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时间:2024-01-31 17:52: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教学核心素养

篇1

[关键词]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健康第一;立德树人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基于此,体育核心素养应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围绕着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质三大方面,从日常体育活动和体育课堂上的体育技能项目中,选择有利于促进和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内容,使学生掌握几项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塑造和培养自己的体育品质,健全和完善自己的人格。

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锻炼学生的道德和意志等。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学内容的选择欠合理

受“技术中心论”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的教学仍停留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层面上,忽略了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核心素养所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涵盖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等内容。为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选择那些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的热情。不能像过去一样,以选用运动技能类项目为主,而且要摒弃过去那种过分注重和强调技术细节传授的做法,重视学生的学习诉求和情感需要,避免出现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

2.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教学方法单一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核心素养的着力点。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先讲解示范,然后练习,最后纠正错误。这种套路式的教学,虽然对学生的动作技术学习有一定的效果,但对激发学生课堂练习的积极性和运动兴趣并不理想。因为它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课堂练习氛围比较沉闷。核心素养的提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张扬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学生更加主动、活泼地进行体育学习与锻炼。为此,小学体育教学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技能教学形式,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性的评价。

3.教学场地有限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投资力度,体育教学也不断受益,许多小学都配齐了必备的体育器材。但由于许多学校占地规模偏小,体育教学场地有限,导致体育教学活动无从着手,许多有趣味的体育活动无法得到有效开展。

4.运动负荷不够

体育教学必须有一定的运动负荷要求,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体育教学时间内,既学会动作技术,又保证体能的锻炼。但受教学理念的相对滞后、运动场地的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体育教学活动有时顾此失彼,学生的运动负荷达不到标准,体育教学效果收效甚微。

二、改进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体育教学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为了达到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目的,小学体育教学要不断创新,取得实效。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对于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的弹性空间,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开发校本教材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开发校本教材,加大选修教材的比重,使之更加适应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需要。如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改造:(1)降低动作难度。如在攀爬类的体育活动中,适当减低障碍物的高度,以方便学生跨越;加大栏架高度,让学生更容易钻过。在支撑跳跃类的体操中,不强调第二腾空动作技术。(2)简化、修改比赛规则。如在篮球比赛中,降低规则要求,对不明显的走步、二次运球和犯规动作等不予以判罚,使比赛能顺畅地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既提高了运动负荷,也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3)改造场地、器材。如在篮球投篮练习时,把篮筐加以改造,使之能够上下升降,便于学生练习扣篮动作;在篮圈摘套外放一个直径更大的篮圈,以增加投篮的命中率,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4)创新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游戏。如抖空竹、轮滑、玲珑球、投掷沙包、花样跳绳、球类活动、毽球、民间传统武术等,都可以进行改造和创新。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游戏法、竞赛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值得一提的是,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区别于学生日常的体育活动方式,只有对生活中的体育资源加以筛选、理性改造和加工,赋予体育教学内容以新内涵,如规则意识的培养、优良品质的塑造等,才能实现对生活的再超越,生成体育课堂的亮点。

2.以游戏创新学习方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改变教学形式单一、枯燥的情况,使学习气氛变得活跃和浓厚。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育不够成熟,注意力无法持久集中,容易被外界新鲜事物所吸引和易疲劳、易恢复等特点,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体育运动的特有规律,在体育课堂上适当安排一些游戏活动环节。如通过游戏比赛的胜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输赢观念,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通过扮演游戏活动中的角色,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责任感和合作意识,磨砺他们的意志,从而感受体育课的无穷魅力和乐趣。同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练习氛围。核心素养背景下,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变课堂教学的控制者为学生体育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转变过去单纯的“跟我学”为“自主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做到“学会、会学、乐学”。在教学评价上,应该以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从而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发展有一个科学的评价。

3.充分利用现有体育场地和设施

不管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理位置或校园场地、面积的制约,导致无法在短期内改善体育场地和设施。特别是城区学校,尽管有较为充足的体育器材,但由于校园面积小、在校学生规模大,导致现有体育场地和设施在短期内无法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对此,学校只能面对现实,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开展体育教学,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如在足球传球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充分利用学校的各个角落空地,让学生围成几个圈,互相练习传球,这样既锻炼了身体,还提高了学生的足球基本功。当然,所有的这些练习都要在教师可控和视野范围内进行活动,以确保运动安全。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体育器材,用来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如自制沙袋、铁环、陀螺等,既丰富了教学设施,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篇2

