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评价意见范文

时间:2023-04-09 06:26: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习评价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习评价意见

篇1

一、专业实习教学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1.真实性、全面性原则

实习教学评价体系要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实习教学环节的实际状态,涵盖实习教学的各环节和教与学的各方面,并通过对实习教学环节的评价,把实习教学环节中隐藏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等问题暴露出来,以不断提高实习质量。

2.目标性原则

评价的目的不是单纯评出优劣,而是引导所有的实习教学向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发展。

3.可实施性原则

在设定各项评价指标时,必须要充分考虑指标的可实施性,指标定义要明确,评审标准应客观、全面,符合专业实习教学的总体目标。制订评价指标体系应简单易行,便于评价过程中操作实施。

二、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不够到位

(1)实习生对实习认识不够到位;(2)学生怕苦、眼高手低、不务实、不踏实;(3)学生主观上不重视实习,很多情况是学生“被实习”了。

2.实习过程中的监督与指导有误区

学生实习人数多并且实习场地大,学校不仅要对学生,也需对老师提出要求。防止老师的不作为和学生的散漫行为。现在许多职业学校的指导老师为外聘人员,使得本校老师成为“遥控指挥员”。

3.学校的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脱钩,各教各的,使得事倍功半

4.考核内容的单一性

(1)考核对象单一、考核的对象往往是参与实践的学生,至于其他参与者比如指导教师、后勤教辅人员等的考核则很少;(2)考核形式单一。对学生的考核,多以一门实践最终结果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3)对于指导教师及后勤教辅人员的考核,往往是考核工作量而已。

三、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准备阶段的考核

1.根据教学大纲考核实习方案主要内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各专业明确教学目的,了解各学期教学内容与安排;明确教实习指导的教师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明确教学内容、步骤和教学要求,且能对实习各环节均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

2.考核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实习指导教师应当具有以下的知识:(1)有雄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有包括建立在专业基础之上的分支学科的知识。(2)有本学科相邻或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及学科的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和科学成果。(3)有较为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对于这些知识,也可每几年分批次考核一次。另外,学校在教师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上,不是为了完成几个培训指标,而是要有规划、有计划、有资金保障、有制度保证、有时间有时限,保证教师学到一线的技术、甚至比较超前的技术。

3.实习指导书按大纲要求编写,密切联系实习基地的实际,内容充实、完善,并在能实习开始前发到学生手中。

(二)实施阶段的考核

1.考核实习期间教师和学生无擅自“离岗”行为。我们可以通过诸如实习文件及实习准备、实习指导、实习纪律、实结、实习效果等具体评价项目的积分获得量化数据。

2.学校要在每一个实习环节中进行跟踪,做好每一个环节的落实。发现有违计划的问题,应及时反馈并加以修整,这样的实习才能始终围绕着目标有效进行。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为了完善整个评价体系。

3.学校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的实习时间,保证实习天数和每天实习时间不少于6小时。指导教师应做到教书育人,关心学生的思想、身体、生活情况,加强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团结互助、热爱劳动、安全保密等教育。实习师生要严格遵守各项有关规章制度,遵守实习纪律。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指导教师要及时进行教育,令其改正。对违纪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者,必须立即停止其实习。

(三)结束阶段的考核

1.实习报告与总结。实习报告要充实、规范,反映学生真实感受,无雷同现象。指导教师及时批改、批阅报告。对某些专业,全部按要求上交作品。实习登记表填报要完整、及时。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指导老师应认真批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提交的资料成果并做好批改记录。

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适宜性技术

引言

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持续恶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发展迅速,所造成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已占社会总能耗的30%以上,建筑垃圾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1/3,建筑所造成的水污染和生态破坏更是触目惊心。如何切实有效地降低建筑的资源消耗,平衡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是绿色建筑的技术灵魂,“因地制宜”是绿色建筑创建的基本原则。绿色建筑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更多关注建筑的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全过程对于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同时,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建筑品质,改善生活、工作环境的舒适性。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等重要政策文件的同时,不断完善绿色建筑技术标准和相关管理制度,培养绿色建筑产业,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和普及化。

1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简介

我国于2006年3月正式推出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并在随后迅速完善相关管理要求和技术细则,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认定和技术指导体系基本建立,绿色建筑的概念得以标准化和具体化,为全国范围内绿色建筑推广打下前期基础。目前,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已修订完成并颁布,评价方式由原来简单的措施条款符合性检查改为打分制,绿色建筑技术措施被区分权重,使得绿色建筑的评价更为科学、全面、合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制定,是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出发点的。针对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我国分别制定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并且,针对民用建筑的不同使用功能,细化形成了《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商店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宾馆建筑评价标准》,由此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绿色建筑的认证有一套相对固定、严格的程序,包括材料准备、材料形式审查、专家审查、备案、公示公告、证书发放。经过绿色建筑认证后,可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为提高项目进行绿色建筑认证的积极性,我国按工程进展阶段的不同,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设计阶段标识”和“运行阶段标识”。“设计阶段标识”在项目完成施工图审查后即可申请,仅考评项目设计的绿色化程度。“运行阶段标识”则是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1年以上方可申请,考评项目绿色建筑技术/产品的落实情况,以及实际运行的绿色化程度。目前绿色建筑标识均由国家住建部备案、颁发和管理。量大面广的民用建筑是我国实施建筑绿色化的重点,因此相应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成为当前绿色建筑评价的主流标准。该标准基于“四节一环保”的要求,在内容上划分为“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共7个版块,其中进行“设计阶段标识”的项目不需要参评“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每个版块的条款分为“控制项”和“评分项”两类,其中,“控制项”为绿色建筑的前提条件,如果参评建筑未能满足控制项中的任何一项,则判定为达不到绿色建筑要求。“评分项”是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可选项,每个“评分项”基本对应一项绿色建筑技术/产品,并根据该技术/产品的绿色化程度和重要性赋予不同分值。实际工程项目进行绿色建筑认证时,在确认满足所有“控制项”的基础上,根据其所采用的技术/产品的得分情况,区分该项目的绿色建筑等级。根据绿色化程度的不同,绿色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为方便推广,住建部从2009年起将一、二星级绿色建筑的评审权限下放至各省、直辖市的住建部门。我省一、二星级绿色建筑的评定,所执行的标准为地方标准《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13-118-2014,由省住建厅委托的福建省海峡绿色建筑发展中心统一组织评审。三星级绿色建筑的评定,所执行的标准为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由国家住建部委托的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和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组织评审。

2福建省适宜性绿色建筑技术简介

一项建筑技术的绿色化程度和经济性,与建筑所处地区的气候、资源、人文环境息息相关。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地域条件存在差异,为此,充分调研和分析建筑所在地域条件,“因地制宜”进行绿色建筑技术的使用,遵循“被动式技术措施优先、主动式技术措施优化”策略,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福建省地处沿海,建筑气候上骑跨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两区,山多平地少,夏季闷热,过渡季节长,常年较为湿润。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表明,自然通风、遮阳、立体绿化、围护结构自保温体系等,是具有我省特点的适宜性绿色建筑技术,应予以大力推广[1]。

