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概述范文
时间:2024-01-31 17:50: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目前,我国正处互联网+时代,数字科技和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为国内的诸多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相关数字产业领域设计人才的新需求。因此,国内的高校也先后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数字产业培养新型设计人才。2012年,教育部公布了新调整的本科专业目录,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归属到一级学科艺术学之下的二级学科设计学之中,从而明确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设计学属性,有利于厘清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专业定位,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是科技与艺术学科交叉与整合的产物,它包括了计算机语言、信息与通信技术、计算机图形学、视觉艺术、交互设计、网络传播技术等知识与技能,是信息学科与文化艺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可谓是最为前沿时尚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之一。
综观现今我国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定位,可概括为有四种类型。一是从技术层面出发,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专业定位;二是从艺术层面出发,以艺术在新媒体时代的表现为专业定位;三是从产业应用层面出发,以数字媒体应用领域来定位;四是从现有专业下朝着数字媒体方向延伸,以现有传统专业向数字媒体领域拓展的专业定位。
浙江理工大学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定位属于第三种类型,即以服务于数字媒体应用领域来设定,实现为数字产业服务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一专业定位,符合浙江省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的现状,也符合高等院校立足于培养服务于地方产业经济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宗旨。
我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数字媒体艺术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数字影像创作、数字游戏设计与制作、移动互联网应用设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较高艺术修养,具有互联网思维,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数字产业设计师和项目管理人才,可在电子商务公司、网络科技公司、商业摄影机构、数字影视公司、数字娱乐公司、广告公司、各类新媒体等单位,从事设计、制作、管理及策划等工作。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依托所在学校艺术设计学科作为浙江省优势特色专业的优势,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改革。
优化基础课大平台,强化设计素养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课程模式与设置的弊端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了更好地顺应社会与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我国高校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也在不断地更新,不断拓宽专业口径,实行按专业大类招生已逐渐成为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探索。
我们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所在的艺术设计学院,下设的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所有的设计类专业,都统一实行大类招生,即进校第一学年不分专业,一年级学生学习相同的设计学大类基础性平台课程,形成了宽厚、复合、开放的通识课程体系。
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时说道:“我早年有幸接受了开放式的、适应性较强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中获得的能力使我受用终身。”他认为“大学阶段的教育应是一种针对专业教育而言的通识教育,是在为终身学习做准备、打基础的。”1
我们的基础性平台课程的设置也贯穿着这一理念,注重了通识基础,融合不同学科文化,发挥了平衡专业教育的作用。通过多元化的基础性平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具有宽广的知识基础与文化视野,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设计创新型人才,其作用与功效和专业教育同等重要,是大学专业教育不可忽缺的环节。
通过近年来的调整,设计学一年级的通识平台课程得到了明显的优化。除了学校层面统一设置的通识教育课程(如:思想政治类、外语类、体育类、计算机信息类)之外,我们在保留了传统的设计学基础课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经典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开设了设计概论、设计形式语言、设计心理学、设计思维与方法、艺术哲学、时尚与生活等艺术和艺术设计理论性课程,期望从艺术设计学的理论层面上,强化学生的设计学素养,改变艺术类学生重艺术技能、轻艺术理论的缺陷。
同时,为了加强国际间的教学交流,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我们在一年级的共通平台课程中,单独开设了一个全英文授课的班级,所有学院层面的平台基础课程都由本专业的教师用英文授课。学生经英语水平测试合格后,方可进入学习。
目前,我们的一年级共通平台基础课程,已形成了由美术基础、图形构成、设计软件、设计思维、时尚文化、专业英语等组成的设计学基础大平台课程体系,为培养合格的设计师打下了宽厚复合的基础。
细化专业方向,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从二年级开始,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
当前,数字传媒、电子商务、数字娱乐等行业飞速发展,这些行业对数字影像、数字动漫、数字声音和交互艺术的创新性运用,加速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同时,这些领域也产生了大量的设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
我们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原广告设计专业的影像方向和网络多媒体设计两个专业方向上改建,已有15年办学历史,是浙江省“十二五”优势特色专业,已具备数字媒体在相关领域中应用设计的教学师资和实验设备条件。同时,整合了动画专业的部分师资与实验设施。动画专业办学已10年,是国家特色专业,已具备二维、三维数字技术的教学师资和实验设备条件。
由于我国高校持续深入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的分类型、分层次化越来越被强调和重视,作为地方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院校,本科生的培养更应该注重服务于地方经济与产业。同时,根据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等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学分数和学时数呈逐年下调的趋势。
如何在有限的专业课时数中,开展高效的专业教学,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深度、强化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增强专业与产业的对接,我们对此作出了积极的探索。我们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下设了三个专业方向:数字影像、数字娱乐、移动互联应用,专业教学课程分别以专业方向为单位,形成模块化的教学格局。
所谓模块化课程,是指“将一个专业内单一的教学活动组合成(不同的)主题式教学单位”。2每个模块都分别制订出各自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授课时数、授课形式等。
我们的专业模块课程教学具体方案介绍如下:
1.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以及毕业后的就业规划和趋向,来选择一个主攻的专业方向进行深入的学习。
2.三个专业方向的模块课程均涵盖“理论教学”与“独立实践”的多门课程与环节,都分别设有必修课和选修课。而其中的必修课,本专业的每个学生无论选择哪个专业方向均需要学习,以增强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通用性,夯实专业基础。
3.每个模块的总学时数和总学分数相等。以保障选择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完成最低的毕业学分。
4.在我们的教学计划中,一个专业方向的模块课程,其拥有的多门子课程之间,形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关系,做到前续课程后续课程衔接逻辑性合理。以“移动互联应用”模块课程为例,该专业方向的模块课程先后开设有(含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GUI设计,APP设计项目实践,信息设计与表达,交互界面设计, 网站设计项目实践,互联网创新综合设计,用户数字体验综合设计,移动互联网综合实践。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在强调“厚基础,宽口径”的基础上,通过专业细化的途径,实施模块化课程教学的模式,具有深化专业学习的功能,有利于保障学生“学有专长,术有专攻”,扎实掌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某个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
依托工作室制老传统,对接市场应用新需求
工作室制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老传统。它是自1919年德国魏玛包豪斯学院开始,从“作坊式”的教学模式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宗旨是“以学生为本、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工作室为依托,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强化教、学、做的有机结合”。3工作室制的实施,为师生双方提供了一个开放和发展的教学环境。工作室制的教学方式,其功效主要有二:
一是实现了授课形式的改变。它把课堂搬进了工作室,以项目引导的个案教学、案例教学为特征,使教师和学生零距离接触,建立起师生间的良性互动与交流,从而使专业设计教学更加充满活力和吸引力,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是实现了教学内容的项目化。可以工作室为平台来开展校企合作,对外承接设计项目、课题研究或技术开发等实际项目。它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和市场意识,是促进教学与就业自然衔接的良好途径,有利于使学生从就业向创业转化,强化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按照上述数字影像、数字娱乐、移动互联应用三个专业方向及其模块课程,分别对应成立了三个“工作室”:数字影像工作室、数字游戏工作室、移动互联网交互工作室。用多样化、个性化培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应用性训练。目的是通过实践实训的途径,强化人才培养与产业应用的对接。