【关键词】小学体育 核心素养 体育文化水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043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青少年作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需要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单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做要求,而忽略了对他们审美观念、音乐素养、体育素养等其他方面基本素养的培养,由此对音、体、美课程的教学质量也不够重视。虽然这种培养策略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但从学生的长久发展来看,并没有产生良好的效果,只知道一味学习的学生失去了自己的兴趣爱好,除了读书之外并没有什么特殊才艺,这对他们的人生来说是悲哀的,不利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在新形势的教学背景之下,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问题也被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关注到,成为教育工作者讨论的热点议题。

所^的体育素养指的是学生的体育文化水平,也就是在体育方面的素养。除去先天体格的影响因素,更重视后天环境与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它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水平、体育技能等总共七个方面的综合素质与修养,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不小的难题。长久以来因为整体教学环境对体育课程不够重视的原因,体育课的形式非常的简单,一般就是对学生进行短跑、长跑等田径方面的训练,或者让学生自由组合打篮球、踢足球的形式,更有甚者把体育课当成活动课,让学生自由活动,忽略了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这一现象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不高,比起在操场上晒太阳跑跑跳跳,他们更愿意进行室内活动,长此以往,不利于全民体育素质的提高与体育活动、体育赛事在我们国家的开展。对孩子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也要从小学开始抓起,学生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有进行其他学习活动的精力与动力。对于小学体育教师来说,必须重新审视新时期下的体育教学环境,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从各方面入手,为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本论文试从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与体育意识三方面展开具体讨论。

一、重视体育知识的传授

体育知识,顾名思义就是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它不仅包括对各种体育活动、体育赛事的基本介绍、还有各种突发事件下的基本急救知识,学好体育知识不仅对于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必要的时候还能用来自救,因此对基本体育知识的传授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普及。但是由于体育教师对讲课方法不够重视,造成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并不能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而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反过来又严重打击了教师的讲课热情,由此造成恶性循环,使体育知识的普及成为体育教学中薄弱的一环。

传统的理论课程一般都是在室内进行,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并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体育教师可以从这一点进行反思,改变自己体育教学的方式,由室内教学拓展到室外,或者利用体育器械、多媒体等多种工具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会被课堂内容所吸引。

例如,在进行篮球基本知识的讲解时,我会分成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先在教室内进行,利用篮球作为辅助工具,在课堂引入环节先向学生提问“一场篮球赛一般场上每队队员有几名”,看似简单的问题,对于篮球“门外汉”的学生来说却是熟悉又不曾注意到的问题,由此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吸引他们听讲的注意力。接下来就篮球规则给学生做简单的讲解,并结合视频的方式,给学生观看在比赛中犯规的片段,帮助他们对篮球规则中难懂的术语做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之后引入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篮球球星话题,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或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这种方式使理论学习变得妙趣横生,学生普遍愿意参与到讨论之中,提高了课堂效率。接下来第二课时,把学生带到体育馆或户外篮球场中,教师一边重复上一节课的规则问题,一边给学生演示,然后在管理好秩序的前提下,让学生几人一组自由练习,这种方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对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有利于他们对基本体育知识的掌握,而且动静结合的方式更容易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在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基本体育技能的训练

所谓的体育技能,指的是学生对各种体育运动的掌握程度,包括了锻炼技能和对锻炼的自我评价技能。虽然学生在小学阶段身体各方面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导致他们对各项体育活动的完成度还有待提高,但教师不能由此松懈,要利用各种资源,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尽量培养学生在完成各项体育项目方面的能力,发掘他们的潜能,并培养兴趣,从而受益终生。学生在进行体育技能训练的时候,由于不是专业的运动员,很容易遇到困难或者瓶颈,或者因为很难在短时间内突破自己而使训练停滞不前,作为体育教师在这个时候应该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去改正,这样才能在一次次失败中不断前进,提高自己的体育素养。

三、注重体育意识的培养

篇3

一、 以形象生动的字词表达为基本点

准确地理解、积累与运用字词,不仅是学习语文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基本要义。所以,聚焦口语交际,必须以形象生动的字词表达为基本点,让学生在曼妙的词语密林里自由穿行。例如,在S版五下《猫》的教学中,学生发现老舍先生在描述猫尽职的性格特点时,写得特别精妙:“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一位老师这样教学――

师:同学们,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现猫的尽职?

