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策略的含义范文

时间:2024-01-31 17:49: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品牌策略的含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品牌策略的含义

篇1

关键词:统一品牌多品牌竞争复品牌

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而传统的品牌策略不能适应当今的市场环境,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复品牌这一营销利器参与市场竞争。复品牌策略的魅力到底在哪里,我们还要从传统品牌策略谈起。

传统品牌策略

在以往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通常采用的品牌策略不外乎统一品牌策略与多品牌的策略两大类。

统一品牌策略

统一品牌策略是指企业生产的若干产品皆使用一致的品牌。如雀巢公司生产的3000多种产品(包括食品、饮料、药品、化妆品等)都冠以雀巢品牌。三菱、索尼和菲利浦等世界著名公司也都是采用统一品牌策略。企业运用统一品牌策略主要是因为:

有利于新产品开拓市场。一般采用统一品牌策略的企业,是在原品牌取得成功后,把成功品牌向企业生产的新产品延伸。这样就可使新产品天生就拥有了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利于新产品切入市场取得成功。

降低产品促销费用。宣传企业的统一品牌即宣传了这一品牌下的所有产品。

有利于企业创建知名品牌。企业集中资源标榜一个品牌,容易树立品牌形象。

统一品牌策略亦有其不足之处:某项产品一旦出现问题则会泱及其他产品,企业的品牌信誉很可能受到严重威胁;把所有产品冠以统一的品牌,很难突出产品各自的特色,特别当产品之间关联度较低、差异性较大时尤为明显;统一品牌很难适应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一般来说企业在为产品设立品牌时,均会投其所好,设定符合本地文化和消费者的偏好品牌,但是由于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念差异较大,因此统一品牌很难满足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偏好。

多品牌策略

多品牌策略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使用若干个品牌。如可口可乐公司的“可口可乐”(Coca—Cola)、“雪碧”(Sprite)、“芬达”(Fanta)、“飞雪”(Bonaqa)、“皇廷”(KREST)、“阳光”(HI——C)等品牌;宝洁公司的“飘柔”、“海飞丝”、“潘婷”、“碧浪”、“汰渍”、“舒服佳”、“佳洁士”等品牌。多品牌策略的主要优点是:

便于企业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上树立能够吸引特定消费者的品牌,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比如宝洁公司的飘柔、海飞丝和潘婷三种品牌洗发水在中国市场上的总占有率已达66.7%。

个别品牌失败不会影响其他品牌产品的声誉。

能较好地突出产品的个性特征。宝洁公司的“碧浪”突出的是产品清洁、清新、清香的特征;“汰渍”意味着污渍、汗渍不留痕迹;“舒服佳”暗示杀菌、永葆皮肤健康舒畅。

多品牌策略的缺点有:新产品无法得到公司现有成功品牌的带动;促销费用高,公司为提高所有品牌的知名度需对每个品牌进行宣传,势必会增加促销费用。如宝洁公司每年的促销费用多达40多亿美元;无集中品牌效应。一般运用多品牌策略的企业,即便各品牌声誉都不错,也很难有非常突出的品牌。尽管宝洁公司一直被称为是运用多品牌策略最成功的企业,但在世界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上却难见一二。

传统品牌策略是把双刃剑。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选择统一品牌策略还是选择多品牌策略,都有利有弊,因此有必要进行品牌策略创新,寻找一种两全其美的策略。而复品牌策略则是摆脱这种两难境地的最佳选择。

复品牌策略

复品牌策略是指企业在某项产品上设定一主一副两个品牌的策略。其中主品牌代表产品的声誉,是产品品牌识别的重心和顾客的价值取向;副品牌则代表该项产品的特征与个性形象,是顾客的情感取向。就拿“海尔—双王子”冰箱来说,“海尔”是产品的主品牌,“双王子”是副品牌。采用复品牌策略的具体做法是:

把企业知名品牌作为主品牌,用其涵盖企业的若干产品;同时给各产品再设定不同的副品牌,以副品牌来突出产品的个性形象。复品牌策略兼容了统一品牌策略与多品牌策略的优点。它既可保证公司产品均能在主品牌伞下受益,收到“一荣俱荣”之功效;又能减少因个别副品牌失败给整体造成的损失,避免“一损皆损”之风险。除此之外,复品牌策略还有如下优点:

有利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企业在国际市场扩张中遇到的主要难题就是产品品牌与当地文化不相适应。如我国的“白象”牌电池,质量很好,在国内声誉不错,但出口到欧洲却倍受冷落,因为在欧洲人眼里,大象是“呆头呆脑”的象征,英文“Whiteelephant”意为“无用而累赘的东西”,这样的品牌当然不会受到欢迎。为使产品能在世界各地畅通无阻,“新词语”(品牌本身在世界各国语言中均无具体含义)便成为众多企业制定产品品牌的原则。如柯达(KODAK)、埃克森(EXXON)、索尼(SONY)等世界品牌都遵循了这一原则。品牌本身无具体含义虽然增强了品牌的全球适应性,但对各国消费者来说,往往由于生疏而不能适应各国的不同文化和迎合各国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不同偏好。而复品牌策略可以解决这个难题:用新词语品牌作为产品的主品牌,以适应企业全球发展的需要,再依世界各地消费者的不同文化背景及偏好,为产品分别设定与之相适应的副品牌。我国生产的“”牌电扇若出口到意大利会很受欢迎,因意大利人把奉为国花,而出口到法国则无人问津,因为法国人视为不详之物。显然不宜做产品的全球性品牌,不过可把它作为向意大利出口产品的副品牌;而向法国出口的产品副品牌则可用“莺尾花”,因为法国人喜爱莺尾花并视她为国花。

有利于抬升主品牌的价值

我们以海尔集团的品牌策略加以说明。“海尔”从冰箱起步,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已从品质、服务、技术等各方面树立了一流家电品牌形象。随后,“海尔”人便把“海尔”这一知名品牌不断延伸至洗衣机、空调、热水器、电视机等领域。在品牌延伸过程中“海尔”人巧妙地运用了副品牌策略。仅海尔洗衣机一项产品就有如“小丽人”“小神泡”“小神童”等十多个副品牌。利用副品牌使海尔集团避免了多角化经营可能给“海尔”这一优质品牌带来的风险。而每次延伸成功又会使新产品的声誉集合到家族品牌“海尔”上,从而不断提升“海尔”品牌的形象与价值。“海尔”被评为中国家电行业最有价值品牌。

“海尔”的成功不仅归功于质量、服务、文化、管理、科技还应归功于其成功的复品牌策略。

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运用复品牌策略,每当企业推出一款新品便随之诞生一个副品牌。这样能使消费者耳目一新,让顾客总能感受到企业不断创新的步伐。从“小小神童”微型洗衣机、“小小王子”微型电冰箱到“探路者”数字化彩电、再到“画王子”彩色冰箱,“海尔”每推出一种新产品总会给中国市场带来一次冲击,同时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海尔“不断创新、锐意进取、蓬勃发展”的企业形象。

促销费用少效果好

采用复品牌策略进行广告宣传时,副品牌不单独对外宣传,都是依附主品牌一并进行宣传。这样一方面宣传了主品牌,另一方面运用主品牌的影响力吸引消费者,同时副品牌又张扬了产品的个性形象。可谓“一箭三雕”。如海尔集团推出的“海尔画王子”冰箱广告:“海尔画王子——带画的冰箱”。首先宣传“海尔”这一品牌;其次“海尔”响亮的名字又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使消费者关注广告内容;再者,“带画的冰箱”又告诉了人们,海尔生产出了一种彩色冰箱,很好地宣扬了产品的个性特征。

运用复品牌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广告宣传以主品牌为重心

企业运用复品牌策略,在进行产品宣传时,应竭力推崇主品牌,把副品牌放在从属的位置。首先主品牌是消费者识别和选择产品的依据。人们对“海尔——小超人”空调器的认可、信任乃至决定购买主要是基于对“海尔”品牌的信赖。其次,主品牌是企业创名牌的中心,企业为扩大影响力、提高声誉,宣传必然以主品牌为主。若副品牌成为宣传的重点,无疑是喧宾夺主,势必会淡化主品牌形象。久而久之,主品牌将逐渐被消费者遗忘。

副品牌应形象鲜明地表达产品的个性特征

副品牌是企业产品与消费者情感沟通的纽带,因此要符合目标顾客的偏好。一般成功的副品牌不是以情动人就是以特色吸引人。如日本松下公司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推出以“爱妻号”为副品牌的洗衣机,深受中国年轻夫妇的喜爱。台湾顶新国际集团推出的“康师傅——小虎队”方便面,用副品牌“小虎队”象征在竞赛中“虎虎声威、赢得干脆”的胜利者,牢牢吸引了青少年消费群体。以上两种产品的副品牌是以情动人,而海尔集团的副品牌则多以突出产品特色来引导消费者。该集团分别以副品牌“小小王子”突出冰箱微型化的特点;以“冰王子”暗示冰箱制冷迅速;用“双王子”表现产品分体式功能;而用“画王子”说明冰箱具备彩色的外观,每个副品牌均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产品的各自特点,有利于消费者的选择与购买。

主品牌应尽量采取新词语或中性词

由于世界各国的文化与价值观的不同,只有“新词语”(品牌本身在世界各国语言中均无具体含义)在世界各地才不会产生异议。当年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更名时,为了能够寻找到在世界各国语言中均能发音又没有任何含义的词语,而且要求容易记忆,历时3年,花费近1亿美元最终确定为埃克森(EXXON)。另外,主品牌确定为中性词有助于企业业务的扩展与延伸。比如海尔可以延伸到很多产品上,而康师傅局限性就很大了。

