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31 17:49: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文化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园文化制度

篇1

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是将各类客观实体存在形式加以表现的一种文化景观,也是大学校园中的显性文化,是大学校园精神文化活动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整个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外在表现。第一,校园特色物质文化建设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尤其是在大学大规模的进行整修和新建的背景下,众多高校无论是从筹建高楼到校园绿化,从购进教学实验设备到学生后勤保障的投入都具有极高的热情,但是,很少有学校聘请专家对学校特色物质文化的建设进行考察和论证。因此,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战略规划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物质文化建设中既要从宏观入手,体现大学校园建设整体的一致性,同时,也要注重在建设过程中对学校特色的体现。如无整体思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拆东墙补西墙,顾此失彼,就会使校园环境在布局上失去协调,给人以杂乱无序的感觉。如果不重视特色的体现,又会形成“千校一面”的结果,失去校园建筑在特色育人方面的功能。大学在战略规划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对师生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注重特色人文景观的建设,以此来突显学校特色,达到特色育人的功能。第二,大学自身具有的不同的发展历史,是构成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因素。在每所大学的办学历史上,因为时代、环境和条件不同,校园建设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折射出当时的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正是这些时代烙印形成了不同的发展历史,而那些保存至今的建筑物也成了校园人奋斗的历史见证。因此,特色物质文化建设中我们既要注重物质的与时俱进之特性,更需将学校历史深深的融入到物质文化建设中。第三,注重体现行业特色,是高校特色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不同高校特色校园物质文化明显区分的一个特征就是其所依托的行业发展和行业特征。这种具有行业特色的物质文化建设可以分为流动型和稳定型的物质文化。流动型物质文化主要是指随着行业的发展需求不断调整的物质文化,包括实验设施、操作模型、网络系统、专业前沿刊物等。稳定型行业特色物质文化是指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能够充分体现行业特殊性,并在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校园物质文化。这种具有行业特色的物质文化建设既满足了学生专业的需求,对其专业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帮助,也可侧面反映出行业的发展现状,使学生掌握最前沿的行业发展动态。第四,网络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平台,在特色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高校校园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通过网络平台体现学校特色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因为,我们之前所提到的众多特色物质文化都需要人们走进校园来切身感受,这显然受到地域的限制,而网络平台的建设恰恰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通过网络平台,展示学校风貌,更深层次地挖掘校园文化特色,全面塑造学校品牌形象。

2.以人为本的大学校园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是维系高等院校正常秩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保障机制,它引领、约束、指导着大学校园成员的行为,使之与学校所倡导的大学精神一致,并符合学校特色文化内容。作为大学本身来说,如何深化大学内部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建立健全彰显自身个性和优势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是高校不断增强活力和魅力的必然选择[5]。第一,保障高校有序运行的组织管理制度。具有创新思想的大学章程是学校特色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校其他制度建设起到统领性作用,它是大学办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大学成为法人组织的必备条件,是政府、社会及大学自身依法治校的重要依据[6]。符合学校特色的大学章程的制定,首先要对办学定位做出科学合理分析,科学合理的办学定位是高校实现个性化发展的前提,它解决的是“建设一个什么样大学”的基本问题,这也是特色立校的重要保障。其次,还要制定彰显学校个性和优势的特色学科建设与发展机制。大学的优势和特色集中体现在学科上,加强学科建设是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根本着力点。再次,大学章程中要制定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色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大学发展规划的制定既是对学校未来的愿景,也是提炼大学办学特色,发掘整合办学资源,落实发展措施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学特色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第二,确保人尽其才的人事管理制度。大学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具有创新性的人才,因为承担着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重任,所以大学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建设以教师为主体的特色制度文化是高校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教师为主体的制度文化既是对教师本身行为的一种约束,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起到规范作用。大学应根据不同的办学特色和不同职称的教师,制定出不同的考核体系,也可针对教师进行专门的校园文化培训,使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能更好地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紧密的结合起来。第三,大学制度文化的最大受益者应当是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是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应将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放在首位,应紧抓大学的办学特色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地域、不同性别等方面来细化,使在校学生的培养更符合社会需要,探索“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具体举措。还应建设具有大学特色的学生管理制度,将德育、智育与美育等相互结合起来,以特色文化来引导大学生立言立行,可以寓制度于心之内。孔子有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7]他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的结果是“民免而”,百姓不去犯法,是因为畏惧刑罚,他们并没有羞耻之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用礼来保证道德目标的实现,结果就不同了,百姓因为有了羞耻之心,不仅不会去做坏事,而且还会“格”,就是有上进心。由此,我们应积极倡导以德立校,依法治校,从制度到实践,促成道德内化。

3.彰显魅力的大学校园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极具吸引力和开拓力的部分,是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活力之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第一,教师示范引领和潜移默化。校园行为文化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行为文化的主体是所有“大学人”,在这里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亲其师,信其道”,大学教师的人格魅力、真挚的师爱、坚定的信仰、渊博的知识,这些非强制性影响力,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佩感、依赖感、亲切感、信任感。学生会把对老师的这种认同迁移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校风、学风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激发学习热情,进而对学校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大大激励学生探求知识、追求真理的欲望。第二,品牌校园文化活动的独特风景。大学校园文化的传播空间与实践场所都在“高校校园”这一特定的范围,这种特殊的空间限制,即使校园文化充满了鲜明的区域色彩,也造就了一个特殊的文化品牌。实施品牌战略,形成高校独有的特色,是高校应对各类挑战的重要举措。所以,在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塑造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笔者所在的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在广泛开展以文娱体育为主的课外活动的同时,着力打造“体育之春”、“夏季创新创业活动”、“艺术之秋”和“冬季读书学术活动”等四大品牌活动,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四大板块校园文化新格局。

4.以培育大学精神为核心的校园精神文化。

篇2

在全国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强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把校园文化纳入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有利于塑造学生坚韧积极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辨证的能力、有利于拓展学生开拓创新的视野。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阵地,作为人才成长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微观环境,高校校园文化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文化空间。高校校园文化对于实现培养"四有"人才基本任务有着重要作用。21世纪的新型综合人才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其中,思想政治素质居于首位。在新形势下,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确保思想文化阵地的纯洁和巩固,而做到这一点,又必须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更好的挖掘和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认知导向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的的认知导向功能,是指高校校园文化可以通过自身各种文化要素集中一致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接受一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向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高校校园文化反映全体教员和学员的共同价值观、共同追求和共同目标,因此,必然产生一种感召力,这种感召力能够把全体师生教职员工引导到学校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上来,引导师生共同为之努力。一般来说,学校倡导什么,宣传什么,师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什么方面,就会自觉去遵守并支持校园文化所主导的内容。特别是良好的校园文化。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总是以其特有的"象征符号"向人们潜在的灌输某种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这种教育的力量能绕开强制甚至意识的障碍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学员的信念、对教育的希望,它虽然在一定时刻不一定让人直接捕捉到,但它确实在潜移默化中对人的塑造和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形和无形的力量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明确的指向性,影响和规范着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品质的形成。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会把学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积极适应当前社会的新要求,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现实的高校环境中,学生所能看到、听到、触摸到或者以其他方式感受到的,都传递出一定的价值观信息,并给他们一个具体可感的参考系,从而使其积极地从所处的环境中接受那些学校倡导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另外,通过各种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评判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还有利于他们确立奋发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同时也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迪,这对他们今后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认知的形成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二、熏陶感染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的熏陶感染功能,是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使其人格和品德都得到升华和提高。林语堂先生说:"文章有味,大学亦有味。味各不同,皆从历史沿袭风气所造成,侵润熏陶其中者,逐染其中气味"。牛津、剑桥的学生讲,他们在学校不是被教出来的,而是被熏陶出来的。这个"熏"字体现的就是文化的力量。从静态说,就是要加大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把弘扬传统作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主格调,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熔铸历史,充满"求知"、"育人"的味道,使身处其中的大学生们时刻受到传统精神的熏陶和洗礼,达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育人效果。从动态说,学生的所有活动和行为都可能成为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

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高校校园文化作为高校大学生长期生活于其中的、可知可感的、具体生动的一种微观社会环境,在大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不是通过强行灌输来实现的,而是将其寓于生动的形象和美好的情境之中,通过有形的、无形的或物质的、精神的等多种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在潜移默化之中完成了对其理想人格的塑造。一个以校风、学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形态的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起着内在的指导性作用,给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位成员以深刻的影响。当然,高校中物质环境的绿化、美化、知识化、科学化、也会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陶冶的作用。

