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运输的主要方式范文
时间:2024-01-31 17:49: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流运输的主要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工程项目物流是指在水利水电、石化、冶金等大型建设项目中,通过大型货物和设备的运输为基础平台的物流活动。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式的逐步发展,全球范围内大型跨国公司不断发展,工程物流概念和配置措施不断应用在各种工程建设中。但是由于目前国内外对工程物流的深入研究不足,成果较少,研究的广泛性和深入性都无法满足当前工程物流的运输管理要求。随着近年来工程物流事业的迅速发展,各个学者和专家逐渐开始关注物流领域的研究和优化。
1、运输方案优化选题
当今的世界是经济一体化的世界,全球范围内各种大型物流公司不断兴起,为各种大型工程项目所需要的设备和生产资源的配置提供了有力保证。工程项目物流服务是为了满足各种大型建设项目所需要的物流计划、执行和各种控制过程,为各种项目建设工程提供成套的物流解决方案和专业的服务。由于在物流运输中各种设备价值高、运输和装卸风险大,因此就需要在运输方案中进行优化和选择。
2、工程物流的概念
工程物流是一种近年来经物流市场专业细分化形成的物流分支。是一种服务形式,是以工程项目为服务对象并为其提供物流服务的体系。工程项目是一个专业术语,属于项目的一个大类,是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为目标产出物、有开工时间和竣工时间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所组成的特定过程。为了满足在工程项目中的各种设备需求和材料需求而进行的物流计划、执行和控制,为项目建设提供完全解决方案。
3、工程物流特点
工程项目物流由于其专业特性,与其它细分的专业物流领域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有着不尽相同的地方。工程项目物流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物流主体的特殊性
工程项目物流主体的超重、超大、价值昂贵等是工程项目物流的主要特征。由于大型水利、电力、石化等建设项目多是耗资巨大的大型工程项目,其成套设备中的的工程核心设备通常是价值昂贵、重量超重、体积尺寸超大,产生的物流活动和其它货物形式的物流活动具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工程项目物流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是大型超限货物及其配套设备的差异化的物流活动。
3.2 物流技术的特殊性
在工程项目物流中,大型货物的跨国运输是工程项目物流的重要内容,其涉及的诸多环节需要通过科学的计算和论证,并通过采用一系列的科技含量较高的手段来实现其运输过程。因此,工程项目物流的技术水平又是物流领域中的高端。
4、运输方案优化原则
4.1 安全性原则
运输方案的安全性是保证物流运输的前提,而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是保证运输安全性的首要条件,它包括人身、设备和被运货物的安全。为了保证运输安全,应首先了解要承运货物的特性,如重量、体积、贵重程度、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易碎、易燃等危险性),然后选择安全可靠的运输方式。
4.2 及时性原则
设备运输的在途时间和到货的准时性是衡量运输效果的又一重要指标。运输时间的长短和到货的准确性对生产的顺利进行影响极大,由于运输不及时造成用户缺货,有时会对客户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3 低成本原则
运输成本是衡量运输系统的综合指标,也是影响物流运输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运输费用似乎和以上的两个原则存在悖反,如为缩短运输时间,选择速度更快的运输方式,一般会引起运输费用的增加。因此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即保证生产的顺利开展,又要运输系统的成本较低,需要综合考虑全局之后衡量一个最优的方案。
5、制定运输方案的步骤
5.1 方案策划
制定物流运作模型后,即可着手于物流方案的策划阶段。策划的主要内容包含多条运输路线、多种运输方式和多类型运输工具的相互组合即选择,装/卸货物方式、具体实施步骤等。每个方案考虑的内容也各不相同,例如装船方案就主要考虑船舶的类型和货物的配载;运输方案则主要考虑运输线路等因素。制定物流方案的两个必要条件如下:首先,必须满足客户提出的物流需求,其次,物流方案需要必要的、科学的技术论证。满足客户需求是制定方案的首要条件,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定性的标准,达到足够满足客户提出的需求即可;对定量标准,则应尽量满足客户需求。论证物流方案是指判别物流方案可行性的具体要求,主要有依据经验判断、数据分析及实验论证。
5.2 运输方案的选择
由于不同工程项目物流对运输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在社会发展中,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是提高运输质量、保证运输效益的一项重要内容。工程物流广泛采用多式联运的运输方式进行物流项目运输。多式联运是水路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多种方式的紧密衔接和密切协调。优化多式联运运输方式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前提,通过最佳的联运方式和运输路线减少物流成本。由于工程项目物流的多式联运涉及多种运输方式且运距较长,所以还需要较强的技术支持。工程物流运输方式的选择,通常基于以下三要素:一是运输的安全,安全性是工程项目物流运输方式选择中的首要要素,也是客户关系的核心问题。二是运输的时间,工程项目物流中对运输的时间有较高的需求,货物是否及时运抵收货地将影响整个大型项目的建设进度。三是运输的成本,即以最低的运输成本完成符合客户需求的物流服务。因此,工程项目物流运输方式的选择是综合考虑上述三要素后,在确保运输安全的前提下,能符合客户运输时间要求的运输成本最低的多种运输方式联合的方案。
篇2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运输决策 运输方式 运输路线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不断壮大,物流利润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已经成为整个供应链的利润“黑洞”。运输决策是第三方物流管理过程中的关键决策问题,进行物流运输决策优化研究,能够提高物流运输管理的科学水平。
一、第三方物流运输优化决策的概念
决策作为物流企业的重要职能,在企业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第三方物流运输优化决策,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原理与方法,选择运输方式、载运工具、运输线路,结算运输费用及相关手续费,配备运输人员等,实现运输路径短、运输环节少、运输速度快和费用少地使货物运至目的地。避免不合理的运输和次优化的情况出现。
二、第三方物流运输优化决策的内容
1.第三方物流运输方式的选择决策
(1)第三方物流运输方式选择决策的概念
第三方物流运输方式决策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所运输的原材料、半成品以及产成品的性质、规格、数量等标准,从五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出发,运用决策理论建立数学模型,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的过程。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对运输方式的决策,选择最适合的运输方式,保证货物安全地、快速地、经济地运到目的地。
(2)第三方物流运输方式选择决策方法
物流运输系统的目标是实现物品安全、快速和低成本的运输,即运输的安全性、速度性、准确性和经济性,这几个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第三方物流运输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环境、运输服务的目标要求,采取以定量分析为主,辅以定性分析的的方法进行选择。单一运输方式的选择就是选择一种运输方式提供运输服务,常用的方法是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是在确定运输方式评价因素的前提下,根据这些评价因素对运输方式的选择所起的作用不同,分别赋予其相应的权重,然后对几种不同的运输方式进行汇总计算,最终选择一种运输方式的方法。
①评价因素的确定
评价运输方式的因素有运输方式的安全性、速度性、准确性和经济性等。
②权重的确定
企业的环境不同,货物的规格、性质、价格等不同,收货单位要求的运输批量和交货日期也不同,这些特性对运输方式的选择的重要程度也因此不同。所以,可以通过给这些评价因素赋予不同的权数加以区别。设a1、a2、a3、a4分别为安全性、速度性、准确性和经济性的权重。并使其满足:
∑ai=1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决策者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所区别,偏好会有所不同,因而给定的权重不同,这样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③计算运输方式的综合评价值
运输方式的综合评价值的计算公式为
Fi= a1F1i+ a2F2i+ a3F3i+ a4F4i (i=1…5)
A.安全性的数量化。运输方式的安全性可以用某段时间内货物的破损率来表示。破损率越大,则安全性越低; 破损率越小,则安全性越高。假设这五种运输方式的破损率分别为D1、D2、D3、D4和D5,则平均值D为:
D=(D1+ D2+ D3+ D4+ D5)/5
各种运输方式的安全性,可用相对值表示如下:
F1i= Di / D (i=1…5)
B.速度性的数量化。运输方式的速度性主要表现为货物从发货地到收货地所需要的时间,即货物的在途时间。所需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反之,所需时间越长,速度越慢。假设这五种运输方式的所需时间分别为T1、T2、T3、T4和T5,则平均值T为
T=(T1+ T2+ T3+ T4+ T5)/5
各种运输方式的速度性,可用相对值表示如下:
F2i=Ti/T (i=1…5)
C.准确性的数量化。运输方式的准确性主要表现为计划的时间、成本等与实际发生的时间、成本之间的误差,误差率越小,则准确性越高。假设这五种运输方式的误差率分别为Q1、Q2、Q3、Q4和Q5,则平均值Q为:
Q=(Q1+ Q2+ Q3+ Q4+ Q5)/5
各种运输方式的准确性,可用相对值表示如下:
F3i=Qi/Q (i=1…5)
D.经济性的数量化。经济性主要用物流费用的多少来表示,相关物流费用主要包括仓储费、运输费、装卸搬运费、包装费及相关手续费等。在运输过程中支出的总费用越少,则经济性越好。假设这五种运输方式的误差率分别为C1、C2、C3、C4和C5,则平均值C为:
C=(C1+C2+ C3+ C4+ C5)/5
各种运输方式的准确性,可用相对值表示如下:
F4i=Ci/C (i=1…5)
求出综合评价值之后,从定量分析的原则来看,选择数值最大者。
即:max F=max(F1、F2、F3、F4、F5)
多式联运的选择就是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联合起来提供运输服务。在实际运输中一般铁路与公路联运、公路或铁路与水路联运、航空与公路联运应用较为广泛。
2.载运工具的选择决策
(1)载运工具选择决策的影响因素
尽管现在交通发达可供选择的载运工具较多但对于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运输不是所有承运人都能很容易地获得所需要的运输工具的。对于运输工具的选择,不仅要考虑运输费用还要考虑仓储因此要综合考虑进行选择。
另外,运输工具的选择还要考虑不同运输方式的营运特性,包括速度可得性、可靠性、能力、频率等。相对来说汽车运输虽费用低,但运量小能力不如火车和轮船而火车、轮船虽运量大费用也比较低但急需时却不如汽车那么容易获得。
(2)载运工具选择决策的方法
运输成本比较决策法,实际上是运载工具决策的量化分析方法。不同的载运工具产生不同的运输成本。因此最佳的运输服务方案是既能满足客户的需要又能使总成本最低。
3.第三方物流运输线路选择决策
(1)概念
第三方物流运输线路的决策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利用运筹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物品从供应地到需求地运输过程中所有的运输线路,选择最优的运输路线的过程。第三方物流运输线路决策可以实现整个运输方案选择和优化的合理化,将货物以最短路线、最快速度和最小费用从供应地运往需求地,快速满足不同顾客的要求,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效益最大化。
(2)第三方物流运输线路的选择优化
①起讫点不同的运输线路选择优化
从单一的起点到终点,有很多条线路可以选择,然而,运输线路选择优化的任务就是要找出使总路程的长度最短的线路。这就是运输规划中的最短线路问题,通常称为最短路径法,或者称最短路线方法。即是列出最短运输线路计算表,分步骤地计算。通过比较,选择走近路。
最短路径法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求解。把运输网络中的线路(有的称为链)和节点的资料都存入数据库中,选好起点和终点后,计算机可以很快就算出最短路径。
②起讫点相同的运输线路选择优化
起点与终点为同一地点(起迄点重合)的物流运输线路的选择优化,目标是寻求访问各点的次序,以求运行时间或距离最小化。这一类问题没有固定的解题思路,在实践中通常是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结合历史经验寻找比较适合当前情况的方法。历史经验总结如下:应尽量使车辆运行路线形成泪滴状。一般情况下,当运行路线之间不发生交叉式时,车辆运行线路的安排是合理的。
③多个起讫点直达的运输线路选择优化
在有多个供应地向多个收货地供应货物或提供物流服务时,物流运输线路选择优化的任务是要为各收货地指定能够安全、快速、低成本为其服务的供货地,同时要实现整个供货地和收货地系统的最优。
图上作业法包括运输线路不成圈的图上作业法和运输线路成圈的图上作业法。运输线路不成圈的图上作业法较简单。就是从各端点开始,按“各站供需就近调拨”的原则进行调配。成圈的线路流向图要同时达到既无对流现象,又无迂回现象的要求才是最优流向图,所对应的方案为最优运输方案。
三、结论
在我国,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运输的重视程度各不相同,但通过运输优化决策降低物流成本,为客户提供快速、方便和安全的配送服务的目标是一致的。本文所提供的运输优化决策的内容及方法,应该能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系统的运输决策提供实际操作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俞明南,刘申,李阳.物流管理中的运输决策[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1)
[2]胡松评.运输方式选择的决策模型[J]. 物流科技. 2002(02)
篇3
随着我国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冷链物流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入的分析冷链物流运输工作的现状,并结合当前我国物流市场的发展需要,对冷链物流服务网络的优化设计方案进行设计,是当前我国很多物流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冷链食品物流运输网络的主要优化策略
1.完善食品冷链物流运输网络的调查统计机制
要根据运输网络的具体需要,对运输网络的优化方案进行设计,并根据方案的设计理念,对网络优化方案的技术进行完善。可以尝试拓展网络表格的制定形式或采用电子表格的方式完全取代传统形式的表格。也可以使用加权评分的方式对表格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使表格能够更好的根据加权评分的方法对物流状况进行整体评估。例如,福建省某食品冷链物流企业,根据现阶段运输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了物流运输网络的构建,通过大量物流运输网络的信息资源,对具体的运输程序进行研究,使运输成本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要加强对图表制作团队的关注,保证相关从业人员能够具备足够的洞察力,使数据网络的应用可以通过调整统计方法的方式进行网络优化方案的设置。现代化手段和传统手段的对接,是提升冷链物流整体管理质量的重要方式,要使用人工记录和电子记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基础性数据的调查,使技术尚不完善的环节可以实现新旧技术的逐步转换,当电子技术完全实现冷链物流的控制之后,操作团队可以更好的进行运输网络优化等级的设置,使运输网络的运行质量能够得到更好的提高。
2.构建冷链物流运输网络模型
要将运输网络模型的构建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使运输活动能够更好的利用随机处理的方式进行相关信息资源的统计。在进行物流环节各项因素分析的过程中,运输网络模型可以保证对各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连接处理。因此,网络模型需要很好的处理使用过程中的一系列变量,并根据这些变量进行冷链物流质量的判断。要对冷链物流运行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使相关问题能够得到全面的掌控,尤其要加强对物质中转地点的关注,使冷链物流各个环节的经济成本能够得到完整的呈现。要在模型当中对冷链运输过程中的具体运输方式进行调查,使运输活动能够更好的通过运输量的控制实现运输质量的提高。可以根据计算机网络的具体运行需要,对专业人士的分析情况进行研究,使分析活动可以更好的促进冷链物流网络模型质量的提高。要将各类物品的库存量情况使用模型进行完整的呈现,以便分析人员可以根据库存量对后续的物流规划方案进行设计,提升设计活动的合理性,为物流团队节约更多的资金成本。
3.完善冷链物流优化模型
服务网络的优化模型是在原有模型基础上的一种拓展,因此,要正确的将运筹学作为提升优化模型质量的主要理论依据,要将数学模型作为模型构建的基础,使冷链物流运输服务网络的具体优化方案可以通过优化模型进行基础性信息数据的录入,以便模型能够更好的对运输状况进行明确。要将数学方法作为提升冷链物流运算质量的基础性方法,以便物流优化模型可以通过相关标准的调节实现评价机制的完善。要在基本完成优化模型构建之后,通过多种分析方法进行模型科学性的研究,首先,要对工程技术实施分析研究,确保工程技术能够适应冷链物流领域的实际需求,还要注重对模型的机构进行分析,使优化模型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冷链物流的运输质量。还要将模型的成本分析作为一项重点任务,通过优化模型的状况,对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统一研究,使优化模型的科学性能够通过成本进行判断。
三、食品冷链物流领域的主要优化方法
物流领域要加强冷链物流方面的管理,将冷链物流作为物流领域的一项独特的因素进行分析,使冷链物流领域能够更好的提升管理质量,促进物流人员工作效率的提升。要将提升冷链物流领域的基础设施水平作为重要的任务,使用信息化手段对冷链物流领域的信息服务系统进行完善,使信息交流活动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交流质量的提高。例如,浙江省某食品冷链物流团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未来一个月内的食品运输环节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并使用计算机技术对各类复杂的运输因素进行了完整的分析,使冷链物流团队能够通过计算机技术掌握最新的物流信息,提升经济效益。提升食品冷链物流的整体质量,不仅需要对运输环节的技术性因素实施分析,也需要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要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正规化处理,以便冷链物流领域的各项管理工作都能采取统一的标准进行。
