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习意见范文

时间:2023-04-03 00:40: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实习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实习意见

篇1

【关键词】信产企业;学生工;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0

近年来,重庆市信息产业发展迅速,2013年以后将达到年产1亿台、总产值上万亿元的产业规模,成为重庆市的第一支柱产业。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从业人员将增加到85万。随着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用工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为保证企业用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通过行政手段组织大量中职在校生到信产企业进行为期三个月不等的“教学实习”,于是“学生工”的问题随之出现。

一、中职在校学生到信产企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

信产企业用工量大且用工时间不固定,为保证信产重点企业用工,政府相关部门采取行政手段将用工指标分配给各中职学校,为完成上级下达的送工任务,学校组织二、三年级学生停课到企业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导致学校只能被迫调整教学计划,任课教师反映强烈,部分学生和家长也四处投诉或找学校理论,对中职学校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实习学生年龄小,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太长

到各信产企业实习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6-18岁,其中16-17岁占85%以上,几乎都是未成年人。到企业后每天要连续从事12小时左右的工作,经常没有星期天,还要倒夜班,对这些未成年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三)企业管理缺少人性化,实习生稳岗率不高

企业基层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辱骂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在实习期将满时,班组长找各种理由开除学生。学生加班费经常少算,即使学生明确提出问题后也不补发。文化娱乐生活单调,学生每天几乎就干三件事,即上班、吃饭、睡觉。这对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来讲,对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所以尽管学校和实习带队教师做了大量的动员和思想工作,仍有不少实习生自行离厂。很多学校的实习稳岗率都只有60%-70%。企业则依仗有政府的支持,完全不在乎送生学校、家长、实习生的感受,我行我素。

(四)实习生收入偏低,生活区消费偏高

在中职学生实习的企业中,除富士康底薪1550元以外,其他公司每月底薪仅1100元,2013年10月才上调为每月1200元。学生每月付出艰辛劳动,即使没有休息,每天加班4小时也只能拿到2000元左右。各中职学校也多次通过不同渠道向上级和用工企业反映过,但改进不大。生活区部分消费品比学校明显偏高,比如:餐饮、水果、部分日用品等,实习学生意见较大。

(五)岗位与专业不对口,学生流失较多

到信产企业实习的中职在校生,绝大多数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操作简单而且枯燥,每天进行简单重复的动作,加上企业在管理、生活、待遇等方面的原因使部分学生对就读中职学校感到失望,认为不读书一样可以打工,造成部分学生流失,进而对中职学校招生宣传工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六)企业在对学生工的管理上脱节,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各信产企业员工流动性强,更换频繁,班组长也可以随意开除实习生,而且往往不通知企业人事部门和学校管理人员,如果学生从工厂脱离监管后出现人生安全事故,将会产生不堪设想的社会问题。

二、中职在校生到信产企业实习的建议

(一)强化政府职能,做好招工就业服务工作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市、区(县)、镇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强化平台职能,全力做好信息、公共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推荐培训等工作,定期举办各类劳动力招聘会;加大企业空岗报告制度的推广完善力度,使信产劳动用工供需情况掌握在劳动就业部门手里,促进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大资金投入,使劳动力市场真正达到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和求职者的需要,成为供需双方最迅捷、最可靠的交换场所;由政府牵头,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走出去宣传信息产业的发展形势,请进来考察信息产业的就业环境,建立跨区域劳务协调机制,积极为企业引进劳动力。

(二)制定行业自律规定,规范行业用工秩序

由市劳动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

与针对当前信产企业劳动用工、学生薪酬支付等情况,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措施,制定信息产业行业自律规定,提出具体措施,并要求企业签订行业自律承诺书,促进企业自身用工行为的规范。

(三)尽量不安排在校在读学生到企业实习

大多数二、三年级学生年龄在16岁至17岁,其身心发育不全,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思想意识不到位,吃苦耐劳差,这不仅对学生产生影响,对企业的管理、生产和对中职学校的招生宣传、社会形象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完善技工培训基地建设

坚持以“就业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采取校企联合模式,加大技工培训基地建设力度,采用定向式培训、订单式培养的方法,下大力气培养一批企业当前急需的技能人才,缓解企业当前的用工荒。

(五)畅通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

加强宣传引导力度,转变农村劳动者的就业意识,改变传统就业观念;引导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走向信产行业的就业岗位;要在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上给以优惠,鼓励农村劳动力进入信息产业就业。

篇2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石油石化企业;“学习型”企业

作者简介:谢少垒(1988-),女,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会计学专业

“学习型”企业的提出,是在“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是“学习型”组织的一个典型示范。“学习型”企业以共同愿景为目标基础,以团队学习为主要特征,讲求团队一体,以人为本,以企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增强企业学习力,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所架构的学习求知的目标管理体系和所建立起的能够不断实现知识转化的运行机制的现代企业。石油石化企业创建“学习型”企业势在必行。

1.石油石化企业转型为“学习型”企业的重要性

石油石化企业是我国战略能源的特殊支柱企业。石油石化企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能源经济发展局势,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个发展。纵观各方面来看,我国石油石化企业与其他国家有一定的差距,要想缩小这种差距,就要求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向“学习型”企业转型。石油石化企业要想顺时代之风,快速有效,不受阻碍的发展下去,就必须慢慢向“学习型”企业转型。石油石化企业转型为“学习型”企业,是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是应改变目前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状所需,是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环境所需,只有转型为“学习型”企业,才能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发展前景才会更广阔,才能适应时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2.影响石油石化企业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因素

影响石油石化企业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症结因素有多种,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因素。从外部来看,知识经济的到来也伴随着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增强,竞争压力加之对创新力的需求驱动使得石油石化企业意识到,仅靠传统的发展模式是不足以适应整个社会发展的节奏和步伐,应不断以学习的姿态来吸取新鲜的知识,为企业补充新的能力。石油石化企业创建学习型企业,受自身束缚因素的影响颇多,依个人意见来看。其一,企业自身年龄不断增长,石油石化企业只依靠先前方式发展,对社会市场需求反应等存在一些迟缓;其二,石油石化企业是个特殊的行业,领导对学习的重视性不够,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其三,企业自身管理一味的靠经验主义和保持比较保守的态度来发展。归其根本原因,传统的发展管理思想观念是阻碍石油石化企业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根本因素。传统思想观念认识,从思想意识领域就束缚住了企业发展的“手脚”,思想观念的不进步、不创新、不发展会使得企业发展进程迟缓。

