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互联网范文
时间:2024-01-31 17:49: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力工业互联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智能电网建设;信息化;办公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066-01
引言
目前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的水平,基本可以满足企业的要求,但是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要求电力企业的高效运作,同时我们需要更高效更方便的信息交流平台把企业的各项决策严肃、正式、准确、持久的反应给除企业内部的团体和个人,这对企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提出的新的要求,需要逐步的打破目前的局域网单系统协同办公,进一步将无纸化办公推行到互联网。
一、目前协同办公的现状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各单位已全面使用协同办公系统,实现多级无纸化办公;拓展和完善了系统功能,增强了日常办公协同能力;统一组织整合档案管理功能,统一指导开发应用系统的公共归档接口;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实现身份认证及数据加密,满足文件传输要求;初步实现协同办公系统与公司其他应用系统的有效集成;初步实现知识管理功能,满足办公数据及各种信息的沉淀、集中、分类、归纳、检索和利用。
二、协同办公未来发展趋势
纵观协同办公技术的发展,历经了第一代基于办公套件的文档处理型、第二代面向网络和工作流的事务处理型、第三代面向协作和知识管理的协同办公型三个阶段,目前已进入了第四代面向业务融合与分析决策支持的智能办公型的历史新阶段。
智能办公是协同办公的进一步发展,以办公业务为业务范围,以智能化为处理方式,引入人工智能、网络组织、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先进理念,运用物联网、云计算、柔性信息系统等领先技术,进一步提升公司办公领域的管理水平。
三、智能办公项目效益分析
通过智能办公规划与建设,建成更加智能的一体化办公平台,在原有高效、整合的基础上,有以下几个方面效益:
1、提高重大事件的处理能力,提升公司对内对外正面形象
通过公文流转、督办事项、值班、重大活动组织、会议、接待、值班、、信息等工作能力的提升,实现完成任务到达成工作目标的转变,从整体上对内展现一个训练有素、锐意创新、业绩优秀的办公室队伍,对外展现一个有社会责任感、专业、开放、严谨的公司统一形象。
2、更加智能化、工作强度降低,成果质量提升
协同办公系统重点提升的是流程办理的时间,提高协同能力。通过智能办公系统,将重点降低员工办理业务过程中信息处理的复杂度,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和质量,预计业务申请材料准备时间缩短30%、工作成果审核一次通过率提高20%。此外,智能办公系统还通过更广泛的数据感知能力,提供更加自动化的数据采集,员工日常办公手工处理业务领域减少20%,手工数据录入工作量减少50%。
3、管理更加人性化、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更加柔性的管理,使得智能办公系统成为一项无处不在又无所察觉的信息技术,自如地应用在管理者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管理者不再受到信息系统的约束,而可以自由地发挥管理才能。改变原有的人适应系统的现状,而转变为系统适应人。
4、公司运营成本降低、员工满意度增加
通过办公质量的提升,可以提公司人力资源整体水平,从而降低公司人力成本,减少办公易耗品消耗,降低公司整体运营成本。通过智能办公系统,员工可以将工作的重心继续向创新型的智力劳动方向转变,从而更有成就感,积极性也更容易调动。
四、智能办公的理论依据
智能办公将办公业务中的实体视为智能体,具有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的特征,具备感知能力、行动能力和分析能力,智能办公通过对智能体及其之间的关系的逻辑定义、优化整合,使得办公资源可以随时、随地、随需获取,力公处理过程可以按需适应和扩展,转变员工、组织、系统之间的交互模式和业务处理模式。智能办公系统应该具有智能、具有智慧、具备更透彻的感知能力、更全面的互联互通能力和更深入的智能化水平。
(1)更透彻的感知:所谓“更透彻的感知”是超越传统传感器、数码相机和RFID(无线射频识别)的更为广泛的一个概念。利用任何可以随时随地感知、测量、捕获和传递信息的设备、系统或流程,通过使用这些新设备,从档案实体到参加会议人员名单都可以被快速获取并进行分析,便于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和进行长期规划。
(2)更全面的互联互通:互联互通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高速、高带宽的通信网络工具,将个人电子设备和公司信息系统中收集和存储的分散的信息及数据连接起来,进行交互和多方共享,从而更好地对环境和业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从全局的角度分析形势并实时解决问题,使工作和任务可以通过多方协作得以远程完成,从而彻底改变工作运作方式
(3)更深入的智能化:智能化是指深入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以获取更加新颖、系统且全面的洞察来解决特定问题,使用先进技术来处理复杂数据,并将特定的知识应用于特定的业务领域、特定的场景、特定的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支持决策和行动
(4)柔性办公管理:指的是公司各部门、各单位在公司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难以预测的情况下,快速反应,不断重组其人力和技术资源,获得竞争优势和效益的管理模式。柔性办公管理以“人性化”为标志,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企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它能够依据信息共享、虚拟整合、竞争性合作、差异性互补、虚拟实践社团等,实现知识由潜到显的转化。
(5)智能流程:流程的核心是办理人员、办理环节(状态)和流转条件(路径),智能流程能够通过自组织、自学习和自适应的能力实现流程的优化、流程路径的自动流转和流程环节的半自动处理。智能流程不仅仅适用于公文处理,还涵盖其他涉及到流程的业务。
流程优化:在业务规范化和流程标准化的前提下,智能流程具备对各种类型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的能力,可以根据流程的特送、异常流转情况、流程持续时间等指标判断流程是否需要进行优化,并给出优化建议。
流程自动流转:智能流程应该支持更多的流程模式,但主要关注的是目前公司管理活动中最常见、需求最迫切的流程。所谓流程自动流转是指尽可能地减少需要用户条件输入,使得对于用户而言流程处理更简单,流程管理更智能。
流程智能办理:智能办理通过对业务办理情况的统计和概率分析,预测业务办理结果,给出科学的业务办理建议。传统的带有智能的办理能力包括:自动生成意见,主题词提取、相关知识推荐等,智能办公将在此基础上提供更为智能的能力,包括:流程决策建议,特别是对于决策型办理节点,通过经验数据和决策模型,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参考建议。流程处理建议,根据当前流程办理业务的业务领域、主要工作内容,为办理人员提供知识支撑,提供专业分析和建议。
篇2
[关键词]互联网+;电力企业;大型供配电厂区;应用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375-01
前言
F阶段,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各个领域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激烈,而电力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的机遇与挑战,电力企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稳脚步就需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将现有的发展模式进行创新,建设全新的“互联网+”经营生产模式,并将其在大型供电配电厂区中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在运行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升电力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将传统局部的供配电系统转变成广泛、全面的能源互联网,从而促进我国电力行业快速发展。
