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实践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31 17:49: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教育实践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常委会在2012年开展食品安全“一法两规”执法检查、2013年开展跟踪检查的基础上,今年10月再次在全省范围开展了食品安全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
本次检查由省人大常委会姒健敏副主任担任检查组组长,教科文卫委员会组织实施,采取抽查与自查相结合,重点围绕去年跟踪检查后提出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设、监管机制建设、技术支撑和能力建设、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处置等四个方面内容,跟踪检查各级政府贯彻落实食品安全审议意见的情况。检查组邀请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分2组赴杭州、衢州、舟山、丽水等四个市进行实地抽查,同时布置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自查。检查组分别听取了省食安办、食药局、公安厅等11个部门、4个设区市及所属4个县(市、区)政府的情况汇报,与有关方面代表进行了座谈,采取明查暗访、现场抽检等方式,实地查看检验检测机构、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及餐厨废弃物处理各环节近30家单位。11月初召开全省人大教科文卫工作专题会议,专门听取各地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议和意见,还利用浙江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广泛征求了意见。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食品安全工作主要成效
从检查情况看,省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按照《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精神和省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稳步推进监管体制改革,建立基层监管网络;根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的监管责任;各级政府结合当地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方式,通过教育引导、规范整治、严打惩处,促进全省食品安全形势继续稳定向好,落实食品安全审议意见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一是推进机构改革。去年11月1日起,新组建的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开始正式履行各项新职能。省政府出台《关于改革完善市县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意见》,要求各地整合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工商部门组建市场监管局。舟山市作为群岛新区创新模式,率先探索市、县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三合一”,并于去年底全部到位。目前,除台州市以外10个设区市、82个县(市、区)都出台了“三定”方案。同时,各地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能也由商务部门划转农业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基本形成了两段监管为主的模式。二是明确监管责任。强化食品安全“政府负总责”,省市县乡各级政府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抓好食品安全的责任落实,并出台了《浙江省食品安全行政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三是健全基层网络。今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络建设的意见》,目前,全省1347个乡镇(街道、开发区)已全部成立食安委及其办公室,配备专兼职干部,构建覆盖行政村(社区)的协管员、信息员队伍。绍兴市等地还明确了对协管员、信息员的补贴标准,以更好地稳定队伍。
(二)创新工作载体,监管能力不断加强。一是在农产品质量监管方面,深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至今年9月,全省90个县(市、区)已全面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室并免费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创建,并创新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公众满意度测评方案,杭州、衢州、丽水市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促进工程。二是在生产加工环节监管方面,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风险等级评价与分类机制。制订实施《浙江省食品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自查报告规定》,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并规定了企业自查、监管部门抽查等具体要求。三是在流通环节监管方面,推动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户电子监管。开展农贸市场自制食品“清源”专项行动,研究制定市场禁入和退市监管机制,淘汰一批“低、小、散”的食品作坊,倒逼食品行业转型升级。四是在餐饮服务监管方面,深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321示范工程”创建活动,推进特大型、大型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阳光厨房”建设,制定评定标准和考评办法。出台《浙江省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指导意见》,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指导。舟山市作出了餐饮单位禁止向外地游客提供生食海产品的规定,进一步提升保障水平。
(三)关注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成效明显。一是加大打击力度。省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围绕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薄弱领域以及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多次专项行动和整治。从今年3月1日至6月10日,在全省集中开展食品安全百日严打行动,对危害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形成严打高压态势。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建设,出台《关于建立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协作机制意见》、《浙江省食品危害认定操作规程(暂行)》,温州、湖州、嘉兴等地公安部门成立了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支队,加大食品违法案件打击力度。二是健全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全省中小学校大宗食品统一配送(定点采购)率达83.9%,A、B等级学校食堂比例达61.5%,品牌超市进校园比例达57.8%。三是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引导实施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强化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管控,在124家单位建立农产品准出管理制度,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奠定了基础。四是加强小餐饮监管。宁波开展“关注身边的小餐饮食品安全”行动,温州市区小餐饮持证率由53.5%提升到96.5%,湖州市试点开展小餐饮整治提升工程,嘉兴市对无证餐饮店进行分类管理和处置。五是认真查处杭州“广琪”生产销售过期食品案件,开展食用明胶专项监督抽检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四)开展宣教活动,法制氛围日趋浓厚。对照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要求,省有关部门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科普活动,加强与媒体沟通,积极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引导公众安全消费,加强行业自律。温州市组建“食品安全监督团”,不定期进行明查暗访。目前全省已经广泛开展“我执法,你参与”、“我宣传,你传递”、“你点题,我检测”、“你举报,我查处”活动,深化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体系建设,激发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监管部门开展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看,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时采取的措施是有力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成效明显。近年来,我省没有发生区域性、系统性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但是食品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食品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食品安全状况与人民群众期待仍有不少差距。从检查情况看,有些方面仍然没有得到较好整改,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一)整合效应尚未充分发挥,监管领域还存在空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后,市、县食品生产、流通、餐饮三个环节的监管职能划归市场监管局,监管职能趋于集中,监管盲点逐步消除,但职能整合、业务融合还没有完全到位,执法“死角”和监管“空隙”依然存在。一是有的部门职能虽然移交而人员和技术力量并未移交,导致相关领域的监管处于空白。杭州市西湖区反映监管职能调整后,农业部门新增加了农产品储运、生猪定点屠宰和私屠滥宰查处等监管职能,但监管和保障力量并未及时到位。二是基层执法队伍的专业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各地工商部门的基层队伍虽然健全,但与从事食品安全的专业要求相去甚远,承担监管新任务的专业化水平不够。绍兴市反映专业人员占比下降,其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食品药品相关专业的人员只占23.3%。台州全市食品安全专职监管人员不到300人,监管对象却有4.6万余家。三是有的地方存在村级协管员、信息员报酬过低、队伍不稳定、年龄偏大难以掌握新技术等情况,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二)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机制尚未健全,质量安全还存在隐患。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监管机制尚未很好建立,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重许可,轻监管;重专项整治,轻源头治理;被动应对多,主动监管少的问题。一是食品安全的市场准入机制、全程追溯体系尚未建立。如食用农产品品种多,农业生产“规模小、分布散、水平低”,在准入机制与追溯体系建设方面进展不快,准入的条件、要求、标准仍不够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旧存在。二是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尚待加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技术管理机构不健全,企业标准备案任务繁重,相关人财物等保障机制尚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标准制定进度以及企业标准备案质量。三是风险监测抽检率偏低,基层风险监测能力薄弱。各设区市风险监测专项经费投入不足,样本量偏少,2014年我省争取平均风险监测样本量仅为1件/千人口,与“十二五”规划中2件/千人口的目标量差距较大。风险评估、交流及预警机制尚不健全。四是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事先防范与发现手段。全省许多地方反映熟食制品的原材料虽有监管但点多量大,难以监管到位,用病死动物加工的行为难以防范;对添加剂的生产与使用的监管目前仅止于台账层面,非法使用添加剂和滥用添加剂监管难度较大。另外,对主动查处的案件宣传也不够,致使群众容易误认为食品安全问题都是媒体记者、内部从业人员举报发现的。