篇4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企业内部物流成本;控制;思考
一、制造业企业自营运输的必要性及运输成本的重要性
根据我国仓储协会对我国的物流需求状况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沿海发达地区仅22%左右的制造业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而我国内地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例仅占2%,可见大多数制造业企业还是选择自营物流,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内地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运输效率普遍低下,不适合第三方物流运输的运作。另一原因是目前大多数制造企业都拥有自己的汽车车队,仓库、物流装卸机具,同时拥有大批精通本企业生产业务的物流作业人员,如果不将这些好好地整合利用起来,那么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浪费了企业的投资资本。因此,我国国内目前已有一部分比较有实力的企业,比如京东、海尔、美的等,他们都不惜巨资在全国各地打造自己的物流体系,从而建立自己的物流平台。
但是,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自营物流运输成本由于运输没有进行合理规划、运输成本控制重视程度不够等导致其占整个物流系统成本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的运输成本占全部物流成本的45%左右,这就意味着对物流成本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运输成本的控制。另外,运输是企业产品得以实现生产和消费的连接基础,运输的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收益和利润,而且还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景,因此,从这个方面看,对运输成本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基于成都某制造业企业的物流运输成本控制策略
成都某制造业企业是一家业务覆盖全国的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该公司主要从事化工、军工、石油等领域内应用的大口径厚壁不锈钢管道和管件、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以及上述行业机械装置备品配件的生产制造。
(一)减少运输环节
运输这一环节是整体物流活动中的一个相对主要的环节,因为它不仅包括运输活动,还包括围绕运输活动而进行的装卸、搬运、包装等工作。众所周知,运输环节上每多一道工序,也就意味着要多浪费一些成本。因此,我们在调运物资并进行适当整合时,如果有条件进行直运的,应尽可能选择直达运输,尽量减少二次运输的次数,这样能有效降低运输成本。
(二)根据货物的不同属性,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1.对于该制造业企业生产出的各种产品,应尽量根据货物的时限、运输距离、运输批量、价格、体积、交货时间和到达地点等特点,从而选择相对应的运输工具。我们要在保证不使商品损坏丢失、物流时效的前提下,根据货物的不同属性,应尽可能选择相对廉价的运输方式。
2.适当采用联运运输方式。联运方式有陆海联运、陆桥运输、多式联运等。通过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互补,实现运输的快速效率化、低成本、及时性等。该企业成都工厂至地区采用铁路+公路的联运方式。成都至路程达千公里以上,如果仅仅是利用汽车运输,则其运输成本是相当地高,这是很不合理的一种运输方式。因此,该企业选择在火车站旁建立物流仓储基地,先采用铁路运输将产品从成都运到物流仓储基地,再通过汽车运输将货物从物流仓储基地到各客户手中,从而进行门到门、点到点的物流配送服务。通过采用这种中转的货物运输方式,其全程的铁路和公路总的运输费用、仓储成本及仓库租赁费用的和远远小于原来的只通过公路直接配送的运输费用,从而给该公司节约了不少运输成本。
(三)充分利用自己的生产基地进行物资调运
根据“单一品种物资的运输调度问题”而得的优化模型来对该公司的物资进行调运。假设该公司生产某种物资的有 m个工厂,而各工厂的产量分别为 ai(i=1,2,3,…,n),同时有 n个销地,而各个销地的销量又分别是bj(j=l,2,3,…,m),同时假设运输该单位物品的运价是 cij,因此,通过合理调运这些物资从而使该公司的总运费达到最小。
(四)合理规划车辆调度
通过采用物流敏捷调动优先技术来建立车辆调度模型,优化车辆的调动速率以及合理规划车辆的调度,从而降低运输成本。
1.物流敏捷调动优先技术的基础
(1)建立规范的配送网络,即可行运输路径的寻找;
(2)建立基于调运优先准则的递阶控制机制;
(3)所需的基础信息:配送中心的货物库存信息;配送点的货物需求量;可行运输路径的信息;车辆的可调运情况。
2.基础信息描述
主要有:对配送中心的货物库存信息描述;对需求点的需求信息描述;对可行的运输路径的信息描述;对配送中心的运输车辆的信息描述。
(五)提高运输工具的装载效率
在单位运输费用一定时,充分利用运输车辆的容积和载重量以及改善装载方式从而提高装载水平。主要做法有:轻重配装、解体运输、多样堆码、拼装整车运输、组合运输以及托盘化和集装箱化运输等。其中,解体运输是指对于一些体积较庞大且不容易装卸的货物,可以先将其拆卸再分别包装到运输工具中,这样也很大地提高了运输工具的装载效率。
总之,影响制造业企业物流运输成本的因素有很多,以上仅列举了几个比较重要措施来控制运输成本。因此,要想能很好地解决物流运输成本的问题,我们就必须要运用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影响运输成本的各种因素,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使物流运输成本更加合理化。(作者单位:西华大学管理学院)
本文受到西华大学“西华杯”项目“四川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绩效研究”资助。
参考文献
[1] 鲍新中.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篇5
关键词:绿色物流;汽车运输;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汽车运输作为一种快捷、迅速、机动、灵活的运输方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受到重视。加强汽车的维修管理和运输管理,采用运输合理化的技术方法,并开展共同配送、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等有效措施,才能使汽车运输符合新时期条件下绿色物流的高级意识形态,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色物流的实施要求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能体现“绿色效益”,汽车运输作为城市运输的主导方式,在物流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汽车运输造成的环境污染尤为严重,日益受到各界的重视和担忧。只有通过合理的环保对策和配送方式,才能使已突出矛盾得以缓解,并使汽车运输得以长足的可持续发展。
1 汽车运输的特点
汽车运输具有快捷、迅速,机动、灵活的特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层次经济活动对运输的需求,使得汽车运输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并在物流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城市运输过程中。另外,汽车运输也有其不利的一面,诸如能耗高、运行成本大;社会公害严重、污染环境;安全性差等。由此可见,作为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汽车运输具有较为明显的优越性,亦有短处。
2 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当代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以及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为了实现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这种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样适用于物流活动。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就是要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的物流,循环型物流转变。