一、“互联网+”概述
在这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模式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有效的促进各个领域快速发展。而“互联网+”的模式主要由一种化学公式组成,是电力企业大型配电厂区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将现有的生产发展模式创新、完善,提升发电侧分布式能源负荷监测,并提升供配电系统的调控能力,实现电力系统中各项电力设备与线路的数字化管理,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满足现代人们对电力使用的需求,促进我国电力行业快速发展[1]。
二、互联网+电力在电大型供配电厂区应用特点
(一)以物联网为基础
在这个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互联网+电力在大型的供配电厂区中对应用主要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能源管理、控制,一般来说会对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供配电系统不可再生能源进行全方面管理,找出供配电系统在运行时存在对的不足,并为其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供配电网的运行质量,提升电力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损耗,促进电力企业快速快速发展。另外,互联网+电力在大型供配电厂区中的应用与电力系统中的物质基础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在实际运行期可以以物联网为基础进行连接运行,实现对电力系统中物质基础的保障,保证电力能源可以被合理利用。
(二)能源可再生性
互联网+电力在大型供配电厂区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对电力资源的可再生性进行控制,减少能源的损耗,保证电力能源可以被合理利用,提升大型配电供电厂区电能的使用效率[2]。另外,互联网+电力在大型供配电厂区中的应用还可以将供配电系统中剩余的电力能源进行存储,加强对剩余能源的保管与存储,减少能源浪费的现象发生,做好电力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化工作。
(三)覆盖范围较广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电力行业发展迅速,电力系统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系统在不同的大型供配电厂区中的应用会通过不同的种类形式展现出来,因此,在电力系统运行期间应该做好电力能源的采集、收集工作,并在一些电力系统集中地区建立供配电厂区,只有这样才能对电力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扩大电力系统运行范围,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与效率,满足现代人们对电力的使用需求。
三、物联网+在电力在大型供配电厂区的应用
(一)分布式发电站
我国地域范围辽阔,蕴含着非常丰富的自然能源,这些能源主要包括了太阳能、风能、水能部分组成,这些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具有一定的非实物性能源。而互联网+电力在大型供配电厂区中的应用可可以通过分布式发电站的形式进行电力系统运行,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电力系统在运行期间局限性问题,提升电力系统在运行期间的使用效率,满足现代人们对电力系统的使用需求[3]。另外,对于一些小型的电力接口单位来说,可以通过互联网+电力对供配电厂区进行控制,保证电力能源可以被合理利用。
(二)网络智能化调度
互联网+电力在大型供配电厂区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对电力能源进行控制、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电力能源的使用率,保证电力系统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下去。而分布式发电机在能源供应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做好电力系统的在线调度工作,改变电力系统的运行现状,做好电力数据信息的采集、利用、管理工作,从而保证电力能源可以被合理使用,从而促进电力企业快速发展。比如说,互联网+电力在大型供配电厂区的应用可以通过分布发电站的形式运行下,做好电力系统的监控管理工作,找出其在运行时存在的不足,并为其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胆量系统可以正常运行下去,满足现代人对电力系统使用的需求。
(三)能源存储设备
电力能源具有一定的实物性特点,其在运行期间不可以通过实物的形式进行存储,因此,大型供配电厂区应该加强对电力系统中剩余电力能源控制,做好能源的保管工作,加强对剩余系统能源的调配、分析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能源的损耗,提升电力能源的使用需求。另外,大型供配电厂还应该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并加强可再生能源的保护管理工作,并根据电力系统运行现状制定出一项的可再生能源存储对策[4]。比如说,常见的存储方法有化学电池、蓄水等可以有效的做好能源的保护工作,减少能源的损耗,促进电力企业发展。
四、建立完善的供配电运行与维护系统
互联网+电力在大型供配电厂区中的应用主要以互联网为基础运行,而其在运行期间与发电系统、网络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而且系统中的设备路线较为复杂,如果在运行期间出现风险问题,对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来说造成了很大的 影响。因此,在电力系统运行期间应该根据其的运行现状建立对应的故障管理体系,加强对电力系统的管理,同时还要定期开展系统故障的监测工作,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为其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可以正常运行下去,减少故障问题发生[5]。
总结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互联网+”的概念慢慢出现在人们眼前,并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生产技术、发展模式创新、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提高我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世成,韩笑,王继业,张东霞,朱朝阳,邓春宇,王晓蓉.“互联网+”行动对电力工业的影响研究[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6,04:27-34.
[2] 李明明,秦宇翔,李洁.“互联网+”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6,18:82.
[3] 欧晓勇,耿泽飞,张忠浩.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互联网+电力客户服务平台[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6,10:97-102.
[4] 金金,李红梅,薛峪峰.“互联网+”在电力领域中的应用探索[J].无线互联科技,2015,16:93-94.
[5] 李丹,沈皓,孙薇.基于“互联网+电力营销”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6,S1:127-128.
