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的机遇范文
时间:2024-01-31 17:52: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教育的机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技术已经成为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正对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对于中小学而言,教育技术的普及是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因此,探讨中小学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学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特征
(一)强化辅助教学的功能
辅助教学是教育技术最早最基本的形式。在国外,教育技术已经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对我国中小学而言,教育技术在辅助教学方面发挥的作用却非常有限,所以,强化辅助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目前,我国中小学还主要是教师一支粉笔、一份教案的课堂教学形式,由于教育技术设备仍然相对缺乏,教育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起到的作用仍然相当小。因此,强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功能应该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
(二)网络化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化教学成为教育技术应用的重要方向。而多媒体网络教学则是目前中小学教育技术的一大发展趋势。媒体网络化教学除了需要校园网络和多媒体教室等硬件设备外,教学软件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的存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根本性的变革,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学习的方式、内容与进度。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向老师提问;老师也可以通过教学网络对学生开展集体、分组或单独的教学活动。同时,不同学校、地区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相互交流探讨与合作。因此,网络化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
(三)远程教育
随着中小学网络教育系统的逐步建立,远程教育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由于教育资源具有稀缺性,加之我国城乡中小学教育环境又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推广远程教育对于农村地区中小学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的公平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学生可以在网上自主学习,参加国际国内学习交流与活动,许多新观念、新模式将会应运而生。
二、推动中小学教育技术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转变教育理念
要想紧跟当前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推动中小学教育技术的普及,首先必须在思想上转变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教育技术对提高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效果的重要意义。作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技术在提高中小学办学水平,改善教育质量方面作用巨大,这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认可的方面。然而也有部分教师认为中小学教育技术的普及推广并不重要。他们不仅对教育技术的实际教学效果产生怀疑,而且对使用教育技术有一定的排斥与抵触心理。也有部分领导虽然嘴上说教育技术很重要,但在心理上却不以为然,不愿意投入人力、财力、物力去探索与研究。如此种种,必将对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求中小学领导与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地研究、使用与创新教育技术,这样才能推动中小学教育技术的发展。
(二)推动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软件与硬件是教育技术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二者相互支撑,缺一不可。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着二者之间不和谐的现象。有的中小学一味追求硬件,认为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要加快硬件建设的步伐,进而大修网络,购买先进的设备,对软件却置之不理,结果导致硬件一流,软件匮乏。因此,中小学校要重视教学软件的建设,使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协调发展,开发出高质量的教学软件。同时,教学软件研发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提高教学效率。对教学软件既要重开发,又要重应用,只有在教学中取得了实际效果,教学软件的价值才能真正得以体现。
(三)加强教育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中小学教育技术人才队伍是教育技术的主要使用者,直接关乎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使用效果。这一队伍既包括从事研发工作与维护工作的工作人员,也包括实际使用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一线教师。对于专业开发人员与维护人员而言,其自身专业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教育技术的研发与使用效率,而教师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如何则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因此,教育技术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为中小学教育技术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必须集专业技术知识、计算机技能与教育艺术三者于一身,在教学中合理使用教育技术,这样才能真正推动中小学教育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网络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有机融合目前,信息技术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国防、科技、军事等等,教育更不例外。要想提高教学水平,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必须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将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有机融合,促进教育体制的转变。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融合的意义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网络信息教学手段采用多种现代化的元素,如多媒体软件中使用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这些都是辅助教学的重要元素。通过这些方式展现教学内容,会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清晰。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小学语文中《黄果树瀑布》一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将其播放给学生,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2.丰富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网络信息量极大,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搜索到各种资料以及语文教育的前沿动态信息,并将这些资料作为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更新语文知识。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找到相关案例,在案例讲解中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思维,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清晰地标注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如将一些重点词汇、修辞手法、优美的句子用醒目的颜色和字体表示出来,让学生明确教师讲的重点和难点,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教材的价值挖掘不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应用十分广泛,很多语文教师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课件制作上,忽视了对语文教材的挖掘,忽视了教材的地位。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经过国家教育部门严格审核的,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将重点放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弱化了对教材内容的研究和分析,教材中的很多经典内容没有被挖掘出来,制约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2.追求教W形式,忽视教学内容的提炼
