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品管理流程范文
时间:2024-01-31 17:52: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博物馆藏品管理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藏品是博物馆立足的根本,对文物藏品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日常工作之一。本文从藏品管理的根本工作、动态化和数字化管理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博物馆藏品管理水平。
[关健词]博物馆藏品管理动态化管理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还存在着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还较低。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对社会主要是提供藏品资料、研究成果)的责任。博物馆要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笔者认为就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根据自身特点实行管理创新。而藏品管理工作就是重中之重。
一、坚持规范的基本操作流程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根本
博物馆的主要活动是藏品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陈列展示以及宜教服务。其中藏品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也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其基本操作流程也就十分重要了:
1.藏品来源。藏品来源的信息资料应该尽量详细。
2.移交入馆。填写文物移交清单,附详细的背景资料,清单只要记载这些文物的不可变特征即可。
3.馆内清理。主要有下列步骤:
(1)分类。根据博物馆现行采用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2)定名鉴定。根据每件文物的具体情况和现行定名方法给文物定名,对文物进行鉴定并填写鉴定意见表。(3)技术处理及实测。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如除尘除垢、防锈、薰蒸、简易修复等。同时对文物进行实测,记录其尺寸、重量、成色、完残情况等。(4)记录图像资料。可采用拍照、摄像、绘图等。(5)填制入库凭证。前阶段工作所取得的资料应充分进入入库凭证中成为其若干要素。(6)数据处理。在建立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博物馆,应将前阶段工作的资料录入数据库进行处理,自动生成总登记账、分类账、卡片、文字、图像档案及各种报表;未建该系统的应将这些资料之一份提供建立总登记账和有关藏品档案。
4.入库。完成以上工作后,由相关人员一起进行核查清点,正式办理入库手续。
5.库内整理。编制藏品分类账和卡片、整理资料建立藏品档案、设计制作藏品包装、排定藏品存放柜架、编制修复年度计划、收集与藏品有关的信息、对藏品进行研究等,同时应即时将有关信息交计算机中心录入藏品管理数据库,以便处理、保存。
有规矩则成方圆,对事物只要依据一定规则办理都会提高效率,变难为易,藏品管理工作也是如此。
二、动态化管理是藏品管理工作的重点
过去我国藏品管理相对简单,在一般的状况下,藏品仅会存在于库房和展厅两个空间,少有变动,因此只需为每件藏品建立相应的档、账、卡,并做好相关的保护和保管即可。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改变,各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频繁组织对外展览、临时展览,编辑有关展览、藏品的出版物,举办各类知识讲座等等,藏品进出库房成为常态。处在移动状态下的藏品,遭到损坏的可能性也最大,藏品动态化管理于是就成为博物馆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1.必须制定一个严格的藏品提用制度。在这个制度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藏品提用中的安全要素、提借藏品的审批手续、藏品提用凭证的填写要求、发现问题后的应对办法等。这些细碎但却具有实效的条例是藏品在进出库房的动态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2.明确藏品在博物馆中只有一个进出关口。所有相关事宜都应集中在保管部门由专人办理。
3.严格办理、填写相关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如提借日期和原因、藏品的名称、总登记号、完残情况等,相关领导和经手的工作人员要分别签字,如此才形成了了一份完整而具有法律效应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
4.各种进出凭证要妥善保管,使每一件进出藏品都有账可查,有理可据。
5.藏品进出库房是为了使用,做好动态藏品的年终统计,可以准确反映出各类藏品的利用率和它在宣传教育、科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藏品为社会文化事业服务。
通过上述工作,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藏品管理工作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动态藏品管理的秩序井然。
三、数字化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衡量博物馆的主要标志变成以宜教服务和对社会的影响来衡量。藏品的数字化管理能使博物馆这些功用大大增强。
1.藏品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建立藏品信息的数据化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馆藏文物的文字资料、图形、图像资料、音频、视频资料等信息,系统、准确、多角度地进行存储备份,提供准确高效的查询、修改、统计、复制、输出等功能。同时也是博物馆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高效率、工作人员高素质建设的重要步骤,是博物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2.数字化管理系统中植入藏品出入库管理模块。内容应包括核对藏品出库时的审查口令;提供藏品的现状、数量和存放架位;记录藏品的出库时间、理由和去向;藏品归库时的现状、数量等。有了这一功能,可以使工作人员很轻松地从电脑中检索到藏品的方位。并且使得馆藏文物除展出、保养外,一般无须提取文物本身,减少了文物的流通次数,降低损坏的风险。
