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教育经验范文
时间:2024-01-31 17:52: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教育经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接触最多,相处时间最长的是父母,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所以我们无论是做事做人,还是言谈举止都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我记得去年年底的一段时间,乐乐经常说脏话粗话,有时还会骂人。有一次,乐乐又说了脏话,我大声训斥他时,他大声反驳道:“你们都骂人了!为什么不让我骂?”乐乐这一句话让我们惊呆了!仔细想想,确实,有时我们不注意会说一些不文明的话。于是,我和乐乐爸赶紧向乐乐道歉,并让乐乐参与制定了“改正政策”:谁再骂人、说脏话、粗话,就罚站五分钟!“屡教不改”的罚在门外站!乐乐负责监督!这一招,非常有效,很快我们全家就改了这个坏毛病。
第二,学会和孩子沟通,做孩子的朋友。
与孩子沟通,最重要的是平等、有耐心,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问题,不要总是以家长的身份居高临下的批评教育孩子。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我想,孩子也不例外。孩子犯了错,狂风暴雨式的批评和打骂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不如心平气和的坐下来,和孩子聊聊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帮他想想解决办法,我想这样更有效。(乐乐买零食事件)。自乐乐上幼儿园时,每天晚上我们都利用临睡前几分钟“说点幼儿园的事”譬如,今天那个小朋友哭了,老师穿了一件特别漂亮的裙子,我们窗户外面来了一只小猫”等等。一直到现在,我们都保留着这个习惯。所以我和乐乐不仅是母子,更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另外,我们在听孩子讲事情时,一定要认真听完,不要随意打断,,其实有时孩子的想法很单纯。(倒垃圾事件)试想,如果不听完孩子的话,我们怎么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想法?
第三和孩子一起快乐的学习。
众所周知,学习是一项很枯燥的工作,对大人是如此,更何况6、7岁的孩子。对于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乐乐会毫无条件的完成。可对于其他的作业,他就很明显的反抗。于是,我就变着法的陪乐乐尽量以轻松快乐的方法学习。例如写生字,都是以全家比赛的形式写,乐乐任意挑选“挑战对象”,写完再由“评委”评选,谁写得好就奖励一个小贴画;背课文也是我们三人一起背,谁背的又快又好,就奖励小贴画,如果背不过,也可以找人替,但贴花也要给人家,当然,多数都是我们“不会背”,乐乐也很乐意替我们。攒够十个贴画可以得到一个小礼物。做口算题,我们则以15道题为起始,如果每天都做对了,第二天则减一道,做错一道,第二天不加不减,做错两道,第二天则加一道,这样每天乐乐都想着今天该做几道了,连续几天减题,乐乐就很有成就感。这种方法,提高了乐乐学习的兴趣。其实,只要我们家长多用心一点,多付出一点,孩子一定会在学习中找到快乐的!
第四养成好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习惯一旦养成,则很难改变。如果孩子幼儿时期、小学时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则会让孩子受益终生。在乐乐刚上一年级时,我就要求他每天必须先写完作业,再玩。值得一提的是每周五,乐乐的作业写的尤其快!因为这是我们给他规定玩电脑的时间。现在乐乐已经养成了先写作业的习惯。还有每天晚上早晨的听英语,读古诗,讲故事等,都是久而久之慢慢形成的习惯。
第五多给孩子表扬与鼓励,适当批评。
乐乐曾经是个胆小、敏感、不自信的孩子,干什么事情都先说:“我不行!”为此,我只要发现他的一点进步就表扬他,鼓励他!肯定他!并建了一个小本子,专门记录他的进步,如,邻居家的小弟弟来玩,乐乐热情招待,并亲自送弟弟回家;某天主动让我吃了一口鸡腿;控制自己不和小朋友起冲突等等。就在这一点一滴的进步中,乐乐变得自信了,活泼了!其实,如果家长以欣赏的目光看孩子,就会发现孩子其实有很多长处和优点。家长不断地去肯定这些优点,孩子就会把这些优点发扬光大!
篇2
关键词:多样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B-0043-01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和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活动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自主学习能够帮助小学生积累数学实践活动经验,锻炼小学生数学实践操作能力,帮助小学生学以致用,将学到的课本书面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从而加深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质量的目的。
一、丰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利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提高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和效率,首先必须丰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和吸引小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的参与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丰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
(一)丰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时间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分为一节课的时间、一个星期的时间,甚至可以分为一个月的时间,给予小学生丰富的选择余地和选择的自,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的参与兴趣。
(二)丰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地点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地点从教室、学校拓展到夏令营、农村,一方面,丰富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地点,另一方面还能增加小学生亲近自然、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机会。
(三)丰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主题实践研究、独立研究以及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实践活动丰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从而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的参与兴趣,锻炼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二、促进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评价的多元化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评价系统是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发挥作用的关键之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利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和水平,就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评价多元化。比如说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小学数学教师的评价、小学生家长的评价以及小学生互相评价等多种形式促进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多元化。每一个小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兴趣爱好和个人性格特点。有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很高但是学习效果不好;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敛,对于数学实践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但是学习效果很好。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尊重小学生的个人性格特点,给予积极、科学的评价,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多元化。河北省2011年在一个重点小学做了这样一项实验:教师随机抽取的一个普通班级。教师把学生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实验组让全班学生、家长、数学教师等对其数学实践活动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然后汇总,根据综合评价进行评估。第二组为对照组由任课教师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学习成果的评价。最终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学生对于数学实践活动的评价结果满意率为92.3%,而对照组的学生对于数学实践活动的评价结果满意率仅为32.1%。实验证明,促进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评价系统的多元化可以提高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三、提高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合理性
提高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合理性可以提高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效果,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化。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合理性。
(一)提高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不高,数学知识的积累量也不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设计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特点,坚持实事求是的设计理念,合理设计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
(二)提高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情境的合理性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情境设定对于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活动情境关系着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氛围、学生的参与兴趣和主动性以及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结果。
(三)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内容设计的合理性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必须紧扣小学数学知识,不然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没有任何帮助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数学知识设计实践活动内容,如《概率定论》 《圆周率》《三角形的类别》等,从而提高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内容设计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通过丰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促进评价的多元化,提高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合理性,从而有效利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增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徐晓华.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几点认识[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9,(5).