在互联网急剧发展的大环境下,部分教师片面追求课程形式,使语文课堂向带有美术性和音乐性的课堂转变,课堂趣味性确实有所增加,但是语文教学的思想性被大大降低了,带有深厚文学底蕴的语文教学被打破,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也制约了学生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网络信息技术的措施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现一些生动的教学案例,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文学常识,使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进而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2.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师以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相对枯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教师不但要注意挖掘教材内容,还要通过网络媒体丰富教学资源,如搜索与教材知识相关的资料,提高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认知,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量。除了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教师还要拓宽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层次。网络信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建立气氛轻松、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
3.搭建网络信息平台,促进教学
教师可以建立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提高的舞台,如微信群、QQ群、语文教学论坛等。教师可以在这些网络平台上定期文学常识、优质文章,为学生推荐经典著作和优质书籍,为学生文学素养的积累提供大量支撑。教师还可以定期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线上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也可以利用平台沟通和交流,建立和谐的生生和师生关系,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网络信息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今天,教师要充分借助网络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有选择性地运用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各学科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篇3
一、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
1、教学思想整体滞后。教学理念转变不及时。理念引导行动,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大部分农村小学中,上至学校的管理者,下至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都不能够领会新课标的实质内涵,从而不能够按照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理念。完全围绕“升学率”的提高来组织教学,完全忽视新课标的要求。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学校的管理者认识到了按照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但是任课教师却不能按照要求进行教学改革。这种“上动下不动,头转身不转”的现象也不可能促进农村小学教育水平的实质提高。
2、师资水平整体较低。受到我国城乡二元制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各类基础设施与城市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因此作为受过高等教育,得到过城市生活洗礼的师范类毕业生大多不愿意到农村任教。这样一来农村小学师资长期得不到有力的更新和补充大多“年老体衰”,有些甚至是“超期服役”。教师的水平、理论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例如,现在新课程标准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多学科教学,英语、计算机等已经成为小学必须要开设的课程。而大多数老教师由于年龄等原因不能够胜任这两门课的教学。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此类情况在广大农村小学中是普遍存在的。
3、生源不足、留守儿童多。首先,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使得农村学龄儿童减少造成学生基数减少。这是农村小学生源减少的自然原因;其次,一些进城务工人员为了子女接受质量较高的小学教育,选择将子女接近城里读书。这是农村小学生源减少的经济原因。更为突出的是,留守儿童问题,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以来就增加量学校教育的难度,势必会影响农村小学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新课程标准的落实。
除此之外,硬件环境的不完善、政府监管的不得当、经济发展的不完善等一系列原因都是农村小学不能够科学健康发展的阻碍。
二、解决对策
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视问题,是不能够解决问题。作为农村小学教育战线上的一名管理人员。我认为要解决以上几个问题,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把握国家教育整体发展的大趋势,要依照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解决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
1、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农村小学的教育中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能搞过去的不重实际的一刀切。“以生为本”要求我们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尊重学生的诉求,反映学生的心声,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承受能力。不仅要抓学生的成绩,还要对学生的品德和生活进行及时的指导和有效的管理。教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教师之间也要相互沟通。要及时发现孩子的优长和思想变化。在日常的管理中不能有体罚现象和变相体罚现象,要给学生充分的人格尊重,让学生快乐的生活、快乐的学习。
2、实施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科学的管理体制不仅不会限制人们的积极性和开拓精神,而且能够激发人们的斗志,提升工作效率。这对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是这样,对一所学校同样也是这样。例如,在对教师的管理中,要按照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原则,让教师尊重法律和制度的权威。
3、提升教师素质。提升教师素质是提升教学质量,促使教育科学良性发展的重要环节。这一点对于广大农村小学来讲意义更加深远。要做好新教师的引进工作,要向教育主管部门要政策,在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小学来;要为新教师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不仅要做到“引得进”还要做到“留得住”;要为教师进修、继续学习提供机会和便利要对教师进行定期的业务考核,用以这一机制促使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
4、提升学校的硬件条件。学校的硬件条件是衡量一个学校的重要标准。明亮的教室、宽敞的操场、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的图书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实事求是的讲由于条件限制农村小学要想达到城市小学的标准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可以向政府申请、向社会求助,分阶段、分部分的提升学校的硬件条件,为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提供物质支持。
篇4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也为师范院校的各专业发展与改造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必须紧紧抓住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机,积极进行专业的改造与调整,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为新时期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培养出大批高质量的合格的优秀教师。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技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必要对如何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对当前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的认识
