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环境检测范文

时间:2024-01-31 17:48: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卫环境检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卫环境检测

篇1

关键词 创新;环境监测;环境管理;支撑

中图分类号 X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72-0228-01

环境保护工作是全面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是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是环境保护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是环境管理的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系统调查研究手段,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代表值的测定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和环境建设提供依据的一项系统性工作。它既为了解环境质量状况、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基础资料,又为相关的管理部门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及执行各项环保法规、条例提供客观的科学的数据支持;同时,还为环境管理个决策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为环境执法提供技术监督,任何环境决策都离不开环境监测基础数据的支持,每一项环境管理措施的优劣成败都要依靠环境监测来验证。《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强调了环境监测的法律属性,在环境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说,环境监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对于摸清环境状况,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满足广大公众的环境之情权,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1 创新环境监测工作思路

2011年是“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落实“十二五”环保规划,必须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新观念,创新环境监测工作思想。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新时期,大力发展环境监测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适应和满足环境保护工作需要为工作方针,一切从环境管理出发,实现三个说得清,即努力说清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说清污染源排放情况、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着力提升“说得清”和“测的准”能力,为环境管理提供全面、及时、准确、有效地环境监测报告,整整做好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撑。

2 创新环境监测工作领域

2.1 以污染减排为重点,说清环境污染现状

环境监测体系是污染物总量减排的三大支撑体系之一。通过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才能实现对减排工作成效的客观评价,对各项减排措施的科学验证。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必须依靠监测手段来度量,科学的减排考核体系必须依靠监测数据来支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列为约束性指标,减排幅度是8%-10%。环境监测必须服务于污染减排工作的大局,围绕这个目标,必须把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加强对重点污染源排放总量的监督性监测,确保完成“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任务。监测部门通过多年的污染源监督监测,对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生产周期有所了解,对污染物排放数据的波动比较敏感,应及时跟踪重点监管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为减排任务顺利开展提供数据依据。

另外作为技术支持单位,监测部门积极参与污染源普查和环境统计等污染源管理工作,利用普查和统计数据配合总量减排工作,全面分析评价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污总量,全面掌握污染物排放状况和设施情况,建立污染源档案,使环境管理部门及时调度和动态管理,摸清减排工作进展,评定减排考核业绩,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2.2 强化环境质量综合分析,说清环境质量变化的成因

环保部周生贤部长在第六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上表示“十二五”污染减排将从环境质量改善等三方面入手把污染减排与改善环境质量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建立减排目标着眼环境质量、减排任务立足环境质量、减排考核依据环境质量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环境质量受社会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政府有义务将环境质量状况如实告知与众,其手段就是充分利用和发挥环境监测的功能。监测数据只是监测部门的初步“产品”,还没有进行深加工,这些数据是孤立的、离散的,通过对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筛选,获取尽可能全面的、完整的、有规律的成果资料,监测部门能够系统地总结过去一段时期内区域环境质量变化状况,并以环境质量日报、周期、月报、季报及年报等形式上报主管部门。为切实满足广大群众对环境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监测部门应强化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和数据实情解读,努力使环境质量信息贴近老百姓的感受,本着创新思维的理念、跳出思维定式,学会换位思考,提高分析成果的针对性;尝试逆向分析,提升信息的流畅性;学会流变思维,提高综合分析的科学性;强化对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判读,对数据出现明显异常或明显变化的,及时分析原因,提交异常报告或预警信息报告;加强对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选取,要用系统的环境数据说变化、以真实的质量数据说风险,让管理部门在成绩面前找差距,在环境质量现实面前谋对策,为环境管理与综合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

2.3 围绕环境安全,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

环境污染事故大都具有突发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危害的严重性和影响的长期性等特点。在当前环境事故频发的形势下,必须大力加强环境应急与预警监测,准确把握环境安全隐患所在,牢牢控制应对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主动权。为此监测部门应提升环境应急监测手段,做好应急监测能力的储备,加强实战演练,在次基础上,高度重视区域环境安全,紧紧盯住特定区域的特定污染源,科学设计监测的项目、范围、频次,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合理调整,做到重点风险重点防范,使环境监测与环境风险源监控实现无缝链接。确保一旦发生污染事故能够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监测,为事故处置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哨兵”“耳目”,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工作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和前沿性工作。在新的时期,应紧紧围绕环境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心,不断提高监测部门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水平,要做到数据准确、代表性强,方法科学、传输及时,利用自身技术专长,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的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和及时响应各类环境突发事件,不断拓宽思路,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推进环境监测转性 为探索环保新道路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环境监测[J].2009,25(6):1-2

[2]马晓晓,方土等.我国环境监测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环境科技,2010,23

(2):132-134.

篇2

【关键词】 常规监测 布点 近岸海域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常规监测布点是从空间上保证样品代表性的重要工作,对缺少监测资料的海区,一般要通过调查监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站位。按照抽样理论,代表性就是在一定的置信度内样品与总体之间一致的程度,可以认为具有代表性的站位并不是唯一的一点,而是一定的区域。所以布点首先是选定代表性的区域,再按技术规定的有关原则确定站位。应用总体均值区间估计法处理调查监测资料,通过求知总体均值区间,剔除超差站位,达到优化布点的目的。本文以福建省兴化湾功能区常规监测布点为例讨论。

1 总体均值μ区间估计法

如果统一了监测时间和检测方法,遮盖了相应的偏差,设样品的标准偏差源于样品点位的不同。因为环境中不确定影响因素较多,故本实验α值选0.01。

2 水质调查均值区间分析

兴化湾环境功能区水质调查点位见图1,选择该区域主要的污染要素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高锰酸盐指数进行区间估算。监测结果及区间估算结果见表1、表2。

将调查监测结果按绝对偏差从小到大排序,得表3。由于序值的大小说明了接近均值的远近,所以序值的合计值也就综合反映了测站的代表性。对照μ值,排序最大的号分别为P2、P3、P7其样本值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和CODMn分别在区间外,序值合计也最大,参考污染源调查,P2、P3测站受陆源及围海生产的影响,使测值超过均值区间。P7点临近湾口,在主航道上,较高的序值尚须甄酌。

3 二次布点监测均值区间分析

考污染源调查资料,剔除调查监测结果中超出区间的点位,重新进行二次监测布点,布点方案见图2。因为无机氮监测过程影响因素太多,不选作分析要素,只选活性磷酸盐和CODMn二个指标。监测结果及均值区间见表4。

结果分析显示测值都在区间范围内,可以认为布点方案落在这一区域比较合理。序值合计值小的测站所代表的区域,应优先选择布点。

4 兴化湾常规监测布点方案

按照海洋监测技术规范中水质监测布点要求,结合当地码头、船舶与航线、污染源调查资料、水产养殖分布资料以及经济、安全等因素,避开岛、礁、流隔线,兼顾空间分布,确定常规监测站位。具置见图3。

5 结论

5.1 对环境监测而言,总体均值区间包含了从布点开始的检测全过程的影响,而要尽可能地让其体现不同位置样品的客观差别,在采样后的检测过程要做好充分的质控。

5.2通过调查监测求得海域水质总体均值区间,调查点位要适当多,不能太少,其布点选用网格法较为合适,不宜沿岸密远岸疏。

5.3通过选定代表性区域后,要参考地形地貌布点,不宜于在礁石区、岛屿前后、流隔线区等选点,会造成回流的海底地形区域也不宜选点。

5.4做为常规监测的站位覆盖面可以大一些,具体选择时要参考污染调查资料,避开污染源直排口混合区,避开围垦养殖的排水口区。监测站位一经确定,不应轻易更改,不同监测航次的监测站位应保持不变。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17378-1998 海洋监测规范.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国家技术监督局.GB12763-91 海洋调查规范.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3〕国家环保总局.HJ/T82-2001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定.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4〕中国环境监测总站.1994.8 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篇3