3.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了博物馆科技含量,促进了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借助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功能,可在数秒之内完成过去整个部门几天才能完成的查询统计、资料的修改补充工作。使得学术研究能够更加深入、更为方便。藏品展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甚至虚拟环境技术结合起来,使展场变得丰富多彩、开放生动。
篇2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管理;智力投资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一旦与某一行业相结合,就会极大的促进该行业的发展。新技术也给博物馆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更好的进行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同行共讨论。
一、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实现藏品管理信息化是藏品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保管员需要经常及时地进行藏品的分类、计数、编目、建档、维护与保养等一系列繁琐繁重的工作,还需要把藏品信息迅速准确地提供给利用者,而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博物馆保管人员少,且身兼数职,难以保证工作质量,同时也影响了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发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按照预先设定的算法准确无误、快速及时地整理搜集海量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可以解决由于数量过大、处理时间过长而使得依靠人工解决非常麻烦、甚至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样保管员从大量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提高藏品保管水平。因此,对馆藏文物实行信息化管理是藏品管理工作的客观现实要求。
(二)实现藏品管理信息化可缓解藏品利用与保管之间的矛盾
藏品管理信息化实现后,使用者就可以随时按照藏品的名称、作者、时代、质地、纹饰、铭文、器型等不同的目录索引条件快速、准确地查找出与之相符的藏品信息及图像资料,为展陈工作和各种科学研究提供信息支持。这样就可以避免或减少繁重的实物提取,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轻保管员在检索和提供信息服务、帐务统计、库房管理等方面的负担,提高藏品保管的安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藏品保管与利用之间的矛盾。
(三)藏品管理信息化的程度和发展速度是衡量博物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博物馆藏品管理的信息化,是用信息化的设备、技术和手段对传统藏品管理工作的整个工作流程进行装备和改造,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的过程。它不仅是代替手工操作管理,而且是国家建立博物馆藏品信息网络的基础,是改变藏品管理人员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因此,藏品管理信息化普及程度和发展速度,是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藏品管理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衡量博物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藏品管理信息化现状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化就已成为世界的新潮流,也是全世界关注和竞争的焦点。作为文物收藏基地的博物馆,具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应当成为主要的信息资源基地。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博物馆的电脑应用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启动,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我国博物馆在藏品保管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许多发达国家,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同行业相比,我国藏品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仍然处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上,就是和国内其他一些行业和部门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
(二)存在的问题
