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视觉传达设计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1-31 17:49: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视觉传达设计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视觉传达设计的问题

篇1

前言

作为体现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品牌视觉能否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将决定品牌信息的传达效果。从品牌视觉设计的本质看,其更侧重于将沟通作为目标,使消费者能够与品牌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若企业进行品牌建设中过于盲目,未做好视觉传达设计,不仅会导致品牌建设失败,且耗费企业过多人力与物力资源。因此,正确认识视觉传达功能性,对提升品牌建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视觉传达设计的相关概述

关于视觉传达设计,其实质为依托于广告形式而产生的一种视觉效果。若以视觉传达设计的属性为依据,可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从设计内容角度看,视觉传达设计主要包括文化广告、商业广告、社会广告以及政府广告等;而从设计表现形式角度,又可细化为文字广告、图片广告、表演广告等;从传播媒介上看,主要体现在电子类、印刷类以及造型类等视觉传达设计方面。事实上,视觉传达设计本身具有一定的经济促进、教育引导以及文化传播等功能,充分发挥这些功能作用,将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视觉传达功能性在品牌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1.品牌识别中的视觉传达功能

视觉传达的功能首先体现在品牌识别方面,不仅包括品牌的外部特征,且内部特征也可向消费者传达。其中在品牌外部特征识别方面,主要包括品牌的的标志、形象、名称以及包装等视觉特征。以产品包装为例,若可保证包装形象能够符合消费者审美要求,便可为消费者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如Phiends在包装设计方面,其能够通过几个人物形象将产品的形象描绘出来,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并主动探索产品的价值。而在产品内部特征方面,大多企业在品牌打造中多将产品的内涵如情感、信仰与文化融入其中,其作用在于使消费者通过对品牌的观察产生一定的心理感受。但一般这种内部特征很难为消费者发现,此时便需考虑到在视觉传达中通过公关、广告等形式进行品牌的宣传,使产品更易被消费者接受。综合来看,视觉传达在功能上能够的引导消费者主动认识品牌,一旦企业品牌系统得以形成便可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

2.品牌建设中的视觉传达功能

品牌建设在内容上主要体现在定位、规划、形象塑造以及品牌扩张等方面。以往在这些内容建设中,对视觉传达设计往往通过Logo等形式,其体现的“形象形式主义”极为明显,而且大多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完全得以照搬照抄形式为主,导致品牌建设中视觉传达设计形同虚设,无法真正创造更多的价值。从品牌建设内容看,将视觉传达功能引入其中,首先体现在品牌规划方面,规划中可根据企业以往品牌建设问题提出相关的策略,在此基础上便进行全面建设,该阶段中视觉传达设计便会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不仅可使产品外部特征符合品牌建设需要,还能够将品牌价值观的融入到品牌内涵中。最后,在品牌影响力逐渐扩大过程中,要求充分发挥视觉传达功能,使消费者认可企业的品牌,达到品牌价值提升的目标。

3.品牌形象塑造中的视觉传达功能

品牌形象塑造中,其基本要素体现在图像方面,如品牌标志图像以及其他辅助图形等,当消费者在回忆该品牌中便能够直接在头脑中形成相关的视觉图形。例如,关于苹果电脑,在品牌形象塑造中直接以一个不完善的苹果图形呈现出来,只要提及苹果产品,苹果形象自然在大脑中出现。由此看来,品牌形象塑造中,视觉图形所体现的功能是大多文字内容难以取代的。企业在品牌形象塑造中,应注意充分利用视觉传达功能,使品牌形象更具形象化特征。

视觉传达设计的具体路径

视觉传达的功能能够保证品牌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为使这种功能能够在品牌建设中得以发挥,还需采取相应的设计管理措施。首先,在品牌形象标志设计方面,需满足定位准确、形象塑造以及符合时代等要求。其中的定位准确主要指视觉传达设计中应判断形象标志是否符合消费群体需求;而形象塑造则表现在视觉要素是否合理方面,要求相应的标志符号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深刻印象,这样才可使品牌的声誉得以扩展;而时代性要求方面,视觉传达设计中应注重所选取的标志符号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性特征,避免完全局限在原有陈旧的形式上,确保为消费者带来朝气蓬勃之感。其次,在产品包装设计方面,要求设计人员结合产品特征与消费者审美的心理,使消费者在欣赏产品中能够享受包装上的美感,如当前市场中月饼品牌的打造,其以“花雨夜”为主,能够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最后,在宣传广告设计方面,主要考虑做好广告设计与企业品牌形象的融合,利用更多媒介载体得使品牌形象以广告的形式进行宣传,如可口可乐产品,其直接通过包装设计比赛,提升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结论

篇2

关键词: 视觉语言视觉次序 信息传达视觉冲击力

一、绘画艺术的视觉次序

绘画艺术和平面设计的相似表象使得它们具有相同的图形及色彩次序,无论是西方绘画还是国画,能够给我们带来视觉享受的作品无一例外的都具有良好视觉次序。

1.色彩的视觉次序

关于色彩的视觉次序通过分析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可以得到最为直接的印象,印象派的绘画主要表现的是色彩在自然中的变幻效果。只要视线扫过画面,色彩的主题和次序感就一目了然了。

马奈的作品(见图1)表现了夏日的灿烂阳光,表达晴空如洗的情思。画面中色彩是从天空的蓝色过渡到黄色再到红褐色,在十二色环上依次变化为蓝——黄——红,形成一个完整的环状结构,在色相的范畴里具备了良好的循环次序。从冷暖来看,天空是冷色,人物上部色彩偏冷而下部色彩偏暖,地面是暖色,而且画家人为增强了冷暖的对比效果,依据暖色具有前进感冷色具有后退感的理论,画面呈现由暖色向冷色过渡的次序,创造了真实的空间关系。

综上所述,画面的视觉流程为:

眼睛对明暗的敏感度最高。画面的明亮色构成中心视点,亮色向暗色的移动,形成中心向边缘的发射式视觉移动。由于人物头部的吸引,视线停留在蓝色天空部分。

固有色相的移动次序。依循色环的运动规律视线由上方的蓝色,向下渐变移动至黄色再到红色,最后收束到橙褐(暖色)的地面。

依循色彩冷暖的运动感,形成地面暖色向天空冷色的移动。

明亮色吸引视线回到中心的亮部,完成一个饱满的视觉次序。

下面再来看看梵高的名画向日葵。(见图2)它突出的表现了生命的热情,与马奈的画面效果完全不同。造成这种不同表情效果的主要原因是主调色彩的变化,马奈的作品基本是一个完整的色环结构,色相的动感强烈。而梵高的却只用了色环上的一个六十度夹角(绿——黄)的狭窄色域,属于邻近色的搭配,主要突出黄橙色调以强化热情奔放的主题,具有较强的主调色彩倾向。

向日葵的视觉流程为:

明亮色构成中心视点,形成亮色向暗色移动的发射式视线移动,突出了向日葵向外伸展的动势。

由于色相(邻近色)本身的动感不强烈,视觉向下收束至桌面的暖色,再向上移动至色彩偏冷的上部。

明亮色吸引视线回到中心的亮部,完成一个饱满的视觉次序。

通过具体的分析,我们发现色彩自身具有的这种运动感是一条潜在的运动轨迹,我们的视线不自觉地被带动始终在画面中游走。这两幅画都是运用色彩的手段描述主题,利用色彩的次序感抓住观众的视线,表达情感。马奈作品的视觉次序是先发射移动再上下反复移动,形成双重动态次序,因此画面气氛活跃。梵高的作品则是中心发射移动,向上单程移动,结束于画面中心点,在观看的过程中没有反复的跳跃变化,强调的是发射的动态,因此画面凝重而具有视觉张力效果。