【关键词】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预防性维护;日常维护;故障排除

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对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空气质量的要求较之前更加严格。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作为空气质量监测的重要设施之一,对于我国空气质量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而自动监测站的日常维护工作又是基础中的基础,对于我国空气质量的提升工作也有着重要作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是由一个中心站和数个子站组成的,维护工作需要全面对总站和子站获取科学的监测信息。

1.做好前期预防性维护工作

前期预防性维护工作是指对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进行的基础性的、宏观层面上的维护调控,以对监测站潜在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好排查和预防工作。

1.1中心站的前期预防性维护工作

首先,中心站需要对计算机做好检查工作,应保证计算机工作环境的安全,以及自身的安全性,要通过设置防火墙等基本的技术操作,隔离病毒,防止计算机因受病毒感染而出现存储资料受破坏或丢失的现象。同时,对于所有的监测数据及相关材料要做好备份工作。其次,应通过数据库共享软件对子站的整体运行状况做好宏观性的测控工作,检查子站仪器的内部诊断参数和零标报告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并对各个子站的数据和通信情况做好详细记录,预防发生一些可以避免的问题。

1.2各个子站的前期预防性维护工作

首先,各子站在建立前即需通过对环境因素的考量,做好防雨、防尘、防雷以及防暑和防寒工作。其次,应对各台机器的维护记录做好保存工作,以在出现意外情况时,能根据以往的“病史”更快速、准确地查找病因。另外,还应做好机器的除尘工作,定期清洗空调的过滤网,以及采样管和采样头等;并定期对各监测仪器按照相关技术要求,进行验校,以保证仪器监测结果的准确度。再次,应严格做好室内基本防护措施。由于自动监测系统无人看守,应采取有力的防盗以及防火措施。同时,应保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并将室内的温度通过安装空调控制在25℃左右,以最大化保证机器的灵敏度和监测效果。

2.做好日常维护工作

日常维护工作是一项较为庞大复杂的工作,需要随时随地对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总站以及子站的各项设施设备做好维护工作,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自动监测系统均处于正常运作状态,及时准确地向人们提供监测结果。日常维护工作主要包括对监测仪器的维护以及附属设施的维护两方面。

2.1监测仪器日常维护

2.1.1采样阀板电磁阀的日常维护

采样阀板电磁阀是一种气路较狭小的三通阀,长期使用后,在进气口的一侧容易堆积灰尘,造成气路的堵塞,致使外界空气无法正常到达监测仪器内,应每季度进行一次较为严格的清洗工作,以保证气路的通畅。

2.1.2可吸入颗粒物监测仪的日常维护

应定期对可吸入颗粒物监测仪的校正模与采样流量做好校准工作。另外,对于可吸入颗粒物监测仪的采样纸带和PM10膜应及时做好检查更换工作,主要看剩余纸带和PM10膜装载率情况,并检查有无破损。

2.1.3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析仪的日常维护

首先,应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析仪使用的聚四氟乙烯气体过滤膜每周更换一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如: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污染源的发生,气候干燥等自然、人为因素)更换滤膜。而且在更换时,需先拔掉仪器气泵输入口,防止过滤膜出现移位现象。其次,应每周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析仪进行校零,每两周进行一次校标并作好详细记录。要定期对干燥剂进行观察和更换,半年更换一次活性炭。每次巡检时都要认真查看是否出现报警现象,确保仪器稳定数据准确有效。另外,在更换标气瓶时,要用新标气对减压阀进行冲洗,使新标气与减压阀吸附在内壁的标气实现平衡,避免导致较大测定误差。再次,应对氮氧化物分析仪反应室做好清洗工作。使用时间较长后,反应室过脏会造成较高的信号噪声,不能校零或校标,因此应定期将反应室打开进行认真清洗。

2.1.4零气发生器的日常维护

每次巡检都要排掉零气泵储气罐里的积水,并检查零气泵是否能正常启动和停止,定期清扫仪器的风扇,每年更换一次活性炭。

2.2附属仪器日常维护

2.2.1稳定电源的配备

应配备三相输出、输入的稳定电源,以使仪器较少受外界电压波动的影响。

2.2.2空调的安装和使用

为保证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室内温度能恒定在25℃左右,应安装质量合格的空调,保证空调的高性能。要在参照空调说明书对制冷面积说明情况的基础上,选用功率更大一些的空调。再次,空调应安装在仪器房的背阴面,且通风效果好的地方,防止阳光照射或空气不流畅对空调机的正常散热产生影响。

2.2.3做好防雷保护

应在房顶装置防雷针,以避免直击雷电对仪器房内的各种仪器造成破坏。另外,为防止因电磁感应引起的感应雷电的破坏,应全面做好电源系统以及信号传输线路的防护工作。要在整个城市的电输入端安装防雷装置,并对测控技术和数据通信的数据接口电路做好保护工作。同时,应不断完善接地网的建设,使室内各种金属体通过等电位连接后,再与防雷接地系统实现连接,以避免因电位差而使设备受到损害。

2.2.4做好房顶防漏工作

应使采样管和屋顶结合处尽量不留缝隙,以避免雨雪天气发生漏水现象。另外,应对屋顶做好防漏工作,尤其对于活动板房,因其材质软,容易因重力踩踏而出现问题,应尽量避免使其受到重压。对于易渗入雨雪水的可吸入颗粒物监测仪,应定期做好检查工作,防止其采样管因位置较高而出现渗水问题。

3.故障排除工作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日常维护工作还需要对出现的各种故障及时进行排除,以保证监测工作的正常运行。故障一旦出现,应先通过仪器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等情况,正确判断出故障部位,在判断时,应结合仪器既往的故障情况,并通过思考研究,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故障探找。故障部位找到后,应严格按照仪器设计要求进行排除。比如,如果是气路出现了故障,应先确定是漏气现象还是堵塞现象,并对症下药展开排除工作。如果是漏气问题,则应通过真空法或者压力法予以排解;如果是堵塞问题,则应通过清洗滤膜和进气孔之间的三通阀,或者清洗烧结过滤片和限流孔来完成排除工作,恢复仪器对气路设计的最初要求,保证仪器的正常运作。

4.结语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日常维护工作对于整个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转,以及环境监测的精度和准确度均有重要意义,应全面予以加强,通过做好前期预防性维护工作、做好日常维护工作、故障排除工作,以最大可能地保证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良性运转。当然,在做好维护工作的同时,应同步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以通过最大的维护合力来保证监测结果的最优化,为我国环境问题的防治起到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兰国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质量保证工作的探索[J].干旱环境监测,2007,(01).

[2]刘献辉,周兵利,崔芳云.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子站的日常维护和管理[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9,(01).