篇3
[关键词] 智能电网 低碳 高效
1.引言
在21世纪,由于环境压力、能源短缺,人类社会向低碳经济发展,而驱动这次工业革命的是低碳能源,目前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中,45%左右是电力生产造成的,20%左右是交通工具产生的,所以低碳经济、低碳能源、低碳电力是一个逻辑链条。现在应对发输配用的整个电力链条重新思考,以低碳电力促进低碳能源乃至低碳经济的发展。
21世纪电力供应面临环保、效率和安全3个主要挑战。环保方面,低碳电力将成为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效率方面,由于发输配整个电力系统通常是按峰荷来设计的,平均利用率都不高。因此,低碳、高效、安全可靠的智能电网将是解决未来电力供应面临挑战的有效方法,不仅可以促进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推动低碳能源乃至低碳经济的发展。
2.智能电网的概念
有关智能电网的概念和提法在国际上有如下几种:IntelliGrid、Modern Grid、Grid Wise、SHG(Self-Healing Grid)及Smart Grid等。2009年“IBM论坛和中国策略会”上,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这样描述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指在物理电网的基础上,建立基础信息沟通平台,将相关设备、装置、系统、用户、员工和用电量等互动起来,通过对需求侧的访问和智能分析,实现更科学、更优化的电网运营管理,进而实现更高的安全保障、可控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智能电网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数字化电网,主要体现在:(1)即时连接网络互动。终端传感器将用户之间、用户和电网公司之间可实时、高速、双向地读取数据,整体性地提高电网的综合效率。(2)实时监控及数据融合。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在电力供应高峰期可在不同区域间及时调度,达到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优化管理。(3)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综合集成。智能表计可作为互联网路由器,终端用户进行通信、宽带业务或传播电视信号。
3.智能电网的特征
智能电网具有如下特征:
3.1低碳
低碳电力技术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涉及电气工程与经济、环境、化学工程、热能动力工程等学科的交叉和融合。2007年,我国国务院下发了《节能发电调度办法》提出,提高电力工业的能源使用效率、节约能源。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订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从发电结构上实现CO2的减排。从环保方面来看,低碳电力将成为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
3.2高效
提高电网发输配电效率以及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是电力工业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在发输配电方面,世界上老式电网的平均效率大约只有33%,而基于最新技术的新式电网的效率可达60%。在电力的传输和分配上,能源的损耗则在7%左右。智能电网技术将有可能减少30%的电力损耗。在资源优化配置方面,高效是引入最先进的IT和监控技术优化设备和资源的使用效益,整体上实现网络运行和扩容的优化,降低它的运行维护成本和投资。
3.3安全可靠
1996年美国的大停电,2003年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大停电,2003年意大利大停电,以及2006年欧洲大停电等事故暴露出了电网老化的问题,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是未来电网发展的一个重点任务。
4.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
4.1我国发展智能电网的必要性
我国能源资源贫乏,能源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很不平衡。随着能源开发重点逐渐西移和北移,能源的远距离、大规模输送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电网适应能源分布的规律。通过建设坚强的智能电网,不断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有效提高线路输送能力和运行控制的灵活性,最大限度提高能源输送效率,提高电网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从而降低一次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电网运行的环境日益复杂,影响电网安全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加。坚强的智能电网可以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外力破坏和网络攻击等各类突发事件给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及时、准确地预测和处理各种故障;可以实现电网与电力用户双向互动,通过智能电表等高级计量体系,为用户提供实时电价和用电信息,实现用电管理优化、能效诊断等增值服务。同时,智能电网通过引导用户将高峰时段的用电负荷转移到低谷时段,将减少电力用户的电费支出,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2 建设智能电网的核心工作
抓住战略机遇,建设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电网,要抓好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在智能电网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实现多元化电源与不同特征电力客户的灵活接入和方便使用 二是在建设高效电网方面,注重提高系统和资产利用效率,降低电网损耗,提升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能力 三是在打造可靠电网方面,不断优化网架结构,加强配网建设,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 四是在构筑绿色电网方面,充分发挥对上下游行业的引导作用,在发 输 配 用各环节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5.小结
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不仅要学习欧美的先进经验,而且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智能输电网方面,要依靠自己,并在国际上发挥引领作用;对于城市电网、偏远农村、小城镇的电网,可以学习国外的智能电网、微电网技术,以及与用户互动的市场机制,使得用户使用电力的效率提高。从这个角度看,发展智能电网、低碳电力,应上升到国家低碳经济战略转型的层面,而不只是电网公司的技术升级。然而,智能电网目前处于规划阶段,除了要从企业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更要充分认识它对21世纪我国低碳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把它放到低碳能源的结构中看,不仅要考虑电力发展,还要综合考虑一次能源的利用,以及发电、电网、用户间的互动,因此,企业要有技术路线图,国家要有能源战略图。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智能电两 物联网 电力系统
一.引言
随着坚强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许多与智能电网相融合的新技术也不断涌现,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技术。智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是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该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对电力系统基础设施资源进行整合,进而提高电力系统通信水平,改善当前电力系统基础设施的利用率。
二、物联网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可以涉及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最初“物联网”的理念仅仅是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从而使物体智能化,可以实现人与物体间的相互通信,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互相间的通信。
物联网具备三个基本特征:
1、可感知。随着传感技术的成熟和大规模应用,感知能力逐渐乘务物联网的基本要素;
2、可互联。物联网上各点之间通过某种通信协议进行有线或无线的数据传输,为“感观数据”提供可靠的信息传递服务;
3、智能化。通过接入各种中间件、应用系统、管理软件等智能处理平台,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化信息处理能力。
三、面向智能电网应用的物联网的基本架构
为了满足物联网的异构需求,物联网需要一个开放的、分层的、可扩展的网络架构。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大致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
(1)感知层。感知层是物联网实现“物物相联,人物互动”的基础,通常分为感知控制子层和通信延伸子层。其中,感知控制子层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及自动控制;通信延伸子层通过通信终端模块或其延伸网络将物理实体联接到其上面两层。