(三)基层技术支撑力量薄弱,检验检测能力还有待提升。各监管部门尤其是基层单位普遍存在经费落实不到位、检验检测设备不足等问题,监管资源有限性和监管对象广泛性的矛盾较为突出。一是检验检测经费不足。随着食品安全专项治理、示范创建和宣传力度加大,投诉举报数量和处理难度攀升,检验检测经费缺口不断扩大。按日本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一个品种检测有近300个参数,而我省一般在市级层面检测58个参数,最低费用需1000元,这在县、乡及农贸市场就无法开展。二是检验检测能力薄弱、技术装备落后,存在着“检不了、检不准、检不全”现象。部分地区因为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检验制度和专业人才,检测设备闲置,连基本的工作需要都满足不了。在水产品检测方面,作为渔业大省,我省水产品安全检测机构只有部级一家、省级3家、市级3家,县级一家也没有。三是检验检测资源配置不合理。目前全省市级层面检测资源整合配置基本完成,县区级仅有29个完成或正在组建综合性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基层市场监管所及乡镇农产品监管机构快检能力十分欠缺。许多农产品需要委托送检,周期在15至20天,而蔬菜、沼虾等农产品收获期短,批次多,常会出现检测报告出具时,不合格批次农产品已经销售完毕的现象。
(四)重点难点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治理,监管方式还有待改进。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大环境下,食品生产经营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相关部门适应市场变化意识不强、手段不够,对重点难点问题的处置措施有待增加。一是省级层面尚未出台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虽然部分市县已出台相关管理办法,但餐厨废弃物“统一收集,集中定点处置”的原则仍难以落实,尤其是许多乡村“农家乐”的餐厨废弃物处理缺乏监管,大量的废弃物没有及时回收处理,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难保不流向餐桌。二是无证生产经营问题解决难度大。我省外来人口多,城乡二元化结构,无证流动摊贩、无证小餐饮数量巨大,社会反映强烈,有关部门虽然多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但效果仍不明显。江山市反映有小作坊200余家,但符合生产经营发证标准的只有1家。三是进口食品市场监管亟待加强。近年来,假冒进口食品、走私食品等问题逐步凸显,海关及检验检疫部门由于管理手段单一、管理链短、区域性强,检测能力弱,对于违法进入国内市场的进口食品无法实施有效管理,监管部门难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
三、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食品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中央强调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来抓食品安全工作。为了更好地督促和支持政府依法行政,提出以下建议:
(一)深化体制改革,健全完善严格的问责制度。各级政府要全面负起食品安全的监管职责,不留“死角、盲区”。一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省食安委的组织架构及工作机制,并充分发挥其领导、统筹、协调的作用。二要建立健全横向、纵向联动监管机制,进一步厘清政府职能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清单,加强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完善市场监管部门与农业、卫生计生、质监等部门协作机制,对于职责交叉、职能不清的领域,要建立落实重点问题交办制度,切实做到全链式监管和无缝衔接。三要加强培训指导,完善乡镇(街道)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夯实农村、城乡结合部的基层监管基础,切实发挥农村和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队伍作用,提升基层责任网络监管质量。四要创新监管方式,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切实承担起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从源头上防控食品安全风险。
(二)严格市场准入,切实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在食品标准制订、科学的监测评估机制建立和实施安全可靠的生产加工技术上要加大监测力量,提升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支撑力。一要建立严谨的标准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倒逼机制来进一步促进监管工作。二要加大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统筹协调、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在加快县级检验检测机构“硬整合”的同时,要夯实基层,提升软实力,培养充实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完善分层分类分级检验检测计划和技术手段,增强综合监测能力,要通过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扩大第三方参与食品安全检测的范围,着力增加检测种类、扩大检测范围、提高检测批次和频率,为市场准入提供技术保障。三要督促、指导食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加强自身检验检测制度和条件建设,切实把好源头安全关。四要充分发挥监测平台预警作用,充分运用风险监测成果,实现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贮存流通、餐饮服务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全覆盖,实现由事后查处向事前消除隐患转变,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三)加大惩处力度,采取最严厉的处罚措施。要继续保持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压态势,坚持历年来专项整治行动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舆论等多种手段,深挖行业共性问题。一是建立风险隐患清单,开展重点环节整治和整治督办,坚决清理一批不符合食品安全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二是规范和加强食品安全举报投诉处理,畅通投诉渠道,确保及时受理、及时处置、及时反馈。三是省有关部门要抓紧做好食品安全地方性法规修改的启动准备工作,在监管执法中正确应用法律,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四是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建立完善案件移送、事先介入、信息互通等制度,不断提高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合力和威慑力,严惩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四)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推进社会共治格局。各级政府要多途径加强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食品安全工作强大的合力。一要开展食品安全标识认证宣传和科普活动,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安全标识的普及,支持媒体开展舆论监督,规范舆论报道,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二要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加大举报奖励力度,提高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三要推进企业道德诚信体系建设,定期向社会企业信用情况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黑名单,坚决曝光危害群众食品安全的典型事件。四要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安全生产、诚信经营。五要发挥消费者协会、各类民间组织及志愿者队伍作用,帮助消费者维权。
篇2
【关键词】患者安全;患者安全教育;医学教育;应对策略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由于医学认识存在局限,疾病不断发展变化,医疗服务是一个存在风险、不断认知、持续改进的过程,在拯救生命、维护健康的同时也给患者安全带来一定风险。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全球范围的高度重视,强化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成员国卫生行政部门及医务界的共识。患者安全是指在诊疗过程中病人不受到伤害。2007年WHO公布了关于全球患者安全的十大事实,患者安全问题是构成医疗纠纷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医学教育家认为,患者安全教育是21世纪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患者安全教育应始于医学院校[1],所有健康科学类的高等院校都应为在校学生提供患者安全教育课程。本文将回顾国内外患者安全教育现状并探讨加强我国患者安全教育的应对策略。
1国外患者安全教育现状
