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纪检工作年度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31 17:53: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镇纪检工作年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指导思想
严厉按照国家关于“执行最严厉的耕地维护原则和最严厉的节流用地原则”的总体要求,围绕保增进和保红线,严厉打击各类土地违法行为,做到提前防范,及时发现,防止有效,查处到位,有力保证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工作
经由发展年度土地卫片司法检查,详细掌握违法用地情况,严厉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并认真组织整改。对违法占用耕地上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上积的比例逾越15%的,严厉依据《违犯土地管治规矩行为处置办法》(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部、国土资源部令第15号,以下简称15呼吁)实施问责,进一步规范土地管治秩序,促进全县加强耕地维护和节流、集约使用土地。
三、专项整改工作目标
(一)土地结合司法长效机制有效运转。对一切违法占地案件的立案率、处置率、结案率抵达100%。移送公安、审查和纪检监察机关及恳求法院强迫执行案件到位率达100%,做四处置人和处置事悉数到位,努力推进以本地县县政府为责任主体,纪检监察、法院、审查、发改、公安、国土、建设、交通、工商、环保、安监、水务、电力、金融等相关局部和单位一同承担责任的土地结合司法长效机制良性运转。
(二)违法建筑除去到位。各乡镇县县政府对年10月至年12月底的违法占地案件逐宗整治刊出,制定详细的除去方案,保证除去到位,保证辖区内违法占用耕地上积占新增建设用地耕地上积的比例降到10%以下,顺利经由第十次卫片检查验收。
(三)依法依规可以补办手续的,要按照规矩尽快补办、完善手续。
四、专项整改工作内容
(一)工作安排部署情况。各乡镇人民县县政府要执行职责,对土地监督工作高度注重,将查处土地违法案件作为当前的一项首要工作来抓,及时对整改行动进行安排部署,制定实施方案,对应除去的,要按《县第十次卫片检查占地情况分化表》制定详细的除去方案,决断予以除去。
(二)依法运用土地和监管土地情况。各乡镇人民县县政府对土地监督工作负总责,坚持健全并实施国土资源管治结合司法长效机制,严厉遵守国土资源司法司法,依法运用土地。严禁违规违法、擅自越权赞同运用、占用土地及压案不查、隐瞒不报等行为。
(三)土地违法案件处置到位情况。国土资源局部按照有关司法、司法悉数执行法定挨次查处土地违法案件,该移送公安、审查和纪检监察机关及恳求法院强迫执行的,悉数移送、移交到位。
五、实施步伐(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发起部署阶段。时间从4月1日至4月30日,各乡镇县县政府要摸清底数,拉出明细,针对每一宗地、每一地块责任到人,并制定具体整改实施方案和除去方案、除去明细表。还召开大会对辖区年10月至年12月底的土地违法案件整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将整改实施方案和除去方案报县专项整改行动指导小组办公室。
(二)集中整治阶段。时间从5月1日至5月20日,各乡镇县县政府要切实担负起责任主体的职责,充分使用国土资源司法长效机制成员单位天性机能,对发现的各类土地违法案件悉数立案查处,做到七个到位,即:依法作出行政处置到位、依法移送公安到位、依法移送审查机关到位、依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到位、依法恳求法院强迫执行到位、对人对事处置落实到位、违法建筑除去到位。在此基本上对本辖区专项整改进行认真总结,找出问题,查漏补缺,稳定结果。
(三)检查验收阶段。时间从5月21日至5月30日,县县县政府组织纪检监察、法院、审查、公安、建设、国土等局部结合对各乡镇专项整改进行检查,验收和评选,并依照县委、县县县政府两办《关于坚持健全全县国土资源司法工作长效机制的通知》[井办字()95号]及《关于明确国土资源司法监管长效机制指导小组成员单位在查处违法违规工作中具体责任的通知》[井办字()96号]要求对整改不到位乡镇县县政府进行问责。
六、保证方法
(一)加强指导,完善机构。县县县政府成立县专项整改行动指导小组,由县长田耀筠挂帅,县委常委、副县长王永华任组长,县国土资源局局长高有生、监察局局长刘华杰任副组长,纪检监察、法院、审查、公安、建设、国土资源等为成员单位,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局,主任由高有生局长兼任,负责卫片司法检查的组织协调工作。要及时传递工作发展情况,及时进行调度,保证按时完成土地卫片司法检查工作。
各乡镇县县政府也要成立呼应的组织机构,制定详细、具体、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还在专治期间执行周申报原则,各乡镇每周五上午10点前上报移交、移送、处置落实情况和除去违法占地上建筑情况,由县专项整改行动指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核算汇总工作。专项整改行动终了后,各乡镇县县政府写出专题申报,于5月20日上午10点以前上报县专项行动指导小组办公室(县专项整改行动办公室联络,)。
(二)统筹协调,依法查处。各乡镇县县政府要统筹协调,合理安排,组织公安、国土等相关局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重点打破,全力整改。要按照“勇于碰硬、勇于搪突人”的要求,加大对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对触及党政纪处置的要移交监察机关,对触及搪突刑律的要移送公安、审查机关;对应除去的由各乡镇县县政府负责组织实施除去,经由综正当律,局部联动等方法,合理调整司法力量,保证整改工作落实到位,保证不发生新的违法占地问题。
篇2
一、指导思想
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责任人应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负总责”的规定,紧紧围绕保增长和保红线工作目标,以开展专项整治和加强日常监管为抓手,以贯彻落实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15号令)为动力,下大力度严厉查处和打击各类违法用地行为,确保我县经济社会科学、和谐、有序发展。
二、整治内容
年11月4日以来的土地违法行为,重点是违法占用耕地行为。
三、工作目标
对违法占地区别不同情况依法采取相应措施:一是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违法占地,没收其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并处罚款;二是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违法占地,限期拆除违法占地上的建筑和其他设施并处罚款。三是对非法占用基本农田5亩以上、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10亩以上的违法占地行为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总之,通过这次专项整治活动使各类土地违法行为依法得到处理;对造成违法用地行为事实的责任人依法进行责任追究;破坏耕地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三部委15号令得到落实;各级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依法保护耕地的意识全面提高;通过各种措施有效遏制乱占耕地、无序建设的行为,促进项目规模化并向园区集中。
四、工作安排
专项整治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4月26日至4月30日)
各乡镇政府要结合实施方案,对本辖区的各类违法用地、违章建筑进行全面调查,摸清底数;要成立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认真进行动员部署。同时各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成员单位要以严厉打击违法占地、保护耕地为重点,通过拉横幅、写标语、分发专项整治宣传材料等方式,大力进行宣传,保持舆论的高压态势,努力营造良好的土地管理氛围。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5月1日至6月10日)
各乡镇政府要切实负责,对辖区内违法占地上的违法建筑及设施坚决拆除,并结合法院、检察、纪检监察、公安、住建、国土等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成员单位,集中精力,形成合力,强力攻坚,对发现的各类土地违法行为,要全部立案查处,依照法律法规,做到9个到位,即:没收到位、作出行政处罚到位、移送公安机关到位、移送检察机关到位、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到位、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到位、对人对事处理到位、违法建筑拆除到位、复耕到位,切实保证整治效果。在此基础上,对本辖区专项整治活动进行认真总结,找出问题,查漏补缺,巩固成果。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阶段(6月11日至6月20日)
