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31 17:52: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教育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师范生;“教师书法技能”;考评方法;小学教育
1994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中,就明确将“书写规范汉字”技能作为师范类专业“学生都应具备的,是学生必修的内容”。可见,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要想在今后能顺利走上教师岗位,胜任教学工作,必须要掌握好“书写技能”等基本功。为此,宿迁学院自该专业设立以来,一直将“教师书法技能”作为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提升基本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必修课程入教学计划,即在大一时开设一学期,共48学时。“教师书法技能”这门课程以“三笔字”(指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作为该课程教学基本技能的主要内容,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对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书写技能的提高和从教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那么,要想使学生课上、课后坚持练习,最终达到培养目标,这就需要制定一个完善的课程考评方法,来促使学生坚持不懈,朝着由“学写”转变成“会写”,进而“写好”的目标奋进。
一、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书法技能”考评方法现状
宿迁学院“教师书法技能”课程考评方法以往一直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简单累计方式,成绩比重分别为30%和70%。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上课出勤情况计分;期末考试为开卷方式,也一直采用学生交书法作品的形式进行评分。尽管在过去这种考评方法也能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及书写效果,但还是有较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学生课后书写训练,缺乏监督与管理,主动性不强,不少学生敷衍了事;学生书写练习缺乏激励机制,积极性不高;出现少数学生书写能力强,而多数学生书写能力没有得到切实提高的情况;书写训练缺乏持续性考评方法,学生中有毅力者可能继续坚持,更多的则弃而不练,仍我行我素地信笔涂鸦,使已投入的教学训练前功尽弃;等等。
二、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书法技能”考评方法改革的设想
基于宿迁学院“教师书法技能”课程考评方法的现状,本着增强学生书写训练的自觉性,激发他们书写的兴趣,提高全体学生的书写水平的原则,笔者对宿迁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书法技能”课程考评方法提出以下改革设想。
(一)加大平时成绩比重
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尝试改革以往的成绩评定方法,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学生总成绩中,期末成绩只占50%,而平时成绩扩大至50%。并且细化平时成绩的构成,加强过程考核。把平时成绩改由考勤、课堂作业、每周作业、平时测试等要素构成,并细化各要素在平时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考勤约为30%,课堂作业、每周作业约占40%,平时测试(三次)约占30%。任课教师可以在第一次上课时,就将成绩评定方法告知学生,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平时书写训练的重要性。
(二)实行课堂作业与平时考勤相结合的考评方法
这是鉴于个别学生缺勤而请别的学生代交课堂作业或者自己书写能力较差而让书写能力强的学生等这些不讲诚信的情况。因而要求课堂作业、平时测试等一律由学生本人在训练课的下课前提交,不允许代交。当堂一个学生只允许交一份作业或测试卷,代交的作业或测试卷不予承认。教师通过这种做法,以便了解所有学生的真实书写情况。此外,不仅将课堂作业作为学生书写能力的检测手段,而且将其作为记录考勤的凭证。如有些学生来上课,但未交课堂作业,就按缺勤记录。如因事假、病假等缺勤的学生允许其补交上一次作业,但课堂作业分低一个等级评定。因事假、病假等连续缺勤的学生也允许其补交作业,只记录1次补交作业分。
(三)实施平时测试阶段性考评方法
为检查学生每个阶段的练字成果,任课教师可随堂进行3次平时测试,每次100分,60分(含60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下“待合格”。“合格”以上学生的作业成绩,根据相关比例,归入平时成绩,而“待合格”的学生,需经过一段练习后,再次参加检测,直到“合格”为止。因病、因事未能参加平时测试的,可以再次参加平时测试。无故不参加平时测试的,记0分。平时测试不得由别人,一经发现,将按缺勤和“待合格”处理。
(四)加强对学生课后练习的督查
书写技能,必须通过学生平时勤练才能掌握。任课教师可以在每次课上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书写任务,要求学生每天临摹字帖不少于20分钟,每次练好3—5个字,每天练习1张纸左右,课后作业写上日期,自我保存,以1周为单元上交,将数量众多的作业分批次进行批阅,并及时表扬表现优秀及进步明显的学生,督促不认真书写或敷衍了事的学生。同时为了加强对学生课后练习的监督,并将他们的课后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总成绩之中。
(五)采用多元化方法开展期末考试
“教师书法技能”期末考核可根据具体的书写工具做适当的调整,比如期末考核,毛笔书写技能期末考核可以采用随堂考试,现场交书法作品的方式进行;粉笔书写技能考核,可以采用拍照的方式把每个学生的书写作业拍下来,形成图片文件,然后把图片编排到文档中去。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可以避免阅卷打分过于仓促,使评分更为细致、精确;另一方面便于存档,以备查阅。而钢笔书法可以采用书面考试的方式,题型应理论与书写相结合,如填空题、选择题、临摹单字题、行书单字书写题、行书短文书写题、贺卡设计题等。同时,期末考核方法也可多元化。除了随堂书写、上交书法作品、书面考试外,还可以尝试结合办作品展览、贺卡与签名设计等方式进行考核。
三、小教专业“教师书法技能”考评方法改革成效
将上述的“教师书法技能”课程考评方法改革设想形成方案之后,经学校教务处同意,在宿迁学院2014级、2015级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当中进行了实践与探索,结果发现学生无论是在课堂表现还是书写技能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首先,自从实行课堂作业与平时考勤相结合、平时测试等形成性考评方法,提高了促进学生平时书写实训的效果,发现学生不仅能重视考勤,而且积极关注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平时测试等的反馈意见。其次,实施平时测试这种阶段性考评方法,及时向学生通报每次测试结果,请写得好的学生讲述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心得,并亲自示范,其他学生观摩,这样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同时更容易激励学生的信心和赶超欲望,调动其书写的积极性。因而,学生不仅在练习书法的自觉性方面有明显的提高,而且书写质量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最后,期末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考评方法,全面体现学生书写实训的效果。特别是关于办作品展览来代替期末考核,成效显著。该考核通过可以采用每人负责一块小展板的个人展览,或者小组合作的集体展览等方式进行“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书写能力的检测,并邀请有关专业教师、系部领导、高年级有书法特长的学长等进行综合评价。
这种考评方法,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由被动的书写练习者成为主动参与者及积极探索者,实现对书法技能由“学写”转变成“会写”,进而“写好”。另一方面,通过展览,学生自己在对比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以便在以后的书写训练中进一步改进。此外,考评方法实施后,该专业学生在江苏省书法水平等级证书考试中所取得的成绩喜人。截至目前,2014级、2015级小学教育专业200名学生中已有90%以上的学生通过江苏省书法水平等级证书考试(硬笔书法)六级考试。而其中2014级小教1班硬笔书法六级通过率已达98%(全班共48人,47人通过);2014级小教2班硬笔书法六级通过率为100%(全班共49人,全部通过)。当然,在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书法技能”课程考评方法实施中也遇到一些较为棘手的问题,还有待以后进一步解决,比如:批改作业的工作量明显增加,特别是平时训练作业量巨大,任课教师有时显得力不从心,导致偶尔作业批改不及时;课后作业比较多,每次批阅后细化为分数,难度比较大。