2003年美国医学研究院发表了《卫生保健专业教育:质量的桥梁》报告,建议通过卫生保健专业教育改善卫生服务质量,将安全能力列为卫生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六种核心能力之一。以后,美国在患者安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包括退伍军人事务局和美国国家患者安全基金会所做的努力,患者安全教育几乎涉及各年级本科生(二至四年级医学生、注册前本科护生)甚至研究生,还针对卫生保健者(如护士、药剂师、医师、医院管理者等)开展的患者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患者安全概念、概述;系统理论、人的因素理论、风险管理、差错上报、分析、伦理、国内患者安全资源、团队监督、患者安全的评价、循证策略、安全改善的科学研究、其他行业安全措施、安全改善工具、措施、核心胜任力。英国的患者安全课程多集中于四年级本科生及少数研究生,培训内容包括安全胜任力、安全因素(实践和环境)、系统的角色、风险评估、危险情境意识、差错的性质、不良事件、沟通、处理和分析差错、从他人经历中学习。英国医学协会向医学本科生提出以下建议[3]:了解英国医疗行业药物使用现状,了解医疗差错发生机制及风险预防原则,提供安全医疗服务的能力。2005年澳大利亚发表国家患者安全教育框架[4],指出临床医生资格能力,包括沟通能力,不良事件和未遂事件的鉴别、阻止和管理,信息和现有证据的利用,工作安全,伦理,继续教育和用药安全等。2006年悉尼大学率先将患者安全教育整合到医学本科教育中[4]。2008年加拿大患者安全协会建立多学科、以能力为基础的患者安全教育框架,涉及6个方面患者安全能力,包括创建患者安全文化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有效沟通的能力、风险管理的能力、优化个人和环境因素的能力、鉴别和报告不良事件的能力,提倡各大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将此框架作为患者安全课程设置和继续教育的依据。2004年日本明确要求学校应将患者安全教育纳入到医学本科课程中,包括医院安全管理、医疗错误理论、实践安全和不良事件的管理等。目前90%日本护理院校都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实施了患者安全教育,授课时间在5~20h不等。近年来,韩国和荷兰也相继开设患者安全教育课程。尽管如此,目前国外医学院校对患者安全教育课程都仍未给予足够重视[5]。以patientsafety为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从1953年至今已有63800余篇文献。然而,高质量的患者安全医学教育研究较少[6]。
2WHO医学本科生患者安全教育指南
2004年10月WHO发起”国际患者安全联盟”。2008年启动患者安全医学本科教育项目。2009年WHO确立《医学本科生患者安全教育指南》[7],指南的开发主要由澳大利亚以及英国的卫生保健核心团队完成,指南的主要目标受众是医学院师生,其目的是将患者安全纳入到课程当中,为学生入职后的患者安全教育提供培训,减少风险,教会他们怎样将患者视为伙伴,在医患管理上减少摩擦,达到理念上的一致,包括11个题目,即患者安全基本概念、人体工程学因素及对患者安全的重要性、医疗系统复杂性对患者的影响、如何成为团队中的有效成员、如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如何处理临床风险、质量改进方法介绍、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活动、加强感染控制,降低院内感染、患者安全与介入性诊疗、提高药品安全。该指南适用于全球医学院校。2010年WHO在全球11所医学院校试行《医学本科生患者安全教育指南》。由于发展中国家医疗过失和事故发生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WHO正致力于发展中国家为重点推进患者安全教育项目。
3我国患者安全教育现状
当前我国患者安全问题形势严峻,进行患者安全教育十分必要和迫切。2006~2007年WHO与我国联合举办”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和教育项目”,为在我国推广患者安全策略奠定了基础。2007年中国循证医学中心首次将患者安全写入《临床医学导论》,将患者安全教育纳入医学生、临床医生和远程继续医学教育课程,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中讲授患者安全和医疗风险;2009年将患者安全写入《循证医学》本科教材。2010年,首届患者安全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在广州举行,患者安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响应WHO的倡议,努力实现”患者安全”的崇高理想和共同愿景,2012年7月原卫生部委托中国医院协会将《患者安全教育指南》翻译为中文版,并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培训和推广。《指南》包括两个部分:第1部分”培训者指南”,介绍了患者安全概念和原则,并提供了如何以最佳方式讲授患者安全的重要信息;第2部分”11个患者安全课题”,每个课题都包含用于培训教学和评估的一系列思想和方法,以便学习者根据自身需要、背景和资源定制材料。在2014年8月,中国医院协会了《患者安全目标(2014-2015)》的相关信息。在遴选制订目标条目时,参考了WHO的”患者安全行动”、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CI)”国际患者安全标准”、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台湾医策会”患者安全年度目标”以及我国患者安全现状等相关标准与内容,制定如下目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强化手术安全核查,防治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完善医疗环节交接制度,正确及时传递关键信息;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用药安全;强化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伤害;加强医院全员急救培训,保障安全救治;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构建患者安全文化;建立医务人员劳动强度评估制度,关注工作负荷时对患者安全的影响。当前患者安全教育培训有限,并未和现在大学教程相吻合,这一方面因为医疗卫生教师资源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医学教师也并不熟悉和了解患者安全问题。我国尚缺乏患者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和培训模式,将患者安全教育课程整合到医学本科教育仍是医学教育改革必须面临的挑战,仅仅对基本概念的介绍远不能培养医学生患者安全的理念和意识。张琼文等[8]调查显示,我国临床医生对患者安全认知度偏低,但愿意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杨本付等[9]对1997名3~5年级预防、护理、临床医学专业的在校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的患者安全知识水平偏低,高年级的、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高的、大学期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患者安全”知识得分较高。由此可见,我国对医学生提供的患者安全教育培训尚还远远不够,不能满足医学生迫切需求,有必要对临床医生和医学生开展患者安全知识教育。
4加强我国患者安全教育的应对策略
《医学本科生患者安全教育指南》主要基于澳大利亚患者安全教育框架。由于文化背景和医疗环境不同,我国患者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培训内容必须主题明确,基于实证,绝不能生搬硬套《医学本科生患者安全教育指南》;要将患者安全学习内容整合到原有医学教材和教学大纲中,引入人文因素,构建患者安全文化,提出降低医疗风险的各种方案、患者安全事故报告和分析,体现成人的学习原则和团队训练。进行患者安全教育最好的场所是在临床工作环境中而非课堂,必须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创新性教学,患者安全主题离开临床实际就失去其意义[10]。要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以提高培训的有效性。美国患者安全教育的教学方法具多样性,有以讲授为主的教师主导法,也包括多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可参考美国等发达国家已有的经验,采用选修课和继续教育课程等课堂教学,使用案例分析[11],将患者安全事故的个案研究与患者安全问题的解决训练结合起来;采用模拟技术[12]、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13]等教学方法,进行多学科参与的健康服务团队的沟通与合作培训[14],以提高学生对患者安全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能力。患者安全是医学生、医护人员和医院管理者都应具备的能力,应将患者安全教育融入到在校教育、在职教育、继续教育、医院管理者教育、患者教育和公众教育中建立多层次的患者安全教育培训模式。各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可有一定的差别,如一、二年级本科生讲授患者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应对技巧、患者安全相关事件和知识,在医学课程一开始就让医学生明确认识到患者安全的重要性;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则在相对真实的临床环境中对自己再医疗服务中的角色进行全方位的真实认识,进行多学科参与的团队工作,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分析医疗差错的根本原因,采用标准化病人模拟训练等。对患者安全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有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评估教学效果可以参考国外的问卷法、访谈法、理论考试、书面论文作业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等方法[15],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收获、课程前后患者安全知识技能以及学生对教学质量的看法。综上所述,患者安全教育是一个新型的医学教育领域。我国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更新知识和技能,转变教学观念,借助WHO医学本科生患者安全教育指南,参考发达国家已有的教学方法,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患者安全教育体系和模式。
参考文献
1MyungSJ,ShinJS,KimJH,etal.Thepatientsafetycurriculumforundergraduatemedicalstudentsasafirststeptowardimprovingpatientsafety[J].JSurgEduc,2012,69(5):659-664.
2AboumatarHJ,ThompsonD,WuA,etal.Developmentandevaluationofa3-daypatientsafetycurriculumtoadvanceknowledge,self-efficacyandsystemthinkingamongmedicalstudents[J].BMJQualSaf,2012,21(5):416-422.
3HalbachJL,SullivanLL.Teachingmedicalstudentsaboutmedicalerrorsandpatientsafety:evaluationofarequiredcurriculum[J].AcadMed,2005,80(6):600-606.
4WaltonMM,ShawT,BarnetS,etal.DevelopingaNationalpatientsafetyeducationframeworkforAustralia[J].QualSafHealthCare,2006,15(6):437-442.
5PaxtonJH,RubinfeldIS.Medicalerrorseducationforstudentsofsurgery:apilotstudyrevealingtheneedforaction[J].JSurgEduc,2009,66(1):20-24.