优秀的高校校园文化反映能过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群体意识,它强调在尊重、理解和关心师生各方面需要的基础上,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特点,通过共同的办学理念和校园精神来鼓励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消除和抵制消极、负面的思想意识,磨练和强化个人的意志。

三、心理调节功能

心理属于人的精神层面,由于受工作,学习,生活等多方面问题的挑战。心理学家认为,青年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从既有的心理背景出发对教育信息进行取舍,而且还借助于一定的参照系,即从具体的心理背景,教育信息及接受环境这三个方面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比较后,才确定他们对教育所抱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接受程度。高校校园文化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态度,也就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效果。许多学生在精神层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困惑和障碍,这些心理障碍不解决,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心理疾病,甚至引发思想政治的问题,而学员精神上的调节,既可以通过政治教育,经常性思想工作,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都可以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放松,情绪得到矫正。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娱乐性和欢快性,丰富了学员的精神生活,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体验到放松和喜悦,使自己的心情愉快、精力旺盛、情绪高涨。同时,还可以调节学生因竞争受挫、生活枯燥、学习紧张等带来的不良情绪,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悲伤状态为乐观状态。良好的军校校园文化可以削弱甚至消除学员心理上和情绪上的自扰和相互摩擦,从而减轻心理压力,营造积极、健康的心境。

四、智慧开发功能

长期以来,人们把校园文化仅仅局限于一般的活动形式之上,因此,强调寓教于乐的成分多,而寓教于智的成分少。实际上,这个在西方社会早已认可。

美国的航天工业比苏联早20年,但是登月成功却在苏联之后,事实上,美国的专家学历比苏联高,设备条件也比苏联强。因此,美国人对此很费解,之后经情报部门调查研究分析,美国专家与苏联专家区别最大的不在学历和硬件上,而在于航天文化的精神层面上,苏联的航天科学家们100%喜欢苏联的民族音乐,而美国专家没有人喜欢民族音乐。苏联80%的专家会操作高雅乐器,美国却喜欢唱摇滚乐。苏联的民族音乐优雅,流畅,想象空间非常大,特别是讴歌自然分光和人的感情的歌曲,能让歌唱者进入唯美的境界。就像科学家阿基米德勤浸泡在水中就能感悟出水的浮力一样,苏联的科学家们在娱乐陶醉的同时也能感悟出枯燥的公式定义之外的想象空间,从而破解了航天工业中的若干的未知密码,直到今天,美国的航天器还不得不借助苏联的外太空。

由此可见,在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也能使学生们进一步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储备,开发智慧,获得意外的收获。

五、求知育人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在发挥其娱乐功能,带给学生欢声笑语的同时,更要突出育人功能的发挥,突出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牢固确立文化工作为人才培养服务的思想理念,积极探索文化工作与学习成才活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把繁荣高校文化与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参与文化活动中汲取营养,提高品味,实现娱乐与健身、益智与成才的有机统一,促进综合素质的不段提高,确保高校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与人才成长规律相符合,与高校使命任务相协调。

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高校的育人工作是一项细致复杂而又意义重大的工程,需要从多方面深入工作。要优化人文环境,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六、人格塑造功能

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塑造。校园文化是学校集体意识而非个人意识。学生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活动,受到特定群体意识的熏陶和影响,就会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与群体一致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美国课程专家杰克逊认为,校园文化在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非学术过程中构成了"隐形课程";德国教育学家贝尔提出的"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实际上强调的就是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所营造的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从而上升为情感和意志,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品格。高校校园文化所营造的环境氛围同学校建筑与景点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以及文化传播媒介所营造的舆论氛围,都可以使学生从中得到美好的享受和陶冶,得到智慧的启迪和情感的交流,形成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学生在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展现了天赋,增强了自信心,锻炼了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交往能力,进一步取长补短,找准进一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坐标,不断健全自己的人格。

七、约束规范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集合了学校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及制度文化,对广大师生和教职员工的行为具有广泛的约束力。一方面,它通过既定的规章制度,规范全体师生员工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物质载体和文化活动所营造出来的环境氛围及其对人的心理所产生的辐射作用,使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强烈的感受到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样去做等等,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习惯。因为高校校园文化所形成的校纪、校规、校风、校训等,是师生共同创造的、认可并自觉遵守的,它表现问一定的规律性和规范性,要求大家沿着其规定的目标前进,凡是符合校园文化建设规范的行为,必将得到肯定金额鼓励;而违背校园文化建设规范的行为,则会受到人们的谴责。因此,校园文化对每一位师生具有约束力,它规范着每个人的行为,对不良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抑制,而促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着重解决的是人的思想认识问题,但人的思想是通过语言行为表现的,而且认识问题的解决终究要体现在人们的行为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需要多种条件,其中,严格的纪律是基本前提,这就说明,高校校园文化的约束规范功能为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创造条件。

高校校园文化凝聚了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制度文化,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广泛的约束力。高校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有一定的管理色彩,就是通过制度、行为守则等强制性的硬规范和校风、校纪、校规、校训等非强制性的软规范,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高校校园文化所形成的校风、校纪、校规、校训,是全体师生共同创造、认可和自觉遵守的,表现为在思想上和行为上的规范性和约束性,要求校园主体自觉遵循。校园主体的思想和行为一旦与学校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相悖,自身产生内疚感,进而抑制和转化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从一定意义上说,软规范的约束更具有生命力和持久性。

参考文献:

[1]于松: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兼论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2006年第7卷第3期。

篇3

Abstract:The truancy phenomena of college students happen frequently. The situation is so complicated with various reasons. In the Campus cultural vision system ,we should combine the lawful management with moral managemen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goal of "The management and cultivation". Strengthen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ampus management system and morality eliminates the students from truancy to the maximum extent.

关键词:高校学生 旷课 校园制度文化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Absent System of campus culture

作者简介:张猛(1982― ),男,汉族,山东邹平人,文学硕士,嘉兴学院平湖校区助教,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以下,我们就高校学生旷课的常规现象和一般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校园制度文化视域中,对这一问题进行制度文化层面的探究,提出杜绝学生旷课的途径和方法。

一、高校学生旷课的常规原因分析

高校学生旷课现象时有发生,无论是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还是公共选修课,也无论是中文类、外语类、艺术类还是理工类,几乎每种课程每个门类都有旷课现象的发生,种类纷繁复杂,究其原因,则五花八门,多种多样。

从方式方法上来说,高校学生旷课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无理由旷课。二是有由旷课或者说是找理由旷课。三是点卯式旷课,美其名曰来报。四是选择性旷课。”①这种说法已经基本上说清楚了学生旷课的方式。

那么,其原因究竟是如何呢?针对频繁发生的学生旷课现象,我们组织了专门的学生工作老师和负责纪律检查的学生干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之久的调查和研究,就高校学生旷课的常规原因,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有些旷课学生思想不够成熟,态度不够认真,纪律观念淡薄,我行我素,随心所欲,缺乏自我约束和管理,也不把校规校纪放在眼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认为如果没有旷过课,大学生活就是不完整的;还有的学生认为,旷课是大学里的家常便饭,高等学校是讲究独立和自由的,不应该管的太严太死,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学习、自由成长的空间,而不是把学生绑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一定要去听讲。

就这一点,我们认为,1990年代出生的的大学生张扬个性,崇尚自由,寻求刺激,心态太过于浮躁、懒散,渴望追求潇洒的生活。因而,有些同学就会间断性地旷课,还暗暗庆幸自己的幸运,未被任课老师发现从而逃脱了“旷课”之名,逃脱了该得的纪律处罚。这是由90后大学生的自由散漫观念导致的。可是,大学生来学校是来干什么的呢?“你是谁?你来大学干什么?你以后想干什么?”“你自己有没有培养了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自由的精神向度?你的专业技能和学识修养是不是已经达到了学校专业设置尤其是社会单位用人的要求呢?当你在大学里的日子渐次减少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了自己人生中最光辉灿烂的青春年华有可能就此终结了?”在这一系列的提问面前,“自由”和“独立”是没有根基的。逃离了课堂的约束,在课外你自学到了些什么?这也是我们教育管理者必须教会学生思考和面对的。