3 汽车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物流在城市运输环节主要依托汽车运输,但是汽车运输造成的环境污染在城市环境污染所占比例很大,并且危害严重,为了可持续发展,汽车运输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汽车运输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1 汽车运输在城市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汽车运输是唯一能够深入城市大街小巷和各个角落的一种运输方式。它除了直接承担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物资交流等大量客货运输任务外,还要为铁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承担起点和终点的客货集散任务。甚至铁路、港口、机场、管道等建设工程,也往往需要先修通公路而后才能开工建设。因此,汽车运输是市内运输的主导方式和社会经济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结构之一,在经济发展中起了突出的作用并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
3.2 城市汽车运输对环境污染的原因
汽车运输产生的污染比其它同类情况严重,这主要跟运输组织结构、实施方式等物流运行模式有关。具体原因可归为:技术落后;运输组织方式不合理;车辆更新慢;部分生产企业空间布局不合理等。
3.3 汽车运输的环境污染途径
3.3.1 由汽车本身运行造成的污染。当前汽车几乎均为内燃机动力,采用石油产品作为燃料,石油产品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排入大气,对人类的生态环境和身体造成直接危害。另外,汽车运行所产生的振动和噪声,以及车辆电子系统产生的电波公害,也严重危及环境;
3.3.2 在货物运输过程中运输、管理和保护货物过程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以及货物本身造成的污染。
4 基于绿色物流的汽车运输发展与对策
4.1 汽车货物运输的环保对策
首先,应加强汽车的维修管理和运输管理:提高汽车的技术含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汽车燃料质量,推广清洁燃料;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继续采取一些行政措施,科学组织交通行车。通过运输合理化措施来降低货物运输中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采用使运输合理化的技术方法:提高运输工具的实载率;配载运输;挂车运输;通过流通加工使运输合理化。
4.2 开展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Joint distribution)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即多个客户联合起来共同由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来提供配送服务。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共同配送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同产业间的共同配送和异产业间的共同配送。对于同产业的共同配送模式,共同配送的整体组织难度相对较低,发展起来相对容易。对于异产业共同配送而言,集约化程度越高,要求专业化的水平越高,因而对于异产业的共同配送,应主要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来主导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4.3 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
复合一贯制运输(Combined transportation)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从物流渠道看,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
4.4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第三方物流,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
5运输企业发展绿色物流业的有效途径
5.1要进行经营策略的调整
运输企业要根据物流的运作规则和市场的需要,抓住机遇,调整经营策略,学习物流管理,扩充物流技术,迅速进人区域物流系统;要从运输本业出发,提供多方位、全方位的物流服务;要与用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参与供应链的管理;要建立实时信息系统、存货管理系统,以及与用户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现代绿色物流服务的需求,说到底,是用户在质量方面的高层次需求,是我们运输企业发展所必然要跨越的一个台阶,只有迈上这个台阶,我们才能面对物流服务需求的挑战。
5.2要提高服务意识
对运输企业来说,发展物流首先是一个服务问题。运输企业在向现代绿色物流服务的融合和转化中,必须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将满足用户的需求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宗旨。
现代绿色物流运作强调物流服务企业要向它的上游和下游寻求服务对象,并与之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形成跨行业的、优势互补的联合与协作,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因此,作为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要同工商企业建立起紧密联系的伙伴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工商企业要转向使用“第三方”专业物流服务企业,不仅向它们提供生产计划和交易数据,而且要同它们分享战略信息,以便共同策划最佳的方法和采用更有效的手段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专业物流服务企业要为用户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使用户切实从接受专业物流服务获得比它们自己经营物流更多。
5.3要找好切入点 随着流通领域里商品供应和配送系统的变化,运输企业要同商业部门更紧密的联系起来,不是去经商,而是去为商业服务。近年来我国商业零售业建立配送中心,实行商品的统一采购,统一订货,统一配送,和统一管理。而各地这类商店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厂家配送少,社会配送体系尚未形成,店内自行配送投资大。在这种情况下,运输企业应该力争融入,发挥自的长处,以运输为本,向“配送”服务转化。
6.结束语
目前,西部地区社会化物流形式尚未形成,但应该看到,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现代绿色物流体系运行效果已然体现,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最终会推动现代绿色物流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形成与发展。因此,我们运输企业要更新观念、早作准备、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加快发展速度,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的需要,才能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冯崇毅.汽车运输企业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篇6
[关键词]精益化;物流成本;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8-0033-02
1引言
我国物流成本在GDP中比例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按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2012年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18%,远高于发达国家的7%~8%的比例,物流成本有很大改善的空间。物流被公认为第三利润源泉,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利润率普遍不高,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物流成本占运营成本比例高,物流成本的削减可以带来利润成倍增长。随着国内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等原因,国内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将物流成本降到最低,这样才有可能成为行业中的成本领先者。
2精益化物流成本控制的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物流成本控制的对象主要有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几种形式,物流成本控制贯穿各个环节,只要发生物流成本费用,都可以进行物流成本控制。精益物流成本是精益思想和物流成本控制的有效融合。精益思想来源于丰田的生产实践,注重过程管理,特别是流程管理,讲究速度,引入精益思想后,流程改善明显,但是精益思想缺少结果管理的具体计量工具。物流成本控制理论有着丰富的定量分析手段,特别是对物流成本中的运输和库存环节方面,可以预测、测量、纠偏。物流成本控制是讲细节的,但是在改善流程速度方面比较慢。精益思想与物流成本控制结合,形成了优势互补,可以既满足客户的需求,又改善全局物流成本,对提升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1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