县政府组织纪检监察、法院、检察、公安、住建、国土等部门组成联合验收组对各乡镇专项整改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整改到位、效果明显的乡镇政府要给予通报表彰;对整改不到位或者效果不明显的乡镇政府,要依据15号令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构建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无发〔〕9号)等文件要求,严格追究第一责任人和主要责任人的责任,分别给予党政纪处分或责令引咎辞职;对整改不到位或者效果不明显的村要严格追究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责任,分别给予党政纪处分并停发政府补贴。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县政府成立违法用地行为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法院、检察、监察、公安、住建、国土等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担任。
各乡镇是本次整治活动的责任主体,对本辖区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整改负总责。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制定详细、具体、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将具体工作责任到人,确保依法没收到位、拆除到位、处罚到位、复耕到位。同时,在专项整治期间,实行周报告制度,各乡镇每周五上午9:00前向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
县违法用地行为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组织协调和立案查处工作。对各乡镇开展的整治活动情况要及时督导并做好统计、汇总工作;对全县各类违法占地行为做好调查取证,建立完备的卷宗和档案材料,确保依法没收到位、处罚到位、移交到位。
法院要及时受理国土部门申请强制执行的土地违法案件,对申请强制执行的土地违法案件要依法强制执行到位。
监察部门要及时受理国土部门移交移送的土地违规违法案件。对移交的土地违规违法案件依法予以立案查处,并追究违规违法用地相关责任人的党政纪责任。同时对乡镇政府和共同责任机制成员单位及工作人员履行共同责任机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履行职责的要进行督办和问责。
公安部门要对国土部门移送的涉嫌犯罪的土地违法案件依法进行查处;对妨碍国土执法、依法行政的违法行为从严处置,对在专项整治活动过程中敢于以身试法、顶风作案、暴力抗法和阻挠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各村委会要发挥土地管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配合乡镇政府及执法执纪部门做好依法查处违法用地工作。
其他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积极配合,确保专项整治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统筹协调,依法查处。县违法用地行为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要统筹协调,合理安排,组织监察、公安、国土等相关部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全力整改。要按照“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的要求,加大对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对涉及政纪处分的,要移交监察机关;对涉及触犯刑律的,要移送公安、检察机关;要通过综合执法、部门联动等措施,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篇3
严把五关着力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
科左后旗以苏木乡镇换届和机构改革为契机,以选优配强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为出发点,严把“五关”,着力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
一是严把推荐关。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干部工作五卡制》、《推荐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要求,通过年度工作实绩考察推荐、领导干部署名推荐、谈话推荐、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等多种形式,扩大民主渠道,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把好推荐入口关。年初,在全旗科级以上干部大会上对12个新成立的苏木镇党政正职进行民主推荐,参加推荐共计415人,在社会上产生积极的影响。二是严把考察关。后旗在总结历年考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量化管理、细化打分,客观公正评价干部。2006年涉及到苏木乡镇机构改革,旗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由旗委常委领导带队,并对考察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出纪律要求,为确保考察工作圆满完成提供组织保障。据统计,对全旗27个苏木乡镇(场)领导班子的168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全面考察。共填写测评票2355张,个别谈话942人,查阅资料1783份。向分管领导、纪检监察部门、涉农部门及有关方面代表征求意见83份,实地查看36处。通过细致入微的考察,对每名干部都有了更具体准确的把握,为选拔任用干部提供了可靠依据。三是严把培训关。旗委组织部在采取“请进来教,派出去学,走出去看”的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基础上,提出“菜单”式培训方法,因人而异为领导干部提供业务和理论知识培训服务。这次调整苏木乡镇干部,认真审查干部培训登记卡,合格率达到100%。四是严把结构关。这次机构改革调整干部共涉及237人。调整后,新一届苏木镇党政领导班子平均年龄40.15岁,比上届下降了1.7岁;大专以上学历68人,占领导总数的79.1%,比调整前增加8.1个百分点;少数民族74人,占总数的86%;有7个苏木镇配备女干部;2个苏木镇领导班子中配备了党外干部;30岁以下干部5名,占总数的5.8%。在调整中,着重考虑了干部素质能力、气质搭配、专业结构上的优势互补和年龄上的梯次配备等特点。五是严把票决关。对这次结合乡镇机构改革中涉及调整的180名干部,进行了常委会票决,对24名乡镇党政正职实行了全委会票决。
篇4
一、参加对象
政协机关委室主任、副主任、纪检监察员,乡镇工委主任、副主任,县直委员活动组组长、副组长。
二、竞赛内容
1、在理论学习上有新建树。认真搞好本单位理论学习,坚持学习经常化、制度化,学习成效显著。理论学习受到县级以上表彰的,县级加1分,市级加2分,省级加3分;在县级以上报刊、网站发表理论学习体会、政协工作经验、政协理论文章的,县级每篇加1分,市级每篇加2分,省级每篇加3分,国家级每篇加4分。
2、在政协工作上有新举措。工作创新成果显著,其经验在县级以上政协总结推广的,县级加2分,市级加4分,省级加6分,国家级加8分;综合工作受到县级以上党委、政府通报表彰的,县级加2分,市级加4分,省级加6分,国家级加8分,在县政协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中获一等奖加3分,二等奖加2分,三等奖加1分;单项工作受到县级以上政协通报表彰的,县级加1分,市级加2分,省级加3分,国家级加4分;在县级以上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的,县级加2分,市级加4分,省级加6分,国家级8分。
3、在履行职能上有新突破。调研成果被县级以上党委、政府及部门采纳运用的,县级加2分,市级加3分,省级加4分,国家级加5分;调研报告在县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县级加1分,市级加2分,省级加3分,国家级加4分;被评为县政协提案工作先进单位的,所提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的,每项加2分;民主评议得到县政协表彰的,加2-4分;建言献策得到县级以上党委、政府采纳且效果显著的,加2-4分。
4、在社会贡献上有新作为。一是扶贫帮困成效显著,二是社会公益捐款贡献巨大;三是“两个文明”建设成绩突出。贡献在5000元以内的加1分,5000元-10000元加2分,10000元-15000元加3分,15000元-0元加4分,0元以上加5分。成功调处重大社会纠纷矛盾每起加2分;见义勇为受到县级以上通报表彰的或在县级以上媒体宣传的,每件加4分。超级秘书网
三、奖励名额
县政协机关2-3名,县直委员活动组1-2名,乡镇政协工委5名。
四、评审方法
1、在县政协年终目标管理考核中,县政协委室、县直委员活动组、乡镇政协工委推荐初评对象,按照竞赛内容及加分条件逐项核分,报县政协办公室;
2、县政协组织对初评对象加分进行审查,加分以文件获奖证书、作品发表原件为准,从高分到低分选出预评对象。
3、主席会议对预评对象审定。
篇5
一、目标任务
全面完成“三沿五区”(即沿铁路,沿国省道、县乡公路,沿河道两侧;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区、旅游风景名胜区、集中住宅区和自然保护区)各类散墓的专项整治工作,绿化造林,恢复生态;加快生态型公益性公墓建设,防止出现新的乱埋乱葬;积极开展文明祭祀,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丧葬新风。根据这一目标,20*度我县殡葬整治的具体任务是:
(一)全面完成乱埋乱葬整治工作。今年我县各乡镇“三沿五区”应整治的范围是:
1、碧阳镇
⑴S218省道(渔际公路)沿线两侧。
⑵环城公路沿线两侧。
⑶工业园区周围。
⑷旅游景区周围。
⑸X029县道(*七线)沿线两侧。
2、*镇
⑴S218省道沿线两侧。
⑵宏儒线沿线两侧。
⑶*到泗溪公路沿线两侧。
⑷旅游景区周围。
3、*镇
⑴慈张线沿线两侧。
⑵皖赣铁路沿线两侧。
⑶S218省道沿线两侧。
4、*镇
⑴石皮线沿线两侧。
⑵*到鸳鸯谷景区公路沿线两侧。
⑶旅游景区周围。
5、*乡:县乡公路沿线两侧。
6、*乡:县乡公路沿线两侧。
7、*乡:县乡公路沿线两侧。
8、*乡:县乡公路沿线两侧。
(二)大力推进公益性生态墓区建设。重点是以村(自然村也可以)为单位,建设公益性公墓。各乡镇必须完成村规划数的50%以上。
(三)抓好青*陵园公墓园林化建设,并投入使用。
(四)倡导科学文明祭祀新风尚。推行文明治丧、文明祭祀、大力整治城区内乱撒乱烧冥纸,乱放鞭炮的不文明行为和封建迷信活动。全面推行建焚烧池集中焚烧、鲜花祭祀等健康、环保、回归自然的祭奠方式。
二、工作要求
(一)整治要求
1、各乡镇要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殡葬管理文件精神和2005年《*县开展整治乱埋乱葬工作意见》,结合各乡镇整治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整治方案。对尚未整治的坟墓,明确提出自行整治的时间期限。对墓主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自行进行坟墓整治的,经领导组核实验收后,由乡镇发给补偿金(水泥光化墓500元/座,土墓300元/座)。资金由政府从土地出让金中列支。凡在自行整治期限内无故未进行整治的,由县、乡镇两级执法队伍强制进行整治。确保今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专项整治任务。
2、及时上报整治工作情况。
⑴各乡镇3月22日前将摸底情况报县殡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上报的情况要实事求是,凡在整治结束,经验收后发现的遗漏和出现的新坟,必须限期整治,费用由各乡镇承担。
⑵各乡镇3月30日前出台殡葬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并报县殡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⑶各乡镇6月30日前完成整治工作并报整治工作情况总结。
(二)建设公益性公墓要求:
1、规划要求
按各村人口计算,500人以下的,公墓面积要达到2亩;500——1000人的,公墓面积要达到3亩;1000人以上的,公墓面积要达到5亩。对按时完成任务,经验收符合要求的,每亩给予1000元奖励。
2、积极推行生态葬、草坪葬、树葬和花葬。墓地要选用荒*瘠地,不占用耕地,不得建在风景名胜区和水库、湖泊、河流堤坝以及铁路、公路两侧,棺木(骨灰盒)深埋不留坟头,草坪覆盖,墓碑平(卧)置。墓穴占地面积要严格控制,骨灰墓穴不超过1平方米,遗体墓穴单穴不超过4平方米,双穴不超过6平方米,间距不超过0.5米。
(三)大力倡导城乡居民采用献一束花、植一棵树、开家庭追思会或开展网上祭祀等文明节俭方式祭拜故人。
(四)积极推行火葬进程。深入贯彻落实《**市殡葬管理实施细则》,做好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思想动员工作。稳步推行火葬。对农村五保户、福利院供养的三无对象中死亡人员和经公安部门认定的无名尸体一律实行火葬。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开展殡葬专项整治工作的关键在乡镇,落脚点在村两委。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具体抓。各村委会也要落实专人负责,层层抓落实,确保今年整治任务全面完成。
(二)加强舆论宣传,积极营造有利于开展殡葬专项整治工作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协调,齐抓共管。组织、人事、纪检、公安、林业、土地等部门要根据各部门职责分工制定相应实施方案。并于3月30号前报县殡葬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殡葬专项整治工作要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四)强化目标责任制管理。按照县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的《殡葬管理专项整治工作责任书》的要求,把整治工作的重心落实到基层,责任落实到乡镇、村(居)委会。
(五)强化考核奖惩。县政府对各乡镇殡葬管理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年度目标考核,并纳入精神文明创建、综合治理考核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与乡镇领导年终考核挂钩。统一要求,一并考核。殡葬专项整治成果的评估在全县精神文明创建、综合治理考核中占一定比重。未完成任务的,不能参加文明创建、综合治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的评比。
(六)规范殡葬管理执法队伍。县成立由公安、市容执法大队等机关部门组成的殡葬管理综合执法队。各乡镇要调整充实各自的殡葬管理综合执法队伍,负责做好本辖区内的殡葬管理执法工作,并形成长效机制。
篇6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暨*年部门预算编制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要求,全面部署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暨*年的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会上,庞县长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会后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两点意见。
一、关于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
(一)充分认识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是全县整个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和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物质条件,能否做到“合理、节约、有效”的配置和使用,是新形势下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家底”不清、产权不明、帐实不符、使用效率低下、配置不合理、单位之间苦乐不均、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单位和乡镇负债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资产管理职能划分不明。资产多头管理,职能不清,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缺位”与“错位”并存。二是资产“家底”不清,核算不实。许多单位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台帐和资产核算制度,单位的房产、车辆、办公设备、通讯工具等家底不清,帐外资产数额较大。三是资产配置不合理。缺乏规范的国有资产配置标准及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不科学,存量资产与预算管理脱节,导致部门和单位之间资产占有“苦乐不均”。四是资产使用效率不高。在资产使用上,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事实上为部门和单位所有,资产报废、报损、转让、出租和出售过程中随意性大,造成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不高,资产流失。五是部门和乡镇债务越来越大,债务情况模糊不清。因此,开展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切实摸清“家底”,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县去年启动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改革工作,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开展资产清查有利于降低政府成本,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事业的发展,各部门、各单位的资产发生了明显变化。首先,资产数量增加很快;其次,资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现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不仅仅是一些办公用房、办公用具,还拥有数量可观的现代化办公设施和仪器,还有相当一部分资产已由非经营性转为经营性。应该说这些变化,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办公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发生这些变化的同时,也暴露出管理工作上存在财产“购、管、用”脱节、资产闲置浪费、产权归属不清、调剂困难等诸多问题,有些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浪费了国有资源,还极大地增加了政府运行成本。因此,开展一次全面的资产清查,摸清资产存量及其使用状况,有利于县委、县政府采取针对性措施,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促进存量资产的整合、调剂与共享共用,从而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降低行政成本。