应用型是相对于学术型、知识型而言,具体是指面向“一线”,倾向于能力培养,是对“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特质的总的概括”。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向,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将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对国家政策层面的背景认识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人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2.《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教师教育课程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为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该《意见》中指出了各级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及能力要求,为培养院校的培养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指导。就培养教师的院校来讲,其中提出的“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等内容,与上述《纲要》中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一致的。
3.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第30条中明确提出:“高等 学校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国家和各地方都已全面开始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等学校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合格人才提出了新要求。
(二)对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掌握的现状认识
荷兰教育技术学博士Kivschner在《旨在获得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学习环境设计》一文中对知识、技能及能力作出了阐述。他认为,知识是特定领域所呈现的事实、概念、原理、程序和理论,知识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别人很容易查明你是不是掌握。技能更多强调学习者必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执行高级的心理过程,技能很难从外界观察到且很难一学就会。能力是从各种适当的行为中做出选择的本领,以保证在限定情况的范围内成功地达到目标,能力之所以比技能更高明,是在于它明确要求运用策略性知识与情境性知识。
课程的学习理应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更强调技能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知识的传承性要通过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来体现。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中不难看出,开设的课程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而对于学生的实践技能,不论是课程设置还是学分及课时的分配,体现都不是很突出。主要表现在对于小学所开设的课程类型及课程内容、结构不熟悉、课程标准的认识能力不足、教学技能表现力不足(教材分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说课、课堂讲授、评课能力、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偶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能力、了解研究学生的能力等方面,这不但不符合一名合格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更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是截然相反的。
二、提升应用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策略
(一)建设应用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小学教育专业应用型课程的设置既要体现职业化,即在课程体系中开设相关教师职业类的课程,也要重视课程的人文性。当代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应是博学加专长,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的素质,做到“能说会道、能唱会跳、能写会画、能教善研、能用善创”。概括为学生要具备的“七艺”为说、唱、弹、跳、写、画、教。通过多方面努力实现学生学科专业基本能力和教师职业技能的协调发展。
1.学科课程的建设。是依据应用学科的发展来设置课程,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应用型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科理论知识和用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应该具有“宽广、“浅显”、“新知”、“实用”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宽广”——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中对知识的广度有一定的要求,知识越丰富对于小学教师的职业能力越有利,而且将会有助于其应用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浅显”——指适度降低课程的理论深度。在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应该适度降低各学科知识的深度和难度,重点做好不同学科教学法的学习以及教学技能的掌握与训练。
“新知”——指在培养方案中所开设的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把最新的与应用有关的学科知识纳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
“实用”——指学科知识的传授要有应用的针对性,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2.应用能力课程的建设。根据学科要求和小学教师职业的素养要求,按照不同的能力要求来设计并设置实践课程。应该要求在所有设置的学科课程中,实践的课时数要占到一定的规模。此外,加强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职业能力训练,引导学生较早地、系统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力度,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知识的学习,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在后续学习中弥补理论知识的缺陷与不足。
3.综合素质类课程。以基本素质课程和职业素质课程为主,侧重于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最终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应用性培养目标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要掌握比一般高职院校学生更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而这些能力在目前的培养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建设“实践教学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能力为本位”是相对于传统教育中的“学科本位”而言的,就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来讲,这里的“能力”更主要的表现在现代教育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开发能力。“能力本位”最终作用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体现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的价值取向。
1.强调实践性教学的过程性。在设置相应的专业必修课程、增加实践课时的同时,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可以通过举办舞蹈教学汇报演出和书画手工艺作品展、强化学生“三字一话”、说课、上课、评课能力的训练;同时,特别强调学生活动与专业特点的结合,尝试将实践性教学活动纳入各项主题活动当中。
2.强化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见习力度,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见习、实习模式。
第一年见习,主题是“教学观摩”。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全天参与小学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观摩小学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校内外活动等常规教学管理行为,让学生认识并熟悉小学校园环境以及各科小学教师,结合自身做好专业发展方向。
第二年见习,主题是“教学助理”,观察了解小学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程序的安排、课堂教学的调控以及教师教学风格特点,了解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态度等方面情况,协助小学教师开展班队活动。要求学生每周必须有一天去附近的小学做小学教师的“助理”,进一步熟悉并掌握教学活动的相关实践知识,并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第三年见习,主题是“教学模拟”,重点在于尝试说课、讲课、听课、评课、教育调査与研究相结合,并在小学教师的指导下试教试做,在此过程中来验证理论知识和提升实践技能。
第四年构建教育实习的实践教学框架,探索3.5+0.5的培养模式,实施顶岗支教实习,让学生全过程体验教学,综合而全面的提升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转变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同时也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