篇4

以全区2013年卫生工作要点为指导,以完善体系、健全机制、强化服务、促进健康为重点,坚持突出难点,全面推进,坚持求真务实,积极创新,推动全区公共卫生工作稳步发展。

二、总体目标

公共卫生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作创新有新推进,质量管理明显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指标达到上级要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落实;公共卫生工作社会满意度有提高。

三、工作重点

(一)完善体系

1.加强爱卫组织体系建设。加强区爱卫办建设;加强乡级爱卫阵地和乡、村爱卫队伍建设,确保爱卫体系健全稳固。

2.加强血防组织体系建设。积极争取调整区血防领导小组成员,完善区血地办规范管理。组织召开全区血防工作专题会议,开展相关人员培训,稳固血防队伍。

3.深入推进公卫体系建设。以强化指导体系建设为重点,统筹公共卫生科规范化建设,全面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系规范建设;以便捷、高效为原则,以信息共享、提高质量为目标,结合网格化管理,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体系建设;以提升人员能力、完善工作程序、推进医防对接为重点,统筹加强乡镇卫生院慢性病保健室规范建设;以强化人员资质、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室和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以明确职责、规范程序为重点,完善村级卫生组织卫生监督协管报告体系建设。

4.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积极争创全国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区,以完善预案、健全队伍、完善机制、应急演练为重点,加强卫生应急体系规范建设。

(二)健全机制

1.建立卫生创建工作机制。积极衔接区文明办,探索建立卫生镇(村、社区)、卫生先进单位创建工作机制,强化促进卫生创建工作。

2.建立量化分级管理机制。以强化自律、规范监管为目的,实施个体诊所量化分级管理,深入开展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

3.完善卫生行政审批管理。按照精简、高效、公平、公正、规范,进一步明确卫生行政审批职责和程序,进一步强化卫生行政处罚审批事后监督和违法案件查处管理。

4.健全基本公卫工作机制。积极衔接区财政部门,建立稳定的区、乡、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及资金拨付机制。

(三)强化服务

1.强化培训,提升人员能力。以项目为抓手,以集中培训、技能比武等形式为手段,组织开展公共卫生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促进提高乡、村临床和公卫专业技术人员服务能力。

2.强化创新,增强服务能力。以创新为推手,坚持组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综合推进试点项目,加大重点人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员化等工作创新力度,积极推广新机制、新项目,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3.强化督导,提高指导能力。坚持落实并不断完善季度公共卫生工作督导检查和例会制度,不断促进提升工作水平。

4.强化重点,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强化健康档案质量管理,综合实施培训、指导、督导、考核工作措施;二是强化65岁以上老年人及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严格落实随访、体检、健康指导等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效应;三是突出提升健康巡讲能力,全面加强健康教育阵地建设,促进健康有新突破;四是强化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全面启动中盖结核病防治项目;五是认真实施乡村环境卫生定期检查制度,确保城乡环境卫生不断改善。

(四)促进健康

1.夯实健康管理工作基础。加强死因登记工作,全区人群死因构成情况基本摸清;0-6岁儿童、孕产妇及老年人、高血压等慢病管理人群登记率达到预定指标;卫生监督管理对象全面摸清;加强职业危害检测,全面摸清职业危害企业和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2.强化健康管理工作质量。健康档案录入及时率和准确率、老年人健康体检完整率、慢性病及重型精神病人规范管理率、孕产妇及6岁以下儿童规范管理率、健康教育落实率等核心指标达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要求,卫生监督覆盖率、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率、违法案件查处率、卫生行政处罚结案率、卫生监测覆盖率、卫生监督文书合格率、个体诊所及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率必须达到相关要求,传染病处置率及漏报率、免疫预防接种率等指标必须达到市定要求,乡村环境卫生检查覆盖率、突出问题整改落实率达到“三万”活动要求。

篇5

无论是洗手液、洗洁精还是沐浴液,在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各大品牌之间在去污力方面的差异逐渐缩小。大家转而在保护肌肤以及减少环境污染方面下功夫。而这两点,无论在中国还是欧洲,古人都做得相当到位。

选择个性化的洗涤用品

虽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科技界已经开始使用合成化学洗涤剂,并且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不断将其完善,不过人们对洗涤用品的要求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在去污的同时,不伤害皮肤。很少有人知道,我们人体的皮肤也有自己的酸碱度,选择与皮肤pH值相当的洗涤用品,就能够很好地保护皮肤不受伤害。

人体寄生着各种益生菌和有害菌,弱酸性环境有利于益生菌生长,维持皮肤的菌群平衡。一般来说人体皮肤表面的pH值在4.5-6.5之间,也就是弱酸性的。而男性的pH值约是4.5-6.0;女性则约是5.0-6.5。因此在选择洗涤用品的时候,其酸碱度也是应该关注的要点。

不可不看的细节问题

面对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洗涤用品,大家难免会觉得眼花缭乱,无从选择。不过,有一些细节问题还是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洗涤用品的优劣的。

1 外观,液体产品应该不分层,没有悬浮物或沉淀。

2 一般来说浅色的洗涤用品为好,影响洗涤用品的颜色的因素有:原材料的颜色,保存方法(高温会导致产品氧化使颜色变深),保存时间(保存时间越长,颜色会越深)等等。

3 洗涤用品并不是泡沫越多就越好。泡沫量与产品的配方有关,与产品的清洁度没有直接关系。

4 在购买洗手液时应关注其许可证号,如标注“卫消准字”则表明该产品里面添加了消毒成分,如酒精、次氯酸钠、碘、苯酚类等等,并且产品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性和消毒效果检验,取得了省市核发的市场卫生许可证和卫生部发的“卫消字”许可批件;而标注“卫妆准字”的产品,则表明该产品属于化妆品,对杀菌效果没有要求,其卫生许可批号后都会标明“XK”字母。

精致年代的洗涤

古人的智慧来自对自然的细心观察与研究,中国古代的洗涤用品主要来自三大类自然成分:天然碱、淀粉和动物胰脏。在土壤碱化的地带,古人发现经过风化脱水的碱土,既可以食用,也可以作为洗涤剂使用。没有土碱的地方的人们就制作植物碱,方法并不复杂,主要成分是含有碳酸钾的草木灰和碱性的皂角。

到了唐朝,为了清洁与美容,医家还创出了具有洗涤和护肤功效的澡豆――将猪的胰腺的污血洗净,撕除脂肪后研磨成糊状,再加入豆粉、香料等,均匀地混合后,经过自然干燥便成为可作洗涤用途的澡豆。此时的澡豆是相当稀罕的物品,只有在王公贵族的家中才能使用。

而在欧洲,古代罗马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家”老普林尼在他的传世著作《博物志》中记载,早在公元前600年,腓尼基人就用羊脂和木灰制造出原始的肥皂,用于护肤和治疗。一直到公元2世纪,欧洲人才发现其具有重要的洗涤作用,并推而广之。

选对洗手液的关键

洗手液是我们每天接触最多的洗涤用品之一,饭前和如厕后,都会使用到洗手液。在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公布的58种洗涤用品的比较试验结果中,我们选择了五种较为常用的洗手液品牌来一试究竟。

Hand Washing

无论是喱状的洗手液还是备受孩子们喜欢的泡沫状的洗手液,清洁保护手部皮肤是它们的基本功能。洗手液的某些特定的成分还可以杀灭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因此在选择洗手液的时候,选择正规商场的正规品牌,可以保护我们少受伤害。

发现洗洁精的隐秘

大家在选购洗洁精的时候通常会关注品牌,却很少有人关注其pH值,以及随之而来的伤手的问题。而且在三种洗涤用品之中,洗洁精是唯一一种国家要求不得检出荧光增白剂的种类。在我们的试验中,也将对这些项目进行检测。

洗洁精

多数洗洁精会标榜自己无毒,无害,无刺激性,所以难免给人造成“可以大量使用,不用担心毒副作用”的印象。实际上,洗洁精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石化产品,专家并不建议将蔬果在洗洁精中浸泡过长的时间,那样容易造成洗洁精残留。