复品牌策略要以较高的企业知名度为基础

企业在创业之初,产品知名度较低时如果采用复品牌策略,就意味着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会面临两个不熟悉的品牌,极不利于消费者对品牌的识别和记忆。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很难一下记住五个以上的字节。因此,企业产品知名度不高时,不应采用复品牌策略。当企业产品在市场上获得认可,品牌也有较高知名度时,则可用复品牌策略进行市场扩张。如“东芝——火箭炮”、“三星——名品”、“National——爱妻号”等都遵循了这一原则。因主品牌知名度高,消费者对其有很深印象,所以在选择、识别品牌时,只需对副品牌加以确认即可。同时,由于主品牌是人们熟知的品牌,与之一起推出的副品牌也就容易被识别和记忆。心理学家分析表明:人们最容易记住与熟悉事物相关的东西。

一种产品上具有主副两个品牌,构成了当今市场的一道风景线,而且这道风景线也必将给企业带来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田光,任志新.营销原理与决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篇2

1.1品牌的含义

品牌是一种名称,与术语、标记、符号、象征或设计组合运用,并用来区别一个(或一群)卖主或其竞争者。事实上,现在的品牌含义已大大地被拓展了,品牌形成的前提是商品的质量,品牌创造的目标是确保商品在消费者心中的至尊地位。它已与企业的整体形象联系起来,是企业的“脸面”,即企业形象。

1.2什么是品牌策略

品牌策略是指企业通过创立市场良好品牌形像。提升产品度,并以知名度来开拓市场,吸引顾客,扩大市场占有率,取得丰厚利润回报,培养忠诚品牌消费者的一种策略选择。品牌策略是现代化市场营销的核心。从品牌策略的功能来看,一个品牌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标志,更多的是产品质量、性能、满足消费者效用的可靠程度的综合体现。它凝结着企业的科学管理、市场美誉、追求完美的精神文化内涵,决定和影响着产品的结构与服务定位。因此,发挥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带给消费者信心,给予消费者以物质和精神的享受正是品牌策略的基本功能所在。

2以运动品牌为例,国内民营企业的品牌策略

2.1李宁

1989李宁创立了“李宁”体育用品品牌,并以赞助90年亚运会中国代表团为机遇,开始了李宁公司的经营业务,从而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先河。1990年“李宁”这一品牌随着亚运会圣火传遍中国。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李宁牌”被选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领奖装备,从而结束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穿着国外体育品牌服装的历史。1993年-1995年李宁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在随后的三年里,“李宁”自身进行了一系列的经营调整,在此之后迎来了“李宁”的第二次发展,经过十年的成长,“李宁”早已成为中国体育用品的第一品牌。

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之后“李宁”遭遇了自身的成长上限。这是任何一个公司都可能遇到的难题——在经过成功的快速扩张后,企业成长的速度骤降,直至原地踏步,甚至退步。企业上下都感觉到,有一种近乎魔障的东西在阻止企业的规模、效益无法再向上增长,所有人都被一种危机感压迫着。后来,2002年世界杯期间,“李宁”推出了一则特殊的广告:一个个普通的男孩女孩,出现在很平常的马路、天桥、空地、天台、胡同,没有专业的运动场地,没有观众,没有喝彩,他们正在跑步、踢足球、打篮球、打羽毛球……一切看似平常……他们都身着李宁服装,眼神里流露出对运动无尽的专注与陶醉——他们好像已经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小院里晾着衣服,他们站在两边打网球;胡同中的铁门上划上一个白圈,就成了投蓝板;屋子里,一个孩子以一个标准的投蓝动作干脆利索地关了灯钮……最后,画外音响起:“只要你想,一切皆有可能”。

“一切皆有可能!”(Anythingispossible!)给LI-NING品牌的定位精准得多。在年轻、充满活力的人面前,外界的限制都形同乌有,一切都刚刚开始,一切都可以从无到有,“一切皆有可能!”它以生动可感的画面,向观众强烈地暗示一种价值承诺:拥有李宁牌产品,不仅仅是拥有一种生活用品,而是拥有一种生活质量人生境界。

这非同寻常的“一分钟”透露出一个重大的信号:LI-NING牌将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它标志着李宁公司谋划已久的重大工程——重塑LI-NING——全面启动了。如今“李宁”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国内第一的体育品牌,不仅中国运动员穿,甚至外国运动员在奥运会领奖台上都穿上了李宁服装,而这正是成功推行品牌策略的成果。正是由于坚持不懈的刻苦努力和成功的品牌策略使得李宁和他的李宁公司实现了从无到有到国内体育品牌第一、国际第五的优秀公司的精彩的全过程。

2.2案例对比分析—双星

双星作为中国鞋业的老大,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制鞋企业集团。拥有双星开发区、海江、工业园、鲁中、瀚海、中原、成都、贵阳、张家口、福建等10大鞋城,140多条鞋类生产线,热硫化鞋、冷粘鞋、布鞋、皮鞋、注射鞋、专业鞋六大类并举,年产各类鞋近亿双。双星同时也经营运动服装,在全国有4000多家连锁店的营销网络;在国外设立美国、德国、俄罗斯、阿联酋等十家分公司,并与200多家国外客户建立贸易伙伴关系,拥有中国鞋业唯一的国家级技术科研开发中心和皮革鞋类检测中心。“双星”商标首批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双星鞋连续15年荣列全国同类产品销量第一,稳居中国制鞋行业的龙头地位。

今天我们看到很多后起的运动品牌都选择新的品牌路线,“要运动,要时尚”,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品牌知名度也飞速提高。而双星的品牌定位是中、低端产品,目标客户是中、低消费群体。我们可以看到双星的门店几乎天天在打特价,天天在甩货这就使其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双星就是低档货”的观念。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天天与泛滥般的小型鞋厂打价格战的双星居然是中国鞋行业的老大,在这样一个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中打拼的企业谈何长久的保持其品牌生命力?!虽然目前双星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但是无法实现品牌价值的提升。如此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双星就会遭遇“成长的上限”。到时候开拓市场将十分艰难,原有的市场份额亦将萎缩。所以说双星的成长已刻不容缓!

2.3品牌策略成功的启示

成功的进行品牌策略并不是完全依托好的时机,企业如果不注重自身素质企业的品牌就无法获得长久的生命力。企业要想塑造一个成功的品牌首先要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像前面我们提到的“李宁”,李宁是世界冠军,“李宁”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对于目标客户群来说,“李宁”会给人们这样一个感觉:像李宁一样拼搏、像李宁一样当冠军、像李宁一样享受运动。同样,在公众面前企业必须保持自己的形象,让消费者都对你表示信任和信赖,这样消费者就会抱着一个积极的态度选择你的产品。另外,在面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在进行一场博弈,所以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把目光放远,注重长期的发展利益。品牌策略不是临时性的,很多企业在开始进行品牌运作时,大张旗鼓地做广告和推广,一阵风似的盲目宣传,以内部人的接受程度衡量消费者的接受状况。其实,品牌推广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作,除非企业在新品开发、广告、促销、公关、服务等上有充分的积累,并统一于一个明确的定位,企业是很难建立一个成功的品牌的。

3国内民营企业做好品牌策略的建议

3.1国内民营企业的品牌建设

许多民营企业虽然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民营企业决策者片面的品牌观以及中国品牌专业人才的缺乏,致使大多数民营企业无法塑造出独特的、具有生命力的品牌。本人认为民营企业品牌塑造中应引起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3.1树立正确的品牌观

一个优秀的品牌,集中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底蕴,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一个品牌,不能只看品牌伞下的产品质量如何,还有很多其他关键因素影响品牌塑造的成功:品牌的定位、个性、文化、价值观和情感利益等。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品牌的作用日益突出,没有品牌,企业就没有核心竞争力。有些决策者认为,塑造品牌就是做广告,于是有些企业就不停地、大手笔地做广告。实际上,广告只是品牌塑造的必要手段,塑造品牌离不开广告,但不能只有广告,除了做广告,企业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以全面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靠广告轰炸可以打出一个“名牌”,但名牌不等于品牌。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品牌的知名度只是品牌经营的第一步,而我国民营企业品牌要增强竞争力,必须实现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的三度统一。

3.2准确合理的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是经常向消费者宣传的那部分品牌识别,目的是有效地建立品牌与竞争者的差异性,以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在消费者心智中占住一个与众不同的位置。

品牌定位是技术性较强的策略,离不开科学严密的思维,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①消费者导向原则。企业生产出任何产品都是满足特定消费群体的心理需求。品牌的定位都必须以消费者为导向。品牌定位的初始点应是全面、充分、客观、准确、及时的消费者调查,通过适当的传播媒介,将吻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定位信息进驻于消费者心灵。

②个性化原则。要让一个品牌真正活起来,能够和消费者进行情感沟通,就要赋予品牌独特个性,从而使品牌具有一定的精神和灵魂。这种个性实际代表差异性,可能与产品的物理特征和功效毫无关系,是通过品牌定位所赋予的。

③动态性原则。品牌定位要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使品牌永远具有市场活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没有永久不变的品牌,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时刻注意维护自己的品牌。品牌维护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必须与品牌细分、品牌延伸、品牌拓展等一系列活动相互配合。

3.3注重培育品牌的文化意蕴

品牌文化是品牌在消费者者心目中的印象、感觉和附加值,是结晶在品牌中的经营观、价值观、审美因素等观念形态及经营行为的总和。品牌文化与品牌是相辅相成的。品牌文化虽无形,但品牌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精髓,更是品牌的脊梁。如果说产品的质量是品牌的基石,那么品牌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就是品牌的灵魂。品牌文化就是民族文化在企业经营中和品牌创造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世界知名品牌的成功大都得益于品牌的民族文化特征。

参考文献:

[1]葛笑春.企业工艺品牌策略的案例研究[J].商业研究,2009,(4).

