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堂常规培养范文
时间:2024-01-31 17:52: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课堂常规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从兴趣着手培养学生常规习惯
学习常规的培养如果采取的方法不得当,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对于自己的说教意味很强,容易抹杀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学习常规培养时找到合适的方法和引导模式很重要。教师可以尝试以游戏为依托来培养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让学生了解音乐课堂上应当如何更好地适应与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对于教师的各种要求要如何完成。教师可以设计那些能够多人、最好是可以全班参与的游戏类型。学生在一同融入游戏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音乐课学习的基本要求,这样的方式还可以实现良好整体教学氛围的营造。同时,教师可以在游戏中指出学生的一些典型问题,尤其是那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这会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并且慢慢纠正这些问题,养成更好的学习常规习惯。
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一个音乐小游戏,教师和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教师扮作赶鸭子的老爷爷,学生们扮演小鸭子,小鸭子跟着赶鸭子老爷爷去散步。当学生在游戏中出现合不上音乐节拍或者边走边大声说话等现象时,教师便以“老爷爷”的语气,通过“哪只小鸭子没有跟上啊?”“爷爷可不喜欢不乖的小鸭子哟?”等游戏中的台词,提醒学生应该怎么做,不能做什么。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们在听音乐做动作时,就可以养成做动作时保持安静,跟上节拍等学习常规了。这是一个非常灵活且效用十分明显的教学过程,游戏的形式学生不仅融入程度高,大家在游戏中也能迅速获知教师的指导和意思,会意识到应当有怎样的行为方式,对于不良的行为模式也会积极加以改善。从兴趣着手来进行学习常规的培养,这是最适宜小学低段学生的行为指导模式,会让学生形成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将常规教育和教学活动相融合
常规教育最好是有相应的教学培养依托,教师单纯地对学生提要求,或者是以口头形式进行常规习惯的讲述,学生很难产生了解兴趣,对于这些内容也无法形成印象。因此,教师要不断开阔自己的教学思维。比如,还可以在具体的活动中来融入对于低段学生的学习常规培养,借助有意思的学习活动的展开过程中一点点融入对于学生的常规教育。尤其是可以结合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一些典型问题对于学生有所指导,并且督促学生进行积极改正。这样的教学形式效果会十分明显,学生接受起来也更加轻松直接,这种方式更加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常规的培养。
有很多适宜小学低段学生展开的课堂学习活动,并且?@些活动都可以很好地和常规学习习惯的培养相结合。比如,讲故事、猜谜语、看图片、简笔画、歌表演、看课件、搞合奏等都是既能提起学生们的兴趣,又能穿插大量常规要求的互动活动。比如,在《小乌鸦爱妈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Flash动画,利用多媒体展现“喂食”、“相聚”、“庆祝”等场景,在此过程中融入静听的学习常规培养。活动的过程学生通常都会注意力非常集中,将很多常规习惯的培养融入到活动中,学生理解起来会容易很多,并且可以在活动中及时对于学生的不良习惯加以纠正,起到的教学效果会更为显著。
三、在常规教育中体现学生主体性
篇2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体育常规 养成教育
小学体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进行体育项目的锻炼和体育课程教学,在体育教师的统一协调下,使小学生的身体和心智得到有效的锻炼。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小学体育常规是一项最基础的工作,致力提升体育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茁壮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努力探究小学体育常规的教学思路,着力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小学生的性格特征
1.个性鲜明,极易塑造。
小学生处于人生的开始阶段,性格还未完全养成,通常都个性鲜明,活泼好动。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好好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着力使体育课变为学生喜欢的课程。在课程教学中要多融入体育的乐趣,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负责的一年级班级中有几个小朋友上课活泼积极,尤其喜欢跑步,我针对他们的特点,安排他们之间进行60米、200米、300米往返的比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热爱体育。
因为正处于人生的开始阶段,小学生对各种事物都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2.性格好强,喜新厌旧。
小学生好动的性格注定了他们普遍都比较争强好胜,精力旺盛,在考试或者比赛中总想拿到第一名,如果没有取得好成绩则会心情沮丧。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小学生的心理有一个确切的了解和把握,无论成绩如何都要使每个学生受到教师的鼓励和关怀,使学生幼小的自尊心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对于小学生喜新厌旧的心理,在教学中多进行创新,使用多种方式和手段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保持教学的新鲜程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记得一次在做300米迎面接力跑的游戏中,由于我的疏忽导致两队人数不符,最后人少的一对赢了,我在认为人数相同的情况下判定他们赢了,结果导致人数多的一对强烈反抗,两队相互争吵,最后导致我课暂停给他们解释才平息下来,同时我又安排他们进行新的游戏,当他们投入新游戏中时,刚才的一切似乎没有发生过一样。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养成教育理念的缺失。
小学教育的发展理念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学校追求的是升学率和高分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成教育的发展。
2.体育教学管理系统还未构建。
有些小学特别是乡镇、农村中的小学对于体育教学的管理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对教学管理缺乏整体性的思考,体育教学管理系统还未构建。
3.教学的目标不明确。
经过几年的小学体育教育,学生没有培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爱好,出校门就不再进行体育锻炼,这是体育教学中没有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造成的。
4.体育讲解太多,实践活动太少。