第二、开展资产清查有利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一段时期以来,我县的收入分配秩序,特别是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存在混乱现象,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各单位在国家统一工资政策外自行出台和发放津贴补贴。而这些政策外津贴补贴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就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收益。开展全县范围的资产清查,全面、细致地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情况,可以从源头上控制津贴补贴随意发放,缩小收入差距,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开展资产清查有利于全面掌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状况,加强财政监管。目前,财政部门掌握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据不仅不完整、不准确,而且基本上都是静态数、账面数,实际资产变动状况没有得到准确反映,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一些资产实际已经报废、损失或完全失去使用价值,却长期挂账未作处理;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存在着大量的账外资产,没有及时入账。由于账外资产长期游离于有效监管范围之外,导致资产处置更加随意,流失更具隐蔽性。通过资产清查,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物量和价值量等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摸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存量和收益的“家底”,为切实加强财政监管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第四、开展资产清查有利于客观准确反映债务情况,加强债务管理。目前,因种种因素,使我县各单位和乡镇的债务越来越重,有的甚至因债务负担过重而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运转。为此,县委、县政府已明确要求,要彻底规范县乡政府债务审批程序,积极化解乡级债务,并将这项工作作为我县加强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次资产清查,县政府将债务清理工作作为重点,就是为了全面锁定债务,从今年起,对各单位和乡镇的债务一律实行信息化管理。
(二)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安排
1、工作内容。这次资产清查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完善制度四个方面。
单位基本情况清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做好资产清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主要是根据资产清查工作的需要,对纳入资产清查工作范围的所属单位户数、编制和人员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清理。
账务清理主要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种银行账户、会计核算科目、各类库存现金、有价证券以及各项资金往来等基本账务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通过账务清理要达到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表相符,确保单位账务的完整、准确和真实,并对各单位和乡镇的债务进行锁定。
财产清查主要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对和查实。单位清查出的各种资产盘盈和盘亏、报废及坏账等损失要按照资产清查要求进行分类,提出相关处理建议。财产清查过程中要按照实物盘点同核实账务相结合、清理资产同核查负债与净资产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做好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资产收益的清查。
完善制度主要是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针对资产清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依据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为确保资产清查结果的真实准确,在以往开展的资产清查工作中,对资产清查结果的核查一般分三个层次进行,即单位自查──主管部门复查或抽查──财政部门组织核查。本次清查将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单位的自查结果进行核查。参与资产清查工作的中介机构,由财政部门统一招标确定。
2、工作安排。此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基准日统一为2006年12月31日。资产清查的范围是2006年12月31日以前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执行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同财政部门有经费缴拨关系的社会团体等单位。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和分级实施”的原则,由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各乡镇要按照《*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方案》的要求,成立专班,各自组织实施,按时保质完成本次资产清查工作。整个资产清查工作分为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年2月—3月)。确定资产清查报表、安装清查工作软件、拟定有关资产清查的文件,修正报表和软件。财政部门开展业务培训。
实施阶段(*年4月—5月)。*年5月31日前,单位自查自填各种数据,资产清查结果经中介机构审计确认后,根据有关要求报送财政部门。*年6月,财政部门对单位资产清查结果进行分析汇总,形成资产管理数据库,为2008年及以后年度预算编制提供依据。
总结阶段(*年6月)。县政府对全县资产清查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并根据资产清查结果,完善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各单位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完善具体的管理办法。
(三)做好资产清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做好资产清查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站在全局的高度,组织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资产清查工作顺利开展。动员会后,各单位要立即传达会议精神,开展宣传和培训,及时组织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资产清查工作。
2、加强领导,分工协作。县政府成立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各乡镇要相应成立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单位要成立由资产、财务、纪检、人事、基建、后勤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资产清查组织和工作机构,负责领导和实施本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资产清理方案,建立和完善资产清理工作机制,做到精心安排,不等不拖,积极推进,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清理任务完成的好坏,同各单位的部门预算挂钩。凡含有二级单位的主管部门和有延伸派驻到乡镇的主管局,如教育、卫生、公安、林业等,必须切实搞好本系统的资产清理和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全权负责组织实施,抓好落实。
