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传播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4-01-31 17:4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媒体传播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自媒体传播的特点

篇1

论文关键词:微博,自媒体,传播特点,优势

1 自媒体的概念

自媒体又被称为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主要是指私人化、平民化和自主化的传播者,通常是以现代化或者电子化为主要的传播手段,能够对特定的人或者单个人运用规范性或者非规范性的信息来实现媒体信息的传播。在自媒体时代,人们可以实现对四面八方信息的获取,弱化了主流媒体的作用,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不再是被告知的方式,而是可以对信息进行识别和判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言论。自媒体的信息传播形式是以普通大众为主导,促进信息向着点到点的形式进行传播,其传播内部具有私密性和公开性的特点[1]。

2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媒体相比较的传播

特点

2.1 与传统媒体相比

平面媒体又称为传统媒体,是由报纸上的平面广告和平面图片构成的,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机械装置来实现信息的传播,主要的传播平台有电视、报刊和广播等。自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最主要的变化就是促进了传播主体的变化,传统媒体时代最主要的传播主体是新闻机构,受众通常是指接受信息的个体。而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传播的个体主要是指具有独立传播主体的个人。传播方式也实现了点到点和一对一等传播网状的传播

方式。

2.2 与新媒体相比

新媒体的传播主要是以技术支撑为主导,传播的主体主要有数字杂志、数字广播、手机短信和网络等,又被称为第五媒体,继承了传统媒体的特点。自媒体在发展中依赖于网络的支持,能够完成新媒体的所有任务。在使用过程中,相较于传统媒体更加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不仅可以成为网站用户的浏览者,也可以成为网站用户的制造者,能够实现信息的个性化发展。同时,自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具有独特的特点,在发展过程中,结合话语权和自主权,使用者可以自行进行网络构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社交网络平台[2]。

3 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传播优势分析

3.1 主体意识增强,自主选择受众

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呈现出主体意识增强的特点,个性化相对比较突出。由于微博的使用门槛相对较低,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不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被看成是非理性行为,但是可以对网络上的内容和管理系统进行控制。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控制者主要是指传播者,能够促进传者和受者的有效融合,能实现信息的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大众传媒的控制者不能决定受众者,在传播过程中,主要是依赖于人际传播进行信息的传播,可以对其听众进行控制。

3.2 传播内容简短,去中心化特质

微博相较于传统媒体,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微博的内容相对简短,便于传播。在进行信息的传播过程中,用户可以加上自己的信息和自己的想法,导致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重要的转变。

其次,微博传播的信息具有去中心质的特点,导致传播者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个体的功能向着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方向进行转变,每个用户都可以成为信息的接受者,能够将接收到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能够充分展现出微博的共享性,为微博的信息传播提供强大的力量。能够降低新闻传播的成本,将新闻通过微博的形式散发出去,大众可以对新闻事件进行全面了解。

3.3 瞬间产生强大的舆论

微博由于使用的人数相对较多,出去的新闻会引发大众效应,能够引起民心的波动,人们可以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新闻大事件的发生,能够在一瞬间就被大众捕捉到,并以快速的发展趋势,向四面八方进行传播,进而形成了强大的舆论环境,在传播过程中,会呈现波浪曲线的形式,对一定范围内的人产生影响。随着微博在社会上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大多数的名人都会使用微博来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渐发展成为介入公共事务的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网络舆论格局,促进了信息源的不断扩大[3]。

4 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微博在传播新闻信息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网民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其涉及到的领域相对较多,深入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事件的发展和影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我国媒体技术的进步,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途径,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强了人们对外面世界的了解。

参考文献

[1]晏诗洁.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4.

[2]曾军辉.电视媒体与微博融合传播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篇2

1 自媒体时代下档案信息资源传播的特点

1.1 为档案信息资源的传播提供了互动的平台

自媒体与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信息传播媒介有一定区别,其是时代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发达程度。自媒体信息资源的传播与互联网或者手机媒体等兼容性新兴媒介传播也有一定差别,其不止能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浏览的场所,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自媒体信息传播具有聚合的特点,其可以将信息划分为多个圈子,是核心与边缘共存的信息传播方式。在自媒体时代中,档案信息资源更加全面,其不但包括个人的档案资料,还包括政府机构以及国家档案馆中的信息资源,其传播信息的速度比较快,可以提供共享与交流的服务。

1.2 档案信息的更加自由

自媒体信息传播的过程相对较简单,其淡化了信息把关人的作用,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利用在自媒体平台中,利用微博等媒介工具信息,而且信息不会遭到屏蔽或者过滤,信息的也更加及时、便捷。有的传统的媒体运营商对信息的把关比较严,限制了一些资源的与利用,而自媒体这种大众媒介,具有言论自由的特点,当然,在这样的条件下,也不免会出现一些不符合实际、缺乏真实性以及价值取向偏差的档案信息资料。

1.3 信息传播的范围比较广

在自媒体时代中,人们获取资源的途径非常多,很多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使用者、利用者,其具有传播主体与客体融合的特点。自媒体时代中,很多信息的与传播不受到专业机构的控制与管理,也不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审批就可以直接。所以,自媒体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媒体平台,档案信息资源的传播范围也更加广泛。

2 自媒体时代下档案信息资源传播存在的问题

2.1 可利用与传播的资源比较少

档案馆馆藏是档案信息资源的传播的基础,其为档案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可利用资源,但是由于档案馆馆藏的数量有限,所以,自媒体档案在传播的过程中,存在可利用资源不足的问题。档案馆中的资料信息虽然比较全面,但不是所有的资料都适合被传播,有很馆藏中存在保密文件,这类资源是不允许传播的。另外,利用自媒体工具进行传播的文件必须是电子形式的,有的档案馆中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比较少,大部门档案信息还是以纸质的形式保持的,所以,自媒体时代下,可利用的档案信息资源比较少。

2.2 档案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有待考证

微博、人人网等自媒体的出现,使得平民实现了从媒体的“旁观者”到“当事人”角色的转变,实现了平民对档案信息的产生、传播与分享过程。在利用自媒体技术进行档案信息资源传播时,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引起质疑,首先,自媒体的用户没有任何准入标准,个人道德素质无法甄别,特别是一些网络水军混迹其中,虚假信息,搅乱人们的视线。因此,准入门槛的消失使得自媒体传播的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失去了道德屏障。而且,由于网络屏幕上再现的文字、图像是经过转换的档案信息,经常会被多次复制、迁移或网络传输,档案信息不稳定,易更改,在传输过程中被改动的几率很高。其次,由于自媒体很少受到信息传播机制的管制,导致信息的真实性也失去了制度屏障。最后,有些自媒体用户为了增加关注度或者点击率,故意虚假信息,损害信息的真实性。

3 自媒体时代下档案信息资源传播的创新服务研究

3.1 立足现有馆藏,改变传播策略

档案馆档案数量虽庞大,但档案信息具保密性的特点使得开放利用与保密之间的矛盾突出,能进行传播的档案信息资源很少。面对目前档案馆馆藏中的问题,在传播档案信息时,主要采取两方面策略:

第一,挖掘现有馆藏,此为传播的“生存之道”。开放利用与保密之间的矛盾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事情,因此,传播内容可以集中在具有地方特色或其他档案信息不可替代的档案信息及珍贵档案信息上。

第二,从长远上看,优化馆藏结构,采取档案信息资源储备与资源开发并举战略,及时开放档案。这就需要档案部门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储备有价值的档案;在开发策略上,应采取独立开发、公益性开发与商业开发三者相结合的原则,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这样能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吸引用户的眼球,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传播。

3.2 对档案信息进行“把关”,保证传播的档案信息资源的真实性

自媒体平台上传播的档案信息资源已经没有必要像纸质档案一样强调档案的“原件”。无论其载体形式如何,是否具有原始性,只要该份档案文件记录的内容与当时活动过程中形成和表达的内容信息一致,并且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以上两种内容信息确实是一致的,就可以认为该份档案是真实的。因此,要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真实性。

篇3

(一)自媒体新闻传播一般是用户自己主动去传播,所以信息的传播是非常及时的。但是由于每个人都会受到自身知识文化的限制,所以他们所发表的对同一事件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这些不同就使信息碎片化了。

(二)现代社会新闻传播越来越依赖网络,而网络的飞快发展就使得新闻传播速度也逐渐加快。人们运用自媒体在知道的一时间将新闻信息通过平台出去,大大增强了信息的时效性。

(三)自媒体是人们在网络上消息来传播的,一个人的消息往往能被很多人看到,因此,自媒体的传播是多对多的。并且,网络的快捷使自媒体的传播变得非常快和方便。

(四)自媒体的一般是某个人对某件事的看法!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化的特点。而且,人们经常会选择性的看待一件事,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管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想就可以。

(五)人们在消息时,为了更清楚、更明白,除了文字,还可以配上图片、动画等。这样可以让消息更加详细,具体,具有真实性。

二、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两面性

(一)自媒体新闻是每个人都可以的,所以其信息来源的范围广。人们可以通过自媒体对每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意见。这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让人们更加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二)自媒体新闻传播可以第一时间将新闻传播给大众,人们一可以立即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自媒体新闻传播形式改变了以往的线性新闻传播形式,是以网状向外扩散形式传播,其速度几何倍的增长。所以其所以其能够很快的被人们知道。