四、结语
“教师书法技能”是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提升基本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它对学生的书写技能的提高和从教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制定一种完善的课程考评方法,是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专业书写技能训练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途径。根据“教师书法技能”课程的性质,宿迁学院对其考评方法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打破了以往的成见,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形成了学在平时、考在平时的形成性考核以及期末多元化考核等评价方法。总的来说,改革宿迁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书法技能”课程考评方法无疑是势在必行的,同时也是成功的。通过实施“教师书法技能”课程考评方法改革不仅增强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书写训练的自觉性,激发了他们书写的兴趣,而且还提升了全体学生的书写水平。因此,笔者建议将这一考评方法改革成果在学校师范专业进行实验,并在实际书写教学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
篇2
【关键词】小学教育;培养;提高创新
一、引进师资力量
师资队伍的水平是学校整体实力的具体体现,一支好的师资队伍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目前,学校下大力度去引进教学名师,并且招聘年轻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力量,积极构建富有时代特色的多样化的师资培养机制,促使教师队伍健康持续发展。
二、提高师资水平
1.提倡教师创新性教学,支持自主教学管理。2.通过组织研讨会提高教师的教课水平,组织读书会提升教师内涵。3.通过各种活动增加学生和老师的感情,增强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4.举办教课等竞赛活动,促使教师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1.教师监督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素养及教育水平,并需要具备相应的抗压能力,追寻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所以,必须建立完善的教育监督机制,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教育水平、个人素养等方面进行监督考核。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和教育能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2.学生的管理机制。一个好的师资力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而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生。学生是被教育的一方。学生的素养、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质量。所以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才是重中之重。通过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地管理学生。促使学生努力学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老师积极沟通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四、改革教学模式
所谓事半功倍,好的教学模式可以另教学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课上教课不仅仅是在讲台前专一讲解,而是要和学生进行互动,包括通过考试、课堂提问等等活动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并且课堂的笔试也不要限于传统模式,传统模式中学生笔试相互借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弊端很多。应根据实际教学特点、知识点采用不同地测试方法。比如,口试沙龙等等方式。当然也可以通过定时笔试等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能力测试。评测可以采用同桌或者单双号等方式进行点评对学生进行考核。教学模式应不单一。点评不应只限于成绩,应该对平时表现、临时发挥等综合能力进行点评。充分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健全激励机制
现如今已迈入二十一世纪,物质和精神世界都在不断变化,科学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管理下学生和教师的激励机制尤为重要。在教育事业中,教师充当着传授者的角色,教师心态直接关系着教育质量。所以除了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外,必须要健全激励机制。要对教师进行适当地机制,激励教育者努力的钻研提高自身教育水平,认真对待教学,执行相应的教学进度和计划等。在对于教师的考核方面,不仅仅考量教学的质量,还要考虑教育数量和教师表现,应该把质量和数量相结合,作出一个合理、公正的评价。对于优秀教师要给于奖励,奖励应明确具体。同时也可通过橱窗公示、宣传报道,公开陈述,展示优秀教师的成果与风采,提高优秀教师的声望,传授他们的经验,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六、年轻教师是建设的培养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关注并培养年轻教师。年轻教师是保证教育水平的关键。培养年轻教师们的积极进取和敬业的精神。多多给年轻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对于教学成绩突出的年轻教师给于一定的进修机会、培养机会。关注年轻教师的心里变化等,尽可能让每个年轻教师都热爱教育事业、在教课事业中努力学习,成为优秀教师。学校应了解年轻教师的特点习性,合理分配资源,根据每个老师的特点给于不同领域的帮助,分配不同的岗位,可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各尽其能。
七、良好的教学环境
学校应该给于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环境建设、教学硬件基础建设。大力引进多媒体等等现代化设备帮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且使课堂更高人性化、现代化。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室外应该设置相应的硬件设施。便于学生在学习之余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劳逸结合,放松身心。学校的校园建设应该满足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绿色、文明校园。学校还应积极开发社会实践活动资源,广开渠道,因地制宜,建立了多种社会实践基地,学生享受了不同的教育。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社会知识,增强了劳动意识、法律意识,激发了他们爱家、家国情感。
八、结束语
小学教育管理任务严峻,人的一生系统学习科学知识是从小学开始,以后的学习之路跟小学的基础休戚相关。小学管理者遵循办学规律,科学规范管理,给教师创造好的工作环境,这是管理者起码的要求,也是学校进步的保障。二十一世纪提高教育质量就要各方面相集合,不能照搬传统教育,新时代要有新的思想,新的时代要注重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管理尤为重要。我们应努力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新形势;小学;管理方法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看似简单,但是要想使教育教学工作能够切实符合学生需求却是繁琐与复杂的。在教学执行的过程中教学管理者既要以现实为出发点,耐心去搞好学生工作;在实际工作执行的过程中又要求教师眼光长远,帮助学生进行未来规划,从而使现今所执行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更适合新形势下的要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以学生作为主体
