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征收条例细则范文

时间:2024-01-31 17:52: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地征收条例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地征收条例细则

篇1

【关键词】:房屋 征收 补偿 安置

1991年国务院第78号令《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拆迁条例》”),2001年国务院第305号令对其做出修改。经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第590号令,公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征收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同时废止。这宣告了“拆迁”的终止,代之以“征收”。这应该是新的《征收条例》与原《拆迁条例》从理念到字面的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征收条例》已看不到任何一个关于“拆迁”的表述。认真研读《征收条例》全文,我们欣喜地看到《征收条例》的进步,但在实际操作发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征收条例》的六大进步

1、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

《征收条例》确立必须以“公共利益”为征收范围。其大前提是必须“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并且对公共利益的六种情形作了具体明确,包括国防和外交的需要;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等。此条款的规定有利于将公共利益征收区分于原来的商业开发拆迁,有效地保障房屋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

2、明确征收补偿的基本原则

《征收条例》第三条确定房屋征收补偿应当遵循“决策民主、程序正当、结果公开”的原则,第二十七条规定“实施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征收程序必须严格按照确定征收项目、拟定征收补偿方案、征收决定、征收补偿、特别程序五个阶段21个基本步骤(参考重庆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程序)进行;征收行为必须符合四规划一计划的要求;征收过程要求从房屋权属调查登记结果、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征收决定、分户补偿评估结果、分户补偿情况、补偿决定到审计结果全面公开;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先给予补偿后,被征收人应当在补偿协议约定或者补偿决定确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

3、征收主体及实施单位发生变化

《征收条例》第四条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市、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房屋征收部门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第五条规定,“房屋征收部门可以委托房屋征收实施单位,承担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具体工作。房屋征收实施单位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由此明确了政府才是征收补偿的主体, 并且要求房屋征收实施单位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相当于禁止了开发建设等企业单位直接参与征收拆迁。这有助于保护被征收人的权益,化解原来因开发建设单位作为拆迁主体,为追逐经济利益而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对维护社会稳定团结有促进作用。

4、征收程序的公开透明性和监督性加强

征收条例在原《拆迁条例》的基础上,加大了公众参与度,让程序更加公开透明,在程序设置上增加了很多创造性的条款,如:规定征收补偿方案应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不少于30日;因旧城区改建需要征收房屋,多数被征收人认为征收补偿方案不符合条例规定的,应当组织听证会并根据听证会情况修改方案;政府作出征收决定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房屋征收决定涉及被征收人数量较多的(重庆市规定被征收户数100户或征收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征收补偿费用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并公布审计结果等。

5、征收补偿范围和标准较前扩大和提高

由于暴力拆迁事件的屡次发生,其矛盾焦点大多集中在补偿标准是否公平上,征收补偿标准业已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征收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而原《拆迁条例》关于货币补偿金额则规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各省市的规定则各有不同,如重庆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是,“房屋拆迁补偿金额不得低于被拆迁房屋同地段同用途新建商品房交易平均价格的百分之七十”。相较之下,新征收条例以市场价格作为补偿标准,更为公平合理,有利于被征收人的基本利益得到保障。而且,在基本的房屋补偿外,还对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进行补偿,与原来的《拆迁条例》相比,在补偿范围上有所扩大。

同时,《征收条例》第十八条还规定,“征收个人住宅,被征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优先给予住房保障”。另外,“因旧城区改建征收个人住宅,被征收人选择在改建地段进行房屋产权调换的,做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提供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房屋”。这些条款充分体现了物权法中征收个人住宅应当保障被征收人居住条件的人本精神。

6、行政强拆被明文取消

《征收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三十五条特别约定“本条例施行前已依法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项目,继续沿用原有的规定办理,但政府不得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由此明确了强拆只能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禁止了原来以政府主导的行政强拆,有利于限制政府的权力无限放大,为公民的合法申诉救济、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共利益的认定存在漏洞

征收的前提是必须基于公共利益,《征收条例》中对公共利益作了比较具体的界定。由于规定条款并不能穷尽公共利益的全部范围,就有了最后一条的兜底条款,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恰恰由于此条款语言的模糊性和可操作性,致使公共利益的认定变得拥有无限可能。由于条例并没有说明最终有权认定公共利益的主体以及认定程序,如果没有相对独立的审查制度来决定公共利益的认定,如果认定机构不受限制滥用权力,那么关于公共利益的约束性条款将沦为摆设。各种非公益性项目将改头换面,打着“公益项目”的旗号进行征收。