3.创建石油石化企业为“学习型”企业的几项建议

3.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到日程上来

石油石化企业当前的传统的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以业主自主经营的项目管理等传统模式,与当前信息化、人才化、创新化的市场发展有一点的脱节。要尽快赶上市场发展步伐,与其相融合。石油石化企业首先就是:思想观念的解放更新。引进知识化、创新化、年轻化的大批人才,让年轻的思想观念逐步渗入企业中,逐渐影响企业观念的更新,加快企业整体思想观念的解放和转变。比如,对于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石油石化企业可以实行“网状管理模式”,就像一张网一样,各个部门目标明确,让组织各部门相互制约、相互发展。应时代所需,将“学习”的观念贯穿于“学习型”企业的实践活动之中,努力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到日程上来,促使石油石化企业从思想观念层面上,向“学习型”企业进一步迈进。

3.2以学习为重点,提高学习动力,增强学习效果

坚持以“学习”为主,学习是“学习型”企业的核心。石油石化企业要成功转型,提高自身整体实力和素质,就必须抓住学习这个重点,努力做到领导带头学习、全员互动学习以及全过程学习。在此同时,提高学习动力,这样才能提高石油石化企业全体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中石油针对培训这一模块,投入的经费比较大、从事培训人员多,培训规模与强度超过世界任何一家石油公司。但学习成效不显著,学习与工作结合不紧密。针对学习效果不显著,石油石化企业一方面可以创新培训内容、培训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要做到学有所用。针对员工需求,理论联系实际,选取合适培训方法和手段,使得培训更具有效率性和效果性。针对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员工采取相应的培训奖励、物质保障机制等措施。至于学习与工作的不紧密问题,企业管理层可以根据决策层、执行层以及操作层,针对不同层的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分层的进行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培训指导,使得培训成果,可以更好的指导实践工作。

3.3将创新融入学习中

创建石油石化企业,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学习中,新的创新的点子或者火花没有凸显,那么这样的学习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知识经济需要的是大批的创新性的人才。当下,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管理水平比西方要落后一些,存在缺乏自主创新意识、能力比较低、范围比较狭窄、创新人才少、重引进轻消化创新等问题。在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石油石化企业创建“学习型”企业过程中,要时时将创新有机的融入到学习整个过程中,创新式的思维,要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建立创新机制,进一步将人才、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五个方面有机结合,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创新,要努力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探索属于石油石化企业特色的创新式的“学习型”企业模式。

3.4培养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所谓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精神体现,是企业的灵魂。因此,培养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是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关键之举。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传统石油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新形势下,石油石化企业在继承传统优良精神的基础上,吸收借鉴文明成果,学会从文化内容和形式上力求创新,用创新的思维和发展的观点对石油石化企业文化进行整合创新,适应信息时代,进一步弘扬时代精神,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企业“以人为本”和员工“以企为家”的高度融合,创建石油石化企业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4.结论

石油石化企业是我国一个特殊的支柱行业,它的成功转型也就意味着我国将渐渐步入“学习型”企业时代。努力将石油石化企业创建为“学习型”企业,以学习为主线贯穿于整个企业中,营造更为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全体员工上上下下都有一个积极学习的心态,时时刻刻懂得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用知识来说话,这样,才会让企业在面临困难绝境时,有针对性的知识来应对难题,并解决难题,不会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从而,企业会及时抓住该来的机遇,让整个企业更上一层楼,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发展。

参考文献:

[1]俞碧晖.学习型企业的创建途径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4年5月

[2]冯显钦.创建学习型组织,推动石化企业向学习型企业转变[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8期

篇3

2、该同志自去年毕业开始在该信息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实习。在我单位见习期间,能够严格遵守并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其他相邻工作同仁协调完成各种工作任务。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工作的要点和技巧,并将其合理的运用到工作中去。能够积极主动的向老员工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工作积极主动,学习认真,尊敬他人,待人诚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团结同事,不怕苦,不怕累。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一年来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在见习期间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3、实习鉴定实习,实习期为一个月。该同志工作积极主动、高效,学习认真,待人诚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认真听取老同志的指导,不怕苦、不怕累,表现有较强的求知欲,积极观察、体验、思考,并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习工作期间,是个出色的教学能手,相信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的出色的成绩。

4、该同学,实习鉴定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够虚心向富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取。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完成任务。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该学生严格遵守我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公司同事和睦相处,与其一同工作的员工都对该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

5、实习鉴定实习期间勤奋认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迅速投入到实际的计算机应用程序编写当中,并能够结合自己的特点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在实习过程当中迅速的成长起来,不仅历练了自身,也为我单位带来了一股新风,受到合作伙伴的一致好评!

6、勤奋好学,遵守厂规厂纪,带来先进管理理念.工作能力及专长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自己以认真敬业,责任心强,工作效率高,执行公司指令坚决得到了各实习单位的认可。

7、实习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虚心好学。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该学生严格遵守我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公司同事和睦相处,与其一同工作的员工都对该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

8、实习期间,态度端正,学习踏实,工作认真,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大学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我部“重庆热线”实习时能创造性、建设性地并能独立开展工作;能吃苦耐劳,工作责任心强,注重团队合作,善于取长补短,虚心好学,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接受新事物较快,涉猎面较宽,在计算机通讯领域不断地探索,有自己的思路和设想。

9、该同学在我单位实习期间,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学习认真,勤于思考,勤于实践,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给本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

10、该生在实习过程能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发现问题,团结同事,互助协作。此间表现优秀,体现出了应有的精神和风采,圆满完成了本次实习。

11、该生在我公司实习期间表现优秀,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与同事相处融洽,为人谦逊、踏实、勤恳、能吃苦,受到我公司领导及同事的一致好评!