生:屏息凝视。

师:为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解释一下“屏息凝视”的意思。

生: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

师:那么,现在谁能“屏息凝视”一分钟呢?同学们纷纷举手,闭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黑板。

师:同学们现在感觉怎么样?谁能跟老师分享一下“屏息凝视”的感受?

生:我感觉自己无法呼吸,太辛苦了!

师:一分钟就喊苦喊累了,那你看看猫屏息凝视了多久啊?

生:好几个钟头。

师:那你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呢?

生:猫在抓老鼠的时候一动不动,非常专注。

师:这说明老舍先生家的猫是一只非常――

生:尽职的猫。

师:那表示专注认真的词语,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吗?

生: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师:哇,真棒,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现在谁能用“屏息凝视”说一句话呢?

生:老虎屏息凝视,注视着山羊的一举一动。

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理解、积累了词语,而且学会了运用这个词语。灵活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聚沙成塔,积水成渊”,只有持之以恒地聚焦语用,引导学生不断地积累与运用词语,假以时日,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会提高。

二、 以精妙绝伦的句式表达为切入点

“聚焦语用,关注表达”,是一线教师早已达成的共识。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句,气势磅礴的排比句,鲜明突出的对比句,栩栩如生的细节描写等,都是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表现。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句子,等待我们去挖掘、去品味。所以,聚焦语用,必须以精妙绝伦的句式表达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绚丽多彩的句子里徜徉。例如,刘美芳老师在执教《七律・》时,就非常关注课文表达方法的渗透。仅仅一节课,同学们就理解、掌握了比喻、夸张和对比等多种表达方法。她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也是智慧的,为语用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三、 以别出心裁的篇章布局为着眼点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篇章布局,对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大有裨益。基础教育阶段常见的文章结构形式有:纵式,即文章层次主要以纵向形式展开,多以时间先后为序,按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先后来写;横式,多以空间为序,常见于游记中;总分式,即先总述,再分述。例如,S版五上语文《“心正笔正”的柳公权》一文的篇章布局就非常巧妙:课文按总分总的思路行文,分为三个部分,将柳公权铁骨铮铮的良臣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所以,聚焦语用,必须以别出心裁的篇章布局为着眼点,为学生的谋篇布局有效导航。

四、 以独具匠心的空白之处为激发点

“无字处皆有意”。作者的留白,无一不寄托着深厚的思想情感,填补空白,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情与课文融为一体。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想象力最丰富、也是最需要锻炼的时期,解读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推测、想象和构思,能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添砖加瓦。所以,聚焦语用,必须以独具匠心的空白之处为激发点,为学生的想象插上腾飞的翅膀。例如,S版五下《冬不拉》一文:当王子拿着匕首捅向瞎熊时,作者却出乎意料地留下了一串省略号,真是言已尽而意无穷。此时,教师可适时激发学生进行补白:仔细观察第13页插图,发挥想象,将省略号化为一幅幅精彩的打斗场面,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且激活了文本,赢得了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但我们也切忌泛滥式的补白,切忌见缝插针,牵强附会。补白必须围绕文本而生,因文生情,以促进学生思维。

五、 以紧扣课后重点的思考题为立足点

纵观小学语文课本的课后思考题,我们发现大部分课后思考题的设计都注意了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内化,强化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所以,聚焦语用,我们必须关注课后思考题,让学生举一反三巧迁移。例如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提灯女神》一课的课后一道思考题: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再用它们各写一句话。

她不是给熟睡的伤病员掖掖被子,就是为的伤病员换换药。

南丁格尔不仅帮助病员解除肉体上的痛苦,还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安慰。

篇4

一、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

我们都知道,全面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但是,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教师和家长都会忽视学生听与说能力的培养,而更偏向于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面对考试卷能够洋洋洒洒写出一大段文字,而在实际的与人交往过程中?t语言表达能力却十分欠缺,这样很容易就造成学生以后在实际的生活中不自信、怯场等交际障碍。所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转变传统教师进行单向“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最好是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相结合,鼓励学生不仅仅是通过读写的方式,而是更多地以一种日常与人交流的方式进行体验式学习。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交流态度、文明礼貌方面也加强引导。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应该为学生安排各式各样的语文课程教学训练内容,从而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自身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从而真正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结合语文实践活动进行课堂教学

