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让土地分割的规定范文

时间:2024-01-31 17:5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出让土地分割的规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出让土地分割的规定

篇1

乱象一:宗地随意分割合并,矛盾纠纷重重。《土地登记办法》只对宗地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土地以宗地为单位进行登记。宗地是指土地权属界线封闭的地块或者空间。”并未对宗地的分割、合并及调整做出明确规定。而实践中,部分土地使用者为了转让、抵押融资甚至诈骗需要,要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为其办理宗地分割、合并手续。由于对此无章可循,宗地随意分割、合并登记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纠纷。主要表现为:一是简单按面积分割宗地,导致建设规划无法实施。规划部门的建设规划是按照整个宗地的面积布局的,而土地使用者为转让、融资方便,简单要求按面积及价值分割登记时,未考虑到整体规划布局,导致受让人、抵押权人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发现分割后的宗地无法按照规划单独实施建设,造成经济损失;二是个别土地使用者将宗地中规划为绿地、道路等无法使用的部分分割出来单独发证,然后转让、抵押给他人,受让人、抵押权人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无法开发建设。当事人发现上当受骗后,在找原卖家索赔无果的情况下,往往会迁怒于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导致行政诉讼。三是将分摊面积单独分割登记。在个别业务办理中,将本应属于共用宗的分摊面积,分割登记为单独的宗地,损害了宗地共有人的合法权益。误分割登记的土地转让给他人后,买受人并不能行使独立宗地的权利,导致矛盾纠纷。以上形式,在实践中屡见不鲜,给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造成极大的被动。

规范一:明确宗地划分要求,控制宗地随意调整。新文件规定:“宗地一经确定,不得随意调整。宗地确需分割、合并或调整边界的,应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同意。”从该条文可以看出,今后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随意调整宗地,如本部门认为确需调整的,必须在得到规划等相关部门的同意后,方可对宗地进行分割、合并或者调整。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由此而引发的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土地使用权人、抵押权人的合法权益。

乱象二:用途登记标准不一,概念模糊易混淆。我国土地用途分类采用三级分类体系:一级类设3个,即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二级类设15个,其中建设用地由商服、工矿仓储、公用设施、公共建筑、住宅、特殊用地、交通用地、水利建设用地等共8个二级地类构成;三级类达7l个,分类十分复杂。加之规划部门的批准用途往往与土地分类交叉混淆,导致土地用途登记标准不一,同时易引发土地使用者对土地价值的误解,主要表现为:一是二、三级地类交叉登记。同样的商服用地,有的证登记为二级地类的商服用地,有的证又登记为三级地类的金融用地,标准混乱,让人无所适从。二是土地分类与规划审批分类混淆。同样是商业物流用地,有的按照土地分类登记为商服用地,有的按照规划批准用途登记为物流仓储用地。有的甚至将工业仓储用地与商业物流仓储用地两种截然不同属性的用地,统一登记为仓储用地,价值的概念极易混淆。因此,规范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明晰土地价值十分有必要。

规范二:准确界定登记用途,明晰土地价值体系。新文件规定:土地登记的用途应当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二级类填写,批准文件批准用途与二级类不对应的,按照二级类重新确定归属地类,按照新归属地类办理登记,同时在土地证书“记事栏”内标注批准用途。该规定确保了土地使用证首页地类的固定性,同时在记事栏内可以对审批用途进行注释。今后,土地登记地类将更为简化明确,土地价值也将一目了然。

乱象三:出让起始时间不明,国家个人利益不清。新版的出让合同中第七款规定: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年期是按照交付土地之日起算,原划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补办出让是自合同签定之日起算。但实践中,由于落后地区“生地”出让现象较多,导致土地出让后无法及时交地,受让人要求提早办证等原因,在这类土地登记时,往往以土地出让合同签订之日为出让起始时间。部分违法用地,占地在前,审批在后,但出让起始时间也登记为出让合同签订之日。上述登记方式存在以下弊端:一是与政策规定、合同约定不符。行政行为与民事行为不同,其奉行原则是“法无规定则不行”,按照上述情况,一旦引发诉讼、复议,登记机关必败无疑。二是损害了受让人的合法权益。在我国的土地价格体系中,出让年限占据了很大比重,而提前起算土地出让时间,无疑使受让人依法占有土地的实际时间减少,从而损害其权益。三是对违法用地超占土地时间未认定,显失公平。违法用地者在审批前实际使用土地的时间,均应视为其已使用出让土地时间,否则政府在此段时间的土地收益流失,且对合法土地使用者不公。

规范三:明确出让起始时间,维护公平秩序权益。新文件规定:土地出让年限的起算时点出让合同没有明确约定的,按照实际交付土地日期确定,实际交付日期以交地确认书确认的时间为准;对违法用地补办出让手续的,以违法用地处理意见确定的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算。该规定引入了交地确认书的概念,解决了实际交地时间无法确定的现实问题,同时明确了违法用地出让年期起算时点,规范了今后的出让土地登记行为。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该规定将会给土地登记机构带来更多的责任,可能会遇到一些矛盾和困难(如交地时间过长、双方对交地认识不一、违法用地发生之日的认定等),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解决,同时,也对土地管理机关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乱象四:抵押权人“鱼龙混杂”,登记风险隐患大。我国法律规定:土地使用权抵押合同经登记后生效,未经登记的土地使用权抵押权不受法律保护。可见,土地登记机构权力很大,风险也大。为防范风险,国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自始至终对抵押登记把控很严,对非金融机构办理抵押登记设置了限制条件。在实践中,有个别机构和个人,在民间借贷,甚至是高利贷时,向登记部门申请办理土地抵押登记;由于民间借贷行为不如金融机构规范,潜在风险较大,一旦把关不严,极易引发诉讼、上访。同时,部分土地使用者因宗地价值超过借款金额,使用部分土地进行抵押,而抵押权人受到规划、共用等情况限制,却难以实现自己的权利,导致矛盾纠纷。

规范四:授予抵押权人资格,规范登记行为。新文件规定: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取得《金融许可证》的金融机构、经省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等可以作为放贷人申请土地抵押登记。正式授予了部分准金融机构可以成为土地抵押权人的资格,明确了机构资质,规范了金融秩序。该规定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家对不在此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其抵押登记仍然受到限制。

篇2

第一条  为了加强土地管理,改革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合理开发、利用、经营土地,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按照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原则,实行城镇国有土地(以下简称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有限期使用制度,允许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但地下资源、埋藏物和市政公用设施除外。

集体所有的土地,不得直接出让,必须先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征用转为国有土地,经开发整治后,才能出让。

第三条  我国境内外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均可依照《条例》和本办法,在我省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土地开发、利用、经营。

第四条  依照《条例》和本办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其使用年限内,可以转让、出租、抵押或用于其他经济活动,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  分割转让、出租、抵押与他人共有的土地使用权,应以转让、出租、抵押人享有的份额为限。共有土地使用权不可分割的,转让、出租、抵押人应与共有人订立书面协议。

同一建筑物所占有的土地使用权整体不可分割。分割转让、出租、抵押同一建筑物的,各产权所有人享有相应比例的土地使用权。

第六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及土地的开发、利用、经营等,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我省有关规定,不得妨碍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七条  城镇国有土地的出让和使用,应当以规划为前提,符合城镇规划的要求;土地使用计划,应当和城市规划协调一致。

第八条  县(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具体工作,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事务,并对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诸止办理过户登记,进行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建(房产)管理部门负责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等经营活动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土地使用权出让

第九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审批权限,按照《甘肃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三十条关于征用土地审批权限的规定执行。

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具体地块、用途、年限和其他条件,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城建、规划、房产、物价、财政等有关部门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和用地计划共同拟定方案,按前款规定的审批权限报经批准后,由土地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市、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和地区行署批准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文件,一律报省土地管理局备案。

第十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县、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应会同城建、规划、房产等有关部门向申请用地者有偿提供下列资料:

(一)土地位置、面积、四蛀范围、地面现状和基础设施情况;

(二)地形图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基本情况;

(三)土地用途、建筑容积率等各项规划要求;

(四)环保、交通、园林和消防等要求;

(五)出让年限和形式;

(六)其他有关出让的具体规定。

第十一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时,由县、市土地管理部门代表同级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出让方)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第十二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协议、招标、拍卖的方式进行。

第十三条  土地使用权协议出让程序:

(一)申请用地者向出让方提出用地申请报告;

(二)出让方接到申请报告后,向申请用地者提供有关资料;

(三)申请用地者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向出让方提交土地开发建设方案;