篇3
摘 要 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和基本途径,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具体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几点常见因素,即:课堂常规的建设情况、课堂活动的组织情况以及课后反思的开展情况三点,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有助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几点对策与建议,即:重视课堂常规的科学化建设、重视教学活动的合理组织、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加强课后教学反思等三点,希望能够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体育 新课程
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和基本途径。近些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问题已经成为了小学体育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如何才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获得有效的发展与提升,也成为了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重点问题之一。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新课程背景下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常见因素
(一)课堂常规的建设情况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课堂常规,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通常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在组织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积累下来的经验,也是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程序性工作,与其他社会工作岗位上的程序性工作具有同样的意义和重要性。然而,在实际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很多任何教师却忽略了培育良好的课堂常规的重要性,例如:部分体育任课教师自我要求不高,在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过于随意,不能以身作则,普遍存在接听手机、收发短信、聊天或者是随意离开上课地点等问题;再如:由于受学校师资队伍情况的影响,部分任课教师课时量安排过多,但是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光是教学任务就已经疲于应对了,常常就因此放低了对常规习惯的要求,并没有意识到课堂常规的重要性,以至于影响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情况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这一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应用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1.教学内容的安排
随着近些年新课程的实施,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等问题已经逐渐得到了众多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教学内容的安排问题却依然没有得到小学体育任课教师的关注。实际上,在一节小学体育教学课中学生的学习和注意力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符合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和注意规律,会对课堂教学的效率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说,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与否也是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给予其应有的关注。
2.教学方法的应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直接兴趣仍然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而且普遍存在活泼好动、兴趣不稳定、无意注意占优势等特征。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小学生来说,他们都更喜欢丰富、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尤其是以体育游戏和体育竞赛等形式组织开展的体育活动,对于单调、重复或者是活动内容过于单一的体育学习内容则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如果任课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时,选择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往往就会使得所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过于无趣和单调,并因此影响到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再加上新课程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最高的宗旨和最为核心的理念,而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就是这一理念和宗旨的重要体现之一,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符合新课程中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始终放在首要地位的要求,也就成为了新课程背景下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课后反思的开展情况
新课程的实施,强调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发展。而课后反思,不但能够更好的指导后续的教学实践,还能够促进体育任课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确保教学相长的实现。所以说,能否及时、科学的进行课后反思也是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一个关键性的要素,只有及时、科学的对课堂教学中的自己的授课情况、学生的表现情况以及教学的成效等进行反思,才能够在后续的教学中形成越来越清晰的思路,在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新课程背景下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系列的对策与建议
(一)重视课堂常规的科学化建设
通过上文的分析,已经明确了体育课堂常规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和构建良好课堂教学常规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堂常规的培育和建设问题也逐渐得到了众多体育教育人士的重视与关注,我国部分省市的教育局甚至已经开始着手探讨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制定和落实问题,例如:广东省广州市区教育局就对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常规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所以,为了充分发挥课堂常规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就必须要重视课堂常规的科学化建设工作。而在具体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培养和建设工作时,则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
1.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前提
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保障,也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前提,没有“安全”作保障和前提,无论是课堂教学活动还是教学效率的提升都无从谈起。这一点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玩耍,且相对来说,自律能力和控制能力都比较差,如果不关注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极易出现各种不符合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危险行为,并引发安全事故。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工作时,首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明白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行为是危险的、是被禁止的,并让学生明白一旦做出类似的行为将会导致怎么的后果,让学生明白体育课堂教学中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遵守课堂常规相关要求的必要性。
2.相关要求的明确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基础
要开展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工作,让建设工作切实落实到实处,就必须要明确小学体育课堂建设的相关要求和内容,这是开展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基础。具体来说,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建设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一是,课前常规。例如:在着装上要宽松舒适,不能带有坚硬物品;要听清楚集队要求和集队地点,听从体委的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集队;做好见习生的安排工作等等;二是,课中常规。例如:按照要求准时到达上课地点上课;明确学习的任务和学习的内容;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等等;三是,课后常规。例如:开展科学合理的学习点评;做好放松活动;及时归还教学器材;做好见习生和学困生的教育与引导等等。只有从以上几个环节入手,切实的将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3.任课教师的熏陶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关键
要想实现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良好培育和有效构建,任课教师的以身作则、躬身示范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体育任课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培育和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常规,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在上课期间杜绝一切与教学活动无关的行为,以严谨的态度来熏陶学生、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养成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和自觉性。
(二)重视教学活动的合理组织
1.遵循教学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与否是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就要注意遵循教学规律来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
具体来说,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课堂教学的前半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水平会达到高峰,而在课堂教学的中后部分学生的意志力水平会达到高峰,而在课堂教学的后半部分学生的情绪则会达到高峰。根据小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这一规律,为了实现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体育任课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的前半部分安排开展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理解与掌握;在课程教学的后半部分则要有意识的安排一些竞争性和趣味性比较强的体育小游戏或者是体育小竞赛,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并起到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目的。除此之外,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还要注意抓住主教材与辅助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好主教材和辅助教材之间的合理搭配,以确保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最大限度的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科学应用教学方法
要确保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顺利提升,就必须要注意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科学的选择和应用教学方法。根据上文所分析的小学生直接兴趣起主导作用、兴趣不稳定、喜爱以游戏和竞赛形式组织的体育活动以及无意注意占优势等特点,可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一定要注意趣味化和儿童化的要求。
其中,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趣味化”的要求,指的是应尽可能的选择能够激发小学生直接兴趣,调动小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尽量避免单一、呆板、重复的枯燥练习。例如:可以应用兴趣教学法来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工作,通过各种直观的比喻、形象的模仿、新颖美观的教学场地设计、优美的配乐以及不断变化练习的位置等多种来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调动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儿童化”的要求,指的则是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小学生仍然处于儿童的范畴,多数学生仍然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的,而且普遍喜欢各种以游戏和竞赛等形式组织的活动,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就要注意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应用类似口诀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开展耐久跑教学时,如果简单的要求学生围着运动场跑圈,很多学生都会因为活动的方式过于枯燥和乏味而产生消极抵触情绪。但是,如果任课教师采用游戏教学法,组织开展“寻宝比赛”,结合现代国际越野比赛的形式,在学生熟悉的校园中设计出安全合理的路线让学生去寻宝,看哪组学生最先跑到目的地寻到宝藏,就会比枯燥的让学生直接绕着跑圈,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也更有利于学生体育学习中主动性的发挥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加强课后教学反思
在开展课后教学反思时,体育任课教师可以灵活采用调查、个人体会以及录像和同伴互助和组内研讨等多种方法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检测,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既可以采用一种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搭配运用。而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时,不但要注意分析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还要注意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并进行总结、归类与记录,以此来为后续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通过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的,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必须结合新课程的理念,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入手进行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迟永传.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认识[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
[2] 孙岩,郭晓娇,刘超.中小学生体育学习方式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7).