第二,有些学生对任课老师的教学方法不甚认同,对一些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能力感到怀疑。面对个别老师几年来重复使用的讲义,面对个别教师照本宣科的方式,喜好新鲜、新奇、冒险和刺激的大学生们感到课堂学习枯燥无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老师只顾自己讲,学生被动做笔记的不良课堂习性,进而使得学生缺乏主动和热情,让广大学生产生了疲倦感、轻蔑感、厌恶感。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老师所传授的课本知识根本与社会现实无关紧要,或是自己不感兴趣,即使不逃课,也实在是听不进去。与其上课打瞌睡、说小话、看闲书或玩手机,还不如逃课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部分学生在面对选修课和必修课时也抱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去对待。有些课程,除非是到了学期末,到了要讲考试重点的时候,学生才能勉强打起精神,而平时就缺少兴趣、难以听进了。况且,在管理较为宽松的高校,对于惯于旷课的学生,有些老师也没有完全按照校规校纪来做事,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饶人处且饶人,有时看到缺席学生太多就干脆不点名,这种做法无疑是在客观上助长了个别学生的嚣张气焰,造成了旷课现象的大量发生。

第三,有些学生比较盲目,旷课的动机不明确,旷课的目的不清晰,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而是跟风上,看到别人旷课自己也跟着旷课。这些学生是比较可悲的,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目标不清晰,学习动机不纯粹,学习动力不强劲,学习方法不科学,他们自以为进入大学之后就可以摆脱了中小学阶段老师高压政策和各种考试压力的约束,可以自我放纵,为所欲为了;于是,他们就像松散的弹簧或断了线的风筝,自以为自由自在、天马行空,完全无视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漠视校园管理制度,把大学当做了享受生活的地方,更有甚者抱着“及时行乐,此时不玩,更待何时”的极端消极态度,以学校为休闲娱乐的绝佳场所。这是很危险的,长此以往,这些同学不但要犯规受罚,更有可能荒废学业,蹉跎岁月,老大无成。

以上几点是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除此以外,学生团体学习氛围不浓厚,班风不正、学风不畅,学生寝室内部有矛盾、舍友之间关系不协调等也是造成学生旷课的原因。

二、高校学生旷课的一般对策研究

造成高校学生旷课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因此,我们在探究对策之时,也应该从主观的学校管理制度和客观的学生旷课心理等两个方面入手。

在学校管理制度方面,我们以为,学校有关方面应加强校园管理制度建设,切实完善课堂点名制度,把课堂检查点名出勤的情况落到实处,把好课堂关口,从而切实统计好缺席人数和请假人数,不留缺口,不让学生有侥幸心理。任课老师课堂点名和学生干部课堂点名相结合、相对证是很好的方式。学校的教学教学管理制度也有必要进行改革,个别授课教师能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讲内容能给学生带来新鲜、奇特的感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如果能做到了这一点,那无疑会很大地消除部分学生因厌学厌课而造成旷课的事件的发生。“在高等院校的教学中,随着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不合理的课程模式已经成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②高等学校推进课程体制改革,授课教师实施个性化教育,充分显示大学教师的风范、人格魅力和渊博学识,在潜移默化中让同学们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为人准则也是大学教育教学的应有之义,更是教育教学管理者应该慎重考虑的问题。

在学生旷课心理方面,我们以为,某些学生虽然以各种理由为旷课寻找借口,但是,学生毕竟是学生,还是应该以学业为重,改变“分不在高,及格就行”的消极懒惰心态。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大学是人的一生中最关键、最肯綮的黄金时段,充分利用这几年的时间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对拓展自己的学识修养,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技能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专业课学习而言,授课老师们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一般来说都有着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除了传授课本上的内容之外,他们往往也会讲述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独到的看法,他们在不经意中的所作所为很有可能成为使学生受益一生的宝贵财富。因此,加强对关于旷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三、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杜绝学生旷课现象

在分析和研究了高校学生旷课的常规现象和一般对策之后,我们有必要更新思路,从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入手,在制度文化的层面上探究如何杜绝学生旷课现象。

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受社会、国家政府的支配和学校内部运转的需要而在长期的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校园人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群体意识、生活习惯等。”③校园制度文化反映的是学校的监督的原则、控制的程度以及管理的张力,主要有组织管理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人事行政管理制度、生活行为管理制度等几个方面。对学生旷课的检查和处罚属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范围,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方面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对杜绝学生旷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

改革不符合时展需要的、甚至对学校的发展起到制约作用的陈旧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根据社会实际和学校需要,探索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还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依法治校是杜绝旷课的第一步。与此同时,也要考虑到广大学生的不同需要和个别学生的特殊要求,在实施“法治”的同时,注重学校教育教学制度建设中的的道德因素,加强道德建设,建立有道德的管理制度体系,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起来,做到“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将校园道德融入校园制度之中以增强校园制度的道德性,从而切实加强校园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道德性,实现“管理育人”,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杜绝学生旷课。

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发展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校园问题的重要方式。杜绝学生旷课现象的发生,有赖于校园制度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松林.高校学子旷课现象探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1

篇4

1.1有利于提升阅读推广活动美誉度、识别度和认知度如何让阅读推广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脱颖而出并且更有实效,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实施品牌建设策略是有效的解决途径。因为,好的品牌具有向心力、识别力和辐射力的强大作用。其中,向心力可以增加工作团队凝聚力,提高员工素质,使全体团队成员为提升竞争力而共同努力,有利于提高活动美誉度;识别力可以使活动与其他校园活动有显著差异,增强读者参与活动的识别度;辐射力则是一种扩散力,好的品牌使读者热切关注、向往,不仅提升活动价值,还能吸引学生精英,能够有效集聚、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活动认知度。

1.2有利于促进形成校园阅读文化一般而言,每项读书活动都有一个生命周期,经历从推出创意到退出读者视线整个过程,包括投放、成长、成熟和衰退4个阶段。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实施品牌策略有利于跟进读者群体特性变化,通过改进措施或创新内容来保持品牌个性始终如一,延长活动生命周期。同时积累读者对它的认同和偏好,使品牌从开始依附在活动身上慢慢地发展到与具体活动相对独立开来,逐渐形成一种无形资产、一种师生共同的阅读价值取向和阅读行为方式,进而积淀形成校园阅读文化。

1.3有利于提高阅读资源利用率大量资金投入到高职示范校建设使校园阅读资源(包括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阅读学习场所、网络化数字化设备)都得到了显著改善。“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已从外延式发展(如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等)向内涵式发展(如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等)过渡。顺应内涵式发展要求,高职阅读推广工作也应从“以提高馆藏文献资源利用率”的单一目标过渡为“提高校园阅读资源利用率”的多元目标,从“为人找书、为书找人”过渡到“为人找阅读资源,为阅读资源找人”。品牌阅读推广活动可以吸引并引导师生发现并利用校内阅读资源,实现阅读资源的合理有效调配,提高阅读资源使用效益,为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发挥图书馆应有的作用。

2以品牌建设为推手的高职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策略

2.1采用项目管理模式凸显图书馆的核心作用和主导地位阅读推广活动具有系统性、时限性和目标性等特征,符合项目管理特性。阅读推广项目管理模式即组建以图书馆为主导,以学生社团组织为主体,校领导、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上下交互、纵横联动的工作团队,通过论证主题、控制过程、协调资源、监控质量等手段实现全校阅读资源优化整合和调度调配,有效降低活动成本,提高活动效益,为构建示范性高职校园阅读文化提供后勤保障。实施过程中,图书馆采用“资源发现、服务展现、智慧闪现”的工作思路主导活动发展方向。“资源发现”即整合全校阅读资源并引导学生发现及利用,促进提高资源利用率;“服务展现”即为活动提供“一对一”跟踪指导和信息服务,将活动主题贯穿始终,展示馆员信息服务水平;“智慧闪现”即馆员与主创人员不断地进行头脑风暴、闪现智慧,鼓励学生大胆设问引发信息渴望,不断完善措施,提高活动质量。

2.2“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充分调动团队工作人员和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图书馆在学校机构设置中长期处在“教辅单位”序列。因此,即使有了组织机制保障,但在实际动员和调度二级学院群工办老师、团队工作人员和学生干部方面仍有较大困难。而这些群体又恰好是阅读推广工作的主要推动者和重要参与者。挖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规定动作即由图书馆提出某次活动主题,并对主题内涵和外延进行明确表述;制定活动有关要求和评价标准;为参与活动提供信息服务和跟踪指导;同时对划拨活动经费有决策权。“自选动作”则是指各二级学院团总支、参赛单位、社团组织、班级等活动承办单位(参与者)根据活动主题自行拟定活动方式,对划拨经费有自主使用权。“自选动作”给予承办单位很多想象和发挥空间,符合“80后”“90后”年轻群工、团队工作人员“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特点,切合了“00后”学生喜新、怕约束的性格特征,挖掘学生潜在能力,持续保持活动新颖性和吸引力。