(四)出让方接到申请用地者按要求提交的各项文件后,应在三十日内给予答复;

(五)经协商一致,出让方与申请用地者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按本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向申请用地者收取定金。

第十四条  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程序:

(一)出让方招标公告或向申请用地者发出招标邀请书,并按本办法的规定向投标者提供有关资料;

(二)投标者按要求向出让方交付一定的投标保证金(不计利息)后,到出让方指定的地点将密封的投标书投入标箱;

(三)出让方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评标委员会,主持开标、验标,并按标价、开发建设方案、业绩资信等条件,进行评标和决标;

(四)评标委员会签定决标意见书后,由出让方向中标者发出中标通知书,对未中标者也应书面通知,其投标保证金在开标后十日内退还;

(五)中标者在中标通知书送达后及时与出让方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第十五条  土地使用权拍卖出让程序:

(一)出让方在拍卖前六十日土地使用权拍卖公告,并按本办法的规定向竞投者提供有关资料;

(二)竞投者须在公开拍卖前二十日向出让方交验法人或自然人及资信证明等文件,交付一定的竞投保证金(不计利息),领取报价牌;

(三)出让方委托代表主持拍卖现场,宣读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规则、出让地块的简况,公开叫价;

(四)出让方与中标者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第十六条  土地使用者在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时,应向出让方交付出让金总颖20%的定金,其余部分可依约交付,但必须在合同签订之日起六十日内付清。

成片承包、综合开发土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交付期限由单项协议确定。

第十七条  采取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方式并符合下列条件的分别给予出让金优惠:

(一)成片开发荒山荒地,建设以工业为主的新开发区,按当地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标准减收10一15%;

(二)经省人民政府确认的高科技开发项目或产品出口项目,按当地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标准减收10一15%;

(三)从事铁路、公路、水利、电站、矿山、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项目,按当地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标准减收15一20%;

(四)开发荒山荒地、水面滩涂等用于发展农、林、牧、渔业生产的,按当地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标准减收15一20%。

同时符合前款两项以上条件的,按优惠额最高的一项办理。

第十八条  土地使用者按本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按规定办理登记手续,交什登记费,领取土地使用证,取得土地使用权。

第三章  土地使用权转让

第十九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持有土地使用证或依法批准使用土地的文件;

(二)地上有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的,应持有合法的产权证明;

(三)已交清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和有关税、费;

(四)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和有关税、费外,在该幅土地投入的开发建设资金,应达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建设投资总额的20%以上;

(五)已实现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条  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转让,当事人双方应签订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

第二十一条  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转让,当事人双方应在转让合同签订之日起三十日内,按规定办理登记手续,交付登记费,更换土地使用证和房地产证。

第四章  土地使用权出租

第二十二条  土地使用权出租的条件,与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条件相同。

第二十三条  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出租,当事人双方应签订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

第二十四条  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出租,当事人双方应在租赁合同签订之日起三十日内,按规定办理登记手续,交付登记费。

第二十五条  土地使用权出租后,承租人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土地用途的,应征得出租人同意,由出租人按《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办理。

第五章  土地使用权抵押

第二十六条  土地使用者在使用期内,可将其土地使用权向金融机构、其他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抵押权人)作抵押,取得贷款或其他形式的债务。

第二十七条  土地使用权抵押的条件,与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条件相同。

第二十八条  土地使用权抵押,抵押人应向抵押权人交验土地使用权的合法证明及土地开发经营现状的报告等。

第二十九条  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抵押,当事人双方应签订土地使用权抵押合同。

土地使用权抵押期间,抵押人应继续履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义务。

第三十条  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抵押,双方当事人应在抵押合同签订之日起三十日内,按规定办理登记手续,交付登记费。

第三十一条  土地使用权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将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转让、出租、再抵押或以其他方式处分。

第三十二条  因债务人到期未能履行债务或在土地使用权抵押期间宣告解散、破产,抵押土地使用权被处分时,取得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的当事人应在取得之日起三十日内,按规定办理登记手续,交付登记费,更换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开始履行有关义务。

第三十三条  处分抵押土地使用权时取得土地使用权者,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土地用途的,按《条例》策十八条的规定办理。

第六章  土地使用权终止

第三十四条  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应在土地使用权出让期满前六十日或土地灭失之日起三十日内通知土地使用者按规定办理终止登记手续,交还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

土地使用者逾期不办理终止登记手续,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部门有权宣布注销其土地使用权和房产所有权。

第三十五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必须拆除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的,因出让期满而收回土地使用权时,土地使用者应按时拆除或清理,不能按时拆除或清理的,可以向土地管理部门交付拆除或清理费用,由其代为拆除或清理。拆除或清理费用由双方协商确定。

第三十六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期满,需要续期的,应在期满前一年向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依照《条例》和本办法第二章的规定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按当时标准交付出让金,办理登记手续。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由土地使用者继续使用。

第三十七条  国家对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提前收回。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国家可以依照法律程序提前收回,收回时土地管理部门应提前半年将收回土地使用权的理由、地块座落、四至范围、收回日期等通知土地使用者,并在收回土地使用权所涉及的范围内行文公告。自公告规定的收回之日起,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即可收回。

第三十八条  因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权而给土地使用者的补偿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房产、物价等有关部门根据已使用土地的年限和开发、利周土地的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停止执行土地使用权的收回。

第三十九条  被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权者,享有优先重新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权利。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也可与土地使用者协商,进行易地使用权交换。交换时,双方应按确定收回土地使用权的补偿金额和换得土地使用权的出让金进行差额结算。

重新获得或换得土地使用权的,应按《条例》和本办法第二章的规定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支付或补交出让金,办理登记手续,更换土地使用证。

第七章  划拨土地使用权

第四十条  对划拨的土地使用权进行转让、出租、抵押的土地使用者必须是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并符合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一)、(二)项条件。

第四十一条  土地使用者对划拨的土地使用权进行转让、出租、抵押的,应向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地上有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的,还应向房产或其他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后,分别按《条例》和本办法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二条  土地使用者对划拨的土地使用权进行转让、出租、抵押时,应按《条例》和本办法第二章的规定,与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交或用转让、出租、抵押所得收益抵交出让金。

第四十三条  对划拨的土地使用权进行转让的,应符合城镇中、长期建设规划,可以按《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最高年限内确定出让期的,出让合同应订明出让的起止期限;不能确定出让期或出让合同未订明出让起止期限的,以城镇建设需要收回或依法变更土地使用权时为出让期满。其应补交或用转让所得收益抵交的出让金按转让成交额扣除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重置价剩余部分的下列比例计算:住宅用地20%,生产用地30%,经营用地40%。

第四十四条  对划拨的土地使用权进行出租的,以租赁合同签订的出租期限或实际出租期限为出让期,出租人不出租时为出让期满。其应补交或用出租所得收益抵交的出让金接收取租金总额扣除房屋折旧费、维修费及保险费等剩余部分的下列比例计算:住宅用地15%,生产用地25%,经营用地35%。

第四十五条  对划拨的土地使用权进行抵押的,因债务人到期未能履行债务或在土地使用权抵押期间宣告解散、破产,抵押土地使用权被处分的,抵押人应按出让合同规定补交或用处分抵押土地使用权所得收益抵交出让金。

第四十六条  按节约和合理用地,促进土地流转的原则,积极鼓励一切超定额指标用地的单位和个人,将超占部分土地交回市、县人民政府,由其土地管理部门按《条例》和本办法第二章的规定出让给需用土地者。同时,从出让该土地所得收入中,按70%的比例返还给原土地使用者。原土地位用者确有困难的,可适当提高返还比例。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前对划拨的土地使用权已转让、出租、抵押的单位和个人(包括转让、出租后不宜恢复土地利用原状的国家机关、团体和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应在本办法后向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报登记,按规定交付登记费。其中,用于生产经营的,还应按本章规定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从《条例》之日起补交或用所得收益抵交出让金。

国家机关、团体和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已转让、出租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土地,能恢复土地利用原状的,应限期恢复原状。

第四十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以积累住房建设资金为目的向本单位职工出租、出售住房的用地,房产部门出租的房屋用地,各级人民政府确定的特殊用地,以及企业分立、调整等非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变更,仍按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不适用本章规定。

第八章  罚则

第四十九条  土地使用者未按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土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根据未按合同规定使用土地面积,处以每平方米3一30元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土地管理部门有权解除合同,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限期折除或没收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