由于小学生尚处于形象记忆阶段,对自己有实际体验经验的事物接受程度比较高,所以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最好还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体验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如果只有读写的能力是不够的,如果将语文的听说能力融入到实践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直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这样学生的接受程度也会比较高。并且语文教学中的许多内容也只有学生亲身体验过后,才会有最真实最有记忆的感受,这也比单单听老师进行口头教学更为直接有效。因此,要求学生自己自主地去搜集资料,接触外面的世界,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应用能力有极大的帮助。为了让学生乐于学语文,更加是能够学好语文,并且提高自己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开辟更多的课堂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出来,可以开展各式各样的语文实践学习活动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一种较为轻松的氛围中释放出自己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得开心,玩得尽兴。

三、精心设计学生的作业,延伸语文实践教学内容

篇5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 教学方法 提高素养

信息化是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国家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不等于软硬件知识学习,而是要使学生通过掌握包括计算机、网络在内的各种信息工具的综合运用方法,来培养信息意识、情感、伦理道德,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创新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在认识到上述教育理论的同时,还要认真琢磨如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理论真正用到实处。

一、认清教学对象

我所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年级的学生,很多学生还是处于填充教育的思维中,希望老师手把手地教学,不善于开动自己的脑筋去思考问题。这些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开设目的并不是非常了解,他们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用来给他们玩游戏、上网聊天。其次,由于受到小学信息技术课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们的计算机能力又各有不同,有些学生实际操作熟练,有些学生甚至还不知道怎么操作计算机。

二、认清了解所教科目

明确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后,还要了解的便是信息技术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信息技术课的总体目标是:1.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2.培养学生采集、加工、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3.使学生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有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4.能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信息技术课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要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备课,将信息技术课本读细读透,设计好每节课的教案,难易适当,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稳固基本操作。第一学期主要讲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WORD软件的操作;第二学期主要讲授多媒体信息处理和如何制作多媒体演讲稿;第三学期主要讲解计算机网络知识和创建网页;第四学期主要讲解数据处理和Flash动画制作。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不断提高知识水平。 转贴于

三、履行好教师的职责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副科,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总是会忘乎所以,故在课堂管理中决不能放任学生胡来。毕竟信息技术课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所不同,学生上课的地点改在微机室。学生面对计算机,又有网络诱惑的时候,听课效率极低,而且他们的识记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弱。所以我们必须先从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态度着手,先要纠正他们对开设信息技术课的错误理解,让他们明确信息技术课开设的意义,不是为了让他们沉迷于网络世界,而是让他们能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综合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在内的各种信息工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学生端正了自己的学习态度,才能使教学有突破,才能使教学有生命力。

初中学生正处于学习信息技术的初级阶段,还没完全掌握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要求学生自学比较吃力。老师应通过讲授,为学生搭建学习信息技术的平台。上课时,单一的讲授演示法会使学生渐渐失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备课要充分,读透课本,不盲目看参考书,而是自己先从课本中找出重难点,多想上课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将其记录下来;其次就是上课时为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任务和目标,将上课目标和上机作业写在黑板上,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白上课要求,同时注意讲解内容生动有趣,在演示法中也可以穿插类比法、对比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为活跃课堂气氛,有时在复习课上可分别请同学上台实际操作。同时,要适时检查班上同学的操作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课后,要及时对课堂出现的一些教学问题或管理问题进行总结,多和有经验的老师沟通、讨论,及时改进。

篇6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培养;心理素质

高中阶段是人生最宝贵、最具特色的黄金时期,也是学生初步走向独立,开始实现第一个目标的时期。高考的压力对他们的心理造成的影响比较大,若调整不好,会走上极端,造成许多无法挽回的格局。高中生在校一周有两节体育课,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社会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由于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行为表现与学习生活中的行为表现非常相似,下面就介绍在体育教学中的几种心理行为表现。

一、心理行为表现

1.自卑心理:是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方面或几方面不如他人的消极心理现象,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总感觉自己运动能力或学习等方面不如人就不愿参与运动或对学习丧失信心。这种行为的产生对整个教学都有消极影响,同样在学习上也表现为破罐子破摔的现象。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一方面,自我认识不足,过低或过高估计自己,伤及自尊都会产生自卑感,要以自己现有的事实为基础来衡量;另一方面,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患有某种疾病或发育较迟缓、性格内向、有问题不肯与人交流、长期压抑、没有及时排解,或碰到挫折以及心理创伤,而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产生自卑。例如,肥胖的学生特别害怕上体育课,他们想上又不敢上,就连最简单的跑步,他们都怕遭同学嘲笑,久而久之,形成一上体育课就以各种理由请假,远离体育活动,由于这种自卑造成越胖越不动,越不动越胖,进入恶性循环。这好比在校的高中生有的学生文化成绩差一点,有时自暴自弃,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就不如人,是因为他们没有把精力全部投入学习中,而是投到其他方面时不时地犯点小错,来吸引同学和老师的注意,屡错屡犯,到最后回家反省,根本没办法投入学习中。