我们专业的工作室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1.工作室开设于高年级阶段(大四),在教学计划表中是独立设置的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2.学生按自己原来选择的专业方向,分别进入相对应的工作室。
3.每个工作室由2-3名专业教师组成。每个工作室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课程教学与成绩考核做到有章可依。
4.师生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选择自己的老师和学生。每位教师所带学生不超过8人。并从企业界聘请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共同指导,形成“双师制”。
5.教学以实践实训为主。围绕真实或虚拟的应用性项目来开展,以个性化实战化的培养方式进行专业技能的应用性训练。
6.新建2个实验室。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师生比较高,从而保障了师生间的良性互动,但同时也提高了教育成本,更是对实验室等设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在原有的影像实验室、动画实验室的基础上,正在新建数字交互实验室、移动互联网设计实验室,将通过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来开展建设。
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由于其依托当代多学科和新技术而成,具有技术与艺术的综合性、多媒体融合的表现性、人与新媒体的交互性等多重特性。更因为其专业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专业的教学体系建设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我们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还将作更为深入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篇2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生源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254-01
国内高等院校中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院校从2002年中国传媒大学创办之初,到现在已有百余所高校开设了这门专业,而且现在仍有很多高校还在积极申报开设这个新兴专业。这个专业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和复合,这是以前艺术设计课程所不曾涉及到的,这势必会对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的专业建设提出更为严苛的挑战。所以本文将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现状和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第一,从生源结构来说,国内高校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招生分为纯理科招生和艺术类招生两类。对于理科生来说,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需要掌握计算机等相关理性思维的软件等课程知识,这对于长于理性思维的学生来说肯定是很合适的,但对于培养这部分学生艺术感性思维和艺术基础能力就显得有些问题。在实践中,很多学生因为之前无任何艺术造型方面的基础,在学习中很容易产生学习的挫败感和负面情绪,这无疑会对之后的技术层面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对于艺术类的学生,艺术创意和表现能力肯定是其优长所在,而他们之前学习的素描、色彩等基础类课程如何把传统媒材表现思维方式转化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方面的思维是很多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对于这两种生源类型应该把侧重点放在各自不同的重心。对于艺术类学生,应该在媒体表现、界面、文学创作、动画、外观设计、影音等领域加强教学,而且这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往往强于理科生,学生的就业很多都是针对于动画公司、动漫产品营销、网络游戏公司等行业,这些行业对从业者的艺术创新能力要求更高一些。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有所偏重艺术创新能力。而对于理科学生来说,数据库、软件编程、英语、应用软件的学习能力更加突出一些,所以技术操作性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肯定更重要一些。
第二,教学内容名不副实。很多高校的师资队伍都是从原来从事传统设计方向的教师组建来的,因为这部分教师大部分接受的都是传统的美术教育或计算机教育,很多教师对这门新兴学科也并不了解,于是在教学中就存在“旧瓶装新酒”的教法。因为这个学科涉及有信息设计、网络传媒以及人机界面、多媒体、交互设计、游戏、动画等多个方面,所以这就决定了这门新兴艺术区别于传统的绘画、雕塑和简单的平面设计,许多高校在开设这门课程时想当然的就把这门专业与传统的平面设计类的课程设置相混淆,也开设了大量的设计类的基础课程,比如色彩构成、设计素描等,而且在课程设置的比例上还占有相当多的课时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对于学生长远的艺术发展是打基础,但实际上这也削弱了这门实践型应用型学科的专业特点。要么重技术操作,要么偏重基础美术教学。针对教学中出现的这些普遍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加强与其他院系甚至是其它学校的合作,优势互补,因为一个教学单位的软硬件设备都是有限的,盲目扩大规模或是增加教学资源投入肯定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整合学校内部之间的资源,比如在软件教学中完全可以让工业设计系、电信系的老师来教学,更可以加强与其它院校的相关优势专业合作,这样再结合传统艺术设计系中的动画、玛雅等软件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对软件的理解更深入,同时也节约了教学成本,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篇3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创新技能;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0) 03-0092-01
Application of Digital Media Art Design in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Li Xin
(Liaoning Modern Technology College Shenyang110164,China)
Abstract: Digital media art major is aimed to culture professional designers with higher art accomplishment and skillful ability to use computer for digital media creation. Under the current market requirement of art professional designers and the duty of higher education cultur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teaching details and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for exploring a way to culture skillful professional designers.
Keywords:Digital art;Innovation skills;Higher education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融合,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
一、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在教学管理系统中的概述
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家全方位地进行创作提供了新的平台。数字技术介入艺术领域,为我们勾画出又一幅更新更美的艺术图景,数字媒体艺术正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0”和“l”是数字时代的基本代码,正是这两个简单的数字,经过不同方式、不同序列的组合,打造出千变万化、变幻莫测的数字艺术世界。
数字媒体艺术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蔓延开来,几乎进入所有与视听媒介相关的领域。从好莱坞的数字电影特技到家庭中的高清晰度杜比音响电视,从计算机网络游戏到虚拟现实场景的构建,数字媒体艺术成为一个区别于传统艺术形式的崭新的艺术领域。
二、数字媒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目前各大高校为加强专业的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保证传媒类人才培养质量,组建了“数字媒体教研室”,构建了文学、工学、管理学三类学科结合的“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形成了数字媒体专业的综合教育特色和优势。
(一)构建多学科专业融合的实验与实践教学新体系
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是国家根据数字传媒文化、科技迅猛发展和创意文化产业的兴起,在近年来设置的具有跨学科特点的新专业,专业之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为了体现这一专业特点和实现“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学校将艺术与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和公共事业管理等三个专业的教学实验室进行了整合,在共同培养数字媒体人才的大目标下,实现了资源共享和统一管理,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实验与实践教学新体系,形成了多学科融合的跨专业、跨领域的实践教学大平台,发挥了文、工、管各自学科的优势,增强了专业的交融与互补性。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进入数字媒体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子中心和实践子中心,进行不同阶段和层面的学习,培养了实验与实践能力,增进了专业之间的相互了解,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复合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二)形成集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的育人新模式