第五十条  除不可抗力原因外,土地使用者在合同规定的建设期限内,所投入的建设资金未达到规定的最低建设费用要求或没有完成开发建设项目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投足资金,限期竣工,可并处未投资额5一20%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土地管理部门有权无偿收回部分或全部土地使用权,限期拆除或没收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

第五十一条  未经批准擅自分割转让已出让的土地使用权或对划拨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的,转让的土地未经开发或开发程度未达到规定标准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甘肃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有关非法转让土地的规定予以处罚。

越权批准或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的,按非法占用土地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十二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级机关申请复议。申请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  依照《条例》和本办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个人,其土地使用权在使用期内可以继承。继承土地使用权,继承人应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办理继承证明,并按规定办理登记手续。

第五十四条  以出让或划拨土地使用权作为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合资、合作为联营条件的(包括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条件,由其他单位或个人投资,联建家属楼房,按比例分成的),分别按《条例》和本办法第三章和第七章有关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规定办理。

第五十五条  对不具备出让条件的建设用地,可实行有偿有限期划拨,但不得转让。需要转让的,应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规定的土地出让金上缴财政,具体办法按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七条  土地使用权价格的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五十八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中的登记费,由省财政厅、省物价委员会制定。

第五十九条  外商及港、澳、合同胞交付的土地出让金以外币支付。

篇3

第一条  为加强土地管理,改革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促进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镇国有土地是指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属于全民所有的土地(以下简称土地)。

我国境内外的公司、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均可依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在我省境内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土地开发、利用、经营。

第三条  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依法对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终止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终止,必须到市或者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涉及地上房产的,必须到同级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房产登记,涉及其他地上建筑物、附着物的,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到有关部门办理手续。

第二章  土地使用权出让

第五条  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城市建设、规划、房产管理等部门共同编制土地使用权出让方案,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依照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审批权限报经批准后,由土地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方案应当符合城市规划。

第六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审批权限,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关于国家建设征用(划拨)土地审批权限执行。

第七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向申请用地者提供下列资料:

(一)土地位置、面积、四至,地形图、地面现状和基础设施情况;

(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主要特征;

(三)土地用途、建筑密度、容积率和净空限制;

(四)环境保护、绿化、交通、抗震等要求;

(五)出让年限和方式;

(六)其他与出让有关的资料。

第八条  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程序:

(一)申请用地者向出让方提交《用地申请书》;

(二)出让方对《用地申请书》审查后,在十五日内按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向符合条件的申请用地者提供有关资料;

(三)申请用地者收到出让方提供的有关资料后,应当在指定时间内向出让方提交土地开发利用方案,有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以下简称出让金)数额和付款方式等有关文件;

(四)出让方收到申请用地者提交的有关文件后,应当在三十日内给予书面答复;

(五)经协商一致,出让方与申请用地者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第九条  招标出让土地使用权程序:

(一)出让方招标公告或者向申请用地者发出《招标邀请书》,并按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向投标者提供有关资料;

(二)申请用地者应当在指定时间内,到出让方指定的地点将密封的标书投入标箱,并交纳拟定出让金总额10%至20%的保证金;

(三)出让方应当邀请有关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评标委员会,公开开标、验标,并按标价、土地开发利用方案、资信等条件进行评审,择优确定中标者;

(四)评标委员会签发《决标意见书》后,由出让方向中标者发出《中标通知书》;

(五)中标者收到《中标通知书》后,在约定时间内与出让方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中标者在约定时间内不与出让方签订合同的,视为放弃中标,其交纳的保证金不予退还;出让方未按约定时间与中标者签订合同的,应当赔偿中标者的经济损失。未中标者交纳的保证金,在评标结束后十五日内如数退还。

第十条  拍卖出让土地使用权程序:

(一)出让方在距拍卖前六十日土地使用权拍卖公告;

(二)申请用地者应当在指定时间内向出让方提交法人或者自然人的身份证明、资产负债表、资信证明等文件,支付保证金,领取报价牌;

(三)出让方主持拍卖,宣读土地使用权拍卖规则,介绍出让地块的概况,公布底价,公开叫价;

(四)申请用地者举报价牌应价,经过竞买,出价最高者得;

(五)出让方当场与出价最高者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收取定金。

前款第(二)项规定的法人或者自然人的身份证明是指:法人身份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委托书、委托人身份证明。

第十一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出让方、申请用地者的姓名、单位、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

(二)出让地块的位置、面积、用途;

(三)出让期限;

(四)建设项目完成期限;

(五)出让金数额及其结算方式;

(六)违约责任;

(七)订立合同日期和地点;

(八)其他需要约定的事项。

第十二条  申请用地者在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时,应当向出让方支付出让金总额10%至20%的定金,从合同签订之日起,六十日内支付全部出让金。定金可以抵充出让金。

第十三条  土地使用者逾期未全部支付出让金,出让方有权解除合同,定金不再返还,并可请求违约赔偿;出让方未按合同规定提供土地使用权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土地使用者有权解除合同,并可请求违约赔偿。

第十四条  土地使用者按合同规定支付全部出让金后,应当依照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办理登记,领取国有土地使用证,取得土地使用权。

第三章  土地使用权转让

第十五条  按照本办法第二章规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再转让的,转让方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领有国有土地使用证;

(二)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发、利用土地。

第十六条  转让土地使用权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的处置按《条例》第二十三、二十四条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转让方与受让方应当签订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

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内容,参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订立。

第十八条  同一建筑物分割转让的,产权所有人各享有相应比例土地使用权;但同一建筑物所占有的土地使用权整体不可分割。

分割转让地土使用权,应当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批准。在报请审批时,转让方、受让方应当出示各自应得的土地使用权比例的证明,并应当在转让合同中写明。

第十九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受让方应当在转让合同签订之日起十五日内,凭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依照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办理过户登记,领取国有土地使用证。

第四章  土地使用权出租

第二十条  土地使用权出租,出租人必须具备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条件。

第二十一条  土地使用权出租,出租人与承租人应当签订租赁合同。

租赁合同的内容,参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订立。

第二十二条  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出租,出租人应当在租赁合同签订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办理出租登记。

第五章  土地使用权抵押

第二十三条  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以下简称抵押人)可以用土地使用权向金融机构或者其他债权人(以下简称抵押权人)抵押。抵押时应当交验国有土地使用证、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者转让合同等有关文件,经抵押权人核实后,抵押人与抵押权人签订抵押合同。

抵押土地使用权时,对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的处置按《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办理,并应当在抵押合同中写明。

第二十四条  抵押权人应当在抵押合同签订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办理抵押登记。

第二十五条  抵押人未能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在抵押合同期间宣告解散、破产的,抵押权人可以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抵押合同的规定,对抵押人的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进行处分,处分之后,应当依照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办理过户登记。

第二十六条  抵押权因债务清偿或者其他原因而消灭的,抵押权人应当在抵押合同终止后十五日内,办理注销抵押登记。

第六章  土地使用权终止

第二十七条  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在土地使用权期满六个月以前,将《收回土地使用权通知书》送达土地使用者。土地使用者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发证机关交还国有土地使用证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的权属文件,并办理注销登记。

自土地使用权期满之日起,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由市、县人民政府无偿收回。

第二十八条  依据《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权,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者协商,可以给予相应的补偿,也可以用出让其他地块土地使用权的方式进行交换。

交换土地使用权应当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办理登记。

第二十九条  土地使用权期满,土地使用者申请续期的,必须在土地使用权期满六个月以前向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依照本办法第二章的规定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支付出让金,并办理登记。

第七章  划拨土地使用权

第三十条  无偿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因迁移、解散、撤销、破产或者其他原因而停止使用土地的,应当依照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办理登记;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无偿收回其划拨土地使用权,并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予以出让。

第三十一条  无偿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符合《条例》第四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条件的,可以转让、出租、抵押划拨土地使用权。但转让、出租、抵押划拨土地使用权,必须报请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批准;涉及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的,还必须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批准。

第三十二条  无偿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在向广告经营单位申请刊播、设置、张贴以买卖、出租房屋或者场地为内容的广告时,必须提交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本办法规定的登记证明;对无出让合同和登记证明的,广告经营单位不得受理。

第八章  出让金和有关费用

第三十三条  出让金的数额,可以根据土地的位置、用途、出让年限、容积率和市场供求等因素,由出让方与申请用地者以协议、招标、拍卖方式确定。

对职工住宅、公益事业、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等非经营性用地,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减收或者免收出让金。具体办法,由省土地、物价、财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四条  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登记,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交纳登记手续费。

第三十五条  出让金的使用与管理,按财政部《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管理暂行实施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出让金和其他各项费用以人民币或者外汇结算;用外汇结算的,按付款当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牌价折算。