2.图形的视觉次序

包菊尼的素描作品,这幅画的重点是描绘一个处于动态效果的人物——一个骑自行车的人。(见图3)

为了突出主题,画家充分调动了线条的表情优势。根据平面构成对于线条性格的界定不难发现,就画面整体对比关系而言,前部为直线形,后部是弧线型,形成强烈的曲直对比。就局部来说前方利用倾斜线构成箭头式的画面分割,强调方向感和速度感。后部的弧线具有张力的视觉效果,强调无限的动力。这些线条共同作用,强化了中心人物——骑车者处于速度中。

曲线与直线对比和人物形态的暗示构成了画面的中心视点。

线条的密集与分散对比,构成中心向边缘的发射移动。

线条的箭头式形态暗示和后部的弧线向前的弹力效果构成视线由后向前的移动。

前方倾斜线的压抑使得视线向中心收束,完成一个完整的视觉流程。

这三幅作品可以说已经把视觉语言中的色彩、线条发挥到了极致,对观者来说我们感受到了愉悦的视觉享受,色彩和线条如此完美,没有一丝杂音。但是作为信息传达来说却有着明显的问题——主题的不确定性,看图后观者不能产生统一的信息认同,根据观者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人生阅历等等不同,解读的层面也会变化。我们发现单纯的利用视觉语言的图形和色彩两大要素可以传达视觉的完美次序,但是不能够将更多的信息准确的快速的传达出来,观众只能得到一个模糊的主题概念。在设计中即要强调愉悦的视觉次序又要强调明确的信息,则必须提到平面设计的文字要素。

二、文学艺术插图的视觉次序

谈到文字与图形的合作我们自然会联系到文学插图。文学插图和绘画具有一样的表象,但是它们的本质却差别很大,文学插图具有下面两点个性:

1.文学插图的独特性。

文学插图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它必须依附于文字,是文字的补充说明,因此文学插图比绘画更多的强调信息传达准确度和情感力度的发扬。

2.以创造性复制文字信息为主的视觉次序。

阅读书籍具有不定的时间跨度,文字或插图先造成一定印象,再相互关联,所以我们看插图时更多感受到的是对文字的解读和发扬作用。在这里书籍的文字介入到信息的传达中,因为文字的界定,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有了一定保证。但是阅读时间的间断造成文字和图形不能统一在一个视觉流程中,一段相对较长而没有划分层次的文字,每个人解读的重点必然有所分歧,这样就会造成图文在阅读印象中的不配合,从这个方面来说同样影响到了信息的正确传递,再者画家本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带有强烈的个人好恶,对于信息传达的准确度来说也是一大问题。

综合上面两个艺术形式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图形和色彩以及文字作为单独元素表达时,都可以通过设计达到良好和愉悦的视觉次序,从而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但是缺陷也非常分明,其中主题表达的局限性以及信息传达的准确度问题尤为明显。

三、平面设计的独特视觉次序

图形、色彩、文字作为视觉语言的组成部分具有各自不同的控制视觉次序的方式。前面的例子虽然很少,但是对于理解视觉语言本身对于视线流动的暗示作用是很有帮助的,在平面设计中充分调动这些潜在的动力,会使设计不再遭遇本文开头所说的设计尴尬。 就平面设计信息传达的角度来看,它具有和前两种艺术形式明显差异的两个方面:  对广告主题的从属性。平面设计在利用视觉语言时不会是图形色彩的独立存在如绘画艺术,也不会是对于某一文字内容的创造性复制如文学插图,而是对需要表达的主题信息的绝对服从。

平面设计要求准确快速的传达信息。必须完全合理的利用图形、色彩、文字的视觉次序进行编排,使这些视觉语言要素呈现一条完善的视觉次序,从而带动观众依次阅读需要传达的信息。

篇3

关键词 视觉语言视觉次序 信息传达视觉冲击力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 A

On the Potential Function of the Sequence of Vision

On th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of Plane Design

Huang Hairong

(Advertise department,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4)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demonstration to probe into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equence and the lingual of the vision, and tries to make it clear that the importance of reflection of the sequence of vision.

Key words lingual of visionsequence of vision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wallop of vision

一、绘画艺术的视觉次序

绘画艺术和平面设计的相似表象使得它们具有相同的图形及色彩次序,无论是西方绘画还是国画,能够给我们带来视觉享受的作品无一例外的都具有良好视觉次序。

1.色彩的视觉次序

关于色彩的视觉次序通过分析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可以得到最为直接的印象,印象派的绘画主要表现的是色彩在自然中的变幻效果。只要视线扫过画面,色彩的主题和次序感就一目了然了。

马奈的作品(见图1)表现了夏日的灿烂阳光,表达晴空如洗的情思。画面中色彩是从天空的蓝色过渡到黄色再到红褐色,在十二色环上依次变化为蓝――黄――红,形成一个完整的环状结构,在色相的范畴里具备了良好的循环次序。从冷暖来看,天空是冷色,人物上部色彩偏冷而下部色彩偏暖,地面是暖色,而且画家人为增强了冷暖的对比效果,依据暖色具有前进感冷色具有后退感的理论,画面呈现由暖色向冷色过渡的次序,创造了真实的空间关系。

综上所述,画面的视觉流程为:

眼睛对明暗的敏感度最高。画面的明亮色构成中心视点,亮色向暗色的移动,形成中心向边缘的发射式视觉移动。由于人物头部的吸引,视线停留在蓝色天空部分。

固有色相的移动次序。依循色环的运动规律视线由上方的蓝色,向下渐变移动至黄色再到红色,最后收束到橙褐(暖色)的地面。

依循色彩冷暖的运动感,形成地面暖色向天空冷色的移动。

明亮色吸引视线回到中心的亮部,完成一个饱满的视觉次序。

下面再来看看梵高的名画向日葵。(见图2)它突出的表现了生命的热情,与马奈的画面效果完全不同。造成这种不同表情效果的主要原因是主调色彩的变化,马奈的作品基本是一个完整的色环结构,色相的动感强烈。而梵高的却只用了色环上的一个六十度夹角(绿――黄)的狭窄色域,属于邻近色的搭配,主要突出黄橙色调以强化热情奔放的主题,具有较强的主调色彩倾向。

向日葵的视觉流程为:

明亮色构成中心视点,形成亮色向暗色移动的发射式视线移动,突出了向日葵向外伸展的动势。

由于色相(邻近色)本身的动感不强烈,视觉向下收束至桌面的暖色,再向上移动至色彩偏冷的上部。

明亮色吸引视线回到中心的亮部,完成一个饱满的视觉次序。

通过具体的分析,我们发现色彩自身具有的这种运动感是一条潜在的运动轨迹,我们的视线不自觉地被带动始终在画面中游走。这两幅画都是运用色彩的手段描述主题,利用色彩的次序感抓住观众的视线,表达情感。马奈作品的视觉次序是先发射移动再上下反复移动,形成双重动态次序,因此画面气氛活跃。梵高的作品则是中心发射移动,向上单程移动,结束于画面中心点,在观看的过程中没有反复的跳跃变化,强调的是发射的动态,因此画面凝重而具有视觉张力效果。

2.图形的视觉次序

包菊尼的素描作品,这幅画的重点是描绘一个处于动态效果的人物――一个骑自行车的人。(见图3)

为了突出主题,画家充分调动了线条的表情优势。根据平面构成对于线条性格的界定不难发现,就画面整体对比关系而言,前部为直线形,后部是弧线型,形成强烈的曲直对比。就局部来说前方利用倾斜线构成箭头式的画面分割,强调方向感和速度感。后部的弧线具有张力的视觉效果,强调无限的动力。这些线条共同作用,强化了中心人物――骑车者处于速度中。