为了满足区域经济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加快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强化实验与实践教学的育人作用和功能,学校在“数字媒体教研室”的结构体系中,将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作为两个层面和两个阶段,并将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集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贯通、相连的新构架和育人新模式。不同专业的学生按照培养方案的教学进度进入中心学习,首先进入第一层面和第一阶段的实验中心,在各功能实验室学习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理论、应用技术等。充分发挥各专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使作品在策划、管理、技术水平和艺术形式等方面上均体现出较高的质量和水平。
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传播特点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集数字技术应用与艺术创作为一体的高素质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有关数字媒体技术的理论知识、艺术原理、创作规律,还得掌握数字媒体行业发展的各种动态,具有很强的艺术鉴赏力和创新能力,富有团队精神和不怕输,不怕吃苦的顽强精神。
(一)更加贴近人类观念的传播媒体
数字媒体系统能够处理文、图、声、像等多种信息,适合人类交换信息的媒体多样化特性。多媒体的实质不仅在于多种媒体的表现,而且在于媒体的可重复使用和相互转换。
(二)趋于个人化的双向交流
在数字媒体传播中,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必须得能进行实时的通讯和交换。这种双向交流的互动关系使反馈简单,一目了然。不同的角色之间的关系也可以随时改变。
(三)技术与人文艺术的融合
数字媒体艺术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艺术,这为它的艺术表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效和便捷,尤其是数字艺术无与伦比的可复制性,在艺术传播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 数字媒体 艺术 发展 应用
1 概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文化巨大发展则遭遇了西方外来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冲击,跨文化传播体系中又对传统文化的复兴发出了召唤。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新媒体艺术形式就应运而生了,并且因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作为一种新媒体形式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艺术形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离不开新科技的支持,随着摄影、电影、影视、录音技术在20世纪初期的出现,许多新兴的艺术形式也应运而生。尤其是计算机与互联网在70年代出现后,艺术家开始利用多媒体技术表达自己的创意,比如利用计算机绘画作品。成功的案例就是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电子版“清明上河图”的视频投影数码艺术作品。另外,现在一些国外艺术节上备受青睐的3D建筑投影艺术,就是将视频投影与建筑结合,从而达到美轮美奂的效果。
2 数字媒体艺术研究发展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它的外延所涵盖的范围还不够明朗,它的内涵也存在争议。但是,依然不妨碍它将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因为整个人类社会都逐步正在进入“数字化生产”的时代。
因此,我们需要分析数字媒体艺术产生发展的原因,探讨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受时代生产力、数字信息技术、新媒体的渗透这些因素影响的程度。研究整理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构成、分类、特征以及它的具体呈现形式,分析其与传统艺术和传统美学的关系。数字媒体艺术,就像一枚三棱镜,观察者的观察角度不同,折射出的光芒也会不同。在研究数字媒体艺术的时候,特定的社会环境、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专业角度这些是必要条件,从而进行纵向的探索性研究。为了更有效的对这一新型的艺术设计形式做出系统而严谨的整理、归纳,并揭示其艺术特色与发展规律。应该针对数字媒体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的异同,进行横向的交叉与整合。利用市场与社会实践调研的方法,对一些典型个案进行分析并融合艺术设计的共同规律进行综合性研究。数字媒体艺术是在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的基础上,把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一种新艺术形式。它由艺术层、科技层、媒体层、应用层相互交叉构成,包括广泛的商业设计和大众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具有作品呈现的多态性、创作工具的数字化、表现题材的广泛性、作品展示的交互性特征。其具体的呈现为:影视艺术、合成艺术、网络艺术等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并通过与网络媒体的结合迅速广泛的传播;最后与智能软件结合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动力就是科技的进步和观念的创新,而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主流将是创意产业和信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将带来艺术创新的新思维和新视野。
3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调研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1/3的媒体正在使用数字策略,在硬件方面开发了移动端App应用程序,在软件方面制定了数字新闻政策,例如在第一时间通过数字渠道优先突发性新闻,以及要求记者针对同一则新闻准备不同的版本,以便在不同平台上。另外,有超过1/5的记者会经常在脸谱(Facebook)、推特(Twitter)、Youtube、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平台上寻找新闻线索。
易思闻思公共关系咨询副总监Kelvin Chen表示,“如果数字化趋势持续加速发展,那么我们至少会看到以下两方面的变革。首先,移动设备上的触屏界面让媒体和传播行业不得不思考以一种崭新的方式来呈现故事,例如对图片、大数据和文字重新编排,让他们更具有交互性,给读者带来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其次,新闻生产将出现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在移动屏幕上的‘短快频’和转发,确保实时消息的及时性,另一方面通过传统的新闻渠道,例如纸媒、电视和门户网站进行深入报道。”
数字媒体的优势是,通过彼此间技术和服务的互联,能够低价、高效、简易地满足使用者即时即地享受所需信息的要求。在新媒介具有了这种植入消费者日常工作生活的技术优势之下,广告行业必然就以这种特性作为其经营理念,才能最大程度上顺应媒介的内在逻辑和规律而获得发展。广告公司的广告经营模式也在随之转化。
广告公司在新媒介环境下的经营应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的信息需求。在这种广告理念下,广告公司的经营模式变得多元化。UGA(User Generated Ads)成为广告未来发展的一大重要趋势,UGA的传播形式多样,传播的渗透性强。在SNS网站兴起的当下,社群好友间的病毒式传播、媒体口碑传播的优势,是传统媒介远远无法企及的。用户的高卷入度和高参与度,使得品牌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拉近,表现手法也更加丰富。以视频网站为例,虽然当下盈利模式不被业界看好,但是视频网站无疑被视为富有前景的广告空间,硅谷分析师认为在未来的五年内,视频网站的传播价值会被彻底开发,其盈利当量将完全超过当前任何一种数字化媒体。视频网站这种媒体具备媒介终端的逆向生产功能,以及作为内容生产者的受众所创造出来的内容空间具有了聚集注意力的功效,成为潜在的广告空间,所以受到众多资本新贵的青睐。此类视频上传网络充分调动了融合终端的内容逆向生产能力,广告公司可以充分利用独到的内容资源,拓宽自身优秀广告作品获取渠道,坚持广告产品创作和的模式优化转型,获得竞争优势。
4 数字媒体艺术与文化传播
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是任何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产生的必要条件。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有决定性作用。数字媒体艺术是在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的基础上,把人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融为一体,在一开始就表现出魅人的文化性和艺术性。
随着经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与技术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庞大的数字内容产业,凭借科学技术,图像、影像、互动的媒体内容正在取代过去以文字为中心的媒体内容。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数字信息传媒的主要表现方式就是这种跨媒体的具有独特艺术形式和语言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在现今这个世界,信息化程度如此之高,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了解这个世界,而艺术和网络的结合就衍生出来了数字媒体艺术。从很早开始,日本就以低廉的价格将经典动漫片贩卖至我国,一批日本动漫影像占据着我国儿童片大半市场,比如铁臂阿童木、一休、花仙子、机器猫等。这些动画片中夹杂着大量日本文化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是非善恶标准,通过动画片的方式在我国得到大量的普及。也可以这样说,我国的小孩从小就开始被“洗脑”,所以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有许多的“哈日族”。
目前我国的动漫产业发展还不是很成熟,虽然近几年有了一些进步,慢慢的开始占据一点市场,但还是离可以传播中华文化有很远的距离。而且我国的动漫片也很难进入海外市场,除了自身技术水平的缺陷外,作品的创意能力也不尽人意,进驻海外市场注定是一场艰难的路程。即使如此,数字媒体艺术依然在我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对增强我国的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翠.浅析数字技术在电影上的应用[J].剧作家,2011(04).
[2]程家星.数字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4).
[3]于明刚.论数字技术与雕塑艺术的关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08).
[4]颜纯钧.从数字技术到数字美学?[J].电影艺术,2011(04).
[5]李然.浅析数字媒体艺术在浙中地区的发展思路[J].大众文艺,2011(12).
[6]陈慧云.数字化背景下的装饰艺术发展趋势[J].大众文艺,2011(14).
[7]张梦晓.数字技术与影视创作观念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1(13).