篇4
品牌的形成是优秀办学传统长期积淀的结果,是在追求提升办学质量过程中凝练而成的。从学校特色项目到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到品牌学校,特色化办学是学校主动追求,发展、强化自身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和学校竞争力的一种办学战略和办学行为选择。
北师大肖川教授认为,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生命尊严的意识,高扬生命的价值,使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多年来,我校的德育工作一直关注生命教育,努力寻求生命教育和学校德育的结合点,着力探索生命德育的突破口,致力生命德育品牌建设,从而提高德育实效。在品牌建设实践中,学校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提高,努力使品牌建设走得更远,更顺畅。
一、永恒的追求,发展的灵魂——学校生命德育的缘起
我校的“生命德育”由生命教育理论而来,有着特殊的背景和现实必然性。
1、积淀与传承——学校生命德育的提出背景
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离不开正确的理念。多年来,我们不断追寻学校德育理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学校德育应贯彻党和国家的育人目标,反映时代特色;应立足于学校土壤,促进学校发展;应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我们不断思考,不懈努力。__年,提出“常规工作上规范,德育工作创特色”的目标,致力于规范化建设和特色化创建。__年,提出“发现每位学生价值,发掘每位学生潜能,发挥每位学生特长,发展每位学生个性”的德育理念。20__年起,我们在思考学校德育发展走向的过程中,将视角投向“生命德育”这一课题,提出了“生命德育活动课程的(文秘站:)校本实践”德育品牌建设。我们认为,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教育的本质是关注人的生命存在,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性的完善,是促进人的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首次将生命教育的放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中,正式提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这一精神的提出更坚定了我们的工作信念。
2、关怀与提升——学校生命德育的价值取向
当前教育,往往把学生送进理想学校当成第一要务,在这浮躁、功利的社会,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身不由己。但德育工作者还须坚守自己的教育信念,应清醒地知道,教育除了给予学生知识,还需给学生留下一些更重要的东西,应注重培养良好的习惯、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不仅要对学生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
生命教育是关注人的生命成长和生命质量的教育过程。生命教育是以人的生命价值为核心,以教育活动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创造生命意义、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既是“以人为本”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终极追求。
基于对教育现状的反思,基于对“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的理解,我们以生命教育理念为依据,把学校生命德育的价值定位于:对人的道德生命的关怀和提升人的生命意义。根据人的生物性生命、精神性生命和价值性生命三种生命形态的发展规律,将学校德育纳入到生命教育体系。我们着眼于学生个性生命的健康发展和提升,着眼于学生在活动实践中的生命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人本与活力——学校生命德育的目标定位
学校生命德育有三个核心概念:“基于生命”、“为了生命”、“有生命力的德育”。“基于生命”,即学校教育活动都要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形成乐观积极的生命态度、掌握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技能,进而激发生命的潜能、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为了生命”,即教师怀着对生命的敬意,带着信念去耕耘,带着希望去播种;用生命的温暖光大人性的美好;用生命的活力唤醒智慧的潜能;让校园生活充满关怀、激励、温暖和成就感。“有生命力的德育”指德育应该是充满活力的人的教育,是引领人走向美好和完善的教育。应是追求“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教育,是强化实践体悟的教育。
基于生命德育理念,学校确定了三大生命德育目标:首先,探索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生命德育活动课程的系列内容、活动方式。进而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完善,打造成全市有影响力的德育品牌。其次,通过生命德育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自己、关怀别人;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仅思考如何生存下来,还要思考如何更好地生活,不断超越,乐观进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创造自己生命的价值。第三,通过生命德育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教师更新德育观念,学会从生命教育的高度看待德育,看待学生,看待自己,提高组织设计生命德育活动和生命价值引领的能力。
二、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学校生命德育的实施
为了践行生命德育理念,实现生命德育的系列目标,我们必须高瞻远瞩,长远谋划。我们必须找寻抓手,寻求突破。通过深入分析学校的办学历史和现状,考察影响学校发展的社会资源,我们认为,德育活动课程化建设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1、规划与提炼,描绘学校生命德育活动课程化的发展蓝图
(1)着眼未来,统筹规划。学校坚持以校为本,实事求是原则,在认真梳理德育资源的基础上,深入调研,多方取经,制订了《构建生命德育体系,打造有生命力的学校德育——堰桥中学德育发展五年规划》。从“背景分析,对生命德育和德育活动课程化的认识,国内外研究和趋势分析,指导思想和发展总目标,生命德育活动课程化建设的操作模式,管理与评价”六个方面,对“生命德育活动课程的校本实践”进行科学规划,并经学校八届九次教 代会通过,成为学校近几年德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__年10月,学校成功举办“生命德育工程启动仪式”,11月成功承办“全国中小学班集体建设高层论坛”观摩现场会。
(2)提炼升华,提高品位。在省十五规划课题《以增强耐挫力为突破口,优化普通中学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及市*课题《中学生道德成长档案的编制和实施研究》成功结题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课题,成功申报了省教育学会的“十二五”规划课题《生命教育理念下的班集体建设研究》,同时参加了北师大生命教育研究中心课题《新形势下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学校成为北师大生命教育研究中心课题研究实验学校,探索生命德育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让科研提升德育内涵。通过课题研究,保证德育品牌后续发展。__年11月,学校成功承办__市“十二五”中学德育特色研讨会,全方位展示学校生命德育品牌建设的成效。