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一,藏品管理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藏品信息标准化程度偏低。目前,我国博物馆的基础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对藏品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还做得不够,基础资料还不够完善。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博物馆藏品数量庞大,信息内涵十分复杂,而各博物馆对同类信息的描述存在种种差异,这就直接影响了藏品信息的转换工作和藏品信息的广泛共享,制约藏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第二,藏品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具体表现为上级部门的信息化水平与基层部门的信息化水平发展不平衡;系统内部信息化建设各技术领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第三,信息化建设资金缺乏,严重制约藏品管理信息化发展。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化建设资金,造成博物馆信息化设备的落后,软件不能配套使用,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进度。第四,人才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待于提高。缺乏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培训,造成保管人员知识老化和技术水平低下,严重地影响了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三、加快藏品管理信息化的对策与措施
(一)强化信息化基础建设
信息化基础建设包括计算机设备的配置、藏品管理网络建设、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的更新升级、藏品数据建设等。藏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各地藏品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特别是相当数量的基层博物馆计算机设备少、配置低、无法满足藏品信息化管理的要求,针对这种不利情况,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提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计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开源节流,加快基础建设,努力提高藏品管理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
(二)强化应用软件开发力度,建设具有藏品管理特色的应用体系
与其他部门相比,藏品管理信息化相关的应用软件开发的滞后一直是藏品管理信息化的弱项。软件开发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软件开发应遵循加强藏品管理为核心,以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以网络应用为起点,以提高藏品管理水平为最终目标的原则,利用成熟的技术和先进的藏品管理理念,迅速开发出一系列先进实用的藏品管理应用软件。应根据各级博物馆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软件开发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不能急于求成,一哄而上;否则,将造成人力、物力资源和技术力量的巨大浪费,甚至会延缓藏品管理的信息进程。
(三)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人是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问题,先进的设备和软件有赖于人的有效利用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提高全体保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博物馆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普遍提高人员业务素质,通过技术培训建立一支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的专业技术队伍。通过在职教育、在职培训和脱产学习等多种形式,大力培养人才,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专业型人才、具有渊博知识和精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及具有开拓和创新意识的管理人才,为全面提高藏品管理信息化水平提供人才基础。
四、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博物馆社会化服务水平,加速实现博物馆管理工作现代化,必须进行藏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藏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应坚持技术超前性,即我们应持前瞻性眼光来看待藏品管理信息化使用的技术,研究和利用最新应用技术,牢牢把握藏品管理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权,避免技术应用后就面临淘汰的危险;第二,要坚持投入的连续性。藏品管理信息化工程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优势明显的工作,不可能通过一次投资,就达到永久利用的目的,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大投资力度,确保投入的连续性。同时还要不断加大智力投资,定期对保管人员开展培训,实现计算机人员的知识更新和能量存储。在建设过程中还要注意建设的实用性和统一性原则,讲求实效,量力而行。
[参考文献]
[1]张小兰 《对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的思考》 文物世界 2013(4).
篇3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信息;采集模式
[中图分类号]G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2)01-0074-03