3、严格要求,确保质量。在资产清查中要严格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坚持做到不重不漏,对应该纳入本次清产核资范围的所有部门、单位,要全面进行清查;坚持做到全面清查,要求见物就点,见账就清,不留死角,不打埋伏;坚持做到实事求是,严格把握所有权界定的政策,绝不能将国有资产化为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严格执行政策纪律规定,对在资产清查工作中隐瞒真实情况,不如实填报资产清查报表,提供虚假会计资料,违反《会计法》有关规定的,要责令其限期更正并予以通报批评;对在资产清查中出现的失职、渎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出现其他重大违纪问题的,要根据情节轻重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行政责任,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关于*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
从2004年起,我县在县直财政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了部门预算改革。几年来,我县对照上级财政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弥补差距,积极稳妥地推进了这一改革,为促进我县财政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现已启动,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总体原则。*年,我县部门预算编制应体现以下总体原则: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保个人政策支出、保法定支出、保正常运转支出、保县委政府重大决策支出的“四保”原则;规范部门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约束力的原则。
(二)方法步骤。*年县直部门预算编制仍实行“二上二下”的编报方法和程序:
第一、部门预算计划申报阶段。县直各部门按部门预算编制要求,向财政部门报送本部门年度收支预算草案(“一上”)。
第二、部门预算建议综合审查阶段。财政部门对单位上报的预算进行初审,并汇总上报县政府审定,下达单位支出控制数(“一下”)。
第三、部门预算草案编制阶段。各部门按财政下达预算控制数,重新调整本部门年度收支预算草案,上报财政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将各部门预算审核、汇总后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并提请县人大审议(“二上”)。
第四、预算批复阶段。按《预算法》有关规定,财政部门将人大审议通过的部门预算,批复到各部门执行(“二下”)。
(三)特点。与前几年相比,今年部门预算主要有五个特点:
一是公用经费实行定员定额。对公用经费,分类核定定额和标准,并根据县级财力状况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改变了过去总额包干的办法。
二是改变传统的基数加增长的预算安排方式,全面推行“零基预算”。即在编制预算时,不再以上年预算或支出为基数,不是仅仅修改上年预算或核定新增部分,而是一切从零开始,对预算年度的各项开支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重新核定。
三是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综合财政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所有收入(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和政府非税收入)全部列入部门预算收入,统筹安排部门预算支出,以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为契机,彻底改变过去只是将非税收入反映到部门预算表格的作法。
四是对项目支出预算采取项目库管理的方式。建立项目库,编制规范的项目支出预算,实行项目滚动管理。项目支出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顺序进行安排,即优先保障法定支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决定的重大事项支出、县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支出,然后根据财力情况,适当安排其他项目支出。
五是严格执行上级规范津贴补贴政策。从*年起,全省对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规范津贴补贴发放政策,除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之外的所有津贴补贴,都将按照财政供养方式由地方政府视财力统一纳入财政预算。
(四)要求。*年兑现上级出台的工资政策、规范干部职工津补贴发放、提高公用经费标准等增支因素很多,我县可支配财力不足,支出压力非常大。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倡导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勤俭办一切事业,加强对一般性财政支出的管理,严格控制人、车、会、话等经费特别是招待费的过快增长,在开源节流、增收节支上狠下功夫。
一是严格预算约束。部门预算一经人大批准,必须依法严格执行,除国家和省出台重大政策调整以及经本级人大批准的预算调整外,原则上不在年度内追加预算。
二是严肃财经纪律。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预算意识,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增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合规性。纪检监察、审计、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部门预算执行的检查,发现单位设立“小金库”等违规违纪行为,坚决严肃处理。
篇7
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今年,旗委、旗政府没有给我们下达任务指标,但采购中心自己确定的目标是完成采购预算1亿元,资金节约率达10%以上。截止20xx年11月末,采购中心共组织集中采购137次,完成采购预算4.3172亿元,已超额完成年度采购计划。实际支付采购金额3.7459亿元,节约资金5712万元,资金节约率 13.23%;其中货物类采购38次,完成采购预算3743万元,实际支付采购金额3003万元,节约资金740万元,资金节约率20%;工程类采购99 次,完成采购预算3.8268亿元,实际支付采购金额3.3581亿元,节约资金4687万元,资金节约率12.25%;服务类采购4次,完成采购预算 1160万元,实际支付采购金额875万元,节约资金286万元,资金节约率24.62%。
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努力抓好以校安工程为重点的工程采购项目实施。20xx年是特殊的一年,在国家扩大内需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下,敖汉旗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做为敖汉旗近年来采购规模最大、采购资金额最大,采购集中度最高的工程,政府采购中心在招标采购中,面对校安工程招标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中心全体工作人员不辞辛苦,每天都工作在第一线,同时主动放弃周末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校安工程的招标采购中来。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市、旗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保证了敖汉旗校安工程的顺利开工,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市各政府采购中心的前列。截止20xx年8月末,共完成校安工程二十七个标段的招投标工作,完成校安工程采购预算资金1.99亿元,实际支付采购金额1.77亿元,节约资金2200万元,资金节约率达 11.6%。
继续深化拓宽采购范围。从20xx年起,旗政府采购中心的采购范围由原来的旗直单位拓展到乡镇、村级。20xx年,采购中心进一步拓宽采购范围,重点组织了人民群众非常关心的乡镇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库区移民、节水灌溉工程的招标采购活动。今年共组织此类工程招标采购34次,完成采购预算3044万元,实际支出金额2801万元,节约资金242万元,节约率为9%。
为了落实和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采购中心在不违背政府采购原则的基础上,努力实践高效、便民的原则,认真分析每个工程的具体情况,做到合理设置招标资质、招标合理工程造价,缩短公告到开标的时间,方便当地老百姓参与投标,收到了很好效果,实现了少花钱、多办事的政府采购要求,也维护了公共利益和村民个人利益,得到村民的信赖和好评。
进一步规范采购程序。今年以来,采购中心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总结历年工程类采购经验的基础上,为有效防止低价抢标行为,采购中心广泛征求财政、纪检监督部门的意见,进一步创新、完善了评标方法---即合理定价评审抽签法,并从今年年初开始试用,此方法为:采购中心组织与本工程有关的各部门和工程造价专业人员根据该工程特点、设计图纸、施工内容和难易程度、市场材料价格信息等对财政评审的工程预算(财政评审价)进行详细分析,确定下浮比例,做为已审定的合理工程造价(定标价或抽签价),并通知给所有的投标人。投标人认同此价格,即可根据要求继续参与招投标活动并通过抽签来确定中标人。此方法经今年的试运行,已于20xx年10月25日由敖汉旗人民政府敖政办发[20xx]78号文颁布正式施行。