第九章  罚则

第三十七条  土地使用者未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年限和条件开发、利用土地的,市或者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应当责令纠正,并可以根据情节给予警告或处以出让金总额的5%至10%的罚款。

对受到前款规定的处罚后仍拒不改正的,市或者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可以无偿收回其土地使用权。

第三十八条  对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出租、抵押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市或者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应当没收其非法收入,并根据情节处以非法收入20%至50%的罚款;对责任人可以建议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有管辖权的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对受让方、承租人,应当责令其退回非法使用的土地,拒不接受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三十九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当事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广告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四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主管机关申请复议。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罚款,一律使用省财政部门印制的罚没收据,罚款全额上交同级财政。

第十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个人,其土地使用权可以继承。土地使用权的继承人应当持有关证明,依照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办理登记。

第四十三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终止、继承登记的具体办法以及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合同书样本,由省土地管理局制定。

篇4

第一条  为了改革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合理开发、利用、经营土地,加强土地管理,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云南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云南省城镇国有土地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出让、转让、出租、抵押或者用于其他经济活动。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城镇国有土地依法行使出让权,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价评估和土地分等定级工作,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提供地籍资料。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公司、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均可依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土地开发、利用、经营,其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对本辖区内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  土地使用权出让

第七条  土地使用权的出让,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部门、房产管理部门共同拟定出让方案,按照国家规定的审批权限和报批程序报经批准后,由土地管理部门实施。

土地使用权出让应当签订出让合同。

第八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应当按照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出让方)与土地使用者(以下简称受让方)签订。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应当包括出让年限、土地用途、投资开发期限、土地利用要求、出让金额、支付方式和违约责任等内容。

第九条  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年限,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土地的不同用途、区位等因素核定,其最高年限依照《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执行。

第十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协议、招标或者拍卖三种方式。

第十一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之前,出让方应当向有意受让方提供下列文件和资料:

(一)出让地块的有关批准文件;

(二)出让地块的坐落、四至界线、面积、地面现状及地形图;

(三)出让地块的规划用途、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和净空限制,建设项目完成的年限,必须投入的最低建设费用等项要求;

(四)出让地块的环保、绿化、卫生、交通、抗震和消防等项要求;

(五)出让地块的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和建设计划或者建设要求;

(六)受让方应当具备的资格和条件,以及支付出让金的货币种类、付款方式;

(七)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年限和方式;

(八)投标或者拍卖的日期、地点及规则;

(九)其他。

第十二条  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的程序:

(一)出让方依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向有意受让方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

(二)有意受让方在规定时间内向出让方提交下列文件和资料:

1、申请用地报告书;

2、资信、资质证明文件;

3、土地的利用、规划、开发建设方案;

4、其他应当提交的文件和资料。

(三)出让方在接到有意受让方提交的文件和资料后,对其合法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查,在三十日内与有意受让方进行具体协商。双方协商一致后,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四)受让方应当在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签订之日起十日内,向出让方支付出让金总额20%的定金(不计利息,下同),六十日内支付全部出让金。已付定金可以抵充出让金。

(五)受让方应当在支付全部出让金后十五日内,到土地管理培门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领取土地使用证,取得土地使用权。出让方按照出让合同的规定,提供出让的土地使用权。

第十三条  招标出让土地使用权可以采取公开招标或者定向招标两种方式。公开招标是指出让方通过各种公开形式向不特定组织或者个人发出的招标;定向招标是指出让方向特定的符合规定条件的组织或者个人发出的招标。

招标出让土地使用权的程序:

(一)出让方招标公告或者招标通知。

(二)有意受让方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出让方提交投标申请书和资信证明等有关文件,出让方对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向被批准的申请人发出招标文件,同时通知未被批准的申请人。

(三)投标人收到招标文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出让方提交投标保证金(不计利息,下同),并将投标书密封后投入指定的标箱内。

(四)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并聘请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由评标委员会主持开标、评标和决标工作。

评标委员会对投标书进行评审,在有效标书中决定中标者,签发决标书。对不符合投标文件规定的标书,以及超过截止日期送达的标书,评标委员会有权决定其无效。出让方根据决标书对中标者发出中标通知书,对未中标者应当书面通知。

(五)中标者在接到中标通知书之日起十日内,向出让方支付出让金总额20%的定金,并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标者在签订出让合同之日起六十日内支付全部出让金,在付清出让金后十五日内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领取土地使用证,取得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应当按照出让合同规定,提供出让的土地使用权。

(六)中标者逾期未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视为放弃中标权,所交保证金不予退还。属因故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与出让方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五日内向出让方申请延期,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中标者所交的保证金可以抵充定金。定金可以抵充出让金。未中标者所交的保证金,应当在决标后十日内如数退还。

第十四条  拍卖出让土地使用权的程序:

(一)出让方土地使用权拍卖公告。公布拍卖出让地块(幅号)、面积、用途、使用年限;拍卖的时间、地点;有意受让方应当具备的资格和条件;报名的时间、地点,以及其他有关事宜。

(二)有意竞买者应当在拍卖之前七日内向出让方索取《拍卖须知》、《土地使用规划》、《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样式和有关文件,并按照规定的时间持有关证件向出让方报名,交付保证金,领取应价牌。

(三)拍卖时,由拍卖主持人宣读拍卖须知,宣布公证人员或者见证律师名单,介绍拍卖地块概况,公布底价;竞买者以举牌方式应价,经过报价竞争产生最高报价者;最高报价者即时与出让方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总额20%的定金。

(四)出让合同签订之日起六十日内,受让方应当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受让方应当在付清出让金后十五日内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领取土地使用证,取得土地使用权。出让方按照出让合同规定,提供土地使用权。

(五)竞投价格低于底价时,拍卖主持人有权停止该地块的拍卖。

竞买者所交的保证金可以抵充定金,定金可以抵充出让金。竞投未中者所交的保证金,应当在拍卖十日内如数退还。

第十五条  受让方未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者逾期未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的,出让方有权解除合同,所交定金不予退还,并可请求违约赔偿。

第十六条  出让方应当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提供出让的土地使用权。未按出让合同规定提供土地使用权的,受让方有权解除合同,要求出让方退还出让金,双倍返还定金,并可请求违约赔偿。

第十七条  土地使用者应当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规定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开发、利用、经营土地。

未按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开发、利用土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应当予以纠正,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者处以出让金总额10-50%的罚款,直至给予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处罚。

第十八条  土地使用者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土地用途的,应当征得出让方同意,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准,报原批准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机关备案,并依照《条例》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办理变更登记,换领土地使用证。

第三章  土地使用权转让

第十九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在土地使用权出让期内,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出售、交换或赠与而再转移的行为。

未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发、利用土地的,或者未完成出让合同规定的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投资总额25%以上的,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

第二十条  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转让,当事人应当在转让合同签订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土地登记和城市房屋产权登记的有关规定,持土地使用证、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到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过户登记,换领土地使用证,并到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屋产权过户登记。

第二十一条  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分割转让的,应当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批准,并依照规定分别办理土地使用权过户登记和房屋产权过户登记。

同一建筑物分割转让的,各房产所有人占有相应比例的土地使用权,但同一建筑物所占用的土地,其使用权整体不可分割。

第二十二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市、县人民政府授梳的部门可以代表本级人民政府近其转让价格优先购买地使有权。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市场价格不合理上涨时,市、县人民政府授权的部门可以代表本级人民政府采取必要的措施。

第二十三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时,该地块发生土地增值的,转让方应当向市、县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依照缴纳土地增值费。土地增值额未超过前次转让地价(初次转让按出让地价计算,下同)100%的,按40%缴纳;超过前次转让地价100%至200%的部分,按60%缴纳;超过前次转让地价200%至300%的部分,按70%缴纳;超过前次转让地价300%的部分,按80%缴纳。

第二十四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后,土地使用者必须按照出让合同规定的土地用途使用土地。需要改变出让合同规定的土地用途,依照本办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办理。

第四章  土地使用权出租

第二十五条  土地使用权出租,是指在土地使用权出让期内,土地使用者作为出租人将土地使用权随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租凭给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为。未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发、利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租。

土地使用权出租,出租人与承租人应当签订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

第二十六条  土地使用权出租时,该地块发生土地增值的,出租人应当向市、县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依法缴纳土地增值费。缴纳数额,根据土地的用途、区位等因素在租金总额的10-50%内核定。

第二十七条  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出租,出租人应当在租赁合同签订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规定持土地使用证、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到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出租登记,并到房管理部门办理房屋租赁登记。