(四)新闻信息被大众知道后,人们如果对此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就会让这条信息被更多人知道。人们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相互讨论。这些讨论代表人们内心的愿望与想法,政府工作人员可以据此作出作合乎人民群众利益的决策。这样也可以保证政策的顺利实施。

(五)自媒体新闻传播有很多的优点,在此不一一列举出来。但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自媒体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所以信息量非常大。其中有用的仅占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是废话和个人的不满等。这写信息的存在使群众很难找到真正有用的信息。

三、新老新闻传播方式的融合

(一)任何一种新闻传播方式都有优点,也都存在缺点。为了更好的发展新闻事业,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这两种传播方式。传统的传播方式仅仅由新闻机构来传播。自媒体则是由每个人来传播。传统新闻传播方式是先过滤再的形式,而自媒体则是先再过滤。传统的一对多的传播也变成了现在的多对多的传播。这不仅是加快了速度,更是扩大了范围。

(二)两种新闻传播方式的融合,是为了将它们好的部分留下来,不好的去除掉。只有将两者的优点相结合,新闻事件才能被更好地传播。自媒体要注意严格把关,营造好的网络环境,使事件具有更大的真实性,才会发展得更好。

四、结束语

篇4

关键词 自媒体成长环境 “90中”高职学生 影响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90s" Vocational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from We Media Environment

HUANG Mengying

(Wuhan International Cultur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We media growth environment provides students with a free and open exchange platform personality. Since the media environment "90s" vocational students' values, study habits and interpersonal have a certain imp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from the media, "90s" vocational students proposed to grow in this environ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90s"vocational students.

Key words we media growth environment; "90s" vocational students; impact

“90中”这一词来源于“90后”,特指出生于1995年以及1995前后两年的“90后”。“90中”们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的主体,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电子数字媒体的更新换代,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90中”大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自由传播信息的渠道。在这样的自媒体网络环境下,“90中”大学生们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活模式和沟通方式。高职院校的“90中”学生们除了具有“90后”大学生的基本特点之外,还具有高职院校学生的独有特点。

1 什么是自媒体

自媒体(we-media)作为一种新媒体介质发展迅速,2003年7月由美国新闻学会中心首次提出。所谓自媒体是指普通大众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网络,通过现代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即时分享他们的真实想法和自身新闻的一种传播方式。①自媒体涉及范围广泛,以任何形式存在的个体媒介都可以作为其传播的平台,包括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等,还包括QQ、MSN、微信等数字信息传播平台。自媒体实质上是一种信息技术环境,具有自由开放、平民化和个性化、自我参与等特点。②

1.1 自由开放的交流平台

社会经济生活的快速发展,迫使人们进入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人们的物质生活越发达对信息量多少以及信息传播速度的要求就更高。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对信息传播方式的传统思维和观念,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自产自播”式的信息传播方式逐步进入人们生活并成为社会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和途径。因为不受传播时间、地点、途径和内容的限制,自媒体较传统媒体而言,显得更为自由和开放。人们在自媒体的网络交流环境下,可以凭个人的意愿,随时随地制造并传播信息。

1.2 平民化的自我参与方式

自媒体不仅使和传递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同时也使传播信息的主体发生了改变。这过去信息的者和传播者只能局限在电视台和广播台等主流媒体,而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主体转变为广泛的普通大众。普通民众由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信息传播的主动参与者。任何一个普通大众都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和传播者,人们在信息的选择和交流互动时,形成以个人为中心的信息载体。人人都可以利用身边和手头上的网络工具当下的真实感想和心情,记录身边正在发生的人和事。自媒体构建了平民自我参与制造新闻和信息的媒体环境。

1.3 个性化的交流内容和方式

传播主体的个体化的转变决定了自媒体具有个性化的特点。自媒体的个性化表现在信息传播内容和途径的个性化。人们在传播信息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的挑选内容进行传播。在传播的方式上,可以根据媒介本身的特点以及传播者自己的需求和习惯来选择传播的途径。

2 自媒体的成长环境对 “90中”高职学生的影响

2.1 对学生性格和价值取向的影响

价值取向反映了一个人对价值追求和价值评价的倾向性态度和行为。自媒体成长环境下,自由、便捷、开放的网络环境带来了外来文化价值取向对主流价值取向的冲击。“90中”高职学生们对手机和网络尤其依赖,他们通过手机和网络接触到其他的文化价值观念,再加上他们年纪轻,阅历和道德判断力不足,片面强调自我化和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他们的价值取向,他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的标准。

2.2 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学习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自媒体网络信息环境为“90中”高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改变了学生们以往依赖于纸介质学习的模式。但是,网络环境的改变也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网络资源的丰富和便捷让学生养成了不善于思考问题和不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不懂或者不会的问题时,他们不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而是直接 “百度”来获取解决的方案。

2.3 对学生情感的影响

大学生网民是所有网民中最具活力的人群。自媒体环境下,网络和手机的便捷让人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90中”高职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与朋友见面聊天的方式不是学生交流的主要方式,取而代之的是通过登陆自己的QQ、微信、微博等方式来呼朋唤友的方式。虚拟的交流容易产生片面的想法,也会导致人际交往中的信任缺失。

3 自媒体环境下成长的“90中”高职学生的特点

自媒体环境给“90中”高职学生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使学生们在价值观上、学习上以及心理上具有以下特点:

3.1 价值观特点

(1)价值取向多元化。网络环境给予“90中”学生更为自由的表达空间,“90中”高职学生年纪轻、社会阅历尚浅,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他们认同以个人本位为主的多元价值取向。在价值观上,“90中”高职学生表现出倾向于更务实的价值取向。统一而缺乏个性的主流价值取向,不能得到“90中”高职学生的认同,他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的标准。(2)以自我为中心。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下,“90中”高职学生喜欢借助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海量的信息量使他们的思想更早的成熟,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在独立思考和对一些事物的选择上,他们有很高的自主性,他们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在做事时,他们往往注重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更注重自己的利益和形势,较少的顾及和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处境。(3)理财能力差,盲目的消费观。“90中”高职学生普遍都是“月光族”甚至是“周光族”,他们没有理财和节俭的概念,喜欢及时行乐,具有盲目的消费特点。网络购物成为“90中”高职学生的一大生活乐趣。为了追求时尚,彰显个性,学生们会购买一些与实际需求不符的物品,消费观念淡薄,缺乏理性的理财方案和计划。

3.2 学习特点

(1)思维活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较丰富。自媒体网络环境的发展培养了“90中”高职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海量的网络资源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在网络环境下,他们不局限于课本学习,学生们的思维更活跃。虚拟的网络环境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想象空间和实操模拟空间。(2)学习目标不明确,容易迷恋虚拟世界。“90中”高职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他们的理想信念较为模糊,意志力比较薄弱,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迷失自我,学习目标不明确,容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自媒体成长环境网络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大量的学习资源,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但是过度使用网络会让学生沉迷于网络,迷失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标,养成不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3.3 心理特点

(1)内心脆弱,情绪调控能力不足。在自媒体环境下,“90中”高职学生使用网络和手机的时间比与人真实交往的时间长。在面对自己情绪的低谷期时,学生们的内心比较空虚和脆弱,他们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的表达,缺乏一定的挫折教育。(2)情感冷漠,缺乏人际沟通技巧。自媒体环境扩大了交友的范围和缩短沟通交流的频率。手机短信、微信和微博成为“90中”高职学生主要的沟通方式和手段。“90中”高职学生们普遍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他们更愿意隐身于手机和网络之中。然后,长期置身于虚拟的网络环境之中使学生们无法感受到真实人际交往所带来满足感和愉悦感。学生们往往在意手机上的人际关系而忽视了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在网络环境下,“90中”高职学生往往能表现出自信开朗的特质,但是在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时,他们又往往因为缺乏交流经验而表现出恐惧和焦虑情绪,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缺失容易造成情感冷漠和疏离。

注释

篇5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记者;具备素质

自媒体是科技进步的结果,同时也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1]自媒体是和公共媒体相对应的现象。在自媒体时代,除了一些公共大众传媒,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利用自媒体平台传播和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知识和信息。与公共媒体相比,自媒体是一种将媒体传播工作平民化的表现,是社会大众自己的媒体传播方式。

一、自媒体时代对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进行颠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无论是报纸还是电视台或者电台都在信息化时代经历着大变革,网络报纸、网络电视等已经普及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除此之外,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也在发生着相应变革,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工具已经层出不穷,引起了媒体传播方式的进一步变革,新媒体已经走进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2]

伴随着新媒体工具的使用,社会大众开始利用新媒体工具传播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当今时代已经进入了自媒体传播时代。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具有很大的区别,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往往是由专门的媒体人员编辑新闻,然后通过公共媒体传播平台传播新闻,而自媒体的传播主体往往是普通大众。在自媒体时代,微信、微博等平台已经成为人们了解信息的主要途径。近年来,一些社会新闻经自媒体传播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随着手机等工具的普及,自媒体的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