12、该同学在我单位实习期间,工作积极主动,学习认真,尊敬师长,待人诚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团结同事,不怕苦,不怕累,并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在实习期间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13、该同学于在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厂实习。实习期间该员工认真学习各种专业技能,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定,积极参与相关竞赛活动,能较好胜任流水线与cell线各岗位需求,在月末评比中,屡次拿得名次,并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及能为团队进步提出合理化建议,整体表现良好。

14、该同学在联想实习一年期间,一直在仓储处综合服务组工作,主要从事物料接收与发放工作。该同学在工作期间一贯积极主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工作的要点与技巧,并将他们合理的运用在工作中,并能主动向老员工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其负责的iqc物料交接业务工作中作到了严格、认真、高效得到了部门的好评。吴海园同学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

15、该同学在联想集团北京厂实习期间,能够严格遵守并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其相关相邻工位同仁协调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在所从事的包装备料岗位上,刘巍同学能够探索更优秀的工作方法,以提升效率,在车间内的备料比赛中曾获第一名,在其它工位的学习中刘巍同学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并通过学习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多能工,在团队生活中得到领导及同仁的一致好评。

16、该同学工作积极主动,热情,学习认真,尊敬师长,一年来技术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均有很大提高,希望今后继续努力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新晨

17、该同学工作积极主动认真,好学肯动脑,尊敬师长,一年来技术理论水平操作技能都有很大提高,希望今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18、该同学工作积极主动,学习认真,尊敬师长,待人诚恳,一年来技术理论水平及操作都有很大提高,希望今后加强学习尽快成才。

19、该同学工作努力,能按师傅要求去工作,尊敬师长,一年来技术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均有提高,希望今后更加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建设人才。

20、该同学在我单位实习期间,能够做到服从领导指挥,团结同事,不怕苦不怕累,将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21、该同学在我单位实习期间,能够做到服从指挥,团结同事,不怕苦,不怕累,将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篇4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着重大变革。信息技术(IT)以其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不可阻挡的魅力在各个领域迅速渗透和扩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局面已经形成。一个以知识经济、创新经济、数字经济和网络经济为特点的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近两年来,“信息化”更是成为中国IT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被列为我国重要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国家为制造业信息化下定决心:“十五”期间,要投入上百亿元。建立203个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以期将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由现在的l5年缩短为l0年。那么,什么是信息化?企业为什么要搞信息化?企业应该怎样去实现信息化?

一、企业信息化及其总体目标

1.1企业信恩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组织、市场营销,到原材料供应、财务管理、人才管理和技术创新等,全面运用信息技术,装备信息设备,建立有机联系的、快速反应的、科学的信息系统并保证其高效运行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深入开发和充分运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研发生产及管理等各项活动的水平和效率,科学、高效地组织企业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大部分。

(1)信息技术与企业的技术和生产体系的结合。目的是辅助生产过程,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体现为先进的研发、生产设备的采用,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以及在设备、生产线方面大量采用单片机、微机进行控制以实现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其目标与结果体现为硬性的生产力的直接提高。

(2)信息技术与企业的管理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的结合。体现为采用先进的企业管理体系,例如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客户资源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电子商务等。其目标与结果体现为软性的思想提升与管理自动化。

综观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通常在第一个方面做得较好,而在第二个方面往往做的比较欠缺。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更多地考虑如何把信息化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结合起来。

1.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基石。在当前条件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通常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的有效利用,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为拓展,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高效和安全的改造,以实现通过信息流来控制和优化利用物料流、资金流和知识流,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经营管理、生产制造、质量保证、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综合能力,紧紧围绕市场和客户,不断优化企业、产品、服务、成本、环境影响和知识创新等目标体系,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经济目标的快速实现。

二、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必然的选择

人类社会进入大规模工业化时代以来,制造类企业经营战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2O世纪30--70年代,企业通常以价格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主要采用成本领先战略,通过追求产品规模效益来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以基础制造结构控制为核心的传统制造战略是当时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产能计划与设施规划、作业计划与库存控制、生产活动(动作规范、工艺、零部件)的简化和标准化、分销体系的形成等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和MRF(物料需求计划)等企业信息化单元技术开始在企业得到应用。

70-80年代,传统制造战略已难于更有效的提高制造企业竞争的绩效,全面质量管理(TQM)、最优化生产技术(OPT)、准时制生产(JIT)等以生产过程和生产组织单元为对象,对企业生产流程和生产组织进行持续、渐进改善的制造思想和管理方法相继在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在此期间,CADI,CAM得到了广泛应用,MRF发展到MRFII(制造资源计划)并与JIT集成,形成MRPII和JIT混合运行模式,部分信息化单元技术日趋成熟,并成为以生产流程控制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战略的主要技术平台之一。

8O年代中期以来,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竞争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产品开发过程和组织绩效的改善、生产与开发流程的集成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产品研发与制造的集成、产品研发与市场的集成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计算机集成制造(CIM)、逆向工程(RE)、快速制造等现代产品开发与集成哲理和技术手段开始在企业实施应用,极大地加快了产品开发速度:市场活动、开发活动和生产活动的集成,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经营战略实施重点逐渐由生产制造转向产品创新,基于信息集成和过程集成的产品创新战略逐渐形成并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心。

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企业合作、并购行为,全球制造资源正处在广泛的整合和优化过程中,基于Intemet/lntranet(因特网,内部网)构架的企业动态联盟和虚拟企业组织正在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和组织结构,企业战略管理关注的焦点逐渐从内部价值链转向外部价值链,企业资源计划(ERP)、协同产品商务(CPC)、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技术已成为21世纪企业生存和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重要的发展战略和必然的发展趋势。

从以上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信息化与工业化一样,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2l世纪初期,我国妻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就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也必须通过信息化建设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对于承担着国防事业建设重任的军工电子企业而言,面对国防的迫切需求和多品种、短周期、小批量的需求特点,改变传统管理方法,采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更是当务之急。

三、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3.1有效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

信息技术实现了跨越地域的同步信息交换。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决策工具如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电子会议系统等的应用,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源方面更加灵活、快捷、广域和开放,人的行为与经营流程组成了一个整体的人机系统,形成信息决策行为三者高度集成化,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方案评价选择能力,拓展了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延伸了决策者的智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及时效性,提高了决策的效益和效率。

3.2促进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组织结构优化

传统的组织结构存在多层次、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对外界变化反应迟缓等弊端。信息技术的扩散与渗透,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方式,推动了业务流程再造及组织结构创新。加强了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促进了组织成员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3.3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企业信息化可以直接影响企业价值链任何一环的成本,改变和改善成本结构。通过企业资源全面规划和优化控制、信息及时传递及商务智能,在信息化平台上,企业的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生产经营活动联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了生产计划的可行性、生产能力的均衡性、生产控制的可靠性,有效地降低了企业成本。

3.4电子商务的基础

电子商务是指实现整个贸易过程中各阶段的贸易活动的电子化。即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交易。电子商务是一种多技术的集合体,所涵盖的业务包括:信息交换,售前售后服务,销售,电子支付,产品发送、运输,建立企业动态联盟、组建虚拟企业等。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当怎样做

4.1企业信患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企业领导高度重视

(2)从企业实际出发,不盲从,也不保守

(3)信息化战略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

(4)总体规划与分期实施做到“顾前瞻后

(5)选用合适的软件: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

(6)组织结构重组

(7)业务流程创新

(8)注意lT人才培养

(9)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培训

在进行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时,要特别注意从思想观念上转化提升员工的管理思想,加大培训力度,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变。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才能真正和管理体系融合,实现企业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体系的变革。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由信息技术、业务、管理人才组成的项目队伍,参与项目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以我为主,在不断的思想冲突和交锋中,不断地吸收先进的理念,结合企业的实际,最终才能真正成功地建立企业自己的信息化系统。