利用博物馆藏品信息采集软件对已录入的藏品信息进行审核是提高藏品信息准确性的必要手段。审核人员主要是通过使用审核功能,发现和修正录入到数据库的错误信息。目前常见的审核方式有人工审核和计算机审核。前者是一种以人为主体,以人工审阅、手动修改为主要手段的审核方式;后者则是一种以计算机程序为审查主体,审核员为修改主体,以程序比对、以手动纠错为手段的审核方式。在国内,对藏品信息审核方式的认识同藏品信息采集软件的认识紧密相连。
在国内,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有学者开始探讨博物馆藏品信息采集软件的审核方式。祝敬国先生最早提出了利用藏品信息采集软件相关程序进行“三重校验”。三重校验的应用开创了由登录员利用藏品信息采集软件进行自审的人工审核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提高和各博物馆对藏品信息数据库建设的愈加重视,有关藏品信息审核方式的研究成果也大为增加。陈红京先生在设计《人文类博物馆藏品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时提出了“审核库顺序修改功能”,将录入与审核工作进行分工,提出由熟悉藏品信息的专家逐条核对并修改的人工审核方式。同时该系统设计了自动查询重复数据的计算机审核程序,探索开发专门的计算机程序辅助人工审核方式的新模式。同样采用分工进行数据审核的还有故宫博物院。《故宫文物底账信息数据录入软件》首次采用计算机比对程序进行审核。比对程序可以较为精确地查出并标识出现频率最高的人为错误,然后提交给审核员判断并修正相应的错误,还通过对审核员工作量进行统计来考核审核效率,这样大大提高了审核效率。
从上可知,在利用藏品信息采集软件对藏品数据进行审核的实践中,从总的趋势来看,审核工作从人工审核方式向计算机审核方式发展,计算机审核越来越受到青睐。但是,目前采集软件审核方式的整理与研究却相对滞后,这对继续改进审核方式、提高藏品信息准确性是极为不利的。有鉴于此,笔者主要就人工审核与计算机审核两种审核方式的类型、特点和设计原则进行阐述,探讨博物馆藏品信息采集软件应采取的审核策略。
一
早期为博物馆藏品信息采集软件所设计的审核方式以人工审核为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审核方式产生并不断发展。博物馆藏品数据审核方式根据审核主体――审核员参与程度不同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人工审核型。这一类型顾名思义,即以人工查错为主。根据操作权限不同可细分为两类:一种登录员同时拥有录入和修改权限,既录入又审核藏品数据,包括对错误数据的修改。以上海博物馆采用的《藏品管理检索系统》为例,该系统为登录员设置了入库登录和定期核对等权限,使登录员集登录和审核于一身,由登录员审查并修改自己录入的数据。第二种,审核员仅有查看藏品数据的权限,发现错误即将错误数据退回给登录员修改。以苏州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系统》为例,录入员录人数据后将其提交给审核员进行人工审核。如果经过审核没有错误,审核员确认通过,数据进入数据库成为可利用的藏品信息;如果发现有错,审核员立即将任务退回给录入员进行修改,录入员找到错误数据并修正后再次提交审核。
第二,过渡型。这一类型是人工审核向计算机审核方式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开始利用专门设计的审核程序查错,审核员可查看所有数据,又修改藏品数据。复旦大学的陈红京先生主持开发的《人文类博物馆藏品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系列软件提出审核库顺序修改功能,给审核员分配文物编辑权限,使之核对审核库中每一条藏品数据时并通过文物编辑按钮即时修改错误数据。该系统还在审核库转使用库功能中设计了自动程序配合人工审核方式使用,拒绝总登记号重复的藏品信息转入使用库。一旦两条以上藏品数据重复,则其不能被拷入使用库中检索使用,而是由审核员再次审查修改错误信息。《人文类博物馆藏品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开创了计算机审核程序辅助人工审核方式的先河。
第三,计算机比对审核型。计算机自动比对藏品数据,发现错误,自动提交错误数据并标识错误之处,提示审核员修改。《故宫文物底账信息数据录入软件》根据登录员录人、审核员审核修改藏品数据的理念专门设置了比对的计算机审核方式。该软件为审核员设置了校对权限,可以修改经比对后不完全一致的藏品数据。系统自动对两名登录员分别录入和提交的相同底账数据逐条进行比对,并将不一致的地方用红色标识出来,由审核员根据总账进行审核修改。
由此可见,随着计算机技术在藏品信息采集工作中的深入应用,数据审核逐渐向计算机自动审核方式过渡,其间审核工作的细化分工和专业化趋势的加强为计算机审核方式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人员和物质条件。而通过吸取人工审核方式的实践经验,编写自动、比对等程序,利用计算机程序提高数据审核效率的趋势也愈加明朗。
二
与早期的人工审核方式相比,现在逐渐兴起的计算机自动审核方式通过专门化、针对性和考核等设计,提高了审核速度和效率。
与人工审核方式相比,计算机审核更加注重分工合作,有针对性地设计审核流程和操作方法。博物馆藏品登录工作流程依次为录入、查错和修正三个项目。早期,系统笼统地设计登录流程,登录员独立完成所有项目。在实践中,博物馆工作者逐渐认识到三者的差异及此种登录方法的弊端,对其进行分工。陈红京先生将其分为录入和审核两个流程,并提出数据审核“要请专家进行校对”。《故宫文物底账信息数据录入软件》所设计的审核模式则将分工进行得更加细致,查错由比对程序自动处理,审核员仅负责对错误数据的修正。分工细化,使得审核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尤其是计算机程序参与审核工作后,审核员的工作更加简单化、快捷化和精确化。以比对程序为例,该程序针对录入过程中录入员常见的人为错误,如错别字(错误数字、字母)、标点错误等而设计,启动比对命令后在数十秒内就可将上述错误标识出来由审核员判断两条数据孰对孰错,并纠正和选择正确的藏品数据予以保存,这极大地提高了审核的速度和效率。
另外,早期的人工审核没有严格的制度和程序对审核工作进行评价,计算机审核则专门设计了对审核员工作量等工作情况的统计功能,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评价审核员的工作。《故宫文物底账信息数据录入软件》设置了对录入员差错率和审核员工作量进行统计的功能,系统自动记录和统计经
由比对发现的错误数据量及经审核员修改和通过的数据量。对录入的错误数据及审核员工作量进行统计和分析,对于担任登录员的录入员和审核员来说,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通过统计一目了然,为评价登录员工作和制定奖惩措施提供了科学的指标和依据,激励着相关人员提高登录效率。