精挑细选沐浴液

在三种洗涤用品中,沐浴液是与我们肌肤接触面积最大的一种,因此也最需要小心谨慎挑选。沐浴液的外观、性状有任何异样的改变都不能购买。大家在挑选沐浴液时应当选择适合自己皮肤pH值的产品,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篇6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管理;模式;现状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56―0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称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 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 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 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一些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包括心脑血管、疾病 肿瘤 糖尿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疾病等[1],已成为 21 世纪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目前82.5%的死亡和70%的残疾是由慢性病造成的[2],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慢性病患者管理方法,广泛开展健康促进和群体预防,从而有效遏制慢性病的患病和死亡是新的医改形势下缓解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当务之急[3]。本文就我国慢性病社区管理现状综述如下:

1 我国慢性病防控现状及策略

慢性病社区管理必须要在发展高新技术同时,大力发展和应用适宜技术,以我国主要慢性病及其共同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重点,促进行为改善,以人群为健康需求为导向,能够为基层普遍应用和推广的有效技术,这些技术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与当地社会经济相适应[4]。2011 年,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卫生工作会议上强调,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健康的危害出现“井喷”式变化,要求在卫生宏观思路和工作策略上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和改变,做出长期性、战略性安排。国家也已经将防治慢病写进了“十二五”规划[5]。目前我国对于慢性疾病的管理主要是三级预防,做好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的整合,从而真正实现一、二、三级预防的结合。

2 慢性病社区管理成功模式

2.1 慢性病的自我管理[6] 中国本土化的慢性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上海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以“专业人员集中授课、病人管理技能训练+病友交流防病经验、相互教育”为模式的自我管理教育。1998年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上海市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开展了“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项目”,成功实施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傅东坡[7]等1999年在上海5个社区开展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6个月后,在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健康状况等方面有明显改善。2009年,在全国6个试点开展高血压自我管理项目,干预半年后,高血压患者知识知晓、健康行为形成和自我效能等方面同样有显著改善。杜孝奔等[8]对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方案探究结果,通过科学、正规、合理的社区管理和健康教育等对患者在自身检测、护理防治、生活习惯改变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患者尽快摆脱不良的生活方式,更好地配合药物治疗,提高身体功能,可以达到有效控制血糖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2.2 团队式社区健康管理模式

2.2.1专科团队管理模式 设置慢性病管理科室,组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专科团队,团队由2 名全科医师、1 名全科护士组成,公卫医师参与。团队对所有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包括慢性病患者的确诊、建立慢性病管理专案、随访、转诊、追踪等; 其他全科医师只负责筛查,不负责管理、随访等工作,其他全科护士也不参与慢性病管理工作。

2.2.2 全科医生团队式的社区管理模式 在全科诊疗活动中,以全科医师为主、全科护士为辅,公卫医师参与,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慢性病患者筛查、管理、随访及转诊服务等”为主要工作内容,实施首诊全科医师全程负责的社区管理模式[9]。

多项研究[10-12]表明,团队式社区健康管理在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方面效果显著,提升了居民在高血压认知、自我控制及治疗的意识 从而达到减少心脑血管性疾病发病的目的。全科医师团队规范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指标控制良好,提高了临床疗效。

2.3 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是20 世纪70 年代末由英国学者提出并在世界范围内发展的一种同伴互助式健康教育方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是改变人们行为的有效方式。是指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13]。这种教育方式的核心是交流,目的不是要教会别人什么,而是在彼此讨论之后,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改变态度,利用人们趋众的心理,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疾病教育,解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共同问题,如治疗信心不足、家属不当干预、治疗不依从等。如:社区最多的慢性病为高血压,锁定几个经常监测血压 说话有威信 比较注重生活保健 有一定文化背景的人对其进行重点的饮食 运动以及睡眠等方面的指导,在其取得一定成效后,让其与其他患者进行宣传,通过这种实例宣传能够使其余患者更加信服,从而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14]。韦微光[15]等的研究表明,在社区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中同时实施同伴教育,可让患者更了解这个疾病,利于心理调适,改善应对方式,帮助其掌握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技巧,以防止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减低慢性并发症的风险,是一种较好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方式。

3 慢性病社区管理相关研究

篇7

我市20*年的城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突出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三个工作重点,在建设资金投入、项目建设规模和改善城市面貌等方面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实现了我市“十一五”期间城市建设工作的良好开局。

――城市规划管理取得新成果。20*年,我市全面加强了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在机构设置方面,市委、市政府在压缩全市总体行政编制的情况下,将市建设局的规划职能分离出来,成立了市规划局,属市政府组成部门,为规划事业独立开展工作提供了体制性保障。在业务开展方面,根据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目标,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积极开展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组织编制了20个城市棚户区修建性详细规划、5个煤炭棚户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沉陷区建设规划、市区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市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等重点规划设计项目,完善了城市规划体系。

――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力度大、速度快、效果好。自去年年初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市区棚户区改造工作摆在了重要议程,准确地把握工作的节奏和力度,确保了在平稳运行下的快速推进。全年拆除房屋面积62.7万平方米,占省下达计划指标的125%,超额完成省下达的棚户区改造任务。开工面积133.8万平方米,完成年度计划的102.2%;新建回迁房面积98.75万平方米,占开工面积的75%,安置回迁户10240户,面积56.3万平方米,回迁率达57%。另外,完成八道江区煤炭棚户区130万平方米和江源区煤炭棚户区70万平方米的调查摸底及项目上报工作。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创历史新高。20*年,市区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2.8亿元,是“十五”期间投资总额的1.8倍。其中市区棚户区改造19项大配套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98亿元。完成了市区城乡结合部大小道路33条,使城乡结合部行路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投资1026万元,分别完成通江桥改造和通沟新丰桥工程建设工程。投资1450万元,完成了新北小区配套工程和长白大街西段道路及滨江公园续建部分等项目,使江北新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投资960万元,完成市区内河综合改造建设工程,使市区两河内涝问题得到彻底根治。投资229万元,完成年度市区绿化工程,全年市区新增绿地面积3.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79平方米,有效改善了城区绿地环境。投资797万元,完成市区路灯建设改造工程,改造和安装路灯2510组,近两年安装的路灯数是前20年的总和,城区亮化工程取得了新成果。投资2400万元,完成垃圾处理场二期工程施工任务。投资580万元,新建垃圾中转站3座,建设维修城区公厕66座。购置了各类先进环卫设施,为城区卫生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条件。同时,完善了供热市场法制环境,规范了供热市场管理体系,投资11*万元,新建热力站1座,新增供热能力26万平方米。完成金坑河底供热次干管网敷设工程600米,完成小区部分二次网改造和分户控制技术改造。投资1778万元,铺设燃气管网4437米,户内安装1513户,压缩天然气完成站区改造、减压设备和压缩天然气车购置等工程项目,成立了供热室温检测所,切实加强了供热市场监管力度,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关注的供热和燃气问题。此外,通江路公铁立交桥和靖宇路公铁立交桥建设工程已经与沈阳铁路局正式签约,20*年3月开工建设,10月通车。

――创建省级卫生城工作取得突破。自20*年以来,我市提出了创建省级卫生城的工作目标,3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整治陋习为重点,加强市民文明养成教育。以常态保洁为重点,切实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以落实“门前三包”为重点,进一步清除城市管理死角。以治乱为重点,努力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以绿化美化工作为重点,全面提高园林城建设水平。以物业管理市场综合整治为重点,加大社区环境整治力度。经过不懈努力,使城区市容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在去年创建省级卫生城综合考评中,一次性通过省专家组的验收,成为全省第四个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城的地级市。

――房地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市房地产投资13.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3%。房地产业新开工工程242项,完成开发建筑面积174.15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138%。满足了广大市民的基本住房消费需要,住房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房地产业呈现了供需两旺、有序发展的良好态势。