[2]赵艳丰.多品牌策略的秘诀[J].中华商标,2009,(3).

[3]杜伟.产品品牌策略选择[J].中外企业文化,2009,(3).

篇3

关键词:品牌策略;古诺均衡;跨国公司;并购

伴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的大规模进入,跨国公司通过合资控股与并购活动取得一些国内品牌的控制权。它们对于对本土品牌的处理却呈现多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直接雪藏:买断本土品牌的使用权,或直接禁止使用。(2)间接雪藏:先利用本土品牌长期建立起来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一旦本土品牌的销售渠道完全由外资品牌控制后,就将本土品牌弃置。(3)完善:如欧莱雅完成了对“小护士”的收购后,不断对“小护士”推陈出新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4)激活:如中华牙膏被联合利华收购后被打入冷宫数年,但由于中华牙膏几十年的品牌影响力根深蒂固,联合利华不得不进行“中华牙膏”的重新激活。本土知名品牌在当地有较高的认知度,并在当地的消费者心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且本土品牌对当地人的偏好也有更灵活的反应,放弃本土品牌是否意味着放弃本土品牌持续多年的市场投资?跨国公司对不同的本土品牌采用不同处理方式的主要依据又是什么呢?为回答以上问题,本文首先从产业竞争环境的角度,分析了跨国公司品牌处置策略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然后又重点探讨了中国市场环境变化与跨国公司在华当地品牌响应策略变化的关系,并对跨国公司的当地品牌策略反应行为与选择模式进行了总结与研究。

一、基本模型

关于品牌选择策略,Klemperer(1987)建立了一个存在品牌差异的Hotelling两期博弈模型,认为消费者从一种品牌转移到另一种品牌需要花费转换成本、学习成本和契约成本。刘志忠等(2008)通过构建存在三个差异品牌产品的一期动态博弈Hotelling模型,分析了跨国公司并购东道国企业后的品牌策略。本文主要借用Horn和Persson(2001)的产品差异化的横向兼并模型,来分析不同的市场结构对跨国公司品牌策略的影响,并在模型中考虑了兼并的协同效应。

某产业初始存在三家企业,一个国外企业,记为f,两家国内企业,记为d1、d2,每家企业生产一种品牌的产品,并在本国市场上进行古诺竞争,同时假定产业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国外企业的市场需求函数为pf=1-qf-bQ-f,其中pf,qf分别表示国外企业的价格和产量,Q-f表示国内产业总产量减去企业f的产量之后的值,b∈[0,1],表示产品差异化程度的常数。本国企业的市场需求函数为pdi=1-qdi-bQ-di,其中pdi,qdi,Q-di表示的含义与国外企业类同。现在假设国外企业f与国内企业d1并购(与d2并购与此类同),如果并购后选择保留两个品牌,则国内市场上有三个品牌进行古诺竞争:f、d1和d2;如果并购后只保留一个品牌,则国内市场上只剩下两个品牌竞争fd1、d2。由兼并的协同效应,我们假设并购后的企业边际成本为c1,未被并购的国内企业d2的边际成本为c,且c1?燮c。

上述不等式等价于4b3-12b2-16b+b4+16?燮0,解不等式得b的一个临界值为b*=0.72…,即,b?叟b*时?仔Ifd1?叟?仔Sfd1。可以看出b越接近于1,也就是国内品牌的产品与国外品牌的产品替代性越强,并购后的公司越倾向于只保留一个品牌;当b?燮b*时,国内品牌的产品和国外品牌的产品差异性比较大,并购后的公司倾向于保留两个品牌。

二、产业影响分析

上述的分析并不是一个均衡的结果,至少对某些竞争性产业如此。跨国公司在华主要是针对我国拥有知名品牌的本土企业实施的并购行为,这些企业一般是产业内的“龙头企业”。在跨国公司并购之前,这些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影响力,跨国公司凭借资金、技术优势并购本土优势企业实际上是“强强联合”式的兼并行为。并购后跨国公司将借助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优势进一步强化其市场强者的地位,而产业内其他企业基本上处于追随者的位置,这时市场结构就不再是古诺寡头市场而是Stackelberg寡头市场,博弈过程也转化为动态博弈,所以以静态分析为背景的古诺模型(将兼并产生的新企业同发生兼并前的企业等同起来),就不是一个均衡的结果。

既然一个国外企业吞并一个国内企业总是有利可图的,其他未参与兼并的国外企业也会纷纷兼并产业内其他国内企业,从而使得跨国公司在产业内的兼并行为成为具有持续性动机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国内品牌将消失,一部分国内品牌被国外企业控制,而整个产业均衡的结果将是若干个国外品牌(包括被国外企业控制的国内品牌)为主导的古诺均衡,而其余未被兼并的国内品牌则处于边缘化的地位。目前日化、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的竞争状况足以说明这一点。

三、跨国公司在华品牌策略的调整

除了受本土品牌与国外品牌市场定位是否有差异的影响之外,中国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跨国公司在华竞争战略的变化也会对跨国公司的品牌策略产生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在华品牌策略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20个世纪80年代,以强调品牌来源国为特征的品牌策略。1978年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吸引了一批跨国公司试探性地进入中国。虽然很多跨国公司水土不服,但外国的产品还是给很多中国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质量、极具吸引力的外观、更多的款式和更高的价格。跨国公司在这个时期往往以产品销售为核心,而其产品生产环节大多不在中国。故在产品销售时特别强调品牌的来源地,而不需要高强度地进行品牌推广;第二阶段,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以强调品牌标准化为特征的品牌策略。此时国内消费者对国外商品表现出真正的热情,从汽车到食品到服装,购买国外知名品牌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许多跨国公司相继在国内建立生产企业,它们彼此之间也展开了在高端市场的营销竞争,此时跨国公司大量进行广告宣传,以便塑造品牌价值、积累品牌资产,提高自身品牌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第三阶段,中国加入WTO以后,以强调品牌本土化为特征的品牌策略。这个时期,消费者对国外品牌更加理性,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特别是随着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和本土产品质量的提高,消费者不再盲目地把国外品牌作为消费的首要选择。跨国公司则以全方位的价值链本土化为核心,开展深层次的本土化经营,同时通过大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广告宣传和品牌塑造活动,力求品牌内涵与中国文化相融合,获得消费者的品牌认同。

可以看出,跨国公司在华品牌策略经历了从产品到品牌,从标准化到本土化的过程,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此外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是跨国公司品牌策略变化的重要动因。1979年颁布的《中国合资企业法》限定了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因此成立合资企业成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最普遍的方式。由于对中国市场的不熟悉和中国政策的限制,跨国公司很难利用自己所拥有的品牌迅速打开中国市场,借助本土品牌已有的实力和市场份额快速进入和适应中国市场成为很多跨国公司进行合资的主要目的。并且为了控制中国品牌的使用,跨国公司经常的做法是买断本土品牌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它们买断这些民族品牌的使用权后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并不使用这些民族品牌,而是优先使用自己拥有的国际品牌,通过这种方式,使那些被束之高阁的民族品牌难逃被淘汰出局的厄运。如20世纪80年代,飞利浦买断了“孔雀”电视机的品牌使用权长达60年,“活力28”则被德国美洁时独营50年。

加入WTO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和政策取向更加明确,同时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市场知识和经营经验的不断丰富,投资信心的不断增强,在华投资的全球战略动机也日趋明朗。投资的目的也从早期的机会试探、战略投资转向谋求产业的主导地位。并购的主要目标也转向为选择产业内品牌知名度高、市场份额大、资产规模大的产业龙头企业,并谋求绝对控股,这样,既能迅速占领国内市场又能减少产业内的竞争对手。像著名的“徐工案”、“双汇案”、“南孚案”……但跨国公司对中国品牌的“斩首式”并购也引起了各方关于国家的产业安全方面的担忧。在这一背景下,国务院六部委制定并于2006年9月8号施行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其中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并取得实际控股权,涉及重点行业、存在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因素或者导致拥有驰名商标或中华老字号的境内企业实际控制权转移的,当事人应就此向商务部进行申报”。此时还出现了达能并购哇哈哈的产权纠纷、可口可乐并购汇源的反垄断纠纷。而且从2005年以来外资品牌在产品和服务环节出现了一系列危机,如肯德基的“苏丹红一号”、强生的“石蜡油”、高露洁、佳洁士的“三氯生”以及雀巢的“碘超标”等。跨国公司开始从文化价值观念、制度环境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品牌战略,加快品牌本土化的进程,保持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如2003年,欧莱雅并购“小护士”,就是利用“小护士”本土化品牌的优势,弱化中国消费者对于自身品牌链的民族抗拒情绪,加速进入大众护肤品市场的步伐;可口可乐新建立的本土品牌名称“醒目”、“天与地”、“雪菲力”等也完全是根据中国消费者的喜好而独立开发出来的……这都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时期跨国公司品牌策略的变化.