(2)网络层。网络层在以电力光纤网为主的基础上,辅以电力线载波通信网和无线宽带网,负责转发从感知层设备采集到的数据,以及物联网与智能电网专用通信网络之间的接入。因此,网络层主要用来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可以将网络层化分为接入网和核心网,以保证物联网与电网专用通信网络的互联互:通。
(3)应用层。应用层主要由应用基础设施和各种应用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应用基础设施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信息处理、计算等通用基础服务设施及资源调用接口,并在此为基础上实现物联网的各种应用。面向智能电网物联网的应用涉及智能电网生产和管理中的各个环节,通过运用智能计算、模式识别等技术来实现电网相关数据信息的整合分析处理,进而实现智能化的决策、控制和服务,有效提升电网各应用环节的智能化水平。
四,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智能电网主要通过终端传感器在客户之间、客户和电网公司之间形成即时连接的网络互动,实现数据实时、高速、双向地读取,从而整体提高电网的综合效率。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其网络功能主要集中于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三个方面:一是数据采集倾向于更多新型业务。二是网内协作模式的数据传输。三是网内数据融合处理技术。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主要应用如图所示。
物联网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它将服务于电力输送的各个环节:从发电环节的接入到检测,变电站的生产管理、安全评估与监督,以及配电自动化、用电采集及营销都离不开物联网。物联网在整个智能电网体系的建设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目前,物联网技术主要应用于智能家电的传感网络系统、智能家居系统、无线传感安防系统、用户电能信息采集系统等,其硬件设备包括智能交互终端、智能交互机顶盒、智能插座等。该系统与外部的通信主要通过电力线通信、电力复合光纤到户、无线宽带通信等通信方式相结合的宽带通信平台来实现。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将具有多元化信息采集能力的底层终端部署于监测区域内,利用各类仪表、传感器、RFID射频芯片对监测对象和监测区域的关键信息和状态进行采集、感知、识别,然后在本地汇集,进行高效的数据融合后再将信息传输至中间一层的网络接入设备;中间层网络接入设备则负责保证物联网与电网专用通信网络的互联互通。
篇5
关键词 智能化 农村 电网建设
1智能电网建设的概念
智能电网即电网的智能化。它是基于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利用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和设备技术,通过先进的控制方法及决策系统技术,从而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及环境友好等目标。智能电网同时具有强大的自愈和抵御攻击的功能,能够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侧复杂的用电需求,是当前全球电力工业关注的热点,同时也将引领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
2智能化农村电网建设的必要性
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电网在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化融合、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农村电网可靠性、电能质量、需求侧响应等一系列指标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现阶段,我国多数农村地区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程度不高,配电输电损耗大,用户停电现象仍时有发生。智能化农村电网的建设,可实现农村配电网朝着智能化、自动化、高效的方向发展,能够满足农村生产和生活方面对能源的需求,并为促进农村向工业化及现代化方向发展提供保障。
3智能化农村电网建设的特点
智能化农村电网建设是一项复杂而伟大的工程,对其特点的深入了解,能使我们具有更全面的认知。
3.1多技术、多机构交叉
智能化农村电网建设融合了特高压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多技术之间交叉耦合。如何将上述多重技术协同利用好,是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也是智能电网能够实现新应用的保障。此外,智能电网建设还涉及到多单位、多机构之间的协同作业,对统一调度配合要求极高。
3.2建设周期长、成本高
我国智能电网建设采用分阶段逐步推进策略,分为试点阶段(2009-2010年)、全面建设阶段(2011-2015年)和引领提升阶段(2016-2020年)。而智能化农村电网的建设又有所滞后,因此其周期可能更长。智能电网建设从内容上可分为技术设施、接口通讯、应用三个层次,而三个层次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本的注入,因此建设成本极高。
4智能化农村电网建设策略
智能化农村电网建设策略包括多方面内容,以下主要从推动智能变配电单元建设、优化农网供电模式、建立智能电网服务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4.1推动智能变配电单元建设
智能化农村电网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网能量流动过程中的中间节点和枢纽。农村电网智能变配电单元的建设模式和实现方式可以从智能化变电站和智能配电台区两个方面着手。
4.2化农网供电模式
建立网络坚强、架构可靠、设备安全的电网是智能化农村电网的基础。主要包括两方面:(1)加强地区电源点建设,着重完善中低压电网基础设施,深化地区负荷特性和供电需求研究;(2)优化城乡一体化的电网布局,研发高可靠性智能化配电开关设备等。
4.3建立智能用电服务
透明开放、灵活互动的供电服务是智能化农村电网建设的重要方面。智能供电服务建设应具体来说,就是以高级测量和终端技术为保障,以用户侧响应和智能互动化为发展目标,以多台缴费等为提升优质服务水平的策略。
4.4其他策略方案
除上述策略方案外,智能化农村电网的建设还包括以下方面:(1)增强服务和技术支撑,积极接纳新能源;(2)加强能源互联,促进多种能源优化互补;(3)构建安全高效的信息通信支撑平台;(4)满足多元化民生用电,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5)加快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应用,促进上下游产业健康发展等。
5发展智能化农村电网的建议
针对智能化农村电网的特点及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组织协调,统筹推动智能电网发展。同时,加强政府部门间协调,研究落实支持智能电网发展的财税、科技、人才等扶持政策等。
(2)加大投资支持力度,完善电价机制。研究设立智能电网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支持储能、智能用电、能源互联网等重点领域示范项目,支持智能电网相关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等多种手段拓展融资渠道,鼓励探索完善峰谷电价等电价政策,支持储能产业发展等。
(3)营造产业发展环境,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探索互联网与能源领域结合的模式和路径,鼓励将用户主导、线上线下结合、平台化思维、大数据等互联网理念与智能电网增值服务结合等。
6结语
智能电网建设将实现电力光纤到户,这将促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三网融合。而智能化农村电网建设是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直接决定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成功与否。通过对智能化农村电网建设特点、策略的了解,使我们更加明确电力人在此过程中的职责与使命。
参考文献
[1] 林巍.浅谈农村智能电网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1):179.
篇6
美国著名趋势学家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在其《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预言,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新经济即将到来,因为在其看来“经济和社会变革总是来自新能源与新通信方式的交汇”。
19世纪,蒸汽机和煤炭加快了信息流通速度。它们让大量印刷廉价报纸成为可能,同时提高了民众的受教育比例。20世纪,电力、电话以及广播和电视又发生了一次交汇。如今在新世纪的门口,互联网风暴所裹挟着的信息技术革命将深刻地改变已有的能源消费模式,电力将从二次能源梯队中解放出来,成为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产品。
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结合将成革命的核心,未来每座大楼都将变成能源生产的来源,而发达的通信网络来分配这些能源(智能电网的未来)。里夫金预言,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传统的集中经营活动将被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分散经营方式取代,即便是曾经最“铁板一块”的垄断利益集团,也将被时代进步的大趋势所消融和解裂。革命的结果将迎来一个“合作、社会网络和行业专家、技术劳动力为特征的新时代”。
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英国,已经启动了第四次电力市场改革,来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也进行了十个年头,由于最初以英国为体制借鉴,如今审视两国改革之异同,更具现实意义。由此我们专访了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著名电力专家宋永华教授。
《能源》:英国电改已经过去了二十余年,深刻地影响了全球范围后继电改国家,英国的电改取得了成绩,但也出现了许多负面影响,如今怎样去评价这场电力改革?