2.胆怯心理:胆怯形成的原因有教学中教师将教学目标订得过高,造成学生害怕,认为自己达不到教师所要求的目标,就不愿参加集体练习。另外,在运动中没有按教师的要求做好准备活动,在没有做准备活动的情况下就进行剧烈运动后造成运动损伤,或由于学生特殊状况,身体不良、患病、受伤、疲劳等原因,引起运动过程中反应迟钝、协调性差而导致损伤;或由于场地设备的缺点、不良天气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胆怯心理。例如,在学习背越式跳高的教学时,如果教师开始就定1米的高度,这样的高度对女生来说几乎全军覆没,一个都跳不过,她们看到这样的高度就不愿试跳。同样,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最后一名的学生在下次考试中要追上班级现在处于第一的学生,这个目标太高学生达不到就容易丧失信心。

二、在体育教学中对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1.帮助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培养自信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肯定、欣赏自我,提供机会让其表现,特别对那些自卑感较重的学生尤其重要。体育老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全面地评价自己,逐步树立自我肯定的意识。例如,在男子1000米的教学测试中,鼓励肥胖的学生只要跑完1000米,不管他的成绩是多少,我们都给这样的学生及格,这是对他们的肯定,提供机会让其表现,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克服自卑。体育教师首先应通过尊重学生来引导学生尊重自己,不能用刺激的语言甚至惩罚的方式来唤醒学生的自尊心,因为现在的学生特别敏感,心理非常脆弱,有的爱面子,不能接受任何批评的语言,还有的家长认为自家的孩子都是最好的,老师批评孩子就会找老师说理,那是轻视他家的孩子,其实不然。

2.培养学生的合群性,促进他们社会适应力

由于现在的高中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这些高中生在他们的心目中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倾向,体育教学是全班一起练习的集体行为,在体育教学中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社群性。

首先要创设一个能满足学生多种心理需要的良好集体,尽量避免提及某些学生的“痛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后进生多鼓励、帮助,不要轻视、对之冷落,更要学会宽容和忍让。同样道理,面对文化成绩突出的学生对文化成绩不如自己的学生询问学习难题时,决不能有爱理不理的态度,一定要热情解答,还可以进一步引申相关内容,这样他们感觉就非常好。

3.开展抗挫折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恰如其分地给予一些鞭策的语言,借以逐步增强他们的心理抗挫力;或在课中设置一些小障碍,制造机会让学生克服困难,并在克服困难中严格要求自己。同样,在学习中教师对后进生的鞭策语言非常重要,有时能激励学生向前,有时能让学生一落千丈。

篇7

摘要:近年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基础教育界最人瞩目的热点话题。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四维核心素养”,中国基础教育界正经历着巨大的改革。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如何落实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本文拟从小学英语单元整体设计出发,探讨教师如何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基于单元目标、单元话题和单元板块等,合理进行单元整体设计的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单元整体设计;小学英语

“核心素养”是当今国际教育界的潮流。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小学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学科素养/跨学科素养)―单元设计―课时计划”这是环环相扣的教师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单元整体设计既是课程开发的基础单位,也是课时开发的背景条件。单元整体设计是课时计划的指引,是撬动课程转型的一个支点,离开了单元整体设计环节,课程开发不过是制造一些垃圾而已。离开了单元整体设计,课时计划也就是停留于碎片化、知识技能训练而已.(钟启泉,2016).