(3)学习借鉴,优化方法。为了进一步明晰学校德育特色发展的思路、步骤和方法,学校先后组织人员到东北育才中学等取经,不断提升生命德育活动课程化建设研究和实施的品位。邀请华师大教授和__市教科所专家来校作指导,思考如何提升德育的内涵和品位,如何着眼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如何着眼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基;如何着眼于学生活动中实践体验,为营造健康和谐生命环境奠基;如何有效给予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
2、整合与优化,构建生命德育课程的科学体系和实施方案
在“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原则的指导下,从学生内心需求出发,按课程要求,我们建构了“以学生生命发展为本”的德育活动体系。以“尊重学生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体验感悟,创设有利学生体验感悟的活动形式”为研究内容,逐步形成活动目标多元化,活动内容系列化,活动途径多样化的生命德育课程体系。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受、体验、内化、升华,使道德发展成为自然、愉快的一个过程,让学生开发生命潜能,创造生命奇迹。
从生命德育的目标出发,整合专题教育内容,建构校园生活课程体系。包括基础文明课程、身心和谐课程、校园人文课程三大中心内容。分学段,分时段,有计划,有侧重地实施教育;按生命教育目标要求,整合研究型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建构社会实践课程体系。包括重大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和走进社会大课堂活动课程,爱心志愿者课程。六个年级按年度和教育侧重点编排成内容纵向衔接,要求横向沟通的课程体系。
按课程要求精心设计生命德育活动方案,明确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实施过程和评价保障措施。要求包括课程目标、活动方案、拓展教材、活动记录、感悟体会、活动评价六大块内容。做到目标多元整合,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使学生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弘扬生命个性,拥有健康人生。
3、多元与交融,探索生命德育活动课程化的实施策略
(1)落实一个核心理念。德育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满足学生的生命发展之需,落实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理念。学校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自主、健康发展的文化场,突出“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注重学生的体验内化,通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校园人文环境中的体验,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素养品位。
(2)两种课程有机渗透。学校将德育与学科教学、专题教育与日常管理、重点活动实践体悟与平时习惯培养相结合。在思品、历史、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课这些显性课程中进行生命教育课程渗透。在语文、音乐、美术、主题班会等隐形课程中有机融合,进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
(3)三项板块专题教育。一是认识和珍爱生命专题:生命与健康(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军训教育、体育节)、生命与安全(安全法制教育、禁毒防艾教育、自救自护、逃生演练等生存技能提升教育);二是关注和关爱生命成长专题:生命与成长(感恩教育、养成教育、抗挫折教育、榜样教育、艺术节、文明礼仪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生命与价值(诚勤校训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自律自主教育、道德成长档案的评价研究);三是创造生命意义和价值专题:主要是生命与关怀(人生观教育、环境教育、红十字活动、爱心教育、青年志愿者活动)。
(4)四类社团活动跟进。本着“更加规范、更高质量、更具特色”的目标,在校本课程实施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校本课程进行统筹规划,并借鉴名校丰富的校本课程实施经验,着力开发和实施四类十八门社团活动。一是科学素养类(地理待解之迷、航模、爱上PS、布艺DIY、数学史、生活与化学);二是人文素养类(国际时事热点、大国历史、吴地文化史与堰中百年史、影视欣赏、主持与朗诵);三是身心健康类(五星棋艺社、团体心理辅导、社交礼仪);四是生活技能类(十字绣与编织、摄影、插花与花卉栽培)。从学生和教师的情况调研,制定《课程开发指南》、《选课指导书》,组建校本课程“走班制”模式,加强过程管理,开展总结评价和展示活动等方面进行操作,整体实施情况良好。
生命德育体系的建构,德育品牌的打造必然将成为实现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
三.品牌塑造、文化构建——充实生命德育品牌发展的内容
品牌是一种口碑,一种品位,一种影响,更是一种科学管理。“品”是品格、品质、品位等内隐的物质,“牌”不过是一种外显的媒介物,它只有与内涵相匹配才是真正的品牌。品牌建设必须注重品质保证,它始于品格、继成品质、终成品位。品质是学校的内涵,品位更是学校的灵魂,可以使学校充满生命的张力。
学校在完成基础调研、品牌定位、战略设计几个环节以后,品牌塑造必然成为下一步着重打造的工作。因为,品牌创建须经历一个长期、稳定的,执着的追求打造过程,需要形成浓厚的文化底蕴,需要长期培育。要多一点耐心期待,多一点渐进式、渐变式的累积。学校的各个阶段和各项工作都要 体现品牌意识,学校各种办学行为都要指向品牌发展。
品牌塑造包括形象、行为设计与建设,品牌培育(规划、实践、拓展、管理),品牌推广,品牌整合与提升,品牌维护、监测与创新。品牌塑造必须在历史层面、现实层面和未来层面寻找独特的文化生长点,拥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在长期经营中追求卓越,要有独特的故事,独到的做法。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量,体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文化特色。
品牌塑造常依托校本课程的系列化实践,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它是品牌发展的重要标志。课程是文化的载体,也是育人价值取向的直接表现。学校重视构建与倡导的文化相符的课程体系,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课程化让品牌创建成为学校发展的强劲动力。在总结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编撰了生命德育校本教材《社会实践活动指南》,使德育活动更规范、更富实效。
学校还编撰了生命德育校本教材《学习力行弟子规》,借助传统国学经典帮助学生确立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提升师生文明素养,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学校深入开展了千人诵读《弟子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感恩的心》手语操表演等活动。经过宣传学习、理解感悟、实践提升等三个阶段,探索出传承经典与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掀起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
篇5
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
您们好!