[8]郑良斌,程明智,刘华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能力探讨[A].第一届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规范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篇5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科普教育;艺术创新;信息传播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科学和科学技术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以新媒体(数字媒体)为内容的产业在现代信息化需求中得到快速发展,以惊人的速度前进为当代知识型经济的主导产业,其优势逐渐占据传统媒体的位置。正如我们所知,新媒体(数字媒体)是以现代艺术为指导,以数字化的文本、声音、图像、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作为信息载体,从而将信息传播技术应用于人文、教育、管理等相关领域使其功能融合交错。如立体模型、互动装置、网络游戏和在线视频交叉使用的网络媒体,其中还包括电脑动画的制作、视频的拍摄、数字音乐制作以及播放。在本文中,对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特点,在科普教育基地网站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并对我国科普教育事业如何在新媒体技术时代更好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着新媒体,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讨论的热点话题。新媒体在行业的繁荣,也使研究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媒体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对于新媒体的定义众说纷纭,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是在今天的网络的基础上的另一种延伸,但也不断产生其他新的媒体形式,与计算机相关的,这可以说是新媒体技术。
只要媒体构成的基本要素与传统媒体之间有区别,可被视为新媒体。否则,这是原来的变形或改进提高的基础上。目前应该定义新媒体出现在电信网络中基于媒体的形式――包括使用有线和无线的信道模式。
新媒体的学者被定义为“一个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自然有其自身的特点。相对于旧媒体和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化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的国家之间,社区消化之间的边界之间,产业,消化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边界之间的信息,等等。真正与观众建立联系才能称为新媒体,同时,它还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同时,新媒体传媒业带来了许多新的概念和模式,如节目专业化越来越更强市场转变。
目前艺术的新媒体研究,经历了从现象的关注和跟踪、领域的提出和讨论、理论的探索和结构建设这样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媒体对于艺术而言,是跟随时代要求而发展的。艺术对于媒体来说,又是和媒体不断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种新艺术形态。
首先,我国新媒体艺术研究是从对新媒体艺术现象的关注与跟踪开始的;人们首先注意到了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明显不同的现象功能:新的载体、素材、技术手法、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以及新的感觉和新的体验。在这些新功能内,人们最先注意到的是创新的载体和技术,电视和视频设备作为传统媒体传播工具而被直接用来形成新的媒体艺术品;如,在传统媒体艺术中,传统音乐以使用乐音创作,而这些传统声音材料(乐音创作)是由人声或器乐演奏构成;而在数字音乐中,大量使用非天然音乐声音合成非音乐的声音素材作品。
随着素材和技术的进步,新媒体艺术在接受的行为方式和展现相较传统艺术,也产生了日益鲜明的独立特色。
新媒体艺术中的象征性艺术语言的逻辑有两大突破突破:首先,时空和空间之间的关系呈现突破三维空间的限制;其次,图像成像技术的传播和有效的模式与以往的视觉形式截然不同。
在此基础上,不只是新媒体技术,概念艺术作品都表现出了形式上、观念上的多种表达意义,对作品解释的隐喻表达和改变作品模糊解构概念取代了直观的、感性的表达形式,甚至审美方式亦将相对粗糙、直观的形式所覆盖,转而代之的是更为完整、精致、有美感的创作方式。
在以视觉艺术为领先的新媒体艺术中,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社会现象和问题为主要表现对象,形式上以无剪辑风格的纪录片;第二类是以纯粹的概念形象为表现对象,通过设置场景或看似毫无意义的动作镜头来进行表现的形式。在数字新媒体技术的作品特点中,前后两者的变化程度是不同。在牵涉的情况下,主流仍然是叙述故事,但那样的作品是被文化关注的,大多是由特定的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作为切入点的文化符号抽象的概念转向特性和功能。利用虚拟的文化情景拍摄或者准备采取的信息来完成虚拟性质的电影叙事结构的方法已被越来越多运用到类似的创作过程中,当代新媒体艺术家引入叙事结构到创建电子技术的空间,如动画片、闪客、网络阵地等,一些艺术家结合传统水墨画的造型元素,创造出一个供水墨动态语言的动画作品空间;一些艺术家继承日本成熟的漫画语言,热衷于用符号的虚拟虚构叙事;让数字技术的新媒体艺术呈现出更多样化的艺术语言形式和更多的娱乐、优雅的趋势。对于后者,计算机技术利用三维空间穿插介入重叠空间的转换成为可能,将类似的光学技术和技术语言插入其中,更丰富了纯概念性作品的语言形式,但数字概念型作品也产生炫耀浅表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先前拍摄的影像是纯粹意义上的概念。类似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体技术参与作品制作,使新媒体艺术本身似乎超越时代,而另一边向着电子艺术前进的新媒体艺术,正日益成为一个容纳架,雕塑,装置以外的其他形式,或者说包含不止一种形式,但在使用新技术为主要特征的艺术作品的集合。
新媒体技术为科普教育带来重要机遇,使用互联网网络提供各种服务创新的形式随着因特网的发展,面向公众的网络环境,科普创新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着眼于如何利用网络媒介传播的优势,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科学普及创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更好的开展科普教育和新媒体技术运用院也是非常有益的和必要的。科普创作是普及科学技术和创造性的活动。这是科学服务的本质特征之一。
其次是创意。科普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它着重于运用逻辑思维,写作,设计,绘制或采取某种形式的科普作品,作者应该使用自选正确的主题和形式,提炼主题,内容和材料选择。明确结构安排,生动的叙述,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通俗易懂,呈现出一些他对于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的独到见解。表现方法有创新的思路,又有其独特的创作能力。科普创作应该是科学的]有思想的和艺术的。
科普创作的中心是其严谨的科学性,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准确的、成熟的、全面的。科普作品在思想上要体现其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包括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科学的精神,道德和其他方面。科普创作的艺术性可以被分解为两个方面:通俗性和趣味性。通俗性是使用可理解的方式来介绍科学,使其生动,易懂,这也是科普创作的普遍需求。
经常需要使用的文学艺术形式来表达科学是科普工作的通俗性。创作过程中不仅使用逻辑思维推理其要达到的效果,还采用了形象思维,以情动人,需要以“身临其境”来使观众便于理解。故艺术性写作技巧是科普创作中与其他科学知识材料所不同的主要因素。近年来,中国的科学教育网站以及与科普相关的网页数量日益增多,使互联网功能开发的科研工作与创建工程得到很大程度的重视,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科普网站内容备受关注与追捧。因此,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科普知识的广泛传播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篇6
关键词:视觉素养;高校艺术
1 视觉素养概述
视觉能力指的是一个人通过眼睛在同一时间内对所看到的信息进行整合的能力,这一能力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视觉素养。一个视觉素养比较发达的人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对其所看到的信息进行最大限度的过滤有效信息,整合出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他可以根据所在的周围环境解释他所看到的符号或其他因素。国内的知名研究视觉文化的张舒予教授曾经说:“视觉素养就是利用视觉感官,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和交流的能力。”但是,天生就有的看的能力并不代表“看懂的能力、看好的能力”。张舒予教授认为,视觉素养能力的培养关键是在感官系统和心灵系统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让看的信息更好、更快、更全面的传递到心灵中,做到对看到的信息心领神会,从而提高视觉素养。