部分体育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将过多的时间用在为学生进行讲解,学生亲身实践的时间被严重压缩。其实,对于难度系数比较大的动作,教师可以进行比较详尽的讲解;而对于比较简单的,教师可以简单示范一下,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练习和锻炼。
三、着力培养学生养成教育
1.重视课前准备工作。
小学生的自制力和主动能力都比较低,小学体育教师要认识到这点,使学生重视课前准备工作,避免受伤和不必要问题的出现。同时,体育教师也要做好提醒,让学生为下一节体育课做好准备。
2.整齐队列。
小学生由于自制力较差,体育课的站队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这种情况在一年级新生中尤为明显。由于小学生对于队列问题还没有什么概念,需要教师在整齐队列上花些心思。比如体育教师可以故意设计一些排队或者队形组合的小游戏让孩子们练习如何站队。这种小游戏可以贯穿整个小学体育教学之中,使用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学会整齐队列。
3.提高学生的听课能力。
小学体育课通常都是在操场上进行的,在这种大操场上上课经常是多个班级的体育课同时进行。小学生由于自制力较差,很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听教师讲课等情况,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抓好体育课常规,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这样不仅能提高授课效率,而且能使学生从小培养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4.超越自我,提升自己的能力。
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常规教育的同时,更要致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敢于超于自我的精神和斗志。在小学生身体素质能够接受的情况下,通过体育课的锻炼,努力提高学生坚忍不拔、努力奋斗的吃苦精神。
小学体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仅仅靠几节课就可以把好习惯养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把体育常规教育切实有效的实施下去,通过不断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小学体育教师更要有长期的培养计划,目光长远又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用心关怀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使体育教育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苏清良.实施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意义和思考[J].内江科技,2012(09).
篇3
摘要:习惯是一种很恐怖的东西,就像我们物理中学习的惯性,这东西是会跟随我们一辈子的,所以要在小的时候就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改掉坏习惯,只有这样,长大后,孩子才能不自觉的就做出很正确决定,正确的事情。本文以习惯为主题,谈习惯应从一年级抓起。
关键词:习惯;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
一、一年级小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再加上刚离开幼儿园不久,还不能立刻适应小学生活。因此,一年级小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一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课堂上时常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自己玩自己的,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被少数学生包打了天下,大多数学生成了课堂的陪衬。从日常的观察记录看,大多数小学生在一节课的前十分钟时注意力比较集中,越往后注意力越分散,越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内容。从家长反映情况来看,一年级小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往往边做边玩,不够专心,大部分家长都是自己陪孩子一起做作业。
(二)认真倾听的习惯欠缺。在一年级的课堂上,常常是老师问题一提出,学生个个举手,有举的高高的,有站起来的,有嗷嗷直叫的。而最终被请到回答问题的学生一脸高兴,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未请到则垂头丧气,而不是认真听取同伴的发言。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
(三)语言表达的能力不足。在一年级的课堂上,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当老师提问时,所有的小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但是请到个别小学生回答时候,他站起来后又不知道要说什么;有的孩子站起来后,支支吾吾,声音很轻;有的孩子表达内容的完全和题目的要求无关。
(四)作业习惯普遍比较差。观察发现,大部分一年级小学生还没能掌握正确的作业的姿势,做作业时候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很低,大拇指压着食指,每次都需要教师的反复提醒。个别小学生做作业时随意涂改,页面不整洁,完成的作业也不能很好地达到字迹匀称、端正、美观的要求。
二、一年级小学生应重点培养的几种习惯
学习习惯需要训练,但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在内容和方法上都有区别。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主要是针对一些常规的学习习惯进行训练。
(一)专心听讲。专心听讲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应要求学生听课时,不要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讲课时应做到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方法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讲。
(二)口头表达。在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无论哪种情况都要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然后强调语句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并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调整语气、音量和说话的方法。还要求回答提问时音量要大,语气要肯定,让全班同学都听见;纠正他人发言时态度要诚恳,音量要适中;小组讨论时要用商量的语气相互补充,音量宜小不宜大,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
(三)就语文学科来说读的习惯的培养很重要,根据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从二个方面进行训练:(a)初读。让学生借助拼音扫除生字障碍,做到正确。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姿势以及自觉朗读的习惯。(b)精读。就是要培养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涉猎天文地理,扩大知识面,使孩子们从小主动寻找科学的奥秘。