我是高三(3)班的学生__*,很荣幸能在站在这里以一位学生代表的身份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的同学们,感谢您们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和老师们探讨对我们的教育问题,感谢您们来学校和老师们一道为我们设计美好的未来!今天您们能来参加这次家长会,就可看出您们对子女的关心,这个关心对我们来说,就是前进的力量。
时光飞逝,高中生活已经过去了大半,依稀之间我们踏上了高考的漫漫征程。曾经的嬉戏玩笑,曾经的年少无知,曾经的少不知愁,都在紧张充实的学习中淡淡地散去,而我们又在这淡淡的追忆中渐渐走向稳重,走向成熟……
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宝贵的。我庆幸自己能够在__*三中度过三年的青春时光,更庆幸能够在高三(3)班学习。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班级,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在这个集体,我们设计、组织并积极参与各项有益的活动,生活上同学们相互照顾,亲如一家;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班主任赵老师创造性地工作,带领我们营造了一个紧张、高效、和谐的学习氛围。科任老师谆谆教诲,悉心点拨。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我们感激在心。
曾记得欧阳校长在一次国旗下的讲话中告诉我们:“高中三年,是一个化茧成蝶的过程,一个由花到果的过程。其间会有喜悦,会有痛苦,会有失落,会有压力,更会有约束、义务和责任。高中岁月,你必须在忙碌中度过,在拼搏中度过,甚至会在不断地跌倒与爬起来中度过”。细想起来,的确如此。三年来,我们每天在太阳升起之前起床,我们在夜深人静时入睡,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吃饭,只为挤出更多的时间学习。我们付出了汗水,也得到了回报。三年中,也有过学业成绩上不去的痛苦,但痛苦过后就是收获的喜悦;我们也有过失落,但更多的是因学业成绩的进步带来精神上的崛起。
三年的高中学习阶段,如今只剩下200多天了。三年来自己走过的足迹依然那样明晰。三中,伴随着我的足迹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心路历程:从选择到猜想,从接受到热爱。坚实的步履证明了当初选择的正确。学业成绩下滑了,正当自己焦躁忧虑时,老师来了,和颜悦色地规劝,细致入微的分析,入情入理的开导;晚自习结束了,办公楼里的灯亮了,我们休息了,而我们的老师才开始批阅试卷、分析错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觉得饭菜不合口味了,食欲不振,学校及时召开座谈会,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天热了,免费的绿豆汤、绿豆粥推在我们面前;天冷了,太阳能热水器里的热水早已准备。浓荫密布的树林里,我们高声朗诵;亭台长廊里,我们散步谈心;操场上,我们恣意奔跑;图书馆里,我们静心阅读;多媒体前,我们感受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变幻,实验室里,我们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这里具备了一个人成长、成才、发展的所有条件。在弥漫着儒雅校风的校园里,我们怀着远大理想用心苦读。
我无悔,因为我选择了三中;我感恩,因为我的老师非常负责,我的母校非常出色。何为恩?恩因“得”而生。父母给了我生命,帮助我成长,于是就有了养育之恩;老师授我知识,解我疑惑,引我前行,于是便有了师恩。恩,就是别人对我的付出。恩重如山,我何以报答?我想,一心一意搞学业,少使父母操苦心,就是对父母报恩;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就是对老师报恩;行大道,做正事,为社会作贡献,就是对母校报恩。
我愉快,因为在这里我学会了感恩;我幸福,因为我有了一颗感恩之心;我骄傲,因为我知道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高中生,应当品学兼优,恩义两全。
篇6
高校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在高校深入开展廉洁教育,是面向全社会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当代大学生中进行廉洁教育,势在必行。
河南理工大学J学院按照廉政文化创建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学生廉洁教育,积极拓展廉洁教育有效途径,构建起“主导载体、内涵载体、外延载体”三位一体的廉洁教育网络,形成“三载体三教育”廉洁教育平台,起到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集体、影响整个学院”的效果。
1 工作思路
通过开展“廉政文化进学院、廉洁教育进课堂、自律教育进党校”活动,构建“三载体三教育”廉洁教育平台,对学生进行洁身自律、仁爱诚信、勤劳节俭,立志报国方面的廉洁教育熏陶,以及及时的思想政治引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念和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进而增强反腐倡廉意识,促进“以廉为荣、以贪为耻、正直自律、廉洁修身”氛围逐步形成。
2 实施方法
J学院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廉洁教育,通过“三载体三教育”教育平台,开展基本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法制意识教育等,培养学生廉洁意识,从而使得廉洁教育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1 主导载体――廉洁教育进课堂
课堂教学是廉洁教育的主渠道,J学院通过“廉洁教育进课堂”活动,把廉洁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充分发挥《形势政策》课程课堂教学在廉洁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把廉洁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法学和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法制和诚信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充分认识到廉洁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其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在《形势政策》课程实践教学中,通过组织开展以廉洁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如参观廉洁公仆故居、开展廉洁专题教育、大学生党日活动和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和时代感强的实践活动,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自觉地践行廉洁行为。
2.2 内涵载体――廉政文化进学院
J学院大力加强学院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开展廉洁教育的良好氛围。通过“廉政文化进学院”活动,把廉洁教育作为学院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学院一楼大厅设立廉洁宣传橱窗,在学院二楼设立廉政文化长廊,在学院网站开通廉洁教育专栏,在每周星期二进行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廉洁教育培训,在周末开展演唱歌颂廉洁的文娱活动等,寓廉洁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传播廉洁知识,弘扬廉洁精神,加强学院思想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营造开展廉洁教育的环境。
2.3 外延载体――自律教育进党校
加强廉洁教育,不能忽视内部的资源和载体,重要一条就是要充分发挥校园各级党校的辅助作用。J学院通过“自律教育进党校”活动,坚持在每周星期二下午对大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风廉洁教育,这是该院党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风廉洁教育的主要内容有: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教育;③党的纪律教育;④理想和信念教育;⑤其他内容。通过有说服力的说理、丰富的案例讨论、充分的学习交流等形式,组织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从理性的层面确立廉洁在大学生的思想中的不可动摇的地位。
3 工作成效
发挥了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J学院“廉洁教育进课堂”活动要把廉洁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把廉洁教育的内容贯穿于教学内容之中。使得课堂教学中的廉洁教育更具现实性、针对性、时代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枯燥、乏味,有效地遵循了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把廉洁教育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反腐败斗争的整体合力。J学院“廉政文化进学院”活动,确保了该院教师和学生在同一类型和模式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教化、培养,从而有了相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使整个队伍因同一的文化渊源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的凝聚力量,进而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保证了思想上、组织上的一致性,从而形成反腐败斗争的整体合力。提升了廉洁自律党性和人格修养。J学院“自律教育进党校”活动,把党纪政纪条规和廉政法规,作为重要培训内容,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学习,起到了规范自律作用;另一方面,党课上以党纪政纪条规和廉政法规为内容的电教片、电视剧等文艺作品的广泛传播,使党员在文化素养得到提高的同时,思想上逐步筑牢法纪防线。
篇7
1 围绕留学生教育价值,提高对留学生教育意义的认识
教育部《外国留学生管理办法》中指出,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是我国外交工作的组成部分和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也是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加强与各国教育、科学、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合作,积极吸收、利用国外智力为我国科技生产力服务,增进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维护世界和平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总体目标是人才培养,这体现出高等学校的基本价值。留学生教育基于这一基本价值,还具有在世界范围内培养一批“知华、友华、亲华”外国青年人,培育对华友好潜在外交资源,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广阔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特有价值。
高等学校要围绕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提高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对于实现国家外交发展战略、增强高校自身国际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性的认识。从重新认识留学生教育的双重价值、更新留学生教育教学理念、合理制定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建立科学公平的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把留学生教学工作纳入到学校总体发展轨道中。
2 加强人才选拔机制,完善来华留学生录取制度