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活动主体逐步转变为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制定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据笔者观察,很多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依然秉承着“严师出高徒”的想法,在班级管理中总是挑出班中的种种不足,在教学工作中总是批评学生,而对班中所出现的积极形象却只字不提,在教学工作中总是从严去管理学生。而作者认为这种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过于陈旧,不符合新形势下学生的心理,往往不利于团结与学生成长。在新形势下班级管理工作的制定要充分尊重学生,学生受到尊重,才能为集体着想,这样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才会规范,班集体才会有凝聚力。在实行过程中,作者将教育教学制度的制定,班级奖罚等的制定都在班级进行讨论,然后制定出符合学生需求的人性化制度,从而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体,享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有的权利。例如,作者在班级管理中就高度重视学生与教师身份转换,在管理工作中逐步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在任命班干部时教师也给予其一定决定权,让其处理内部事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辅助作用,如在制定班规等活动中我会让学生来主持班会,我会和同学们坐在一起,和他们处于同一层面上,与学生平等交流,学生在得到信任的过程中,对班级事务也会更热情,在教学过程中也能更具备主人翁意识,对于班级活动参与性也会大大增加。
二、建设良好的班风
新形势下一个班级班风的构建对于一个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班风的建设是班级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学初作为小学的管理者就要开始着手去建设班风,使同学们一起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中逐步形成统一认识,从而树立学习目标,形成好的学习风气,还可以通过积极向上的班风来影响学生,使其学会做人的道理。笔者就曾采用如辩论会等班集体活动让学生说出自身的想法,逐步在探讨中形成班风精神。同时,在班风建设时,教师也不能忽视对个别学生,如对单亲家庭等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给予特殊的关爱。教师可以通过定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情况。在班风建设时,作为教师应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如可在黑板报部分设计“大家说说话”等栏目,让学生将喜欢的格言写在上面,从而让学生互相分享激励自身的言语,解决学生间存在的困惑,使班集体更团结,最终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构建向上的学风
学风是班级的立班之本,优良的学风应包含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有良好的学习目标、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强烈的学习兴趣等。在班级学风构建中,作者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作者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非常勤恳努力,但成绩老上不去。笔者经过探究发现他们主要是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这一点,笔者在教学时会经常结合学生的需求给其讲授一定的学习方法,让学习成绩好的分享学习经验,并与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定期交流,从而使其逐步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2.加强对后进生的关爱
根据“木桶理论”,一个班管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级学困生的表现。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对这些学生的引导与帮助工作。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就从各方面给予学生关爱:在学习上热情指导,在生活上真诚帮助,有了错误耐心指导,有了进步及时鼓励。从而让其能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改正不好的生活习惯,逐步跟上班级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新形势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班级管理工作更为复杂,作为教学管理者要想搞好班级的管理工作就要深入学生中去,以学生为主,结合学生的需求,从班风、学风建设等入手,并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不断结合学生的需求总结经验,从而使每一个小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班级的温暖,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王守超 王颖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洋河样子岭小学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洋河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篇4
小学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基石,关系到国家教育改革的进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小学教育管理是小学教育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是持续推进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作为小学教育管理者,必须想方设法来提升管理的实效性。
一、更新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模式
管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小学教育管理实践中,校领导应该重视对管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树立科学化、人文化的管理思想,借鉴和吸收先进的小学教育管理方法,以此来实现学校的长远发展。管理模式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如果不能摒弃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就无法实现小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小学教育的管理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意识,勇于探索和构建高效的管理模式,进而满足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
二、优化师德建设,提升师德境界
对于小学教育管理来说,师德师风建设永远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师德师风关系到教风、学风、校风,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要想提升小学教育管理的实效性,一方面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努力工作,关爱学生并实现自我成长。从学校领导角度讲,重视师德建设也是学校常态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领导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全体教师不忘初心,教书育人,以良好的教风来为义务教育事业做贡献。另一方面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应该将教风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互相教育、互相激励的效果,配合学校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奖惩制度以及组织教师接受教育法规的学习和培训,以此来规范教师的行为,提升教师的师德境界,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完善制度建设,拓展发展空间