2.1自然通风

我省多数地区夏季和全年平均风速均在1.5m/s以上,具备自然通风的基础条件。而且,开窗通风在我省有着良好的群众生活根基,人们无论是过渡季节还是冬、夏两季普遍有开窗加强室内通风的习惯。自然通风有着两方面的突出优势:一是改善室内空气品质;二是在两个连晴高温期间的阴雨降温过程或降雨后连晴高温开始升温过程的夜间,室外气候凉爽宜人,通风能带走室内余热或积蓄冷量,减少空调使用,降低建筑能耗。自然通风属于被动式、低成本技术,不耗能,且对建筑品质提升效果明显,但应在建筑的前期规划和设计中予以充分考虑。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通常结合计算机辅助模拟对建筑方案的通风效果进行分析,并通过调整建筑形体、朝向、室内布局和增加通风辅助设施(导风板、通风器)等方式进行优化。我省较为显著的季风特征,是进行自然通风设计的主要依据。除此之外,水陆分布、地势起伏、表面覆盖物等条件不同,会对局部微气候产生影响,形成地形风,如山谷风、巷道风等。当季风不明显(季风转换期)时,地形风是建筑自然通风设计的重点考虑因素。建筑布置及朝向是自然通风首要考虑的因素。按建筑群排列方式,错位排列、斜向排列及自由式排列的自然通风效果较好,如图1所示。若受各方面因素限制采用平行排列的形式,为改善后排建筑的自然通风条件,可在前排建筑做垂直通风口,或利用底层个别位置做“过街楼”,也可将底层全部架空做水平通风口,如图2所示。此外在立体布置方面,可采用“前低后高”和有规律的“高低错落”的方式,为自然通风创造条件。在单体建筑的设计方面,应重点关注建筑通风开口面积和位置,以及合理利用外挑檐、挡风板等构造,形成良好的风压差,提供自然通风的基础条件。如图3所示。在室内平面布局方面,应统筹各房间及其开口位置,设计良好的通风路径形成穿堂风。此外,采用灵活的室内分隔措施,如通风隔断、带可开启扇的通风门(老虎窗设计)等,可显著加强室内通风效果,如图4所示。

2.2遮阳

窗户是建筑围护构造中热工性能最为薄弱的环节。通过设置建筑遮阳,可有效降低夏季透过窗户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得热、减少空调能耗和提高室内舒适性的同时,也可起到良好的防雨作用,避免梅雨季节因外窗无挡雨构造不能开启通风,而造成的空调时间变长,能耗增加。建筑各个朝向的遮阳形式选择与朝向所受日晒时间长短及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我省夏季太阳辐射在东、西向最大,因此在建筑东、西向外窗设置外遮阳十分必要。并且,因东西向太阳高度角随时间变化,宜采用综合遮阳。南面由于太阳入射角变化较小但日照时间长,所以宜采用水平遮阳。北面由于直接日射较少,不作为建筑遮阳的重点,可采用水平遮阳。我省建筑各朝向遮阳需求系数及适宜的外遮阳形式如图5所示。另外,天窗受夏季太阳直射得热大,也应采用遮阳措施。建筑遮阳形式有多种多样,如利用建筑形体(形体凹凸、阳台、挑檐等)形成的自遮阳,外窗固定外遮阳构造,外窗活动遮阳设施,中空内置百叶玻璃窗,以及外窗玻璃自身遮阳等。从阻断热辐射的效果上看,设置外遮阳最为有效。外窗进行遮阳设计时,应优先采用建筑构造遮阳,其次考虑采用安装构件的遮阳,当两者都不能达到要求时再考虑提高窗自身的遮阳能力,原因在于单纯依靠窗自身的遮阳能力不能适应开窗通风时的遮阳和防雨需要。在建筑方案设计时统筹考虑外遮阳构造,可达到建筑美观与节能的双重效果。常见外遮阳形式的工程实例如图6所示。

2.3立体绿化

建筑立体绿化是增加绿化覆盖率,改善居住环境的有效措施。我省气候条件较为优越,植物成活率高,后期维护难度低,因此推广立体绿化有着天然优势。立体绿化分为屋面绿化和垂直绿化。屋面绿化是指在高出地面以上,周边不与自然土层相连接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的顶部以及天台、露台上的绿化。屋面绿化具有隔热节能、提供休憩活动场所、提高顶层热舒适性、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等显著优点。垂直绿化是指利用植物材料沿建筑物立面或构筑物表面攀附、固定、贴植、垂吊形成立体空间的绿化方式。垂直绿化植物的选择,与种植地的生境条件息息相关。东南向的墙面或构筑物前应以喜阳的攀援植物为主;北向墙面或构筑物前应栽植耐荫或半耐荫的攀援植物;在高大建筑物北面或高大乔木下面遮荫程度较大的地方,应选择耐荫种类。垂直绿化设计应保证室内对采光、通风的正常需求,并综合考虑植物的观赏效果和室内功能要求。同时,应考虑后期养护需要,采取合理的节能节水浇灌措施。建筑采用立体绿化,屋面和墙体的设计条件会有所变化,应重点对结构荷载、防水、防腐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复核,避免覆土重量、植物根茎穿刺等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同时,应合理选用植物类型,形成易于养护、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避免后期植物死亡造成负面影响。常见立体绿化实例如图7所示。

2.4建筑围护结构自保温体系

改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人体舒适度,从而降低建筑物的采暖和空调能耗,是降低建筑能耗的最基本方法。北方全年气温较低,气候干燥,为此北方建筑的围护结构重点在于阻断室内热量散失,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常用做法是在外墙部位采用高效的保温材料,设计复合墙体及屋面。而相比之下,福建省地处南方沿海,夏季闷热,冬天湿冷,过渡季节长,由此决定福建省建筑围护结构应考虑阻断室内外的冷热量传递,适度提升整体隔热性能的同时,又能在需要时(夏季、过渡季节的夜晚等)进行有效散热。因此,在我省范围内进行建筑围护结构设计,需要进行统筹考虑,不能一味提高其热工性能要求,否则将造成建材过度使用,经济社会效益不高。经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我省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建筑围护结构自保温体系,相应的自保温产品也已能够基本满足当前建筑节能发展的需要。典型的自保温墙体材料有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煤灰(陶粒)小型空心砌块、淤泥烧结多孔砖、煤矸石烧结砖等。这些自保温砌块(砖)不但可以满足我省墙体隔热保温要求,而且多数可以就地取材,甚至于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价值。常见自保温砌块(砖)的类型和保温隔热基本原理如图8所示。

参考文献

篇3

明确组件的需求和限制后,可以进行组件的顶层设计——建立域模型。域模型要确定系统中涉及的主要概念性对象。这个阶段,不关注组件内部细节,只关注组件与其他部件的交互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思想方法是抽象[1]。经过前面的需求分析,不难得出图2设计:

2优化域模型

软件设计的一条公认的准则是追求软件模块的“高内聚,低耦合”。换句话来表述更容易理解:模块设计追求清晰的概念,单一的功能[2]。考虑到我们仿真系统的支撑网络是以太网(平台支持以太网、互联网、反射内存网等),可以设计一个通用的从设备引擎类派生,完成与平台的交互任务,利用以太网通信完成与GPS设备的交互。如此一来,设备引擎类也实现了重用。(图3)

3详细设计

限于篇幅,不可能展现详细设计的全过程。在此阶段,如果将对象模型划分成静态模型(实体模型)和动态模型[2],将有助于产生良好的设计。静态模型负责保存信息,不具有行为能力。动态模型负责按照一定的规律改变静态模型中信息的状态。这样划分有三个优点:第一:静态模型有利于信息交换;第二:对象职责清晰。第三:静态模型的实现更灵活。在本例中,发送给GPS设备的命令、GPS设备返回的状态和位置数据以及组件和订购的属性都属于静态模型。以太网通信、GPS引擎、设备引擎、命令发生器、数据解析器等属于动态模型。(图4)

4实现的要点

组件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编程工具为VisualC++编程语言和MFC类库。MFC类库提供了Windows程序的一种实现框架和丰富的编程资源,也施加了许多约束。我在框架的约束下进一步优化了设计,试举两例:合理利用消息传递隐藏GPS引擎类的实现细节。为了最大限度的重用以太网通信,不应在以太网通信的代码实现中涉及GPS引擎类的实现细节。理想情况下,以太网通信应该不知道它在为哪种特定的组件做。因此,不在以太网通信的实现中直接调用GPS引擎的操作函数,转而采用消息传递。当从网络收到GPS数据和状态时,有相应的消息从以太网通信发送给GPS引擎,后者响应这些消息以完成更新属性、数据解析等工作。通信无需知道GPS引擎的消息响应函数以及具体的处理过程。如果今后GPS组件需要修改时,通信的代码可以保持不变。仔细考虑指针类型。C和C++语言编程中由于指针使用不当引发的各种程序问题数不胜数,因此需要仔细考虑指针的使用。以太网通信类需要在不同的组件中重用,直接在以太网通信类中包含GPS引擎类的指针是不合适的,取而代之是包含一个CWnd类的指针。在运行时,该指针指向GPS引擎类的对象实例,这样的做法限制了在以太网通信类中使用指针调用GPS引擎类的操作函数,尽量减少了以太网通信与GPS引擎类的耦合。相反,GPS引擎类只在GPS组件中使用,因此可以在GPS引擎类的实现中直接包含以太网通信类的指针,以方便直接调用以太网通信的接口函数。