通过新评标方法的施行,避免了在评标过程中出现人为因素过多的现象,保证了工程采购更加公开、公平、公正、透明,从制度上树立了一道预防腐败发生的防火墙,解决了很多在工程采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节约了社会资源和财政资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升了全旗的政府采购工作水平。
篇8
一、“干部身份证”制度基本内容
在原有各单位推行“干部去向牌”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推出“干部身份证”制度,以解决“干部去向牌”不能及时准确反映工作人员的在岗状态、工作职责等问题。
一是“一人一证”亮明身份。由市效能办监制,统一为每个工作人员制定一张“干部身份证”,除标明工作人员在岗及去向情况外,还进一步标明工作人员的姓名、办公室名称、岗位职务、工作职责、联系电话等内容,将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工作状态、联系方式等“身份”内容公之于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一牌一卡”方便群众。“干部身份证”实行一牌一卡分离,一牌即将“干部身份证”加贴干部的照片后,以办公门牌的形式贴在办公室门口,一卡即将“干部身份证”制成工作联系卡,由干部发给需要办事的群众,同时在一牌一卡上注明所在单位和市“效能直通车”两级监督电话。做到让办事的群众能熟悉认识办事干部、知道该找哪个干部办事、找得到办事干部、监督得了办事干部,真正让事情办得快、办得成、办得好。
三是“一查一究”监督落实。市委、市政府“效能直通车” 全面负责制度实施后的日常监督检查,督促各单位全面落实“干部身份证”制度,真正方便群众办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对监督检查中发现违反制度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一律给于批评教育、效能诫勉和效能告诫等处理,情节严重的在全市进行通报批评,构成违纪的移送市纪委追究纪律责任。对群众投诉举报的案件,3日内办结并反馈处理结果。
二、组织实施
龙泉市从XX年年3月份开始就建立“干部身份证制度”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在进行试点的基础上,于9月份向全市88个市直单位、19个乡镇街道推广。
一是调查研究、形成制度。市纪委牵头组织人员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就建立完善效能考评机制进行了近1个月的调查研究,在部分乡镇、街道进行了机关干部“挂牌上岗”制度试点,然后根据试点情况对该制度进一步进行了总结完善,正式形成并出台了“干部身份证”制度。
二是加强领导,组织实施。龙泉市作风办、市纪委和市委、市府“效能直通车”抽调人员,成立了“干部身份证”制度工作小组,加强全市各单位建立“干部身份证”制度情况的监督指导。召开了全市各单位负责人会议,对推行“干部身份证”制度进行了专门部署。各单位根据要求成立了以纪(工)委书记、纪检组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本单位建立 “干部身份证”制度工作的领导,同时建立以单位纪检监察组织为主体的考评机构,强化对本单位干部落实“干部身份证制度”情况的监督考评。
三是严明纪律,保证落实。为确保“干部身份证”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市作风办下发通知,要求各单位限期完成,并由市作风建设9个督导组对各单位进行严格督查。出台了《追效问责制度》,对不按规定及时建立和严格落实“干部身份证”制度的单位、干部,严格实行追效问责。各单位对《机关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进行了完善,将“干部身份证”制度与干部的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相挂钩。
三、建档考评
以“干部身份证”为载体,对干部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记录,使对干部在岗履职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切实强化对干部的日常监督考评。
一是“一日一表”跟踪检查。各单位每日对干部出勤是否按时、状态是否真实等落实“干部身份证”制度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并记录建档。市“效能直通车”进行随机抽查。
二是“一月一计”考核扣分。各单位根据对每日检查情况的统计,对干部进行月度考核,对违反效能纪律和没有落实“干部身份证”制度的进行扣分,同时按一定标准扣发月度考核奖或补贴,考核扣分结果在单位内部进行公布并上报到市“效能直通车”。市“效能直通车”每月通报对各单位的检查扣分情况。
三是“一年一考”严格奖惩。年终对全市各单位落实“干部身份证”制度情况进行汇总考核,严格兑现奖惩措施。一年扣分最少的单位和个人,年终评先评优优先考虑并在全市通报表彰,一年扣分最多的单位和个人当年不得参与评先评优,个人考评不得评为称职以上,次年不得提拔使用。对一年内被投诉一次经核查属实的,进行批评教育;一年内被效能诫勉教育一次的,扣除三个月奖金;一年内被效能告诫两次的,扣除全年奖金,当年年度考核确定为不称职。
四、初步成效
通过实施“干部身份证”制度,公布干部的身份职责,公示干部的工作状态,公开干部的联系方式,公告干部的监督电话,切实方便了群众办事,强化了干部管理,使干部作风发生明显转变,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方便了群众办事。“干部身份证”制度,以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办事为出发点,对群众办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进行破解,较好解决了以往群众办事认不到门、找不到人、办不了事等问题,使办事群众更容易认对门、找对人、办成事。制度实施以来,群众办事跑多门、找多人、等多日的现象明显减少,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篇9
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村、问题村面貌,构建和谐**,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是开展“百村党建富民行动”的宗旨。**县林业局党组高度重视,根据县委有关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创造条件,努力开展好百村党建富民行动,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百村党建富民行动”是目前全县“三农”工作的中心,**县林业局党组把开展好本次活动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林昆若同志为组长,副局长刘亚、纪检组长胥超英为副组长,相关站股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努力构建开展该项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活动取得预期成效。
二、责任明确,措施得力
在开展“百村党建富民行动”中,局办公室做为综合协调机构,努力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县林业技术推广站做为牵头负责部门,努力做好活动规划,制定工作方案,造林股、检疫站、林政股根据活动规划,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努力做好落实工作,由于职责明确,确保了本活动的顺利开展。
同时,局党组把各站股参与开展“百村党建富民行动”的工作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由领导小组副组长牵头,对各站股室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季度检查,局党组每半年听取一次工作汇报,及时解决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年终对各站股室参与本活动的实绩进行量化打分,由于措施得力,我局“百村党建富民行动”工作得以高效顺利开展。
三、结合部门特点,找准活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各部门有各自工作方向、工作重点,只有全县各部根据各自特点,形成合力,才能够使“百村党建富民行动”取得预期成效。我局结合林业部门自身特点,把握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重点工程以及林业灾后恢复重建实施的契机,以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发达的林业产业为切入点努力做好百村党建工作。在“百村党建富民行动”中,我局在22个乡镇的活动村分别规划发展工业原料林5960、营造血防林2300亩,林下综合开发1400亩,公益林2700亩,经果林200亩,丰产措施200亩,投入资金219.7万元,其中:招商引资41.2万元,企业投入36万元,国家专项资金142.5万元。我们以项目帮扶为主,在避免增加群众负担的同时,确保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尊重基层,尊重民意,努力激发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