2.3构建阅读推广效益评价与反馈机制构建阅读推广效益评价与反馈机制有利于了解读者阅读需求、文献资源需求和设备需求,有利于合理制定阅读推广工作方案,增强阅读推广自我发展能力;有利于降低阅读推广投入成本,为打造高效益的品牌阅读推广项目做到“有的放矢”;有利于帮助工作人员总结经验,找准不足、改善管理、越办越好;阅读推广效益评价主要内容包括:①反映阅读推广规模的保障条件指标(如经费来源、活动场地及设备等);②反映阅读推广运行机制的指标(如活动组织结构、人员配备、二级单位合作程度等);③反映阅读推广宗旨的指标(如活动主题的选择、活动标语及写真设计);④反映阅读推广成效和影响力的指标(如参与人数、参与深度、图书借阅量、到馆人次等);⑤反映阅读推广发展的指标(如占用经费比例、资源利用率等)。

3案例分析

3.1活动背景自2006年起,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始终坚持“宣传图书馆丰富馆藏资源和优质服务项目,帮助同学们树立‘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理念,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和内涵”的活动宗旨,共组织了包括9届大型读书节活动、8届新生读书报告会和1届诗歌朗诵比赛的阅读推广活动。共举办了读书沙龙、检索技能竞赛、书海拾贝、有奖征文等56项读书活动,因其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效互动,全校师生广泛关注并踊跃参与。在2011年,随着活动深入开展,该校阅读推广活动出现“创意迭出、种类繁多”的现象,部分读书活动进入“生命周期”中的衰退期,个别活动则遭遇“悄悄地,活动结束了,不带走一本书”的尴尬境地。因此,如何持续活动影响力和吸引力,如何沉淀活动精髓使之成为大家认可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如何促进形成校园阅读文化等问题成为深入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亟待解决的问题。2013年,图书馆在众多读书活动项目中进行筛选和评价,选择个别项目给予更多品牌建设经费支持和资源保障,促进产出校园阅读文化精品。“盛享好书”读书沙龙活动即是校园阅读文化活动品牌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3.2活动概况“盛享好书”系列读书沙龙活动是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已经举办的56项阅读推广活动中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大、品牌形象深入人心的校园阅读文化精品活动。它在2011年作为第六届“好书伴我行”读书节子项目首次亮相后,立即成为了校园文化热点,得到广大师生的积极评价。此后,在“由创意到品牌,由品牌到精品,由精品到阅读文化”的阅读推广工作发展思路指导下,经过4年品牌淬炼,该活动脱颖而出成为一项校园阅读文化精品,为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阅读文化起到了示范作用。该活动以“盛享好书”为主题,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通过经典话剧、原创话剧、情景朗诵、舞台剧、小品等活泼的舞台表演形式演绎读书心得、传达读书乐趣、强化“读好书、爱读书”意识,共同营造校园书香氛围,引导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寝室,走进图书馆,迈向健康、向上、乐观的学习生活轨道。如果说读书报告会、读书演讲比赛等常用读书活动项目是通过口语表达的形式让读者感受演讲者的读书心得,体会读书乐趣,引导文明阅览,引发读书渴望,那么读书沙龙活动则是通过更加灵活多样的舞台表演形式向读者传达同样的意图。4年来,共有近60个参赛剧组(不含海选)、千余名学生演职员和两万人次学生观众直接参与了读书沙龙活动,为校园阅读文化建设增添了浓厚的色彩,也给参与其中的学生留下了难忘的青春记忆。

3.3活动优势与经验

3.3.1组织机制灵活有效按学校“精品意识、精准措施、精细管理”的“三精管理”工作要求,以项目管理方式,设置了以分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为负责人,以党委办公室(宣传部)为指导单位,以校图书馆、校团委为主办单位,以二级学院和各学生社团组织为协办单位的组织机制。该机制采用了突出学生社团组织为主体,各单位上下交互、纵横联动的团队合作组织方式,确保活动始终贯彻“盛享好书”的主题,营造书香校园氛围,保障了活动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3.3.2“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使沙龙活动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持续保持活动吸引力和影响力。“规定动作”即是围绕“盛享好书”的主题,将读书心得、读书趣事、读书感想等通过舞台表演形式演绎出来,万变不能离题,彰显活动的知识性。“规定动作”要求主创人员要认真思考活动主题,在收集、筛选和评价大量信息后创作演出脚本(剧本)、设计舞台动作、合成音乐效果,最终形成知识产品通过舞台展示出来。“自选动作”则是由参赛单位根据活动主题自行拟定题目和选定舞台表现形式。题目自拟,使选材范围广泛,鼓励原创但也允许演绎经典;自选舞台表现形式则包括了话剧、情景剧、小品、相声、诗文朗诵、歌舞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表演方式。“自选动作”给予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可以将知识、趣味、时尚、潮流各种现代元素融合到舞台表演中,发挥学生在文学创作和表演艺术方面的潜能,持续保持活动关注度和影响力。

3.3.3开展“一对一”跟踪指导和信息服务,保障活动主旨落到实处活动期间,图书馆围绕“资源发现、风采展现、智慧闪现”的工作思路,整合馆藏信息资源、场地资源、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为各剧组提供了“一对一”跟踪指导和信息服务,显著地提升了图书馆资源利用率。资源发现:即引导学生发现并利用馆藏信息资源、场地资源和设备资源,促进提高资源利用率。如,在剧本创作期间,通过“走进信息空间”资源培训和系列专题图书展示引导学生发现本馆可利用的信息资源;在排练期间,整合图书馆场地资源和设备资源吸引了大批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场地资源进行剧本讨论、排练和彩排。据不完全统计,4年来共有105个团队、216场次、11240人次使用了图书馆场地资源开展读书活动。风采展现:图书馆派出馆员与参赛队建立“一对一”联系,为各剧组提供信息咨询、节目指导等服务,负责贯彻落实“盛享好书”活动主题,鼓励学生使用QQ、微博等微媒体平台与图书馆进行互动,促进了馆员和读者融洽沟通,展示了馆员少为人知的另一面,尤其是在文艺方面的风采,提升了图书馆美誉度。智慧闪现:馆员有意识地和主创人员不断地进行头脑风暴,碰撞火花,闪现智慧,激励学生大胆设问引发信息渴望,小心求证,提高信息筛选和评价能力,在不断完善剧本、提高节目质量的过程中提升了综合素质。

3.4活动评价“盛享好书”系列读书沙龙活动主题明确,活动形式新颖多样,工作思路清晰,切合了校情、学情和馆情。随着活动品牌影响力持续扩散,4年来活动经费预算从5000元逐年增加到15000元;参赛规模从仅校学生会和校级社团组织参与发展到12个二级学院团总支全部参与;评奖方式从直接决赛评比发展到要分为班级海选、二级学院初赛到校级决赛3个阶段进行;产出了《图书馆之夜》《时间都去哪了》《我们约会吧(书籍版)》《逃课奇遇》《听,花开的声音》《卖火柴的小女孩》《与书相伴共同成长》等众多学生津津乐道的原创优秀节目。“盛享好书”系列读书沙龙活动以其新颖性和灵活性使之成为每届学生热议的话题,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有着良好的口碑,为校园阅读文化的形成起到了示范作用。

3.5不足之处该活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些参赛单位对活动主题解题不够到位,相对放小了知识性,放大了娱乐性;在剧本(脚本)编写中出现个别雷同现象;学校现有灯光、音响、幕布等设备相对落后陈旧,不能很好展现剧本想要表达的意图;缺少专业老师对表演艺术方面的指导,节目表演质量有限。

4展望

篇5

【关键词】中职院校 语文教学 体验式阅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44-01

体验式教学主要通过实践认识周围事物,促使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者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突破以往教育方法,不是单方面传授知识,而是利用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为学生营造体验教学的环境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自愿投入学习过程中,与此同时,学生积极接触语言、运用语言通过亲身体验掌握运用语言。由于,体验式阅读教育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成为中职院校语文教育广泛推行的教育方式。