逾期未办理出租登记的,其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无效。

第五章  土地使用权抵押

第二十八条  在土地使用权出让期内,土地使用权可以抵押。

已出租的房产随土地使用权作抵押财产的,不影响房屋原租赁关系。

第二十九条  土地使用权抵押时,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应当签订抵押合同,并在抵押合同签订之日起十五日内,持土地使用证、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抵押合同到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

逾期未办理抵押登记的,抵押合同无效。

第三十条  抵押人到期未能履行债务或者在抵押合同期间宣告解散、矿产的,抵押权人有权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抵押合同的规定处分抵押财产。

因处分抵押财产而取得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的,应当依照规定到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过户登记,并到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屋产权过户登记。

第三十一条  处分抵押财产所得,在支付处分费用、处理该土地使用权的其他费用和扣除与该土地使用权有关的税款后,抵押权人有优先受偿权。

抵押权人之间的优先受偿次序,以在土地管理部门进行登记的次序为准。

第三十二条  抵押权因债务清偿或者其他原因而消灭的,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应当在抵押合同终结之日起三十日内,分别到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抵押登记。

第六章  土地使用权终止

第三十三条  土地使用权期满,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由国家无偿取得,并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代表本级人民政府负责收回。土地使用者应当在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交还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证,并依照规定办理注销登记。

逾期未按规定输注销登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注销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证,收回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

第三十四条  土地使用权期满,土地使用者可以申请续期。需要续期的,应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届满前六个月提出书面申请,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依照《条例》和本办法第二章的规定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按照规定办理登记和换领土地使用证。

第三十五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使用土地的期限未满的,土地使用权不提前收回。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市、县人民政府可以依照法律程序提前收回,并根据土地使用者已使用的年限和开发、利用土地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补偿。

需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市、县人民政府应当以公告方式提前六个月告知土地使用者。

第三十六条  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权的补偿金额,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者具体协商确定。土地使用者对补偿金额有争议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期间,不停止对土地使用权的收回。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出租、抵押活动,按照《条例》第七章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

经批准转让、出租、抵押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原土地使用者应当向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补交或者以转让、出租、抵押所获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基准地价未确定前,可分别按照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成交额、租金总额、抵押金额的20-50%核定。

第三十八条  依照《条例》和本办法规定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个人,其土地使用权可以继承。但必须到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登记。

第三十九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九条和《条例》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收回的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予以出让。

第四十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继承发生的土地登记,受让人、出租、  抵押人、继承人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缴纳土地登记费。登记费计收标准,按每宗地的土地使用面积每平方米0.10元(人民币)计算。一宗地面积不满500平方米的,按照500平方米计收;超过一万平方米的,超过部分减半计收。

第四十一条  依照《条例》和本办法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收取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和房产管理部门收取的土地增值费,一律上缴财政(其中上缴省财政和中央财政的比例按有关规定执行),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并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四十二条  经财政部门核定,土地管理部门和房房管理部门可以分别从代收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和土地增值费中提取2%的业务费。

第四十三条  依照《条例》和本办法收取的土地登记费和提取的业务费,执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并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罚款一律上缴财政。

第四十四条  对弄虚作假,有意隐瞒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收入,逃漏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和土地增值费的当事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或者房产管理部门有权责令其限期补交逃漏金额,并处逃漏金额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  对在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过程中违反土地管理、城市规划、房地产管理等法律、法规的行为,依照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篇5

新城区、经济开发区:

为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现就加强我区工业用地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工业用地项目管理

(一)规范招商。开发区、镇乡(街道)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按统一拟订的合同文本对外签订意向协议,报经贸局和国土分局备案。

(二)严格预审。区工业用地招拍挂项目预审办要切实把好预审关,国土分局按程序和预审要求组织招拍挂公开出让。

(三)完善合同。在土地出让合同和招商引资协议中,明确项目的注册资本金、相关保证金、投资强度、规划指标、亩产效益、开竣工时限及违约责任。

(四)健全制度。

1、建立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履约督查和违约追究制度。在业主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开发区、园区、各工业小区要积极为项目开工建设创造条件。在符合开工建设条件一周内,开发区、园区、各工业小区向业主发放《进场开工建设通知书》,同时将通知书报国土局备案。无特殊理由,未按通知书要求进场期建设的,按出让合同和通知书的约定,每延期一日,国土分局向业主收取相当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价款总额1‰的违约金,并要求业主继续履约。

因政府原因导致项目主体工程无法进场施工的,由项目建设单位提出申请,所在开发区、镇乡(街道)出具进场和竣工投产期限顺延的承诺,经国土分局审核后,报区政府审批。

2、建立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履约督查和违约追究制度。国土分局要会同经贸、发改、招商、建设、规划等部门定期检查开工建设情况,并定期通报进展情况。对按出让合同约定时间完成投资、竣工投产的企业,国土部门要及时组织上述单位进行复核验收,并换发土地使用权证。

对合同约定和开发区、园区、工业小区约定的时间内,未达到投资强度和建设进度的,每延期一日,国土分局向业主收取相当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价款总额1‰的违约金。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投资强度和开发投资总额未达到合同约定标准的,国土分局应按照差额部分占约定投资总额和投资强度指标的比例,要求业主支付相当于同比例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价款的违约金,并可要求受让人继续履约。企业主要书面提交继续完成投资建设的承诺,否则国土部门不再办理该宗地的抵押登记和融资贷款手续。

3、建立工业项目建设档案管理制度。经贸、国土部门建立项目建设档案台帐,同时在开工建设期内预发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有效期两年)。

二、加大闲置建设用地清理力度

根据出让合同约定,项目建设单位不能按期开工,应提前30日向出让人提出延建申请,经出让人批准同意其项目竣工时间相应顺延,但延建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未经批准造成土地闲置的,追究相应的违约责任。按以下方式处置:

1、土地闲置一年以上的,区国土分局要按规定征收土地闲置费,闲置费收取标准事先在出让合同的违约责任中明确。

2、企业由于自身原因不能按时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或未达到转让条件的,可申请区政府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由所在地开发区、镇乡(街道)负责收回。收回的补偿标准参照区委〔2008〕11号文件第11条之规定精神执行,但不能高于最低工业土地出让限价。经财政、国土部门审核后,报区政府审批。预发土地证的,一律按原价格收回。

3、企业由于自身原因不能按时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又不主动申请政府收回,造成闲置的,区政府有权依法收回,收回的具体补偿标准:

(1)超过一年未满二年的,扣除合同约定的定金,并按照规定征收土地闲置费后,将剩余的已付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价款(不计息)退还企业;

(2)超过二年的,将依法无偿收回;

(3)对该宗地范围内已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可不予补偿,出让人还可要求受让人清除已建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恢复场地平整;但出让人愿意继续利用该宗地范围内已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可给予受让人一定补偿;

(4)收回用地仍以工业用地重新出让的,除市里扣除相关费用外,净出让金全额返回所在开发区、镇乡(街道)(前条企业主动申请收回的除外)。

4、闲置土地由区领导小组按《闲置土地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5号令)第二条之规定认定。

三、规范工业用地转让行为

职频(一)工业用地转让条件

2土地转秩序1、按出让合同约定,已支付全部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金、滞纳金、违约金,并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实际投资额达开发投资总额25%以上(不含土地出让金);

2、土地权属无争议、未设定融资抵押(抵押权人同意转让的除外)或他项权利登记;

3、企业用地面积在20亩以下(含)的必须整体转让;20亩以上的,如需分割转让须经规划、消防等部门审查同意,但分割后的单宗用地面积应不小于10亩。

(二)转让程序

1、转受让双方向所在开发区(园区)、镇乡(街道)提出申请,如实申报转让价格,提交受让方投资项目可行性报告。

2、所在开发区(园区)、镇乡(街道)初审转让方用地是否符合本意见工业用地转让条件,受让方是否符合该地块的用地要求。

3、初审后符合转让条件的,受让方新投资项目送区项目预审办(经贸局)审核,地块转让报送国土部门审核,符合条件由区政府审批后,报市国土部门办理过户手续。

4、对企业股权结构调整中“零申报”的或仅停留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应由所在地的开发区、镇乡(街道)和国土、税务等部门共同签署意见后,工商部门方可办理变更及过户手续;其他企业股权结构调整的,工商部门向税务部门提供有关企业股权变更信息。

府5、工业用地转让价格不得明显低于市场评估价,否则由政府优先购买。

四、健全用地管理考核机制

1、建立工业用地管理暨清闲促产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土地和分管工业的副区长为副组长,区府办,国土、发改、经贸、招商、监察、财政、审计、工商、税务、规划等部门负责人参加,领导小组在区国土分局下设办公室,由区国土分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