2 高校数字媒体专业学生的视觉素养现状
(1)入学艺术素养和媒介基础薄弱。现在高等学校的数字媒体专业主要有两个方面: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生源的招收过程中,大多注重文理兼备,大部分学生在入学之前都没有对艺术专业的系统认识。由于同专业的生源文理都有,他们对于媒体教育的接受程度有很大的差异,这种现状非常严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入学前都经过了艺术方面的培训,对影视欣赏、色彩把握、图片管控等总体视觉的把握上优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但是他们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比较落后,总体的学习成绩不高,这不利于他们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中对专业课的把握。(2)对视觉文化的总体理解偏弱,对视觉素养培养渴求高。在入学阶段的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对视觉文化的认识仅限于大众化的理解,他们培养视觉能力的渠道主要是网上图片、文字,传统的电视、电影媒体等;数字媒体专业中百分之九十八的学生认为提高自身视觉素养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竞争力。(3)视觉信息解读和评价能力薄弱。百分之七十左右的专业学生对视觉信息的理解曾经出现过误解,他们甚至不能正确的认识生活中相关信息的艺术性和真实性,有意识的屏蔽一些和自己不相关的视觉信息。(4)高校视觉素养资源的建设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但是现在很多高校在数字媒体专业各项资源略显不足:一是缺乏相应的专业师资;二是学院的硬件设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不少设备过于陈旧;三是对于视觉素养培养的引导性不强,不少学生限于自娱自乐,系统性引导与培养力度欠缺。
3 培养高校数字媒体专业学生视觉素养的途径与策略
(1)确立高职数字媒体专业学生视觉素养培养目标。现在,学生们很容易产生对视觉形象的“图像依赖症”,很容易停留在低层次的消费阶段,容易产生视觉满足。以信息技术和数字媒体为支撑点,充分开发视觉素养的资源和平台,来培养学生的视觉理解能力、视觉穿凿能力、视觉阅读能力。所以,在此基础上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习惯充分了解,研究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培养方式方法,来提高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效率。(2)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视觉素养培养模式。了解数字媒体专业学生的真实状况,利用好数字信息技术、视觉艺术和新的传播学方面的方法和理论,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所见到的图像,利用情景教学法和比较教学法,通过虚拟教学、网络教学、摄像方式方法把传统的文化资源转化为让人们能够感知到的视觉文化的教学资源,把先进的文化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把“学习和生活贴近、和教育相溶、和社会联系”作为目标,把文化艺术修养和创新意识融合的教学模式。(3)课程开设提升学生综合视觉素养。对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开设各种课程,引导学生积极的学习各种课程,比如: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影视编导、非线性编辑、平面设计、电视摄像、动画设计、美育教程、数字摄影等等,激发学生对提高视觉素养的兴趣,系统的提高学生的视觉素养能力。(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高职数字媒体专业学生视觉素。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提高教师的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做好对学生的教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对教育非常重要。同样,在培养学生视觉素养的同时,教师的视觉素养必须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这样在教师本身经历之后对学生的教育才能够更加的有效。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广泛借助数字媒体设备来增加视觉化教学资源,因为加强高校的视觉文化硬件建设是创造视觉文化环境的保证。(5)结合高职特色,创新视觉素养培养途径。在培养学生视觉素养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选择符合本校特点的发展模式,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视觉素养。同时,定期开展视觉竞赛活动,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竞争中来,这种方式的开展能够更好的、更快的提升学生的视觉素养。改革传统的教学课程,提高学生们的视觉创作和思维能力,引进众多影视公司的视觉材料,把视觉文化的实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种种方式,为学生们提高自身视觉素养搭建平台,让学生们时时刻刻的感受到视觉文化氛围,在生活中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各方面的素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视觉素养的目的。
4 高校艺术专业视觉艺术培养数据分析
现在,我们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方法来调查大学生中的个人基本情况和他们对视觉素养的认识情况,来更好的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视觉素养现状。此次问卷调查涉及河南省3所高校和湖南科技学院,共有400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研究生和大学生接受调查。比较清楚视觉素养内涵的学生只有17人,仅占了5.3%的比率,这说明当前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对视觉素养这个名词还比较陌生;在对学生的阅读报纸习惯进行调查时,有269人选择了“最先阅读图片信息”,占总人数的 83.9%,表明视觉信息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在对“了解《红楼梦》这一古典名著的途径”调查中,166人选择通过看电视剧,占总人数的 52.1%,主要认为电视剧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和节省时间,而另外154人选择通过看书,占总人数的48.1%,这部分被调查者主要认为通过文字阅读更能深入作者内心,贴近作者本意,并有自己的想象力,这表明视觉媒体和信息传播已经建立了牢固的地位和大批的受众,但是书籍依靠其独特的语言魅力,依然受到学生的欢迎。
5 总结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更加剧了视觉资源的丰富,同时也使双向交流更加容易。但是对数字媒体专业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不是那么容易,对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在总体上需要确立对学生们视觉培养的目标、选择合适的视觉素养培养模式、加强对师资队伍的视觉培养、结合自身特点创造新的视觉培养途径。在教学的过程中,高校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创建适合自己的视觉文化网站,同时向更优秀的高校视觉文化网站学习,丰富专业的视觉资源。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开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6-3862-0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main problems of teaching practice on software development courses which belonged to the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specialty. Some of these courses had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ir contents were older, practical training was weaker, theoretical knowledge was divorced from practical aspects 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social needs had large distance. According to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new teaching methods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courses of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specialty.