――城市房屋管理水平得到新提高。城市房地产管理工作坚持以培育市场为核心,积极启动住房二、三级市场,成功举办了“*之春”房地产展示交易会和房地产交易月活动,推进了住宅与房地产业发展,构建了开发商同消费者双赢的桥梁,使房地产交易市场呈现出了投资与消费双向拉动,存量房与增量房互相促进的良好发展态势。20*年,市区实现交易额10亿元,交易面积148.5万平方米。加强了商品房预销售管理,共核发商品房预销售许可证39个。

――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坚持以“归集为基础,贷款为重点,效益为核心,管理为保证”的基本原则,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扩大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和住房公积金工作的发展要求,选准工作着力点,认真落实优惠政策,简化程序,拓展贷款品种和担保形式,加大资本运营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积金融资作用,促进了我市住房公积金的健康发展。全年归集住房公积金1.3亿元,同比增长23%,发放贷款5400万元,同比增长20%,增值收益450万元,同比增长5%。

二、20*年主要工作任务

20*年是我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构建和谐*,全面启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加速城市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建市以来城市建设项目最多,投资额最大的一年。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宜居佳地、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为目标,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一主题,努力推进城乡建设事业快速发展,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龙头”,做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一是把《*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作为今年一项重点工作。在更新理念、改进方法、完善体系、优化空间布局上下功夫。力争在7月底前全面完成修编工作。二是做好市中心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主要有:市区道路桥梁规划、市区排水设施建设规划、公园及广场建设规划和市场建设规划。三是抓好棚户区改造建设规划。以煤炭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继续完善已开工建设的城市棚户区改造规划。编制完善八道江区和江源区煤矿棚户区规划。同时,着手开展编制县城、林区棚户区改造规划。四是突出抓好城市景观带建设规划。围绕“山、水、林、泉”等自然生态特征,加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建设规划,突出营造“山在城中,城在林中,水绕城转,林泉交融”的生态园林城市特色,达到“山、水、城”和谐相融。五是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100%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完成规划编制。

(二)加大投入,全力以赴创建卫生城和省级园林城市。

去年,市区已通过了省级卫生城的验收,今年要全面启动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工作。抚松县、长白县要在省级卫生城建设的基础上,抓紧国家级卫生城的创建工作,力争3年内完成创建工作任务;临江市年内要通过省级卫生城检查验收,靖宇县年内要启动省级卫生城创建工作,2年内必须达到省级卫生城标准。

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从今年开始,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下一步创建工作分成两步走,第—步到今年年底前,实现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目标;第二步,力争三至五年,实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标。今年市区要完成城市园林绿化投资9000万元,新增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7.1%,人均公共绿地达到7.74平方米。为全面实现今年我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必须着力抓紧抓好六大园林绿化工程。一是大力推进以街路绿化为重点的城市形象工程。二是大力推进以广场、游园绿化为重点的精品点缀工程。三是大力推进以公园、风景区绿化为重点的植物造园工程。四是大力推进以单位、小区和绿色通道建设为重点的绿量普及工程。五是大力推进以市政设施和生态建设为重点的环境治理工程。六是大力推进以宣传执法为重点的绿化管护工程。这项工作已在3月9日的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动员大会上作了全面部署,各地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快速推进,保质保量地完成既定工作任务。

(三)乘势快上,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目标,以提升城市承载功能为切入点,切实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三大工程。

一是道路畅通工程。新建通江路、靖宇路2座公铁立交桥和向江路跨江大桥,维修改造彩虹桥;完成向阳路、南平街、铁南街、苇塘路等25街路建设任务;对向阳路等人行步道过宽的街路进行改造,压缩步道、拓宽街路;对主路与小区巷路的接合部进行改造,拓宽各城市出口,同时打通市中心区的半截路。初步形成环路、干路、次干路、巷路布局合理、运行通畅的城市交通网络,进一步增强城市通透性,提高城市运转效率。

二是棚户区改造工程。继续抓好已开工的11片城市棚户区改造续建工程项目,确保年内拆迁居民全部回迁。总投资15亿元,启动河口、东山Ⅰ、东山Ⅱ棚户区改造工程,县(市)城区棚户区改造任务指标已经下达,各地要抓紧出台相关实施办法,快速转入拆迁阶段,确保年内50%以上拆迁居民入住新居;投资5亿元,启动通沟、南岭、孙家堡子等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市民的居住条件。全部完成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在组织好C、D级迁入新居的同时,将A、B级房屋的居民纳入煤矿棚户区改造范围,确保这部分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确保社会安定和谐。精心策划,启动以六大省属林业局和市林业局所属林场为主体的林区棚户区建设改造工程,切实改善林区城镇环境和人居环境。今天发到大家手中的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实施细则和拆迁补偿规定是经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的,其中实施方案针对全市棚户区改造工作进行了原则性阐述,各地必须认真执行;实施细则和拆迁补偿规定是市区根据自身特点,在原则框架内制定的具体操作方案,市区必须严格遵照文本内容进行具体操作。

三是亮美工程。进一步加强城区夜间照明景观建设,在北出口、翠柏路、火车站等处设立高杆灯;新建和改造街、巷路灯870组;组织沿主要街路各单位,按照统一的照明景观规划安装楼形灯、射灯和霓虹灯;加快浑江干流市区段灯饰带建设,形成堤防、桥梁、水面交相辉映的立体亮化景观,使市区的夜晚真正亮起来、美起来。加快市区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年计划投资6900万元,完成环卫设施建设改造维修、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市区道路桥涵改造维护和防洪排涝工程。

(四)健全机制,切实强化城市管理。

进一步巩固省级卫生城建设成果,全面推进国家级卫生城创建工作。重点突出“一改三整治”:

一是改革城市管理体制。将规划监察、城管监察等城市管理职能整合起来,成立城市综合执法局,按照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要求,逐步形成常态管理的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管理。

二是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突出“治脏”。进一步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制,动员各方面力量,大搞环境卫生清洁活动,彻底清除主要街路、铁路沿线、居民区、内河、城乡结合部的垃圾、残土,清理废弃塑料袋等白色污染,切实搞好常态保洁。同时,要加强行业卫生、单位卫生的检查和整改。

三是加大市容环境整治力度,突出“治乱”。要下大气力清理“城市牛皮癣”,依法拆除违章建筑和“三小五堆”。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行为,解决好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全面整治市中心区废品收购站点,清理影响城市环境的各类空中线路。有计划地逐步取缔马路市场、店外店和流动摊点,真正使坐商归店、行商归市。

四是加强市民文明养成教育,突出“治陋习”。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引导广大市民从不随地吐痰等小事做起,建立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树立*人应有的文明形象。在加大批评教育力度的同时,还要严管重罚,真正形成崇尚文明、讲究礼仪的社会风气,切实营造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

(五)强化管理,努力开创房地产管理工作新局面。

加快城镇化进程,除了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外,重要的是要切实提高住宅的功能和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今年,市政府与各地签定的工作目标责任书中,之所以将集中供热率、室温标准、廉租住房建设和“三线”危房改造等体现民生的指标纳入进来,就是要推动房产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让广大市民切实分享到城乡建设发展的成果。各地在关注上述指标的基础上,还要结合实际,加快推进水、电、燃气等事关民生的基础建设,全面改善广大居民的居住条件。就市区而言,今年主要做好4件事:一是计划投资5700万元完成市区集中供热三期工程。二是计划投资1415万元,完成市区燃气管道1000立方米压缩天然气改造中压球型罐建设等工程建设任务。三是计划投资2100万元完成房地产交易中心和危房鉴定站建设工程,新建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可有效解决当前房地产交易中心面积过小、无消防通道和危房鉴定站无办公,无检测场所等问题,推动我市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四是计划投资370万元,于金河旧区建设城镇廉租住房1栋,解决部分城镇特困无房户的实物配租问题。