2、征收补偿标准的制定存在矛盾

征收工作的核心问题是补偿标准问题,这也是从拆迁时代开始,两个相对主体之间,争议最大、矛盾最突出的问题。目前的征收补偿标准较拆迁时已有大幅提高。但是作为两方争议最大的土地使用权的补偿问题仍未解决。房屋征收的目的表面上是取得房屋所有权,实质是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这是不争的事实。现行的征收补偿政策中明确对被征收人的补偿包括被征收人房屋价值的补偿及搬迁补偿、临时安置补偿和停产停业损失补偿等,对土地使用权的补偿只字未提。但事实上大部分被征收人认为,土地使用权是房屋的附着物,如果政府不来征收,附加了土地价值的房屋,特别是城市中心地段房屋会随着地价上涨价值不断攀升,但政府征收后地产的增值部分价值就被政府或者之后摘牌的地产商侵吞了,这是明显不合理不公平的。这个问题不解决将会严重阻碍征收工作的顺利推进。

3、征收诉讼法律关系存在争议

《征收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补偿协议订立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补偿协议约定的义务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讼”。而关于征收补偿协议到底是行政合同还是民事合同,法律界人士还存在诸多争论。根据1996年7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关于受理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等案件问题的批复》内容,“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因房屋补偿,安置等问题发生争议,或者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后,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反悔,未经行政机关裁决,仅就房屋补偿、安置等问题,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作为民事案件受理。”但在《征收条例》取代《拆迁条例》后,《征收条例》对房屋征收补偿法律关系的主体作了新的界定,市、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房屋征收部门成为一方当事人,房屋征收行为是一个具体行政行为不存在争议,征收补偿协议也实在没理由认定为民事合同。但如果按规定适用行政诉讼程序,在征收主体一方要作为征收补偿协议纠纷的原告时,就会遇到法律障碍,行政诉讼只能是“民告官”,不能 “官告民”,也即行政诉讼的被告只能是行政机关,而不能是公民个人。由此如果被征收人在签订征收补偿协议后出现不搬迁等违约行为,征收部门一方将上诉无门。

三、建议意见

1、完善审查制度,严格征收项目的审批

目前征收项目的审批权限基本集中于政府部门,为确保关于公共利益的认定不流于形式,政府各职能部门应完善审查制度,制定相关的实体程序规定,严格审核项目的公益性,不符合规定的坚决不能审批通过。重点审查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旧城区改建还应当纳入市、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2、做好调查研究,制定合理的补偿安置方案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问题,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房屋征收补偿的问题,而是涉及到被征收人的安置,关系到被征收人生存发展的问题。在制定征收补偿方案时,应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兼顾政府和被征收人的利益。只有充分尊重被征收人的权利,对其进行妥善安置,确保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有改善、生活水平不下降,才符合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3、坚持司法公正,为征收工作保驾护航

《征收条例》在取代《拆迁条例》后,法学界一直存在诸多争议和讨论。希望作为上位法的《征收条例》能不断地完善,而各市、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适时制定征收实施细则,通过完善司法救济制度,促进征收中矛盾纠纷的及时解决,推动各地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终上所述,《征收条例》在原《拆迁条例》的基础上出台,是具有较大进步意义的,虽然对部分难点问题存在一定争议,但是瑕不掩瑜,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深入完善。

参考文献:

1、《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第590号令)。

2、《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05号令)

3、重庆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渝办发【2011】123号)

4、重庆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程序的指导意见(渝国土房管发【2011】187号)

篇2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开始,李林军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土地增值税的征收 过 程。他 说:“根据国家税务总局 1999 年下发的文件,以及土地增值税 征收条例和细则的要求,对开发商征 收土地增值税,是在开发商的商业楼 盘销售结束后进行清算,并以开发商 售出房产的价值总额刨除开发商获得 的土地成本、建安、销售、人力等各 种成本后的纯收益为税务征收标的, 通过累进税制进行征税。”他进一步 向记者解释,由于开发商将全部楼盘 销售这个概念不是很准确,在实际征 收中,国家税务总局下发文件规定, 开发商销售楼盘面积占到总面积的 85%,即可以视为开发商完成楼盘销售, 可以进行土地增值税征收清算。

他向记者分析了此次央视报道中提及的几家大型开发商的各个楼盘, 他表示其中很多楼盘销售面积没有达 到 85% 的硬性征收和清算标准,因此 开发商无需在此时对项目进行纳税清 算,这是一种正常的经营业务行为,“不 牵扯欠税。”他最后解释道。