“小学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在通盘考虑《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以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针对一个单元,整体设定单元教学目标,整体组织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教学方法,整体安排教学时间,整体设计单元主题作业等。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教师实现多样化教学方式的统一;有利于学生合理认知组块的建构,促进学生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一,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小学英语新教材版本变动给教师备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由于新教材容量虽然不是很大,但是每周只有三个课时,很多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把握和单元整体内容的整合方面普遍感到困难。在身边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偏离教学总目标;主题和话题随意性大、缺乏关联;文本内容生僻难懂,脱离学生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没有一条主线,他们习得的只是零散的知识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无法提升,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基于单元目标、单元主题和单元作业设计内容整合,导致单元知识教授缺乏层次性、系统性和学情性。

因此,针对英语课堂需要单元整体教学。英语教师应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做“规划师”,从整体上布局教学;在教材解读中当“裁缝”,为学生量体裁衣,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基于核心素养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规划

上海市英语教研员朱浦老师曾说过:“没有对单元的整体思考就没有教学的提升。”因此,要实现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必须以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橹傅迹进行合理有效的内容整合,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一)单元目标整体设计,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性

单元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的最近发展区,而课时目标是在该区域内搭建的脚手架。课与课之间相互连接、互为支撑,为学生逐步认识、掌握学科内容架起逐级上升的“阶梯”。国家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究会理事长龚亚夫表示,我们的英语教学应有三个目标,即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这三个目标在真正的教学中可以融合在一个教学活动中。因此,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教师在安排教学时首先应设计层次化的教学目标,而后在目标引领下进行相应的内容整合。

[例1]我市某直属学校一教师就《牛津小学英语(新版)Oxford English 4BM2U3 Home Life 》的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做了如下设计。见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四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该教师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教师要在充分解读教材与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对单元教学目标进行整体设计,使各课时的目标既有内部联系,也能在教学中有逐步提升。从而使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知识点不断地推进。

(二)单元话题整体设计,体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同一单元中的不同课时虽然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形式上各具风格,但它们一般都围绕某单元话题展开,各有侧重:有的侧重语篇,有的侧重句型等语言知识,有的以故事、游戏、语音、歌谣、检测等活动形式学习和运用语言。因此各课时之间必然存在某些关联。这些关联如同无形的纽带,将各课时的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使同一单元中几个课时的教学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产生整体感,并围绕单元话题有效建构相关语言知识体系。所以我们只有在明确单元课时功能及其内在关系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对单元进行整体的设计。

单元各课时围绕单元主题time展开相似的话题,它们之间内容相对独立但却紧密关联。因此该教师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在进行内容整合时,她基于单元主题整合单元话题,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整个单元的内容,体现文本内容的递进性和系统性。

(三)基于单元板块设计内容整合,体现文本的学情性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体现学情性。然而教师所用的书本是统一的、教材是固化的,但是面对的教学对象却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和内容整合时,充分了解学生的语言基础、学习兴趣等,通过调整板块顺序、复现核心板块而重新整合文本内容,使新的文本更合学情。

总之,内容整合注重“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单元内的合理整合有利于学生对语篇、语法、语用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开阔他们的视野,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也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整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和过程。教师基于学生的视角,对内容进行整合,能给学生带来轻松的课堂,能给教师带来长足的进步,也能彰显英语教学的个性。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一线教师需要修炼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智慧。单元设计归根结底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心和永恒的主题;而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是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

参考文献:

[1]朱浦.教学专题透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篇8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

两年以来,笔者作为主讲教师连续十五期参与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共有750位教师接受了培训,中学教师有300位,小学教师有450位,教师大部分来自农村学校。在培训期间我们对所有受训教师做了调查,调查的主题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的状况,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和访谈形式。经过分析总结,笔者所处的县区农村教师目前信息素养的现状有如下较明显的几个特点:

(一)不同年龄教师群体的信息素养差别较大,老年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水平较低

调查结果发现,中青年教师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能,老年教师队伍中大多数老师只掌握很基本的操作甚至不会操作,根本不能通过计算机来处理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他们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不能够系统的掌握信息技术,缺乏对信息的敏锐性及获取与利用的能力,不能很好的利用现有信息技术有利的条件改善和优化课堂教学。

(二)对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多数教师自我需求意识比较薄弱,没有养成自我学习和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的意识和习惯,具备较低的信息素养水平

主要依赖上级教育部门开展的项目工程, 学校、个人缺乏投入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深度不够。

(三)硬件设施落后,教师信息技能没有施展的空间

信息技术硬件建设是培养老师信息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教师信息素养提高及信息技能的运用必须要有硬件的支持。受学校经济条件、领导重视程度、区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硬件普遍比较落后,尤其是一些较偏远的学校甚至不具备有相关的信息技术设备,多数学校则是滞后于社会其他相关产品,大大影响了教师教学需求,教师纵使掌握我很好的信息技能也没有“用武之地”。