制度是保障,是规范员工行为的基本条件之一。在小学教育管理实践中,领导者应该坚持抓好制度建设,积极构建有利于学校规范化发展的管理制度,并监督制度落实到位,不走过场。当然,在学校管理中,学校领导者不可能每一步都做好,尤其是在制度建设方面难免有错误或漏洞,应该主动去寻找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积极修订和弥补,应体现现代化素质教育和人性化管理思想。此外,制度是为了更好地让人发展,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而服务的,所以, 小学校长应该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切实提升学校管理的实效性。
四、深化教学教研,搭建创新平台
小学教育管理者应该将教学质量放在学校开展工作的关键位置,为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提高教学管理质量,需要围绕教学教研来进行。尤其是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应该持续深化教学教研,为广大小学教师搭建创新平台,通过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促使教师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方法。此外,为了激发教师追求进步的热情,应该持之以恒地开展听评课制度,树立典型课例,发挥名师导航作用,在竞争与合作中提高小学教师的整体水平。
五、营造人文氛围,构建和谐校园
篇5
一、情感有“度”
谈到教育,往往强调“爱的教育”,真情付出,这并不是在处理家长和自己的关系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竹筒倒豆子直来直去。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家长来了后,教师当着家长的面训斥学生,家长会很尴尬。有的教师不仅训斥学生,还会训斥家长。为了避免尴尬,家长选择了不与老师沟通。这样的沟通,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起反作用。其实,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应该和所有的人际关系一样,本着尊重、平等、和谐的原则进行交流,同时给于家长更多的方法引导和理念引领。基于此,在与家长交流中,我们要注意几点:
(一)教师的态度。我们和家长谈心,目的是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校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双方沟通的态度至关重要,而家长的情绪往往取决于教师的态度,用征求意见的诚恳之心,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家长肯定会接受的。
(二)教师的标准。在父母的眼里,孩子都是可爱的,可以宽容、原谅的,甚至有些父母还会纵容孩子。有些原则性的错误,比如涉及到孩子的安全和道德方面的,就必须严正指出,需要家长共同监管、督促孩子去改正。所以,在对孩子进行管理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设定合适的标准和原则,做到心中有数,管理有度。
(三)教师的语言。语言是人与人交流最有力的媒介和载体,语言的适度与否直接影响着沟通的效果,古话说:“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与家长交流,不能只强化孩子所范的错误,这样做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可以采用先抑后扬的策略,先向家长介绍孩子的优点,再说孩子不足之处或需要改正的地方,这样,家长就容易接受了。
二、持之以“需”
教师会发现,孩子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等到我们想起与家长沟通时,或者不得不通过家长来解决问题时,孩子的问题或许已经由一个小火苗燃烧成一团火焰了,想要改正花费的精力最增加很多所以要及早发现孩子的问题。
(一)经常性不要等着家长先来询问,或者孩子出大问题了,再与家长沟通,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手段,主动与家长进行联系。
(二)多样性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多元化的家校联系方式,提高家校沟通实效。比如利用“家长开放日”“家校合作共建周”等与家长直接见面交流的机会,及时通报学校和班级的工作,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搭建家校互动交流平台,从而让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更为直接便利。
三、导之以“方”
在日常与家长的多次沟通里,发现家长不是不想管好孩子,而是由于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所限,不知如何管理的问题。鉴于此,我总结了几点教育经验给大家:
(一)注重对家长学科知识的普及学习是孩子们的首要任务,在目前的选拔制度和人才管理体制下,学习成绩虽然不能完全决定孩子的前途,但是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因此家长们普遍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家长的学历水平和认知能力往往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有的家长学历水平、经济能力相对较低,所以想让孩子有所改变,便寄希望于孩子能多学知识,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却又苦于自己的学识达不到,不能亲自辅导孩子;有的家长自身素质和能力虽然比较高,但是由于多年工作,一些学科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辅导起来孩子也有难度。以上两类家长为了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往往采用让孩子上辅导班、小饭桌或者一对一辅导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殊不知无形中却与孩子距离越来越大,效果往往也不是尽如人意。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可以建议家长采用与孩子同步学习的方法,开展家庭式学习模式,可以结合网络课件或者平台授课、校园网教育等多种方式,促进家长相关各学科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提高,为家校共同管理孩子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模式。
(二)关注家长和孩子的心理教育在教师中流传着一句话,什么样的孩子,背后往往就有着什么样的家长。心理学家往往也喜欢说:“孩子是在代替父母吃药。”由此可见,孩子的问题,往往是父母的问题。当然,在日常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我们也可以随时给家长和孩子进行相关教育,目的是让家长和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高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三)重视家长教育方法的引导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应避免教育方法成人化,甚至简单粗暴。家校沟通最主要的内容,便是应该重视对家长教育方法的引导。平时可以通过学校给家长举办名师讲座的方式,给予家长更多的精神支持和方法引领;也可以借助家长开放日等形式,让有经验的家长介绍育子经验;还可以借助各种沟通媒介及时推送各种教育方法的相关知识。总之,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提升家长的综合素质,会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景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59-02
1.前言
语文是基础课程,它不仅是所有科目学习的基础,更是我们认知世界、了解世界窗口的平台。语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有两大作用,一是基础性,这个基础性就相当于事物的根基,这是“通道”,所有的营养、水分、矿物质都从这个根基上获取;二是扩充性,即利用语文知识的载体,将其他知识进行融合和发展,继而得到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语文知识的缺乏必然导致其他学习的阻滞,“通道”不畅通,营养、水分、矿物质就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循环。在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是一项既有实践意义又有理论价值的实验研究,很多的学校都在试图寻找适合于自己的情景教学的方法。小学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童学习,从学习中获得成长的知识、体验成长的快乐以及获得创造世界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会同知识,能强化学生的素质、激励学生成长,最终演变成学生的精神财富。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当中就会有一个目标;也依据这个目标,情景教学的方法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如何才能把语文课程和情景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出学生的素质和创造能力,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几个观点。