宋永华:到目前为止,英国电力市场可以分为4个阶段。在第一次改革中,实现电力公司的结构重组,以及股份制和私有化,采用的是强制型电力库模式(Power Pool)。在第二次改革中,采用的是以合约交易为主,辅以不平衡电量交易的NETA(New Electricity Trading Arrangement) 模式。第三次改革,将NETA模式推广到市场进程缓慢的苏格兰地区,建立统一的英国电力交易与电力输送制度 BETTA(British Electricity Trading and Transmission Arrangements)。第四次,则彻底要转向低碳绿色的智能电网。
整体看来,英国电力改革以立法稳步推进,从个别地区逐步推广到全国,在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四个环节打破垂直一体化的垄断局面,引入私有化和竞争,建立了公平、透明、开放的电力交易市场。思想明确、路线清晰、效果明显,对我国的电力改革是有借鉴意义的。从英国电力改革的历程来看,电力改革最终打破了垂直垄断,通过“厂网分开、输配分离”促进发电和供售电领域的竞争,并合理控制自然垄断的输电行业的利润率,这也是世界各国电力改革的共同趋势。
尽管英国电力改革在提升电力系统运行效率方面成绩斐然,但电网安全运行必须的辅助服务在之前的电力库模式中得不到合理体现,虽然NETA进行了一定的修正,但尚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引导投资建设电网、推动调峰电站建设、支援新能源接入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
《能源》:英国启动的电力改革进行了纵向拆分,瓦解了英国原有的垄断国有电力公司,尽管使得电价下降,效率提高,但却导致众多跨国电力公司纷纷进入(如EDF),这是否会影响到能源安全?
宋永华: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市场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其政府决策层看来,以“保障供给”为目标,真正的能源安全必须建立在高度市场化的基础上才能得以保障的,如果把电力当作一种商品的话,道理也同样如此。
能源安全是各国政府非常关心的问题,而电力市场化之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私营、外国资本进入的问题。事实上,能源公司的跨国整合已经在欧洲呈现一定趋势。在主要的西欧国家中,只有西班牙和比利时尚未被EDF侵入,在英国,EDF已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
在电力市场化的过程中,从提高市场效率和社会效益的角度,我们应该借鉴英国电力市场的做法,对电力市场进行严格监管,规定单一发电商在市场中所占的最大份额,限制自然垄断的输电行业的利润率,并设置合作的消减市场力规则,防止市场成员滥用垄断地位控制价格伤害公众利益;从能源安全的角度,应对市场成员的资格进行认真审核,密切监视外资的进入,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和电力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能源》:此前中国启动的电力改革方向就是当初借鉴了英国经验,如今中国电改在经历“厂网分开”之后却止步不前,时下重新审视英国电改的经验对于中国有怎样的借鉴意义?
宋永华:每个国家有着不同的国情,电力系统的现状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其它国家电力改革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不能全盘照搬。电力体制改革的道路是艰巨的,即使是在被认为取得了巨大成功的英国和美国,其改革历程也难称是一帆风顺,中间还经历了加州能源危机等重大挫折。
尽管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电力市场模式在提高效率、降低电价、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扶植新技术发展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是显而易见的。我国电力行业出现的上游受需求挤压,火电企业严重亏损、新能源并网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归根结底是受到不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影响。
低碳电力和智能电网的发展也对电力市场提出了迫切要求,新能源、新技术需要合理的市场机制和价格刺激来促进发展,用户与电网的双向互动同样需要可变的电价作为基础,价格信号作为指挥棒,对引导资源配置起着关键作用,而目前管理制的电价体制难以做到这一点。这一切都提醒我们应该坚定地重启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改革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定价机制。
但是,我国电力体系受长期计划经济影响,规模巨大、层次繁多,呈多次树状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其改革不能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我国应充分借鉴各国电力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分析各国电力市场机制设计背后的历史、现实因素和指导思想,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正确把握电力工业的发展规律、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以逐步完善的立法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不断完善,有序、平稳地推进电力体制改革。
《能源》:英国历次电力改革已经二十余年,如今正在进行第四次改革之中,其改革重心和目标是否发生了改变?新能源将在未来电改中占据怎样的地位?
宋永华:自2003年欧盟能源白皮书以来,发展绿色能源、保障能源供应、完成既定减排目标成为首要任务。从2005年开始,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开始实施,覆盖所有发电企业,与电力市场并列运行。欧盟统一电力市场建设也在2005年启动,尽管目前受各国政治体系、经济体系、电源电网结构和市场化进程的影响,进程缓慢,但未来这是一个大趋势。
在这个背景下,英国公布了新的能源改革法案,拟扶植低碳电力发展,启动新一轮的电力市场改革。从长远角度看,现行电力市场的改革是为了降低能源支出的增加量,相当于降低了用户负担。更重要的是新能源战略不仅在于满足未来能源需求,还可提高英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能源》:未来英国乃至欧洲的电力改革,将围绕分布式新能源和欧洲统一电力市场的方向进化,您怎样看待这一趋势?欧洲的智能电网和美国主引的智能电网有何不同?