在上述应对策略中,企业组织结构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企业应当以作业流程为中心、打破多等级组织结构,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的特点、适合企业员工参与管理、实现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的有效沟通、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大的灵活性的要求。企业应当依据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管理集中化、组织单元间的协调市场化的原则变革企业组织结构,‘并按照价值流重新构建企业业务流程。下面谈一谈这两个重要环节的实施。

4.2企业组织结构创新

(1)组织结构扁平化。由于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应用,企业内外的信息传递更为方便、直接,使很多中间管理层次失去存在必要;同时,在信息时代,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其所有的部门及人员应充分、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类相关信息,更直接地面对市场,这也要求企业尽量减少中间结构。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突出特点是减少了决策与行动之间的延迟,加快对市场和竞争动态变化的反应,从而使组织反应更加灵敏。

(2)组织管理集中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无论企业规模多大,由于信息交流的畅通,都可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控制。因此解决了分权式管理所造成的事业部之间职能重复、资源浪费、规模效益降低、无法面向顾客实施统一服务等弊端。组织管理集中化的好处是组织同时具有分权组织的灵活性及相应能力和集权组织的基层控制能力。

(3)组织单元问的协调市场化。网络技术的运用使企业能将那些为满足顾客(内部的或外部的)需要而进行的彼此衔接的活动联接成为一个整体,使其运作更直接、更快;同时,为保证各环节的活动在组织单元中顺畅流动,通常运用内部价格、市场及类似市场的机制来协调组织单元问的活动。

(4)职能部门任职方式的改变。信息化使得沟通模式发生了改变,虽然管理的基本职能、任务与责任并没有改变,但是网络化组织中的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将发生改变。职能部门作为企业销售、生产、财务、人事等职能中心,要根据企业目标,组织跨职能的任务团队,并参与到团队工作中去,使任务队透明度增加并为各任务团队提供支持与协调。

4.3企业业务流程再造

(1)明确流程再造的目标

业务流程再造就是以追求顾客最大满足度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订单为凭据,最终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

(2)按价值流构建企业业务流程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应按价值流重新安排企业业务流程,实现生产经营过程的重建。

“价值流是指企业内相互衔接的、一组能为顾客或最终使用者(内部的或外部的)提供结果的一系列活动。每一个企业中都有一连串工作活动将特定结果送给特定类型的顾客或最终使用者(内部的或外部的),为此创造一定价值。这一连串活动经常分散在企业的众多部门和职能领域,在传统模式下,环节多、速度慢、效率低;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帮助下,经过合理设计,这种局面得以彻底改变。因此,寻找或重新设计企业的所有“价值流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的所有活动对顾客(内部的或外部的)的要求做出最迅速的反应。

企业依据“价值流重新设计生产经营过程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了解企业所有价值流,明确每一价值流的顾客,分清每一价值流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每一个价值流都有自己的目标,且应该以顾客为核心,以满足顾客(内部的或外部的)为直接目的。

第二步,每一个价值流活动由一个授权小组承担。由于小组的工作重点完全集中在价值流顾客的需要上,因此可以尽可能简单、直接地完成工作。每一个价值流都有一个“所有者和一个“支持者。“所有者的工作重点是价值流的日常运行;“支持者则保证价值流与企业整体战略及目标相互联系、协调。“支持者往往由职能部门的最高管理者担当。

第三步,价值流之间通过“市场链形成有效衔接。“市场链主要是指把市场经济中的利益调节机制引入企业内部,把企业内部的上下流程、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由原来的单纯行政机制转变成平行的买卖关系、服务关系和契约关系,形成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相互咬合、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这样,价值流是以价值流的运行(即上下工序服务咬合)为基础而非职能和部门为基础进行预算,并以顾客对价值流工作的评价为标准进行奖励,即价值流之间通过“市场链形成有效衔接。

篇5

一、安全规章制度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安全管理的重点就是要实现有效的控制,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建筑企业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控制应主要采取制定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对于不遵守劳动纪律、不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人,必须进行相应的惩罚;对于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人,要给予奖励。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人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对象。从管理主体的角度说,人应该有与其工作岗位有关的职责和权利,并且具备完成职责和行使权利的能力;从管理对象的角度说,人应该按照一定的规范和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在满足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条件下受到应有的保护。针对人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通常分为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群众监督制度等等。

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实现制度化管理是一项重要课题,安全制度的制定依据要符合安全法律和行业规定,制度的内容齐全、针对性强,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应该体现更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反映企业性质,面向生产一线贴近职工生活,让职工体会并理解透彻。一部合理、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领导的正确决策,有利于规范企业和企业职工行为,有利于指导企业生产一线安全生产的实施,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最终实现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生存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安全组织机构

安全组织机构在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中,是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组织机构的设置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企业第一责任人同时也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安全工作重大问题的组织研究和决策。机构第二内容就是主管安全的负责人负责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机构的第三个内容是企业安全职能部门,施工企业的性质决定必须设立安全职能部门,负责日常安全生产工作管理监督和落实。安全组织机构的设置应体现高效精干,既有较强的责任心又有一定的吃苦精神;既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法律意识又有丰富的现场实际经验;既有一定的组织分析能力又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也就是说安全机构不能是框架,不能是迫于形式要求的一个设置机构。组织机构要对国家法律、法规知识了解掌握,并贯穿到基层;负责修订和不断完善企业组织机构;培训企业在职人员安全管理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负责监督、检查、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执行情况;负责查处企业安全生产中违章、违规行为;负责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及相应处理。在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的同时,层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制要深入到单位、部门和岗位。

三、安全技术管理

作为一个工程项目的项目班子成员配备,通常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小组组长,分管生产的项目副经理为安全生产小组的副组长,具体工作由安全员完成,安全员的配备根据项目大小情况配备的数量不等,而技术经理或技术负责人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是处于淡化位置。事实上,工程技术人员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是不可淡化的。一个工程项目的运作,从立项开始,工程技术人员就已经为安全生产做了大量的工作,也为安全生产负起了很大的责任。如投标方案中安全技术措施的方案选择,图纸自审、会审、主要原材料的检验、测(计)仪器和仪表的年度报检(审),开(停)工报告的报批,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的编制。特别是其中安全技术措施,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设计、模板支撑系统设计、设备吊装方案、深基坑坑壁支护等。网络进度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各种安全技术交底、工程质量验收等等。其实,这中间每一项技术工作都和安全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技术的发展将减少施工现场的工人在工作过程中受到有害物质的伤害。安全工作的全过程都必须有强有力的技术工作支持,事实上工程技术工作的全过程中都包含有安全工作。所以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工作,是提高施工安全工作的本质保障。