(四)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淡薄,只停留于简单的运用

很多教师只是简单的使用多媒体,只有在公开课或教师技能比赛的时候才采用一些信息技术设备,或者简单地把传统的板书改为PPT幻灯片。未能够较有深度地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二、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策略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就是要使教师善于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信息素养的实现依赖于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针对于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特点,我提出以下几点对应的提高策略:

(一)教师应自发自觉地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提高对信息技术运用的重视程度,培养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自主学习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培养自我发展观念,自发使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改善优化自己的教学质量。信息时代要求每个人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学习,具备信息素养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二)加强教师信息技能的继续教育

在问卷调查结果中发现,很大部分的老师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信息技术能力方面的培训,他们希望能够接受一些信息技能方面的具体的软件培训。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聘用相应课程的优秀人员进行上课,保证上课的质量和效果,也可借助学校内部信息技术中心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活动。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学方式自我提高信息素养,有条件的老师还可以进行自考、函授与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技术等学科相关的进修活动。

(三)学校建立激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

学校应鼓励教师在课堂内外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使用新技术的主动性。对在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给予奖励,教师学习掌握新技术和网络工作可以得到职位提升的机会。组织开展课程信息化技术比赛,课件制作比赛,优秀课堂评奖等形式,增加老师的参与意识,从而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

(四)上级行政部门应加大农村学校的经费投入,创建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够是一个比较突显的问题,学校软硬件设施配备不足,不具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条件,个别教师信息素养再高也没有“用武之地”。完善必要的基础设备设施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

以上是我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提高的分析总结,请各位同仁给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篇9

【关键词】体育;核心素养;途径

2014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之中”。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无疑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实贯彻落实到学校体育教学之中,本文针对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1 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

随着我国学术界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逐步深入,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逐渐明晰。概括的讲,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是涉及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学生个体适应未来社会,实现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由于每个学科的特点和性质不同,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具体到体育学科而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具体包括:体育情感与体育品格、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以及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三个主要部分。本文在研究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与方法这一问题时,就是从这三方面进行探讨的。

2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2.1 学生体育情感与体育品格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主要围绕学生的体育兴趣来开展,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喜欢体育运动,热爱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体育品格则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比如: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团队精神、吃苦耐劳、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等均属于体育品格的范畴。

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和体育品格,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如下问题:一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比如:在开展趣味性和娱乐性较强的教学活动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在挑战类项目的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在集体合作类运动项目教学中则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二是,结合学生身心特点,选择适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和体育品格。比如:针对中学生采用竞赛法比较合适,而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则采用情境教学法更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2.2 学生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培养学生专项运动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等三个主要方面。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应注意如下问题:一是明确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W生提出了不同的运动能力培养目标,因此,要确保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能力的有效培养,必须首先要注意明确培养的目标,并根据培养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二是构建家校联动的机制,通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配合来切实促进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

2.3 学生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的培养

培养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和促进健康的行为养成。学生健康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健康行为的养成是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

培养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一是要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健康知识。比如:在篮球传接球技术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时机向学生介绍篮球运动中手指挫伤的预防知识,让学生了解如何才能够避免手指挫伤问题的出现;在开展正式的练习之前任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检查场地器材的安全性,让学生了解哪些问题是导致运动伤害的潜在风险以及如何排除等等;二是,在学校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应专门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以此来促进学生对健康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学生健康行为的良好培养。

在当今的社会大环境下,帮助学生培养其核心素养,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能够放松身心,劳逸结合,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基于体育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高校体育;翻转课堂;实践价值;实施策略

一、高校体育教学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价值

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风起云涌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高校体育教学是否具有重要价值,是在高校体育教学领域首先必须正视的首要问题。无论是在体育教学改革实践领域,还是在体育教学改革研究领域,都必须重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的价值判断问题。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工具理性和人文精神统一

高校体育教学不仅应该具有工具理性,而且应该彰显人文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体育教学资源视频在线分享实现教学内容课堂翻转,实现体育教学流程优化,不仅可以拓展体育教学的空间格局,而且可以拉伸体育教学的学习时序,从而全面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展示优秀的学习成果、进行广泛深入的师生互动,从而实现教学内容充满人文关怀,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高校体育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高度统一,让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过程更加有趣、效果更加明显。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个体特性和团体共性的融合