宋永华:近年来智能电网等新技术对电力系统的形态、运行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改变。与终端用户的双向互动,能量网络与信息网络的整合,配用电的数学化,智能化,可再生、分布式能源的大量接入等,都将是未来电力系统可以预见的变化。毫不夸张地说,电力行业正经历一次新的产业革命,其影响比以往任何一次者要深远。
但选择什么样的智能电网发展路线,由多方面因素决定,国情、体制、发展阶段、社会经济诉求和历史遗留问题等都会影响到国家的能源战略。重要的是符合国情,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发展分布式电源,符合绿色电力自身的特点,讲求本地消纳,可以降低电网投资和给系统运行调度带来的困难。欧洲统一电力市场,更大范围的寻求资源优化配置,说明欧盟的一体化越来越紧密、分布新能源和欧洲统一电力市场符合欧盟未来发展的需要。欧洲智能电网首先侧重分布式电源和配网侧,主要关注分散发电的主动配电网、电网与用户的双向互动,为分布式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大规模整合扫除各种障碍。美国主要是在关注新能源发电的接入和新技术的应用同时,强调旧电网改造和可靠性提高,美国地域辽阔而欧洲能源贫乏是造成愿景不同的主要原因。
目前,智能电网的建设有趋同的趋势,既关注配网,也关注输电网的发展。
无论智能电网怎样发展,只有先实现电力市场化才是智能电网双向互动的基础条件。是充分发挥智能电网特性、为用户带来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保证智能电网活力和效率的重要制度保障。另一方面,智能电网对未来电力市场发展将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和推动作用。首先,智能电网为市场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基础,提供更可靠的电力流和更精准的信息流,为市场主体高效运营和互动提供平台支撑。
篇7
【关键词】 供电企业;需求侧;管理;措施
加强电力需求侧的管理,可以使电力工业发展更合理、更有效、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通过对电力需求侧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在政府、发电公司、电网公司和用电客户的共同参与下,使有限的电力能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步伐,实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需求侧管理内容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基于综合资源规划,即将电力能源的供应方和需求方各种形式的资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这一规划不仅对供电企业在管理水平、效率上加以部署,同时对用电客户在使用效率、降低损耗加以部署。目的是更加有效的利用电力资源,控制环境质量,降低单位生产的成本,以达到供需双赢的局面。电力需求侧管理改变了传统的资源管理观念,把供电效率提升与用电的效率利用提升到同一认识高度,利用经济效益为杠杆,以成本效益为准则,从而达到供需双方互利共赢,同时改善了社会整体环境。电力需求侧把终端节电作为一个重要的规划领域,将落脚点放置在了具体用能、节能设备上,关注的是实在的节能节电活动,防止了以往规划与实施脱节的倾向。
二、需求侧管理实施的意义
1、对于供电企业而言,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削减高峰时段电網调峰的压力,提高供电可靠性及服务水平,特别是在电力供需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它可以大大缓解拉闸限电的压力。
2、对发电企业而言,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提高发电设备利用率,减少机组启停和出力波动,降低发电成本及发电煤耗,减少电力建设投资。
3、对电力用户而言,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减少电力消费,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减少电费支出,提高企业能效和产品的竞争力。
4、对社会而言,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减少电力需求,减少了一次能源的消耗与污染物的排放,缓解了环境的压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三、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措施
1、政府部门要加强领导、指导和监督检查。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监督和指导,要把电力需求侧管理作为一种电力资源来开发利用,将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所减少的电量消耗、降低的电力负荷、转移的高峰负荷作为一种电力资源纳入本地区电力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力求以最小的代价来满足本地区电力供需平衡,使电力资源更加经济合理地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电力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供电企业做好本地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规划与实施计划,同时做好供电企业与相关政府部门以及与用电客户的组织与协调工作,充分发挥“三电办”的职能,将电力需求侧管理纳入“三电办”的主要内容重点开展,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指导、监督与检查。
2、加大宣传力度,引起各方重视。电力行政主管部门和供电企业要做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宣传工作,利用供电服务营业大厅、互联网络、客户服务电话和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知识、技术、产品和成功案例,引导电力客户采用科学地用电方式、先进的用电技术、设备和材料,合理用电。同时,供电企业应加强对从事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技术标准和业务能力等专业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对安装电力负荷控制装置的电力用户,要开展基本业务和装置使用的培训工作,消除系统运行和管理中的缺陷。
3、供电企业要切实组织实施。供电企业是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主体,应根据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相关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协助政府制订或参与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规划、标准,并负责具体实施。应将电力需求侧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在公司系统内部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制度和组织机构,制定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的办法和措施。要把对用电客户开展的电力需求侧管理作为电力营销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帮助电力用户降低用电成本的同时,实现电网安全、合理、经济运行以及社会资源综合利用的双重效益。
4、建立多方激励机制。为了激励电力客户参与DSM工作,政府应当通过政策引导以及价格、经济等方面的手段来调动供电企业和用电客户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积极性。譬如在电价中计列电力需求侧管理基金,为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提供补贴, 由电力监管委员会管理并使用。明确供电企业为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而支付的投资费用和造成的损失并给予补偿,以消除供电企业的后顾之忧,提高供电企业推行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积极性。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激励机制对于采用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的用电客户,可采取享受各项补贴或优惠政策等措施,以激励企业增强节能意识和提高电力需求侧管理积极性;建全电力需求侧管理奖惩制度,对于在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中成绩显著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达不到电力需求侧管理目标要求的集体和个人给予批评和惩罚。
5、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服务技力。实施需求侧管理,必须要有相应的技术手段支撑。无论是电力供求信息交流,负荷管理以及用电服务,有关耗能系统的控制等都有赖于技术进步。因此,实施需求侧管理必须以先进的负荷管理技术为后盾。在当下的形势环境下,大力开展技术培训,一方面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应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经济复苏后的电力供不应求状况。
??6、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需求侧管理是社会行为,只有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运用法律、法规的威力和相关政策的支持,置于法制化的轨道,方可全面蓬勃地开展起来。所以,各级政府部门务必发挥好引导作用,把实施需求侧管理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运用法律手段为实施需求侧管理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做好电力有序供应,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供电企业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供电企业应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和推动需求侧管理工作,一如既往地全力做好安全、绿色电力供应保障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篇8