曲线与直线对比和人物形态的暗示构成了画面的中心视点。

线条的密集与分散对比,构成中心向边缘的发射移动。

线条的箭头式形态暗示和后部的弧线向前的弹力效果构成视线由后向前的移动。

前方倾斜线的压抑使得视线向中心收束,完成一个完整的视觉流程。

这三幅作品可以说已经把视觉语言中的色彩、线条发挥到了极致,对观者来说我们感受到了愉悦的视觉享受,色彩和线条如此完美,没有一丝杂音。但是作为信息传达来说却有着明显的问题――主题的不确定性,看图后观者不能产生统一的信息认同,根据观者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人生阅历等等不同,解读的层面也会变化。我们发现单纯的利用视觉语言的图形和色彩两大要素可以传达视觉的完美次序,但是不能够将更多的信息准确的快速的传达出来,观众只能得到一个模糊的主题概念。在设计中即要强调愉悦的视觉次序又要强调明确的信息,则必须提到平面设计的文字要素。

二、文学艺术插图的视觉次序

谈到文字与图形的合作我们自然会联系到文学插图。文学插图和绘画具有一样的表象,但是它们的本质却差别很大,文学插图具有下面两点个性:

1.文学插图的独特性。

文学插图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它必须依附于文字,是文字的补充说明,因此文学插图比绘画更多的强调信息传达准确度和情感力度的发扬。

2.以创造性复制文字信息为主的视觉次序。

阅读书籍具有不定的时间跨度,文字或插图先造成一定印象,再相互关联,所以我们看插图时更多感受到的是对文字的解读和发扬作用。在这里书籍的文字介入到信息的传达中,因为文字的界定,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有了一定保证。但是阅读时间的间断造成文字和图形不能统一在一个视觉流程中,一段相对较长而没有划分层次的文字,每个人解读的重点必然有所分歧,这样就会造成图文在阅读印象中的不配合,从这个方面来说同样影响到了信息的正确传递,再者画家本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带有强烈的个人好恶,对于信息传达的准确度来说也是一大问题。

综合上面两个艺术形式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图形和色彩以及文字作为单独元素表达时,都可以通过设计达到良好和愉悦的视觉次序,从而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但是缺陷也非常分明,其中主题表达的局限性以及信息传达的准确度问题尤为明显。

三、平面设计的独特视觉次序

图形、色彩、文字作为视觉语言的组成部分具有各自不同的控制视觉次序的方式。前面的例子虽然很少,但是对于理解视觉语言本身对于视线流动的暗示作用是很有帮助的,在平面设计中充分调动这些潜在的动力,会使设计不再遭遇本文开头所说的设计尴尬。 就平面设计信息传达的角度来看,它具有和前两种艺术形式明显差异的两个方面:

对广告主题的从属性。平面设计在利用视觉语言时不会是图形色彩的独立存在如绘画艺术,也不会是对于某一文字内容的创造性复制如文学插图,而是对需要表达的主题信息的绝对服从。

平面设计要求准确快速的传达信息。必须完全合理的利用图形、色彩、文字的视觉次序进行编排,使这些视觉语言要素呈现一条完善的视觉次序,从而带动观众依次阅读需要传达的信息。

根据这两点我们需要在进行设计之前对主题信息进行整理。

以统一方便面的平面广告为例。这则平面广告的主题是推出三款不同口味搭配不同形状面条的方便面,创意点出现在广告口号中――创意搭配才够味。根据这个创意点选择的产品代言人(图形)是带有创意风格的明星――周杰伦,同时这个选择的目的也是为了吸引目标消费者(青少年)。色彩的主题色调选择红色,取其活力与积极的色彩意象。就图形和色彩的视觉次序来说具体流程如下:

1.色彩

由于明度在色彩中的先决作用,视觉会选择三原色中明度最高的黄色作为介入点(黄――蓝――红)最后视觉收束于红色。这样第一视觉流程传达了三个人物形象和三碗方便面的包装以及分段的说明文字。

红色背景的延展将视线带领向画面上方的口号式广告语。

再次被色彩明度吸引收束于黄色,完成一个完整的色彩次序。

2.图形

因为黄色的明亮度,视觉的介入点在画面右方。在画面右方有一组发射构成形式的同心圆式弧线,明亮度明显高于其他图形,(紧转第87页)

(紧接第141页)圆弧线具有张力效果和旋动的动感暗示,带同视线向画面左方移动。

画面中部和下部延续舒缓的波浪线引导视觉缓慢移动,经过主题形象。

左侧弧线起到和右侧弧线同样的作用,旋转的动态带动视线向画面上方移动。

画面上方的自由曲线明暗渐变形成箭头式的形态暗示,方向指向性明确,引导视线划过广告语。尾部渐变消失,使得视觉向下收束至黄色的起点。完成一个完整的图形次序。

通过色彩和图形的编排,形成一个椭圆形的视觉引导,在这个潜在的动态线上是这则设计的主题内容。最后我们得到一个完整的信息组合:

周杰伦代言的统一方便面,广告形象的选择切合广告主题并迎合产品的消费群体。

产品具有三种口味,分别有不同的配料和不同包装。注意此时设计者在文字的设计上加入了细节的调整,这些细节的强调一是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和节奏感,二是加强信息传达的准确度。溜圆两字运用圆形归纳的美术字,滑细两字运用细圆头体,劲宽两字运用粗黑体,通过文字本身形象的变化适合文字内容,强化创意搭配的主题。

视线划过广告语――创意搭配才够味,加强特定消费群体的印象

这样我们在作者的精心带动下完成了一个不自觉的视线流动,可以说很多人根本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但是通过具体分析不难发现它在传达信息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在这里图形、文字、色彩共同服务于一个目的――增强阅读效率,在相对短的时间里将大量信息次序的传达给观者,利用这个潜在的向导达成一个流畅的阅读次序,在这个流畅的次序中有目的的编排信息,依次传达层层递进。

本文所讨论的几个例子说明,科学的调动视觉语言来完成平面设计的视觉次序,是如今设计师们的又一大课题。平面设计究其根本是为了带给人们视觉的美感享受和使用的简易方便,忽视设计给人们带来便捷性的问题,单纯强调设计的创意与悦目势必使平面设计走入歧途。在追求设计独创性的基础上完善视觉次序才是真正的平面设计,它要求设计师不仅要有创意性,而且必须具备完善的设计基础知识,两者共同运作才能奠定设计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2] 辛华泉.平面构成.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8

篇4

1.文字的编排设计文字是最普遍使用的视觉符号元素。文字的编排设计有字体的选择、创造以及运用等。在网页页面设计中,与其他视觉元素相比文字更具有辨识性。所以说,只要对文字进行编排设计,浏览者就更加容易接受所传达的信息。在处理文字造型时要适应文字的形态构成、空间布局、色彩搭配。通过设计与编排,文字提高了信息的准确度和可读性,从而达到良好的视觉传达效果。

2.图形图像元素图形图像是网页中最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易于浏览者理解和接受。图形图像的有效应用使网页更加美观、生动,这有利于信息的传达。图形图像在网页设计中有着传达性、装饰性、表现性、趣味性、超越性等重要功能。网页页面主要是向浏览者传达信息。图形图像是最基本的实用功能,对图形图像采用夸张、象征、比喻的手法来体现视觉效果,可以让浏览者更快、更准确地了解信息。个性化的网页设计,新颖的图形语言,人性化的组合方式,往往会更加引人注目,给浏览者独特的视觉体验。图形图像使得“艺术无国界”,它用特殊的语言来传达信息。网页作为全球性的媒介,当浏览者在网页上找不到自己熟悉的语言版本时,图形图像大致了解了他们的信息需求,拉近了信息的传达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距离,消除其陌生感。