2.语文情景教学方法
2.1情景教学要符合学生的特点
教育的实质是教育人、塑造人,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授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假如不能很好把握学生的特点,语文课程的学习要求将不能很好的完成。情景教学的建立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上开展,不能浅尝辄止;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师不仅是语文知识的教授者,也应该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老师。找出学生喜爱的事物、挖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再融汇学生的语言特质、思维取向,结合语文课本知识加以贯通,在此情况下,学生能注意力集中,心灵沉浸交汇,完全被语文老师一步步的引导,这样很容易理解教师的意图,从而和老师进行流畅的互动,增强学习的效果。
2.2情景教学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新课标之前的很多情况下,学生都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现在也有很多人在天天讲学生的主动性,但苦于没有实质的办法;笔者认为学生自发学习精神习惯的开发,并不是“只争朝夕”的事情,更不会“一蹴即就”;首先语文老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无助于学生主动性学习精神的提高。语文情景教学方法,我们要有一个持续的场景,笔者形容它是一个电视连续剧,之所以这样,笔者认为情景教学不宜切换太快,今天这个场景明天那个场景,很容易使得学生产生跳跃感而迷失其中;情景要有个主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线条进行联系;在此主线的引领下,学生的精神思维能处在一个连续联系的状态,往往能使得学生对下一个情景的期待,也正是这种期待的心理,让学生“主动出击”的念头得以产生;学生年纪小,有天然探究好奇的心理需求,对未知世界有向往感,由此主动学习的精神就会得到逐步的加强,继而会形成一种习惯,最终成为学生自身素质的一部分。
2.3情景教学要与自然情感联系在一起
所谓“情景”就是有情有景,语文情景教学要将知识场景和情感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这个情感元素是情景教学的一个无形的线,也就是这个线一直牵引着学生的思维、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满怀激情的学习。这里无疑还要涉及老师和孩子的关系,老师是教学引领者,孩子是被教育者;老师和学生处于一个思维平台,会使得学生有趋向意识,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情感依靠;我们有时可以听到学生评价自己的任课教师,这都是学生心理情感的表露;假如我们教师能够触摸到学生情感的脉搏,这种感情是很容易建立起来的。在此情况下,老师掌握了学生的情感动向,并将这种动向化为情景教学中的一根红线,那么情景教学的效果就会大大增强。
2.4情景教学要具有美感
俗话说,人性天生爱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也不例外。事实上,语文课程就是一种美的传播,这种美存在于语言文字当中;我们采用情景教学只是放大了语文之美,把隐含在语言文字中的美进行了公开的昭示;在实际设计语文情景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是审美者,从不同角度来挖掘美的素材并制造场景,使教学课件成为“美”的结晶体。由美而产生舒适的心理,大大缓解了学生的被动学习的压力,继而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之下学习,不仅能更好的学习到语文知识,还能够得到美的享受。
2.5情景教学提倡传授“鱼竿”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鱼竿”,以前教育的手段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学生主体的参与性不足。在语文情景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非常重要;我们教师可设置一些工具让学生去自己动手,进行一定可控范围的创造和制作。学生在制作、组合、使用工具中学会创造,动手动脑;同时,在“情境”中,学生之间学会交往、合作,这非常有益于情景教学的拓展和深入。不仅能在在课堂上兴趣高涨,也能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情景,不失为语文情景教学的一种手段。
3.结语
老师承担有神圣的职责,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肩负责任重大;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还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情景教学的方法被老师经常采用的,并且富有成效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情景教学的拓展不能停留在某一个阶段,而是要长期进行下去。学习无止境,语文教学的方法也就没有终止的那一日,小学语文综合能力训练是一项需要学生全程配合的工作,在思想上明确,那么,语文的整体素养和能力也会一起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赵锦霞.探索情景教法 提高教学质量[J]. 今日湖北(理论版). 2007(03)
[2]沈海萍.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管见[J]. 吉林教育. 2009(29)
[3]李堂娥.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J]. 经营管理者. 2009(06)
篇7
【关键词】预防 中小学教育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73-01
预防教育法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法,是指教育工作者在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的基础上,对被学生将要去做或者可能要去做的思想和行为进行预防的一种方法,将学生某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消灭在萌芽中。预防教育法实际是一种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教育方式。在中学教育中运用预防教育法,能使教师争取教育工作的主动权,减少减少教育工作中没有预料到或因预料到而没有及时作出解决方案,引起学生思想问题或意外事件发生。用好预防教育法,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预防教育法在中学生教育中的特征
中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期,思想还未成熟,往往更加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关注与关爱。因此,对于中学教育而言,做好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到思想领先,把思想工作做在前头,将学生们各种不正确的思想念头消灭在萌芽中,从而防止各种不良行为事件的发生,是预防教育法最大的特点。这不仅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还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情商,能敏感地读懂学生的心思,准确地感知他们的言行举止中透露的各种信息。然后,针对采集到的信息,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变的思想教育方法,扼制其或许即将发生的不良思想或行为,使其以阳光、健康的心态重新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二、预防教育法在中学生教育中的方法
中学预防教育的最大特征,就是要有超前性,要防患于未然。超前性教育一种有先验性的教育方法,是根据当前出现的社会问题和突发事件预测将要发生在人们思想行为方面的问题,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中。在中学教育过程中,现实性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实际问题,并且是非常复杂的,因为每个学生所处的具体生活环境和个人经历都不同,也就形成了各自在思想,性格和基本行为模式上的差异性。现实性是超前性的基础和依据,超前性是现实性的提升,在进行超前性预测时要基于现实性,考虑当前的各类问题的发生的根源和可能,再判断、预测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思想行为问题。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不仅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可以使教师在做教育工作中占有人气的支持和对预测得准确率。