四、安全教育

根据安全系统论的原理,事故系统包括四个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的工作环境;管理欠缺。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为重大因素,它会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的工作环境都是管理欠缺的表现。因此,也可以说,事故是企业管理差的一种表现。而人作为管理活动的主体,管理欠缺实际上就是人的欠缺。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人(的因素)是导致事故诸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要预防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就必须解决“人”这个重要因素。“人”是企业活动的主体,是智力和体力的综合体。因此,在生产活动中,要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加强对“人”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五、安全投入

所谓安全投入,就是为了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为参与施工生产过程中的人员、机械、设施、环境等确保安全所作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空间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投入。在建筑工程中具体表现为安全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管理条例的制定,安全专职人员的配备,安全措施费,安全施工费等。

诚然,实现建筑施工安全不仅要订制度、抓管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投人。一些项目经理对安全的投入容易视为额外负担,影响创效益。这是一种错觉。“防患于未然”是最简单的道理。建筑施工是人与材料、机械反复交往的过程。施工人员需要活动,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出现事故,除了要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外,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是不可少的。须知必要的投入可以换来安全,可以换来队伍的稳定及顺利施工的局面,短期行为、得过且过的观念则会留下隐患,酿成事故。

安全施工的投人与创效益看似对立,实则统一,是为了更好地创效益。没有施工安全的先期投入,就不会有稳定的施工秩序,创效益将是一句空话。聪明的项目经理及企业管理人员必然将安全投人看成是生产上的必需,是维护企业效益的必然投入。

六、安全预警机制

实践已经证明:任何事故或灾害的发生都有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在其酝酿伊始直至临界状态呈现,都有端倪可察、征兆可寻。这“端倪”与“征兆”便是危险源的安全状态信息,在这些信息中,大多数是可观测的,有些还是可控的。采用安全预警机制就是要将事故预防关口前移,将以事故发生后应急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事前危险态控制、预防为主的管理模式;将静态的安全管理方法转变为动态的风险管理方法;将分散、单项的事件处理方式转变为系统、组合的管理体系。本机制的建立是现代安全管理的需要,也是落实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设安全方针的需要。所以倘若有先进、可靠的监控预警机制,完全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至少能够把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七、人员安全管理

篇6

关键词:艺术设计;校企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286-01

一、设计项目进课堂

目前,高职院校最常用的校企合作方式是将设计公司的设计项目导入课堂,学校根据设计项目的要求调整教学计划,按公司的工作流程制定项目展开与实施计划,学生以分组或个人独立完成设计,教师加以辅导和与公司项目负责人沟通,期间公司项目负责设计师会来校参与辅导并讲评,甚至参与该项目的教学计划制定与教学管理。

此种合作形式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有:1、项目的来源时间不确定,并非什么时候要就什么时候有,因商业规律与教学规律的不同,所以可能当项目来到学校时,学校的相关课程已结束或还没有开始。要想项目完全与事先制定好的教学计划合拍的概率非常低。设计专业每一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是按课程性质进行有序排列,每门课程都和其它课程有先修与后续的关系,实际项目的不确定导入会打乱课程的排序关系,然而实际项目又是学生最能接近实战的实训方式,必须加以利用。2、项目要求完成的时间与课程进度较难合拍,设计专业的课程会根据课程的内容与性质确定课时量,并以分段形式集中课时授课,一般来讲一个课程大约在50-60课时之间,大约由4-6周来完成。设计公司的设计项目是根据市场因素来决定,有时甚至今天接到,第二天就要提供初稿,高效率是所有公司所必需具备的。所以公司设计师加班是很普遍的。4-6周的设计周期对公司来讲是很难接受的,除非是大项目。

二、成立设计工作室

设计工作室是介于设计公司与校内实训室实训教学之间的一种模式,其具备设计公司的软硬件条件。在管理和运行上与设计公司有共同之处。在承接市场上设计项目的同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具有实际设计项目的实训教学工作。设计工作室可使所有专业主干课程以公司的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能更好感受到将来工作岗位的氛围。

如果设计工作室为校方独立建设,校方有完全的自,在运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相对较少,但其与社会岗位的接轨上会有欠缺。如果是与某公司合作共建,校方在自方面会受到限制,在政策与管理上也较容易产生分歧。这同样是两种模式冲突的产物。但共建工作室可节约学校的办学经费,提高实训质量,引进公司管理理念。公司也可得到高素质且廉价的劳动力(学生)以节约运营成本。在共同利益的前提下,所有分歧都可以通过协商解决。

不管是校方独立建设还是与公司共建的工作室,对校方都存在一个校方教师工作量计算问题,因工作室是介于教育模式与商业运营模式之间的产物,两个模式的工作量计算方式都不适应于管理工作室的教师,其中商业运营收入的分配与教师自己承接项目在工作室完成的收入分配是需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从实际出发,重新制定合理科学的工作量计算方法。

三、合作办学模式

前文所述,学校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按教育规律,有条理地安排课程先后关系、课程内容及课时量。虽然其制定的依据均来自就业岗位中能力与素质分解,但作为学校毕竟不是就业岗位的当事者,在执行教学计划时也就很难真正完成就业岗位所规定的能力与素质培养。而教育规律也并非仅有一种是合理的,如果我们引进设计公司全面介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授课的形式与内容将更好地执行岗位中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任务。

2009年下半年在无锡召开的“全国设计院校院长/系主任会议”中,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介绍了其与台湾浩瀚公司的合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公司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是依据自己在商业运营中所需的最真实的能力与素质进行分解,课程的安排与授课形式课程是颠覆性的。企业教师是课程的主讲教师,校方教师为企业教师的助讲。在案例分析时,企业将以自己所设计过的成功与失败的真实案例来展现,在教学与课堂管理上带来真正的企业模式,并在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学生与教师均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考核。

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合作形式,但达成这种合作所应具备的条件也相当复杂。首先,对合作企业的选择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合作企业必须是有强大的实力和突出的业绩。这样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才能注入最先进的管理模式与企业文化。2、合作企业必须有足够的热情来投入到教育事业中。3、企业除了懂得企业的经营,还需懂得教育的规律。其次是校方,其要面对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能否承受企业所带来的对传统教育与管理模式的巨大冲击,是否有接受完全不同理念的胸怀。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与浩瀚公司在合作过程中所遇到的类似问题几乎使合作走向解体。总之,要完成此类合作,合作的双方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篇7