同时,针对央视报道中提及的很 多开发商在账目中列支计提土地增值 税缴税准备金,他表示,这个恰恰证 明这些企业遵守法律,“他们知道这 笔钱是要交给国家,现在没到缴纳时 机,就需要在财务上把这笔钱留出来, 一旦清算缴税,第一时间就能向税务 机关申报,这是企业负责任的表现。” 针对 3.8 万亿央视报道开发商欠 税总额,李林军表示,不知道央视是 如何测算出来的。他感觉这可能是央 视将未来四、五年全国的土地增值税 征收总额一并拿出来了。“这个数字 属于误读,如果仅是从开发商开发面 积计算,那得出的数字很大,这个算 法有问题。开发商开发了楼盘,有的 没卖出去,肯定不会征收土地增值税; 没有卖完也不会征收。这是原则。” 他进一步表示,近几年国税总局非常 重视土地增值税,加大了征管力度。 “2012 年全国土地增值税征收总额 增长 31.8%;2013 年土地增值税收入 3162.16 亿元,比上一年增长近 23%。 由此可见,国税总局对土地增值税征 管力度是逐步加大的。央视报道中对 开发商土地增值税的巨额欠税,推算 方法是不正确的,同时对税收政策和 征管方式也存在着误解和误读。”

篇3

关键词:房地产税 去库存 税收征收 稳定房价 投机

一、房地产库存现状

针对房地产库存现状,我们选取了全国70个城市从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共计五年又七个月的库存数据,并对其进行了一线、二线、三线、四线的分类,一线城市共计4个,二线城市共计32个,三线城市共计27个,四线城市共计7个。

1.各省库存普遍回落。从时间上纵观来看,各省库存规模出现下降趋势,去库存化周期缩短。从70个城市整体的库存绝对数来看,各省的库存规模大多处于下降趋势。但也有例外,库存不降反升的省份主要是河南、山西等数个北方省份。

2.“北高南低”分化较为明显。从各个城市之g的比较横向看,库存北高南低的分化较为明显,从选取的70个城市中的库存同比数据来看南京的库存同比减少62%,厦门同比减少37.7%等,库存同比减少的44座城市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城市均为南方城市。太原同比增长35.3%,大连同比增长25.8%,库存同比增长的26座城市,超过半数的为北方城市。这也与南北方经济,生活条件,环境条件等因素息息相关。

3.一二线库存较低,三四线库存依然偏高。整体而言,一线城市去库存化的效果还是挺不错的,一线城市中的北京同比减少25%,上海同比减少44%,广州同比减少12%,深圳同比增长20%。北京、上海、广州去库存,深圳库存回补。过去几年以来,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城市,商品房库存从高点持续回落。而深圳则恰恰与此相反。

二线城市库存也普遍降低,除重庆(基本持平)、苏州(略反弹)外,大部分城市地产库存较15年底继续减少。例如,二线城市中的杭州同比减少32%,天津同比减少19%等等。

三线城市中温州同比减少6%,哈尔滨同比增长5%,呈现涨跌互现的现象。

四线城市中荆门同比增长23%,茂名同比增长45%。四线城市大部分则都处于高库存的状况。

库存普降,但三四线城市库存仍旧较高。结构性问题依旧存在,虽然三四线城市纵向来看略有减少,但去库存的效果和周期明显慢于一二线城市。

二、国内试点及国外房地产税征收现状

从国内试点来看,在国务院的支持下,重庆市、上海市于2011年分别颁布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行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的暂行办法》、《重庆市个人住房房产税征收管理实施细则》和《上海市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的暂行办法》,并于2011年1月28日正式开始试点,具体征收办法由试点省份人民政府制定。重庆房地产税税率为0.5%―1.2%,上海税率为0.6%或0.4%。从效果来看,两地改革试点是探索对个人住房在保有环节征税的宝贵经验,是符合房地产税制改革总体方向的。从试点执行情况来看,两地房地产税改革影响不大,问题主要有:

1.对房价影响不大。重庆及上海在房地产税试点后,在住宅成交量方面出现下降,然而成交的平均价格并未明显下跌;试点后第二年,两地成交量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随后年度,房产税改革对两地的作用越来越小。

2.对地方政府财政税收贡献不大。重庆和上海房产税试征税的金额占本地区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很小。

3.涉及人群有限。因为存量住房没有被包括,而且上海还有税收减免政策,使房产税试点的影响比较小。在重庆,重点主要在豪宅和别墅的房产税征收标准,对房屋的价格和面积做出了很严格的限制。