2、建设用地的征用和管理列入开发区、园区、镇乡(街道)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内容。

篇6

一、关于房地产案件执行依据及基本做法

人民法院在执行中为了减少和避免合法性和有效性受到被执行人以及案外人的质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人民法院查封、扣押财产时,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应当通知被执行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属到场;被执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通知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到场。拒不到场的,不影响执行。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其工作单位或者财产所在地的基层组织应当派员参加。对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执行员必须造具清单,由在场人签名或者盖章后,交被执行人一份,被执行人是公民的,也可以交他的成年家属一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中有关条款又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抚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采取前款措施,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对有产权证照的动产或不动产的查封,应当向有关管理机关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其不得办理查封财产的转移过户手续,同时可以责令被执行人将有关财产权证照交人民法院保管。必要时也可以采取加贴封条或张贴公告的方法查封。既未向有关管理机关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也未采取加贴封条或张贴公告的办法查封的,不得对抗其他人民法院的查封。上述条款是对人民法院采取查封措施作出的具体明确的规定,也是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所有的房地产采取执行措施时所应具备的形式要件。执行中不仅要做到形式要件完备,还要注意:

1.人民法院对房地产实施查封或者进行实体处理前,应当查询该土地、房屋的权属。

2.人民法院在房地产案件执行过程中,土地、房屋权属的确认以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的登记或者出具的权属证明为准。

3.人民法院对可以分割处分的房屋应当在执行标的额的范围内分割查封,不可分割的房屋可以整体查封。

4.人民法院可以对土地使用权、房屋实施预查封、轮侯查封。预查封的效力等同于正式查封。

5.人民法院将涉案房地产依法定程序拍卖或变卖后的所得价款,用于清偿债务,如房地产已抵押给其他债权人,抵押权人应优先受偿,人民法院对涉案房地产经三次拍卖仍流拍,应当再进行一次变卖,如变卖不能,申请执行人又不同意以物抵债的,解除查封,将房地产退还被执行人。

6.人民法院对土地使用权的执行。如果被执行人只交了部分土地出让金而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其土地使用权拍卖所得价款优先支付土地出让金和国家税收,余额清偿债务。如果执行的房产的土地使用权是划拨方式取得的,经土地管理部门,房产管理部门批准后该土地使用权连同地上建筑物构筑物一并拍卖。如拍卖底价中包含土地使用权的,拍卖成交后应将拍卖所得价款优先支付土地出让金及税收,余额清偿债务。

二、关于房地产执行中的措施及方法

1.对只有房屋所有权证,而没有土地使用权的房屋的执行。在执行该类房地产案件时,法院应当及时到土地管理部门调查取证,查明被执行人房产所占用的土地详细情况,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执行措施。如果被执行人房产所占用的土地可以补办土地使用权手续的,应当要求被执行人补办手续,然后再采取相应强制执行措施。如果被执行人房产所占用的土地使用权不能补办土地使用权手续,但相关部门又认定该房产不属于非法建筑的,法院可直接对被执行人的房屋所有权予以执行;如相关部门认定该房产为非法建筑,法院则不予执行。

2.对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不属于同一权利人的房地产的执行。当前,我省房地产尚没有建立统一登记制度,房屋和土地的登记分别由房地产管理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分别进行登记,分散的登记制度带来了很多弊端,土地使用权和其上的房屋所有权有时被登记在不同的主体名下,便是弊端之一。人民法院在房地产案件执行实务中碰到这种情况时,处理起来颇为棘手。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依法规范人民法院执行和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协助执行若干问题的通知》第六条采取了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因为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是国家公权分权不尽合理、权利交叉运行造成的,不可能由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解决。如果房屋所有权人和土地使用权人是同一的,则人民法院在查封时必须同时查封,在变价处理时,则必须坚持“房随地走”或者“地随房走”的原则。如果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归属不属同一主体的,则只能对被执行人的土地使用权或者房屋所有权进行查封和变价。

3.对未经过户登记房地产的执行。未经过户登记房地产实际上包括被执行人已实际拥有或被执行人已实际转让但均未办理过户登记两种情况。我国法律虽规定房地产转让应办理登记手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规定,被执行人将其所有的需要办理过户登记的财产出卖给第三人,第三人已经支付部分或者全部价款并实际占有该财产,但尚未办理产权过户登记手续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第三人已经支付全部价款并实际占有,但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的,如果第三人对此没有过错,人民法院不得查封、扣押、冻结。因此执行实践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对于已经办理权属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房地产的执行,往往因为该条司法解释的规定引起执行异议,对该类问题的处理,主要是看人民法院采取查封的时间和被执行人和第三人买卖房屋的时间先后,且第三人是否真正实际占有。在坚持登记为准则的原则下,引入了过错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的规定》第17条确定了第三人过错原则。

4.不同情况下预售商品房的处理。房地产开发商依照相关规定,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后与购房人签订的商品房销售合同中所指向的商品房,按照我国房屋所有权取得的一般原则,预售商品房在尚未取得产权证照时,其权属仍归房地产开发商,当房地产开发商为被执行人,开发的房地产为执行标的物时,对已全部支付或部分支付购房款但未取得所有权的购房人权益如何进行保护,是房地产执行中应当注意解决的问题。

5.对共有房地产的执行。共有房地产是指某一房地产的所有权由两人以上共同享有,它又分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两种形式。特别应注意:法院不能在共有人未对共有房地产进行财产分割前即采取执行措施。实际执行中,法院可以采取“听证分割执行和诉讼分割执行”相结合的方式对共有房地产予以执行。共有房地分割后,共有关系消灭。执行人员根据分割协议或分割裁判确定的内容不同,采取不同的执行方法。

6.对拍卖、变卖不能或流拍后申请执行人又不愿以物抵债的房地产的执行。在房地产案件执行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即时或不宜拍卖、变卖以及经三次拍卖流拍后申请执行人又不愿按以物抵债的形式接受的房地产,一般情况下,法院会将该房地产退还被执行人,中止案件的执行。为了更加有效地、最大的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我们可以通过对房地产的使用收益权的执行,可以兼顾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双方的利益,实现执行经济原则;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双方的合法权益。

7.房地产买卖经法院判决,确定为有效,但无法办理产权初始登记的执行。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房地产开发、建设、销售异常火爆,房地产行业开发建设异常火爆,房地产开发商也不断钻法律空白和违法经销房地产。众多当事人所购房产只能占有、使用,并不能取得房屋产权证书,只能通过诉讼程序解决,诉讼后虽然判决房地产买卖有效,但执行中,房地部门以开发商没有交纳足够土地出让金为由,不予办理房屋产权登记。

篇7

今天查字典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划拨土地使用权补办出让合同范本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划拨土地使用权补办出让合同

第一条 本合同双方当事人:

出让方: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_____市(县)土地管理局(以下简称甲方)

法定地址: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姓名: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

受让方: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法定地址: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姓名: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原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发生转让(出租;抵押),须先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乙方因出售(出租;抵押)_________房产(或_________部分房产),

其使用范围内(或相应比例)的土地使用权随之转让(出租抵押)。双方本着自愿、平等、有偿的原则,经过协商,订立本合同。

第二条 _________房产(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使用土地位于_________,总用地面积为_________。其位置与四至范围如本合同附宗地图所示。附图已经甲、乙双方确认。

乙方领有该房产使用范围内土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证》(或批准文件),具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权及房产所有权。

第三条 乙方出售(出租;抵押)_________整栋房产;甲方出让相应土地的面积为_________房产总用地面积,即_________平方米。

[或:乙方出售(出租;抵押)_________房产楼层_________层,建筑面积_________平方米,为_________房产总建筑面积的_________%;甲方出让土地的面积为_________房产总用地面积的_________%,即_________平方米。]

本合同项下出让的土地使用权与_________房产使用范围内未出让的土地使用权为一整体,系公有的、不可分割的,相邻各方必须相互合作,并根据需要为对方提供便利条件。

第四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年限为_________年,自_________起算。

第五条 _________建筑物(房产)使用范围内的土地,按原批准文件为_________用地,乙方须按国家确定的用途、城市规划和建设要求使用土地。

乙方如改变土地用途,必须征得甲方同意,重新调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六条 乙方按本合同规定向甲方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土地使用费以及向第三方转让时的土地增值税。

第七条 本合同项下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为每平方米_________元人民币,总额为_________元人民币。