关键词:部件知识结构知识知识转移创新类型

一、引言

知识资源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但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和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使单一企业的有限知识资源无法满足创新的要求[1]。实证研究表明,知识转移是企业获取外部知识资源一条快捷高效的途径。它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以往的这些研究虽然承认知识转移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但多数侧重于笼统地探讨知识转移活动与创新能力、绩效等之间的关系。但知识是多样化的,在转移过程中表现为不同类型,因此在研究中有必要细致地探讨不同类型知识的转移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目前关于企业创新的研究,大多数都仅仅分析单个创新的发生机理,或将创新分为两类进行研究,系统地对创新类型进行的考查尚属鲜见。因此,根据Henderson&Clark(1990)的创新分类模型,我们提出了企业间知识转移类型与创新类型的关系模型,试图揭示部件知识或结构知识的企业间转移能否促进企业创新,以及产生怎样的创新。

二、企业间知识转移类型与创新类型的关系模型

1.知识与创新的分类

Henderson&Clark(1990)根据产品结构特点将知识划分为了部件知识和结构知识。前者有关某一产品中某一零件,还包括产品的各项核心设计概念以及这些概念如何在各部件上实施。后者是连接产品中各零件的知识,即如何将各部件完整系统地整合的知识。这种划分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部件知识与结构知识可以作为划分不同创新类型的重要依据。根据部件知识和结构知识的改变程度可以将创新区分为四类:渐进性创新、模块性创新、结构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创新活动所运用的新知识可能强化也可能摧毁现有知识。

2.企业间不同类型的知识转移对创新类型的影响

(1)企业间部件知识转移对创新类型的影响

渐进性创新不改变产品的核心设计概念,也不改变组成部件间的连接方式,仅对现有产品的设计功能加以扩充。部件知识是渐进性创新的持续源泉。企业间部件知识转移后,接受企业在已有部件知识和新部件知识基础上强化或补充现有产品设计功能,进行一系列渐进性创新,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性能或功能日益增强的需求。

模块性创新是在保持部件间连接方式不变的情况下,仅对组成部件(核心设计概念)进行变革,既可以表现为部件功能或功能实现方式的创新,也可以是新部件的组合创新。模块化使产品部件间相对自由,供应商只要基于接口规则对部件进行改革,就可以持续推动产品创新。然而,模块性创新要深入,产品结构必须做出适应性调整。当产品结构不能容纳创新时,产品结构必然破裂或重构,这就是为什么“产品组成部件的变革常常会触发结构性创新”。

(2)企业间结构知识转移对创新类型的影响

当一种新的主流设计被产业完全接受后,结构知识变得相对稳定,供应商在这种结构基础上独自运作,旗舰企业也将其继续保持。长期发展结构知识固化于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中,产品开发出现了路径依赖。当企业按固有方式工作时往往无法理解,甚至无法注意到结构性创新的存在。企业间的结构知识转移可以打破现有技术路径和运营规则的刚性,使企业抛弃部分旧的结构知识,将外部获得的新知识重组为新范式下的知识链,从而创造出新范式下的结构知识基础。当模块性创新的深入对产品结构产生了更大的协调要求,而现有的产品结构无法满足这种要求时,建立新的产品结构以容纳新的创新部件成为必要。结构性创新彻底打破产品原有组成结构,用新方式连接现有产品部件。可以说,模块性创新提高结构性创新能力,而结构性创新又推动模块性创新。

路径依赖性对于根本性创新的发生是致命的。随现有技术走向成熟,并逐渐接近自然和物理极限,产品部件和结构的改进与提高都越来越困难。在结构性创新过程中,创新性部件的引入便会导致根本性创新,出现全新的技术轨道。过去成功的经验、组织惯例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属于企业特有的结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会约束外部新知识的吸收和消化,提高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的开放性可以打破知识的路径依赖性。以上讨论可总结为图所示的企业间知识转移类型与创新类型关系模型。三、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个面向企业创新的概念模型,探讨了企业间不同类型的知识转移(部件知识、结构知识)对企业创新类型(渐进性创新、模块性创新、结构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的影响。首先,我们发现企业间的部件知识转移可以促进渐进性创新和模块性创新。部件知识转移水平较低时,企业倾向于进行渐进性创新,超过某一水平后模块性创新会随之发生。其次,结构知识在企业间转移将带来结构性创新,乃至根本性创新。这些结果对于理解和指导企业创新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在企业确定知识转移的类型和制订创新战略时也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PowellWW,KoputKW,Smith-DoerrL.Interorganizationalcollaborationandthelocusofinnovation:networksoflearninginbiotechnology[J].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1996,41

篇8

关键词:新时期 高职就业 就业指导工作

伴随着高考扩招的影响,中国的高等教育已转型成普通大众的教育,且毕业生的工作也由最开始的国家分配到学校举荐、自由双向选择的方向过渡。可见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问题已成为了整个社会所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庞大的就业市场中,高职毕业生由于未能被社会有更多的了解,所以就业的质量及数量上都不尽人意,这就要求需要做好高职生的就业指导方面的工作来解决其就业难的问题。

一、 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基本内容

就业指导工作即为职业指导、辅导。它是指以被指导者本身的特点与社会职业的需要进行协调统一为前提,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就业意向,并且为学生在选择职业和准备就业的过程中提供知识、技能、经济、组织劳动市、推荐介绍、组织招聘会等与就业息息相关的综合性的社会咨询服务的活动。

因此,高职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为了全面的提高高职生的素质,以促进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第二,帮助并引导高职学生按照自己的特点及社会职业本身的需要选择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职业,从而快速有效地与岗位结合。

二、 目前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 目标不明确

部分高职院校虽已建立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但未真正将就业指导的工作融入相应的教学计划,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不够重视,全忽视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功能。多数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只是肤浅的认识到加强就业指导的重要性方面,而完全缺乏对就指导目标更深一层次的思考,忽视了就业指导的知识,轻教育,重服务,缺乏对高职学生进行就业观念和学生与员工等方面就业意识的教育指导[1]。

(二)对于就业指导工作的对象缺少相应的连续性

当前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服务的对象大多数是应届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及形式过于单一,且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过于强调其实用与时效性。就业方面的指导工作主要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和分析就业的形势和收集需求信息的相关表层的工作层面上,忽略了对高职学生进行全面化的就业指导,缺乏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的结合。