(六)真抓实干,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重点是搞好村庄整治“三清”(清粪堆、清垃圾堆、清柴草堆)、“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栏),“五化”(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工作,从而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引导和推动农村地区逐步实现居住社区化、厕所水冲化、厨房燃气化。今年,每个县(市)区都要有一个乡镇达到省级卫生乡镇标准、有两个乡镇达到市级卫生乡镇标准,每个乡镇都要有一个市级卫生村屯。

(七)固本图新,促进住房公积金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城市住房公积金工作以扩大覆盖面,以强化制约监督工作、提升抗风险能力为重点,以推动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自由职业者缴存公积金比例和额度为突破口,以依法归集、加强执法为保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要加大宣传、归集力度,不断壮大资金规模。积极探索住房装修等公积金贷款等新形式,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率和效益,实现*市住房公积金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的保障措施

20*年是我市城市建设的高峰年,完成全年的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必须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支撑点,积极稳妥地全面推进,具体要建立“六个支撑体系”。

一是政策支撑体系。继续坚持政府组织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充分考虑*城市基础设施欠帐多、弱势群体比重较大的实际情况,在拆迁安置、招商引资、工程管理和队伍建设等各方面,精心设计和制定符合*实际的各项政策,同时,把握好各项工作的节奏和力度,推进城市建设快速、协调、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服务支撑体系。继续实行“绿色通道”制度,凡城市建设涉及的审批事项,相关部门都要打破常规,在经办窗口集中办理,实行“一站式”办公,并明确办理时限。对棚户区改造等建设项目继续实行“绿色通行证”服务,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当日能办的,决不拖到第二天办理,同时,在政务大厅设立窗口,加大检查督导力度。

三是资金支撑体系。在本级财政支持和向上争取政策、资金的同时,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将土地收储与城市建设投资职能整合起来,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对城市的各种资本进行聚集、重组,走出一条“以城养城、滚动发展”的路子。通过盘活城市土地资产、对城市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多方筹措城市建设资金。

四是人力资源和建筑材料支撑体系。去年,由于我市开工面积较大,使建筑行业人工成本和建筑材料(特别是地材)成本创造了历史记录。今年在我市房地产开发建设史上,无疑是开工地块最多、开发面积最大的一年,对工程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建筑施工人员和建筑材料的需求必将迅猛增长,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今年建筑行业的人工成本和建筑材料成本必将再创历史新高。因此,我们一定要未雨绸缪,提前作好引进人才、招募民工、储备或订购建筑材料的准备。各地也要积极支持各开发企业引进和招募人力资源,并将拿出部分资金提前采购大宗建筑材料,从而降低建设成本,调控房价。各地还要在近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开发项目区作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允许因人力资源不足、建筑材料短缺而降低建设质量、延误建筑工期和大幅度提高商品房价格。

五是文化建设支撑体系。要把培养高素质的建设团队纳入重点工作突出抓好,本月,市政府已组织相关部门和开发建设企业经理人赴新家坡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使其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我们还将开展十大精品工程、十大亮化工程、十大美化工程和优秀开发、建筑企业和企业家评选活动,同时,通过举办行业运动会、技术大比武、综合文艺演出等形式,凝聚人气、提高队伍素质,努力打造一支道德高尚、作风优良、技术过硬、团结和谐的建设队伍。

篇8

【关键词】食品安全;公共卫生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868-02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句话不但说明人类以食物赖以生存,而且也说明食物安全性对人类的重要性。食品卫生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食品卫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因此,大多数食品安全问题能引起公共卫生问题,反之亦然。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1 食品安全的含义及内容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食品安全界定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食品安全包括四个成分:第一,成分安全,不包含危害人体健康的成分。第二,功能安全,食用后不影响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第三,免疫安全,不能带有导致人体发病的动物、微生物和病毒。第四,遗传安全,即不改变人类基因和人类的遗传功能。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和食品(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

2 公共卫生的含义及内容

公共卫生的具体内容包括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监控和医治;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其中,食品卫生是公共卫生领域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食品卫生界定为“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食品卫生是指提供人类食用的各种食品,在其生产、运输、储存、加工、销售、烹饪、食用等各个环节必须符合饮食卫生标准,保证各种食品所含营养和能量安全进入人体,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食品卫生具有食品安全的基本特征,包括结果安全,即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等和过程安全,但更侧重于过程安全。食品卫生通常并不包含种植、养殖环节的安全。

3 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的相互影响

尽管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有一定的区别,但是食品卫生是食品安全的前提。而食品卫生又是公共卫生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1,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发展与稳定。

3.1 食品安全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关于问题食品的各类报道层出不穷,牛奶业普遍使用三聚氰胺出现各种问题奶粉、养殖业普遍滥用抗生素、食品工业违规滥用食品添加剂、化肥使用过多、农药使用以及残留严重超标、转基因食品。从沈阳“毒豆芽”、湖北“毒生姜”、牛肉膏、染色馒头、瘦肉精、地沟油到问题血旺、黑心鸭、潲水油等等。问题食品涉及面越来越广,危害程度也越来越深。这些食品安全问题引发诸多公共卫生问题,对人民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3.1.1 食源性疾病

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是食源性疾病2。也就是说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引发公卫问题的因素最主要的是食源性疾病。2006年9月7日陈君石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论坛”上指出,食源性疾病已是目前我国头号食品安全问题。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食源性疾病是最普遍的健康问题之一,是降低经济生产力的重要原因。食源性疾病不但影响人类生产力,甚至危害人类生命安全。食品安全问题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食源性疾病是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食源性疾病报告的数据。郑州市 2008年食源性传染病年发病率为206 /10万3。2006-2008年广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共189起,发病2678例,死亡6例4。总体上,我国食源性疾病发生率较高。问题食品所带来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不但给人们造成生活、工作上的痛苦,而且也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医疗负担,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11年全国卫生系统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会议上表述,卫生部拟将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饮用水安全也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5。食品安全信息报告纳入中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3.1.2 化学污染

我国化肥使用量平均高达400公斤/公顷以上,远远超出发达国家的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农药的使用严重超标,农药残留的情况非常严重。因此,农产品源头污染严重。在食物种植养殖环节出现不安全因素,导致食品不卫生、环境污染等公共卫生问题的发生。在食品加工制作的过程中,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并不少见,少数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驱动下使用、乱用及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在食品包装、贮藏、运输过程中食品防腐剂的乱用及滥用等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其中农药的使用问题是突出问题。化学污染所导致的公共卫生问题不只是人们的身体健康,还有环境污染的问题。加重国家治理环境的负担。不但影响食用者自身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影响下一代的健康。

3.1.3 生物污染

微生物、寄生虫、生物毒素等污染问题,如沙门菌污染、霉菌毒素污染和寄生虫污染等。生物污染通过食物而传播。不但引发严重的食源性疾病,而且还能引发环境污染,导致发生严重的传染病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加重医疗负担和环境治理负担。

3.1.4 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是指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还不能确定,转基因食品中可能含有对人体毒害作用,如致癌的物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检测、法规乃至食品经济和食品与农产品贸易方面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争议。