本合同经双方签字后_________日内,乙方须以现金支票或现金向甲方支付占出让金总额_________%共计_________元人民币,作为履行合同的定金。

合同签字后_________日内(或乙方出售房产后_________日内)乙方应付清给付定金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余额。逾期未全部支付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并可请求乙方赔偿因违约造成的损失。

(或:乙方出租_________房产,每年应以租金的_________%抵交出让金,至抵交完全部出让金为止。或:乙方抵押_________房产后_________日内,以抵押所获贷款抵交完给付定金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余额。逾期未全部支付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并可请求乙方赔偿因违约造成的损失。)

第八条 乙方在支付完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_________日内,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更换土地使用证,取得土地使用权。

第九条 乙方同意从_________年开始按规定逐年缴纳土地使用费,缴纳的时间为当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土地使用费每年每平方米为_________元人民币。

第十条 除合同另有规定外,乙方应在本合同规定的付款日或付款日之前,将合同要求支付的一切费用汇入甲方开户银行帐户,银行名称:_________银行_________分行,帐户号_________。

甲方银行帐号如有变更,应在变更后_________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由于甲方未及时通知此类变更而造成误期付款所引起的任何延迟收费,乙方均不承担违约责任。

第十一条 乙方依本合同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可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转让、出租;抵押。

房产所有人在出售(出租;抵押)_________部分房产时,亦就同时转让(出租;抵押)整栋房产使用土地中的出售(出租;抵押)房产占_________房产总建筑面积比例相同的土地使用权。

第十二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时,应当签订转让合同(租赁合同;抵押合同),但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和本合同的规定,并依照规定办理转让(出租;抵押)登记。

第十三条 土地出让年限届满,土地使用者可以申请续期,重新与甲方签订出让合同,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办理登记。土地使用者不再申请续期的,本合同项下的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所有权由国家无偿收回,土地使用者应依照规定办理注销登记并交还土地使用证。

第十四条 如果乙方不能按时支付任何应付款项(除出让金外)。从滞纳之日起,每日按应缴纳费用的_________%滞纳金。

第十五条 本合同订立、效力、解释、履行及争议的解决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保护和管辖。

第十六条 因执行本合同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双方同意向_________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双方不在合同中约定仲裁机构,事后又没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七条 本合同经双方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人)签字生效。

第十八条 本合同一式_________份签署,甲、乙双方各执_________份。

第十九条 本合同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在中国____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_____市(县)签订。

第二十条 本合同未尽事宜,可由双方约定后作为合同附件。

篇8

第二条凡在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范围内从事房地产转让,实施房地产转让管理,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房地产转让,是指房地产权利人通过买卖、赠与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将其房地产转移给他人的行为。

前款所称其他合法方式,主要包括下列行为:

(一)以房地产作价入股、与他人成立企业法人,房地产权属发生变更的;

(二)一方提供土地使用权,另一方或者多方提供资金,合资、合作开发经营房地产,而使房地产权属发生变更的;

(三)因企业被收购、兼并或合并,房地产权属随之转移的;

(四)以房地产抵债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全国城市房地产转让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房地产转让工作。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房地产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工作。

第五条房地产转让时,房屋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转让。

第六条下列房地产不得转让:

(一)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但不符合本规定第十条规定的条件的;

(二)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

(三)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的;

(四)共有房地产,未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的;

(五)权属有争议的;

(六)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转让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房地产转让,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房地产转让当事人签订书面转让合同;

(二)房地产转让当事人在房地产转让合同签订后90日内持房地产权属证书、当事人的合法证明、转让合同等有关文件向房地产所在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申报成交价格;

(三)房地产管理部门对提供的有关文件进行审查,并在7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申请的书面答复,7日内未作书面答复的,视为同意受理;

(四)房地产管理部门核实申报的成交价格,并根据需要对转让的房地产进行现场查勘和评估;

(五)房地产转让当事人按照规定缴纳有关税费;

(六)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手续,核发房地产权属证书。

第八条房地产转让合同应当载明下列主要内容:

(一)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

(二)房地产权属证书名称和编号;

(三)房地产座落位置、面积、四至界限;

(四)土地宗地号、土地使用权取得的方式及年限;

(五)房地产的用途或使用性质;

(六)成交价格及支付方式;

(七)房地产交付使用的时间;

(八)违约责任;

(九)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九条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房地产转让时,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载明的权利、义务随之转移。

第十条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

(二)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应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依照规划对土地进行开发建设,完成供排水、供电、供热、道路交通、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的建设,达到场地平整,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条件。

转让房地产时房屋已经建成的,还应当持有房屋所有权证书。

第十一条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准予转让的,除符合本规定第十二条所列的可以不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情形外,应当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第十二条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不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但应当将转让房地产所获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缴国家或者作其他处理。土地收益的缴纳和处理的办法按照国务院规定办理。

(一)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转让的土地用于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项目的;

(二)私有住宅转让后仍用于居住的;

(三)按照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有关规定出售公有住宅的;

(四)同一宗土地上部分房屋转让而土地使用权不可分割转让的;

(五)转让的房地产暂时难以确定土地使用权出让用途、年限和其他条件的;

(六)根据城市规划土地使用权不宜出让的;

(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暂时无法或不需要采取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的其他情形。依照前款规定缴纳土地收益或作其他处理的,应当在房地产转让合同中注明。

第十三条依照本规定第十二条规定转让的房地产再转让,需要办理出让手续、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应当扣除已经缴纳的土地收益。

第十四条国家实行房地产成交价格申报制度。

房地产权利人转让房地产,应当如实申报成交价格,不得瞒报或者作不实的申报。

房地产转让应当以申报的房地产成交价格作为缴纳税费的依据。成交价格明显低于正常市场价格的,以评估价格作为缴纳税费的依据。

第十五条商品房预售按照建设部《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六条房地产管理部门在办理房地产转让时,其收费的项目和标准,必须经有批准权的物价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

第十七条违反本规定第十条第一款和第十一条,未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交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八条房地产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索贿受贿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9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国有土地使用权(以下简称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适用《条例》和本办法。

第三条  本市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和转让工作,由土地管理部门依照《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条  除下列用地,经土地管理部门核准,可依法办理划拨外,其它用地均应通过出让或转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

(一)各级财政拨款建设的党政军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的用地;

(二)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和公益事业用地;

(三)国家重点建设的能源、交通、国防和农业水利工程用地;

(四)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其它用地。

第五条  出让和转让土地使用权,不及于地下资源、埋藏物及市政公用设施。

第六条  依照《条例》和本办法以出让或转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以下简称土地使用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土地使用者开发、利用、经营土地的活动,应遵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七条  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和转让,以及土地使用者对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经营,必须符合本市城市规划。

第八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地块位置、面积、用途和出让期限及其它条件,由土地管理部门会同计划、规划、建设、市政管理部门共同拟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土地管理部门实施。

第九条  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批准权限:

(一)耕地1000亩、其它土地2000亩以上的,由市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

(二)耕地不足1000亩、其它土地不足2000亩的,由市人民政府批准;但远郊区内其它土地不足10亩的,可以由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确定:

(一)居住用地70年;

(二)工业用地50年;

(三)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

(四)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

(五)综合或其它用地50年。

第十一条  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基准地价,由市房屋土地管理局会同市物价局、市国有资产管理局等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市人民政府审定,作为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的基础。

基准地价,由出让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费用及土地开发的其它费用等因素构成,并结合地块位置、规划设计条件和出让年限确定。

第十二条  土地使用权(包括地上建筑物、附着物)协议出让或转让,出让或转让双方应先委托经市房屋土地管理局资质认定的地价评估机构进行价格评估后,再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转让合同。

远郊区、县在规定权限内出让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应报市房屋土地管理局备案。

第十三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除下列用途可以协议方式外,应采取招标、拍卖方式:

(一)普通住宅建设用地;

(二)工业建设用地;

(三)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

(四)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其它用地。

土地使用权协议、招标、拍卖出让的程序,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十四条  土地管理部门应向预期受让者提供下列资料:

(一)土地的位置、四至范围、面积及地籍图;

(二)土地的规划用途和建筑容积率、密度、净空限制等项规划要求;

(三)建设项目的完成年限,必须投入的建筑费用和发展面积的最低限度;

(四)环境保护、绿化、卫生防疫、交通和消防等要求;

(五)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和建设计划或规划设计要求;

(六)地块的地面现状;

(七)出让的形式和年限;

(八)出让金的付款方式和要求;

(九)土地使用者的义务和有关的法律责任;