高校体育教学不仅应该尊重个体特性,而且应该团体共性。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得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过程更加有趣,学生在学习重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式等方面的选择方面可以充分自主,每个个性化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个体差异的高度尊重,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同时,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引入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可以在充分共享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促进师生、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保障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沟通和交流更加灵活和便捷,达成团队学习和交流的共识,在充分尊重个性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并形成统一的学习目标,实现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和同学之间和睦共处。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资源配置和效果评价的统一

高校体育教学不仅应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而且应该注重教学效果评价。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在线视频分享的方式共享教学资源的学习资源,可以使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配置的空间分配和时间分配更加灵活,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空间利用效率和时间利用效率,从而减轻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的空间不足和时间不足的限制,最大程度实现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在线测试和在线评估的方式进行教学和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可以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使得高校体育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主体更加客观公正、评价内容和方式更加丰富多样、评价过程更加灵活可控,从而使得高校体育教学和学习效果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二)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传统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是否有必要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须结合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实际情景,以能否有效解决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基本依据。

1.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传统模式的工具理性和人文精神失衡

一般而言,高校体育教学应该实现工具理性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在教学实践目标中既应该强调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等工具性价值目标的实现,同时应该注重情感态度、道德修养以及规则意识等人文性价值目标的实现,将体育教学的工具性目标价值和人文性目标价值高度融合,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工具理性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但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实践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往往更加注重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等工具性价值目标的实现,往往忽视情感态度、道德修养和规则意识等人文精神性价值目标的实现,学生虽然具有丰富的体育知识和精湛的体育技能,但是缺乏基本的人文素养,在情感控制、行为理性和规则遵守方面往往容易出现严重的问题,甚至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2.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传统模式的个性教学和团队教学融合困难

一般而言,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既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特性,又最大限度实现团队共性融合。但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往往只能采用团队授课的方式,在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常规方法、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资源配置、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往往更加重视团队共性问题的有效解决,而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容量非常有限,对于复杂的团队学生个性认识和个性化教学往往只能是一种理想,实现个性教学和团队教学的高度融合只能是一种愿景,采用传统大班授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很难实现。

3.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传统模式的资源配置和效果评价偏颇

一般而言,高校体育教学应该实现教学资源配置和教学效果评价的有机统一。但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普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教学效果评价的高标准,教学资源配置和教学效果评价之间相差甚远。在教学资源配置方面,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从往往更多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更多从团队共性的角度进行教学资源配置,在教学课时、教学场馆、教学器材等方面的配置更多考虑的成本的节约。而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往往采用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教三结合的立体评价模式,对于教学目标考核采用具有个性化特色而非共性化特质的评价模式,表面上充分尊重了多维评价主体的个性,但是共性化的教学资源配置方式注定个性化的教学评价模式只能带来伤害。

二、高校体育教学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解答困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效果评价四个方面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高校体育教学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在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效果评价四个方面细化设计可行性实施方案。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设计中处于核心地位,任何教学模式都必须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模式设计过程中,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模式的首要标准和尺度,这一标准和制度决定和制约教学模式其他要素的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以学生素质的综合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不仅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且更加注重情感、道德和规则等人文素养的提升。高校体育教学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应该充分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重视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高度关注学生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充分重视学生群体的自主学习地位。

(二)操作程序设计

翻转课堂操作程序包含课外应用和课中应用两个部分。高校体育教学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充分重视课外应用和课中应用两个部分的具体步骤设计。课外应用部分主要包含教师活动设计和学生活动设计两个部分。教师活动部分主要包含教学目标分解与设计、教学内容选择与制作、自主学习情景设计、自主学习方案规划以及课堂教学内容准备五个方面的核心内容。学生活动部分主要包含学习任务清单、课外学习记录、课前自测总结以及课前问题清单四个方面的核心内容。课中应用部分同样主要包含教师活动设计和学生活动设计两个部分。教师活动部分主要包含课堂交流情景设计、教学指导流程设计、问题综合与反馈以及课堂总结与课后任务四个方面的核心内容。学生活动部分主要包含个性需求反映、团队学习交流、课内学习清单和课内学习内容总结四个方面的核心内容。

(三)实现条件设计

高校体育教学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充分考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限制。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理念、教师的能力素养、学生的学习素养、教学资源的配置状况、信息技术的支持容量以及教学评价机制等因素是必须考虑的关键要素。

(四)效果评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