篇9

二、技术能力不断提高。整合肝胆泌尿外科、普外胸外科、妇科、肛肠外科四个科室综合技术力量,配备电子腹腔镜、等离子电切镜等高端医疗设备,开展多学科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9个手术科室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55例,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35例,腹腔镜下疝修补术26例,膀胱肿瘤电切术8例,肺癌、胃癌、直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根治术13例,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17例,剖宫产手术1190例,人工股骨头、膝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鼻内窥镜下鼻窦炎根治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14例,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345例。2个护理部分别荣获“**省优质护理先进科室”“**市护理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医疗质量持续提升。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坚持依法执业,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坚持每周全院业务大查房,以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计)费为重点,督促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确保医疗安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全面细化、量化优质护理服务目标,规范落实护理工作各项预案和不良事件防范措施,不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为患者提供规范、安全、舒心的护理服务,护理工作满意率不断提高。畅通监督投诉渠道,健全投诉处理机制。

四、急诊急救作用彰显。全年接诊急诊病人14170人次,平均每天接诊38.8人次;120急救出诊1983次,平均每天出诊5.4次,全年抢救急、危、重症病人1394人次,组织全院会诊、大抢救11次,抢救成功率98.1%。

五、二甲评审扎实推进。邀请省、市评审专家、管理专家,开展二甲标准及相关知识培训19次,累计培训2894人次,保障评审工作稳步推进。修订完善各类制度、规范、职责、流程717条,各类应急预案30种,编撰印发《规章制度汇编》《应急管理手册》《医院感染管理手册》《药事管理制度汇编》等工作规范11种,开展生命支持类急救设备故障、医院感染爆发、突发停电、消防安全疏散等应急演练63场次,工作人员现场提问考核692人次,合格率93%。逐步建立起科学严谨、规范有序的工作章程,形成质量改进长效管理机制。开展医务人员业务技能全员培训。邀请省、市医院专家教授院内授课5场次,远程授课2场次,组织院内专家举办专科专病学术讲座7场次,举办徒手心肺复苏培训39场次、手卫生培训43场次,医务人员参与率100%。参加全国、省、市短期培训学习班279人次。

六、健康扶贫惠泽万民。严格执行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面落实出院“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措施;建立和完善诊疗方案、流程,对接诊的省市确定的11种大病属于贫困人口者、5种免费治疗的疾病患者,开展一对一宣传相关救助政策,治疗时执行按病种付费、临床路径管理。从27个科室抽调精兵强将,组建12支健康扶贫医疗回访工作队,对中、省确定的11种大病属于贫困人口患者,开展治疗康复情况一对一、面对面回访。回访贫困人口大病患者119人,逐一建立完整的康复治疗档案。向**村捐赠价值8700余元的会议桌椅、办公桌和值班用床;为**村捐赠办公电脑一台,筹资3600余元,为贫困户采购花椒苗2000株,全部发放栽种到位;筹资2000余元,在**村开设“爱心超市”。

七、公卫服务再上台阶。医院预防保健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开展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及维护、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居民健康教育、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0-6岁儿童和孕产妇健康管理、残疾人康复和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传染病管理、结核病筛查、艾滋病咨询检测上报、规划免疫、心脑血管事件及肿瘤事件报告等公共卫生工作,维护和保障广大居民的健康权益。

八、医联体帮扶增添活力。建立8个医疗团队,对口支援*********镇8个卫生院。开展学术讲座、临床带教,进行业务技能指导,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年内完成对口支医260余天,实施远程协助诊断136例次。与市中心医院建立紧密医联体,市中心医院派驻医院管理、妇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骨科、医学影像6个方面的专业技术骨干,开展“点对点”精密援建和帮扶。与北京阜外医院、同仁医院、天坛医院技术协作,开展核磁、CT、B超、病理等影像技术远程诊断,建立了远程医疗会诊中心,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医院国内知名专家的技术服务。

九、医疗总量再创新高。全年完成门急诊247632人次,收住院病人26722例,全年开展手术4982例次,增幅11.5%。医疗收入17293万元,增幅10%。门诊收入3854万元,增幅12%;住院收入13439万元,增幅9%。

十、新风正气蔚然形成。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实行院务公开和民主决策。持续开展“三好一满意”、“质量服务提升年”等活动,落实医德考评制度,严格奖惩,弘扬正气。把救死扶伤、热情服务、廉洁行医做为每个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把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作为铁的工作纪律,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高效、温馨的医疗服务。每周行政查房、查岗,对存在问题和患者投诉全院通报处理,对科室负责人及当事人进行经济责任追究,患者满意度持续攀升。

一、硬件建设实现跨越。投资****万元,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的门诊综合大楼项目于3月开工建设, 2018年春节前主体施工至十层。投资82万元,对住院楼进行了内粉装修,更换了病床,改造了卫生间,安装了闭路电视、呼叫系统,完成了燃气锅炉改造,使两个病区住院环境得到了改善。筹资208万元,购置大容量冷冻离心机、全自动洗板机、酶标分析仪、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等医疗设备95台件,为临床科室进一步拓展医疗业务奠定了基础。

二、技术能力不断提高。整合肝胆泌尿外科、普外胸外科、妇科、肛肠外科四个科室综合技术力量,配备电子腹腔镜、等离子电切镜等高端医疗设备,开展多学科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9个手术科室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55例,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35例,腹腔镜下疝修补术26例,膀胱肿瘤电切术8例,肺癌、胃癌、直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根治术13例,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17例,剖宫产手术1190例,人工股骨头、膝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鼻内窥镜下鼻窦炎根治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14例,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345例。2个护理部分别荣获“**省优质护理先进科室”“**市护理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医疗质量持续提升。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坚持依法执业,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坚持每周全院业务大查房,以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计)费为重点,督促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确保医疗安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全面细化、量化优质护理服务目标,规范落实护理工作各项预案和不良事件防范措施,不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为患者提供规范、安全、舒心的护理服务,护理工作满意率不断提高。畅通监督投诉渠道,健全投诉处理机制。

四、急诊急救作用彰显。全年接诊急诊病人14170人次,平均每天接诊38.8人次;120急救出诊1983次,平均每天出诊5.4次,全年抢救急、危、重症病人1394人次,组织全院会诊、大抢救11次,抢救成功率98.1%。

五、二甲评审扎实推进。邀请省、市评审专家、管理专家,开展二甲标准及相关知识培训19次,累计培训2894人次,保障评审工作稳步推进。修订完善各类制度、规范、职责、流程717条,各类应急预案30种,编撰印发《规章制度汇编》《应急管理手册》《医院感染管理手册》《药事管理制度汇编》等工作规范11种,开展生命支持类急救设备故障、医院感染爆发、突发停电、消防安全疏散等应急演练63场次,工作人员现场提问考核692人次,合格率93%。逐步建立起科学严谨、规范有序的工作章程,形成质量改进长效管理机制。开展医务人员业务技能全员培训。邀请省、市医院专家教授院内授课5场次,远程授课2场次,组织院内专家举办专科专病学术讲座7场次,举办徒手心肺复苏培训39场次、手卫生培训43场次,医务人员参与率100%。参加全国、省、市短期培训学习班279人次。

六、健康扶贫惠泽万民。严格执行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面落实出院“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措施;建立和完善诊疗方案、流程,对接诊的省市确定的11种大病属于贫困人口者、5种免费治疗的疾病患者,开展一对一宣传相关救助政策,治疗时执行按病种付费、临床路径管理。从27个科室抽调精兵强将,组建12支健康扶贫医疗回访工作队,对中、省确定的11种大病属于贫困人口患者,开展治疗康复情况一对一、面对面回访。回访贫困人口大病患者119人,逐一建立完整的康复治疗档案。向**村捐赠价值8700余元的会议桌椅、办公桌和值班用床;为**村捐赠办公电脑一台,筹资3600余元,为贫困户采购花椒苗2000株,全部发放栽种到位;筹资2000余元,在**村开设“爱心超市”。