一、分析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普遍扩招,学生接受教育变得更加大众化,这样导致种植学生生源减少并且质量下降,中职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学习方法不科学不合理,使中职学生学习效果极差,该种现象在语文学习上表现较为突出,例如: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较差,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中职院校普遍存在教师教学困难,学生理解困难,课堂气氛压抑缺乏互动,学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此外,中职院校缺乏教学设备、课外阅读资料以及网络交流平台,教师缺乏营造体验式阅读环境的设备,面临当前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现状,要求中职院校和教师采用适合的教育方式,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与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二、发展体验式阅读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体验式阅读教学方式从实际、阅读、听讲以及研究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只有在实践过程中得以完成,语文体验式阅读指的是教师将课堂视为舞台,任何可用的感官接触媒介作为道具,学生是主体,创造出值得学生回忆的语言活动。体验式阅读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语言学习,传统的语言教育对学生来说是外在的,而体验式阅读教育对学生来说是外在的,是个人在情绪、知识以及形体上参与所获得的。总而言之,体验式阅读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选择接受知识,有助于构建和谐班集体。鉴于体验式阅读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结合当前中职语文教育现状,中职院校强化体验式阅读能够最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三、强化体验式阅读策略

(一)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利用科技手段辅助学生学习,这样能为学生提供大量参与学生过程的可能性。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视听辅助,有助于增强学生理解,激起学生兴趣,强化记忆,加速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此外,多媒体的动画展示的仿真环境有助于为学生营造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充分利用语音教育

声音也是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语言教学更加离不开语音训练。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对声音进行处理,为学生提供听觉感受,是体验过程更加完善,计算机能够随时反复体验听觉上的感受,加深学生记忆。此外,教师教学语言要情理交融,由于语文是一科感性学科,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教育更要加强人文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以饱满的热情讲课,带领学生朗诵课文时要注意情感的流露,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又能增进师生感情,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创新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情感创造。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课文改变成话剧,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编排和改编课文,使学生在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的环境和氛围中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在体验式教学中可以采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增强表达效果,将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具体实物,加深学生记忆。首先,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体验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素材,结合教学内容组织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

(三)鼓励学生改编话剧

语文教师鼓励学生将课本内容、课外著名剧本或者学生自编剧本改编为话剧,教师进行指导,并提供一定的道具支持,最终学生在班级里展示自编自导的话剧,通过这样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想象力和实践能力与教师一同完成教学任务,缓解教师和学生紧张关系,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活动,实现体验式阅读。

(四)学校开展话剧大赛

学校重视话剧大赛,提供参参赛者一定资金、技术以及物力支持,并邀请专业话剧人员指导学生,设置参与机制和奖励机制,参与机制也就是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话剧大赛给予其一定奖励,奖励机制就是通过比赛决出胜负,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品,这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帮助学生重新理解文章或者剧本内容,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和教师实施情境化教学理念时,意识到情境化学习不单单要求学生熟记情景对话,更重要的是模仿和灵活运用,一味地模仿学生难以应对真实情境,因此,鼓励学生根据真实情况进行改变,教师引导学生从外到内感受语言空间,这样学生思维不会受到拘束,培养了学生应对即将发生或者无法预料事件的能力。

由当前中职院校学生语文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较弱,教师需要转变以往教育单一讲授知识的教育方式现状分析,中职院校语文教学采用互动性较强的体验式阅读教学方式成为解决当前问题的主要方式。体验式的阅读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语言技术丰富学生感官世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力,实现教师与学生同心协力完成教学任务,最终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何克抗,郑永柏等.教学体统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

[2]邢颖.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3]郭印,张艳.也论对比语言学的定义问题[J].南昌大学学报,2010(7).

篇6

关键词:阅读;高职:校;文化育人;内涵建设

“全民阅读”已连续三年写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无论是倡导全民阅读,还是建设书香社会,都体现了阅读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影响的是整个现代公共文化体系的构建。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一部分,受到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就必须与社会大环境步调一致。在倡导全民阅读的时代大背景下,高职:校不能无动于衷,更不能片面追求个性化的校园文化建设,而必须把阅读、学习作为校园文化构建的基础和根本,打造以阅读为基础,以习惯为重点,以能力为核心的文化建设框架,努力营造敬业修德育人、人文素养厚实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

一、阅读对高职校园文化育人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就业教育。高职: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修养、知识结构以及兴趣追求等都与精英教育下的本科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高职校园文化作为高职:校灵魂和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势必在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方面呈现出区别于普通高校校园文化的多元性,它是一个整体的育人网络,发挥着对职业精神养成的独特作用,也包含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育人要素。阅读文化作为要素之一,体现的是校园文化的软实力,可以有力引领、提升和推动高职校园文化育人实践的开展。渊一冤有利于提高高职:校人才培养质量立德树人是高职办学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校一切工作的核心。而阅读是校园文化有机的组成部分,于校园文化的塑造和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都十分有益。将阅读作为高职:校校园文化育人的良好载体,既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不断丰富内涵、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充分发挥其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专业技能,提高人文素养,从而提升整个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渊二冤有利于加强文化认同,构建和谐文化校园高职: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中应居于核心地位,而阅读作为精神文化最普遍、最典型的形式,可以成为构建校园文化的良好载体。通过阅读熏陶师生的思想情感、充实精神生活、升华道德境界,以此来强化文化育人的功能,推进校园文化引领的影响力,强化文化共享的凝聚力。师生共同阅读共同学习,有利于加强相互间的文化认同,促进文化校园的和谐发展,使校园文化成为师生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渊三冤有助于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内涵发展的核心是校园文化氛围的培育,反之,良好的校园文化也可以有效助推学校的内涵式发展。高职:校普遍文化底蕴不厚,但不能忽视师生对校园文化日渐增长的需求,应该重视阅读给校园文化建设和育人实践所带来的文化积淀。高职:校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着力优化育人环境,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推广阅读,繁荣文化为抓手,引导高职:校师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处事、言行和习惯,触动他们的精神世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更好的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二、高职:校阅读文化现状校园文化建设

在高校育人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国高职:校校园文化建设普遍起步较晚,尽管积极性高,仍难免存在各种问题。阅读文化作为校园精神文化中的基本核心内容,理应是最值得重视与提倡的,它包含了校园环境、教师和学生三个基本要素。虽然建设书香校园已是许多高职:校的共识,但普遍来看,高职:校的阅读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渊一冤阅读环境欠佳文化是一种环境。如果说校园文化中的各种活动是第一课堂教育的延伸,那么阅读应是从文化知识向文化能力转化和向文化素质提升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高职学生发挥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但高职:校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校园里各种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各类学生社团百花齐放,职业技能竞赛如火如荼,却鲜少有看到与阅读相关的活动举办,教室里听不到朗朗读书声,就连图书馆也常是冷冷清清,所谓书香校园往往名不副实,学校提倡大家多读书、推广阅读,很多时候只是喊喊口号,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渊二冤教师阅读量欠缺现在的学生不爱阅读,这是许多教师的感慨和困惑,但反过来想想,为人师者们是否有为推动学生阅读做过什么,又应该做些什么。在全民阅读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教师理应成为全民阅读的“领跑者”,回归“文化人”的知识分子本色,主动发挥引导学生阅读的育人作用。然而现状却是高职教师阅读量越来越少,阅读面越来越窄,阅读深度不足、层次不高。这当然跟本身的教学压力有关,但不该成为不阅读的借口。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知识量的积累和人文素养的积淀都十分重要。高职教师阅读的目的不应只是应付课堂教学,帮助自己,完成课题,评获更高级别职称,而是应通过广阔的阅读视“和兼容并包的阅读趣味,自觉地在三尺讲台以文化育人,立德树人。渊三冤学生阅读现状堪忧相比于课业负担沉重、升学压力巨大的中小学生来说,高职学生本应有更充裕的时间和更好的环境条件来扩大阅读量,但事实上,他们的阅读现状很让人担忧。高职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较快的社会适应力,但在知识层次的积累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本科学生,有的学生上了三年大学,没有在图书馆的借书记录,就连毕业论文也是依赖网络完成的,可以说除了教科书以外基本没有什么阅读。即使有阅读,也大多是以流行读物为主的浅阅读,经典名著的阅读积累非常缺乏。高职学生的阅读变成了中小学阶段阅读状态的延续。在应试教育环境下,能自由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并不多,导致学生即使在升入高校拥有相对较多业余时间的情况下仍缺乏主动阅读的意识和习惯,不知道如何打开阅读空间,如何在主动阅读中自主成长。