5结论

篇4

关键词:财务分析;美的电器;上市公司

作者简介:王金(1986-),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教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曹雪莲(1981-),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11.2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1-52-03

一、家电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中国家电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凭借廉价劳动力,宽松的政策逐步成为“世界工厂”,其中家电制造业是开放时间最早、发展最迅速、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行业。经过30年的发展,家电成为广东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之一,从市场份额看,2010年1-7月份,广东省家电出口份额占全国53.9%,高居首位,比处于第二位的浙江省高出40个百分点。2011“十二五”规划的实施给经济注入新动力,新兴战略性产业规划的启动、居民消费升级和城镇化进一步加快都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国家先后出台扩大内需的政策,2010年家电行业继续保持增长,存在很大投资机会[1]。

(二)广东家电行业发展现状

广东地区的家电上市公司占全国40%以上,大部分反映盈利能力的各指标在17个家电上市公司中的排名靠前。其中,格力电器、美的电器在每股收益中的排名中居前三,仅次于青岛海尔。可以看出,广东家电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较高,广东的家电上市公司在市场份额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而美的电器是中国证监会成立以来批准的第一家乡镇企业上市公司,1992年股份制改造,1993年11月12日挂牌上市,至2009年末,公司资产总额由15亿元增至317亿元,增长20倍;营业收入由9亿元增至473亿元,增长51倍;利润总额从1.4亿元上升至28亿元,增长20倍;201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90亿元,同比增长57%。2008年,广东省经贸委的“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中,美的集团名列第一位。

二、美的电器财务分析及评价

本文选取2006年-2010年5年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相关的报表数据对美的电器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进行完整的比较分析、比率分析和因素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衡量企业承担经常性财务负担的能力,企业若有足够的现金流量,就不会造成债务违约,可避免陷入财务困境,会计流动性反映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衡量会计流动性的最常用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生产企业流动比率在200%时,其偿债能力比较充分;速动比率为100%时,较为适宜;现金比率一般在20%左右,以下是2006年至2010年前3季度美的电器短期偿债比率,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看出,2006年到2010年,总体上看,3个比率在2008年以前有下降趋势,其后有上升趋势,流动比率保持在0.8-1.2之间,没有上升趋势,与流动比率较为充分的2还相差较远,表明美的电器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流动资产的偿还能力较差,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不够流动资金偿还流动负债的风险;速动比率未能达到1的比值,表明变现能力较强的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比较弱,偿债的安全系数较低;现金比率2008年后超过了0.2的比值,表明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现金比较充足,但维持过高的现金比率可能导致过多的现金滞留,增加了机会成本。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常用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有形净值债务率来衡量,国际上认为资产负债率控制在30%左右比较稳妥,是反映企业财务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标志;产权比率反映企业所有者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产权比率越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权益乘数越大,表明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所占的比重越小,企业对负债经营利用得越充分;反之,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有形净值债务就是将无形资产从股东权益中剔除后,计算企业负债总额与有形净值之间的比率,该比率越低越好。以下是2006年至2010年前3季度美的电器长期偿债比率,具体如表2所示:

可看出,2006年到2010年的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有形资产债务率在2008年以前有上升趋势,偿债能力下降;2009年有下降趋势,偿债能力提高;2010年又有上升趋势,偿债能力下降。资产负债率的总体趋势持平在0.6-0.7之间,属于高风险的负债经营,但结合具体的特定企业环境,多数企业趋势于高负债经营,该指标的最近一期行业平均值是0.61,美的电器比行业平均值略高,风险略高。2008年美的电器的产权比率最高,风险高报酬高,当金融危机爆发后,美的电器调节产权结构,风险降低,2010年经济回暖,美的电器的产权比率又转为高风险高报酬的结构。权益乘数与有形资产债务率有是同样的,2008年,美的电器权益乘数最高,充分负债盈利,偿债能力最低;2009年权益乘数下降,偿债能力提高,2010年偿债能力降低。有形资产债务率从长期偿债能力看,越低越好,2010年有形资产债务率下降,偿债能力减弱。

(二)盈利能力分析

2010年1-9月美的电器营业收入572亿元,同比增长60%;营业成本480亿,同比增长73%;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长111.49%,导致营业利润同比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了7.82%;营业外收入同比增长2953.41%;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75%,每股收益0.87元,符合预期。

盈利能力通常用营业利润率、销售净利率、资本金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及每股收益来分析,利润率越高,说明盈利能力越好。以下分别是2006-2010年的各项指标分析图表,具体如表3所示:

可以看出,美的公司2006至2010年的营业利润率与销售净利率的变动趋势基本以致,总体呈上升趋势,营业利润率高于销售净利率。由于2008年金融风暴,美的电器的营业利润率与销售净利率都有所下降,2009年开始恢复,2010年的销售净利率高于营业利润率,结合2010年前3季度和2009年前3季度利润表的比较可知,2010年前3季度的营业外收入同比增长达2953.41%。尽管销售净利率上升,但营业利润率并没有上升,不能断定盈利能力的变强或者变弱。由于销售盈利指标都是以营业指标为基础的盈利指标分析,没有考虑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关系,还应从资产的应用效率和资本的投入报酬进一步分析,以公平的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美的电器的资本金利润率呈上升趋势,美的电器的获利能力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变大。总资产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越好,利用资产创造的利润越多,盈利能力越强,财务管理水平越好。由表4可知,3年来总资产利润率呈上升趋势,美的电器的资产利用的效益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提高,获利能力增强。

每股收益分析: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指标是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以下是2008-2010年前3季度总资产利润率,具体如表5所示:

美的电器与格力电器、青岛海尔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分析。在以上3家企业中,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的排名依次是青岛海尔-格力电器-美的电器,每股收益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以上数据看出美的电器在三者中的获利能力相对较低;每股净资产反映发行在外的每股普通股代表的净资产成本,美的电器在三者中的每股普通股代表的净资产成本较低;净资产收益率反映所有者投入资金的获利能力,反映企业筹资、投资、资产运营等活动的效率,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比率,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使所有者财富最大化,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保证。美的电器在3家企业中排名居中,甚至高于每股收益最高(下转57页)(上接53页)的青岛海尔,说明美的电器的获利能力还是较强的。

(三)营运能力分析

美的电器公司2008-2010年前3季度的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分别如下,具体如表6所示:

由表6可以看出2008-2010年美的电器的总资产周转率有下降趋势,销售能力下降,存货周转率逐年上升,存货占用水平逐年降低,企业的变现能力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下降,说明美的电器的运营资金越来越多的滞留在应收账款上;流动资产周转率有下降趋势,企业的运营能力下降,补充的流动资产参加周转,形成资源浪费,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四)营运能力分析

以下将以2010年前3季度为报告期,以2008年前3季度为基期,对美的电器公司的发展能力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具体如表7所示。

可以看出,美的电器公司2009年前3季度、2010年前3季度的销售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都有所提高,企业的说明企业盈利的总效果提高,产品市场前景看好。但营业利润增长率有所降低,是因为考虑了期间费用等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从而导致主营业务利润与营业利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企业在这一部分应当加以关注与控制。

三、美的电器财务分析总结及建议

广东家电上市公司机遇与风险并存,作为广东家电上市公司的领导者“美的电器”已经走出了金融危机的低谷期,正在逐步发展阶段,美的电器公司的总体财务指标表现良好,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主要的经营业绩比较突出,发展态势良好。广东家电上市公司像美的电器,凭借良好的竞争力,对产业进行升级,走向世界品牌,需继续采取多元化战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改善公司财务管理机制与结构,进一步完善各项财务分析指标,以求在世界家电的舞台开展另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刘元春.2010-2011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报告[R].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11.