三、中学预防教育的要求
1.对教师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具有认识合乎思想发展规律的能力,说:人民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第二,具有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的理论基础,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和思考问题。第三,明确过去和现在思想发展变化的趋势,对现实的思想状况有比较 深刻的认识。第四,有迅速应变的能力,有从少量信息中洞察全貌哦判断能力,能从繁杂的思想动态中理顺各种关系。
2.收集信息整理加工
第一、国内政治、经济、思想个方面形式的变化要全面了解,国内外发生重大事件时,特别是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利益的事件,都能引起人们思想的强烈反响。比如2008年“抵制家乐福事件”,2008年支持奥运生活传递,2010年“69圣战”。第二、对预测对象的工作、生活、和客观环境的体察。收集对社会,学校和学生有影响的思想信息,党的方针政策,学校的管理和奖惩制度的实施,学生生活上的困难,来自家庭、同学学习成绩的困扰,个别同学的违纪违法行为,社会不良风气的侵害,对社会问题的看法。
3.掌握被教育者的的思想行为发展规律
对信息的整理中,教师要总结归纳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及特点,以此为依据,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为基础,从结果分析原因,从原因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思想行为倾向。并且要随着学生思想的变化,随时完善和修正自己的判断,提高预测的准确度,为实施预防教育提供可靠依据。
4.时机与内容的一致
人的思想是纷繁复杂的随时变化的,但是中学生这样一个既有固定又有变动的团体来说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总体上可以掌握其规律的,中学时期是学生们的青春叛逆时期,学习上,生活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并且,时常自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对的,而大人的观点是错的。这样,难免与家长与老师之间产生冲突。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一生理和心理特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防止在生活学习当中出现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相背离的思想或行为。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小学教育;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新课程中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非常重视,《品德与生活》与《品德与社会》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也由对新课程的认识的不足也逐渐的变的清晰起来起来,知道该如何去教学生的思想品德。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应当采用合理的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无论是课内教学还是课外教学都应当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相互了解是教学的基础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学生们的思想品德提高了,在其他方面也会有所提升,这就是思想品德在学生们成长中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时教师就要做到热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对学生推心置腹、以诚相见,全面了解学生,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例如,在平时的思想品德课程上,我不搞硬性的“管、卡、压”,而是“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在思想和学习上坚持“导”和“引”为主的教育原则[1]。我给班里全体学生都建立了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学生爱好特长,学生的性格和开展活动情况以及平时的表现情况等),进行跟踪培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科学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迎接明天,展望未来;指导学生发展个性,树立学习的自主意识,不断进行自我激励,奋发进取;教育学生保持开朗的心境,培养学生的爱心,使学生学会以尊敬、信任、团结、友爱等积极态度与人相处,达到心理相容。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想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对学生在思想和学习上严格要求是无可厚非的,但严中有爱、严而得当才能使他们在这个温暖大家族里茁壮成长。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不能对儿童感情用事,厚此薄彼。
二、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
爱教育,是教师教学的思想基础,教育的使命就是培养人,作为教师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树立坚定的事业心。教师的生活是清苦、清贫的。但教师在精神寄托方面却是十分充实的,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当把一个个无知的玩童变成了优秀学生时,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热爱教育事业,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反映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中,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热爱思想品德,帮助学生培养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呢?首先要求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其次,教师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在日常生活及活动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身体力行,给学生树立榜样。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出的比喊出的有分量。小事情大内涵,大道理小行为[2]。”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教师自身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树立起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品德观念。
此外,开展丰富多彩、适合小学生的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好机会。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会、热烈的演讲赛、精彩的歌舞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认真听、仔细看、用心想,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感悟,从活动中受到启发,受到感染,受到触动,不知不觉地懂得深奥而抽象的道理,培养学生爱劳动、讲团结、守纪律等良好品德,并逐步形成一种自觉自律的行为。
四、思想品德教育应渗透在教学活动之中
教学的过程不是传授单一知识的过程,如果只进行了单一知识传授的教学活动是不够的。教师在讲授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背景进行分析,教学生怎样去解决矛盾;分析著名作家的思想,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去正视社会的真、美、善和假、丑、恶[3]。只有在人文学科的教学中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对自然科学知识的讲解的同时,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且还要注重德育目标的实现。分析科学家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所表现那种品质、那种精神,这样可以感染和激励学生用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学习道路上的困难。