Key words: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Software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reform
1 概述
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等新兴技术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在国外,随着互联网、移动电话的普及和Wbe2.0、3G技术的推进,新媒体已经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的又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手段。同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为以“艺工结合”为指导思想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提供了大量新内容和新素材[1-4]。
目前,国内外很多大学都设置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这些高校根据自己的学科特色来组织教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呈现出了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总体而言,国际数字媒体人才培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以计算机图形、图像学科为基础的教育。(2)以创意艺术为目的的教育。(3)以实用工具为主的制作培训教育。在国内,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高校已经非常多,既包括了传统的传媒类、艺术类大学,也包括了一些综合性大学和职业院校,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山东大学等是其中的代表。由于各个高校的科研基础不同、人才培养定位各异,因此其侧重点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无论是何种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软件开发类课程始终在这些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面向新媒体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以“艺工交融”为特色,进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软件开发类课程的课堂教学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5-8]。
2 现状及存在问题
就一般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而言,软件开发类课程群既包括了《程序设计I》、《程序设计II》、《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面向对象技术与C++》等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涵盖了《脚本编程技术》、《Java与对象分布技术》、《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计算机动画编程技术》、《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等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课程。总体而言,该类课程具有三个重要特点:第一,实践性强,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上机练习或项目实践来掌握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二,注重课堂教学环节,教师的课堂教学决定了学生的编程思维和价值取向;第三,前瞻性强,课堂教学内容及其效果直接决定了若干年后学生的就业。但是,在先前的教学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环节中,软件开发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照搬传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相关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动手编程能力,但是没有充分考虑到新媒体时代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的特点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艺工结合”的专业特色[9,10]。
基于前期的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当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软件开发类课程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课堂教学内容较陈旧,与新媒体时代对人才的需求结合不紧密。新媒体时代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等新技术为基础和特征,也需要大量掌握相关知识的人才。但现有软件开发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大多沿用传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内容较为陈旧。虽然在课堂教学内容方面,也曾经面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作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改进,但是这些工作尚没有结合新媒体进行研究与实践。
第二,课堂教学环节中“艺”、“工”结合尚不紧密。前期工作中,我们已经在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初步做到了“艺工结合”,但是尚有不足之处:“艺”与“工”只是师资、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简单组合,这两者尚未达到全方位自然交融的状态;实际教学环节中也经常出现“工”不能服务于“艺”、“艺”不能合理表达“工”的尴尬局面。
第三,课堂教学手段缺乏新意,新媒体特色不显著。在前期工作中,我们虽然对“艺工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但这些工作大多基于传统媒体,尚不能结合新媒体来进行艺工结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另一方面,现有的课堂教学方法大多基于教师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效果不理想。
综上可知,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以此为背景,以“艺工交融”为特色,对该专业的软件开发类课程进行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无论对于培养满足新媒体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还是扩大本专业在国内的知名度,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3 探索与尝试
面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结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从多方面进行了教学尝试。以“艺工结合”为指导思想,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软件开发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3.1 面向应用示例的课堂教学环节研究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软件开发类课程既包含了《程序设计I》、《程序设计II》、《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面向对象技术与C++》等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涵盖了《脚本编程技术》、《Java与对象分布技术》、《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计算机动画编程技术》、《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等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和抽象公式的推导,而没有与实际应用环节联系起来。因此,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会感觉到知识的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同时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感到茫然、不知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针对此问题,我们进行面向应用示例的理论知识课堂教学研究。该项工作的核心是以工程实践为出发点,结合教学团队丰富的工程开发经验,精心构造与教学知识点联系紧密的应用示例。我们可通过结合当前教学改革研究的最新成果,引导学生的计算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2 移动计算与智能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新探索
移动计算是新媒体时代的新特点,智能计算是当今信息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这两方面也是新媒体时代最具实践性、前沿性的内容。我们可紧密结合这两大主题来制定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融入新的实践内容,这也是传统的软件开发类课程不曾涉及的地方。以此为出发点,我们将移动计算与智能技术相结合,对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展开相应的教学内容探索,并将之应用于课堂教学实际。
3.3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艺工交融”课堂教学新模式
“艺工结合”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重要特色。作为计算机艺术的重要载体,多媒体信息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引入认识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心理认知的角度对教师授课、教学内容等课堂教学环节进行“艺工交融”。
4 关键问题
课堂教学环节涉及多个方面。为实现上述的研究目标和教学方法,我们重点研究了以下关键问题:
4.1 以新媒体为载体,各相关课程知识脉络的深入梳理
以新媒体为载体,将移动计算和智能计算引入课堂教学,在对已有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理,最终凝炼出各门课程简明清晰的知识脉络图,为教学提供必要的知识概要和发散学习脉络图。
4.2 典型应用示例的搜集和构造
典型应用示例的构造是一个关键问题。应用示例既不能太复杂,又要能够有效的覆盖各课程的教学知识点,还要有实践价值。这就需要对应用示例进行精心的构造,需要各门课程的教师相互沟通和交流,并在学生的反馈信息指导下进行不断修改。
4.3 从心理认知的角度,进行“艺工交融”课堂教学的实践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最新研究成果,仔细的寻求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点,实现课堂教学的“艺工交融”,精心构造课堂教学过程。
5 结束语
课堂教学是专业教学的一个核心环节。该文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软件开发类课程作为研究对象,以课堂教学环节为切入点,基于新媒体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分析目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相关课程的教学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部分课程内容较陈旧、实践环节较薄弱、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相脱节以及课堂知识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以培养优秀师资为手段,探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软件开发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新方法,从而达到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艺工交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关阳. 数字媒体的教学研究与体验设计[J]. 辽宁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5(2):87-88.