3.加快开放式办学步伐,广泛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在专业实践培养建设过程中,学校应坚持“合作互惠、理论与实践互补、师资共享”等原则,一方面加大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力度,注重充分发挥其效能,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多种形式,使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熟悉小学教育,研究小学教育,热爱小学教育,真正成长为能适应现代小学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小学师资。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学科教学;课程整合;策略;模式
按国际上流行说法,信息技术是指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覆盖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传感技术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技术和方法体系。在中小学教育实践活动中,一般指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整合首先是一种理念,即是信息技术环境支撑下的学科教学必须要在整合教学资源、教学技术、教学指导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充分自主地展开积极有效地学习。所谓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相整合,即在已有英语学习活动中,全面结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手段,提高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对英语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适应时展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使学生在获得具体的英语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信息素养。
一、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整合的必要性与现实可能性
据美国一家网络搜索公司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据不完全统计,因特网上向公众开放的网页已经达到21亿页,目前正以每天730万页的速度继续增加。在因特网网页中,美国的网页约占85%,其他国家的网页占15%,英语占全球网页的85-90%,成为网络世界的第一大语言。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英语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English as a world language,The existence of different varieties for English warns us against the danger of limiting the scope of practice and learning to certain limited varieties. Accordingly students are suggested that they should get familiar with different varieties,native and non-native.Teaching English should,thus,be improved with the inclusion of varieties of English spoken by different native or non-native speakers.This measure will help students broaden their appreciation and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they use and get prepared for any variety not yet known to them.在二十世纪的最后五年,产生了对人类历史具有变革性意义的互联网信息革命。这次革命将本来已经不可逆转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更加紧密的体现出来。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概念,过去由语言、文化产生的隔膜正被强烈地冲击着。英语正在成为现实生活和在线生活同步的世界语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上网(surfing online)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Do you Google?”或“Have you onlined?”在网民(netizen)中比“吃了吗?”更为流行。像以下一些网络专有名词促使学生对学好英语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兴趣,Windows,Office,Word,Excel,Enter,Web,Internet,Hacker,AOL,IT,WWW,QQ,BBS,CEO,E-mail,E-commerce,Online,Netizen,Down,Mouse,Host,Click等等。英语语言学习不是局限于概念上的掌握,学好语言的关键是环境,是多读,多说,多实践。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利用互联网进行全民性的英语普及教育,将成为中国人广泛提高英语水平,跨越语言文化鸿沟的最有效途径。互联网使个人在信息的获取上取得了极大的主动权。无论是获取信息,买卖商品,参与活动,个人都是绝对的主体者。在教育领域,互联网使每一个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不断充电,享受传统学习所带不来的绝大好处,继续教育和终生教育成为可能。当然,互联网学习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学习。老师个人长时间积累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激励和引导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只是为英语教学和学习提供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交流空间和资源宝库,这就说明我们英语教学迫切需要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
“整合”这个概念最早由英国提出。英国在“整合”实践中强调信息技术要配合英语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一定的教与学的目标,还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其他教学手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近几年来,世界其他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英语课程教学的整合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英国政府从基础教育入手,采取了有效措施,在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课程整合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二、如何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教育从目标、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但是这种变革决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完成,而是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发展过程。北师大现代教育研究所的马宁、余胜泉同志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将整合的进程大略分为三个阶段:即以知识为中心的整合以资源为中心的整合全方位的整合,我们所要追求的就是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全方位的整合。当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得到充分发展和利用时,当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得到更系统更科学的探讨和细化时,必然会推动教育发生一次重大的变革。那些强调知识内在联系、基本理论和与真实世界相关的教学内容变得越来越重要,而那些大量脱离实际、简单知识传授的教学内容则成为一种冗余和障碍。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也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将由原来的文本性、线性结构形式变为多媒化、超链接结构形式。就教学内容的发展趋势而言:总体上应该是教材难度增加,重视基本理论,强调知识内在的联系,着重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基本词汇及语法知识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实践着力培养学生解决现实语言交际的能力。由于教学内容的改革必然会对现有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目标产生强烈冲击,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将取代传统的教学目标而成为主体。这就要求我们对于传统的45分钟课堂的教学组织架构进行重新思考,不能让学生严格限制在45分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里,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同时在英语教学组织形式和活动安排上也都要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以适应新世纪科技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我认为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英语学科特点,探索多种形式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要根据英语学科特点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比如在进行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6这一单元知识的讲授时,我就利用互联网收集有关侦探故事和著名侦探的资料,整理各种比较有影响的案件侦破的相关程序,比如著名华裔侦探李昌镐的相关侦探故事,制作成演示文稿,并且以台湾3.19枪击案为背景,用flash制作一段简短的录像,又比如在讲授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5这一单元时,搜索现在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明星的资料,制作成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以文字、图形、图片、图像的形式展示给大家。使学生在愉快的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既掌握了学科知识,同时又掌握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都得到了提高,学生通过网络等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并与同学协作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2.追求两种课程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结合