五、积极发挥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身正为师,学高为范。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还要做思考教育者和师德示范者。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带之以行,以行正人”。学生的仿效性、可塑性很强,好的榜样对学生的言行、思想具有重大影响。身教更重于言教,只有做到言行一致,为人师表,才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可敬、可亲的形象。例如,在日常的工作中,我总是严格自律,以身作则,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每次上课,我总能认真备课,甚至能够不带课本就能达到教学的效率和目的,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真学习的兴趣。在课后我还能积极地帮助学生,和学生做朋友,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遇到学校的大扫除,我总能亲自去做,带头做学生不愿干的活。义务劳动、捐献等活动我都带头参加,将教学中的具体内容诉诸于了教学实践中。在我的带动下,学生们的思想品德提高了,事实证明,无言的行动胜过百句说教,“身教”起到了单纯“言教”所不及的效果。这正是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总之,爱心是教书育人的基础,是具有良好师德的体现。试想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即使他每天抄圣经,那也会做出令人担心的、可怕的事情来[4]。所以每个教师都要努力做到爱教育、爱学生、以身作则,塑造人格魅力。只有用一颗善待孩子的爱心铸师魂,坚决履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处处为人师表,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参考文献:
[1]刘志勇.论如何增强农村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2]李蕊.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2(34)
篇9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教学;策略;差异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初中使用的新教材为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式和行为。“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的学习观,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但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小学英语教育和初中英语教育在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小学生升入七年级后,往往会遇到种种困难,产生种种不适应,从而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下降,学习成绩滑落。根据调查、比较、分析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原因引起的:
1.中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的差异
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学策略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绝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学活动基本上是采用直观法。事实上,小学英语教学只要求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到了初中之后,随着语言学习的内容增加,初中起始阶段的学生学习英语时除了感知材料外,还要求必须理解语言材料。这也就要求初中起始阶段的学生学会运用理性思维的方法来学英语。一旦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吻合,学生就适应不了新的理性思维的学习方法。英语的教与英语的学就会相脱离。加上小学英语内容简单、易学,在小学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是边学边玩。而且,小学生好奇心要比初中生强,并且好动、好玩。在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师经常利用游戏、唱歌、模仿等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正好适应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而当他们步入中学后,英语课程标准中“学唱英文歌曲”等趣味性英语教学方式也没有了,“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朝着培养中学生“初步学习英语的信心”转化。学生再也不会认为英语学习是“好玩”的了。而是作为一种“学习负担”。一旦英语教师没有注意这种变化,学生就会适应不了七年级的英语学习。所以如何保持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成为中学初级阶段必须注意的问题。
2.中小学英语学习环境变化的差异
中小学学生英语学习环境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小学生进入中学后,他们将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他们对校园环境、生活环境和任课教师都感到很陌生。例如,大部分七年级学生对新教师教学方法、语音、语调、板书、言谈举止等方面都不是很适应。加上小学英语教材基本上是图文并茂,讲究趣味性、直观性;而初中英语课文内容比较复杂,并且词汇量加大,学生对此感到既好奇,又陌生,又不理解,以至于影响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3.中小学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差异
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英语水平就不像小学生刚学英语时那样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由于小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多年英语,加上各小学的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上采用的教学方法及要求不同。此外,环境、家庭和个人等因素造成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七年级英语教师对具体某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如何根本一无所知,因此初中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师如果不注意教学的衔接过渡,势必直接影响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开展初中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与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小学生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初中学习而导致当前初中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的棘手问题,从而有助于保证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它有助于加快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顺利地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任务。区域推进中小学英语教育工作,对初中和小学的英语教育进行通盘考虑,研究初中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与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就具有了重大的价值。