[2] 周茂丽,李蓉. 以实验为中心, 理论为辅助的数字媒体教学――对工科学生开展 “数字媒体与数字艺术” 课程的探索与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8(10):32-33.
[3] 杨潮.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探索数字媒体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7(22):60-61.
[4] 贾振. 适应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理念探讨[J]. 艺术与设计 (理论),2009(12):158-159.
[5] 黄成云.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2.
[6] 王贞子. 数字媒体专业教学初探[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24(1): 147-150.
[7] 尹义龙.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体系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8(15):23-27.
[8] 易凌云. 我国数字媒体专业本科核心课程体系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8.
篇8
云南省第81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将于2019年4月13日至14日在全省各州(市)进行,现将考生报名须知公布如下:
一、概述
(一)云南省第81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继续使用网上报名,报名通过的考生将使用“12位全数字考号”。
(二)报名的基本流程为:第一步,在规定的时间内,考生自行上网填写自己的报名信息,同时选择报名信息确认点;第二步,考生根据网页上的有关公告,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指定地点进行报名信息现场确认,只有通过现场确认才视为报名成功。
(三)考生必须正确选择确认点。考生只能到所选择的确认点进行报名信息确认,并由确认点所属州(市)、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组织安排考试。确认工作除了审核考生自行上网填写的报名信息外,还包括验证、照相、交费等报名手续。已经拥有“12位全数字考号”的考生的确认工作只需进行报考科目的缴费、认定。
(四)参加过自学考试并拥有“13位含字母考号”的考生,网上报名时要认真填写自己使用过的“13位含字母考号”,并在确认时由确认点所属招生考试机构审核,这样考生以往的考试成绩就能归并到“12位全数字考号”下,以便顺利毕业。
二、报名时间
(一)2019年2月25日至3月8日报考云南省第81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19年3月6日至3月8日为学分互认试点专业集体报名时间)。考生通过登录网站“云南省招考频道”自行录入报名有关信息;具体确认时间由各州(市)、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的确认点通知。节假日正常休息。
(二)2019年3月8日下午17时,云南省第81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及现场确认工作结束。
三、报名有关操作说明
(一)免费注册
1、“免费注册”是为了让考生获得网上报名的登录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和密码是使用网上报名系统的依据,需要长期使用,考生必须牢记。
2、首次进行网上报名的考生,必须使用“免费注册”功能。已经参加过自考网上报名的考生,使用已经获得的“12位全数字考号”作为用户名,不进行“免费注册”操作。忘记用户名或密码的考生可以到当地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查询,查询前要进行身份核实。
(二)登录
1、考生登录云南省招考频道(WWW.YNZS.CN)后,点击首页右边“云南省招生考试工作网”,根据提示进行报名操作。
2、对于没有获得“12位全数字考号”的考生,可以通过“免费注册”所得到的用户名及密码进行登录。
3、对于已经获得“12位全数字考号”的考生,可直接进行登录(以“12位全数字考号”作为用户名)。
(三)报名注意事项
考生必须认真阅读网页上省招考院以及考生所属州(市)、县(市、区)确认点的有关公告。
1、考生基本信息栏说明
信息栏
信息栏填写内容
考生对信息栏的更改说明
用 户 名
显示"免费注册"时考生使用的用户名
任何时候不允许更改
密 码
考生登陆网站时所使用的密码
可以更改,但"密码"、"确认密码"的修改必须同时进行且一致
确认密码
在考生更改"密码"时使用
姓 名
考生的中文姓名,必须以汉字填写
首次参加网上报名的考生,在确认前允许多次修改,确认后的修改必须到县(市、区)进行。
已经参加过网上报名,并获得“12位全数字考号”的考生,只能到县(市、区)进行修改。
英文姓名
如考生有英文姓名,则以英文字母填此项,否则不填
性 别
考生的性别
民 族
考生的民族
出生日期
考生的出生日期
证据类型
考生所持证件类型,包括身份证、士官证、学生证
证件号码
考生所持证件的号码
政治面貌
考生政治面貌
任何时候都可以修改
职 业
考生的职业分类
学 历
考生自考前学历
户 籍
考生户籍所在省市
邮 编
考生所在地邮编
通讯地址
考生所在地地址
电话号码
考生的通讯方式
E_MAIL
考生的电子邮箱
2、填写报考课程时,考生每次考试最多只能选择四门课程,同一时间段只能选择一门课程。
3、报考下列专业的考生,必须具备下列资格,否则不能取得毕业证书。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业层次
报考资格
05026200
商务英语
本科
考生必须是高职高专在校生,并且是
西南科技大学各助学服务中心的学员
0802020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6010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2010200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2010300
工程管理
12010500
工程造价
12020400
财务管理
12080100
电子商务
13050800
数字媒体艺术
08070100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考生必须是高职高专在校生,并且是
云南大学各助学服务中心的学员
09010100
农学
09050200
园林
12010300
工程管理
12020500
国际商务
12020600
人力资源管理
12040900T
公共关系学
12090100K
旅游管理
13050200
视觉传达设计
13050300
环境设计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业层次
报考资格
08020400
机械电子工程
本科
考生必须是高职高专在校生,并且是
昆明理工大学各助学服务中心的学员
08020800
汽车服务工程
08040400
冶金工程
08041000T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080601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08090500
物联网工程
08100100
土木工程
08120100
测绘工程
08140100
地质工程
09050200
园林
12010300
工程管理
12090200
酒店管理
42020100
网络营销与管理
54050200
工程造价
专科
考生必须是中职中专在校生,并且是
昆明理工大学各助学服务中心的学员
56010200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56010300
数控技术
56030200
电气自动化技术
56070200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61020200
计算机网络技术
63030100
财务管理
64010500
酒店管理
87020100
应用化学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业层次
报考资格
10110100
护理学
本科
考生必须是高职高专在校生,并且是
昆明医科大学各助学服务中心的学员
10070100
药学
62030100
药学
专科
考生必须是中职中专在校生,并且是
昆明医科大学各助学服务中心的学员
08180100
交通运输
本科
考生必须是高职高专在校生,并且是
西南交通大学各助学服务中心的学员
4、填写13位准考证号
对于已经参加过我省第1次至第46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生而言,必须正确输入本人使用过的“13位含字母考号”。考生只有正确输入该号码,才能保证考生以前所有的合格成绩被计算机系统采用。若因考生失误导致以前合格成绩不能采用,后果由考生自行负责。考生所输入的“13位含字母考号”必须经过确认点确认,才予以认可。在2005年12月以前没有参加我省自学考试的考生,不用填写此项。
(四)确认
1、考生网报完毕后,必须到所选确认点进行确认,只有通过现场确认才视为报名成功,否则,报名无效。
2、首次参加网上报名的考生,在参加现场确认时必须携带身份证、学历证明等有效证件。
篇9
1.运用工作室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艺术工作室的建立,一方面为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工作室的建立给学生才能的发挥以及在教授上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学生在课余能够将理论更好地付诸实践。这样的空间也将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助工作室教学还可以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在授与练的过程中,寓教于图、寓教于乐,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学习艺术的积极性。
2.工作室教学有利于实现双赢
如今随着中国商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筑装、服装设计、数字多媒体艺术等设计行业迅猛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而在教学上,学校在艺术上的教学不能完全符合社会要求,而这份培养任务,转交到了企业。另一方面,一部分学生受到市场短期利益诱惑,心态随之浮躁,于是投身于培训机构的培训上。然而往往因自身的审美能力、理论素养等综合能力不强,不仅影响了学业,还对自身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再者,工作室教学采取双向选择模式。师生可根据专业方向、艺术风格、等因素确定师生关系,完成工作室的选择工作。通过这类双向选择的方式,提高竞争性,保证教学质量。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到,推行工作室教学,建设现代艺术工作室是培养开放型设计人才,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教学模式。
3.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方面,完善的工作室建设将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实践环境,在那里学生可以天马行空地发挥,而后将这种灵感注入到真正的实践项目中。这不仅是一种开放的教学,也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力,从而能够立瞻远瞩,投身于艺术行列。另一方面,现代艺术工作室主张在工作室中边教、边学、边做,将理论教学、技术服务与实践融为一体。营造在教学过程中体验真实的工作气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推行现代艺术工作室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
(一)招生的规模过大
这个问题在艺术设计类专业较为突出。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艺术类专业的学费通常要高于其他专业。同时,许多综合性大学有了参差不齐的专业设置。再者,一些学校薄弱的师资,不完善的教学设备也让人担忧,也让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建立迫在眉睫。
(二)在某种程度上,与市场需求脱节
从很多学校的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的艺术设计教育是从美术教育中分离出来的,是将美术教学作为设计基础,忽视了技术、市场、社会的联系。在发展过程中,更多的只是更新了教学手段,在很大层面上并没有实现设计教育的现代化。
(三)缺乏实践教学
在如今的教学中仍保留大量美术的传统。课程循规蹈矩,从而使设计脱离市场,没有实现艺术本身的创造性。同时,一些课程所必备教学条件并不完善,不能提供相应的硬件设施与相对接的实践基地,这在现代艺术工作室的建设上也将满足不了人才的培养。
三、提高教学质量,推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措施
(一)务实培养人才,适应社会需要
面对当前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这种教学模式模拟企业的工作方式,是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外面公司的运作节奏,了解到具体的工作情况。