信息学习环境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结合,借助信息技术而搭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由教学软件平台、学习系统平台、远程教育系统以及各种资源网站等所构成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不仅仅是教师用来演示,还要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英语教学的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新,使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两种课程整合的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师生特别是教师个人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的提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越来越注重教学设计所体现出的人性化、交互性、自主性、综合性等特点。
3.注重两种课程整合过程中理念到行动的转化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硬件、软件、应用等,随着硬件设备的逐步到位,如何发挥信息化投资效益,重视软件、资源建设,尽快突破教育信息化面临的瓶颈;由“重建设、轻应用”到“建设与应用并重”。建设数字化硬件环境,优先建设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设备,为整合提供物质条件:比如数字化教室、数字化办公室、数字化校园建设等。建设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库,搭建各种教学应用软件平台。软件只提供了处理教学或管理问题的工具,它必须要有加工的对象才能真正体现出价值,因此必须建设与软件配套的教育资源库,比如支持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支持管理平台的管理信息资源等。
4.省略 雅虎中文(站点),e.pku.省略 北大天网(文章) excite.省略,baidu.省略,hotmail.省略,,outlook express等)、媒体播放工具(Real player,Media Player,fashion超级解霸等)、网络交流工具(聊天室Chat、MSN、QQ)、音视频处理软件(下载流媒体文件-Streambox VCR,下载flash文件-flashget,超级解霸,Mediashow,Goldwave,Real editor)多媒体演示平台(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等信息技术资源来进行有效的英语教学设计。其次,在进行英语教学授课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有效整合信息技术来使我们的英语教学更流畅、更有效、更能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和主动性,如利用E-mail加强阅读写作教学,比如我在具体教学中就经常采用下面几种形式:Journal writing,Class mailing lists,Chain Stories or Sentences,Cloze Exercises,class homepage or a pamphlet,Cross-cultural knowledge,利用Real、Audio加强听力教学,我在日常教学中经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如主题口语会话(Theme-topic oral presentations)
——Theme topic selection
——Surfing Internet on given web sites to collection materials
——Writing oral presentation papers
——Oral presentations
利用网络媒体加强口语教学,我经常尝试利用网络广播加强口语训练(Answering questions;Discussions;Oral presentation),利用网络媒体加强阅读教学。第三步,就是要做好英语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我在英语教学中给学生列出了以下一些有利于学生有效整合两种课程资源的网站,以便与学生一道建立比较系统的英语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如:英语之声The Voice of English,http://English.省略/它是中美合作的英语网络教育视听说网站。它集听力、口语、演讲、电影、歌曲、网络广播、在线辞典、中外TESL网站资源大全;Randall’s ESL Cyber Listening Lab,http://省略/用于在线听力测试,包含难、中、易不同程度和时间长短各异的听力录音材料,更有测试题目和听力得分及答案显示。测试演示:美国CNN SF广播学习资源中心,http:///CNN在线听力测试及答案显示;http://省略/“牛津英语在线”( Oxford English On line ),它是一个由牛津大学的毕业生们创建的英语学习网站,它致力于帮助中国人学习纯正的英语。该网站除传播英语知识,帮助中国人学习英语以及提高用英语自由交流的技巧外,还能提供各种到国外留学的信息,并且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知识。这是一个免费网站,它提供的所有知识、信息和服务都是完全免费的。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网络资源,在此我不一一列举,总而言之,我们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必须将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三、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整合中的注意事项
1.要注意保持课件风格与教师教学风格的一致。现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非常的丰富,有些老师不愿自己去创新教学课件,而是上网下载,但我觉得需要引起广大教师注意的是,我们要善用网络上的课件资源,哪怕不是自己创设新的多媒体课件,也要选择与教师本人教学风格一致的教学课件。
2.要避免把英语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我认为,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广大英语教师仍然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我们要注意计算机多媒体运用的频度。在学校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外出参加教学研讨活动时,我发现我们有不少英语老师在课堂45分钟成了“放映员”,有时一堂英语课,播放几段录像,象征性地提几个问题就下课了,我认为我们要走出这种低效的课程整合的误区。
3.要注意在两种课程整合中各类媒体的综合运用。我认为我们在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要避免只重多媒体而忽视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要竭力避免把投影屏幕当成黑板。其实在英语教学中,很多常规媒体和手段是我们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所不可或缺的,毕竟我们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对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
4.要以人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以人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促使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自主掌握好现代信息技术。
总之,我们所追求的这种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整合,是一种全方位的课程整合,它不同于简单的综合,讲究建构的整体性和全息性;也不同于组合,讲究建构的有机性和最优性,而是注重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最佳配置。其次,它是一种过程,需要我们关注的是教学实践层面的问题,它重点关注的是信息技术如何充分有效地介入中学英语的教学训练之中,并由此形成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特征的中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过程。第三,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整合的主体应该是英语课程,而不是信息技术。而且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不是英语知识简单地、孤立地拼凑或叠加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将信息技术资源、方法和英语课程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英语教学方式。是在英语学习中有机的使用信息技术,努力使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都发生变革,更好地完成英语课程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0]35号.