3.色彩设计在网页设计中色彩的主体色调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网页让浏览者产生心理共鸣。运用色彩传达信息,增强了网页的可理解性和易识别性。色彩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使得页面更加生动。色彩设计是页面设计的语言,是网页页面设计中的重要元素。色彩在网页设计中有视觉区域的划分、重点主题的突出、视线的吸引。只有利用色彩的力量,不断设计出各式各样的优秀页面,在网页页面设计中,色彩的应用或含蓄优雅,或端庄大方,或单纯简洁等,但无论哪种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引起浏览者的关注,增强网页视觉信息的传递。

4.版式设计版式在网页页面设计中有着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网页版式设计的实用功能就是人机交互。在网页设计时要了解网站的目的及想传达的信息,不同的网站都有不同的特色、重点。网页中设计的导航栏和空间划分组合的版式编排,及清晰合理的设计元素要符合整体风格,版式合理有序的排列使得信息有效传达。网页版式中的审美功能是为了满足浏览者的心理需求,浏览者在浏览网页的同时,版式设计使他获得了快乐与舒心的体验。网页版式各视觉要素要进行平衡与调整,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保持布局设计的独特风格,可以提高网页界面的视觉表达和感染力度。

二、数字网页设计中的媒体视觉传达

1.网页主题及整体风格的视觉传达网页设计首先要明确主题的设计和建立网站的目的,要及时进行市场调查,了解网站受众的情况,确立网页的整体风格,使网站的全部信息按照主题来设计。网页设计做到鲜明突出、要点明确,以简单的页面传达不简单的信息。网页的表现形式要与内容统一,而整体风格要与主题前后一致。同时,信息要及时更新,使网页页面中所掌握的信息一定是即时最新的,这样才能增加网页的访问量,有利于信息的传达。

2.网页设计的受众及情感传达网页设计需要对受众定位,不同受众主要体现在人的性别、年龄、职业以及受教育程度、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从年龄上看,不同阶段年龄的受众所关注的事物各不相同,因此在网页设计时可以把握这种特点,使得网页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人们在接受和理解信息时受态度、愿望、需求和情感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所以会对信息有选择性,这种需求心理的差异决定了网页上的视觉信息应当尽可能的丰富,才能为更多的受众所用。

3.网页设计在视觉传达中应注意的问题首先,网页的版面设计。在页面上,图片和文字同时展示给用户,将所有产品都放在一个网页上,不分主次,这样导致浏览者找不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其次,文字设计影响到网页的质量。为了突出字体内容,会将字体加大,加下划线和使用艺术字体。将字体和段落有序组织,才不缺乏视觉美感。再次,色彩的运用和搭配也极为重要。色彩搭配要合理、适度,主体风格要统一,才能够给浏览者一种美的享受。为了网页有视觉冲击力,将风格不同、颜色各异的图片、文字等放在页面上,却适得其反。最后,图片的不合理导入。现在很多网页设计中图片的选用不合理,编排不得当,使得页面零乱、空洞,极大影响了网页视觉传媒的质量。

三、结语

篇5

一、创意思维方法训练的设计教育改革的现状

过分的强调创意思维训练的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在发展初期因为其新颖的教学内容、形式和直观效果曾经获得广泛好评与认同,也确实极大地推动了创新设计思想和方法的进步,促进了创新教育意识深入人心。但与此同时,该导向也折射出我国高校设计教育中形式主义美学观深厚的根基与影响,并随着时间推移问题渐渐显露。

首先,该导向对创新能力培养内涵理解错误,把创意思维训练视为实践创新设计教育的灵丹妙药甚至全部,导致实用主义的创意方法和形式语言技巧训练风行,忽视了专业基础和文化积累的综合能力培养,使创意思维训练有失去专业根基和营养的危险,尤其在我国招生体制重专业技能轻综合文化素养状况难以改变,年年扩招导致生源素质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更需要慎重对待与反思。创造性思维的养成与求新求变,必须建立在基本的专业造型、审美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基础上。

其次,创新思维训练过于迷信新的设计方法技巧和建立在方法技巧上的创意想象训练,把观念转换后方法技巧学习和感觉经验的变化,当作创新本身(如“同构”的语言形态和方法技巧)。虽然表壳是新的,内核却仍是传统形式主义美学观在作祟,对形式和感觉意味的沉迷成为其重要目标和导向。我们知道,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已不仅是追求视觉形式的趣味和新颖,更是依附于这外在形式之上的内涵意义的创新表达。观念变革所导致的思想、方法的变化是创新的结果,但一旦成熟运用就只是方法原理而不再是创新本身。创新是一种突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想、行为过程和结果。如果把原理技巧作为创意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却忽视、轻视现代传达设计创意的本质是沟通意义的寻找和创造,显然本末倒置。

以创意思维训练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与实验也重视沟通,强调语意,呼唤市场价值,但由于对“创意”文化创造与沟通的理念不能很好把握,沉迷形式和感觉意味的求新求奇,对视觉语言深厚的文化、语言特性认识模糊,对市场和传播应用中设计的价值与地位混合,以致不能有效运用视觉语言丰富的文化语义和内蕴通过艺术的形式进行创造、表达,造成学生在针对性的沟通和创意学习、研究上常常束手无策甚至在创意中言不达意、错谬百出。

二、创意思维训练环境引导下的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更新观念,倡导科学和理性精神

营造严谨科学的学术环境治标应治本,中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和研究,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依然面临更新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的问题,而核心就是要把科学、理性精神引入到设计教学、研究和实践中。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的设计教育就还要走弯路。我们不缺少感性、技能培养的经验和实力,缺少的是理性和科学精神,而这是建造任何学科大厦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艺术教育几十年来失落最多,最珍贵的东西。关于科学和理性精神,由于我国艺术界长期来对西方文化的误读和太深的观念偏见,已经造成对其盲目轻视和排斥的大环境,似乎只要一提科学和理性就会扼杀艺术的直觉和灵感,即使承认其作用,也多限于纯粹技术范畴。这显然是错误的。实际上,西方艺术崇尚思想和创造的主流恰恰是以理性和科学精神为灵魂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此基础上的各种艺术研究与实验,包括重视心灵感受和情感表达,追求人性觉醒、精神自由和解放的艺术主张,非但没有束缚人们对艺术的思考,反而使艺术在更深层次上被感悟和认识。这种反思、变革和进步恰恰是西方文化传统中科学和理性精神在起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设计教育中文化和综合素质培养,积极倡导理性和科学研究精神在现代设计学科中的渗入,努力营造严谨科学的学术环境和氛围。

2.建构动态科学的视觉传达课程教学和研究体系

篇6

关键词:视觉传达;毕业设计;创新性;社会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007-02

毕业设计是本科四年教学成果的总结,是学生大学阶段最重要的实践课程,也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走向市场的第一步。信息技术和媒介传播的创新与变化,要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毕业设计教学上,结合市场和社会实际,结合新观念和新媒介,体现创新性与社会性。

好的选题是毕业设计好的开始,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往往从选题开始就是优秀的。清代大艺术家郑板桥曾说:“作诗非难,命题为难。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言简意赅地道出了选题在整个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创新性和社会性的选题,能驱动学生从市场和社会角度出发,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产生具有创新性和社会性的毕业设计成果。