(二)注重实践,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硬件设施,在模型设计时,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学生通过制作,加深对工艺地进一步了解。
(三)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
艺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注重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包含技术材料、构思能力等等。同时,教育必须联系到社会经济、贸易,培养出来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使艺术设计教育良性循环。
(四)教学模式的更新
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教学模式的存在意义。目前,许多高校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正在完善深入。通过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根据自身的专业与企业所给出的项目来学习。在这种有着多种交叉学科的工作室里,学生不仅能学习人文知识、设计构思,也能根据自身的兴趣,选修相应的课程,即工作室教学课程,其内容和方法在教学模式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在师资队伍建设上
合理的师资配备对工作室的运行起到关键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地区优势、文化优势等,吸收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专职教师。这不仅是文化的碰撞,也是一次创作灵感的激发。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师能够带来不同的设计风格。在教授方式、项目构思上将能够带来很大突破。
四、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 网络平台 教学资源库 资源共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网络平台上建立数据化教学资源库,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学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资源库中的教学视频、课件等资源被用户点击下载学习,不受地域的限制,而且安全可靠,使得优秀的教学资源被广泛地传播开来。因此,加强对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库的研究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发展意义。
1.教学资源库概述
1.1教学资源库的概念。
教学资源库是对教学中的各种资源信息进行整合,是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页制作技术对资源信息的整理,并且按照类型或名称进行分类,用户可以根据自身所需在数据库中获取相应的教学信息资源。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发展核心便是研发出优秀的学习课程资源,为资源库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除此以外,还应该关注教学方式的创新改革,研究出更适合用户理解学习的新颖的学习方法,从而充分彰显教学资源库的优势,提高资源库对用户的吸引力。在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地引入大批优秀专业的教师,带动与之相关的其他工作群的快速发展。因此,教学资源库是较为合理的实现资源共享的工具。
1.2建设教学资源库的意义。
建设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库,可以对网络上的各门学科知识加以整合分类,当用户需要查询资源时,可以向系统提出申请,系统会将资源信息反馈给用户,数据库建立的优势首先是对课程资源的整合,其次是用户查询信息的便利性,可以较为理想地实现网络资源共享[1]。
1.3教学资源库建设遵循的原则。
教学资源库的建立需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才可以保证数据库的顺利建设,进而有效保证资源共享。
1.3.1资源库遵循系统规划原则和统一规范的原则
教学资源库的建立首先需要对系统进行精确地设计,要将系统的建立列入战略实施计划,同时必须遵守国家法规标准和科学的发展观,信息的分类和格式必须遵守国家统一标准,其设计内容要符合科学的发展观,只有统一规范,才有利于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
1.3.2拓展原则
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必须遵守拓展性的原则,因为随着信息资源不断发展,在建立教学资源库时,必须保证系统的拓展性,需要加强系统的容量配置,以便在系统管理员进行系统更新、维护或者用户上传最新信息时,有足够空间保证系统的稳定性[2]。
2.教学资源库的结构
建立教学资源库时,结合教学环境可以有效地将资源进行整合,不但方便管理,更便于教师和学生对信息的查询。经过多期改进,系统中含有教务系统、办公系统和课程系统等。在数据库资源查询中,教师和学生向系统发出查询请求,服务器可以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从数据库中提取相应的信息资源,并且通过网页的方式发送给用户,教学资源库是采用B/S动态网页技术进行的,具体需要运用JSP和J2EE技术实现,JSP可以应用在各种网络服务器中,在传统网页的基础上融合了Java程序和tag,在用户向服务器JSP需求时,需要执行Java程序段,其后才以网页的形式反馈给用户,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只是进行数据的查询和结果的查看,其余步骤都需要在系统中进行,开发人员利用Macromedia Dreamweaver MX开发工具可以较为有效地创建数据资源库[3]。
3.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采用结构化查询语言,其设计精巧实用,数据库系统采用ODBC作为数据接口,可以将数据管理和数据库有效地分离开来,并且可以进行远程访问。系统通过文件检索就可以访问存在文件夹中的视频和音频文件,具有较为合理的操作性。建立数据库时,对各种表格进行分类处理,建立分类表、资源表和用户表,例如,Resource是教学资源库系统的核心,其保存资源的情况主要分为以下几点:ID表示编号主键;ClassID表示对资源的一级分类;SecClassID表示二级分类;SourceName表示资源名称;Inputer表示录入者;Provider表示提供者。通过OLEDB就可以和数据库进行连接,这时用户可以利用JSP对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增添、删减和更正[4]。数据库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四个部分:
3.1对用户信息的管理部分。
对用户信息管理,主要表现在对用户注册信息的管理、对用户权限管理和对用户更正信息管理。对用户注册信息进行管理,主要是用户通过注册申请,系统加以审核,并且确定其使用权限,同时将信息进行登录和验证,可以有效地保证数据库的正常运行;对用户权限进行设置,可以设置会员级别,不同需求的用户可以通过自身所需而查找资源;对用户修改信息的管理,主要针对用户密码的修改和个人信息的更改,可以使用户较为方便地对数据库进行使用,对用户信息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保证系统的运行安全,便于系统的长久持续运行。
3.2对资源信息的管理部分。
对资源信息进行管理,主要包括信息的上传管理、修改管理、删除管理和分类管理。对信息的上传管理,需要添加信息的属性和作者等信息,可以方便对信息的分类和查询;对信息的修改管理,主要针对信息的名称和说明,以便进行分类整理;对信息的删除管理,系统将无法阅读或者不健康的信息加以删除;对信息的分类管理,主要是将信息按照名称、学科或者作者进行分类整理,以便减少用户的搜索范围;对资源信息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对信息进行整合,提高工作人员的整合效率。
3.3对资源查询的管理部分。
对信息的查询可以分为一般查询和精确查询两种方式。一般查询只需要输入简单的名称或者关键词就可以对信息进行范围查询,此查询方式适合大部分用户,用户可以根据查询得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最终筛选出符合自身需求的信息;精确查询是指需要用户输入名称、种类,以及说明等精确的信息,资源库根据精确的信息可以直接调出用户所需要的资源,但是精确查询的方式需要用户对所需信息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才可以。加强对资源查询的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用户查询信息的效率。
3.4对系统进行管理部分。
对系统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对系统稳定性的升级、对系统稳定性的维护和对系统数据的管理,这需要系统管理人员进行,需要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系统具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对系统信息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系统维护和升级之前,需要管理人员维护公告,以免影响用户对信息的查询,加强对系统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使用效率[5]。
4.教学资源库的管理与建议
教学资源库发展到现阶段,其技术已有所进步和成熟,在这个过程中繁衍出了各种不同的数据资源库。如何提高资源库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库的资源共享,进而将其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当代数据库资源库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4.1高度重视,健全管理制度。
要想建成一个真正能发挥其作用,并为高职教育提供便捷资源的数据资源库,势必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需要高校各个领导和部门之间的有力支持,还需要专业教师的管理和设计,需要足够经费支撑整个过程的顺利进行。尤其涉及教师知识产权问题的时候,教师自身更需要有一个共享的开放意识和自觉性,因为分享工作会加强老师之间的沟通,方便老师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2加大宣传,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
将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真正投入教学过程中,是检验其作用发挥与否的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做好资源库在广大师生群中的宣传工作,鼓励师生充分利用资源库帮助自己教课与学习。相应的,师生的这种行为会反过来加快资源库调整更新的步伐,进而加快资源库的建设和发展。
4.3建立完善的资源库评价体系。
如果只有量的积累,而没有质的保障,那么共享型资源库不能真正满足广大师生的真实需求,资源库的建立也就不具有任何实际意义。所以为了管理资源库中的资源,保障资源的质量,高校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调查评价体系,从老师到学生,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进来,共同帮助资源库完成资源的建立工作,从而使其为自己提供优质的资源。
4.4加强维护,确保资源库安全稳定。
随着教学工作内容的不断更新,资源库的数据更新和增加工作变得重要起来。与此同时,由于资源库是在信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网络性质决定了资源库的维护和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另外,为了防止数据可能发生丢失情况,还要及时进行数据备份等工作。
5.结语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信息的流通效率,希望通过本文对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相关介绍,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进而较为理想地将教学信息流通,实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徐明,陶秋荣.网络环境下高校数据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现状调研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05(11):183-188.
[2]苏亚涛.基于网络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1(15):141-142.
[3]徐明.高校数据资源网络化整合与多路径共享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08(22):77-82.
[4]陈海燕.新媒体艺术数据化资源库建设构想――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J].美与时代(下),2013,09(29):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