二、自媒体时代对记者的素质提出严格要求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记者发挥着对社会舆论方向进行引导的作用。因此,记者除必须具备最基本的道德价值观之外,还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以及异常敏感的头脑。[3]然而,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纸质媒体记者除应具备上述最基本的品质之外,还应该具备一些其他的素质。下面就自媒体时代下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进行分析。

(一)及时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1.将自媒体作为获取新闻线索的工具

对于新闻来说,时效性是其重要的特征,离开时效性,新闻就不再是新闻。[4]因此,在自媒体时代,记者应该及时关注自媒体,及时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尽可能地在第一时间将新闻发表出来。除此之外,在自媒体时代,信息量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单一地依靠“热线电话”以及“线人”已经不能够满足信息时代的需求,而自媒体能够随时随地通过多个角度挖掘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例如,发生在上海胶州路的火灾就是路人通过微博的,在此基础上,报纸、电视等媒体传播工具才对新闻进行了详细报道。所以,对于自媒体时代的记者来说,必须学会利用自媒体挖掘新闻线索。

2.通过微信、微博互动从而提高新闻的关注度

根据传播学理论的解释,新闻传播者要想提高新闻的价值,必须与观众进行互动和交流,并且要能及时听取观众的意见,充分考虑观众的喜好,对新闻信息做出适当调整。相关调查显示,新闻传播者和观众之间的互动越好,新闻的传播所达到的效果就会越好。自媒体时代下,微博、微信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与传统的报纸、电视等媒体传播工具相比,自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工具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便利性。[5]除此之外,其操作方式也比较方便。因此,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工具在社会当中得到了普及。

(二)对自媒体新闻做出判断的能力

真实性是新闻的前提条件,如果新闻不具有真实性,那么新闻就会失去自身的价值,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6]对于记者来说,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是记者编辑新闻的基础。自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自媒体时代,每一个人都具有发表自己言论的自由,然而,相关部门却很难对自媒体新闻做出相应审核,在这种条件下,各种各样的新闻都摆放在社会公众面前。由于自媒体新闻的传播速度相当快且传播数量巨大,因此,如果不加以甄别,很容易就会导致假新闻的传播。在当今社会就存在一些为了追求时效性而对自媒体新闻进行传播,从而导致假新闻时有发生。假新闻不仅起不到普及新闻知识的作用,反而会引起社会混乱,给社会造成不利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因此,在自媒体信息泛滥的今天,记者必须具备较强的新闻甄别能力,防止出现假新闻事件。

(三)挖掘新闻深度的能力

在自媒体时代,自媒体新闻具有广泛的传播空间和交流平台,借助于微信、微博等工具,社会大众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全国各地的新闻事件,然而每一个新闻都会涉及不止一个方面的社会现状,只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挖掘,就可以实现对新闻多角度解读的目的。除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之外,独特性也是新闻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如果每一份报纸都报道一样的新闻,那么报纸就不会具有竞争性,更不能吸引广大观众的注意。因此,新闻记者还应该学会通过不同角度挖掘新闻的价值,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四)把握读者需求的能力

记者传播新闻的主要目的就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扩大新闻传播力度的目的。[7]在自媒体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进行新闻编辑工作,并利用自己的传播工具进行新闻传播。然而,由于社会公众缺乏相应的新闻敏感性,因此,他们所的信息往往不具备新闻价值。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就应该学会对新闻进行判断,从读者的需求出发,报道一些读者需要的新闻。只有这样,记者报道出来的新闻才会受到社会的关注,从而扩大新闻的传播范围。在我国国内有各种各样的报纸,每份报纸都会面对一定的消费市场,并根据特定消费人群的需要,编辑相应的新闻。[8]

(五)用多种方式对新闻进行报道的能力

在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工具已经从单一的报纸和电视转向了手机,利用微信、微博等多种形式可以实现对新闻的传播。与此同时,读者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新闻的传播方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文字描述了,视频和图片也成为很好的传播方式,这样就更容易还原新闻资料的“真实性”,同时也会降低读者的阅读难度,通过图片和视频,即使是不识字的读者也能看懂新闻。

三、做出改变是记者在自媒体时代的必然选择

(一)自媒体时代报纸记者面临的挑战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交流方式都发生了极大改变。除此之外,科技水平的提高,也在很大程度上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渠道。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将会面临诸多挑战。[9]

1.自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互联网技术已经进入到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以及学习、娱乐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互联网对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并通过社交软件,如QQ、微信、微博等进行传播。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只要通过网络平台就能够搜寻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人们已经很少会选择纸质报纸来获取信息。面对这种情况,记者也应该随着信息传播环境的改变适当地做出改变。例如,记者除具备写作等能力之外,还应该掌握新媒体传播平台技术,以及视频、图片编辑等能力,从而适应时代对记者的新要求。

2.自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流程模式发生改变

就新闻传播的特点来讲,一般情况下,新闻传播的流程主要是“新闻传播人发现新闻―通过媒介传播新闻”,然而,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也使得新闻传播流程发生了极大改变。首先,新闻的采集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通常情况下,很多新闻资源来源于网络平台,可能是当事人的自我讲述,也可能是被他人传播到网络之上,而不需要像传统方式那样需要记者进行现场采访。在这种情况下,新闻源的真实性就需要报纸记者做出甄别。其次,新闻传播的途径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新闻传播的途径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报纸,手机、网络等都是传播的有力方式,这就需要记者顺应时代的变化,掌握新闻的多种传播途径。再次,在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流程也得到延长,最明显的特征是“读者互动模式”,当新闻被传播出去之后,新闻传播并没有停止,读者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等社交工具对新闻进行讨论、互动以及交流。这就需要记者对读者的互动状况进行关注,及时了解动态变化,并在需要的时候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报道。

(二)自媒体时代报纸记者面临的压力分析

自媒体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新媒体工具诸如微信、微博、QQ等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手段。尤其对于新时代的年轻人来说,手机、电脑等工具已经成为他们了解新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报纸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这就会使纸媒记者面临巨大的被社会淘汰的压力。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中国人口众多,民族成分比较复杂,再加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一个可以表达自己观点的平台,对中国社会不同阶层遇到的矛盾进行交流,而互联网以及社交软件便成了社会交流的重要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将会给纸质报纸的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在这种压力的影响下,纸质报纸记者应该做出一些反应。

(三)自媒体时代下记者的发展前景研究

自媒体时代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遏制的趋势,自媒体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自媒体人才。[10]为了给自媒体发展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新媒体记者队伍,就需要对记者进行专门培训。首先,新媒体记者必须改变原有的新闻传播观念,树立一种新的传播观念,培养一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观念,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能够对新闻事件报道内容以及方式进行创新,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自媒体时代对于纸媒记者来说,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纸媒记者应该抓住自媒体时代的发展机遇,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编辑能力,将网络技术运用到新闻编辑当中,适应自媒体时代的发展需要,使自己能够在新时代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从而将自媒体时代的挑战转化成机遇。

四、自媒体时代记者的应对策略分析

(一)始终坚持传统纸质报纸的受众本位

自媒体时代,虽然科技手段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报纸的作用也越来越有限,但是不同人有不同的阅读习惯,仍旧会存在一些人坚持读报纸这种习惯,这就需要传统纸质报纸坚持以受众为本,尽最大可能地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在市场经济当中,无论是食品行业还是传媒行业,市场都是它们存在的前提,只要把握住了市场,就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纸媒记者要保持与受众的联系,将受众的需求作为服务的核心,加强与受众之间的感情交流,保持与受众之间的互动,这样才能够保证纸质报纸具备一定的市场占有率。

(二)实现传统报纸跨界发展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已经成为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受此影响,媒体之间的融合已经成为自媒体时代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纸质报纸与自媒体传播工具实现融合,从而拓宽报纸的信息传播途径,扩大报纸的影响力,进而帮助报社抓住各个年龄层的读者,为报社带来更多收益。因此,对于纸媒记者来说,自媒体时代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挑战,更多的是一种机遇。

(三)改变报纸的报道模式

对于新闻报道来说,时效性是新闻报道最重要的特点,自媒体新闻虽是全天24小时的刷新,但是信息的质量却得不到有效保证,海量的新闻报道很容易使读者被琐碎的新闻事件所淹没。与自媒体新闻不同的是,报纸可以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使读者可以获取有价值的新闻。这就要求纸质报纸记者对众多的新闻进行筛选,从而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最终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以及时效性。

(四)强化纸质报纸的综合特征

与自媒体相比,新媒体的版面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也不能够提供综合。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纸质报纸记者能够增加报纸的版面,并能够尽最大可能满足公众需求。同时,报纸记者还应该增强与读者的互动,通过与读者的互动保持与读者之间的感情联系。除此之外,报纸记者还应该对读者的互动反馈信息进行研究,及时为读者提供有益的服务,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

五、结语

总之,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到来,为了适应自媒体时代媒体传播方式的颠覆性变化,报纸记者应该紧紧围绕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一名适应新媒体时代要求的新闻记者,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赢得发展机遇,为新闻媒体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鹏.一名“深度”记者该有多深?――一名深度报道记者在自媒体时代的感悟[J].中国记者,2012(11):58-60.