从上可知,计算机审核方式的发展促进了藏品信息数据审核工作速度与效率的提高,并逐渐成为博物馆工作者较为青睐的馆藏信息审核方式。
三
尽管计算机审核方式颇具优势,但目前还不算很成熟,有一些技术问题无法克服,导致其审核结果达不到百分之百的查准率。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计算机审核方式一般是针对某一种错误的查询,它对错误类型有着极其严苛的限制条件。其一,以程序为例。目前所见的程序一般是针对总登记号重复即错误的前提设置的,其他重复性错误则不在其审查范围之内。其二,比对程序是基于两个人录入同样信息,如果录入的信息出现不一致处即为错误的前提编制的;如果两个人犯同样的错误,则系统无法识别这种错误。其三,从上面两种情况可以看出,目前的计算机审核方式主要审核对象是以文本为主的字符型数据,对于选择性指标项中出现的错误则无法识别。这极大地限制了计算机审核方式的应用范围和应用价值。
第二,人才是博物馆藏品信息采集工作中审核阶段最重要的条件。从上述对审核员素质的要求可看出,审核员应是熟悉藏品知识的鉴定人才,并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人才。而从目前对各个博物馆人才结构统计资料来看,博物馆中从事藏品审核工作的工作人员中,同时掌握藏品鉴定或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人才非常少。这极大地影响了藏品信息审核工作的正常开展。
因此,促进藏品信息审核工作的开展,必须针对上述问题对现有的审核模式进行改进。
四
针对计算机审核方式目前存在上述问题,今后博物馆工作者在设计审核方式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针对目前的计算机审核方式存在差错种类单一、查错率仍未达到令人完全满意的状况。博物馆工作者在参与设计藏品信息采集系统的审核功能应从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第一,分析目前藏品信息采集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错误类型,针对每一种错误设计相应的审核程序。例如,针对常见的错别字,则可设计相应的错别字检查程序,自动检查这类错误,这样可避免漏检比对程序中程序无法识别由于两个录入员犯相同错误这样的情况。
第二,设计审核时一定要保证尽可能查询到所有错误类型的藏品信息。而目前单一的计算机审核或人工审核都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查错率,因而保留人工审核方式很有必要。考虑到这一点,人工审核界面应朝着易于查看、修改信息操作简单的方向进行设计,从而减少审核员因工作疲劳而造成错检、漏检及修改错误等不利情况。例如,考虑到审核员的需要,可以将一批藏品信息中的某一项以列表的形式按照一定顺序显示出来,由审核员核对并修正相应指标内容,以此保证最大限度地查询和修正所有错误信息。
第三,审核方式的专业性体现在审核员的专业性上。博物馆的专业性一方面体现在藏品上,在审阅录入藏品数据同时也执行审核藏品信息的审核员必须是熟悉本馆藏品及精通藏品学科知识的专业人员。只有专业人员才能迅速发现和定位错误数据,了解如何修正错误。因此,博物馆一方面,应注重对藏品专业人员的录用和培养工作;另一方面,审核工作是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的,所以审核员必须掌握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方法。
目前,国内博物馆藏品数据库的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为提高博物馆藏品信息采集准确性,完善计算机登录工作中的审核模式显得十分必要。但应指出,保证绝对不出错的审核方式是没有的。对藏品数据进行审核只是事后的补救措施,为保证所登录藏品数据的准确性首先要从提高录入员录入数据的准确率出发。因此,博物馆工作者应在开发博物馆藏品采集软件时优先考虑为登录员提供便利,设计出高效登录、简易操作和便于人机对话的录入方式,同时提高登录员操作技能。通过登录员录入正确而规范的藏品数据,来保障藏品数据库里藏品信息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参考文献]
[1]祝敬国,藏品管理的电脑检索系统[J],中国博物馆,1985,(3)
[2]陈红京,吴勤曼,数字博物馆资源建设规范与方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篇4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0 引言
文物是社会进步的历史见证,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是类社会在社会发展各个阶段智慧的结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博物馆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虽然博物馆在对文物的保护中做出了卓越贡献,但其中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现代博物馆在对文物保护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改进与创新,进而开辟文物保护、管理的新途径。
1 汶上县博物馆文物保护现状
汶上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丰厚,各种文化交相辉映,勤劳善良智慧的古中都人民继承发扬了佛教文化、儒家文化、道教文化、运河文化和始祖文化。灿烂夺目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物资源,我县境内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中都博物馆馆藏文物20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5件,二级文物17件,三级文物66件,98件珍贵文物均建立了数字档案,数字化管理,目前,中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配合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度名列全市前茅。