(十)需要提供的其它资料。

第十五条  出让土地使用权,应按照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由土地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出让方)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合同。土地使用者应在签订合同时向出让方支付全部地价款15%至20%的定金。

第十六条  土地使用者应自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2 个月内支付全部地价款;确有正当理由不能在上述期限内支付的,经土地管理部门征得财政部门同意,可适当延长支付期限,具体支付期限和方式应在出让合同中规定。延长付款期间,土地使用者每月应按未付款额1 ‰至2 ‰的比例支付资金占用费。

土地使用者超过2 个月或合同规定期限仍未支付全部地价款的,不退还定金,出让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请求违约赔偿。

第十七条  出让方应按合同规定提供出让地块的土地使用权。未按合同规定提供土地使用权的,应退还定金,土地使用者有权解除合同,并请求违约赔偿。

第十八条  土地使用者在支付全部地价款后,应按规定办理登记,领取土地使用证,取得土地使用权。

第十九条  土地使用者应按合同规定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开发、利用、经营土地。

未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开发、利用土地的,由土地管理部门依法予以纠正,并可根据情节给予警告、处地价款额1 %的罚款,直至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第二十条  土地使用者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土地用途的,应经土地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依法重新签订出让合同,调整出让地价,并办理登记。

第二十一条  土地使用者每年应按规定的标准缴纳土地使用费。缴纳的具体标准和办法,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二十二条  外商投资企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应按外商投资者在企业所占投资比例,以外汇支付地价款和土地使用费。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前款规定也适用于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投资者投资的企业。

第二十三条  土地使用者转让土地使用权,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付清全部地价款,取得土地使用证;

(二)已按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开发和利用土地,其中开发建设投资不少于项目总投资额的25%。

第二十四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应当签订转让合同。

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出让合同和登记文件中所载明的权利、义务随之转移,地上建筑物、其它附着物的所有权也随之转让。

土地使用者转让地上建筑物、其它附着物所有权时,其用地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随之转让,但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作为动产转让的除外。

第二十五条  土地使用者通过转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其使用年限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使用年限减去原土地使用者已使用年限后的剩余年限。

第二十六条  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转让,应办理过户登记。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分割转让的,应经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并办理过户登记。

第二十七条  转让土地使用权,转让方应依照规定缴纳土地增值费。缴纳的标准和办法,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二十八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市或区、县人民政府有优先购买权。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市场价格不合理上涨时,市人民政府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

第二十九条  土地使用权期满,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其它附着物所有权由国家无偿取得。土地使用者应向原发证机关交还土地使用证,并办理注销登记。

土地使用者申请续期的,应当在期满前6 个月内提出申请,并依法重新签订合同,支付地价款,向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登记。

第三十条  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提前收回。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政府可以依法提前收回,并根据土地使用者已使用的年限和开发、利用土地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补偿。

第三十一条  除本办法第四条第(一)至(四)项规定的划拨用地外,以下列方式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的,须经土地管理部门和规划管理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由土地使用者同土地管理部门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补交地价款后,方可进行:

(一)出售、交换、赠与划拨土地使用权或以划拨土地使用权换取财物、合作建房的;

(二)以划拨土地使用权入股或作价投资的;

(三)以企业兼并方式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的;

(四)转让地上建筑物、其它附着物连同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包括出售开发建设的房屋连同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的;

(五)以其它方式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的。

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的,由土地管理部门依法没收其非法收入,并根据情节对非法转让双方处非法收入2 倍以下罚款,直至依法收回划拨用地,没收地上建筑物。

第三十二条  对以出租房屋等方式利用划拨用地从事经营性活动,由土地管理部门向经营者收取土地收益金。征收标准和办法,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三十三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地价款和土地使用费、土地增值费、土地收益金,由财政部门统一负责征收管理,土地管理部门代收,直接入财政专户存储,专项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十四条  通过出让或转让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需进行地上物拆迁的,可按国家和本市有关建设拆迁的规定自行拆迁或委托拆迁。

第三十五条  外商在本市投资开发经营房地产,适用《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房地产的若干规定》;该规定未作规定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十六条  土地使用权的出租、抵押及登记办法,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人民政府解释,具体执行中的问题,由市土地管理等有关部门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修改前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依照合同的规定;合同没有规定的,适用本办法修改后的有关规定。

篇10

1990年5月19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5号)(以下简称“55号令”)。55号令规定:

(1)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2)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下列方式:协议、招标、拍卖,其具体程序和步骤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虽然55号令规定了土地使用权可以通过协议、招标和拍卖的方式出让,但全国各地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采用招标、拍卖方式的比例很小,经营性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出让仍主要以协议方式进行。为此,1999年1月27日国土资源部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行招标拍卖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通知》。该通知要求:

(1)要严格限制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范围,除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国有企业改革中处置划拨土地使用权以及特殊用途等用地外,都不得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金,不得低于出让底价和国家规定的最低价;

(2)商业、旅游、娱乐和豪华住宅等经营性用地,有条件的,都必须招标、拍卖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其中,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拍卖出让:①以获取最高出让金为主要目标,以出价最高为条件确定受让人的;②对土地使用者资格没有特别限制,一般单位或个人均可能有受让意向;③土地用途无特别限制及要求。

对不具备拍卖条件,但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公开招标出让:①除获取较高出让金外,还具有其他综合目标或特定的社会、公益建设条件;②土地用途受严格限制,仅少数单位或个人可能有受让意向。

对土地使用者有资格限制或特别要求的,可对符合条件的用地申请者进行邀请招标。

2002年5月9日,国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11号)(以下简称“11号令”)。11号令再次重申“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并规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以外用途的土地的供地计划公布后,同一宗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也应当采用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

2002年8月26日,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发出《关于严格实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对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全部实行招标、拍卖或者挂牌出让,并将其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制度和行政纪律,切实抓好落实。为此,同年9月24日,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发出《关于进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检查的通知》,决定由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对全国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进行一次专项检查。

2003年6月11日,国土资源部《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21号)(以下简称“21号令”)。21号令规定,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除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应当采用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外,方可采取协议方式。21号令重申,在公布的地段上,同一地块只有一个意向用地者的,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方可采取协议方式出让;同一地块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11号令的规定,采取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

2004年3月31日,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发出《关于继续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决定2004年继续在全国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该通知要求,各地要严格执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2002年7月1日11号令实施后,除原划拨土地使用权人不改变原土地用途申请补办出让手续和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之外,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供应必须严格按规定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其他土地的供地计划公布后,同一宗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也应当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各地要严格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界定11号令实施前的历史遗留问题,在2004年8月31日前将历史遗留问题界定并处理完毕。8月31日后,不得再以历史遗留问题为由采用协议方式出让经营性土地使用权。

二、北京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国有土地协议出让相关规定的演变

2002年6月30日以前,在北京市利用国有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一般采用协议出让方式。

从2002年7月1日起,在北京市利用国有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出让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

第一次重大变化:除五种情况外,改为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出让。

2002年6月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停止经营性项目国有土地使用权协议出让的有关规定》(京政办发[2002]33号文件)(以下简称“33号文”)。33号文规定除下列五种情况外,自2002年7月1日起,凡在北京市利用国有土地进行经营性开发的项目用地的出让,由协议出让改为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进行公开交易:(1)绿化隔离带项目;(2)小城镇建设项目;(3)危旧房改造项目以及其他重大建设项目中的经营性项目用地,因和其他非经营性项目确实不可分割,而不能进入市土地交易市场公开交易的;(4)属于规划为高科技、工业用途的经营性项目用地确需协议出让的;(5)市政府批准的其他经营性项目用地。

第二次重大变化:只保留一种例外情况,一律改为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

2004年1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国土房管局等部门关于停止经营性项目国有土地使用权协议出让补充规定的通知》(京政办发[2004]4号),取消了33号文的例外情况,规定除房改带危改项目利用划拨土地进行开发建设一种情况外,从2004年1月9日起均需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在土地交易市场公开进行。同时明确规定,下列情况在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时,均须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在土地交易市场公开进行:(1)除房改带危改项目外,利用划拨土地进行经营性开发建设的;(2)改变用地使用性质,进行经营性开发建设的;(3)基建项目转为开发项目的;(4)项目主体发生变化的。而对于在2004年1月9日以前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受理的上述四类项目,由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2004年1月9日,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联合发出《关于经营性项目暂停受理审批的通知》,决定自2004年1月9日起,北京市各级发展改革、建设、规划、国土房管等部门暂停受理审批开发建设单位申报的经营性项目立项、规划审批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协议出让,今后按市政府的相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