篇4

[关键词]城市营销;城市品牌;策略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09)08-0044-03

高效地进行城市营销,使城市成为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网络上的节点,已经成为城市经营者面临的紧迫问题。在城市营销中实施品牌文化策略,不仅能使城市产品实现质的飞跃,还能使城市形象更加清晰和引人注目,城市品牌更具韵味,从而不断提高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不断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一、城市品牌的含义和特征

(一)城市营销和城市品牌的含义

1.城市营销。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城市营销是城市居民、企业和城市政府把城市特有的吸引力、城市形象、城市的公共设施等城市的“区位产品”或城市服务,提供给城市的顾客群体如投资者、旅游者等,从而满足城市需要和城市顾客的需要的过程。

2.城市品牌。它不仅仅是一个独特的标识、形象和图案,而且像产品品牌一样,是一个包含城市自身因素、消费者要素与竞争城市品牌要素三个方面的系统,消费者对城市的感知也是一个全方位的心理评价和综合印象。城市品牌是城市消费者对城市独特个性的一种综合印象和心理感知,由城市名称、标识、符号或图案等要素或要素组合来体现,以便于消费者与其他城市相区别(张燚,2006)。

(二)城市品牌的特征

城市品牌就是人们对城市整体的一种感知,是对城市的一种识别,是城市特有优势的体现。具有知名品牌效应的城市,能够吸引城市的利益相关者在选择城市投资、旅游、居住、工作或学习时,对其更偏爱、更感兴趣,从而带动愈来愈多的名人、名企进驻具有良好城市品牌的城市,人们在这个城市停留的愉悦感、信赖感、可靠感和安全感使得城市地位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从而保持长久的相对稳定性。城市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的提升过程,实际上就是一座城市全面发展的过程,反过来,城市品牌度的提高又会促进和带动城市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二者相辅相成。

二、城市营销实施城市品牌策略的重要性

城市营销的品牌策略,就是对城市品牌的有关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策划,并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传播,塑造出具有特色的优良品牌,从而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一)可以提高城市的凝聚力、吸引力和辐射力

具有强势品牌的商品比同类的商品的价格更高,消费者愿意为品牌付出额外的代价。其原因在于品牌给消费者带来了额外的利益。同样,城市品牌的“名牌效应”实质就是使城市的利益相关者在选择城市投资、旅游、居住、工作或学习时,对著名城市更偏爱、更感兴趣,著名城市也更能吸引愈来愈多的名人前来定居,使人们产生愉悦感、信赖感、可靠感和安全感,其地位一旦在人们心目中确立,就能够保持长久的相对稳定性(张燚,2006)。实施品牌策略能够鼓舞城市的居民,使他们感到作为本市市民是光荣的、值得自豪的,从而能够激发市民热爱城市、建设城市的热情,增强城市的凝聚力。

(二)经济形势的要求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竞争的格局同时又是“文化力”的较量,一个城市的品牌,其文化附加值越高,市场潜力就越大,辐射力就越强,就越具有竞争力。品牌是城市特征的外化,同时,消费城市品牌的人也是生活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人,这就使得品牌带有较为显著的文化烙印。没有文化的城市品牌是不存在的,脱离文化来剖析城市品牌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施品牌文化战略,把对城市品牌的认识深入到文化层面,强化城市品牌文化的影响力是城市获取竞争优势,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钟庆华,2007)。

(三)市场环境变化的要求

如今的市场对城市的经营和营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的建设、城市经营者提供的服务等要有特色,品牌穿透力要强,只有这样才能持久地吸引利益相关者,获得其广泛认同,这就是推动城市实施品牌战略的外部动力。随着城市间竞争的加剧,城市间为了争夺投资者,提高招商引资的成效,展开了激烈的商战,最终将以城市品牌竞争来一决高低。随着城市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品牌策略必将成为城市营销和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三、我国城市营销实施城市品牌策略应采取的措施

目前,我国城市品牌营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把城市视觉形象当品牌来运作;城市品牌文化定位的缺失;城市品牌概念被虚拟化、空壳化;城市品牌系统化、表现化不力;城市品牌的理念和操作方式不明确等。另外,还将宣传城市等同于建立城市品牌;城市形象工程就是建设城市品牌;城市品牌塑造只是宣传部门的事情等等。针对我国城市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八点建议。

(一)以企业品牌塑造城市品牌

企业品牌模式是指利用城市企业及产品品牌优势,实施“名牌战略”,扩张名牌企业,吸引外来投资,形成以名牌企业为支柱的产业群,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带动城市发展的一种品牌塑造模式。利用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多的“城市现象”,通过向外部市场宣传城市,带动城市知名度的提升,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为进一步开拓外部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二)以产业集群开发城市品牌

对于一些接近发达城市的中小城市,可以凭借靠近发达中心城市的地缘优势,依靠大城市提业匹配和联接,抓住发达城市产业转移的机遇,获取发达城市的资金、技术支持,变城市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利用后发优势,有选择地吸收发达中心城市转移过来的产业部门,形成以发展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与大城市实现互动,促进城市品牌资产的开发、传播与维护,加快城市经济的发展。

(三)以高新科技打造城市品牌

对于一些缺乏文化底蕴和企业集群的新兴城市,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充分发挥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特色,以产学研相结合来促进产品和服务增值,形成以高新技术为支柱的高级产业特色,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知识经济社会,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对信息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便捷的信息高速传输网络对竞争优势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城市可以依托丰富的信息网络资源,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群,企业群的密集分布为非正式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从而激发新的创意和思路,有利于企业创新。

(四)以环境优化提升城市品牌

城市环境与城市品牌好比绿叶与红花,没有前者的装饰和衬托,就难有后者的美丽与鲜艳。因此,打造城市品牌必须把环境建设纳入总体规划之中。城市是有价值的,环境建设要用市场经济的眼光治理城市环境,把整体化城市环境当作国有资产来经营。通过植树种草、路桥治理、精品建设等方式使得城市环境不断升值,从而以优美的环境吸引各地的新技术和优秀人才,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就业,提升城市整体价值,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城市整体价值的提升塑造了新的城市品牌形象,城市整体形象宣传是实施城市营销策略、集聚资金和人才、拓展城市旅游市场的重要手段(吉福林,2004)。

(五)以文化积淀提炼城市品牌

城市的竞争力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更体现在文化上。城市文化是城市品牌的核心,城市文化是内在的、含蓄的,用城市文化构建城市品牌,就要提炼城市文化的精髓,并将之升华到城市理念,以此理念为指导,通过城市文化的各种表现要素和营销手段来构建城市品牌。城市文化包括城市的历史文化、文化产品、精神风貌,还有市民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准则、消费心理、饮食习惯等等。城市品牌的特色可以通过独特的文化产品体现出来,这就需要有差异化的文化产品。历史文化浓厚的城市应多提供历史文化产品,自然景色迷人的城市应着重开发具有观赏价值的旅游产品,时尚文化鲜明的城市需要有引领文化潮流的文化产品。西安作为历代古都,其历史文化是最突出的,因此,西安致力于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兵马俑、皇帝陵等都体现出历史文化的内涵(白长虹,2008)。

(六)建立调动城市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的有效机制

城市的所有市民都凝结和传播着城市的品牌信息。城市品牌塑造过程需要城市的整体努力,没有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城市品牌的塑造目标将难以实现。政府在城市品牌营销活动中要高度重视广大市民的参与作用,通过一系列成熟的参与机制,调动利益相关者全过程参与城市品牌建设。常见的方式有:走访市民、公共舆论、听证会、市长接待日、市民道德风范奖、见义勇为奖等。

(七)成立城市品牌管理委员会,整合城市各级部门工作

政府各职能部门是城市品牌建设的最终贯彻实施者,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支持与配合是城市品牌必要的组织保证。建议成立城市品牌管理机构来对城市品牌建设进行规划、实施、管理和推进。必须在政府内部实施“全员公关”,促使公务员转变观念,重视自身形象建设,树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制定有关规章制度以保证城市品牌建设和品牌管理的进行,并完善相应的运行机制、传播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等(张燚,2006)。

(八)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城市品牌推广

城市品牌形象最直接表现为城市外部的知名度和口碑。城市品牌树立起来后,要立即进行宣传推广,确保城市品牌深入人心,为后续的城市推广和营销服务。城市品牌的宣传渠道要明确,宣传的受众不仅是社会公众、市民,还应包括相关企业、社团,需要充分发挥对城市品牌构成影响的所有要素的作用。具体操作上,要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整合传播;利用所有现代营销手段把城市品牌向外推广,促进品牌偏好,并进行累积、强化,形成品牌张力,进而达到城市发展战略以及城市营销的目标。

四、结束语

城市品牌作为现代市场营销和品牌管理理论的一种应用,已经在城市发展的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深入挖掘城市品牌的内涵,塑造出一流的城市品牌,从而提高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在城市营销活动中实施品牌策略,就是要充分地挖掘城市蕴含的潜力与能量,把城市最核心的价值以品牌的形式显现给公众。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品牌作为走向世界舞台的通行证,被城市政府视为城市营销与竞争的“利器”。塑造品牌文化,建立强势品牌,挖掘和创造城市产品的文化力,充分利用品牌的深厚底蕴来影响城市营销的利益相关者,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白长虹等.从城市营销到城市文化发展[J].天津社会科学,2008,(2):32-34.

[2]吉福林.论打造城市品牌[J].商业研究,2004,(24):41-43.

篇5

长尾理论至今尚无正式定义,《长尾理论》的作者,《连线》杂志的总编辑Chris Anderson 认为,最理想的长尾定义应解释“长尾理论”的三个关键组成部分:

1) 热卖品向Niches(利基市场)的转变

2) 富足经济( The economics of abundance )

3) 许许多多小市场聚合成一个大市场

Anderson认为,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就可以和那些数量不多的热卖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实际上,这个理论是存在很大的扩展空间的,长尾理论的要点应该是“许许多多的小市场聚合成一个大市场”。

是什么导致了长尾?