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消除浪费。按照精益中对浪费的定义:残次品,过量生产,等待处理的库存,不必要的工序,人员的不必要走动,商品的不必要搬运,等待的商品和服务不能满足客户要求七种活动。物流价值链从原料到送到客户手中,经历了运输、仓储、装卸、配送等众多环节,这些活动主要有三种,给客户创造价值的活动;没有增值但是目前还需要存在,不能去掉;不增值可以去掉的活动。通过精益物流成本控制减少没有增值但不能去掉的流程,去掉那些不增值可以减掉的流程,就能节省支出,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
2.2有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
精益化物流成本控制是以客户为中心,因此通过与客户进行对话,掌握客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依据客户需求生产或提供服务,按照客户要求的时间提品或服务,不会生产多余的商品或服务,也不会将多余的成本增加到客户身上,客户满意度会大幅提高。
2.3有利于提升管理水平
精益化物流成本控制是全员、全过程的全面介入。企业必须从原料采购、销售、物流、仓储等部门都参与,涉及公司的业务、风险管控等各个环节,实现物流系统优化。物流成本控制精益化的过程,就是整个供应链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通过发现问题,不断改善,不断调整,以至达到尽善尽美的状态,消除各种浪费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3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物流部门在企业中更多是作为销售和采购的执行,由于人们对物流的认识不足和定量分析方法的限制,企业普遍存在以下物流成本控制问题:
3.1流程管理不健全
很多企业对物流流程管理是事后管理,缺乏事前和事中管理。例如企业发货管理流程一般是客服中心(订单中心)收到客户订单后,确定物流流向需求,按照目的地、数量和收货人制定的运输委托单交给物流操作人员。物流操作人员确定运输方式(汽运、铁路、水运或者水铁联运),核定运费后,将运输委托单发给运输商,发运后,与运输商对账,凭发票与出库单据送管理部审批,审核通过后,送交财务付款。当管理部审批运费时,货物已经发运,发票已经开出,无法实现物流成本的管控。
3.2运输方式不合理
物流运输有多种方式选择: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集装箱、铁路和水路的联合运输等。其中公路适合短途运输,方便快捷但费用高;铁路运输价格次之,但受铁路运力限制;水路运输量大,运费最便宜,但时间最长。很多企业缺少对运输方式和路径的规划,经常发生仓库与仓库之间的调拨运输,反向物流等不合理运输方式。
3.3库存商品数量过高
企业普遍缺乏对库存需求的预测,缺乏对库存的统一理解和可视度,导致库存数量远远高于安全库存要求。库存持有成本不断走高,既浪费了资源,又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如遇到行情下跌,会给企业带来潜在损失。
4精益化物流成本控制的对策
4.1流程优化
我们可以通过SIPOC系统模型(见下图)分析哪些环节是不必要和有改善的空间。SIPOC其中每个字母各代表:Supplier供方;Input输入;Process过程;Output输出;Customer顾客。
SIPOC流程图
4.2运输成本控制
对于各种发运方式,依据不同供应商在不同线路的价格优势进行调配,调整不同路线承运商使用比例,选择合理运输方式,做好产地,中心库,销区库之间和向客户运输的物流成本控制。优化配送网络,配送路径,准确,及时地按客户需求将货物安全送到,提高客户满意度。
物流成本控制中,运费占了很大的比重,通常一般性的运输问题可以通过线性规划的方法来解决,如m个起点,n个终点的运输问题用以下模型:
i――起点的下标,i=1,2,…,m;
j――终点的下标,j=1,2,…,n;
xij――起点i到终点j的运输量;
cij――起点i到终点j的单位运输成本;
si――起点i的供应量;
dj――终点j的需求量。
minm1i=1n1j=1cijxij(1)
s.t.
n1j=1xij≤sii=1,2,…,m供给(2)m1i=1xij=dj j=1,2,…,n需求(3)
xij≥0,对所有的i和j(4)
第一项约束表示起点的运输小于等于供给量,第二项约束是完全满足客户需求量。建立函数后,用LINDO软件求最小值,就可以找出最优的运输方式和数量。
4.3仓储成本控制
仓储能平衡运输和生产采购成本,但是过高的库存会吞噬企业的利润,而且行情下跌会带来潜在经营风险。仓储成本的控制主要是遵从仓库布局合理、适度集中的原则。为了降低仓储成本,可以选择适当的订货方式,如通过经济订货量(EOQ)模型来确定订货时间和订货批量。由于传统的经济订货量的假设前提是不允许缺货,送货的时间为零,实际很难做到,需要对模型进行改进。
假定年需要量D一定,陆续供货,每天供货量p,每天耗用量为d,允许缺货,单位存货的年缺货成本为Kq,单位存货的年储存成本为KC,每次订货成本为K。
由传统的模型Q*=2DK1KC改进后的经济订货量为:
Q*=2DK1KC・KC+Kq1Kq・p1p-d
根据经济订货量来决定库存的数量,就可以降低仓储成本。
5结论
精益化物流成本控制就是不断发现企业在运输、仓储、包装等各个环节存在的浪费。解决流程中存在的瓶颈,企业的管理就得到了提升。企业只有不断发现问题,改善,再找出不足,再改善,如此循环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状态。
参考文献:
篇7
1减少污染,有利于生存环境的改善及优化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运输工具,无论是为了维持人们基本的日常生共的交通工具,或是运输货物的货车等等,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之外,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负面影响。例如汽车燃料燃烧过程中,不仅产生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另外排出的一氧化碳及未充分燃烧的化合物等,不仅造成了空气污染,也给人们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探索新能源,促进低碳运输是和每一个人的利益相关联的。
2发展低碳化运输,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国际市场中在企业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方面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激烈的竞争,首先要大力发展运输的低碳化,是国家在国际竞争中能处于领先地位,经济全球呼和信息化,是运输已经突破了国家的限制,给我们在国际合作中带来更多的机遇。
3有利于城市和国家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无论是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或其他运输方式,合理的交通基础网络体系都是发展所必需的,城市交通拥挤堵塞,出行速度下降,必然会加重污染耗能的问题。铁路方面,铁路节点的正确选取和铁路网络的合理建设,都有利于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合理调度,都有利于避免运输过程中浪费资源的情况,促进运输低碳化,也有利于城市国家的交通设施向更加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4发展运输的低碳化,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由于石油煤炭都是不可再生资源,而目前运输过程中,对于这些资源依赖性很高,所以开发清洁可再生资源并加强对其利用程度,已经势在必行。此外,这些传统能源对于环境的污染是相当严重的,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促进运输的低碳化也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
二.目前运输环节低碳化的问题
1未能实现物流管理及中化,信息沟通及时化我国现行的物流管理体制是分部门管理体制,这就是物流信息在各种运输网络中的交换受到限制,实际的运输路线的规划不能达到最优,使得车辆路线重复率提高,空载严重。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管道五种最典型的运输方式未形成共通的网络,信息交流差。
2运输过程中耗能造成的污染大在我国,公路运输仍是我国最主要的物流运输方式之一。公路运输有比较适合的货物种类,例如蔬菜的短途运输等等。但其运输量小,而且汽车对石油的消耗大,排放的尾气多,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
3交通运输环节节能减排技术落后,相关监管部门监管能力差目前,节能减排技术仍未成熟,技能减排成本较高,推行难度较大,技术市场需要进一步规范。另外,群众对节能减排意识差,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尚未形成,政策法规和制度约束尚不完善,专职监管节能减排的机构尚不完善,对社会监管力度不够。
三.促进运输低碳化的途径
1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那个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要想促进运输低碳化,提高运输的高效便捷式毕竟的渠道之一,通过第三方对运输路径做出合理规划,可以将多家客户的货物进行合理安排,减少运输路线重复和空车率,是物流业发展更加专业化,提高运输质量。
2促进运输新模式—甩挂运输的发展甩挂运输是指用牵引车拖带至目的地,将挂车甩下后,换上新的挂车运往另一目的地的运输方式。据实际测验,甩挂运输可大幅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节约能源消耗,对实现物流运输低碳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的甩挂机制并不成熟,还需要企业和市场积极提高甩挂发展环境。