(四)认真书写。写字时,首先要求学生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写作业之前,教师要带着学生复习一下正确的书写姿势。在学生写作业时,教师要认真观察,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坐姿。其次,通过讲解,使学生树立形成正确、美观的印象。再次,要求学生用本干净整洁;字迹清楚规范;有一定的书写速度。为此,学生写在田字格中的生字宝宝,教师要事先给他们写好样子,让他们先观察,再书空一次,最后在练习写。
三、培养过程中需把握的几个方法
一年级小学生好动、好问、模仿性强,所以良好习惯培养应以常规学习习惯培养为主,在培养方法上重激发欲望,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一)及时提醒。在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提醒中是非常必要的。持久性和自控性差是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不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还要注重提醒。当发现哪个学生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时,及时送去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者是一下轻轻地,就会唤起学生的注意。
(二)树立榜样。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老师身上找到影子。因此,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特点,教师必须发挥示范作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学生耳儒目染,对其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其作用不可估量。小学生的另外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性强,还有争强好胜心理,要多用小学生身边的伙伴给他们做榜样,激励他们向小伙伴学习。
篇4
“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四项基本技能,而“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现在的英语教学有时只重视英语的输入——“听”,却不重视语言的输出——“说”,从而产生了很多哑巴英语的学习者。同时,在人与人的日常交往之中,口语交流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加强英语口语教学已经迫在眉睫。
一、影响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因素
1.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态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影响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前提因素之一,也是重要情感因素之一。小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初,他们对学习英语主要是受兴趣的驱动。倘若在课堂中,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足够丰富、直观、形象,学生们就能感受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克服自身信心不足等心理障碍,端正学习英语的态度,并在老师的引领下达到预期目标。
2.学生对英语口语知识的掌握
学生要形成完整的对话,就不能离开构建对话的基本因素,其中包括词汇、基本句型、常用习语、对话环境等。许多小学生掌握不了足够的词汇量与特定习语,就不能完成自我表达的意愿。例如“how do you do”等具有特定含义的问候语,如果学生无法熟记,就会在交流中出现问题。
3.学生交流环境的不完善
在我国,英语学习通常会受到母语——汉语的影响,其遣词造句等就会受到汉语语法、单字等影响,并形成中国式英语。在国内学习英语,学生不能够与口语地道的教师、欧美国家人士进行长期、深刻的交流。因此,许多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写英语,在课下却不再用英语交流,因而难以得到全面提高。
二、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高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1.注重课堂内教学
(1)通过游戏、互动对话等新式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口语。学生在第一次进入英语课堂的时候,学英语、说英语,就是借助互相交流的手势、音调、动作、眼神等能够直接刺激感官的因素来进行学习的。这样,他们才能认真学、专心听、放心说。英语学习作为一种语言学习,需要不断在交流中培养语感,形成语言习惯。在牛津英语的小学教材中,就有很多对话和问答形式的内容,这就为英语课堂内的师生之间的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4A教材中,在第二单元,就有关于货物买卖的场景对话,这里就可以让老师扮演售货员,让学生扮演顾客。老师首先可以从基本对话“Can I help you?”来开启对话,并引导学生进行对话,以此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
(2)通过背诵、听力等常规训练来培养学生口语。背诵是一种重复接触语言材料和书本内容的学习方式之一,这是一种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部分教师认为这种模式过于死板,只有通过背诵、听力这类常规的训练,才能巩固学生的英语知识,让他们对于语法规律、遣词造句等有更深刻的记忆和认识,规范他们的语言表达,并让他们在日常交流中能够举一反三、提高语言能力。例如“This is …”的句型,只要学生学会这一句型的表达,就可以造出很多句子,实现英语学习的举一反三。当然,背诵、听力也并不是完全的、机械式的、死板教条的教学方式,它也需要融合多媒体教学、激励性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并配合完形填空、背诵式对话等口语交际方式,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2.注重课堂外的英语口语培训
(1)鼓励学生用英语与老师、家长进行交流。在课堂之外,具备相关英语素质的家长应尽量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英语交流,比如说基本的问候语、日期、天气、爱好、心情等话题。虽然这类对话不需要太多,但是这简短的交流,足以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其英语口语的重视,并促使学生巩固单词、语法,从而练就较为熟练的对话。同时,老师也不能放松课下与学生的英语交流。在课下交流中,尤其是在电话对话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用英文进行交流,这样不仅仅能够促进学生表达,更容易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
(2)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外的英语口语竞赛。现今社会上有很多针对小学生的英语口语竞赛,这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共同学习、相互切磋、展现自我的舞台。这样的比赛,小学生们不仅能展现自我、勇敢地进行表达,更有利于他们学以致用,并将英语作为自己的兴趣。
篇5
关键词:课程改革;实验教学;教材;科学素养
在提倡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要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完成素质教学的任务与目标。