[2] 谢志华.财务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何秋璐.我国上市公司杜邦分析理论研究[D].四川:西南科技大学,2009.

[4] 吴尚荣.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相关业绩相关性实证研究[D].南昌:华东交通大学,2007.

篇5

论文摘要: 教学评价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坚持使用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改革教学的反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概述了形成性评价的定义,说明了形成性评价的现实背景,分析了国内外形成性评价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形成性评价的实践及影响因素,从而提出了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最早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哲学家斯克里芬1967年在他的《评价方法论》一书中提出来的。所谓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从而提高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

斯克里芬之后,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B.S.Bloom首先将这一评价方式引入课堂教学。布鲁姆将教学评价分成三大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布鲁姆认为:“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使学生知识达到掌握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即为了促进掌握尚未掌握的内容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了解相应活动进行的状况,及时对其进行调整,进而提高活动的质量。形成性评价与传统评价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它是为了“整体改进”而进行的评价,而不是一味地依据成绩评判优劣。

一、现实背景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大学英语在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不平衡。就全国范围内而言,这种不平衡体现在两方面:地区性不平衡和学校之间的不平衡;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同程度存在着重成绩、轻过程的现象。不少学校的教学模式比较单调,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不明显,与社会的需求仍然存在差距;英语师资方面短缺。据最近统计,我国讲授大学英语课的教师人数为6.5万人左右,与所教学生的人数之比为1∶160。大学英语教师普遍负担工作量高,但学历层次偏低,进修和培训机会较少,而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相对又很快,这势必对大学英语教学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相应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大学英语新的发展形势。传统的评价方式注重学习结果,如:终结性评价只利用结果整齐划一地评价所有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多样性,不利于现代教育目标的实施,其直接影响就是不能全面、科学、正确地反映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况,评估英语教学的质量,从而丧失了它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形成性评价也越来越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特别是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比较严重的情况,如果只强调传统的评价,显然是不合适的。而形成性评价则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评价的反馈机能,其目的在于建立适合于教育对象的教学模式,弥补终结性评价的不足。除此之外,形成性评价还迎合了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大学英语教学开辟了新的思路。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990年以后,国外的许多学者开始重视形成性评价对教学的影响。如:Weirt推荐教师采用形成性评价,这样可以有效地调整教学环节和学生的学习行为;Harlen & James提出形成性评价的关键在于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Bachman & Palmertsl从考试的角度分析了形成性评价,指出了用于形成性目的的考试有助于指导学生学习,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国内英语形成性评价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虽然关于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的研究较少,但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如:户进菊和阎锂对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原则作了详细的解释,并阐述了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意义;曹荣平,张文霞,周燕尝试性地提出了英语写作教学研究模式,分析了针对大学生写作自主能力形成性评价所产生的影响。虽然国内学者对形成性评价的研究角度也略有不同,但统一的一点是:形成性评价的价值是肯定的。如郭茜提到: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自信,成为自主性学习者[2]。苏鹏指出:形成性评价对我国外语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学习理论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将大大有利于我国外语教学从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的转化[3]。形成性评价的渗透使得语言的学习过程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它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无疑会对教学质量起到提高作用。 "

三、应用与讨论

1.影响因素

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部分会因为诸多因素的介入而产生不同的效果。但不能仅靠推测说明教学材料具有有效性,而需要了解影响形成性评价的因素。

(1)学习者方面的因素

在实施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对参与评价的学习者进行选择的时候,都要避免完全参照教师个人对学习者入门知识的判断。有可能的话,可以进行入门知识测试,从而确定被测试者是否可成为该教学材料目标学习者中的一员。经验表明,基于种种原因,教师有的时候对被推荐参加形成性评价研究的学习者的教学准备情况估计不准,所以要尽可能地明确学习者的入门知识,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对待入门知识水平不同的学习者。

(2)环境方面的因素

不仅要考虑物理环境因素,还要考虑心理环境因素。首先,要有良好的物理环境,如安静并且有利于集中学习者注意力的环境;其次,要有良好的心理环境,能够使学生感受不到压力,愿意产生一种信任感,如:如何减少师生在评估过程中出现的影响评估结果的消极情感。

(3)实施过程中的条件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具体时间、资金、人力、材料、安排等诸多问题,如:当无法实施一对一评价的时候,教师可能会采用找学生通读材料并用问卷进行调查的替代性方法,这也会影响评价的结果。

对于设计人员来说,问题是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实施形成性评价。有时会有充足的时间和资源进行形成性评价,但是在没办法这么做的时候,设计人员也有责任想方设法尽可能多地搜集有关教学各个方面的信息,从而适当地改进教学。

(4)评估人员方面的因素

在进行小组评价、实地试验等的过程中,尤其是实地试验中,往往教师是方案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方案的理解能力和所具备的技术能力等都各有不同,因此,评价的结果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另一方面,评价的结果也许并不像预想的那么有效,这可能会导致设计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产生某种失望感,在一定程度上,这也会影响评价的结果,尤其是一对一评价的结果。所以,也需要设计人员清醒地认识到正、负反馈的各自的价值。

2.有效地实践

形成性评价活动是以人为本,要求教师充分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作出正确评价。[4]这就要求在具体实施形成性评价时,教师应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课堂参与度、团队精神、表演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从而真正使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我们对形成性评价采取了以下措施:

(1)制定阶段性评价表。

设计教师对于形成性评价相关的文献和知识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后,制定出英语课堂、课外阶段性学习评价表,由教师、学习者和小组同学共同参与,在每个月的月末对学习者进行英语学习阶段性小结评价。评价表记录学习者课堂、课外行为方面的评价,分别由教师评价、学习者自我评价和小组同学评价三部分构成,这部分评价成绩纳入平时分成绩,所占份额是期末成绩的40%。在此基础上,形成性评价能够科学地、准确地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这样教师才能及时有效地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成绩。

(2)成立课堂、课外学习小组。

大学英语教学不同于专业英语教学,班型庞大,人数过多,往往使得教师顾此失彼,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有说英语的机会,可以组成学生学习小组。每次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同伴之间就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的各个方面进行互评,教师和学生对被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写出评语,指出优点,并提出改进建议。反过来,被评的学生将根据小组成员和教师的评价写一个总结,确定自己的改进目标。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所以还需要组织有效的课外学习小组对课外学习进行评价。比如:开办英语角,英语情景剧大赛等。这样便使得每名学生都参与进来,既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又能培养并加深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使得每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3)建立学生学习成长袋。

建立学生学习成长袋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内容。成长袋展示了学生在努力学习后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以学生的平时课上课下表现为主,只要进步就有记录,期末和平时测验评价挂钩,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成长袋的内容主要有:学习记录档案(教师和学习者一起设计的学习任务:总体和阶段目标、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每一阶段任务完成情况评语、学习者的进步状况及感受等);平时测验;课外学习行为的记录。如:各种英语竞赛获奖情况、英语情景剧作品的录像等。

英语评价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形成性评价则能有效地弥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也符合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值得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Bloom B.S.Education to improve Learning[M].New York:Mc Graw-Hill,1981.