我国留学生教育发展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学历生占总人数的比例偏低、学习层次不高、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等差距。很多高校对留学生这一特殊教育群体,采取的是偏袒式“特区”政策。在招生录取时,为了简单地追求留学生规模数量,未能充分考虑留学生的语言基础、学习能力、个性差异等因素。为数不少的留学生来华攻读学位时学习基础非常薄弱尤其表现在数学、物理等理科课程方面,与中国学生差距较大。此外,来自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其英语基础也十分薄弱,汉语水平也是无法适应纯中文教学。教学过程的实施也因此受到限制,很多教师只能采取“和稀泥”的教学方法,放松学业考察标准。这势必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质量与品牌。
对于留学生录取工作,高校不能一味追求留学生规模而放松入学门槛。高校要依据自身学科发展特色、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等实际情况,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完善招生录取制度,加强预录取考查环节,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模式。加强对外宣传、拓宽招生渠道,以学校自身的教育品牌吸引世界范围内高素质的学生来华学习深造。在具体的做法上,可以参照高校体育特招生、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评价体系,开拓更为公平、有效的方式提高来华留学生生源质量,保证后期的教学质量。
3 把握留学生教学特点,逐步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学是实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教学质量的保障则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心所在。留学生教学工作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培养标准上向“趋同管理”这一目标靠近、培养方式上采取“趋同管理”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3.1 坚持以人为本为教学出发点
“趋同管理”是指对留学生教育在培养方案、培养计划、培养内容、培养手段、培养标准等教学环节采取与中国学生基本相同的管理办法。趋同化管理已是我国高校逐步采用的留学生教学管理模式,但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尊重中外学生文化差异,对于不同层次、不同学习基础的留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做到分类指导,采取面向对象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传授,切勿采取简单的“一刀切”办法。
老子无为自化的哲学思想,其意蕴是“上者的规训、引导下者不是强制、灌输,而是因势利导、顺性而为”。将该思想引用到培养创新型留学生人才领域,则是尊重留学生自由教育、发展其创新实践能力。教学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中,要从学生成才、培养适应国际社会和职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这一目标出发,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位学生都拥有学习的成就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与价值。要将每一位学生的个人自由发展作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在与外国留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间性文化观为指导,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3.2 坚持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教学重心
高等学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既是知识经济引领下的现代社会赋予高校的神圣使命,同时也是高校自身建设成为现代一流大学的内在动力。诚然,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和难点。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教授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评价方法、制度环境等方面深化改革。借鉴国内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做法,基于多元文化视角的留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课程体系设计上做到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对于留学生的培养标准、培养过程和质量保障等方面要在专业认证标准上达到国际通行要求。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要有前瞻性意识,借鉴国外大学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成功做法,加大对国际人才培养要求及需求的调研,优化学科体系,动态调整课程设置。具体的课程体系安排要体现多元文化特征,大力推进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将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基础性、理论性、逻辑性等成功做法有机融入留学生课程体系中。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权变理论认为,“在组织管理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和普遍适应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组织管理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随机应变、因地制宜的管理方法”。将权变理论强调“变”的观点运用到留学生教学课程体系设计中,即依据国际人才培养新标准、新理念、新要求,尊重留学生自由发展的学习需求,通过不断更新、调整课程体系,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具有全球化视野、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多元化世界。
第二,课程内容安排要突出多元色彩、实效特征。培养创新型留学生人才,要尊重留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学习意识的差异性。只有注重个性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规划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学生学习内动力。相比于性格较为内敛的中国学生,很多外国留学生个性更为活泼、开放。我国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比较注重专业纵深型发展,很多留学生对这种教学内容安排存在不适应,当然过窄的专业知识面也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在教学内容大类安排上,要为留学生设立跨学科、跨专业的通识课程,完善留学生学分制管理制度,赋予留学生有更大的自我规划学习内容的空间。通过为留学生提供内容丰富、文理交融的通识课程,为留学生打下坚实、宽厚的基础,使他们有机会接触不同事物,对学术及文化发展产生长远的兴趣,增进他们对自我的了解,最后能对其未来的生活及生涯做出明智的选择。
由于来华留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自由、散漫的个性特征,此外有些留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基于这样一种现状,在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内容的学习、个人未来规划等方面需要教育教学人员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为留学生配备导师,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留学生教育的普遍做法。通过建立留学生导师制,可以深入留学生群体中,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留学生适应中国高等教育课程内容安排,引导其进行学术探索,使留学生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对学术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对个人的未来发展有很好的规划与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导师也可以从中发现留学生教育教学规律与特点,合理采纳留学生灵活多变的思想与建议,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第三,建立多元化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方式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实施手段。上述权变理论应用在教学方式上,即为因材施教。一切教学方式围绕着促进学生个人发展这一核心要求,不拘一格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进行留学生教学。由于留学生生源广泛,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也是参差不齐,这就决定了对于留学生的教学方式在追寻“趋同管理”模式的同时,还要具有层次性、多样性特征,对不同生源的留学生分类教学、分类指导。譬如,对于“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数理要求高的课程,可以为部分留学生单独编班,聘请外语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单独编写教学大纲、采取合适的教学传授方式进行授课,这也体现出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内涵。
在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方面,进行留学生授课的教师要力戒“填鸭式”“照本宣科”等传统手段,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采取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引入譬如“微课”“翻转课堂”等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实践教学方面,外国留学生在这点上比中国学生更有动手实践的欲望。学校要积极为留学生实践教学创造机会与平台,对待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样,开放学校内部实践教学资源(在遵守国家相关保密规定的前提下)。支持留学生参加诸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学科类竞赛活动,鼓励留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充分发挥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培养留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也要加大留学生教育的对外宣传,提高地方政府、社会企事业单位参与针对留学生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的积极性。设计以实际问题到导向的学习情境(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才更有可能提高留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帮助留学生提高创新实践思维能力。