[2]王晴川.自媒体时代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和反思[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6):128-138.

[3]顾亚奇,肖妍琳.率先理性: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零起点――2012年中国记者节公益论坛综述[J].现代传播,2012,34(12):131-132.

[4]刘立刚,胡怀庭.自媒体时代记者的角色转型[J].新闻与写作,2013(4):40-42.

[5]董晓波.自媒体时代的报纸记者素质[J].科技资讯,2013(31):230.

[6]彭雪.浅谈自媒体时代新闻线索采集的注意事项[J].中国传媒科技,2013(6):13-14.

[7]毛玮琦.自媒体时代职业记者如何锤炼信息?――以钱江晚报媒体融合部实践探索为例[J].新闻实践,2012(3):40;41;42.

[8]李汶龙.论信源保护特权向公民记者的延伸兼论自媒体时代记者定义的重构[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2014(7):77-79.

[9]郑二利.自媒体时代媒体文化研究的多棱透视――以2011年媒体文化研究为例[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12(5):9-10.

[10]严励,邱理.从网络传播的阶层分化到自媒体时代的文化壁垒――数字鸿沟发展形态的演变与影响[J].新闻爱好者,2014(6):46-49.

篇6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 自媒体 传播特性

微信公众号是在腾讯微信公众平台上向全社会开放的一种自媒体服务形式。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个人、企业、社会团体都可以申请一个公众号来实现与特定受众群体的沟通、互动。微信公众平台在2012年8月正式上线,目前平台上注册的公众号的数量现已经突破1000万。庞大的用户群体,使微信公众号成为当前最具影响力的自媒体形式之一。本文在综合考察微信公众号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与总结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性。

一、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自媒体形式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不断增加。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网民中使用智能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4年85.8%提升至90.1%,智能手机是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首要设备。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使整个社会进行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微信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1月推出的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即时通讯服务工具。微信自上线之后,用户的数量的发展非常迅速。微信公众号是在微信基础上拓展出来的一个功能组件。人们每天浏览微信的频率非常高,由于微信公众号与微信是相互连通的,相应就为促进了微信公众号的浏览。另外,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也更愿意通过手机来传播信息,加之微信公众号不像微博那样有字数限制,且能够兼容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因此,其就成为手机中利用率非常高的自媒体形式。目前平台上注册的公众号的数量现已经突破1000万。庞大的用户群体,使微信公众号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移动互联网自媒体形式之一。

二、多元化与平等性的传播主体

微信公众号所在的微信公众平台是自由开放的,其类型分为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其中面向社会大众的是订阅号,其功能是为订阅公众号的用户传达各类资讯。这类微信公众号是向全社会开放注册的,其后期的编辑、等操作也非常便捷。正是公众号的这种“零门槛”的特性,使其几乎可以被任何人所拥有。这一状况使其在传播主体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和平等性的特点。

第一,微信公众号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在WEB2.0时代,网民不再只是网络信息的浏览者,还是网络信息的制造者。因此,WEB2.0时代的媒体传播的鲜明特征就是自媒体传播。作为移动互联网上的重要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的便捷性,使得人人都有了拥有自己的传播媒体的可能。在2016年我国十大微信公众号中,只有《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这两个公众号是媒体所有,其余的冷兔、任真天、十点读书、占豪、卡娃微卡、美国内参、视觉志、点点星光等皆为个人创立和拥有。在这些公众号的内容类型包括搞笑、荐书、时政评论类、生活等。因此,多元化的传播主体传播多样性的内容,可以满足多样性受众的信息需求,这是微信公众号的一大特点。

第二,微信公众号传播主体的平等性。微信公众号的便捷性使得每位公众,甚至是社会“草根”,都可以在的自己的公众号中信息。公众号的这一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公众的媒体接近权。所谓“传媒接近权”是指大众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皆应有接近、利用媒介发表意见的自由。微信公众号在受众信息传播上的平等性,拓宽了公民发表言论的渠道,是社会民主发展的标志。当然,传播主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自的增加,也为相关部门对内容的监管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一对多的传播系统结构

传播就是信息从传播者借助传播媒介而流向接收者,因此传播具有明显的过程性。在传播过程中,各部分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使整个传播活动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性整体。传播活动的效果与传播系统的结构特点密切相关。一个适合的传播系统结构能够不仅能使信息准确无误的传播,还能够达到传播者的预想的效果。

在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结构中,其信息的者是唯一的,他们或是注册者,或是运营者。公众号中的信息向所有微信用户开放。微信用户只是通过“订阅”,即可获得者定期更新的内容。而订阅者可以通过“点赞”、“留言”等方式反馈信息。由此可见,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系统结构是一种“一对多”的结构,即一个信息传播者借助微信公众号这个平台对应众多的“订阅者”。而这一传播的结构模式也为微信公众号的传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一,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在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即时性是客观要求。作为微信的一个功能组件,公众号也具有即时通讯的特点。者在推送信息后,所有的“订阅者”即刻就能接收到信息。因此,微信公众号的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这也是人们喜欢把公众号作为自己的自媒体平台的重要原因。

第二,凸显了大众媒体属性。所谓媒体性,就是指传播媒介具有向社会大众进行“广播”的能力。微信公众号“一对多”的传播结构恰与此相符,由此也就使其具有了媒体属性。微信公众号的这一特点就要求者充分重视公众号的社会责任,按照媒体的规范性要求信息。

第三,实现了信息点对点的精准传播。由于用户是通过“订阅”的方式获得传播者推送的信息。从单一订阅用户的角度看,这种一对多的传播结构,就表现为传播者与“订阅”用户的点对点的精准传播,从而使信息的传播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四、碎片化和手机特性的传播内容

传播内容就是被传播的信息。而传播内容必须借助传播媒介,才能被接收者所接收。因此,传播内容与传播媒介必须要相互适应。由于媒介相对固定,因此传播内容的特点往往是由传播媒介的特点所决定的。

微信公众号是手机媒介的一种应用,而手机媒介是移动互联网代表性媒体形态。因此,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内容特性就要反映手机所代表的移动网络媒体的传播特性。而这一传播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碎片化和手机媒体的适应性

第一,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内容是碎片化的。所谓碎片化是指网络内容并不是以完整的、条理分明的、系统性的面目出现的,而是呈现出杂乱无章的、非线性的“碎片化”状态。作为移动互联网媒体的应用,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内容也是碎片化的。这主要表现为:传播者每次推送的具体信息都是不固定的、并列的。这是由微信公众号作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特性所决定的,是所有网络媒体共性特征。

第二,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内容符合手机媒体自身的传播特性。由于手机的界面屏幕相对较小,且信息的传输还有流量的限制,因此,人们用手机的阅读方式主要是以浅阅读为主。为此手机媒体的内容特点往往呈现为短小精悍、图文结合,极少有长文。与此相适应,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内容也是非常简洁,文字表述在对内容进行充分表达的同时,也是追求短小精悍、简单易懂。在版面设计上注重视觉传达,突出图片在迅捷传递信息方面的作用,在字体上强调简捷,字号、行距都较大,以凸显手机阅读的适应性要求。

五、主体性强的传播受众群体

如前所述,信息传播的过程就是传播者将信息借助传播媒介传达给受众的过程。因此在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中,除了传播者和传播媒介之外,受众特点和心理需求也是重要因素。在传播中,受众是接受主体,其接触媒介而获得信息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基于此种认识,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的研究者就提出了“使用与满足”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的媒介接触活动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而人们接触媒介的行为取决于两个条件:媒介接触的可能性和媒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求。

微信公众号的媒介方式就是手机媒体。目前手机的普及率非常高,这使得人们可以非常便捷的利用自己的手机来使用微信公众号。这是微信公众号能够被大众所广泛接受的一个基础性条件。除此之外,微信公众号是需要“订阅”才能浏览,而用户的“订阅”行为是基于其自身的需要而进行的自主。因此,影响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的重要因素就是用户的“订阅”行为。由此使得在微信公众号的信息传播中,受众的主体性地位非常突出。

受众的主体性地位对微信公众号传播者来说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必须坚持“内容为王”。因为只有不断生产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优质内容,才能增强用户的使用“黏性”。二是要注重品牌营运。由于微信公众号的数量很多,内容同质化比较严重。因此,只有那些具有优质内容的品牌“大号”,才能获得非常高的用户关注度。

综上所述,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传播平台,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是日益增强的。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研究,分析其信息传播的特性和规律,总结梳理其实际应用中的理念和技巧,从而发挥微信公众号在社会信息传播方面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李正良.传播学原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篇7