(三) 就业指导教学的力度需要改进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教学工作存着许多不完善的方面,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课与就业指导课相比较,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无法体现,其课程设置一般是设置为选修或一般性质方面的讲座[2]。

2.就业指导课程方面的教材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的,缺少实践环节以及具体的技能方面的内容,无法满足现有高职学生就业或是择业的实际需求。

3.许多的就业指导教师是没有经过相应的专业培训,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没有针对性,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三、关于新时期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相关建议

要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相关工作,就一定要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和机构的建设。所以,每一所高职院校都应该从学校的战略角度出发,从思想的层次上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方面的工作,要全面的认识到该工作的重要意义所在,要把责任与政策都做到位。高职学生的就业是否顺利不单单是对学生的考验,更是对学生所毕业的学校的检验,就业率的高低已成为了社会衡量一所高职院校的好坏标准。所以,通过对相关内容的认真思考及探索,现对新时期改革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以下若干建议:

(一)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标需明确

高等职业的教育是在社会需求的前提下所进行的,对于高职学生职业教育的就业指导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让毕业的学生可以完全的就业,主要表现有:

1.帮助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就业。通过就业指导的相关工作让毕业生可以顺利的找到工作并走向工作岗位。

2.帮助高职院校毕业生稳定的就业。通过就业指导的相关工作让高职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3.帮助高职院校毕业学生实现个人的职业规划。通过就业指导的相关工作让毕业生知道在职业生涯的每一个不同阶段,并根据现实客观条件的变化,适当的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及发展目标。

(二) 建立科学有效的就业指导相关机构

依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及学校发展的需要,建立一个相对科学的就业指导机构,成立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相应的资金及办公场地和办公设备,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开展并执行科学的就业指导工作。

(三) 对就业指导的工作进行相应的规范

就业指导的工作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1.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运用高效的计算机手段,对相应的用人单位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通过网上问卷或测试的手段,收集毕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和价值方面等信息。

2.对于就业前的心理指导和咨询。帮助每一位毕业的学生消除他们在就业前的迷茫感及恐惧和焦虑,排解相应的就业压力[3]。

3.相应的素质评定。使用科学的测评软件,为毕业的学生提供职业能力及职业性格等方面的素质评定服务,并对结果进行相应的科学分析,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在新的时期面前,同时又会面临着许多新的特点,让高职学生在就业指导面临着更多的形势及问题。所以对于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而言,在其执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阶段、连续的有机结合,实践与理念的合理结合,学校与社会的理性结合。高职院校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才能在未来的指导就业工作中不断的完善。(作者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宝昌,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6)

篇9

一关于企业使命

所谓企业使命,就是指一个企业向社会宣布“我为什么要存在,我的发展方向,原则以及哲学取向”;是一张向消费者展示的“身份证”。如一家湘潭本土的糕点公司提出“为湘潭人民提供健康安全的有机食品”,就是一个十分明确具体的企业使命。很遗憾,我在本公司实习期间,一直无法获知本公司的企业使命。我觉得,能否也打出本公司独有的企业使命以展示宏兴隆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伟大愿景。

二关于企业规章制度

“企业即国家”,国家依法治国,法律越详尽越明确就越能促进国家的兴旺发展。同理,企业的规章制度就是企业的法律。一个好的规章制度能更好规范企业的内部管理,降低风险和交易成本以及激发员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工作积极性。实践中在战略允许的范围内,企业应不惜利润下降,市场份额减少的代价来塑造一套对自己适用的“铁律”,正所谓“但有高位,岂无实地”,企业一切竞争力的来源仅体现于此。因此,规章制度在一定意义上来讲也是另一种生产力,同时也要注意对规章制度以适当的伸缩性和弹性设计,不可过分僵化。我来实习的第一天就发现公司已新了很多工作规范,都是十分合理适用的,希望宏兴隆公司能坚持对规章制度的完善。

三关于组织结构

经本人在宏兴隆实习期间的思考观察,本公司实际实行的应当是职能制组织结构。这是一个适用于单一业务企业的职能结构,在现阶段是非常适用于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的。一是便于集中单一部门内所有某一类型的活动来实现规模经济。比如:所有产品的生产都由生产部门来执行。二在于最高领导层便于监控各个部门,但随着上市工作的全面展开,对于如何确定上市后企业的组织结构类型应尽早提上日程。上市后,企业规模扩大,产品线和消费者市场将迅速扩张。职能制组织结构由于其对战略重要性流程(如质量控制)进行了过度细分,职能间相互冲突(如我在实习期间,销售部和生产部同时要求小莲子包装车间包装不同的产品)等缺点而不再适用于本公司的发展。

根据本公司“立足湖南,带动周边,辐射全国,开拓全世界”的战略目标,个人认为下一阶段暂时采用区域事业部制结构较为合理。区域事业部制结构是按照特定的地理位置来对企业的活动和人员进行分类。这意味着为了保障经营的灵活性和反应的快速性,有必要进行分权。在董事会中划分A区域董事,B区域董事,C区域董事····每个董事拥有自己的一套领导班子,这样有利于削减差旅和交通费用,应对各种环境之变化。但同时,也会带来管理成本增加,如每个办事处都有一个财务部门,而一个总财务处可能更有效率。对于同样跨区域的客户也难以提供连续服务等问题。需要慎重考虑。

四关于员工与待遇

从宏观方面来看,我国私营企业普遍留不住人才,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矛盾系于工资待遇及晋升问题。当然,我们不能把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结于职工的眼高手低或者是公司有意压低成本而故意为之,而是双方应当承担责任的。根据科学管理理论,由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早在1911年提出的科学管理就引致出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劳资双方为了获取各自更大的利益首先应该在精神上发生一场革命:合作而非对抗。专注于蛋糕的做大可能带来更为实际的效果。在本人实习期间,我与很多一线职工以及部分管理人员进行了交流。在此恕我直言,他们普遍抱怨工资很低,甚至个别偏激的员工认为在宏兴隆工作就是浪费青春。但我却发现,虽然牢骚满腹,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员工都能做到不旷工,不随意请假,认真踏实的做自己的本职工作。比如在小莲子包装车间的几个职工做事非常干练,上面临时派下来的任务都能迅速完成。这说明他们都还是愿意留下来,其中很多是熟练工,是公司生产能力的重要保障。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公司平时也注意协调与员工的关系,劳资双方的关系较为融洽。公司也经常组织优秀员工评比活动,这非常好,能激发员工斗志,但这其中也有些许不足。个人建议,公司可以适时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以进一步融洽公司与员工的关系,让员工保持快乐的心情亦能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八点建议