[2]郭茜.利用形成性评价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者自主性的培养[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

篇6

【关键词】全民医保指标体系评价

珠海市医疗保险发展历程

伴随全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继1994年两江医疗保险试点改革之后,珠海市成为1996年国务院扩大试点的57个城市之一,开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试点工作。从1997年到2002年9月,珠海逐步完善了正规就业人员的医疗保障,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1年8月颁布并正式实施了《珠海市外来劳务人员大病医疗保险暂行办法》,解决了外来劳务人员基本医疗保险问题;至2003年底,全市20多万的农村人口纳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保障范围,并在之后逐年提高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2006年9月,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实施《珠海市未成年人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将18周岁及以下未成年人、大学生全部纳入了覆盖范围。2008年1月1日,珠海全民医疗保险政策正式实施。探索“大病统筹救助,中病医疗保险,小病免费治疗”的城乡一体化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实行“政府购买医疗服务”,即定点包干。

在10年的医疗保险发展历程中,珠海从实际出发、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基本建立起涵盖从成年人到未成年人、从国家公务员到一般民众和国企特困职工、从本市户籍到外来劳务人员、从城镇到农村这样一个多层次、广覆盖、统筹城乡、相对公平、协调发展的全民医疗保险政策体系,在制度上实现“人人享有医疗保险”的目标。

但由于相关制度是在医疗保险体系发展进程中针对各种群体建立的,政策制定之初没有把它们完完全全作为一个整体去考虑,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又不断出现,因此,在完成“人人享有医疗保险”目标后,对整个医疗保险政策体系及制度框架进行一个整体性、系统性的整合和完善已极为必要,这就需要对现在正在实施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作出全面的评价。

全民医疗保障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初建

构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珠海市全民医保不同项目进行评价,使全民医保管理者及时采取措施,达到监督、检测、指导决策、提高资源效益的作用,使珠海市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安全、稳健地运行。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系统,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由于涉及的利益方众多,评估指标体系变量多而错综复杂。为使构建的指标体系达到医疗保障目标的主体本质特征、建模和评估实施可能性目的,在设置具体指标体系时,应遵循系统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动态导向性原则。此外,在医疗保险评估指标体系设置中,还应坚持医疗保险评估现实性、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和可持续发展准则。

指标体系的构建。根据珠海市全民医疗保障实施方案的划分构建指标体系,包括:珠海市全民医保总体实施效果评价指标、基本医疗保障评价指标、大病医疗保险评价指标、医疗救助评价指标。

第一,全民医保总体实施效果评价指标。建立全民医疗保障最根本的目的是实现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所以对其评价应从公平性与可及性入手,评估其运行效率以及可持续发展性。具体指标体系的构建体系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在每个一级指标下设置若干个二级指标。具体如下:

社会公平性。包括总参保率、参保人数增长率、不同收入人群参保公平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覆盖率、医疗救助人数。

费用公平性。包括各级财政拨款比例、市民缴纳比例、人均筹资额、地方财政人均筹资、筹资未到位率、基金用于支付门诊费用的总金额及比例、基金用于支付住院费用的总金额及比例、基金的流向社区卫生机构、区级医院及市级医院的比例、住院个人负担比例、人均个人负担占社平工资比例、全额自费比例、补偿费用及补偿比、人均费用支出的增长率与人均GDP的增长率的比值。

经济适应性。包括人均保险费用支出的增长率、人均GDP增长率、人均保险费支出占社平工资比例、当期医疗保险基金总额占当地 GDP 的比例。

基金效率。包括当期保险基金总额占GDP比例、统筹基金占保险基金比例、各级医院保险费用支出比例、当期基金结余率、累计基金结余率、人均统筹基金累计结余占社平工资比例、人均个人帐户累计结余占社平工资比例、基金人均累计结余占当地平均工资的比例、个人医疗保险费用负担率、企业医疗保险费用负担率。

管理评价。包括管理费用占医疗基金的比倒、缴费方式的便利性。

效果评价。包括治愈率、好转率、转诊率、并发症发生率。

满意度。包括参保人群满意度、参保单位满意度、医疗机构满意度。

第二,社区和村级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评价指标。社区和村级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所有人群,但是其保障水平比较低,即所谓的“广覆盖、低水平”。该制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公平性评价、效率评价、发展评价。具体指标构建如下:

公平性评价。包括医保覆盖面、基金(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医疗救助费用)。

效率评价。包括定点医院情况、满意度。

发展评价。包括基金(医疗费用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医疗费年人均水平、人均支付医疗费用、个人缴费率)、健康水平提高。

第三,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评价指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实施范围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公费和劳保医疗覆盖范围以外的本市户籍居民,具体包括18周岁及以上的本市城镇非从业人员、本市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是要解决社区和村级基本医疗保障所不能涵盖的疾病治疗,但是由于其既包含原有体制下的职工基本医疗,又包括新制定的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因此每个制度实施的标准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虽然同被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所覆盖,但是每个人的获得的补偿是不同的,因此,对居民大病医保进行评估应该包括对其公平性的评估。居民大病医保是要解决群众看病负担重的问题,能否有效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效果评估。具体指标构建如下:

费用评价。包括住院个人负担比例、人均个人负担占社平工资比例、全额自费比例、门诊实际补偿比、住院实际补偿比、药费占医疗费用比例、人均年医疗费用(包括个人支付部分)、平均每门诊人次费用、慢性病人年均费用、每住院床日费用及平均住院天数。

卫生服务利用评价。包括年人均门诊人次、住院人次百分比、年人均住院天数、两周就诊率、应就诊未就诊率、应住院未住院率。

受益程度评价。包括门诊受益率、住院受益率、门诊实际补偿比、住院实际补偿比。

第四,医疗救助制度的评价指标。医疗救助是由政府提供资金、政策和技术支持,对因疾病生活困难和对基本医疗服务缺乏支付能力的家庭提供一定经济支持的保障制度,目的是为了减轻这部分家庭的疾病经济负担,防止因病致贫,促进贫困人群的卫生服务利用。从制度的这一目标和内容出发,在救助的提供、目标人群对救助的利用、救助的效果这三个方面对城市医疗救助的实施与产出进行评价分析,以此为基础形成医疗救助制度的综合评价体系,提供―利用―效果,这三个环节彼此关联,构成了医疗救助制度运行的全过程。具体指标如下:

提供。包括人均筹资水平(人均筹资额/人均医药费用)、试点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就诊率、未就诊率)、贫困家庭对救助制度效果的评价(治愈率、好转率、转诊率、并发症发生率);贫困家庭对救助制度公平性的评价(受助人群比、次平均补偿比、因经济困难不能就诊的比例、因经济困难不能住院的比例、返贫率)。

利用。包括贫困家庭对救助制度的知晓率(了解政策人群的百分比)、救助资金的利用率(资金支出/筹资总额)、次均救助水平(住院次均救助额)。

效果。包括减轻贫困家庭疾病经济负担效果(家庭医药支出/家庭总收入、自付医疗费用/总支出、自付医疗费用/总收入)、贫困家庭的受益率(实际接受救助家庭数/家庭总数)、贫困家庭对制度可及程度的评价。

篇7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评价建议中强调地理学习评价“应注重评价目标全面性、评价手段多样性、实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把评价过程变成教育过程”,“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评价建议中则强调“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地理学习评价应发挥其激励与发展功能,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并给予必要、及时、适当的鼓励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

目前地理教师的评价素养亟待提高,地理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仍然是研究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如导语设计、问题设计、活动设计、板书设计等,缺乏有意识地对课堂学习整个过程的评价方案设计,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信息的收集、即时反馈与策略调整的预案设计,往往使评价游离于教学与学习过程之外。因此,课堂学习评价是一个教师和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实践领域,也是一个充满问题和挑战的专业领域。说它熟悉,是因为它每天都在自发发生着;说它陌生、具有挑战,是因为它需要完备的专业技术,即将课标解读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设计评价工具,观察学生学习,分析解释评价信息,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等。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促进发展的评价是素质教育本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课堂学习评价是教师日常教育教学活动重要组织部分,从实践经验来看,主要是通过课堂学习评价而非外部考试,才能及时诊断并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但在评价、教学与学习一体化的实践中,这种课堂情境中的学习评价远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存在两个极端,一是课堂学习评价被狭化为教师在课堂的口头评价,而且过于空泛廉价,缺少有针对性的具体评判与指导反馈;二是课堂学习评价等同于单元或阶段检测,成为选拔性考试的附庸,极大弱化了考试诊断与发展功能,甚至异化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障碍与阻力,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即时诊断的关联度明显缺乏,无法提供及时有效的课堂教学和学习决策所需的信息。