从本质上看,自媒体源于Web2.0的网络技术,其传播者为普通大众,传播的内容为大众的个人化信息,借助的手段则为网络数字技术,是一种向不确定的个体传播信息的媒体类型。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对自媒体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国内的主流观点认为自媒体是平民化和自主化的传播方式,是向不特定的个人或群体传递规范或非规范性信息的媒体的总称。自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主要有个性化、平民化、操作方便、具有交互性、传播范围大等特点。除此以外,自媒体的特征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选择性。

自媒体最核心的特征就是自主性。在过去,大众媒体的准入条件较为复杂,大众无法借助传统媒体的手段进行意见的表达,所以传统媒体成了单一的信息者,其基本功能是再现信息。而相较之下,自媒体的主要目的在于从大众的角度出发,为大众提供传达信息、表达意见的机会,传播方式更为人性。在自媒体的背景下,大众能够按照个体的需要适当地选择信息,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与归入。

2.高效借用性。

传统的大众媒体与观众的距离感较强,如广播与电视等,这主要是由于技术手段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传统媒体的技术较为复杂,大众只有接受了专业的培训才能够自如地使用这些媒体。而对于自媒体来说,这种问题就不存在,自媒体使用者只需在媒体终端上使用其一些简单、方便、容易操作的网络工具,采用或共享所需的信息资源,不需要进行其他方面的操作,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信息传达的时间,使信息加工的过程更为简单,也正是得益于此,自媒体才能够得到大众的欢迎并且迅速普及。

3.协商对话性。

一般来说,传统媒体信息的受众为未知群体或个人,其信息源较为单一,传播模式不具有双向性,这种传播方式也叫“广播式”的信息传递方式。对比之下,自媒体不仅突破了传统的单一传播方式,而且个体之间能够互相进行信息交流,交流过程的互动性较为明显,且往往以轻松、协作的对话方式出现。在自媒体的大背景下,所有人都能够加入到信息传达的队伍中来,个体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4.衍生创造性。

传统大众媒体和自媒体在创造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前者明确地划分了媒体制造者与创造者的界限,大众只需消费相关信息即可。而相比之下,自媒体则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这一束缚,不管是对模块的构建,还是具体信息的甄选,自媒体始终根据不同个体的意愿开展相关工作,大众自主创造的积极性得到了发挥,并且反过来对自媒体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与热情。

二、自媒体对教育改革的作用

1.推动教学观点从线性式转向非线性式。

根据原有线性教学理论的观点,教学规律决定了教育领域中的一切教学实践。在教育实践开始之前,教师就早已按照教育规律设定好具体教学活动的内容与方法,整个教育过程也是遵照教学基本规律制定和实施的。总的来说,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制约着教学过程,若想做好教育工作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否则将导致不良的教学结果。然而,受此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往往更加强调教学过程的完成,而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结果造成了教师教学过程趣味性的降低,学生学习过程兴趣与热情退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塑造。所以只有改变教育领域的固有思维方式,才能够大刀阔斧地进行教育改革,促进从线性教学到非线性教学观点的改变。当前,得益于自媒体时代带来的种种好处,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开放化和动态化的特点,传统的“灌输式”线性教学理念已经被时代所抛弃,协商式的非线性教学理念备受推崇。不管是在选择教学内容方面,还是在有关问题与思想的交流方面,都可以依托自媒体终端快速地解决并反馈,教师也可灵活地将反馈意见与交流结果引入课堂中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与合作学习。这样,教育教学过程贴合了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课堂教学实践也变得更加灵活、生动而富有弹性。

2.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愈加成熟,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了极大拓宽,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学习资源更加丰厚,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平民化的自媒体时代,学生不再被动地获得知识,他们有了平等表达自身意愿的权利,有了更多的话语空间与话语权。不仅如此,学生还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借助各种渠道,如手机移动终端等自行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有效信息,整理这些信息并,这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的实现,更激发了学生沟通的欲望。总的来说,当前的自媒体时代已经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股革新的浪潮,在此推动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传播甚至创造知识,而师生之间的关系也突破了传统的“传者”与“受者”的关系,转变为知识与信息的共同学习者,真正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深化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突显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

3.推动信息资源共生的实现。

信息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较,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如时效性、共享性和不可分性等,其中最为核心的特点就是共享性。在自媒体时代,所有人都有权利获得大量的、无穷无尽的资源,而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借助数字与多媒体手段,虽然学生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但教师无法得知学生是否对分享的资源进行深刻思考,对于学生是否根据这些分享的资源形成的认知也无从得知。在教育领域,信息资源泛滥的现象层出不穷,造成了资源重复、信息冗余等各种问题,浪费了教学资源,增加了搜索信息的难度。随着微博等自媒体的发展,全世界范围内迎来了一场新闻媒体3.0时代的彻底变革。当下,教育的新范式囊括了社会环境、现实校园与自媒体三个部分,并且“合三为一”,实现一体化发展,促进了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据此,学生一方面接受知识,另一方面创造和传播知识。具体来看,学生一旦接收信息,往往会因为个体认知能力的差异,对信息产生不同的解读方式。在自媒体时代,学生可对这些信息进行评论,在评论的过程中新的观点随之产生,不同的观点得以汇集,信息的传播者也能够了解不同个体对该信息的评价,那些信息的跟随者将获得这些具有信息增值的“再生信息”,信息资源真正实现了共生。由此可见,当前自媒体的诞生,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生”,推动了信息的高效率使用。

4.推动学习环境的整体生成和双向构建。

根据教育学家杜威的观点,学习一方面是一个认知的、活动的过程,另一方面更是一个以人际交往为基本活动内容的社会建构过程。不仅如此,在这个社会构建的过程中,知识的获得者必须主动建构知识,不断地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与此同时一起建构、创造和分享文化。这样,基于学习环境下的“学习共同体”就应运而生了。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来看,学习环境往往是改革的切入点。学习方式变革共有三大要素,分别是学习的主体、环境与资源,为了使“技术环境”和“人”之间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学生必须和学习环境进行双向建构,最终实现整体生成。得益于自媒体时代,不同个体的差异得到了突显。凭借自媒体的技术优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感兴趣的资源,并且和相同兴趣、爱好的人搭建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公共领域”,一起开展相关的认知活动。在这个依托互联网平台的“舆论场”中,个体有权利发表个人言论,这极大地推动了多元文化社会环境的形成,有利于创造新的对话机制。不仅如此,在这个“公共领域”中,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概括、归纳并总结学习结果,使其转化为能够再生的学习资源,促进教育自组织系统的形成。

三、自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预测

从本质上看,自媒体是依托互联网手段向不确定群体或个人传递信息与资源的一种媒体形式。在教育领域,一方面要从理论上对自媒体进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更要从实践和应用方面着手,提高自媒体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借助自媒体的优势,未来教育必将有更大的改观。

1.进行非线性教学方法探究,促进课堂教学和自媒体的整合。

在自媒体时代,信息的呈现方式比较接近本质,具有非线性的特点,由此引发了新观点的随机产生,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自媒体时代的这一特点同时也造成了信息泛滥、杂乱无章、缺乏有效性等问题和矛盾的产生,严重阻碍了教学过程的实施。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利用自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做好利用自媒体支持和辅助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尽量发挥自媒体非线性特点的优势,避免问题的产生,科学、合理地整合教学形式,促进教学过程和自媒体的高效整合。

2.搭建社区平台,调动社区、学校和家长的力量,形成协同教育的局面。

在教育领域,改革的过程就是教育管理者、师生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在知识、技能、观念以及行为方面的渐变过程。在自媒体的大环境下,各类文化组织、社区以及团体都能够依托该平台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学生个体、学校、家长最迫切的需求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与表达,相关问题的解决也变得更加容易。当前,自媒体的典型代表———微博,已经在沟通社区、学校和家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塑造学校良好学习风气、共同塑造学生、提升学生整体能力与水平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只有实现了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的三结合,才能够改变当前三者互相脱节的现象,为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提供更为优越的条件。

3.构建依托自媒体的互联网平台,促进终生学习和移动学习理念的落实。

在最近几年的时间中,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与日俱增。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的人数已经达到了6.47亿,同比增长了18.1%。显然,移动学习的问世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学习与认知过程。在教育领域,为了更大地发挥自媒体的作用,必须依托信息沟通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为完备和优越的学习条件,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地以各种方式进行学习,并且及时反馈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求助解决问题的答案。除此以外,教学专家和教师还要做好本职工作,扮演好信息“把关人”的角色,在学生学习之前对不必要的资源进行删减,促进健康、安全、实用的教育环境的形成,使终身学习的机制得到贯彻与实施。