一、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存在眼界和思维的局限性,在整个毕业设计阶段,学生通常首先将着眼点放在设计表现技法和毕业设计展的最终呈现形式上,习惯以某一门专业课程出发,虚拟课题占大部分比重,忽略选题阶段的市场调研、创意思维对毕业设计中期进展和毕业设计后期呈现的影响。而在设计中后期阶段也没有在表现形式上深入挖掘提炼出创新点,解决具体问题,导致毕业设计空有躯壳,言之无物,作品俗套而雷同。

学生在选题过程中,首先切入的不是创意性的概念,而是单一的课程方向,如先确定是做包装设计还是VI设计,然后再随意虚拟出一个主题名称,套用市面上已经存在的设计形式,最后完成一系列的包装或是VI设计。这种选题只是单纯的设计形式重复,既没有结合市场的调研与分析,也没有考虑到后期能否实际应用,使最终的设计成果并没有实际的市场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针对此情况,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毕业设计整体教学改革过程中,认为毕业设计质量控制应从源头上抓起,对毕业设计选题阶段的教学进行了选题模式和教学管理的探索。

二、概念先导和问题主导的选题模式

1.概念先导,融会贯通。毕业设计选题要以概念先导,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中好的设计项目的策划、设计、媒介表现方式,通过观念的碰撞,产生新的创意点和核心概念,再依据概念来进一步确定选题,鼓励学生做出能融会贯通四年所学的设计课程甚至跨学科方向的毕业设计。如果毕业设计的目的就是研究与探索某一具体设计方向,这类选题也应该是以概念为先导,探索具有创新性的视觉表现形式和媒介应用形式,在观念上注重多维交叉融合和跨界思维,以市场的角度看问题。

2.问题主导,结合实际。在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要关注社会动态,结合实际,以问题为主导来思考毕业设计的选题。原则在于,结合自己的兴趣点,思考在自己生活中和社会上存在的问题,以设计的介入来解决社会中存在的某个问题,完成一项完整的毕业设计。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一是思考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自己的生活着眼,思考身边的事物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以小处入手,让毕业设计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是引起他人和社会的关注和思索。二是做来源于校企合作的真题项目,真实的项目是植根于解决企业和品牌存在的问题的,必须考虑到企业、市场、消费者和媒介,实践性强,是最具现实意义的选题。三是结合大型的设计竞赛。设计竞赛中的选题一般都是具有研究探索性的选题,关注于目前社会中正在发生的事件,或者近期设计行业中的焦点问题。以设计竞赛为切入点的选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概念先导和问题主导的选题模式使学生更能结合市场和社会现实进行设计创作,会不知不觉地驱动学生去关注市场,重视毕业设计的调研与策划,规划毕业设计的设计内容,使毕业设计有一个良好的有意义的开端。在近年毕业设计中,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运用概念先导和问题主导的选题模式,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社会性的毕业设计。例如毕业设计作品“怡瑞嘉园――家庭式养老房地产项目”,学生对于传统的VI设计项目中作了创新设计,联合文理专业背景的广告学专业学生进行跨专业毕业创作,完成了一套具有扁平化视觉风格的完整房地产策划项目,例如关于梦现象探索与研究的“十万个梦什么”,融合了统计学、医学、文学等知识,以信息可视化设计形式进行表现。也出现了很多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和企业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的毕业设计和校企合作项目,例如针对公共场所母婴室设置情况的“爱宝母婴室整体形象设计”,针对武汉本土企业的改良设计“武汉动物园的导视系统设计”、“soda二厂汽水包装改良设计”、“成都华贝兴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VI设计”等。设计效果出色,得到学校和企业专家的一致好评,优秀毕业作品多次得到本土媒体报道。

三、多层次与分阶段的教学管理

1.循序渐进的选题过程。很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乃至整个大学期间,都只重视设计本身,不能用系统和整体的观念思考设计的本质。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完成选题的可实施性分析、前期调研和资料收集、设计内容和时间规划等内容,循序渐进地选题过程是很有必要的。(1)选题的可实施性分析。选题的可实施性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量,一是学生自身的水平;二是选题的创新性;三是选题在毕业设计展中的呈现方式。如果学生的水平与选题的难度不能匹配,就应该缩小选题内容,减小难度,或是直接放弃选题,重新选择。除了新的选题外,毕业设计中也有很多老题新做的选题,这一类选题要注意选题的创新性,如果在老题新做中没有创新点可以挖掘,那就是重复的、没有意义的毕业设计。如果选题涉及到新的视觉表现方式和媒介应用形式,就要考虑设计内容能不能在最终的毕业设计展中完美呈现。(2)重视前期调研和资料的收集。确定了选题的可实施性,就要对主题进行调研和资料收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平时设计实践较多,容易孤立地看待设计问题,不能整体系统地对待整个设计,对前期调研和资料的收集不够重视。设计的根基和创新点,来源于前期的调研和资料的收集,只有实实在在地了解同类选题的设计和研究现状之后,才能确定选题的目的和定位,才能在创新点上有所呈现。(3)设计内容和时间规划。选题的可实施性和选题调研完成后,要确定具体设计内容,并制定好时间规划,对于毕业设计过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设计内容和时间规划包括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毕业设计小组成员的工作分配、与指导教师沟通的时间安排、毕业展览呈现的效果规划等内容,只有确定好具体的内容和时间规划,毕业设计的中期阶段、答辩阶段、成果展示阶段才能循序渐进地进行。

2.双师团队分阶段协同指导。从毕业设计选题到毕业设计成果展示阶段,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以概念先导和问题主导的选题模式,促使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必须由擅长各自领域的教师和企业导师进行协同指导。学生会依据选题和分组确定具体的指导教师,在涉及到跨专业合作的毕业设计小组中,指导教师团队由相关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协同指导,在涉及到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中,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进行毕业设计的协同指导。

指导教师在选题之前,就必须引导学生以概念先导和问题主导进行选题,并积极引入企业真题和竞赛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在选题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讨论选题的可操作性,并敦促学生进行完善的前期调研和资料收集,制定设计内容规划和时间规划,并将选题阶段整体完成情况以开题报告、任务书的形式完成存档。

3.分阶段多层次的考核体系。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过程分为设计选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和成果四个阶段,并依据四个阶段制定分阶段的考核体系,掌控整个项目化设计过程,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考核重点。设计选题阶段,选题是否来源于真题,选题的社会性和创新性是重要观测点;中期检查阶段,设计项目的计划进度、完成的方案质量是重要观测点;答辩阶段,设计项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论文的创新点是重要观测点;成果展示阶段,设计细节显示出的专业性和创意性,设计项目能否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重要观测点。

而在选题阶段,也要依据选题的过程制定多层次的考核体系。学生在选题阶段有没有进行可实施性分析,资料收集与市场调查情况,设计内容和时间规划是否合理,共同组成选题阶段的分值。同时,提高选题阶段和中期检查阶段的分值比重,重视过程考核成绩,从源头上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总之,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来说,优秀的毕业设计从选题开始就应该是优秀的,作为学生大学生涯的最后一步和进入职场的准备之步,毕业设计选题应该注重创新性与社会性的结合,通过概念先导,问题主导的毕业设计选题模式、严谨的选题论证与调研,整体系统的设计,提升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质量,以培养应用型的艺术设计类高素质人才,反映出学以致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丁斌.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大舞台,2013,(11).