尽管文物保护技术相对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汶上县文物馆藏工作环境却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管理规范制度、人为污染、大气污染等。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大多是根据国外的馆藏文献或者国外所设定的数据而制定的。国内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对文物保存环境质量进行数据实验,这可能造成引进的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不适合我国的文物保存环境检测标准。文物保护的管理工作者对文物保护工作也不够重视,使得文物受到些许的人为污染。这都表现出我国馆藏工作者在文物保存工作上缺乏科学、严谨的态度。
在对文物进行有效控制和预防中,文物保护工作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除了博物馆室内装饰和文物包装材料,还有其他因素,如设施设备不齐全,未建立完善的馆藏文物保护制度,缺乏文物环境科研人员和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等问题。从以上反映的情况看,我县馆藏文物保护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博物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用其聪明才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留下了丰富多彩不可再生、不能代替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瑰宝。而博物馆是文物标本的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由于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和特殊性,怎样把科学的管理方法运用到文物保管工作中,更是一门新的学问。藏品管理在博物馆事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其工作的指导思想、组织机构、人员素质、管理制度和设备设施也不断变化。文物藏品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前提,是博物馆一切业务活动的基础。文物的利用是其存在的最终意义。
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是文博事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怎样用科学的方法管理、保护好这些文物,利用馆藏文物开展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文物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更是我国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因此,对文物进行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汶上县中都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加快,信息化的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博物馆建设维修的过程中,大量的使用了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文物保护。如监控系统的使用,增强了保护的力度,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然而高科技的使用在增加保护力度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县博物馆文物保护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科学技术的使用忽略人的力量。博物馆安全保护体系的建设包括:人防、技防、物防三个方面,在整个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人防,无论科技多么先进,离不开人的控制,只有将“三防”进行有效结合,才能起到安全防控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高科技的大量使用,忽略人的因素,达到不防控保护效果。
(2)注重整体保护工作,忽略局部安全。博物馆的保护工作不仅是在整体上加强防火、防盗以及防破坏的管理,还要加强局部保护管理,由于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博物馆的安全工作不能忽视,需要在博物馆管理工作中,加强安全责任教育,保持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杜绝因工作马虎大意、缺乏责任心而造成文物的损坏。
(3)保护工作中对人的重要作用的忽视。在博物馆的保护工作中,人为因素起着主导作用,通常博物馆在使用高科技防预技术之后,忽略人的重要作用,忽视对人的管理,使得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责任不明确,空岗、缺岗现象严重,一旦博物馆信息防预系统出现问题,文物就会出现脱离保护现象,一旦出现问题,损失不可估量。
4 探讨改善我县博物馆文物保护现状的相关有效措施及建议
4.1 规范博物馆的基本操作流程,加强管理意识
针对我县博物馆的特点及现状,制定一套规范的基本操作流程,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文物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也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其基本操作流程有:藏品来源、移交入馆、馆内清理、入库、库内整理。在馆内,通过规范这一基本操作流程,使得馆内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文物管理保护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应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奖惩机制,双管齐下,加强其管理意识。
4.2 加强博物馆管理队伍的建设