然而,这许许多多的小市场是怎么兴起的?通常认为Google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认为它并不是创造者,而是发现者。

长尾的产生不简单是因为富足经济,而应该是知识经济。知识工作者——他们可以是技术人员、专业人士或公司的白领等等靠专业知识为生的人——的增多,使生产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知识工作者掌握了劳动工具(知识),他们和资方的关系和以前的蓝领工人完全不一样。知识工作者比蓝领工人更为追求个人价值,也拥有更多的独立性和与别人不同的价值观。

网络使得知识工作者的意见得以彰显,并且,网络也使得知识不再只属于精英阶级,它也可以属于大众。这就是弗里德曼所谓的全球化3.0。它的本质是个人能力得到增强,意见不再像以前一样被精英阶级所垄断,意见与价值观都愈来愈趋于多元化,个人的独立意见也愈来愈少地受到压制。正是个体的崛起导致了长尾的产生。

长尾在市场上的投射

这种趋势在传播上的投射就是:畅销书依然存在,但是远不如以前,出版物的品种却越来越多,读者也更为小众;广告由“广告”时代逐渐进入了“窄告”时代,传播的技术越来越复杂,制造大热点越来越难;媒体从大众媒体进入到了“小众媒体”或是“分众媒体”,博客的本质也是一种自助媒体,无数的业余人士自己制作评论、新闻、小道消息、见闻、感想、视频或是别的一些什么,这些正在聚合并上升为能和大众媒体抗衡的力量。

对于产品和服务市场,长尾也现出了端倪。尽管货架是稀缺资源(按照Anderson的理论,这是以前没有发现长尾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这并不代表长尾不存在。新产品的上市速度,现在不是慢了而是更快了。尽管他们不能一下子全部摆上货架,但通观一段时间的变化,这依然是一种长尾。畅销产品根本无力把这些新产品全部消灭,后者总是会不断冒出来,占据尽管不大但却有一定份额的市场。

大品牌策略并不是未来趋势

大品牌策略曾是宝洁的公司战略,也许现在还是。但宝洁从来都没有完全消灭过中国的竞争对手,事实上,反而是越来越多。大品牌策略的确可以为公司省钱,但消费者却喜欢更多的选择和更多的品牌,对上市的新产品也有足够的好奇心。长尾这种极大多样化的市场正在随着网络社会的兴起而形成,多品牌策略可能是作为市场营销者必须要考虑的一个现实。

大品牌所对应的是一个大众流行的时代。而在一个长尾的时代,它却面临挑战。现在出现的一些反对麦当劳、皮草衣服、非环保产品等等的一些组织,实质上正是反映了对大众流行品牌的盲目迷信和崇拜的时代已经过去,再大的品牌也有坚决的反对者。比如我,日本品牌、宝马汽车、劳力士手表、舒蕾洗发水、科龙空调、皇明热水器、派力图书,都是我最深恶痛绝的品牌,因为它们对我而言,分别意味着伪劣的民族、暴发户、没品味、土、糟糕的服务、乡下产品和欺世盗名。

坚决反对的另一面一定是对某些品牌的坚决推崇。但这种推崇一定是多样化的,这正如超女的粉丝可以分成好几个阵营一样。多品牌也不代表每个品牌只会剩下很小的一个销量。实际上,品牌越来越多的是表现出一种安全、信任和承诺,大品牌也许还将存在,但它将更多起到背书的作用,而它下面的子品牌则将承担起今天所谓“市场细分”的功能。靠简单的大品牌延伸恐怕很难再聚合和以前一样多的消费者了。那么,大品牌策略的定义也将和以前有所不同,大品牌将不再是类似“娃哈哈”的一切,“飘柔”的一切,而应该是由许许多多的子品牌组成的一切。

品牌也要进入2.0时代

2.0时代的特性是消费者参与到品牌创建的过程之中,众多以前被隐藏的意见和价值观得以彰显,而它必然导致的也正是品牌长尾化。

长尾时代的品牌应该是“顺应民意”的,这与原来品牌的创建过程不同。品牌的策略通常是由品牌商的策略部门制定的,但现在经常会遭到消费者的“恶搞”。这种恶搞使得“小胖”成为了网络名人,但却成了小胖所不想成为的小胖。但他终于明白,这是他所不能驾驭的网络民意,与其对抗,不如合作。现在,小胖也正在积极参与到他个人品牌的恶搞之中,每天,小胖新的品牌面孔都会出现在网络的博客或者BBS上。

品牌长尾化的另外一面是品牌的多含义和多种理解。固定在一种格式之内的品牌已经很难了。消费者不要你告诉他们这是什么,他们强调的是“我理解的那是什么”。

民意就是品牌的一切

民意也具有长尾模式。舆论在以前通常是掌握在精英分子手中的,这是源于媒体的精英化和局限性。所有的大公司的品牌如果遭遇到什么危机,往往可以通过“公关运作”来“摆平”。这实际上是对舆论的收买,也是一种把信息过滤的方式。大多数媒体的软文都有半公开的价码,软文运作也被看作是“品牌建设”的一种重要方式。

但消费者已经学的聪明了,而且通过网络,他们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最近几年所出现的几起品牌危机事件,网络起到了很大的推波助澜作用。品牌商只要花钱,就可以搞定大多数媒体的新闻发文,但是他们很难阻挡网络的传播。

网络民意就是民意的长尾,它们是由无数“小民意“所聚合成的大民意。它们虽然难以见诸报端,却分散存在于各种网站。借助各种搜索工具,你关心的某项事情的网络民意就可以轻易找到。品牌商找一些写软文容易,但是他们根本无法面对那么多自愿写意见的业余人士。

网易以前有句广告词叫作“网聚人的力量”,这是很有道理的。网络民意之所以已经逐渐上升为能和主流媒体对抗的力量,乃是因为它的无限广度和无局限性。这些非主流的集合就形成了真正的主流,也决定了一个品牌的成败。

长尾营销不仅是卖的学问,也是营销的学问

篇6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在这一品牌下接二连三地冒出了娃哈哈红豆沙、绿豆沙,娃哈哈八宝粥,娃哈哈纯净水等产品。这些产品既越来越偏离“儿童”,又越来越偏离“营养饮品”等娃哈哈品牌原有的属性。厂家的品牌延伸策略效果究竟如何?也许从短期来看还不错,但是它已经开始模糊了娃哈哈极具魅力的原有个性。许多消费者面对电视中由帅哥靓妹做的那个“我的眼里只有你”的娃哈哈纯净水广告,脸上充满困惑,心中原有的那种“娃哈哈是很好的儿童营养饮品”的信念已经模糊和动摇。因而,从长期来看,这可能对娃哈哈是个不祥之兆。

不错,确有一些企业成功地实施了品牌延伸策略。例如,索尼公司就用一个品牌推出了它的所有产品。然而,品牌延伸的失败案例更是比比皆是,以至于许多专家把品牌延伸视为陷井。

陷井之一,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如果把高档品牌使用在低档产品上,就可能堕入这种陷井。早年,美国的“派克”钢笔质优价贵,是身份和体面的标志,许多社会上层人物都喜欢带一支派克笔。然而,1982年新总经理上任后,把派克品牌用于每支售价仅3美元的低档笔上,结果,派克公司非但没有顺利打入低档笔市场,反而丧失了一部分高档笔的市场。其市场占有率大幅下降,销售额只及其竞争对手克罗斯公司的一半。盲目延伸品牌,毁坏了派克在消费者心目中的高贵形象,而其竞争对手则趁机侵入高档笔市场。

陷井之二,品牌淡化。若干年前,美国美能公司推出了一种洗发精和润发乳二合一的产品,取名为“蛋白21”。它很快在市场上打开销路,并取得了13%的占有率,成为知名品牌。公司受到品牌扩展的诱惑,又接连用这一品牌推出蛋白21发胶、润发乳、浓缩洗发精等产品。结果事与愿违。由于品牌延伸模糊了蛋白21作为二合一洗发护发用品的特征,从而也就淡化了消费者对它的独特偏好,结果蛋白21从13%的市场占有率降为2%。

陷井之三,心理冲突。美国Scott公司生产的舒洁牌卫生纸,本来是卫生纸市场上的头号品牌,但随着舒洁餐巾纸的出现,消费者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对此,美国广告学专家艾·里斯幽默的评价说:“舒洁餐巾纸与舒洁卫生纸,究竟哪个品牌才是为鼻子策划的?”结果舒洁卫生纸的头牌位置很快被宝洁公司的Charmin牌卫生纸所取代。

无独有偶。我国的三九集团以“999”胃泰起家,企业的品牌经营如此成功,以致于消费者把“999”视为胃泰这种药物的代名词,这正是品牌定位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三九集团随后进行了品牌延伸。如果说,企业把“999”延伸到感冒灵,消费者尚可以接受的话,那么把“999”延伸到啤酒可就让消费者不知所措了。虽然广告上说的是“九九九冰啤酒,四季伴君好享受,”但是消费者一拿起九九九啤酒,第一个潜意识的反应恐怕是联想起999胃泰这种药,喝带有“心理药味”的酒自然不是一种享受。如果进一步联想到饮酒过量会伤胃,九九九冰啤还会有好的销路吗?换另一角度考虑,“999”分明在劝人喝酒,还算是“胃泰”吗?完全是自损形象。

陷井之四,跷跷板效应。在美国,Heinz原本是淹菜的品牌,而且它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后来,公司使Heinz代表蕃茄酱,做得也十分成功,使Heinz成为蕃茄酱品牌的第一位。然而,与此同时,Heinz丧失了淹菜市场上的头把交椅,被Vlasic取代。这就是艾·里斯所说的跷跷板效应:一个名称不能同时代表两个完全不同的产品,当一种上来时,另一种就要下去。可悲的是,堡垒从内部被攻破了。竞争对手费尽心机也没能够把Heinz从淹菜第一品牌的位置上挤掉,而Heinz却自己搞掉了自己。