篇7

关键词:高等设计教育;艺术设计视觉传达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158-02

中国的设计教育是在社会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与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面临的问题与困难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尤其在专业课程设置的教学体系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就此,本文对中国湖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系的视觉传达专业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艺术设计系的视觉传达专业进行比较来研究,通过研究莫纳什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的教学大纲、学校的官方网站以及检索文献等,就综合性院校的艺术设计视觉传达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内容,包括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学制、课时设置、入学要求和必修课与选修课所占比例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希望可以借鉴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办学优点,对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存在的弊端进行改革。

一、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

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灵魂,具有关键的作用,关系到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高等设计教育课程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是先充分训练学生的内在思维,再培养专业技能,因为设计本身是一门强调审美意识、创意设计、素质涵养,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澳大利亚的教育理念是“自觉、自学”,受到宽松和自由氛围的影响,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很强。莫纳什大学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因此,学校提供了大量的实践课程,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平面设计公司工作,因此该校的高就业率闻名于世;湖南师范大学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具备本专业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与能力,但往往忽略了重要的内在过程,学生的设计思维都只是停留在模仿阶段,缺乏创新性,生产线式的教学培养不出富有创造力的艺术设计人才,这是和国外设计教育最本质的区别之一。

二、学制、课时设置、入学要求

1.莫纳什大学。莫纳什大学的艺术设计视觉传达专业的学制有三年。入学要求是完成澳大利亚的高中课程,平均成绩合格达标后方可申请入读大学。

2.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的艺术设计视觉传达专业的学制有四年。入学要求是参加国家统一高考和湖南省的美术专业联考或湖南师大在外省的专业招生考试。

三、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

1.莫纳什大学。莫纳什大学视觉传达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重在实践,专业方向集中,占总学分的80%;选修课选课余地大,学分比例高,占总学分的20%,且每一学期均开放,可以参考两校2013年的课表(表1和图1,见下页)。每学期实践课学分各12分,理论课和选修课各6分。实践课一般都在传达设计工作室以小班授课的方式进行,各小组展开讨论以及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综合能力和独立思考得到了锻炼。总之,莫纳什大学视觉传达的课程设置给学生提供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主动性、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

2.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课程设置分为专业课、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公共必修课侧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基础专业技能,占总学分的32%;选修课分为弹性素养选修课和专业任选课,比例较低,分别是2%和6%。综上,湖南师范大学视觉传达的课程设置种类多,但选修课少,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培养。

四、讨论

莫纳什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都是综合性大学。莫纳什大学1961年成立于墨尔本,是澳大利亚最国际化的大学,以高品质教学、学术研究和高就业率闻名于世;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莫纳什大学的视觉传达专业课程设置各具特色。湖南师范大学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指导性,但是有以下三点不足:学校没有很重视学生自由学习的气氛,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且易产生排斥心理;课程的设置者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与设计这门专业的创新性高要求相矛盾,就业率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时间有限,不可能完成这么多繁杂散乱、没有针对性的专业课。莫纳什大学的视觉传达专业课程设置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借鉴: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偏向实用性,就业率高;课程设置量少、实用、针对性强;学生选修课学分在总学分中所占的比例大。但是,必修课设置不多,可能会导致学习氛围过度自由,学生素质的两极分化。

综上所述,澳方的课程重视和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主观意识,激发创造性;中方的课程设置还正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我们要在设计教育的教学实践中突破传统观念,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以满足新时期艺术设计市场对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楠.当代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和探索[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8,(5).

[2]廖军.来自澳大利亚艺术设计教育的几点启示[J].苏州大学学报,2002,(6).

[3]尹传荣.高等设计教育的当下取向与未来意义[J].艺术与设计,2011,(8).

[4]潘鲁生.潘鲁生设计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启示[J].艺术教育,2011,(12):68-69.

[5]刘伟东.关于高等艺术教育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改革的几点思考[J].艺术与设计,2000,(2).

篇8

从篇章结构上看,该书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该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分析理论基础,下篇着重于视觉传达的具体呈现形式、案例分析以及基本方法等,结构上按照由易到难、由整体到部分、由理论到方法论的顺序依次展开,通篇结构安排合理有序,即使是音乐艺术初学者,从该书中也能掌握大致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奠定研究视觉传达基础。由于范围小,在音乐艺术研究领域视觉传达并没有获得广泛关注,因此在缺乏完整理论框架的局面下,对此进行研究往往容易导致逻辑结构混乱、思路不清晰的情况,作者在北京电影学院视听传媒学院授课多年,在音乐艺术方面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有一定学术研究经验与学术写作能力,为了理清逻辑顺序、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作者做了大量的细节性分析,在结构安排上精心设置,从而使该书完成了脉络梳理与结构建立完善。该书的层次较为分明,理论基础与具体内容一一展开,从音乐视觉化的基础、传播形式到表演者形象、唱片封面设计等,以总分结合的方式向读者呈现视觉传达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知识,该书内容虽多,但并无杂乱之感,由此可见作者有条不紊地对全书内容作了层次安排,使该书层次分明,达到较为突出的效果。

从全书内容上看,该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该书以音乐中视觉传达作为探究对象,在深入研究、思考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使该书呈现出丰富翔实的内容。从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该书上篇对音乐与视觉的关系进行阐述,共分为两章,第一章为音乐视觉化的基础,包括感知世界的渠道与视觉化的意义。第二章音乐视觉化的传播形式,具体介绍唱片封面、音乐会演唱会、音乐录像、电影音乐等较为常见的视觉化运用形式。下篇音乐的视觉传达形式分析,多从素材入手,重点针对基本规律及方法进行总结。第一章不同音乐流派歌手的形象包装,包括乡村音乐、古典音乐、电子乐等六个较为常见的音乐流派在内,从形象包装上突出视觉传达的实际运用方法。第二章歌手符号意义的延展,如艾薇儿·拉维尼、痛仰乐队等四个案例。第三章不同音乐类型的唱片封面设计,如爵士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具体分析如何在唱片封面设计上体现视觉传达效果这一问题。第四章对音乐会、演唱会等现场音乐的视觉传达,以前期宣传和现场视频来进行解析,说明现场音乐视觉传达的意义。第五章音乐在影像作品中的呈现,分别从电影、动画、音乐录像上突出视觉传达的规律及方法。该书通过不同角度对音乐视觉传达进行探究,重点突出视觉化对音乐表现的作用及其具体应用方法,使该书具备更具价值性的实际意义。

从研究价值上看,该书价值较高,指导性强。音乐作为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今天依然有着庞大的受众基础,听音乐成为很多人每天必备的减压形式,但真正意义上的音乐除了依靠耳朵去听之外,还有视觉传达作用参与其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音乐产业的改革发展和大众传媒的普及,同时兼顾审美需求与认知需求的音乐视觉化传播研究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意义。因此,该书所研究和阐述的关于音乐视觉化的基本手段与方法,无论是从音乐家的角度,还是站在观众的立场,这些视觉化方式都具有非凡的意义。音乐视觉化传达有着多种传播形式可以传递出音乐的气质与美感,从某种角度来说,听觉已经不再是感知音乐的唯一方式,视觉传达的加入放大了受众对于音乐的感受,越来越多的人会因为视觉传达加入而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对于音乐视觉传达这个主题的探索和研究也将会越来越丰富。该书开辟了视觉传达的研究路径,从形象、舞台环境、现场布置等角度来提高音乐的吸引力,无疑将会拓宽音乐的演出形式,增强音乐环境的感染力,提高视觉传达在音乐领域的地位,具备较高研究价值。无论是从不同音乐流派的歌手形象到唱片封面设计,还是针对电影、动画等对使用音乐来增强感染力的需要,该书通过对视觉传达所展开的一系列研究,从而使研究具备现实指导作用。