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学生评价目前正由主要服务于社会选拔与控制的状态,逐渐回归于在教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发展,也就是由“关于学习”的评价转变为“为了学习”和“作为学习”的评价。为此,地理教师需要借鉴设计性研究理念,把课堂学习评价变成设计科学;借助数字技术,把课堂学习评价变成实时的数据收集、处理与反馈;将精神分析与标准化测验结合,并将皮亚杰的临床访谈法改造为课堂观察谈话法,将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转化为支架式交互性评价工具设计方案,将杜威的做中学、罗杰斯的人本思想转化为作为学习的学生自评与互评过程;从关注教师的“教”及其评价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及其评价,特别是将课堂评价焦点聚集到课堂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的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从而逐步形成系列化、可操作的地理学科课堂学习校本评价工具及其嵌入技术策略,特别是课堂学习评价嵌入技术,包括评价标准确定,评价工具设计,嵌入形式、时机,评价与教、学交互性机制,再嵌入选择等,使课堂学习评价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保证课标、教导、学习、评价四者的切合性与融合性,构建良好的课堂学习生态,形成课标、教、学、评四位一体的整合型课堂教学方式。

郑云清,地理理学学士、教育学硕士,福建省特级教师、首届地理名师,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工作专家咨询指导组成员,福建省教研室主任、教研员。自1987年8月从教以来,在福州一中工作近20年,曾任校长助理。2007年2月调入福建省教研室工作。主持过国家级、省级课题5项,参与主编十几册《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评析丛书》,有几十篇教育教研论文在《地理教学》、《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福建教育》、《新教师》等刊物公开发表。

篇8

Abstract: Based on the disharmonious factors found i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college teachers and its cause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college teachers performance assessment system,which will have guidance and reference to university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practice.

关键词: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和谐性;对策与建议

Key words: university teachers;performance assessment system;harmony;countermeasurds and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282-02

――――――――――――

作者简介:苏小林(1984-),女,湖南益阳人,讲师,管理学学士, 经济师,主要从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研究。

0 引言

本文对高校教师的绩效评价体系和谐性的内涵以及构成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和谐性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仅仅依靠几个部门或者几个人是够的,必须共同参与内外协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 从外部环境角度提高高效教师绩效评价体系

1.1 政府政策支持 第一,政府的相关部门应当随着条件的成熟,对科研项目审批、专业设置、绩效评价、学术研究等进一步放开以减少对高校的干预,扩大高校办学的自;第二,为了提高教师绩效评价的政策环境应当完善相关政策并建立人才流动机制;第三,为了给高校的人力资源活动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立法机构应当重视轩哥哥领域的立法工作。

1.2 社会文化氛围 在高校教师身上屡次发生学术浮躁以及造假抄袭的现实,但是仅仅抓高校教师的原因还是不够的,在当前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社会舆论还要宣传优秀的传统文化等弘扬社会正气,同时多对教师进行健康一面的报道树立他们热心教育投身科研的形象。

2 从内部环境角度完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

2.1 “命令”与“沟通”的结合 现在目前高校多数使用绩效评价制度首先是由学校领导层提出,最后征求教师的意见。这样以来制定的评价制度首先反应的是领导层意愿,而教师的意愿只有到最后被征集意见的时候才能得到反映[1]。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加强领导层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力求处事以尊重人、关心人和理解人为前提,真正达到情理交融以增强教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但是平等和沟通并不是没有原则的一团和气,这里的和谐是不仅要求领导严格要求教师更要注重管理的艺术。

2.2 “引导”与“驾驭”的结合 由于高校老师以及其劳动成果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他们进行严格控制都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引导语驾驭相结合的形式来对教师的绩效进行评价。引导是指创造和谐的评价氛围寻找改进绩效系统性能的途径以达到绩效评价的目的,驾驭指的是同归规定人们的行为来提高效率的一种手段,从而促进高校教师管理的规范化以及制度化。

3 从制度保障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

3.1 “软”与“硬”的结合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的目的,和谐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必须要软硬结合,即内在发展和外在奖罚向统一,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的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更能满足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软硬结合的关键不是仅仅关注学校的发展,更应该注重引导教师把个人的发展目标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通过教师个人的发展而带动学校的发展,从根本上转变评价体系的理念以实现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的目的。

3.2 “形成性”与“终结性”的结合 所谓形成性评价它不是学期或者年终时额外附加的成分,而是与教师教学和科研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对教师管理、监控的重要手段则是终结性评价。然而对于教师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是靠一方面就能够确定的而是靠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有技术上的要求也有学术、政治以及社会效益上的要求,因此仅仅借助于形成性评价是不能够全面反映出教师的真实情况。我们应当注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并不是对立的,而应当在评价体系中合理的结合起来,利用形成性评价搜集各种信息并且及时反馈外,还应当适时的运用终结性评价,使老师根据评价结果找出自己的行为失误,同时根据结果不断地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和科研等做出调整。

3.3 “统一”与“分类”的结合 高校应当按照国家的相关制度根据高校的实际发展定位,确定教学、科研以及行政职能等部门的绩效评价制度,这不但是高校统一管理的体现同时也为分类提供了指导和依据。但是高校也应当根据各自学科设置以及教师的结构等情况对教师进行分类绩效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使评价结果更能反映实际的情况,才能更好的促进技术进步以及加快社会的发展。

4 从绩效评价体系实施高校绩效评价体系

4.1 “质”与“量”的结合 由于高校教师是一项复杂的并且创造性的工作,有一些如出勤率、教课课时数、数以及科研的项目经费等都是可以量化的,但是如教师的责任心、教学成果、科研成果的创造性等是难以量化的,只能定性的评价,但是对于这些定性评价的准确性意义更大,因此要确定一个合理的评价定性工作的方法。

4.2 “教”与“研”的结合 由于高校的教学成果自身具有特殊性,以及社会对高校的科研压力也越来越大造成对教师科研成绩的重视也不断提高,甚至高于教学成果。这种情况下就造成了重科研而轻教学的问题,从而导致了教学水平的下降。因此就要合理的分配科研与教学的精力,其实教学和科研本身是相辅相成的并不是冲突的。因此做好科研与教学的结果,不仅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更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

4.3 “他人”与“自我”的结合 对团队绩效进行评价时,学院和团队负责评定个人的绩效,而团队的总绩效则是由学校根据明确的责任和义务评定,然后团队负责人根据团队成员的业绩进行岗位津贴的分配。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区分每个教师对团队的贡献也能够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不仅重视自身纵向的比较也会重视横向的比较。通过把纵向和横向结合起来比较不仅能够看到教师自身的进步又能看到自己与其他同事之间的差距,这样就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以形成和谐的工作氛围和竞争机制。

4.4 “单一”与“多主体”的结合 首先要认识到教师自评的意义,尊重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充分参与绩效评价;其次,在评价教学成果的时候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评价工具和技术以提高学生对评价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对学生的评分应该确定一个合理的权重;再次,为了更全面、客观以及公正的对教师做出评价,可以让毕业生参与到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中来,这样有助于改进课程体系设计以及课程内容的组织;最后,尤其在评价教师科研绩效时应加大同行专家与教师评价的力度,同时听取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5 从体系优化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

5.1 “因地制宜”与“持续发展”的结合 任何一个高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制定评价系统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学习的客观条件以及发展目标,不能够盲目的照抄其他高校的做法,制定的评价体系不仅仅适用于学校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教师的工作。同时,高校所构建的评价体系应该根据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发展调整和改变体系的指标内容和要求等,以保证绩效评价体系的动态适应性,更好的实现教师绩效评价的目标以实现持续发展。