一 注意托宾q值定理的应用

随着公司的扩张,可能会涉及厂房的新建或是需要吞并相关企业以实现既定战略。但是是新建好还是收购好,这就需要一个评价标准。托宾的q是指企业市价(股价)/企业的重置成本,这就是一个不错的标准,希望公司能够采用。

二 对产品市场进行适当细分

在公司实习期间,我了解到公司生产的食品是老幼皆宜的。但如果采用针对不同年龄,性别来开发新的产品可能会带来更大利益。如:针对小孩子贪玩的特点,开发一种小食品,里面放些卡通卡片或者小玩具以吸引这部分消费者;针对年轻女士爱美的特点,开发一种“美容养颜莲”;针对中老年人关注保健的特点,开发一种“养生保健莲”···

三 关于U型定价模型的应用

所谓U型定价模型是指在少于某个订单数额时,订货越多,货物的单位价格越低;超过该数额后,订货越多,货物的单位价格越高。这样有利于兼顾公司产能的利用和有关仓储成本,也能对那些恶意公司起到遏制作用。

四 起草本公司的格式条款

格式条款的建立更重要的是在于节省本公司的交易成本,如发现价格的成本,谈判的成本,签约及履约的成本,而非仗着店大而有意欺客。起草有关格式条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措辞的严谨性,不要给恶意公司留下钻空子的空间。

五 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流通的社会,任何有伟大愿景的企业都应当注意信息的及时收集处理。我在实习期间,很多时候,生产部门竟然不知道仓库里还有哪些存货及其具体数量,这就在于信息系统的不完善性。

六 划分金牛,瘦狗,问号和明星产品

问号:代表未知,即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而无法确定其所能带来收益的产品。明星:代表企业某产品发展旺盛期,需要投入更多资源以完成垄断或是在行业中建立优势的产品。

金牛:代表企业收获时节,能为企业带来大量现金流的产品。

瘦狗:代表市场即将淘汰的产品,继续投入资源回报很小,不能或者很少产生正的现金流。

由于我的实习期间很短,尚没能准确区分宏兴隆的上述四种产品,但我觉得有机湘莲及其相关深加工产品必定是公司的明星产品,因为有机食品行业尚在发轫阶段,希望公司能多加关注这块儿的发展。

七 加强沟通机制的建设

记得我来公司实习的第一天,总经理在开会的时候便要求将去年中秋节打出的标语换下来,而到本人结束实习时也没人去做这件事。从这个小问题看,我觉得公司离做到令行禁止还有一些距离,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就是沟通障碍。

八 洛桑试验

洛桑试验主要证明了人不是单纯的“经济人”,而是有血有肉的“社会人”。除了企业内部的正式组织之外还有众多非正式组织,而正是这些非正式组织大大影响了公司效益。公司应加大对那些众多非正式组中的“核心人物”的关注,通过他们更好向一线员工传达公司的任务,信息等。

篇10

一、完善中小企业实习基地建设机制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院校在中小企业的实习基地建设机制要具备两个方面,即机制的建立、健全、完善以及机制的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分别就职业教育的实习问题进行了法律规定,这是我国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的基本制度支撑。国务院2005年颁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该文件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近年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先后下发文件,对实习机制又提出了更详尽的要求。

二、中小企业实习基地建设机制的建立

在市场体制环境中,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关键在运行机制要有所创新。

1.中小企业实习基地的参与方要有持久的动力机制。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发展的需求一致,才会形成合作的动力,校企合作才会更有生命力。要引导、鼓励与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严格劳动准入制度,全面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企业招录员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

2.中小企业实习基地的利益方的多赢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机制是推动校企合作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维系校企合作良性运转的纽带。对于企业来说,校企合作可以为企业解决技术、管理、经营方面的难题,为企业量身打造符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和培训员工。对于学校来说,校企合作可以获取企业的资助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了解和把握行业最新技术需求、人才需求、研发动向等。

3.中小企业实习基地合作方的合作互惠机制。本着合作互惠的原则,校企联办基地,共同使用和管理。校企联合或校校联合投资建设学生顶岗实习基地,双方共同投入,共同管理。这种方式是目前各高等学校建设校外实习基地采用的主要方式,其稳定性较强。

4.中小企业实习基地相关方的评价机制。企业实习基地管理实行星级评价,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或由高职院校和共建企业组建专家组自我组织实施,每年对若干基地进行星级评价。对于获得三星级管理以上荣誉称号的高职院校和共建企业,教育主管部门授予奖杯和荣誉称号,并在建设资金上给予支持,同时召开表彰大会,在区域性媒体公布获荣誉称号的高职院校和共建企业名单,扩大社会影响,在区域内推广成功经验。

三、中小企业实习基地建设机制的贯彻落实

为了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实习基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必须重视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机制创新,高职院校和中小企业要加强联合管理,建立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联合体。

1、校企合作要实行“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模式,来进行互助互动。所谓“请进来”是指从企业聘请学历较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管理一线的人员,到各个专业任兼职教师,学生实习时,可以担任实习指导老师。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向企业转让科研成果,为企业设立培训、科研项目,为企业培训员工,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资源联合搞科研,帮助企业增强竞争力,学院可以获得培训费、技术转让费等。

2.校企建立遵守规则、互信互助的诚信关系。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初期是以信誉和情感为联系纽带,即使后来以签订协议或合同形式建设与管理实习基地,情感与信誉仍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学校发挥多年来形成的信誉与情感机制,发挥情感联络的内在作用,注重诚信,督促企业克服困难,努力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兼顾生产与教学,努力克服实习给生产带来的影响。

3.中小企业实习基地在硬件环境上,应着力营造真实的现代企业生产氛围,现场训练环境应具有工厂化、车间化性质,训练设备的类型应具备生产型,训练条件必须符合地方、行业技术发展水平和趋势。学生实习能接触到真正的产品工艺系统,能充分了解产品的制造过程、制造技术和与本专业有关的制造信息,而且能应用已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分析、解决较深层次的实际问题。

4.学院向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密切校企关系、实现产学结合。这一点在现下有深刻和深入的社会意义,2013年全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2014年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30万,创历史新高。这样大的就业压力下,校企合作为学生就业开辟了有效的途径。学校是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高职学院通过向企业输送毕业生,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企业是学校的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双方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解决了企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也解决了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总之,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保障,是高职产学研结合的关键,因此,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是高职院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建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根本保证,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建设。

参考文献:

[1]吴志峰.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现状分析[J]. 考试周刊,2012(2)

[2]李慧.对构建高职院校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的思考[J]. 职教论坛,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