四、总结

篇8

[关键词]自媒体;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

一、“自媒体”及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

随着智能手机及微博、微信等应用的普及,人们进入了“自媒体时代”。“自媒体”(We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1]32。简言之,自媒体就是每个社会成员用来自己所见、所闻、所感事件的载体。如今国内最常见的自媒体有博客、微博、微信、论坛/BBS等网络社区。自媒体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使信息传播呈现出新的三大特点。第一,信息传播参与主体的平等化。曾经以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等形式出现的传统媒体是“旧时王谢堂前燕”,是与百姓生活相去甚远、高不可攀的媒介形式,曾经以自上而下的形式的“权威”信息往往带有“神秘的色彩”和“理论的高度”。如今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博客、微博、微信、论坛/BBS等网络社区等自媒体形式的发展,每个人面前似乎都放置了一台摄像机、一个麦克风以及一个信息平台,借助智能手机的各种功能每个人随时随地都能把个人的所见所闻拍摄下来,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再借助于各种手机应用平台到朋友圈获取关注,并且通过个人的思想影响他人。运用自媒体信息,不需要特别的培训学习,不需要专业的知识技能,不需要高深的学术修养,只要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就能完成。这种简单的参与方式使信息“飞入寻常百姓家”,使每个人都成为平等的信息传播主体。第二,信息传播方式的链式化。自媒体环境下,每个个体都有关注自己信息的“粉丝”,当个体通过自媒体把自己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想,或者自己所关注的公共号信息到朋友圈之后就会有一批受众收到信息,这些受众通过转发再把这些信息到自己的朋友圈,以此类推。因此,自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通道是链式化的,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大大加快和扩展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第三,信息传播内容的同质化和碎片化。信息在链式传播的同时也有可能导致信息传播内容的同质化,即在同一时间大家纷纷关注和转发同一条或者同一类信息。“这就导致网络舆论传播出现了诸如会聚效应、放大效应、共振效应、溃坝效应等不少新效应。”[2]同时,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加上手机、网络、平板电脑等新媒体的普及,让人们随时随地可以利用一切零碎时间阅读,阅读时间的零散性和碎片性等特点,导致信息接受者热衷于跳跃式的“速读”、一图解读式的“图读”和一句话说明式的“缩读”,这种快餐式的,以“信息琐碎、前后无逻辑关联、重复信息泛滥”[3]为特点的“碎片化”阅读,使得信息传播的内容零散化、碎片化。

二、自媒体对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的影响

自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也给辅导员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自媒体为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自媒体是一种信息传播媒介,这种传播媒介以其新颖性、独特性、平等性、个性化等特点赢得了大学生的欢迎,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辅导员进行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第一,搭建了师生平等沟通的平台。不论是现代教育理念倡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主体—主体”[4]关系,还是大学生民主意识的发展对于民利和自身主体利益表达的需要,都要求当前高校的德育工作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辅导员和大学生平等的师生关系。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恰好迎合了时展的需要,在自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的影响下,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搜索查看需要的信息,也可以迅速掌握其他高校的工作动态,因此辅导员不再是理论的“权威”,也不是信息传播的“单一通道”,大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而且是积极主动的“传播者”,辅导员和大学生是平等的“主体—主体”关系。同时自媒体易操作、易参与、受学生欢迎的特点,使其成为师生相互了解和沟通的主要平台,这一平台突破了沟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双方的交流和沟通创造了平台。第二,畅通了信息传播的通道。首先,运用自媒体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关注的微信公共号(例如媒体公共号、学校学生会公共号以及辅导员自创的班级公共号),通过关注微信公共号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这丰富了辅导员的德育内容。其次,辅导员可以运用这一平台建立相应的群,作为通知信息的媒介,拓宽信息的传播途径,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拓展信息的传播范围。最后,通过这一平台学生可以了解辅导员工作的基本思路及依据,了解班级工作和学校工作的要求及思路,同时这一平台解除了大学生向辅导员咨询信息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有助于澄清大学生的迷惑,内化德育内容。第三,构建了学生自我教育的平台。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是长期的德育工作中形成的基本经验,教育指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教育,自我教育指学生的群体自我教育以及个体自我教育。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如何发挥大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成为辅导员工作的主题。微信、微博等自媒体低门槛、传播快、影响大等特点构建了学生自我教育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构建班级微信群、班级微信号等形式构建学生参与的平台,此平台由辅导员指导,平台由学生自己操作,作品由学生自己创作,搜集学生的真思真想真感受,到学生互动平台上,用学生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去影响和感染身边的同学,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另外,辅导员可以推荐学生关注相关公共号(例如、人民日报评论、各校学生处公共号等),通过关注公共号的学习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这种教育是学生自我内化的过程,是一种隐形的德育过程,更容易为学生接受。

(二)自媒体给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自媒体在给德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挑战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辅导员主体地位的消解。传统媒体传播方式中,辅导员通过知识积累和经验沉淀,在理论和知识储备方面都处于优势,因此具有话语优势,教师以其所掌握的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产生了吸引力。在自媒体条件下,每个人都成为信息的主动搜索者、者,成为一个主动影响他人的主体。“信息来源的便捷化、多元化使‘师者’在信息传递中的优势地位被削弱。网络媒体的功能得到空前强化。”[5]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下,辅导员不一定是信息的首先掌握者,不再是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通道,自媒体充分体现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教育现象,消解了高校辅导员的主体地位。第二,大学生价值观的混乱。在传统媒体传播方式中,信息通道比较单一,学校的环境比较单纯,学生接受的价值观内容也比较统一,主要通过课堂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信息者的多样化,媒体中的价值观纷繁复杂。在纷繁复杂的价值观影响下,青年大学生容易出现价值观混乱。自媒体环境中的信息在同一时间往往讨论的事件是相同的,但不同的者其价值观是不同的,导致对同一个事件的看法会出现争执不下的两个派别,并通过自媒体的传播产生放大作用,引起大学生价值观的混乱。例如,近期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和黄晓明的婚礼成为网络主题,关于这两个人物的评价网络上掀起了两个对立的观点。“屠呦呦:一生努力不如黄晓明一场秀”和“谁又把‘黄晓明大婚’与‘屠呦呦获奖’联系到一起”,两种观点各有自己的粉丝和转发者,这引起了大学生价值观的混乱。另外,很多人喜欢用自媒体展现各种“奢侈品”“炫富”以及各种食物秀、旅游秀等等都容易分散大学生的注意力,这种物质利益化的趋向引起大学生价值观的混乱。第三,生活世界的消解,理性思维方式的弱化。在自媒体丰富了人们娱乐活动的同时,有些学生沦落为“低头族”长期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沉溺于网络世界的喧嚣和繁华。有学生宁愿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传到朋友圈也不愿与身边的同学交流;有些学生一边抱怨着现实世界的孤独,一边期待着网络世界的喧嚣,自媒体在呈现出丰富的虚拟世界的同时也消解了现实的生活世界。另外,正如徐志爱在《生活的彰显或消逝?———“自媒体时代”生活之遭遇初探》中所说:“如果说互联网让世界变成‘平’的;那么,自媒体则让世界变成‘我’的。”[1]33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感官体验,对信息进行取舍、解读、传播容易导致理解的片面性,同时自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碎片化”特点影响了学生对于信息的完整性和连贯性的理解,容易产生片面、偏激的非理性认识。例如,伴随着大学生“个性化”和“娱乐至上”的追求和自媒体的匿名性和监管的空缺也导致了大学生在表达自我观点的同时容易忽视个人社会责任感。而遍布自媒体的商业广告,容易误导大学生陷入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忽略精神追求;另外不良媒体对社会负面问题的过度报道,也容易诱发学生的负面情绪和非理性化思维。纷繁复杂的环境、多元的价值观和大学生在接受信息上的“碎片化”和“娱乐化”的特点,对高校辅导员的德育工作造成了新的挑战。

三、自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思路创新研究①

(一)用户思维

用户思维是互联网环境下最重要的思维方式,用户思维的要求是“以用户为中心”,本质是“服务意识”。在自媒体语境下,由于自媒体的运用,大大增强了大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辅导员和大学生成为平等的“主体—主体”关系。当然两者的主体性的体现是不同的,大学生主体性体现在搜索信息的主体、信息的主体、自我教育的主体、相互沟通的主体等方面。教师的主体性体现在价值观引导的主体、释疑解惑的主体、信息推荐的主体、监督调控的主体等方面。在德育工作中,辅导员的工作主要是服务、帮助、调控和监督,德育工作中要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使德育过程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过程。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6]要做好青年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必须从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信息接收方式等方面出发,用通俗化、艺术化的表达方式,借鉴大学生生活中常用的“网络语”等话语方式,为青年大学生量身定做其喜闻乐见的信息内容和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干部自己设计组织、调动学生普遍参与、亲身感受—沟通—交流,利用同辈群体的相互影响实现教育目标。例如,长治医学院近期正在举办的“最团结班集体”评选活动,就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良机。同学们在活动中通过参与设计班级形象宣传内容,增强对班级文化的认同;通过参与拉票互动,增强班级凝聚力;通过参与竞争,增强对主流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因此,用户思维的本质就是要创造符合大学生用户需要的产品,通过为大学生服务的途径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简约思维

