
出现不良后果。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在污染了无菌物品或无菌
区域时,应及时进行更换用物或重新消毒,不能因为老师或同学
没看见而将错就错,在理论课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案例告知学生
无菌技术、慎独精神的重要性。
真人注射操作实验课,是学生过渡为护士的重要一课,不仅
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日后
成为一名优秀护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必须保证良好的教
学质量及教学效果,针对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我们要积极采取对
策,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学相长,最高限度地保证教学
质量。
作者简介:
- 上一篇: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 下一篇:环保主要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