关键词:强化;电力系统;营销管理
0引言
电力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在发电和输配的环节中设置市场竞争,完善电力商品市场,优化电力服务,满足用电客户的需求。电力营销工作是电力企业的基础工作之一,是实现电力市场改革的关键,随着我国电力体制的改革,众多的电力企业已经认识到电力系统营销管理的重要性。
1电力市场营销管理
电力系统营销指的是在电力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电力企业在经济环境的变化下,以用电客户为核心,保证电力用户充分地获得稳定、持续、安全、可靠的电力产品和细致的服务。电力营销管理在电力系统的发展中逐渐成为电力企业建设的最为重要的业务。电力营销管理具有三个重要的特征:一是电力系统营销管理必须使用最先进的管理手段;其次是我国的电力营销管理必须具备最完善的电力营销管理制度;最后电力系统营销必须具有最一流的营销服务。
2我国电力系统营销管理的现状和经营中存在的缺陷
我国的电力系统长期以来都占据着垄断性和区域性专营性的地位,电能的掌控权一直处在卖方,直接导致了我国电力营销管理和电力营销市场之间的互不相容的形势。我国目前的电力营销管理制度仍在探索中,对电力营销的研究还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电力营销理论。1996年我国颁布了“电力法”,国家提出对电力的生产进行市场化的转变,国家掌握对电力的管理即可。相关的法令和国家对电力系统提出的要求,决定了我国在发电领域上实现市场竞争,电力生产的竞争有效地实现电力工业的效益提升,保证了国民对低电价的使用。优化我国资源的配置,实现电力工业的持续发展。电力生产的竞争机制促使企业对自身竞争力的重视,众多电力企业逐渐开始对自己的营销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完善,目前我国的电力市场营销中心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我国传统的电力经营是以电力生产者的意愿为主导的,在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的体制下,电力垄断现象变得十分严重,电力企业不具备相应的服务意识。由于电力商品的特殊性,电力行业的销售模式是垄断的,电力行业在表面上不存在竞争,但随着多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燃油、液化气、天燃气等能源都可能会成为电力的替代品。
另外,由于电力的服务较差,价格不断上涨等多种原因,有许多大型的企业产生了自己建设电厂对自身的生产用电进行供应的愿望,这样都会给电力市场造成分割的局面。电费的回收是供电企业营销中的一个难题,电费的拖欠对供电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许多用户没有形成电力也是商品的意识,养成了先用电后交钱的习惯,导致电力企业电费拖欠现象的严重,供电企业的权益没有办法得到很好的维护,企业不得不对拖欠电费的用户进行强制停电的措施,通过这种无奈的方式对供电企业的利益进行维护。这种方式对于普通居民用户可能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没有多余的资金进行支付的、面临破产的企业来讲,这样突然断电的方式会对企业产生致命的打击。电力系统在民众心中的形象也会下降,最终造成电力销售的巨减和电力市场的萎靡。除了以上问题的存在之外,我国多数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系统在运行中都存在着许多的缺陷,其中包括违规操作、技术风险等,最严重就是电力系统中营销管理的人员在操作中出现违规的现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没有遵守相应的营销管理程序,出现电价核算失误等现象的发生。
3针对我国电力系统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的建议
首先,电力企业要对自身的电力营销策略进行拓展,该方式需要企业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不断地推进电力系统的体制改革,实现电力销售市场的逐步开放,争取改变当前的电力专营的机制,在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下向周边的市场进行延伸。其次是建立和完善当地的电网配套设施,实现以电代替石油、柴油的使用,以电代替天然气、煤气的使用,开展具有创造性的技术研究,挖掘电力在更多能源市场上的占有率,扩大电力的营销市场,最后要对电力市场做出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对电力市场的需求进行预测,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对电力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跟踪分析,引导电力用户对电力进行争取的使用,理解电力企业的运营,清楚自身对电使用和对商品的使用是一样的需要遵守商品消费的规则。综合以上方法和策略实现电力企业在市场中比重增加。第二种方法是强化电力系统的服务管理,对现有的管理服务进行提升,电力企业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制定科学的电力营销服务的业务程序,该程序的制定标准需要参考当地用电用户对电力的基本需求以及国家对电力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
电力企业在生产中要重视对电力技术的革新,不断完善电力营销程序。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电力企业同时也要运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实现自身的生产和管理同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通过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电力企业能够时刻地关注到营销管理中的动态服务信息,电力系统逐渐形成标准化的营销管理模式。计算机帮助电力营销系统的简便化、系统化实现了自身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除了以上具体措施外,电力营销还需要做好回馈修正的工作,在电力系统内建立完善的内部营销的自我检查和监督制度,其主要功能是对电力系统的营销管理进行补充和监督,不断细化电力企业内部的控制机制。同时还要对用电用户的意见进行搜集,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电力营销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改正。另外电力系统可以设立专门的客服电话、召集来自各个行业阶层的用电用户代表开展座谈会等措施对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服务进行相应的调整,不断完善并优化电力营销服务的水平。
4强化电力系统营销的具体措施
从尊重用户的用电感受方面,要改变传统的抄电表模式统计居民用电量的传统做法就是安排专门的人员定期对固定区域内的电表读数一一进行抄写记录,但是这种抄表记录的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种种弊端,例如人为的抄表很难避免存在误差,抄表人员在抄表过程中很难遵守公正、公平的原则;这样的方式很容易导致用电居民对电力工作的不满,电力企业的形象也会受到影响。集中抄表系统已经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得到应用。集中抄表系统可以将用户的用电量利用无线、有线等信息传递方式对整体的电表信息进行统计,有效地节省了供电企业的成本,使得电力系统实现整体的连接,成为一个互通的网络。
改变供电发行的模式也是电力企业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在我国农村的一些地区还在使用着传统的发行模式。针对该种发电模式电力企业要集合实际的供电条件,对一些不能将电量直接送到每家每户的尽量减少中间环节,这样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优化的服务、更加低廉的用电价格。在实际情况中电力企业可以对供电的管辖范围进行扩大,减少各分供电所的数量,这样可以方便企业进行监督,有效地增强管理和控制。电力企业在收费中要坚决杜绝乱收费现象的发生,供电行业的收费要进行标准化管理,规范电力企业的收费制度,提高电力企业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改变传统农村收费方式的主要措施就是将走收费模式转向坐收费模式。减小收费人员的体力消耗,在收费标准中加入如果恶意延迟缴费则需要加纳一定的罚金的项目,督促居民按时交纳电费,对延迟数月还未交纳电费的用户要下发停电通知。坐收电费点作为电力营业的第一线,要求各项操作要严格执行,严厉杜绝电费私收的现象。
5结束语
篇9
特高压输电这一项庞大繁杂的系统工程,必然伴随着一系列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创新。
2009年1月,世界上第一个商业运行的特高压工程――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的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建成。
2010年7月,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建成并正式投入商业运行。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示范工程的稳定运行和建成投运,全面验证了发展特高压输电的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和优越性。
2014年6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要继续建设以电力外送为主的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继续发展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
2014年4月,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决定开工建设一批特高压输电通道。5月,“四交四直”特高压列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2014年5月,刘振亚视察浙江金华特高压换流站
特高压电网建设进入快车道。
2016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进以电代煤,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启动特高压输电等一批“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