[2]电化教育研究.1999(5).
[3]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11-07.
篇6
面临现实乃至于未来,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无比优越的家庭和社会条件,使他们的相当大的一部分,自我意识往往大为膨胀,而对于集体、社会、国家的责任感相对淡薄。因此,数学教学和其他各学科一样,加大渗透德育教育的力度,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结合本人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用数学史上的光辉成就的材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
例如:在教学“圆周长”一课时,使学生了解约2000年前,中国的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圆周率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历史伟人。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的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学了这课后,同学们深深感到,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了不起。我们要努力学习,努力创新,长大后为祖国争气,为祖国争光。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和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幅度,感受祖国发展的时代脉膊,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合教学内容,用实例说明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逐步认识到学数学的重要意义,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学好数学。
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时,课前组织学生对居民现代生活水平进行调查,得到一些基本数据。如:某居民楼一共有多少户,安装电话的有多少户等等。在新课导入时,播放一组小记者采访居民现代生活水平的录像。小记者在采访中说:安装电话的居民户数占总户数的95%;购买摩托车的居民户数占总户数的65%;拥用彩电的户数占总户数的100%。使学生感到生产和生活中经常要用百分数,激发了学生学好这一部分知识的愿望和自信心。
新课学完后,又让同学们分小组活动,联系生活中有关百分数问题,举出种种不同的实例,把教学活动再推进一步。使学生真正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和真实,以激发同学们学好数学的兴趣,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
教学中,我还借助教材中丰富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尊敬师长、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互助等良好的品质;借助不同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通过数学知识学习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的发现,数学的发展,数学内在矛盾的运动,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等等,处处皆含“实践第一”、“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等客观变化发展规律。这些都是客观的、都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篇7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开展教育教学的时候,人们也也越来越重视德育。德育对于人的一生都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能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怎样有针对性的开展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在德育工作开展的时候,将什么作为德育的出发点,多真少伪的进行德育教学,是很多学校和老师都关注的问题。现在学校对于德育的投资在不断的增加,可是效果却不甚明显,这要求老师在进行德育的时候,出发点必须正确,并且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德育,从而提高德育的效果。
关键词 德育;小学;出发点;活动
小学生接触的事情比较少,比较单纯,开展德育活动的时候,可塑性也比较强,所以德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小学德育很容易影响孩子的一生,现在的德育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这也是德育效果迟迟不明显的最主要原因,在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应该从什么样的方向出发,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德育教学,这是一个值得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进行德育的时候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
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是保证德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在德育进行的过程中,学生才是德育教学的主体,若是学生没有很好的参与进来,根本无法保障德育的效果。所以老师在展开德育的时候,必须注意和学生的互动,改变以往那种进行强制性灌输的教学方式,尽量实现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在教学的时候多讲一些真实的例子,提高学生对于德育的兴趣,让学生更加愿意参与进来,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道德感悟和道德素养,提高学生对于德育的认识。
想要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最重要的便是改变以往的师生关系,老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应该走下讲台,和学生平等的进行生活化的对话,从而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更好的体现出自然、轻松以及民主。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更加愿意参与进来,和老师交流,提出自己的看法。
老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必须努力避免两种倾向的出现,首先是,德育的时候,老师不能够为了活动而开展活动,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让学生对道德习题进行解析,老师只是对学生的观点进行一定的评判,并且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必须注意老师的观点,这样是无法真正的起达到德育的目的的。还有一种倾向是,老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放任自流,没有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这样直接导致了学生思想混乱,并且也无法达到德育的目的,小学时期对于人的一生非常重要,老师这样进行德育教学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
二、将德育教学和生活结合在一起
小学生存在好奇心比较强的情况,特别是对于自己的生活则更加的好奇。老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有必要将德育教学的内容和生活中的实例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改变德育比较空泛的情况,将其具象化真实化,并且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对于德育的重视程度。除了生活中的实例,老师还可以将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讲给学生听,在进行举例的时候应该举和生活相关的例子,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并且老师在进行德育的时候,还必须注意现在德育中存在的不足,并且针对那些不足找出适合的方法进行改进,从而不断的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
在进行德育活动开展的时候,有必要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
合作探究对于小学德育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小学生自身存在能力、认知和知识比较缺乏的情况,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注意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和合作。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德育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亲密程度,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更好的吸取别人的优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德育教学活动中,使用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群体的方式展开德育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并且学生之间说的例子也大都是生活中的,能够提高德育例子的真实性,更好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创造性和道德水平。