一、抓好课堂常规,保证实验教学顺利开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良好的课堂常规作为基础,顺利的开展实验教学也是异想天开。我们历来重视学生课堂常规的建设,所以基础较好。但是科学学科又有别于其他学科,尤其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二、抓好小组建设,促进实验教学顺利开展
我在开学初就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男女生按比例搭配,由学生自由组合。我是绝对不会强制分组的,然后,让小组成员以自荐、推荐、选举的方式进行分工。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让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地得到各方面锻炼。建立小组只是开始,建设小组才是关键,根据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任务,还应有相应的“考核”,比如学生的表现会被组长记录下来,累计到一定程度面临“下岗”,甚至是“离组”。小组建设的成功与否对于实验教学非常重要。
三、把握教材主要实验,提高实验教学课堂效率
我在讲《倾听声音》一课时,设计了两个梯度:小组研究,层次分明;学生研究,步步深入。这样的设计达到了书本实验设计没有达到的高度,是“上上策”。而我在执教的时候,动了点脑筋,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从鼓乐队借来了鼓、钹,找来了黄豆等实验材料,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指定学生动手操作,其他组员观察现象并共同填写实验报告单,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能列举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现象。
四、精心选材,让“好课”不断上演
一套好的材料,可以成就一节好课。这话精辟得很,相信科学教师都有相似的体会,当材料准备不好甚至无准备的情况下,上科学课是很煎熬人的事情,这也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做法。而当我们准备的材料恰到好处的时候,课堂如行云流水,学生如沐春风,我们心里美得无法形容。所以我们一定要向大师们学习,精心选材,让“好课”不断上演。
参考文献:
篇6
一、做好课前准备,规范体育队列
首先,鉴于小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普遍较差,体育教师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且指导学生仔细看课程表,弄清每周有几节体育课时及具体时间,要求学生着宽松的衣服和运动鞋,为体育教学创造有利条件;其次,以规范队列作为体育课堂的重要开端,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道重要难题,尤其体现在对低年级学生的管理。教师可精心设计游戏环节,帮助学生完成队列常规训练,以使学生保持统一的集合站队。
以苏教版二年级体育教学为例,某教师先讲述了自己在军训期间紧急集合中的趣事,旨在告诉小学生在列队时应做到静、齐、快;然后,该教师组织了“抓手指”的小游戏,指导学生先将手放平,使自己的食指最尖端顶着手掌的中心位置,当听到体育教师的指令后立即抓手指。教师亲自示范具体步骤,帮助小学生准确把握游戏规则;随后,该教师让选定的体育委员检查全班学生的着装,以四列横队为基础队形,准确报告人数,并喊出“立正”、“稍息”、“集合”、“解散”等常规口令,重点观察学生是否抬头挺胸、腿是否伸直,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到体育课堂中,确保体育队列整齐一致;最后,体育教师应注重各项动作的准确性和节奏感,在列横队或纵队过程中,须强调排头的重要作用,要求各排其他学生找好间距,向排头的学生看齐。
完成这一系列步骤后,教师可根据各排人数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要求各组反复练习诸多项目,后对各组整队情况进行评比,在增强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增加彼此的熟悉度。
二、强化听课能力,鼓励超越自我
小学体育教学场地多设于室外,此为“大教室”或“大课堂”,通常供几个班级共同使用。小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以至于整个体育课堂变成自由活动课,自由散漫,无组织、无纪律。尤其是阴雨天气,不适合室外活动,室内体育课堂则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师应狠抓体育课堂的常规教学,强化自身听课能力,以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教师在狠抓课堂纪律的同时,还可充分利用小学生较强的模仿能力,综合考虑到学生的身体情况和平时成绩,亲自示范具有针对性的动作,使抽象的动作口令更加直观,鼓励学生勇于拼搏,不断超越自我。
某教师在苏教版四年级体育教学中,基于学生在上节体育课中跳、跑、体操及投掷情况,该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堂内畅谈自身锻炼情况,认清各项锻炼对身体的重要作用。课前,体育教师须执行课堂常规,检查班级情况,向学生展示事先准备好的图片,提出“大家认为跳、跑、体操及投掷有哪些重要作用?”这一问题,要求学生结合图表内容,认真思考该问题后举手作答;然后,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身体验,分小组讨论,让学生自行设计填空题及判断题,并示范乒乓球的具体操作动作,指导学生跟随口令完成左推右攻、正手攻球、推挡、并步练习等动作,进而达到教学目的,增强学生锻炼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引入一系列课堂游戏,譬如“支援前线”、“迎面接力”等,可有效调节气氛,为学生营造一个趣味盎然的体育课堂,且强化了学生的跳跃及奔跑能力。教师在设置游戏时,应遵循以人文本的教学原则,将体育课堂时间交给学生,鼓励团结协作,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养成10秒习惯,构建高效课堂
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可缓慢渗透“10秒教学法”,让学生在听到口令后10秒钟之内做出反应,以免学生精力涣散,使其始终处于主动状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10秒习惯即为一个潜在的体育教学目标,譬如学生须在体育课,上课铃声响起后,10秒钟内迅速列队,确保各队列整齐划一;当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协作时,应在10秒内完成,严令禁止四处乱窜,长时间无法进入活动状态的不良行为;当体育教师喊出“集合”的口令时,学生应迅速集中并安静下来;在体育课结束前,教师应将学生集中起来,空出10秒时间对全班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予以表扬,以助于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及时找出问题并解决。
需要强调的是,体育教师应做好榜样,保证提前5min到达上课地点,给全班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对体育课堂中一些懈怠的行为予以提醒且帮助其改正,监督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结束语
篇7