5.2 “静”与“动”的结合 绩效评价的制度、方案以及绩效评价结果的分析处理都是静态的,但是和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但是和谐强调的是绩效评价体系整体的和谐性并不是每一个最优部分或者和谐的简单的相加关系。在现实中虽然理想的和谐状态是不可能达到的但是我们应当追求当前或者可以预期的条件下的和谐改进,在评价中树立动态的、改进的和积极的态度,经常检查评价体系中不和谐的或者冲突的地方并且适时加以调整和改进,这才是一种动态的最优化的过程和谐。

参考文献:

[1]李金春.我国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理念与行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篇9

关键词:人事管理 绩效评价 医院 临床科室

一、现行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的状况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医院已经展开了绩效评价活动。这些绩效评价中,以人事管理为目的的绩效评价主要包括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绩效考核和岗位工资奖金息息相关;绩效评价主要是推行科室综合目标责任制,加入对高职称医生的考核标准,将其奖金与其考核的指标挂钩;并按不同考核对象进行考核的绩效评价,是对医院普通医务人员、普通行政管理人员、临床科主任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医院领导分别进行绩效评价,并分别给予不同的待遇。将医生与医院的收入直接关联起来的制度绝对是不符合医学伦理原则的。因为当医院考评业绩时,只是考虑技术因素,就会致使医务人员忽略自己的伦理责任以及与病人进行心理沟通必要;当医院分配的制度和科室或医生的业务收入挂钩时,就会导致医生的过度甚至是故意的医疗;所以现行盲目的绩效评价体系与医院的社会发展目标是不相符的。

医院绩效评价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有:缺乏绩效的反馈机制,绩效考核标准不符而造成现况扭曲,绩效考核与医院远景目标联系不够密切,不够实际;有些医院的成本核算是使用奖金代替分配的方案,有些则是以绩效评价代替奖金分配的方案。缺乏必要的效率指标,导致医院侧重外延扩张、轻内涵的发展。现在的绩效评价体系是缺乏设备和盲目操作效率指标,客观上误导了医院上设备、上项目而进行外延扩张。大型医院的没有限制的扩张,不仅抢夺了本应在基层医院就能诊的病人的数目,而且增加了病人的负担,浪费了卫生资源;强化了以治疗为主的方针,而不是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为疾病滋生“创造条件”。大医院过度扩张导致内部管理不善,过度医疗现象加重,恶习和不良风气蔓延。如:管不住红包回扣和专家走穴。有些盈利过盛的科室则独占一方,成为了独立的王国。如果大型医院不改变这种过度扩张的趋势,即便是政府增加了投入,提高了医院的收费价格,也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样会出现既吃财政又吃病人资金的情况。

二、构建临床科室绩效评价体系的目的和原则

(一)构建临床科室绩效评价体系的目的

临床科室绩效评价体系实际上就是提升科室绩效水平,对临床科室各项功能的实践和产生效率的考核评价,从中比较优劣,从而达到的促进提高水平的标准;同对于科室绩效工资的核算来说,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为此也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二)构建临床科室绩效评价体系的原则

医院科室功能繁琐,其中有医疗、教学、科研、预防、救灾、对外交流与合作等等。因此,构建绩效评价体系非常有必要坚持几项原则:第一,关键业绩指标原则。科室功能繁琐,涉及到不同方面有不同表现形式的指标。但是绩效考核却不同于此类,能够包罗万象,更不能取代日常的管理。标准的绩效考核须提炼的关键则是业绩指标,要抓重点。第二,量化指标和整体指标的相结合原则。绩效考核选择指标的关键是指标的可量化标准,它客观地反映在某段时期的经营绩效是个相对比较的准确值。因此指标在科室间须具备可比较性,并能与医院的整体战略目标相一致。第三,个性化与共性化指标的对接原则。医院各科室都具有各自较强的鲜明个性特征,科室间的协作性、互补性也很强烈,科室管理的基础是临床科室所具有的相同职能特点,因此,很有必要在共性的基础上进行个性指标的规划,顺利安置指标的对接。第四,可行性与实用性的原则。绩效考核体系可能非常适合用于理论研究和课堂教学,但是一旦缺少可行性和实用性就有很大可能不能在继续医院存续。一套具有操作性的绩效评价体系在医院绩效管理中是很有必要存在的。

三、临床科室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根据医院的经营周期与科室绩效的特点,可以采用平衡计分卡的方法,从不同层面进行评价。比如客户层面、内部流程层面、学习成长层面与财务层面等层面。客户的层面主要包含医疗工作量、满意度等;内部的流程层面主要有医疗服务质量与医疗质量等;学习成长的层面主要是科研与教学;财务的层面主要是经济效益、平均费用水平和医用药品的比例等。门诊量完成率和增长率、出院人数完成率和增长率、人均出院人数、床位平均出院人数、手术量完成率和增长率、人均手术台次、床位使用完成率、实际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次数完成率、实际床位周转次数、平均住院日完成率、甲级病案率、药费比例完成率、平均每门诊人次费用控制率、平均每出院人次费用控制率、平均每床日费用控制率、医技科室工作量完成率和增长率、新业务新技术项目次数、文明单位次数、门诊管理、护理管理、教学管理、科研课题、科研成果和专利项目数、论文完成率、人才培养、研究生管理、满意度、人均毛收入、人均收支结余、床均收支结余等36个指标是具体的评价指标。不同评价的指标体系重赋值同样是有区别的。

四、构建新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的途径

(一)正确定位绩效评价

让医务人员认识到绩效评价是为了改善医务人员工作表现,以达到提高战斗力的目标,并要提高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和未来的成就感,达到培养、开发和利用组织成员能力的目的。通过对结果的反馈、分析绩效差距来实现医务人员绩效的提升,进而改善医院的管理水平。

(二)健全绩效评价制度

一个完整的绩效评价制度应包括以下要素:评价宗旨和目的、评价原则、评价对象范围、评价组织和领导、评价内容、评价手段和方法、评价周期、评价结果的运用与反馈等相关内容。

(三)明确评价标准

绩效评价标准是对医务人员绩效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监测的准则,在进行绩效评价时,要充分考虑标准的合理性。在制定标准时要根据整体工作目标而非个人来制定评价标准。标准之间要协调,各种不同标准之间在相关质的规定性方面要衔接一致,不能相互冲突;关键标准要联贯目标准应尽可能量化,不能量化的要细化。

(四)确定权重,构建绩效评价的综合评判模型

首先对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之后需要对分析后的指标权重新进行调整与确定,从而得到完整的评价体系。指标权重亦称指标权数,指标权数反映的是评价指标对评价结果的贡献程度,它的确能反应出指标的评价内容的重要性和指标本身信息的可信赖程度。所以,在多指标评价体系中,科学地确定指标权数是非常重要的。统一医务人员绩效评价标准且要确定权重后,可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以测算出来的标准样本数据衡量、评价医务人员的绩效水平。

五、结语

在评价体系的执行过程中,将医疗的服务环节和结果考评有机地结合于一起,从医疗质量的改进、工作强度与风险、社会经济效益和质量指标的控制进行评价。用科室每月医疗指标的实际值、目标管理的指标值和质量控制值进行强烈对比,既能反映出科室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也能及时的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科室的工作强度与风险系数的评价能反映科室工作量的大小,也能反映出科室所承担的临床风险的真实大小;从成本核算的结果出发,以计算科室在单位正常支出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结余进行比较,反映出了科室投入产出后收到的实际经济效益。评价体系必需要符合卫生部指导原则并发扬其无私的精神。评价结果应用于效益奖金的分配,不但会促进整体绩效观的顺利建成,而且优质、低耗、高效,以适度的人力和财务的投入,也会为病人提供优质的临床服务,这将真正成为临床科室的主导方向。

参考文献:

[1]周良荣,肖策群,彭才华等. 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探讨[J]. Medicine and Philosophy,2003;2