3铁路运输方面,合理规划铁路网络建设,大力推行高铁建设高铁的发展对能源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降低了铁路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对能源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高铁与普通运输工具相比,在速度,运货量,耗能等方面都更具优势,国家应该加大建设力度,促进高铁网络的合理化,此外,对新能源的开发于是势在必行,我国发点依然主要依靠火力发电,所以只有彻底从源头上改变能源的来源,才能真正实现低碳化。
4政府的影响对促进低碳物流具有重要意义在实现低碳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做好引导作用。尽量完善与低碳物流发展的法律,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从只重视经济数据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中。通过财政补助税收等方式。引导物流业向低碳化健康发展加强国际间合作,促进技术交流。
四.结论
篇8
“社会市场经济”管理模式
根据*基本法,实行“大交通”管理体制,联邦交通、建设与住房部是联邦交通运输事业的主管机关,它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业务范围覆盖铁路、公路建设与公路运输、内河航运和航道建设、海运、航空以及气象服务等各个领域。
*货运管理部门是联邦货运管理局,是联邦交通、建设与住房部领导下的直属专业管理局,联邦货运交通法中规定联邦货运管理局的任务是监督和控制,其主要任务是为保障货物运输安全和保护环境、制定货物运输管理规定、检查货物运输车辆、审核运输企业并管理经营许可证、监督货物运输市场(跨交通方式的货运市场监控)、专业统计、养路费征收。该局的检查范围涵盖公路、内河、铁路和航空货运等各种运输方式。各州货物运输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形式不尽相同,有的隶属于交通局,有的设在内政部内。其主要任务是依靠法律手段对交通运输进行宏观调控、审核运输企业并管理经营许可证以及监督管理。
*物流业的管理模式是实行政府宏观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按“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运行,它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以有效合理的竞争机制为前提,把自由竞争与国家干预结合起来的一种经济制度。
注重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位于欧洲中心,拥有欧洲最长的水运网络(7300公里)和世界第三大高速公路网(1.4万公里)及全球最现代化的集装箱船队,高速铁路网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先进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自动化、信息化及智能化物流装备为*发展现代物流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绝大部分运输基础设施均由政府投资建设,每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高达数百亿欧元,经营权归政府所有,同时在修建过程中对环保也提出了具体要求,管理权由私有公司承担,它负责管理期间的养护与维修的相关费用。德政府要求物流中心紧临港口,靠近铁路货运站,周围有高速公路网,物流中心内至少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联接。
*各级政府鼓励和支持物流园区的建设,目的是为了促成物流服务公司经营地点集中化,运输组织集约化,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减少城市交通量,降低物流对环境的影响,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更有效地为工商业服务,带动地区经济的增长。政府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政策的制定和资金的投入上,*各级政府对物流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有资金投入,但并不直接参与物流园区的经营活动,而是通过参股的方式加入。*现有33个物流园区,其中5个还在规划和土地开发阶段。每个物流园区总面积平均约140公顷,即140万平方米,总体入住率是40%左右,共有1200个企业进驻,工作人员有4万左右。
市场准入管理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实行货运市场自由化,1985年开始提出运输服务自由化,1993年初价格管理取消,包括定价、价格体系,1994年欧共体跨国运输限制取消,1997年底市场准入限制完全取消,1998年短途、长途运输、搬家运输的划分方式取消。从1998年开始*基本上实现了货运市场的自由化,只是对用大于3.5吨的车辆(包含挂车)从事经营性道路货运的实行准入许可和强制保险,其前提是专业知识、诚信、资本能力(确保竞争能力、运输安全、环境保护)。
严格市场监管
道路货运监督检查是*行业管理主要问题之一,由联邦货物运输管理局的分支机构来执行。主要采取流动检查和定点检查的形式对道路运输车辆及运输企业的相关经营行为进行检查,检查地点一般在联邦告诉公路和州际公路上进行,还往往与警察、海关和商业监管人员以及外国执法机构联合执法。
其监督检查有以下特点:一是检查内容广泛。检查项目包括运输执照、运输单证、保险、车辆行驶记录仪、驾驶员工作时间、车辆技术、养路费征收等。二是检查力度大。检查人员可以拦截正常行驶的车,并对其进行检查,对一般性违规可以警告或者罚款,对严重违规的车辆可以禁止车辆继续行驶。三是检查密度高。*是欧洲对道路运输车辆的检查密度最高的国家,每年检查车辆超过60万辆次,处罚车辆超过12万辆次。四是检查人员素质高。检查人员上岗前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关证书后才能执法,除了基本的从业资格证外,检查人员还要经过相关法律法规、车辆行驶安全、货物装载安全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法律体系完善使竞争有序
*政府制订的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物流市场规范经营、有序竞争的重要保障。
*主要的货物运输法规包括:《道路货物运输法》(2004年)、《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人员市场准入规定》(2000年)、《商法典》(2004年)、《道路货物运输合同法》(20*年)、《*通用运输条例》及其补充规定(20*年)、《危险货物运输许可及承运人培训的规定》、《危险货物运输法》、《联邦高速公路养路费征收法》、《联邦高速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规定》等。
这些法规对货运的具体规定有:从事道路货物运输必须满足诚信、专业技术、资本(确保竞争能力、运输安全、环境保护)三个前提条件;货代商对承运货物承担赔偿责任,新《*通用运输条例》规定,承运人对普通货物损坏或丢失承担每公斤5欧元的赔偿责任,货物外表损坏,必须在交接货物时当场提出索赔,对外表看不见的损坏,可在交货后7天内提出索赔;超过3.5吨的机动车货运必须办理赔偿保险,承运人在运输途中必须携带保险证明;3.5吨以上的卡车司机必须具备从业资格证书;实行职业驾驶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新的驾驶员要经过140小时的培训,经过考核,每位驾驶员在五年内必须接受35小时的培训,每次至少7个小时。
中小运输企业主力军
*目前有卡车运输企业53486个,从业人员505556人,其中驾驶员347000人,其中大部分卡车运输公司都是中小型的,拥有单辆车辆的占27%,超过50辆车辆卡车的运输公司只占3%。公路货运主要是靠集装箱运输或大型厢式车来完成的,约占95%以上。
*现有车辆365378(其中鞍式拖车:135509),挂车:292141(其中鞍式挂车17*24)。对于载重车辆(不含挂车)来,轻型和重型车辆占大部分,其中载重量小于3.5吨的占33%,大于9吨的占44%,大于14吨的占23%。对全部挂车,中型和重型占多数,分别为25%和53%。
卡车运输公司获得运输业务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直接面对货主,从货主那里直接获得合同,这种方式往往仅限于那些大型的专业化卡车运输公司;第二种是挂靠车辆,这是最主要的经营方式,中小型卡车运输公司将车辆挂靠于中等规模的货代公司和大型的卡车运输公司,并从那里获得运输合同;第三种就是卡车运输公司从货物运输中介或网上获得运输合同。
企业联合体实现组织化
*道路货物运输的组织化程度较高,主要体现在物流生产的高度社会合作化、专业化和工业化,其中货代企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的货代公司发展于上世纪70年代,能够提供仓储、中转、运输以及增值(如理货、包装、预装配、呼叫中心、回程货物处理、价格标签等)服务,主要从事货物运输的组织,在道路货物运输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0%的货代公司从事零担运输,20%从事包裹运输,70%的企业从事国际货物运输。其发展趋势是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企业平均从业人员数量从1985年的33人一直增加到现在的64人。自备运输车辆的企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目前为58%。
另外,*货代企业日益走向协作化。由于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货物运输市场的自由化,加上燃料价格升高,运输成本提高,以及欧洲东扩,因而*货物运输竞争日益激烈。为拓宽运输服务网络、有效利用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多的货代公司走向了联合。联合的方式有多种,有紧密型的(如参股),有松散型的(如通过签定合同建立合作关系,而各个企业又相对独立,经营仍然比较灵活),另外还有交费式,通过缴纳年费参加于一个大的联合体。