品牌定位需要选准适当的角度,一般知名品牌都是在品牌定位方面获得成功的品牌。定位是指使品牌在顾客的心智中占居一个有利的地位。“有利的地位”包括两层含义:1、品牌名称在消费者心目中成为类别的替代物。如果企业能使品牌最先进入消费者的心智,那么,在心理学所说的“初始效应”的作用下,该品牌将给顾客深刻的印象和影响,极易成为类别产品的代名词。例如,拜耳药厂发明了阿斯匹林,并使拜耳牌阿斯匹林首先进入消费者的心智,成为同类药物的领导品牌。结果,尽管“拜耳”不过是众多同类药品中一个品牌,但是,在消费者心目中,“拜耳就是阿斯匹林,而其他的阿斯匹林品牌都成了拜耳的防制品”;2、品牌名称在消费者心目中成为产品独特属性的代表。只有那些能充分体现产品特征的品牌,才能在顾客的心目中占据有利地位。关于这一点,艾·里斯说:“实际上被灌输到心目中的根本不是产品,而只是产品名称,它成了潜在顾客将属性挂与其上的挂钩。”

名牌产品在消费者心中获得了定位成功,而品牌延伸却可能摧毁这种有利地位。如果品牌被用在另一类别产品上,那么这一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就难以再成为原类别的替代物,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品牌就会趁机而入,篡夺原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同样,品牌延伸也使原品牌无法再成为某一产品特定属性的“挂钩”,使该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原本清晰的焦点变得模糊不清,逐渐被消费者淡忘。留出来的心理空隙就会被其他品牌填充。

正因为品牌延伸极有可能堕入陷井,所以许多企业并不贪图由品牌延伸所带来的短期收益(如节约了新品牌的推广费用),而实行多品牌策略,即给每一个新产品都赋予一个新名称。例如:宝洁公司拥有100多个品牌,每个品牌都有独特的属性。一些原来实行品牌延伸策略的公司也转而实行多品牌策略。例如,上述案例中使用单一品牌的舒洁公司,已经开始提供薇华牌面巾纸和棉絮牌浴室卫生纸了。更有意思的是,在80年代,艾·城斯曾批评通用汽车公司不应该把凯迪拉克品牌延伸到小型轿车上,认为该公司应另行推出新品牌。十几年后的今天,通用汽车公司果然无法再在品牌延伸的道路上走下去了,1996年10月以来,通用公司实施多品牌策略,公司已任命35位品牌经理,每个经理负责一个品牌(个别负责两个)的经营。公司要求品牌经理们把所负责品牌的关键特征简明扼要地提炼出来,并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篇7

分析说,肯德基采用的是“水涨船高”式的营销策略,具体有如下四点:

1、终端人员本地化、职业化;注重培训,志存高远;

2、本土化管理,知己知彼;

3、渠道通路管理:“从零开始特许加盟”到“非零开始特许加盟”;

4、利基市场定位准确,公益促销目的明确。

那么,当“本土”的具含义从“中国”变成具体一个个SNS平台,肯德基还能保持营销策略的灵活多变吗?经过梳理,虎嗅发现,肯德基中国在SNS平台上的品牌策略跟它把公关、营销外包给成熟的广告与营销机构奥美有很大关系。

特点有:

1、在SNS平台上,肯德基的品牌策略也结合了社交网站的特性,即轻展示、重营销活动;

2、由于有成熟的外包团队,肯德基擅长主动推动线上活动,和线上到线下的活动;

3、也由于外包团队太成熟,肯德基内部的公关力量比较弱。对SNS平台上的负评价,没有本土公司的客服和反馈意识。

但虎嗅很难去下结论说,这种重活动、轻反馈的木讷营销风格,对肯德基的品牌是利是弊。在中国,正是由于它的木讷,很多网友乐于越庖代厨,以肯德基为对象来发挥恶搞,无意间帮它促进了品牌传播。

来回顾这个八卦:在年初-质疑韩寒的双方大战中,韩寒的同学发过一条挺韩的微博,随后,被网友以肯德基的招牌食品的名义发起了恶搞。

随后,线上又贴出了一张照片。一家肯德基门店玩起了态度营销。这是种剁马井猜的娱乐精神!虽然后来肯德基官方相当不解风情地辟谣说,两个环节都是网友恶搞,但看看上面微博截图的将近13万的转发量,竞争对手会嫉妒到死对不对。

下面,虎嗅从分析社交平台上用户特点入手,具体看看肯德基是如何针对不同用户群、网站气质等进行广告营销的,看是否能给想借助SNS平台力量做品牌营销的厂商们提供怎样的参考。

1、豆瓣网:“线上-线下-线上”

截止今年年初,豆瓣的注册用户已有5617万,有80%以上的用户生活在北京等一线城市,18到35岁的占92.5%,本科以上学历超过70%,月收入大于3000元的占42.8%,这表明豆瓣用户是中国互联网用户中商业价值最大的群体。

但这群用户,也是最具文艺小清新气质、对商业广告最为抵触的群体。因此,豆瓣不但自身并无大刀阔斧的商业化动作,而且对合作广告的气质也要求极高。在这个平台上,肯德基的活动也是相当的“文艺范儿”。具体策略是,以情感牌为基调,在豆瓣上整合豆瓣电台、品牌小站、同城活动平台等优势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线上”的循环传播模式的活动。

肯德基在豆瓣建有名为“浪漫音缘,闪约派对”的小站,并在2011年2月14日情人节当天推出过活动,召唤豆瓣网友们在这天前往中国大陆任意一家KFC门店,用手机播放指定情歌,制造约会机会。

这个为期短短一天的活动成为豆瓣去年第一个最大规模的同城活动,共计有4978人参与。豆友们对这活动纷纷表示了好感。而参加派对的豆友们将活动照片传回小站活动相册,又形成了二次传播。

2.新浪微博:主打线上有奖活动;微公关不及格

截止2012年5月16日,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达3.24亿,黏性极高。这些自媒体ID们平均每天超过1亿条微博,人均在线时长达60分钟。

新浪的用户个性两极化,一极是粉丝动辄以百万计的挂V的娱乐、商业、公知明星们,一极是以学生为主的草根群体。之前有调查报告表明,微博用户中的学生比例高达49.5%。

在这个自媒体平台上,肯德基主要是线上有奖活动,与线下的结合比较少:

1、布局ID群

肯德基在微博的账号布局上下足功夫。官方注册的ID有:肯德基,肯德基三人篮球赛,肯德基对话90后、KFC三早等。其中“肯德基”账号截止7月6号,已经拥有18万的粉丝。几个账号覆盖的目标用户有所差异,微博内容也不大相同:

①肯德基大号——主要企业最新的产品、活动动态;

②肯德基三人篮球赛——作为肯德基历年举行的一次活动,多体育资讯;

③肯德基对话90后——是用公益信息在年轻人群体中梳理口碑;

④KFC三早——主打肯德基的早餐理念,提醒大家早餐的重要性和应该吃些什么。

2、微公关

严格地说,肯德基在微博上的微公关不及格。这似乎是因为太过把整体营销方案外包给奥美,肯德基中国自己没有一个团队来灵活应对SNS上的即时信息。这家跨国公司,在社交网站上的本土与亲民远远没有实体门店灵活。肯德基大号只用于活动动态,但对用户在微博上的负反馈却反应冷漠,看不到它在微博上处理公共危机的实证。在一则名为#KFC“餐”议院高见#的活动微博下,有用户恶评说:

当事人告诉虎嗅,自己没有获得肯德基的任何回应。

肯德基的“微博冷漠症”,前科可以追溯到2010年的“秒杀门”。2010年4月,肯德基中国公司推出三轮秒杀活动,64元的外带全家桶只要32元,但当消费者拿着大量优惠券前往门店时,却被肯德基单方面宣布无效。而当天微博上对这次事件口诛笔伐的同时,肯德基的微博上丝毫没有提及此事(如下图),虽然同期也在发微博,但内容与它同期遭遇的公关危机严重脱节。

篇8

十年磨一剑。在中国家电制造业的重地青岛,奥旭电器有限公司的厨电产品在当地做到了销量第一,并跻身山东地区厨房家电销售前三甲。那么,奥旭的成长基因是什么?

做产品品牌

世界营销大师科特勒曾经说:“中国有企业品牌,但无产品品牌。”

综观中国企业的品牌发展路径,基本是三大策略:一是舶来品牌,即借用洋品牌,实现品牌高端化的策略;二是从做基本的产品、技术开始累积品牌,即产品品牌策略;三是一开始就以企业品牌形式运作,以企业品牌来包装各种产品,即企业品牌策略。

而实际上,专注产品研究的企业比较少,而走出产品与技术本身,实现产品品牌战略的更少。

其实,我们从世界知名品牌身上也可以看到产品品牌的价值。为什么苹果是一家非常成功的IT企业?为什么可口可乐能在饮料行业取得非常辉煌的成就?因为人们首先关注的是他们的产品,而不是他们的公司本身。

奥旭公司董事长辛泽江说:“没有产品品牌的存在,企业品牌只不过是一个空壳。”对此,我们不难理解,产品是有生命的,消费者首先接受的是产品品牌,简单的企业认同没有意义,重要的是产品必须被认同。

对此,辛泽江董事长还作了这样的分析:目前,消费者购买趋势正在走向U型趋势(见图1),一端是以高品牌价值存在的企业,这些企业以强势、知名品牌成为部分消费者的首选,比如西门子;一端就是以产品为主导的企业,产品很好,品牌也不错,他们在某一个领域具有很好的产品品牌力,因此成为这个领域里消费者所信赖的产品,比如奥旭,就是以产品为主导,占据消费者的心智;而中间部分,这些企业的品牌力很弱,产品一般甚至很差,结果虽然价格极低,但很少被消费者所认可,最终市场空间也会越来越狭窄。

产品皇冠

从营销角度看,想让顾客永远认可你的产品,而且每次都会直奔你的柜台,就要求企业建立自己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此,辛泽江董事长认为,建立一个长久不衰的产品品牌,需要经历金字塔式的五个阶段,通过层层递进,完成最终的产品品牌战略。(见图2)