从国外的房地产税征收状况来看,首先,以美国为例,立法的内容包括穷人房产税可退;全民征收房产税,买卖双方都需要交纳房地产税;房屋出租,税率为租金的30%。这使得美国楼市逐步稳定,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产投机的行为。

其次,英国征收条例包括楼房居民没有土地所有权;根据房屋面积和所处的地段分为A~H八个等级,按照等级每月纳物业税;国外居民出售在英国的房产,增值部分纳税。征收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物业税逐年微调上涨,政府提供的服务和交纳的税款不成正比;房价的上升不降的实际情况也反应出贫富差距问题难以解决。

最后,以新加坡为例,征收条例包括政府对小户型和低收入家庭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高端住宅户尤其房产投机客户多缴税;补贴组屋购买者。这使得新加坡没有出现恶意炒房的现象,实现了国民财富的重新分配。

三、房地产税的征收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一)现行房地产税的构成及存在的问题

房地产税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与房产交易流通环节包括的全部税种都属于房地产税的范畴。

目前在房地产流转环节征收的税种主要有契税、土地增值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而房地产保有环节的税收只是针对单位纳税人课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个人自主住宅仅在上海市、重庆市试点征收房产税。

房地产税在征收环节中存在“重交易,轻保有”的问题。从税收的种类来看,房地产税在流转环节中征收多个税种,相反在保有环节的税种较少。虽然试点时针对房产的保有环节征收了房地产税,但是许多税收优惠的存在使得房地产税实际征收得不多。此外2014年的经济数据显示,交易环节税收占总税收总额的11.86%,保有环节仅占2%-3%。在交易环节中的税收,很容易从卖方转到买方,从而使房产的价格升高,造成房地产市场过热的现象,不利于房地产的健康发展。

(二)房地产市场库存产生的原因

从供求方面来看,供给大于需求是房产库存产生的直接原因,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将根据一二线城市以及其他城市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

一二线城市:(1)政策因素。一二线城市的限购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产的需求。(2)工资水平的上涨与房价的上涨不成正比。这就导致许多在一二线城市工作的人无法承担房价的压力。

其他城市:三四线城市的居民由于大部分已经拥有一套住房,这就导致商品房的刚性需求下降,产生了库存。

(三)房地产税如何对库存产生影响

在冯源博士关于房地产税对房价的研究中,分别从房屋的供给和需求,基于VAR、VCR模型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房价、房产税、房屋供给、房屋需求四个变量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从房价的方差分解表明,房屋需求和供给对房价的影响较大,而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较小,这表明房地产税并非从以降低房价的方式来对库存产生影响。

(1)理论分析表明,房地产税的征收只能在短期内对房价产生影响,但是税收政策并不是抑制房价的根本措施。

(2)房地产税真正起到的作用应该是稳定房价,抑制投机者的需求,使投机者放弃保有房产,而让住房“刚需”可以得到满足。

(3)房地产税有利于推动二级市场的发展。投机者的投机需求被抑制,使得这部分房源流向二级市场,保证部分人对住房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对于拥有两套房产的家庭来说,非经常居住的住房是否还有继续保有的必要,也会引起他们的思考。

四、我国房地产税立法面对的困难

房地产税的立法一方面可以稳定房价,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问题亟待解决,所以短期内是不会轻易出台的。

房产税立法存在的问题大致有如下几点:

(一)存在重复征税、税收征收和缴纳方式难题

(1)重复征税

房地产作为房地产行业保有环节征收的税种,与房产流通环节的税种容易重复纳税。例如,在开发交易的过程中,购房者已经承担了供水、供电、供气、道路建设、环境绿化等相关的费用,在保有环节又一次征收,造成重复征税,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不利于房产税的征收。

(2)税收征收和缴纳方式难题

房产税的征收将面临和个人所得税一样自主申报的难题,但是在现在国内税收观念相对缺失的大条件下,无法通过自主申报缴纳房地产税。

(二)房产税税率选择有待完善

税率的确定直接影响到房产税功能发挥,如果房产税税率设定过低,而房地产价格上涨率高于该比率则该税率对抑制房地产投机并无实质意义;如果税率设定过高,又会损害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发展。同时低税率对房价上涨并没有多大的抑制作用,房价一直在涨,炒房者将房屋转手后的利润远远大于其所缴房产税。因此,在未来的房产税立法的过程中,税率的选择更是个烦恼的难题。