摘 要:兴趣是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动力,教育并非强制性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性思维个体化发展,进而提高课堂的讲课效率,形成良性互动和活跃的教学氛围。影响教学质量水平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兴趣,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能以最直接的方式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教学;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多种途径和方式,但大多数都是从两方面进行分析的,一是从教师角度分析,如何引导学生培养其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是从正常课堂教学中分析的,在课堂上如何使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这有利于青年教师展开更好的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响应国家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计划。
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一)情境教学法
数学相较于其他学科是具有一定抽象性逻辑性的,一小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认知能力,无法有效地全面认识数学教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1]。对于教材的深入理解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二者之间有着一定的距离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创新情景教学,设立有趣生动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性。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课本中“认识角”的课堂教学里,可以突破常规的,固性教学方式,走出教条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角的绘画、制作与角相关的小玩意儿。教师可以借助三角板等教学工具,更直观的向学生展示角的外形和特征,将抽象的教学变为更加直观形象的教学,化解了小学生理解力、想象力思维度不够的尴尬情景,这样也能使学生对其生动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多媒体教学法
什么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指在课堂中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科技手段,将教学内容中的文字图片,以音乐和动画的方式等进行处理,以播放片的形式直观的显示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手段,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更容易体会到课堂中的学习乐趣以及教学内容中的精神蕴涵[2]。
在小学课堂中学习时间,计算的课程中,教师就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不同的“时钟刻度”,让学生指出些时间,并进行加减运算,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容易地理解时间的变化以及时间单位,分钟、秒钟、小时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信息知识体系,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游戏导入
小学生有天生好动的特点,对任何事物保持一种新奇之感,其课堂专注效率较低,精力集中的时间较为短暂,那么,怎样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呢?这时可以在课堂上,带入小游戏,在游戏中贯穿数学知识,娱乐中进行学习,吸引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养成,利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中可以实施小组合作制,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互帮互助,弥补教师不能对所有人进行一一辅导的不足之处,在这种活动中凸显学生的个性思维,培养其元认知能力,减少其与老师一对一的压力,体味数W学习的魅力。
二、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何意义
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怎样的意义呢?学习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学习动力。大量的研究和学生心理调查发现,凡是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则其学习积极性必与之成正比,这门的成绩必然领先于其他学科;反之,学生如果对某门学科提不起兴致,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无法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那么,这门课的成绩就难以保证[3]。这个原理基本上是学生偏科严重的主要因素,若想学生全面发展,弥补自身的不足就必须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通过观察我国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表现,发现其中大部分人,对数学的兴趣并不十分浓厚。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以及心理变化,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依据小学学科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里程碑式的理论文献采取多种研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实践实验,引导学生对小学数学产生兴趣,并保持及时分析其缺乏兴趣的原因。这样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有着较大的影响,实质上,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实质上就是对“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利于培养后现代人才,满足国家社会发展需求。
教学不需要强制手段,而是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培养。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探索知识海洋的最大动力,也是学生努力学习的最大助推力。在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培养素质人才的要求下,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堂上的兴趣,使其思维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对课堂的教学效率有着很大的作用[4]。总之,小学教学课堂活动中,培养和激发其兴趣的方法途径有很多,除去以上简述的几方面还包含其他诸多方式,需要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经验中进行总结积累,探索创新,以更好地促进小学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利于国家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数学兴趣 数学思维