“百村党建富民行动”的开展离不开广大基层干部,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能否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创造活动决定了活动的成败。为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我局及时组织各联系乡镇的同志,深入到村社群众中,充分听取村两委和广大群众的意见,让广大群众参与决策、参与制订活动规划,调动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热情。如,我们在工业原料林建设工程中向群众宣传充分利用四旁资源,营造工业原料林的好处,率群众代表到彭州以及县内实施较好的地区参观考察,最终形成了发展巨桉营造工业原料林的共识;在营造血防林的乡镇,一方面按照血防林的工程造林要求实施,一方面考虑群众增效的问题,把核桃作为主要造林树种;在公益林实施区域一方面向群众宣传公益林政策规定,一方面向群众宣传实施公益林对社会所产生的巨大效益,对自身经济增收的实惠使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活动中来。
五、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篇10
第一条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委〔2011〕29号)、《关于实施重点欠发达县特别扶持项目的通知》(扶贫〔2011〕1号)和《省重点欠发达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工程特别扶持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扶贫〔2011〕14号)等文件精神,为促进我县特别扶持项目(以下简称“特扶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特扶项目是指省政府政函[2010]198号批复的《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规划》的项目。
第三条特扶项目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县委县政府每年与各责任单位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责任单位是有关乡镇、部门,主要责任人是有关乡镇、部门的主要领导。
第四条县增收致富奔小康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县增收致富办),负责特扶项目年度实施计划的确定和组织推进。
第五条项目管理分项目前期和深化管理、项目申报和会审管理、项目实施和过程管理、项目验收和绩效管理、项目监督和问责管理等五个阶段。
第二章项目前期和深化管理
第六条项目要符合县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符合相关产业政策及布局;土地保障、政策处理工作及时到位,资金筹措方案切实可行。
第七条对捆绑类项目要进一步深化。在统筹安排的基础上,应体现突出重点、绩效优先、受益面广的原则,优先安排条件成熟、积极性高、扶持效果好的实施主体。
第八条工程类项目,按基本建设程序执行;其它项目,按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项目申报和会审管理
第九条项目责任单位于每年9月底前向相关项目推进组申报项目前期工作到位的新建项目或续建项目,申报前应在项目实施地公示,申报时递交《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工程特别扶持项目XX年度实施计划申报书》(详见附表1)及有关材料。
第十条各项目推进组对责任单位申报的项目,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评审、综合评估等方式进行初审,于每年11月底前报县增收致富办组织会审。
第十一条县增收致富办根据会审通过的项目,编制下年度实施计划,并在新闻媒体上公示。公示后报县增收致富奔小康领导小组审定,再报省农办(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审批。
第十二条经审批的特扶项目年度实施计划下达给有关责任单位组织实施,并及时录入更新“省扶贫信息网—扶贫业务应用系统—重点欠发达县特扶项目”数据库。
第四章项目实施和过程管理
第十三条各项目责任单位按照下达的年度项目实施计划组织实施,不得随意更改。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的,由项目责任单位提出,经相关项目推进组初审、县增收致富奔小康领导小组审定,报省农办(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审批后调整。
第十四条县财政局根据下达的年度项目实施计划,按照“资金随项目走、按进度拨款”的原则,拨付特扶项目补助资金;各项目责任单位及时筹措项目配套建设资金,做到项目资金不留缺口,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项目建设。
第十五条工程类项目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和招投标制度,按基本建设规范程序组织实施。其它类项目按照扶贫项目相关管理规定执行。扶贫开发类项目的相关情况,要在项目实施地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行“村级集体工程大家建”模式(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六条各项目责任单位对每个实施项目都要建立相关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目标和责任人,加强财务和档案管理;制订项目月度投资额目标和月度形象进度目标,及时向县增收致富办上报月度实施报表(见附表2)。
第十七条按照《关于建立和推行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的意见》(扶贫〔2004〕1号),在项目实施地设立特扶项目告示牌,将项目名称、建设时间、建设内容、建设成效、项目投资及特扶资金等内容予以告示。
第十八条项目责任单位和所在单位要确保项目无障碍施工。县增收致富办要加强项目管理,实行“月检查、季通报、年考核”制度,对项目半年度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及时在新闻媒体上公示。对没有完成计划的,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对整改后仍然不能通过考核的,不予安排下年度特扶项目。
第五章项目验收和绩效管理
第十九条各项目完成《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规划》批准的建设内容后,项目实施单位向项目责任单位申请预验收(附自查报告);项目责任单位组织预验收通过后向相关项目推进组申请完工验收;项目推进组完工验收通过后,报县增收致富办审定,县增收致富办可对相关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抽查复核。
第二十条完工验收应提供的材料:
1.完工验收申请报告和预验收结论;
2.项目实施情况及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说明;
3.项目前期审批文件;
4.项目实施前、中、后等图文影像资料;
5.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报告;
6.工程类项目还需提供项目招投标、合同、监理等有关材料;
7.其他应提交的有关材料。
第二十一条县增收致富办会同县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进行项目绩效评价,绩效评价应注重受益面、受惠面的评价。
第六章项目监督和问责管理
第二十二条工程类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对项目的资金使用和管理、建设标准和规模的控制、招标投标工作的实施、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工程质量管理、工程监理等进行监督检查。财政部门依法对项目的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审计部门依法对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行政监察部门加强项目的监督检查,适时开展重点项目标后管理专项执法检查。
第二十三条其它类项目,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计划实施、资金使用和管理、政策执行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财政部门重点对项目的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审计部门重点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行政监察部门重点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特扶项目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问题和效能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并发出整改通知书;发现重大问题的,应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