(三)房产信息登记制度不完善

我国目前房产信息登记不完整,税源信息难获取。要合理的征收房产税,首先要清楚各地有多少套住房,并实行实名制,确定每套房归谁所有,这些需要房地产管理部门和税务部门等相关政府部门建立全面统一、实时动态的个人及家庭房屋持有情况的房产信息登记数据库,这样才能保证房产税立法的顺利进行。

(四)税收征收管理体系不健全

就以上海和重庆两试点为例,两试点都提出了以房产的评估价格来作为房产税的计税依据,但由于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具有公信力的房产评估机构,这方面的专业人员比较缺乏,导致房产的评估价格作为房产税的计税依据难以落实。再加上试点之初我国《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还未出台,房产实名登记和管理制度尚未建立,税务部门掌握的税源信息明显滞后于房产的动态变化,无法及时去的征税房产的登记资料及变动情况,税收征管的难度较大,不利于房产税立法的进行。

五、政策建议

1.有关方面在政策制定时应明确房地产税立法的作用更多的是稳定房价而非打压房价。若以打压房价作为主要目标,容易造成政策制定的偏失,无法起到调节房地产市场的作用。此外,理论分析表明房地产税对房价的影响较小,因此从稳定房价的角度进行房地产税立法的制定效果更好。

2.我国应该逐步完善房产信息登记制度。参考贵州省贵阳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相关经验,逐步建立起遍及全国的房产信息数据库,通过大数据统计促进起“互联网+房产登记”等方面的发展。一方面使得“大数据”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实时动态的个人及家庭房屋持有情况的房产信息登记数据库,方便税务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进行管理的需要。

3.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税率。在房产信息完善登记的同时,详细记录对应家庭的工资水平、房产数量、其他收入状况等具体情况,针对不同家庭大致划分制定不同级别的累进税率。一方面保证税额在可支付的合理范内,不会引起公共利益的严重流失,避免社会公众的不满;另一方面有利于稳定房价,更加符合我国推行房地产立法的初衷。

4.健全税收征管体制。建立具有专业性和公信力的房产评估机构,培养专业全面的专业人才,更加专业系统的评估房产价格。加快房产实名登记和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加快税收征管的网络化与信息化建设,能够及时了解房产登记变动的情况,从而加强税收征管在掌握税源信息的程度尽量与房产的动态变化一致,以改善税收征管在获取信息方面滞后性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70城住宅库存报告》

篇4

从宏观经济各项指标的组合看,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经济增速趋于稳定并继续出现积极变化

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济增速趋于稳定,9月份主要指标增速有所加快。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7%,保持在年初确定的目标范围内。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2%,固定资产投资前三季度累计同比增长20.5%,货运量增长11.8%。出口增长9.9%,大幅高于7月份1%和8月份2.7%的增速,单月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8%,实现4个月来首次回升。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扭转5月份以来环比连续下降趋势。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至100.8。

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取得积极成效,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提高,国际收支趋于平衡。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前三季度服务业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幅度大于去年同期。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三是就业稳定,居民收入增加。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024万人,超过全年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分别增长9.8%和12.3%,均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四是物价和房价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前三季度同比上涨2.8%,9月份上涨1.9%。9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有55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

2012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中央审时度势、正确决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的结果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主要包括:

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在既定的预算范围内保障重点支出,加强关系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启动部分大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和给排水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扩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范围。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重点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同时实施一系列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的政策措施。

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扩大利率特别是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同比增长14.8%。

出台“新36条”的42个实施细则,鼓励民间投资。出台实施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取消和调整314项部门行政审批项目等。这些措施对增强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增速企稳,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各项政策继续落实到位并发挥作用,中国经济将进一步趋稳。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

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扩大外需面临不少制约因素。内需保持较快增长的难度不小,企业效益下降、财政收入增速减缓比较明显,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我们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也要充分估计面临的困难、问题和风险,未雨绸缪,沉着应对,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做好四季度的各项工作,不仅对全面完成2012年发展目标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2013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至关重要

要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要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政策,稳步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强化预算支出管理,防止年底突击花钱。前瞻性地调节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合理的市场流动性和新增贷款规模。优化信贷结构,扩大债券发行规模,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改善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

二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实施好扩大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的政策。推进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加快工程进度。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和领域。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继续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张。

三要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稳定农业发展好形势。落实好中晚稻最低收购价和玉米、大豆、棉花等临时收储政策。促进生猪等农畜水产品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引导农民稳定冬小麦、冬油菜播种面积。确保化肥等生产资料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积极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工作。

四要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继续深入推进财税、投融资、电价、行政审批等领域改革。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和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条例。认真落实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