目前,*有35个货代公司联合体,平均每个合作体有32个合作企业,分布在*或整个欧洲。这些联合体主要从事零担、包裹与快递以及专业化运输(如汽车、自行车、药品、生活用品等)。这些联合体在物流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在*2005年物流企业前40强中就有6个是这种联合体。
多式联运“受宠”
多式联运是*物流企业采取的一种主要运输手段,其比例大约为67%,特别是许多大型物流企业,非常重视采用多式联运。*多式联运的特点有:
基础设施完善
由于*政府的财政支持(为货运中转站提供85%的基础建设资金,以及运营推动资金,以减少第一年的亏损),*在港口、城市工业区、物流园区等地拥有大量的货运中转站,为多式联运提供了便利。例如*物流园区内基本上建有多式联运中转站,其中一半由*政府投资建设,企业经营,*公铁货运中转有限公司就运营着近30个货运中转站,而*这类公司一共有8个。
积极政策支持
例如:联运的重载货车的载重量可以达到44吨(单独一种运输方式的重载汽车装载量限重为40吨),免收税费,减少燃油税;减少养路费,可以在节假日运输等。
完善标准体系
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影响
一、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电子商务是一场商业领域的根本性革命,核心内容是商品交易,而商品交易会涉及到四个方面: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货币的支付、有关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商品本身的转交,即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这四个部分都与传统情况有所不同。商流、资金流与信息流这三种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要经由物理方式传输,因此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实现很重要。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也极为巨大,物流未来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二、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综述
由于电子商务与物流间密切的关系,电子商务这场革命必然对物流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全方位的,从物流业的地位到物流组织模式、再到物流各作业、功能环节,都将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发生巨大的变化。
(一)物流业的地位大大提高。物流企业会越来越强化,是因为在电子商务环境里必须承担更重要的任务:既要把虚拟商店的货物送到用户手中,而且还要从生产企业及时进货入库。物流公司既是生产企业的仓库,又是用户的实物供应者。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电子商务把物流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其提供了空前发展的机遇。
(二)供应链管理的变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实现了一体化,供应商与零售商、消费者三方通过Internet连在了一起,通过POS、EOS等供应商可以及时且准确地掌握产品销售信息和顾客信息。此时,存货管理采用反应方法,按所获信息组织产品生产和对零售商供货,存货的流动变成“拉动式”,实现销售方面的“零库存”。
(三)第三方物流成为物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它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得到极大的发展,因为: (1)跨区域物流。电子商务的跨时域性与跨区域性,要求其物流活动也具有跨区域或国际化特征;(2)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重组需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三、电子商务对物流各作业环节的影响
(一)采购。传统的采购极其复杂。采购员要完成寻找合适的供应商、检验产品、下订单、接取发货通知单和货物发票等一系列复杂繁琐的工作。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采购过程会变得简单、顺畅。
因特网可降低采购成本。通过因特网采购,可以接触到更大范围的供应厂商,因而也就产生了更为激烈的竞争,又从另一方面降低了采购成本。
(二)配送
1、配送业地位强化。配送在其发展初期,发展并不快。而在电子商务时代,B2C的物流支持都要靠配送来提供,B2B的物流业务会逐渐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其供货方式也是配送制。没有配送,电子商务物流就无法实现。
2、配送中心成为商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汇集中心。信息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把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商流和物流都是在信息流的指令下运作的。
四、电子商务对物流各功能环节的影响
(一)物流网络的变化。下面将从两个方面来探讨电子商务对物流网络的影响,一方面是与信息直接相关的物流网络,另一方面是实际的物流网络。
1、物流网络信息化。物流的网络信息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这里指的网络信息化主要指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以及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二是组织的网络,即Intranet。这一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当然物流网络的基础是信息、电脑网络。
2、实体物流网络的变化。物流网络可划分成线路和结点两部分,其相互交织联结,就成了物流网络。
首先,仓库数目将减少,库存集中化。配送中心的库存将取代社会上千家万户的零散库存。
其次,将来物流结点的主要形式是配送中心。在未来的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以时间为基础,货物流转更快,制造业将实现“零库存”,仓库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所经营。
第三,综合物流中心将与大型配送中心合而为一。物流中心被认为是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的货站、货场、仓库、转运站等演变和进化而成的一种物流结点,主要功能是衔接不同运输方式。综合物流中心一般设于大城市,数目极少,而且主要衔接铁路与公路运输。配送中心是集集货、分货、集散和流通加工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结点。物流结点的设置与运输是有密切关系的。目前在实践中,城市综合物流中心的筹建已经开始,它是上述变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城市综合物流中心将铁路货运站、铁路编组站和公路货运站、配送、仓储、信息设施集约在一起,实现各城市综合物流中心之间的直达货物列车运行,又可以利用公路运输实行货物的集散,还可以实现配送中心的公用化、社会化,并使库存集中化。
(二)运输的变化。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运输的原理并没有改变,但运输组织形式受其影响,有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
1、运输分为一次运输与二次运输。物流网络由物流结点和运输线路共同组成,结点决定着线路。传统经济模式下,各个仓库位置分散,物流的集中程度比较低,这使得运输也很分散,像铁路这种运量较大、较集中的运输方式,为集中运量,不得不采取编组而非直达方式。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库存集中起来,而库存集中必然导致运输集中。随着城市综合物流中心的建成,公路货站、铁路货站、铁路编组站被集约在一起,物流中心的物流量达到足够大,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城市之间的铁路直达运输,运输也就被划分成一次运输与二次运输。一次运输是指综合物流中心之间的运输,二次运输是指物流中心辐射范围内的运输。
2、多式联运大发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多式联运将得到大的发展,这是由以下原因所导致的:第一,电子商务技术。运输企业之间通过联盟,可扩大多式联运经营;第二,多式联运方式为托运人提供了一票到底、门到门的服务方式,因为电子商务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简化交易过程,提高交易效率。在未来电子商务环境下,多式联运与其说是一种运输方式,不如说是一种组织方式或服务方式。
(三)信息的变化。物流信息在将来变得十分重要,将成为物流管理的依据。
1、信息流由闭环变为开环。原来的信息管理以物流企业的运输、保管、装卸、包装等功能环节为对象,以自身企业的物资流管理为中心,与外界信息交换很少,是一种闭环管理模式。
现在和未来的物流企业注重供应链管理,以顾客服务为中心。它通过加强企业间合作,把产品生产、采购、库存、运输配送、产品销售等环节集成起来,将生产企业、配送中心、分销商网络等经营过程的各方面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此时,信息就不是只在物流企业内闭环流动,信息的快速流动、交换和共享成为信息管理的新特征。
篇10
关键词:企业物流;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
一、确定物流成本的控制目标