篇3
----浅谈如何在中学常规教学中贯穿安全教育
摘要:近几年,中学校园普遍面临着严峻的校园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时常发生校园重大的安全事故、学生涉嫌违法犯罪行为、学生自身缺乏心理安全等。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学校中度过的,所以学校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安全管理领导及工作人员的责任重于泰山。因此,中学校园安全防范教育问题必须进一步得到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安全防范措施。我们必须要从安全防范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中小学校园安全防范教育的方式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本文通过探讨中学校园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并进一步分析该问题可能出现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中学校园安全建设工作提供一点参考意见,为我校的中学生营造和建立安全、健康的校园生活和学习环境。
关键词:常规教学 安全教育 刻不容缓
学生是祖国的美丽花朵,是未来的美好希望,学校自然也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美好地方,但我们的校园并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校园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不仅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而且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甚至给家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 问题的提出
安全教育是指维护生命安全的措施及防范意外事故的教育,安全教育是最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事故的手段之一 。而学校乃传道授业解惑之场所,如果不能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何谈教者的传道授业和学者的勤奋啃读,因此,保障校园安全是学校进行正常教育活动的基础。
在已经过去的几年里,校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有学生翻墙逃学的、有学生自残的、有控辍保学中劝返学生打架斗殴的,致使师生受伤的、有上下楼踩踏的……频繁的安全事故,触目惊心的案例,不得不让我们在践行安全教育中深思。
二 校园安全的现状
1.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空缺
为了追求教学质量,许多校园文化活动被残酷地占领和取消,校园原本应该是学生的天堂,但如今却因失去个性而成为监狱。许多学生已成为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他们的各种情绪障碍无法排解,各种行为问题没有人及时引导,时间久了,就产生了各种病态情绪和病态人格。
2.单亲家庭学生或孤儿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
单亲家庭学生或孤儿由于家庭的原因,学生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没有得到效监管,心理上和同龄人有着很大的差别。再加上爷爷奶奶放纵式的教育方法,使得这些学生缺乏安全常识,这些学生在校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比如偷窃、打架斗殴、欺凌他人或被他人欺凌等。
3.控辍保学劝返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
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里面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在于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所以每一个孩子,到了合适的年龄都要入学。但是由于父母的家庭教育和社会诱惑的原因,很多学生不愿意在校接受教育,老师为了完成控辍保学的任务,三番五次的带着礼物登门邀请学生来学校接受教育,并且应允了一系列的优待政策。这些学生到校之后,无视校规校级,蔑视老师,欺负学生,甚至带坏了很多以前表现良好的学生。如果管教严厉一些,学生便会以辍学为理由要挟学校和老师,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三 中学校园安全应对措施
1.从思想层面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从本质上说,任何教育都是为了改造人的主观思想世界,解决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言的。思想上的关口是最重要的阀门。同样在学校安全教育方面,首先要做的是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是做好一切安全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学校经常印发相应的安全教育手册去帮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或者通过专题讲座,班会等形式、具体的安全事例唤醒 “生命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
2.完善安全教育机制和制度
为了使学校安全教育有章可循,我们首先完善和健全了学校安全教育的制度和机制。尤其从学校领导层面要重视安全教育工作,要充分认识平安校园是近年来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其次,学校设置了专门的安全教育管理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为领导下的治保、政教一体的安全小组,层层落实,并且把安全教育细化在学校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名教师的行为上。再次,完善安全教育的相应机制和制度,主要包括监管防范机制和制度、安全事故快速反应机制、学生自护自救应急预案、安全事故报告、完善学校的应急方案等机制。此外,还完善和健全学校的相关人员安全工作管理考核机制、安全责任追究等机制,因而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3.加强对于教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
教师以及治保处的保卫人员等都是直接的责任安全负责人,校园采取在特定时间段进行校园封闭的管理办法。不仅如此,我们还划分相应的责任范围,明确责任内容,促使校园安全建设更具秩序性。
4.建立与家长及时联系的有效机制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建立与家长及时联系的有效机制,也是为学生全方位安全建立了有效屏障。通过建立相应的微信群、QQ群、云校家等平台随时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掌握学生的安全情况。
5.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
学校每学期每班开安全教育主题课,切实让安全教育的理念和内容进入到课堂,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系统的安全教育知识、技能,增强安全意识。尤其突出在教学中贯穿避险知识、自救互救知识、防火防爆知识、交通安全知识、 防止意外伤害知识、 防金融和电信诈骗知识等。安全教育课程可以按照季节性、时间性的原则,灵活地安排到课程表,并把安全教育课堂和实践情景演练紧密结合起来,从理论和实践上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能力。
6.抓好专题安全教育
专题教育是指在安全教育过程中,紧紧围绕某一特定的内容进行的主题教育。专题教育常常以大课堂的集中报告的形式进行。如,围绕交通安全教育的主题,学校请交警来校做交通安全的专题报告。 这有利于师生了解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
7.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实践活动
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学校邀请乡司法所和派出所以及乡禁毒办的人员,举办法制知识讲座和图片展览,讲授在不同情况下的逃生、自救互救方法,还可以进行地震、消防疏散演练等,提高师生自卫、自救、抗震救灾的能力。
8.完善学校的安全设备
对于校园内存在的不安全设备,学校应该及时更换。例如灭火器 、应急灯要及时检查,及时更换。安全设备的完善是从硬件的角度上保证校园安全建设的,也是安全建设的基础。从而促进校园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还可以采用告家长书、电子屏、云校家平台、家长微信群等形式大力宣传学校各项安全制度,还通过知识竞赛、考试、专题宣传等活动,增强师生安全教育的自觉性。
四 对学校安全教育的建议
1.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开展安全教育
“思考是理性的劳动。”面对当前中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转变教育观念,重新定位学校的安全教育与学科教育是互相协调一致的,师生的安全、校园的安定是学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认真完成安全教育平台上的内容
我国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要积极探索,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中,拿出一定课时,使安全教育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和应急能力。”固原市安全教育平台就是很好的一个安全平台,但是老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都是敷衍了事,没有按规定认真完成。今后,学校要每周组织学生学习安全教育平台上的课程,使学生更多的了解安全知识。
3.建立安全教育合作网
篇4
关键词:高校 安全教育 和谐校园 问题 对策
2004年北京林业大学首先把安全逃生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此后国内各大高校也相继效仿。2006年北京市将安全课设为高校的必修课,并和其他课程一样记入学生成绩册,这种做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的安全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成熟的经验,有些高校对安全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与科研、教学等相比,安全教育仍处于边缘化地带。
当前的形势对高校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安全教育,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面临的新挑战,认识到安全教育对高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进高校安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建设和谐校园。
一、当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教育认识不到位,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1 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过去一段时间,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一个快速扩张期,高校领导主要关注校园建设、学科建设、科研项目、对外交流等有形的成果,部分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缺失,致使安全教育在实施中形式大于内容。大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由某一职能部门承担,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而且普遍存在重管理轻教育的现象,安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 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够健全。部分高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运行体系不够成熟,安全教育未能规范化、常态化,系统性不够理想。有些高校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一些相关的制度,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难以落到实处。
(二)安全教育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 安全教育师资不足。当前高校安全教育课程主要由学校保卫干部和部分辅导员承担,而保卫部门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既有复转军人,也有留校的毕业生,还有人才引进时安置的家属,由于教辅部门编制有限,这些人经常是超负荷运转,并且他们的工作中心还是在安全管理上,整天忙于“灭火”。兼职教师的数量都不能满足要求,更谈不上专职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了。有的学校主要依靠聘请社会相关人员来学校开设讲座,人员的流动性更大。