三、以阅读为载体的校园文化育人举措

随着高职:校内涵建设的逐步深入,以阅读为载体的校园文化育人模式理应更加值得关注和重视。师生的阅读水平构成了一所高校的阅读高度,也决定着一所高校的精神高度。全民阅读的大背景在丰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的同时,也对校园文化育人举措提出了新的要求。渊一冤全力优化校园阅读环境高职:校校园文化所传播的应是一种理想化的育人环境。校园阅读环境的优化无论是对增强学生阅读兴趣还是提升校园整体阅读氛围,都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第一,不断完善图书馆职能。高校图书馆不仅是学校文献资源中心,而且也是大学生的现代化多功能学习中心。要改变高职图书馆人流量少、借阅量不足的情况,必须致力于图书馆职能的进一步开发和完善,为师生提供人性化的阅读与学习空间。图书馆应定期更新藏书,丰富藏书种类,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兴趣学生的阅读需求,同时着力推进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建设服务主导型现代化图书文献保障系统,提高电子型资源的数据库总量和质量,完善网络检索系统,构建校园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除了基本的借阅功能,高职:校图书馆还应创新载体模式,构建校史馆、书画展馆等特色文化场馆,增设咖啡书吧等休闲阅读场所,以提高图书馆的综合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第二,丰富各类阅读活动设计,进一步整合校园文化资源,搭建阅读推广平台,弘扬阅读文化,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通过定期评选“书香班级”“读书标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曰举办各类文化讲座、名人讲坛,提升大学生阅读的能力与兴趣曰创建校园阅读文化品牌,按照学年特点设计“秋冬春夏”阅读季,以四季更替构建学生阅读文化体系,逐步打造经典校园文化品牌并不断丰富品牌内涵曰依托地方产业,不断从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和社区文化中汲取营养,创新阅读形式,融入城市或社区全民阅读活动,以“校园阅读季”、图书馆开放日等为抓手,着力体现高职文化的引领和辐射功能,使读书成为大家心中的一种文化自觉行动。渊二冤着力强化教师育人水平阅读是教育的手段,教育能更好的引导阅读,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不读书,就不能更好得指导学生读书,不能更好得教书育人。第一,建立教师读书社,创造全员阅读的微环境。按照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引导广大教师忠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和使命,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在校内建立教师读书社,让教师随时可以有静心阅读的场所,定期举办各类读书沙龙、读书论坛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第二,定期开展以阅读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的目的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在各教学单位每周例行的教研活动中穿插阅读主题活动,一来丰富了教研活动的形式,二来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师因日常工作繁忙无法静下心阅读的缺憾,以促进教师的专业进步,补齐教师日常阅读量不足的短板。可根据各专业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专业阅读,也可跨学科进行经典通识阅读。只有教师自己的阅读水平提高了,才能做好学生的阅读引导。第三,完善教师考核机制,将阅读纳入工作考核指标。

教师业绩考核指标通常集中在工作量、教学效果、教学研究等方面,重教学实绩而忽视了作为教师应有的人文素养与文化内涵。应在考核机制上不断完善,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将阅读纳入考核指标,以多元化的考核内容来评定教师业绩。可以参考对大学生弹性学分制的管理方法,对教师的阅读情况实行弹性积分考核,除了将每学期的既定教学目标和科研任务作为必得积分外,将个人阅读量、读书笔记的撰写以及阅读活动的参与度等作为附加积分,充分调动教师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教师工作的新常态。渊三冤合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热情阅读是伴随一生的习惯和能力。高职教育关注人的发展,就要给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高职:校应以文化支撑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各方合力并举培养学生持续的阅读热情,将教学目标和阅读动力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第一,将课堂教学与专业阅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形成课外阅读习惯。就目前的高职而言,课堂教学依旧是最有效也最直接的育人方式。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意识和能力都偏低,若将专业阅读引入课堂教学,留出一定的时间规范并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加深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继而达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目的。第二,组建与阅读相关的学生社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由校团委牵头组织建立若干与阅读相关的学生社团,由具备一定资质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根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水平,立足阅读方法上的指导,基于学生成长的需求精选阅读书目并定期更新书单,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彼此沟通,相互促进,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第三,创新掌上阅读方式,促进学生阅读体验。如今电子阅读、移动阅读已成为阅读新常态,高科技阅读介质的出现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培养,而且还会促进他们的阅读体验,让他们更有兴趣延伸自己的阅读。可由校宣传部与图书馆合作开发掌上阅读App,提供新书资讯,开通在线阅读,让学生随时随地掌握图书动态与信息,不受时空限制的阅读。第四,完善学生评价激励机制,给学生出彩的机会。高职学生大多缺乏刻苦学习的韧性,学习的主动性与本科:校学生状况不一样,但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并不缺失,这就需要学校的积极关注、引导与肯定。对于在校期间热爱阅读、图书借阅量较大、并积极参加各类读书活动的学生,可以设立“阅读之星”项奖进行表彰,既是作为现有学生评价激励机制的合理补充,也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引导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四、体现职业特色,助推内涵发展

职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相融共生是高职:校开放性办学的重要特点。在阅读文化育人的实践中,应充分考虑高职:校“职”的特点,将职业文化内化于校园文化育人的过程中。在教师层面,以“三育人”工作为抓手,通过方案设计、过程考核、评比表彰等活动,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德才兼修,率先垂范曰在学生层面,探索社团对接社会和企业的途径,参加各类阅读实践、学习调研等活动,寻求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校园文化与专业文化的嫁接点,使学生提前融入职场氛围,体悟职业精神,在增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以阅读为载体的高职:校校园文化育人,应结合: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特色,构筑能充分体现高职多元特色的阅读文化氛围,各方合力,提高教师育人水平、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共同推进高职:校的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都玉洞.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19-25.

[2]冯刚,柯文进.高校校园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12-14.

[3]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35-240.

[4]胡卓君.地方高校内部管理创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47-50.

[5]汤勇.什么是教师的读书力[N].浙江教育报,2016-05-13渊4冤[2017-03-20].

[6]黄晓霞.大学阅读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关联性研究[J].晋图学刊,2012渊5冤:19-22.

[7]朱晓玲.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构建和阅读推广[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渊2冤:31-37.

篇7

这因为,主宰产品质量的——是人。

任何新产品的推出,要是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同,销售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无法销售。产品在市场上的定位已不像以往那样由生产厂商随意决定,必须要认真调查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有了人们认同的“产品质量”,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

这因为,产品的质量取决于——“人的质量”。

人的“质量”除指企业人员的学历深浅、学问的高低、知识的多少等有形的“质量”外,还应涵盖经验、技术、进取心、向心力、热心、公德、尊重消费者等这些无形的“质量”。国外有的管理学者为了强调人的“质量”对产品的影响,明确提出:“产品质量不是制造出来的,质量是一种习惯”,“对产品质量的尊重,等于对消费者的尊重”。国外许多企业,特别是日本的企业十分重视在提高员工的“质量”上下功夫,努力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加强对员工的培养与训练。日本“出光”石油公司的创业者、杰出的企业管理家出光佐三认为:企业的关键是人。他重视员工的程度超过重视管理制度和知识。在长期的企业经营活动中,出光佐三的体会是:所有计划、问题都应以“人”为中心去考虑和处理。自然,决定产品质量的也在于人。

这因为,产品质量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综合大多优秀企业的实践经验,有了一流的设备,必须有一流的管理水平,方可生产出一流的产品。谁拥有一流的管理人才,谁就有可能在市场竞争的洪流中赢得胜利。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一项宏伟的事业,需要无数甘于奉献、富有创业精神的人来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的竞争就体现在人才的竞争。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知识的载体人,将取代企业拥有的资本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也即人力资源。

当下,纵观产品质量与市场经济高速的发展要求,委实有些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解决质量问题的有效手段不足。目前,采取的质量抽查、ISO认证、“CCC”强制认证、生产许可证管理等督促手段,对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净化、规范市场秩序,增加质量投入,建立扶优机制等方面缺乏有力手段。虽然国家采取了产品“免检”制度,但地方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假冒伪劣产品仍屡禁不止。因此,提高产品质量即是振兴经济、富国强民的永恒主题,也是全民每一个人的重要责任。

产品质量是竞争的基础,人们的售后服务是竞争的重要条件。

市场经济规律早已显示: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企业形象这三者,都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所不可缺少的因素。消费者总是愿意选择优质产品而不愿意选择劣质产品来为自己所用。所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首先要靠优质的产品。尤其是当劣质产品充斥市场,消费者普遍高喊:“受骗”“上当”之时,优质品就更加显得可贵,更能赢得消费者的心。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货比货,比什么?主要的就是比质量。在质量上把别人比下去,把自己比上来,久而久之,名牌产品自然就确立起来了。

人与产品质量的关系,不但是一个企业或地区经济管理、科学技术水平、文化艺术蕴含和人民素质的综合标志。同时也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关系的大事。所以说,产品质量与人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意识是企业生命的灵魂,是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因此,要提高产品质量,必须要先增强人的质量意识,人的质量永远第一。

好产品社会责任的“地基”

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首先要在遵纪守法前提下经营,并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要完成自己的业绩,实现对股东的回报和对自己员工的负责。假如一个企业连年亏损,何谈社会公益,又何谈社会责任呢?