二、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过分强调应试,忽视了对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学生进入初中后,有些教师认为应该让学生早些接触中考题,才会提高升学率。因此,一切教学活动围绕中考方向转,中考不考口试,教师在教学中就忽视口语练习,一味加强应试训练,以致学生渐渐失去了小学时培养的对英语会话和表演的兴趣,虽然擅长做选择题了,但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却很差。
2.忽视中小学的教学交流
由于为数不少的中学英语教师不了解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方法手段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大约要花去整个学期的时间来了解和适应学生,因而贻误了最佳教学时期。初一第一学期,刚刚进入初中的小学生们对初中的英语学习充满憧憬与兴趣,如果加以及时引导,是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每当新学年开始,应组织初一年级英语教师到小学听课,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师的教学风格,为中学英语教师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心理等方面做好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提供感性认识,圆满完成从小学英语到初中英语教与学的衔接。
三、几点思考
1.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不仅仅是知识体系的衔接,更重要的是衔接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有效的学习策略;衔接正确的语音语调、语言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中,中小学英语教师要加强沟通及时反馈,共同做好初中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与小学英语教学衔接工作。
2.定期开展中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活动,加强中小学外语教师在教学方法、课堂模式、评估、教案等方面的交流,促进对话,共同提高。在适当范围内,中小学英语教师联合开课,轮流执教。
篇10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原则;方法
语法主要是指英语构成成句过程中的规律,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语言判断。但是目前许多小学在开展英语语法教学的时候,并没有掌握好规律,只是对语法规则进行讲解,并没有将语法知识和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结合起来,这样就使学生对语法的学习产生不了兴趣,还会影响学生对英语的印象。而且在语法教学中没有注重语法应用的语境,使得学生语法表达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应该坚持的原则
(一)交际性
小学英语语法的交际性主要是指语法教学并不是在孤立的句子中进行的,而是应该和交际语境结合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较好的交际环境,利用幻灯片、实物、图片、视频、对话表演以及表情等,将语法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这样就能让学生掌握真实的语言材料,学生在贴近生活的语境中掌握语法规律。
(二)实践性
语言能力的提升必然少不了实践练习,外语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惯性的过程,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不断受到正确语法的刺激,语法习惯就自然养成了。小学英语的语法主要出现在一些单词、句子以及文章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多对这些内容进行练习,熟能生巧,最终形成自己的一套语言习惯。
(三)阶段性
小学生要掌握语法就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这样才能对语法逐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教师需要注重阶段性的教学,让学生对语法有循序渐进的认识,为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小学阶段的语法学习就是积累感性认识的过程,应该把握好这一阶段的学习特点。在小学教学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隐性语法的教学,让学生通过故事、儿歌或者多媒体的形式间接获取语法,学生对语法的掌握是潜移默化的。但是随着学生年纪的增大,就需要对学生渗透显性语法,让学生了解语法规律,将显性语法教学和隐性语法教学结合起来,这样就有利于梳理学生的语法思路,使学生对英语语法的学习一直充满兴趣。
二、小学英语语法的教学方式
(一)利用直观实物开展语法教学
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是直接的、感性的,因此,在进行语法教学的时候,需要避免枯燥性和单一性,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取得课堂教学的乐趣,从而,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教师要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学习的难度。比如,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体育明星图片,像李娜、姚明等,通过姚明正在打篮球的画面让学生了解现在进行时的基本用法。让学生看猴子摘玉米的动画让学生掌握过去时态的具体用法。再如,在学习“therebe”这个句式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看着教室里面或者校园里面物体进行练习。比如,“墙上有一幅画”“校园里面有许多树”“树上有三只鸟”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对于事物的感知就是具体的,也能积极参与到语法的练习过程中。
(二)开展趣味语法教学
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的时候,应该先让学生阅读一定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对语法学习有感性的认识,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进行语法现象的解决,让学生从语法教材中将一些有语法内容的句子画出来,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寻找结果进行总结概括,对学生的语法学习起到点拨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概括总结的时候,需要使用一些趣味性的方式,这样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比如,在学习“be动词的用法”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am、is、are”这几个be动词进行区分,就可以编出“我用am,你用are,is用在他、她、它,凡是复数都用are”这个顺口溜进行记忆,简单易懂,学生也能很快掌握。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还会利用教学情境开展语法教学,比如,在进行现在进行时的学习的时候,许多学生对于“be+行为动词ing”这个形式不理解,在写句子时也容易忘记,此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下面一个故事:“be是一种母老虎,而行为动词是一只公老虎,两只老虎在一起的时候生了一只小老虎就是ing”,听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学生对现在进行时的构词方式了如指掌,如果忘记,也能对这些小故事进行回忆从而了解现在进行时的使用,也就不会将“be”动词或者“ing”遗漏。
(三)开展任务型语法教学
任务型语法教学主要是指教师给学生安排一系列的任务,将语法和任务结合起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会对具体的语法进行了解,学生也很愿意参与到这样的任务完成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时候,应该围绕提升交际能力,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但并不需要拘泥于一种教学方式,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要记住对小学生培养的并不是分析语言的能力,也不是掌握语法术语的能力,而是要注重提升学生语法应用能力,让学生在英语交际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电建,赖红玲,岳可观.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原则及方法[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