2 部分人员素质难满足需要。现有的安全教育队伍中几乎没有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对安全教育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遑论进行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一些学校安全教育的资金投入有限,又很少对安全教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更谈不上对相关人员的实践锻炼,导致安全教育质量难以保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高校亟待充实一批既懂管理又懂教育、既能做好具体工作又能开展教学的安全教育师资。
(三)教育的内容不够完善,时效性有所欠缺
1 安全教育课程缺失。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一些高校未能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导致安全教育缺少主渠道;有些高校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却没有把它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安全教育的课时、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规范管理,教学体系不健全;有些高校经常以讲座、报告、公益宣传等替代安全教育课程,安全教育零敲碎打,系统性不强,因而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2 安全教育内容陈旧。现有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法律法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内容老化,体现不出时代性。现阶段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因素增多,与大学生有关联的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但是社交安全、网络安全、就业安全等相关内容并未被纳入教育的视野,文化安全、国家安全等领域的新内容也亟待完善。
(四)安全教育形式单一,效果不如人意
1 安全教育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目前高校安全教育主要采用集中授课、展板宣传等传统方式,也有的学校通过开设讲座、心理咨询等形式为学生传授一些安全知识,这些传统的教育方式曾经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信息媒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方式。因此,应该创新教育手段,采用贴近当代大学生生活实际的方法,从而使安全教育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
2 当前安全教育侧重于知识的传输,忽视了技能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传输安全理论知识是必要的,如果只限于纸上谈兵,会导致知行相背离的现象,削弱教育的效果。大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处理安全事故的技能、方法,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安全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大学生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培养。
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
1 要提高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稳定的保障,是高校安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应加强对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的领导机构,加强安全教育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规划安全教育的总体工作目标;加大投入以满足安全教育软硬件的需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安全教育的方法,逐步健全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
2 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高校的管理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从目标规划、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效果考核等方面建章立制;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力求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得到保证,从制度上确保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合理选配授课教师,并对安全教育进行全程监督管理,统一组织考查,实行责任追究制,以保证安全教育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从而使安全教育步入规范化、走向系统化、达到常态化。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1 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基础建设。在校内建立一支以高校保卫干部、部分辅导员、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等相关课程教师为主体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同时还需要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聘请公安民警、消防官兵以及各方面专家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在此基础上要正视物质保障,确保这支队伍的基本待遇、工作条件、职称评定以及今后的发展路径等,以保证队伍的相对稳定和基本的工作热情。
2 安全教育队伍的业务培训。加强对安全教育师资基本素质的研究,做好岗前培训,做到持证上岗,确保在岗教师熟练掌握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要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及时做好继续教育工作。高校还要关注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优选基础较好的教师,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帮助他们成为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专业教师。
(三)切实做好安全教育进课堂
1 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要做到规范有效。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天然的教育资源,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真正落实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的要求;要优化安全教育内容,依据制定出的教学大纲,系统、规范地进行教学活动;严肃课堂管理,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引起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确保教育的效果。
2 利用已有的教学体系,渗透安全教育。首先要利用成熟的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体系,有意识地渗透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是要发挥专业教学课堂的作用,任课教师在授课时结合课程内容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安全教育的内容,部分专业课程也应当传授一些专业安全教育的内容。根据高校的特点,做好阶段性的安全教育,对重点人物、重点阶段、重点任务要做好专题安全教育。
(四)安全教育应突出重点,注重教育效果
1 理论教育要生动活泼。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不断丰富安全教育方法,增强教育的效果。在理论灌输时注意结合案例加以解释,把生活中的案例编印成册供学生阅读、借鉴,或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做到以案施教;对于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安全问题,以开办安全知识讲座、安全形势报告会或组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活动、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也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宣传栏、校报等传播媒体和各种有效手段,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的、广泛的、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使安全意识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并成为一种习惯。
2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要利用学生组织活动的热情,使安全教育进宿舍、进网络、进社团。对学生宿舍中的安全行为进行教育、引导、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学之间相互教育和提醒,增强防范意识,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引导学生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社团活动,把安全教育与学生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把安全教育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以达到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
3 强化实践教育环节,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在安全
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实践教育环节。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展问题分析、安全演练、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通过组建大学生治安志愿者服务队,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使学生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防范技能的同时增强自觉维护学校安全秩序的责任感;也可尝试在校外建立安全教育基地,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五)安全文化的隐性教育
1 注重校园安全环境建设,营造高校安全文化。高校的安全教育,应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安全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安全观的形成,使大学生对安全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在安全教育中,要把潜移默化的环境文化熏陶与直接活跃的教育活动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篇5
一、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自护素质
1、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
为了加强学校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和领导,成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职责:负责学校安全工作的布置和监督。)
副组长:(职责:负责各项安全教育工作的组织管理。)
成员:各班主任(职责:负责本班各项安全工作的组织实施。)
2、加强安全常规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学生安全意识的增强,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意识。校内悬挂安全教育横幅。学校和班级定期利用宣传阵地进行专题安全教育宣传,使学生了解安全常识,增强自我安全防范能力。
结合具体环境和季节特点进行专门的安全宣传教育,落实相应的安全教育活动。班级每周都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要有记录、有实效。班主任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包括学生校内外安全事项。