三、对德育进行新的策略创新
根据时代的需求,想要保证德育的效果,创新已经成了一个必要的手段。此处的创新,主要是指对以往的德育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改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进行道德选择方面的能力,在进行德育活动教学的时候,老师必须充分分析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选择,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求异和质疑,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进行教学创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也是保证德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学生进行选择,多方面的去思考一个现实中的问题或者事物,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所以,根据需要,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打破以往德育的模式,多方面的评判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让学生更多的思考,进行思维上的创新,不断地激发出自身的潜力。
现在很多学校在进行德育的时候,比较注重学生的集合思维,而忽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属于自己的个性。老师在德育教学的时候,必须让学生多进行思考,多发问,对于我们生活中的道德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答,而老师在评判学生的想法的时候也必须经过深思熟虑,绝不能草率,因为老师草率的评价很可能会打击到学生思考发言的积极性。
结语:
在进行德育的时候,老师必须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并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不违背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情况下,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老师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必须按照多真少伪的原则进行,根据实际的需要,创设意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不断提高小学德育的实际效果,提高学生的整体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班级管理;结合
素质教育的深化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必须提升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学习技巧,还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想要实现上述目标,不仅需要良好的教学方法,还要求有效的班级管理。
1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关系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双方的目的一致。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小学班级管理主张以人为本,而这一点在课本内容中有着非常直观的体现,如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中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读报的好习惯》等,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对于班级管理而言,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提升其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与语文教学在目的上存在着很大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本身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有限,缺乏对于事物的判断能力,需要教师做好班级管理,严肃课堂纪律,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而语文教学相比较其他学科,更加注重日常生活实践,需要将课本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得学生能够形成一种生活学习的习惯,并且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体现出来,提升管理的效果。
2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结合
2.1引入分组教学:分组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于自身理解能力较差的小学生而言,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其对于学习的兴趣,还能够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必须在班级管理中,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爱好,对其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充分调动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分组教学具有相当显著的优势,一方面,小学生本身的思想比较活跃,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而且正处于性格爱好的形成阶段,爱好简单纯粹,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分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另一方面,分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满足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客观要求。
2.2引入故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传统小故事,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中获得感悟和体验。例如,从《孔融让梨》中,学生可以认识到,在与人相处时,应该学会谦虚礼让,这也是为人处世的一个重要原则;从《画蛇添足》中,应该了解到,凡事不能太过想当然,必须结合实践,以事实说话,认识到过犹不及,否则可能会导致事与愿违;从《司马光砸缸》中可以明确,在遇到危险时,必须时刻保持冷静,在自身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寻找脱离危险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故事所表达的内涵进行体会,同时鼓励其将获得的感悟在生活实践中践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3改变课堂形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语文课堂变成班会课,对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丰富,摒弃传统以考试内容为教学内容的方式。对于教师而言,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将思想道德教育引入语文课堂中。例如可以选择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我们爱你啊,中国》、《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等,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其爱国精神,同时结合相应的主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写作,使得其能够将自身的感悟书写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塑造纯净的心灵和远大的理想,还可以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推动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2.4发挥引导作用:作为教师,应该重视自身的工作,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对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帮助学生塑造优秀的品质,使得语文课文的引导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3结语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教师必须加强引导工作,将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巧妙结合在一次,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践行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保障。
作者:刘召磊 单位:山东省临清市魏湾镇第一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刘荣.管理教学相辅相成———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J].学周刊,2016,05:17.
[2]刘玉会,薛克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有效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6,18:57+40.