从第一个特高压工程安全稳定运行7年来,国家电网累计建成“三交四直”7项特高压工程,在建“五交六直”11项特高压工程;特高压工程累计送电超过5000亿千瓦时,成为中国西南水电,西部和北部煤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输送的主通道。
我国特高压电网的成功实践在世界能源领域引起极大震动。
2010年11月29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时任能源部长朱棣文的演讲颇有深意:“中国挑战美国创新领导地位并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领域,就是最高电压、最高输送容量、最低损耗的特高压交流、直流输电。”
2011年4月,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获中国工业大奖。这项工程被国际大电网组织誉为“一个伟大的技术成就”。
2013年1月,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国际电工委员会认为,中国建成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电能力最强的交流输电工程,是电力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国在世界特高压输电领域的引领地位从此确立。
特高压的身后是一批世界级的创新成果――
国家电网建成特高压交流、特高压直流、高海拔、工程力学四个试验基地和大电网仿真、直流成套设计两个研发中心,形成功能齐全的特高压、大电网试验研究体系,全面掌握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核心技术和整套设备制造能力,在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大电网控制保护、智能电网、清洁能源接入等领域取得世界级创新成果。
特高压的身后是中国标准体系和中国话语权的确立――
依托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建设,国家电网把科研攻关、工程建设和标准化三位一体同步推进,目前,中国特高压交流电压成为国际标准。国际标准6项、国家标准46项、行业标准61项、企业标准171项。国际电工委员会有4个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主要负责人舒印彪担任国际电工委员会副主席,显著增强了我国在世界电工标准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特高压背后是中国实力的支撑――
中国特高压输电工程的成功,开启了特高压为最高电压等级电网建设的新纪元,在电网科技领域完成了从追赶到超越的历史性转变。
2014年2月,国家电网公司中标巴西美丽山水电站外送特高压输电项目一期工程,标志着我国特高压技术“走出去”。
2015年7月,国家电网公司中标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项目二期总承包工程,实现我国特高压技术、装备和工程总承包一体化“走出去”,特高压成为彰显中国自主创新的一张靓丽名片。
特高压技术创新按下快进键。
2016年1月,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距离可达5000千米,全球各大清洁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之间的距离都在特高压输送范围内。
篇10
自2007年以来,电力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在工业行业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的波浪形发展态势。从2007年到2012年,电力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在工业行业销售收入中的比重缓慢增加,2012年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值5.16%;从2012年到2013年,电力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在工业行业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大幅下跌,跌幅达到0.38%,2013年的比重下滑到4.77%;从2013年到2015年,电力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在工业行业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又呈现出小幅回升态势,2015年比重回升到5.07%,同比提高0.21个百分点。
横向来看,2015年,电力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占机械行业总收入的比重达到24.37%,仅次于汽车行业的31.94%,位居第二位。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实现了较快发展,产业规模和经营效益都有较大提升,但发展质量和运营效率低于预期,关键设备及核心零部件仍依赖于进口,电力设备的高端产能较为不足,中低端产能过剩加剧。
“十三五”期间,随着新一轮电改、“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
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的现状
2015年以来,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面临更为复杂的发展环境,一方面,国内GDP增速持续放缓,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对电力设备需求回暖形成较大制约。另一方面,国际金融体系在震荡中前行,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也进一步加大了电力设备制造企业进出口的汇率风险。从2015年到2016年,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主要呈现出四方面的发展特征:
从生产规模来看,主要电力设备产量均有所下降,电力设备制造各子行业发展差异分化。具体来看,2015年,发电设备产量为12440.92万千瓦,增速由2014年的9.16%大幅下滑至-13.77%;电力电缆产量为558.18亿米,增速从2014年的8.87%迅速下降到-1.95%;交流电动机产量为28258.10万千瓦,增速同比降低10.53个百分点;变压器产量实现小幅增长,增速同比提高0.26个百分点。
进入2016年后,各子行业生产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态势。受制于下游发电行业产能过剩,发电设备尤其是火电设备的下游需求进一步放缓,产量继续负增长。以交流电动机为例,由于内外需求增长空间有限,预计全年产量降幅将达到4%左右。而随着特高压电网和配网建设的提速,电网工程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拉动主要输变电设备需求回暖,预计全年变压器产量和电力电缆产量将分别增长1.0 %和2.0%。
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去产能力度加大,电力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回落。2015年,受下游需求疲软和设备价格降低的影响,电力设备生产企业投资意愿较弱,加之国家去产能政策的深入推进,导致行业民间投资大幅下滑,行业投资增速显著回落,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71.78亿元,同比增长9.40%,增速同比减少4.35个百分点。进入2016年后,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电网、农网改造、特高压等重大工程的陆续开工,拉动相关产品需求,进而带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继续增长。但整体来看,行业产能过剩困境和大多数产品的下游需求短期内难有实质性改善,投资增速仍将延续下降态势。预计2016年行业投资额增加至10800亿元,同比增长约8%。
从经营效益来看,随着产品附加值的不断提升,推动电力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速稳步提高。2015年,在上游原材料价格下滑和行业产品附加值提升的共同推动下,行业整体盈利状况有所改善,利润总额增速较2014年提高1.4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同比增加0.34个百分点。进入2016年后,随着主要生产企业的成本控制效果进一步显现,行业利润有望保持增长态势。预计全年行业利润总额将达到4000亿元,增速达到13%。
从对外贸易来看,电力设备制造业进出口规模均有所减少,短期内难有改善。具体来看,2015年,我国电力设备国产化率持续提高,进口替代效应进一步增强,进口增速由2014年的1.73%下降至-10.75%;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外需持续疲软,电力设备出口额增速由2014年的6.95%大幅下降至-3.51%。进入2016年后,电力设备的内外需不足及进口替代效应进一步延续,预计全年进口额和出口额仍将负增长,但增速大幅下滑态势有望得到缓解,增速分别为-6%和-2%。
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未来机遇
电力设备是“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现阶段我国已进入世界电力装备制造大国行列。未来随着一系列国家战略的推进,我国将不断增大对电源和电网的建设投入,电力设备的市场需求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并为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预计到2020年,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的营业收入将增加至7.5万亿元,年均增速为8%。
首先,宏观调控和需求结构将倒逼行业转型升级。当前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国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高端电力设备产能的投资力度。下游行业的高端电力设备需求将持续上升,中低端电力设备需求将逐步下降,推动科技含量足、附加值高、带动性强的高端细分产业得到优先发展。同时,我国将在“十三五”时期实施最严格的环保制度,实体经济行业面临的节能环保压力进一步加大,相关电力设备的更换和改造升级需求凸显,更节能更环保的电力设备成为下游行业的首选。总体来看,宏观调控加强和需求结构改善将倒逼电力设备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