班主任教育学生在校内不做危险的动作或游戏,遵守学校制度,文明守纪,在校不追赶,上下楼梯不拥挤;发挥少先队文明监督岗和学生的相互监督作用。教育学生校外遵守交通安全规则,不到有危险的地方去玩耍,特别是不擅自游泳、玩水;教育学生节假日外出要注意自身安全,不做对他人有危险或伤害的动作。
班主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防火、防电等日常生活安全防范教育。班主任每天对学生进行健康检查。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对未及时到校的学生要及时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教师要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禁止一切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的行为的发生。
3、加强对学生室外活动的管理和监控。
教师在校注意学生的行为举止,发现学生有不安全的举止应立即制止并进行教育。对于学生的在校室外活动,授课教师特别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防范工作,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教师组织的校外学生实践活动都要提前报告学校,同时把活动过程及学生的安全保护方案报学校备案,经学校同意方可进行。活动中组织好学生,组织安排好活动,保护好学生的安全。任何人不得擅自带学生到校外进行活动。
4、学校和家庭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安全综合素质。
安全教育工作要争取家庭的配合,班主任要经常和家长沟通,并提醒家长对子女进行日常安全的教育和监控,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对行为举止不规范的学生,班主任要经常性进行耐心的教育,并及时和家长联系,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工作要有记录。班主任利用家长会的时机对家长集中进行安全教育,引起家长的重视,拓宽安全教育渠道,提高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效。所有教师发现班级有患流行疾病的学生要立即向学校汇报,配合学校做好流行疾病的防控工作。
二、加强安全检查督促,确保学校财产安全
1、加强工作责任制度。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安全工作职责。建立一支学校安全工作管理队伍,树立人人都是安全工作人员的观念,共同做好学校安全和综治安全。
2、定期检查,确保校舍和校园实施无安全隐患。后勤人员要定期对校舍和校园实施进行安全检查,检查要有记录。检查人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检查的项目、安全状况要清晰,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解决不了的立即报告,确保校园安全,确保师生的在校人身安全。
3、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例会,履行安全情况报告制度。师生外出集体活动,在安全保障措施到位的情况下,建立申请报批制度。
4、严禁陌生人进入校园,发现可疑人或有扰乱教育教学秩序的要及时制止,或与上级联系,打110报警。
5、加强校园周边的综合治理工作,严禁校门口摆摊、堆杂物,严禁小商小贩到校向学生出售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及有危险的物品,严禁在校园周围有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的活动。
6、加强交通安全管理。重点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学校不组织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以及组织学生参加没有安全保障的社会活动。
7、加强校舍安全管理。学校定期进行校舍检查,发现险情立即处理。学校从实际出发,在集会后有秩序的解散。组织学生进行校舍突发事故的演练。
8、加强体育安全管理。切实加强体育课、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认真做好技术要领、运动准备、整理活动等方面的指导与安全保护,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对不适宜参加体育竞赛以及其他剧烈运动的学生,应予劝阻。
9、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将课堂教学状况纳入师德师风考核的专项整治内容,进行考核,杜绝教学事故发生。
篇6
关键词:幼儿安全;安全教育;家庭教育
一、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1.家长安全教育能力及幼儿自救自护能力。家庭中幼儿安全教育的目的可分为幼儿和家长两方面。对于幼儿,家庭安全教育是为了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避免幼儿发生意外伤害;对于家长来说,家庭安全教育应提高父母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教育技能,消除家庭环境中的安全隐患,为幼儿营造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环境。
2.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的主要类型。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的内容分为物质安全教育、环境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物质安全是指幼儿在平时生活、衣食住行中直接接触到的物质是否安全;环境安全是指幼儿生活环境的安全,包括设施安全和自然环境安全;心理安全是指在与家人和他人交往过程中体验到安全感,具有较强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理体验,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为了解D市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的现状,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所涉及问卷共分为四个维度:幼儿的家庭安全环境及幼儿一年内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家长的安全教育观念及行为、家长自身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幼儿的日常安全行为。研究样本为D市三所幼儿园小班至大班的幼儿及其家长。
2.访谈法。针对本研究的实际需要,通过访谈来了解家庭安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就研究的具体问题,对30名幼儿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家庭安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等方面问题,访谈内容大体围绕家长对幼儿安全教育的认识和幼儿与家长的互动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现状
1.幼儿家庭安全环境隐患。结果表明,26%的家长没有给家中住宅窗户加保护栏,这会加大幼儿坠楼的隐患。60%的家庭住宅周边有公路、马路且车辆来往频繁。56%的幼儿家庭住宅周围有可以游泳的河流,新闻中经常报道幼儿因玩耍而溺水的悲剧,家长应提高警惕。
2.幼儿家庭意外伤害事故。此项调查通过家长回忆一年内孩子在幼儿园外发生的安全事故,调查3~6岁儿童发生最多的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地点,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幼儿所处情景。幼儿在家庭中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最多的是烧伤烫伤(52%),其次是被刀、剪、尖物等物割伤(32%)。发生幼儿意外伤害事故最多的地点是家庭附近(78%),其次是发生在家庭室内(14%),最后是公共场所(4%)。
3.家长对幼儿安全教育认识。调查显示,12%的家长赞成“只要少让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就能减少幼儿的安全隐患”。家长的外在保护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幼儿受到伤害,形成幼儿安全自护能力是避免安全事故的根本措施。23%的家长基本赞同“在家里对孩子的约束越多,孩子就越安全”的观点。32%的家长认为,孩子还不懂事,所以不会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果幼儿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地治疗,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心理问题或将加重。
4.家长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现状。调查结果发现,家长利用各种方式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使用最多的方法是在孩子进行一些有危险性的活动前,提醒他注意相关的安全隐患;在孩子做出危险举动后立即给予教育。其次是通过图画书、讲故事或电视节目等方式让孩子掌握安全常识。最后是利用身边某个情景向孩子说明该情景中的安全隐患和应对措施;可以看出家长最常用的安全教育方法是在孩子做出危险举动后再给予安全教育,这样做比较被动。在生活中随机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较少。
(二)家庭安全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幼儿家庭安全隐患分析。随着各类家用电器的普及,幼儿家庭内的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家长的安全意识与家庭中的安全隐患成负相关,而家庭中的安全隐患与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成正相关。有些家长由于疏忽和经验不足等原因,没有及时发现和消除家庭室内的安全隐患是造成室内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家庭室外环境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不易改变,因此家长只有通过安全教育,使幼儿增强安全意识,培养幼儿的安全规则,才能避免此类意外伤害的发生。
2.家长对家庭安全教育的认识存在问题。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到,家长“保护”意识很强。现在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都十分关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家长会通过各种安全保护措施来保护幼儿不受到伤害。然而,这种保护对幼儿来说是外在的、依赖的、被动的,这种在过度保护下成长的孩子,会失去很多实践的机会,各种能力得不到提升。通过访谈30位家长,仅有6位家长表示经常带幼儿参加户外活动。其余有24位家长不能做到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游戏,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工作较忙”“没有时间”及“外面不安全”。有一位家长在访谈中明确表示“孩子在家里最安全,到外面玩车较多,人很杂,不放心”。
3.幼儿家长安全教育方式单一。通过调查发现,随着幼儿年龄逐渐增大,家长的“无缝看护”已经不能满足幼儿日益增长的活动需求。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逐渐被家长重视,多数家长只有在孩子出现安全问题时才进行教育。对于幼儿来说,最好的保护是自我保护。若家长只在发生危险后才提醒幼儿,不仅没有起到保护孩子的作用,对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增强也是无效的。
三、幼儿家庭安全教育优化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家长安全教育观念,提高家长安全教育意识
家长应改变安全教育观念,提高安全教育意识;既要加强自己的安全意识,给幼儿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也要转变自己的安全教育观念,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行为是在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家长首先应改变自己的安全教育观念。家长安全教育观念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缺乏正确的安全教育观念和不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首先,家长应确立正确的安全教育观念,即安全保护和安全教育并重。家长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重视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的培养,多给幼儿创造实践锻炼自护技能的亲身体验机会。其次,家长要做到全面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幼儿具体年龄阶段特征,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选择儿童易于掌握的安全教育方式。
(二)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家长提高安全教育技能