篇9

关键词:浪漫主义因素;平面设计;视觉传达

浪漫属于一种情感状态,现代平面视觉传达中多用此表现给大众不同的视觉感受,平面设计者可将两者完美融合,给予设计作品浪漫情绪,充分满足大众对浪漫情绪追逐的目的,而这亦为平面设计的本质追求。现代化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精神追求,而平面视觉传达时采用浪漫主义因素已是人们的期许,更是平面设计者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解读浪漫主义因素在平面视觉传达中的蕴涵,对平面视觉传达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解读浪漫主义与平面视觉传达

1.浪漫主义

浪漫本指现实生活中独特的传奇故事、爱情故事,之后被人们引申为极具感彩、富有诗意与幻想的故事情节及面目。艺术中的浪漫为一种创作或者表现手法,但浪漫亦可代表艺术思潮或者艺术流派。艺术家艺术创作时会自然而然的选择并遵循相应的美学原则及创作方法,而浪漫主义为人类艺术发展过程中极具影响力的创作手段,其强调理想化对象的描写,呈现创作者的激情,更充分渗透了人们对理想世界的执着追求,直接并直观的表达人们内心的强烈感受,大都以强烈的言词及瑰丽的想象、离奇夸张的手法创造相应的形象。

2.平面视觉传达中浪漫主义应用的可能

现代人更注重精神追求,艺术设计亦高度重视人性化,而人性化强调设计者及消费者的心灵、情感沟通,更深层的解读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充分满足消费者的各方面需求。以此种情感呈现并渲染的浪漫主义所创作出的作品非常之多,而极具情趣的广告更能吸引社会大众的眼球。视觉传达中采用的情感因素可与消费者取得情感共鸣,以此打动、刺激消费者,并留给消费者美好的印象,至此便实现了视觉传达。现代设计时要高度重视感情,特别是极具感彩的主题中,应充分渲染感彩,以使商品给大众美的享受,刺激消费者作出消费行为。可见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更注重亲切、柔和的言词,强调自然流畅风格,并以真诚的诉求打动社会大众,将功利匿后突显产品的情趣化,人们对此种设计的接受程度高。

二、平面视觉传达中浪漫主义因素应用原则

1.消费者内心需求

现代化社会的飞速发展,平面视觉传达工作亦随之不断改革。目前,已转变为高度重视消费者心灵情感沟通和交流,并强调以作品设计满足消费者内心需求,让消费者获得物质需求、精神需求的双面满足。将浪漫主义作为情感基础,强调趣味情趣感、人情味设计理念的融入,确保平面视觉传达中作品设计更为人性化。

2.审美诗意

浪漫为人们内心的幻想色彩,其极具审美诗意感,将此用于平面视觉传达作品设计时,则强调设计人员对此情感的呈现。通常平面设计者对浪漫主义因素创作时,其均需借助色调、色彩、形象以及手法等内容来实现,其所用色调应极具语言色彩,而色彩亦需鲜明生动,手法也应适当夸张化,将浪漫情感充分融入设计作品中,使作品展现出设计者内心强烈的情绪感受,并呈现出其理想追求,而这亦是对设计者内心状态的真实反映,赋予设计作品诗意般的灵魂,使其呈现出非比寻常的独特感,并吸引更多社会大众的共鸣。

3.理论本质情感化

浪漫主义应将情感充分突显,并强调自身理论本质属性,使得设计作品更具情感性,同时保留其本质特征。平面视觉传达设计者应高度重视消费者目光的吸引,并依设计作品去潜在引导消费者的消费活动,而这均需情感启发及激励,无论是何种作品,为其设计时均应强调理论本质情感化,充分呈现情感,选择不同情感的主题表现作品本质,给作品相应的平面设计结构,使作品具有情感,并充分刺激消费者心理,促使其作出相应的消费活动。

4.现实生活浪漫化

平面视觉传达设计者作品设计时,应强调作品浪漫主义化,但务必尊重现实生活。艺术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浪漫主x亦不例外,其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缺憾,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生存,尽管其所呈现的为超现实倾向,但本质仍旧是要回归现实,并服务于现实生活。平面视觉传达设计者应高度重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希冀、憧憬挖掘,并据此对作品作浪漫主义创作,让设计作品更具生活化。

5.理性渗透

平面视觉传达设计者设计使用浪漫主义时要强调理性渗透,赋予设计作品直观层面无功利性,并确保其极具情感性及形象性,而深层次呈现其功利性、理性、认识,要让相关设计工作具有相应的约束,避免作品设计不贴近现实生活,或者更不符合人们的相关需求。

三、平面视觉传达中浪漫主义因素应用表现载体

平面视觉传达设计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其浪漫理念已存在自身独特的表现方式,本章对平面视觉传达中浪漫主义因素应用表现载体进行了下述分析:

1.基于爱情的浪漫主义表现

浪漫本源自爱情,现代人对浪漫的定义更倾向于爱情,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人员使用浪漫主义作视觉传递时,应注重爱情载体的应用。基于爱情作浪漫主义作品设计时,要强调主题意念对作品思想内涵的突显,可以年轻恋人间青涩的恋情与依恋情感作为基础,对作品作相应的视觉设计刻画,确保作品成形后具有明确的情感基调,使作品视觉传达贴合主题思想,比如目前的诸多巧克力商品,其所作的平面设计中充分运用了年轻恋人间的青涩情感,使得巧克力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恰到好处。实际作品设计时,设计者应高度重视与主题意念相关联的素材调动,以此充分烘托作品的中心情感,促使作品更深层的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并潜在性引导消费者与此情感共鸣,使作品与消费者进行心灵的沟通,让作品视觉传达延留于消费者心中。

2.基于生活憧憬的浪漫主义表现

浪漫主义历经爱情的界定后,便被用来表现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并表达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与期许。平面视觉传达设计者应高度重浪漫主义界定的偏移,以浪漫主义手段将人们对生活的憧憬与期许充分呈现,并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出更具吸引力的结构。设计作品视觉传达时要充分体现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坚持,可经时空变化与情境转变呈现人们对未来憧憬的状态,比如表现家庭幸福的主题时,设计人员可将两个人恋爱到结婚与生儿育女经时空转变呈现给社会大众,每个场景后的景致均应做相应的变化,突显演进过程中的幸福。

3.基于自然环境的浪漫主义表现

无论是平面设计中的艺术作品,亦或是人们的诗词文章,呈现相应的浪漫情感时均需借助自然环境,以自然界中的形态、意蕴、色彩等景致刻画不同的情感,确保平面视觉传达作品设计更具自然感。比如设计者作护肤产品平面设计时,大都喜欢以空旷的大地或者蔚蓝的天空、青青的草原等景致作为背景,再选择娇嫩的鲜花或者干净的露珠、洁白的牛乳等物质来呈现护肤产品的内在美,女性消费者极易被此种设计所吸引,可由此产生极强的浪漫感,经视觉审美达到内心认同。

四、结语

浪漫主义因素融于平面视觉传达中,可增强作品的艺术色彩,赋予作品灵魂与生命力,呈现出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期许,满足其精神层面的情感需求。平面视觉传达设计者们应不断总结经验,全方位掌握现代人的消费观念,并敢于创新的设计独特的作品,使得消费者的物质要求、精神需求均被满足,实现平面视觉传达的应用价值。本文解读了浪漫主义与平面视觉传达,提出了平面视觉传达中浪漫主义因素应用原则,探讨了平面视觉传达中浪漫主义因素应用表现载体,以期为平面视觉传达中浪漫主义因素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赵倩.广告符号设计与视觉传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2]张剑.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与生态批评[J].外国文学,2012(3).

[3]王美艳.后印象主义色彩理念及其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J].包装学报,2013,1(5).

[4]王文勇.关于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的反思[J].名作欣赏,2014(7).