鉴于自媒体环境下人们接受信息方式的“碎片化”特点,要求辅导员必须在德育工作中坚持简约思维,将复杂内容简单化,疑难内容通俗化,枯燥内容趣味化,通过图文并茂的“一图式解读”方式帮助大学生理解德育内容,通过简单便捷的参与方式吸引大学生参与到德育过程中。首先,简约思维要求辅导员工作必须有针对性。一个时期着力解决一种问题,这个问题的选择要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联系。例如,学生要即将实习,这时期的德育工作必须围绕为学生提供准确的实习单位信息对学生进行服务,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到辅导员对于学生的帮助,另一方面通过相互的接触和了解,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不然所有的引导和前期的努力都会化为泡影。其次,重要问题的学习要与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例如,2015年自媒体纷纷转载的《博士返乡笔记》一文,文中对“知识的无力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深深的感叹,文章当时在自媒体中纷纷转载和传播,一时影响巨大。如果不对文中的观点进行相关解读和引导,必然使“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影响学生的价值选择,这时候辅导员就必须能结合这个问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否则错过了这个时机,德育工作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最后,必须与学生的情绪感受相联系。例如,毕业前夕学生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聚餐,但是对于是否有必要聚餐,不同的学生态度就会不同,这时如果在群里展开相关的讨论,双方观点争执不下,伴随着语言的激烈就会引起不必要的矛盾,这时候就需要辅导员通过轻松幽默的方式予以引导,既不伤害积极组织聚会学生的积极性,又不影响班集体的团结。

(三)跨界思维

跨界思维本质是一种融合思维,自媒体在方便信息传播的同时给辅导员在德育工作中的监督和引导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辅导员工作的思路和方法都需要创新。这就需要辅导员一方面加强理论认识和修养水平,将学生困惑的问题自己想明白、弄清楚,以提高自己释疑解惑的水平,用知识的魅力赢得大学生的尊重和认同;同时,要加强自身修养,坚定个人理想信念,在生活和工作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人格的魅力吸引人、感染人。另一方面要综合学习与学生思想道德认识发展规律、心理认知水平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培养跨界思维。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离不开对学生思想认识活动规律的认识,也离不开对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认识,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仅要熟悉学生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还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内容,增强对学生工作的把控能力。同时辅导员还要常与代课教师和学生干部交流,将辅导员工作从狭义的辅导员一个人的工作扩展为渗透在学生专业学习、实习等过程中的工作、渗透在学生生活、学习等各个领域的工作,用跨界思维的方式,用综合的手段进行德育工作。

作者:王 丽 裴育萍 单位:长治医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志爱.生活的彰显或消逝?———“自媒体时代”生活之遭遇初探[J].教学与研究,2014(12):32-33.

[2]任贤良.舆论引导艺术: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100.

[3]张芳圆.媒介环境学视野下的微博碎片化现象[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

[4]刘永哲,王丽.主体间性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转向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34.

篇9

关键词:自媒体;纸质媒体;生存方式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与技术的迅速革新,以互联网、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风声水起,越来越多的融入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引发新闻传播途径革命性的变化。与此同时,由于受到自媒体逐渐盛行的冲击,传统媒体进入历史转折期。由此,自媒体时代传统纸质媒体的生存和发展成为现实问题。

1 自媒体的特c与发展

自媒体又成“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的平台包括:微博、微信、贴吧、论坛、博客等网络社区。它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第一,平民化个性化。平民从“旁观者”变成当事人,通过自媒体平台“想写就写”、“想说就说”,利用互联网表达自己的观点构建自己的社会网络。第二,低门槛易操作。在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网络信息的传递已经“全球化”,它让一切皆有可能。自媒体运营平台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性化,它进入门槛低,操作运行简单,因此受到广大人民追捧。第三,交互强传播快。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其速度之快是传统的电视媒体、纸质媒体所无法企及的。媒体与受众的距离几乎为零,自媒体能够迅速将信息传播出去,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评论。

在发展上,从方式上来说,自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点对面”的传播方式的格局,不再是听“统一的声音”的模式,而是每个人都是传者,都能做新闻。从内容来说,自媒体将传统媒体的资源内容转变为微内容,资源内容指的是传统媒体的主要内容,微内容则是导引文字、互联网独立数据、用户点击的综合。从表现形式来说,自媒体平台的多样性加速了自媒体表现的多样化,例如微信微博公众号、自制原创视频等[1]。

2 传统纸质媒体与自媒体的博弈

2.1 传统纸媒体的自身优势特点

2.1.1 品牌引导与原创价值

报纸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载体,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其品牌形象。无论是发行还是经营,纸质媒体相较于自媒体拥有更成熟的管理机制,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加深了纸质媒体的公信力与品牌效应。另外,纸质媒体建立了完备的采编队伍,其文字功底扎实,报道角度独特,因此,的新闻具有原创性、透彻性、独特性。

根据相关管理部门规定,大多数自媒体不具有采访权。而采访是报社获取消息的主要途径,具有真实性、时效性,有助于在竞争中形成独家报道,并且有利于后期跟进深度挖掘信息。在很大程度上,纸质媒体对社会文明和风气起着导向的作用,通过纸质媒体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从影响一个人到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价值取向。

2.1.2 传统媒体的信息权威

据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调查结果显示:90%的人认为,报纸是最值得信赖的信息来源。无可厚非,这是纸质媒体长年累月积累的公信力与影响力的结果,造就了新闻具备信息真实可靠性这一优势。在纸质媒体的漫长发展过程中,新闻从采访到发行过程中要经过严格审查,确保真实性与严谨性。而自媒体信息来源复杂,审查门槛低,受到管制少,进而假新闻横飞的情况屡屡发生,更造成了自媒体信息传播的混乱景象。

2.2 传统纸质媒体在夹缝中生存

2.2.1 纸质媒体从自媒体获取信息

面对日益强大的自媒体,传统媒体开始依赖于自媒体的新闻线索。自媒体消息具有及时性的特征,通过图片、文字、精简文字能够迅速博得众人眼球,引发成千上万的点击率,用户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可以随时浏览,同时“面对面的”进行反馈和提出评论。于是,纸质传媒通过注册公众账号也开辟了另一条途径,公信力的作用让纸质媒体一开通功能就获得了一大批粉丝,在平台上很多纸质媒体会抢占先机新闻报道,而最快的信息来源便是自媒体,自媒体信息来源复杂难免不真实,纸质媒体若是新闻报道不实,会降低公众公信力,从而引发信任危机。

2.2.2 报纸在信息更新速度方面下降

由于传统纸质媒体从采访到发行均有严格的审查,文字排班和设计相对于自媒体要更复杂,因此需要一定时间。而自媒体新闻仅仅需要点击一下的转载消耗时间短,成效大,数以万计的用户打开手机、平板、电脑便可随时随地浏览。即使用户没有时间浏览,新闻消息推送也会让用户第一时间获得新闻。

如今是信息化社会,每天会接受各种各样的大量信息,人们对于已经知道的事实没必要去重复了解。那么,时效性更低的纸质媒体的优势逐渐弱化,吸引力明显削弱,在未来的发展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3 面对竞争,合理应对

3.1 提高信息质量

纸质媒体作为一种传统媒体,在传播信息上必须具备权威性、真实性、客观性。如果要增加传统媒体的竞争优势 就必须要提高信息质量,这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理性选择自媒体信息作为来源。纸质媒体长久以来的公信力和品牌效应要靠媒体自身来维护,这就要求消息来源真实可靠,不得有半点虚假,要理性选择自媒体消息来源。二是迎合广大读者的阅读喜好。纸质媒体通过自身的新闻性质和特点锁定目标读者群,从而长期占有市场一席之位,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比方说,报社“第一漫”微信号有一段时间一直以漫画的形式播报热点事件也取得过不错的效果。在今日头条上的连续数日的单条阅读量都超过1万,个别条目超过10万。

3.2 创新传播模式

创新传播模式首先要持续更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信息传播的实时性。除此之外,建立媒体与读者之间的双向沟通机制也是媒体发展的有力手段。一方面纸质媒体能够更好地扮演新闻的角色,另一方面,积极听取用户的意见有助于拉进媒体与用户的距离。纸质媒体应该探求符合自身特点的自媒体平台报道模式,在满足了新闻权威性、真实性特点的同时,也满足用户浏览信息的习惯,更加具有人性化。新闻要短小精悍,适当加入视频、投票、话题讨论、网络术语、表情包,及时更新信息,吸引更多的网友关注并增加互动,从而扩大纸质媒体的影响力[2]。我们曾经在西南财大做个一个小活动,也就一两千的投入,但是一场活动就为报社的“第一漫”(漫画类)微信号带来了近一千个粉丝。

3.3 技术、合作、整合

随着自媒体浪潮的涌入,纸质媒体受到一定冲击,要顺应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才能不被自媒体的浪潮所吞没,从而闯出新的天地。采用新科技、与新媒体合作、与新媒体整合已经成为纸质媒体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环保观念已经成为时下热兴的社会文明价值导向,纸质媒体面对这个社会趋势应该顺应社会主流,创新技术,研发环保纸质,利用回收再利用模式降低成本,从而为用户提供绿色健康阅读。纸质媒体还应该积极寻求自媒体的合作,取长补短,实现自媒体与纸质媒体的共赢。同时,纸质媒体应该跟紧媒体产业发展的步伐,实现媒体产业的整合。