家长的安全教育技能主要包括排除家庭环境的安全隐患、意外伤害急救技能和安全教育方式等。一方面,家长要排除安全隐患,为幼儿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家长要做到安全放置生活用品,妥善安置危险物品。另一方面,家长要提高自身的安全防护和自救技能,掌握丰富的安全知识,学习常见意外事故的急救措施。最后,在安全教育方式方面,家长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常规,使幼儿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多向孩子讲解安全知识和自救的方法,根据孩子年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安全教育方式;多给孩子锻炼运动,安全防护自救技能的机会,只有幼儿自身的能力提高了,才能在危险情景中真正做到自我保护和自我救助。
(三)重视家园合作,发挥幼儿园主导教育作用
为提高幼儿的自护自救能力,幼儿园与家庭的配合十分重要。针对幼儿家长安全教育意识和安全教育观念中存在的问题,幼儿园可以开展家园座谈会和家访多种方式,与家长共同交流幼儿的安全教育,帮助家长解决家庭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对家园合作的形式上避免只采用口头说明的形式,创造实践机会,提升家长安全教育技能。可采取多种多样的活动,如邀请家长观摩班级半日活动、亲子安全隐患大排查等,在活动中使家长和幼儿都得到提升。
作者:来鑫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中职;多方紧密合作;校园安全防护体系
当前,从国家教育部到广东省,再到东莞市,都非常重视校园安全建设与管理,教育主管部门担当起了主要责任,联合公安、消防、综治办等部门齐抓共管,校园安全事故和学生伤亡数量有所下降,但形式仍很严峻。
一、构建完善有效的校园安全防护体系的重要性
(一)校园安全工作倍受各界关注。
据有关机构调查,我国校园安全事故仍处于多发期,每年非正常死亡的中小学生都在1万人以上,平均每天约40多名学生因各类事故失去生命,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校园安全问题已引起政府和各类学校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社会、家庭的关注。据专家分析,加强安全管理和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是可以避免的。可喜的是教育部在行动,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首次将学校安全教育写入了法律,为中小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提供了依据和保障。同年教育部联合十个部委下发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对各部门安全责任、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安全教育、校园周边安全管理和事故处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2007年制订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将公共安全教育纳入了中小学校教育。教育部还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机制,通过有针对性地安全预警、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通报各类事故、加强日常安全教育、普遍开展安全演练等工作措施,努力为广大中小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广东省在行动,2008年广东省校园安全管理平台开通运行,大大加强了我省中小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东莞市在行动,2013年起全市全面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推出了《东莞市学校创建“平安校园”考评体系》,进一步加强、规范了全市中小学校的安全建设和管理工作。
(二)构建有效的多方紧密合作的校园安全防护体系是必然选择。
现在的社会形势较复杂,有很多因素影响到校园安全。
1. 影响校园安全的因素。
(1)学校内部的安全管理还存在问题。比如:有些学校安全制度有了,但不够完善;有些学校安全做了隐患排查工作,但没有做到常态化,或排查得不够全面深入;学校各部门之间分工不够明确,缺乏协调沟通,没有形成合力;有些学校只将安全工作眼光放在学校内部,不主动与公安、消防等部门沟通,不大力排除学校周边的安全隐患;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安全常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2)学生家庭因素。家长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安全常识;工作较忙,无暇照顾和监管子女;没有对子女讲授足够的安全知识。
(3)社会不安全因素。主要有:校门外道路交通事故;学校周边发生的暴力、打斗、伤害行为;学校周边发生的敲诈、侵权行为;校外不良人员对在校学生的言行和心理威胁;在网吧等社会文化娱乐场所引发的治安事件和伤害;因学生旷课、逃学、离家出走在社会上发生的不安全因素;上网游戏、聊天、不健康书刊和音像制品造成的不安全因素;社会黄赌毒现象影响学生产生的不安全因素;社会不法分子对青少年的引诱、拉拢、教唆;父母离异,单亲,空巢留守、私租房屋引发的不安全因素。
(4)自然灾害。常见的有:地质灾害、气象灾害。
(5)中小学生自身因素。学生属未成年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有些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有些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
2. 校园安全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统筹管理上有一定难度。
有不少学校也较重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只因校园安全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多,工作量大,而不知该如何统筹操作。我们认为校园安全防护体系,首先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软件方面涉及到思想、制度、教育、组织、管理;硬件包括安全投入、物防、技防、运行维护等等。其次,校园安全防护体系还要从校园内延伸到校外,应将安全工作延伸到学生的家庭中去,延伸到社会,安全管理主动争取得到公安、消防、综治办等政府部门的支持,还有家长和社区的支持。没有一个健全有效的校园安全防护体系,学校的安全工作就会被动,有缺陷,甚至存在危险。
3. 校园安全工作必须紧密依靠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必须争取得到公安、消防、综治办等政府部门以及家长和社区的支持。
校园安全工作涉及到社会,涉及到校园周边安全管理,涉及到学生家庭和社区,必须多方紧密合作才能为校园安全防护工作营造一个好的环境。
(三)每间学校必须形成一个完善有效的校园安全防护体系。
校园安全工作要做到思想重视,制度完善,教育全面,组织得力,管理到位。校园安全防护工作必须做到制度形成一个体系,教育形成一个体系,管理形成一个体系,防范形成一个体系,并主动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充分依靠社会各界,最终形成一个大的、立体的、多方合力交织在一起的、完整的校园防护体系。
二、校园安全防护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应设有校园安全工作办公室、德育安全工作组、教学安全工作组、后勤安保工作组,各部门分工明确,通力合作。校园安全工作办公室主要职责:统筹监管校园安全工作;舆论动态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德育安全工作组主要职责:监管学生在校安全秩序;安全知识教育、逃生技能培训;校园安全文化宣传;营造良好校园周边环境。教学安全工作组主要职责:强化教师岗位安全职责;电教设备等的安全使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安全;校园网的安全管理。后勤安保工作组主要职责: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维持学生过马路和乘校车秩序;学校饮水、食品安全管理;学校各种疾病防控工作。
(二)安全教育。
包括三方面:对学生全面的安全教育、演练和心理疏导;对教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对安保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三)校园安全管理平台。
由学校安全专员负责,主要工作有:联系上级主管部门,接收上级部门发出的安全预警,向上级报告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情况;向学校领导转发安全预警,向学校领导报告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情况;向班主任发安全预警,通知班主任及时加强某方面安全教育;加强家校联系,向家长转发安全预警,提醒家长加强某方面安全教育,向家长宣传安全知识,接受家长对安全工作方面的建议和监督。
(四)班主任、科任老师。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维持好课堂、集会和上下楼梯安全秩序,落实好放假前十分钟安全教育。
(五)家校联系。
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密切联系家长,了解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排解安全隐患;校安平台与家长间的互动。
(六)上级主管部门。
学校通过教育OA、教育网、校安平台、全市学校安全工作QQ群等密切注意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安全工作要求和通知,认真落实,完善健全校园各种安全制度,及时加强某方面的安全工作,这样校园安全工作才有一个制高点,才全面,并赢得时间,避免事故发生。
(七)当地公安等部门。
学校紧密联系当地公安、消防、综治办、卫生防疫等部门,与各部门形成合力,及时化解校园内及校园周边各种安全隐患。
(八)社区。
学校参与创建安全社区工作,利用社区资源来加强学校安全,并为创建安全社区做出积极贡献。
三、校园安全防护体系中的几个机制
(一)领导机制。
学校安全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扎实开展,在校内管理上加强领导,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二)问责机制。
制定好全面完善的制度,落实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学校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各部门、各成员管理好自己的人和物,形成了“安全工作三级管理体系”,对于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实行问责制。
(三)联动合作机制。
校内各个部门联动合作,学校与公安、消防、综治办、卫生防疫等部门联动合作。
(四)预案、预警机制。
制定好全面完善的各种应急预案,包括踩踏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交通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火灾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疾病传染、食品中毒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等等;重视预防,及时向全体老师、学生家长及学生发出安全预警。
(五)检查机制。
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做到每日有巡查,每周一次排查,每月一次综合大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对学生的出勤实行严格的三级检查:学校领导检查,专业部检查,班级检查。
(六)监督机制。
学校一直坚持“维护校园安全,人人有责”的理念,形成若干层若干种对校园安全工作的监督:校长、校园安全工作办公室对学校各部门的监督;学校各部门之间的互相监督;学校工会、教师、学生对学校各部门安全工作的监督;家长、社会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监督。
(七)家校互动机制。
家长委员会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来,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密切联系家长,校安平台给家长发送及时有效的信息。
(八)安全隐患随时报告机制。
全校师生、家长发现有安全隐患时可随时向学校各部门报告,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及时解决。报告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口头报告、书面报告、校园网上报告、电话报告、短信报告等等。
四、校园安全防护体系的构建流程
(1)根据国家、省、市教育部门对校园安全工作的要求制订完善、健全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安全制度。
(2)制定出学校校园安全防护体系。
(3)对学生、教师、校园安保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
(4)学校各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又合作。
(5)充分用好校园安全管理平台。
(6)加强家校联系。
(7)加强与公安、消防、综治办、卫生防疫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
五、多方紧密合作基础上的校园安全防护体系构建的作用和意义