第一层,专业产品。很多企业都是从经销商起家的,这是做产品品牌的关键经历。通过产品,可以深入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购物习惯。奥旭也一样,在10年前,通过经销厨电产品,奥旭总结出来很多厨电产品的销售经验。到了1999年,感觉到时机成熟,辛泽江带着100万元开始了做品牌的历程。

奥旭始终坚持专一化的发展路线,把油烟机和燃气灶作为发展龙头,同时积极发展电磁炉、消毒柜这两项业务。同时,奥旭也采取了根据地战的策略,先做青岛,然后拓展周边城市,并沿着根据地区域不断辐射和开拓。这种稳扎稳打的策略,使奥旭的销售根据地不断扩大。最终,这种专一化的发展路线也让奥旭品尝到了甜头,使其稳居山东省厨房家电销售第一位。

第二层,拳头产品。这就像十八般兵器,需要选择几种自己最擅长的,在很多时候,样样精通,往往就是样样不精。因此,企业必须根据市场趋势、消费需求、对手动向,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更适合首先开拓的区域产品,这样才能锻造自己的长板。

不仅要在产品制造上专业化,更要打造拳头产品。我们周围充斥着花样繁多的“创新”,它们当中的大部分对消费者毫无价值,只是概念式炒作,比如手机层出不穷的新功能。为此,企业要专注产品,从产品质量上做到极致,不要做过度营销。另外,每个业务单元都打造出主导型拳头产品,这样让消费者更容易记忆。比如在烟机方面,奥旭已经升级到“8倍净吸”,这种拳头产品的不断升级和完善,保证了消费者的持续认可度。

第三层,防火墙产品。一个产品要想在市场占据地位,就必须具有防火墙产品,让对手难以跟进和模仿。在这方面,奥旭采取了“技术主导、概念跟进”策略。 比如,在吸油烟机研发方面,奥旭在2005年实现自动清洗功能,2006年实现整机全无缝设计,同一年又实现了油烟机清洗免拆洗功能,2007年推出8倍吸力油烟机,在油烟机领域实现了厨房零油烟的新突破等,通过技术完成基本的市场区隔。同时,奥旭还用更好的概念帮助消费者理解产品,比如大厨火、8倍净吸等,以此实现市场占位、消费者心智占位,最终形成防火墙产品。

第四层,明星产品。“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认为,产品是有生命的,而且有自己的声音,生产的现场有“神灵之声”。这个声音来自企业的员工,即从员工的意识形态体现出来的。一个粗糙的产品背后,很可能是一个粗糙的企业和一群内心粗糙的人。因此,必须通过软实力将产品打造成明星产品。

产品就是人品的物化。奥旭人的人品从企业文化开始,其文化可以分为内外两个循环系统:

在内部,奥旭更多地强调责任,比如奥旭人如果因为客观原因丧失劳动能力,公司本着主人翁慈善的原则,对于没有负担能力的家庭,保证最基本生活费,给予尽力帮助。比如,合作成员年底负激励的款项,将这部分理应归属公司的款项,用于发扬慈善的价值观精神,帮扶困难家庭、做公益事业及奖励优秀合作者。

在外部,通过增值服务来体现。辛泽江董事长表示,家电服务需要升级,无论在售前、售中、售后都需要提供专业化的品牌服务。为此,奥旭特别提出了361°服务战略,也就是在100%顾客满意的基础上做得更好。361°服务包含三个方面含义:其一,“360°服务”,指奥旭提供全程全方位服务。奥旭认为从客户接触产品信息到达成购买,再到安装和售后服务,都是服务的范畴。其二,“360°服务”,强调的是顾客的完全满意。其三,“+1°服务”,强调的是不但要让顾客完全满意,还要多一点细节,多一点感动,比如,安装后,临走时帮助顾客把垃圾捎下去……奥旭的原则是:在执行细节上,要比小人还小人,在做人心态上,要比君子还君子。

第五层,无形产品。在上述4个方面的基础上,企业还必须对品牌内涵进行丰富和提升,提炼具有长远价值的品牌核心理念。并通过讲话、文件、行动,把理念渗透到企业各个层面,实现企业内部的品牌认知和执行。比如,奥旭的阳光公式是:质量+价格+服务=价值。而这个价值就是通过产品、终端、文化等综合体现出来,从而形成无形的作用力。

篇9

[关键词]企业;品牌;营销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3046

1强化品牌意识

品牌意识为集团对于品牌认知及品牌构建的根本宗旨是集团的品牌价值观、资料感、效益观、角逐力、成长性、策略化及构建力的全面体现。提升品牌营销的关键条件是人,人的品牌意识为提升品牌营销之重点。倘若公司一直力图用本身的商品做出效应,让自身的商品变成高档商品,让商品和品牌彼此实现积极联系的品牌效果,就是一旦大家想到品牌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联系到集团及商品;以及一旦大家想到集团和商品之际就可以自然而然联想到品牌,这样,集团品牌度可以得到提升。

本国专业人员的品牌认知感及构建形式怎样的?对于品牌认知来说,不少专业人士表示,高端既为品牌,它即为市场数量等;对于品牌构建来说,也是一样存在。很多专业人士表示,打造品牌既为做宣传,打造品牌就应该保证充裕的资金及其他条件。因此可知,本国专业人员的品牌意识还亟待增加。有效的品牌意识及正确的品牌定位为公司长存不息的关键根源。将正确的品牌意识当作指引,就可以打造高品质地品牌定位,达到给公司做出品牌策略及做好高端品牌给予稳固的根基。

什么样的品牌意识能叫作高端的呢?根据林思・阿普的说法:一旦某个公司特别真切地了解到自己的公司、自己的商品及供给的服务于市场中与买家里面的吸引度。还有此类吸引度而引发的认识性、归属性及联结性。还可以使用合适的计划把品牌联系到买家及隐性买家的日常之中。这同样可以用于某种层次中产品本身品牌意识。近期来看,由于市场经济的持续成长及诚信构建的持续加深,本国政府及众多集团的品牌意识逐渐提升。

很多集团早就把Logo看作加入市场角逐的关键手段,大部分地区也提供了比如“诚信建设,品牌振兴,实干强市”等经济成长宗旨。但是,对我本国众多的集团来说,该切实打造品牌,争取市场,应该增强品牌意识的时候,增加于集团品牌的管理,指导公司品牌的策略性成长。打造品牌并不是做宣传。宣传仅为品牌管理的一部分,将过度宣传看作品牌管理的理念是不对的。品牌同样无法看作市场数量,不可以因为市场数量抛掉品牌。索尼集团于此层次之行为应该给大家一些经验。

2重视商标设计

商标为产品识别途径,同样为接受商品的通道。处于品牌营销策划里,一定应该注重商标策划。原因是,没有别的方法可以像商标这般能把睿智、联想于感情联系在一体。商标是某种品牌的感官与文字抒发,让品牌实现扶持、抒发、传递、统一和感官体现,让商品拥有品牌效果,进一步提高售卖。

优秀的商标常常表达这种特殊含义,像某项出奇的创新,某个不可替代的位置,某种特殊的价值模式,还有某种不同凡想的感召。因此,商标策划应该适合集团自己的理念及价值宗旨,还有其导向市场及其置身于内地商业氛围,应该呈现和良好品牌发出的深刻共识。

商标策划就像艺术设计,一定要存在可欣赏点和可以超出现的潮流并坚持发展。一旦面对成百上千年的艺术设计,你还能体会到某种美妙的感受。大部分全球品牌都给人这种感觉。像强生、可口可乐、奔驰及其他商标,都是在几十年甚至100余年之前创造的,但是以上商标到现在来看还是美轮美奂。

3加强品牌营销

品牌创建看上去可能非常快,实际上为一项漫长时期。在品牌营销这方面来看,品牌的传播策略为“点”,品牌的长期持续为“面”,品牌含义的持续革新为“体”。集团于品牌营销时期,应该努力探寻营销场地来做“点”的传播;应该一直做到根据客户的应允来做到面的一直持续;应该持续革新品牌含义来做到品牌的“体”的营销。

31品牌的宣传策划

即使“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但是,适合地宣传策划一定辅助品牌地创建及发展。专家的探究所得,总是触碰宣传的人,他的品牌观念高于碰触宣传不多的人;和角逐之人的品牌进行宣传,会左右品牌观念及买家的品牌甄选。专业人士将集团品牌宣传的种种探究报告呈报于大家:集团品牌宣传策划。

32品牌的持续维持

“点”的广告能够让大多数人于短时间内注意并购买集团的商品。但是,只存在“点”的广告为无法构建一项品牌的。集团品牌构建应该在保持方面花时间。从商品售卖的方面看,保持工作能够让众多买家变为企业商品的长期客户。品牌维持,首先依赖商品品质;其次依赖商品外包装;最后为售后。世界零卖百货大亨“沃尔玛”“无条件退换货”的诺言,即为一项品牌维持战术。这使得买家保持对品牌的信赖性。相反,“商品售出,不退不换”的行为,就会让买家觉得担忧。

33品牌的不断创新

集团品牌普遍于广告里创建,于保持里成长,于革新上突出。品牌营销革新涵盖很多含义,不但有宣传策略,还有维持方法;不但有运营体系,还有策划灵感;不但涉及商品自身,还涉及售后体系。

于相同品牌中同样能够实现众多商品的种类革新。品牌种类创新常常从商品销售时抓起,此时品牌和商品常常互为补充。但是,优质品牌始终要摆脱和商品的此种联系。从前看见“雀巢”,常常要联系上雀巢咖啡;现在,雀巢不但售卖咖啡,还很好地售卖牛奶及其他商品。品质及售价为品牌运营之根本,在品质及售价确定的条件下,品牌运营的革新关键呈现于顾客售后革新方面。众多企业让员工尽力把握所有和买家沟通的时机,提升品牌效应及体现品牌之质量。此为极其关键的客户售后革新。