这是实施物流成本控制的第一步。确定物流成本控制目标就是明确物流成本控制的基本思想、确定企业物流成本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方向和目标。为此,企业要对物流系统进行科学的诊断,主要包括制定物流管理及组织策略、物流业务划分及重组、仓储策划、选址、改造与库存策略、运输规划及第三方物流策略、物流规划与集成范围、物流与配送系统可行性分析、物流系统辅助策略、物流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解决方案、管理软件设计要求、物流信息系统集成等。这些项目构成了一个企业物流系统的基本平台,它们的性能、运行状态和组合效率是确定企业物流成本目标的一个基本依据。
降低物流成本一般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方面,在既定的经济规模、技术条件、质量标准条件下,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来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是改变物流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使物流成本降低。需要说明的是,物流成本控制目标的制定必须针对企业自身的特点,而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重点是时间、流动资金占用和运输,物流成本控制的目标应该针对以上这三个环节来制定。
二、强化物流活动中各功能成本的控制
要实现物流成本控制的目标,加强物流活动中各功能成本的控制是关键。物流功能成本控制, 就是在企业的物流活动中, 针对物流的一个或多个局部环节的支出而进行的成本控制, 并据此达到预期的物流成本目标。物流功能成本控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关于采购成本的控制
采购成本控制是物流活动成本控制中的第一个环节。通过采购成本的控制,可以降低零部件价格、简化供应链并且改善市场反应度而产生一定的成本结余。所以,一般的采购成本控制要通过加强采购分析来入手。采购的速度、效率、订单的执行情况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是否能够快速灵活地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所以,采购分析对于企业成本的控制相当重要,采购分析没有做好,就意味着企业的供应链和成本没有控制好,企业的经营、生存和发展就会存在问题。一般情况下,企业的采购分析通常解决该买什么、买多少、何时买、购买额、收货时间和收货方式。
2.关于配送成本的控制
对配送成本的控制就是在基本配送目标的约束下,在满足顾客一定的满意水平与配送成本之间寻求平衡:或者是在一定的配送成本下使顾客的满意水平实现最高化,或者在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下使配送成本最小化。在企业物流管理的实践中,通常通过以下几种策略在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下使配送成本最小:
(1)混合策略。混合策略是指一部分配送业务由企业自身完成,另一部分则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其基本宗旨是,尽管采用纯策略容易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并使管理简化,但由于产品品种多变、规格不一、销量不同等情况,采用纯策略的配送方式超出一定程度后不仅不能取得规模效益,反而还会造成规模不经济。而采用混合策略,合理安排企业自身完成的配送和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的配送,能使配送成本最低并能实现灵活管理或柔性管理。(2)差异化策略。当企业拥有多种产品时,按产品特点、销售水平等因素来设置不同的库存、不同的运输方式以及不同的储存地点,以此降低产品的配送成本。其指导思想是:产品特征不同,在管理者和顾客战略中的地位不同,相应的服务水平也不同并通过不同的服务水平实现有关各方在既定偏好特征下的效用最大化。(3)合并策略。合并策略一般包含两个配送方法上的合并和共同配送两个层次。配送方法的合并是由运输对象的多样性决定的。企业在安排车辆完成配送任务时,充分利用车辆的容积和载重量,做到满载满装,是物流运输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但由于所运输的产品容重和容积经常都相差甚远,车上只装容重大的货物或容积大的货物都会提高运输成本。如果实行合理的轻重配装、容积大小不同的货物搭配装车,不但可以在载重方面达到满载,而且也可以充分利用车辆的有效容积,取得最优效果。共同配送是由运输任务的波动性决定的。其基本做法是,多个客户联合起来共同由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来提供配送服务,这种配送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中小生产或销售企业之间实行共同配送和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之间将用户所需货物集中起来共同配送。共同配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由于采取柔性化系统可能带来的成本节约上,是近几年中小型企业降低物流运输成本的重要方式。(4)标准化策略。标准化策略就是尽量减少因品种多变而导致附加配送成本,尽可能多地采用标准零部件、模块化产品。标准化策略要求厂家从产品设计开始就要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去考虑怎样节省配送成本,而不要等到产品生产出来了才考虑采用什么技巧来降低配送成本。(5)延迟策略。其基本思想就是对产品的生产、组装、包装和运输等应尽可能推迟到接到顾客订单后再确定。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未来物流管理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运输成本。这需要管理者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实施生产延迟、物流延迟或者形成延迟和时间延迟等方式。
3.关于运输成本的控制
运输成本是指为两个地理位置间的运输所支付的款项以及与行政管理和维持运输中的存货有关的费用,其控制点主要在运输时间、运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运输批量水平等方面, 控制方式通常是加强经济核算,防止差错事故,做到安全运输等。控制运输成本的基本途径是建立理想的运输服务系统。所谓理想的运输服务系统应该是在运输距离固定的情况下,追求运输商品数量的最大化;或者在运输商品数量不足的情况下,追求运输距离的最小化。通常的做法有三个:一是是将远距离、小批量、多品种的商品运输整合起来,统一调度分配,并根据运输货物的密度分布和时间要求在运输过程中适当安排一些货物集散地,用以进行货运的集中、分捡、组配。这样就把小批量、近距离运输和大批量、长距离运输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尽可能实行回程配载,尤其是在长途运输中,回程配载对降低运输成本的作用十分明显。提高回程配载绿的基本方法是实现运输市场的多元化和建立企业之间运输业务的合作关系等。三是注意实现线路优化,避免出现迂回运输或果园运输等不合理的运输现象。
4.关于库存成本的控制
库存成本是与库存系统经营有关的成本,表现为以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等的保存为形式形成的成本,据统计,生产企业的库存费用占库存物品价值的20%左右,销售企业的库存费用占比还要高些,所以,企业合理库存对于降低库存成本是十分重要的。库存成本控制主要在以下几个环节展开:1,正确核定库存物料。第一步是正确确定库存和非库存的物料,因为企业经营的产品品种多样,经常不需要也不可能对所有的产品都准备库存;第二步是正确选择库存管理模式,拉动式(反应式)和推动式(计划式)等管理模式是根据不同企业经营情况涉及的库存模式,需要企业根据自己的各点灵活选择并创造性应用。2,尽量减少不可用库存。不可用库存本质上就是多余库存量,所以,不可用库存的减少可以降低库存成本。库存管理中的在途库存、滞销库存、预留库存、在制品或者是待检品库存等都属于不可用库存。库存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尽可能降低不可用库存占库存总量的比例。在实际的工作中,降低不可用库存的办法因库存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就在途库存来说,首先是尽可能缩短交货运输时间,这就需要根据产品的特性和交货要求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一般来说,价格高而且体积重量较小的产品会优先选择空运,体积笨重、价值不高和交货时间要求不严的可以选择海运,短途货物可选择公路运输。不同运输方式的选择是以整体成本最优为标准的。其次,选择合适的交货和付款方式,也是降低库存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在跨国交易中。从货物离开供应商的工厂到采购企业的仓库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环节和场所的变换,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购买方来说,货物的所有权越晚交与企业,付款的期限越长,则企业所需承担的风险和费用也就越小;对于销售方来说则恰好相反。最后,选择正确的厂址也可降低在途库存,因为买卖双方的距离越短,交货时间越短,库存量相应也可以降低。对预留库存来说,是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交货方式。分批交货对买卖双方的预留库存都不会带来过大压力,而整批交货会大大降低购买方的预留库存成本而提高销售方的预留库存成本,所以,购买方尽可能使用整批交货的方式,而校方则既可能采用分批交货的方式。其他的不可用库存管理在这里不一一赘述。
作者单位: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槐林编.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15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