从1984年进入中国市场,大众汽车目前在中国全国范围内已拥有13家企业,除了生产轿车的两家合资企业外,还有零部件供应和客户服务等企业,有近4万名员工。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总投资已经约占中国汽车工业总投资的五分之一,直接提供33000个的就业岗位,间接提供超过300000个就业机会。对于这样一个大体量企业,保持良好业绩,加大在华投资,引入更多先进产品才是其本末不能倒置的真正社会责任。

2004年6月10日,大众汽车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汽车合作伙伴资格,将自己定义“为人民造车”的大众汽车集团与“人民的奥运”无缝对接,并由此开始致力于推广北京奥组委所倡导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2005年至2008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提出并实施了“奥林匹克计划”:其核心内容包括:将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的汽车产品进一步加以区分并加大差异化;到2008年,成本削减40%;到2009年,推出10到12款新车。通过实施这一计划,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两大合资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国产化率、改善营销等方面取得巨大成效,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迅速提高,市场销量和利润止跌回升。

自2010年来,虽然中国整体汽车市场火爆,但相比更多的品牌而言,大众汽车备受消费者推崇,全线车型都处在热销状态,几乎所有消费者都在排队购买。这背后,实际上是消费者对其品牌和产品的信赖,大众在中国已经被公认为技术领先、产品卓越的汽车公司。这正是大众汽车的产品理念。大众汽车希望在给消费者提供汽车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又能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大众汽车集团在这方面有非常明确的目标。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欧洲对二氧化碳减排有阶段性目标,计划在2013年的时候二氧化碳的排放分不同等级,控制在95克和130克以下。在大众汽车集团全系列产品中,目前排放在130克以下的产品已经达到了187款,是所有汽车企业里最多的。同时,大众汽车一直在开发一些划时代的技术。比如说独有的缸内直喷涡轮增压的汽油和柴油发动机、双离合变速器、蓝驱技术系列,以及在拥堵路段刹车的能量回收系统、整个车身的轻量化技术、发动机的小型化战略等等。通过这些技术,使大众汽车产品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油耗不断降低。而且,大幅提高车辆的安全技术。值得一提的是,在产品更加绿色的同时,大众汽车在生产方面也构建了绿色标准。其在中国所有的工厂在2007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ISO14001的环保认证。

今年,在正在中国筹建的佛山工厂和江苏仪征工厂,大众汽车会率先引进“蓝髙创未来”的概念,通过环保专家的调研,全面构建绿色工厂,涉及到工厂地下水保护,甚至是周围物种保护等细节。除了对自身的要求,大众汽车在经销商和供应商方面,也都在推行“蓝髙创未来”概念。对经销商进行培训,告诉他们在维修汽车、在零配件生产方面,如何能够节能减排,并进行“绿色经销商”等认证。大众汽车希望带动整个价值链上,从生产到供应商,从上游到下游,都更绿色、更环保。

正如杨美虹所说,“只有你把自己当作是中国企业,就会把社会责任细化到每一个环节。”现在,大众汽车集团又开始了对中国的投资计划。在去年和今年年初分别两次增加对中国的投资,总计60亿欧元,将近600亿人民币,可以说是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投资。

篇8

【济南免费咨询电话】:400-001-9911转分机27873

大智是专门从事高考、中考备考研究,教材研发,家长教育推广,在线教育开发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总部位于泉城济南。大智努力践行“公办学校的助手、家庭教育的帮手、素质教育的推手、民办教育的旗手”的定位,已相继在全省开设直营分校数十所,拥有员工千余人,下设学习科学研究院、中高考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院、自主招生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院、创冠春季高考研究院6大科研机构,办学规模、招生数量及发展前景均在行业遥遥!

大智正在通过创新的课外辅导模式,全面提升中国青少年素质,积极引领中国课外辅导教育发展。大智在业内率先提出“真名师”工程,定位真问题点,立足于通过本质看现象,坚持以考点的命题方向为线索的培养模式,强化命题方向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学生不仅清晰考什么(what to test),更清晰怎么考(how to test)以及怎么解决(how to deal with)的问题。大智坚持分层培养思路,定位学员能力层次,因人施教,按需授课,坚持学员的分类分层提升。优秀的孩子,基础的孩子,基础薄弱的孩子都有专属定制的培养模式。

凭借卓越的口碑和办学成绩,大智先后荣获“中国教育新锐奖”“中国教育行业成长十强”“中国社会组织评估4A级单位” “中国好教育——品牌影响力教育集团”“山东省消费者满意单位”及“山东省商标”等荣誉。

选择大智的“理由”——好品质,铸造好口碑

1、强势品牌

“山东省商标”上榜教育品牌,全国十大课外辅导品牌之一。

2、超大规模

30余所分校遍布济南、青岛、临沂、济宁、泰安、淄博等各地市,已成功辅导22万学子。

3、高效教学

山东每3名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就有1名出自大智,山东每5名考入省重点中学就有1名出自大智。

4、师资

数学专家王燕谋先生担任首席顾问,中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张朋先生领衔“真名师讲师团”。

5、品类齐全

15年专注中高考教学,开设1对1、2人制、精品小班、名师大课堂等多种辅导模式。

6、显著效果

经过大智辅导的学生,单科平均提升30分,全年提分324分,进步426名。

7、极佳口碑

大智严控教学品质,追求教学效果,口碑极佳,60%以上学员来源于家长、学员转介绍。

8、荣誉

大智教育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维东先生荣获“影响济南”年度创新人物等诸多奖项,大智荣获“山东教育总评榜行业突出成就奖”等数十个奖项,省市委领导多次莅临大智视察指导。

【济南免费咨询电话】:400-001-9911转分机27873

    【大智学校招生简介】:

大智学校是一家致力于高考辅导、高考复读、中考辅导、艺术培训、作文培训、素质拓展、自主招生等的知名辅导学校。以学生的成绩进步为目标,以学生最终考入重点学校为目的。

开班时间:春季、五一、暑假、秋季、十一、寒假、学期的各周末

·

----1对1辅导---:

-----小班辅导----:

-----2人制辅导----:

小学辅导、初中辅导、 中考辅导、· 高中辅导、高考辅导、高考复读、艺考辅导、自主招、军考辅导、 春季高考

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初中:初一、初二、初三

高中:高一、高二、高三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 政治、·生物、物理、化学、文综、理综

由知名课外辅导教学专家张朋老师领衔教研团队,全国数学专家王燕谋先生担任首席顾问。大智教研团队精准定位新时代学员需求,率先在行业内打造“大道从简 分层教学法”,将考点透析,让学生瞬间了解考点背后的含义,从而做到考点不再丢。在大智我们致力于让每一位学生好好学习秒秒向上,惠享齐鲁学子。大智拥有优秀教师千余人,教研成果百余项,教学服务顾问化,教材出版数十套,恩惠学子百余万。率先在行业内推出“大道从简分层教学法”,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经典性、前瞻性。教学工作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强调学以致用,强化应试技能训练及心态调整,富有鲜明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山东每3名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就有1名出自大智,每5名考入省重点中学的学生就有1名出自大智,学生成绩进步率高达98%,学员家长满意率高达99%,被广大家长及学生称为“中高考的加油站,名校的领航人”。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万达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八一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伟东新都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大观园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阳光新路VIP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山师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燕山立交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国华经典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历下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旅游路辅仁VIP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泉城广场VIP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花园庄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开元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高新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国际会展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槐荫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长清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翡翠郡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无影山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南全福分校

篇9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良好教育的主要方式。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应坚持文化的正确方向,加强校园文化制度建设的目的性及认识建设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制度建设要有创新,做到与时俱进。

关键词:制度建设;文化制度;规章制度;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是主要载体,制度是执行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制度是校园文化稳定发展、持久不衰的保证。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应坚持文化的正确方向,明确规范的文化内容,突出鲜明的文化特色,力求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有文化而无制度,或有制度而不能执行,文化环境难以形成,文化气息难以浓厚,文化魅力难以持久,文化的功能和价值也要大打折扣。我认为加强校园文化制度建设应做到四点:

一、明确校园制度建设的目的性

制度建设端正言行、养成良好习惯起着催化作用,同时科学的制度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保障。学校要构建科学、民主管理制度,让全体师生每天都生活在一个既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民主气息的环境里。良好的制度文化有利于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成长,更能使学生在遵守制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不自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形成受用一生的良好品质。同时加强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对于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对于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群体作为制度建设的设计者和执行者、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建设者,素质的高低及工作作风、态度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水平。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学生自创自编了各种活动,由于学生本身生活经验严重不足、知识广度有限、社会阅历浅等原因,总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常常力不从心,事倍功半,一旦得到经验丰富、自身素质较高的教师的及时指导,马上就会如鱼得水、事半功倍,就会使活动不断完善,并将广大学生吸纳其中,达到丰富校园文化的目的。

三、构建校园制度建设与校园文化有效统一

学校基于管理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并不等于形成了制度文化,例如: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外部标志,它包容着丰富的教育意义与教育价值。无论是校园中的设施,还是环境,它们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既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顺利进行的保证。学校应根据地理环境和现有的建筑、场地、经济条件,按以文治校,以文育人的原则规范校园文化的各种物质载体,要坚持技术和艺术、实用与文化的和谐统一,切实抓好学校的美化、绿化、亮化、净化,让学校的每一扇墙壁都会“说话”,努力创设布局合理、格调高雅、文化味浓的校园环境。校文化建设另一层面就是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各种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形成的主体是校园人,尤其是学生,他们是校园主体中的主体。只有当这些有形的可见的制度与那些无形的、有形的校园文化有机的结合内化成了学校师生的自觉行为准则之后,制度文化才会最终形成。因此,如何实施这些成文的制度,采取什么样的得力措施来落实统一,这才是制度文化建设的关键。在校园制度建设上创新。

四、校园文化制度建设要创新并与时俱进

校园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对人的教育教养及塑造人的规章制度。它规定了校园里的人什么样的行为和思想是该做的和不该做的,什么是提倡的和反对的,什么是该奖励的和惩罚的。在新形式下校园制度建设必须创新,使之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适应时代的要求精心计划和设计,提出学校的近期、短期、远期发展规划,明确学校发展方向,树立起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目标、共同理想和共同思想观念,促使校园制度建设的提升,从而具有时展的先进性。

校园制度建设应坚持学校与师生互动,充分发扬民主。例如规章制度可让师生参与制定、修改、充分酝酿和讨论,然后形成初稿,再征求意见,最后讨论定稿。一个制度的形成集中了每个参与者的思想认识、自我提高的过程,经历了是非分辩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制度制定的过程和执行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建设的过程,对强化育人功能和提高师生执行规章的自觉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创新性建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

英国伊顿公学的校长威廉·约翰逊·科里普早在1861年就指出:“进一所好学校,最需要学到的不是知识而是艺术和习惯;专心致志的习惯,表达意见的艺术;表达在一瞬间注意到一项新的学术动向的艺术:迅速了解他人思想的艺术;重视细微差别的习惯,准时完成工作的习惯;以及要学会判断、学会鉴别的习惯,增强精神上的勇敢无畏并保持头脑清醒。”。①而这些习惯和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广泛的校园文化中得到的。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着校园文化的传播和建设,又自觉或不自觉地受着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向、塑造。因此,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意识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开始探索一条适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发展的道路。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概念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具“中国特色”,其校园文化具有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所共有的特征 。但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以培养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等行业性很强的“职业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其校园文化建设又应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

高职校园文件建设应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职业人”具有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人文素质等,而这些是一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的精神载体。这既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努力的方向,也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所在。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形成要素

一般而言,高职校园文化内容主要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基本形态。

其中校园物质文化是高校校园各种客观实体存在的总和,例如包括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筑物等各种设施。具体说,大到校园总体布局规划,小到一亭、一室、一草、一木的设计,属于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基本物质载体。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如果说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那么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得以顺利开展实施的规范和保障。校园制度文化是高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总和,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例如包括在办学过程中,与学校有相互关系的外界建立的有关机制,学校内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促进高职院校各项工作和校园文化蓬勃发展的重要依据。

高职校园的精神文化是指学校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学校特色的、师生一致认同的思维模式、道德规范、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总和。例如校园人文环境的营造、校园的精神培育、教师的师德建设、师生公德意识、校风、校训、校标、校徽等属于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离不开校园里的人际关系,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以及各类学术、文艺、体育、科技、娱乐等社团活动等。

三、构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创新途径

构建高职校园文化,要注重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方面进行创新。高职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了高职校园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因此,构建高职校园文化的路径,可以从这三个层面展开。

1、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创新

校园物质文化既是构建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校园的精神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 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创新,要把体现“职业特色”放在首位。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既要重视高等院校应具有的一定的文化品位和价值追求,更需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在美化环境、装饰校容的设计和构建上,应当更多地体现职业特色,让学生在校园里体味到职业的氛围,在校园里感受到企业的气息。不一定有雄伟的楼宇,但必须有宽敞适用的实验、教学工厂和实训车间;不一定有名人字画,但企业文化、职业特色的标识应随处可见;不一定有固定的教室或课堂,但必须有先进的实验仪器和实训设备。即,高职院校在创设物质文化时,不是一味模仿普通高校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而是突出其“职业性”的特点,将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施建设摆在首要和突出的位置。高职院校应尽可能将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融教室、实训、实验、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使专业教室具有教学、实验、实训、考核和生产等多种功能,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职业氛围,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形成良好的对接。

2、高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创新

由于许多高职院校是由国家重点中专、技校升格发展起来的,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历史较短, 基础薄弱, 起点较低, 所招收学生的层次不高, 生源质量较差,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故而创设以人为本的高职校园制度文化则显得更为必要。面前,高职体制和相关制度还非常不完备,年轻的高职院校大多都忙于机制转变工作, 往往也容易使高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则没有系统的规划和统一部署, 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思想与理念,在这种情况下制定的具体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及规章制度往往只能成为约束老师和学生的一个复合体。建设民主、科学、进取、和谐的制度文化,是高职院校面临的迫切任务。要从制度上保证学校重大原则、重大决策的民主化,形成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学术民主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学校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制度建设,切实加强用人上的民主制度建设,创新人才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党委会、校务委员会议事制度;坚持和完善教代会、工代会民主管理制度,按照规定开好双代会;重视团代会、学代会的作用;依法完善和切实执行校务公开制度,建立和完善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不断扩大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高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创新

目前,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过分注重功利主义的目的, 而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发展和成长的意义, 即精神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普遍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 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 其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由于大量扩招, 致使宿舍、 教室、 教师等原有资源显得严重不足, 学校最大的精力就放在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而真正投入建设校园精神文化精力不足。有的学校甚至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一味强调发展娱乐文化。其实, 离开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就失去了文化建设的真谛。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忽视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就只能流于形式。这种错误的行为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最为明显。

高职精神文明建设要以实现加强素质教育和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的为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必然要把服务社会的企业价值理念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把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作为落脚点,重点体现职业特征、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心态、职业人文等。因此,高职校园精神文化是一种追求文化氛围和追求实践氛围相辅相成的企业教育文化。技术技能素质可以通过培训较快提高,而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道德的修养不是短时期可以实现的。

校园精神文化不仅是理念,更需要有具体的内容和实践支持。教学是高职学院的中心工作,也应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教学内容上,如果把培养学生的技能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必然要求在课程设计上有相关的内容支撑。在教学方式上,把学生的品德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目标,而品德教育中,教师的表率、教学及管理等,会对学生品德的塑造产生重要影响。如学院可组织学生竞赛,采用发现法教学等方式,进行创新示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水平。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丢弃了教学的阵地,等于失去了基石。

学生的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学生的道德品质层面也是多样的、 立体的。注重发挥文化的德育载体作用,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和形式, 满足众多不同的对象的教育要求。如:

①、爱国主义主流文化。以升国旗、唱国歌、歌咏赛,国旗下表彰优秀学生活动,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爱国心,达到爱国之情内化在心中的目的。

②、军训。通过军事常识的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军事常识水平和意志力。

③、名师讲坛。聘请专家、学者将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开展传播活动,开拓学生的环球视野和创业精神。

④、专题讲座。指就社会焦点、热点、国际国内重大时政,关注职业人生、价值人生、职业道德修为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意义的精品讲座。

⑤、辩论赛。围绕着高职生就业、择业、创业的思维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新观念,而设立的正、反命题,展开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和职业行为的辩论活动。

⑥、影视观摩。围绕着人生理想、职业理想及远大目标的实现,选择影视素质,通过写观后感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崇高职业信念。②四、结论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整体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有助于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 有助于学校长远的健康发展, 有助于良好校风、 学风等的形成, 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对实用技术人才的需要。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特点,它的建设和发展既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的目标,又要有系统的理论和有序的实践。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结合、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构建出高职校园既充满活力、 又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