第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搞好国际化品牌课程开发。留学生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课程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都需要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教师积极参与。对于担任留学生教学工作的教师以及留学生导师,高校应在职级晋升、职称评定、工作量认定等方面予以制度上的倾斜,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留学生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大力倡导教授走上留学生教学课堂,保证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由于留学生教学工作存在语言、文化、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多元化、多层次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编写、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需付出更大努力。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是整个教学工作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要组织师资围绕留学生人才培养的要求、特点,认真研究我国大学教材,积极参考国外优秀教材,编写适合来华留学生的优秀教材,将“权变理论”所强调的“变”的原则落实到教材编写工作中。对于留学生精品课程的建设,要在经费上加大投入,提高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在政策上鼓励、支持精品课程负责人及团队,调动广大教师投身留学生精品课程建设的热情,使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精品课程发挥示范作用,做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4 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公平客观的评价机制
在培养留学生创新型人才过程中,围绕学生的个人发展,发展自由教育,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学业要求是放任随性的。注重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是在尊重学生多元化个性发展教育过程中,同时要坚持基于能力要求的学习原则(Competency-Based Learning,CBL),保证留学生通过在华学习,达到国际专业学术认证要求,具备宽广的学识基础、全面综合的能力素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六个方面:教学质量目标和教学管理职责;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输入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输出管理;教学质量监测分析与改进。对于该保障体系,高校要将留学生的教学工作趋同化纳入到学校整体教学保障体系中,通过采取“留学生教学工作量认同”“留学生教学优秀奖评选机制”“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等手段从制度“刚性”角度促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篇8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学习兴趣;生活经验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注意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真实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那么,如何来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学习兴趣使他走向生活化呢?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研究中,我取得了以下几点体会: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观察,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是创造美的前提。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眼睛总是东看看西望望,对喜欢的东西盯住不放。他们在用语言能力还不能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愿望时,他们就会用绘画的形式把他们看到的想到的画出来。针对孩子的这一特点,我认为人天生就是喜欢绘画的。为什么上了高年级以后怎么就不喜欢绘画了呢?我想这可能跟我们教师甚至教材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使学生感到陌生、感到压力、美术教学也成了强迫性的学习了。那么怎样改变这一种状况呢?
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孩子们用双眼认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一切。如在教学湘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九课《家乡古建筑》时,我先出示了世界各地古建筑的图片、中国古建筑图片、西双版纳古建筑图片供学生欣赏,再设问学生你的家乡有哪些古建筑呢?学生想了想我们本地的古建筑真的不多,有“寺庙”。我说:在想一想,这时有个学生说:“我们村子里的水井和它上面盖的房子”我说:对,你记忆力真好!你观察得很仔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是要善于观察,除此之外我们傣族现在居住的房子虽然不是古建筑,但它是按照古时候我们傣族人民居住的房子的样子建造的,这我们也算它是古建筑物的一种形式吧!好了,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参观参观一下我们“傣家的竹楼”吧。说要去参观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去之前我对大家提一点要求。 1、观察“傣家竹楼”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2.它由哪几部分组成的?3、造型怎么样?4、有哪些颜色?5、你最喜欢哪种式样?当学生把老师的要求记住以后,我带学生参观了我们学生附近的傣族寨子,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观看了“傣家竹楼”并拍下了不同角度的“竹楼”照片。通过细心的观察,学生还发现很多‘竹楼’用的材料是竹子和木头,“竹楼”的颜色并不丰富,以灰色为主,这也许是为了躲避战争的缘故吧!“竹楼”的外形大同小异,都是两层,下层没有墙壁,一般用来关牲畜和丢放杂物,上层居住。他们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造型优美,对称、顶有脊、檐翘等。结构科学,斗拱、檐、主梁。极尽装饰,雕梁、画栋、干阑式等。并让学生说一说这“傣家竹楼”和自己居住的房子的区别在那?这样学生们渐渐地养成了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再加上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正确的观察方法的指导下,学生们也形成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渐渐学会了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发现了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为学生的创造、表现奠定了基础,使学生美之有形,美之有物。
2.课堂内外相结合教学生活实践化
第二课时,教师展示参观“傣家竹楼”时所拍的不同角度的照片,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吸引学生的身心参与,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学生们表现的兴趣一下子被带动起来了,要跃跃欲试了,我也要画一栋老师照片一样漂亮的竹楼。这时我才让学生画一画他们心目中的“傣家竹楼”。就这样学生在生动、有趣、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了学生心目中的“傣家竹楼”。
篇9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认识
在小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一般是教师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的课堂教学、游戏或者其他活动类的辅导过程,帮助小学生正确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并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分析不良心理现象,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措施。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也逐渐发生变化,对小学生的影响除了学校本身,还包括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所以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而学校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正规教育,社会教育则在日常的生活中形成耳濡目染的教育作用。
第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小学生群体中,家庭的经济实力、思想态度、文化修养及人际关系等都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家庭生活中,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活压力不断提高,很多父母将子女交给爷爷奶奶抚养,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没有相应的重视。虽然祖父母在生活上比较照顾子孙,但是在情感上和心理上都较少沟通,缺乏交流。导致学生在自主能力和受压能力等方面相当欠缺,不会恰当的处理人际关系。
第二,学校教育也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大影响因素。小学阶段是学生奠定人生发展的基础阶段,在学校受到的教育会影响其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而在一般的小学教育当中,较多的强调学生的成才教育,而对成人教育相对来说重视强度不够,甚至有些教师的思想不够端正,教育方法有待加强,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小学教学当中,学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不仅要强化成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同样重要。