前言: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小学生教育中一项艰巨的任务,可以说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在一定程度上是培养数学思维的关键因素,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特点加强学习兴趣和思考思维模式,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教育的高效性,把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有趣生动。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不仅仅了解了解题的方法,也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一、小学生的数学教学特点探析
1.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这个阶段的小学生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是对什么都好奇,好问。在21世纪发展的今天,独生子女占据了大多数比例,父母每天都在在繁忙的工作中度过,很少过问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在这种生活背景成长的学生,独立自主意识很强,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对待事物有自己的想法和认知,对新鲜事物抱有积极的态度,接受新知识很快,但是注意力不持久,不稳定也是他们的主要心理特点。如果只对一种事物长时间关注,最终可能会失去兴趣再也不过问。由此可见,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可塑性都比较强,学习东西很快,只要在正确的指导下,就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思维能力[1]。
2.小学数学特点
小学数学教育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无论是以后其他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还是初高中数理化的教育,都要以小学数学为基础。在以前的旧观念来看,数学是一种计算的工具,一种数字,一种测量。从小学数学本身的特点来看,小学数学是一种思维化的教学,它不仅学习的是一种数学文化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2]。
二、数学教育教学方法
1.培养数学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校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吸引住学生眼球,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对数学探究的渴望,兴趣是学习思维最好的催化剂,它能使课堂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产生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兴趣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实施:
1.1将数学教育形象化。可以根据小学生思维想法的特征,将问题化难为易,利用具有形象性的语言和图片,吸引孩子的目光,例如将数学跟语文中的成语结合起来或者利用生动的动物图片,加深学生对问题的印象,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快速记忆重要的知识点。
1.2将数学教育主动化。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例如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将梯形怎么剪可以剪到最多的三角形”,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答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学会举一反三。
1.3将数学教育生活化。数字源于生活,应该锻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世界,荷兰教育家弗赖登诺尔认为数学必须扎根于生活并且要很好地应用它,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案例来解决教学问题,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的具体化,使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的容易理解。
1.4将数学教育多彩化。枯燥的课堂教学,会让学生渐渐地学会单一性思考问题,毁灭了原有的想象力,在课堂上老师们可以通过多变地提问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使用的方法有辩论法,反问法等等。还可以使用丰富多彩的教学仪器,如:照相机和投影仪等等,此外,才可以通过跟小朋友们玩游戏进行数学教育,如:丢手绢,数字猜谜,找朋友等等。
2.启发数学教育思维
小学生的数据思维能力是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从事各项工作中重要的能力,它能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好的开拓新知识,正确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如何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学校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兴趣是数学教育思维第一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活用教材,利用更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面的求知欲。如果说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那么教师就是祖国大花园里面任劳任怨的园丁,只有勤劳的除草和浇水才能保证花朵健康的成长。教师在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的同时,也要学习挖掘教学课材,利用材料,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出可以让学生可以积极思考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算题,解题的方法,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模式,让学生通过学校的课堂教育以及自身的摸索,发现新知识和新规律,从而持之以恒的保持习惯,养成严于律己,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3]。
总结:在校小学生教育中,培养数学兴趣和启发数学思维对学校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采用灵活的讲课手法,更新数学教学观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个性发展空间中,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孩子们能在轻松、自觉、有趣的课堂氛围中爱上学数学。本文分析了数学兴趣及数学思维对小学生课堂中的意义,希望能对以后的小学生数学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桂才.简析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意义[J].学周刊,2013,07:51.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能力培养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9~22岁的小学生正处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期,小小学生正好处于这一关键年龄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因势力导,培养小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仅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些肤浅的看法与做法。