由于目前博物馆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现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需要对博物馆管理人员进行重新配置,并且加强对文物修复、鉴定、保护等管理方面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从而有效提高文物保护水平。另外,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从而有效提高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水平,同时,还需要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积极引入先进管理、技术人才;积极指导本馆管理人员前往其他博物馆参观学习,从而对本馆文物保护工作现状进行有效改善。
4.3 引入先进计算机设备,使管理工作数字化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计算机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引入先进计算机设备,使管理工作数字化,充分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是改善文物管理的重要途径。
文物的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建立文物信息的数据化管理体系。利用计算机的各种多媒体技术,把馆藏文物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资料信息,准确、系统、多角度地进行存储备份,提供准确高效的查询、修改、统计、复制、输出等功能。同时,这也是博物馆实现自动化办公、现代化管理、高效率工作、建设高素质工作人员的重要举措,是博物馆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数字化管理体系可以提高博物馆的科技含量,进一步促进文物保护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通过对馆藏文物的数字化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将博物馆的防火、防盗等自动化控制安全报警系统连接起来,合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控制管理体系。此外,还可以将博物馆的信息资源上传到互联网,建立一个网络数字博物馆,以增强博物馆的管理手段。
5 结语
总而言之,博物馆不仅是各类文物和标本的收藏机构,也是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更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收藏着我国几千年文明沉淀下来的文物,通过对这些文物的展览,可以让人们认识到我国深厚的文化知识,传播我国的历史文化,让更多的人对历史文物产生一种尊重与敬仰之情。因此,博物馆文物的保护的有效途径值得我们探究与深思。
参考文献
[1] 郑丽娜.试谈文博系统的文物安全工作[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4).
[2] 周耀林.我国珍贵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的推进[J].档案管理.2010(02).
篇5
关键词:数字博物馆;传统博物馆;冲击;分析
2015年全国“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2016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又提出了实施智慧博物馆项目。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朱晓东“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已经被正式列入“十三五”时期重大项目。政策的利好无疑为“互联网+博物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博物馆工作应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用开放的互联网思维将传统做法与新兴技术和新型理念有机结合,科技将更多的融入博物馆领域。
近年来,全国不少省(市、区)和城市都相继成立了数字博物馆平台,其基本职能是负责宣传博物馆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承担部分社会教育功能,为博物馆与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创建一个良好的平台。2015年文化遗产日当天,笔者所在的衢州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作为国家二级博物馆、衢州市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有馆藏文物35000余件,部分藏品曾被故宫博物院、博物院等借展,另有部分文物精品分别被收录《中国美术全集》及《中华文物精品鉴赏》等书籍。这么多的历史文物要全部在现实场地公开展出是不切实际的,单一的线下展示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文化产业的发展。而“衢州数字博物馆”的上线解决了实体博物馆的不足之处,打破场地、安保的限制,运用丰富多样的展现手段在互联网上全面的展示衢州博物馆――一座真实的、数字化的博物馆,与实景博物馆形成资源互补,本着“传承衢州历史,弘扬儒家文化”的宗旨,以“文物根本,观众核心”为服务理念,把衢州博物馆打造成真正的“对外文化交流、弘扬传统文化”重要窗口。
尽管数字博物馆在我国只有一二十年的探索发展历程,但在强大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它却对传统博物馆产生了较大影响和冲击。传统博物馆将如何面对数字博物馆带来的强大冲击,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想法。
一、传统博物馆的现实状况
传统的博物馆主要在于历代久远,其具体的设施状况还要受制于当今时代是数字化的信息发展,信息数字化已经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无疑也会对博物馆的发展与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我们在进行科学化的不断探索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传统博物馆的创新发展方向性,因为具体的方向感也会造成对于传统博物馆的不断冲击,从而加速传统博物馆更新换代。这是一种应允时展的只需要,也是迎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理论性研究课题。从而为推动整个新资讯时代数字博物对传统博物馆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数字博物馆的概况分析