本校园安全防护体系体现了教育在前,制度为先,职责分明,预防为主,多方紧密合作等新的校园安全建设与管理的理念,体系构建要素完整,结构清晰,部门、人员分工明确,组织科学严密,机制可行有效。本体系重点体现了学校内部各管理部门的紧密合作,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紧密合作,学校与主管部门、公安、消防、综治办等部门的紧密合作,学校与家长、社区的紧密合作,最后形成校园安全管理完善,多方紧密联动合作,学生有较高安全意识和一定逃生自救能力,家长安全意识不断增强的校园安全防护体系,将校园安全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建立了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本案例不能说是十全十美、十分完善,但它是相对较全面和有效的。本体系是我校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完善而形成的,体系建设过程本身就是要不断主动适应社会的新变化,适应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实践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在我校工作实践中20多年来校园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学生及学生家庭也没有发生过大的安全事故。
(作者单位:东莞市电子商贸学校)
参考文献:
[1]邓琼.安全系统工程[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篇8
一、按照《班主任工作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班主任职责,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
二、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年级特点相应实施安全教育,特别在入学,实验,节假日、各种活动等重点环节,要及时、深入地做好安全教育工作。要善于运用发生的安全事故教育学生。
三、在系的统一部署下,每学期进行不少于两次集中安全或法制专题教育活动;应利用班会、班干部会议或其它方式及时落实学生安全的有关问题。
四、每周要不少于一次深入班级教室和宿舍,检查防盗、防火、防意外事故等情况,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动态,排查安全隐患,做好或协助做好有关学生的安全提醒工作和说服教育工作。
五、要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行为动态,切实进行校规校纪教育,尽量避免因学生的行为不当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对重点人物要重点防范,如发现安全隐患要依据有关规定从速、处理,同时做好教育转化工作。
六、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内务、饮食卫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七、要切实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排解心理障碍。
八、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帮助、引导学生妥善处理个人感情问题。
九、要及时、准确掌握学生作息情况和考勤情况,对于违反规定者,要及时予以批评教育。
负责审批学生1天之内但不离开学校的请假行为。批准前,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对擅自离校不归又不知去向的学生,要及时报告系(部、院)和学校,并做好和协助做好寻找、通知家长和学籍处理等工作。
十、根据学校或系(部、院)的安排,学生如需集体外出参观、考察、游览、观摩、演出、比赛、劳动、实验、实习、社会实践、从事公益活动、集会、游行等,事前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并做好或协助安全责任人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一般不允许学生以班级、班级小组或个人名义外出从事上述活动,如确属需要,须经系(部、院)批准,班主任承担安全责任。
十一、根据学校或系(部、院)的安排,学生在校内参加大型课外活动,应带队参加,或指定专人或做好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班主任承担安全责任。
十二、做好寒暑假期间经系(部、院)批准留校住宿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
十三、学生发生意外事故或学生要求保护人身、财产安全时,要迅速采取措施,同时报告系(部、院)和有关部门,并协助做好有关工作。学生人身、财产受到一般侵害后,要及时做好和协助做好调查、处理工作。学生发生非正常死亡、重伤或因被窃、失火等造成的财产重大损失事故后,要做好和协助做好抢救和现场保护工作,同时做好和协助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情绪,恢复秩序,并做好和协助做好善后处理工作,以及学生家长的接待、安抚工作。
要协助做好学生人身的理赔工作。
十四、要做好和协助做好学生精神病患者、伤残学生的监护、护理工作和学籍处理工作,以及学生家长的通知、接待和说服、教育工作。
十五、做好学生履行安全责任的工作。
十六、承担按学校和系(部、院)的有关规定应该承担的其它安全责任。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班主任和系(部、院)各持一份。责任书自签署之日起生效。
篇9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必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004-02
安全,众所周知,是我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个人、集体、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生存的根本。没有了安全,生存都不能保障,还谈何发展。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安全需要排在第二位,这足以看出安全需要的重要性。安全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应该纳入安全教育体系中。大到国家、社会、学校,小到家庭、个人,安全都是永不过时的主题。
安全如此重要,那么,在全社会开展安全教育就是十分必要的。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企业,都与安全息息相关。然而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连续不断的发生校园安全事故,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凸显出来。怎样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又成为重中之重。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它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专门人才的任务。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但从目前来看,大学生更倾向于把学习、考试放在首位,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安全意识,逃生技能更是一片空白。安全教育的缺乏,学生安全意识的淡薄,酿成了一个个令人窒息的悲剧,高校安全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1 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
我国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始终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往往只重视孩子的考试成绩与升学,而忽略了对他们安全、责任、生命等问题的教育。生命安全的教育在大学里也缺失了,学生思想意识里没有安全这个概念,有的最多也是一些大道理,没有实践与锻炼。当案件发生时,生命就在一个意念之间。如何从理论到实践,怎样保护生命安全,大学生无从知晓,造成了一系列惨剧。
主管教育工作的李岚清同志在其《教育访谈录》中说:“每见到一份事故报告,都要引起我阵阵心痛。尽管许多事故最终都能依法查处并追究责任,但人死不能复生,亡羊补牢,毕竟为时已晚。人死了,还谈什么教书育人呢?生命不保,谈何教育!”
或许我们会发现,大部分高校都通过文件等形式明确规定了对大学生进行有关安全方面的教育,事实上也确实有安全教育。那为什么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如此的缺失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的安全教育不到位,并没有落到实处。
1.1 学校安全教育只停留在理论上,缺少实践:日本是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所以它重视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与逃生技能,多次演习,落到实处。而我国缺少的恰恰是实践。有些学校即使进行了“演习”,但学生却质疑是在“演戏”,只是表面工作而已。当灾难发生时,他们也知道要逃生,但怎么做就是一个问题,缺乏一种技能。
1.2 大学生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淡薄:大学生安全知识的缺乏也体现了他们安全意识的淡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不好,生存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差。而且有些学生家长仍然守着传统观念,认为到了大学就到了“保险箱”,一切由学校负责,安全是可以保证的。即使出了事情,也把责任完全归于学校,有的还指向社会,反而忽略了自己身上所应担负的保护自己的责任。
1.3 学校的安全设施陈旧,存在隐患:许多学校遵守国家规定,配置了相关的安全设施。表面看来似乎很正规,但问题却很多。宿舍楼的灭火器多年不更新,宿舍阳台没有护栏,应急通道形同虚设等等,一些学校更是违法违章修建校舍,安全性大大降低。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教学楼和宿舍楼的安全性成为学生的心病,有时安全事故正是由于学生对学校的安全设施产生怀疑、造成恐慌而酿成的。
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缺失,学校安全教育的空白,已带来了我们无法回避的后果,一个个生命渐行渐远。他们在最美好的年龄失去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让生者叹息。对于他们的家庭,他们的离去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年迈的父母如何安度晚年,尽享天伦之乐?对于学校来说,这是一个无法收拾的残局,学校的秩序因此混乱,学生心理失衡,恐慌,学校的管理难度也加大了。对于社会来说,更是一个沉痛的教训。在饱受舆论压力之时,加强安全教育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迫在眉睫。
2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篇10
大家好!
下面,我将对一年来的工作,从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德育形式的创新,办学行为的规范,管理机制的完善和宣传工作的加强等方面向各位领导、同志们作如下述职。
一、加强自身修养,不断丰富完善自己
一年来,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学习,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已,恪尽职守。我能积极带头认真组织参加各类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在学校事务管理中,我一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政务公开,始终以集体利益为主,从大局利益出发,秉公办事,求真务实,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树立团结和依靠广大教职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才能办好教育的思想意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奋勇前进。
二、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升教师形象
一年来,围绕“讲师德,树新风,强素质”这一主题实践活动,结合《桃李园学校开展“讲师德、树新风、强素质”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通过集中培训、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专题讲座、师德演讲、座谈会和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周例会和教师自学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政策法规,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倡导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的高尚师德,提升了教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创新德育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努力探索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健康发展。学生思想活跃、心理健康、积极进取,良好的学风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