篇10

关键词: 综合类高校 艺术实践课 评价体系

声乐艺术实践课是近年来各个高校开设的一门新课程。它是高校声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声乐课堂教学有效的补充和延展,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最好平台。因此,它越来越受广大声乐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对它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当前高校声乐教学的一个热点课题。

一、什么是声乐艺术实践课

声乐艺术实践课由实践课程、校内舞台实践和社会舞台实践三部分构成。这三部分相辅相成,是声乐艺术实践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实践课程是在学生大一下学期时开设的一门课,设置长度为四学期,每学期32学时,每星期两节课。课程类型由四个板块组成:(1)美声、民族(女声组);(2)美声、民族(男生组);(3)流行歌曲歌舞表演组;(4)小音乐剧组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不按年级分组,只根据学生的兴趣分组),由具有此方面特长的老师担任专职指导教师。主要教授:舞台表演要素、常识、要求和编排节目等。学生通过此课程,学习一些基本的舞台表演技能,丰富表演手段,增强表演能力。

2.校内舞台实践是艺术实践课程的有效延展,是迫使学生从琴房走到舞台的有效途径。校内舞台实践可分为理论实践和技能实践。理论实践包括聆听声乐讲座、大师课、音乐会等内容;技能实践囊括校内组织的一切音乐会,具体包括:专业音乐会、班级音乐会、年级音乐会、迎新音乐会、新年音乐会等。

3.社会舞台实践是校内舞台实践的提升,学生通过参加校外舞台实践一方面拓宽了眼界,明确了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的缺陷。另一方面锻炼了专业能力,增强了实践审美能力,扩大了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了就业机会。社会艺术实践分为短期实践和长期实践两种。短期实践包括:广场音乐会、庆典音乐会、各事业、企业单位会议音乐会等。长期实践包括:社区音乐会、艺术团周期音乐会等。这些活动都由学校或者系部出面组织,在实践课程和校内舞台实践的基础上成立艺术团,利用实践课程和校内舞台实践排练、积累节目。

以上只是从课程设置、授课内容方面对声乐艺术实践课进行介绍,要完善声乐艺术实践课还应重视评价环节。

二、构建综合类高校声乐艺术实践课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课程评价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延续和完善。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真实评估、考察学生在一年中所参与的教学活动及他们在行为举止方面所做的改变,以便对学生的品行作出真实的评估。艺术实践是一门极具特点的课程,主要体现在:

1.综合性。艺术实践课是一门综合课,它的综合性体现在它不是一门单一的课程,是由几部分课程组成。其中包含实践课程、校内艺术实践、社会艺术实践三个部分,每一部分又各具特点。如果仍按照声乐课的单一考核方式进行,则势必不能把这些课程的特点一一展现出来。

2.实践性。艺术实践课程重在实践,所以实践也成为这门课最大的特点。打破学生以往声乐考试只在琴房、教室进行,将考试和舞台结合起来。艺术实践考试的形式采取在舞台上“带妆”表演,由全体声乐老师一起打分,邀请全系的同学观看。从一开始就将考试和舞台表演紧密结合在一起,利用一切机会锻炼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舞台实践机会。艺术实践课把单一程式化的课堂练习转化为动感的舞台训练,这就要求课程评价突出舞台表演性,以适应实践课的实际需要。

3.延续性。艺术实践课不是阶段性课程,是延续性课程,课程学习贯穿六学期。每一学期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大一:注重表演课程(理论部分)学习;大二:兼顾表演课程(实践部分)和校内舞台实践;大三、大四:注重校内舞台实践和社会舞台实践。因此只有对每部分进行科学的评价,才能体现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实际学习情况。

从上面可看出艺术实践课程是较复杂的课程,因此单一的评价已不能体现这门课程的特点,只有根据它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才能完善艺术实践学科的建设,使其科学地发展。

三、高校声乐艺术实践课评价体系的主要目标、内容、实施方法

对声乐艺术实践课进行公正、科学的评价,就必须兼顾实践课程、校内舞台实践和社会舞台实践三部分。因为学生每学期学习内容不同,所以每学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1.大一:重点考查实践课程。其中理论部分占60%,表演部分占30%,剩下10%为平时成绩。理论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的表演常识的掌握情况,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实践课程主要考查学生的表演技能,采用面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内容分为自选内容和规定内容两部分。自选考试部分由学生自己确定人数,内容自选。规定考试部分内容、人数、表演形式都由授课老师确定。考试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试,根据学生声乐作品演唱的熟练程度和风格表现效果,由全体声乐教师进行成绩的评定和考核。考核评价的标准为:

(1)A级优秀(31.5—35分)。声乐作品演唱风格突出,音色优美、乐感好、表现能力强,有很强的表现能力和感染力。舞台整体效果好。

(2)B级良好(28—31分)。声乐作品演唱风格较突出,音色较好、乐感较好、表现能力较强,有较强的表现能力和感染力。

(3)C级及格(24.5—27分)。声乐作品演唱比较完整,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演唱技巧。

(4)D级不及格(0—24分)。声乐作品演唱不完整、声区不统一,音乐表现能力较差。

2.大二:大二学生主要学习实践课程的表演部分和校内实践两部分,因此重在考核这两部分内容,分数各占45%,剩下10%为平时成绩。其中实践课程部的表演评价标准同上,校内实践部分和社会舞台实践都由参加次数多少确定分数。明确规定每学年每位学生必须参加校内、社会舞台实践的次数。考核的标准如下:

(1)A级优秀(9—10分)。参加艺术实践次数多,效果很好,态度端正,能力提高很大,综合表现十分出色,纪律观念很强。

(2)B级良好(8—8.9分)。参加艺术实践次数较多,效果较好,态度较端正,能力提高较大,综合表现较出色,纪律观念较强。

(3)C级及格(6—7.9分)。能参加一定的艺术实践,有一定的效果,态度基本端正,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综合表现一般,纪律观念强。

(4)D级不及格(0—5.9分)。没有参加或者不愿意参加艺术实践者;或者参加实践效果不好,态度不端正,能力没有得到提高,综合表现差,纪律观念差。

3.大三、大四:大三、大四艺术实践学习主要由校内舞台实践和校外舞台实践两部分组成,考核内容也集中在这两方面,两部分分数各占45%,剩下10%为平时成绩。社会舞台实践评价标准和校内舞台实践评价标准一致。

4.平时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态度的一个重要依据,占每学期艺术实践总分的10%,具体考核标准如下:

(1)A级优秀(9—10分)。课堂表现非常积极,课堂演唱积极主动,教学配合十分默契,课堂练习十分认真,技能掌握效果很好,效率很高。

(2)B级良好(8—8.9分)。课堂表现比较积极,课堂演唱积极主动,教学配合比较默契,课堂练习比较认真,技能掌握效果好,效率高。

(3)C级及格(6—7.9分)。课堂表现一般,课堂演唱一般,教学配合不太默契,课堂练习比较认真,技能掌握效果一般,效率一般。

(4)D级不及格(0—5.9分)。课堂表现不好,课堂演唱少,教学不积极配合,课堂练习不认真,技能掌握效果不好。

四、结语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功能从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和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去注重学生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个别差异等。”建立科学、合理的艺术实践评价体系,一方面能够加快完善艺术实践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能够促进艺术实践课程的发展。评价已不再是单一的分数划定,通过建立客观合理的评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每阶段的学习状况、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促进艺术实践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明确每一阶段学习内容、目标,详细划分各部分评价标准,使评价体系更客观、具体,这也正是综合大学声乐艺术实践课评价的核心。

参考文献:

[1][美]G.马丁·妮普(著).曾伏华,李扉南(译).教师成功秘籍[M].中国宇航出版社,2002.

[2]马达,董皞.“院团结合”音乐舞蹈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J].人民音乐,2011(7).

[3]耿琴瑶.无缝对接——从琴房到舞台的过渡[J].艺苑,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