1.思维与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指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要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即善于探索、突破、综合、创新,能够发现和解决自己或别人未所发现或未能解决的问题。
培养小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就是要培养小小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品质,教学中,要引导小小学生独立、主动地掌握数学概念,独立完成定理的证明,积极鼓励小小学生思维的标新立异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
2.思维现状分析
从教师的“教”和小学生的“学”等方面本人作了一些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①比较忽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给小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较少;②师生的思路都放不开,课堂上往往是一个小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全体小学生的思维;③解题教学所占的比重过大。
3.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针对上述情况,本人结合实际,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小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1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或探索者。因此,教学中要让小学生积极展开思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实现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换,鼓励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
同时,对数学中的定理和问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使一题多用,一题多变,多题重组,给人以新鲜感,唤起小学生求知欲。
3.2注重“双基”,加强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
创新思维需要小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按照自己理解的深度、广度结合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具有内部规律性的整体结构,这就要求小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因此,教学中要将“双基”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
3.3诱导质疑,挖掘小学生的创新潜能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现在教学中,课堂上很少有小学生主动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缺少讨论,师生之间也缺乏知识与情感的沟通,因此,教学中应诱导小学生问问题。
①教师要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
教师在定理的证明思路和解题思路的分析时要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如果定理的教学,照本宣科,以“就是这样”的方式将它灌输给小学生,无疑会扑灭小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要揭示定理的发生、证明思路的过程,是否还有独特的甚至绝妙的证法及解法。教学中要引导小学生多思考、多探索、多尝试,发现创新的证法及解法,让小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基本思想,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②给小学生提供提问的时间和空间:
如讲“垂径定理”时,教师与小学生通过自制的教具与学具,先进行演示,由小学生得出圆的轴对称性的结论后,教师再问小学生还有什么结论,让小学生去思考、猜想,探求结论,于是马上就回到问题中来,小学生也会沉浸在问题的探讨之中。
③鼓励小学生大胆提问,保护小学生的独特见解。
教师要有意识地留一些问题,让小学生读书时发现,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尊重小学生的思想、见解,养成与小学生商讨问题的习惯,引导小学生主动创新。
3.4更新模式,提高小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中,要强化小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意识,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发挥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运用新方法,辅助以必要的讨论和总结,以发展小学生的创造意识。
① 引入开放题教学。
开放题的引入,让小学生在解题中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改造一些课本中常规性的题目,打破模式化,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比如将条件、结论完整的题改成只给条件,先猜结论,再进行论证;或给出多个条件,首先要收集、整理、筛选后才能求解或证明;再如要求多个结论或多种解法的题目,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也可以给出结论,让小学生探求条件,或将题目的条件、结论进行拓广,演变,形成一个发展性问题。
②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进行教学。
用计算机可揭示常规教学中很难解决的动态数学问题及数学规律,能有效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加强直观,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
如: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教学时采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实验,能有效的让小学生发现几何问题的实质就是在运动中寻找不变的规律,从而突破难点,直观的揭示其中的规律,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③ 开展数学实验课与活动课。
开展“探究活动”与“实验作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以及从数学的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如在学校开展的”社会一条街”活动中,教小学生运用函数知识核算成本,计算赢利,这样既开展了活动,培养了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激发了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小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结束语:
在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中,我们要以教师为主导、小学生为主体,让小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让小学生去重新体验发现知识的过程,并提出一些问题去自主探究解决,重视数学活动的过程,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启发、诱导、教育小学生乐于探索,勇于探索,善于探索。
参考文献:
[1] 蒋灵凤.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 科技信息. 2011(14)
[2] 谢小珊.运用行知教育理论 谈数学课的创新教育[J]. 科技信息. 2011(10)
[3] 冯霞.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J]. 民营科技. 2010(10)
篇10
关键词 中小学生 人文素养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1评价学生人文素养水平
养成教育是中小学生走进学校大门就必须进行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领导,尤其是班主任要通过班级工作例会、年级工作例会、主题班会、主题队会、团支部活动、集体谈心或个别的谈话等等方式,对学生不断进行养成教育。要认真观察和研究学生在养成方面的表现,根据在动态中掌握的学生的养成表现,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不仅可以有效地评价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水平,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评价中受到一次深刻的人文教育。
2评价学生常规行为中的人文素养
学生的常规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养的提高又会反过来促使学生良好的常规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进行常规评价时所发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实际上也是人文教育的一些相应的表现。比如:学生在早操时进出场秩序井然,做操动作整齐划一,不仅可以看出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还可以看出相互协调的素养。对诸如此类的日常行为的评价,就会发现学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素养的许多方面,也会发现人文教育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3评价学生对人文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基础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是密切关联的,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人文知识、科学知识的时候,他们常常会不经意间表现出他们对周围的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特别是政治、思品、语文、社会、历史、艺术等等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与人文教育的目标直接结合在一起的。学生对上述这些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可以直接地反映出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方面面,由此反映出他们人文素养的层次。故此,可以借助于文化课教学的评价方式和途径,也可增加一些以人文教育为中心的典型案例分析,以此来评价学生对这些知识和案例的态度以及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把科学知识的学习理解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检测与评价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的水平。
4评价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实践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与人文素质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的生动课堂。比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可以让学生感悟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正面和负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培育正确的积极的人文精神。如:组织学生对周边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学生可以增加环境保护体验,懂得了许多在课堂上无法理解和认知的知识和道理,对学生是一场深刻而生动的教育。对班级、年级所组织的各种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实际上就是对学生人文精神培育实践和效果的评价。
5评价学生人文素养对社会的适应性
学生具备适合其年龄阶段特点的社会适应性,是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接触社会、适应社会,需要必要的人文素养的支撑,学生对社会适应程度是其人文素养状况的综合反映。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广泛地接触社会、接受社会,对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文素养的测试,可以由此得出在课堂上和校园里无法得出来的评价意见。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无疑是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综合性的检测,可以看出在课堂上培养出来的热爱劳动、讲究卫生、团结互助、言行一致、信守承诺等等素养在实践中的体现。
6评价人文教育的外部环境
环境对中小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学校的环境是人们所公认的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理想教材。每个场景建设、每一句口号提出和每一个角落的设置,都能发挥其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作用。学校的环境应当包括建筑环境、绿化环境、人文环境等。中小学人文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评价的方式和途径也必然是多元化的。由于学校的层次和办学特色、学生的个性特点、教育者素养的差异等诸多因素的现实存在,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状况就会出现多种多种的情形。
参考文献
[1] 丁步洲.试论中小学人文教育的评价[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8).
- 上一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
- 下一篇:体育教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