第二十五条项目督查考核组对各项目责任单位的项目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年度乡镇部门目标管理考核(具体办法另行制订)。
第二十六条项目责任单位责任人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律就地免职,并按党纪政纪规定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构成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工作严重失职,造成国资流失、损害群众利益的;
(二)利用职权收受贿赂的;
(三)其他、、和严重违反资金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特扶项目完工验收后,管护主体应建立健全各项运行管护制度,保证项目正常运转,长期发挥效益。县增收致富办应做好后期项目监测评价工作,为改进项目管理提供依据。
第二十八条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领导小组定期听取特扶项目推进情况的汇报,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第二十九条县委县政府对乡镇、部门特扶项目推进情况开展评比,先进单位在全县干部大会上表彰。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之日起实施,由县增收致富办和县发改局负责解释。
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工程特别
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顺利实施省重点欠发达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工程,进一步提高重点欠发达县特别扶持资金(以下简称“特扶资金”)管理的科学性、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按照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委〔2011〕29号)、《省重点欠发达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工程特别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财农〔2011〕58号)和省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相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财政安排的特扶资金,省级原渠道补助资金仍按原政策执行。
第三条特扶资金管理原则:
1.县为主体、条块结合原则。县政府是特扶项目实施和责任主体;有关乡镇和部门是责任单位,各负其责,互相配合,齐抓共管。
2.一次规划、分年实施原则。按照“投资少、见效快、惠及面广”的要求,一次制定三年规划,明确项目,按计划分年度具体实施。
3.绩效优先、强化管理原则。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民生水平、增强内生功能”绩效目标,按照“资金随项目走”和“按进度拨款”要求,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强化特扶资金绩效管理。
4.封闭运行、专账核算原则。各级财政安排的特扶资金统一纳入县财政专户管理,各项目责任单位(乡镇和部门)在县核算中心设立专账,单独核算。
第四条县财政局牵头负责特扶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县增收致富办牵头负责特扶项目的管理,县审计局牵头负责特扶项目资金的审计监督。
第二章支持重点和使用范围
第五条特扶资金用于省委、省政府关于对重点欠发达县分类实施特扶项目政策确定的扶持重点。
第六条各项目特扶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参照项目省级主管部门相关补助既定政策规定、省特扶资金管理办法和本办法执行。
第七条特扶资金不得用于经常性经费和各种奖励、津贴和福利补助以及其他与特扶资金使用范围不相符的支出。
第八条县财政按照从紧、必需的原则,另行适当安排项目管理费,纳入部门预算管理。
第三章计划与资金管理
第九条每年11月底前,项目责任单位根据审定的规划,结合当地实际,编报次年项目实施计划,并附相关资料上报县增收致富办和县财政局。
第十条县增收致富办、县财政局根据省农办(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年度实施计划批复,联合下达年度项目资金使用计划。
第十一条县财政局按照“资金随项目走、按进度拨款”的要求,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和项目实施用款计划分批拨付资金,确有需要的,经审批可预拨部分项目启动资金。
第十二条县财政将各级财政安排的用于特扶项目的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相关“资金专户”封闭运行,并按照“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要求,项目责任单位在县核算中心设立的“特扶资金专账”进行核算。
第十三条特扶资金应按照国库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有关规定执行。实行报账制的,应按规定执行。基本建设项目按基本建设程序执行。
第十四条资金拨付由项目实施单位提出项目资金申拨申请,经项目责任单位初审、县项目推进组审查和县增收致富办审核后,送县财政局复核,报副县长会签、县长审批。需实行县级报账制的项目资金由县财政直接支付项目实施单位,其余项目资金拨付到项目责任单位,再由项目责任单位将资金拨付项目实施单位。
第十五条实行县级报账制的项目资金,由项目实施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责任书(或项目实施合同)、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实施进度,提出用款计划,报账时附有效报账凭据,按规定程序报项目责任单位初审、县项目推进组审查和县增收致富办审核,经县财政局复核后报账。直接用于有关项目建设的,原则上必须使用正式税务发票报账,但对农户直接投工投劳的,可以使用丽水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统一印制的“丽水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据”,并附工资发放单实施报账。
其余项目资金,由项目实施单位按规定程序向项目责任单位进行报账,项目责任单位对项目实施单位上报凭据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核,同时将票据复印件报县财政局备案。
第十六条其他支农项目参照《省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1〕6号)执行。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特扶项目资金严格执行公告公示制。公示公告主要内容:项目名称、实施地点、内容、规模、期限、项目安排资金计划、来源、性质,实施单位及负责人,以及项目实施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等。
第十八条下列情况不得报账:
1.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
2.未列入特扶项目计划、未按工程规划设计、合同实施以及未经批准擅自改变项目计划的;
3.未按要求提供报账凭证;
4.存在施工质量问题,未按要求整改的;
5.其它与特扶资金使用范围不相符的支出。
第十九条项目责任单位和实施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资金管理,做到财务制度健全、账目清楚、手续完备,并配合县增收致富办、发改、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做好监督检查、审计、绩效评价工作。
第二十条各项目责任单位要对年度项目实施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完整、客观填制《县特扶项目XX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表》(见附件1),随年度总结一并上报县财政局、县增收致富办。
第二十一条每年1月份,县增收致富办牵头组织县相关部门对各项目责任单位上年度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其中县审计局、县财政局负责或委托中介对各责任单位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审计。考核结果将与下一年度特扶资金安排挂钩。
第二十二条项目实施完成后,县增收致富领导小组组织县增收致富办、县财政局和县审计局等有关部门对项目实施开展绩效评价工作。财政资金有结余的,统一收回用于同类其他项目建设。
第五章严肃财经纪律
第二十三条特扶资金拨付和使用实行分管县长、乡镇部门主要负责人联签责任制,分管县长、乡镇部门主要领导对所推进项目的财经纪律执行情况负总责,所推进项目相应纳入述职、述廉的主要内容。
第二十四条项目责任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一律不得以任何借口、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截留、侵占、挪用、挤占或者弄虚作假套取特扶资金。违反规定的,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按组织程序一律先予免职,并按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