[5]董雪萍.议《沉沦》中的浪漫主义思潮[J].文学界(理论版),2012(9).

篇10

【关键词】疯狂猜图 信息视觉化 读图时代

“疯狂猜图”是一款2013年6月起流行于智能手机和电脑网络的兼具休闲与互动性的猜图类益智游戏,有数据表明在其推出的短短几天内就着实达到了“疯狂”的境界,连续几天占据了各种APP排行榜的首位,下载量已超过百万次。游戏所提出的问题类型包罗万象,题目图片妙趣横生,流行的同时也引起了各界从营销学、心理学以及广告学等各方面的研究探讨。笔者认为,该游戏的广泛传播是建立在其可玩性的基础之上,简单地说就是“识图答题”,游戏界面提供给玩家精心设计过的抽象化图形图像,配合有限的文字信息提示,让玩家在接收适量的信息内容后主动思考,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联想得出规定字数的正确答案。可以说这是一个基于信息的视觉化传达的小游戏。本文试从传播学视角讨论游戏流行的深层原因,从游戏的的图形图像出发,讨论了关于读图时代信息视觉化的问题。

一、“疯狂猜图”信息视觉化的策略

1、何为信息视觉化?

学界尚未对信息视觉化作出完整的定义,但可以从“信息图形”和“信息设计”两个概念出发了解信息视觉化的含义。首先来说信息图形,信息图形(Information graphics)又称为信息图(Infographics或Infograph),是指数据、信息或知识的可视化表现形式。信息图形主要应用于有一个需要清楚准确的解释或表达甚为复杂且大量的信息,例如在各式各样的文件档案上、各个地图及标志、新闻或教程文件,表现出的设计形式是化繁为简。其次是关于信息设计,信息设计是人们对信息进行处理的技巧和实践,通过信息设计可以提高人们应用信息的效率。由此可以简单将信息视觉化定义为将数据、信息或者知识进行有规律技巧的可视化处理。本·弗莱在《有机信息设计》中指出:“信息视觉化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认为是一个独立存在,而此前都被当作科学、统计学和图形设计的次领域”。

2、信息视觉化在“疯狂猜图”中的运用策略

游戏开发者将题目信息进行可视化处理,游戏中将电影电视、人物角色、国家、城市、名人明星、公司品牌、游戏、球队等各种类型的信息处理转化放置在一张方形图中展现在手机屏幕,需要在美观的前提下符合一定的逻辑,将题目信息有效传达给玩者。

视觉化是让抽象(看不见或无法看见的)内容所构成的印象、影像或者画面被看见或者想象。可以从几个例子展现设计者是如何将玩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题目内容转变为可视化的图形图像引起玩家的想象的。

(1)概念内容的图形化表达。运用美学或者设计学规则将概念内容直接转化为相对具象而又简洁的图形元素,重点是该图形元素能够代表有一定的个性含义。如图1所示,左边的图形展示的是动画人物“樱木花道”,图片没有将人们所熟悉的漫画或动画片内的樱木花道人物形象全部展示,而是只将它最有个性特色的圆头红发用图形展现给玩家,甚至可以忽略其他五官部分以及造型元素来突出想要表达的东西;右边图形展示的是城市“巴黎”,更是将整个偌大的巴黎城市归结于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建筑——艾菲尔铁塔的图形剪影提供给玩家。

(2)概念内容的色彩化表达。将概念内容以与其形象相仿的色彩搭配或者人们熟悉的形象色彩展现,让受众自己延伸扩展思维得出答案。如图2所示,左边的图形用雪碧饮料的包装色彩来代表“雪碧”这个品牌;右边更是简洁地用白色球服代表了“皇家马德里”这支球队,只因为白色是他们在球场上的象征。

(3)概念内容的场景化表达。将方格视为舞台搭建起一个与概念相关的场景让受众回忆或识别出答案。有直接展示与概念相关的场景表达,如图3中右图所示,直接用两个剪影人物构建持枪相对的行为场景向玩家表达电影“无间道”,很容易回忆联想起该电影中那个经典的桥段;也有通过构建概念相关的环境场景间接地表达出概念内容,如图3中左图所示,前景用了苏格兰裙加上后景的建筑风格表现了“苏格兰”这个国家的信息内容。

由此可见游戏中的信息视觉化是将各种各样的信息、概念或知识转化为一种合适的视觉形式,既适合于在方寸间的手机屏幕上展示,又充分利用受众对于图形图像的快速识别、认知以及记忆的能力。一个好的游戏题目的设定必然要符合逻辑,能够做到形象直观地让玩家形成对这个题目内容(抽象信息)的理解,达成一种拥有“共同意义空间”的默契,并在这种心理得到满足的状态下完成认知、识别和正确答题的行为体验。从传播学角度来讲,这种共鸣产生的整个过程不仅涉及到受众的联想机制和心理反应等,同样也形成于设计者面对概念内容时的综合联想和形态创造行为。有学者用“意象”之说进行了如下阐释:以“意”生“象”,以“象”表“意”得到“意”的内涵,这就是一个信息视觉化的过程。

二、“疯狂猜图”信息视觉化的启示

当前社会网络化快速发展推进了图像信息的传播,人们进入了一个一图值千言的“读图时代”,或者说是视觉文化时代。这个时代强调的是视觉符号在文化以及传播中的主导地位,尼古拉·米尔认为视觉文化时代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化为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不仅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更是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变。图形图像作为视觉符号比起声音和文字符号来是一种更为直观的信息形态,这得益于它在形象上的处理更生动,表意更加浅显,能在短时间内被受众认知和把握。

在这种文化日益影响着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背景下,信息视觉化有着很大的应用和发展空间,因为视觉文化不是简单地依赖图形图像,而是依赖对事物或者信息的图像化或者视觉化这一趋势,这种趋势正深深影响着每个现代人的阅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一方面,消费社会的出现是原因之一,图形图像被商家广泛运用于商业用途中,从那些商业标志到各种媒介上出现的宣传图形动画,都是吸引消费者在浩瀚的商品社会中发现并购买产品。导致消费者的图像消费倾向不断增强,包括了对虚拟性和体验性的不断满足和强化。另一方面,网络平台的构筑让信息的视觉化得以张扬,科技的不断更新也让个体之间的基于图形图像的交流更加快速、便捷和准确。

信息视觉化迎合了视觉文化时代和人们的转变趋势,它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信息更有效地传递,是人们慢慢形成的一种处理信息的技巧和实践。在进行信息的视觉化处理时,需要在图形的传达上注意感官和功能两个维度。从感官角度出发,图形图像需要有良好的视觉设计,美观并做到精确比例和尺度地处理内容,并且有规范的设计流程以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从功能方面出发,信息的视觉化处理还要重视实用,注意使用到的元素表意的准确性,不仅体现在单独元素本身含义的直观表达,还涉及到元素与元素间的组合和构成,要有良好的有层次的视觉组织,还要有对信息细节的审视和细分。这样,视觉化的信息才能更加切合人们正常的认知结构,在信息传达上更合理顺畅。

结语

读图时代的到来以及新兴网络技术平台的发展促进了信息视觉化的应用和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会成为未来信息传播的新趋势,并呈现出更多的应用形态。例如微博平台上出现的越来越多各种图表设计、信息图像和图形动画视频,都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在了解和认识的同时,需要更好的将之运用于工作生活中,造福于社会。

参考文献

①龙尼·利普顿:《信息设计实用指南》[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②孙皓琼,《信息设计——读图时代的信息视觉化》[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4):25

③谢青,《信息视觉化——信息设计》[J].《美苑》,2010(2):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