第三,社会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另一大影响因素。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很多小学生都是家中的宝贝,社会上的风气往往很容易影响到学生,物质排场,攀比较劲,将很多传统美德抛之脑后。从而形成不健康的生活行为,因此要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要科学的进行社会教育的引导。根据当前社会小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自我表现的欲望都很强,希望得到周边人群的可定,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引导教育措施,促进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如何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以上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取决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主要的方面。但是在小学教育中,教师需要根据这以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掌握学生的心理;二要尊重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三要形成多样化的教育方式,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加强交流,掌握心理。教育活动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活动,需要教师正确的认识学生的情感,并顺从学生的情感出发,进行教育。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要从各方面培育人,那么他首先要在各方面了解学生。”因此,教师不仅是要多学生多方面的关怀,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信念,多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多沟通,与学生打成一片。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别要经常的深入班级,采取适当的时机与学生谈心,并且让学生能够自由的表达思想情感,教师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例如,可以在作文课中布置写给老师的心里话等题目,让学生有平台和机会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教师进行心灵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做好保密工作,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交流,通过谈心的方式,掌握学生的不健康心理状况,对症下药,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的学生善于沟通,能够与教师成为朋友知己,通过取得学生的信任,教师可以较好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协助其克服苦难,培养良好的心态;但是有的学生不善于沟通,遇到苦难和挫折往往默不作声,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书信的形式与其进行沟通,也可以创造一些安静特别的环境,引导学生将心里话说出来,往往就能说出症结,从而改善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第二,尊重学生并给予关爱。在小学教育中,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要建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够构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环境,通过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在对某些敏感的学生来说,教师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可能影响其一辈子,比单纯的学校成绩的影响更加深刻。所以说小学教育过程中需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保障人格平等,在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实行民主治理,平等的对待所有学生,并且设置师生互评,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要尊重其人格和成绩,并保证其隐私权利,特别是对那些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通常会难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只有在被人接受和关爱的过程中,才能接受自己,如果得不到教师的尊重,也就感受不到自我的价值,对于这类学生,教师需要进行正面引导,做到不当面批评。
第三,创造环境进行多样化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在教学中需要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并建立起合作的精神。通过团结合作的教育模式,更大效能的发挥学生的团队学习能力,通过竞争机制,设置激励法和得分制,进行综合的评比,促进学生竞争意识的建立,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在常规的小学教育之外,需要建立健康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耳濡目染中发展健康的心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一般来说,可以通过开展班级活动,促进学生的情绪发泄,在文体活动中,学生能够较好的克服自卑和焦虑的心理,对于学生的进步,要适当的采取鼓励措施,冲扽调动其积极性。营造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氛围的班级,使学生能够看到学习的希望,更加努力勤奋。
同时经常开展集体活动的另外一个优势,是能够树立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荣誉感,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发挥团结友爱的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并形成具有稳定向心力的班级凝聚力,使孤立的学生能够感受到温暖,矫正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开展励志班会也是健康心理教育的一种方式,能够有效的消除学生的虚荣骄傲心理,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使其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并提供心理素质,促进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需要综合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参考文献:
[1]龚丽燕.有效进行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年08期,2012
篇10
关键词:小学生;课前准备;教学方式
音乐教育贯穿于人们的整个学生时代,是学生音乐素养提高的阶段,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音乐教育是养成学生音乐素质的基础阶段,必须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
一、课前的精心准备
在上课之前,教师必须对音乐教材进行全方位的掌握。要能够深入准确地理解教材,从而清晰地了解教材的思想内容。而且教师要能对教学有自己的观点,不能只依靠教学参考。此外,教师要能够深刻领悟教材文字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对教材进行深入开发。同时,教师在安排教学实践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方法等,从而选择那些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抓住契机,激活学生思维。
二、多样化教学方式,丰富课堂
1.趣味教学
小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喜欢玩游戏,喜欢表现自己。通过设置一些课堂小游戏,例如,举行音乐知识比赛、猜歌名、歌曲接龙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搜索信息积累知识,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这些都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通过游戏和比赛的竞争,为了个人和小组的荣誉学生会认真地学习,也会主动和同学们进行沟通交流,相互合作学习,学生积极主动而富有激情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能力和才华的机会,也为课堂营造了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信心的增强。
2.发现学生优点,适时鼓励
小学生渴望被人重视,希望自己能够成功。因此,应该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自信,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在教学活动中,要提倡学生平等地参与课堂双边活动讨论中,虽有师生之分,但无尊卑之别。给学生创设一种合作完成某项任务的机会,激励他们独立思考问题,深入理解体会。然后将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交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下的一种责任感。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锻炼。每组教学完成后,要安排适当的练习或问题讨论,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获得成功体验。精心编选测试的题目,逐层递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好的评价。
3.巧妙设问,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上教师提问与否,问什么,怎样问,都将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要选择提问的合适时机、得当的提问方式,启发学生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如果问题提问选择不当,会打击学生自信,影响课堂气氛。
4.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设备被广泛运用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播放一些学习视频、教育视频和适合小学生的电影等,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形式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勇敢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学会有效利用当前的科学技术网络为自己的学习服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配合多种乐器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受能力
在日常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带有一些乐器的辅导。如果一首歌曲表演有了乐器的伴奏,会给表演增添不少色彩。同时,乐器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乐器的演奏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律动,分辨音乐作品的音高和音低的区别。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提高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让学生加强节奏感受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根据节奏打拍子的习惯。音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来安排,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节奏练习,比如说先让学生学习四二拍子不带附点的句子,然后再逐渐加大训练的难度,锻炼学生节奏的打法。学生在这种打节奏的训练中,可以加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受能力,对提高学生的乐感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加强了对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给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特点,导致小学音乐教学存在很多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乐器演奏相辅助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推进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