4 结束语

媒体作为一种传播平台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亿万用户的参与和层出不同的新需求,推动着媒体服务不断创新。作为传统媒体的纸质媒体在媒体变革的浪潮中要更加理性地谋求更深发展,因此,既要扬长避短,又要借鉴新技术,不断改善整合,才能把握好方向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自媒体;传播;餐饮空间;室内设计

餐饮空间是餐饮、交流活动的载体,是容纳消费者、服务人员的空间。餐饮店(企业)进行经营时需要依靠一定的人流量,而人流的聚集,除了口岸本身的条件之外,广告推广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在传统媒体时代,商家可以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来进行广告宣传,从而达到吸引贸易客户或消费者的目的。在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广告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需要,那么,新的广告宣传又将呈现怎样的趋势?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消费行为的改变。晒美食、晒环境、自拍等已成为一种普遍行为。人们基于朋友、熟人之间的信任,通过自媒体传播或接受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这种传播对受众的黏性较高,往往容易形成有效推广,而且还可能成为热点,使传播效应放大。这一系列的变化直接带来了广告宣传的革命性变化,对于餐饮空间来讲,如何适应和利用自媒体时代的宣传推广方式,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拟从如何在餐饮空间设计中创造满足传播需要的空间环境入手进行探索研究。

一、自媒体传播的特点—“分享”的精神与习惯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进入了4G时代,不久将进入5G时代,网络带宽与速度将呈几何级数提升。以手机为主要工具,以微信、微博等为平台的自媒体将更加发达,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将更多地被自媒体中的“分享”功能激活。这是自媒体传播的基本特点。人们通过自媒体分享美食、美景、好的产品与服务,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这是传播媒体和传播手段的一次革命性变化,将传统媒体的被动灌输变成了自媒体的主动接受。传播的效率与效果自然是天壤之别。空间环境是刺激消费者兴奋点的重要媒介,能激发大家拍照传播。商家应改变过去禁止消费者拍照的观念,转为积极为消费者创造拍照条件。在自媒体时代,消费者乐于用照片分享,只要有分享,就会有广告效应,就有带来客户的可能。因此,商家应充分了解这一新时代的特点,及时转变观念,适应时展,积极创造能刺激消费者传播欲望的餐饮空间环境。

二、自媒体传播的基础是满足摄影构图需要的空间环境条件

在餐饮空间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品牌形象的传播效果,而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传播中,图片和视频是传播内容的主要形式。因此,为图片和视频提供最佳构图,对传播效果影响巨大。光影、色彩、形象是摄影构图的客观因素,摄影离不开光,一是为了满足摄影曝光的需要而提供足够的照明;二是为了控制被摄体在画面中呈现的影调与色调。光与色相辅相成,光是色的生命,有光才有色。形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存在的形象,是摄影的本源形象;另一类是主观形象,是由客观的本源形象所派生出来的主观视像。①通过设计手段将光影、色彩、形象构图三要素有效整合,激发消费者的拍照欲望。空间能提供好的拍摄点尤为重要。这个拍摄点可能是空间、可能是产品、也可能是服务。在设计中,设计师要以消费者的身份去体验拍摄角度,在构图范围内合理布局形象元素,结合色彩、肌理、灯光等要素,使对象具有良好的表现性。光与色的构成效果应以有利于烘托参与者为原则,比如消费者自拍时,其本人的光影效果是利于拍摄的,除了照度之外,还要考虑色温,以保证画面影调的统一协调。同时,还要采用“构图搭车”的方法传播餐饮品牌形象。在构图范围内,除了有能满足拍摄的光、色之外,还需“顺带”属于餐饮品牌独有的视觉形象。形象应具有识别性,带有商家自身的独特性,使其在传播过程被消费者识别,从而达到广告宣传的效果。这些形象应该是摄影构图关系中的底,消费者是图。当然,消费者确实被形象所吸引,让形象直接成为拍摄主体,那就达到了传播品牌形象的最佳效果。“煎饼道”是成都的一个刚起步的小吃品牌,拟在成都各大商场开设连锁店。在其店面设计中,为了塑造统一形象,同时利用自媒体进行营销传播,通过对消费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发现消费者对煎饼制作过程充满好奇,许多顾客喜欢将制作过程拍摄成图片或视频上传至微博或微信朋友圈。研究顾客围观拍摄煎饼制作的构图角度,将该品牌标志形象置于煎饼制作人员背后的墙面上,使其成为构图中的“底”,消费者在拍摄的照片或视频中就顺带将“煎饼道”的形象纳入构图中,从而促成对这一形象的传播。

三、把握住消费者的视知觉习惯,形成若干传播点

在餐饮消费行为中,消费者的视觉习惯具有运动的特点,消费者在移动中感知,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可能引起消费者的关注。某个空间场景的布局如果正好符合消费者积极乐观的空间心理定式,他的注意力就会集中于此。因此,设计中要依循空间结构,从空间功能需要出发,分析若干可供消费者关注的视觉点,实现移步换景,使消费者行走在空间中,既欣赏了别人的风景,又变成了别人眼里的风景。成都麓湖生态城麓客岛的寻麓君咖啡馆,是建设在麓湖边的码头上,在水与草地之间用废旧的集装箱搭建了一个集装箱咖啡馆,由6个40英尺的集装箱堆叠而成,主要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供来此参观购房的客户休息之用,二是传播麓湖生态城的品牌形象。在设计中,为了使消费者能通过自媒体把该形象传播出去,从建筑的朝向、开门方式、落地玻璃窗的位置,到墙面的开敞与封闭等都依循有利于拍摄麓湖及其建筑群的需要来进行设计。在设计中,把集装箱通过一、二层轴线方向扭转45°形成不同方向的悬挑体量,将金属材料属性和箱体结构特性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实现视觉张力的最大化,使建筑本身就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整体采用红色与黑色构成,上红下黑,造成一种飘浮的意向。在客人通过游艇到达码头前,在湖面上就能拍摄到建筑的独特角度。形成第一个传播点。集装箱建筑的一层和二层均有开放式的休闲平台和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使室内室外融为一体。每个座位尽量靠近玻璃窗的位置,面湖而坐,湖对岸的别墅、住宅,湖中的桥、湖里的水及划船的人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窗前形成若干拍摄点,为每个坐在里面的人都能将麓湖的美景传播出去创造了可能。这也就形成了若干传播点。利用集装箱的狭长性,把端头设计成取景框效果,把窗外的景观通过“取景框”自然呈现在客人面前,使室内的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照相机中。设计师利用建筑结构帮助消费者完成构图,使人情不自禁地要坐下来欣赏窗外的美景,把自己也融入风景之中并拍照留念或传播出去,从而达到传播项目品牌形象的目的。二楼的灰空间能满足多种气候条件下的观景,通过一条有不同方向靠背的长凳,使人能坐下来享受麓湖生态城的美景。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通过自媒体有关麓湖生态城的图片与视频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咖啡馆标志以镂空窗的形式存在,能使消费者从中探出头来,形成另一个景观点。在拍摄时,标志自然融入构图中,达到传播效果。四、参与性、互动性的体验设计是传播的原动力参与性是现代人在餐饮消费中的重要诉求,人们已不再满足简单的被服务,而希望有主动参与的可能。在当今社会消费需求日趋差异化、个性化的今天,餐饮行为已不再只关注商品本身的价值,而是集合社交、娱乐、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综合型行为,顾客更看重的是在此过程中能否获得独特的消费体验和感官愉悦。依赖于人的五官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的“五感”体验,是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等情感层面出发,关注消费者在体验过程中的心理享受。设计不仅是设计空间,更需要设计生活,传递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通过对不同感官的刺激和诱导,建立与消费者情感的互动,强化消费者在餐饮空间的体验感。②基于前述的“分享”精神与习惯,对自身体验的经验传播在移动互联时代成为其传播的原动力,好的餐饮空间必须融入客户的体验,才能使消费者产生分享的欲望。在泸州酒•私享仓库的设计中,坚持了体验设计。本案是一个集仓储、展示、餐饮、娱乐、接待为一体的新型餐饮空间。在空间的任何一个角落,消费者都可以自己动手,参与体验。比如在屋顶菜园,可以种菜、摘菜;在酒窖中可以品酒、调酒;在书吧,可以看书、写字;在茶艺馆中,可以煮茶、泡茶,感受茶道的魅力。在庭院中,设计了一个吊脚小阁楼,可在其中盘腿打坐,对弈品茶,别有一番趣味,以至于来的每个客人都喜欢爬上去体验、拍照。该项目运营4年来,已经在私人会所行业里颇具影响力,其影响力完全依赖于自媒体传播的“口碑”效应。

四、结语

在移动互联时代,餐饮店(企业)不要满足于传统的营销宣传策略,要敢于借助自媒体传播塑造品牌形象。而餐饮空间设计中的文化主题、空间形象、功能与服务都是自媒体传播的对象。设计师要借助摄影构图、图底关系、光影效果、质感肌理、景点转换等设计语言,将品牌形象与空间结合,创造出适合拍摄传播的餐饮空间视像,促成传播的实现,达到营销的目的。

作者:罗德泉 单位:四川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