七、公卫服务再上台阶。医院预防保健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开展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及维护、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居民健康教育、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0-6岁儿童和孕产妇健康管理、残疾人康复和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传染病管理、结核病筛查、艾滋病咨询检测上报、规划免疫、心脑血管事件及肿瘤事件报告等公共卫生工作,维护和保障广大居民的健康权益。

八、医联体帮扶增添活力。建立8个医疗团队,对口支援*********镇8个卫生院。开展学术讲座、临床带教,进行业务技能指导,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年内完成对口支医260余天,实施远程协助诊断136例次。与市中心医院建立紧密医联体,市中心医院派驻医院管理、妇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骨科、医学影像6个方面的专业技术骨干,开展“点对点”精密援建和帮扶。与北京阜外医院、同仁医院、天坛医院技术协作,开展核磁、CT、B超、病理等影像技术远程诊断,建立了远程医疗会诊中心,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医院国内知名专家的技术服务。

篇10

不过,长期浸泡在逐利环境中,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混乱、设备简陋、效率低下,回归公益性,困难重重。令人欣慰的是,南岸区、渝北区、巴南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推进医改方面取得了初步“疗效”。

南岸:整编乡村卫生室前后

2011年4月12日,广阳镇回龙桥村卫生室。

输完液后,84岁的淦富珍急忙问村医胡强:“胡大夫,这次治疗要多少钱?”。

“一共20元。”胡强计算后说。

“现在卫生室条件好了,怎么看病还便宜了?”淦富珍很惊讶。

“现在‘镇村一体化’了,村卫生室实现了基本药物销售‘零差率’。”胡强说。

如今,村里每天来卫生室看病抓药的人增加了一倍多,村民们终于信任村医了。对于这一天,胡强等得太久了。回顾过去,“村卫生室”――搭档老村医倪才文的家,总是门可罗雀。村民宁愿走上半小时路,到镇里看病,也不愿意找村医。

“谁叫自己是个‘赤脚医生’呢?”胡强苦恼地说。

“赤脚医生”的地位一直很尴尬:无固定薪金,半医半农。“月收入最多也就1000元左右。”胡强有些伤感。

收入微薄,促使一些村卫生室不得不以药养医,追逐利润,全然不顾医疗风险。村卫生室法人代表是不懂医的村委会主任,发生医疗纠纷后,常成了扯皮官司。

2010年10月,南岸区被纳入全市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区县。落实这一制度,必须规范村卫生室管理。经过深入调研,南岸区出台了镇村一体化的改革方案。

根据方案,全区60个村卫生室,将由各镇卫生院进行行政、财务、人员、业务、器械的“五统一”管理。村卫生室成为镇卫生院的派出机构,法人代表由镇卫生院长担任;村医由镇卫生院聘用;建立独立的村卫生室财务科目,实施收支两条线,村卫生室收入上缴镇卫生院。

胡强成了镇卫生院的聘用医生,每个月有2500元补助,其中500元是为村医购买的“五险”。“如今,我还可以参加镇卫生院的工会活动”。对于“胡强们”来说,身份的肯定更让他们感到鼓舞。

胡强所在的村卫生室也有了“根据地”。在区卫生局的推动下,回龙桥村委会免费提供场地,区财政提供八万元,共同建设标准化卫生室。新卫生室配置了心电图机、高压消毒锅等设备。

镇村一体化改革,目前已在全区60个行政村铺开。

渝北:信息化提速公共卫生服务

2010年3月26日,渝北区石船中心卫生院。

65岁的曾令菊把公共卫生服务卡递给体检医生雷华,雷华把卡往刷卡机一刷,曾令菊的医疗信息马上显示出来。

雷华从曾令菊的“最近诊断”信息中,了解到她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从“用药情况”中了解到她最近服用了何种药物,于是,很快为曾令菊安排了相应的体检。

“现在省去了不少检查工序,也为我节约了不少费用。”曾令菊欣喜地说。

从2008年下半年起,渝北区的群众便享受到智能化的社区医疗服务。

渝北区打造智能化社区医疗是被逼出来的。

过去,受软硬件条件限制,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效率不高。以基层防保站接种疫苗为例,接种流程严格,审核疫苗、检测被接种者,一个环节都不能漏。病人常遗失接种证明,为加强接种带来了不少麻烦,无意间增加了医疗纠纷的几率。加上防保人员又是半脱产的,一个防保站一年最多只能接种200人次。

每一次上报区内医疗数据,常让区卫生局医疗改革办公室工作人员陈娱瑜头疼,她不得不为此翻箱倒柜,翻遍纸质档案,逐个统计。“区内流动人口和同名同姓者,还容易出现重复统计等情况,导致数据不准确。”陈娱瑜说。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区卫生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信息化改革思路。

从2009年至2010年,渝北区投资建立了全区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管理平台,与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管理系统、国家免疫规划管理系统、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联网,实现多系统的无缝衔接、数据共享。

然而,信息化改革伊始,便遇到“水土不服”。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原来大多是半脱产医生,年龄偏大,大多不会操作电脑。他们对信息化很抵触。为此,区卫生局决定以信息化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对公卫人员由半脱产转为专职,一年一聘,考核不合格者不予聘用。

改革的效果立竿见影,不合格者被淘汰后,到2010年,全区50岁以下的公卫人员达到92.8%,大专学历以上达到70%。

信息化给渝北带来的惊喜不断。2009年3月,“甲流”肆虐全球。国家卫生部要求各地及时上报监测数据,渝北区卫生局上报的数据全市最快。这引来兄弟区县同行的好奇,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渝北区卫生局的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管理平台与国家免疫规划管理系统早已实现了对接。“这样,我们就不需要在多个系统中多次录入庞杂的数据了。”陈娱瑜说。

巴南:农民有了“家庭医生”

4月8日,巴南区惠民街道龙凤村唐常惠家。

唐常惠坐在病床上,儿子王自力坐在一旁,服侍着老母亲。

“唐常惠家吗?”门外传来熟悉的问询声,王自力闻声而去,见到医生晏家强背着医疗箱站在门外。

“晏医生,你怎么来了?”王自力一时摸不着头脑。

“唐阿姨的用药时间到了,我是来给她挂点滴的。”晏家强说,“以后,你就不必背唐阿姨到医院了,打我电话,我就上门来治病。”

说着,晏家强给王自力递上片医联系卡。

回想过去,每一次都要背着老母亲,走上半小时山路,到卫生院看病,唐常惠母子的眼泪一下子就落了下来。

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一直揪动着惠民卫生院院长金刚的心。

“第一次看到唐常惠母子来就诊时,我的心真不是个滋味。”从医十几年,金刚见过太多满身黄泥的农民前来看病的场景。

2010年初,金刚开始带着医院的骨干医生到各个村、社区,倾听老百姓的意见。经过反复调研,片区医生制度的雏形形成:惠民卫生院为辖区内的六个村、社区,各配置一名骨干医生、一名护士和一名后勤服务人员,走进百姓家,为患者治疗。

改革马上就遇到阻力,个别医生抵触情绪强烈。

“我们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下村?”

“走街串户的,浪费时间,岂不耽误了其他到医院求诊的病人?”

…………

“其实就是怕苦。”金刚一语中的,他清楚个别医生的考虑:坐在医院里,等人上门求诊,工作轻松愉快,现在要走街串户,到农民家中,自然不乐意。

金刚见招拆招:片区医生的绩效薪酬与下村诊病挂钩,同时对每位下乡诊病的片区医生,给予每天16元的补贴。

为了保证片区医生的服务质量,惠民卫生院专门印制了片医联系卡――片区医生和院长金刚的手机号码一并印在卡片上。病人对片区医生的服务不满意,可以直接向院长投诉。