4增加营销模式

41互动营销――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分为服务型、订阅型和企业理型三种,且各有各的功能。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来促进营销。微信的服务号,顾名思义,是提供服务的,是腾讯提供给企业用户,用于向粉丝提供服务的一种公众号。有项人性化的功能就是多客服,可以添加多个客服来管理平台,这样就可以同时服务更多的粉丝,更好地与客户沟通。

42社交分享式――朋友圈

利用“朋友圈”的这个功能,可以充分了解消费的喜好、生活圈子,为精准推送信息提供基础。若消费者喜欢某条信息想推荐给好友,就可以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扩大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1]徐立民企业品牌营销战略浅析[J].中外企业家,2009(9)

[2]曹垣,廖仁春企业品牌营销中广告传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嘉兴学院学报,2014(1)

[3]王蕾新媒体时代出版企业图书微信营销策略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6(14)

篇10

品牌延伸的成功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消费者对原品牌认知(知识)、态度、情感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影响。有关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品牌与营销理论研究重要内容与前沿性课题。本文着重论述了品牌延伸的不同观点及其营销意义,以给国内同行们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1、品牌延伸的理论模型概述

现代营销理论认为,品牌延伸模型构建要从对决定品牌延伸成功核心要素研究入手。目前的理论研究认为品牌的强势度与产品相关性是决定品牌延伸成功的两个核心要素。其中品牌强势度受到品牌感知度、定位度和知名度三个因素影响,而产品相关性受到具体产品相关度和受众相关度两个因素影响。

1.1 品牌的强势度

(1)品牌感知度

品牌感知度是指消费者对品牌的“感知质量”(perceived quality)。它是消费者对品牌所传达的信息与同类产品相比的优势综合体验,决定着品牌的效应价值比。而消费者品牌感知特别是体验到原品牌质量越高,他们对延伸产品的接受程度也越高,反之则越低。因此品牌感知度的提高主要是通过产品广告、公关活动、服务等方式实现,同时消费者参与和体验也是提升感知度的重要方面。

(2)品牌定位度

品牌定位度是指品牌的独特档次与个性特色,它是依据是企业自身优势和消费者评价对其品牌风格、市场和发展战略进行的选择与确定。定位度具有个性化、独特化、专门化的特点。品牌定位度受到品牌适应度与品牌(核心)竞争力这两个因素影响。

品牌适应度是指品牌所适用的目标市场范围,它反映了品牌的宽度属区,在延伸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品牌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具有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运用独特营销方式的能力,它决定着品牌具有超常性、独特性、领先性和整合性特点。

(3)品牌知名度

品牌知名度是指品牌在消费者中的知晓与熟悉程度。由于品牌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对品牌已有的经验知识程度,所以从消费者心理学角度来看,它对消费者的初期购买决策有着重大影响。品牌知名度包括品牌识别和品牌记忆。品牌识别是指人们在认识了一个品牌之后,一看到或一听到它,就能区别出它与别的品牌的不同,它主要表现为标识、标语、名字、包装、吉祥物、颜色等视觉特征。品牌记忆是指提到某个品牌时,人们对于它们的记忆程度如何。如果消费者是事先制定了计划来进行购买的,其记忆程度就会起着很大的作用。

1.2 产品相关性

有关研究认为,所谓产品相关性是指延伸产品与原品牌之间的“相似性或关联性”(similarity)即消费者头脑中原品牌知识与新产品认同的相关联程度。而原产品与延伸产品相关联性越高,消费者对延伸产品评价(认知与情感)越高,反之则越低。

(1)具体产品的相关度

具体产品的相关度是指原品牌与延伸产品在工艺、功能、材料、形式等方面的相互关联程度。产品相关度越高,消费者越容易接受,其品牌延伸也越容易成功,反之亦然。

(2)受众的相关度

受众的相关度是指原品牌与延伸产品受到消费者性别、年龄、文化、职业以及地域等特点的影响。显然在品牌延伸中,将原品牌延伸到原有忠诚消费群及其所消费的产品中去,品牌延伸容易成功。

2、品牌延伸心理机制的分析

根据品牌延伸的理论模型与构成要素,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品牌延伸机制,目前主要采用的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据此深度把握品牌延伸机制及其营销意义。

该方法假设某一品牌A 最初的主产品为X,随着品牌的使用,品牌A 逐渐具有了某种意义(meaning)和联想(association)。这些意义与联想可记为(a1, a2,…,an)。现若将产品Y 作为品牌A 的延伸方案,产品Y 是一个合适的延伸对象吗?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消费者认识这一问题要做两个方面的评估:一是产品Y 与主产品X 之间的相似性评价。如果产品Y 当被认为与主产品X 之间确实存在相似性时,则要进行第二步评价即延伸产品Y与品牌A 的意义和联想的融合性评价。融合性评价包括以下内容:

(1)品牌A 延伸到产品Y上后,哪些意义和联想可以转移到产品Y上去。

(2)Y产品的哪些意义和联想不能与主产品X 存在即与Y不能建立联系。

(3)品牌A 的某些意义和联想,转移到产品Y 上去后可能成为负面联想。

认知心理学认为,消费者通过对品牌认知与分析后会得出产品Y 与品牌A 之间是否具有融合性的结论。换言之,如果消费者通过上述评价,品牌A (意义与联想)就可以延伸到产品Y 上去。这就是所谓“品牌延伸的静态分析”。其心理实质可以用品牌认知与情感理论进行解释。

进一步研究认为上述的分析方法是将品牌(消费者概念)与产品的关系视为单向性的,这对解释品牌延伸能改变品牌意义与丰富内涵就显得不够。目前认知心理学对此的研究方法又作了进一步改进。该方法认为,品牌A 可以影响延伸产品Y,反过来,延伸产品Y 也会影响与作用于品牌A ,认知这一问题就得需要从品牌延伸认知心理学的动态角度加以分析。品牌延伸的认知心理学动态分析,其实质就是主体心理意义建构的相互作用观。从这一角度来看,品牌延伸产品能改变品牌的意义与联想,丰富品牌的内涵。同时在某些情境下还能改变原品牌意义或原品牌的主产品。这就是说,品牌延伸的作用可能是相互影响的过程,这与当代品牌理论中循环促进,相互适合的观点是一致的。

品牌延伸的认知心理学方法表明,品牌意义和联想、主产品和延伸产品之间是一种交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而不是简单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所以在使用品牌延伸策略时经营者要有动态分析观点的思想。

3、品牌延伸模型与营销战略意义

目前也有营销理论不同意品牌延伸,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品牌应该是专门化,不应该将品牌延伸到一个新产品上去。一个知名品牌的确立,它依赖于消费者对于产品(品牌)的认知和在长期使用中逐渐建立的对该品牌的信赖感,这种认知和信赖是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而获得的,最后品牌便依附消费者对产品的体验的无意识归纳得以存在。如果你将这样一个品牌用于一个不相关或完全不相关的产品之中,消费者原有对这个品牌的认知图式势必要对新产品产生反向拉力。这种拉力进而会混淆了新产品的特性,结果以新产品的失败而告终。

Ries &Trout的定位理论对此作了更为严厉的批评。该理论认为,每一个品牌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心理定位,即针对明确的消费群体,满足特定的消费需求。因为消费者的大脑中,往往也只能记得起该品牌最独特性的一面,也就是消费者谈到品牌的第一反应。有研究表明:企业70%以上的利润正是来自于消费者心中的第一反应所产生的。

还有研究认为,成功品牌延伸主要是品牌形象的扩展,即新品牌能得到原品牌的无偿增值。可以说,品牌延伸只是价值转移,新品牌的价值只是从原品牌身上剥离的一块,因此,新品牌占有率是从原品牌的市场挖过来的,通俗地说就是拆东墙补西墙,不会有增值产生。可见运用品牌延伸机制制定品牌策略时,消费者对原品牌的信赖、信心、第一反应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基于上述品牌延伸机制与品牌策略的关系,在品牌延伸决策时要考虑到两大力量。一是品牌延伸力(extension power )即是指受原品牌资产(包括知名、品质、联想和消费者忠诚度等等)的影响。研究表明:如果某些品牌与特定产品类别的联接过于紧密,那么延伸力就弱。要使品牌延伸力提升,品牌结构要素要从产品、成本、专有技术等因素向利益、价值理念和自我体验等因素方向发展。否则,品牌延伸力将受到影响。二是品牌杠杆力(lever power)。而品牌杠杆力与品牌延伸力作用是成反比关系,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给予某一品牌很大的延伸力,则其杠杆力一定很低,反之,一个具有强有力意义联结的品牌,一般很难有延伸空间。这一点在品牌策略决策中应予以考虑。

研究还认为,品牌延伸与怎样塑造品牌意义联想也是一个复杂问题,也有不同的观点。具体地说,从品牌延伸的产品关联性机制,告诉经营者一个基本原理就是当原品牌(消费者原品牌知识)与延伸产品之间相适合(fit)时,品牌延伸就容易取得成功。而原品牌与延伸产品的适合性受到两个条件影响:一是产品—特征—相似性(product –feature –similarity),二是品牌(非产品)—概念—一致性(brand –concept –consistency )。前者是指原品牌产品特征或性能与延伸产品之间的相似性。后者则是对前者的发展,更强调品牌概念意义和联想与延伸产品之间的包容性。如果延伸产品被认为包容于原品牌意义和联想之中,则一致性(适合)就高,产品延伸就能成功,否则难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