数字时代带动了新媒体的出现,作为新兴载体,给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带来新的方式,带来了区别于传统展厅实物展示的文化展示平台虚拟展示DD数字博物馆。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奇越博士的定义,数字博物馆是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构造出分布式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超越时空限制,为文物提供永久的数字化保护,以及各种修复、管理和展示手段。数字博物馆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随后欧洲国家陆续开始了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和推广工作。比较突出的有以色列戴维森展览中心重现古耶路撒冷项目,东京博物馆的唐招提寺项目,大英博物馆古埃及项目,以及中国的数字故宫、数字敦煌等。数字博物馆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博物馆所必须的建筑、陈列、参观时间等条件的束缚,消除了时空限制,同时可以扩大服务对象的数量,提高文物展出率,改善展示效果,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获取所需的藏品信息。它使传统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和信息查询更加方便合理,更是有效摆脱实物博物馆馆藏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等局限。如下图数字博物馆建设的方法:
三、数字博物馆对传统博物馆的冲击分析
(一)加快了传统博物馆的陈列更新
传统博物馆的展陈基本是通过“通柜+实物+说明书”的展陈手段,难以全方位的展示展品的内涵。在新资讯时代数字博物馆的冲击下,传统博物馆不得不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并且进一步完善好各方面的陈列状况。在一定的时期研究过程中,不得不紧紧抓好对博物馆的优化设计和服务方式上下功夫,这也是对于我国的传统博物馆进行革新思维观念的突出问题所在,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将一些有利于传统博物馆建设的方式方法给予充分的利用,这才是解决传统博物馆陈列问题的关键所在。传统的博物馆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的谋求发展。数字博物馆是解决传统博物馆一些具体的管理和参观流程的借鉴,同时该种博物馆的建设不能够脱离现实,一定要从强化落实陈列更新的方法和步骤。
(二)传统博物馆的建筑迫于更新
传统博物馆的建设相对于数字化的博物馆而言还处在于一些缺点和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创新的发展思路是根本。建筑方面比较落后,设施不够齐全,从而缺乏创新的动力,所以要从最基本的传统博物馆发展思路上下功夫。要做好这些传统博物馆的更新换代是相当的不容易,更是进一步做好日常博物馆建筑建设的关键性研究课题。当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化,这就形成了新旧的对比,从而使得传统博物馆不得不要革新建筑设施,这是一种应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传统博物馆被迫接受新资讯时代数字化
传统博物馆建设和发展一方面带来了人们对于新资讯时代数字化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它将会有效的推动整个传统博物馆接受时代数字化的运用。因为在具体的实际规划中,没有充分的认识到传统博物馆被迫接受新资讯时代数字化发展实际时,就得从严整治好传统博物馆的陈旧管理办法,往往一些陈旧的管理方法还处于一种被人们高度重视的状态。而在这种新资讯时代数字化推进的过程中,让我们真正接受改变传统博物馆发展现实的重要性。改变理念,创新思维,这将成为推动整个传统博物馆被迫接受新资讯时代数字化博物馆的关键。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数字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除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几个先进大馆,在数字化研发和实践上处于领先地位,对于基层且数量巨大的中小型博物馆来说,由于受到技术、人才、经费等多项因素的制约,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并不是很成熟。为了有效的促进数字博物馆的快速发展,通常情况下,主要给予我国的传统博物馆发展的最佳宝贵时间,让其逐步开展市场调查。具体的传统博物馆建设离不开数字化的冲击。因为数字化的建设发展都是依据传统博物馆建设发展提供的各项发展路径,为了不至于走弯路,逐步建立健全传统博物馆的科学化管理发展模式。通过详细的深入分析讨论后,我们发现要改变该种实践发展对传统博物馆建的影响和冲击,我们目前要做的事在于追求市场发展的平衡方向,这才是真理。我们应以先进的博物馆的经验为借鉴,在建设数字博物馆时,应有一个整体、长远、符合本馆实际的发展规划以及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不断的探索传统博物馆和数字博物馆的有效结合,不断创新文物展示的途径与手段,实现文物数字化、可视化,对于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走出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立平,韦凯.数字博物馆的文物展示新模式研究[J].艺术与设计.2009-12.
[2]刘学荣.基于数字博物馆的文物元数据研究[J].软件导刊.2009-04.
[3]罗葆森.从传统博物馆到数字博物馆的发展与建设[N].中国文物报.2002-02.
- 上一篇: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政策
- 下一篇:小学生家庭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