[3]薄杨毅.谈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的管理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0:26-28.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措施
在小学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中,利用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听说能力及其在听说之间进行的双向互动都需要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得到训练。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话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一些生动的、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鼓励他们参与到语言表达中来,进而达到提高他们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一、当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培养学生听和说的能力,但是忽略其语境交际能力的培养
语言的听说训练作为口语交际能力的基础固然很重要,但是一些教学者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时候通常忽略了语境方面的训练,学生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过程中,只有最基础的语言表达,对于交际中所包含的手势、语气及语态等问题都未进行正确的指导,长期之后会给学生的口语交际造成表达不到位等问题。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很自然的能力,因此在训练中必须要注意语境。
(二)创设情境中的交际性不足
良好的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更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与相关的训练中,让他们在情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和角色。但是小学语文中的口语交际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课程教学,必须在情境创设中考虑到口语交际的应用,不然就不能称之为口语交际中的情境创设。然而在当前的实际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很多的小学语文教学者仍然忽视情境创设的最终目的,所创设出来的情境和口语交际教学的融合度很低,对口语交际教学起到的推动作用甚微。
二、加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相关措施
(一)交际情境的合理创设与运用
在教学之前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由于年龄比较小,思维能力较为涣散,难于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即使短时间集中也保持不了多久。基于小学生这样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者可以设计一些主题鲜明、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情境活动,先将学生的注意力成功地吸引住,然后再引导学生在情境活动中围绕特定的主题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相关训练。此外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是极为丰富的,教师不仅要做学习上的引导者,也要做好生活中的有心人,平时多关注实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将生活中的画面穿去,这样创设出来的教学情境能让小学生更快地进入训练状态,而且更乐于积极表达。
(二)加强语言积累
在教学过程中时常发现有这样的一些学生,他们想要表达也乐于表达,但是往往在表达的过程中出现表达不完整或者表达不到位的情况。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学生掌握的词汇量不够,而词汇是语言表达中的关键,因而加强语言的积累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是基础也是关键所在。
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分为听和看两大类。听包括听故事、听广播、听新闻、听讲座等等,学生在学会倾听的同时词汇也得到了丰富,说话交流的技巧等都在听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低年级学生,他们识字不是很多,可以通过听来积累交流的语言。看包括看书、看报、看电视等等,这种方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较为适用,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语言知识基础选择看一些书,写读书笔记。
(三)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突出交际主体
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帮助小学生确立好交际的主体地位,要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最多的人文关怀,让学生的交际需求和实际需要得到相应的满足,让学生能够学会怎么样去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并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建立学习的自信。教学者要明确口语交际教学必须要让学生主动接受,学生在接受之后才会自主地参与到交际中来,这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所在。长期以来的口语教学都陷入了爱表达的少数学生充分表达,不爱表达的学生“乐于”当忠实听众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交际的任务分配给每个学生,以小组或者以同桌为单位,运用各种形式展开讨论,总之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身上的小小责任,进而自主的参与到交际活动中来,最终达到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语文的口语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创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积极拓宽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途径,让每个学生在交流中能够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能够学到一些交际上的技巧,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覃楚光.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才智.
篇10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英语;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28
一、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1.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力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充分,教师在教授新事物、新知识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因各种条件限制,不可能允许我们体验真实的情境,模拟建立相应的教学情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情境教学法营造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小学生更多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提升小学生对英语课堂的兴趣。在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以促进小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2.增进师生沟通
传统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主要就是口头讲解。认知能力有限的小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教师讲解英语知识的全部内容。采用英语情境教学法能够十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把英语知识点融合到模拟情境之中,使小学生在情境教学中,深入理解以及掌握相关的英语知识。同时,在英语情境教学中,教师能够和大多数小学生进行课堂互动交流,提升对小学英语学习的了解程度,同时还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课堂理解掌握情况进行教学调整,有助于小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英语情境教学课堂的师生互动,能够促使小学生更加相信教师,对教师更加认可,增加课堂教学中的配合度,构建高效率的英语课堂。
二、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
1.运用肢体语言展现情境
运用肢体语言展现情境是情境教学法中最基本的形式,同时,运用肢体语言教学也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带着小学生做一些肢体动作、动作幅度大一点也可以。用夸张的动作,语言教英语,不仅有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能够加强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比如,在学习“Come to the zoo”时,教师在讲单词时,可以一边讲一边应用肢体语言来模仿各种动物的特征;同时,小学生在跟读的时候,也要一边跟读一边模仿动物的特征,以增加对词汇的记忆。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使英语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也能够拉近教师和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无形之中为学生以后英语语言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2.趣味游戏情境教学
小学生处于探索世界的黄金时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爱玩,爱动,教师可在英语教学中增加一些趣味性游戏,让小学生在觉得好玩的同时,延长注意力的保持时间,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比如,在开展有关人体部位的趣味游戏时,英语教师安排一个趣味游戏竞赛的环节,让学生会运用head, eye, face, mouth, ear, nose, neck, knee, foot, arm, hand和leg等身体部位的英语单词来有针对性地学习英语。英语教师把全班小学生分成几个组,每个组选出一名小学生为小组代表,小学生依次发出指令“touch your nose…”,要求小组代表按照指示做出相应的动作。全体小学生为评判员,全部都做对的小组代表为他们小组获得一面红旗,然后轮流进行。这种趣味游戏方法既充分锻炼了小学生听说读的能力,又促进了小学生之间的和谐竞争、相互学习,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同时,英语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课后提出趣味游戏复习的建议,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也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进师生感情,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高效、合理地进行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广大英语教师积极探寻和关注的教学问题,情境教学法在继承传统教学优势的前提下,对于形成科学、合理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 莉,张作岭,杨延刚.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